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高中化学孤对电子计算 h2o的两个孤对电子 h3o+的一个孤对电子 怎么来的?有没公式计算

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1/2 (a-xb). 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x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b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氢为1,其他原子等于“8-该原子的价电子数”. 阳离子的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减去离子的电荷数;阴离子的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加上离子的电荷数. 按照这种公式,水的为1/2(6-2×1)=2,水合氢离子的是1/2(6-1-3×1)=1

化学物质结构里的那个孤电子对如何计算

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对数=(A–xB)÷2 式中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对于主族元素来说,价电子数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为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B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氢为1,其他原子为“8减该原子的价电子数”。 对于阳离子来说,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减去离子的电荷数,x和B的计算方法不变。对于阴离子来说,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加上离子的电子数(绝对值),x和B的计算方法也不变。 另外,当氧原子、硫原子非中心原子时,其价电子数为0 如CO2 两对 NO2 3对 NH4+ 4对 注:碰到离子时,阳离子 -(电荷数/2) 阴离子 +(电荷数/2)

生物化学相关名词解释

肽键:蛋白质中前一氨基酸的α-羧基与后一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形成的酰胺键。肽键平面:肽键中的C-N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不能旋转,因此,肽键中的C、O、N、H四个原子处于一个平面上,称为肽键平面。 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是指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在多肽链中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 亚基:在蛋白质分子的四级结构中,每一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单位,称为亚基。 蛋白质的等电点:在某-pH溶液中,蛋白质分子可游离成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的兼性离子,即蛋白质分子的净电荷等于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的现象。 协同效应:一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另一亚基与配体结合的能力。(正、负)如血红素与氧结合后,铁原子就能进入卟啉环的小孔中,继而引起肽链位置的变动。 变构效应:蛋白质分子因与某种小分子物质(效应剂)相互作用而致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其活性的现象。 分子伴侣:分子伴侣是细胞中一类保守蛋白质,可识别肽链的非天然构象,促进各功能域和整体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细胞至少有两种分子伴侣家族——热休克蛋白和伴侣素。 DN*的复性作用:变性的DN*在适当的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多核苷酸链又可重新通过氢键连接,形成原来的双螺旋结构,并恢复其原有的理化性质,此即DN*的复性。 杂交:两条不同来源的单链DN*,或一条单链DN*,一条RN*,只要它们有大部分互补的碱基顺序,也可以复性,形成一个杂合双链,此过程称杂交。 增色效应:DN*变性时,*260值随着增高,这种现象叫增色效应。 解链温度:在DN*热变性时,通常将DN*变性50%时的温度叫解链温度用Tm表示。 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的较松,用透析等方法易于与酶分开。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的比较牢固,不易与酶蛋白脱离。 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在酶分子表面的一定区域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直接参与了将作用物转变为产物的反应过程,这个区域叫酶的活性中心。酶的必需基团:指与酶活性 有关的化学基团,必需基团可以位于活性中心内,也可以位于酶的活性中心外。 同工酶:指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可逆性抑制作用:酶蛋白与抑制剂以非共价键方式结合,使酶活力降低或丧失,但可用透析、超滤等方法将抑制剂除去,酶活力得以恢复。不可逆性抑制作用:酶与抑制以共价键相结合,用透析、超滤等方法不能除去抑制剂,故酶活力难以恢复。 酶:是一类由活细胞合成的,对其特异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和核糖核酸。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即为血糖。 糖酵解:糖酵解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在缺氧条件下,分解为乳酸和产生少量能量的过程,反应在胞液中进行。 糖原分解:糖原分解是指由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乳酸循环:乳酸循环又叫Cori循环。肌肉糖酵解产生乳酸入血,再至肝合成肝糖原,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入血至肌肉,再酵解成乳酸,此反应循环进行,叫乳酸循环。 糖异生:糖异生是指由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和糖原和过程。 三羧酸循环:是由草酰乙酸与乙酰Co*缩合成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开始的一系列反应的循环过程 脂蛋白与载脂蛋白 脂蛋白:是脂类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由血浆中的脂类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 载脂蛋白:指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 脂肪动员:脂库中的储存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逐步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以供其他组织利用,此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酮体: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是脂肪酸在肝脏氧化分解的特有产物。酮症:脂肪酸在肝脏可分解并生成酮体,但肝细胞中缺乏利用酮体的酶,只能将酮体经血循环运至肝外组织利用。在糖尿病等病理情况下,体内大量动用脂肪,酮体的生成量超过肝外组织利用量时,可引起酮症。此时血中酮体升高,并可出现酮尿。 必需脂肪酸:是指体内需要而又不能合成的少数不饱和脂肪酸,目前认为必需脂肪酸有三种,即亚油酸,亚麻酸及花生四烯酸。 脂肪酸β-氧化:脂肪酸的氧化是从β-碳原子脱氢氧化开始的,故称β-氧化。 血脂:血浆中的脂类化合物统称为血脂,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及其酯,磷脂及自由的脂肪酸。 类脂:是一类物理性质与脂肪相似的物质,主要有磷脂、糖脂、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等。 呼吸链:由递氢体和递电子体按一定排列顺序组成的链锁反应体系,它与细胞摄取氧有关,所以叫呼吸链。 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氢经呼吸链传给氧化合成水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使*DP磷酸化为*TP的反应过程。 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成H2O、CO2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即为生物氧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指代谢物因脱氢或脱水等,使分子内能量重新分布,形成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酯键)转给*DP(或GDP),而生成*TP(或GTP)的反应称底物水平磷酸化。 P/O比值:每消耗1克原子氧所消耗无机磷的克原子数。通过P/O比值测定可推测出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高能化合物:化合物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大于21KJ/mol,此类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氧化脱氨基作用:氨基酸在氨基酸氧化酶的作用下,脱去氨基,生成氨和α-酮酸的过程。 转氨基作用:在转氨酶的催化下,α-氨基酸的氨基与α-酮酸的酮基互换,生成相应的α-氨基酸和α-酮酸的过程。 联合脱氨基作用:由两种(以上)酶的联合催化作用使氨基酸的α-氨基脱下,并产生游离氨的过程。 一碳单位: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生成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氨基酸代谢库:食物蛋白质经消化而被吸收的氨基酸(外源性氨基酸)与体内合成及组织蛋白质降解产生的氨基酸(内源性氨基酸)混在一起,分布于体内各处,参与代谢,称为氨基酸代谢库。 鸟氨酸循环:指氨与CO2通过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生成尿素的过程。 γ-谷氨酰基循环:指通过谷胱甘肽的代谢作用将氨基酸吸收和转运的过程。为在动物细胞中与氨基酸的吸收有关的肽转移、变化的循环。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肌肉中的氨基酸将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后者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肝脏再脱氨基,生成的丙酮酸经糖异生转变为葡萄糖后再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肌肉重新分解产生丙酮酸,这一循环过程就称为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腐败作用:在消化过程中,有一小部分蛋白质不被消化,还有一小部分消化产物不被 吸收,肠道细菌对这两部分所起的分解作用称为腐败作用。 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利用一些小分子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核苷酸的过程。 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利用体内游离的碱基或核苷,经过比较简单的酶促反应合成核苷酸的过程。 酶的变构调节:某些物质能与酶的非催化部位结合导致酶分子变构从而改变其活性。 酶的化学修饰调节:酶肽链上的某些基团在另一种酶催化下发生化学变化,从而改变酶的活性。 限速酶:指整条代谢途径中催化反应速度最慢一步的酶,催化单向反应,它的活性改变不但影响代谢的总速度,还可改变代谢方向。 半保留复制:以单链DN*为模板,以4种dNTP为原料,在DDDP的催化下,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DN*的过程,合成的子代DN*双链中一条来自亲代DN*,一条重新合成。故称半保留,子代DN*和亲代DN*完全一样故称复制。 反转录作用:以RN*为模板,以4种dNTP为原料,在RDDP的催化下,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DN*的过程。 基因工程:用人工的方法在体外进行基因重组,然后使重组基因在适当的宿主细胞中得到表达。 冈崎片段:DN*复制时,随从链是断续复制的,这些不连续的DN*片段,称岗崎片段。 复制子:复制子是独立完成DN*复制的功能单位,习惯上把两个相邻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定为一个复制子,真核生物是多复制子的复制。 转录:以DN*的模板链为模板,以4种NTP为原料,在DN*指导的RN*聚合酶的催化下,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RN*的过程。 外显子,内含子:外显子和内启子,分别代表真核生物基因的编码和非编码序列。外显子,在断裂基因及其初级转录产物上出现,并表达为成熟RN*的核酸序列。内含子,是隔断基因的线性表达而在剪接过程上被除去的核酸序列。 HnRN*:hnRN*是核内不均-RN*,是真核细胞mRN*的前体,需经加工改造后,才能成为成熟的mRN*。 模板链,编码链:DN*双链中按碱基配对规律能指引转录生成RN*的一股单链,称为 模板链,也称作有意义链或W*tson链。相对的另一股单链是编码链(codingstr*nd),也称为反义链或Crick链。 转录因子:反式作用因子中,直接或间接结合RN*聚合酶的,则称为转录因子。密码子:mRN*分子上,相邻的三个碱基组成碱基三联体,它对应于一个氨基酸,此碱基三联体称密码子。 操纵子:操纵子是DN*分子中一个转录基本单位,由信息区和控制区两部分组成,信息区由结构基因组成,含有编码数种蛋白质的遗传信息、控制区包括启动基因(RN*聚合酶结合部位)和操纵基因。(控制RN*聚合酶向结构基因移动)。 分子病:由于DN*分子上基因的遗传性缺陷,引起mRN*异常和蛋白质合成障碍,导致机体结构和功能异常所致的疾病。 顺反子:遗传学上将编码一个多肽的遗传单位称为顺反子。原核生物中数个结构基因常串联为一个转录单位,转录生成的mRN*可编码几种功能相关的蛋白质,为多顺反子。真核生物mRN*比原核生物种类更多,一个mRN*只编码一种蛋白质,为单顺反子mRN*。 基因表达(geneexpression):基因经过转录、翻译,产生具有特异生物学功能产物的过程。 基因组:一个细胞或病毒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或整套基因。 管家基因(housekeepinggene):某些基因在一个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通常被称为管家基因。 诱导与阻遏(induction*ndrepression):在特定的环境信号刺激下,相应的基因被激活,基因表达产物增加,这类基因称为可诱导基因,可诱导基因在特定环境中表达增加的过程称为诱导。基因对环境信号应答时被抑制,这类基因称为可阻遏基因,可阻遏基因表达产物下降的过程称为阻遏。 顺式作用元件(cis-*ctingelement):可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DN*序列,称为顺式作用元件,真核生物常见的元件有增强子、启动子和沉默子等。 反式作用因子(tr*ns-*ctingf*ctor):由某一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通过与特异的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影响另一基因的转录,这种转录调节因子称为反式作用因子。 操纵子(operon):操纵子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一个完整单元,其中包括结构基因、调节基因、操纵序列和启动序列。 单顺反子(monocistron):真核细胞中一个基因转录一个mRN*分子,经翻译成一条多肽链,此基因转录产物即为单顺反子。

生物化学相关名词解释

名词,是词类的一种,属于实词。它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统一名称。它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生物化学相关名词解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肽键:蛋白质中前一氨基酸的α-羧基与后一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形成的酰胺键。肽键平面:肽键中的C-N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不能旋转,因此,肽键中的C、O、N、H四个原子处于一个平面上,称为肽键平面。 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是指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在多肽链中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 亚基:在蛋白质分子的四级结构中,每一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单位,称为亚基。 蛋白质的等电点:在某-pH溶液中,蛋白质分子可游离成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的兼性离子,即蛋白质分子的净电荷等于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的现象。 协同效应:一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另一亚基与配体结合的能力。(正、负)如血红素与氧结合后,铁原子就能进入卟啉环的小孔中,继而引起肽链位置的变动。 变构效应:蛋白质分子因与某种小分子物质(效应剂)相互作用而致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其活性的现象。 分子伴侣:分子伴侣是细胞中一类保守蛋白质,可识别肽链的非天然构象,促进各功能域和整体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细胞至少有两种分子伴侣家族——热休克蛋白和伴侣素。 DN*的复性作用:变性的DN*在适当的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多核苷酸链又可重新通过氢键连接,形成原来的双螺旋结构,并恢复其原有的理化性质,此即DN*的复性。 杂交:两条不同来源的单链DN*,或一条单链DN*,一条RN*,只要它们有大部分互补的碱基顺序,也可以复性,形成一个杂合双链,此过程称杂交。 增色效应:DN*变性时,*260值随着增高,这种现象叫增色效应。 解链温度:在DN*热变性时,通常将DN*变性50%时的温度叫解链温度用Tm表示。 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的较松,用透析等方法易于与酶分开。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的比较牢固,不易与酶蛋白脱离。 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在酶分子表面的一定区域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直接参与了将作用物转变为产物的反应过程,这个区域叫酶的活性中心。酶的必需基团:指与酶活性 有关的化学基团,必需基团可以位于活性中心内,也可以位于酶的活性中心外。 同工酶:指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可逆性抑制作用:酶蛋白与抑制剂以非共价键方式结合,使酶活力降低或丧失,但可用透析、超滤等方法将抑制剂除去,酶活力得以恢复。不可逆性抑制作用:酶与抑制以共价键相结合,用透析、超滤等方法不能除去抑制剂,故酶活力难以恢复。 酶:是一类由活细胞合成的,对其特异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和核糖核酸。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即为血糖。 糖酵解:糖酵解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在缺氧条件下,分解为乳酸和产生少量能量的过程,反应在胞液中进行。 糖原分解:糖原分解是指由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乳酸循环:乳酸循环又叫Cori循环。肌肉糖酵解产生乳酸入血,再至肝合成肝糖原,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入血至肌肉,再酵解成乳酸,此反应循环进行,叫乳酸循环。 糖异生:糖异生是指由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和糖原和过程。 三羧酸循环:是由草酰乙酸与乙酰Co*缩合成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开始的一系列反应的循环过程 脂蛋白与载脂蛋白 脂蛋白:是脂类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由血浆中的脂类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 载脂蛋白:指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 脂肪动员:脂库中的储存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逐步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以供其他组织利用,此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酮体: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是脂肪酸在肝脏氧化分解的特有产物。酮症:脂肪酸在肝脏可分解并生成酮体,但肝细胞中缺乏利用酮体的酶,只能将酮体经血循环运至肝外组织利用。在糖尿病等病理情况下,体内大量动用脂肪,酮体的生成量超过肝外组织利用量时,可引起酮症。此时血中酮体升高,并可出现酮尿。 必需脂肪酸:是指体内需要而又不能合成的少数不饱和脂肪酸,目前认为必需脂肪酸有三种,即亚油酸,亚麻酸及花生四烯酸。 脂肪酸β-氧化:脂肪酸的氧化是从β-碳原子脱氢氧化开始的,故称β-氧化。 血脂:血浆中的脂类化合物统称为血脂,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及其酯,磷脂及自由的脂肪酸。 类脂:是一类物理性质与脂肪相似的物质,主要有磷脂、糖脂、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等。 呼吸链:由递氢体和递电子体按一定排列顺序组成的链锁反应体系,它与细胞摄取氧有关,所以叫呼吸链。 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氢经呼吸链传给氧化合成水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使*DP磷酸化为*TP的反应过程。 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成H2O、CO2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即为生物氧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指代谢物因脱氢或脱水等,使分子内能量重新分布,形成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酯键)转给*DP(或GDP),而生成*TP(或GTP)的反应称底物水平磷酸化。 P/O比值:每消耗1克原子氧所消耗无机磷的克原子数。通过P/O比值测定可推测出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高能化合物:化合物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大于21KJ/mol,此类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氧化脱氨基作用:氨基酸在氨基酸氧化酶的作用下,脱去氨基,生成氨和α-酮酸的过程。 转氨基作用:在转氨酶的催化下,α-氨基酸的氨基与α-酮酸的酮基互换,生成相应的α-氨基酸和α-酮酸的过程。 联合脱氨基作用:由两种(以上)酶的联合催化作用使氨基酸的α-氨基脱下,并产生游离氨的过程。 一碳单位: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生成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氨基酸代谢库:食物蛋白质经消化而被吸收的氨基酸(外源性氨基酸)与体内合成及组织蛋白质降解产生的氨基酸(内源性氨基酸)混在一起,分布于体内各处,参与代谢,称为氨基酸代谢库。 鸟氨酸循环:指氨与CO2通过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生成尿素的过程。 γ-谷氨酰基循环:指通过谷胱甘肽的代谢作用将氨基酸吸收和转运的过程。为在动物细胞中与氨基酸的吸收有关的肽转移、变化的循环。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肌肉中的氨基酸将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后者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肝脏再脱氨基,生成的丙酮酸经糖异生转变为葡萄糖后再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肌肉重新分解产生丙酮酸,这一循环过程就称为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腐败作用:在消化过程中,有一小部分蛋白质不被消化,还有一小部分消化产物不被 吸收,肠道细菌对这两部分所起的分解作用称为腐败作用。 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利用一些小分子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核苷酸的过程。 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利用体内游离的碱基或核苷,经过比较简单的酶促反应合成核苷酸的过程。 酶的变构调节:某些物质能与酶的非催化部位结合导致酶分子变构从而改变其活性。 酶的化学修饰调节:酶肽链上的"某些基团在另一种酶催化下发生化学变化,从而改变酶的活性。 限速酶:指整条代谢途径中催化反应速度最慢一步的酶,催化单向反应,它的活性改变不但影响代谢的总速度,还可改变代谢方向。 半保留复制:以单链DN*为模板,以4种dNTP为原料,在DDDP的催化下,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DN*的过程,合成的子代DN*双链中一条来自亲代DN*,一条重新合成。故称半保留,子代DN*和亲代DN*完全一样故称复制。 反转录作用:以RN*为模板,以4种dNTP为原料,在RDDP的催化下,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DN*的过程。 基因工程:用人工的方法在体外进行基因重组,然后使重组基因在适当的宿主细胞中得到表达。 冈崎片段:DN*复制时,随从链是断续复制的,这些不连续的DN*片段,称岗崎片段。 复制子:复制子是独立完成DN*复制的功能单位,习惯上把两个相邻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定为一个复制子,真核生物是多复制子的复制。 转录:以DN*的模板链为模板,以4种NTP为原料,在DN*指导的RN*聚合酶的催化下,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RN*的过程。 外显子,内含子:外显子和内启子,分别代表真核生物基因的编码和非编码序列。外显子,在断裂基因及其初级转录产物上出现,并表达为成熟RN*的核酸序列。内含子,是隔断基因的线性表达而在剪接过程上被除去的核酸序列。 HnRN*:hnRN*是核内不均-RN*,是真核细胞mRN*的前体,需经加工改造后,才能成为成熟的mRN*。 模板链,编码链:DN*双链中按碱基配对规律能指引转录生成RN*的一股单链,称为 模板链,也称作有意义链或W*tson链。相对的另一股单链是编码链(codingstr*nd),也称为反义链或Crick链。 转录因子:反式作用因子中,直接或间接结合RN*聚合酶的,则称为转录因子。密码子:mRN*分子上,相邻的三个碱基组成碱基三联体,它对应于一个氨基酸,此碱基三联体称密码子。 操纵子:操纵子是DN*分子中一个转录基本单位,由信息区和控制区两部分组成,信息区由结构基因组成,含有编码数种蛋白质的遗传信息、控制区包括启动基因(RN*聚合酶结合部位)和操纵基因。(控制RN*聚合酶向结构基因移动)。 分子病:由于DN*分子上基因的遗传性缺陷,引起mRN*异常和蛋白质合成障碍,导致机体结构和功能异常所致的疾病。 顺反子:遗传学上将编码一个多肽的遗传单位称为顺反子。原核生物中数个结构基因常串联为一个转录单位,转录生成的mRN*可编码几种功能相关的蛋白质,为多顺反子。真核生物mRN*比原核生物种类更多,一个mRN*只编码一种蛋白质,为单顺反子mRN*。 基因表达(geneexpression):基因经过转录、翻译,产生具有特异生物学功能产物的过程。 基因组:一个细胞或病毒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或整套基因。 管家基因(housekeepinggene):某些基因在一个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通常被称为管家基因。 诱导与阻遏(induction*ndrepression):在特定的环境信号刺激下,相应的基因被激活,基因表达产物增加,这类基因称为可诱导基因,可诱导基因在特定环境中表达增加的过程称为诱导。基因对环境信号应答时被抑制,这类基因称为可阻遏基因,可阻遏基因表达产物下降的过程称为阻遏。 顺式作用元件(cis-*ctingelement):可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DN*序列,称为顺式作用元件,真核生物常见的元件有增强子、启动子和沉默子等。 反式作用因子(tr*ns-*ctingf*ctor):由某一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通过与特异的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影响另一基因的转录,这种转录调节因子称为反式作用因子。 操纵子(operon):操纵子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一个完整单元,其中包括结构基因、调节基因、操纵序列和启动序列。 单顺反子(monocistron):真核细胞中一个基因转录一个mRN*分子,经翻译成一条多肽链,此基因转录产物即为单顺反子。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Na2O2+2CO2=2Na2CO3+O2↑Na2O2自己当氧化剂和还原剂Na2O2中一个O是-1价升0价氧气另一个O降为-2价。反应中生成1molO2。那么反应物中就有2个O从-1价升0价(所以配2)。另外O和co2结合总的来说是歧化反应。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分别与水、二氧化碳、酸、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Na2O+CO2----?2Na2O2+CO2----2Na2CO3+O2Na2O+H(酸)----Na(离子)+H2ONa2O2+H(酸)----Na(离子)+H2O+O22Na2O+O2----2Na2O2Na2O2+O2----?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2Na2O2+2CO2=2Na2CO3+O2↑。Na2O2自己当氧化剂和还原剂,Na2O2中一个O是-1价升0价氧气,另一个O降为-2价。反应中生成1molO2.那么反应物中就有2个O从-1价升0价(所以配2)。另外,O和co2结合,总的来说是歧化反应。过氧化钠用途1.用作分析试剂,如用作分解样品的碱性氧化性溶剂。2.用做氧化剂、防腐剂、除臭剂、杀菌剂、漂白剂等。也可用于制备过氧化氢。3.用于医药、印染、漂白及用作分析试剂等。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CO2=2Na2CO3+O2↑。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Na2O2本身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其中Na2CO3是还原产物,O2O2是氧化产物。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现象是:淡黄色物体逐渐变为无色,放出气体,放出大量热。Na2O2可用做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的供氧剂。  过氧化钠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为Na2O2,分子量77.98。呈米黄色粉末或颗粒。加热至460℃时分解。能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分解,遇乙醇或氨分解,能溶于稀酸,不溶于碱溶液。在空气中迅速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与有机物接触会导致燃烧或爆炸,应密闭保存。  制备方法:金属钠氧化法,将熔融金属钠预热至180℃以上,向氧化炉中喷入压力为39.2~44.1Pa的高速压缩空气流,在300~350℃使钠氧化燃烧,生成的过氧化钠经自由沉降逐渐冷却至100℃以下,得到过氧化钠成品。化学方程式:4Na+O2=2Na2O;2Na2O+O2=2Na2O2。  过氧化钠用途:过氧化钠可用于医药、印染、漂白及用作分析试剂等。用作分析试剂,如用作分解样品的碱性氧化性溶剂。还可用做氧化剂、防腐剂、除臭剂等。也可用于制备过氧化氢。用于漂白动植物纤维、羽毛等,作织物的印染剂,空气中二氧化碳吸收剂,潜艇中换气剂,化学试剂等。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反应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Na2O2自己当氧化剂和还原剂,Na2O2中一个O是-1价升0价氧气,另一个O降为-2价。反应中生成1molO2.那么反应物中就有2个O从-1价升0价(所以配2)。另外,O和co2结合,总的来说是歧化反应。过氧化钠过氧化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2O2,为米黄色粉末或颗粒。加热至460℃时分解。在空气中迅速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与有机物接触会导致燃烧或爆炸,应密闭保存。用于漂白动植物纤维、羽毛、兽骨等,作织物的印染剂,空气中二氧化碳吸收剂,潜艇中换气剂,化学试剂等。过氧化钠可用于医药、印染、漂白及用作分析试剂等。用作分析试剂,如用作分解样品的碱性氧化性溶剂。还可用做氧化剂、防腐剂、除臭剂、杀菌剂、漂白剂等。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5℃,相对温度不超过75%,包装密封。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过氧化钠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拓展知识:1、反应机理: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它可以通过与二氧化碳反应,将二氧化碳氧化成碳酸钠(Na2CO3)和氧气(O2)。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应用:在化学实验中,这个反应常被用来进行氧气的制备和二氧化碳的吸收。例如,在制备氧气时,可以将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加入一个封闭的反应器中,然后通过收集产生的氧气来制备高纯度的氧气。在吸收二氧化碳时,可以将过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通入一个吸收器中。3、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有重要影响。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重要参数。对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反应速率受到反应条件的影响。产物性质的研究主要关注碳酸钠和氧气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4、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它涉及到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组成,研究这些组成和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在物质变化中的应用。5、化学的分支:化学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分支。无机化学主要研究无机物的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物理化学研究物质在物理状态下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化学则主要研究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6、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食品加工中的添加剂、药物制造中的原料和药物的设计、衣物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建筑材料的合成等,都是化学在生活中应用。7、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化学在工业生产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原材料的提取和加工,到产品的生产和开发,再到废料的处理和再利用,都需要化学知识的支持。例如,石油化工、煤化工、制药工业、食品工业等,都是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领域。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过氧化钠是钠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之一,纯品过氧化钠为白色,但一般见到的过氧化钠呈淡黄色。过氧化钠是钠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之一,纯品过氧化钠为白色,但一般见到的过氧化钠呈淡黄色,原因是反应过程中生成了少量超氧化钠。过氧化钠易潮解、有腐蚀性,应密封保存。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用来漂白纺织类物品、麦杆、羽毛等。过氧化钠使用禁忌吸入:使吸入粉尘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皮肤接触:先用水冲洗,再用肥皂彻底洗涤。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口服:误服立即漱口、饮水,送医院急救。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防止受潮。与可燃物、有机物、易氧化物、酸类腐蚀性液体、铵盐、硫磺、金属粉末、炭、焦炭、锯末等物品隔离。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式是?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na2co3和氧气o2。此反应就是潜水作业,防毒面具里的供氧反应,也就是na2o2是供氧剂。此反应是歧化反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化学反应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₂O + CO₂====Na₂CO₃。二氧化碳是碳氧化合物之一,是一种无机物,不可燃,通常也不支持燃烧,低浓度时无毒性。它也是碳酸的酸酐,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处于碳元素的最高价态,故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而无还原性,但氧化性不强。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能与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化学方程式:Na₂O + CO₂====Na₂CO₃。扩展资料:CO₂的制取方法:(1)发酵气回收法。生产乙醇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经水洗、除杂、压缩,制得二氧化碳气。(2)副产气体回收法。氨、氢气、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往往有脱碳(即脱除气体混合物中二氧化碳)过程,使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经加压吸收、减压加热解吸可获得高纯度的二氧化碳气。(3)吸附膨胀法。一般以副产物二氧化碳为原料气,用吸附膨胀法从吸附相提取高纯二氧化碳,用低温泵收集产品;也可采用吸附精馏法制取,吸附精馏法采用硅胶、3A分子筛和活性炭作吸附剂,脱除部分杂质,精馏后可制取高纯二氧化碳产品。(4)炭窑法。由炭窑窑气和甲醇裂解所得气体精制而得二氧化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氧化碳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Na2O2+2CO2=2Na2CO3+O2↑Na2O2自己当氧化剂和还原剂Na2O2中一个O是-1价升0价氧气另一个O降为-2价。反应中生成1molO2。那么反应物中就有2个O从-1价升0价(所以配2)。另外O和co2结合总的来说是歧化反应。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基于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的实质来描述的。这个反应涉及到二氧化碳分子和过氧化钠分子之间的电子转移和化学键的形成。我们需要了解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基本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可以在常温常压下保持液态或固态,也可以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可以在水中分解为氢氧化钠和氧气。当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相遇时,它们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具体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这个方程式表示过氧化钠中的氧原子从-1价升到0价,需要接受来自二氧化碳分子的电子,并形成碳酸钠。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特点:1、反应过程中的元素变化在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中的碳和氧原子被转移到过氧化钠中,最终形成碳酸钠,同时释放出氧气。这个过程中展现了化学反应中元素的转化和重新组合。2、电子的转移这个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即二氧化碳分子中的电子转移给了过氧化钠中的氧原子,使得氧原子从-1价升到0价,同时形成碳酸根离子。这种电子的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特征之一。3、氧气产生这个反应中产生了氧气,这是由于过氧化钠中的氧原子在接受二氧化碳的电子后释放出了氧气分子。这个过程也揭示了化学反应中可以产生气体,并且这种气体的产生通常与化学键的断裂有关。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

2 Na2O2 + 2 CO2 = 2 Na2CO3 + O22 mol Na2O2 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是2 mol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Na2O2转移1 mol 电子 (参加反应的)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 是1 mol转移1 mol 电子 (被氧化的的)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 是0.5 mol 相关反应常见反应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无论NO还是NO2都可以被过氧化钠吸收,因此可用于吸收NO[2]Na2O2 + 2 NO = 2NaNO2Na2O2 + 2 NO2 = 2NaNO3所以,所有中学习题中所谓的NO,NO2,CO2混合气体通过过氧化钠后残留NO或者NO2气体的描述为错误的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应该属于过氧化物,但也可与二氧化碳(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发生反应),酸反应,反应过程中均有氧气放出,化学方程式分别为:(在空气中露置先与水再与二氧化碳反应,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二氧化碳反应。属于《高中化学必修一》内容)2Na2O2+2CO2 = 2Na2CO3+O2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首先产生过氧化氢,碱性过氧化氢不稳定,会分解Na2O2 + 2 H2O = 2 NaOH + H2O22H2O2 = 2 H2O + O2↑,反应放热总反应化学方程式:2Na2O2+ 2H2O = 4NaOH +O2↑与次高价气态非金属氧化物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但不放出氧气,直接化合如:Na2O2 + CO = Na2CO3Na2O2 + SO2 = Na2SO4与最高价气态非金属氧化物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放出氧气,例:2Na2O2 + 2CO2 = 2Na2CO3+ O22Na2O2 + 2SO3 = 2Na2SO4 + O2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氧气,亚硫酸钠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反应方程式:2 Na2O2 + 2 SO2 = 2 Na2SO3 + O22 Na2SO3 + O2 = 2 Na2SO4所以 Na2O2 + SO2 = Na2SO4

高中化学 求画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的双线桥表示。

2Na2O2 2CO2=2Na2CO3 O2。用户可以看出Na2O2中的O是-1价的,O2中的O是0价的,CO2和Na2CO3中的O都是-2价的。所以是1个Na2O2中的2个O失去2个电子,形成O2,失去的2个电子被1个Na2O2中另外2个O得到,形成Na2CO3中-2价的O。双线桥法:2Na2O2 2CO2=2Na2CO3 O2,Na2O2中的O分别指向Na2CO3和O2中的O,指向O2的写失e*2-,指向Na2CO3的写得e-*2。扩展资料: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防止受潮。与可燃物、有机物、易氧化物、酸类腐蚀性液体、铵盐、硫磺、金属粉末、炭、焦炭、锯末等物品隔离。远离火源或用水灭火的其他仓库。发生泄漏时,用沙土混合,送至空旷地方倒至大量水中,放置一段时间,经稀释的污水排入废水系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氧化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氧化碳

高中化学:过氧化钠和水与二氧化碳同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实就是过氧化钠先和水反应,再与二氧化碳反应,即:2Na2O2+2H2O=4NaOH+O2;2NaOH+CO2=Na2CO3+H2O总方程:CO2过量时,2Na2O2+2CO2=2Na2CO3+O2(水即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Na2O2过量时,2Na2O2+CO2+H2O=Na2CO3+2NaOH+O2

化学问题:过氧化氢,过氧化钠为什么化合价算出来不是零啊,还有很多也是啊。

解释:某种元素的化合价除了最常见的化合价,部分还有其它不常见的可变化合价。  初中课本上提供的是普通元素最常见的化合价,如氧元素化合价通常为-2价,而在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钠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是不常见的-1价,这样在化合物过氧化氢与过氧化钠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才会也等于0。再如氮元素的最常见的化合价为+5价,如硝酸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氮元素还有其他可变化合价,在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在N2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在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在N2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在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在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刚学初中化学化合价那一部分,氧元素显-2价,氢元素显+1价,为什么过氧化氢(H2O2)化合价之和不为0?

首先说化合价这种东西是初高中辅助你了解原子性质的工具,在实际中根本不存在。如果你学到后面的话,你会发现没人用化合价这种东西。所谓的氧为-2价是指在一般情况下,氧原子会得到2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氧原子的外层有6个电子),获得了两个电子的氧原子带2单位负电,这就是-2的由来同样,氢原子外面只有1个电子,比较容易被别人抢跑,所以一旦被抢跑,氢原子就变成一个表现正点的原子,+1就是这么来的但是在实际中,有一个元素没有按照常规通过得失电子形成2电子,8电子的稳定结构,而是几个人共用电子,这样的话就不好说谁到底单独给了多少电子,独吞了多少电子。像Fe3O4实际应该写成FeO.Fe2O3,这下你应该能看出Fe的价态到底是怎么回事了把对于H2O2,它的实际分布应该是H-O-O-H。中间两个O手拉手,每人再拉一个H。这个时候你觉得单看O的化合价可能不对了(在你们写作业的时候,这里的O就认为是-1价),那是因为两个O联合起来把两个H的电子给抢跑了,H原子心中比较气愤,但是自己电荷量比较小,打不过O,所以就紧紧纠缠在O的两遍干瞪眼。但是两个O都想独吞抢来的电子,所以容易分赃不均,导致关系破裂,所以这也是为什么H2O2比较容易分解的原因。我说完了,你听懂了吗?(我怎么觉得像是在写童话故事?)

为什么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中,氧和氢的化合价相加不为0

因为H2O2中,氧的化合价是-1价不是-2价。

化学化合价,水和过氧化氢中的H、O元素 ,哪个有变价?

O H2O是-2 H2O2是-1

为什么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中,氧和氢的化合价相加不为0?

拜托,H2O2中氢是+1价,氧是-1价.过氧化氢是过氧化物,其结构为H-O-O-H.其中O-O键是非极性键,电性抵消,表现-1价.你是初中的吧,刚开始学化学不要死搬结论,会有很多不符合.比如葡萄糖C6H12O6,照你这样说,C还是0价呢.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CO2=2Na2CO3+O2,其有关内容如下:1、反应机理: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它可以通过与二氧化碳反应,将二氧化碳氧化成碳酸钠(Na2CO3)和氧气(O2)。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应用:在化学实验中,这个反应常被用来进行氧气的制备和二氧化碳的吸收。例如,在制备氧气时,可以将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加入一个封闭的反应器中,然后通过收集产生的氧气来制备高纯度的氧气。在吸收二氧化碳时,可以将过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通入一个吸收器中。3、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有重要影响。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重要参数。对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反应速率受到反应条件的影响。产物性质的研究主要关注碳酸钠和氧气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有关化学的内容1、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它涉及到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组成,研究这些组成和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在物质变化中的应用。2、化学的分支:化学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分支。无机化学主要研究无机物的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物理化学研究物质在物理状态下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化学则主要研究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3、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食品加工中的添加剂、药物制造中的原料和药物的设计、衣物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建筑材料的合成等,都是化学在生活中应用。4、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化学在工业生产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原材料的提取和加工,到产品的生产和开发,再到废料的处理和再利用,都需要化学知识的支持。例如,石油化工、煤化工、制药工业、食品工业等,都是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领域。

过氧化氢(H2O2)中氢和氧的化合价分别是多少?整个化学式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为0吗?

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记住:过氧团为-2价,其中氧元素为-1价整个化学式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为0

化学 。在水分子中氢的化合价显+1,双氧水分子中氢的化合价显+2还是氧分子显-1?怎么乱七八糟的?

水分子中,氢原子为+1价,氧为-2价;过氧化氢分子中,氢原子显+1价,氧原子显-1价。化合价实际上是指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一种原子在不同化合物中失去或得到的电子不同,价位自然不相同。一般情况下,氧都得到两个电子,所以一般都是-2价,氢原子仅有一个电子,所以正价(失电子)时只可能是+1价。再说说为什么H2O2中的氧是-1价,已经知道,化合价指的是电子的得到或失去(或是共用电子对的偏移),过氧化氢分子中其实存在一个过氧根,也就是O2-,它是一个负二价原子团,与两个正一价的氢原子形成过氧化氢,化合价之和为0。为什么O2-中每个氧原子为-1价?因为每个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两个氧原子间通过共价键(共用电子对)的形式结合,使各原子最外层电子变数为7,最多只能再获得一个电子,所以也就只显-1价了。而形成的那一对共用电子对,由于两者均为同种原子,得到电子的能力(或者说电负性)相同,其中的共用电子对没有发生偏移,因此这时候并没有化合价变化。

请问这个化学方程式中,H2O2和H2O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不是由-1变成-2吗?

根据化学式正负化合价为0,氢元素为+1价,所以氧元素的平均化合价为-1价。书本上说的-2价为氧元素的常见化合价。过氧化氢(化学式:H2O2),纯过氧化氢是淡蓝色的黏稠液体,可任意比例与水混溶,是一种强氧化剂,水溶液俗称双氧水,为无色透明液体。其水溶液适用于医用伤口消毒及环境消毒和食品消毒。在一般情况下会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但分解速度极其慢,加快其反应速度的办法是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等或用短波射线照射。化学性质:具有氧化性以及还原性,以及不稳定性。纯过氧化氢很不稳定,加热到153 °C便猛烈的分解为水和氧气。用途:双氧水的用途分医用、军用和工业用三种,日常消毒的是医用双氧水,医用双氧水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酵母菌,一般用于物体表面消毒。 双氧水具有氧化作用,但医用双氧水浓度更低,擦拭到创伤面,会有灼烧感、表面被氧化成白色并冒气泡,用清水清洗一下就可以了,就能恢复原来的肤色。化学工业用作生产过硼酸钠、过碳酸钠、过氧乙酸、亚氯酸钠、过氧化硫脲等的原料,酒石酸、维生素等的氧化剂。医药工业用作杀菌剂、消毒剂,以及生产福美双杀虫剂和40l抗菌剂的氧化剂。印染工业用作棉织物的漂白剂,还原染料染色后的发色。用于生产金属盐类或其他化合物时除去铁及其他重金属。也用于电镀液,可除去无机杂质,提高镀件质量。还用于羊毛、生丝、象牙、纸浆、脂肪等的漂白。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可用作火箭动力助燃剂。民用:处理厨房下水道的异味,到药店购买双氧水加水加洗衣粉倒进下水道可去污,消毒,杀菌;

过氧化氢的化学式是H2O2,可化合价的和不为零,为什么?

化合价为零,其中氧元素显-1价,所以才称之为“过氧”,类似的有过氧化钠(Na2O2). 和通常的氧化物中的氧显-2价不一样.这点要注意.

过氧化氢的化学式是H2O2,可化合价的和不为零,为什么?

化合价为零,其中氧元素显-1价,所以才称之为“过氧”,类似的有过氧化钠(Na2O2)。和通常的氧化物中的氧显-2价不一样。这点要注意。

刚学初中化学化合价那一部分,氧元素显-2价,氢元素显+1价,为什么过氧化氢(H2O2)化合价之和不为0

通常,H表现出的价态是+1价,O的价态是+2价。因此,在H2O中,刚好符合氢、氧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0。而在H2O2 中,H 的化合价仍是+1,而O的化合价为-1,可以通过计算来求氧元素的化合价。初中化学中,氧的化合价为-2,并不代表氧只有一种化合价。同种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以表现出相同的价态,同种元素在同种物质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元素,如NH4NO3中高的N元素,依次分别为 -3,+5 .

H2O2的化合价为什么不是0,这个化学式是对的啊?

化合价是0..H2O2是过氧化氢.过氧化物中氧的化合价为-1

过氧化氢(根据化合价)的化学式

过氧化氢是双氧水、不是水……顾名思义、就是水分子再添个氧、即H2O2其中O为-1价、这是因为形成了O-O单键、从而只形成-1价、、具体问题还要涉及到电负性、、

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什么是H202氢的化合价

因为一个过氧化氢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所以化合价是H2O2氢的化合价是+1,氧的化合价是-1(在过氧基中,氧的化合价为-1)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气的还原性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氢气是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气体单质,其化学式为:H 2 .氧气能支持燃烧,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其化学式为:O 2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 2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 4 .故答案为:H 2 ;O 2 ;CO 2 ;CH 4 .

初三化学哪些是可燃性气体和还原性物质

在初三化学里,可燃性气体有:氢气(H2)、一氧化碳(CO)、甲烷(CH4),煤气等;还原性物质有:氢气(H2)、一氧化碳(CO)、碳(C)、铁、锌等活泼金属。

初三化学哪些是可燃性气体和还原性物质?

在初三化学里,可燃性气体有:氢气(H2)、一氧化碳(CO)、甲烷(CH4),煤气等; 还原性物质有:氢气(H2)、一氧化碳(CO)、碳(C)、铁、锌等活泼金属。

气体按化学性质大致可分为哪几类?并注明气体性质(危害性、颜色、气味等)、大致的满瓶压力,重量范围。

如果是按气体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那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其中有一部分概念交叉):1、氧化性气体。如O2、Cl2、F2、NO2、ClO2等,氧化性气体除氧气外,都有危害性很大的气体,往往有毒,使用时注意防泄漏、通风,不能与还原性气体放在一起。2、还原性气体。如CH4、H2S、CO、B2H6、H2等,还原性气体都是易燃易爆之物,有些如H2S、CO、B2H6等还剧毒,使用时注意防泄漏、通风,不能与氧化性气体放在一起。3、酸性气体。如HCl、H2S、HBr、HI、CO2等,除了CO2外,一般都有毒,使用时注意防泄漏、通风。4、碱性气体。如NH35、惰性气体(不用于化学反应目的)。如He、Ar、N2、Ne等,使用很安全。

高中化学

体的分类1、根据酸碱性,酸性气体:CO2、SO2、NO2、HCl、Cl2、H2S、HBr、HI等碱性气体:只有NH3中性气体:H2、O2、CH4、CO、CH2=CH2、C2H2、N2等2、根据常温氧化还原性强弱,强还原性气体:H2S、HBr、HI、SO2等一般性气体:H2、O2、CH4等气体干燥剂的类型及选择1、常用气体干燥剂按酸碱性可分为三类:①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硅胶。酸性干燥剂能够干燥酸性或中性的气体,如CO2、SO2、NO2、HCl、H2、Cl2 、O2、CH4等气体。②碱性干燥剂,如生石灰、碱石灰、固体NaOH。碱性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碱性或中性的气体,如NH3、H2、O2、CH4等气体。③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无水硫酸铜等,可以干燥中性、酸性、碱性气体,如O2、H2、CH4等。根据干燥剂的氧化性分两类①强氧化性干燥剂:浓硫酸②一般干燥剂:五氧化二磷、硅胶、生石灰、碱石灰、固体NaOH、CaCl2、CuSO4等

氢气有还原性吗,如果有 有关它还原性的化学式有哪些(初三化学)

有氢气还原氧化铜:CuO+H2===(加热)Cu+H2O氢气还原氧化铁:Fe2O3+3H2===(加热)2Fe+3H2O氢气还原四氧化三铁:Fe3O4+4H2===(加热)3Fe+4H2O

初中化学还原性气体都有哪些?

硫化氢,二氧化硫,氨气.这是常温下就有还原性的.还有氢气,一氧化碳.他们的还原性常在高温下表现.

初三化学中 什么物质具有还原性

初三化学中 什么物质具有还原性 C CO H2 初三化学哪些是可燃性气体和还原性物质 初三化学哪些是可燃性气体和还原性物质 手工喷砂房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相对于容纳工件较宽敞的空间,不能太拘谨否则影响工人手工作业,同时照明条件一定要好,对于较干燥的地区完全可以把抛沙放在室外进行。 等离子又名电浆,是由带正电的正粒子、负粒子(其中包括正离子,负离子、电子、自由基和各类活性基团等)组成的集合体,其中正电荷和负电荷电量相等故称等离子体,是除固态、液态、气态之外物质存在的第四态—等离子态。 可燃性气体有:氢气(H2)、CO(一氧化碳)、甲烷(CH4) 还原性物质有:氢气(H2)、CO(一氧化碳)、碳(C) 高中化学中哪些物质只具有氧化性?哪些物质只具有还原性? 根据元素的价态判断: 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则该元素只有氧化性(如金属阳离子:Cu2+、Ag+、Na+、Fe3+及KMnO4中的Mn元素等);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时,该元素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Na、Mg、Al、Zn、Fe、非金属的阴离子S2-、I -、Cl-、Br-及其化合物NH3中的N元素等);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时,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一般,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正价的卤素相反)。 从下面常见的重要氧化剂、还原剂找到化合价来判断即可。ue004 氧化剂 活泼非金属单质:X2、O2、S 高价金属离子:Fe3+、Sn4+ue00bue009ue003 不活泼金属离子:Cu2+、Ag+ue003其它:〔Ag(NH3)2〕+、新制Cu(OH)2ue00c 含氧化合物:NO2、N2O5、MnO2、Na2O2、H2O2ue00c、HClO、 HNO3、浓H2SO4、NaClO、Ca(ClO)2、KClO3、 KMnO4、王水 还原剂 活泼金属单质:Na、Mg、Al、Zn、Feue003 某些非金属单质: C、H2、Sue004 低价金属离子:Fe2+、Sn2+ue00bue008ue009 非金属的阴离子及其化合物: S2-、H2S、I -、HI、NH3、Cl-、HCl、Br-、HBr 低价含氧化合物: CO、SO2、H2SO3、Na2SO3、Na2S2O3、NaNO2、 H2C2O4、含-CHO的有机物: ue003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的有:S、SO32-、HSO3-、H2SO3、SO2、NO2-、Fe2+等,及含-CHO的有机物 什么是还原性?那些物质具有还原性? 还原行气体是指化学反应中经常作为还原剂使用的气体。例如氢气、一氧化碳等,但是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还原能力是不同的,碰到强氧化剂,有些还原性气体就不具备还原性了。 无机反应时,得到了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元素被还原,失去了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元素被氧化。有机物反应时,把有机物引入氧或脱去氢的作用叫氧化,引入氢或失去氧的作用叫还原。 即应看其是失去了电子(或电子对偏离),还是得到了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或者看其化合价是升高了还是降低了。 在反应物中: 失去了电子(或电子对偏离)即为还原剂,其化合价升高。 得到了电子(或电子对偏向)即为氧化剂,其化合价降低 氢气有还原性吗,如果有 有关它还原性的化学式有哪些(初三化学) 有 氢气还原氧化铜:CuO+H2===(加热)Cu+H2O 氢气还原氧化铁:Fe2O3+3H2===(加热)2Fe+3H2O 氢气还原四氧化三铁:Fe3O4+4H2===(加热)3Fe+4H2O 什么物质具有还原性? 大部分金属单质、醛基、碳碳不饱和键、碳氧双键、处于低化合价的化合物 高中化学中怎样知道一种物质具有还原性 一般金属单质都具有还原性(例如钠单质、铁单质)、还有那些处于最低价态离子(例如硫化氢、亚铁离子)、有机化学中的含有醛基、碳碳双键三键、羧基等物质。在一个具体的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就具有还原性。 初中化学具有还原性的物质的化学式有哪些?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常见的氧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被还原的物质。 (1)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如F2、O2、Cl2、Br2、I2、S等(其氧化性强弱与非金属活动性基本一致)。 (2)含有变价元素的高价化合物,如KMnO4 KClO3 H2SO4 HNO3 MnO2 等。 (3)金属阳离子如:Fe3+、Cu2+、(H+)(在金属与酸、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如反应Fe+CuSO4=FeSO4+Cu中,实质上是Cu2+离子氧化Fe原子,Cu2+作氧化剂,Fe是还原剂) 常见的还原剂是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被氧化的物质。 (1)典型的金属单质如:K、Ca、 Na、Mg等(其还原性强弱与金属活动性基本一致) (2)某些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如:H2、C、CO。 (3)有变价元素的最低价态化合物如:H2S、HI、HBr、HC (4)非金属阴离子如:S2-、I-、Br-、Cl- 哪些物质具有还原性 嗯……有硫、硫酸根,碘,苯,氯,氢氧根等阴离子。教一判定:据金属话动性顺序还原性依次减弱(各种金属离子都行)

化学中的还原性气体有哪些

  物质包括气体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是相对而言的。一种物质在一个反应中反应中是氧化剂,可能在另一个反应中就成为了还原剂。   在空气中能被氧化的气体都可称还原性气体。如: 氢气、一氧化碳、硫化氢、甲烷、一氧化硫。注意:因为气体还原性是相对的。   如:一氧化碳与氢气高温反应生成碳和水,这时一氧化碳不是还原性气体;氢气和钠反应,氢气不具有还原性,这时氢气不是还原性气体。

高中化学里哪些气体是具有还原性的,哪些气体是中性的

显示氧化性的有:F2、O2;通常显示氧化性的有:Cl2、Br2(气);显示还原性的有:H2S、H2、CO、NH3、HI、HBr、HCl;既可显示氧化性,又可显示还原性的有:Br2、SO2、NO2、N2

选择合适的物质的化学式填空.(1)有还原性的气体是______; (2)天然最硬的物质是______;(3)能

(1)氢气、一氧化碳等气体具有还原性;(2)天然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3)氧气具有助燃性;故答案为:(1)H2;(2)C;(3)O2.

请写出初三上所有的气体化学方程式,只要分解反应的,加文字方程式,谢谢。

我打太麻烦 我这里把我的日志发这里 自己参考 把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 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 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5.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36.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 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碱 -------- 盐 +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8)盐 + 盐 ----- 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 概念: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 二价钙镁钡与锌, 三价金属元素铝; 一五七变价氯, 二四五氮,硫四六, 三五有磷,二四碳; 一二铜,二三铁, 二四六七锰特别。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 “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 “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 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 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 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8、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 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 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 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 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9、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10、“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的口诀: “正价左负价右,十字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11、过滤操作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 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二低莫忘记。 12、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3、反应规律: 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复分解反应: ①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②碱+酸→盐+H2O ③酸+盐→新盐+新酸 ④盐1+盐2→新盐1+新盐2 ⑤盐+碱→新盐+新碱 14、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④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中: 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②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15、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得氧还,失氧氧(夺取氧元素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16、用洗气瓶除杂的连接:长进短出 用洗气瓶排水收集气体的连接:短进长出 用洗气瓶排空气收集气体的连接:密小则短进长出,密大则长进短出 17、实验除杂原则:先除其它,后除水蒸气 实验检验原则:先验水,后验其它 ================================================================== 反应现象 应用 2Mg+O2点燃或Δ2MgO 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白色信号弹 2Hg+O2点燃或Δ2HgO 银白液体、生成红色固体 拉瓦锡实验 2Cu+O2点燃或Δ2CuO 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 4Al+3O2点燃或Δ2Al2O3 银白金属变为白色固体 3Fe+2O2点燃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4Fe + 3O2高温2Fe2O3 C+O2 点燃CO2 剧烈燃烧、白光、放热、使石灰水变浑浊 S+O2 点燃SO2 剧烈燃烧、放热、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2H2+O2 点燃2H2O 淡蓝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高能燃料 4P+5O2 点燃2P2O5 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 CH4+2O2点燃2H2O+CO2 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甲烷和天然气的燃烧 2C2H2+5O2点燃2H2O+4CO2 蓝色火焰、放热、黑烟、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氧炔焰、焊接切割金属 2KClO3MnO2 Δ2KCl +3O2↑ 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室制备氧气 2KMnO4Δ K2MnO4+MnO2+O2↑ 紫色变为黑色、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室制备氧气 2HgOΔ2Hg+O2↑ 红色变为银白、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拉瓦锡实验 2H2O通电2H2↑+O2↑ 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电解水 Cu2(OH)2CO3Δ2CuO+H2O+CO2↑ 绿色变黑色、试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铜绿加热 NH4HCO3ΔNH3↑+ H2O +CO2↑ 白色固体消失、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碳酸氢铵长期暴露空气中会消失 Zn+H2SO4=ZnSO4+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溶解 实验室制备氢气 Fe+H2SO4=FeSO4+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Mg+H2SO4 =MgSO4+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2Al+3H2SO4=Al2(SO4)3+3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Fe2O3+3H2 Δ 2Fe+3H2O 红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 冶炼金属、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Fe3O4+4H2 Δ3Fe+4H2O 黑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 冶炼金属、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WO3+3H2Δ W +3H2O 冶炼金属钨、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MoO3+3H2 ΔMo +3H2O 冶炼金属钼、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2Na+Cl2Δ或点燃2NaCl 剧烈燃烧、黄色火焰 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H2+Cl2 点燃或光照 2HCl 点燃苍白色火焰、瓶口白雾 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制备盐酸 CuSO4+2NaOH=Cu(OH)2↓+Na2SO4 蓝色沉淀生成、上部为澄清溶液 质量守恒定律实验 2C +O2点燃2CO 煤炉中常见反应、空气污染物之一、煤气中毒原因 2C O+O2点燃2CO2 蓝色火焰 煤气燃烧 C + CuO 高温2Cu+ CO2↑ 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冶炼金属 2Fe2O3+3C 高温4Fe+ 3CO2↑ 冶炼金属 Fe3O4+2C高温3Fe + 2CO2↑ 冶炼金属 C + CO2 高温2CO CO2 + H2O = H2CO3 碳酸使石蕊变红 证明碳酸的酸性 H2CO3 ΔCO2↑+ H2O 石蕊红色褪去 Ca(OH)2+CO2= CaCO3↓+ H2O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CO2检验和石灰浆粉刷墙壁 CaCO3+H2O+CO2 = Ca(HCO3)2 白色沉淀逐渐溶解 溶洞的形成,石头的风化 Ca(HCO3)2Δ CaCO3↓+H2O+CO2↑ 白色沉淀、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水垢形成.钟乳石的形成 2NaHCO3ΔNa2CO3+H2O+CO2↑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小苏打蒸馒头 CaCO3 高温 CaO+ CO2↑ 工业制备二氧化碳和生石灰 CaCO3+2HCl=CaCl2+ H2O+CO2↑ 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除水垢 其实 这些都是重点~~~~

化学中的还原性气体有哪些

物质包括气体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是相对而言的。一种物质在一个反应中反应中是氧化剂,可能在另一个反应中就成为了还原剂。所以这样的问题对不会出现在正式的场合,例如试题中。在中学的化学中常作为还原剂的气体为氢气(H2)、一氧化碳(CO),以及,硫化氢(H2S) ,甲烷(CH4),一氧化硫(SO)等。其中最常见的还原剂的氢气,在与钠、钾等金属化合物时,却为氧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被氧化者为还原剂,被还原这者为氧化剂。”理解了这句话,就可以了。即在实际反应中可以正确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就OK了。

高中化学有哪些有还原性的气体

高中化学有哪些有还原性的气体氧化性气体没有规范的定义1、如果具有氧化性即可,那就是化合价有降低倾向的气体都可入选,反之则是还原性的2、如果要氧化性强的气体,常见的有:氧气、氯气、氟气、二氧化氮、臭氧、三氧化硫等3、常见的还原性强的气体有:硫化氢,氢气、一氧化碳等根据元素的价态判断: 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则该元素只有氧化性(如金属阳离子:Cu2+、Ag+、Na+、Fe3+及KMnO4中的Mn元素等);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时,该元素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Na、Mg、Al、Zn、Fe、非金属的阴离子S2-、I -、Cl-、Br

高中化学里哪些气体是具有还原性的,哪些气体是中性的

显示氧化性的有:F2、O2;通常显示氧化性的有:Cl2、Br2(气);显示还原性的有:H2S、H2、CO、NH3、HI、HBr、HCl;既可显示氧化性,又可显示还原性的有:Br2、SO2、NO2、N2

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化学公式(初一生物)

呼吸作用化学方程式

有氧呼吸公式   第一阶段 C6H12O6酶→细胞质基质=2丙酮酸+4[H]+能量(2ATP) 第二阶段 2丙酮酸+6H2O酶→线粒体基质=6CO2+20[H]+能量(2ATP) 第三阶段 24[H]+6O2酶→线粒体内膜=12H2O+能量(34ATP) 总反应式 C6H1...

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要配平)

有氧呼吸的方程式 第一阶段 C6H12O6酶→细胞质基质=2丙酮酸(C3H4O3)+4[H]+能量(2ATP) 第二阶段 2丙酮酸(C3H4O3)+6H2O酶→线粒体基质=6CO2+20[H]+能量(2ATP) 第三阶段 24[H]+6O2酶→线粒体内膜=12H2O+能量(34ATP) 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大量能量(38ATP) 无氧呼吸公式 C6H12O6(酶)→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无氧呼吸的全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须特别注意的是,丙酮酸转化为酒精或者乳酸的过程中并不产生能量.

植物呼吸作用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项生命活动。那么,植物呼吸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呢? 植物呼吸作用化学方程式 有氧呼吸公式 第一阶段 C6H12O6酶→细胞质基质=2丙酮酸+4[H]+能量(2ATP) 第二阶段 2丙酮酸+6H2O酶→线粒体基质=6CO2+20[H]+能量(2ATP) 第三阶段 24[H]+6O2酶→线粒体内膜=12H2O+能量(34ATP) 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大量能量(38ATP) 无氧呼吸公式 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横线应改为箭头,上标:酶) 乳酸发酵:C6H12O6----2C3H6O3+能量 (横线应改为箭头,上标:酶) 植物呼吸作用过程 植物的呼吸作用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称为糖酵解),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少量的氢(用[H]表示),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第二个阶段(称为三羧酸循环或柠檬酸循环),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第三个阶段(呼吸电子传递链),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而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中进行的。 以上三个阶段中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在生物体内,1mol的葡萄糖在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释放出大约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0.52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38个ATP,1mol ATP储存30.54kJ能量),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仅有34%转化为ATP)。 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什么 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 第一: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转变为热能而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当ATP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时,就把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的分裂,植株的生长,矿质元素的吸收,肌肉收缩,神经冲动的传导等。 第二: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在呼吸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可以成为合成体内一些重要化合物的原料。例如,葡萄糖分解时的中间产物丙酮酸是合成氨基酸的原料。同时,保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保持平衡。

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化学公式(初一生物) 不要用化学分子表达,用中文.

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 光能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 叶绿体 光合作用过程:二氧化碳+水 (通过光、叶绿体) →有机物(淀粉)+氧 呼吸作用: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线粒体 呼吸作用过程:有机物+氧(通过线粒体) →二氧化碳+水+能量 蒸腾作用:就是吸了水后蒸发 光合作用: 光反应 H20→2H+ 1/2O2(水的光解) NADP+ + 2e- + H+ → NADPH(递氢) ADP+Pi→ATP (递能) 暗反应 CO2+C5化合物→C3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 C3化合物→(CH2O)+ C5化合物(有机物的生成或称为C3的还原) ATP→ADP+PI(耗能) 呼吸作用 有氧呼吸 有机物(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C2H5OH+O2 →(条件:酶)CO2+H2O+能量 无氧呼吸 有机物(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2C2H5OH→2C2H5OH(酒精)+能量 (酒精呼吸) (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乳酸呼吸)

呼吸作用化学方程式

有氧呼吸公式   第一阶段 C6H12O6酶→细胞质基质=2丙酮酸+4[H]+能量(2ATP)   第二阶段 2丙酮酸+6H2O酶→线粒体基质=6CO2+20[H]+能量(2ATP)   第三阶段 24[H]+6O2酶→线粒体内膜=12H2O+能量(34ATP)   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大量能量(38ATP)

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要配平)

有氧呼吸的方程式 第一阶段 C6H12O6酶→细胞质基质=2丙酮酸(C3H4O3)+4[H]+能量(2ATP) 第二阶段 2丙酮酸(C3H4O3)+6H2O酶→线粒体基质=6CO2+20[H]+能量(2ATP) 第三阶段 24[H]+6O2酶→线粒体内膜=12H2O+能量(34ATP) 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大量能量(38ATP)无氧呼吸公式 C6H12O6(酶)→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无氧呼吸的全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 须特别注意的是,丙酮酸转化为酒精或者乳酸的过程中并不产生能量。

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要配平)

有氧呼吸的方程式第一阶段C6H12O6酶→细胞质基质=2丙酮酸(C3H4O3)+4[H]+能量(2ATP)第二阶段2丙酮酸(C3H4O3)+6H2O酶→线粒体基质=6CO2+20[H]+能量(2ATP)第三阶段24[H]+6O2酶→线粒体内膜=12H2O+能量(34ATP)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大量能量(38ATP)无氧呼吸公式C6H12O6(酶)→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无氧呼吸的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须特别注意的是,丙酮酸转化为酒精或者乳酸的过程中并不产生能量。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光合作用H2O→2H+ 1/2O2(水的光解) NADP+ + 2e- + H+ → NADPH(递氢) ADP+Pi→ATP (递能) CO2+C5化合物→2C3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 2C3化合物+4NADPH+ATP→(CH2O)+ C5化合物+H2O(有机物的生成或称为C3的还原) ATP→ADP+PI(耗能) 有氧呼吸公式 第一阶段 C6H12O6酶→细胞质基质=2丙酮酸+4[H]+能量(2ATP) 第二阶段 2丙酮酸+6H2O酶→线粒体基质=6CO2+20[H]+能量(2ATP) 第三阶段 24[H]+6O2酶→线粒体内膜=12H2O+能量(34ATP) 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大量能量(38ATP) 无氧呼吸公式: 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横线应改为箭头,上标:酶) 乳酸发酵:C6H12O6----2C3H6O3+能量 (横线应改为箭头,上标:酶)

植物呼吸作用化学方程式

光合作用H2O→2H+ 1/2O2(水的光解) NADP+ + 2e- + H+ → NADPH(递氢) ADP+Pi→ATP (递能) CO2+C5化合物→2C3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 2C3化合物+4NADPH+ATP→(CH2O)+ C5化合物+H2O(有机物的生成或称为C3的还原) ATP→ADP+PI(耗能) 有氧呼吸公式 第一阶段 C6H12O6酶→细胞质基质=2丙酮酸+4[H]+能量(2ATP) 第二阶段 2丙酮酸+6H2O酶→线粒体基质=6CO2+20[H]+能量(2ATP) 第三阶段 24[H]+6O2酶→线粒体内膜=12H2O+能量(34ATP) 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大量能量(38ATP) 无氧呼吸公式: 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横线应改为箭头,上标:酶) 乳酸发酵:C6H12O6----2C3H6O3+能量 (横线应改为箭头,上标:酶)

关于化学平衡的问题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是没有关系的。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反应的速度,和催化剂,温度,浓度,压强(直接原因是浓度)等有关。至于平衡,指的是反应的程度。“在恒容的状态下,有氢气和氮气合成氨的反应发生,向容器中充入Ne,化学反应速率不变,那么化学平衡就不变。” 条件是恒容,也就是容器体积不变。那么充入的Ne气不参与反应。体积不变,氢气和氮气(也就是反应物)的量不变,则氢气和氮气(也就是反应物)的量浓度不变。只要反应物的量浓度不变,反应速率就不会变,平衡也不变。相反“若此反应是在恒压的条件下发生的,那么,再向里面充入Ne,化学速率减小,化学平衡为什么会变呢?” 恒压是指容器压强不变,那么此时充入Ne,为了使压强不变,容器体积就要增大。容器体积增大了,氢气和氮气(也就是反应物)的量不变,则氢气和氮气(也就是反应物)的量浓度减小。只要反应物的量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就减小,平衡常数也没原来大。你看我以上说的内容,好像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有关系,实际是没有的,这些都是巧合。主要看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吸热的反应,恒容,若升高温度,则反应速率就增大,此时平衡正好向正方向移动,因为“加热”这个条件给它制造了反应优势。相反放热的反应,恒容,若升高温度,则反应速率就增大,此时平衡却向反方向移动,因为“加热”这个条件给它的逆反应制造了反应优势。希望能给你帮助。望采纳,谢谢。

怎么判断化学反应平衡啊

一、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标志(定义标志)。1、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也就是v(正)=v(逆)。对于这个标志的使用有注意两点:一是反应速率应有一正一逆,二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2、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一定,也就是不再发生改变。二、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等价标志(衍生标志)。1、与v(正)=v(逆)等价的标志(1)从物质的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角度进行判断。对于同一物质,某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对于不同物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的化学反应速率。(2)从同一时间物质的变化角度进行判断。对于同一物质,同一时间内,生成的物质的量等于消耗的物质的量;对于不同物质,同一时间内,生成的物质的量与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系数之比。(3)从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角度进行判断。正逆反应速率不再发生改变。(4)从物质的微观变化角度进行判断。如从单位时间内化学键的变化情况、单位时间内电子得失情况的变化、单位时间内分子的变化情况等等。2、与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一致等价的标志(1)从质量角度进行判断。如:各组分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反应物总质量或生成物总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等等。(2)从物质的量角度进行判断。如各组分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反应物总的物质的量或生成物总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3)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改变的反应,还可以采用以下特殊的判断标志。如: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恒温、恒容)、平均摩尔质量、混合气体的密度(恒温、恒压)保持不变。扩展资料:化学反应平衡其适用范围是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可逆反应。分析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时,要紧抓速率变化与否及是否相等。一般有四种情况:1、压强改变,浓度改变,速率改变,若V正≠V逆,则平衡移动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有变化的反应,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则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注意:这里的改变压强,即通常所说的由体积变化引起的压强变化。2、压强改变,浓度改变,速率改变,但V正=V逆,则平衡不移动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其它条件不变时,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这里的改变压强,即通常所说的由体积变化引起的压强变化。3、压强改变,但浓度不变,速率不变,V正=V逆,则平衡不移动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体系中充入“惰气”,则平衡不移动。注意:这里压强改变,不是通常所说的由体积变化引起。4、总压强不变,但浓度改变,则速率改变,且V正≠V逆,则平衡移动对于气体反应体系,保持体系压强不变,向其中充入“惰气”,原来各气体物质的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此时,判断平衡向哪一方移动,可直接利用压强变化来判断。即相当于减压,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反应平衡

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A.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

B 试题分析:A项:反应进行的程度与反应速率没有直接的关系,故错;C项: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但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故错;D项:在化学反应前后体积不发生变化的下,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会发生变化,而化学平衡不移动,故错。故选B。点评:本题重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之间的关系的相关知识。难度中。旨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的理解程度。

选修4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重难点是什么

高中化学平衡有2个模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 恒温恒容:1、各组分转化到方程式的一边,各物质的量全等为等效平衡。如氮气1mol氢气3mol等效于氨气2mol。 2、若方程式左右气体系数和相等,则各组分转化到方程式的一边,各物质的量等比例为等效平衡。如题中反应:氮气1mol氧气2mol等效于氮气2mol氧气4mol。因产物只有一个,故只要起始物质只有一氧化氮,无论物质的量是多少,全等效。(推测该题原充入气体也为一氧氮) 恒温恒压:各组分转化到方程式的一边,各物质的量等比例为等效平衡。

未达到化学平衡时,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在未达到化学平衡时,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具体来说,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间呈现出一定的比例关系。这是因为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质量的变化量,而反应物质量的变化量与化学计量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例如,在简单的化学反应 A + B C 中,当反应物 A 和 B 的化学计量数之间的比例不变时,反应速率也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当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速率会变为零,此时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存在了。在化学平衡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比例达到了一定的稳定状态,反应速率变为零,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比例不再改变,化学反应到达了平衡状态。

以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B.化学平衡发

A、使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都加快,但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B、平衡移动是外界条件改变,导致正逆反应速率不等,所以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故B正确;C、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增大,逆反应的速率减小,所以限度变大和速率不一定增大,故C错误;D、两边气体化学计量数相等的,改变压强平衡也不移动,所以不一定是催化剂,故D错误;故选B.

如何通过化学平衡常数算出化学反应中某反应物的化学反应速率

通过化学平衡常数K是算不出化学反应速率的。K与热力学有关,反映的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态时的各反应物和产物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r)是与动力学常速k和浓度有关有关的。如A+B=C+D的平衡常数为K正反应A+B→C+D的反应常速为k1;逆反应C+D→A+B反应常速为k2,则一般有关系式K=k1/k2.要完整表达化学反应速率,除了动力学常数ki外,还要知道反应的级数,如r1=k1CA(的n次方)CB(的m次方)

化学平衡的标志是什么?

化学平衡的标志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的稳定状态。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对稳定。当一个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会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虽然反应仍在进行,但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存在一个动态平衡,即生成物的生成速率与反应物的消耗速率相等。2.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进行。在化学平衡中,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是同时进行的,只是它们的速率相等。正向反应指的是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过程,而逆向反应指的是生成物转化为反应物的过程。这两个方向的反应一直在互相竞争,直到达到平衡状态。3.反应速率相等。化学平衡时,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速率相等。这意味着每个时间单位内,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速率与生成物转化为反应物的速率相等。虽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在不断变化,但总体上保持相对稳定。4.宏观可观察到物质性质的不变。化学平衡时,宏观上能够观察到物质的性质基本不变,例如颜色、压力和温度等。这是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使得宏观性质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5.平衡常数的存在。平衡常数是用来描述化学平衡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由各个物质的浓度比例决定的。平衡常数的大小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当平衡常数值较大时,生成物的浓度较高;当平衡常数值较小时,反应物的浓度较高。6.影响平衡的因素。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或浓度和催化剂等。温度的增加通常会导致平衡位置向反向移动,而温度的降低则会导致平衡位置向正向移动。压力或浓度的变化也会对平衡位置产生影响,增加压力或浓度通常会使平衡位置向生成物方向移动。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的达到平衡的速率,但并不会影响平衡位置。总结:化学平衡的标志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对稳定,并且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进行且速率相等,宏观上物质性质基本不变。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平衡的重要指标,而温度、压力或浓度和催化剂等因素会影响平衡位置的移动。

为什么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却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没有关系,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的次数,平衡状态指示反应的程度大小,比如反应物的转化率为50%,至于1秒钟反应10次或者100次,反应物的转化率还是50%,平衡不会移动。速率不影响平衡

从反应速率判断化学平衡

A 没有说明化学反应方向, NO和NO2系数比是1:1 所以应该是相等的,但是没有说明方向,不能证明是平衡状态,如果说NO2的消耗 和NO的消耗速率等的话 就是对的B NO2有颜色,颜色不变 平衡,如果没有颜色的气体 的话 就不能说明平衡C O2体积分数不变,说明平衡了D NO和O2体积比始终为2:1所以 BC

化学平衡移动,反应速率一定会变化吗?

不一定。化学反应平衡是否移动主要看正反应速度与逆反应速度的对比情况,正反应速度大于逆反应速度时平衡正向移动,反之则逆向。以下情况速度变了不移动:加正催化剂使正逆反应速度都加快且加快程度相同,加副催化剂、等压强缩放体积、化学反应式中反应物气体与生成物气体系数相等时缩放体积等等平衡不动。

化学平衡时,反应速率之比一定与化学计量数之比相等?

化学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这样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过程中,任意时刻都有反应速率之比与化学计量数之比相等,当然平衡时,也是相等的(但要是把平衡时正逆反应结合在一起,物质没有净反应,可看作各物质的总的反应速率为0)。所以不能用反应速率之比与化学计量数之比相等来作为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

化学平衡移动中,怎么看反应速率是一直增大,还是先怎么样后怎么样。

不管平衡向哪边移动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升高温度,反应向吸热反应移动,反之向放热反应移动—————————————————————————————————————————增大压强或减小体积,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减小压强或增大体积,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减小(注意,密度一定要改变,否则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你就看改变压强后物质的密度有没有改变)增大压强或减小体积时若方程式中反应物系数之和大于生成物系数之和,则平衡正向移动,反之逆向移动减小压强或增大体积时若方程式中反应物系数之和大于生成物系数之和,则平衡逆向移动,反之正向移动PS:你可以这样理解若方程式中反应物系数之和大于生成物系数之和,也就是反应之后物质总量减少了,然后增大压强或减小体积,密度就增大了,反应的空间变挤了,要想不那么挤,就要减少物质的量,而正反应就能减少物质的量,所以反应正向移动,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思路温度也一样,升高温度,太热了,要想不那么热,就把热量吸收掉,所以平衡要向吸热反应移动;降低温度,太冷了,要想不那么冷,就把热量放出来,所以平衡向放热反应移动—————————————————————————————————————————加催化剂,如果是正催化剂(一般题目没说都是默认正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同等增大加负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同等减小加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任何影响,平衡不移动(注意,这个经常考)—————————————————————————————————————————打字很辛苦的,望采纳,谢谢

试从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原理,利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生产中,宜采用高压,适当的高温和催化剂的理由。

压强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平衡正向移动越多,有利于反应。但限于设备等条件,采用2atm-5atm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平衡逆向移动越多,采用较适中的温度。500度,催化剂的活性温度要与此温度匹配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不影响平衡移动,但催化剂的活性温度要与上述温度匹配。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越大,其化学反应速率越快”这种说法对吗?

平衡常数和反应速率完全没有关系。平衡常数代表反应的热力学性质速率常数代表反应的动力学性质这是从根本上就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有一个实例:合成氨反应N2和H2化合生成NH3的反应,其平衡常数K并不小,但是不加比较高的条件(高温高压催化剂)二者几乎不反应。其实不是平衡常数太小反应不了,而是速率常数太小,反应速率太慢。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和条件是什么?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化学平衡状态具有逆,等,动,定,变、同六大特征。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等: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正=v逆。动:平衡时,反应仍在进行,是动态平衡,反应进行到了最大限度。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反应速率保持不变,反应物的转化率保持不变,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变:化学平衡跟所有的动态平衡一样,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平衡状态就会被破坏,由平衡变为不平衡,再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平衡,即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同:一定条件下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即无论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或是从任一中间状态开始建立,只要外界条件相同,达到平衡时的效果都相同。化学平衡状态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即"化学平衡状态". 其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化学平衡状态的实质,而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是化学平衡状态的表现。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是针对同一可逆反应而言,正与反只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概念。

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指的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的实质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必须“一正一逆”,这里的v正与v逆相等还要是对同一种物质而言的,如果是不同种物质来表示必须转换成同一物质速率相等才能判断

化学平衡的移动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很多化学反应是可逆的从反应开始都是趋于一个平衡.要达到这个平衡必须满足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若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则说明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为了达到平衡则需要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这样才会是反应趋于平衡.反之平衡向逆反应移动道理是一样的.希望你可以理解.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平衡得的时间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一般与温度、浓度、压强等因素有关,且温度对此的影响应该说是最大的,大约温度上升5摄氏度,反应速度加快一倍。对于气体来说,压强的影响较大。

哪些因素一定能影响化学平衡?哪些因素一定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但压强只影响反应中有气体参加且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不同的化学反应,比如N2+O2===2NO这个反应改变压强时平衡不变)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固体和纯液体参加反应时因其浓度是一定值,所以加入固体和纯液体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比如C(s)+H2O(g)===CO(g)+H2(g)中加入C不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请采纳。

对同一化学平衡而言,反应速率越快就一定先到达平衡吗

一般而言,速率快的先达到平衡,至少多数情况如此。中学化学:物质的量或浓度或含量对时间的图中,确实是先拐先平。斜率大的速率快,若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则是斜率大的温度高,若是在不同压强下的气体反应,斜率大的压强大。你说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就像汽车与行人谁先到达目的地,如果两者的目的地不同,就无法比较。同理速率快的,但转化率很高,速率慢的转化率很低,谁先平衡还真不好说。特例总是有的,至少理论上存在这种可能。但中学化学不必想这么复杂了。对同一化学平衡而言,反应速率越快就一定先到达平衡吗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原理是什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巩固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基本知识,加深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等基础知识的理解。 (2)通过实验,体会用定量方法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规律基本程序,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规范。 (3)掌握“Na2S2O3+H2SO4=Na2SO4+S+H2O、FeCl3+3KSCNFe(SCN)3
 首页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