铬的化学符号到底是Cr还是Gr?
铬(Cr)没有Gr这个元素~~~~~~~~~~不知道你Gr是在那里看到的应该看错了吧C和G手写比较像~~~~要看仔细a
铬的化学符号
铬的化学符号是Cr。铬(Chromium),化学符号Cr,原子序数为24,在元素周期表中属 ⅥB族。元素名来自于希腊文,原意为“颜色”,因为铬的化合物都有颜色。单质为钢灰色金属,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金属。铬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1%,居第17位。呈游离态的自然铬极其罕见,主要存在于铬铅矿中。相关信息:自然界中主要以铬铁矿FeCr2O4形式存在。由氧化铬用铝还原,或由铬氨矾或铬酸经电解制得。按照在地壳中的含量,铬属于分布较广的元素之一。它比在它以前发现的钴、镍、钼、钨都多。这可能是由于铬的天然化合物很稳定,不易溶于水,还原比较困难。有人认为沃克兰取得的金属铬可能是铬的碳化物。
1.42gR元素与氧元素组成2.38g的氧化物X,或组成3.66g氧化物Y.则X,,Y的化学式是???
1.42gR元素与氧元素组成2.38g的氧化物X,或组成3.66g氧化物Y所以氧元素为0.96g或2.24g那么在氧化物中R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2:0.96或1.42:2.24即71:48或71:112查表得X,Y的化学式是为Cl2O3和Cl2O5
gr70 材质化学元素含量
化学成分:C <= 0.27-0.31 (与厚度有关)Mn 0.85-1.20(熔炼分析)0.79-1.30(成品分析)P和S <= 0.035Si 0.13-0.45 如果需要其他元素要参考A20表1力学性能 抗拉 485-620 屈服>=260 伸长率(200mm和50mm)>= 17,21
化学试剂中GCS代表什么级别或纯度的试剂?
超高纯试剂:UP-S级(也就是MOS级):金属杂质含量小于1ppb,适合0.35—0.8微米集成电路加工工艺。 等离子体质谱纯级试剂(ICP-Mass Pure Grade):绝大多数杂质元素含量低于0.1ppb,适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 Mass)日常分析工作。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纯级试剂(ICP Pure Grade):绝大多数杂质元素含量低于1ppb ,适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日常分析工作。 原子吸收光谱纯级试剂(AA Pure Grade):绝大多数杂质元素含量低于10 ppb ,适合原子吸收光谱仪(AA)日常分析工作。 AR (Analytical reagent 分析纯); BC(Biochemical 生化试剂); BP (British Pharmacopoeia 英国药典); BR (Biological reagent 生物试剂); BS (Biological Stain 生物染色剂); CP (Chemical pure 化学纯); EP (Extra Pure 特纯); FCM (For Complexometry 络合滴定用); FCP (For chromatography purpose 层析用); FMP (For microscopic purpose 显微镜用); FS (For synthesis 合成用); GC (Gas chromatography 气相色谱); GR (Guaranteed reagent 优级纯); HPLC (High Preussuer Liquid chromatography 高压液相色谱); Ind (Indicator 指示剂); LR (Laboratory reagent 实验试剂); OSA (Organic analyfical standard 有机分析标准); PA (Pro analysis 分析用); Pract (Practical use 实习用); PT (Primary eragent 基准试剂); Pur (Pure purum 纯); Puriss (Purissmum 特纯); SP (Spectrum pure 光谱纯); Tech (Techincal grade 工业用); TLC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薄层色谱); UV (Ultra violet pure 分光纯、光学纯、紫析分光光度纯,貌似没有你说的那种
gr90-60化学成分相当国标
gr90-60化学成分相当国标。答:SA516Gr60执行标准:美国ASTM、ASME标准u200bu200b3、SA516Gr60化学成分:C≤0.30Mn:0.79-1.30P≤0.035S:≤0.035Si:0.13-0.45。SA516Gr60力学性能SA516Gr60抗拉强度为70千磅/平方英寸,主要元素含量是C Mn Si p s控制决定其性能。其他微量元素少。 美国材料与检验协会标准中、低温压力容器用碳钢板标准规范。
元素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R2O5。已知15gR的单质恰好和8g氧气结合
解: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5,则 4R + 5O2=====2R2O5 4*a 32*5 15 84a/160=15/8a=75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5延伸下,查周期表后得到此物质时砷。符合题意。
小清河沿岸土壤地球化学环境研究
一、小清河流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小清河源于济南诸泉,西起睦里庄,东注莱州湾,干流全长237 km,流域面积10 336 km2。小清河流域是山东省的重要经济发展区,有工业重镇淄博市及新兴工业城市广饶和胜利油田,工业门类齐全,乡镇企业星罗棋布;农作物种类繁多,不但有小麦、玉米和棉花各类,而且有享誉国内的黄河、明水大米、章丘大葱和寿光蔬菜,闻名全国的北方第一个吨粮县市——桓台即位于工区的中南部。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流域内济南、淄博及齐鲁石化等城市和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全流域污水排放量占小清河年平均径流入海量的2/3还要多,致使小清河水环境恶化,水体污染严重,水体的污染使得许多地方农灌水质超标情况严重。由于农业用水匮乏,污水灌溉面积不断扩大,污水灌溉使得土壤中Gr、Pb、Cu等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积蓄量成倍增加,致使土壤环境质量严重下降,污灌区农畜产品质量下降,据统计全省主要污灌区粮食作物重金属超标率达25%。近几十年来,沿河污染区癌症、肝病和胎儿畸形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此,开展小清河沿岸土壤环境质量研究,查清小清河沿岸土壤环境污染状况,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并提出土壤改良的对策和措施,对提高研究区农产品质量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区西起济南市,东到渤海入海口;北起曲堤—高青县城—纯化镇一线,南到邹平—桓台。辖济南、淄博、东营、潍坊和滨州五地市的章丘、济阳、邹平、高青、博兴、桓台、广饶和寿光8县市。(一)小清河流域元素地球化学含量特征1.小清河沿岸土壤元素统计特征小清河沿岸土壤元素含量分布见表3-17,在25 项分析元素和指标中,大多数剔出离群值前后算数均值差异较小,仅Cr、Hg、Mo、Se和S 5项均值差异较大,Cr由81.21×10 -6变为72.44×10 -6,Hg 由52.8×10 -9变为29.6×10 -9,Mo 由0.657×10 -6变为0.589×10 -6,Se由0.25×10 -6变为0.20×10 -6,S由0.083%变为0.027%。就变异系数来看,25项指标中有20项指标变异系数在0.5以内,数据离散程度较高的元素或指标有 S、Hg、Cr、Se、Zn,其变异系数原始值为5.74、2.03、0.79、0.69、0.64,剔出离群值后这5 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30、0.35、0.11、0.25、0.16,均<0.4。表3-17 小清河流域表层土壤组分地球化学含量特征参数表就元素背景值的分布来看,区内土壤背景中As、Hg、Mo、SiO2、Al2 O3、TFe2 O3、K2 O等元素基本接近黄河下游流域,Na2 O、P、B元素略低,而Cd、Co、Cr、Cu、F、Mn、Ni、Pb、V、Zn、N、S、Se、CaO、Mg则略高于黄河下游流域土壤;小清河沿岸土壤中Co、Mn、Mo、Pb、Na2 O元素明显低于山东省土壤均值,其中Mo仅为山东省土壤的0.1倍,As、B、Cd、Cr、F、Hg、Ni、Zn、Se、TFe2 O3、MgO、CaO等元素均高于山东省土壤均值,其中CaO、Mg0、Cd元素分别是山东省土壤的2.56、1.78、1.79倍,而Cu、Al2 O3、K2 O则与山东省土壤均值基本相当;小清河沿岸土壤中As、Hg、Mo、Se、Pb、Zn元素明显低于我国土壤均值,其中Hg、Mo仅为我国土壤的0.46、0.3倍,Cd、Cr、F、Cu、Ni、MgO、CaO、Na2 O则高于我国土壤平均值,其中MgO、CaO分别是我国土壤的1.84、2.88倍,其余元素基本接近我国土壤平均值。2.小清河上、中、下游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将小清河上游、中游和下游不同地段的表层土壤元素含量统计资料进行对比(图3-31),可以发现上游土壤元素中,F、Mn、Al2 O3、S、MgO、K2 O背景值低于中游和下游土壤背景值,SiO2和Na2 O在上游土壤背景值中最高,而其他元素高于下游土壤元素背景值而低于中游土壤元素背景值。中游土壤中As、B、Cu、Cd、Cr、Co、F、Hg、Mn、Ni、Pb、Zn、Se等元素背景值均高于上、下游土壤元素背景值,其中Cd、Hg、Se分别为下游土壤背景值的1.3、1.6 和1.4 倍,而SiO2和Na2 O则低于上、下游土壤背景值。图3-31 小清河上、中、下游土壤元素背景值图3.小清河南岸、北岸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对比小清河南、北两岸土壤元素背景值统计,有如下规律,见图3-32,南岸土壤中Hg、P、Pb、N、SiO2和Na2 O背景值略高于北岸土壤元素背景值,其中Hg是北岸土壤背景值的1.2倍;As、B、Cd、Cr、F、Mn、Ni、Pb、Zn、Se等元素及氧化物均低于北岸土壤元素背景值,其中 As、S、CaO 分别为北岸土壤背景值的 0.86、0.88 和0.81倍。图3-32 小清河南岸、北岸土壤元素背景值图(二)元素剖面特征1.小清河沿岸水平土壤剖面元素的分布特征分别在历城区、博兴县和王道3处垂直小清河方向布置3条水平剖面,通过对3条剖面的数据统计表明,元素含量在不同土壤剖面的分布差异较大,在同一土壤剖面的小清河两岸也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18。表3-18 小清河沿岸土壤水平剖面元素含量统计表续表1)历城剖面南从王舍人镇开始,北到刘家集,居民点较密集。此剖面南岸土壤主要分布潮褐土,而北岸以潮土和盐化潮土为主。统计表明:南岸土壤元素As、Cr、F、Hg、Ni含量明显比北岸高,而Cd、Cu、Se、P则低于北岸,其余元素含量水平较为接近。但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高于小清河土壤背景值,可能对土壤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这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2)博兴剖面南从起凤镇北到博兴县城西的西伏村,南岸土壤以湿潮土亚类为主,北岸以潮土为主。统计表明: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Pb、Zn在北岸土壤的分布明显高于南岸,而有益元素B、Mo、Se、N、S、CaO的含量则南岸明显高于北岸。3)王道剖面南起卧铺镇北到广北农场,土壤类型为盐化潮土。北岸土壤元素含量水平明显比南岸低,其中北岸土壤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Zn含量明显低于小清河背景值含量,南岸则略高。2.小清河沿岸垂直土壤剖面元素的分布特征1)历城垂直土壤剖面元素的分布。野外发现剖面土壤质地上层基本为砂质粘土,60 cm以下为粘土。深部有铁锈出现。随深度增加,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元素也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图3-33)。土壤主成分SiO2、MgO、K2 O、CaO、Na2 O 随深度变化不大,推断原始沉积物组成比较稳定,沉积韵律分层不明显。表层土壤中N、P、Cr、Hg、S、Se、Cd、Pb等元素含量异常高,并在地表至80(100)cm深度段剧烈下降,尤其是N、P、Se、S、Hg元素。认为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作用较大,推测影响深度100 cm。TFe2 O3、Al2 O3、Mn、B、V、Co等元素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在土壤深部富集,原因土可能为壤表层成酸性,在表生作用下元素以离子化合物的形式向土壤底层迁移,从而造成元素在底部较为富集。As、F、Ni、Cu、Zn、Mo等元素含量随深度的增加变化不明显。2)博兴土壤垂直剖面元素的分布特征。野外发现剖面上土壤质地无明显变化,均为粘土。随深度的增加,多种元素均表现出了规律性的变化(图3-34)。土壤主成分SiO2、Na2 O随深度增加略有变化,在0~100 cm深度段较为稳定,而从100 cm处随深度增加而增加;TFe2 O3、Al2 O3、MgO、K2 O及V、Co、Mn(与TFe2 O3、Al2 O3呈极显著相关)等元素则相反,在100 cm处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虽然成壤作用能引起表层土的粘土化、矿物组成的垂向变化,但矿物组成的这种截然变化显然与原始沉积组成的关系更为密切。As、Cd、Cr、Hg、Ni、F、Cu、Pb、Zn、N、P、S、Se等元素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且在土壤表层异常富集,并在地表至60 cm深度段内急剧下降,尤其是N、P、Hg元素。这种分布除了与原始沉积组成分层有关,还与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制约下的表生活化迁移、吸附沉淀再分配作用有关。其中N、P、Hg、S等呈强烈表土富集特征,这显然与污染有关。C、B、Mo等元素随深度的增加变化不明显。图3-33 小清河沿岸土壤历城剖面元素分布图3)王道土壤垂直剖面元素的分布特征。土壤类型以盐化潮土为主。野外发现剖面上土壤质地以粘土、砂粘土为主,土质较疏松。元素含量随深度的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图3-35):土壤主成分SiO2、Na2O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TFe2O3、Al2O3、K2O、MgO等在土壤表层富集,自60cm急剧下降后趋于背景值,这可能与土壤粘/砂组成、有机质变含量化有关。As、Cd、Cr、F、Hg、Ni、Cu、Pb、Zn、Mn、N、P、Se、S等元素在地表至60cm深度段富集,自60cm急剧下降后趋于背景值,尤其是N、P、S、Cu、Pb、Zn元素。这种分布一方*与土壤原始沉积组成有关,另一方*表生作用下引起的N、P、S、Cu、Pb、Zn等元素的强烈富集特征显然受到了污染的影响。As元素在地表至130cm急剧下降后明显回增,可能与经历了淋漓作用而使As向下迁移有关。CaO自地表至60cm逐渐增加,中部富集,从60cm至深部急剧下降,这可能与矿物磷肥使用有关。B、Mo等元素自地表至深部无明显变化。图3-34 小清河沿岸土壤博兴剖面元素分布图图3-35 小清河沿岸土壤王道剖面元素分布图(三)土壤元素的组合特征1.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方法,主要用于辨认具有相似性的事物,并根据彼此不同的特性加以“聚类”,使同一类的事物具有高度的相同性。用聚类分析对背景值进行元素分类,能比较自然和客观地描述多样本元素背景值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聚类分析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多样本间的相似性程度,将元素(或样本)进行分类,使得类内所有元素之间具有较密切的关系,而各类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对比较疏远。通常采用某些指标来表示多样本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相似程度,依据指标主要是各地球化学特征间的相关系数。从中选出符合农业地质解释的聚类分析成果。通过对小清河沿岸表层土壤元素聚类分析谱系图(相关系数、欧式距离),见图3-36,25种元素存在以下元素组合:图3-36 小清河沿岸表层土壤元素聚类分析相关系数谱系图1)TFe2 O3、Al2 O3、Co、Ni、V;2)Cd、Zn、Mo、Pb、Se;3)F、Mn、As;4)SiO2、Na2 O;5)N、P;6)Hg、P、Cr;7)S。2.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对大量地质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做出较为合理解释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它能够通过数据方法将许多变量彼此间具有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体现出来。对小清河沿岸土壤选用了反映农业地质背景特征的25个元素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特征根的特征根百分比(方差贡献)和累计百分比。计算结果显示前4 个特征值方差贡献百分比达71.187%,取前4个特征值已经能够提取原始数据变化的70%以上的信息,已足以说明问题。计算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并采用方差极大进行正交旋转使因子载荷矩阵结构简化,表3-19 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由表可见:和第一主因子呈正相关的元素为As、Co、F、Mn、Ni、V、Al2 O3、TFe2 O3、K2 O,而 Na2 O 呈负相关;和第二主因子呈正相关的元素有Cd、Cu、Hg、Mo、Pb、Zn、Se;和第三主因子成正相关的元素为S、CaO,呈负相关的元素SiO2;和第四主因子呈正相关的元素为N、P,呈负相关的元素是Cr。表3-19 小清河沿岸表层土壤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表由主因子得分图(图3-37)分析,主因子1代表的金属元素的组合特征在小清河中段表现突出,该段属于博兴和高青县辖区,此外在济南周边也出现了高值区分布。主因子2代表的Cd、Cu、Hg、Mo、Pb、Zn、Se元素是表层土壤质量的重要辨别指标,此因子在济南市地区表现突出,说明城市人为污染对于这些离子在土壤中的富集影响较大。因子3表示S、SiO2、CaO元素的组合可以认为是土壤地质因素的表征,其分布与小清河沿岸内土壤类型的分布较为吻合。主因子4 表示的是N、P元素的组合,该因子在小清河中段农业发达地区表现突出,说明农业活动对于这些元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图3-37 小清河沿岸主因子得分图二、小清河流域环境污染现状小清河流域为山东省重要的工业集中区,包括有济南市、济宁市和淄博市等省内重要的大型工业城市,主要污染源有化肥厂、塑料厂、钢铁厂、炼油厂、重型机械厂、制药厂和发电厂等。近几年,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小型厂矿企业林立,种类繁多,遍布于主要县城和乡镇。由于工业三废排放治理不好,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和危害。区内污染源包括:污水废水、固体废弃物、城市垃圾和医疗垃圾,以及化肥农药等。大的企业主要有山东化工厂、济南裕兴化工总厂、济南元首针织公司、山大第二附属医院、齐鲁制药厂、黄台发电厂、济南大易造纸三厂和济南化纤总公司等数十家。区内污废水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氯化物、硫酸盐、化学需氧量、氟化物、挥发酚、氨氮、氰化物、As、Pb、Cr、Cd、Hg。根据已有资料将工区内几家重点工业污染源 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统计于表3-20 中。表3-20 区内重点工业污染源COD 排放量统计表注:资料来源为济南市环保局《济南市水污染防治规划》。目前研究区内产渣最多且相对集中的污染物主要是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和尾矿。以济南为例,固体废弃物处置工作是固体废弃物管理的薄弱环节,目前主要处置方法是焚烧和填埋。济南固体废弃物的贮存方式多种多样,贮存点比较分散,贮存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煤矸石、粉煤灰。煤矸石主要贮存于各大煤炭公司;粉煤灰主要贮存在小清河和大寺干灰场等处。由于大部分的固体废弃物得到了很好的管理,没有排放到环境中去。从产生固体废弃物的行业分布来看,产生固体废弃物最大的是冶炼、热电、采掘和化工等行业,占据了总量的90%以上,其中济钢是最大固体废弃物产生源,平均年产生量为155.6×104 t。济南含铬废弃物主要由济南裕兴化工厂产生,包括Cr渣、Al泥。由于Cr渣中含有有毒成分Cr6+,对周围环境有严重危害。粉煤灰的产生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历城区的黄台发电厂,1998年黄台电厂产生粉煤灰57.5×104 t。钢渣产生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历城区济钢总厂的厂部和西部(表3-21)。表3-21 固体废弃物重点产生源产生量统计表注:资料来源为济南市环保局《济南市水污染防治规划》。城市垃圾主要由居民生活垃圾、道路清扫垃圾、商业垃圾和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几部分组成。根据调查1998年济南市年产生活垃圾在55×104 t左右,工区内生活垃圾占济南市生活垃圾的近 1/6。生活垃圾的清运率、处理处置率为 100%,无害化处理达到92.14%。虽然清运率达100%,但并没有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仍有部分垃圾不作任何处理,就在各简易垃圾堆放场堆放,或排放到郊区农村,对环境造成污染。由于医疗垃圾有毒、有菌和有害,是造成社会交叉感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济南日产医疗垃圾4269kg,医疗垃圾的致病菌远远高于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而且医疗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为焚烧和填埋,会使局部大气环境受污染,增加疾病传播、蔓延的概率,加剧填埋场地下水质污染。故必须加强对医疗垃圾的管理、收集和处理。此外小清河上游地区农业以小麦、水稻和玉米等农作物为主。农业施肥以化肥为主,农家肥为辅。另外农药的喷施及地膜的使用都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农家肥、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大部分为农作物吸收,有部分随降水、灌溉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体。三、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评价因子及标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以国家标准(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评价标准(表3-22)。该标准只规定了8项组分或指标的标准,即Cd、Hg、As、Cu、Pb、Cr、Zn、Ni等8种元素的不同等级的上限含量。故评价因子选择这8个元素。表3-22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表 单位:10 -6续表注:①重金属(Cr 主要是三价)和 As 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 >5cmol(+)/kg,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②六六六为4种异构体总量,滴滴涕为4种衍生物总量。③水旱轮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As采用水田值,Cr采用旱地值。(二)单因子评价1.单因子环境质量分级统计小清河流域内重金属元素单因子环境质量评价统计结果见表3-23。汞、砷、镉、铅、锌、铜、铬、镍等单因子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小清河调查区内表层土壤质量整体以Ⅰ类、Ⅱ类为主,同时Ⅲ类及超Ⅲ类土壤样本在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比例控制在3%以内。单因子指标中Cu、Ni、Pb 3项指标没有出现超3类土壤,且其中Ⅰ类土壤样本数达到了90%以上。表层土壤中Hg、Zn元素4 类等级均有出现,其中Ⅰ类比例超过了90%,超Ⅲ类土壤样本仅有1~2个,比例不超过1%。As、Cd两指标也是4类等级均有出现,其中虽有超3类土壤出现,但其比例也不超过1%,与Hg、Zn相比,其Ⅰ类土壤的比例有所减少,同时Ⅱ类比例增加。Cd在所有单因子评价指标中Ⅰ级所占比例最小,而3类所占比例最大。本调查区内金属Cr元素超Ⅲ类土壤样本数量最大,占到了全部样本的0.6%。综合而言,小清河流域土壤质量等级目前仍然能够保障农业生产安全。2.单因子环境质量分级分布特征As指标的环境质量等级以Ⅰ类土壤为主,Ⅱ类土壤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中游流域,集中在华山镇、孙镇、樊家林、丁家庄、博兴县和丁庄镇一带,以岛状形式分布,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5%。虽然总体质量较好,但注意的是博兴县境内分布面积大,且有与周边乡镇相连的趋势。Cd指标的环境质量等级以Ⅰ类土壤为主,Ⅱ类土壤分布在济南及东北部乡镇及博兴、高青和邹平等县,Ⅲ类土壤主要集中在小清河上游的济南市、北园镇一带。Cr指标的环境质量等级主要以Ⅰ类土壤为主,但同时Ⅲ类和超Ⅲ类土壤也有分布。Ⅱ类土壤分布在小清河上游的济南市附近以及中游流域的樊家林、高城东—博兴县西之间及博兴县东部等区域,Ⅲ类土壤主要分布在济南市北园镇城区以及寨郝镇,超Ⅲ类土壤仅在济南市北园镇北部分布。铜指标的环境质量等级Ⅱ类土壤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上游济南市城区及东北部地区和中游的博兴县东部,博兴县境内仅以零星的岛状形式分布。表3-23 小清河调查区表层土壤样品单因子评价环境质量统计表Hg指标的环境质量等级主要以Ⅰ类土壤为主,虽然Ⅱ类和超Ⅲ类土壤也有分布,但是主要集中在济南市城区。从其分布形态来看,虽然目前Ⅲ类土壤仅以岛状分布在济南城区,但是其外围的Ⅱ类土壤分布范围有向下游蔓延的趋势,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因密切监测其发展动态。Ni指标的环境质量等级以Ⅰ类为主,Ⅱ类土壤主要集中分布在小清河中游,镍的Ⅱ类土壤分布区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华山镇和丁家庄、寨郝镇北—龙河等区域。Pb指标的环境质量等级以Ⅰ类土壤为主,Ⅱ类土壤仅分布在济南市城区及周边的部分乡镇驻地。在北园镇、姚家镇、王舍人镇和郭店镇等部分居民点分布有Ⅱ类土壤。Zn指标的环境质量等级主要以Ⅰ类土壤为主,但Ⅱ类和Ⅲ类土壤在小清河上游流域也有分布。Ⅱ类土壤集中在济南市城区及北园镇—泺口、姚家镇—北滩头及郭店镇一带。Ⅲ类土壤分布在郭店镇西北部小清河支流两岸,疑似当地工厂排放工业废水引起的点状污染。3.单因子污染指标分析通过计算各评价指标的单项污染指数等指标,可以反映出评价区内各指标对于环境质量的影响,从而分析出区内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常用的污染指标包括:1)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单项污染指数指数小污染轻,指数大污染则重。其计算公式为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土壤污染物质量标准2)土壤污染物累积指数。由于土壤地区背景差异较大,有时用土壤污染累积指数更能反映土壤的人为污染程度。土壤污染累积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土壤污染物累积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污染物背景值3)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可评价确定土壤的主要污染项目,污染物分担率由大到小排序,污染物主次也同此序。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土壤某项污染指数/各项污染指数之和)×100%4)土壤污染超标倍数。土壤污染超标倍数是能反映土壤的环境状况统计量。土壤污染超标率=(土壤某项污染物实测值-某污染物质量标准)/某污染物质量标准5)土壤样本超标率。土壤样本超标率也是反映土壤的环境状况一个统计量。土壤污染样本超标率(%)=(土壤样本超标总数/检测样本总数)×100%计算8项因子的污染指标,其计算结果如表3-24 所示。结果表明全区土壤指数较低,污染程度很轻微,小清河沿岸土壤污染物主要以As、Cd、Cr、Ni为主,重金属元素污染的主次顺序为:Ni>Cd>As>Cr>Zn>Cu>Hg>Pb。各单项的污染物超标倍数均<0,说明全区土壤环境质量良好,污染规模小,不足以影响全区。表3-24 小清河流域表层土壤污染指数、超标率统计表注:比较标准为二级土壤上限值。(三)综合评价1.模糊综合评价各区域模糊评判结果统计如表3-25所示,数据显示小清河地区土壤以Ⅰ类、Ⅱ类为主,无超三类土壤出现。Ⅲ类土壤样本数为10 个,所占比例 <0.5%。总体环境质量较好。表3-25 各调查区表层土壤样品模糊综合评价环境质量统计表土壤综合环境质量等级分布如图3-38。可以看出,大部土壤为Ⅰ类和Ⅱ类级别。这种结果与单因子评价的结果似有差别,但是细究之可以得出:这是由于我们在选取权重的时候,是根据个因子超标的倍数,最后进行均一化得来的,因而模糊评价的结果说明各地区土壤环境背景优良,即便是部分遭遇了污染的区段,目前也只是处于较为低级的阶段,各区域的整体地表土壤环境是较优的。一类土壤主要分布在小清河北岸的遥墙—高官寨镇—魏桥镇及西刘桥—卧铺—羊口一带,二类土壤主要分布在济南市周围、小清河上游的南岸土壤及小清河中游一带,三类土壤主要分布在济南市区及个别乡镇驻地附近土壤。图3-38 小清河流域表层土壤综合环境质量等级分布2.综合指数评价综合指数法的计算,一般是在求解单因子的污染分指权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的。选用综合指数法中的内梅罗指数法,该指数反映了各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其计算方法如下:鲁西北平原典型生态区地质地球化学环境研究式中:P为综合污染指数;I=Ci/Si(实测值/背景值),背景值为小清河沿岸土壤中该元素的背景值。图3-39 小清河流域土壤环境内梅罗指数评价图小清河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分布如图3-39,严重污染区主要集中在济南市城区北园镇至华山镇区域的小清河两岸,在寺后张、西相村和南口等居民点也有零星分布,污染区重要分布在泺口、王舍人镇和寨郝镇等部分乡镇驻地,轻污染区主要集中在齐家,王舍人镇—郑家码头、辛集—起凤镇、曹家坡—高城镇—博兴县城—龙河和王道—丁庄镇等地,寺后张、九户镇、城外刘和许李等局部地区也受到重金属轻微污染。由以上评价结果可知区域目前土壤较为清洁,污染程度较小,但区内仅沾化的土壤目前没有出现污染,其他区域均不同程度出现污染。分析出现污染区域的污染分布范围及主要污染因素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从污染的分布形态看,各地污染主要以点状或孤岛状形式分布,鱼台地区污染集中在济宁西北的长沟一带,章丘集中在章丘北部的白云湖区,寿光集中在王高—田柳镇,但小清河流域污染分布已经发展到面状,污染集中在上游济南市及中游博兴县范围内。小清河流域污染区域分布范围最大,且分布形态已经由点状过渡到了面状分布,扩展趋势较快,在今后的调查中需要重点监测。2)从污染的分布的地点看,各地污染分布表现出了较为统一的特征,即污染指数较高的区域一定程度上是河道或交通道路所处的位置重叠。这一现象表明污染源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理的化,其扩散作用更迅速、作用范围随人类活动区域的拓展而更容易扩大,作用程度也更强烈。3)从造成污染的指标分析,各地污染源有所差异。沾化地区Cr污染比重较大,鱼台地区Cd污染贡献值大,章丘、寿光和小清河流域均是Ni污染指数最大。综上所述,通过污染评价发现,评价区的土壤污染较为轻微,适合发展农业生产,但同时由于已经出现了局部污染,且污染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开展污染源调查和防治的重点研究,以确保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Gr是什么化学元素
特征:铬是银白色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属 ⅥB族, 铬的原子序数24,原子量51、996,体心立方晶体,常见化合价为+2、+3和+6。 发现:1797年法国化学家沃克兰在西伯利亚红铅矿(铬铅矿)中发现一种新元素,次年用碳还原,得金属铬。
铬的化学符号到底是Cr还是Gr
铬的化学符号到底是Cr还是Gr铬的化学符号Cr铬化学符号Cr,单质为钢灰色金属。自然界不存在游离状态的铬,主要存在于铬铅矿中。铬是重要的合金元素。铬以金属铬和铬铁形式加入钢与合金中。银白色金属,质极硬,耐腐蚀,不溶于水,可溶于强碱溶液。铬具有很高的耐腐蚀性,在空气中,即便是在炽热的状态下,氧化也很慢。镀在金属上可起保护作用。性质:铬能慢慢地溶于稀盐酸、稀硫酸,而生成蓝色溶液,但铬不溶于浓硝酸,因为表面生成紧密的氧化物薄膜而呈钝态。与空气接触则很快变成绿色,是因为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绿色的Cr2O3的缘故。用途:1、铬用于制不锈钢,汽车零件,工具,磁带和录像带等;2、红、绿宝石的色彩也来自于铬;3、铬的毒性与其存在的价态有关,六价铬比三价铬毒性高100倍,并易被人体吸收且在体内蓄积,三价铬和六价铬可以相互转化;4、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三价的铬是对人体有益的元素。
铬的化学符号到底是Cr还是Gr?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铬的化学符号到底是Cr还是Gr? 看到有的地方写Cr,有的地方写Gr,到底应该是哪一个?记得中学化学里好像是用的Cr。 解析: 铬(Cr)没有Gr这个元素~~~~~~~~~~不知道你Gr是在那里看到的应该看错了吧C和G手写比较像~~~~要看仔细a
7级钛化学成分是什么
纯度超99%的钛、0.12%的铁和0.25%的铝。根据查询7级钛化学性质可知,7级钛即Gr7钛合金,是由Gr7纯度超过99%的钛、0.12%的铁和0.25%的铝组成。这些元素的组合使Gr7钛合金具有高强度、腐蚀性弱的特性。Gr7钛合金作为一种轻质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含有化学元素“铬”的食物有什么?
含铬较多的食物有牛肉、黑胡椒、糙米、玉米、小米、粗面粉、红糖、葡萄汁、食用菌类等。注重进补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硒、锌、铬有利于改善眼部组织功能,防治视力减退。如人体注射硒或食用含硒多的食物后,能明显提高视力;视网膜、脉络膜中含锌量最高;铬与造成视力减退和近视密切相关。因此,应注重搭配硒、锌、铬元素含量高的食物。含硒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蛋、鱼、贝类、大豆、蘑菇、芦笋、荠菜、胡萝卜等;含锌多的食物有肝、肾、海产品、乳类、谷类、豆类、硬果类等;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缺乏维生素A、C、B2不仅角膜易干燥,使晶状体变得混浊,而且严重的还会出现角膜软化。因此,应注意食用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如鱼肝油、动物肝脏、奶类、蛋黄、新鲜蔬菜、水果、黄豆及其制品、硬果类、蘑菇、粗粮等。
SA-240GR309S是什么材质,化学元素含量??
SA-240GR309S是碳含量较低的309不锈钢的变种,用于需要焊接的场合。较低的碳含量使得在靠近焊缝的热影响区中所析出的碳化物减至最少,而碳化物的析出可能导致不锈钢在某些环境中产生晶间腐蚀(焊接侵蚀)。可承受 980 ℃以下反复加热, 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及抗氧化性、抗渗碳性能。化学成份:C≤0.08Mn≤2.00Si≤1.00P≤0.045S≤0.030Ni:12.0-15.0Cr:22.0-24.0详见:ASME SA240
15GrMoG的化学元素是什么
这是特种钢材的牌号。是铬(Cr)钼(Mo)合金钢。
化学中的R表示什么
你好。R表示烃基,一般出现在有机化学中,也就是一个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原子团。希望能帮到你~
高一化学
解:设R的单质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物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X6.72LH2的物质的量=6.72L/22.4L/mol=0.3mol每失去一个电子化合价升高一价,每得到一个电子化合价降低一个,根据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得:0.2mol*(X-0)=0.3mol*[(+1)-0]*2X=+3则生成10.2gR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3n(R2O3)=1/2n(R)=1/2*0.2mol=0.1molR2O3的摩尔质量=10.2g/0.1mol=102g/molR的相对原子质量=(102-16*3)/2=27所以R为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IIIA族。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化学试剂上的“分析纯”是什么意思?
这个是一般实验室用的最多的等级。 国标试剂(该类试剂为我国国家标准所规定,适用于检验、鉴定、检测)的分级为(要求从高到低排列): 1、工作基准试剂(国标无简写标记,用汉语注明,绿色标签):作为基准物质,标定标准溶液。 2、优级纯(GR,绿色标签):主成分含量很高、纯度很高,适用于精确分析和研究工作,有的可作为基准物质。 3、分析纯(AR,红色标签):主成分含量很高、纯度较高,干扰杂质很低,适用于工业分析及化学实验。这个是一般实验室用的最多的等级。 4、化学纯(CP,蓝色标签):主成分含量高、纯度较高,存在干扰杂质,适用于化学实验和合成制备。 5、实验试剂(LR,黄色标签):主成分含量高,纯度较差,杂质含量不做选择,只适用于一般化学实验和合成制备。
br在化学品中叫什么?
BR:生物试剂(Biochemical reagent)是指有关生命科学研究的生物材料或有机化合物,以及临床诊断、医学研究用的试剂.其他还有:指示剂(ID):配制指示溶液用.质量指标为变色范围和变色敏感程度.可替代CP,也适用于有机合成用. 生物染色剂(BS):配制微生物标本染色液.质量指标注重生物活性杂质.可替代指示剂,可用于有机合成 AR是化学试剂纯度的一种规格,分析纯(AR,红标签)(二级品):主成分含量很高、纯度较高,干扰杂质很低,适用于工业分析及化学实验.其他还有:优级纯(GR,绿标签)(一级品):主成分含量很高、纯度很高,适用于精确分析和研究工作,有的可作为基准物质. 分析纯(AR,红标签)(二级品):主成分含量很高、纯度较高,干扰杂质很低,适用于工业分析及化学实验. 化学纯(CP,蓝标签)(三级品):主成分含量高、纯度较高,存在干扰杂质,适用于化学实验和合成制备. 实验纯(LR,黄标签):主成分含量高,纯度较差,杂质含量不做选择,只适用于一般化学实验和合成制备. 教学试剂():可以满足学生教学目的,不至于造成化学反应现象偏差的一类试剂. 指定级 (ZD),该类试剂是按照用户要求的质量控制指标,为特定用户订做的化学试剂. 高纯试剂(EP):包括超纯、特纯、高纯、光谱纯,配制标准溶液.此类试剂质量注重的是:在特定方法分析过程中可能引起分析结果偏差,对成分分析或含量分析干扰的杂质含量,但对主含量不做很高要求. 色谱纯(GC):气相色谱分析专用.质量指标注重干扰气相色谱峰的杂质.主成分含量高. 色谱纯(LC):液相色谱分析标准物质.质量指标注重干扰液相色谱峰的杂质.主成分含量高光谱纯(SP):用于光谱分析.分别适用于分光光度计标准品、原子吸收光谱标准品、原子发射光谱标准品电子纯(MOS):适用于电子产品生产中,电性杂质含量极低.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氯化钙的化学式 CaCl B.HCl分子的电子式 C.乙烯的
氯化钙的化学式为CaCl 2 ,故A错误;B.H最外层1个电子,Cl最外层有7个电子,则HCl的电子式为 ,故B正确;C.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其结构简式为CH 2 =CH 2 ,故C错误;D.Cl的质子数为17,最外层电子为7,则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故D错误;故选B.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 CH 2 B.HCl分子的电子式:H:Cl
A、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中,碳碳双键不能省略,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 2 ═CH 2 ,故A错误;B、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氯化氢分子中氢原子最外层两个电子、氯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氯化氢的电子式为 ,故B错误;C、C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应成4对共用电子对,O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应成2对共用电子对,故二氧化碳分子中C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故C正确;D、由于碳原子的中子数是8,所以碳原子的质量数是14,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核素符号为 14 C,故D错误;故选C.
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表示正确的是( ) A.HCl的电子式 B.CO 2 分子比例模型: C.NH 4 I
A.HCl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分子中氢原子与氯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HCl的电子式为 ,故A错误;B.由二氧化碳的分子式与模型可知,模型中半径较小的球表示碳原子,模型中碳原子的半径应比氧原子半径小,实际碳原子的半径应比氧原子半径大,故B错误;C.碘离子电子式书写错误,应画出最外层电子数,用“[]”括起,并在右上角注明所带电荷, 故C错误;D.氯原子获得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氯离子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有3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为2、8、8,氯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D正确;故选D.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HCl分子的电子式B.乙醛的化学式C2H6O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D.氯
A.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氢原子与氯原子形成了一个共用电子对,氯化氢中氢原子最外层为2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用小黑点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则氯化氢的电子式为:,故A正确;B.乙醛中乙指含有两个碳原子,醛指含有醛基,所以乙醛分子由乙基和醛基构成,分子式为C2H4O,故B错误;C.乙烯结构简式中碳碳双键不能省略,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故C错误;D.氯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7,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7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D错误;故选A.
高三化学电子式?
一核18电子的Ar3+K+、Ca2+、Clu203e、S2u2212二核18电子的F2、HClHSu2212三核18电子的H2S四核18电子的PH3、H2O2五核18电子的SiH4、CH3F六核18电子的N2H4、CH3OH其它诸如C2H6、N2H5+、N2H62+等亦为18电子的微粒.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B.HCl分子的电子式:H:ClC.CO2的结构式:
A、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中,碳碳双键不能省略,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A错误;B、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氯化氢分子中氢原子最外层两个电子、氯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氯化氢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C、C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应成4对共用电子对,O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应成2对共用电子对,故二氧化碳分子中C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故C正确;D、由于碳原子的中子数是8,所以碳原子的质量数是14,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核素符号为14C,故D错误;故选C.
Hcl电子式表示化学键的形成时要不要画箭头?
Hcl电子式表示化学键的形成时要画箭头的,其形成过程为:Hcl电子式为:
求化学书上的相对原子质量表
本相对原子质量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 本表数据源自2005年IUPAC元素周期表(IUPAC 2005 standard atomic weights),以12C=12为标准. 本表方括号内的原子质量为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最长的同位素质量数. 相对原子质量末位数的不确定度加注在其后的括号内. 112-118号元素数据未被IUPAC确定. 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1 氢 H 1.007 94(7) 2 氦 He 4.002 602(2) 3 锂 Li 6.941(2) 4 铍 Be 9.012 182(3) 5 硼 B 10.811(7) 6 碳 C 12.017(8) 7 氮 N 14.006 7(2) 8 氧 O 15.999 4(3) 9 氟 F 18.998 403 2(5) 10 氖 Ne 20.179 7(6) 11 钠 Na 22.989 769 28(2) 12 镁 Mg 24.305 0(6) 13 铝 Al 26.981 538 6(8) 14 硅 Si 28.085 5(3) 15 磷 P 30.973 762(2) 16 硫 S 32.065(5) 17 氯 Cl 35.453(2) 18 氩 Ar 39.948(1) 19 钾 K 39.098 3(1) 20 钙 Ca 40.078(4) 21 钪 Sc 44.955 912(6) 22 钛 Ti 47.867(1) 23 钒 V 50.941 5(1) 24 铬 Cr 51.996 1(6) 25 锰 Mn 54.938 045(5) 26 铁 Fe 55.845(2) 27 钴 Co 58.933 195(5) 28 镍 Ni 58.693 4(2) 29 铜 Cu 63.546(3) 30 锌 Zn 65.409(4) 31 镓 Ga 69.723(1) 32 锗 Ge 72.64(1) 33 砷 As 74.921 60(2) 34 硒 Se 78.96(3) 35 溴 Br 79.904(1) 36 氪 Kr 83.798(2) 37 铷 Rb 85.467 8(3) 38 锶 Sr 87.62(1) 39 钇 Y 88.905 85(2) 40 锆 Zr 91.224(2) 41 铌 Nb 92.906 38(2) 42 钼 Mo 95.94(2) 43 锝 Tc [97.9072] 44 钌 Ru 101.07(2) 45 铑 Rh 102.905 50(2) 46 钯 Pd 106.42(1) 47 银 Ag 107.868 2(2) 48 镉 Cd 112.411(8) 49 铟 In 114.818(3) 50 锡 Sn 118.710(7) 51 锑 Sb 121.760(1) 52 碲 Te 127.60(3) 53 碘 I 126.904 47(3) 54 氙 Xe 131.293(6) 55 铯 Cs 132.905 451 9(2) 56 钡 Ba 137.327(7) 57 镧 La 138.905 47(7) 58 铈 Ce 140.116(1) 59 镨 Pr 140.907 65(2) 60 钕 Nd 144.242(3) 61 钷 Pm [145] 62 钐 Sm 150.36(2) 63 铕 Eu 151.964(1) 64 钆 Gd 157.25(3) 65 铽 Tb 158.925 35(2) 66 镝 Dy 162.500(1) 67 钬 Ho 164.930 32(2) 68 铒 Er 167.259(3) 69 铥 Tm 168.934 21(2) 70 镱 Yb 173.04(3) 71 镥 Lu 174.967(1) 72 铪 Hf 178.49(2) 73 钽 Ta 180.947 88(2) 74 钨 W 183.84(1) 75 铼 Re 186.207(1) 76 锇 Os 190.23(3) 77 铱 Ir 192.217(3) 78 铂 Pt 195.084(9) 79 金 Au 196.966 569(4) 80 汞 Hg 200.59(2) 81 铊 Tl 204.383 3(2) 82 铅 Pb 207.2(1) 83 铋 Bi 208.980 40(1) 84 钋 Po [208.982 4] 85 砹 At [209.987 1] 86 氡 Rn [222.017 6] 87 钫 Fr [223] 88 镭 Re [226] 89 锕 Ac [227] 90 钍 Th 232.038 06(2) 91 镤 Pa 231.035 88(2) 92 铀 U 238.028 91(3) 93 镎 Np [237] 94 钚 Pu [244] 95 镅 Am [243] 96 锔 Cm [247] 97 锫 Bk [247] 98 锎 Cf [251] 99 锿 Es [252] 100 镄 Fm [257] 101 钔 Md [258] 102 锘 No [259] 103 铹 Lr [262] 104 钅卢 Rf [261] 105 钅杜 Db [262] 106 钅喜 Sg [266] 107 钅波 Bh [264] 108 钅黑 Hs [277] 109 钅麦 Mt [268] 110 钅达 Ds [271] 111 錀 Rg [272] 112 Uub [285] 113 Uut [284] 114 Uuq [289] 115 Uup [288] 116 Uuh [292] 117 Uus [291] 118 Uuo [293]
初中化学相对原子质量表。
1 氢 H 1 ,2 氦 He 4 ,3 锂 Li 7 ,4 铍 Be 9 ,5 硼 B 11 ,6 碳 C 12 ,7 氮 N 14 ,8 氧 O 16 ,9 氟 F 19 ,10 氖 Ne 20 ,11 钠 Na 23 ,12 镁 Mg 24 ,13 铝 Al 27 ,14 硅 Si 28 ,15 磷 P 31 ,16 硫 S 32 ,17 氯 Cl 35 ,18 氩 Ar 40 ,19 钾 K 39 ,20 钙 Ca 40 ,26 铁 Fe 56 ,29 铜 Cu 64 ,30 锌 Zn 65 ,47 银 Ag 108 ,53 碘 I 127 ,78 铂 Pt 195 ,79 金 Au 197 ,80 汞 Hg 201。1、本相对原子质量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 本表数据源自最近元素周期表(IUPAC 2005 standard atomic weights),以12C=12为标准。 本表方括号内的原子质量为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最长的同位素质量数。2、 相对原子质量末位数的不确定度加注在其后的括号内。 原子量加方括号的为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最长的同位素的质量数。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分数表
本相对原子质量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 本表数据源自2005年IUPAC元素周期表(IUPAC 2005 standard atomic weights),以12C=12为标准。 本表方括号内的原子质量为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最长的同位素质量数。 相对原子质量末位数的不确定度加注在其后的括号内。 112-118号元素数据未被IUPAC确定。 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1 氢 H 1.007 94(7) 2 氦 He 4.002 602(2) 3 锂 Li 6.941(2) 4 铍 Be 9.012 182(3) 5 硼 B 10.811(7) 6 碳 C 12.017(8) 7 氮 N 14.006 7(2) 8 氧 O 15.999 4(3) 9 氟 F 18.998 403 2(5) 10 氖 Ne 20.179 7(6) 11 钠 Na 22.989 769 28(2) 12 镁 Mg 24.305 0(6) 13 铝 Al 26.981 538 6(8) 14 硅 Si 28.085 5(3) 15 磷 P 30.973 762(2) 16 硫 S 32.065(5) 17 氯 Cl 35.453(2) 18 氩 Ar 39.948(1) 19 钾 K 39.098 3(1) 20 钙 Ca 40.078(4) 21 钪 Sc 44.955 912(6) 22 钛 Ti 47.867(1) 23 钒 V 50.941 5(1) 24 铬 Cr 51.996 1(6) 25 锰 Mn 54.938 045(5) 26 铁 Fe 55.845(2) 27 钴 Co 58.933 195(5) 28 镍 Ni 58.693 4(2) 29 铜 Cu 63.546(3) 30 锌 Zn 65.409(4) 31 镓 Ga 69.723(1) 32 锗 Ge 72.64(1) 33 砷 As 74.921 60(2) 34 硒 Se 78.96(3) 35 溴 Br 79.904(1) 36 氪 Kr 83.798(2) 37 铷 Rb 85.467 8(3) 38 锶 Sr 87.62(1) 39 钇 Y 88.905 85(2) 40 锆 Zr 91.224(2) 41 铌 Nb 92.906 38(2) 42 钼 Mo 95.94(2) 43 锝 Tc [97.9072] 44 钌 Ru 101.07(2) 45 铑 Rh 102.905 50(2) 46 钯 Pd 106.42(1) 47 银 Ag 107.868 2(2) 48 镉 Cd 112.411(8) 49 铟 In 114.818(3) 50 锡 Sn 118.710(7) 51 锑 Sb 121.760(1) 52 碲 Te 127.60(3) 53 碘 I 126.904 47(3) 54 氙 Xe 131.293(6) 55 铯 Cs 132.905 451 9(2) 56 钡 Ba 137.327(7) 57 镧 La 138.905 47(7) 58 铈 Ce 140.116(1) 59 镨 Pr 140.907 65(2) 60 钕 Nd 144.242(3) 61 钷 Pm [145] 62 钐 Sm 150.36(2) 63 铕 Eu 151.964(1) 64 钆 Gd 157.25(3) 65 铽 Tb 158.925 35(2) 66 镝 Dy 162.500(1) 67 钬 Ho 164.930 32(2) 68 铒 Er 167.259(3) 69 铥 Tm 168.934 21(2) 70 镱 Yb 173.04(3) 71 镥 Lu 174.967(1) 72 铪 Hf 178.49(2) 73 钽 Ta 180.947 88(2) 74 钨 W 183.84(1) 75 铼 Re 186.207(1) 76 锇 Os 190.23(3) 77 铱 Ir 192.217(3) 78 铂 Pt 195.084(9) 79 金 Au 196.966 569(4) 80 汞 Hg 200.59(2) 81 铊 Tl 204.383 3(2) 82 铅 Pb 207.2(1) 83 铋 Bi 208.980 40(1) 84 钋 Po [208.982 4] 85 砹 At [209.987 1] 86 氡 Rn [222.017 6] 87 钫 Fr [223] 88 镭 Re [226] 89 锕 Ac [227] 90 钍 Th 232.038 06(2) 91 镤 Pa 231.035 88(2) 92 铀 U 238.028 91(3) 93 镎 Np [237] 94 钚 Pu [244] 95 镅 Am [243] 96 锔 Cm [247] 97 锫 Bk [247] 98 锎 Cf [251] 99 锿 Es [252] 100 镄 Fm [257] 101 钔 Md [258] 102 锘 No [259] 103 铹 Lr [262] 104 钅卢 Rf [261] 105 钅杜 Db [262] 106 钅喜 Sg [266] 107 钅波 Bh [264] 108 钅黑 Hs [277] 109 钅麦 Mt [268] 110 钅达 Ds [271] 111 錀 Rg [272] 112 Uub [285] 113 Uut [284] 114 Uuq [289] 115 Uup [288] 116 Uuh [292] 117 Uus [291] 118 Uuo [293]-----------------------------------------------------------常见化合物:CACO3 100,HCL 36.5,H2SO4 98,KMNO4 159,SO2 64,CO2 44,CO 28,NA2CO3 106,NAHCO3 80,CUO 80
化学元素周期表相对原子量
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1~56号元素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周期表1 氢 H 1.007 94(1)2 氦 He 4.002 602(2)3 锂 Li 6.941(2)4 铍 Be 9.012 182(3)5 硼 B 10.811(7)6 碳 C 12.0107(8)7 氮 N 14.006 7(2)8 氧 O 15.999 4(3)9 氟 F 18.998 403 2(5)10 氖 Ne 20.179 7(6)11 钠 Na 22.989 769 28(2)12 镁 Mg 24.305 0(6)13 铝 Al 26.981 538 6(8)14 硅 Si 28.085 5(3)15 磷 P 30.973 762(2)16 硫 S 32.065(5)17 氯 Cl 35.453(2)18 氩 Ar 39.948(1)19 钾 K 39.098 3(1)20 钙 Ca 40.078(4)21 钪 Sc 44.955 912(6)22 钛 Ti 47.867(1)23 钒 V 50.941 5(1)24 铬 Cr 51.996 1(6)25 锰 Mn 54.938 045(5)26 铁 Fe 55.845(2)27 钴 Co 58.933 195(5)28 镍 Ni 58.693 4(2)29 铜 Cu 63.546(3)30 锌 Zn 65.39(4)31 镓 Ga 69.723(1)32 锗 Ge 72.64(1)33 砷 As 74.921 60(2)34 硒 Se 78.96(3)35 溴 Br 79.904(1)36 氪 Kr 83.798(2)37 铷 Rb 85.467 8(3)38 锶 Sr 87.62(1)39 钇 Y 88.905 85(2)40 锆 Zr 91.224(2)41 铌 Nb 92.906 38(2)42 钼 Mo 95.94(2)43 锝 Tc [97.9072]44 钌 Ru 101.07(2)45 铑 Rh 102.905 50(2)46 钯 Pd 106.42(1)47 银 Ag 107.868 2(2)48 镉 Cd 112.411(8)49 铟 In 114.818(3)50 锡 Sn 118.710(7)51 锑 Sb 121.760(1)52 碲 Te 127.60(3)53 碘 I 126.904 47(3)54 氙 Xe 131.293(6)55 铯 Cs 132.905 451 9(2)56 钡 Ba 137.327(7)57~71号元素(镧系)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57 镧 La 138.905 47(7)58 铈 Ce 140.116(1)59 镨 Pr 140.907 65(2)60 钕 Nd 144.242(3)61 钷 Pm [145]62 钐 Sm 150.36(2)63 铕 Eu 151.964(1)64 钆 Gd 157.25(3)65 铽 Tb 158.925 35(2)66 镝 Dy 162.500(1)67 钬 Ho 164.930 32(2)68 铒 Er 167.259(3)69 铥 Tm 168.934 21(2)70 镱 Yb 173.04(3)71 镥 Lu 174.967(1)72~88号元素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72 铪 Hf 178.49(2)73 钽 Ta 180.947 88(2)74 钨 W 183.84(1)75 铼 Re 186.207(1)76 锇 Os 190.23(3)77 铱 Ir 192.217(3)78 铂 Pt 195.084(9)79 金 Au 196.966 569(4)80 汞 Hg 200.59(2)81 铊 Tl 204.383 3(2)82 铅 Pb 207.2(1)83 铋 Bi 208.980 40(1)84 钋 Po [208.982 4]85 砹 At [209.987 1]86 氡 Rn [222.017 6]87 钫 Fr [223]88 镭 Ra [226]89~103号元素(锕系)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89 锕 Ac [227]90 钍 Th 232.038 06(2)91 镤 Pa 231.035 88(2)92 铀 U 238.028 91(3)93 镎 Np 238.848694 钚 Pu 242.879895 镅 Am 244.859496 锔 Cm 246.91197 锫 Bk 248.926698 锎 Cf 252.957899 锿 Es 253.9656100 镄 Fm 259.0046101 钔 Md 260.0124102 锘 No 261.0202103 铹 Lr 264.0436104~118号元素(注*的是人造元素)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104 钅卢* Rf 269.0826105钅杜* Db 270.0904106钅喜* Sg 273.1138107钅波* Bh 274.1216108钅黑* Hs 272.106109钅麦* Mt 278.1528110 鐽* Ds283.1918111 錀* Rg 282.184112 鎶* Cn 287.223113 暂无 Uut 286.2152114 暂无 Fl 291.1964115 暂无 Uup 290.1888116 暂无 Lv 295.2268117 暂无 Uus 293.2116118 暂无 Uuo 299.2572
急需化学常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提供的元素越多越好)
本相对原子质量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 本表数据源自2005年IUPAC元素周期表(IUPAC 2005 standard atomic weights),以12C=12为标准。 本表方括号内的原子质量为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最长的同位素质量数。 相对原子质量末位数的不确定度加注在其后的括号内。 112-118号元素数据未被IUPAC确定。 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1 氢 H 1.007 94(7) 2 氦 He 4.002 602(2) 3 锂 Li 6.941(2) 4 铍 Be 9.012 182(3) 5 硼 B 10.811(7) 6 碳 C 12.017(8) 7 氮 N 14.006 7(2) 8 氧 O 15.999 4(3) 9 氟 F 18.998 403 2(5) 10 氖 Ne 20.179 7(6) 11 钠 Na 22.989 769 28(2) 12 镁 Mg 24.305 0(6) 13 铝 Al 26.981 538 6(8) 14 硅 Si 28.085 5(3) 15 磷 P 30.973 762(2) 16 硫 S 32.065(5) 17 氯 Cl 35.453(2) 18 氩 Ar 39.948(1) 19 钾 K 39.098 3(1) 20 钙 Ca 40.078(4) 21 钪 Sc 44.955 912(6) 22 钛 Ti 47.867(1) 23 钒 V 50.941 5(1) 24 铬 Cr 51.996 1(6) 25 锰 Mn 54.938 045(5) 26 铁 Fe 55.845(2) 27 钴 Co 58.933 195(5) 28 镍 Ni 58.693 4(2) 29 铜 Cu 63.546(3) 30 锌 Zn 65.409(4) 31 镓 Ga 69.723(1) 32 锗 Ge 72.64(1) 33 砷 As 74.921 60(2) 34 硒 Se 78.96(3) 35 溴 Br 79.904(1) 36 氪 Kr 83.798(2) 37 铷 Rb 85.467 8(3) 38 锶 Sr 87.62(1) 39 钇 Y 88.905 85(2) 40 锆 Zr 91.224(2) 41 铌 Nb 92.906 38(2) 42 钼 Mo 95.94(2) 43 锝 Tc [97.9072] 44 钌 Ru 101.07(2) 45 铑 Rh 102.905 50(2) 46 钯 Pd 106.42(1) 47 银 Ag 107.868 2(2) 48 镉 Cd 112.411(8) 49 铟 In 114.818(3) 50 锡 Sn 118.710(7) 51 锑 Sb 121.760(1) 52 碲 Te 127.60(3) 53 碘 I 126.904 47(3) 54 氙 Xe 131.293(6) 55 铯 Cs 132.905 451 9(2) 56 钡 Ba 137.327(7) 57 镧 La 138.905 47(7) 58 铈 Ce 140.116(1) 59 镨 Pr 140.907 65(2) 60 钕 Nd 144.242(3) 61 钷 Pm [145] 62 钐 Sm 150.36(2) 63 铕 Eu 151.964(1) 64 钆 Gd 157.25(3) 65 铽 Tb 158.925 35(2) 66 镝 Dy 162.500(1) 67 钬 Ho 164.930 32(2) 68 铒 Er 167.259(3) 69 铥 Tm 168.934 21(2) 70 镱 Yb 173.04(3) 71 镥 Lu 174.967(1) 72 铪 Hf 178.49(2) 73 钽 Ta 180.947 88(2) 74 钨 W 183.84(1) 75 铼 Re 186.207(1) 76 锇 Os 190.23(3) 77 铱 Ir 192.217(3) 78 铂 Pt 195.084(9) 79 金 Au 196.966 569(4) 80 汞 Hg 200.59(2) 81 铊 Tl 204.383 3(2) 82 铅 Pb 207.2(1) 83 铋 Bi 208.980 40(1) 84 钋 Po [208.982 4] 85 砹 At [209.987 1] 86 氡 Rn [222.017 6] 87 钫 Fr [223] 88 镭 Re [226] 89 锕 Ac [227] 90 钍 Th 232.038 06(2) 91 镤 Pa 231.035 88(2) 92 铀 U 238.028 91(3) 93 镎 Np [237] 94 钚 Pu [244] 95 镅 Am [243] 96 锔 Cm [247] 97 锫 Bk [247] 98 锎 Cf [251] 99 锿 Es [252] 100 镄 Fm [257] 101 钔 Md [258] 102 锘 No [259] 103 铹 Lr [262] 104 钅卢 Rf [261] 105 钅杜 Db [262] 106 钅喜 Sg [266] 107 钅波 Bh [264] 108 钅黑 Hs [277] 109 钅麦 Mt [268] 110 钅达 Ds [271] 111 錀 Rg [272] 112 Uub [285] 113 Uut [284] 114 Uuq [289] 115 Uup [288] 116 Uuh [292] 117 Uus [291] 118 Uuo [293]
初中化学常见相对原子质量。
核电荷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1 氢 H 1 2 氦 He 4 6 碳 C 12 7 氮 N 14 8 氧 O 16 9 氟 F 19 10 氖 Ne 20 11 钠 Na 23 12 镁 Mg 24 13 铝 Al 27 14 硅 Si 28 15 磷 P 31 16 硫 S 32 17 氯 Cl 35.5 18 氩 Ar 40 19 钾 K 39 20 钙 Ca 40 25 锰 Mn 55 26 铁 Fe 56 29 铜 Cu 64.5(可写64或65) 30 锌 Zn 65 47 银 Ag 108 53 碘 I 127 56 钡 Ba 137 78 铂 Pt 195 79 金 Au 197 80 汞 Hg 201 这应该是初中所需要的。
初中化学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1 氢 H 1.007 94(7) 2 氦 He 4.002 602(2) 3 锂 Li 6.941(2) 4 铍 Be 9.012 182(3) 5 硼 B 10.811(7) 6 碳 C 12.017(8) 7 氮 N 14.006 7(2) 8 氧 O 15.999 4(3) 9 氟 F 18.998 403 2(5) 10 氖 Ne 20.179 7(6) 11 钠 Na 22.989 769 28(2) 12 镁 Mg 24.305 0(6) 13 铝 Al 26.981 538 6(8) 14 硅 Si 28.085 5(3) 15 磷 P 30.973 762(2) 16 硫 S 32.065(5) 17 氯 Cl 35.453(2) 18 氩 Ar 39.948(1) 19 钾 K 39.098 3(1) 20 钙 Ca 40.078(4) 21 钪 Sc 44.955 912(6) 22 钛 Ti 47.867(1) 23 钒 V 50.941 5(1) 24 铬 Cr 51.996 1(6) 25 锰 Mn 54.938 045(5) 26 铁 Fe 55.845(2) 27 钴 Co 58.933 195(5) 28 镍 Ni 58.693 4(2) 29 铜 Cu 63.546(3) 30 锌 Zn 65.409(4) 31 镓 Ga 69.723(1) 32 锗 Ge 72.64(1) 33 砷 As 74.921 60(2) 34 硒 Se 78.96(3) 35 溴 Br 79.904(1) 36 氪 Kr 83.798(2) 37 铷 Rb 85.467 8(3) 38 锶 Sr 87.62(1) 39 钇 Y 88.905 85(2) 40 锆 Zr 91.224(2) 41 铌 Nb 92.906 38(2) 42 钼 Mo 95.94(2) 43 锝 Tc [97.9072] 44 钌 Ru 101.07(2) 45 铑 Rh 102.905 50(2) 46 钯 Pd 106.42(1) 47 银 Ag 107.868 2(2) 48 镉 Cd 112.411(8) 49 铟 In 114.818(3) 50 锡 Sn 118.710(7) 51 锑 Sb 121.760(1) 52 碲 Te 127.60(3) 53 碘 I 126.904 47(3) 54 氙 Xe 131.293(6) 55 铯 Cs 132.905 451 9(2) 56 钡 Ba 137.327(7) 57 镧 La 138.905 47(7) 58 铈 Ce 140.116(1) 59 镨 Pr 140.907 65(2) 60 钕 Nd 144.242(3) 61 钷 Pm [145] 62 钐 Sm 150.36(2) 63 铕 Eu 151.964(1) 64 钆 Gd 157.25(3) 65 铽 Tb 158.925 35(2) 66 镝 Dy 162.500(1) 67 钬 Ho 164.930 32(2) 68 铒 Er 167.259(3) 69 铥 Tm 168.934 21(2) 70 镱 Yb 173.04(3) 71 镥 Lu 174.967(1) 72 铪 Hf 178.49(2) 73 钽 Ta 180.947 88(2) 74 钨 W 183.84(1) 75 铼 Re 186.207(1) 76 锇 Os 190.23(3) 77 铱 Ir 192.217(3) 78 铂 Pt 195.084(9) 79 金 Au 196.966 569(4) 80 汞 Hg 200.59(2) 81 铊 Tl 204.383 3(2) 82 铅 Pb 207.2(1) 83 铋 Bi 208.980 40(1) 84 钋 Po [208.982 4] 85 砹 At [209.987 1] 86 氡 Rn [222.017 6] 87 钫 Fr [223] 88 镭 Re [226] 89 锕 Ac [227] 90 钍 Th 232.038 06(2) 91 镤 Pa 231.035 88(2) 92 铀 U 238.028 91(3) 93 镎 Np [237] 94 钚 Pu [244] 95 镅 Am [243] 96 锔 Cm [247] 97 锫 Bk [247] 98 锎 Cf [251] 99 锿 Es [252] 100 镄 Fm [257] 101 钔 Md [258] 102 锘 No [259] 103 铹 Lr [262] 104 钅卢 Rf [261] 105 钅杜 Db [262] 106 钅喜 Sg [266] 107 钅波 Bh [264] 108 钅黑 Hs [277] 109 钅麦 Mt [268] 110 钅达 Ds [271] 111 錀 Rg [272] 112 Uub [285] 113 Uut [284] 114 Uuq [289] 115 Uup [288] 116 Uuh [292] 117 Uus [291] 118 Uuo [293]
高一化学题目
一、填空题1.摩尔是_______的单位,1mol任何物质中所含有的粒子数约为________。2.______________ 是物质的摩尔质量。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联系是____________,区别是_________。3.在____________C中约含有6.02×1023个C。4.在0.1molH2中,含有_________molH。5.NH4H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它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6.1.5molH2SO4的质量是________,其中含有_________mol O,含有_________mol H。7.0.01mol某物质的质量为1.08g,此物质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二、选择题1.在0.5mol Na2SO4中,含有的Na+数约是 [ ]A.3.01×1023 B.6.02×1023 C.0.5 D.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mol O的质量是32g/mol B.OH—摩尔质量是17gC.1mol H2O的质量是18g/mol D.CO2的摩尔质量是44g/mol3.Na的摩尔质量为[ ]A.23 B.23g C.23mol D.23g/mol4.在下列物质中,其物质的量为0.2mol的是 [ ]A.2.2g CO2 B.3.6g H2O C.3.2g O2 D.49g H2SO4三、计算题1.计算下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1)11gCO2(2)56gCO(3)250gBaCl22.计算下列物质的摩尔质量。(1)Ar、 Al、 Br2 (2)KOH、 Ca(OH)2、 NH4NO3、 FeCl3、 CuSO4·5H2O 3.计算各10g下列物质的物质的量。(1)NaOH(2)H2(3)SO34.计算1mol下列物质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1)KClO3(2)KMnO4(3)Ba(OH)25.成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几种元素的质量大约为:0.8g Ca、0.3g Mg、0.2g Cu和0.01g Fe,试求四种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6.现有0.269k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CuCl2溶液。计算:(1)溶液中CuCl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2)溶液中Cu2+和Cl-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气体摩尔体积·习题一、填空题1.在标准状况下,0.5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_______。2.2molO3和3 mol O2的质量(填相等、不相等或无法判断)______;分子数之比为______;含氧原子的数目之比为______;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比为_______。3.在同温同压下,质量相同的N2、CO2、Cl2、CH4、O2等五种气体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_。4.4 g H2与22.4L(标准状况)CO2相比,所含分子数目多的是_______;各1.5mol上述两种气体相比较,质量大的是________。5.成年男子的肺活量约为3 500 mL~4 000 mL,成年女子的肺活量约为 2 500 mL~3 500 mL,肺活量较大的男子与肺活量较小的女子所容纳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在同温同压下)________。6.0.01mol某气体的质量为0.44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在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密度是_________。二、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 L/molB.1molH2的质量是1g,它所占的体积是22.4 L/molC.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 L/molD.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 L2.在标准状况下,与12 g H2的体积相等的N2的 [ ]A.质量为12g B.物质的量为6molC.体积为22.4 L/mol D.物质的量为12mol3.在标准状况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中体积最大的是( )A.O2 B.Cl2 C.N2 D.CO24.在相同条件下,22g下列气体中跟22g CO2的体积相等的是[ ]A.N2O B.N2 C.SO2 D.CO5.在相同条件下,下列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最多的是[ ]A.1g H2 B.10g O2 C.30 g Cl2 D.17g NH36.如果瓦斯中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4时极易爆炸,则此时甲烷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 ]A.1∶4 B.1∶2 C.1∶1 D.2∶17.在相同的条件下,两种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必然[ ]A.体积均为22.4L B.具有相同的体积C.是双原子分子 D.具有相同的原子数目三、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加以改正。1.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2.在标准状况下,某气体的体积为22.4L,则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的分子数目约为6.02×1023。3.当温度高于0℃时,一定量任何气体的体积都大于22.4L。4.当压强大于101 kPa时,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小于22.4L。四、计算题1.计算下列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1)2.8g CO (2)44 g CO2(3)64 g SO2 (4)34 g NH32.在标准状况下,100 mL某气体的质量是0.179g。计算这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3.在同温同压下,两个体积相同的玻璃容器中分别盛满N2和O2。(1)计算容器中N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和分子数目之比;(2)计算容器中N2和O2的质量比。 物质的量浓度·习题一、填空题1.将4g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此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取出10mL此溶液,其中含有NaOH______g。将取出的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2.配制200mL1.0mol/LH2SO4溶液,需要18mol/LH2SO4溶液的体积是______。3.在50gHCl的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中加入250g水后,得到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若稀释后盐酸的密度为1.02g/cm3,则稀释后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4.已知在1LMgCl2溶液中含有0.02molCl-,此溶液中MgCl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5.把1.12L(标准状况下)HCl气体溶于水,配制成250mL溶液,该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6.在一定温度下,将质量为m、相对分子质量为Mr的物质溶解于水,得到体积为V的饱和溶液。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7.在一定温度下,某相对分子质量为Mr的物质的饱和溶液的密度为ρ,物质的量浓度为c,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二、选择题1.配制2L1.5mol/LNa2SO4溶液,需要固体Na2SO4 [ ]A.213g B.284g C.400g D.426g2.0.5L1mol/LFeCl3溶液与0.2L1mol/LKCl溶液中的Cl-的数目之比为 [ ]A.1∶3 B.3∶1 C.5∶2 D.15∶23.将30mL0.5mol/L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03mol/L B.0.3mol/L C.0.05mol/L D.0.04mol/L4.50mLH2SO4的质量分数为35%、密度为1.24g/cm3的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044mol/L B.0.44mol/L C.4.4mol/L D.44mol/L三、计算题1.计算HCl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g/cm3的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2.正常人体中,血液中葡萄糖(简称血糖)的质量分数约为0.1%,已知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设血液的密度为1g/cm3,则血糖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3.怎样用密度为1.19g/cm3、HCl的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配制1L1mol/L的稀盐酸?4.将250mL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稀释到600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1.35g/cm3,此时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复习题一、填空题1.5molCO2的质量是______;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______;所含的分子数目约为______;所含氧原子的数目约为______。2.在400mL2mol/L H2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_。此溶液中3.28gN2与22.4L(标准状况)CO2相比,所含分子数目______。1.5mol上述两种气体相比,质量大的是______。4.配制500mL1mol/LHNO3溶液,需要16mol/LHNO3溶液的体积是______。5.在氯化物ACl3中,A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3.94,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6.在9.5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中含有0.2molCl-,此氯化物的摩尔质量为______,该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7.将4mLHCl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g/cm3的盐酸加水稀释到200mL,稀释后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二、选择题1.在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目相同的是( )A.10gH2和10gO2B.9gH2O和0.5molBr2C.5.6LN2(标准状况)和11gCO2D.224mLH2(标准状况)和0.1molN22.相同质量的镁和铝所含的原子个数比为( )A.1∶1 B.24∶27 C.9∶8 D.2∶33.在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酸中,必然相等的是( )A.溶质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分数C.溶质的物质的量 D.氢离子的物质的量4.已知在3.2g某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目约为3.01×1022,此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A.32g B.32g/mol C.64mol D.64g/mol5.等质量的SO2和SO3( )A.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B.所含硫原子的个数比为1∶1C.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 D.所含硫元素的质量比为5∶46.在下列物质中,与6g CO(NH2)2的含氮量相同的物质是( )A.0.1mol(NH4)2SO4 B.6gNH4NO3C.22.4LNO2(标准状况) D.0.1molNH37.密度为1.84g/cm3、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18.8mol/L B.18.4mol/L C.18.4mo D.18.88.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当溶液的体积比为3∶2∶1时,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1∶1 B.1∶2∶3 C.3∶2∶1 D.3∶4∶39.在相同条件下,A容器中的H2和B容器中的NH3所含的原子数目相等,则两个容器的体积比为( )A.1∶2 B.1∶3 C.2∶3 D.2∶1*10.用NaCl、KCl、Na2SO4三种固体物质,配制1L含有0.5molNaCl、0.16molKCl、0.24molK2SO4的混合溶液,需要这三种盐的物质的量为( )A.0.32molNaCl、0.01molKCl、0.12molNa2SO4B.0.02molNaCl、0.64molKCl、0.24molNa2SO4C.0.64molNaCl、0.04molKCl、0.24molNa2SO4D.0.64molNaCl、0.02molKCl、0.24molNa2SO4*11.体积为V、密度为ρ的某溶液中,含有摩尔质量为M的溶质的质量是m。若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则下列各表示式中,正确的是[ ]*12.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此时NaCl饱和溶液的密度为1.12g/cm3,在此温度下NaCl饱和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5mol/L B.1.36mol/L .5.07mol/L D.6.15mol/L三、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说明原因。1.22.4LO2中一定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2.将80gNaOH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3.18g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0.018L。4.在标准状况时,20mLNH3跟60mLO2所含的分子个数比为1∶3。四、计算题1.配制下列物质的0.2mol/L溶液各50mL,需要下列物质的质量分别是多少?(1)H2SO4 (2)KNO3 (3)KOH (4)BaCl22.在20℃时,在100g水中溶解11.1gK2SO4恰好达到饱和,此饱和溶液的密度为1.08g/cm3。将350mL此温度下的K2SO4饱和溶液用水稀释至500mL。计算稀释后溶液中K2SO4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3.将一定体积的密度为1.19g/cm3、HCl的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稀释至50mL时,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2mol/L。计算所用浓盐酸的体积。4.制取500gHCl的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需要标准状况下HCl气体的体积是多少?5.在t℃时,ag某化合物饱和溶液的体积为bmL。将其蒸干后得到cg摩尔质量为dg/mol的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计算:(1)此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2)在t℃时此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6.将1.721gCaSO4·xH2O加热,使其失去全部结晶水,这时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是1.361g。计算1mol此结晶水合物中所含结晶水的物质的量。*7.自从稀有气体被发现后,人类一直在进行寻找其化合物的尝试。1962年英国化学家巴特利特合成了第一种稀有气体化合物——六氟铂酸氙(Xe[PtF6]),在化学界引起了很大震动。同年8月美国化学家克莱森也成功地合成了氟和氙的另一种化合物。已知这种化合物中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3.3%,氟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7%,试求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化学的计算题
1、选B。根据题意,列出离子反应方程式:CO3-+2H+==H2O+CO2↑CO3-与CO2比值为1:1。与足量盐酸反应后正好生成0.44g二氧化碳,也就是说CO2是0.01mol。CO3-也是0.01mol。如果假设1g碳酸钙样品是纯的,计算其物质的量,用1g除以碳酸钙相对分子质量,1/100=0.01mol也就是说,1g不纯的碳酸钙样品里可能含有的一种杂质必须要符合两个条件:1、有CO3-或者HCO3-。2、杂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必须与碳酸钙相对分子质量一样,为100。为什么会得出这两个条件呢,首先,如果杂质中不含有CO3-或者HCO3-。那么反应生成的CO2将全部由碳酸钙中的CO3-。也就是说1g不纯的碳酸钙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小于1克,物质的量自然也小于0.01mol。那么样品与足量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CO3-+2H+==H2O+CO2↑中,CO3-物质的量也将少于0.01mol,得到的CO2气体也少于0.01mol,即生成的二氧化碳小于0.44g,不符合题意。因此,杂质中必须含有CO3-。至于HCO3-,因为在离子反应方程式中:HCO3-+H+==H2O+CO2↑HCO3-与CO2比值依然为1:1。因此,杂质中必须含有CO3-或者HCO3-。其次,假设,杂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1g样品中含有Xg。那么计算样品中CO3-或者CO3-和HCO3-混合的物质的量为:(1-x)/100+x/M。如果M为100。那么这个计算公式的结果为0.01mol,如果M>100,那么结果小于0.01mol,得到的CO2气体也少于0.01mol,即生成的二氧化碳小于0.44g,不符合题意。如果M<100,那么结果大于0.01mol,得到的CO2气体也多于0.01mol,即生成的二氧化碳大于0.44g,也不符合题意。因此,杂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必须与碳酸钙相对分子质量一样,为100。根据以上分析得到的关于杂志必须符合的两个条件:1、有CO3-或者HCO3-。2、杂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必须与碳酸钙相对分子质量一样,为100。对照以下选项。A:碳酸钠,有CO3-,符合第一个条件,相对分子质量为83。不符合第二条件,排除。B:KHCO3,有HCO3-,符合第一个条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也符合第二个条件,当选。C:BaCO3,有CO3-,符合第一个条件,相对分子质量为197。不符合第二条件,排除。D:NaCO3与A选项一样,一个是化学名称,一个是化学式。2、首先,我们先列出相关的反应方程式:CuO+CO==Cu+CO2。这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到CO和CO2是气体会跑掉。那么题目给出的条件中“试管中固体残留物”应该为CuO和Cu的混合物。计算试管中残留物里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我们来列出相关的计算公式:铜元素的总质量除以试管中固体残留物的总质量。根据题目,我们可以得出试管中固体残留物的质量为10g。然后就是铜元素的总质量。根据题目和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推断出,残留物中的铜元素全部由12g氧化铜提供。那么我们只要就算出12g氧化铜中,铜的质量就可以了。首先,用12g除以氧化铜相对分子质量(80),得出氧化铜物质的量为0.15mol。根据化学式:CuO(氧化铜)铜与氧的比值为1:1。因此,氧化铜中铜元素物质的量为0.15mol。那么它的质量为:物质的量乘以相对分子质量(64),得出铜的质量为9.6g。最后根据刚刚列出计算试管中残留物里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公式:铜元素的总质量除以试管中固体残留物的总质量。9.6/10=0.96=96%。写成答案应该是:铜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氧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CuO相对分子质量:64+16=80n(CuO)=12g/80=0.15mol/gm(Cu)=0.15mol/gx64=9.6g计算试管中残留物里铜元素的质量分数:w%(Cu)=9.6g/10g=0.96=96%。
问几道化学题,要快
选D吧我觉得做这道题目,首先要知道反应是质量守恒的,也就是前后的质量:A+B=C+D。不知道你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那我就不引入摩尔吧根据第一个条件,完全反应3A + 2B—— C + 2D3MA ..........2MB ....... MC ... 2MD10 ........... 21.......... 13 .....10+21-13=18第二个条件,由于A足量肯定了它完全反应,3A + 2B—— C+ 2D3MA 2MB MC 2MD 7 .................. ?你可以按照上面的比例算出是6g。我也是第一次做这类题目,不一定对的,希望能够帮到你,我也不知怎么出这种题目啦。。。做这个题目抓住质量守恒,还有比例关系,如果你学了摩尔应该会更好解的。
急求初三化学资料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归纳之一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注意:“氨”与“铵”不同,前者指氨水、一水合氨;后者指铵盐,即含NH4+的物质。 二、常见化学肥料及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 1、氮肥(作用:长叶)及N% 碳铵NH4HCO3 17.7% ; 硫铵(NH4)2SO4 21.2% 硝铵NH4NO3 35% ;氯化铵NH4Cl 26.2% ;尿素CO(NH2)2 46.7% 磷肥(作用:长果实): 过磷酸钙Ca(H2PO4)2和CaSO4 钾肥(作用:长茎) : K2SO4 KCl 草木灰(K2CO3) 2、复合肥(含N、P、K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常见的有KNO3、KH2PO4、(NH4)2HPO4等 3、铁的三种氧化物中Fe元素的质量分数 Fe2O3 Fe%=70% ; FeO Fe%=77.8% ; Fe3O4 Fe%=72.4% 4、几种特殊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AgNO3:170 ; BaSO4:233 ; AgCl:143.5 ; HCl:35.5; H2SO4、H3PO4、Cu(OH)2:98 ; CuO:80; NaCl:58.5 ;NaOH:40 KClO3 :122.5 KMnO4 :158 5、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均为常典型的混合物) (1)生铁、钢:Fe (2)煤气:CO (3)水煤气:CO和H2的混合气体 (4)爆鸣气:H2和O2 (5)天然气、沼气、瓦斯:CH4 (6)铁锈:Fe2O3 (7) 赤铁矿:Fe2O3 (8)磁铁矿:Fe3O4 (9)菱铁矿:FeCO3 (10)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11)煤(主要含C元素) 石油(主要含C、H两种元素) (12)食盐:NaCl (13)酸雨:H2SO3 →H2SO4 (14) 盐酸:HCl (15) 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 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 ▲硫:淡黄色 ▲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 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①盐 白色↓:CaCO3 BaCO3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 ②碱 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 白色↓:Mg(OH)2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 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归纳之二 四、化学之最 1、结构最简单、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原子。氢原子是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是唯一没有中子的原子,它的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一个氢离子就是一质子。 2、水在4℃时密度最大(1g/厘米3),即水分子间的间隔最小,水结冰体积增大,水分子间间隔增大,密度减小。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气体是N2 ;在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O、Si、Al、Fe(前两种为非金属元素,后两种为金属元素);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 。 4、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的最外层电子数(即元素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5、导电性最好的金属:Ag 其次Cu、Al、Fe 6、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7、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是元素:C 天然物质里最硬的物质:金刚石(化学式为:C) 8、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O%最大的氧化物:H2O (H2O2属于“过氧化物”一般不考虑它) 9、分离混合物最常用的方法:过滤和结晶。 过滤可用于分离不溶物与液体、晶体与液体的分离。固体混合物(—溶—不溶):溶解→过滤→ ◆ 结晶的方法有两种: 蒸发溶剂: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体溶质,如NaCl, 另外从溶液中直接得到溶质固体也用此法 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如KNO3 从两种可溶的混合物中分离物质要看得到哪种物质,然后根据其溶解度曲线的缓陡来决定用相应的方法。 10、测定溶液pH最简便的方法:使用pH试纸。 (不能先湿润试纸,否则结果, 酸性变大、碱性变小、中性不变) 11、读量筒的液体体积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2、实验室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所得溶液称水溶液,另外酒精汽油也可作溶剂。 13、熔点最低的金属:水银 (汞)为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 五、初中化学中的“三” 1、 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3、工业三废:废液、废渣、废气 4、水污染三原因: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农药化肥。 5、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6、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7、元素的分三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单质的三分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8、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9、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10、常见的三种还原剂:H2(气态单质)、C(固态单质)、CO(气态氧化物)。另外Al也有还原性。 11、三种灭火器:泡沫、干粉、液态二氧化碳 (了解各自适用范围,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用液态CO2 ) 12、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 (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13、氢能源的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产物水污染少 14、取用药品的三不:触、闻、尝。 15、过滤的三靠:上: 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中:玻璃棒端紧靠三层滤纸一边 下: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16、灯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温度最高的是 外焰 ) 17、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18、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 19、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20、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21、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22、盐按组成三分类:正盐(如Na2CO3 CuSO4)、 酸式盐 (NaHCO3 NaH2PO4 )、碱式盐(Cu2(OH)2CO3) 23、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三种情况:大多数升升、少数变化不大[NaCl]、极少数升减[Ca(OH)2] 24、炼钢主要设备三种炉:转炉、电炉、平炉 (炼铁用高炉,原料: 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 25、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质子、原子、电子 对于中性粒子(原子、分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对于任何粒子(原子、分子、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得电子带负电 (粒子失电子后不一定带正电,得电子后不一定带负电) 26、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1)分子既能构成单质(如:H2、O2、N2、F2、Cl2、Br2、I2等), 又能构成共价化合物(如HCl、CO2、H2O、NH3、SO2、H2SO4、HNO3等)。 (2)原子只能构成单质(如所有金属、稀有气体、碳、金刚石、石墨、硅等) (3)离子只能构成离子化合物(常见盐、碱、碱性氧化物都属离子化合物) 判断离子化合物的方法: 凡含金属元素或NH4+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但并非唯一粒子。(主要指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初化学中考复习知识归纳之三 六、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1、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 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NH4+、OH-); 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如Cl-- 叫氢氯酸根) 4、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 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9、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 10、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因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或原子团) 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单核粒子(一个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含10个质子,10个电子的粒子:Ne、HF、H2O、NH3、CH4 (2)含18个质子,18个电子的粒子:Ar、HCl、H2S、F2、CH3OH (3)含10个电子的粒子:Ne、HF、H2O、NH3、CH4、O2-、F-、Na+、Mg2+、Al3+、OH-、NH4+ (4)质子数相同的分子和离子:O不一定不一定与S2- SO3与SO2- 质子数相同的离子:Fe2+与Fe3+ OH-与F- Na+与NH4+ (5)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的原子:H、Be、Al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两倍的原子:He、C、S (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 11、 (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 (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4)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S一定大于C。 12、 ⑴能溶于水的物质,其水溶液不一定能导电(如蔗糖、酒精)只有能电离的物质才能导电。 酸碱盐的水溶液都能导电 ⑵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能导电,并不一定都是该物质本身电离的原因(如K2O、Na2O、SO3溶于水,是它们的水合物发生电离从而使溶液导电) 13、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14、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失高氧、得低还 15、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16、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 (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17、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 18、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NH4+。 19、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 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NH3·H2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 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20、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Na2CO3溶液显碱性。 21、酸式盐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即PH不一定小于7),如NaHCO3溶液显碱性。 但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NaHSO4 =Na++H+ +SO42-),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22、 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2SO4、NaHSO4溶液都显酸性,而 NaHSO4属盐。 (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23、碱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OH、Na2CO3、NaHCO3溶液都显碱性,而Na2CO3、NaHCO3为盐。 (碱溶液就是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就是指含OH-的溶液) 24、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它是酸氧化物,其对应的酸是高锰酸,即HMnO4); 记住:碱性氧化物中只K2O、Na2O、BaO、CaO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碱。 25、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H2O、CO、NO)。 ★常见的酸性氧化物:CO2 、 SO2 、 SO3 、P2O5 、 SiO2 等,酸性氧化物大多数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记住二氧化硅(SiO2)不溶于水 。 26、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7、所有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基本反应类型,不属基本反应的有:①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②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③有机物的燃烧。 28、凡是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铁与酸、盐的反应),反应后铁一定显+2价(即生成亚铁盐)。 29、凡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只要看参加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与生成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大换小增重,小换大减重” 30、凡是同质量同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 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的计算公式:产生氢气的质量= 31、凡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金属(如K、Ca、Na),就一定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但它们与酸反应是最为激烈的。 如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2Na+2H2O =2NaOH+H2 ↑;2NaOH+CuSO4 =Cu(OH)2 ↓+Na2SO4 。 31、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2、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在装药品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 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33、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不一定都 写在左边。如NH3 、CH4 34、5g某物质放入95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5%。 可能等于5%,如NaCl、KNO3 等;也可能大于5%,如K2O、Na2O、BaO、SO3 等;也可能小于5%,如结晶水合物以及Ca(OH)2 、CaO 等。 ◆相同条件下,CaO 或Ca(OH)2 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七、化学中的一些“规律” 1、跟Ba2+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的一定是SO42-,沉淀为BaSO4. 2、跟Ag+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的一定是Cl-,沉淀为AgCl。 3、跟盐酸反应产生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一定是CO32-(也可能为HCO3- 离子,但一般不予以考虑) ◆ 凡碳酸盐与酸都能反应产生CO2气体 4、跟碱反应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的,一定为NH4+(即为铵盐)。 ●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只有NH3(NH3+H2O=NH3·H2O) 5、SO42- 与Cl- 同时存在,若要检验时,则必须先用Ba(NO3)2溶液检验并除尽SO42- ,然后再用AgNO3 溶液检验Cl- . 6、可溶性的碱加热不能分解,只有不溶性碱受热才能分解。Cu(OH)2 △ CuO+H2O 7、可溶性的碳酸盐加热不能分解,只有不溶性碳酸盐受热才能分解。CaCO3=CaO+CO2↑ (酸式碳酸盐也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8、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制H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9、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注意:给试管里物质加热时) 10、题目给出某温度下的S,求该温度时将一定质量的某物质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求C%。解题时要先根据水的质量判断是否全部溶解。 11、反应后生成物溶液质量=反应前所有加入物质的总质量—气体—沉淀—不反应的(包括过量的不能溶解反应物) 12、同种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混合(假设C1<C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C,则C1<C<C2,若两种溶液等质量则C= 13、同温下,不同质量的同溶质的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则析出晶体质量相等。 14、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某温度下,若加入ag该物质或蒸发bg水均可饱和,则该温度上该物质的溶解度:S= (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分成两等份,在某温度下,若一份加入ag该物质,另一份蒸发bg水均可饱和,该温度上该物质的溶解度:S= 15、饱和溶液蒸发溶剂或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升高温度(S增大) 后。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改变。 16、某饱和溶液加入该种溶质晶体后,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S溶剂的质量,加入晶体质量等都不会改变。 (注意:CuSO4饱和溶液中加CuSO4粉末,以及饱和石灰水中加入CaO,则情况不同。而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晶体,则与规律相同)
高一 化学 质量差计算到底是什么原理,请举例说说
方程两边元素守恒,即质量守恒定律。例: 一。把6.1g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里加热,当完全分解、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4.2g,求原混合物里氯酸钾有多少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加热后减轻的质量即为生成的氧气质量(W混-W剩=WO2),由生成的O2即可求出KClO3。 〔解答〕混合物中氯酸钾质量为4.85g 二。把质量为10g的铁片放在50g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洗净、干燥、称重,铁片的质量增加到10.6g,问析出多少克铜?原硫酸铜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在该反应中,单质铁变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使铁片质量减少,而铜离子被置换出来附着在铁片上。理论上每56g铁参加反应后应能置换出64g铜、铁片净增加质量为64-56=8g。现在铁片增重10.6-10=0.6g并非是析出铜的质量,而是析出铜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差。按此差量即可简便进行计算。 〔解答〕有质量为4.8g铜析出,原硫酸铜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 三。向50gFeCl3溶液中放入一小块Na,待反应完全后,过滤,得到仍有棕黄色的溶液45.9g,则投入的Na的质量为 A、4.6g B、4.1g C、6.9g D、9.2g [解析] Na投入到FeCl3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6Na+2FeCl3+6H2O=6NaCl+2Fe(OH)3↓+3H2↑ 若2mol FeCl3与6molH2O反应,则生成6molNaCl,溶液质量减少82g,此时参加反应的Na为6mol; 现溶液质量减少4.1g,则参加反应Na应为0.3moL,质量应为6.9g。答案为(C) 四。同温同压下,某瓶充满O2共重116g,充满CO2时共重122g,充满某气体共重114g,则该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8 B、60 C、32 D、14 [解析] 由“同温同压同体积下,不同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摩尔质量比”可知此题中,气体质量之差与式量之差成正比。因此可不计算本瓶的质量,直接由比例式求解: (122-116)/(44-32)=(122-114)/(44-M(气体)) 解之得,M(气体)=28。 故答案为(A) 五。向10g氧化铜通氢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4g 。判断剩余固体的成分和各自的质量。 [解析]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4g 则失去氧的质量 10 - 8.4 = 1.6g 则还原生成铜的质量 1.6×64/16 = 6.4g 剩余固体的成分 氧化铜 8.4 - 6.4 = 2g 铜 6.4g 六。10g铁样品放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固体质量为10.8g,求铁样品中铁的纯度(假设样品中的杂质不和硫酸铜反应,也不溶于水) 。 [解析]增重0.8g 则消耗的铁物质的量为 0.8/(64-56) = 0.1mol 铁的质量 56×0.1 = 5.6g 铁的纯度 5.6/10 = 56% 七。将一定质量的铁放入100g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的质量为105.4g,求加的铁的质量 [解析]增重 105.4 - 100 = 5.4g 则铁物质的量 5.4/(56-2) = 0.1mol 铁的质量 0.1×56 = 5.6g不理解的话,可以在探讨探讨,加油
谁能给我18道关于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题 要大题 不要选择题
辅导书上应该会有很多 建议你去买辅导书
初中化学的公式和化学用品的字母代码
常见化学式 (代码)氧气 O2 氢气 H2 氮气 N2 氯气 Cl2 氧化镁 MgO 二氧化碳 CO2 氯化氢 HCl 氢氧化钠NaOH 碳酸钙 CaCO3 硫酸铜 CuSO4 硝酸银 AgNO3 氯化钠 NaCl 氯化铝AlCl3 碳酸氢钠 NaHCO3 碳酸氢铵 NH4HCO3 高锰酸钾 KMnO4 二氧化锰 MnO2 甲烷 CH4 乙醇 C2H5OH 水 H2O 铁Fe 碳酸钠Na2CO3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u2022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u2022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u2022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公式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高温 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 2NaCl 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高温 CaO + CO2↑ 置换反应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 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26、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 H2 + CO 27、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其他 28、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29、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30、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3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33、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 H2O 3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5、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6、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5.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36.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 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碱 -------- 盐 +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8)盐 + 盐 ----- 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 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 应用 2Mg+O2点燃或Δ2MgO 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白色信号弹 2Hg+O2点燃或Δ2HgO 银白液体、生成红色固体 拉瓦锡实验 2Cu+O2点燃或Δ2CuO 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 4Al+3O2点燃或Δ2Al2O3 银白金属变为白色固体 3Fe+2O2点燃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4Fe + 3O2高温2Fe2O3 C+O2 点燃CO2 剧烈燃烧、白光、放热、使石灰水变浑浊 S+O2 点燃SO2 剧烈燃烧、放热、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2H2+O2 点燃2H2O 淡蓝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高能燃料 4P+5O2 点燃2P2O5 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 CH4+2O2点燃2H2O+CO2 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甲烷和天然气的燃烧 2C2H2+5O2点燃2H2O+4CO2 蓝色火焰、放热、黑烟、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氧炔焰、焊接切割金属 2KClO3MnO2 Δ2KCl +3O2↑ 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室制备氧气 2KMnO4Δ K2MnO4+MnO2+O2↑ 紫色变为黑色、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室制备氧气 2HgOΔ2Hg+O2↑ 红色变为银白、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拉瓦锡实验 2H2O通电2H2↑+O2↑ 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电解水 Cu2(OH)2CO3Δ2CuO+H2O+CO2↑ 绿色变黑色、试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铜绿加热 NH4HCO3ΔNH3↑+ H2O +CO2↑ 白色固体消失、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碳酸氢铵长期暴露空气中会消失 Zn+H2SO4=ZnSO4+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溶解 实验室制备氢气 Fe+H2SO4=FeSO4+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Mg+H2SO4 =MgSO4+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2Al+3H2SO4=Al2(SO4)3+3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Fe2O3+3H2 Δ 2Fe+3H2O 红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 冶炼金属、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Fe3O4+4H2 Δ3Fe+4H2O 黑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 冶炼金属、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WO3+3H2Δ W +3H2O 冶炼金属钨、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MoO3+3H2 ΔMo +3H2O 冶炼金属钼、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2Na+Cl2Δ或点燃2NaCl 剧烈燃烧、黄色火焰 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H2+Cl2 点燃或光照 2HCl 点燃苍白色火焰、瓶口白雾 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制备盐酸 CuSO4+2NaOH=Cu(OH)2↓+Na2SO4 蓝色沉淀生成、上部为澄清溶液 质量守恒定律实验 2C +O2点燃2CO 煤炉中常见反应、空气污染物之一、煤气中毒原因 2C O+O2点燃2CO2 蓝色火焰 煤气燃烧 C + CuO 高温2Cu+ CO2↑ 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冶炼金属 2Fe2O3+3C 高温4Fe+ 3CO2↑ 冶炼金属 Fe3O4+2C高温3Fe + 2CO2↑ 冶炼金属 C + CO2 高温2CO CO2 + H2O = H2CO3 碳酸使石蕊变红 证明碳酸的酸性 H2CO3 ΔCO2↑+ H2O 石蕊红色褪去 Ca(OH)2+CO2= CaCO3↓+ H2O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CO2检验和石灰浆粉刷墙壁 CaCO3+H2O+CO2 = Ca(HCO3)2 白色沉淀逐渐溶解 溶洞的形成,石头的风化 Ca(HCO3)2Δ CaCO3↓+H2O+CO2↑ 白色沉淀、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水垢形成.钟乳石的形成 2NaHCO3ΔNa2CO3+H2O+CO2↑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小苏打蒸馒头 CaCO3 高温 CaO+ CO2↑ 工业制备二氧化碳和生石灰 CaCO3+2HCl=CaCl2+ H2O+CO2↑ 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除水垢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泡沫灭火器原理 Na2CO3+2HCl=2NaCl+ H2O+CO2↑ 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泡沫灭火器原理 MgCO3+2HCl=MgCl2+H2O+CO2↑ 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uO +COΔ Cu + CO2 黑色逐渐变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冶炼金属 Fe2O3+3CO高温 2Fe+3CO2 冶炼金属原理 Fe3O4+4CO高温 3Fe+4CO2 冶炼金属原理 WO3+3CO高温 W+3CO2 冶炼金属原理 CH3COOH+NaOH=CH3COONa+H2O 2CH3OH+3O2点燃2CO2+4H2O C2H5OH+3O2点燃2CO2+3H2O 蓝色火焰、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热 酒精的燃烧 Fe+CuSO4=Cu+FeSO4 银白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湿法炼铜、镀铜 Mg+FeSO4= Fe+ MgSO4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 Cu+Hg(NO3)2=Hg+ Cu (NO3)2 Cu+2AgNO3=2Ag+ Cu(NO3)2 红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 镀银 Zn+CuSO4= Cu+ZnSO4 青白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镀铜 Fe2O3+6HCl=2FeCl3+3H2O 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 铁器除锈 Al2O3+6HCl=2AlCl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Na2O+2HCl=2NaCl+H2O 白色固体溶解 CuO+2HCl=CuCl2+H2O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ZnO+2HCl=ZnCl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MgO+2HCl=MgCl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CaO+2HCl=CaCl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NaOH+HCl=NaCl+ H2O 白色固体溶解 Cu(OH)2+2HCl=CuCl2+2H2O 蓝色固体溶解 Mg(OH)2+2HCl=MgCl2+2H2O 白色固体溶解 Al(OH)3+3HCl=AlCl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 Fe(OH)3+3HCl=FeCl3+3H2O 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Ca(OH)2+2HCl=CaCl2+2H2O HCl+AgNO3= AgCl↓+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Cl—的原理 Fe2O3+3H2SO4= Fe2(SO4)3+3H2O 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 铁器除锈 Al2O3+3H2SO4= Al2(SO4)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CuO+H2SO4=CuSO4+H2O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ZnO+H2SO4=ZnSO4+H2O 白色固体溶解 MgO+H2SO4=MgSO4+H2O 白色固体溶解 2NaOH+H2SO4=Na2SO4+2H2O Cu(OH)2+H2SO4=CuSO4+2H2O 蓝色固体溶解 Ca(OH)2+H2SO4=CaSO4+2H2O Mg(OH)2+H2SO4=MgSO4+2H2O 白色固体溶解 2Al(OH)3+3H2SO4=Al2(SO4)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2Fe(OH)3+3H2SO4=Fe2(SO4)3+3H2O 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Ba(OH)2+ H2SO4=BaSO4↓+2H2O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SO42—的原理 BaCl2+ H2SO4=BaSO4↓+2HCl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SO42—的原理 Ba(NO3)2+H2SO4=BaSO4↓+2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SO42—的原理 Na2O+2HNO3=2NaNO3+H2O 白色固体溶解 CuO+2HNO3=Cu(NO3)2+H2O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ZnO+2HNO3=Zn(NO3)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MgO+2HNO3=Mg(NO3)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CaO+2HNO3=Ca(NO3)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NaOH+HNO3=NaNO3+ H2O Cu(OH)2+2HNO3=Cu(NO3)2+2H2O 蓝色固体溶解 Mg(OH)2+2HNO3=Mg(NO3)2+2H2O 白色固体溶解 Al(OH)3+3HNO3=Al(NO3)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Ca(OH)2+2HNO3=Ca(NO3)2+2H2O Fe(OH)3+3HNO3=Fe(NO3)3+3H2O 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3NaOH + H3PO4=3H2O + Na3PO4 3NH3+H3PO4=(NH4)3PO4 2NaOH+CO2=Na2CO3+ H2O 吸收CO、O2、H2中的CO2、 2NaOH+SO2=Na2SO3+ H2O 2NaOH+SO3=Na2SO4+ H2O 处理硫酸工厂的尾气(SO2) FeCl3+3NaOH=Fe(OH)3↓+3NaCl 溶液黄色褪去、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AlCl3+3NaOH=Al(OH)3↓+3NaCl 有白色沉淀生成 MgCl2+2NaOH = Mg(OH)2↓+2NaCl CuCl2+2NaOH = Cu(OH)2↓+2NaCl 溶液蓝色褪去、有蓝色沉淀生成 CaO+ H2O = Ca(OH)2 白色块状固体变为粉末、 生石灰制备石灰浆 Ca(OH)2+SO2=CaSO3↓+ H2O 有白色沉淀生成 初中一般不用 Ca(OH)2+Na2CO3=CaCO3↓+2NaOH 有白色沉淀生成 工业制烧碱、实验室制少量烧碱 Ba(OH)2+Na2CO3=BaCO3↓+2NaOH 有白色沉淀生成 Ca(OH)2+K2CO3=CaCO3↓ +2KOH 有白色沉淀生成 CuSO4+5H2O= CuSO4?H2O 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 CuSO4?H2OΔ CuSO4+5H2O 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水 AgNO3+NaCl = AgCl↓+Na NO3 白色不溶解于稀硝酸的沉淀(其他氯化物类似反应) 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氯离子 BaCl2 + Na2SO4 = BaSO4↓+2NaCl 白色不溶解于稀硝酸的沉淀(其他硫酸盐类似反应) 应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CaCl2+Na2CO3= CaCO3↓+2NaCl 有白色沉淀生成 MgCl2+Ba(OH)2=BaCl2+Mg(OH)2↓ 有白色沉淀生成 CaCO3+2HCl=CaCl2+H2O+CO2 ↑ MgCO3+2HCl= MgCl2+H2O+ CO2 ↑ NH4NO3+NaOH=NaNO3+NH3↑+H2O 生成使湿润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铵根离子 NH4Cl+ KOH= KCl+NH3↑+H2O 生成使湿润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初中化学 常用计算公式 一. 常用计算公式: (1)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 / 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2)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 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ω=A的相对原子质量×m /AmBn的相对分子质量 (3)混合物中含某物质的质量分数(纯度)=纯物质的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 × 100% (4)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g/L)=气体质量(g)/气体体积(L) (5)纯度=纯物质的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 × 100% = 纯物质的质量/(纯物质的质量+杂质的质量) × 100%= 1- 杂质的质量分数 (6)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 100%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 100% (7)溶液的稀释与浓缩 M浓 × a%浓=M稀 × b%稀=(M浓+增加的溶剂质量) × b%稀 (8)相对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 M浓 × a%浓+M稀 × b%稀=(M浓+M稀) × c% (9)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初三化学中有关摩尔质量的一道题
1.大蒜新素的摩尔质量为:M(C6H10S2)=12*6+1*10+32*2=146g/mol 因为n=m/M,所以大蒜新素的物质的量为:n(C6H10S2)=14.6g/(146g/mol)=0.1mol 根据化学式,可知1mol大蒜新素中含有10mol氢原子,所以0.1mol大蒜新素中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n(H)=0.1mol*10=1mol 所以氢原子的质量为:m(H)=1mol*1g/mol=1g. 答:含1摩尔氢原子,质量为1克。2.法一:差量法。 设反应前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Δm(反应条件:MnO2催化,加热) 245 149 96 x 16.25g-11.45g 245/x=96/4.8g x=12.25g 所以MnO2的质量为:m(MnO2)=16.25g-12.25g=4g. 法二:化学式法。 氯酸钾加热分解的过程中变成了氯化钾,也就是说,KClO3中O元素变成氧气逸出了。故氧气的质量即为减少的质量:m(O2)=16.25g-12.25g=4g 以下就可按照化学方程式,直接计算出氯酸钾的质量。 答:原混合物中氯酸钾12.25克,二氧化锰4克。
求中考化学计算题汇总
重要概念的含义与应用 化学计算是借助于用数学计算的知识,从量的方面来对化学的概念或原理加深理解或通过计算进一步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另外,通过计算还能培养分析、推理、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计算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用元素符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本知识块的计算关键是抓住这一概念,理解概念的含义,并要深刻理解化学式中各符号及数字的意义,处理好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算术关系。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通过化学式可以计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也可以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求某物质的化学式。在计算的过程中应注意化学式前面的数字(系数)与相对分子质量及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与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是“相乘”不是“相加”;若计算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化学式中间的“·”与结晶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之间是“相加”不是“相乘”。 例 计算5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5CuSO4·5H2O=5×[64+32+16×4+5×(1×2+16)] =5×[160+5×18] =1250 2.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任何纯净的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组成,这样可以计算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的依据是所含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微观上每个分子(即化学式)中各种原子的个数与其原子量的乘积之比。 例 计算氧化铁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氧化物的化学式:Fe2O3,则 Fe∶O=56×2∶16×3=112∶48=7∶3 3.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宏观上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微观上化合物的每个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与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 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比=×100% 例 计算硝酸铵(NH4NO3)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w(N)= ×100%=35% (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这样,化学方程式不仅表达了物质在质的方面的变化关系,即什么是反应物质和什么是生成物质,而且还表达物质在量的方面的变化关系,即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质量关系,同时包括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微粒个数关系,这是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 1.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 这是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最基础的题型,要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理解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在微观上和质量上的关系。例如将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中,它们的关系: 2CO + O2 2CO2 微粒比:2 ∶ 1 ∶ 2 质量比:2×28 ∶ 32 ∶ 88(7∶4∶11) *体积比:2 ∶ 1 ∶ 2 (同温、同压) 质量守恒:56+32=88 可以看出,化学方程式能表达出多种量的关系,这些关系都是解答有关化学方程中的已知和未知的隐含的已知条件,这些条件都可以应用于计算时的“桥梁”,是整个计算题的基础和依据。 2.不纯物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中所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指纯净物,不纯物质不能代入方程式进行计算。遇到不纯物质时,需要将不纯物质换算成纯净物质的量,才能代入方程式,按质量比进行计算。计算关系为: 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分数 例 用含Fe2O3 75%的赤 铁矿石20吨,可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吨? 解:20吨赤铁矿石中含纯Fe2O3的质量为:20吨×75%=15吨 设可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质量为x Fe2O3+3CO 2Fe+3CO2 160 112 15吨 (1-4%)x x= =12.5吨 3.选量(过量)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就是质量守恒定律。在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要着重理解“参加”两个字的含义,即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就不应计算在内。在有些计算题中,给出了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这时就必须考虑,给出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是否都恰好参加了反应。这时思考的范围就应大一些。 例 今有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共20克,在密闭的容器中点燃,生成水18克,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氢气10克,氧气10克 (B)氢气2克,氧气18克 (C)氢气4克,氧气16克 (D)氢气1克,氧气19克 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氢气在氧气里燃烧时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然后进行比较。 2H2 + O2 2H2O 4 ∶ 32 ∶ 36 1 ∶ 8∶ 9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8,即若有1克氢气需要氧气8克;若有2克氢气需要氧气16克。本题中生成18克的水,则必然是氢气2克,氧气16克。故(B)、(C)选项都有可能。若按(B)选项会剩余2克,氧气没有参加反应;若按(C)选项会剩余2克氢气。故本题答案为(B)和(C)。这样会得出一个结论:若遇两个已知量,是按少的量(即不足的量)来进行计算。 4.多步反应的计算 从一个化学反应中求出的质量,用此量再进行另一个化学反应或几个化学反应的连续计算,求最后一个化学反应的量,一般称之为多步反应的计算。 例 计算用多少克的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跟12.25克的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 本题涉及三个化学反应: Zn+H2SO4(稀)=ZnSO4+H2↑ 2KClO3 2KCl+3O2↑ 2H2+O2 2H2O 可以用三个化学方程式中的微粒关系,找出它们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式: 2KClO3~3O2~6H2~6Zn 即KClO3~3Zn 设需用锌的质量为x,根据上述关系式, KClO3 ~ 3Zn 122.53×65 12.25克x x= =19.5克 从以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以看出,在计算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关系式是质量比,在一个题目中,最好用统一的单位,若试题中给出了两个量的单位不一样,可以换算成比较方便有利于计算的一个单位,这样可避免发生错误。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要领可以归纳为: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 量的单位可直接用,上下单位应相同; 遇到有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 遇到多步的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 (二)有关溶液的计算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有关溶液的计算中,要准确分析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它们的最基本的质量关系是: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应注意此关系中,溶质质量不包括在溶液中未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1.溶解度的计算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量的关系,可进行如下的有关计算。 (1)根据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量,求这种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该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里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如果溶剂质量减少(蒸发溶剂)时,能从饱和溶液里析出晶体的质量。 (4)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如果温度变化(降温或升温)时,能从饱和溶液里析出或需加入晶体的质量。 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初中化学中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如下: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可以有: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液的质量分数。 (2)已知溶液的质量和它的质量分数,求溶液里所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将一已知浓度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进行稀释,或加入固体溶质,求稀释后或加入固体后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3.溶液度与溶液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之比,是一个固定的值,也就是说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是恒定的。在计算中首先要明确溶液度与溶液质量分数两个概念的本质区别。其次是要注意条件,必须是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才能进行换算。 溶解度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如下: 溶解度 质量分数 量的关系 表示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间的关系 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 条件 ①与温度有关(气体还跟压强有关) ②一定是饱和溶液 ①与温度、压强无关 ②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但溶解溶质的质量不能超过溶解度 表示方法 用克表示,即单位是克 用%表示,即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运算公式 溶解度= ×100 %= ×100% 换算公式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
求运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10个,谢谢!!!〔要简单一点,直白一点,题目短一点的,嘿嘿〕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这样,化学方程式不仅表达了物质在质的方面变化关系,即什么是反应物和什么是生成物,而且还表达物质在量的方面的变化关系,即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关系,同时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个数关系,这是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 1.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 这是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最基础的题型,要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微观上和质量上的关系。例如将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中,它们的关系: 质量守恒:56+32=88 可以看出,化学方程式能表达出多种量的关系,这些关系都是解答有关化学方程式中的已知和未知的隐含的已知条件,这些条件都是应用于计算时的“桥梁”,是整个计算题的基础和依据。 2.不纯物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中所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指纯净物,不纯物质不能代入方程式进行计算。遇到不纯物质时,需要将不纯物质换算成纯净物质的量,才能代入方程式,按质量比进行计算。计算关系为: 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分数 3.过量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就是质量守恒定律。在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要着重理解“参加”两个字的含义,即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就不应计算在内。在有些计算题中,给出了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这时就必须考虑,给出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是否都恰好参加了反应。这时思考的范围就应大一些。 例 今有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共20克,在密闭的容器中点燃,生成水18克,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氢气10克,氧气10克 (B)氢气2克,氧气18克 (C)氢气4克,氧气16克 (D)氢气1克,氧气19克 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氢气在氧气里燃烧时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然后进行比较。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8,即若有1克氢气需要氧气8克;若有2克氢气需要氧气16克。本题中生成18克的水,则必然是氢气2克,氧气16克。故(B)、(C)选项都有可能。若按(B)选项会剩余2克氧气没有参加反应;若按(C)选项会剩余2克氢气。故本题答案为(B)和(C)。这样会得出一个结论:若给出两个已知量,是按少的量(即不足的量)来进行计算。 4.多步反应的计算 从一个化学反应中已知的质量,再进行另一个化学反应或几个化学反应的连续计算,求最后一个化学反应的量,一般称之为多步反应的计算。 例 计算用多少克的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跟12.25克的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 本题涉及三个化学反应: 以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以看出,在计算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关系式是质量比,在一个题目中,最好用统一的单位,若试题中给出了两个量的单位不一样,可以换算成比较方便有利于计算的相同单位,这样可避免发生错误。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要领可以归纳为: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 量的单位可直接用,上下单位应相同; 遇到有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 遇到多步的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 请到如下网站 祝学习进步 第四章《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题3分,共30分) 1.宣传科学知识,揭露伪科学,是我们的义务。下列各项中属于伪科学的是 ( ) A.用催化剂将水变为燃油(由碳氢元素组成)B.使白磷在空气中自燃 C.用液氢发射火箭 D.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可观察到分子的图像 2.在2H2+O2点燃2H2O的反应中,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 ) A.元素种类 B.各元素的化合价 C.物质的质量总和 D.各种原子的数目 3.绿色燃料物质X,其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点燃CO2+2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化学式为 ( ) A.H2 B.CH4 C.CH3OH D.C2H5OH 4.某纯净物A稍稍加热就分解成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不能得出的结论 是( ) A.由四种元素组成 B.A是化合物 C.A中含有水 D.A不稳定 5.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g,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 ( ) A.60g B.80g C.90g D.120g 6.镁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Mg+O2点燃===2MgO,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5g镁和3g氧气反应生成8g氧化镁B.4.8g镁和3.2g氧气反应生成8g氧化镁 C.3g镁和5g氧气反应生成8g氧化镁D.3.2g镁和4.8g氧气反应生成8g氧化镁 7.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通氢气片刻,再加热氧化铜;停止反应后,先停止通氢气,再熄灭酒精灯,结果失败了,是因为发生了 ( ) A.CuO+H2△=Cu+H2O B.2H2O通电 2H2↑+O2↑ C.2H2+O2点燃2H2O D.2Cu+O2△=2CuO 8.等质量的碳、镁、铁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比是 ( ) A.1:4:7 B.6:3:4 C.7:4:1 D.28:7:4 9.17世纪人们认为水能变成土,1768年科学家拉瓦锡对此进行研究。他将一定量的蒸馏水加入特殊的蒸馏器,反复加热蒸馏101天,发现蒸馏器内产生少量沉淀,称得整个蒸馏装置的总质量没变、水的质量也没变、沉淀的质量等于蒸馏器减少的质量。对于这项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精确称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B.水在长时间加热后能转变为土 C.物质变化过程中总质量守恒 D.沉淀物来自于蒸馏器本身 10.在一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1 反应后质量/g 0 12 15 待测 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生成15gZ B.反应后Q的质量为12g C.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 D.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二、填空题 11.(4分)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CO2 + H2O 淀粉 +O2,可知淀粉中一定含 有 元素,可能含 元素。 12.(10分)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 (1)化学式写错的是 ( ) (2)“↑”“↓”符号使用不当的是( ) (3)反应条件不对的是( ) (4)未配平的是 ( ) (5)完全正确的是 ( ) A.H2O通电H2↑+O↑ B.S+O2燃烧===SO2 C.KClO3 MnO2═══△ KCl+O2↑ D.CuSO4+2NaOH=Cu(OH)2↓+Na2SO4 E.Fe↓+H2SO4=FeSO4+H2 13.(6分)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可在用铂、钯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使CO与NO反应生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一种气体和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一种气体: ; (2)为延长白炽灯泡的使用时间,灯泡内放有极少量的红磷以减少灯丝氧化 ; (3)市场出售的某种麦片中含有微量的颗粒极细的铁粉,食用后在胃液里(含少量盐酸)可转变为人体所需的亚铁盐,以防缺铁性贫血: 。 14.(10分)按要求书写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有水生成的置换反应: 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 生成水的化合反应: 水参加的分解反应: 家用液化气(CxHy)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5.(6分)“有其他的物质生成”是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但在实际化学反应中,常常根据反应伴随的现象来确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请根据你对化学变化的理解填写下表: 实验内容 主要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1)将点燃的硫放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 (2) 有气泡产生 (3) 有颜色的变化16.(6分)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要证明这一定律,实验必须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或在敝口容器中实验时,无气体逸出或不与空气中某物质反应。请运用必要实验仪器,仿照示例,设计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画出装置图,指出设计实验的名称。实验(1)(2)(3)实验设计实验名称白磷自然锌与稀硫酸反应17.(8分)下面四个观点皆是错误的,请各找一个学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否定以下各错误观点,例如:“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证明它错误的实例:CH4+2O2点燃CO2+2H2O错误说法否定例证(化学方程式)(1)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2)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3)置换反应一定有金属单质参加(4)原子团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变化三、简答题(6分)(相对原子量:O-16,S-32)18.将16g硫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如下实验数据:给定氧气质量/g101 2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g 3232(1)S与O2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多少? (2)16gS完全反应消耗O2多少克,生成SO2多少克? (3)试解释为什么产物的量增加到一定限度后就不再改变? 四、计算题:(14分) 19.(6分)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2和氧气。 (1)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一养鱼爱好者欲测定所用的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称取样品2.0g,加入到足量的水中,生成了224mL氧气(氧气的密度为1.43g/L)。试计算所用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H-1,O-16,Ca-40) 20.(8分)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煤做燃料,不仅是极大的浪费,而且因煤中含有硫,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会造成空气污染。某工厂用煤做燃料,每天燃烧含硫2%的煤4.8×103kg。 (1)试计算每天该厂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为多少千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 (2)该厂废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可根据下列反应测定:SO2+2H2O=H2SO4+2HI。现取该厂废气样品500mL,用含碘4×10-7g的碘溶液与废气中二氧化硫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该厂排放的废气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业废气排放标准(废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不得超过0.15mg/m3)(相对原子质量:H-1,O-16,I-127)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题号1 10答案ABBCBBDDBD二、填空题11(4分)碳、氢,氧12(10分)⑴A⑵E⑶B⑷C⑸D13(6分)(1)2CO+2NO催化剂===2CO2+N2;(2)4P+5O2点燃==2P2O5;(3)Fe+2HCl=FeCl2+H2↑14(10分)CuO+H2△==Cu+H2OCu2(OH)2CO3△==2CuO+CO2↑+H2O2H2+O2点燃2H2O2H2O通电2H2↑+O2↑4CxHy+(4x+y)O2点燃4xCO2+2yH2O15(6分)实验内容主要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1)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O2点燃===SO2 (2)将锌粒投入稀硫酸中 Zn+H2SO4=ZnSO4+H2↑ (3)加热分解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2CuO+CO2↑+H2O 注:⑵、⑶答案不唯一 16(6分) 实验 (1) (2) (3) 实验设计 实验名称 白磷自然 锌与稀硫酸反应 注:⑶答案不唯一 17(8分)答案不唯一 ⑴Cu2(OH)2CO3△==2CuO+CO2↑+H2O ⑵2KClO3MnO2═══△2KCl+3O2↑ ⑶CuO+H2△==Cu+H2O ⑷2K2MnO4△==K2MnO4+MnO2+O2↑ 三、简答题: 18(6分)(1)1:1 (2)16,32 (3)硫与氧气按一定质量比反应 四、计算题 19(6分)解:2CaO2+2H2O=2Ca(OH)2+O2↑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224L×1.43g/L=0.32g 设样品中CaO2的质量为x 2CaO2+2H2O=2Ca(OH)2+O2↑ 2×72 32 x 0.32g = x=1.44g ∴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1.44g/2g×100%=72% 答: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72%。 20(8分)解:每天燃烧的煤中含硫的质量:4.8×103㎏×2%=96㎏ 则产生SO2的质量为96㎏× =192㎏ 设与4×10-7g碘完全反应的SO2的质量为x SO2+2H2O+I2=H2SO4+2HI 64 254 x 4×10-7g = x=1.0×10-7g ∴废气中SO2的含量为:1.0×10-7g/500mL = 0.2mg/m3 >0.15 mg/m3 ∴该厂排放的废气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业废气排放标准。 试论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几种常用解法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是化学计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谈一谈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几种常用的解法。 一、代数法 此法要求把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结合在比例式或代数式方程中进行计算。常用的有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法。 例1:多少克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的氢气在氯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氯化氢通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可得到2.87g沉淀? 解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2HCl=ZnCl2+H2↑ HCl+AgNO3=AgCl↓+HNO3 从题意看出,反应物锌与最终生成的氯化银的关系为:Zn→2AgCl。 设需x g锌Zn→2AgCl 65 287 x 2.87 65∶287=x∶2.87 。 二、差量法 利用差量法解题做为解题的突破口,关键是寻求差量与某些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差量法解题所用的数学知识是等比定律,主要运用它的两种衍生形式,即: 例2: 把CO的气流通过加热a gCuO,CuO部分被还原,称得固体物质总质量为b g,同时生成CO2的质量为dg。已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用数学式表示碳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设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80 64 (x+32) 80-64 dg (a-b)g (x+32)∶d=16∶(a-b) 三、守恒法 守恒法解题,就是选择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守恒,或反应中某元素的质量守恒作为解题依据进行解题的方法。 例3 有金属Cu和CuO的混合物共6g,用H2完全还原后,得到Cu共5.2g,则原混合物中Cu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析:化学方程式: 固体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为6-5.2=0.8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原混合物中的CuO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0.8g,故原混合物中CuO的质量为: 原混合物中Cu的质量为:6-4=2(g), 四、规律法 各类计算题都有解题的规律,掌握了解题规律,就可以根据韪的具体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抓住解题的关键,从而形成完整的解题思路。 例4 等质量的Fe、Zn、Al、和Na,分别投入足量盐酸中,置换离氢气由多到少顺序是怎样的? 解析:设金属质量为wg,化合价为+n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放出氢气的质量为xg 2R+2nHCl=2RCln+nH2↑ 2m 2n w x 因m为定值,所以x的大小决定于n/m。生成氢气的质量比例为WFe∶WZn∶WAl∶WNa=2/56∶2/65∶3/27∶1/23=1/28∶1/32.5∶1/9∶1/23。故产生氢气由多到少的顺序为Al>Na>Fe>Zn。 由此得结论:相同质量不同化合价的金属(或各种不同金属的碳酸盐)跟酸反应生成的气体(质量或体积)之比金属的化合价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参考自春光明媚
化学式的概念
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化学式是实验式、分子式、结构式、示性式的统称 概念: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纯净物都有一定的组成,都可用一个相应的化学式来表示其组成.有些化学式还能表示这种物质的分子构成,这种化学式也叫做分子式. 【要点诠释】 化学式的意义 分类 意义 实例(以H2O为例) 宏观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 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微观 ③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 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描述分子构成,具体到某种物质的分子,就要说:每个某分子是由几个某原子构成的.强调每个分子! 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比例的化学式称为实验式,如乙炔和苯都是碳氢化合物,它们的组成都是含碳92.3%,含氢7.7%,碳和氢的原子比是1∶1,推导出来的乙炔和苯的实验式都是CH.有些无机化合物(如氯化钠)是由离子晶体组成的,晶体内部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替地排列,现在,氯化钠晶体中到底有多少个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问题尚未解决,只知道Na∶Cl=1∶1,所以只能用实验式NaCl代表氯化钠.用化学符号表示物质分子的组成的化学式称为分子式,它的含义是: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各元素原子数之比;各元素原子的重量之和.用化学符号和价键表示化合物中各个原子间化学结构的方式称为结构式,它指出了分子中原子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有机化合物常用结构式表示,它可以消除由于异构现象而造成的同一分子式代表不同化合物的缺点.例如正丁烷和异丁烷的分子式都是C4H10,但结构式不同 由此可见,结构式明显地区别了正丁烷和异丁烷.标明化合物中各原子之间排列次序的简化结构式称为示性式,如乙醇的示性式为C2H5OH. 常见化学式 数字均为角码 氢气 碳 氮气 氧气 磷 硫 氯气 (非金属单质) H2 C N2 O2 P S Cl2 钠 镁 铝 钾 钙 铁 锌 铜 钡 钨 汞 (金属单质) Na Mg Al K Ca Fe Zn Cu Ba W Hg 水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氧化钠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硅 H2O CO CO2 P2O5 Na2O NO2 SiO2 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一氧化氮 氧化镁 氧化铜 氧化钡 氧化亚铜 SO2 SO3 NO MgO CuO BaO Cu2O 氧化亚铁 三氧化二铁 四氧化三铁 三氧化二铝 三氧化钨 FeO Fe2O3 Fe3O4 Al2O3 WO3 氧化银 氧化铅 二氧化锰 (常见氧化物) Ag2O PbO MnO2 氯化钾 氯化钠(食盐) 氯化镁 氯化钙 氯化铜 氯化锌 氯化钡 氯化铝 KCl NaCl MgCl2 CaCl2 CuCl2 ZnCl2 BaCl2 AlCl3 氯化亚铁 氯化铁 氯化银 (氯化物/盐酸盐) FeCl2 FeCl3 AgCl 硫酸 盐酸 硝酸 磷酸 硫化氢 溴化氢 碳酸 (常见的酸) H2SO4 HCl HNO3 H3PO4 H2S HBr H2CO3 硫酸铜 硫酸钡 硫酸钙 硫酸钾 硫酸镁 硫酸亚铁 硫酸铁 CuSO4 BaSO4 CaSO4 K2SO4 MgSO4 FeSO4 Fe2 (SO4)3 硫酸铝 硫酸氢钠 硫酸氢钾 亚硫酸钠 硝酸钠 硝酸钾 硝酸银 Al2(SO4)3 NaHSO4 KHSO4 Na2SO3 NaNO3 KNO3 AgNO3 硝酸镁 硝酸铜 硝酸钙 亚硝酸钠 碳酸钠 碳酸钙 碳酸镁 Mg(NO3)2 Cu(NO3)2 Ca(NO3)2 NaNO3 Na2CO3 CaCO3 MgCO3 碳酸钾 (常见的盐) K2CO3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钡 氢氧化镁 氢氧化铜 氢氧化钾 氢氧化铝 NaOH Ca(OH)2 Ba(OH)2 Mg(OH)2 Cu(OH)2 KOH Al(OH)3 氢氧化铁 氢氧化亚铁(常见的碱) Fe(OH)3 Fe(OH)2 甲烷 乙炔 甲醇 乙醇 乙酸 (常见有机物) CH4 C2H2 CH3OH C2H5OH CH3COOH 碱式碳酸铜 石膏 熟石膏 明矾 绿矾 Cu2(OH)2CO3 CaSO4?2H2O 2 CaSO4?H2O KAl(SO4)2?12H2O FeSO4?7H2O 蓝矾 碳酸钠晶体 (常见结晶水合物) CuSO4?5H2O Na2CO3?10H2O 尿素 硝酸铵 硫酸铵 碳酸氢铵 磷酸二氢钾 (常见化肥) CO(NH2)2 NH4NO3 (NH4)2SO4 NH4HCO3 KH2PO4 氧气 O2 氢气 H2 氮气 N2 氯气 Cl2 氧化镁 MgO 氧化铁 Fe2O3 氧化亚铁 FeO 氧化镁 MgO 二氧化碳 CO2 氯化氢 HCl 氯化钙 CaCl2 氢氧化钠NaOH 碳酸钙 CaCO3 硫酸铜 CuSO4 硝酸银 AgNO3 氯化钠 NaCl 氯化铝 AlCl3 碳酸氢钠 NaHCO3 碳酸氢铵 NH4HCO3 高锰酸钾 KMnO4 二氧化锰 MnO2 甲烷 CH4 乙醇 /酒精 C2H5OH 水 H2O 铁Fe 碳酸钠Na2CO3 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H2O2 铜Cu 钨W 编辑本段常见原子团 碳酸根(CO3 -2) 硫酸根(SO4 -2) 亚硫酸根(SO3 -2 ) 硝酸根(NO3 -1) 氢氧根(OH -1) 铵(ǎn)根(NH4 +1) 磷酸根(PO4 -3) 碳酸氢根(HCO 3-)氯酸根(ClO3- ) 锰酸根(MnO4 -2) 高锰酸根(MnO4 -1) 编辑本段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构成一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通常就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比较复杂,习惯上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一定顺序是指:氧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氢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符号写在左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边.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 编辑本段化学式的读法 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叫做“某化某”,如“CuO”叫氧化铜.当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止一个时,还要指出一个分子里元素的原子个数,如“P2O5”叫五氧化二磷.有带酸的原子团要读成“某酸某”如“CuSO4”叫硫酸铜,还有的要读“氢氧化某”,如”NaOH“叫氢氧化钠.”氢氧化某“是碱类物质,电离出来的负电荷只有氢氧根离子 编辑本段化学式的表示 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1个分子,以及组成分子的元素种类和原子数量,如果要表示某物质的几个分子,可以在化学式前加上系数.标明该物质的分子数.如2个氧分子可用2O2表示,四氧化三铁可以用Fe3O4表示. 化学式的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同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与其原子个数相乘,不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加. 2.计算组成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就是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 3.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 公式: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化合物质量x某元素质量分数
初步的化学知识
1 混合物和纯净物是并列的关系``是混合物就不是纯净物``化合物包括氧化物``化合物属于纯净物``先搞清楚是纯净物哈是混合物再判断是化合物哈是单质``最常见的混合物就是空气了``化合物是两个或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元素并且有一种是氧元素!单质:由同一物质一个原子或者两个原子或更多原子组成的分子 C(碳) C12(碳12)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纯净物切忌切忌。比如硫酸铜(正盐),氢氧化钠(碱) ,硫酸(酸)氧化物:由两种元素,(切忌是元素),其中一个是氧,组成的化合物。(切忌是化合物) 比如氧化钠(碱性氧化物) 混合物:相对于纯净物来说,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的混合物质混合物比如:青铜,是由铜和锡铅等物质组成。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可以是单质,也可以使化合物,只要是同一种物质。比如 碳, 硫酸钠。补充一个过氧化物:含有过氧基的化合物 比如过氧化钠。、还有超氧化物:含有超氧基的无机化合物 一定是无机化合物,切忌。前面是定义,如果问如何却别,可以按照定义,带入,看哪个符合就是那个。还有几个特别的例子,容易误导,这是我上学时候的经验:盐酸:好像是化合物,但其实是混合物 ,是氯化氢溶于水矿泉水:其实是混合物。化学只要仔细听老师讲课,千万别走神,就容易学好。。切忌切忌。。 2 物质有的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有单原子的,如氦气、氖气等稀有气体,也有的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构成的,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各种金属单质(铁、铜、金等)。还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硫酸铜、食盐等。这些物质为什么不一样,主要取决于原子的结构,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逐步明白。 3 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构成一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通常就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比较复杂,习惯上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一定顺序是指:氧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氢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符号写在左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边。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再给你补充几个吧 离子 离子是原子或原子团由于得失电子而形成的带电微粒。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绕核运动的电子则带相反的负电荷。原子的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因此原子显电中性。如果原子从外获得的能量超过某个壳层电子的结合能,那么这个电子就可脱离原子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一般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原子、或半径较大的原子,较易失去电子;反之,则较易获得电子。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轨道达到饱和状态(第一周期元素2个壳层电子、第二第三周期元素8个电子)时,性质最稳定。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构成自然界各种元素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轨道电子(又称束缚电子或绕行电子)组成。原子的体积很小,直径只有10的-8次cm,原子的质量也很小,如氢原子的质量为1.673 56*10的-24g,而核质量占原子质量的99%以上。原子的中心为原子核,它的直径比原子的直径小很多。 原子核带正电荷,束缚电子带负电荷,两者所带电荷相等,符号相反,因此,原子本身呈中性。束缚电子按一定的轨道绕原子核运动,当原子吸收外来能量,使轨道电子脱离原子核的吸引而自由运动时,原子便失去电子而显电性,成为离子。分子 物质中保持原物质的一切化学性质、能够独立存在的最小微粒。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分子是独立存在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还可以被分成更小的微粒:原子.分子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在3态中互相转换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最小的分子是氢分子的同位素,是没有中子的氢分子,称为氕,质量是1.大的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可高达几百万以上。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千以上的分子叫做高分子。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小单元,它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原有的一切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一般由更小的微粒原子构成.按照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及多原子分子;按照电性结构可分为有极分子和无极分子.不同物质的分子其微观结构,形状不同,分子的理想模型是把它看作球型,其直径大小为10-10m数量级.分子质量的数量级约为10-26千克.一、氯水成分的多样性 氯气溶于水得到的溶液叫做氯水,常温下1体积水溶解大约2体积Cl2,而溶解的Cl2约只有39%与水发生反应,在氯水中存在如下三个平衡: ①Cl2+H2O HCl+HClO ②HClO H++ClO— ③H2O H++OH— 所以在氯水中含有三种分子:Cl2、H2O、HClO;四种离子:H+、Cl—、ClO—及少量OH—。 二、氯水性质的多样性 由于氯水中成分的多样性,使得氯水性质也具有多样性:如Cl2、HclO的强氧化性,HCl的强酸性,HClO的弱酸性等。 1.氧化性:当氯水与Fe2+、I—、S2—、SO32—等还原性物质作用时,起反应的是Cl2分子。 2.酸性:当氯水与较活泼金属(如Al、Mg等)、弱酸盐(如NaHCO3、Na2CO3等)作用时,起反应的是H+离子。 3.漂白性:氯水使品红溶液等有机色质褪色,起反应的是HClO分子。 4.沉淀反应:当氯水与AgNO3溶液反应时,产生白色沉淀,起反应的是Cl—离子。 在某些反应中,起反应的不止一种微粒。如新制的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起反应的是H+和HClO。 三、氯水参与反应类型的多样性 1.化合反应 ①向氯水中加入不活泼金属Cu:Cu+Cl2=CuCl2 ②氯水与Mg等活泼金属发生的主反应:Mg+Cl2=MgCl2 2.分解反应 氯水久置或见光: 故久置氯水的黄绿色消失,pH减小,可视为稀盐酸。氯水通常随配随用,如需贮存备用,宜放在棕色瓶中并置于冷暗处。 3.置换反应 ①氯水与Mg等活泼金属发生的副反应:Mg+2HCl=MgCl2+H2↑ ②氯水与浓氨水反应:3Cl2+2NH3=N2+6HCl或3Cl2+8NH3=N2+6NH4Cl ③氯水与硫化钠溶液反应:Na2S+Cl2=2NaCl+S↓ ④氯水与少量溴化亚铁溶液反应:2FeBr2+3Cl2(足量)=2FeCl3+2Br2 ⑤氯水与碘化钾溶液反应:2KI+Cl2=2KCl+I2 故可用润湿的KI淀粉试纸对Cl2收集的验满。 4.复分解反应 ①氯水中加碳酸钙:CaCO3+2HCl=CaCl2+H2O+CO2↑ ②氯水与硝酸银溶液反应:AgNO3+HCl=AgCl↓+HNO3 5.其他氧化还原反应 ①向氯水中加入NaOH溶液:Cl2+2NaOH=NaCl+NaClO+H2O ②氯水与亚硫酸钠溶液反应:Na2SO3+Cl2+H2O=Na2SO4+2HCl ③少量氯水与溴化亚铁溶液反应:6FeBr2+3Cl2(少量)=2FeCl3+4FeBr3 ④二氧化硫通入氯水中:SO2+Cl2+2H2O=H2SO4+2HCl 次氯酸有强氧化性,某些有色有机物被次氯酸氧化,破坏了其中的显色结构而褪色,但不能使有色的无机离子(Fe3+、Cu2+、MnO4—)褪色。 6.加成反应 向氯水中通入乙烯:Cl2+CH2=CH2→CH2ClCH2Cl 故盛氯水的试剂瓶不能用橡皮塞,因为橡胶中含有不饱和的碳碳键。 氯元素是一种重要的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特别活泼,氯元素的价态变化也很复杂,现总结如下: 一、Cl2→Cl—(氯气的强氧化性) 1.氯气与多数金属反应 2Fe+3Cl2=2FeCl3(氯气的氧化性强,生成高价物) Cu+Cl2=CuCl2(氯气的氧化性强,生成高价物) Mg+Cl2=MgCl2 2.氯气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2P+3Cl2=2PCl3(少量氯气,生成液态PCl3) 2P+5Cl2=2PCl5(足量氯气,生成固态PCl5) H2+Cl2=2HCl(工业上制盐酸) 3.氯气与某些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2KI+Cl2=2KCl+I2(工业上制碘) 2KBr+Cl2=2KCl+Br2(工业上制溴) Na2SO3+Cl2+H2O=Na2SO4+2HCl SO2+Cl2+2H2O=H2SO4+2HCl(漂白的二氧化硫与氯气不能混用) 2FeBr2+3Cl2=2FeCl3+2Br2(足量氯气) 6FeBr2+3Cl2=2FeCl3+4FeBr3(少量氯气) Na2S+Cl2=2NaCl+S↓ 3Cl2+2NH3=N2+6HCl(少量氨气) 3Cl2+8NH3=N2+6NH4Cl(足量氨气) 二、Cl2→Cl—+ClO—(岐化反应,氯气的氧化性、还原性) 1.氯气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 2.氯气与碱溶液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制氯气的尾气吸收)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工业上制漂白粉) 三、Cl2→Cl—+ClO3—(岐化反应,氯气的氧化性、还原性) 3Cl2+6KOH(浓) 5KCl+KClO3+3H2O(实验室制氯酸钾) 四、Cl—→Cl2(氯化物的还原性) 1.氯化物被强氧化剂氧化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实验室用舍勒法制氯气)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8H2O+5Cl2↑(实验室快速制氯气) MnO2+4NaCl+4H2SO4(浓)==MnCl2+4NaHSO4+Cl2↑+2H2O(贝托雷法制氯气) 14HCl(浓)+K2Cr2O7=2KCl+2CrCl3+3Cl2↑+7H2O(实验室快速制氯气) PbO2+ 4HCl(浓)==2PbCl2+2H2O+Cl2↑ 4HCl+O2 2Cl2↑+2H2O(地康法制氯气) 2.电解氯化钠熔融物或氯化钠溶液 2NaCl 2Na + Cl2↑(工业上制钠,副产物氯气) 2NaCl+2H2O 2NaOH +Cl2↑+H2↑(工业上制烧碱,副产物氯气) 五、Cl—+ClO—→Cl2(归中反应) Ca(ClO)2+4HCl(浓)==CaCl2+Cl2↑+2H2O 六、Cl—+ClO3—→Cl2(归中反应) KClO3+6HCl (浓)==KCl+3Cl2↑+3H2O(实验室快速制氯气) 七、ClO3—→Cl—(氯酸盐的强氧化性) 2KClO3 2KCl+2O2↑(实验室制氧气) 2KClO3+I2==2KIO3+Cl2↑(一定条件下反应) 八、ClO—→Cl2(次氯酸盐的强氧化性) KClO+3KI+H2O==KCl+2KOH+I2(次氯酸根离子与碘离子不能共存)
化学化学式知识点总结
化学化学式知识点总结 篇1 知识点总结 本节主要讲述化学的基本语言——化学式,学习化学式为后面学习化学方程式奠基,在此要求我们掌握的有:化学式的概念、意义、书写、读法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化学式的概念: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2.化学式的意义: 每一个化学式中的数字都有其特定的意义,特别要注意化学式前面的数字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具有不同的意义。例如: 3.有关化学式的书写: (1)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如:铁(Fe)、汞(Hg)、氦气(He)、碳(C)、硫(S)、磷(P)等;常见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分别表示为:氧气(O2)、氢气(H2)、氮气(N2)、氯气(Cl2)等。 (2)化合物(目前只研究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的化学式书写,总是氧在后,其他元素在前,如Al2O3、SO2等;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总是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如NaCl、MgCl2等。 4.化学式的读法: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读法顺序一般与化学式的书写顺序相反,从右到左读作“某化某”,例如:KCl读作氯化钾。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例如: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P2O5读作五氧化二磷。 5.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各个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2)计算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之比: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因此这些数字的比值就是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 (3)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原子个数之比; (4)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常见考法 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应是每年中考的必考题,但考试形式逐渐多样化,经常与社会、生物、物理等学科相互渗透,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以不变应万变。常见题型有选择、填空、计算等。涉及的知识点有:化学式的含义和书写、化学式周围数字的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误区提醒 1.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1时,“1”不标出。 2.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时,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用加号,同一种原子的个数不止一个时,用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该种原子的个数。 3.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4.化学式的具体意义: 5.元素符号右上角有数字且数字后面有“+”或“-”,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元素符号前有系数表示原子个数,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有数字表示一个分子所含原子个数。 【典型例题】 例析: 1.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用于汶川震后防疫的众多消毒剂中,有一种高效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尿酸(C3O3N3C13),又称高氯精。下列有关高氯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氯精由4种元素组成 B.高氯精中C、O、N、Cl的原子个数比为1;l:1:1 C.高氯精中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 D.高氯精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有关化学式的意义。给定化学式(C3O3N3C13),从题上看出该化合物由四种元素组成;其原子个数比为1:1:1:1;有关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12X3:14X3=12:14; 答案:D 2.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12O3)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是( ) A.+0 B.+3 C.+4 D.+5 解析: 该题目考查化合价的知识。常见元素氧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即可推知铝为+3价。 答案: B 化学化学式知识点总结 篇2 氧气的性质: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 镁在氧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氧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氧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2 点燃 2P2O5 7.硫在氧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氧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氧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氧气的 13.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 2HgO 加热 2Hg+ O2 ↑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5.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2KClO3 =加热 MnO2= 2KCl+3O2 ↑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 16.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 2H2O2 =MnO2= 2H2O+ O2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3) 植物的光合作用:6CO2+6H2O 阳光/叶绿素 6O2+C6H12O6 配平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 A、找出原子个数较多,且在反应式两边是一单一双的原子,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B、推出各分子的系数。回家 例如: 第一步:CuSO4+NaOH=Cu(OH)2+Na2SO4 第二步:CuSO4+2NaOH=Cu(OH)2+Na2SO4(配平氢氧根) 第三步:CuSO4+2NaOH=Cu(OH)2↓+Na2SO4(注明生成物物态) 2、观察法 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算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该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直至配平。 例如: 第一步 H20(g)+Fe=Fe3O4+H2 第二步 4H20(g)+3Fe=Fe3O4+H2 第三步 4H20(g)+3Fe=Fe3O4+4H2 (反应条件:加热)团圆 3、奇偶配平法 看哪种元素在反应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最多;从该元素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入手,将其配成偶数(即化学计量数为2);由它求得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使两边原子个数相等。 例:配平 H2O(g)+Fe=Fe3O4+H2 第一步:配平氧原子 4H2O(g)+Fe=Fe3O4+H2 第二步:配平氢原子、铁原子 4H2O(g)+3Fe=Fe3O4+4H2 第三步: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 4H2O(g)+3Fe====Fe3O4+4H2↑(反应条件:加热) 4、待定化学计量数法 以不同的未知数代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不变、各原子的.数目相等,列出数学方程组;解方程组,并令其中任一未知数为1,求出其他未知数的值;最后将未知数的数值代入原化学方程式。 例如:NH3+Cl2=NH4Cl+N2 设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a、b、c、d。 aNH3+bCl2=cNH4Cl+dN2 列方程组 a=c+2d (满足氮原子数相等) 3a=4c (满足氢原子数相等) 2b=c (满足氯原子数相等) 令b=1,解得:a=8/3,c=2,d=1/3 8NH3+3Cl2====6NH4Cl+N2(由于系数不能为小数,所以a,b,c,d均扩大3倍得出) 5 、化合价升降法 一、配平原则由于在氧化还原反应里存在着电子的转移,因此元素的化合价必然有升有降,我们把化合价能升高的元素或含该元素的物质称还原剂;反之称为氧化剂。由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我们不难得出配平原则: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即还原剂(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价数=氧化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价数。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1、一般方法:从左向右配。 2、步骤:标变价、找变化、求总数、配系数。 即:⑴ 标出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始态和终态; ⑵ 始态 终态 变化的总价数 = 变化 × 系数 注:假设以上变化均以正价表示,其中(b-a)×(d-c) 为最小公倍数。 ⑶ 将 上的系数,分别填在还原剂和氧化剂化学式的前面作为系数; ⑷ 用观察法配平其它元素; ⑸ 检查配平后的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离子方程式还要看是否符合电荷守恒) 6、得氧失氧法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先观察得出氧化剂失氧的数目,再观察得出还原剂得氧的数目,然后配平 比如:3CO+Fe2O3====2Fe+3CO2 氧化剂氧化铁反应前后失掉三个氧,还原剂一氧化碳反应前后得到一个氧,所以需要三个一氧化碳才能夺去氧化铁中的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配3,铁配2。 反应物状态 热化学 加热化学方程式需要标出每一个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可分g (气体)、l (液体)、s (固体)、aq (溶液)四大类。字母外需要打括号,例如H?O (l)、Na?CO? (aq)、CaCO?(S)。 普通方程式则不是很严格,一般不用g、l、s、aq的标记。生成物方面,当反应物中不含气体时,气体生成物要用“↑”标记;只有在溶液中,反应物中不含固体时,难溶或固体生成物一律用“↓”标记(如电解池反应CuCl2=电解=Cu+Cl?↑,由于生成Cu吸附在电极上,故不写“↓”)。 水蒸气 水蒸气一般不打箭头,但偶有例外(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反应物状态的不同 反应物若以特殊状态参加反应,例如浓硫酸、熔融氧化铝,过量,少量,一律在相应的反应物后打括号注明状态 <1>反应物的浓度不同,产物不同 2NaOH + CO?(少量) = Na?CO? + H?O NaOH + CO?(过量) = NaHCO? <3>反应物的物态不同,产物不同 2NaCl + 2H?O =电解= 2NaOH + H?↑ + Cl?↑ 2NaCl(熔融) =电解= 2Na + Cl↑ 化学化学式知识点总结 篇3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 化学化学式知识点总结 篇4 本节包括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的应用。知识的特点是抽象,是化学语言的基础,对于他的掌握情况关系到化学语言——化学式的学习,因此一定要加以重视。 元素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用来表示原子之间化合的数目。具体知识如下: 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用化合价口诀记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一价氟氯溴碘氢,还有金属钾钠银;二价镁氧钙钡锌,铝三硅四都固定;氯氮变价要注意,一二铜汞一三金;二四碳铅二三铁,二四六硫三五磷。)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通常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作为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的正上方用+n或—n表示。 3.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1)在化合物中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在氧化物中氧元素显-2价,其他元素显正价;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4)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5)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化合价的应用:依据(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1)检验化学式的正误。 (2)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3)根据化合价,推求实际存在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推求化学式的一般步骤是:①排列元素符号(一般正价在前,负价在后); ②确定原子个数(依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 ③写出化学式; ④检查化学式。 化学化学式知识点总结 化学式与化合价知识点归纳1 一、化学式 1、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含义(考点一): A表示某种物质; B表示某种物质的组成; C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D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例如:H2O:A表示水这种物质;B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表示一个水分子;D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分子个数的表示方法(考点二):在化学式前面加系数。若化学式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分子的个数。例如:表示3个二氧化碳分子:3CO2;4H2O:表示4个水分子。 4、化学式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考点三):表示分子的个数。例如:3H2O:3表示3个水分子。 5、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的含义(考点四):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例如;H2O: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6、化学式的书写:(考点五) ⑴单质:A:氢气、氮气、氧气、氟气、氯气、溴、碘这七种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2表示。例如:氢气:H2、氧气:O2 B:除上述七种以外的单质: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例如:铁:Fe;红磷:P ⑵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或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根据名称从右写到左。若已读出原子个数的就直接写;若未读出原子个数的需根据化合价来正确书写。例如:四氧化三铁: Fe3O4;氯化镁:Mg(+2) Cl(-1)2;硫酸钠:Na(+1)2SO4 7、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或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的读法: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某化某”;在氧化物中一般要读出原子个数 含有酸根(NO3、SO4、CO3、PO4)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某酸某” 含有氢氧根(OH)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氢氧化某” 例如:Fe3O4:四氧化三铁;MgCl2:氯化镁;Al(NO3)3:硝酸铝;Mg(OH)2:氢氧化镁。 二、化合价 1、化合价是用来表示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原子个数比,是元素的一种化学性质。有正价与负价之分。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符号在前,数字在后。若数字为1时,不能省略。例如:标出物质中镁元素的化合价:MgCl2。 3、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的含义(考点六):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例如:MgCl2。:2表示在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 小结各种数字的含义:(考点七) 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②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③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④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⑤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⑥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小结微粒个数的表示方法:(考点八) ①原子个数的表示: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②离子个数的表示: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 ③分子个数的表示:在化学式前面加系数 4、元素化合价与离子的关系: ①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的数值=离子带的电荷数 ②元素化合价的符号与离子带的电性一致例:镁离子:Mg2+与+2价的镁元素:Mg(+2) 5、化合价的规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以Am Bn为例, 即(+a)×m+(-b)×n=0 6、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考点九) (1)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钙镁氧钡锌,二四六硫二四碳,三铝四硅五价磷, 铁有二三要分清,莫忘单质都是零. (2)原子团顺口溜: 负一价硝酸氢氧根,负二价硫酸碳酸根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注意:氯元素在氯化物中显-1价,硫元素在硫化物中显-2价。 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 附:常见原子团: 硝酸根:NO3氢氧根:OH碳酸根:CO3硫酸根:SO4磷酸根:PO4铵根:NH4 7、必须背熟的离子符号:(考点十) K+ Ca2+ Na+ Mg2+ Zn2+ Al3+ Fe3+ Fe2+Ag+H+ NH4+ Cl- O2- S2- SO42- CO32- NO3- OH- PO43-等 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以Am Bn为例(考点十一) 1、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Mr(Am Bn)=Ar(A)×m+Ar(B)×n 2、各元素的质量比A元素质量与B元素质量的比=[Ar(A)×m]:[Ar(B)×n] 化学式与化合价知识点归纳2 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基本概念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铜Cu银Ag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硫S磷P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化学式与化合价知识点归纳3 一,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氢钾钠银正一价 钙钡镁锌正二价 氟氯溴碘负一价 通常氧是负二价 铜正一正二铝正三 铁正二正三硅正四 碳有正二和正四硫有正二正四和正六 化合价: 1.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 2.在元素正上方明确标出元素化合价,一律标出正负号。 3.有氧元素出现时,氧元素写在后面。 正价在前,负价在后。 金属元素在前,非金属元素在后。 二,什么是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及原子个数的式子叫做化学式。化学式是实验式、分子式、结构式、示性式的统称。纯净物都有一定的组成,都可用一个相应的化学式来表示其组成。有些化学式还能表示这种物质的分子构成,这种化学式也叫作分子式。化学式仅表示纯净物,混合物没有化学式。 三,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关系 化合物的化学式不是背的,是根据化合价写出来的,所以首先要记熟化合价。然后用用化合价来写化学式。 如氧化钾: 1、按着顺序先写出元素符号。一般都正价在前,负价在后。 2、在元素符号上方分别标出该元素的化合价 3、把该元素的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写在另一种元素的右下角,作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4、略去化合价为化学式。 +1-2 例如:氧化钾=-KO=--KO=--K2O +2-2 氧化钙=-CaO=-Ca2O2==-CaO 如果化合价记熟,不用标化合价,按照此方法可以直接写出化学式,即快又准确。 例如:氧化钾=-KO=--K2O(钾是+1价交叉在O的右下角,个数是1省略不写。氧是-2价将2直接交叉写在K的右下角,即得化学式。) 又如:氧化铜=-CuO(铜+2价氧-2价,都能被2整除,个数是1省略不写,)遇到这种情况,可直接写化学式CuO 如氧化铝==---AIO==-AI2O3(化合价不用写在纸上,是记在心里直接用的) 这样能写出很多化合物的化学式,化合价可以按口诀背,包括原子团的化合价。 说明一点:化合价也不是万能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特殊性,如,过氧化钠用你现在学的化合价知识就无法解释,要掌握事物的一般和特殊的规律。 四,化合价 化学上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原子团是在化合物中和在化学反应中常作为一个整体的原子集团,又叫根。 为了便于确定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1)氧元素通常显-2价。 (2)氢元素通常显+1价。 (3)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4)一些元素在不同种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2.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因此,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0。 一些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钾钠银氢+1价;钙镁钡锌+2价。 氟氯溴碘-1价;通常氧为-2价。 铜+1、+2,铝+3;铁有+2和+3。 碳有+2和+4;硫有-2、+4和+6。 一些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 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本课题小结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2、化学式的涵义: 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一种物质的元素组成。 微观:表示一个分子;表示物质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3、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 4、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五,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如:水的化学式为H2O。 氧气的化学式为O2。 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 ①任何物质都有化学式吗? 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其组成。 ②同种物质可以有不同的化学式吗? 一种物质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③化学式可以任意的书写吗? 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实验的结果。 2.表达意义 宏观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一种物质的元素组成。 微观意义:③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物质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 ①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 ②2H表示2个氢原子。 ③H2表示氢气这种物质;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一个氢分子;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④2H2表示两个氢分子。 小结 1.元素符号之前加数字不再表示某元素,不再有宏观的意义,只表示原子的个数。 2.化学式前加数字也不再表示该物质,不具有宏观的意义,只表示分子的个数。 3.化学式的写法与读法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 (NaCl) : 食盐 2、碳酸钠(Na2CO3) :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 (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四、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五、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六、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七、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u):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八、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 PH=14时,碱性最强 ,酸性最弱 。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中国 。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 。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九、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十、有毒的物质 1、 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 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 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十一、溶解性表的记忆口诀钾钠铵盐个个溶,硝酸盐类也相同碱溶铵钾钠钡钙,硫酸盐类除钡钙,氯化物除银亚汞,碳磷酸盐多不溶解化学计算题关键是读数据,读出每一个数据包含的物质,然后分析物质之间的关系,即可找出已知的量和物。如:在一次化学课外活动中,某同学想除去氯化钾固体中混有的氯化铜(不引进其他杂质)。化学老师为他提供了以下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硫酸钠溶液。该同学现取氯化钾和氯化铜的混合物59.8g,全部溶解在200g水中,再加入60g所选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9.8g。试回答:(1)该同学所选的是 溶液。(2)计算混合物中氯化铜的质量和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59.8g(氯化钾和氯化铜)+200g水+60g(氢氧化钾和水)=9.8g(氢氧化铜) 是混合物的不能直接用于方程式计算,所以已知的是氢氧化铜的质量为9.8g,写出反应方程式就能计算了一.制氧气: 2KClO3 (MnO2,加热)= 2KCl + 3O2 ↑ 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二.制氢气: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三.制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CO2↑ (不能用H2SO4)
跪求 高中化学物质化学式以及其相对分子质量
Na2O 62 Na2O2 78 NaOH 40 NaCl 58.5 Na2CO3 106 NaHCO3 84 Na2S 78 Na2SO4 142 NaNO3 85 NaClO 74.5 KOH 56 KCl 74.5 K2CO3 138 KHCO3 100 K2SO4 174 KNO3 101MgO 40 Mg(OH)2 58 MgCl2 95 MgCO3 84 MgSO4 120 CaO 56 Ca(OH)2 74 CaCl2 111 CaCO3 100 Ca(HCO3)2 162 CaSO4 136 Ca(ClO)2 143Ba(OH)2 171 BaCl2 208 BaCO3 197 BaSO4 233 Ba(NO3)2 164Al2O3 102 Al(OH)3 78 AlCl3 133.5 Al2(SO4)3 342 KAl(SO4)2·12H2O 474 NaAlO2 82SiO2 60 H2SiO3 78 Na2SiO3 122 SiCl4 170NH3 17 N2H4 32 NO 30 NO2 46 HNO3 63 NH4Cl 53.5 (NH4)2CO3 94 NH4HCO3 79 (NH4)2SO4 132 NH4NO3 80 CO(NH2)2(尿素)60P2O5 142 H3PO4 98 Na3PO4 164 Ca3(PO4)2 310H2O 18 H2O2 34H2S 34 SO2 64 SO3 80 H2SO4 98HF 20 CaF2 78 HCl 36.5 HClO 52.5 HBr 81 HI 128MnO2 87 KMnO4 158 K2Cr2O7 294FeO 72 Fe2O3 160 Fe3O4 232 Fe(OH)3 107 FeCl2 127 FeCl3 162.5 FeS 88 FeS2 120FeSO4 152 Fe2(SO4)3 400 CuO 80 Cu2O 144 Cu(OH)2 98 CuCl2 135 CuS 96 Cu2S 160 CuSO4 160CuSO4·5H2O 250 Cu(NO3)2 188 AgCl 143.5 AgBr 188 AgI 235 Ag2SO4 312 Ag2CO3 276CO 28 CO2 44 CH4 16 C2H6 30 C2H4 28 C2H2 26 CnH2n+2 14n+2 CnH2n 14nC6H6 78 C7H8(甲苯)92 CH3OH 32 C2H5OH 46 C2H6O2(乙二醇)62 C3H8O3(甘油)92 C6H5OH 94HCHO 30 CH3CHO 44 HCOOH 46 CH3COOH 60 H2C2O4(草酸)90 C4H8O2(乙酸乙酯等)88 C6H12O6(葡萄糖)180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情况CO、N2、C2H4:28 C2H6、HCHO、NO:30 O2、S、N2H4、CH3OH:32H2O2、H2S:34 CO2、CH3CHO:44 NO2、C2H6OH、HCOOH:46Fe、CaO、KOH:56 SiO2、CO(NH2)2:60 Cu、SO2:64Na2O2、Na2S、Al(OH)3、H2SiO3、CaF2、C6H6:78(78是高中化学里的一个很邪门的数字……)H2SO4、H3PO4、Cu(OH)2:98 CaCO3、KHCO3:100 MgSO4、FeS2:120Br2、Fe2O3、CuSO4:160
化学计算题,求分析。
从你的问题看,你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不明白。首先,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有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即客观存在的事实);量的方面:各物质间反应时微粒个数比;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 2KClO3 =(催化剂、加热)= 2KCl + 3O2↑ 2*127.5 2*74.5 3*32 245 149 96质的方面: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量的方面:每2个KClO3 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2个2KCl 微粒和3个氧气分子; 每245份质量的KClO3 能生成149份质量的 KCl和96份质量的 O2。(这些质量之间都是对应成比例的,不论生成物之间、反应物之间还是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另外:用相当分子质量表示质量守恒定律时,是针对已经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因此每一种物质的 分子质量的综合=分子质量*系数。 KClO3的系数为2,所以 2*127.5 。不知你明白了没有?不明白再Hi我。
化学式中KCl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74.5
求高中化学常用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高中化学中常见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注:下划线的建议记下来(计算题经常要用到).Na 2 O 62 Na 2 O 2 78 NaOH 40 NaCl 58.5 Na 2 CO 3 106 NaHCO 3 84 Na 2 S 78 Na 2 SO 4 142 NaNO 3 85 NaClO 74.5 KOH 56 KCl 74.5 K 2 CO 3 138 KHCO 3 100 K 2 SO 4 174 KNO 3 101 MgO 40 Mg(OH) 2 58 MgCl 2 95 MgCO 3 84 MgSO 4 120 CaO 56 Ca(OH) 2 74 CaCl 2 111 CaCO 3 100 Ca(HCO 3 ) 2 162 CaSO 4 136 Ca(ClO) 2 143 Ba(OH) 2 171 BaCl 2 208 BaCO 3 197 BaSO 4 233 Ba(NO 3 ) 2 164 Al 2 O 3 102 Al(OH) 3 78 AlCl 3 133.5 Al 2 (SO 4 ) 3 342 KAl(SO 4 ) 2 ·12H 2 O 474 NaAlO 2 82 SiO 2 60 H 2 SiO 3 78 Na 2 SiO 3 122 SiCl 4 170 NH 3 17 N 2 H 4 32 NO 30 NO 2 46 HNO 3 63 NH 4 Cl 53.5 (NH 4 ) 2 CO 3 94 NH 4 HCO 3 79 (NH 4 ) 2 SO 4 132 NH 4 NO 3 80 CO(NH 2 ) 2 (尿素)60 P 2 O 5 142 H 3 PO 4 98 Na 3 PO 4 164 Ca 3 (PO 4 ) 2 310 H 2 O 18 H 2 O 2 34 H 2 S 34 SO 2 64 SO 3 80 H 2 SO 4 98 HF 20 CaF 2 78 HCl 36.5 HClO 52.5 HBr 81 HI 128 MnO 2 87 KMnO 4 158 K 2 Cr 2 O 7 294 FeO 72 Fe 2 O 3 160 Fe 3 O 4 232 Fe(OH) 3 107 FeCl 2 127 FeCl 3 162.5 FeS 88 FeS 2 120 FeSO 4 152 Fe 2 (SO 4 ) 3 400 CuO 80 Cu 2 O 144 Cu(OH) 2 98 CuCl 2 135 CuS 96 Cu 2 S 160 CuSO 4 160 CuSO 4 ·5H 2 O 250 Cu(NO 3 ) 2 188 AgCl 143.5 AgBr 188 AgI 235 Ag 2 SO 4 312 Ag 2 CO 3 276 CO 28 CO 2 44 CH 4 16 C 2 H 6 30 C 2 H 4 28 C 2 H 2 26 C n H 2n+2 14n+2 C n H 2n 14n C 6 H 6 78 C 7 H 8 (甲苯)92 CH 3 OH 32 C 2 H 5 OH 46 C 2 H 6 O 2 (乙二醇)62 C 3 H 8 O 3 (甘油)92 C 6 H 5 OH 94 HCHO 30 CH 3 CHO 44 HCOOH 46 CH 3 COOH 60 H 2 C 2 O 4 (草酸)90 C 4 H 8 O 2 (乙酸乙酯等)88 C 6 H 12 O 6 (葡萄糖)180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情况 CO、N 2 、C 2 H 4 :28 C 2 H 6 、HCHO、NO:30 O 2 、S、N 2 H 4 、CH 3 OH:32 H 2 O 2 、H 2 S:34 CO 2 、CH 3 CHO:44 NO 2 、C 2 H 6 OH、HCOOH:46 Fe、CaO、KOH:56 SiO 2 、CO(NH 2 ) 2 :60 Cu、SO 2 :64 Na 2 O 2 、Na 2 S、Al(OH) 3 、H 2 SiO 3 、CaF 2 、C 6 H 6 :78(78是高中化学里的一个很邪门的数字……) H 2 SO 4 、H 3 PO 4 、Cu(OH) 2 :98 CaCO 3 、KHCO 3 :100 MgSO 4 、FeS 2 :120 Br 2 、Fe 2 O 3 、CuSO 4 :160,9,
求初中化学计算题类型集锦
九年级化学计算知识整理及试题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物质量的变化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计算的依据,数学方法则是工具。初中阶段涉及的化学计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 有关化学量的计算。2. 有关溶液的计算。3. 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第一节 化学量的计算1. 根据化学式计算(1)相对分子质量 (2)组成物质的元素质量比 (3)组成物质的元素质量分数 常用的计算关系式有(以化合物AmBn):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 + B的相对原子质量×n A、B元素的质量比=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nA元素质量分数=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AmBn的相对分子质量×100%计算时的注意点: (1)正确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2)正确计算有关量,如相对分子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 (3)计算格式应规范。2.有关纯度的计算 物质(或元素)的纯度=纯物质(或元素)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100%计算时的注意点:(1)物质(或元素)的质量不能遗漏或增添; (2 ) 真正弄清纯与不纯的关系,正确求解物质(或元素)的纯度。例.原计划用90kg尿素[CO(NH2)2],现因缺货改用硝酸铵(NH4NO3)。计算要用多少千克的硝酸铵才能与90kg尿素的含氮量相等?【分析】 此题是求两种不同的物质中同一种元素的质量相等时,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关系。解答此题的方法有多种,最简单的方法是关系式法。关系式法首先要确定两种物资的分子个数比。根据元素质量相等时(同种元素),其中所含原子个数相同,可知当NH4NO3和CO(NH2)2中氮元素质量相等时,NH4NO3和CO(NH2)2的分子个数比是1 :1,因为它们每一个分子中都含有两个氮原子。 设x kg NH4NO3中含氮量与90kg CO(NH2)2的含氮量相等。 据关系式 NH4NO3 ~ CO(NH2)280 60x kg 90kg 80:60=x:90kg x =120kg【答案】需用120kg的NH4NO3。自主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1.下列铜的化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 A.CuO B.CuSO4 C. Cu(OH)2 D. Cu2O2. 质量相等的SO2和SO3,两者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 A.2 : 3 B. 5 : 6 C.2 : 5 D. 3 : 23.下列含碳物质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 A.干冰 B.甲烷 C. 生铁 D.二氧化碳4.某石灰石样品,经分析含CaCO3为90%。则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 A.36% B.40% C.64% D.80%5.含有杂质的某硝酸铵样品,经测定其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仍为35%,则其所含有的杂质一定有 ( ) A. CO(NH2)2 B. NH4HCO3 C.NH4Cl D.(NH4)2SO4 6.要使SO2与SO3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SO2与SO3的分子个数比为 ( )A.1:1 B.3:2 C.1:4 D.6:57.4.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则该物质的组成为( ) A.只含碳、氢两元素 B.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D.无法确定8.由氧化镁和另一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4g,其中含有氧元素1.8g,则另一种金属氧化是 ( ) A.CuO B.Fe2O3 C.Al2O3 D.CaO 9.在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知碳元素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比为 ( )A. 2:1 B.1:2 C.11:4 D.11:710.常温下,某气体可能是由SO2、CO、N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测得该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气体可能为下列组成中的 ( )①SO2 ② SO2、CO ③SO2、N2 ④CO、N2 ⑤SO2、CO、N2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④⑤11.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经测定碳与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5,该气体是(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化合物 D.有机物12.有一种含CaCO3与CaO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取该混合物16g,经高温煅烧后,将剩余固体投入足量水中,固体全部溶解生成Ca(OH)2,则生成的Ca(OH)2质量为 ( )A.3.7g B.7.4g C.14.8g D.22.2g二、填空题13.康泰克等以前治疗感冒的常用药,因含PPA(苯丙醇胺)对人体有较大的副作用而被禁用,的化学式为C9H13ON,它由 种元素组成,每个PPA分子中共含有 个原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14.相同质量的NH4NO3与混有(NH4)2SO4的CO(NH2)2样品中含氮量相同,则混合物中(NH4)2SO4的CO(NH2)2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三、计算题15.某元素R可形成化学式为RO的氧化物,且其中R的质量分数为46.7%。 (1)求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R元素还可形成化学式为RO2的氧化物,若RO与RO2含有相同质量的R元素,求RO和RO2的质量比。16.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将此混合气体10g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多少?第二节 溶液的有关计算计算类型 依 据 内 容 计 算 式1.基本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m水、m质、m液及ω互换 ω=(m质/m液)×100%=[ m质/(m质+m水) ]×100%2.与溶液密度有关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液密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 ρ、m质、m液及ω计算 ω=m质/(ρu2022V液)×100%3.稀释计算 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溶液加水稀释计算 m1×ω=[m1+m水]×ω21. 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质在溶液里的相对含量。当溶液的质量一定时,溶质的质量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也越大;当溶质的质量一定时,溶液的质量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就越小。计算时的注意点:(1)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比而不是体积比,若是体积,必须先用物理公式ρ=m/v进行换算,然后计算;(2) 在运算过程中,质量的单位要统一;(3) 因为通常溶液均为水溶液,所以溶质应为无水的物质;能与水反应的物质,其溶质应是反应后的生成物,而不是原来加入的物质,因此计算时应先算出反应后的生成物的质量。2. 溶液的稀释与浓缩的计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加溶质,另一种是蒸发溶剂(即浓缩)。溶液稀释的方法是加溶剂。经典例题例1.将100mL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缓缓倒入100mL水中,搅拌均匀,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该题是将浓溶液稀释成稀溶液,可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的原则进行计算。应注意先将溶液体积换算成溶液的质量。浓硫酸的质量=100mL×1.84g/mL=184g浓硫酸中溶质的质量 =184g×98%=180.32g稀硫酸的质量是浓硫酸质量加上水的质量184g+100mL×1g/mL=284gω(H2SO4)=(180.32g/284g)×100%=63.5%【答案】稀释后浓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63.5%。例2.常温下将10g下列固体与90g水充分混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A.胆矾 B.氧化钙 C.氧化钠 D.硝酸钾 ( )【分析】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键在于判断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同时求出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各是多少。物质溶解在水中有下列几种情况需要考虑:①物质在溶解时没有生成新物质且该不含有结晶水,溶质为物质本身,如KNO3,其质量分数等于[10g/(10g+90g)]×100%=10%;②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溶质应为无水物,结晶水成为溶剂的一部分,如CuSO4u20225H2O,这种情况溶质的质量减少了,故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③物质溶解时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溶质为生成物,如Na2O溶于水,溶质质量为NaOH,溶质的质量分数>10%;④溶质质量分数还受溶解度的影响,如常温下将10g氧化钙溶于90g水充分混合,虽然CaO与水混合后溶液中溶质为Ca(OH)2,但其质量分数却比胆矾溶液水所得溶液得溶质质量分数小,这是因为CaO溶于水生成的Ca(OH)2微溶于水,只有极少量的Ca(OH)2溶解于水。【答案】 B 例3.一定量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食盐水蒸发掉50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 A. 8g B. 6.4g C. 3.2g D. 4g【分析】欲使某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在恒温下蒸发掉的溶剂质量应等于原溶液质量的一半,故本题蒸发50g水以前溶液的质量为100g,故溶质质量为100g×8%=8g。【答案】 A自主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均只有1个正确答案)1.从100g10%NaCl的溶液中倒出10g,则剩下的90g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1% B. 90% C. 10% D.11.1% ( )2.将100mL水(密度为1g/cm3)与100mL酒精(密度为0.81g/cm3)混合均匀,所得溶液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 40% B. 50% C. 44.4% D. 无法判断3.将400g溶质质量分数20%的NaCl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需加入水 ( ) A. 100g B. 200g C. 400g D. 800g4.向溶质质量分数为24%的KCl溶液中加入120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为12%,则原溶液的质量为 ( ) A. 14.4g B. 28.8g C. 120g D. 240g5.40℃时,200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20g水后,仍然冷却到40℃,则蒸发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 ) ①溶液的质量 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溶剂的质量 ④溶质的质量 ⑤硝酸钾的溶解度A. ①② B.②③ C.②⑤ D.②④6.某温度下,在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6g该物质和10g水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 34% B. 30% C. 31% D.15%7.在80g水中加入20gSO3,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20% B. 24.5% C. 25% D.80%8.将10g某物质投入到90g水中,使之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A.一定等于10% B.一定大于10%C.一定小于10% D.三种情况均可能9.某同学用98%的浓硫酸配制一定质量10%的稀硫酸。在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其他步骤均正确,该同学所配得的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 )A. 偏小 B. 偏大 C. 准确 D.都有可能10.对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某物质的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①蒸发掉10g水,无晶体析出 ②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同种溶质的溶液10g ③加入10g同种溶质,且完全溶解 ④加入10g水。操作后的四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11.欲使100g10%的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增至20%,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蒸发溶剂 B.加入溶剂 C.加入溶质 D.降低温度 12.t℃时,分别将a g下列物质投入b 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硝酸钾 ②氯化钠 ③三氧化硫 ④硫酸铜晶体 ( )A. 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B. ①、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 ③、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等 D. ④比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二、填空题13. 将100g含水为98%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含水99%的氯化钠溶液,则加水 g 。14.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无硝酸钾晶体存在)升温至3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5.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现提供25g质量分数为40%的食盐溶液、20g质量分数为15%的食盐溶液及足量的固体食盐和水。请选用上述药品,设计三种配制方案填入下表: 配制方案(只要说明配制时所需要的各种药品的量)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三、计算题16.将10.8g固体氢氧化钠溶于49.2g水中,配成密度为1.2g/cm3的溶液。(1)求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及该溶液的体积;(2)若将上述氢氧化钠溶液稀释到16%,求需加水的质量。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计算 掌握化学反应中有关物质质量及质量分数的计算。1. 已知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2. 含一定量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相关计算;3.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知识整理 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几种情况:(1) 若溶质全部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利用计算公式进行计算。(2) 若溶质虽不与水发生反应,但没有全部溶解,则溶质的质量只能计算已经溶解的部分,未溶解的部分不能参加计算。(3) 若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就应该是反应后的生成物了。(4) 若溶质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就不包括结晶水的质量。(5) 关于酸、碱、盐溶液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要明确生成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再求出其质量是多少,最后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题思路:审题 → 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 找出关系量 → 列出比例式 → 求解。经典例题例1. 将12g含少量铜屑的铁粉样品放在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11.6g。求:(1) 铁粉样品中铁的纯度;(2)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含少量铜屑的铁粉样品放在稀盐酸的烧杯中,由于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只有铁与稀盐酸反应同时放出氢气,物质的总质量减轻,减轻的质量就是氢气的质量。【答案】由题意得氢气的质量为:12g+100g-111.6g=0.4g 设原混合物中Fe的质量为X ,FeCl2的质量为Y Fe +2HCl == FeCl2 + H2 ↑56 127 2X Y 0.4g56 :2 = X : 0.4g X =11.2g(1)Fe% = 11.2g/12g×100% =93.3%127 :2 = Y :0.4g Y =25.4g(2)FeCl2% =25.4g/(111.6g – 0.2g) ×100%=22.9%答:(1)铁粉样品中铁的纯度为93.3%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2.9% 。例2.取一定量得CO和CO2得混合气体通入到足量的Ba(HO)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生成的沉淀和所取的混合气体质量相等。求混合气体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分析】题中涉及的反应有: CO2 + Ba(OH)2 = BaCO3↓+ H2O 由题知m(CO)+m(CO2)=m(BaCO3 ),因B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7,不妨设生成的BaCO3质量为197g,则CO和CO2 总质量也为197g。然后利用有关化学方程式及化学式即可求解。【答案】 CO2 + Ba(OH)2 = BaCO3↓+ H2O 由题给条件知:m(CO)+m(CO2)=m(BaCO3)。设生成BaCO3质量为197g,则原混合气体中CO2质量为44g,CO质量为197g-44g=153g。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分子个数比为:(153/28):(44/44)=153:28,则原混合气体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53+28):(153+28×2)=181:209答:原混合气体中碳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为181:209。 例3.NaCl与Na2CO3的混合物15.6g与108.8g某浓度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发反应后的溶液,得到干燥的晶体16.7g。求:(1)原混合物中NaCl和 Na2CO3的质量各为多少克?(2)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3)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分析】 NaCl不与盐酸反应,Na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H2O和CO2,蒸发后得到的是NaCl晶体,其质量为16.7g,Na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其质量要增加,根据其增加量可求出反应的Na2CO3的质量,反应的HCl的质量,生成的CO2的质量。【答案】 设反应的Na2CO3的质量为X,反应的HCl的质量为Y,生成的CO2的质量为Zuf020uf020 Na2CO3+2HCl=2NaCl+CO2↑+H2O △m106 73 117 44 117-106=11 X Y Z 16.7-15.6=1.1g106:11=X:1.1 X=10.6g73:11=Y:1.1 Y=7.3g44:11=Z:1.1 Z=4.4g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为:15.6-10.6=5g盐酸的质量分数=(7.3/108.8)×100%=13.9%反应后的溶液为NaCl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7/(15.6+108.8-4.4)×100%=13.9%答: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为5g,Na2CO3的质量为10.6g,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6.7%,反应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3.9%。自主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均只有1个正确答案)1.在化学反应3X = 2Y的反应中,9.6gX最多能生成Y的质量为 ( )A.9.6g B.14.4g C.4.8g D.6.4g2.在反应2A+B=C+2D中,9.8gA与8gB完全反应生成14.2gC,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生成D1.8g B. A、B、C、D的质量比为49:40:71:18 C.生成C7.2g D. A、B、C、D的分子质量分别为98、80、142、363.等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NaOH溶液与硫酸溶液相混合,混合溶液的pH ( )A.大于7 B.等于7 C.小于7 D.无法确定4.在反应A+3B=2C+2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已知2.8gA与一定量B完全反应,生成3.6gD。则在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 )A.3:3 B.3:4 C.12:11 D.11:125.实验室用H2还原8gCuO,当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56g时,被还原的CuO质量为 ( )A.8g B.14.4g C.7.2g D.1.8g6.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盛放有36.5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烧杯,天平平衡。然后在两边烧杯中,分别投入下列各物质,天平仍保持平衡的是 ( )A. Zn 4g Fe 2g B. Zn 2g Fe 2g C. CuO 4g Cu 4g D. CaCO3 10g Ca(OH)2 10g7.将12.7g含有杂质的FeCl2溶于水,与足量的AgNO3溶液反应得到30gAgCl沉淀。则FeCl2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 ( )A.CuCl2 B.BaCl2 C.NaCl D.KCl8.取10g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有可能产生4.4gCO2的是 ( )A.K2CO3 和MgCO3 B.Na2CO3 和CaCO3C. MgCO3 和CaCO3 D. Na2CO3和K2CO39.在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比为 ( )A.2: 1 B.1:2 C.11:4 D.11:710.向由40g盐酸和一定质量的氯化铜溶液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慢慢滴入20%的氢氧化钠溶液并振荡,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的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是9.8g B.40g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7.375%C.生成沉淀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而逐渐增加D.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为20g时,反应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 沉淀质量/g0 20 60 NaOH溶液质量/g二.计算题11.一定质量的甲烷不完全燃烧时生成CO 、CO2和H2O。已知产物的总质量为49.6g,其中有25.2gH2O。求:(1)参加反应的质量CH4为多少?(2)生成CO 、CO2的质量各为多少?12.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实验 1 2 3 4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生成的CO2质量/g 1.76 3.52 4.4 m(1)哪几次反应中矿石有剩余?(2)上表中的数值是多少?(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3.某赤铁矿石2000t,可炼出铁1050t,求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14.把NaCl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投入103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气体4.4g。将所得溶液冷却至t℃,恰好成为该温度下的NaCl饱和溶液,测得溶液里溶质NaCl中所含钠元素的质量为13.8g。求:(1)原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2)原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3)反应后所得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本章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均只有1个正确答案)1.等体积的两份10%的氯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 ( )A. 5% B. 10% C. 20% D. 25%2.在FeO、Fe2O3、Fe3O43种化合物中,与等质量铁元素相结合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A. 6:9:8 B. 12:8:9 C. 2:3:6 D. 1:3:43.50g质量分数为30%的A溶液与150g质量分数30%的A溶液相混合,取混合后的溶液100g,此100g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30% B. 25% C. 20% D.15%4.200g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中若含有的铁元素的质量为112g,则此铁矿石中Fe2O3的质量分数是 ( )A. 56% B. 80% C. 70% D. 60%5.金属M与盐酸反应得化合物MCl2和氢气。已知4.8g该金属与足量盐酸反应,制得0.4g氢气,则M得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4 B.24 C. 56 D. 656.在一个密闭容器里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得质量如下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质量/g 4 2 64 5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0 18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得化学反应类型为 (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7.由MgO和另一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共4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另一氧化物为 ( )A. CaO B. Fe2O3 C. Al2O3 D. CuO8.有一混有下列某种氮肥的氯化铵样品,测得氮的质量分数为30%,则混有的氮肥是A. (NH4)2SO4 B. NH4NO3 C.CO(NH2)2 D. NH4HCO3 ( )9.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质量为120g,将其高温锻烧至碳酸钙完全分解,称得剩余固体得质量为84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70% B. 20% C. 40% D. 50%10.向某硫酸溶液中加入BaCl2到不再反应为止,产生沉淀的质量和原硫酸溶液的质量相等,则原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24% B. 30% C. 36% D. 42%二.填充题11.某金属样品4g,投入98g1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样品杂质不与酸反应),生成硫酸盐12g,则该样品中金属的质量分数为 。12.已知(NH4)2SO4和(NH4)2HPO4的混合物中氮的质量分数21.2%,则混合物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13.有一混合气体,经测定只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现将3.0g该混合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测得生成6.6g CO2和3.6g H2O。则原混合气体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4.将等质量的Zn和Fe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比为 ,若要使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则在稀硫酸足量的情况下,参加反应的Zn和Fe的质量比为 。 三.计算题15.向49g20%的硫酸溶液中加入2.6g不纯镁粉(杂质不与硫酸反应),充分搅拌恰好完全反应。求:(1)不纯镁粉中镁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得质量分数。16.为了测定某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利用该合金与稀硫酸反应,进行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得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中的误差忽略不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所取合金的质量/g 25 25 50所用稀硫酸的质量/g 120 160 1
化学计算题 要过程 解析 答案 多点的
化学计算题 要过程 解析 答案 多点的 1) 现有氯化钾和盐A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其中A是质量分数为69%。取10G该固体样品加入50G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A+2HCL=2KCL+H2O+B(气体)问:1 在A物质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为? 2 计算A的相对分子质量 3 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份数 解:.(1)可得A是碳酸钾,B是二氧化碳 所以阴:阳=1:2 (2)K2CO3相对分子质量=39*2+60=138 (3)原固体中K2CO3质量=10g*69%=6.9g 原固体中KCl质量=10g-6.9g=3.1g 设生成KCl质量是x,生成CO2质量是y K2CO3~2KCl~CO2 138 149 44 6.9g x y x=7.45g y=2.2g 溶液中KCl质量分数=(3.1g+7.45g)/(10g+50g-2.2g) 约等于18.25% 2) 一包由NAF NAH2PO4 MGSO4组成的固体混合物,侧知含氧元素质量分数为16%,则含F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解:可算得NaH2PO4和MgSO4中O元素质量分数相等 又因为他们中不含F元素 所以使混合物中不含NaH2PO4 现在设法求1单位量的MgSO4与多少单位量的NaF结合能是O元素质量分数是16% 有一个MgSO4,所以有O元素相对质量=16*4=64 总相对质量=64/16%=300 NaF相对质量=300-MgSO4相对质量=300-120=180 混合物中NaF质量分数=180/300=60% NaF中F元素质量分数=19/(19+23)=19/42 所以混合物中F元素质量分数=19/42*60%约等于27% 求高二化学计算题 (带答案解析) 是要什么程度的?普通的还是竞赛的? 求初三上化学计算题带答案(最好解析) 回到学校,他取出从家里带来的一小包纯碱样品进行实验:准确称取5.5 g样品放入烧杯中,在滴加盐酸至刚好完全反应(忽略CO2溶于水),共用去稀盐酸25 g,得溶液质量为28.3 g(杂质溶于水且与盐酸不反应)。求:(1)生成CO2的质量是 ; (2)通过计算判断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与包装说明相符。(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4.(08山东烟台)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桶中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为避免污染环境并回收利用废液,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取废液桶上层清液共11.88k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pH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1)通过右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 kg时,废液恰好处理完(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完全转化成氯化钠溶液)。 (2)此时所得溶液能否用于该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小麦选种(选种液要求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在10%~20%之间)?请通过计算回答。 15.(08山西太原)质检人员对某品牌发酵粉中NaHCO3的含量进行检测。取20.0g发酵粉,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得到3.30g的二氧化碳(发酵粉中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求此品牌发酵粉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16.(08四川眉山)某化工厂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工厂的化验员对每批产品进行检测,标出各种成份后才能投放市场。某厂化验员取取样品44g于烧杯中加水将其溶解,然后分几次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称量,将得到的有关资料记录如下(注:加盐酸时首先发生反应是: Na2CO3 + HCl = NaHCO3 + NaCl ,然后是NaHCO3 + HCl = NaCl + CO2↑+ H2O) 加入稀盐酸质量/g 0 73 74 146 147 烧杯中溶液质量/g 200 273 273.76 328.4 329.4 请你根据题给资讯和表中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 g稀盐酸开始产生二氧化碳,最多产生二氧化碳 g。 (2)在下列图中标出产生二氧化碳质量随滴加盐酸质量的变化曲线。(要在图上注明二氧化碳、盐酸的质量) (3)计算出44g样品中各成份的质量。 三、有关溶液的计算 基础知识: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 100% ②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 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溶液质量=反应物质量总和-生成气体的质量-生成沉淀的质量 或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考查题型: 1.溶解度的计算 (1)根据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量,求这种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该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里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如果溶剂质量减少(蒸发溶剂)时,能从饱和溶液里析出晶体的质量。 (4)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如果降温或升温时,能从饱和溶液里析出或需加入晶体的质量。 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液的质量分数。 (2)已知溶液的质量和它的质量分数,求溶液里所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将已知浓度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进行稀释,或加入固体溶质,求稀释后或加入固体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4)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求反应后溶质的质量分数。 (5)给出溶解度曲线或表格,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4.溶液配制:固体溶解、浓溶液稀释等,求配制一定体积或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所需固体质量、浓溶液质量或体积、加水质量或体积; 【例题】 1.(08长春市)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氧化钠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g。 答案:50g×16%=32g 2.在某乙醇C2H5OH溶液中,乙醇分子里所含的氢原子总数与水分子里所含的氢原子总数相等,则此乙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 5% B. 71% C. 46% D. 33% 解:根据氢原子数相等,找出乙醇分子与水分子间的关系,进而确定出质量关系。 C2H5OH~6H~3H2O 46 54 此乙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6/(46+54)×100%=46% 3. 把4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溶液,需加水( ) A. 100g B. 200g C. 400g D. 800g 解析:可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守恒求解:设需加入水的质量为x。 400g×20%=(400g+x)×16% x=100g 4.(08广西贵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得的纯碱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小明称取该纯碱样品3.3g,充分溶解于水中,再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求: (1)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2)所加入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设参加反应碳酸钠的质量为x,氯化钙的质量为y。 由图可知生成的沉淀量为3.0g,消耗CaCl2溶液的质量为22.2g。 Na2CO3+CaCl2 NaCl+CaCO3↓ 106 111 100 x y 3.0g x/106=y/111=3.0g/100 解得:x=3.18g , y=3.33g 则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3.18g/3.3g×100%=96.3% 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33g/22.2g×100%=15.0% 【练习】 1. (08福建晋江)作物的无土栽培可显著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某茄子的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7.08%的KNO3。 (1)KNO3属于 (选填“复合肥料”、“氮肥”、“钾肥” 或“磷肥”)。其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要配制150kg该营养液,需要KNO3的质量 kg。 2. (08福建三明)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期间,为了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每天需要喷洒大量的消毒液。 (1)800kg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为 kg。 (2)要配制800kg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需要质量分数为16%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3.(08广东)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工厂废水中硫酸的含量,取100g废水于烧杯中,加入12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废水中无不溶物,其它成份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请计算: (1)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2)该工厂每天用含氢氧化钙75%的熟石灰处理150t这种废水,需要熟石灰多少t? 4.(08广东汕头)为防止汶川地震灾区的病菌传播,防疫人员大量使用了“漂白粉”来杀菌消毒,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请回答: (1)次氯酸钙中金属元素是 (写元素符号);钙、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2)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3)若灾区饮用水每50kg至少需要漂白粉250g,则消毒一桶水(约20kg)至少须加漂白粉 g。 5.(08海南)100 g稀盐酸恰好跟100 g 16%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求: (1)生成氯化钠的质量: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08河北)过氧化氢溶液长期储存会自然分解,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小军从家中拿来一瓶久置的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同学们一起测定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出该溶液51g,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生成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2)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08哈尔滨)某同学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作为消毒液。现有一瓶标签已破损的过氧化氢溶液,为测定瓶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34g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33.8g,将杯内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3g。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二氧化锰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氧气的质量列出求解过氧化氢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___ (4)瓶内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______________ (5)若取一定量的瓶内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100g,需加 入水的质量是 _________ 8.(08湖北恩施)已知 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在一烧杯中盛有20.4g 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 7(填>、=、<)。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9.(08湖北黄冈)某学生用36.5g盐酸与一定量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恰好反应,产生了4.4g的CO2气体,该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10.(08湖北宜昌) 50g Ca(NO3)2溶液与50g K2CO3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干燥、称量,得到5g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K2CO3+Ca(NO3)2==CaCO3↓+2KNO3。请计算: (1)参加反应的K2CO3的质量。 (2)过滤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1.(08江苏南通)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为了预防疫情,防疫人员使用了各种消毒剂对环境进行消毒。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试计算: (1)亚氯酸钠中Na、Cl、O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2)现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6%的亚氯酸钠消毒液1500 kg,需要亚氯酸钠_________kg。 12.(08四川乐山)将29.1g由NaCl和BaCl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解于94.2mL水中(P水 = 1g/cm3),向所得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4.2 %的Na2SO4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右图是所加Na2SO4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图,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多少?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13.(08四川南充)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测定一批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取该生理盐水130克,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03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银沉淀2.87克。计算该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 化学计算题两道!要过程~线上等。 C2H5OH+3O2=(条件点燃)2CO2+3H2O 46 88 54 9.2g x y 计算出:x=17.6g,y=10.8g CH4+2O2=(条件点燃)CO2+2H2O 16 64 32g x 计算出:x=128g 中考化学计算题过程对答案错扣多少 一共三分 化学方程+代数给一分 计算过程给一分 结果给一分 一般应该是这样的 一般1分 高一化学计算题及答案 解: 已知NaHCO3的质量为33.6克,则NaHCO3的物质的量为33.6/84=0.4(mol) 由方程式2NaHCO3=△==Na2CO3+H2O+CO2↑ 可知:加热NaHCO3至没有气体生产时,产物中的H2O和CO2以气体形态挥发,所以只剩下了固体的 Na2CO3. 设生成了X mol的Na2CO3. 2NaHCO3=△==Na2CO3+H2O+CO2↑ 2 mol 1 mol 0.4 mol X mol 列式可得: X=0.2 (mol) 则:0.2mol的Na2CO3的质量=0.2*106=21.2(g) 答: 剩余的物质是碳酸钠(Na2CO3). Na2CO3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Na2CO3的质量为21.2 g. 中考化学计算题练习及答案 所取固体样品的质量/g 15 10 10 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g 100 100 150 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g 8 8 8 ⑴三位同学中,哪位同学所用的样品中的碳酸钠与加入的溶液中的氯化钙刚好互相完全反应? ⑵计算样品中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⑶加入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比较甲、乙两位同学的资料,甲中固体样品的质量多,产生的沉淀质量一样,可知甲中碳酸钠有剩余,比较乙、丙两位同学的资料,丙中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多,产生的沉淀质量一样,可知丙中氯化钙有剩余,综合得出乙同学所用的样品中的碳酸钠与加入的溶液中氯化钙刚好互相完全反应,因此选用乙组资料进行计算。 解:⑴分析表中资料可知乙同学所用的样品中的碳酸钠与加入的溶液中的氯化钙刚好互相完全反应。 设10g碳酸钠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100g氯化钙溶液中含氯化钙的质量为y。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 106 100 y x 8g = x=8.48g = y =8.88g ⑵样品中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84.8% ⑶加入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8.88% 答:(略) 点评:这类计算题关键是对表格中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找出恰好完全反应或完全反应的一组,从而得出计算所需的已知资料。 三、影象型:计算所需的资料隐含在影象中。 例3:某同学在对3g混有碳酸钠的氯化钠固体样品进行分析时,发现滴加盐酸的质量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恰好符合下图所示的质量关系。若反应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逸出无损失且质量测定准确,试计算:当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分析:由影象分析可知,反应开始二氧化碳 的质量随加入盐酸的质量成正比增加,当碳酸钠反应完后不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也就是碳酸钠与氯化氢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44g,加入盐酸质量为50g,反应后溶液中溶 质为氯化钠(包括样品中含有的和反应生成的两部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为3g+50g-0.44g=52.56g。 解:分析图中反应的质量关系知:至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所需稀盐酸的质量为50g,反应 *** 得到0.44g二氧化碳气体。 设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后新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 106 117 44 x y 0.44g = x=1.06g = y=1.17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5.92% 答:(略) 点评:这类计算题必须先弄懂图象所表示的含义,什么随什么的变化关系,然后由图象分析找出计算时所需的资料。 四、标签型:计算所需的资料在标签所示的内容里。 例4:人体内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酸过多,可引起一系列胃病。最后,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胃酸完全抑制剂(Pepcid Complete)上市,作为治疗胃酸分泌过多的药品。该药品的标签如下图: 药品名称 胃酸完全抑制剂(Pepcid Complete) 主要成分 每片内含碳酸钙800mg和氢氧化镁116mg 作用用途 用于胃酸过多、烧心型消化不良等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片,每日2次 试通过计算说明,患者按处方服用该药一天。理论上可消耗HCl多少毫克? 分析:由标签可知,患者一天服用2片,其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2×800mg=1600mg,氢氧化镁的质量为2×116mg=232mg。消耗HCl的质量包括两部分(分别与碳酸钙反应、与氢氧化镁反应)。 解:设与碳酸钙反应的HCl质量为x,与氢氧化镁反应的HCl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2×800mg x = x=1168mg Mg(OH)2+2HCl=MgCl2+2H2O 58 73 2×116mg y = y=292mg 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消耗的HCl质量为:1168mg+292mg=1460mg 答:理论上可消耗HCl的质量为1460mg。 点评:这类问题要认真分析标签内容,排除干扰资讯,提取出我们解题所需的已知条件。对我有帮助 201 必修一化学计算题及答案 请看: :wenku.baidu./link?url=YxgMMjqw_wiNs63vdsUV2vVT5SCsXs1SobmjC83ysUCn1OMSIXcKJEuqCWwc8FEJXMo4o_KRFX1iMdBlJOa2BslSiPxiuXHkYZQ91E-QW6e 化学计算题,求过程及原因 设原子数为6mol,则O2有3mol,CO2有2mol 所以体积比为3:2
高一化学计算技巧
化学计算中的守恒思想 以定量的角度观察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其中有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守恒的思想。我们在化学计算中能够巧妙的运用守恒的思想,往往能够避繁就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所以一切化学反应都存在着物料守恒(质量守恒,粒子个数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目相等(电子得失守恒,电量守恒);化合物及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电荷数相等(电荷数)守恒,因此它们呈电中性。以上三点就是守恒解题的依据和基本题型。 一、质量守恒: 例1.0.1mol某烃与1mol过量的O2混合,充分燃烧后,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固体增重15g,从Na2O2中逸出的全部气体体积为16.8L(标),求该烃的分子式。 解析: 此题若用常规解法很繁琐。因为最后逸出的气体不仅包括剩余O2,也包括烃燃烧后生成的CO2,H2O与Na2O2反应后生成的O2。若利用质量守恒,则能达到巧解目的。本题中,烃的质量与1molO2质量之和等于Na2O2增加的质量与逸出气体质量之和。 设0.1mol某烃质量为x,由质量守恒得: x+32g.mol-1×1mol=15g+(16.8L/22.4mol.L-1)×32g.mol-1 x=7g 故该烃相对分子质量为70,用“CH2”式量相除得烃分子式为C5H10。 答案:C5H10 点评:弄清楚燃烧后的产物的变化是列质量守恒式的依据。 例2.在一密闭烧瓶中充满NO2,25℃时NO2和N2O4建立下列平衡:2NO2=N2O4;△H<0。将烧瓶置于100℃水中,则下列各项:①颜色 ②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③质量 ④压强④反应热△H值 ⑥气体密度,其中不会改变的是( )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③⑤⑥ 解析: 对体系升温,平衡向左移动,体系颜色加深,压力增大,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但质量守恒,所以平均分子量减小;又因烧瓶的体积固定,气体的密度不变;而反应热是客观的;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答案:选D 例3.某镁铝合金溶于足量的盐酸中,在形成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取出沉淀物干燥,灼烧,剩余残渣和原合金的质量相等,则该镁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A. 27% B.40% C.53% D.60% 解析: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后,最后剩余的残渣为MgO,则反应前后镁元素的质量守恒。依据题意可知增加氧的质量等于减少铝的质量。 设镁铝合金的质量为a,铝的质量分数为x%,根据题意列方程: a.x%=a×16/(24+16)×100% x%=40% 答案:选B 二、粒子数守恒 例4.将铁和三氧化二铁的混合物2.72 g,加入50 mL 1.6 mol/L的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滴入KSCN溶液后不显红色,若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则在所得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为( ) A.0.2 mol/L B.0.4 mol/L C.0.8 mol/L D.1.6 mol/L 解析:此题涉及反应有 Fe2O3+6HCl = 2FeCl3+3H2O Fe+2FeCl3=3FeCl2 Fe+2HCl=FeCl2+H2↑ 根据“恰好完全反应,滴入KSCN溶液后不显红色”,判断最终溶液中含有FeCl2和H2O。 反应前后Cl-守恒,Cl-浓度也守恒 答案:选C 点评:整体思维,正确分析反应原理及初、终态物质 例5.25.6 g铜粉跟一定量浓硝酸发生化学反应,当铜全部反应完毕时,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11.2 L,此反应中消耗硝酸的质量为______g。 解析:根据0.8 mol>0.5 mol,可知该气体应为NO与NO2的混合气体,(这是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浓度逐渐减小所致。) n(HNO3)=n[Cu(NO3)2]×2+n(NO)+n(NO2) =0.4 mol×2+0.5 mol=1.3 mol 答案:81.9g 例6.把Na2CO3、NaHCO3、CaO、NaOH的混合物27.2 g,溶于足量水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Ca2+、CO32-、HCO3-均转化为沉淀,将反应容器内水蒸干,最终得白色固体29 g,求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 解析: 设原混合物中Na2CO3、NaHCO3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则由题知CaO物质的量为x+y mol。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29g-27.2g为溶液的0.1mol水转化为生成物;生成物为(x+y) mol CaCO3和(2x+y)NaOH。 根据H原子数守恒;y+0.1×2=2x+y 有:x=0.1 则:m(Na2CO3)=0.1 mol×106 g/mol=10.6 g 答案:Na2CO3的质量为10.6g。 说明: 若题目还要求其他物质的质量,可根据质量守恒,列出下式来求解混合物中其他三种物质的质量或质量分数。 据质量守恒有:100(x+y)+40(2x+y)-106x-84y-56(x+y)=29-27.2 (注:此式巧妙避开了反应前后可认为未变化的原有NaOH)请同学们自己训练。 三、电子得失,电量守恒 例7.如果用0.3mol/L的Na2SO3溶液16ml,刚好将3.2×10-3mol的强氧化剂[RO(OH)2]+溶液中的溶质还原到较低价态,则反应后R的最终价态是( ) A.0 B.+1 C.+2 D.+3 解析: Na2SO3可被强氧化剂氧化为Na2SO4,Na2SO3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一定等于[RO(OH)2]+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设[RO(OH)2]+在还原产物中R的化合价为x价。 依据题意列出方程:2×0.3×16×10-3=3.2×10-3(5-x) x=2 答案:选C 例8.在NO3-为4mol/L的Cu(NO3)2和AgNO3混合液100mL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充分振荡后,过滤,沉淀干燥后,称量为24.8g,将此沉淀置于稀盐酸中,无气体产生;滤液中先滴加BaCl2溶液无沉淀产生,后加入过量稀NaOH溶液到沉淀完全,过滤,加热,干燥,得到CuO为4g,求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 解析: 由题意知:Ag+全部被Zn置换出来,溶液中尚余有Cu2+。根据反应后阴离子NO3-与阳离子Cu2+,Zn2+所带正负点荷守恒可解。 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 x=9.75g 答案: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9.75g 1.正确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求出相关物质的摩尔质量是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关键。要防止化学方程式不配平,列比例式时相关物质上下单位不统一而造成错误。注意解题规范,合理使用单位和有效数字。 2.混合物反应的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一种最基本的类型。混合物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溶液,解题过程中必须仔细审题,理清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必要时可采用图示或简捷的化学用语表示。二元混合物是混合物计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种类型,其一般解题思路是:设两个未知数,然后根据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 3.判断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化学计算题出现较多,其判断的方法因题型(即所给已知条件)不同而不同。常见的方法有常规方法、极端假设法、产物逆推法等。因此判断的方法灵活多变,具有一定的难度。 4.多步反应的计算应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找出起始物质与最终物质之间的关系,再用关系式进行计算。此类题目往往涉及物质纯度、转化率、利用率、产率等概念。 5.无数据计算题较特殊,字里行间无任何数据,却要进行计算。这类题型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解题的难度和迷惑性,但只要掌握了它的解法,并不难。无数据型计算题的常用解法有等量法、假设法和推理法等。 数据缺省型题目的特点是:构成计算要素的已知量缺省,要求学生根据计算要求补充这一缺省量,然后进行有关计算。数据缺省型计算题是近几年国家命题组开发出来的成功计算题型。此类试题对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学习潜能特别有效。 6.范围讨论计算是近几年高考题中出现的一种新题。此类题目融化学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数据分析、逻辑推理于化学计算之中,技巧性强,方法灵活,因而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范围讨论计算所依据的化学原理是反应物之间相对含量不同而产物不同(如H2S与O2反应、Na2O2与NaHCO3共热、Cl2与NH3反应等),所以,此类题目实际上是过量计算的演化和延伸。范围讨论计算的解题方法思路是: (1)写方程式、找完全点。即写出因反应物相对量不同而可以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分别计算找出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特殊点。 (2)确定范围、计算判断。即以恰好完全反应的特殊点为基准,讨论大于、小于或等于的情况,从而划出相应的区间,确定不同范围,然后分别讨论在不同范围内推测判断过量,从而找出计算依据,确定计算关系,得出题目答案。 7.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体积差、物质的量差、浓度差等,该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 8.关系式法是根据最初反应物和最终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写出关系式(一般采用物质的量之比),一次列式求解,而不必对每一步反应都进行计算。正确提取关系式是用关系式法解题的关键,提取关系式的常用方法有: ①从化学方程式中提取关系式; ②从化学式和电极反应式等中提取关系式; ③从物质和对应的差量之间提取关系式。 9.守恒法就是抓住化学反应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恒量”进行计算,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等。运用守恒解既可避免书写繁琐的化学方程式,提高解题的速度,又可避免在纷纭复杂的解题背景中寻找关系式,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10.极端假设法就是运用极限思想,采取极端假设把问题或过程推向极限,使复杂的问题变为单一化、极端化和简单化,通过对极端问题的讨论,使思路清晰,过程简明,从而迅速准确地得到正确答案。常用于混合物的计算、化学平衡、平行反应等。 11.借助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化学计算能力以化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测试考生将化学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数轴的借用、函数的思想、讨论的方法、空间想象的能力及不等式的迁移等多方面的知识。该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通过分析化学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定的数学关系(等式、函数、几何模型、图像关系、不等式、数列、数轴),用以解题。
要详细的解答~~化学问题
1.设kcl X mol kbr Y mol 算出no3 物质的量=K物质的量=ZX+Y=Z kcl相对分子质量X +kbr相对分子质量Y =0.3028g 解方程就好了2.写出反应方程式,确定 k2Cr2O7和 Fe2+的系数,根据 k2Cr2O7 物质的量 算 Fe2+物质的量再算成质量求质量分数就好了3.我这没教。。。
化学计算题,
最后溶质为KCI得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7.45%的溶液可知:KCI质量7.45g2KCl03 == 2KCl + 302 245.。。。。149.。。96 x 7.45g.。。y(1)y=4.8g(2)x=12.25g 15.5g-12.25g=3.25g答:1)产生02的质量4.8g。 (2)原混合物中Mn02的质量3.25g。
求高中化学常用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高中化学中常见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注:下划线的建议记下来(计算题经常要用到)。 Na 2 O 62 Na 2 O 2 78 NaOH 40 NaCl 58.5 Na 2 CO 3 106 NaHCO 3 84 Na 2 S 78 Na 2 SO 4 142 NaNO 3 85 NaClO 74.5 KOH 56 KCl 74.5 K 2 CO 3 138 KHCO 3 100 K 2 SO 4 174 KNO 3 101 MgO 40 Mg(OH) 2 58 MgCl 2 95 MgCO 3 84 MgSO 4 120 CaO 56 Ca(OH) 2 74 CaCl 2 111 CaCO 3 100 Ca(HCO 3 ) 2 162 CaSO 4 136 Ca(ClO) 2 143 Ba(OH) 2 171 BaCl 2 208 BaCO 3 197 BaSO 4 233 Ba(NO 3 ) 2 164 Al 2 O 3 102 Al(OH) 3 78 AlCl 3 133.5 Al 2 (SO 4 ) 3 342 KAl(SO 4 ) 2 ·12H 2 O 474 NaAlO 2 82 SiO 2 60 H 2 SiO 3 78 Na 2 SiO 3 122 SiCl 4 170 NH 3 17 N 2 H 4 32 NO 30 NO 2 46 HNO 3 63 NH 4 Cl 53.5 (NH 4 ) 2 CO 3 94 NH 4 HCO 3 79 (NH 4 ) 2 SO 4 132 NH 4 NO 3 80 CO(NH 2 ) 2 (尿素)60 P 2 O 5 142 H 3 PO 4 98 Na 3 PO 4 164 Ca 3 (PO 4 ) 2 310 H 2 O 18 H 2 O 2 34 H 2 S 34 SO 2 64 SO 3 80 H 2 SO 4 98 HF 20 CaF 2 78 HCl 36.5 HClO 52.5 HBr 81 HI 128 MnO 2 87 KMnO 4 158 K 2 Cr 2 O 7 294 FeO 72 Fe 2 O 3 160 Fe 3 O 4 232 Fe(OH) 3 107 FeCl 2 127 FeCl 3 162.5 FeS 88 FeS 2 120 FeSO 4 152 Fe 2 (SO 4 ) 3 400 CuO 80 Cu 2 O 144 Cu(OH) 2 98 CuCl 2 135 CuS 96 Cu 2 S 160 CuSO 4 160 CuSO 4 ·5H 2 O 250 Cu(NO 3 ) 2 188 AgCl 143.5 AgBr 188 AgI 235 Ag 2 SO 4 312 Ag 2 CO 3 276 CO 28 CO 2 44 CH 4 16 C 2 H 6 30 C 2 H 4 28 C 2 H 2 26 C n H 2n+2 14n+2 C n H 2n 14n C 6 H 6 78 C 7 H 8 (甲苯)92 CH 3 OH 32 C 2 H 5 OH 46 C 2 H 6 O 2 (乙二醇)62 C 3 H 8 O 3 (甘油)92 C 6 H 5 OH 94 HCHO 30 CH 3 CHO 44 HCOOH 46 CH 3 COOH 60 H 2 C 2 O 4 (草酸)90 C 4 H 8 O 2 (乙酸乙酯等)88 C 6 H 12 O 6 (葡萄糖)180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情况 CO、N 2 、C 2 H 4 :28 C 2 H 6 、HCHO、NO:30 O 2 、S、N 2 H 4 、CH 3 OH:32 H 2 O 2 、H 2 S:34 CO 2 、CH 3 CHO:44 NO 2 、C 2 H 6 OH、HCOOH:46 Fe、CaO、KOH:56 SiO 2 、CO(NH 2 ) 2 :60 Cu、SO 2 :64 Na 2 O 2 、Na 2 S、Al(OH) 3 、H 2 SiO 3 、CaF 2 、C 6 H 6 :78(78是高中化学里的一个很邪门的数字……) H 2 SO 4 、H 3 PO 4 、Cu(OH) 2 :98 CaCO 3 、KHCO 3 :100 MgSO 4 、FeS 2 :120 Br 2 、Fe 2 O 3 、CuSO 4 :160
氯化钙化学式
氯化钙,一种由氯元素和钙元素组成的化学物质,化学式为CaCl 2 。氯化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1。 氯化钙的化学式 氯化钙的化学式为CaCl 2 ,无色立方结晶体,白色或灰白色,有粒状、蜂窝块状、圆球状、不规则颗粒状、粉末状。微毒、无臭、味微苦。吸湿性极强,暴露于空气中极易潮解。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其水溶液呈微酸性。溶于醇、丙酮、醋酸。它是典型的离子型卤化物。 什么是卤化物 在含有卤素的二元化合物中,卤素呈负价的化合物称为卤化物。包括氟化物、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以及某些卤素互化物。按组成卤化物元素的属性分为金属卤化物和非金属卤化物。卤化物矿物通常质软,多呈立方对称晶体,比重偏小。 氯化钙的化学方程式 3CaCl 2 (aq)+2K 3 PO 4 (aq)→Ca 3 (PO 4 ) 2 (s)+6KCl(aq) CaCl 2 (aq)+K 2 SO 4( aq)→CaSO 4 (s)+2KCl(aq) CaCl 2 (aq)+2KOH(aq)→Ca(OH) 2 (s)+2KCl(aq) CaCl 2 (aq)+K2CO 3 (aq)→CaCO 3 (s)+2KCl(aq) CaCl 2 (aq)+2KF(aq)→CaF 2 (s)+2KCl(aq)
跪求 高中化学物质化学式以及其相对分子质量?
Na2O 62 Na2O2 78 NaOH 40 NaCl 58.5 Na2CO3 106 NaHCO3 84 Na2S 78 Na2SO4 142 NaNO3 85 NaClO 74.5 KOH 56 KCl 74.5 K2CO3 138 KHCO3 100 K2SO4 174 KNO3 101 MgO 40 Mg(OH)2 58 MgCl2 95 MgCO3 84 MgSO4 120 CaO 56 Ca(OH)2 74 CaCl2 111 CaCO3 100 Ca(HCO3)2 162 CaSO4 136 Ca(ClO)2 143 Ba(OH)2 171 BaCl2 208 BaCO3 197 BaSO4 233 Ba(NO3)2 164 Al2O3 102 Al(OH)3 78 AlCl3 133.5 Al2(SO4)3 342 KAl(SO4)2·12H2O 474 NaAlO2 82 SiO2 60 H2SiO3 78 Na2SiO3 122 SiCl4 170 NH3 17 N2H4 32 NO 30 NO2 46 HNO3 63 NH4Cl 53.5 (NH4)2CO3 94 NH4HCO3 79 (NH4)2SO4 132 NH4NO3 80 CO(NH2)2(尿素)60 P2O5 142 H3PO4 98 Na3PO4 164 Ca3(PO4)2 310 H2O 18 H2O2 34 H2S 34 SO2 64 SO3 80 H2SO4 98 HF 20 CaF2 78 HCl 36.5 HClO 52.5 HBr 81 HI 128 MnO2 87 KMnO4 158 K2Cr2O7 294 FeO 72 Fe2O3 160 Fe3O4 232 Fe(OH)3 107 FeCl2 127 FeCl3 162.5 FeS 88 FeS2 120 FeSO4 152 Fe2(SO4)3 400 CuO 80 Cu2O 144 Cu(OH)2 98 CuCl2 135 CuS 96 Cu2S 160 CuSO4 160 CuSO4·5H2O 250 Cu(NO3)2 188 AgCl 143.5 AgBr 188 AgI 235 Ag2SO4 312 Ag2CO3 276 CO 28 CO2 44 CH4 16 C2H6 30 C2H4 28 C2H2 26 CnH2n+2 14n+2 CnH2n 14n C6H6 78 C7H8(甲苯)92 CH3OH 32 C2H5OH 46 C2H6O2(乙二醇)62 C3H8O3(甘油)92 C6H5OH 94 HCHO 30 CH3CHO 44 HCOOH 46 CH3COOH 60 H2C2O4(草酸)90 C4H8O2(乙酸乙酯等)88 C6H12O6(葡萄糖)180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情况 CO、N2、C2H4:28 C2H6、HCHO、NO:30 O2、S、N2H4、CH3OH:32 H2O2、H2S:34 CO2、CH3CHO:44 NO2、C2H6OH、HCOOH:46 Fe、CaO、KOH:56 SiO2、CO(NH2)2:60 Cu、SO2:64 Na2O2、Na2S、Al(OH)3、H2SiO3、CaF2、C6H6:78(78是高中化学里的一个很邪门的数字……) H2SO4、H3PO4、Cu(OH)2:98 CaCO3、KHCO3:100 MgSO4、FeS2:120 Br2、Fe2O3、CuSO4:160,2,这个高中化学物质没人能给你归纳 归纳了你也记不住 只能在平时学习时多积累 相对分子质量这个不需要你记 平时常用的你肯定能记住 不常用的 考试需要时也会告诉你的 所以不需要做什么归纳 个人意见哈 要是需要可以自己归纳 翻开元素周期表 从氢元素开始 自己想 能像多少是多少...,2,高中化学中常见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Na2O 62 Na2O2 78 NaOH 40 NaCl 58.5 Na2CO3 106 NaHCO3 84 Na2S 78 Na2SO4 142 NaNO3 85 NaClO 74.5 KOH 56 KCl 74.5 K2CO3 138 KHCO3 100 K2SO4 174 KNO3 101 M...,2,比较常用的有: 氯化钠58.5 碳酸钙100 碳酸钠106 碳酸氢钠84 偏铝酸钠(事实上水溶液中不存在)82,1,
求化学有关计算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方法
1.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是n,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的多少,其单位是摩尔(mol)。物质的量(n)和它的单位(mol)把宏观的质量、体积与微观粒子联系起来,这大大方便了计算和粒子的计数。 2. 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是M,常用单位是g/mol或kg/mol。将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物质的量,换算成粒子数,将气体物质质量换算成体积(标准状况),都要通过摩尔质量这一桥梁进行。 3. 气体摩尔体积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是 ,常用的单位是L/mol或m3/mol,知道了气体摩尔体积,可以计算气体体积或气体物质的量,三者存在下列关系: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4. 物质的量浓度是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用公式表示为: ,它常用的单位是mol/L或mol/m3。公式中的V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若已知溶液的密度,可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相互换算。即 5.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一般分为以下几步: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⑦摇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主要仪器是容量瓶,还有托盘天平、烧杯、量筒或滴定管、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等。容量瓶上标有体积(mL)和温度(℃),是比较精密的仪器,它的容积是在指定温度下测量出来的,故一定在指定温度下使用。 二. 二个无关 物质的量、质量、粒子数的多少均与温度及压强的高低无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与所取该溶液的体积多少无关(但溶质粒子数的多少与溶液体积有关),即同一溶液,无论取出多大体积,其各种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离子浓度)均不变。 三. 三个规律 1.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表现出三不变: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2. 阿伏加德罗定律是指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又称之为“四同定律”。注意:①使用范围:气体;②使用条件:同温、同压、同体积;③特例:气体摩尔体积。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条件可推出各种推论,但要注意使用条件: 推论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即 (特例:在0℃,1atm时,1mol气体体积为22.4L) 推论2: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 。 推论3: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在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其密度比,即 。 推论4: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气体体积比等于摩尔质量之反比,即 。 推论5: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 。 推论6: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任何气体,它们的压强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倒数比,即 。 推论7:同温同压下,对于摩尔质量相同的气体,其质量与分子个数成正比,即 。 3. 稀释定律是指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等保持不变。据此可以进行溶液稀释的计算。 四. 六个关系 1. 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 物质的量和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等概念一样,是一个物理量的整体名词。“物质的量”不得化简或增添任何字,它是表示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中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碳原子,把这么多的 原子确定为1mol。如果某种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结构粒子,则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就是1mol。因为阿伏加德罗常数数字庞大,所以摩尔是计算数目庞大的微观粒子的一种单位。使用摩尔时应具体指明粒子的名称,这些粒子可以是分子、离子、原子、电子等,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如空气),只有这样才有完整明确的意义。 2. 阿伏加德罗常数与 的关系 有的同学认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 ,这种认识是不对的。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值是指 中所含的原子数。 这个数字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两者在数字上是有区别的。而且阿伏加德罗常数不是纯数,其符号是NA,单位是 ,最新测定的数据是 。这好比 与3.14一样。因此,在叙述摩尔概念时,不能说含 个粒子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只能说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结构粒子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是1mol(即每摩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结构粒子) 3. 摩尔质量与化学式式量的关系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具体指1mol。 摩尔质量在数字上等于1mol物质的质量,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结构粒子的总质量。它的单位如果用克/摩,则摩尔质量与粒子的式量(如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在数值上相等,但二者在概念上是完全不同的,单位也不一样。如 的摩尔质量是 。 4. 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 不能把物质的量理解为物质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在物理学上是早已明确了的物理量,其单位为千克。虽然两者的意义不同,但它们之间可以通过物质的摩尔质量联系起来:物质的量(mol) ,即 。 5. 摩尔质量(M)和阿伏加德罗常数( )的关系 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其质量在数字上即为摩尔质量。关系式为: ( 为每一粒子的真实质量),这是一个联系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基本公式。 6.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粒子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粒子数三者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 利用阿伏加德罗常数和物质的摩尔质量,可以进行三者之间的相互换算。这是联系微观粒子数目和宏观物质质量的重要公式,同学们务必要熟练掌握,一、选择题1.在标准状况下,1.6 L氮气中含m个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 ) A.14m B.28m C. D.7m答案:A[提示:由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可得NA= ×m=14m]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微粒 B.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 C.等质量的SO2和SO3中所含的硫原子数相等 D.等质量的O2和O3中所含的氧原子数相等答案:D[提示:A项中微粒不明确,如1 mol NaCl含有2×6.02×1023个离子,故A项不正确;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故B项不正确;等质量的SO2和SO3的物质的量不相等,故所含S原子数也不相等,故C项不正确;O2、O3均是只由O原子构成的分子,故等质量的O2和O3中所含的氧原子数相等]3.下列气体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11.2 L N2 B.通常状况下11.2 L O2 C.0.4 mol SO2 D.5.3 g NH3答案:D[提示:先求出分子的物质的量,再换算成原子的物质的量,比较可得]4.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加热的方法制取氯气.若制得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则被氧化的氯离子是 ( ) A.0.2 mol B.0.4 mol C.1 mol D.2 mol答案:A[提示: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Cl-被氧化生成Cl2,其物质的量为 =0.1 mol,则生成Cl2时需氧化0.2 mol Cl-]5.某Al2(SO4)3溶液VmL中含a g Al3+,取出mL溶液稀释成4V mL后,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B. C. D. 答案:B[提示:V mL溶液中n(Al3+)= mol,所以 mL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为 mol,稀释成4V mL溶液后,Al3+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所以c(SO2-4)= mol/L= mol/L]6.2 g AO2-3中,核外电子数比质子数多3.01×1022个,则元素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2 B.32 C.60 D.80答案:B[提示:因为每个AO2-3中,核外电子数比质子数多2个,所以有AO2-3电子数比质子数多(M为AO2-3的摩尔质量)M 2mol2g 得M= 故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0-3×16=32]7.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4℃时,5.4 mL水中所含水分子数为0.3NA B.2 L 1 mol/L硫酸钾溶液中钾离子的总数为3NA C.标准状况下,22.4L甲烷和乙炔的混合物中所含的分子数为NA D.1 mol甲烷的质量与NA个甲烷分子的质量之和相等答案:B[提示:因4℃时水的密度ρ=1 g/cm3,所以5.4 mL水的质量为5.4 g,物质的量为0.3mol,故A项正确;2 L 1 mol/L K2SO4溶液中K2SO4的物质的量为2mol,故钾离子的总数为4 mol,故B项不正确;由气体摩尔体积及摩尔质量的定义可知,C、D两项是正确的]8.在同温、同压下,气体A的质量与气体B的质量相等,但气体A的体积小于气体B的体积,则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气体B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 ( ) A.M(A)>M(B) B.M(B)>M(A) C.M(B);M(A) D.无法比较答案:A[提示;由题意知ρA>ρB,故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知A项正确]9.在标准状况下,560体积的氨气溶于1体积的水中,测得氨水的密度为0.9 g/cm3,则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1.58 mol/L B.31.6 mol/L C.15.8 mol/L D.18 mol/L答案: C[提示:由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可得 ]10.配制0.5 mol/L NaOH溶液250 mL,在下列仪器中:①托盘天平;②量筒; ③烧杯;④玻璃棒;⑤漏斗;⑥500mL容量瓶;⑦药匙;⑧250 mL容量瓶;⑨胶头滴管;⑩坩埚,需要用到的仪器为 ( ) A.①③④⑥⑨⑩ B.①④⑦⑧⑨⑩ C.①③④⑦⑧⑨ D.①②④⑤⑧⑨答案:C[提示:由用固体物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操作可知,C项正确]11.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12 g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H2在标准状况下为11.2 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 A.锌 B.铁 C.镁 D.铝答案:D[提示:由平均值法可知,产生11.2 L H2时,消耗金属质量大于12 g的有两种Zn、Fe,而消耗金属质量小于12g的只有Al,故D项正确]12.将0.1mol/L K2SO4溶液、0.2mol/L的Al2(SO4)3溶液和纯水混合,要使混合溶液中K+、Al3+、SO2-4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0.1 mol/L,0.2 mol/L,则所取K2SO4溶液、Al2(SO4)3溶液、纯水三者的体积比是 ( ) A.1:1:1 B.2:2:1 C.1:1:2 D.2:1:1 答案:D[提示:由题意知,V(K2SO4)= V(总),V[Al2(SO4)3]= V(总),故只有 D项符合]13.两份体积相同的某植物营养液,其配方如下表所示,则两份营养液的成分 ( ) 含量 成分编 号 KCl K2SO4 ZnSO4 ZnCl2① 0.3mol 0.2mol 0.1mol —② 0.1mol 0.3mol — 0.1mol A.仅c(K+)相同 A.仅c(Cl-)相同 C.完全相同 D.完全不同答案:C[提示:由n1+n2+…=n(总)可知,两份营养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均相等]14.空气和二氧化碳按体积比5:1混合,将混合气体与足量的红热焦炭充分反应,设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4:1,不计其他成分,且气体体积都在同温、同压下测定,则反应后的气体中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 ) A.20% B.43% C.50% D.100%答案:C[提示:混合气体的变化过程为: 故选C项]15.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000,已知其中含铁0.33%,则平均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铁的原子数为 ( ) A.5 B.4 C.3 D.2.408×1024答案:B 16.测得某溶液中含Cu2+、K+、SO2-4、Cl-四种离子,且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Cu2+):n(K+)=3:4,则SO2-4与Cl-的个数比可能是 ( )A.3:2 B.1:4 C.1:8 D.2:5答案:C[提示:设n(Cu2+)=3mol,则n(K+)=4 mol,SO2-4、C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 mol,y mol,由电荷守恒有2x+y=3×2+4×1,讨论x,y的取值并与选项对比可知,只有C项符合题意]二、填空题 1.用固体NaOH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两次用到小烧杯,其作用分别是______和_____;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和______.若在滤纸上称量后进行溶解及以后操作,则所配溶液浓度 (填“偏高” “偏低”或“无影响”,下同);溶解后迅速转入容量瓶后进行以后操作,则所配溶液浓度______;NaOH在空气中放置时间过长,则所配溶液浓度______.答案:称量;溶解;搅拌加快溶解;引流;偏低;偏高;偏低 2.用20gNaOH配成250mL溶液,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取5mL该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再加水稀释到100 mL,则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其中含NaOH的质量为______.该100 mL溶液可以跟H+浓度为0.1 mol/L的硫酸溶液_____mL完全中和,生成正盐.答案:2 mol/L;2 mol/L;0.1 mol/L;0.4 g;1003.在标准状况下,一个装满Cl2的容器质量为74.6 g,若装满N2,则质量为66 g,则此容器的容积为______.答案:4.48L[提示:因为n= =0.2mol,V=0.2 mol× 22.4 L/mol=4.48 L]三、计算题 1.通常状况下,CO和O2的混合气体mL用电火花引燃后体积变为n L(反应前后条件相同). (1)试确定混合气体中CO和O2的体积[用V(CO)和V(O2)表示];(2)在相同条件下,若反应后气体的密度为H2密度的15倍,试确定反应后混合气体的成分. 答案:解:(1)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O2 2CO2可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量等于消耗的O2量,所以消耗的V(O2)=(m-n)L,消耗的V(CO) 2= (m-n)L,因为m,n不确定,故分别讨论: 若O2不足,则V(O2)=(m-n)L,V(CO)=m L-(m-n)L=n L; 若O2过量,则V(CO)=2(m-n)L,V(O2)=m L-2(m-n)L=(2n-m)L. (2)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知 =15×2=30,所以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一定有一种气体的式量小于30,故混合气体为CO2和CO. 答:略.2.将Na2O2和NaHCO3的混合物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其中一份加100 mL稀盐酸,使其充分反应,溶液呈中性,放出气体2.24 L,将气体通入另一份混合物中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2.016 L.求原混合物中Na2O2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及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答案:解:发生的反应为:2Na2O2+4HCl=4NaCl+O2↑+2H2O,NaHCO3+HCl=NaCl+H2O+CO2↑,产生O2和CO2的物质的量为 = 0.1 mol.生成的CO2和O2通入另一份Na2O2与NaHCO3的混合物中,只发生反应:2CO2+2Na2O2=2Na2CO3+O2,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变为 =0.09mol,导致此变化有两种可能: (1)Na2O2过量,最后剩余气体全部为O2,则: 2CO2 ~ O2 △V 2 1 x (0.1-0.09)mol 得x=0.02 mol,故原0.1 mol混合气体中含n(O2)=0.08 mol,所以每一份混合物中含n(NaHCO3)=n(CO2)=0.02 mol,含n(Na2O2)=0.08 mol×2=0.16 mol,得n(Na2O2):n(NaHCO3)=0.16 mol:0.02 mol=8:1,则此时 c(HCl)= =3.4mol/L. (2)若Na2O2不足,则产生的气体为CO2与O2的混合物,则: 2Na2O2~2CO2~O2 △V 2 1 y (0.1-0.09)mol y=0.02 mol. 此时每一份混合物中含n(Na2O2)=0.02mol,生成m(O2)= ×0.02mol=0.01 mol,故产生CO2为0.1 mol-0.01 mol=0.09 mol,故含n(NaHCO3)=0.09 mol,所以n(Na2O2):n(NaHCO3)=0.02:0.09=2:9,此时c(HCl)= =1.3mol/L. 答:略.
初3化学计算题
这反应中,氯酸钾做反应物,二氧化锰做催化剂,不反应的方程式:2KClO3=3O2+2KCl(条件打不出来,应该是加热和加二氧化锰,生成氧气还有箭头)反应后剩下的固体为:二氧化锰,氯化钾,杂质总质量为:0.77/20%=3.85g所以生成氧气质量为:5g+0.77g-3.85g=1.92g 2KClO3=3O2+2KCl相对分子质量 245 96实际质量 m 1.92g解得m=4.9g所以质量分数=氯酸钾质量/总质量*100%=98%
高中化学。两不溶性物质的Ksp越大,溶解度越大还是越小?
不一定,如AgX中,Ksp越大,溶解度越大。若组成不相似,则不一定。
【急】高二化学沉淀溶解..
A肯定不对,对于组成相似的物质来说这么说是正确的,比如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镁(因为他们都是一个2价阳离子和两个氢氧根组成),但对于组成不同的物质就不是这样的,这是因为溶度积的计算方式中有系数次幂的问题。反例为: 溶度积(g) KspAgCl 1.5*10-4 1.8*10-10Mg(OH)2 9*10-4 1.8*10-11B的前半段是对的,但后半段不对,溶解度和溶度积是两个概念,不能用Ksp表示溶解度。C不对,氢氧化钙就是温度越高,溶度积越小。D正确,逆向移动表明表明析出沉淀,溶解度显然减小。
高中化学问题Ksp
Ksp(AgCl)=1.8*10^-10,Ksp(AgI)=1.0*10^-16,所以AgCl溶解度大于AgI,混合后,AG+浓度增大,使AgI沉淀。A错,B对。AgNO3固体足量时,AgCl和AgI都沉淀出来,但是因为AgCl溶解较多,所以其沉淀量也多。
化学 水解 沉淀溶解平的几个问题
一 1 氯化铵 是氯化氢和氨气 全跑了 最后什么也没有 2 NaClO 得氯化钠 和 氧气 3 得碳酸镁 二 加入氢氧化铜后会得请氧化铁 加氧化铜调节PH至3-4 铁离子完全水解成氢氧化铁 沉淀 三 这就是定理 没什么好理解的 记住吧 四 对啊 阴阳离子数目不是1比1当然不能用ksp了
化学难溶物质的溶解度和Ksp的关系 求大神解答
对于强电解质来说,溶解度和ksp两者只不过是同一物理量的不同表达形式,即某一物质溶解度确定了队应的ksp也就可以求出来了,对弱电解质则两者关系不是很大(但一般的牵连到溶解度和ksp的都是强电解质)还有,也并不一定溶解度大的ksp就大,有时需要计算才能比较
是不是饱和溶液在等温度下ksp小的容易结晶啊 高中化学
难溶电解质尽管难溶,但还是有一部分阴阳离子进入溶液,同时进入溶液的阴阳离子又会在固体表面沉积下来。当这两个过程的速率相等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就达到平衡状态,固体的量不再减少。这样的平衡状态叫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用Ksp表示溶度积.。ksp越小,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越小,越容易沉淀。
化学 盐类水解 沉淀溶解平衡 几个问题
一、盐溶液蒸干产物的判断1、氯化铵 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NH4Cl分解为HCl+NH3,用化学平衡可以解释:溶液中水解产生的HCl、NH3受热挥发,产物减少,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促使氯化铵的分解~2、次氯酸钠 NaClO水解产生HClO,HClO见光就能分解,何况是加热,所以水解生产的HClO分解生成HCl、O2,一样的道理,产物减少平衡向正方向进行。当然,生成的HCl会有水解产生的NaOH反应掉,变成NaCl3、Mg(HCO3)2 同上。双水解!气体CO2跑掉,平衡移动~二、加碱式碳酸铜,好像是考虑水解,不是很确定。碳酸根、三价铁离子双水解生成Fe(OH)3沉淀、CO2.CO2跑掉,不会对原溶液产生污染。调节PH,是为了防止CU(OH)2沉淀生成。第三个,电解质那个解释不了。四、举个例子:沉淀物AB===A+ + B— Ksp=[A+]*[B—] 沉淀物CD2===C2+ + 2D— Ksp=[C2+]*[D—]2假设上诉两个沉淀物AB、CD2的Ksp相等,但是他们的溶解能力是有差别的。当分子类型不一样的时候,必须通过计算才能确定谁大谁小。如果是AB===A+ + B— Ksp=[A+]*[B—] CD===C+ + D— Ksp=[C+]*[D—]分子类型一样,Ksp的计算公式一样,当然可以观察Ksp的大小即可作出判断。
化学 盐类水解 沉淀溶解平衡 几个问题
一、盐溶液蒸干产物的判断 1、氯化铵 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NH4Cl分解为HCl+NH3,用化学平衡可以解释:溶液中水解产生的HCl、NH3受热挥发,产物减少,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促使氯化铵的分解~ 2、次氯酸钠 NaClO水解产生HClO,HClO见光就能分解,何况是加热,所以水解生产的HClO分解生成HCl、O2,一样的道理,产物减少平衡向正方向进行。当然,生成的HCl会有水解产生的NaOH反应掉,变成NaCl 3、Mg(HCO3)2 同上。双水解!气体CO2跑掉,平衡移动~二、加碱式碳酸铜,好像是考虑水解,不是很确定。 碳酸根、三价铁离子双水解生成Fe(OH)3沉淀、CO2.CO2跑掉,不会对原溶液产生污染。调节PH,是为了防止CU(OH)2沉淀生成。第三个,电解质那个解释不了。四、举个例子:沉淀物AB===A+ + B— Ksp=[A+]*[B—]沉淀物CD2===C2+ + 2D—Ksp=[C2+]*[D—]2 假设上诉两个沉淀物AB、CD2的Ksp相等,但是他们的溶解能力是有差别的。当分子类型不一样的时候,必须通过计算才能确定谁大谁小。 如果是AB===A+ + B— Ksp=[A+]*[B—] CD===C+ + D— Ksp=[C+]*[D—] 分子类型一样,Ksp的计算公式一样,当然可以观察Ksp的大小即可作出判断。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每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1~56号元素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周期表1 氢 H 1.007 94(1)2 氦 He 4.002 602(2)3 锂 Li 6.941(2)4 铍 Be 9.012 182(3)5 硼 B 10.811(7)6 碳 C 12.0107(8)7 氮 N 14.006 7(2)8 氧 O 15.999 4(3)9 氟 F 18.998 403 2(5)10 氖 Ne 20.179 7(6)11 钠 Na 22.989 769 28(2)12 镁 Mg 24.305 0(6)13 铝 Al 26.981 538 6(8)14 硅 Si 28.085 5(3)15 磷 P 30.973 762(2)16 硫 S 32.065(5)17 氯 Cl 35.453(2)18 氩 Ar 39.948(1)19 钾 K 39.098 3(1)20 钙 Ca 40.078(4)21 钪 Sc 44.955 912(6)22 钛 Ti 47.867(1)23 钒 V 50.941 5(1)24 铬 Cr 51.996 1(6)25 锰 Mn 54.938 045(5)26 铁 Fe 55.845(2)27 钴 Co 58.933 195(5)28 镍 Ni 58.693 4(2)29 铜 Cu 63.546(3)30 锌 Zn 65.39(4)31 镓 Ga 69.723(1)32 锗 Ge 72.64(1)33 砷 As 74.921 60(2)34 硒 Se 78.96(3)35 溴 Br 79.904(1)36 氪 Kr 83.798(2)37 铷 Rb 85.467 8(3)38 锶 Sr 87.62(1)39 钇 Y 88.905 85(2)40 锆 Zr 91.224(2)41 铌 Nb 92.906 38(2)42 钼 Mo 95.94(2)43 锝 Tc [97.9072]44 钌 Ru 101.07(2)45 铑 Rh 102.905 50(2)46 钯 Pd 106.42(1)47 银 Ag 107.868 2(2)48 镉 Cd 112.411(8)49 铟 In 114.818(3)50 锡 Sn 118.710(7)51 锑 Sb 121.760(1)52 碲 Te 127.60(3)53 碘 I 126.904 47(3)54 氙 Xe 131.293(6)55 铯 Cs 132.905 451 9(2)56 钡 Ba 137.327(7)57~71号元素(镧系)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57 镧 La 138.905 47(7)58 铈 Ce 140.116(1)59 镨 Pr 140.907 65(2)60 钕 Nd 144.242(3)61 钷 Pm [145]62 钐 Sm 150.36(2)63 铕 Eu 151.964(1)64 钆 Gd 157.25(3)65 铽 Tb 158.925 35(2)66 镝 Dy 162.500(1)67 钬 Ho 164.930 32(2)68 铒 Er 167.259(3)69 铥 Tm 168.934 21(2)70 镱 Yb 173.04(3)71 镥 Lu 174.967(1)72~88号元素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72 铪 Hf 178.49(2)73 钽 Ta 180.947 88(2)74 钨 W 183.84(1)75 铼 Re 186.207(1)76 锇 Os 190.23(3)77 铱 Ir 192.217(3)78 铂 Pt 195.084(9)79 金 Au 196.966 569(4)80 汞 Hg 200.59(2)81 铊 Tl 204.383 3(2)82 铅 Pb 207.2(1)83 铋 Bi 208.980 40(1)84 钋 Po [208.982 4]85 砹 At [209.987 1]86 氡 Rn [222.017 6]87 钫 Fr [223]88 镭 Ra [226]89~103号元素(锕系)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89 锕 Ac [227]90 钍 Th 232.038 06(2)91 镤 Pa 231.035 88(2)92 铀 U 238.028 91(3)93 镎 Np 238.848694 钚 Pu 242.879895 镅 Am 244.859496 锔 Cm 246.91197 锫 Bk 248.926698 锎 Cf 252.957899 锿 Es 253.9656100 镄 Fm 259.0046101 钔 Md 260.0124102 锘 No 261.0202103 铹 Lr 264.0436104~118号元素(注*的是人造元素)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104 钅卢* Rf 269.0826105钅杜* Db 270.0904106钅喜* Sg 273.1138107钅波* Bh 274.1216108钅黑* Hs 272.106109钅麦* Mt 278.1528110 鐽* Ds283.1918111 錀* Rg 282.184112 鎶* Cn 287.223113 暂无 Uut 286.2152114 暂无 Fl 291.1964115 暂无 Uup 290.1888116 暂无 Lv 295.2268117 暂无 Uus 293.2116118 暂无 Uuo 299.2572
谁能给我把一些化学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列出来 谢谢
1 氢 H 1.007 94(1) 2 氦 He 4.002 602(2) 3 锂 Li 6.941(2) 4 铍 Be 9.012 182(3) 5 硼 B 10.811(7) 6 碳C 12.0107(8) 7 氮 N 14.006 7(2) 8 氧 O 15.999 4(16) 9 氟 F 18.998 403 2(5) 10 氖 Ne 20.179 7(6) 11钠 Na 22.989 769 28(2) 12 镁 Mg 24.305 0(6) 13 铝 Al 26.981 538 6(8) 14 硅 Si 28.085 5(3) 15 磷 P 30.973 762(2) 16 硫 S 32.065(5) 17 氯 Cl 35.453(2) 18 氩 Ar 39.948(1) 19 钾 K 39.098 3(1) 20 钙 Ca 40.078(4) 21 钪 Sc 44.955 912(6) 22 钛 Ti 47.867(1) 23 钒 V 50.941 5(1) 24 铬 Cr 51.996 1(6) 25 锰 Mn 54.938 045(5) 26 铁 Fe 55.845(2) 27 钴 Co 58.933 195(5) 28 镍 Ni 58.693 4(2) 29 铜 Cu 63.546(3) 30 锌 Zn 65.409(4) 31 镓 Ga 69.723(1) 32 锗 Ge 72.64(1) 33 砷 As 74.921 60(2) 34 硒 Se 78.96(3) 35溴 Br 79.904(1) 36 氪 Kr 83.798(2) 37 铷 Rb 85.467 8(3) 38 锶 Sr 87.62(1) 39 钇 Y 88.905 85(2) 40 锆 Zr 91.224(2) 41 铌 Nb 92.906 38(2) 42 钼 Mo 95.94(2) 43 锝 Tc [97.9072] 44 钌 Ru 101.07(2) 45 铑 Rh 102.905 50(2) 46 钯 Pd 106.42(1) 47 银 Ag 107.868 2(2) 48 镉 Cd 112.411(8) 49 铟 In 114.818(3) 50 锡 Sn 118.710(7) 51 锑 Sb 121.760(1) 52 碲Te 127.60(3) 53 碘 I 126.904 47(3) 54 氙 Xe 131.293(6) 55 铯 Cs 132.905 451 9(2) 56 钡 Ba 137.327(7) 57 镧 La 138.905 47(7) 58 铈 Ce 140.116(1) 59 镨 Pr 140.907 65(2) 60 钕 Nd 144.242(3) 61钷 Pm [145] 62 钐 Sm 150.36(2) 63 铕Eu 151.964(1) 64 钆 Gd 157.25(3) 65 铽 Tb 158.925 35(2) 66 镝 Dy 162.500(1) 67 钬 Ho 164.930 32(2) 68 铒 Er 167.259(3) 69 铥 Tm 168.934 21(2) 70 镱 Yb 173.04(3) 71 镥 Lu 174.967(1) 72 铪 Hf 178.49(2) 73 钽 Ta 180.947 88(2) 74 钨 W 183.84(1) 75 铼 Re 186.207(1) 76 锇Os 190.23(3) 77 铱Ir 192.217(3) 78 铂 Pt 195.084(9) 79 金 Au 196.966 569(4) 80 汞 Hg 200.59(2) 81 铊Tl 204.383 3(2) 82 铅 Pb 207.2(1) 83 铋 Bi 208.980 40(1) 84 钋 Po [208.982 4] 85 砹 At [209.987 1] 86 氡Rn [222.017 6] 87 钫Fr [223] 88 镭 Ra [226] 89 锕 Ac [227] 90钍 Th 232.038 06(2) 91 镤Pa 231.035 88(2) 92 铀 U 238.028 91(3) 93 镎 Np [237] 94 钚 Pu [244] 95 镅 Am [243] 96 锔 Cm [247] 97 锫 Bk [247] 98 锎 Cf [251] 99 锿 Es [252] 100 镄 Fm [257] 101钔Md [258] 102 锘No [259] 103 铹 Lr [262] 104钅卢 Rf [261] 105钅杜 Db [262] 106 钅喜 Sg [266] 107 钅波 Bh [264] 108 钅黑Hs [277] 109 钅麦 Mt [268] 110 钅达Ds [271] 111錀Rg [272] 112Cn[277] 113Uut[284] 114 Uuq [289] 115Uup[288] 116 Uuh [292] 117 Uus[291] 118 Uuo [293]
化学常用元素化合价和相对原子质量
一价氢锂钾钠银,二价氧镁钙钡锌, 铜汞一二铁二三,碳锡铅在二四寻, 硫为负二正四六,负三到五氮和磷, 卤素负一、一、三、五、七, 三价记住硼、铝、金,正四硅。H-1 Al-27 Fe-56He-4 Si-28 Cu-63.5C-12 P-31 Zn-65N-14 S-32 Ag-108O-16 Cl-35.5 Ba-137F-19 Ar-40 Pt-195Ne-20 K-39 Au-197Na-23 Ca-40 Hg-201Mg-24 Mn-55 I-127 化学方程式大全 非金属单质(F2 ,Cl2 , O2 , S, N2 , P , C , Si) 1, 氧化性: F2 + H2 === 2HF F2 +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 nF2 +2M===2MFn (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 +2H2O===4HF+O2 2F2 +2NaOH===2NaF+OF2 +H2O F2 +2NaCl===2NaF+Cl2 F2 +2NaBr===2NaF+Br2 F2+2NaI ===2NaF+I2 F2 +Cl2 (等体积)===2ClF 3F2 (过量)+Cl2===2ClF3 7F2(过量)+I2 ===2IF7 Cl2 +H2 ===2HCl 3Cl2 +2P===2PCl3 Cl2 +PCl3 ===PCl5 Cl2 +2Na===2NaCl 3Cl2 +2Fe===2FeCl3 Cl2 +2FeCl2 ===2FeCl3 Cl2+Cu===CuCl2 2Cl2+2NaBr===2NaCl+Br2 Cl2 +2NaI ===2NaCl+I2 5Cl2+I2+6H2O===2HIO3+10HCl Cl2 +Na2S===2NaCl+S Cl2 +H2S===2HCl+S Cl2+SO2 +2H2O===H2SO4 +2HCl Cl2 +H2O2 ===2HCl+O2 2O2 +3Fe===Fe3O4 O2+K===KO2 S+H2===H2S 2S+C===CS2 S+Fe===FeS S+2Cu===Cu2S 3S+2Al===Al2S3 S+Zn===ZnS N2+3H2===2NH3 N2+3Mg===Mg3N2 N2+3Ca===Ca3N2 N2+3Ba===Ba3N2 N2+6Na===2Na3N N2+6K===2K3N N2+6Rb===2Rb3N P2+6H2===4PH3 P+3Na===Na3P 2P+3Zn===Zn3P2 2.还原性 S+O2===SO2 S+O2===SO2 S+6HNO3(浓)===H2SO4+6NO2+2H2O 3S+4 HNO3(稀)===3SO2+4NO+2H2O N2+O2===2NO 4P+5O2===P4O10(常写成P2O5) 2P+3X2===2PX3 (X表示F2,Cl2,Br2) PX3+X2===PX5 P4+20HNO3(浓)===4H3PO4+20NO2+4H2O C+2F2===CF4 C+2Cl2===CCl4 2C+O2(少量)===2CO C+O2(足量)===CO2 C+CO2===2CO C+H2O===CO+H2(生成水煤气) 2C+SiO2===Si+2CO(制得粗硅) Si(粗)+2Cl===SiCl4 (SiCl4+2H2===Si(纯)+4HCl) Si(粉)+O2===SiO2 Si+C===SiC(金刚砂) Si+2NaOH+H2O===Na2SiO3+2H2 3,(碱中)歧化 Cl2+H2O===HCl+HClO (加酸抑制歧化,加碱或光照促进歧化)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Cl2+6KOH(热,浓)===5KCl+KClO3+3H2O 3S+6NaOH===2Na2S+Na2SO3+3H2O 4P+3KOH(浓)+3H2O===PH3+3KH2PO2 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 3C+CaO===CaC2+CO 3C+SiO2===SiC+2CO 二,金属单质(Na,Mg,Al,Fe)的还原性 2Na+H2===2NaH 4Na+O2===2Na2O 2Na2O+O2===2Na2O2 2Na+O2===Na2O2 2Na+S===Na2S(爆炸) 2Na+2H2O===2NaOH+H2 2Na+2NH3===2NaNH2+H2 4Na+TiCl4(熔融)===4NaCl+Ti Mg+Cl2===MgCl2 Mg+Br2===MgBr2 2Mg+O2===2MgO Mg+S===MgS Mg+2H2O===Mg(OH)2+H2 2Mg+TiCl4(熔融)===Ti+2MgCl2 Mg+2RbCl===MgCl2+2Rb 2Mg+CO2===2MgO+C 2Mg+SiO2===2MgO+Si Mg+H2S===MgS+H2 Mg+H2SO4===MgSO4+H2 2Al+3Cl2===2AlCl3 4Al+3O2===2Al2O3(钝化) 4Al(Hg)+3O2+2xH2O===2(Al2O3.xH2O)+4Hg 4Al+3MnO2===2Al2O3+3Mn 2Al+Cr2O3===Al2O3+2Cr 2Al+Fe2O3===Al2O3+2Fe 2Al+3FeO===Al2O3+3Fe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2Al+6H2SO4(浓)===Al2(SO4)3+3SO2+6H2O (Al,Fe在冷,浓的H2SO4,HNO3中钝化) Al+4HNO(稀)===Al(NO3)3+NO+2H2O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Fe+3Br2===2FeBr3 Fe+I2===FeI2 Fe+S===FeS 3Fe+4H2O(g)===Fe3O4+4H2 Fe+2HCl===FeCl2+H2 Fe+CuCl2===FeCl2+Cu Fe+SnCl4===FeCl2+SnCl2 (铁在酸性环境下,不能把四氯化锡完全 还原为单质锡 Fe+SnCl2==FeCl2+Sn) 三, 非金属氢化物(HF,HCl,H2O,H2S,NH3) 1,还原性: 4HCl(浓)+MnO2===MnCl2+Cl2+2H2O 4HCl(g)+O2===2Cl2+2H2O 16HCl+2KMnO4===2KCl+2MnCl2+5Cl2+8H2O 14HCl+K2Cr2O7===2KCl+2CrCl3+3Cl2+7H2O 2H2O+2F2===4HF+O2 2H2S+3O2(足量)===2SO2+2H2O 2H2S+O2(少量)===2S+2H2O 2H2S+SO2===3S+2H2O H2S+H2SO4(浓)===S+SO2+2H2O 3H2S+2HNO(稀)===3S+2NO+4H2O 5H2S+2KMnO4+3H2SO4===2MnSO4+K2SO4+5S+8H2O 3H2S+K2Cr2O7+4H2SO4===Cr2(SO4)3+K2SO4+3S+7H2O H2S+4Na2O2+2H2O===Na2SO4+6NaOH 2NH3+3CuO===3Cu+N2+3H2O 2NH3+3Cl2===N2+6HCl 8NH3+3Cl2===N2+6NH4Cl 4NH3+3O2(纯氧)===2N2+6H2O 4NH3+5O2===4NO+6H2O 4NH3+6NO===5N2+6HO(用氨清除NO) NaH+H2O===NaOH+H2 4NaH+TiCl4===Ti+4NaCl+2H2 CaH2+2H2O===Ca(OH)2+2H2 2,酸性: 4HF+SiO2===SiF4+2H2O (此反应广泛应用于测定矿样或钢样中SiO2的含量) 2HF+CaCl2===CaF2+2HCl H2S+Fe===FeS+H2 H2S+CuCl2===CuS+2HCl H2S+2AgNO3===Ag2S+2HNO3 H2S+HgCl2===HgS+2HCl H2S+Pb(NO3)2===PbS+2HNO3 H2S+FeCl2=== 2NH3+2Na==2NaNH2+H2 (NaNH2+H2O===NaOH+NH3) 3,碱性: NH3+HCl===NH4Cl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NH3+NaCl+H2O+CO2===NaHCO3+NH4Cl (此反应用于工业制备小苏打,苏打) 4,不稳定性: 2HF===H2+F2 2HCl===H2+Cl2 2H2O===2H2+O2 2H2O2===2H2O+O2 H2S===H2+S 2NH3===N2+3H2 四,非金属氧化物 低价态的还原性: 2SO2+O2===2SO3 2SO2+O2+2H2O===2H2SO4 (这是SO2在大气中缓慢发生的环境化学反应) SO2+Cl2+2H2O===H2SO4+2HCl SO2+Br2+2H2O===H2SO4+2HBr SO2+I2+2H2O===H2SO4+2HI SO2+NO2===SO3+NO 2NO+O2===2NO2 NO+NO2+2NaOH===2NaNO2 (用于制硝酸工业中吸收尾气中的NO和NO2) 2CO+O2===2CO2 CO+CuO===Cu+CO2 3CO+Fe2O3===2Fe+3CO2 CO+H2O===CO2+H2 氧化性: SO2+2H2S===3S+2H2O SO3+2KI===K2SO3+I2 NO2+2KI+H2O===NO+I2+2KOH (不能用淀粉KI溶液鉴别溴蒸气和NO2) 4NO2+H2S===4NO+SO3+H2O 2NO2+Cu===4CuO+N2 CO2+2Mg===2MgO+C (CO2不能用于扑灭由Mg,Ca,Ba,Na,K等燃烧的火灾) SiO2+2H2===Si+2H2O SiO2+2Mg===2MgO+Si 3,与水的作用: SO2+H2O===H2SO3 SO3+H2O===H2SO4 3NO2+H2O===2HNO3+NO N2O5+H2O===2HNO3 P2O5+H2O===2HPO3 P2O5+3H2O===2H3PO4 (P2O5极易吸水,可作气体干燥剂 P2O5+3H2SO4(浓)===2H3PO4+3SO3) CO2+H2O===H2CO3 4,与碱性物质的作用: SO2+2NH3+H2O===(NH4)2SO3 SO2+(NH4)2SO3+H2O===2NH4HSO3 (这是硫酸厂回收SO2的反应.先用氨水吸收SO2, 再用H2SO4处理: 2NH4HSO3+H2SO4===(NH4)2SO4+2H2O+2SO2 生成的硫酸铵作化肥,SO2循环作原料气) SO2+Ca(OH)2===CaSO3+H2O (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可用品红鉴别) SO3+MgO===MgSO4 SO3+Ca(OH)2===CaSO4+H2O CO2+2NaOH(过量)===Na2CO3+H2O CO2(过量)+NaOH===NaHCO3 CO2+Ca(OH)2(过量)===CaCO3+H2O 2CO2(过量)+Ca(OH)2===Ca(HCO3)2 CO2+2NaAlO2+3H2O===2Al(OH)3+Na2CO3 CO2+C6H5ONa+H2O===C6H5OH+NaHCO3 SiO2+CaO===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常温下强碱缓慢腐蚀玻璃) SiO2+Na2CO3===Na2SiO3+CO2 SiO2+CaCO3===CaSiO3+CO2 五,金属氧化物 1,低价态的还原性: 6FeO+O2===2Fe3O4 FeO+4HNO3===Fe(NO3)3+NO2+2H2O 2,氧化性: Na2O2+2Na===2Na2O (此反应用于制备Na2O) MgO,Al2O3几乎没有氧化性,很难被还原为Mg,Al. 一般通过电解制Mg和Al. Fe2O3+3H2===2Fe+3H2O (制还原铁粉) Fe3O4+4H2===3Fe+4H2O 3,与水的作用: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此反应分两步:Na2O2+2H2O===2NaOH+H2O2 ; 2H2O2===2H2O+O2. H2O2的制备可利用类似的反应: BaO2+H2SO4(稀)===BaSO4+H2O2) MgO+H2O===Mg(OH)2 (缓慢反应) 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Na2O+SO3===Na2SO4 Na2O+CO2===Na2CO3 Na2O+2HCl===2NaCl+H2O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H2SO4(冷,稀)===Na2SO4+H2O2 MgO+SO3===MgSO4 MgO+H2SO4===MgSO4+H2O Al2O3+3H2SO4===Al2(SO4)3+3H2O (Al2O3是两性氧化物: Al2O3+2NaOH===2NaAlO2+H2O) FeO+2HCl===FeCl2+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g)===Fe2S3+3H2O 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六,含氧酸 1,氧化性: 4HClO3+3H2S===3H2SO4+4HCl HClO3+HI===HIO3+HCl 3HClO+HI===HIO3+3HCl HClO+H2SO3===H2SO4+HCl HClO+H2O2===HCl+H2O+O2 (氧化性:HClO>HClO2>HClO3>HClO4, 但浓,热的HClO4氧化性很强) 2H2SO4(浓)+C===CO2+2SO2+2H2O 2H2SO4(浓)+S===3SO2+2H2O H2SO4+Fe(Al) 室温下钝化 6H2SO4(浓)+2Fe===Fe2(SO4)3+3SO2+6H2O 2H2SO4(浓)+Cu===CuSO4+SO2+2H2O H2SO4(浓)+2HBr===SO2+Br2+2H2O H2SO4(浓)+2HI===SO2+I2+2H2O H2SO4(稀)+Fe===FeSO4+H2 2H2SO3+2H2S===3S+2H2O 4HNO3(浓)+C===CO2+4NO2+2H2O 6HNO3(浓)+S===H2SO4+6NO2+2H2O 5HNO3(浓)+P===H3PO4+5NO2+H2O 6HNO3+Fe===Fe(NO3)3+3NO2+3H2O 4HNO3+Fe===Fe(NO3)3+NO+2H2O 30HNO3+8Fe===8Fe(NO3)3+3N2O+15H2O 36HNO3+10Fe===10Fe(NO3)3+3N2+18H2O 30HNO3+8Fe===8Fe(NO3)3+3NH4NO3+9H2O 2,还原性: H2SO3+X2+H2O===H2SO4+2HX (X表示Cl2,Br2,I2) 2H2SO3+O2===2H2SO4 H2SO3+H2O2===H2SO4+H2O 5H2SO3+2KMnO4===2MnSO4+K2SO4+2H2SO4+3H2O H2SO3+2FeCl3+H2O===H2SO4+2FeCl2+2HCl 3,酸性: H2SO4(浓) +CaF2===CaSO4+2HF H2SO4(浓)+NaCl===NaHSO4+HCl H2SO4(浓) +2NaCl===Na2SO4+2HCl H2SO4(浓)+NaNO3===NaHSO4+HNO3 3H2SO4(浓)+Ca3(PO4)2===3CaSO4+2H3PO4 2H2SO4(浓)+Ca3(PO4)2===2CaSO4+Ca(H2PO4)2 3HNO3+Ag3PO4===H3PO4+3AgNO3 2HNO3+CaCO3===Ca(NO3)2+H2O+CO2 (用HNO3和浓H2SO4不能制备H2S,HI,HBr,(SO2) 等还原性气体) 4H3PO4+Ca3(PO4)2===3Ca(H2PO4)2(重钙) H3PO4(浓)+NaBr===NaH2PO4+HBr H3PO4(浓)+NaI===NaH2PO4+HI 4,不稳定性: 2HClO===2HCl+O2 4HNO3===4NO2+O2+2H2O H2SO3===H2O+SO2 H2CO3===H2O+CO2 H4SiO4===H2SiO3+H2O 七,碱 低价态的还原性: 4Fe(OH)2+O2+2H2O===4Fe(OH)3 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2NaOH+SO2(少量)===Na2SO3+H2O NaOH+SO2(足量)===NaHSO3 2NaOH+SiO2===NaSiO3+H2O 2NaOH+Al2O3===2NaAlO2+H2O 2NaOH+Cl2===NaCl+NaClO+H2O NaOH+HCl===NaCl+H2O NaOH+H2S(足量)===NaHS+H2O 2NaOH+H2S(少量)===Na2S+2H2O 3NaOH+AlCl3===Al(OH)3+3NaCl NaOH+Al(OH)3===NaAlO2+2H2O (AlCl3和Al(OH)3哪个酸性强?) NaOH+NH4Cl===NaCl+NH3+H2O Mg(OH)2+2NH4Cl===MgCl2+2NH3.H2O Al(OH)3+NH4Cl 不溶解 3,不稳定性: Mg(OH)2===MgO+H2O 2Al(OH)3===Al2O3+3H2O 2Fe(OH)3===Fe2O3+3H2O Cu(OH)2===CuO+H2O 八,盐 1,氧化性: 2FeCl3+Fe===3FeCl2 2FeCl3+Cu===2FeCl2+CuCl2 (用于雕刻铜线路版) 2FeCl3+Zn===2FeCl2+ZnCl2 FeCl3+Ag===FeCl2+AgC Fe2(SO4)3+2Ag===FeSO4+Ag2SO4(较难反应) Fe(NO3)3+Ag 不反应 2FeCl3+H2S===2FeCl2+2HCl+S 2FeCl3+2KI===2FeCl2+2KCl+I2 FeCl2+Mg===Fe+MgCl2 2,还原性: 2FeCl2+Cl2===2FeCl3 3Na2S+8HNO3(稀)===6NaNO3+2NO+3S+4H2O 3Na2SO3+2HNO3(稀)===3Na2SO4+2NO+H2O 2Na2SO3+O2===2Na2SO4 3,与碱性物质的作用: MgCl2+2NH3.H2O===Mg(OH)2+NH4Cl AlCl3+3NH3.H2O===Al(OH)3+3NH4Cl FeCl3+3NH3.H2O===Fe(OH)3+3NH4Cl 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Na3PO4+HCl===Na2HPO4+NaCl Na2HPO4+HCl===NaH2PO4+NaCl NaH2PO4+HCl===H3PO4+NaCl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 3Na2CO3+2AlCl3+3H2O===2Al(OH)3+3CO2+6NaCl 3Na2CO3+2FeCl3+3H2O===2Fe(OH)3+3CO2+6NaCl 3NaHCO3+AlCl3===Al(OH)3+3CO2 3NaHCO3+FeCl3===Fe(OH)3+3CO2 3Na2S+Al2(SO4)3+6H2O===2Al(OH)3+3H2S 3NaAlO2+AlCl3+6H2O===4Al(OH)3 5,不稳定性: 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 NH4Cl===NH3+HCl NH4HCO3===NH3+H2O+CO2 2KNO3===2KNO2+O2 2Cu(NO3)3===2CuO+4NO2+O2 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2KCl+3O2 2NaHCO3===Na2CO3+H2O+CO2 Ca(HCO3)2===CaCO3+H2O+CO2 CaCO3===CaO+CO2 MgCO3===MgO+CO2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非金属单质(F2 ,Cl2 , O2 , S, N2 , P , C , Si) 1, 氧化性: F2 + H2 === 2HF F2 +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 nF2 +2M===2MFn (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 +2H2O===4HF+O2 2F2 +2NaOH===2NaF+OF2 +H2O F2 +2NaCl===2NaF+Cl2 F2 +2NaBr===2NaF+Br2 F2+2NaI ===2NaF+I2 F2 +Cl2 (等体积)===2ClF 3F2 (过量)+Cl2===2ClF3 7F2(过量)+I2 ===2IF7 Cl2 +H2 ===2HCl 3Cl2 +2P===2PCl3 Cl2 +PCl3 ===PCl5 Cl2 +2Na===2NaCl 3Cl2 +2Fe===2FeCl3 Cl2 +2FeCl2 ===2FeCl3 Cl2+Cu===CuCl2 2Cl2+2NaBr===2NaCl+Br2 Cl2 +2NaI ===2NaCl+I2 5Cl2+I2+6H2O===2HIO3+10HCl Cl2 +Na2S===2NaCl+S Cl2 +H2S===2HCl+S Cl2+SO2 +2H2O===H2SO4 +2HCl Cl2 +H2O2 ===2HCl+O2 2O2 +3Fe===Fe3O4 O2+K===KO2 S+H2===H2S 2S+C===CS2 S+Fe===FeS S+2Cu===Cu2S 3S+2Al===Al2S3 S+Zn===ZnS N2+3H2===2NH3 N2+3Mg===Mg3N2 N2+3Ca===Ca3N2 N2+3Ba===Ba3N2 N2+6Na===2Na3N N2+6K===2K3N N2+6Rb===2Rb3N P2+6H2===4PH3 P+3Na===Na3P 2P+3Zn===Zn3P2 2.还原性 S+O2===SO2 S+O2===SO2 S+6HNO3(浓)===H2SO4+6NO2+2H2O 3S+4 HNO3(稀)===3SO2+4NO+2H2O N2+O2===2NO 4P+5O2===P4O10(常写成P2O5) 2P+3X2===2PX3 (X表示F2,Cl2,Br2) PX3+X2===PX5 P4+20HNO3(浓)===4H3PO4+20NO2+4H2O C+2F2===CF4 C+2Cl2===CCl4 2C+O2(少量)===2CO C+O2(足量)===CO2 C+CO2===2CO C+H2O===CO+H2(生成水煤气) 2C+SiO2===Si+2CO(制得粗硅) Si(粗)+2Cl===SiCl4 (SiCl4+2H2===Si(纯)+4HCl) Si(粉)+O2===SiO2 Si+C===SiC(金刚砂) Si+2NaOH+H2O===Na2SiO3+2H2 3,(碱中)歧化 Cl2+H2O===HCl+HClO (加酸抑制歧化,加碱或光照促进歧化)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Cl2+6KOH(热,浓)===5KCl+KClO3+3H2O 3S+6NaOH===2Na2S+Na2SO3+3H2O 4P+3KOH(浓)+3H2O===PH3+3KH2PO2 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 3C+CaO===CaC2+CO 3C+SiO2===SiC+2CO 二,金属单质(Na,Mg,Al,Fe)的还原性 2Na+H2===2NaH 4Na+O2===2Na2O 2Na2O+O2===2Na2O2 2Na+O2===Na2O2 2Na+S===Na2S(爆炸) 2Na+2H2O===2NaOH+H2 2Na+2NH3===2NaNH2+H2 4Na+TiCl4(熔融)===4NaCl+Ti Mg+Cl2===MgCl2 Mg+Br2===MgBr2 2Mg+O2===2MgO Mg+S===MgS Mg+2H2O===Mg(OH)2+H2 2Mg+TiCl4(熔融)===Ti+2MgCl2 Mg+2RbCl===MgCl2+2Rb 2Mg+CO2===2MgO+C 2Mg+SiO2===2MgO+Si Mg+H2S===MgS+H2 Mg+H2SO4===MgSO4+H2 2Al+3Cl2===2AlCl3 4Al+3O2===2Al2O3(钝化) 4Al(Hg)+3O2+2xH2O===2(Al2O3.xH2O)+4Hg 4Al+3MnO2===2Al2O3+3Mn 2Al+Cr2O3===Al2O3+2Cr 2Al+Fe2O3===Al2O3+2Fe 2Al+3FeO===Al2O3+3Fe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2Al+6H2SO4(浓)===Al2(SO4)3+3SO2+6H2O (Al,Fe在冷,浓的H2SO4,HNO3中钝化) Al+4HNO(稀)===Al(NO3)3+NO+2H2O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Fe+3Br2===2FeBr3 Fe+I2===FeI2 Fe+S===FeS 3Fe+4H2O(g)===Fe3O4+4H2 Fe+2HCl===FeCl2+H2 Fe+CuCl2===FeCl2+Cu Fe+SnCl4===FeCl2+SnCl2 (铁在酸性环境下,不能把四氯化锡完全 还原为单质锡 Fe+SnCl2==FeCl2+Sn) 三, 非金属氢化物(HF,HCl,H2O,H2S,NH3) 1,还原性: 4HCl(浓)+MnO2===MnCl2+Cl2+2H2O 4HCl(g)+O2===2Cl2+2H2O 16HCl+2KMnO4===2KCl+2MnCl2+5Cl2+8H2O 14HCl+K2Cr2O7===2KCl+2CrCl3+3Cl2+7H2O 2H2O+2F2===4HF+O2 2H2S+3O2(足量)===2SO2+2H2O 2H2S+O2(少量)===2S+2H2O 2H2S+SO2===3S+2H2O H2S+H2SO4(浓)===S+SO2+2H2O 3H2S+2HNO(稀)===3S+2NO+4H2O 5H2S+2KMnO4+3H2SO4===2MnSO4+K2SO4+5S+8H2O 3H2S+K2Cr2O7+4
化学K是什么
一种化学元素 。化学符号(K) ,原子序数 19,相对原子质量为39.0983,属周期系ⅠA族,为碱金属的成员。元素的英文名称来源于potash一词,含义是木灰碱。钾在地壳中的含量为2.59%,占第七位。在海水中,除了氯、钠、镁、硫、钙之外 ,钾的含量占第六位 。
初中化学有哪些相对原子质量表?
初中化学的相对原子质量都可以在书本最后一页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找到。
初中化学相对原子质量表
初中化学相对原子质量表本表数据源自2005年IUPAC元素周期表(IUPAC 2005 standard atomic weights),以12C=12为标准。 本表方括号内的原子质量为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最长的同位素质量数。 相对原子质量末位数的不确定度加注在其后的括号内。 112-118号元素数据未被IUPAC确定。 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1 氢 H 1.007 94(7) 2 氦 He 4.002 602(2) 3 锂 Li 6.941(2) 4 铍 Be 9.012 182(3) 5 硼 B 10.811(7) 6 碳 C 12.017(8) 7 氮 N 14.006 7(2) 8 氧 O 15.999 4(3) 9 氟 F 18.998 403 2(5) 10 氖 Ne 20.179 7(6) 11 钠 Na 22.989 769 28(2) 12 镁 Mg 24.305 0(6) 13 铝 Al 26.981 538 6(8) 14 硅 Si 28.085 5(3) 15 磷 P 30.973 762(2) 16 硫 S 32.065(5) 17 氯 Cl 35.453(2) 18 氩 Ar 39.948(1) 19 钾 K 39.098 3(1) 20 钙 Ca 40.078(4) 21 钪 Sc 44.955 912(6) 22 钛 Ti 47.867(1) 23 钒 V 50.941 5(1) 24 铬 Cr 51.996 1(6) 25 锰 Mn 54.938 045(5) 26 铁 Fe 55.845(2) 27 钴 Co 58.933 195(5) 28 镍 Ni 58.693 4(2) 29 铜 Cu 63.546(3) 30 锌 Zn 65.409(4) 31 镓 Ga 69.723(1) 32 锗 Ge 72.64(1) 33 砷 As 74.921 60(2) 34 硒 Se 78.96(3) 35 溴 Br 79.904(1) 36 氪 Kr 83.798(2) 37 铷 Rb 85.467 8(3) 38 锶 Sr 87.62(1) 39 钇 Y 88.905 85(2) 40 锆 Zr 91.224(2) 41 铌 Nb 92.906 38(2) 42 钼 Mo 95.94(2) 43 锝 Tc [97.9072] 44 钌 Ru 101.07(2) 45 铑 Rh 102.905 50(2) 46 钯 Pd 106.42(1) 47 银 Ag 107.868 2(2) 48 镉 Cd 112.411(8) 49 铟 In 114.818(3) 50 锡 Sn 118.710(7) 51 锑 Sb 121.760(1) 52 碲 Te 127.60(3) 53 碘 I 126.904 47(3) 54 氙 Xe 131.293(6) 55 铯 Cs 132.905 451 9(2) 56 钡 Ba 137.327(7) 57 镧 La 138.905 47(7) 58 铈 Ce 140.116(1) 59 镨 Pr 140.907 65(2) 60 钕 Nd 144.242(3) 61 钷 Pm [145] 62 钐 Sm 150.36(2) 63 铕 Eu 151.964(1) 64 钆 Gd 157.25(3) 65 铽 Tb 158.925 35(2) 66 镝 Dy 162.500(1) 67 钬 Ho 164.930 32(2) 68 铒 Er 167.259(3) 69 铥 Tm 168.934 21(2) 70 镱 Yb 173.04(3) 71 镥 Lu 174.967(1) 72 铪 Hf 178.49(2) 73 钽 Ta 180.947 88(2) 74 钨 W 183.84(1) 75 铼 Re 186.207(1) 76 锇 Os 190.23(3) 77 铱 Ir 192.217(3) 78 铂 Pt 195.084(9) 79 金 Au 196.966 569(4) 80 汞 Hg 200.59(2) 81 铊 Tl 204.383 3(2) 82 铅 Pb 207.2(1) 83 铋 Bi 208.980 40(1) 84 钋 Po [208.982 4] 85 砹 At [209.987 1] 86 氡 Rn [222.017 6] 87 钫 Fr [223] 88 镭 Re [226] 89 锕 Ac [227] 90 钍 Th 232.038 06(2) 91 镤 Pa 231.035 88(2) 92 铀 U 238.028 91(3) 93 镎 Np [237] 94 钚 Pu [244] 95 镅 Am [243] 96 锔 Cm [247] 97 锫 Bk [247] 98 锎 Cf [251] 99 锿 Es [252] 100 镄 Fm [257] 101 钔 Md [258] 102 锘 No [259] 103 铹 Lr [262] 104 钅卢 Rf [261] 105 钅杜 Db [262] 106 钅喜 Sg [266] 107 钅波 Bh [264] 108 钅黑 Hs [277] 109 钅麦 Mt [268] 110 钅达 Ds [271] 111 錀 Rg [272] 112 Uub [285] 113 Uut [284] 114 Uuq [289] 115 Uup [288] 116 Uuh [292] 117 Uus [291] 118 Uuo [293]
化学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多少?要详细的
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1 氢 H 1.007 94(7) 2 氦 He 4.002 602(2) 3 锂 Li 6.941(2) 4 铍 Be 9.012 182(3) 5 硼 B 10.811(7) 6 碳 C 12.017(8) 7 氮 N 14.006 7(2) 8 氧 O 15.999 4(3) 9 氟 F 18.998 403 2(5) 10 氖 Ne 20.179 7(6) 11 钠 Na 22.989 769 28(2) 12 镁 Mg 24.305 0(6) 13 铝 Al 26.981 538 6(8) 14 硅 Si 28.085 5(3) 15 磷 P 30.973 762(2) 16 硫 S 32.065(5) 17 氯 Cl 35.453(2) 18 氩 Ar 39.948(1) 19 钾 K 39.098 3(1) 20 钙 Ca 40.078(4) 21 钪 Sc 44.955 912(6) 22 钛 Ti 47.867(1) 23 钒 V 50.941 5(1) 24 铬 Cr 51.996 1(6) 25 锰 Mn 54.938 045(5) 26 铁 Fe 55.845(2) 27 钴 Co 58.933 195(5) 28 镍 Ni 58.693 4(2) 29 铜 Cu 63.546(3) 30 锌 Zn 65.409(4) 31 镓 Ga 69.723(1) 32 锗 Ge 72.64(1) 33 砷 As 74.921 60(2) 34 硒 Se 78.96(3) 35 溴 Br 79.904(1) 36 氪 Kr 83.798(2) 37 铷 Rb 85.467 8(3) 38 锶 Sr 87.62(1) 39 钇 Y 88.905 85(2) 40 锆 Zr 91.224(2) 41 铌 Nb 92.906 38(2) 42 钼 Mo 95.94(2) 43 锝 Tc [97.9072] 44 钌 Ru 101.07(2) 45 铑 Rh 102.905 50(2) 46 钯 Pd 106.42(1) 47 银 Ag 107.868 2(2) 48 镉 Cd 112.411(8) 49 铟 In 114.818(3) 50 锡 Sn 118.710(7) 51 锑 Sb 121.760(1) 52 碲 Te 127.60(3) 53 碘 I 126.904 47(3) 54 氙 Xe 131.293(6) 55 铯 Cs 132.905 451 9(2) 56 钡 Ba 137.327(7) 57 镧 La 138.905 47(7) 58 铈 Ce 140.116(1) 59 镨 Pr 140.907 65(2) 60 钕 Nd 144.242(3) 61 钷 Pm [145] 62 钐 Sm 150.36(2) 63 铕 Eu 151.964(1) 64 钆 Gd 157.25(3) 65 铽 Tb 158.925 35(2) 66 镝 Dy 162.500(1) 67 钬 Ho 164.930 32(2) 68 铒 Er 167.259(3) 69 铥 Tm 168.934 21(2) 70 镱 Yb 173.04(3) 71 镥 Lu 174.967(1) 72 铪 Hf 178.49(2) 73 钽 Ta 180.947 88(2) 74 钨 W 183.84(1) 75 铼 Re 186.207(1) 76 锇 Os 190.23(3) 77 铱 Ir 192.217(3) 78 铂 Pt 195.084(9) 79 金 Au 196.966 569(4) 80 汞 Hg 200.59(2) 81 铊 Tl 204.383 3(2) 82 铅 Pb 207.2(1) 83 铋 Bi 208.980 40(1) 84 钋 Po [208.982 4] 85 砹 At [209.987 1] 86 氡 Rn [222.017 6] 87 钫 Fr [223] 88 镭 Re [226] 89 锕 Ac [227] 90 钍 Th 232.038 06(2) 91 镤 Pa 231.035 88(2) 92 铀 U 238.028 91(3) 93 镎 Np [237] 94 钚 Pu [244] 95 镅 Am [243] 96 锔 Cm [247] 97 锫 Bk [247] 98 锎 Cf [251] 99 锿 Es [252] 100 镄 Fm [257] 101 钔 Md [258] 102 锘 No [259] 103 铹 Lr [262] 104 钅卢 Rf [261] 105 钅杜 Db [262] 106 钅喜 Sg [266] 107 钅波 Bh [264] 108 钅黑 Hs [277] 109 钅麦 Mt [268] 110 钅达 Ds [271] 111 錀 Rg [272] 112 Uub [285] 113 Uut [284] 114 Uuq [289] 115 Uup [288] 116 Uuh [292] 117 Uus [291] 118 Uuo [293] 其他相关详细内容请点下面的网址: http://baike.baidu.com/view/1297328.html
化学常见元素质量分数
前20个必记。由1到20分别为H-1,He-4,Li-7,Be-9,B-11,C-12,N-14,O-16,F-19,Ne-20,Na-23,Mg-24,Al-27,Si-28,P-31,S-32,Cl-35.5,Ar-40,K-39,Ca-40。还有锰55,铁56,铜64,锌65,溴80,银108,碘127,钡137,铂195,金197。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每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急!!!!
这有部分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1 氢 H 1.007 94(7) 2 氦 He 4.002 602(2) 3 锂 Li 6.941(2) 4 铍 Be 9.012 182(3) 5 硼 B 10.811(7) 6 碳 C 12.017(8) 7 氮 N 14.006 7(2) 8 氧 O 15.999 4(3) 9 氟 F 18.998 403 2(5) 10 氖 Ne 20.179 7(6) 11 钠 Na 22.989 769 28(2) 12 镁 Mg 24.305 0(6) 13 铝 Al 26.981 538 6(8) 14 硅 Si 28.085 5(3) 15 磷 P 30.973 762(2) 16 硫 S 32.065(5) 17 氯 Cl 35.453(2) 18 氩 Ar 39.948(1) 19 钾 K 39.098 3(1) 20 钙 Ca 40.078(4) 21 钪 Sc 44.955 912(6) 22 钛 Ti 47.867(1) 23 钒 V 50.941 5(1) 24 铬 Cr 51.996 1(6) 25 锰 Mn 54.938 045(5) 26 铁 Fe 55.845(2) 27 钴 Co 58.933 195(5) 28 镍 Ni 58.693 4(2) 29 铜 Cu 63.546(3) 30 锌 Zn 65.409(4) 31 镓 Ga 69.723(1) 32 锗 Ge 72.64(1) 33 砷 As 74.921 60(2) 34 硒 Se 78.96(3) 35 溴 Br 79.904(1) 36 氪 Kr 83.798(2) 37 铷 Rb 85.467 8(3) 38 锶 Sr 87.62(1) 39 钇 Y 88.905 85(2) 40 锆 Zr 91.224(2) 41 铌 Nb 92.906 38(2) 42 钼 Mo 95.94(2) 43 锝 Tc [97.9072] 44 钌 Ru 101.07(2) 45 铑 Rh 102.905 50(2) 46 钯 Pd 106.42(1) 47 银 Ag 107.868 2(2) 48 镉 Cd 112.411(8) 49 铟 In 114.818(3) 50 锡 Sn 118.710(7) 51 锑 Sb 121.760(1) 52 碲 Te 127.60(3) 53 碘 I 126.904 47(3) 54 氙 Xe 131.293(6) 55 铯 Cs 132.905 451 9(2) 56 钡 Ba 137.327(7) [编辑本段]——(57-71La-Lu 镧系)—— 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57 镧 La 138.905 47(7) 58 铈 Ce 140.116(1) 59 镨 Pr 140.907 65(2) 60 钕 Nd 144.242(3) 61 钷 Pm [145] 62 钐 Sm 150.36(2) 63 铕 Eu 151.964(1) 64 钆 Gd 157.25(3) 65 铽 Tb 158.925 35(2) 66 镝 Dy 162.500(1) 67 钬 Ho 164.930 32(2) 68 铒 Er 167.259(3) 69 铥 Tm 168.934 21(2) 70 镱 Yb 173.04(3) 71 镥 Lu 174.967(1) [编辑本段]——(72-88 Hf-Re)—— 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72 铪 Hf 178.49(2) 73 钽 Ta 180.947 88(2) 74 钨 W 183.84(1) 75 铼 Re 186.207(1) 76 锇 Os 190.23(3) 77 铱 Ir 192.217(3) 78 铂 Pt 195.084(9) 79 金 Au 196.966 569(4) 80 汞 Hg 200.59(2) 81 铊 Tl 204.383 3(2) 82 铅 Pb 207.2(1) 83 铋 Bi 208.980 40(1) 84 钋 Po [208.982 4] 85 砹 At [209.987 1] 86 氡 Rn [222.017 6] 87 钫 Fr [223] 88 镭 Re [226] [编辑本段]——(89-103 Ac-Lr 锕系)—— 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89 锕 Ac [227] 90 钍 Th 232.038 06(2) 91 镤 Pa 231.035 88(2) 92 铀 U 238.028 91(3) 93 镎 Np [237] 94 钚 Pu [244] 95 镅 Am [243] 96 锔 Cm [247] 97 锫 Bk [247] 98 锎 Cf [251] 99 锿 Es [252] 100 镄 Fm [257] 101 钔 Md [258] 102 锘 No [259] 103 铹 Lr [262] ——(104-111 Rf-Rg)——(注*的是人造元素) 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104 钅卢* Rf [261] 105 钅杜* Db [262] 106 钅喜* Sg [266] 107 钅波* Bh [264] 108 钅黑* Hs [277] 109 钅麦* Mt [268] 110 * Uun [281] 111 * Uuu [272] [编辑本段]——不确定—— 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112 暂无 Uub [285] 113 暂无 Uut [284] 114 暂无 Uuq [289] 115 暂无 Uup [288] 116 暂无 Uuh [292] 117 暂无 Uus [291] 118 暂无 Uuo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