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都有哪些,高中常用到的
酸碱盐是高中化学要学习主要的物质之一 常见的酸有: 强酸:硫酸:H2SO4 盐酸:HCl 硝酸:HNO3 氢溴酸:HBr 氢碘酸HI 高氯酸:HClO4(最强酸)等 弱酸:次氯酸:HClO,碳酸:H2CO3 亚硫酸:H2SO3 亚硝酸:HNO2 磷酸:H3PO4 氢氟酸:HF 醋酸:CH3COOH 甲酸 HCOOH等 常见的碱 强碱:第一主族金属元素形成的碱(LiOH NaOH KOH等)及Ba(OH)2,氢氧化钙一般也认为是强碱 弱碱:NH3H2O及其他难溶性的碱 如:氢氧化铁:Fe(OH)3 氢氧化铜:Cu(OH)2 氢氧化铝:Al(OH)3 氢氧化镁:Mg(OH)2等 常见的盐:(按照构成盐的阴阳离子份) 氯化物:NaCl CaCl2等 硫酸盐:BaSO4 Na2SO4等 硝酸盐:AgNO3 KNO3等 碳酸盐:NaHCO3 Na2CO3等 硅酸盐:Na2SiO3 及水泥的主要成分 铵盐:NH4Cl等 钾盐、钠盐、钙盐等等,就不一一详述了
高中常见酸的强弱排列顺序是怎样的
高中常见酸的强到弱排列顺序:高氯酸,氢碘酸,硫酸,氢溴酸,盐酸,硝酸,碘酸(以上为强酸,了解即可,大学涉及强弱排序),草酸(乙二酸),亚硫酸,磷酸,丙酮酸,亚硝酸(以上五种为中强酸)。与数学物理等学科共同成为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基础。化学的核心知识已经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各个区域,化学是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的重要支柱。化学家们运用化学的观点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用化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例如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健康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强酸须知硫酸,盐酸,硫氰酸等等..但是这用定义是有很大漏洞的,因为H2O也可以(这只是高中阶段认为的,其实酸碱电离理论中对酸的定义也是如此),所有比较完善定义方法。酸碱质子理论,该定义对酸的定义是凡事质子的结合体就是碱,质子的提供体就是酸,所以根据这个定义,H2O即是酸又是碱了,就我知道的最后一种是酸碱电子理论。这个定义的大概就是,酸是电子对的接受体,原子核外围必须有空轨道,而碱就是电子对的提供体,必须要有孤对电子,说白了就是形成配合物,电子不发生转移。
高中化学常见的强酸有哪些?
高中化学常见的强酸强碱有以下几种:强酸。包括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高氯酸(HClO4)、氢碘酸(HI)、氢溴酸(HBr)、高锰酸(HMnO4)、硒酸(H2SeO4)等。注意:六大强酸是高中必记内容,需要灵活记忆,并且掌握其中的相关知识点,是高考的热门知识点。强碱。包括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锂(LiOH)、氢氧化钡(Ba(OH)2)、氢氧化镭(Ra(OH)2)等。以上这些强酸强碱都是高中化学中常见的,请注意安全使用。
常见酸的酸性大小的顺序排列(高中化学)
强酸:高氯酸,氢碘酸,硫酸,氢溴酸,盐酸,硝酸,碘酸,中强酸:草酸(乙二酸 化学式:C2H2O4),亚硫酸,磷酸,丙酮酸,亚硝酸,弱酸:柠檬酸,氢氟酸,苹果酸,葡萄糖酸,甲酸,乳酸,苯甲酸,丙烯酸,乙酸,丙酸,硬脂酸,碳酸,氢硫酸,次氯酸,硼酸,硅酸 氢氟酸酸性大于碳酸。碳酸属于较弱的含氧酸,因为非羟基氧会促进羟基上的氢被电离,碳酸只有一个非羟基氧,因而酸性较弱(可与高氯酸作比较,后者有三个非羟基氧)。氢氟酸酸性弱于盐酸等卤化氢水溶酸,因为氟的电负性很大,易与水中的氢结合成氢键,使氯化氟分子更稳定,氢难以电离出,因而氢氟酸也是一种弱酸,但比碳酸强。 够详细吧?给分!
常见酸的酸性大小的顺序排列(高中化学)
由强到弱依次为:高氯酸,氢碘酸,硫酸,氢溴酸,盐酸,硝酸,碘酸(以上为强酸,了解即可,大学涉及强弱排序),草酸(乙二酸),亚硫酸,磷酸,丙酮酸,亚硝酸(以上五种为中强酸),柠檬酸,氢氟酸,苹果酸,葡萄糖酸,甲酸,乳酸,苯甲酸,丙烯酸,乙酸,丙酸,硬脂酸,碳酸,氢硫酸,次氯酸,硼酸,硅酸(其余为弱酸或极弱酸)! 已经很全了,绝对够你用的了!不够的话,发留言我再给你补充!
高中阶段常见的10种弱酸
H2SiO3(偏硅酸)、HCN(氢氰酸)、H2CO3(碳酸)、HF(氢氟酸,较少见)、CH3COOH(也作C2H4O2乙酸,又叫醋酸)、H2S(氢硫酸)、HClO(次氯酸)、HNO2(亚硝酸,较少见)、HONC(雷酸)、H2SO3(亚硫酸)。弱酸是和强酸相对的酸,酸性较弱。弱酸通常是指其电离常数(Ka)小于0.0001(酸度系数pKa大于4)的酸。大多数的酸,在电离时,都涉及水分子与酸中离解出来的氢离子互相结合生成离子H3O+的反应。水的浓度在反应中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一个常数。扩展资料在溶液中不完全电离的酸。如用常用HA去表示酸,那在水溶液中除了电离出质子H+外,仍有为数不少的HA在溶液当中。以下化学式可以表示这关系:HA(aq)u2194H+(aq)+A-(aq)其溶液于平衡时,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关系可用酸度系数(Ka)表示如下:Ka=[H+][A-]/[HA]Ka愈大(或是pKa值愈小),就代表有愈多的氢离子(H+)生成,其pH值也就愈小。弱酸的Ka值大约在10-4~10-14之间,或是pKa值大于4。因此,除了少数的酸被定义为强酸或超强酸外,大部分的酸均是弱酸。有机酸也是弱酸的重要一环,常见的家用弱有机酸包括醋内的乙酸,柠檬及不少生果内的柠檬酸等;无机酸当中如用作抗菌剂的硼酸,及用在汽水当中的碳酸等。Hendersor—Hasse!balch方程 弱酸在溶液中只有微弱的解离,酸与结合碱之间达到真正的平衡状态,若以HA代表弱酸,则HA(aq)u2194H+(aq)+A-(aq)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弱酸
我想问问高中常用的酸碱盐有哪些
碳酸钠Na2CO3、碳酸钾 k2CO3、碳酸氢钠NaHCO3。强酸弱碱盐呈酸性,常见如硫酸铜CuSO4、氯化铵NH4Cl、氯化铁FeCl3、氯化铝AlCl3等。强碱弱酸盐呈碱性,常见的如醋酸钠NaAc(Ac表示醋酸根离子、碳酸钠 Na2CO3、碳酸氢钠NaHCO3、亚硫酸钠Na2SO3、偏铝酸钠NaAlO2等。另外补充几点:弱酸离子:如碳酸根离子CO3 2-,亚硫酸根离子SO3 2-,硅酸根SiO3 2-,偏铝酸根AlO2-,醋酸根CH3COO-等。强碱离子:如Na+,K+,Ca2+,Ba2+等。强酸:化学六大无机强酸:硫酸、硝酸、盐酸(氢氯酸)、氢碘酸、氢溴酸、高氯酸 。弱碱:NH3·H2O(一水合氨(氨水)) 。酸碱盐性质之酸的通性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1、跟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2、酸的PH3、跟(H)前的活泼金属起置换反应酸 + 金属==盐 + 氢气例:2HCl+Fe=FeCl2+H24、跟碱性氧化物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酸 + 碱性(金属)氧化物—盐+水例:3H2SO4+Fe2O3=Fe2(SO4)3+3H2O5、跟某些盐反应酸+碳酸盐==盐+水酸+盐—新酸+新盐例:H2SO4+BaCl2=2HCl+BaSO46、跟碱起中和反应酸+碱—盐+水例:2HCl+Cu(OH)2=CuCl2+2H2O
高中常见的酸有哪些?
高中常见挥发性酸:1、硝酸HNO3: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的强酸,属于一元无机强酸,是六大无机强酸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纯硝酸为无色透明液体,浓硝酸为淡黄色液体,正常情况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窒息性刺激气味。浓硝酸含量为68%左右,易挥发,在空气中产生白雾,是硝酸蒸汽与水蒸汽结合而形成的硝酸小液滴。2、盐酸HCL:是氯化氢(HCl)的水溶液,属于一元无机强酸,工业用途广泛。盐酸的性状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具有较高的腐蚀性。3、氢氟酸HF: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为无色透明至淡黄色冒烟液体。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相对密度 1.15~1.18。沸点 112.2℃。4、氢溴酸HBr:溴和氢的化合物,是一种强酸。微发烟。分子量80.92,气体相对密度(空气=1)3.5;液体相对密度2.77(-67℃)。5、氢碘酸HI:是碘化氢的水溶液,是种非氧化性酸。氢碘酸是一种强酸。腐蚀性强,有危险性,能灼伤皮肤。碘化氢是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6、醋酸CH3COOH:是一种有机一元酸,为食醋主要成分。纯的无水乙酸(冰醋酸)是无色的吸湿性固体,凝固点为16.6℃(62℉),凝固后为无色晶体,其水溶液中呈弱酸性且蚀性强,蒸汽对眼和鼻有刺激性作用。难挥发性酸:1、硫酸H2SO4:硫酸是一种最活泼的二元无机强酸,能和绝大多数金属发生反应。高浓度的硫酸有强烈吸水性,可用作脱水剂,碳化木材、纸张、棉麻织物及生物皮肉等含碳水化合物的物质。2、磷酸H3PO4: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酸,是中强酸。由五氧化二磷溶于热水中即可得到。正磷酸工业上用硫酸处理磷灰石即得。磷酸在空气中容易潮解。3、硅酸H2SiO3:是一种弱酸,它的盐在水溶液中有水解作用。游离态的硅酸,包括原硅酸(H4SiO4)、偏硅酸(H2SiO3)、二硅酸 (H2Si2O5),酸性很弱。4、偏铝酸HAlO2:偏铝酸是弱酸,酸性比碳酸还弱的酸。5、高氯酸HClO4:无机化合物,六大无机强酸之首,氯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无色透明的发烟液体。高氯酸在无机含氧酸中酸性最强。
高中化学常见酸 的 酸性比较
1、不同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成酸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酸性越强。如非金属性Cl>S>P>C>Si 则酸性:HClOu2084>Hu2082SOu2084>Hu2083POu2084>Hu2082COu2083>Hu2082SiOu2083。2、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含氧酸,元素的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3、同一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氢化物酸性越强。4、非同一主族元素的无氧酸酸性,需靠记忆。扩展资料:(1)在‘金属+酸→盐+氢气"中,酸通常指的是稀硫酸和稀盐酸,不能是浓硫酸或硝酸。因为浓硫酸或硝酸都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不能生成氢气而生成了水;金属是指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活泼金属,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中的氢。(2)通过金属跟酸的反应情况导出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剧烈,所需时间越短。(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通常用它作为干燥剂。硫酸还具有脱水性,它对皮肤或衣服有很强的腐蚀性。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如果把水注入浓硫酸里,水的密度较小,会浮在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向四处飞溅,容易发生事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酸性
高中化学中,常见酸的酸性比较。 要全一点的,还有原因。
1、强酸:高氯酸,氢碘酸,硫酸,氢溴酸,盐酸,硝酸,碘酸等。2、中强酸:草酸(乙二酸),亚硫酸,磷酸,丙酮酸,亚硝酸。3、弱酸:碳酸,柠檬酸,氢氟酸,苹果酸,葡萄糖酸,甲酸,乳酸,苯甲酸,丙烯酸,乙酸(醋酸),丙酸,硬脂酸,氢硫酸,次氯酸,硼酸。高中范围内的强酸:HCl,HBr,HI,H2SO4,HClO4,在含氧酸中HClO4酸性最强,在无氧酸中HI酸性最强,剩下的都是弱酸。根据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度的大小,有强酸和弱酸之分,一般认为,强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如盐酸、硝酸;弱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如乙酸、碳酸。扩展资料:酸的化学性质酸一般有腐蚀性。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如下:[HA]、[H+]、[A-]分别是HA、H+、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弱酸HA的电离平衡常数。例如298K时乙酸的电离常数为1.8×10-5;氢氟酸为7.2×10-4。电离平衡常数随弱电解质的浓度和温度有很小的变化。在一定温度下,弱酸的电离度因溶液变稀而增大,如0.10、1.0×10-3、1.0×10-4乙酸的电离度分别为1.34、13.4、42%。无限稀释时完全电离。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例如,磷酸分三步电离,每步都有相应的电离平衡常数﹕水是无机化合物极好的溶剂,离子能被水分子强烈吸引而稳定,酸中 H+是裸露的质子,直径为10-3皮米,能强烈地与水分子结合成Hu2083O+。例如,水合高氯酸晶体HClOu2084·Hu2082O实际上是由Hu2083O+和ClOu2084-组成,在水溶液中Hu2083O+和其他三个水分子结合成Hu2082O。常用H表示水溶液中的氢离子。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酸
高中化学中常见的酸有哪些?
楼上的回答有误,高中阶段,常见的有两种,不太常见的也有两类。具体如下:1,首先常见的有含氧酸和无氧酸,一般常见的含氧酸如H2SO4,H2SO3,H3PO4,HNO3,H2CO3像这些常见的含氧酸只要看氢H原子的个数就行了,分子中有几个氢H,就能电离出几个氢离子H+。当然本质上是该含氧酸中有几个羟基(羟基氢),就能电离出几个氢离子。2,常见的无氧酸,如H2S,HCl,HBr,HI,HF等,只要能判断该氢化物在水中能电离出H+(像NH3,PH3,CH4等在水中不反应或不电离或反应了不能电离出H+),则分子内有几个氢原子H就能在水溶液中电离出几个氢离子H+。3,特殊的有氧酸,指的是那种分子中含有非羟基氢的有氧酸,如次磷酸H3PO2是一元酸,原因是与P原子相连的是两个氢原子H,一个O原子,还有一个羟基,而在有氧酸中,只有羟基上的氢原子才能电离出H+,非羟基氢H不能发生电离。所以次磷酸H3PO2虽然有3个氢H,但只有1个能电离,所以是一元酸。又如亚磷酸H3PO3虽然有3个氢H,但它确是二元酸,原因就是H3PO3分子里面含有两个羟基(羟基氢),所以能电离出两个氢离子,是二元酸,另一个氢原子H直接与P原子相连,是非羟基氢,所以不能电离出氢离子H+,另一个氧原子也直接与P原子通过共价键相连。4,硼酸H3BO3,铝酸H3AlO3,原硅酸H4SiO4上述三种酸又可以写成B(OH)3,Al(OH)3,Si(OH)4,其中铝酸H3AlO3就是氢氧化铝Al(OH)3具有两性,从上述三种酸的改写化学式中可以看出它们分子中的氢都在羟基上,而且分子中氢原子H和氧原子O的数目相等,也就是说分子中不含非羟基氧,这样酸要判断是几元酸,也就是说要判断它能电离出几个H+要看反应机理。三种酸的反应机理分别如下:硼酸B(OH)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B(OH)3+H2O=(可逆)=B(OH)4++H+,从上面的电离反应原理可知,硼酸B(OH)3在水中显酸性,产生的H+不是自身电离出来的,而是结合了水中的OH-后,剩下1个H+,所以硼酸B(OH)3是一元酸,在水溶液中显示出一元酸的性质。铝酸H3AlO3和原硅酸H4SiO4与电离或与强碱反应时,都是分子内先脱去1分子H2O,生成偏铝酸HAlO2和偏硅酸(即硅酸)H2SiO3,而偏铝酸HAlO2和偏硅酸(即硅酸)H2SiO3则是典型的含氧酸,分别是一元含氧酸和二元含氧酸,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中即有羟基(羟基氢H),又有非羟基氧,所以它们分别能电离出1个H+和2个H+。它们的电离方程式分别为:H3AlO3=(可逆)=H2O+H+AlO2-,H4SiO4=(可逆)=H2O+2H++SiO32-(另外,对于铝酸H3AlO3(也就是氢氧化铝Al(OH)3),近几年,有科学家发现它的电离原理跟硼酸是一样的。)(最后,有机酸看羧基个数,酚看酚羟基个数,醇看醇羟基个数。)望采纳!谢谢!
高中常见的酸性比较
.常见酸酸性强弱 由强到弱依次为:其实还存在一批超强酸,比下述都强。但都是下述酸的比例混合物,这里不再做研究。有兴趣去百度百科一下~王水、魔酸为代表 强酸:高氯酸,氢碘酸,硫酸,氢溴酸,盐酸,硝酸,碘酸(以上为强酸,了解即可,大学涉及强弱排序) 中强酸:草酸(乙二酸),亚硫酸,磷酸,丙酮酸,亚硝酸(以上五种为中强酸) 弱酸:柠檬酸,氢氟酸,苹果酸,葡萄糖酸,甲酸,乳酸,苯甲酸,丙烯酸,乙酸,丙酸,硬脂酸,碳酸,氢硫酸,次氯酸,硼酸,硅酸,苯酚(其余为弱酸或极弱酸)综合排名最强酸:高氯酸酸性最强:高氯酸氧化性最强:高溴酸
高中化学常见酸碱性物质 分别都是什么?
酸碱性是物质在酸碱反应中呈现的特性,一般来说酸性物质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碱性物质可以使其变蓝,后来随着酸碱理论的发展,人们给出了更准确,完善的定义,逐渐触及酸碱性成因的本质。酸碱性的衡量标度有三种:水溶液的pH与pOH,酸的pKa与碱的pKb,以及酸碱的化学硬度。酸碱性一般用PH试纸,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来检测。具有酸碱性的物质有: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高氯酸,溴化氢,碘化氢弱酸:羧酸,碳酸,磷酸,亚硫酸,硫化氢,氢氰酸,其他:苯酚,强酸弱碱盐,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碱金属除锂外)碱土金属除铍镁外的氢氧化物弱碱:其他金属的氢氧化物除铝铍锌纯碱/苏打: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小苏打:NaHCO3干冰:CO2 联胺:N2H4 冰醋酸:CH3COOH其他:强碱弱酸盐
高中化学:什么叫酸化,为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风化,为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潮解,为什么是物理变化
酸化是溶液的pH减小,就是酸性增强的过程,应该是化学变化,你确定没有记错?风化是含有结晶水的物质,比如CuSO4·5H2O,久置时失去结晶水的过程。CuSO4和CuSO4·5H2O是两种不同物质,因此这是化学变化。潮解是固态物质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溶液的过程。这个就可以理解成溶解,是物理变化。
高中数学,速度进,各位奇才们~
如果说A-->B(条件A可以推出B)那么就说: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其实很好理解:1.充分:充分就是足够的意思了。我们做一些严格的推理过程,必然要有一些线索、依据, 才能得出结论,如果得到的线索和依据已经足够,那就说这些线索和依据是充分的。 比方我们现在有3个命题:①苹果是小区里的狗吃的;②小区里只有一只狗小花 ③苹果是小花吃的。单纯靠①是推理不出③的,说明①不是③的充分条件(就像 警察办案的证据不足)。如果①和②放在一起,那么就可以推出③了,所以①② 是③的充分条件。2.必要:必要的意思就是必需的意思。打个比分:①小红生了个小孩;②小红是女的。 ①可以推导出②。②是①的必要条件。就是说如果小红生了个小孩,那么小红必需是 女的。
高中数学两题 好的另加分
第一题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所以选 C第二题先推充分性:通过0<ab<1,只能得到ab同号,但正负不定,若a,b均为负,则a<1/b不成立再推必要性:通过a<1/b,则a有可能是0,b>0,那么就推不出0<ab<1所以选 D 另外,一楼回答有误,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一道高中数学题
这是一道例题(北师大版数学)(以下均表示向量,点表示点成)1先证明充分性——由条件推结论;2再证明必要性——由结论推已知。充分性;A,B,C共线,设BC=X.BA=X.OA-X.OB两边同时加OB可得OC=X.0A+(1-x)OB即c=na+mb;必要性;OC=nOA+mOB又m=1-n,所以0C=nOA+OB-n0B两边同减OB可得BC=nBA所以A,B,C共线。
高中数学求导公式运算法则
求导是指对一个函数进行微分运算,求出它的导数。一、求导运算法则常数因子法则:如果f(x)是一个函数,c是一个常数,则d/dx(cf(x)) = c(d/dx(f(x)))。加减法则:如果f(x)和g(x)是两个函数,则d/dx(f(x)+g(x)) = d/dx(f(x)) + d/dx(g(x)),d/dx(f(x)-g(x)) = d/dx(f(x)) - d/dx(g(x))。乘法法则:如果f(x)和g(x)是两个函数,则d/dx(f(x)g(x)) = f(x)d/dx(g(x)) + g(x)d/dx(f(x))。除法法则:如果f(x)和g(x)是两个函数,则d/dx(f(x)/g(x)) = [g(x)d/dx(f(x)) - f(x)d/dx(g(x))]/[g(x)]^2。二、求导公式常数函数的导数为0,即d/dx(c) = 0,其中c为常数。幂函数的导数为nx^(n-1),即d/dx(x^n) = nx^(n-1),其中n为正整数。指数函数的导数为e^x,即d/dx(e^x) = e^x。对数函数的导数为1/x,即d/dx(lnx) = 1/x。三、三角函数的导数为:sinx的导数为cosx,即d/dx(sinx) = cosx;cosx的导数为-sinx,即d/dx(cosx) = -sinx;tanx的导数为sec^2x,即d/dx(tanx) = sec^2x;cotx的导数为-csc^2x,即d/dx(cotx) = -csc^2x。四、反三角函数的导数为:arcsinx的导数为1/√(1-x^2),即d/dx(arcsinx) = 1/√(1-x^2);arccosx的导数为-1/√(1-x^2),即d/dx(arccosx) = -1/√(1-x^2);arctanx的导数为1/(1+x^2),即d/dx(arctanx) = 1/(1+x^2)。
高中数学,我想知道这过程中的除法求导,底下不是应该平方吗,这个为什么没有平方,还有ln2^2=?
(2^x)/(ln2)因为ln2是一个常数,就跟√2一样
高中化学,水和煤焦油都是干什么的,实验原理是什么?反应式是什么?谢谢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一) 烃 1. 甲烷的氯代(必修2、P56)(性质) 验:取一个100mL的大量筒(或集气瓶),用排 水 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大约3min后,可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气体体积缩小,量筒壁上出现 油状液体 ,量筒内饱和食盐水液面 上升 ,可能有晶体析出【会生成HCl,增加了饱和食盐水】解释: 生成卤代烃 2. 石油的分馏(必修2、P57,重点)(分离提纯)(1) 两种或多种 沸点 相差较大且 互溶 的液体混合物,要进行分离时,常用蒸馏或分馏的分离方法. (2) 分馏(蒸馏)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铁架台(铁圈、铁夹)、石棉网、 蒸馏烧瓶 、带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 冷凝管 、牛角管、 锥形瓶 . (3) 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防止爆沸 (4) 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于 支管口 (以测量蒸汽温度)(5) 冷凝管:蒸气在冷凝管内管中的流动方向与冷水在外管中的流动方向 下口进,上口出 (6) 用明火加热,注意安全 3. 乙烯的性质实验(必修2、P59)现象: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氧化反应)(检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加成反应)(检验、除杂)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 反应原料:乙醇、浓硫酸(2) 反应原理:CH3CH2OH CH2=CH2↑ + H2O 副反应:2CH3CH2OH CH3CH2OCH2CH3 + H2O C2H5OH + 6H2SO4(浓) 6SO2↑+ 2CO2↑+ 9H2O (3) 浓硫酸:催化剂和脱水剂(混合时即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倒入已盛在容器内的无水酒精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4) 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爆沸;石棉网加热,以防烧瓶炸裂. (5) 实验中要通过加热使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的温度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170℃左右.(不能用水浴)(6) 温度计要选用量程在200℃~300℃之间的为宜.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反应物的中央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物的温度. (7) 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反之,会导致水被倒吸.【记】倒着想,要想不被倒吸就要把水中的导管先拿出来(8) 乙烯的收集方法能不能用排空气法 不能,会爆炸 (9) 点燃乙烯前要_验纯_. (10) 在制取乙烯的反应中,浓硫酸不但是催化剂、吸水剂,也是氧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易将乙醇氧化,最后生成CO2、CO、C等(因此试管中液体变黑),而硫酸本身被还原成SO2.故乙烯中混有_SO2_、__ CO2__. (11) 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使用过量的浓硫酸可提高乙醇的利用率,增加乙烯的产量. 4、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1) 反应方程式:CaC2+2H2O→C2H2↑+Ca(OH)2(注意不需要加热)(2)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不能用启普发生器)(3) 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①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代替水(减小浓度) ②分液漏斗控制流速 ③并加棉花,防止泡沫喷出. (4) 生成的乙炔有臭味的原因:夹杂着H2S、PH3、AsH3等特殊臭味的气体,可用CuSO4溶液或NaOH溶液除去杂质气体(5) 反应装置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及其简易装置,而改用广口瓶和分液漏斗.为什么?①反应放出的大量热,易损坏启普发生器(受热不均而炸裂).②反应后生成的石灰乳是糊状,可夹带少量CaC2进入启普发生器底部,堵住球形漏斗和底部容器之间的空隙,使启普发生器失去作用. (6) 乙炔使溴水或KMnO4(H+)溶液褪色的速度比较乙烯,是快还是慢,为何? 乙炔慢,因为乙炔分子中叁键的键能比乙烯分子中双键键能大,断键难. 5、苯的溴代(选修5,P50)(性质) (1) 方程式: 原料:溴应是_液溴_用液溴,(不能用溴水;不用加热)加入铁粉起催化作用,但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 FeBr3 . 现象:剧烈反应,三颈瓶中液体沸腾,红棕色气体充满三颈烧瓶.导管口有棕色油状液体滴下.锥形瓶中产生白雾. (2) 顺序:苯,溴,铁的顺序加药品(3) 伸出烧瓶外的导管要有足够长度,其作用是 导气 、冷凝(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产品的收率). (4) 导管未端不可插入锥形瓶内水面以下,因为_HBr气体易溶于水,防止倒吸_(进行尾气吸收,以保护环境免受污染). (5) 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如何分离?纯净的溴苯是无色的液体,而烧瓶中液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烧杯底部是油状的褐色液体,这是因为溴苯溶有_溴_的缘故.除去溴苯中的溴可加入_NaOH溶液_,振荡,再用分液漏斗分离.分液后再蒸馏便可得到纯净溴苯(分离苯)(6) 导管口附近出现的白雾,是__是溴化氢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氢溴酸小液滴_. 探究:如何验证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验证卤代烃中的卤素 ①取少量卤代烃置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②加热试管内混合物至沸腾; ③冷却,加入稀硝酸酸化;④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 实验说明: ①加热煮沸是为了加快卤代烃的水解反应速率,因为不同的卤代烃水解难易程度不同. ②加入硝酸酸化,一是为了中和过量的NaOH,防止NaOH与硝酸银反应从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产生影响;二是检验生成的沉淀是否溶于稀硝酸. 6、苯的硝化反应(性质) 反应装置:大试管、长玻璃导管、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等 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配制一定比例的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和酸,加入反应器中. ②向室温下的混和酸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苯,充分振荡,混和均匀.【先浓硝酸再浓硫酸→冷却到50-60C,再加入苯(苯的挥发性)】 ③在50-60℃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 ④除去混和酸后,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5%NaOH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 ⑤将用无水CaCl2干燥后的粗硝基苯进行蒸馏,得到纯硝基苯. 【注意事项】(1) 配制一定比例浓硫酸与浓硝酸混和酸时,操作注意事项是:_先浓硝酸再浓硫酸→冷却到50-60C,再加入苯(苯的挥发性) (2) 步骤③中,为了使反应在50-60℃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是_水浴_. (3) 步骤④中洗涤、分离粗硝基苯应使用的仪器是_分液漏斗_. (4) 步骤④中粗产品用5%Na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除去混合酸_. (5) 纯硝基苯是无色,密度比水_大_(填“小”或“大”),具有_苦杏仁味_气味的油状液体. (6) 需要空气冷却(7) 使浓HNO3和浓H2SO4的混合酸冷却到50--60℃以下,这是为何: ①防止浓NHO3分解 ②防止混合放出的热使苯和浓HNO3挥发 ③温度过高有副反应发生(生成苯磺酸和间二硝基苯) (8) 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水中 浓H2SO4在此反应中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二)烃的衍生物 1、溴乙烷的水解(1)反应原料:溴乙烷、NaOH溶液(2)反应原理:CH3CH2Br + H2O CH3CH2OH + HBr 化学方程式:CH3CH2—Br + H—OH CH3—CH2—OH + HBr 注意:(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是可逆反应,为了使正反应进行的比较完全,水解一定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3)几点说明:①溴乙烷在水中不能电离出Br-,是非电解质,加AgNO3溶液不会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②溴乙烷与NaOH溶液混合振荡后,溴乙烷水解产生Br-,但直接去上层清液加AgNO3溶液主要产生的是Ag2O黑色沉淀,无法验证Br-的产生. ③水解后的上层清液,先加稀硝酸酸化,中和掉过量的NaOH,再加AgNO3溶液,产生浅黄色沉淀,说明有Br-产生. 2、乙醇与钠的反应(必修2、P65,选修5、P67~68)(探究、重点)无水乙醇水钠沉于试管底部,有气泡钠熔成小球,浮游于水面,剧烈反应,发出“嘶嘶”声,有气体产生,钠很快消失工业上常用NaOH和乙醇反应,生产时除去水以利于CH3CH2ONa生成实验现象:乙醇与钠发生反应,有气体放出,用酒精灯火焰点燃气体,有“噗”的响声,证明气体为氢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但乙醇与钠反应没有水与钠反应剧烈. 3、 乙醇的催化氧化(必修2、65)(性质) 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加热,看到铜丝表面变 黑 ,生成 CuO迅速插入盛乙醇的试管中,看到铜丝表面 变红 ;反复多次后,试管中生成有 刺激性 气味的物质(乙醛),反应中乙醇被 氧化 ,铜丝的作用是 催化剂 . 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取反应后的液体与银氨溶液反应,几乎得不到银镜;取反应后的液体与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共热,看不到红色沉淀,因此无法证明生成物就是乙醛.通过讨论分析,我们认为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可能有2个:①乙醇与铜丝接触面积太小,反应太慢;②反应转化率低,反应后液体中乙醛含量太少,乙醇的大量存在对实验造成干扰. 乙醛的银镜反应(1)反应原料:2%AgNO3溶液、2%稀氨水、乙醛稀溶液(2)反应原理: CH3CHO +2Ag(NH3)2OH CH3COONH4 + 2Ag ↓+ 3NH3 +H2O (3)反应装置:试管、烧杯、酒精灯、滴管银氨溶液的配置: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1mL2%的硝酸银,然后一变振荡,一边滴入2%的稀氨水,直到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注意:顺序不能反)(4)注意事项: ①配制银氨溶液时加入的氨水要适量,不能过量,并且必须现配现用,不可久置,否则会生成容易爆炸的物质. ②实验用的试管一定要洁净,特别是不能有油污.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不能在火焰上直接加热(否则会生成易爆物质),水浴温度不宜过高. ④如果试管不洁净,或加热时振荡,或加入的乙醛过量时,就无法生成明亮的银镜,而只生成黑色疏松的沉淀或虽银虽能附着在试管内壁但颜色发乌. ⑤实验完毕,试管内的混合液体要及时处理,试管壁上的银镜要及时用少量的硝溶解,再用水冲洗.(废液不能乱倒,应倒入废液缸内)成败关键:1试管要洁净 2.温水浴加热3.不能搅拌4.溶液呈碱性. 5.银氨溶液只能临时配制,不能久置,氨水的浓度以2%为宜.. 能发生银镜的物质:1.甲醛、乙醛、乙二醛等等各种醛类 即含有醛基(比如各种醛,以及甲酸某酯等) 2.甲酸及其盐,如HCOOH、HCOONa等等 3.甲酸酯,如甲酸乙酯HCOOC2H5、甲酸丙酯HCOOC3H7等等 4.葡萄糖、麦芽糖等分子中含醛基的糖 清洗方法实验前使用热的氢氧化钠溶液清洗试管,再用蒸馏水清洗 实验后可以用硝酸来清洗试管内的银镜,硝酸可以氧化银,生成硝酸银,一氧化氮和水银镜反应的用途:常用来定量与定性检验 醛基 ;也可用来制瓶胆和镜子. 与新制Cu(OH)2反应:乙醛被新制的Cu(OH)2氧化(1)反应原料:10%NaOH溶液、2%CuSO4溶液、乙醛稀溶液(2)反应原理:CH3CHO + 2Cu(OH)2 CH3COOH + Cu2O↓+ 2H2O (3)反应装置:试管、酒精灯、滴管(4)注意事项: ①本实验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成功. ②Cu(OH)2悬浊液必须现配现用,配制时CuSO4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宜过大,且NaOH溶液应过量.若CuSO4溶液过量或配制的Cu(OH)2的质量分数过大,将在实验时得不到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是得到黑色的CuO沉淀). 新制Cu(OH)2的配制中试剂滴加顺序 NaOH — CuSO4 — 醛 .试剂相对用量 NaOH过量 反应条件:溶液应为_碱_性,应在__水浴_中加热用途: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_醛基__;医院可用于 葡萄糖 的检验. 乙酸的酯化反应:(性质,制备,重点)(1)反应原料:乙醇、乙酸、浓H2SO4、饱和Na2CO3溶液(2)反应原理: (3)反应装置:试管、烧杯、酒精灯 (1) 实验中药品的添加顺序 先乙醇再浓硫酸最后乙酸 (2) 浓硫酸的作用是 催化剂、吸水剂(使平衡右移) . (3) 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①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 ②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中和乙酸;吸收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4) 反应后右侧试管中有何现象? 吸收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有果香气味的液体 (5) 为什么导管口不能接触液面? 防止因直接受热不均倒吸 (6)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试依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设计增大乙酸乙酯产率的方法 小心均匀加热,保持微沸,有利于产物的生成和蒸出,提高产率 (7) 试管:向上倾斜45°,增大受热面积(8) 导管:较长,起到导气、冷凝作用(9) 利用了乙酸乙酯易挥发的特性 油脂的皂化反应(必修2、P69)(性质,工业应用)(1)乙醇的作用 酒精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使反应物溶为均匀的液体 (2)油脂已水解完全的现象是 不分层 (3)食盐的作用 使肥皂发生凝聚而从混合液中析出,并浮在表面 酚醛树脂的制取原理: ①浓盐酸的作用 催化剂 ;②导管的作用 起空气冷凝管的作用——冷凝回流(反应物易挥发);③反应条件 浓HCl、沸水浴 ④生成物的色、态 白色胶状物质 ⑤生成物应用 酒精 浸泡数分钟后再清洗. 反应类型 缩聚 (三)大分子有机物 1. 葡萄糖醛基的检验(必修2、P71)(同前醛基的检验,见乙醛部分)注意:此处与新制Cu(OH)2反应条件为直接加热. 2、蔗糖水解及水解产物的检验(选修5、P93)(性质,检验,重点)实验:这两支洁净的试管里各加入20%的蔗糖溶液1mL,并在其中一支试管里加入3滴稀硫酸(1:5).把两支试管都放在水浴中加热5min.然后向已加入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最后向两支试管里各加入2mL新制的银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热3min~5min,观察现象. (1) 现象与解释:蔗糖不发生银镜反应,说明蔗糖分子中不含 醛基 ,不显 还原 性.蔗糖在 稀硫酸 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的产物具有 还原性 性. (2) 稀硫酸的作用 催化剂 (3) 关键操作 用NaOH中和过量的H2SO4 3. 淀粉的水解及水解进程判断(选修5、P93,必修2、P72)(性质,检验,重点)(1) 实验进程验证:(实验操作阅读必修2第72页) ①如何检验淀粉的存在?碘水 ②如何检验淀粉部分水解?变蓝、砖红色沉淀 ③如何检验淀粉已经完全水解?不变蓝、砖红色沉淀(四)氨基酸与蛋白质 1、氨基酸的检验(选修5、P102)(检验,仅作参考)茚三酮中加入氨基酸,水浴加热,呈 蓝 色 2、蛋白质的盐析与变性(选修5、P103)(性质,重点)(1)盐析是 物理 变化,盐析不影响(影响/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因此可用盐析的方法来分离提纯蛋白质.常见加入的盐是 钾钠铵盐的饱和溶液 . (2)变性是 化学 变化,变性是一个 不可逆 的过程,变性后的蛋白质 不能 在水中重新溶解,同时也失去 活性 .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检验)(1)浓硝酸:条件 微热 ,颜色 黄色 (重点)(2)双缩脲试剂:试剂的制备 同新制Cu(OH)2溶液 ,颜色 紫玫瑰色 (仅作参考)蛋白质受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改变其分子内部结构和性质的作用.一般认为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有了改变或遭到破坏,都是变性的结果.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化学方法有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尿素、乙醇、丙酮等;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理方法有加热(高温)、紫外线及X射线照射、超声波、剧烈振荡或搅拌等. 结果:失去生理活性颜色反应:硝酸与蛋白质反应,可以使蛋白质变黄.这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常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是蛋白质的特征反应之一. 蛋白质黄色反应 某些蛋白质跟浓硝酸作用呈黄色,有这种反应的蛋白质分子一般都存在苯环. 乙醇和重铬酸钾仪器试剂:圆底烧瓶、试管、酒精灯、石棉网、重铬酸钾溶液、浓硫酸、无水乙醇实验操作 :在小试管内加入1mL 0.5%重铬酸钾溶液和1滴浓硫酸,在带有塞子和导管的小蒸馏烧瓶内加入无水乙醇,加热后,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反应过程中溶液由橙黄色变成浅绿色. 应用:利用这个原理可制成检测司机是否饮酒的手持装置. 因为乙醇可被重铬酸钾氧化,反应过程中溶液由橙黄色变成浅绿色.刚饮过酒的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酒精蒸汽,因此利用本实验的反应原理,可以制成检测司机是否饮酒的手持装置,检查是否违法酒后驾车. 1、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乙醇、乙醛、甲酸和乙酸四种物质的水溶液? 加入新制Cu(OH)2后的现象蓝色沉淀不消失蓝色沉淀不消失蓝色沉淀消失变成蓝色溶液蓝色沉淀消失变成蓝色溶液混合溶液加热后现象无红色沉淀有红色沉淀无红色沉淀有红色沉淀结 论乙醇乙醛乙酸甲酸 2、某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8H8O4,已知1mol该化合物分别与Na、NaOH、NaHCO3反应,消耗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而且该化合物苯环上不存在邻位基团,试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解析:由消耗1mol NaHCO3,可知该化合物一个分子中含有一个羧基:—COOH;由消耗2mol NaOH,可知该化合物一个分子中还含有一个酚羟基:—OH;由消耗3mol Na,可知该化合物一个分子中还含有一个醇羟基:—OH.所以其结构简式为: 三、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要还原成原来的形式),分别得到纯净的物质;提纯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的物质(摒弃杂质).常用的方法可以分成两类: 1、物理方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差异,采用蒸馏、分馏、萃取后分液、结晶、过滤、盐析等方法加以分离. 蒸馏、分馏法:对互溶液体有机混合物,利用各成分沸点相差较大的性质,用蒸馏或分馏法进行分离.如石油的分馏、煤焦油的分馏等.但一般沸点较接近的可以先将一种转化成沸点较高的物质,增大彼此之间的沸点差再进行蒸馏或分馏.如乙醇中少量的水可加入新制的生石灰将水转化为Ca(OH)2,再蒸馏可得无水乙醇. 萃取分液法:用加入萃取剂后分液的方法将液体有机物中的杂质除去或将有机物分离.如混在溴乙烷中的乙醇可加入水后分液除去.硝基苯和水的混合物可直接分液分离. 盐析法:利用在有机物中加入某些无机盐时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性质加以分离的方法.如分离肥皂和甘油混合物可加入食盐后使肥皂析出后分离.提纯蛋白质时可加入浓的(NH4)2SO4溶液使蛋白质析出后分离. 2、化学方法:一般是加入或通过某种试剂(例NaOH、盐酸、Na2CO3、NaCl等)进行化学反应,使欲分离、提纯的混合物中的某一些组分被吸收,被洗涤,生成沉淀或气体,或生成与其它物质互不相溶的产物,再用物理方法进一步分离. (1)洗气法:此法适用于除去气体有机物中的气体杂质.如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应将混合气体通入盛有稀溴水的洗气瓶,使乙烯生成1,2-二溴乙烷留在洗气瓶中除去.不能用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洗气的方法,因为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会发生反应生成CO2混入乙烷中. 除去乙烯中的SO2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洗气. (2)转化法:将杂质转化为较高沸点或水溶性强的物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如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不可用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使之反应而转化为乙酸乙酯的方法,因为该反应可逆,无法将乙酸彻底除去.应加入饱和Na2CO3溶液使乙酸转化为乙酸钠溶液后用分液的方法除去. 溴苯中溶有的溴可加入NaOH溶液使溴转化为盐溶液再分液除去. 乙醇中少量的水可加入新制的生石灰将水转化为Ca(OH)2,再蒸馏可得无水乙醇. 混合物的提纯
求高中有机化学实验,越多越好,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一) 烃1. 甲烷的氯代(必修2、P56)(性质) 验:取一个100mL的大量筒(或集气瓶),用排 水 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现象:大约3min后,可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气体体积缩小,量筒壁上出现 油状液体 ,量筒内饱和食盐水液面 上升 ,可能有晶体析出【会生成HCl,增加了饱和食盐水】解释: 生成卤代烃 2. 石油的分馏(必修2、P57,重点)(分离提纯)(1) 两种或多种 沸点 相差较大且 互溶 的液体混合物,要进行分离时,常用蒸馏或分馏的分离方法。(2) 分馏(蒸馏)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铁架台(铁圈、铁夹)、石棉网、 蒸馏烧瓶 、带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 冷凝管 、牛角管、 锥形瓶 。(3) 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防止爆沸 (4) 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于 支管口 (以测量蒸汽温度)(5) 冷凝管:蒸气在冷凝管内管中的流动方向与冷水在外管中的流动方向 下口进,上口出 (6) 用明火加热,注意安全3. 乙烯的性质实验(必修2、P59)现象: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氧化反应)(检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加成反应)(检验、除杂)乙烯的实验室制法:(1) 反应原料:乙醇、浓硫酸(2) 反应原理:CH3CH2OH CH2=CH2↑ + H2O 副反应:2CH3CH2OH CH3CH2OCH2CH3 + H2O C2H5OH + 6H2SO4(浓) 6SO2↑+ 2CO2↑+ 9H2O(3) 浓硫酸:催化剂和脱水剂(混合时即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倒入已盛在容器内的无水酒精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4) 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爆沸;石棉网加热,以防烧瓶炸裂。(5) 实验中要通过加热使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的温度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170℃左右。(不能用水浴)(6) 温度计要选用量程在200℃~300℃之间的为宜。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反应物的中央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物的温度。(7) 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反之,会导致水被倒吸。【记】倒着想,要想不被倒吸就要把水中的导管先拿出来(8) 乙烯的收集方法能不能用排空气法 不能,会爆炸 (9) 点燃乙烯前要_验纯_。(10) 在制取乙烯的反应中,浓硫酸不但是催化剂、吸水剂,也是氧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易将乙醇氧化,最后生成CO2、CO、C等(因此试管中液体变黑),而硫酸本身被还原成SO2。故乙烯中混有_SO2_、__ CO2__。(11) 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使用过量的浓硫酸可提高乙醇的利用率,增加乙烯的产量。4、乙炔的实验室制法:(1) 反应方程式:CaC2+2H2O→C2H2↑+Ca(OH)2(注意不需要加热)(2)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不能用启普发生器)(3) 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①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代替水(减小浓度) ②分液漏斗控制流速 ③并加棉花,防止泡沫喷出。(4) 生成的乙炔有臭味的原因:夹杂着H2S、PH3、AsH3等特殊臭味的气体,可用CuSO4溶液或NaOH溶液除去杂质气体(5) 反应装置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及其简易装置,而改用广口瓶和分液漏斗。为什么?①反应放出的大量热,易损坏启普发生器(受热不均而炸裂)。②反应后生成的石灰乳是糊状,可夹带少量CaC2进入启普发生器底部,堵住球形漏斗和底部容器之间的空隙,使启普发生器失去作用。(6) 乙炔使溴水或KMnO4(H+)溶液褪色的速度比较乙烯,是快还是慢,为何? 乙炔慢,因为乙炔分子中叁键的键能比乙烯分子中双键键能大,断键难. 5、苯的溴代(选修5,P50)(性质)(1) 方程式: 原料:溴应是_液溴_用液溴,(不能用溴水;不用加热)加入铁粉起催化作用,但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 FeBr3 。现象:剧烈反应,三颈瓶中液体沸腾,红棕色气体充满三颈烧瓶。导管口有棕色油状液体滴下。锥形瓶中产生白雾。(2) 顺序:苯,溴,铁的顺序加药品(3) 伸出烧瓶外的导管要有足够长度,其作用是 导气 、冷凝(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产品的收率)。(4) 导管未端不可插入锥形瓶内水面以下,因为_HBr气体易溶于水,防止倒吸_(进行尾气吸收,以保护环境免受污染)。(5) 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如何分离?纯净的溴苯是无色的液体,而烧瓶中液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烧杯底部是油状的褐色液体,这是因为溴苯溶有_溴_的缘故。除去溴苯中的溴可加入_NaOH溶液_,振荡,再用分液漏斗分离。分液后再蒸馏便可得到纯净溴苯(分离苯)(6) 导管口附近出现的白雾,是__是溴化氢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氢溴酸小液滴_。探究:如何验证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验证卤代烃中的卤素 ①取少量卤代烃置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②加热试管内混合物至沸腾;③冷却,加入稀硝酸酸化;④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实验说明:①加热煮沸是为了加快卤代烃的水解反应速率,因为不同的卤代烃水解难易程度不同。②加入硝酸酸化,一是为了中和过量的NaOH,防止NaOH与硝酸银反应从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产生影响;二是检验生成的沉淀是否溶于稀硝酸。6、苯的硝化反应(性质) 反应装置:大试管、长玻璃导管、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等 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主要步骤如下:①配制一定比例的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和酸,加入反应器中。②向室温下的混和酸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苯,充分振荡,混和均匀。【先浓硝酸再浓硫酸→冷却到50-60C,再加入苯(苯的挥发性)】③在50-60℃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④除去混和酸后,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5%NaOH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⑤将用无水CaCl2干燥后的粗硝基苯进行蒸馏,得到纯硝基苯。【注意事项】(1) 配制一定比例浓硫酸与浓硝酸混和酸时,操作注意事项是:_先浓硝酸再浓硫酸→冷却到50-60C,再加入苯(苯的挥发性) (2) 步骤③中,为了使反应在50-60℃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是_水浴_。(3) 步骤④中洗涤、分离粗硝基苯应使用的仪器是_分液漏斗_。(4) 步骤④中粗产品用5%Na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除去混合酸_。(5) 纯硝基苯是无色,密度比水_大_(填“小”或“大”),具有_苦杏仁味_气味的油状液体。(6) 需要空气冷却(7) 使浓HNO3和浓H2SO4的混合酸冷却到50--60℃以下,这是为何: ①防止浓NHO3分解 ②防止混合放出的热使苯和浓HNO3挥发 ③温度过高有副反应发生(生成苯磺酸和间二硝基苯) (8) 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水中 浓H2SO4在此反应中作用:催化剂,吸水剂(二)烃的衍生物1、溴乙烷的水解(1)反应原料:溴乙烷、NaOH溶液(2)反应原理:CH3CH2Br + H2O CH3CH2OH + HBr化学方程式:CH3CH2—Br + H—OH CH3—CH2—OH + HBr注意:(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是可逆反应,为了使正反应进行的比较完全,水解一定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3)几点说明:①溴乙烷在水中不能电离出Br-,是非电解质,加AgNO3溶液不会有浅黄色沉淀生成。②溴乙烷与NaOH溶液混合振荡后,溴乙烷水解产生Br-,但直接去上层清液加AgNO3溶液主要产生的是Ag2O黑色沉淀,无法验证Br-的产生。③水解后的上层清液,先加稀硝酸酸化,中和掉过量的NaOH,再加AgNO3溶液,产生浅黄色沉淀,说明有Br-产生。2、乙醇与钠的反应(必修2、P65,选修5、P67~68)(探究、重点)无水乙醇水钠沉于试管底部,有气泡钠熔成小球,浮游于水面,剧烈反应,发出“嘶嘶”声,有气体产生,钠很快消失工业上常用NaOH和乙醇反应,生产时除去水以利于CH3CH2ONa生成实验现象:乙醇与钠发生反应,有气体放出,用酒精灯火焰点燃气体,有“噗”的响声,证明气体为氢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但乙醇与钠反应没有水与钠反应剧烈。3、 乙醇的催化氧化(必修2、65)(性质)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加热,看到铜丝表面变 黑 ,生成 CuO迅速插入盛乙醇的试管中,看到铜丝表面 变红 ;反复多次后,试管中生成有 刺激性 气味的物质(乙醛),反应中乙醇被 氧化 ,铜丝的作用是 催化剂 。 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取反应后的液体与银氨溶液反应,几乎得不到银镜;取反应后的液体与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共热,看不到红色沉淀,因此无法证明生成物就是乙醛。通过讨论分析,我们认为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可能有2个:①乙醇与铜丝接触面积太小,反应太慢;②反应转化率低,反应后液体中乙醛含量太少,乙醇的大量存在对实验造成干扰。乙醛的银镜反应(1)反应原料:2%AgNO3溶液、2%稀氨水、乙醛稀溶液(2)反应原理: CH3CHO +2Ag(NH3)2OH CH3COONH4 + 2Ag ↓+ 3NH3 +H2O(3)反应装置:试管、烧杯、酒精灯、滴管银氨溶液的配置: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1mL2%的硝酸银,然后一变振荡,一边滴入2%的稀氨水,直到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注意:顺序不能反)(4)注意事项:①配制银氨溶液时加入的氨水要适量,不能过量,并且必须现配现用,不可久置,否则会生成容易爆炸的物质。②实验用的试管一定要洁净,特别是不能有油污。③必须用水浴加热,不能在火焰上直接加热(否则会生成易爆物质),水浴温度不宜过高。④如果试管不洁净,或加热时振荡,或加入的乙醛过量时,就无法生成明亮的银镜,而只生成黑色疏松的沉淀或虽银虽能附着在试管内壁但颜色发乌。⑤实验完毕,试管内的混合液体要及时处理,试管壁上的银镜要及时用少量的硝溶解,再用水冲洗。(废液不能乱倒,应倒入废液缸内)成败关键:1试管要洁净 2.温水浴加热3.不能搅拌4.溶液呈碱性。 5.银氨溶液只能临时配制,不能久置,氨水的浓度以2%为宜。。 能发生银镜的物质:1.甲醛、乙醛、乙二醛等等各种醛类 即含有醛基(比如各种醛,以及甲酸某酯等) 2.甲酸及其盐,如HCOOH、HCOONa等等 3.甲酸酯,如甲酸乙酯HCOOC2H5、甲酸丙酯HCOOC3H7等等 4.葡萄糖、麦芽糖等分子中含醛基的糖 清洗方法实验前使用热的氢氧化钠溶液清洗试管,再用蒸馏水清洗 实验后可以用硝酸来清洗试管内的银镜,硝酸可以氧化银,生成硝酸银,一氧化氮和水银镜反应的用途:常用来定量与定性检验 醛基 ;也可用来制瓶胆和镜子。与新制Cu(OH)2反应:乙醛被新制的Cu(OH)2氧化(1)反应原料:10%NaOH溶液、2%CuSO4溶液、乙醛稀溶液(2)反应原理:CH3CHO + 2Cu(OH)2 CH3COOH + Cu2O↓+ 2H2O(3)反应装置:试管、酒精灯、滴管(4)注意事项:①本实验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成功。②Cu(OH)2悬浊液必须现配现用,配制时CuSO4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宜过大,且NaOH溶液应过量。若CuSO4溶液过量或配制的Cu(OH)2的质量分数过大,将在实验时得不到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是得到黑色的CuO沉淀)。新制Cu(OH)2的配制中试剂滴加顺序 NaOH — CuSO4 — 醛 。试剂相对用量 NaOH过量 反应条件:溶液应为_碱_性,应在__水浴_中加热用途: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_醛基__;医院可用于 葡萄糖 的检验。乙酸的酯化反应:(性质,制备,重点)(1)反应原料:乙醇、乙酸、浓H2SO4、饱和Na2CO3溶液(2)反应原理: (3)反应装置:试管、烧杯、酒精灯(1) 实验中药品的添加顺序 先乙醇再浓硫酸最后乙酸 (2) 浓硫酸的作用是 催化剂、吸水剂(使平衡右移) 。(3) 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①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 ②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中和乙酸;吸收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4) 反应后右侧试管中有何现象? 吸收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有果香气味的液体 (5) 为什么导管口不能接触液面? 防止因直接受热不均倒吸 (6)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试依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设计增大乙酸乙酯产率的方法 小心均匀加热,保持微沸,有利于产物的生成和蒸出,提高产率 (7) 试管:向上倾斜45°,增大受热面积(8) 导管:较长,起到导气、冷凝作用(9) 利用了乙酸乙酯易挥发的特性油脂的皂化反应(必修2、P69)(性质,工业应用)(1)乙醇的作用 酒精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使反应物溶为均匀的液体 (2)油脂已水解完全的现象是 不分层 (3)食盐的作用 使肥皂发生凝聚而从混合液中析出,并浮在表面 酚醛树脂的制取原理: ①浓盐酸的作用 催化剂 ;②导管的作用 起空气冷凝管的作用——冷凝回流(反应物易挥发);③反应条件 浓HCl、沸水浴 ④生成物的色、态 白色胶状物质 ⑤生成物应用 酒精 浸泡数分钟后再清洗。反应类型 缩聚 (三)大分子有机物1. 葡萄糖醛基的检验(必修2、P71)(同前醛基的检验,见乙醛部分)注意:此处与新制Cu(OH)2反应条件为直接加热。2、蔗糖水解及水解产物的检验(选修5、P93)(性质,检验,重点)实验:这两支洁净的试管里各加入20%的蔗糖溶液1mL,并在其中一支试管里加入3滴稀硫酸(1:5)。把两支试管都放在水浴中加热5min。然后向已加入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最后向两支试管里各加入2mL新制的银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热3min~5min,观察现象。(1) 现象与解释:蔗糖不发生银镜反应,说明蔗糖分子中不含 醛基 ,不显 还原 性。蔗糖在 稀硫酸 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的产物具有 还原性 性。(2) 稀硫酸的作用 催化剂 (3) 关键操作 用NaOH中和过量的H2SO4 3. 淀粉的水解及水解进程判断(选修5、P93,必修2、P72)(性质,检验,重点)(1) 实验进程验证:(实验操作阅读必修2第72页)①如何检验淀粉的存在?碘水②如何检验淀粉部分水解?变蓝、砖红色沉淀③如何检验淀粉已经完全水解?不变蓝、砖红色沉淀(四)氨基酸与蛋白质1、氨基酸的检验(选修5、P102)(检验,仅作参考)茚三酮中加入氨基酸,水浴加热,呈 蓝 色2、蛋白质的盐析与变性(选修5、P103)(性质,重点)(1)盐析是 物理 变化,盐析不影响(影响/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因此可用盐析的方法来分离提纯蛋白质。常见加入的盐是 钾钠铵盐的饱和溶液 。(2)变性是 化学 变化,变性是一个 不可逆 的过程,变性后的蛋白质 不能 在水中重新溶解,同时也失去 活性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检验)(1)浓硝酸:条件 微热 ,颜色 黄色 (重点)(2)双缩脲试剂:试剂的制备 同新制Cu(OH)2溶液 ,颜色 紫玫瑰色 (仅作参考)蛋白质受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改变其分子内部结构和性质的作用。一般认为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有了改变或遭到破坏,都是变性的结果。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化学方法有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尿素、乙醇、丙酮等;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理方法有加热(高温)、紫外线及X射线照射、超声波、剧烈振荡或搅拌等。结果:失去生理活性颜色反应:硝酸与蛋白质反应,可以使蛋白质变黄。这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常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是蛋白质的特征反应之一。 蛋白质黄色反应 某些蛋白质跟浓硝酸作用呈黄色,有这种反应的蛋白质分子一般都存在苯环。 乙醇和重铬酸钾仪器试剂:圆底烧瓶、试管、酒精灯、石棉网、重铬酸钾溶液、浓硫酸、无水乙醇实验操作 :在小试管内加入1mL 0.5%重铬酸钾溶液和1滴浓硫酸,在带有塞子和导管的小蒸馏烧瓶内加入无水乙醇,加热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反应过程中溶液由橙黄色变成浅绿色。应用:利用这个原理可制成检测司机是否饮酒的手持装置。因为乙醇可被重铬酸钾氧化,反应过程中溶液由橙黄色变成浅绿色。刚饮过酒的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酒精蒸汽,因此利用本实验的反应原理,可以制成检测司机是否饮酒的手持装置,检查是否违法酒后驾车。1、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乙醇、乙醛、甲酸和乙酸四种物质的水溶液?加入新制Cu(OH)2后的现象蓝色沉淀不消失蓝色沉淀不消失蓝色沉淀消失变成蓝色溶液蓝色沉淀消失变成蓝色溶液混合溶液加热后现象无红色沉淀有红色沉淀无红色沉淀有红色沉淀结 论乙醇乙醛乙酸甲酸2、某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8H8O4,已知1mol该化合物分别与Na、NaOH、NaHCO3反应,消耗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而且该化合物苯环上不存在邻位基团,试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解析:由消耗1mol NaHCO3,可知该化合物一个分子中含有一个羧基:—COOH;由消耗2mol NaOH,可知该化合物一个分子中还含有一个酚羟基:—OH;由消耗3mol Na,可知该化合物一个分子中还含有一个醇羟基:—OH。所以其结构简式为:三、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要还原成原来的形式),分别得到纯净的物质;提纯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的物质(摒弃杂质)。常用的方法可以分成两类: 1、物理方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差异,采用蒸馏、分馏、萃取后分液、结晶、过滤、盐析等方法加以分离。 蒸馏、分馏法:对互溶液体有机混合物,利用各成分沸点相差较大的性质,用蒸馏或分馏法进行分离。如石油的分馏、煤焦油的分馏等。但一般沸点较接近的可以先将一种转化成沸点较高的物质,增大彼此之间的沸点差再进行蒸馏或分馏。如乙醇中少量的水可加入新制的生石灰将水转化为Ca(OH)2,再蒸馏可得无水乙醇。 萃取分液法:用加入萃取剂后分液的方法将液体有机物中的杂质除去或将有机物分离。如混在溴乙烷中的乙醇可加入水后分液除去。硝基苯和水的混合物可直接分液分离。 盐析法:利用在有机物中加入某些无机盐时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性质加以分离的方法。如分离肥皂和甘油混合物可加入食盐后使肥皂析出后分离。提纯蛋白质时可加入浓的(NH4)2SO4溶液使蛋白质析出后分离。 2、化学方法:一般是加入或通过某种试剂(例NaOH、盐酸、Na2CO3、NaCl等)进行化学反应,使欲分离、提纯的混合物中的某一些组分被吸收,被洗涤,生成沉淀或气体,或生成与其它物质互不相溶的产物,再用物理方法进一步分离。 (1)洗气法:此法适用于除去气体有机物中的气体杂质。如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应将混合气体通入盛有稀溴水的洗气瓶,使乙烯生成1,2-二溴乙烷留在洗气瓶中除去。不能用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洗气的方法,因为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会发生反应生成CO2混入乙烷中。 除去乙烯中的SO2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洗气。 (2)转化法:将杂质转化为较高沸点或水溶性强的物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如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不可用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使之反应而转化为乙酸乙酯的方法,因为该反应可逆,无法将乙酸彻底除去。应加入饱和Na2CO3溶液使乙酸转化为乙酸钠溶液后用分液的方法除去。 溴苯中溶有的溴可加入NaOH溶液使溴转化为盐溶液再分液除去。 乙醇中少量的水可加入新制的生石灰将水转化为Ca(OH)2,再蒸馏可得无水乙醇。混合物的提纯
------高中化学-----关于苯和溴的反应
1、苯,溴,溴苯的密度如何?苯属于烃,密度小于水,即小于1液溴的密度大于水,可以从液溴的保存得到,液溴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加少量的水,进行水封,减少溴的挥发,所以,水在液溴的上方,即水的密度小。溴苯的密度大于水。2、苯,溴,溴苯是否溶于水?相互之间的互溶又如何?三者之间是互溶的。苯、溴苯,难溶于水。溴,微溶于水,可以得到溴水,说明溴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但是可以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说明Br2在苯等有机物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由于,相似相溶原理,Br2是非极性分子,苯、溴苯也都是非极性的,所以相互溶解,而水是极性的。3、如何分离产物中的溴,苯和溴苯?要除去产物中的Br2,是加入NaOH溶液,利用反应,Br2+2NaOH=NaBr+NaBrO+H2O,将Br变成盐转移到水溶液中,再利用分液漏斗,分液,即得到苯和溴苯的混合物。再对混合物蒸馏,利用它们沸点的不同,分离。4、向反应后容器里倒水会有什么现象?反应后的容器中有剩余的苯和Br2,生成的溴苯,它们是互溶的,且混合物的密度大于水。加水后,分层,上层为水层,有少量的Br2溶解其中,略显黄色,下层是有机层,即苯、溴苯与Br2的混合物,红棕色。
高中物理磁场怎么判断方向?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判断磁场方向。那么,怎么用右手定则判断磁场方向呢?下面我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用右手定则判断磁场方向的方法 判断电流的磁场方向,可以用右手定则来判断.一般是分为直线和通电螺旋管两种情形,直线交流电导线产生磁场的方向判断,是用右手握住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四指所指的方向为磁场方向;通电螺旋管产生磁场的方向判断,是用右手握住螺旋管,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的方向. 用右手的有两种呢,一种叫右手螺旋定则(也叫安培定则),是用来判断电流和磁场方向的;另一种就叫右手定则,用来判断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时受到的安培力方向的. 左手定则是用来判断电荷在磁场中运动时受到洛仑兹力的方向. 怎么利用右手定则判断磁场方向 右手定则能够用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当然,可能题中已知条件有电流方向,让我们通过右手定则来判定运动方向(或磁场b的方向)。 右手定则的使用:伸出右手,使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一个平面内让磁场b垂直进入手心,并使拇指指向导体棒运动的方向,这时,四指指向,就是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右手定则的物理运用 确定在外磁场中运动的导线内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则,又称电机定则。也是感应电流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磁力线方向之间的关系判定法则。 手平放状适用于发电机手心为磁场方向,大拇指为物体运动方向,手指为电流方向,确定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在导体中产生的动生电动势方向的定则。右手定则的内容是:伸开右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把右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则其余四指指向动生电动势的方向。动生电动势的方向与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相同。 右手定则确定的动生电动势的方向符合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右手定则也可以视为楞次定律的一种特殊情况。 刚体转动定律中,力矩的方向服从右手定则,即四指从r的方向向F的方向沿小于π的角度方向环绕,拇指所代表的方向就是力矩的方向。
高中物理有哪些物理公式?
太多了。
高中物理力的公式
;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 十一、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u2022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用得着的不多
高中物理公式总汇·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3)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1.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O0≤α<90O 做正功;90O<α≤180O做负功;α=90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7)弹簧弹性势能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八、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0;吸收热量,Q>0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十、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十一、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外接法: 电流表示数:I=IR+IV Rx的测量值=U/I=(UA+UR)/IR=RA+Rx>R真 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R真 选用电路条件Rx>>RA [或Rx>(RARV)1/2] 选用电路条件Rx<<RV [或Rx<(RARV)1/2] 1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限流接法 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注1)单位换算:1A=103mA=106μA;1kV=103V=106mA;1MΩ=103kΩ=106Ω (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4)当电源有内阻时,外电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5)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E2/(2r); 十二、磁场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 2.安培力F=BIL;(注:L⊥B)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3.洛仑兹力f=qVB(注V⊥B); {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向=f洛=mV2/r=mω2r=mr(2π/T)2=qVB;r=mV/qB;T=2π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二倍弦切角)。 注: (1)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十三、电磁感应 1)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 {L:有效长度(m)} 3)Em=nBS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 {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 {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通量Φ=BS {Φ: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2)}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十四、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 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 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 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 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 ;I=Im/(2)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 I1/I2=n2/n2; P入=P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 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注: (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ω电=ω线,f电=f线; (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 (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 十五、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1.LC振荡电路T=2π(LC)1/2;f=1/T {f:频率(Hz),T:周期(s),L:电感量(H),C:电容量(F)} 2.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c=3.00×108m/s,λ=c/f {λ:电磁波的波长(m),f:电磁波频率} 注: (1)在LC振荡过程中,电容器电量最大时,振荡电流为零;电容器电量为零时,振荡电流最大; (2)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磁)场产生磁(电)场; 十六、光的反射和折射(几何光学) 1.反射定律α=i {α;反射角,i:入射角} 2.绝对折射率(光从真空中到介质)n=c/v=sin /sin {光的色散,可见光中红光折射率小,n:折射率,c:真空中的光速,v:介质中的光速, :入射角, :折射角} 3.全反射:1)光从介质中进入真空或空气中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sinC=1/n 2)全反射的条件: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注: (1)平面镜反射成像规律: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物沿平面镜对称; (2)三棱镜折射成像规律:成虚像,出射光线向底边偏折,像的位置向顶角偏移; 十七、光的本性(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1.两种学说:微粒说(牛顿)、波动说(惠更斯) 2.双缝干涉:中间为亮条纹;亮条纹位置: =nλ;暗条纹位置: =(2n+1)λ/2(n=0,1,2,3,、、、);条纹间距 { :路程差(光程差);λ:光的波长;λ/2:光的半波长;d两条狭缝间的距离;l:挡板与屏间的距离} 3.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光的频率由光源决定,与介质无关,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光的颜色按频率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助记:紫光的频率大,波长小) 4.薄膜干涉:增透膜的厚度是绿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即增透膜厚度d=λ/4〔见第三册P25〕 5.光的衍射:光在没有障碍物的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障碍物的尺寸比光的波长大得多的情况下,光的衍射现象不明显可认为沿直线传播,反之,就不能认为光沿直线传播 6.光的偏振: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 7.光的电磁说: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谱(按波长从大到小排列):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红外线、紫外、线伦琴射线的发现和特性、产生机理、实际应用 8.光子说,一个光子的能量E=hν {h:普朗克常量=6.63×10-34J.s,ν:光的频率} 9.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mVm2/2=hν-W {mVm2/2:光电子初动能,hν:光子能量,W:金属的逸出功} 注: (1)要会区分光的干涉和衍射产生原理、条件、图样及应用,如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圆屏衍射等; (2)其它相关内容:光的本性学说发展史/泊松亮斑/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光谱分析/原子特征谱线〔见第三册P50〕/光电效应的规律光子说〔见第三册P41〕/光电管及其应用/光的波粒二象性〔见第三册P45〕/激光〔见第三册P35〕/物质波〔见第三册P51〕。 十八、原子和原子核 1.α粒子散射试验结果a)大多数的α粒子不发生偏转;(b)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c)极少数α粒子出现大角度的偏转(甚至反弹回来) 2.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10-10m(原子的核式结构) 3.光子的发射与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hν=E初-E末{能级跃迁} 4.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见第三册P63〕}
高中物理,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第一次将它压缩x,第二次将它拉长x,那么,弹性势能的变化是多少?
答案为0,弹性势能可以简单理解成弹簧具有的能量,形变量都为x能量相等。但为什么会有正负呢,如果第一次伸长x,后来有伸长x此时能量增多变化量为kx。如果第一次伸长x,后又压缩2x,能量还是增多,但变化量为kx。重在理解U0001f60a
高中有机物常用化学式
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n烷:CnH2n+2苯:C6H6----------------------------乙烯:C2H4乙炔:C2H2丙烯:C3H6----------------------------甲醇:CH3OH乙醇:C2H5OH丙醇:C3H7OH丙三醇(甘油):C3H8O3苯酚:C6H5OH----------------------------甲酸:HCOOH乙酸:CH3COOH乙酸乙酯:CH3COOC2H5苯甲酸:C6H5COOH----------------------------甲醛:HCHO乙醛:CH3CHO----------------------------一氯甲烷:CH3Cl二氯甲烷:CH2Cl2三氯甲烷(氯仿):CHCl4四氯化碳:CCl4----------------------------葡萄糖(果糖):C6H12O6乳糖蔗糖:C12H22O11纤维素(淀粉):(C6H10O5)n
高中生物有哪些缓冲对(写出化学式),作用原理是什么?谢谢!
缓冲物质包括NaHCO3/H2CO3、蛋白质钠盐/蛋白质和Na2HPO4/NaH2PO4三个主要的缓冲对,其中以NaHCO3/H2CO3最为重要.此外,红细胞内还有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钾盐/氧合血红蛋白、K2HPO4/KH2PO4、KHCO3/H2CO3等缓冲对参与维持血浆PH值的恒定.这些缓冲对有以下特点:①组成:共轭碱/弱酸,既可缓冲酸,可缓冲碱,防止H+ 发生较大变动,维持pH的稳定;②血液中主要的缓冲对:HCO3-/H2CO3,因为含量大,占一半以上(53%),同时具有开放性(可缓冲固定酸或碱,生成CO2或HCO3-从肺或肾排出).也可缓冲强碱生成弱酸盐和水,如NaOH+ H2CO3→NaHCO3+ H2O所以说:体内最重要的缓冲对是HCO3-/H2CO3(细胞外,以它为主),而细胞内则是以血红蛋白缓冲对为主(HHb及HHbO2).
高中化学必修二人教版课堂笔记,最好是图片的哦,当然,文字格式也行。我给200的高分,希望有朋友能够
上网搜“手写笔记化学必修二”就有一个
高中所有生物术语简写
编号 英文缩写 英文全名 中文名称 1 ATP Adenosine TriPhosphate 三磷酸腺苷 2 ADP Adenosine Di-Phosphate 二磷酸腺苷 3 AIDS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4 DNA Deoxyribo Nucleic Acid 脱氧核糖核酸 5 RNA Ribo-Nucleic Acid 核糖核酸 6 HGP Human Genome Project 人类基因组计划 7 HIV Human Immune Virus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8 HLA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人类白细胞抗原 9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NA扩增技术 简介:1 ATP和ADP:生物体内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它与ADP在细胞内相互转化,为生物活动提供能量。2 AIDS:即艾滋病。该病1981年在美国被发现,现传播较快,死亡率高,主要依靠血液等传播。3 DNA和RNA:统称为核酸,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作用。4 HGP:该计划由美国科学家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对人体细胞核DNA中的30亿碱基对进行排序和基因定位。包括中国在内的6个国家参与,预计2003年完成“人类基因组精图”。5 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沮液、尿液和乳汁中,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人体失去免疫能力,有2—10年的潜伏期。6 HLA:也叫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是人体细胞识别自己和“非己”的主要物质,对移植器官的成功有较大的影响。7 PCR:也叫DNA碎片合成技术。是基因工程的常用技术,目的使DNA片段在短时间内成百万倍地增加,以利对核苷酸序列分析。
图片中高中化学第28题第3、5小题不懂,盼您详细讲解分析,谢谢!
2NO + O2=2NO2 3NO2 + H2O = 2HNO3 + NO ,总反应为:4NO + 3O2 + 2H2O = 4HNO3 4NO2 + O2 + 2H2O = 4HNO3 ,而HNO3可与硝酸亚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可以除去O2和氮氧化物。 同时氧气本身也可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根据必修一中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反应4Fe(OH)2 + O2 +2H2O = 4Fe(OH)3推出 。氮化镁可与水反应, Mg3N2 + 6H2O = 3 Mg(OH)2 + 2 NH3↑,至于和盐酸的反应,你再在前面反应的基础上考虑产物Mg(OH)2 、 NH3与HCl的反应即可。而你说的Mg(OH)2对实验的干扰,可以适当多加盐酸就OK了。
高中阶段与氮气有关的常见反应。(尤其是生成氮气的),谢谢。
氮化物反应氮化镁与水反应:Mg3N2+6H2O=3Mg(OH)2+2NH3↑在放电条件下,氮气才可以和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N2+O2=放电=2NO一氧化氮与氧气迅速化合,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五氧化二氮溶于水,生成硝酸,N2O5+H2O=2HNO3活泼金属反应N2 与金属锂在常温下就可直接反应:6Li + N2 === 2Li3NN2与碱土金属Mg 、Ca 、Sr 、Ba 在炽热的温度下作用: 3Ca + N2 =△= Ca3N2N2与镁条反应:3Mg+N2=点燃=Mg3N2(氮化镁)非金属反应N2与氢气反应制氨气:N2+3H2u21cc2NH3 (高温 高压 催化剂)N2与硼要在白热的温度才能反应: 2 B + N2=== 2BN (大分子化合物)N2与硅和其它族元素的单质一般要在高于1473K的温度下才能反应。
高中化学:求能与水反应的所有方程式 急用
(1)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CaO + H2O == Ca(OH)2 Na2O + H2O == 2NaOH(2)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SO3 + H2O ==H2SO4 P2O5 + 3H2O == 2H3PO4(3)与活泼金属反应: 2Na + 2H2O == 2NaOH + H2 2AI + 2H2O + 2NaOH == 2NaAIO2 + 3H2(4)与活泼非金属反应: 2F2 + 2H2O ==4HF + O2 CI2 + H2O == HCI + HCIO Si + 2H2O + 2NaOH ==Na2SiO3 + 2H2 (5)与过氧化物反应: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6)二糖水解: C12H22O11 + H2O == 2C6H12O6(7)多糖水解: (C6H10O5)n + nH2O == nC6H12O6
高中化学:与氮化镁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分开写就好了。Mg3N2+6H2O=3Mg(OH)2↓+2NH3↑ Mg(OH)2+2HNO3=Mg(NO3)2+2H2OHNO3+NH3=NH4NO3将三者合并,得到Mg3N2+8HNO3=3Mg(NO3)2+2NH4NO3
高中化学,氮化镁与水反应产生氨气的原理。
二氮化三镁和水反应相当与是发生了完全的双水解,Mg离子水解成氢氧化镁,氮离子水解形成氨气,又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该反应虽然在水中发生,却直接形成氨气Mg3N2+6H2O=3Mg(OH)2+2NH3
【高中化学】为什么氮化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不要标沉淀?
(1)氮化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氨气,故答案为:Mg 3 N 2 +6H 2 O═3Mg(OH) 2 ↓+2NH 3 ↑;(2)设24g镁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x,24g镁与氮气完全反应生成氮化镁的质量为y, 2Mg+O 2 点燃 . 2MgO 48 80 24 x 48 24 = 80 X x=40g, 3Mg+O 2 点燃 . Mg 3 N 2 72 100 24 y 72 24 = 100 y y=33.3g,故所得产物的总质量<40g,故答案为:<;(3)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判断产物是白色固体,是氧化镁,氮化镁是一种黄绿色的固体,故在这样的条件下,镁更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故答案为:O 2 ;(4)镁和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和碳,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概念,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为:2Mg+CO 2 点燃 . 2MgO+C,置换反应.
高中导数公式及运算法则
高中导数公式及运算法则如下:高中求导公式运算法则由基本函数的和、差、积、商或相互复合构成的函数的导函数则可以通过函数的求导法则来推导。1、求导的线性:对函数的线性组合求导,等于先对其中每个部分求导后再取线性组合。2、两个函数的乘积的导函数:一导乘二+一乘二导。3、两个函数的商的导函数也是一个分式:除以母平方。4、如果有复合函数,则用链式法则求导。导数的计算方法:函数y=f(x)在x0点的导数f"(x0) 的几何意义:表示函数曲线在点P0(x0,f(x0))处的切线的斜率(导数的几何意义是该函数曲线在这一点上的切线斜率)。计算已知函数的导函数可以按照导数的定义运用变化比值的极限来计算。在实际计算中,大部分常见的解析函数都可以看作是一些简单的函数的和、差、积、商或相互复合的结果。只要知道了这些简单函数的导函数,那么根据导数的求导法则,就可以推算出较为复杂的函数的导函数。
高中导数公式及运算法则
高中导数公式及运算法则如下:高中求导公式运算法则由基本函数的和、差、积、商或相互复合构成的函数的导函数则可以通过函数的求导法则来推导。1、求导的线性:对函数的线性组合求导,等于先对其中每个部分求导后再取线性组合。2、两个函数的乘积的导函数:一导乘二+一乘二导。3、两个函数的商的导函数也是一个分式:除以母平方。4、如果有复合函数,则用链式法则求导。导数的计算方法:函数y=f(x)在x0点的导数f"(x0) 的几何意义:表示函数曲线在点P0(x0,f(x0))处的切线的斜率(导数的几何意义是该函数曲线在这一点上的切线斜率)。计算已知函数的导函数可以按照导数的定义运用变化比值的极限来计算。在实际计算中,大部分常见的解析函数都可以看作是一些简单的函数的和、差、积、商或相互复合的结果。只要知道了这些简单函数的导函数,那么根据导数的求导法则,就可以推算出较为复杂的函数的导函数。
求高中数学导数公式
常用导数公式:1、y=c(c为常数) y"=02、y=x^n y"=nx^(n-1)3、y=a^x y"=a^xlna,y=e^x y"=e^x4、y=logax y"=logae/x,y=lnx y"=1/x5、y=sinx y"=cosx6、y=cosx y"=-sinx7、y=tanx y"=1/cos^2x8、y=cotx y"=-1/sin^2x9、y=arcsinx y"=1/√1-x^210、y=arccosx y"=-1/√1-x^211、y=arctanx y"=1/1+x^212、y=arccotx y"=-1/1+x^2导数的求导法则由基本函数的和、差、积、商或相互复合构成的函数的导函数则可以通过函数的求导法则来推导。基本的求导法则如下:1、求导的线性:对函数的线性组合求导,等于先对其中每个部分求导后再取线性组合(即①式)。2、两个函数的乘积的导函数:一导乘二+一乘二导(即②式)。3、两个函数的商的导函数也是一个分式:(子导乘母-子乘母导)除以母平方(即③式)。4、如果有复合函数,则用链式法则求导。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公式
没错
高中数学、关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一些公式、谁知道呀?
(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q^(n-1) 若通项公式变形为an=a1/q*q^n(n∈N*),当q>0时,则可把an看作自变量n的函数,点(n,an)是曲线y=a1/q*q^x上的一群孤立的点。 (2) 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q^(n-m) (3)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可以推出: 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4)等比中项:aq·ap=ar^2,ar则为ap,aq等比中项。 记πn=a1·a2…an,则有π2n-1=(an)2n-1,π2n+1=(an+1)2n+1 另外,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各项取同底数数后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反之,以任一个正数C为底,用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做指数构造幂Can,则是等比数列。在这个意义下,我们说:一个正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是“同构”的。 性质: ①若 m、n、p、q∈N*,且m+n=p+q,则am·an=ap·aq; ②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 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G是a、b的等比中项”“G^2=ab(G≠0)”. (5) 等比数列前n项之和Sn=A1(1-q^n)/(1-q)或Sn=(a1-an*q)/(1-q)(q≠1) Sn=n*a1 (q=1) 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A的n次方。 等比数列在生活中也是常常运用的。 如:银行有一种支付利息的方式---复利。 即把前一期的利息和本金加在一起算作本金, 再计算下一期的利息,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利滚利。 按照复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 等差数列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 或an=am+(n-m)d 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或Sn=(a1+an)n/2 若m+n=p+q则:存在am+an=ap+aq 若m+n=2p则:am+an=2ap 以上n均为正整数 文字翻译 第n项的值=首项+(项数-1)×公差 前n项的和=(首项+末项)×项数÷2 公差=后项-前项
高中数列全部公式
等差数列等差公式:an=a1+(n-1)d等差求和:Sn=n (a1+an)/2 =na1+n(n-1)d/2⑴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各项同加一数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仍为d. ⑵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各项同乘以常数k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 ⑶若{ a }、{ b }为等差数列,则{ a ±b }与{ka +b}(k、b为非零常数)也是等差数列. ⑷对任何m、n ,在等差数列{ a }中有:a = a + (n-m)d,特别地,当m = 1时,便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此式较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一般性. ⑸、一般地,如果l,k,p,…,m,n,r,…皆为自然数,且l + k + p + … = m + n + r + … (两边的自然数个数相等),那么当{a }为等差数列时,有:a + a + a + … = a + a + a + … . ⑹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从中取出等距离的项,构成一个新数列,此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 k为取出项数之差). ⑺如果{ a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那么,a ,a ,…,a 、a 也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d;在等差数列{ a }中,a -a = a -a = md .(其中m、k、 ) ⑻在等差数列中,从第一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末项除外)都是它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 ⑼当公差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增大而增大;当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减少而减小;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等于一个常数. ⑽设a ,a ,a 为等差数列中的三项,且a 与a ,a 与a 的项距差之比 = ( ≠-1),则a = .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 的基本性质 ⑴数列{ a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数列{ a }的前n项和S 可以写成S = an + bn的形式(其中a、b为常数). ⑵在等差数列{ a }中,当项数为2n (n N )时,S -S = nd, = ;当项数为(2n-1) (n )时,S -S = a , = . ⑶若数列{ a }为等差数列,则S ,S -S ,S -S ,…仍然成等差数列,公差为 . ⑷若两个等差数列{ a }、{ b }的前n项和分别是S 、T (n为奇数),则 = . ⑸在等差数列{ a }中,S = a,S = b (n>m),则S = (a-b). ⑹等差数列{a }中, 是n的一次函数,且点(n, )均在直线y = x + (a - )上. ⑺记等差数列{a }的前n项和为S .①若a >0,公差d<0,则当a ≥0且a ≤0时,S 最大;②若a <0 ,公差d>0,则当a ≤0且a ≥0时,S 最小. 3.等比数列等比公式:an=a1.q^(n-1)等比求和:sn=a1(1-q^n)/(1-q) =a1-an.q/(1-q)⑴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从中取出等距离的项,构成一个新数列,此数列仍是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 ( m为等距离的项数之差). ⑵对任何m、n ,在等比数列{ a }中有:a = a · q ,特别地,当m = 1时,便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此式较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普遍性. ⑶一般地,如果t ,k,p,…,m,n,r,…皆为自然数,且t + k,p,…,m + … = m + n + r + … (两边的自然数个数相等),那么当{a }为等比数列时,有:a .a .a .… = a .a .a .… .. ⑷若{ a }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 a |}、{a }、{ka }、{ }也是等比数列,其公比分别为| q |}、{q }、{q}、{ }. ⑸如果{ a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那么,a ,a ,a ,…,a ,…是以q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⑹如果{ a }是等比数列,那么对任意在n ,都有a ·a = a ·q >0. ⑺两个等比数列各对应项的积组成的数列仍是等比数列,且公比等于这两个数列的公比的积. ⑻当q>1且a >0或0<q<1且a <0时,等比数列为递增数列;当a >0且0<q<1或a <0且q>1时,等比数列为递减数列;当q = 1时,等比数列为常数列;当q<0时,等比数列为摆动数列. 4.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 的基本性质 ⑴如果数列{a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那么,它的前n项和公式是S = 也就是说,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q的分段函数的一系列函数值,分段的界限是在q = 1处.因此,使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必须要弄清公比q是可能等于1还是必不等于1,如果q可能等于1,则需分q = 1和q≠1进行讨论. ⑵当已知a ,q,n时,用公式S = ;当已知a ,q,a 时,用公式S = . ⑶若S 是以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有S = S +qS .⑵ ⑷若数列{ a }为等比数列,则S ,S -S ,S -S ,…仍然成等比数列. ⑸若项数为3n的等比数列(q≠-1)前n项和与前n项积分别为S 与T ,次n项和与次n项积分别为S 与T ,最后n项和与n项积分别为S 与T ,则S ,S ,S 成等比数列,T ,T ,T 亦成等比数列.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公式
高中等比数列公式是An=A1q^(n-1),等比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常用G、P表示,An为常数列。等比数列公式就是在数学上求一定数量的等比数列的和的公式。等比数列在生活中也是常常运用的,在等比数列中,当q≠-1,或q=-1且k为奇数时,依次每 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等比数列{an}的常用性质:(1)在等比数列{an}中,若m+n=p+q=2r(m,n,p,q,r∈N_),则am·an=ap·aq=a. 特别地,a1an=a2an-1=a3an-2=…. (2)在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an}中,数列am,am+k,am+2k,am+3k,…仍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k;数列Sm,S2m-Sm,S3m-S2m,…仍是等比数列(此时q≠-1);an=amqn-m
2500m长跑高中生能跑的成绩范围,我要最好的和较好的时间
最好据我所知是9分24秒,较好我以我们学校的运动会成绩来看应该在11分30秒以前才可以呀! 一定要用鼻子吸气,嘴巴吐气,呼吸要有规律,呼吸是最重要的!起步不要太快,就8成功力跑吧,剩300米左右就拼命冲刺吧 中长跑运动是一个需要速度和耐力的综合性项目,中长跑运动是成绩的好坏其一来自于队员的先天素质,良好的体型和内脏功能是一个运动员出成绩的基础。其二,后天的专项训练是其运动成绩提高的手段。当一员优秀的运动员具有很好的身体优势,但当他的运动成绩到了一定的阶段时就会出现停滞不前,这时就需要先进的手段来提高运动成绩。于是努力提高运动成绩成了我们迫切的任务,本人以训练的方法手段和技术动作几方面谈几点看法: 一、 发展一般耐力 发展一般耐力是增强运动员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有氧代谢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身体负担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和进行大强度训练的基础,因此中长跑运动训练应重视发展一般耐力训练。 发展一般耐力的方法主要采用强度不大和跑速稳定的长时间持续跑,心率控制在150次左右,各项目跑的距离大致如下: 800米跑5——8公里,1500米、3000米跑8——15公里,5000米10000米跑10——25公里。 一般耐力训练在全年训练的准备期安排比重较大,由于长时间的持续跑比较单调乏味,因此,要多采用越野跑、跑、选择复杂的地形进行越野跑,不仅可以发展一般耐力,还有助于提高支撑器官的力量。 二、 改进传统的训练方法 1、 把握项目的根本属性和特点,现在的中长跑比赛已不再是耐力而且是速度的较量,运动员都是在高速中跑完全程。所以说现在中长跑已不是耐力项目。这就需要我们在训练中把速度和耐力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高强度的训练,把培养队员保持速度的能力为训练的根本目的,同时配合以行之有效的恢复手段让队员能系统的坚持和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 这一阶段的训练应根据间歇训练和超负荷训练进行大运动量的耐力、速度训练。采用预计成绩和平均速度进行各种距离的训练。由短到长分段练习,从而准确的控制每一段落的速度,培养每一段落的速度感,建立阶段性的速度动力定型。例如,不等距离等间歇时间的练习方法。如:200M+400M+800M+1000M 间歇时间分三分钟,预计成绩200米 28秒,400米60秒,800米2分20秒,1000米3分10秒。恢复方法采用放松式小步跑,间歇3分钟后进行下一次快跑。 2、 中长跑是对体能要求较高的项目,研究中长跑训练方法,首先要把握中长跑的供能特点,如800米跑一般是磷酸原系统供能占30%,糖酵解系统占65%,有氧代谢只占5%;而3000米跑时,有氧化谢供能占40%,糖酵解占40%,磷酸原系统占20%,5000米和10000为跑,有氧代谢达到70%——80%,训练时应根据不同的项目选择和供能系统相应的训练方法。 3、 重视竟技状态的培养和战术训练,有时有些运动员成绩不理想,这与竟技状态不佳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大周期训练的同时应加强小周期的训练。如何在短时间内培养出良好的竟技状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制定战术时应根据对手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分段跑时间,途中最好跟在第一集团,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自我调整能力。 这一阶段的训练除了加强速度耐力的定型外,还要用高负荷强度弥补连续负荷的不足。训练计划的安排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训练时期及每天所要完成的训练内容来确定运动员所要完成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在这些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因人、因项、因运动水平来具体安排每次课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三、 改进和提高运动技术 运动员跑技术的经济性的实效性对运动成绩有很大影响。目前中长跑运动员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后蹬用力较大,大腿前摆较高,步幅较大,但频率相对较慢;另一种是频率较快,步幅相对较小,这样后蹬力较小,腾起时间缩短,跑起来比较平稳,轻松省力,符合经济性原理。所以现代采用第二种方法的较多。过去的训练,比较重视后蹬用力,加大步幅而忽视了动作速率,由于过分的后蹬和高抬,每一步都消耗很大的能量。况且中长跑选手一般身材较低不提高步频是没有出路的。当然步频和步长也不是绝对对立的,根据跑的距离不同要采用不同的步频和步长比例。 另外,中动时身体的放松对整体技术动作也很重要,首先,面部肌肉放松,两眼看着下方,这样可使劲部肌肉放松,稍含胸,两臂轻快有力的小幅度摆动,摆动时肘关节夹角一般90度最好,这样加上良好的步频整个动作就会轻快平稳,节奏感强。 四、 坚持以“速度为中心”的原则训练 众所周知,中长跑训练的任务就是达到一个特定的距离内尽可能跑的快,即在一定的限定下发展最大的速度,因此,训练方法和手段都要围绕这个目的去考虑,使肌体不断冲击自身的生理极限,从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例如在具体实践教学中,教练员首先让运动员用高速度去跑,看保持高速度距离的长短,当其在某一段落当现明显下降时,即为该队员在最高速度下保持的距离,在此距离以上就是该队员的“障碍区”训练的目的就是不断突破就会有一个进步,同时又会形成一个新的障碍区,若要再进一步提高成绩,就要再一次突破,循环再一次突破,循环往复才能使运动成绩不断提高。 跑速的不断提高和保持高速度的距离不断延长也会对运动员身体各种机能提出新的要求,当运动员的绝对速度不可能再继续提高的时候,就必须随时改进和调整运动员建立起来的速度定型,在保持运动员原有的最高速度的基础上,采用新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弃分控掘人体的各种潜在能力,完善跑的技术,最大限度完成快跑距离,只有经过千千锤百炼的运动员才能在比赛中游刃自如,控制跑速,适应比赛的需求。 起跑时不要太猛,争取一个有利的位置,然后前程跟随跑,这样比较省力,在后面努力往前赶,看情况冲刺吧,大概还剩300米或150米时努力冲刺。 不知道你的水平是什么样的,前面的2000米左右跟紧了,这样不累,但别掉下来。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4953706.html?si=1
高中物理. 平均速度的公式
1、平均速度=△x/△t(△x=位移,△t=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2、2×V1×V2÷(V1+V2)=平均速度。(前半路程平均速度V1,后半路程平均速度V2)平均速度是一个描述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程度和运动方向的矢量,它粗略地表示物体在一个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3、v= (v0+v1)/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公式v=x/t与v= (v0+v1)/2 两者的区别是适用的范围不一样:v=x/t:总位移除总时间,任何时候都适用。v= (v0+v1)/2:只适用于匀加速,匀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扩展资料:平均速度的意义:(1)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相对应。(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与选定的时间或位移有关,不同时间段内或不同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对应哪段时间内或哪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不指明对应的过程的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3)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Δt内发生的位移方向相同,与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高中等式的基本性质1和2用字母表示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不变。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不为0的同一数,等式不变。以等式的性质1和2,我们就可以进行方程的求解。因为方程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所以方程可利用等式的两条性质,进行移项和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进而求岀方程的解。
高中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Sn=a1(1-qn)/(1-q)。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是求等比数列之和的公式。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等比数列a1≠ 0。注:q=1 时,{an}为常数列。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以快速的计算出该数列的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Sn=a1+a2+a3+...+an(公比为q)qSn=a1q + a2q + a3q +...+ anq = a2+ a3+ a4+...+ an+ a(n+1)Sn-qSn=(1-q)Sn=a1-a(n+1)a(n+1)=a1qnSn=a1(1-qn)/(1-q)(q≠1)
高中 物理 那个电流表是往哪里偏啊?根据什么判断电流表往哪偏??
电流从那段流入电流表指针就往哪里偏转口诀:左进左偏,右进右偏
高中物理电容C=εs/4pikd,大学物理里的C推导公式是εs/d,我想请问一下这
4π只是一个常数.ε.=1/4πk是真空电容率“,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介电常数ε成正比,跟正对面积成s正比,跟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他们只是一个比例.只是一个比例关系.而加了4π后他就成为一个等式,就可以知3求另外一个未知量了.平板电容器由两个彼此靠得很近的平行极板(设为A和B)所组成,两极板的面积均为S,设两极板分别带有+Q,-Q的电荷,于是每块极板的电荷密度为σ=Q/S,,我们略去极板的边缘效应,把两极板间的电场看成是均匀电场,由高斯定理可得两板间场强为E=σ/ε.=Q/ε.再由U=∫ABEdl=Ed=Qd/ε.再根据C=Q/U得出C=ε.S/d既平板电容公式也就是C=S/4πkd注:ε=1/4πk是真空电容率平板电容器的电容与极板的面积S成正比,与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电容C的大小与电容是否带电无关,只与电容器本身的结构形状有关
高中 物理 有关电容器公式
1.通用公式C=Q/U2.平行板电容器专用公式:电容器电容决定式C=εS/4πkd3.两只电容器串联的公式:1/C=1/C1+1/C24.两只电容器并联的公式:C=C1+C2
高中电容的三个公式
电容器的电容量公式、并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量公式、串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量公式。1、电容器的电容量公式:C=Q/V。其中,C表示电容量(单位为法拉F),Q表示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单位为库仑C),V表示电容器上的电压(单位为伏特V)。这个公式表达了电容量与电荷量和电压之间的关系。2、并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量公式:C_eq=C?+C?+C?对于并联连接的电容器,电容量相加得到总的等效电容量C_eq。这是因为并联时,电容器的电荷量相同,而电容量是电荷量与电压之比。3、串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量公式:1/C_eq=1/C?+1/C?+1/C?对于串联连接的电容器,倒数之和的倒数等于总的等效电容量C_eq。这是因为串联时,电压相同,而电容量是电荷量与电压之比。
高中物理常见标量和矢量?判断依据或者标志??
所有能量都是标量,像动能势能等等。常见的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力、动量、冲量、角速度常见的标量:质量、时间、长度、电流强度(很特殊,虽然有方向,但是它是个标量)、磁通量、动能、势能、内能、功等等。判断标量还是矢量,关键看运算法则是否遵循矢量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我觉得还是需要靠记忆。记住一些常见的矢量标量。
高中物理的物理量中哪些是标量 矢量?
朋友你好! 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洛仑兹力),速度(平均,瞬时),速度 变化量,加速度,位移,动量,动量变化量,冲量,线速度,角速度是矢量,既要有大小,又要有方向, 速率,质量,密度,时间,能量,磁通量等等是标量 如有不明请追问,随时为你解答。 希望采纳
高中时期如何判断矢量与标量
1.标量有大小和正负。矢量有大小和方向,无正负2.标量可以直接相加减乘除,矢量不能直接用大小相加减,而是要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做加减法,矢量有乘法,结果分两种:标积和矢积。比如,功等于力和位移的乘机,结果是个标量。力矩等于力和力臂的乘机,结果是个矢量。矢量没有除法。3.高中常用的矢量有: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力。这些量要么本身是矢量,要么是矢量乘以一个实数,结果还是矢量。常用的标量有:路程,速率,动能,功
高中电学物理量中哪些是标量,哪些是矢量?哪些是只有电场或磁场本身性质决定的呢?请各位帮我总结下啦...
矢量:力,动量,位移,速度,冲量,磁感应强度,电场强度,加速度,力矩,等标量:磁通量(双向标量),动能,各种能量,各种功,时间,温度,频率,等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是有磁场本身决定的,磁通量不是。
矢量 和标量是什么? 高中物理矢量 标量 分别有哪些? 越具体越好
只有大小的物理量为标量。比如质量、长度、体积、密度、电压,电流,功率,功(有正负,但不表示方向)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比如,力(重力、压力、弹力、摩擦力、安培力等),速度,加速度,位移。
高中物理常见标量和矢量?判断依据或者标志??
所有 能量 都是标量,像 动能 势能 等等。常见的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力、动量、冲量、角速度常见的标量:质量、时间、长度、电流强度(很特殊,虽然有方向,但是它是个标量)、磁通量、动能、势能、内能、功等等。判断标量还是矢量,关键看 运算法则是否遵循 矢量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我觉得还是需要靠 记忆。记住一些常见的矢量标量。
物理高手进....高中物理中..哪些事矢量...哪些是标量?哪些比大小比的是绝对值..哪些是带正负.是指方向?
矢量:位移 速度 加速度 力 电场强度 磁感强度 动量 冲量 力矩标量:质量 密度 体积 温度 路程 速率 时间 物质的量 周期 频率 角速度 电势 电势差 电势能 能量(动能 势能包括重力势能、电势能、弹性势能 热量)功 电量 电流 电压 电动势 功率 磁通量 比大小的是绝对值:速率 带正负.是指方向: 磁通量 电量其实标量一般就比大小绝对值 关于电流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它的纠纷很多.就高中层面而言,它的方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方向.(电流有大小又有方向,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在高中层面上你先认为不遵循吧,它所谓的正向不过是"正电沿规定正方向运动这一电荷移动放向的描述"
物理学中的动量和动能是什么关系,有是什么区别? 高中物理没学好,哪会就不是很明白
动量和动能都是反映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又都取决于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但是这两个物理量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动量和动能是分别反映运动物体两个不同本领的物理量 动量只表达了机械运动传递的本领,它是描述物体机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机械运动所传递的不是速度,而是物体的动量。对于给定的物体(质量不变),如果其运动的速度不同。则其机械运动传递的本领也不相同;对于不同质量的物体,即使其运动的速度相同,则其机械运动传递本领也会不相同。所以物体机械运动传递的本领不是用速度来表示,而是用动量来描述。即使动量的大小相等,由于运动的方向不同,其机械运动传递的结果也会不相同,所以动量是矢量,其方向与瞬时速度的方向一致。由于速度是状态量,所以动量也是一个状态量,通常所说的动量,总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物体的动量。 动能只表达了某一时刻物体具有的做功的本领,它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对于给定的物体(质量不变),如果其运动的速度的大小不同,则其做功的本领也不相同;对于不同质量的物体,即使其运动的速度相同,其做功的本领也不相同。所以运动物体做功的本领不能用速度来表示,而是用动能来描述。对于给定的物体(质量不变),当物体的运动快慢改变时。其动能也随之改变,且某时刻物体的动能仅由该时刻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来决定,跟速度的变化过程无关。不管物体的运动方向如何,只要其速度的大小不变,质量不变,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本领就相同,所以动能是一个标量。当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时,其动能不一定发生变化,而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时,其动量一定发生变化。 二、动量和动能是分别量度物体运动的两个不同本质的物理量 在16~17世纪,当时基于运动总量总是守恒的哲学思想,人们开始寻找量度机械运动的合适物理量来表达运动量的守恒。速度虽然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如果用速度来量度机械运动,十分明显,它是不能反映运动量的守恒,于是从不同的角度先后提出了用动量和动能两种方法来量度机械运动。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一种量度,它是从机械运动传递的角度,以机械运动来量度机械运动的。在机械运动传递的过程中,机械运动的传递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相等的物体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速度,动量虽然与速度有关,但不同于速度,仅有速度还不能反映使物体获得这个速度,或以使这个速度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难易程度。动量作为物体运动的一种量度,能反映出使给定的物体得到一定速度需要多大的力,作用多长的时间。 动能也是物体运动的一种量度。它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以机械运动转化为一定量的其他形式的运动的能力来量度机械运动的。在动能的转化过程中,动能的转化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动能作为物体运动的一种量度,能反映出使给定的物体得到一定速度需要在多大的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多长的距离。 三、动量和动能的变化分别对应着力的两个不同的累积效应 动量定理描述了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量度。动量是表征运动状态的量,动量的增量表示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冲量则是引起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并且是动量变化的量度。动量定理描述的是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物体受到冲量的作用,导致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 动能定理揭示了动能的变化是通过做功过程来实现,且动能的变化是通过做功来量度的。动能定理所揭示的这一关系。也是功跟各种形式的能量变化的共同关系,即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各种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也都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且通过做功来量度。由此可见。动量和动能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描述物理过程的特征和守恒规律不同。每一个运动的物体都具有一定的动量和动能,但动量的变化和能量的转化,完全服从不同的规律。因此要了解和区别这两个概念,就必须从物理变化过程中去考虑。 动量的变化表现着力对时间的累积效应,动量的变化与外力的冲量相等;动能的变化表现着力对空间的累积效应,动能的变化与外力做的功相等。动量与冲量既是密切联系着的、又是有本质区别的物理量。动量决定物体反抗阻力能够移动多久;动能与功也是密切联系着的。又是有本质区别的物理量,动能决定物体反抗阻力能够移动多远
高中语文病句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pwd=1234提取码:1234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高中数学题,这个怎么看出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呢,不是直角三角形,那还可用tana=对边比斜边吗
先利用余弦定理cos C=(b^2+a^2-c^2)/2ab可解得c为3则可得出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两腰a、c为3,底b为4利用勾股定理判断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只有直角三角形求正切才是两直角边之比。本题已知三边可以按照答案的做法求出cosB,然后利用正余弦的平方和等于1可求出sinB,则tanB可求也可以利用三角形ABC为等腰三角形,求出底对应的高为根号下3^2-2^2即根号5则tan(B/2)=2/根号5利用二倍角公式,可得tanB为4倍根号5
高中数学的公式应用?
高中数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pwd=1234提取码:1234简介:高中数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高中数学:二阶导数恒大于0说明原函数的什么?恒小于0呢?等于0呢?
恒大于0说明原函数是严格凸函数 恒小于0说明是严格凹函数 恒等于0说明是原函数是一次函数
高中的复合函数如何积分?
复合函数的积分一般可以利用换元法来解。换元后不仅积分变量要随之改变,积分限也要随这改变。例如:拓展资料:若函数y=f(u)的定义域是B,u=g(x)的定义域是A,则复合函数y=f[g(x)]的定义域是D={x|x∈A,且g(x)∈B} 综合考虑各部分的x的取值范围,取他们的交集。求函数的定义域主要应考虑以下几点:⑴当为整式或奇次根式时,R的值域;⑵当为偶次根式时,被开方数不小于0(即≥0);⑶当为分式时,分母不为0;当分母是偶次根式时,被开方数大于0;⑷当为指数式时,对零指数幂或负整数指数幂,底不为0(如,中)。⑸当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它的定义域应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即求各部分定义域集合的交集。⑹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上自变量的取值集合的并集。⑺由实际问题建立的函数,除了要考虑使解析式有意义外,还要考虑实际意义对自变量的要求⑻对于含参数字母的函数,求定义域时一般要对字母的取值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并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为非空集合。⑼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⑽三角函数中的切割函数要注意对角变量的限制。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复合函数
复合函数微积分高中
设y=f(u),u=g(x),当x在u=g(x)的定义域Dg中变化时,u=g(x)的值在y=f(u)的定义域Df内变化,因此变量x与y之间通过变量u形成的一种函数关系,记为:y=f(u)=f[g(x)]称为复合函数(composite function),其中x称为自变量,u为中间变量,y为因变量(即函数)。)求出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例如:讨论函数y=0.8^(x^2-4x+3)的单调性。 复合函数的导数解:函数定义域为R。 令u=x^2-4x+3,y=0.8^u。 指数函数y=0.8^u在(-∞,+∞)上是减函数, u=x^2-4x+3在(-∞,2]上是减函数,在[2,+∞)上是增函数, ∴ 函数y=0.8^(x2-4x+3)在(-∞,2]上是增函数,在[2,+∞)上是减函数。复合函数求导的前提:复合函数本身及所含函数都可导 法则1:设u=g(x) f"(x)=f"(u)*g"(x) 法则2:设u=g(x),a=p(u) f"(x)=f"(a)*p"(u)*g"(x) 例如: 1、求:函数f(x)=(3x+2)^3+3的导数 设u=g(x)=3x+2 f(u)=u^3+3 f"(u)=3u^2=3(3x+2)^2 g"(x)=3 f"(x)=f"(u)*g"(x)=3(3x+2)^2*3=9(3x+2)^2 2、求f(x)=√[(x-4)^2+25]的导数 设u=g(x)=x-4,a=p(u)=u^2+25 f(a)=√a f"(a)=1/(2√a)=1/{2√[(x-4)^2+25]} p"(u)=2u=2(x-4) g"(x)=1 f"(x)=f"(a)*p"(u)*g"(x)=2(x-4)/{2√[(x-4)^2+25]}=(x-4)/√[(x-4)^2+25]公式很多 补充之后还是不明白老大你说的是哪一个
高中化学化合价有哪些
1高中化学化合价口诀(一) 一价钾钠银氯氢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 二三铁 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负一氢氧硝酸根 负二硫酸碳酸根 负三记住磷酸根 正一价的是铵根 2高中化学化合价口诀(二) 氢氯钾钠银正一价;钙钡镁锌正二价, 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全都齐;铜以二价最常见。 单质零价永不变;氟氯溴碘负一价。 3高中化学化合价口诀(三) 氟氯溴碘钾钠银 氢亚铜汞一价寻 氧汞亚铁镁钙钡 钨锰铝铜二价锌 三价有铁磷和铝 四价碳硅五价磷 硫之价数二四六 二四六七锰特熟。4高中化学化合价有什么用 元素在相互化合时,反应物原子的个数比总是一定的.比如,一个钠一定是和一个氯结合.而一个Mg一定是和2氯个结合.如果不是这个数目比,就不能使构成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和构成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成为稳定结构.也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又由于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所以元素之间相互化合形成某种化合物时,其各元素原子数目之间必是一个一定的简单整数比.化合价的概念就由此而来,那么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就决定了这种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就是为了方便表示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而设置的.
孤对电子数的计算,高中化学
一对,这个其实很简单的,一种方法是写出二氧化硫的电子式之后你会发现硫有两个在一起的电子没有和氧有共用关系的那就是了,另外一种是将中心原子硫的最外层电子数加上该中心原子所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的绝对值,得到的和减去八后的差除二就得到答案了,不过个人推荐第一种,最基本但是最安全,因为第二种在使用范围上存在缺陷,具体我就不说了,但是一般情况下是没问题的,如果你关于电子式没弄懂可以去问老师
高中化学孤对电子计算 h2o的两个孤对电子 h3o+的一个孤对电子 怎么来的?有没公式计算
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1/2 (a-xb). 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x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b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氢为1,其他原子等于“8-该原子的价电子数”. 阳离子的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减去离子的电荷数;阴离子的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加上离子的电荷数. 按照这种公式,水的为1/2(6-2×1)=2,水合氢离子的是1/2(6-1-3×1)=1
高中所有物理计算公式。
所有公式 希望对你有帮助!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03: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61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61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61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07{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07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 六、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61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07也可以是m1v1+m2v2=m1v107+m2v207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07=(m1-m2)v1/(m1+m2) v207=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1.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注: (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 (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 (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 (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 (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6)其它相关内容:反冲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见第一册P128〕。 七、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O0≤α<90O 做正功;90O<α≤180O做负功;α=90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7)弹簧弹性势能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八、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 6.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4〕}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0;吸收热量,Q>0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见第二册P41〕/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见第二册P47〕/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见第二册P47〕。 九、气体的性质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 注: (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 十、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61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 十一、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61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高中物理,物体的固有频率是一定的吗?
只要物体本身不改变,固有频率就不变,如果物体改变了,比如单摆,摆长改变了,那么固有频率就改变了。
高中物理的所有公式
公式是死的,人是活的,,他们给你复制的你能信吗,最好看课本,,物理靠理解
高中物理公式,决定式是哪些?定义式是哪些?
百度文库里有很全的资料嘛
管家基因有哪些(高中生物) 请列举高中课程里涉及的管家基因,
核糖体蛋白、细胞膜骨架蛋白、细胞呼吸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
管家基因有哪些(高中生物)
核糖体蛋白、细胞膜骨架蛋白、细胞呼吸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
谁能给我高中物理全部公式??
高中物理合集百度网盘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pwd=1234提取码:1234简介:高中物理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高中地理的海陆位置,海陆分布,相对位置都是指什么
海陆位置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指相对于海洋或者陆地的位置,例如出海口、沿海、内陆、远洋、近海。海陆分布通常是指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这是一个地理上面的概念.先以一个地方为基准,然后与另外一个地方做对比;例如杭州的经纬度为东经120度,北纬30度;而广州的经纬度为东经114度,北纬23度,如果以杭州为基准,则广州在杭州的西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