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物理学中代数量是什么意思?请详细说明。

物理常说代数值,就是正负多少。还有叫标量,也是正负多少的数值。

物理公式

要什么公式啊 全部吗- -

物理力学各项公式

F=ma,

物理:关于弹簧的势能

你在缓慢压缩弹簧的时候手做了功,所以不止是重力做了功,还有外力(手的力向上,与物块的运动方向相反,做负功)。你的说法是错误的。换个角度说前提:假如物块 m 静置在弹簧上时候压缩弹簧 h 。分析:把物块在弹簧原长的高度释放,在物块下降 h 过程中重力始终大于弹簧弹力(F=kx,只有x>h时候弹力F大于重力),所以在压缩了 h 的时候物块有速度,那么重力势能不单转化为弹性势能,还有一部分转化为动能了。高中阶段是经常要涉及弹簧的问题,但是要考都会给你的,或者不需要用这个公式,不要研究太深,没有用处,知道为什么就好了。

高一一道物理题,关于弹性势能,有答案,求解释

肯动脑筋是很好的嘛。在这里哦,首先就应该知道,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不能完全这样转化的。你看,弹性势能根据公式1/2KX^2,你就知道,弹性势能随着形变的增大,不是直线变化的,而是呈曲线变化,形变越大,势能变化的越快。而重力势能呢,很明显是直线变化的,所以显而易见,重力势能不是直接转化成弹性势能的。你一开始求出的mgI不是弹性势能,只是物体因为移动产生的重力势能,不能当它就是弹性势能。

高中物理有哪些物理公式?

太多了。

高中物理力的公式

;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 十一、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u2022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用得着的不多

高中物理公式总汇·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3)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1.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O0≤α<90O 做正功;90O<α≤180O做负功;α=90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7)弹簧弹性势能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八、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0;吸收热量,Q>0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十、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十一、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外接法: 电流表示数:I=IR+IV Rx的测量值=U/I=(UA+UR)/IR=RA+Rx>R真 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R真 选用电路条件Rx>>RA [或Rx>(RARV)1/2] 选用电路条件Rx<<RV [或Rx<(RARV)1/2] 1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限流接法 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注1)单位换算:1A=103mA=106μA;1kV=103V=106mA;1MΩ=103kΩ=106Ω (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4)当电源有内阻时,外电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5)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E2/(2r); 十二、磁场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 2.安培力F=BIL;(注:L⊥B)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3.洛仑兹力f=qVB(注V⊥B); {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向=f洛=mV2/r=mω2r=mr(2π/T)2=qVB;r=mV/qB;T=2π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二倍弦切角)。 注: (1)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十三、电磁感应 1)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 {L:有效长度(m)} 3)Em=nBS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 {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 {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通量Φ=BS {Φ: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2)}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十四、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 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 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 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 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 ;I=Im/(2)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 I1/I2=n2/n2; P入=P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 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注: (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ω电=ω线,f电=f线; (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 (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 十五、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1.LC振荡电路T=2π(LC)1/2;f=1/T {f:频率(Hz),T:周期(s),L:电感量(H),C:电容量(F)} 2.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c=3.00×108m/s,λ=c/f {λ:电磁波的波长(m),f:电磁波频率} 注: (1)在LC振荡过程中,电容器电量最大时,振荡电流为零;电容器电量为零时,振荡电流最大; (2)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磁)场产生磁(电)场; 十六、光的反射和折射(几何光学) 1.反射定律α=i {α;反射角,i:入射角} 2.绝对折射率(光从真空中到介质)n=c/v=sin /sin {光的色散,可见光中红光折射率小,n:折射率,c:真空中的光速,v:介质中的光速, :入射角, :折射角} 3.全反射:1)光从介质中进入真空或空气中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sinC=1/n 2)全反射的条件: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注: (1)平面镜反射成像规律: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物沿平面镜对称; (2)三棱镜折射成像规律:成虚像,出射光线向底边偏折,像的位置向顶角偏移; 十七、光的本性(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1.两种学说:微粒说(牛顿)、波动说(惠更斯) 2.双缝干涉:中间为亮条纹;亮条纹位置: =nλ;暗条纹位置: =(2n+1)λ/2(n=0,1,2,3,、、、);条纹间距 { :路程差(光程差);λ:光的波长;λ/2:光的半波长;d两条狭缝间的距离;l:挡板与屏间的距离} 3.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光的频率由光源决定,与介质无关,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光的颜色按频率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助记:紫光的频率大,波长小) 4.薄膜干涉:增透膜的厚度是绿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即增透膜厚度d=λ/4〔见第三册P25〕 5.光的衍射:光在没有障碍物的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障碍物的尺寸比光的波长大得多的情况下,光的衍射现象不明显可认为沿直线传播,反之,就不能认为光沿直线传播 6.光的偏振: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 7.光的电磁说: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谱(按波长从大到小排列):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红外线、紫外、线伦琴射线的发现和特性、产生机理、实际应用 8.光子说,一个光子的能量E=hν {h:普朗克常量=6.63×10-34J.s,ν:光的频率} 9.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mVm2/2=hν-W {mVm2/2:光电子初动能,hν:光子能量,W:金属的逸出功} 注: (1)要会区分光的干涉和衍射产生原理、条件、图样及应用,如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圆屏衍射等; (2)其它相关内容:光的本性学说发展史/泊松亮斑/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光谱分析/原子特征谱线〔见第三册P50〕/光电效应的规律光子说〔见第三册P41〕/光电管及其应用/光的波粒二象性〔见第三册P45〕/激光〔见第三册P35〕/物质波〔见第三册P51〕。 十八、原子和原子核 1.α粒子散射试验结果a)大多数的α粒子不发生偏转;(b)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c)极少数α粒子出现大角度的偏转(甚至反弹回来) 2.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10-10m(原子的核式结构) 3.光子的发射与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hν=E初-E末{能级跃迁} 4.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见第三册P63〕}

物理弹性势能

一二楼都是错误的!一楼没有考虑到弹簧的弹性势能.二楼没有考虑到F不是恒力,刚开始为0,后来增到mg/k.正确解法:功能关系:F做的功等于重物势能的增加和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即:W=mgh+m*m*g*g/2k.{你可能就是不知道弹簧弹性势能公式:W"=x*x*k/2.(x为弹簧的拉长)这公式的求法要用到积分.不知你学过没.即:∫kxdx(对kx从0到x的积分)=k*x*x/2.这个公式应该记住!}

物理弹簧类问题解题技巧

物理弹簧类问题解题技巧有三类,具体内容如下。轻弹簧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以轻质弹簧为载体,设置复杂的物理情景,考查力的概念、物体的平衡、牛顿定律的应用及能的转化与守恒,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此类命题几乎每年高考卷面均有所见,需引起重视。弹簧类问题解题技巧如下:1、弹簧的弹力是一种由形变而决定大小和方向的力。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时,要注意弹力的大小与方向时刻要与当时的形变相对应。2、因弹簧其形变发生改变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瞬间内形变量可以认为不变。因此,在分析瞬时变化时,可以认为弹力大小不变,即弹簧的弹力不突变。3、在求弹簧的弹力做功时,因该变力为线性变化,可以先求平均力,再用功的定义进行计算。弹性势能的公式Ep=kx2,高考不作定量要求,可作定性讨论。因此,在求弹力的功或弹性势能的改变时,一般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角度来求解。弹簧力学:弹簧是高中物理中的一种常见的物理模型,几乎每年高考对这种模型有所涉及和作为压轴题加以考查。它涉及的物理问题较广,有:平衡类问题、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圆周运动、简谐运动、做功、冲量、动量和能量、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以及临界和突变等问题。为了将本问题有进一步了解和深入,现归纳整理如下。一、 物理模型:轻弹簧是不计自身质量,能产生沿轴线的拉伸或压缩形变,故产生向内或向外的弹力。二、 模型力学特征:轻弹簧既可以发生拉伸形变,又可发生压缩形变,其弹力方向一定沿弹簧方向,弹簧两端弹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三、 弹簧物理问题。1、弹簧平衡问题:抓住弹簧形变量、运动和力、促平衡、列方程。2、弹簧模型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技巧问题。(1) 弹簧长度改变,弹力发生变化问题:要从牛顿第二定律入手先分析加速度,从而分析物体运动规律。而物体的运动又导致弹力的变化,变化的规律又会影响新的运动,由此画出弹簧的几个特殊状态(原长、平衡位置、最大长度)尤其重要。(2) 弹簧长度不变,弹力不变问题:当物体除受弹簧本身的弹力外,还受到其它外力时,当弹簧长度不发生变化时,弹簧的弹力是不变的,出就是形变量不变,抓住这一状态分析物体的另外问题。(3) 弹簧中的临界问题:当弹簧的长度发生改变导致弹力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临界问题:如“两物体分离”、“离开地面”、“恰好”、“刚好”……这类问题找出隐含条件是求解本类题型的关键。3、弹簧双振子问题。它的构造是:一根弹簧两端各连接一个小球(物体),这样的装置称为“弹簧双振子”。本模型它涉及到力和运动、动量和能量等问题。本问题对过程分析尤为重要。

物理:弹性势能

在这过程中弹簧先释放弹性势能,到弹簧弹性势能为0,再储存弹性势能。开始释放的能量E1=1/2*k*x1^2,其中x1=m1g/k得:E1=(m1g)^2/(2k)后来储存弹性势能E2=1/2*k*x2^2,其中x2=m2g/k得:E2=(m2g)^2/(2k)这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变化量E=E1+E2=[(m1g)^2+(m2g)^2]/(2k)

高中物理,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第一次将它压缩x,第二次将它拉长x,那么,弹性势能的变化是多少?

答案为0,弹性势能可以简单理解成弹簧具有的能量,形变量都为x能量相等。但为什么会有正负呢,如果第一次伸长x,后来有伸长x此时能量增多变化量为kx。如果第一次伸长x,后又压缩2x,能量还是增多,但变化量为kx。重在理解U0001f60a

物理高手来,要过程,必采纳

当弹簧自由状态时,AB都不受水平力,弹簧势能为0,A动能为0,能量守恒,所有势能E都传给A由公式E=(mV^2)/2得出此时A的速度Va=sqrt(2E/m)B离开墙以后,动量守恒mVa=mVb2+mVa2弹簧达到最大,得A和B的速度一致V0=Va/2=sqrt(2E/m)/2=sqrt(E/2m)弹簧弹性势能最大就是弹簧形变达到最大的势能,即压缩到最短或者拉到最长的势能动量守恒E0=E-2mV0^2/2=E-2*m*(E/2m)/2=E/2

高一物理题 关于弹簧的弹性势能问题

1、简答如下:(弹性势能公式:E=1/2k*X^2,此公式应该已知)设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挂在新弹簧上,则新弹簧伸长量X=mg/k1+mg/k2,通分合并得x=mg(k1+k2)/k1*k2,由胡克定律可知:mg=kx,代入得新弹簧劲度系数k=k1*k2/(k1+k2)所以Ep=1/2(k1*k2/(k1+k2)*x^2)(过来人的笔记:两弹簧串联后的劲度系数相当于两电阻并联,两弹簧并联的劲度系数相当于两电阻串联)2、此处应该是考两弹簧的受力情况:简答如下由于串联,两弹簧受力相等,设为F,则有Ea=1/2ka*(F/ka)^2同理的到Eb,此处用了胡克定律,两式相比代入数据即可(由于高考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大学又没有主攻物理,所以很多东西忘的差不多了,请批判继承)

物理:什么是劲度系数?详细!

劲度系数概述劲度系数,即倔强系数。它描述单位形变量时所产生弹力的大小。k值大,说明形变单位长时需要的力大,或者说弹簧“硬”。劲度系数又称刚度系数或者倔强系数。劲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的弹力。相关公式即胡克定律英文名称:Hooke"s law 定义:材料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力与形变成正比的规律。公式是 F=kx其中,F为弹力,k是劲度系数,x是弹簧形变量应用学科:高中物理;水利科技(一级学科);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二级学科);工程力学(水利)(三级学科)单位牛/米(N/m)影响因素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可由F=kX,x为弹簧的伸长的长度;k为劲度系数,表示弹簧的一种属性,它的数值与弹簧的材料,弹簧丝的粗细,弹簧圈的直径,单位长度的匝数及弹簧的原长有关。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弹簧越长,单位长度的匝数越多,k值越小。k还与温度有关,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越低k越大.相关例题1、 将一个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一截为二,则一半长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少,是原劲度系数的两倍吗?2. 将两根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弹簧两端固定,在两弹簧中间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合成后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少,等于K1和K2的和吗?3. 将两根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弹簧直接相连,一端固定,一端连接质量为m的物体,合成后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少,等于K1*K2/(K1+K2)吗?4. 把一根弹簧在其一半处折叠成一根双股弹簧,则其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少,等于原来的两倍吗?解答第1题:原弹簧可以看作两个“半弹簧”串接,设劲度系数为k1=k2,当原弹簧受力变形时,每个“半弹簧”变形量为x,则整个弹簧变形为2x。则有F=K*(2x)=k1*x=k2*x,k1=k2=2K每个弹簧劲度系数都是2K。注意这样串联的两个“半弹簧”受力大小是一致的。推广而言我们可以求更一般的情况——弹簧不是对半开,而是一定的比例,变形量比例与原长比例一致。第2题:两个弹簧变形量x一致,只不过一个为拉伸则另一个为压缩,但产生的力是方向一致,按照力等效的观点,则K1*x+K2*x=K*x,所以K=K1+K2。第3题:原理同第1题,正属于我所说的推广情况。K*(x1+x2)=K1*x1=K2*x2=F,故F/K=(F/K1+F/K2),即K=K1*K2/(K1+K2)。第4题:变形一致,总的力=两个分力之和。故K*x=K1*x+K2*x,K=K1+k2;由第1题可知K1=K2是原弹簧的2倍,到此题K就是原弹簧的4倍。,

物理中弹簧的劲度系数怎么求

20cm=0.2m,25cm=0.25m,由F=KX,得K=FX=10(0.25-0.2)=200解析两端都是10N的力:假设一段用10N的力,那么另一段就也要10N的力来让弹簧静止,其实弹簧只受到10N的力,所以F=10N

高一物理题 关于弹簧的弹性势能问题

1、简答如下:(弹性势能公式:E=1/2k*X^2,此公式应该已知)设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挂在新弹簧上,则新弹簧伸长量X=mg/k1+mg/k2,通分合并得x=mg(k1+k2)/k1*k2 ,由胡克定律可知:mg=kx, 代入得新弹簧劲度系数k=k1*k2/(k1+k2)所以Ep=1/2(k1*k2/(k1+k2)*x^2) (过来人的笔记:两弹簧串联后的劲度系数相当于两电阻并联,两弹簧并联的劲度系数相当于两电阻串联)2、此处应该是考两弹簧的受力情况:简答如下由于串联,两弹簧受力相等,设为F,则有Ea=1/2ka*(F/ka)^2 同理的到Eb ,此处用了胡克定律, 两式相比代入数据即可(由于高考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大学又没有主攻物理,所以很多东西忘的差不多了,请批判继承)

求物理能量转换的公式

机械能守恒定律,【括号里表示下角标】1、 重力做功:W(G)=E(P1)-E(P2) 这是 重力做功W(G)的表达公式 E(P)为重力势能 2、动能E(k)=1/2mv^2 动能定理:W=E(k2)-E(k1)3.弹性势能F=kl k为韧度系数 l为长度

弹簧的劲度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和弹簧的形变量(伸长或压缩值)成正比.写作: F=k·x 其中:“F”,表示弹簧的弹力,弹力是弹簧发生形变时对施力物的作用力. “x”,是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注意“x”是以弹簧无形变时的长度为基准,即x=x"-x0或x=x0-x". “k”,叫弹簧的劲度系数,它描述单位形变量时所产生弹力的大小,k值大,说明形变单位长时需要的力大,或者说弹簧“硬”.k跟弹簧材料、长短、粗细等都有关系.k的国际单位是牛/米. 如果将几个同样的弹簧串联或并联起来后,这个新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不再是原来的劲度系数.

物理学,,,,,弹簧劲度系数为K,截成三等分,每一分的劲度系数是不是还是K 或者变了,变成多少了

变成3K这样考虑。用F的力去拉弹簧,弹簧伸长F/K,这时在弹簧三等分点处假想切开,则每一段的伸长量都是(F/K)/3(因为弹簧均匀伸长),又,根据力的平衡,每个假象切面两侧的拉力仍然是F,于是每段的进度系数都是F/[(F/K)/3]=3K

物理中弹簧的劲度系数怎么求?公式是什么?谢谢

F=k△xk=F/△xk为劲度系数,△x为弹簧伸缩量,F为弹簧所受到的力

物理中弹簧的劲度系数怎么求

20cm=0.2m,25cm=0.25m,由F=KX,得K=FX=10(0.25-0.2)=200解析两端都是10N的力:假设一段用10N的力,那么另一段就也要10N的力来让弹簧静止,其实弹簧只受到10N的力,所以F=10N

物理中弹簧的劲度系数怎么求?公式是什么?

F=k△x k=F/△x k为劲度系数,△x为弹簧伸缩量,F为弹簧所受到的力

物理:怎样判断弹力的方向

这个问题真的不太好答!给你几个结论吧,例子是举不完的:1。点与平面接触,且物体间产生弹力,弹力方向垂直于面而指向受力物体2。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过该接触点的切面(指过该点做曲面的切线)而指向受力物体3。你可以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去判断弹力的方向!

怎么判定物理中弹力的方向,大小?请高手进! 什么是切线,切面,公切面?圆与圆的弹力的方向?怎么画

因大学都毕业了,所以一时给不了书上的公式或者官方的叙述,现给出自己的主观认识,希望能有用处. 弹力的方向一般来说总是与形变方向相反,比如拍皮球,皮球因撞击地面变形了,所以方向是向地面的,又因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地面给了球向上的反作用力,所以球就往上跳了. 物体形变接触点所在的直线就是弹力切线,物体形变接触面就是切面,形变的作用面和反作用面,是同一个平面的话就是公切面 因为没有特定的题目,只能把主观的认识告诉楼主,希望楼主看了以后自己再好好想想,自己理解最重要.

物理问题:为什么弹力的方向是一定垂直于接触面,轻绳、轻杆、轻弹簧

“弹力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没有这种说法。弹力是因形变产生的,所以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具体而言,绳子上的拉力是因为绳子产生了弹性拉伸形变,所以弹力与拉伸的方向相反——总沿着绳子收缩的方向;重物压在支撑面上,支撑面发生压缩形变,所以重物受到的支持力沿着垂直于支撑面的方向指向重物——这就是你所说的垂直于接触面。因为弹力的效果很多,比如上述两个,有的根本就不存在“接触面”——如用一根绳子两端各有一个物体,所以这句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只在特殊情况下,才成立。

物理:怎样判断弹力的方向详细点,请举个例子

这个问题真的不太好答!给你几个结论吧,例子是举不完的:1。点与平面接触,且物体间产生弹力,弹力方向垂直于面而指向受力物体2。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过该接触点的切面(指过该点做曲面的切线)而指向受力物体3。你可以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去判断弹力的方向!

物理弹力里面什么是绳收缩和杆收缩的方向?

“弹力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没有这种说法。弹力是因形变产生的,所以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具体而言,绳子上的拉力是因为绳子产生了弹性拉伸形变,所以弹力与拉伸的方向相反——总沿着绳子收缩的方向;重物压在支撑面上,支撑面发生压缩形变,所以重物受到的支持力沿着垂直于支撑面的方向指向重物——这就是你所说的垂直于接触面。因为弹力的效果很多,比如上述两个,有的根本就不存在“接触面”——如用一根绳子两端各有一个物体,所以这句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只在特殊情况下,才成立。

高一物理弹力方向是什么

与接触面切线(面)垂直的方向,而且是沿阻碍形变发生方向,如竖直向下压一物体,产生的弹力竖直向上,阻碍物体便面向下形变(凹陷)

物理弹力方向如何判断?

  弹力方向的判定方法如下:  1. 根据物体形变的方向判定;物体受到的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  2. 根据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判定;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施力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3. 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利用物体的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判定。  4. 判定弹力方向时常见的几种典型情况:  (1)轻质弹簧两端的弹力方向,与弹簧中心轴线相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  (2)轻绳对物体的弹力(即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3)轻质杆对物体的拉力或支持力的方向,不一定沿着杆的方向。  (4)面与面接触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5)点与面接触的弹力方向,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的切线),指向受力物体。  (6)球与面接触的弹力方向,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即在接触点与球心的连线上),而指向受力物体。  (7)球与球相接触的弹力方向,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即在两球心的连线上),而指向受力物体。

求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定义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一.糖类构成: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  糖类化合物包括单糖、单糖的聚合物及衍生物。  单糖分子都是带有多个羟基的醛类或者酮类。  糖类化合物化学概念:单糖是多羟醛或多羟酮及他们的环状半缩醛或衍生物。多糖则是单糖缩合的多聚物。  分子通式:Cm(H2O)n  然而,符合这一通式的不一定都是糖类,是糖类也不一定都符合这一通式。  这只是表示大多数糖的通式。  碳水化合物只是糖类的大多数形式。我们把糖类狭义的理解为碳水化合物。   单糖   丙糖 例如:甘油醛  戊糖,五碳糖 例如: 核糖,脱氧核糖  己糖 例如: 葡萄糖,果糖(化学式都是C6H12O6 )  二糖  蔗糖、麦芽糖和乳糖  他们化学式都是(C6H12O6)2  多糖  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他们化学式是(C6H10O5)n具体讲解   分类:单糖、二糖、低聚糖(寡糖)、多糖、复合糖五种。  糖类化合物的生物学作用主要是:  1 作为生物能源  2 作为其他物质生物合成的碳源  3 作为生物体的结构物质  4 糖蛋白、糖脂等具有细胞识别、免疫活性等多种生理活性功能。  单糖-糖类种结构最简单的一类,单糖分子含有许多亲水基团,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简单的单糖一般是含有3-7个碳原子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其组成元素是C,H,O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RNA的组成物质,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物质。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都是:C6H12O6。他们是同分异构体。  低聚糖(寡糖)-由2-10个单糖分子聚合而成。水解后可生成单糖。  二糖-二糖是由两分子单糖脱水而成的糖苷,苷元是另一分子的单糖。二糖水解后生成两分子的单糖。如乳糖、蔗糖、麦芽糖 。蔗糖和麦芽糖是能水解成单糖供能。它们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也属于同分异构体。  三糖-水解后生成三分子的单糖。如棉子糖 。定粉是储蓄物质,纤维素是组成细胞壁,糖元是储能物质。  四糖   五糖   多聚糖-由10个以上单糖分子聚合而成。经水解后可生成多个单糖或低聚糖。根据水解后生成单糖的组成是否相同,可以分为:   同聚多糖-同聚多糖由一种单糖组成,水解后生成同种单糖。如阿拉伯胶、糖元、淀粉、纤维素等。 淀粉和纤维素的表达式都是(C6H10O5)n。但他们不是同分异构体,因为他们的n数量不同。其中淀粉n<纤维素n。  杂聚多糖-杂聚多糖由多种单糖组成,水解后生成不同种类的单糖。如粘多糖、半纤维素等。   复合糖(complex carbohydrate,glycoconjugate).糖类的还原端和蛋白质或脂质结合的产物。 几种糖的相对甜度:   果糖 175 (最甜的糖)  蔗糖 100  葡萄糖 74  麦芽糖 32各种糖化学性质:葡萄糖的醛基比较活泼,会发生半缩醛反应,形成半缩醛羟基并成一个吡啶环。这样分子构象能量较低,因此写成环状更科学、更合理。 另外,葡萄糖也可能在半缩醛反应时形成呋喃环,但是这种比例较低,在2%以下。 葡萄糖成环也并不是平面的,往往形成船形或椅型构象,这样更稳定。 半乳糖是葡萄糖的异构体,常见的D-半乳糖是D-葡萄糖的C4异构体。也就是说他们在4号碳上的羟基位置有所不同。 果糖中不含醛基,而是在二号碳上含有一个羰基,因此往往形成五元的呋喃环二。脂肪脂肪的概念:  脂类是油、脂肪、类脂的总称。食物中的油脂主要是油和脂肪,一般把常温下是液体的 称作油,而把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脂肪所含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部分还含有N,P等元素。   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较简单,而脂肪酸的种类和长短却不相同。因此脂肪的性质和特点主要取决于脂肪酸,不同食物中的脂肪所含有的脂肪酸种类和含量不一样。自然界有40多种脂肪酸,因此可形成多种脂肪酸甘油三酯。脂肪酸一般由4个到24个碳原子组成。脂肪酸分三大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在多数有机溶剂中溶解,但不溶解于水。 [编辑本段]脂类的分类  脂肪是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合成的甘油三酯。  (1)中性脂肪:即甘油三脂,是猪油,花生油,豆油,菜油,芝麻油的主要成分  (2)类脂包括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   糖脂:脑苷脂类、神经节昔脂。   脂蛋白: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类固醇:胆固醇、麦角因醇、皮质甾醇、胆酸、维生素D、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   在自然界中,最丰富的是混合的甘油三酯,在食物中占脂肪的98%,在身体中占如28%以上。所有的细胞都含有磷脂,它是细胞膜和血液中的结构物,在脑、神经、肝中含量特别高,卵磷脂是膳食和体内最丰富的磷脂之一。四种脂蛋白是血液中脂类的主要运输工具。 [编辑本段]脂肪的生物功能  脂类是指一类在化学组成和结构上有很大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特性,即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等非极性溶剂中的物质。通常脂类可按不同组成分为五类,即单纯脂、复合脂、萜类和类固醇及其衍生物、衍生脂类及结合脂类。  脂类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脂肪是生物体的能量提供者。  脂肪也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如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组分,油脂是机体代谢所需燃料的贮存和运输形式。脂类物质也可为动物机体提供溶解于其中的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某些萜类及类固醇类物质如维生素A、D、E、K、胆酸及固醇类激素具有营养、代谢及调节功能。有机体表面的脂类物质有防止机械损伤与防止热量散发等保护作用。脂类作为细胞的表面物质,与细胞识别,种特异性和组织免疫等有密切关系。  概括起来,脂肪有以下几方面生理功能:  1. 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并供给能量 1克脂肪在体内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38KJ(9Kcal)能量,比1克蛋白质或1克碳水化合物高一倍多。  2. 构成一些重要生理物质,脂肪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是人体内的三大组成部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之一。 磷脂、糖脂和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类脂层,胆固醇又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3和类固醇激素的原料。  3. 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 皮下脂肪可防止体温过多向外散失,减少身体热量散失, 维持体温恒定。也可阻止外界热能传导到体内,有维持正常体温的作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垫有缓冲外力冲击保护内脏的作用。减少内部器官之间的摩擦 。  4. 提供必需脂肪酸。  5. 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 鱼肝油和奶油富含维生素A、D,许多植物油富含维生素E。脂肪还能促进这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6.增加饱腹感 脂肪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长,所以有增加饱腹感的作用。 脂肪的生物降解:  在脂肪酶的作用下,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经磷酸化和脱氢反应,转变成磷酸二羟丙酮,纳入糖代谢途径。脂肪酸与ATP和CoA在脂酰CoA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脂酰CoA。脂酰CoA在线粒体内膜上肉毒碱:脂酰CoA转移酶系统的帮助下进入线粒体衬质,经β-氧化降解成乙酰CoA,在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β-氧化过程包括脱氢、水合、再脱氢和硫解四个步骤,每次β-氧化循环生成FADH2、NADH、乙酰CoA和比原先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此外,某些组织细胞中还存在α-氧化生成α羟脂肪酸或CO2和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经ω-氧化生成相应的二羧酸。  萌发的油料种子和某些微生物拥有乙醛酸循环途径。可利用脂肪酸β-氧化生成的乙酰CoA合成苹果酸,为糖异生和其它生物合成提供碳源。乙醛酸循环的两个关键酶是异柠檬酸裂解酶和苹果酸合成酶前者催化异柠檬酸裂解成琥珀酸和乙醛酸,后者催化乙醛酸与乙酰CoA生成苹果酸。 [脂肪的生物合成:   脂肪的生物合成包括三个方面: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脂肪酸碳链的延长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场所是细胞液,需要CO2和柠檬酸的参与,C2供体是糖代谢产生的乙酰CoA。反应有二个酶系参与,分别是乙酰CoA羧化酶系和脂肪酸合成酶系。首先,乙酰CoA在乙酰CoA羧化酶催化下生成,然后在脂肪酸合成酶系的催化下,以ACP作酰基载体,乙酰CoA为C2受体,丙二酸单酰CoA为C2供体,经过缩合、还原、脱水、再还原几个反应步骤,先生成含4个碳原子的丁酰ACP,每次延伸循环消耗一分子丙二酸单酰CoA、两分子NADPH,直至生成软脂酰ACP。产物再活化成软脂酰CoA,参与脂肪合成或在微粒体系统或线粒体系统延长成C18、C20和少量碳链更长的脂肪酸。在真核细胞内,饱和脂肪酸在O2的参与和专一的去饱和酶系统催化下,进一步生成各种不饱和脂肪酸。高等动物不能合成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必须依赖食物供给。  3-磷酸甘油与两分子脂酰CoA在磷酸甘油转酰酶作用下生成磷脂酸,在经磷酸酶催化变成二酰甘油,最后经二酰甘油转酰酶催化生成脂肪。化学及物理性质:分子量:CAS号:性质:羧基与脂烃基相连的酸。根据脂烃基的不同,可以分为(1)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aliphatic acid),含有饱和烃基的酸。例如甲酸HCOOH、乙酸CH3COOH、硬脂酸CH3(CH2)16COOH、软脂酸CH3(CH2)14COOH。(2)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aliphatic acid),含有不饱和烃基的酸。例如丙烯酸CH2=CHCOOH,油酸CH3(CH2)7CH=CH(CH2)7COOH。(3)环酸 (alicyclic carboxylic acid),羧基与环烃基连接。例如环乙烷羧酸C6H11COOH。许多种脂肪酸的甘油三酯是油和脂肪的主要成分,因而可以从油和脂肪经水解制得。也可用人工合成。低碳数的是无色液体,有刺激气味,易溶于水。中碳数的是油状液体,微溶于水,有汗的气味。高碳数的是固体,不溶于水。脂肪酸能与碱作用而成盐、与醇作用而成酯。用于制肥皂、合成洗涤剂、润滑剂和化妆品等。 三。维生素维生素又名维他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以及性质虽然不同,但它们却有着以下共同点:①维生素均以维生素原(维生素前体)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②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③大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④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mg)或微克(μg)计算,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维生素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3大物质不同,在天然食物中仅占极少比例,但又为人体所必需。有些维生素如 B6、K等能由动物肠道内的细菌合成,合成量可满足动物的需要。动物细胞可将色氨酸转变成烟酸(一种B族维生素),但生成量不敷需要;维生素C除灵长类(包括人类)及豚鼠以外,其他动物都可以自身合成。植物和多数微生物都能自己合成维生素,不必由体外供给。许多维生素是辅基或辅酶的组成部分。  人和动物营养、生长所必需的某些少量有机化合物,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健康有极重要作用。如果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引起生理机能障碍而发生某种疾病。一般由食物中取得。现在发现的有几十种,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 ]维生素的发现   维生素的发现是20世纪的伟大发现之一。1897年,C.艾克曼在爪哇发现只吃精磨的白米即可患脚气病,未经碾磨的糙米能治疗这种病。并发现可治脚气病的物质能用水或酒精提取,当时称这种物质为“水溶性B”。1906年证明食物中含有除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水以外的“辅助因素”,其量很小,但为动物生长所必需。1911年C.丰克鉴定出在糙米中能对抗脚气病的物质是胺类(一类含氮的化合物),它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所以建议命名为“ Vitamine”。即Vital(生命的)amine(胺),中文意思为“生命胺”。以后陆续发现许多维生素,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生理功能不同;也发现许多维生素根本不含胺,不含氮,但丰克的命名延续使用下来了,只是将最后字母“e”去掉。最初发现的维生素B后来证实为维生素B复合体,经提纯分离发现,是几种物质,只是性质和在食品中的分布类似,且多数为辅酶。有的供给量须彼此平衡,如维生素B1、B2和PP,否则可影响生理作用。维生素B 复合体包括:泛酸、烟酸、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吡哆醇(维生素B6)和氰钴胺(维生素B12)。有人也将胆碱、肌醇、对氨基苯酸(对氨基苯甲酸)、肉毒碱、硫辛酸包括在B复合体内。 维生素的概述及分类   维生素是人体代谢中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人体犹如一座极为复杂的化工厂,不断地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其反应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关系。酶要产生活性,必须有辅酶参加。已知许多维生素是酶的辅酶或者是辅酶的组成分子。因此,维生素是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可以认为,最好的维生素是以“生物活性物质”的形式,存在于人体组织中。   食物中维生素的含量较少,人体的需要量也不多,但却是绝不可少的物质。膳食中如缺乏维生素,就会引起人体代谢紊乱,以致发生维生素缺乏症。如缺乏维生素A会出现夜盲症、干眼病和皮肤干燥;缺乏维生素D可患佝偻病;缺乏维生素B1可得脚气病;缺乏维生素B2可患唇炎、口角炎、舌炎和阴囊炎;缺乏PP可患癞皮病;缺乏维生素B12可患恶性贫血;缺乏维生素C可患坏血病。  维生素是个庞大的家族,就目前所知的维生素就有几十种,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详见下表)有些物质在化学结构上类似于某种维生素,经过简单的代谢反应即可转变成维生素,此类物质称为维生素原,例如 β-胡萝卜素能转变为维生素A;7-脱氢胆固醇可转变为维生素D3;但要经许多复杂代谢反应才能成为尼克酸的色氨酸则不能称为维生素原。水溶性维生素从肠道吸收后,通过循环到机体需要的组织中,多余的部分大多由尿排出,在体内储存甚少。脂溶性维生素大部分由胆盐帮助吸收,循淋巴系统到体内各器官。体内可储存大量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和D主要储存于肝脏,维生素E主要存于体内脂肪组织,维生素K储存较少。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而不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吸收后体内贮存很少,过量的多从尿中排出;脂溶性维生素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而不易溶于水,可随脂肪为人体吸收并在体内储积,排泄率不高。分类 名称 发现及别称 来源   脂溶性 抗干眼病维生素(维生素A),亦称美容维生素 由Elmer McCollum和M. Davis在1912年到1914年之间发现。并不是单一的化合物,而是一系列视黄醇的衍生物(视黄醇亦被译作维生素A醇、松香油),别称抗干眼病维生素 鱼肝油、绿色蔬菜   水溶性 硫胺素(维生素B1) 由卡西米尔61冯克在1912年发现(一说1911年)。在生物体内通常以硫胺焦磷酸盐(TPP)的形式存在。 酵母、谷物、肝脏、大豆、肉类   水溶性 核黄素(维生素B2) 由D. T. Smith和E. G. Hendrick在1926年发现。也被称为维生素G 酵母、肝脏、蔬菜、蛋类   水溶性 烟酸(维生素B5) 由Conrad Elvehjem在1937年发现。也被称为维生素P、维生素PP、包括尼克酸(烟酸)和尼克酰胺(烟酰胺)两种物质,均属于吡啶衍生物。菸硷酸、尼古丁酸 酵母、谷物、肝脏、米糠   水溶性 泛酸(维生素B3) 由Roger Williams在1933年发现。亦称为遍多酸 酵母、谷物、肝脏、蔬菜   水溶性 吡哆醇类(维生素B6) 由Paul Gyorgy在1934年发现。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 酵母、谷物、肝脏、蛋类、乳制品   水溶性 生物素(维生素B7) 也被称为维生素H或辅酶R 酵母、肝脏、谷物   水溶性 叶酸(维生素B9) 也被称为蝶酰谷氨酸、蝶酸单麸胺酸、维生素M或叶精 蔬菜叶、肝脏   水溶性 氰钴胺素(维生素B12) 由Karl Folkers和Alexander Todd在1948年发现。也被称为氰钴胺或[[辅酶B12]] 肝脏、鱼肉、肉类、蛋类   水溶性 胆碱 由Maurice Gobley在1850年发现。维生素B族之一 肝脏、蛋黄、乳制品、大豆   水溶性 肌醇 环己六醇、维生素B-h 心脏、肉类   水溶性 抗坏血酸(维生素C) 由詹姆斯61林德在1747年发现。亦称为抗坏血酸 新鲜蔬菜、水果   脂溶性 钙化醇(维生素D) 由Edward Mellanby在1922年发现。亦称为骨化醇、抗佝偻病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D2即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即胆钙化醇。这是唯一一种人体可以少量合成的维生素 鱼肝油、蛋黄、乳制品、酵母   脂溶性 生育酚(维生素E) 由Herbert Evans及Katherine Bishop在1922年发现。主要有α、β、γ、δ四种 鸡蛋、肝脏、鱼类、植物油   脂溶性 萘醌类(维生素K) 由Henrik Dam在1929年发现。是一系列萘醌的衍生物的统称,主要有天然的来自植物的维生素K1、来自动物的维生素K2以及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又被称为凝血维生素 菠菜、苜蓿、白菜、肝脏  特点维生素的定义中要求维生素满足四个特点才可以称之为必需维生素:   外源性:人体自身不可合成(维生素D人体可以少量合成,但是由于较重要,仍被作为必需维生素),需要通过食物补充;   微量性:人体所需量很少,但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调节性:维生素必需能够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或能量转变;    维生素 特异性:缺乏了某种维生素后,人将呈现特有的病态。   根据这四个特点,人体一共需要13种维生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13种必要维生素。 物理及化学性质:1.维生素e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又称生育酚,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成年人营养补充维生素每日参考用量:维生素a为1.5mg;维生素e为30mg 现在购买的许多保健品也是以mg为单位,这就存在IU(国际单位)与mg(毫克)的换算问题,以便于大家衡量和比较用量,恐怕高剂量会是弊大于利的。 对于不同的元素换算值不同(国际规定的): 维生素A:1IU=0.3ug而1000ug=1mg 维生素E:1IU=1mg 经过计算,正常成年人补充量:维生素A:1.5mg是5000IU;维生素E是30IU。作用:维生素E在人体内作用最为广泛,比任何一种营养素都大,故有“护卫使”之称。在身体内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即降低细胞老化。保持红细胞的完整性,促进细胞合成,抗污染,抗不孕的功效缺乏维生素E,会导致动脉粥洋硬化,血浓性贫血,癌症,白内障等其他老年腿行性病变疾病 ;形成疤痕;会使牙齿发黄;引发近视;引起残障、弱智儿;引起男性性功能低下;前列腺肥大等等。 来源:猕猴桃, 坚果(包括杏仁、榛子和胡桃)、向日葵籽、玉米、冷压的蔬菜油、包括玉米、红花、大豆、棉籽和小麦胚芽(最丰富的一种)、菠菜和羽衣甘蓝、甘薯和山药。莴苣、卷心菜、菜塞花等是含维生素E比较多的蔬菜。 奶类、蛋类、鱼肝油也含有一定的维生素E2.维生素c维生素cIUPAC中文命名(R)-3,4-二羟基-5-((S)- 1,2-二羟乙基)呋喃-2(5H)-1常规分子式C6H8O6分子量176.12uCAS号50-81-7注释酸性,在溶液中会氧化分解物理性质外观无色晶体熔点190 - 192℃沸点无℃紫外吸收最大值:245nm荧光光谱激发波长:无nm荧光波长:无nm维生素性质溶解性水溶性维生素推荐摄入量每日5mg最高摄入量引起腹泻之量缺乏症状坏血病过量症状腹泻主要食物来源新鲜水果、蔬菜等除非注明,物性数据来自标准条件下维生素C又称L-抗坏血酸,是高等灵长类动物与其他少数生物的必需营养素。抗坏血酸在大多的生物体可借由新陈代谢制造出来,但是人类是最显著的例外。最广为人知的是缺乏维生素C会造成坏血病。维生素C的药效基团是抗坏血酸离子。在生物体内,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因为它能够保护身体免于氧化剂的威胁,维生素C同时也是一种辅酶。但是由于维生素C是一种必需营养素,它的用途与每天建议使用量经常被讨论。当它作为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成为一种抗氧化剂和防腐剂的酸度调节剂。多个E字首的数字(E number)收录维生素C,不同的数字取决于它的化学结构 ,像是E300是抗坏血酸,E301为抗坏血酸钠盐,E302为抗坏血酸钙盐,E303为抗坏血酸钾盐,E304为酯类抗坏血酸棕榈和抗坏血酸硬脂酸,E315为异抗坏血酸除虫菊。

大学物理题,急求解!

1.p=p0*e^(-mgz/RT)--->z=(RT/mg)Ln(p0/p)=(8.31*273/0.0288*9.8)*Ln(4/3)=2312m2.都是双原子,所以1mol氢气和1mol氮气的内能都是7RT/2=7*8.31*300/2=8725.5J1g氢气=1/2.02mol,内能是4319.6J1g氮气=1/28mol,内能是311.63J3.氩气的比定容热容cv=3R/2=12.465J/mol*K所以氩气原子摩尔质量m=12.465/314=0.0397Kg亚原子的质量=m/N=m/6.02*10^23=..... 4氢气,双原子,水蒸气,多原子,若假定为刚性分子,则无振动自由度则1mol氢气,u=5RT/2,1mol水蒸气,u=3RT4g氢气与6g水蒸气的混合气u=(4/2)*5RT/2+(6/18)*3RT=6RT比定容热容=6*8.31/10=4.986KJ/K*Kg

空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空气的性质有哪些三年级,如下: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毒、透明的气体,占据空间、有质量、会流动、能压缩,压缩后有弹性、无固定形状,有反冲力、热空气较轻,冷空气较重、生物、生产、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无色无味,气态;在0C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013X10~du5Pa)空气密度为1.293g/L。把气体在0C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状态称为标准状态,空气在标准状态下可视为理想气体,其摩尔体积为22.4L/mol;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9等等。空气无色无味,气态在0C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013X105Pa)空气密度为1.29Kg/m"。把气体在0C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状态称为标准状态,空气在标准状态下可视为理想气体,其摩尔体积为22.4L/mol。空气的比热容与温度有关,温度为250K时,空气的定压比热容cp=1.003kJ/(kg*K)。300K时,空气的定压比热容cp=1.005kJ/(kg*K)。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9常温下的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液态空气则是一种易流动的浅黄色液体。一般当空气被液化时二氧化碳已经清除掉,因而液态空气的组成是20.95%氧,78.12%氮和0.93%氟,其它组分含量甚微,可以略而不计。在标准状态下空气的声速为331.5m/s。干燥空气的摩尔质量为28.9634g/mol。不含水恭气的空气被称为干空气。空气性质概括占据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容易被压缩,有重量。空气是一种多组分混合气体,其主要组分是氧、氮、氯、二氧化碳,还有微量的稀有气体(氛、氨、氮、氤)、甲烷及其它碳氢化合物、氢、臭氧等。此外,空气中还有量少而不定的水蒸气及灰尘等。空气(Air),我们每天都呼吸着的“生命气体”,它分层覆盖在地球表面,透明且无色无味,它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对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有重要影响。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混合气体,因此空气属于混合物,它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合而成。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的体积分数为0.934%,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0.04%(2017年数据),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的体积分数为0.002%。空气的成分不是固定的,随着高度的改变、气压的改变,空气的组成比例也会改变。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直到后来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19世纪末,科学家们又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空气里还有氦、氩、氙等稀有气体。在自然状态下空气是无色无味的。空气中的氧气对于所有需氧生物来说是必须的。所有动物都需要呼吸氧气,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也需要氧气。此外绿色植物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空气几乎是所有植物所需二氧化碳的唯一来源。

氮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状态?气味是无吗?还有,是否容易溶于水?

氮气的物理性质 1 名称 氮 2 化学式 N2 3 CAS注册号 7727-37-9 4 相对分子质量 28.013 5 熔点 63.15K,-210℃,-346oF 6 沸点,101.325kPa(1atm)时 77.35K,-195..8℃,-320.44oF 7 临界温度 126.1K,-147.05℃,-232.69oF 8 临界压力 3.4MPa,33.94bar,33.5atm,492.26psia 9 临界体积 90.1cm3/mol 10 临界密度 0.3109g/cm3 11 临界压缩系数 0.292 12 偏心因子 0.040 13 液体刻密度 ,-180℃时 0.729g/cm3 14 液体热膨胀系数 ,-180℃时 0.00753 1/℃ 15 表面张力 ,-210℃时 12.2×10-3 N/m,12.2dyn/cm 16 气体密度 ,101.325 kPa(atm)和70oF(21.1℃)时 1.160kg/m3 ,0.0724 lb/ft3 17 气体相对密度,101.325 kPa(1atm)和70oF时(空气=1) 0.967 18 汽化热 ,沸点下 202.76kJ/kg,87.19 BTU/1b 19 熔化热 ,熔点下 25.7kJ/kg,11.05 BTU/1b 20 气体定压比热容 cp ,25 ℃时 1.038kJ/(kg k),0.248 BTU/(1b·R) 21 气体定容比热容 cp ,25 ℃时 0.741kJ/(kg k),0.177 BTU/(1b·R) 22 气体比热容比 ,cp/cv 1.401 23 液体比热容 ,-183℃时 2.13kJ/(kgk ),0.509 BTU/(1b·R ) 24 因体比热容 ,-223℃时 1.489kJ/(kgk ),0.356 BTU/(1b·R ) 25 气体摩尔熵 ,25℃时 191.5 J/(molk ) 26 气体摩尔生成熵 ,25℃时 0 J/(molk ) 27 气体摩尔生成焓 ,25℃时 0 KJ/mol 28 气体摩尔吉布斯生成能 ,25℃时 0 KJ/mol 29 溶解度参数 9.082 (J/cm3 )0.5 30 液体摩尔体积 34.677 cm3 /mol 31 在水中的溶解度 ,25℃时 17.28×10 -6(w) 32 辛醇 -水分配系数 ,lgKow --- 33 在水中的亨利定律常数 ,25℃时 8829Mpa/x,87143.1atm/(x) 34 气体黏度 ,25℃时 175.44×10 -7 Pas,175.44μP 35 液体黏度 ,-150℃时 0.038mPa s,0.038 cp 36 气体热导率 ,25℃ 时 0.02475 W/(m K) 37 液体热导率 ,-150℃时 0.0646W/(m K) 38 空气中爆炸低限含量 --- 39 空气中爆炸高限含量 --- 40 闪点 --- 41 自燃点 --- 42 燃烧热 ,25℃(77oF)气态时 --- 43 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工作者会议 (ACGIH) 阈值浓度 --- 44 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局 (OSHA) 允许浓度值 --- 45 美国国立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 (NIOSH) 推荐浓度值 ---

物理公式

比热容即比热,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或降低1℃释放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用字母“c”表示 比热容的定义为: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即使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收或释放的内能。物质的比热容与所进行的过程有关。在工程应用上常用的有定压比热容CD和定容比热Cp两种,定压比热容Cp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比容不变的条件下,单位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定容比热容Cv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比容不变的条件下,单位温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内能。在中学范围内,简单定义为: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或降低1℃释放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简称比热(specific heat),通常用符号c表示。在英文中,比热容被称为:Sepcific Heat Capacity.公式为:Energy=Mass×Specific Heat Capacity×Tempreture change可简写为:Energy=Mass×SHC×Temp Ch 比热容的单位应为J/(kg·K) 比热是一个复合单位,是由质量、温度、热量的单位组合而成的。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读作 焦每千克摄氏度。 (常用的单位还有卡/(克·℃)、千卡/(千克·℃)等)在国际单位制中,能量、功、热量的单位统一用焦耳,因此比热容的单位应为J/(kg·K)。 比热表 (1)比热值的数值后面都用10的3次方来表示 (2)水的比热较大,金属的比热更小一些 (3)c铝>c铁>c钢>c铅 (c铝<c铁<c钢<c铅)从表中可以看出(1)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比热,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同一物质的比热一般不随量、 形状、温度而变化,如一杯水与一桶水,冷水与热水,它们的比热相同;(3)对同一物质、比热值与物体的状态有关,同一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是一 定的,但在不同的状态时,比热是不相同的,如,水的比热与冰的比热不同。 ①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板书) ②某种物质的比热是:a焦/(千克·℃)表示的意思是 1千克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a焦耳如:C水=4.2乘以10的3次方焦/ 千克·℃)表示的意思是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 乘以10的三次方焦。 的比热容不一定等于1cal/(g·℃)。但由于差别很小,可不加考虑。其他物质在温度改变时,比热容也有很小的变化。比热容表中所给的数值都是这些物质的平均值。气体的比热容和气体的热膨胀有密切关系,在体积恒定与压强恒定时不同,故有定容比热容和定压比热容两个概念。但对固体和液体,二者差别很小,一般就不再加以区分。 应用 ①水的比热较大,对于气候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小一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影响很大,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升慢,夜晚沿海温度降低少,为此一天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温度变化大,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②用热水取暖,冬季供热用的散热器、暖水袋。 ③用水冷却汽车的发动机,发电厂的发电机等。 ④农村在培育秧苗时,为保护秧苗夜间不致受冻,傍晚要往秧田里灌水,夜间秧田里温度不致降的太多,秧苗不致冻坏,早晨再把水放出去,以日照使秧苗温度高一些,有利于生长。 在英文中,比热容被称为:Sepcific Heat Capacity. 公式为:Energy=Mass×Specific Heat Capacity×Tempreture change 可简写为:Energy=Mass×SHC×Temp Ch 公式:Q=cm△t气体的比热容: 定义:Cp 比定压热容:使压力不变,温度随体积改变时的热容 Cv 比定体热容:使体积不变,温度随压力改变时的热容 则当气体温度为T,压强为P时,提供热量 dQ时气体的比热容: Cp*m*dT=Cv*m*dT+PdV dT为温度改变量 dV体积改变量 理想气体的比热容: 对于有f 个自由度的气体,的定积比热容和摩尔比热容是: Cv,m=R*f/2 Cv=Rs*f/2 R=8.314J/(mol*k) 对于固体和液体,均可以用比定压热容Cp来测量其比热容。 即: C=Cp (即用定义的方法测量 C=dQ/mdT) Dulong-Petit 规律: 金属比热容有一个简单的规律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所有金属都有一固定的摩尔热容: Cp约=25 J/(mol*k) 所以 Cp=25/M J/(mol*k) M为摩尔质量。 注:当温度远低于200K时 关系不再成立,因为对于T趋于0,C也将趋于0 常见气体的比热容,J/(g*K): Cp Cv 氧气 0.909 0.649 氢气 14.05 9.934 水蒸汽 1.842 1.381 氮气 1.038 0.741 混合物的比热容: C=C/M=m1c1+m2c2+m3c3+…/m1+m2+m3+… 在炎热的夏天,光着脚沿河边的砂石走会感到砂石很烫.同样曝晒在烈日下,为什么脚浸在河水里却不那么烫?到了傍晚,砂石凉了,河水却是暖和的,这又是为什么呢?物理学用比热容这样一个物理量,来解释这一现象. 我们知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需要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时会放出热量. 暴露在烈日下的相同面积的水面和砂石面,在相同的时间里吸收到的热量是相同的.那为什么砂石升高的温度比河水的温度要高呢?原来,物体吸收一定的热量后,升高温度的多少与物体的大小和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多少有关. 下面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一、 什么是热量 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必须吸收热量.那么热量又是什么呢?我们把具有一定温度的物体说其具有一定的能量,这个能量称为内能(也称热能).当物体的温度升高了,就表示这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如果一个物体的温度降低了,表示这个物体的内能减少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肯定遇到过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时,温度较低的物体的温度就会升高,温度较高的物体的温度就会降低.也就是说,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时,内能会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物体,我们把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的那部分内能称为热量.通常所说物体吸热的热量,就是指较低温度物体所增加的内能;物体放出的热量,就是指较高温物体所减少的内能.因此,我们所说的热量,就是指两个存在温度差的物体间所交换的那部分内能.所以热量和其它形式的能一样,也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故它的单位也是焦耳. 二、 内能的传递 我们在煮饺子时,用一把金属勺子在锅里搅拌,时间稍长一些手拿勺柄处也会发烫,这现象说明内能从勺子一端传递到勺柄处.如果手拿一根金属棒一端,将另一端放到火焰上烧烤,靠近火焰上的一端的温度会升高,但手拿的一端也会热起来,说明内能会从金属棒的一端传到金属棒的另一端.当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时,内能就会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这种传递内能的方式就是热传导. 你做过研究水沸腾的实验吗?取一盛了水的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在沸腾前,我们会看到烧杯里的水上下在交换位置,温度较高的下层水向h 移动,上层温度较低的水向下沉,等到水即将沸腾时,观察起来就更容易了.杯底的水由于吸收了杯底传来的内能使其温度升高而上升,杯子上层水由于温度较低而下沉,内能随着杯中上下层水的流动传递,使整杯水温度升高.这种内能的传递,无论是在液体还是在气体中,都是由于温度差引起的,我们把这种传递内能的方式称为对流.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1.5×1011m,而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向外辐射出光和热,而地球可以从太阳向外辐射出的能量中获得其中的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太阳能是以电磁波的形式,把能量从炽热的太阳传递到相对冷得多的地球上,我们把这种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热辐射. 三、 物质的比热容 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是由于其吸收了热量,使其内能增加.但物体温度升高的数值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和构成该物体的性质.在物理学中,把质量为1kg的某种物质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比热容常用字母c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千克·摄氏度),其符号J/(kg·℃). 同种物质的比热容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是不同的,因此,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下表中给出了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从上表中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可以看出,水和其它物质相比较具有较大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要比冰和水蒸气的比热容都大. 如果让1kg的水温度升高1℃,就需要吸收4180 J的热量,这些热量可以使1kg的铅的温度升高32℃. 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利用水的这一特性,汽车散热器中用水作为冷却剂,使发动机较好的冷却.在火箭发射时,从电视资料中可以看到,火箭被点火后升空时,在火箭的下面有许多白色气体,其实这些都是水汽.原来火箭发射时,产生高压高温气体,不管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发射架底座都会被火箭发动机喷射出来的高温气体所熔化.为此,设计师把火箭发射架的底座设计为一个大水池,火箭起动时,发动机向水池里喷射高温高压气体,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大量的内能被水吸收并使水汽化,带走大量的内能,使发射架的底座不至于损坏,从而能使发射架重复使用. 用水的比热容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在沿海地区,昼夜气温变化小,而在内陆地区昼夜气温变化较大.白天太阳辐射时,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沿海地区气温上升幅度较小;而砂石的比热容较小,内陆区气温上升幅度较大.晚上气温在下降时,同样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水释放出来的热量也较多,沿海地区气温下降幅度较小;而砂石的比热容较小,释放出来的热量相对也会少一些,故气温下降的幅度也就较大.以前北方农村有地窖,在过冬时为了防止白菜冻坏,经常在地窖里放上一担水,也是这个道理.

氮气的物理性质

氮气在常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占空气体积分数约78%(氧气约21%),1体积水中大约只溶解0.02体积的氮气。氮气是难液化的气体。氮气在极低温下会液化成无色液体,进一步降低温度时,更会形成白色晶状固体。在生产中,通常采用黑色钢瓶盛放氮气。其他物理性质见下表: 项 目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CAS登录号EINECS登录号英文名称熔点沸点,101.325kPa(1atm)时临界温度临界压力临界体积临界密度临界压缩系数液体密度,-180℃时液体热膨胀系数,-180℃时表面张力,-210℃时气体密度,101.325 kPa(atm)和70F(21.1℃)时气体相对密度,101.325 kPa(1atm)和70F时(空气=1)汽化热,沸点下熔化热,熔点下气体定压比热容cp,25℃时气体定容比热容cv,25℃时气体比热容比,cp/cv液体比热容,-183℃时固体比热容,-223℃时溶解度参数液体摩尔体积在水中的溶解度,25℃时气体黏度,25℃时液体黏度,-150℃时气体热导率,25℃ 时液体热导率,-150℃时 属 性N228.0137727-37-9231-783-9Nitrogen63.15K,-210℃77.35K,-195.8℃126.1K,-147.05℃3.4MPa,33.94bar,33.5atm,492.26psia90.1cm3/mol0.3109g/cm30.2920.729g/cm30.00753 1/℃12.2×10-3 N/m,12.2dyn/cm1.160kg/m3,0.0724 lb/ft30.967202.76kJ/kg,87.19 BTU/1b25.7kJ/kg,11.05 BTU/1b1.038kJ/(kg· k),0.248 BTU/(1b·R)0.741kJ/(kg· k),0.177 BTU/(1b·R)1.4012.13kJ/(kg·k),0.509 BTU/(1b·R)1.489kJ/(kg·k),0.356 BTU/(1b·R)9.082(J/cm3 )0.534.677cm3 /mol17.28×10-6(w)175.44×10-7Pa·s,17.544μPa·s0.038mPa ·s,0.038 cp0.02475W/(m · K)0.0646W/(m · K)

初三物理,平均速度公式如何推导,急,在线等!!!!

(1)设总时间为2t 则总位移为 tV1+tV2 所以平均速度就是(tV1+tV2)/2t=(V1+V2 )/2(2)前提是两段路程都是S。两段平均速度分别为V1和V22S÷(S/V1+S/V2)=2s÷[(sv2+sv1)/v1v2]=2s÷[s(v2+v1)/v1v2]=2s×v1v2/s(v1+v2)=2v1v2/(v1+v2)

初中物理重点总结

2011中招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第三章 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第四章 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路图: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 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10.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 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第八章 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 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 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 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 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第九章 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2)F浮 > G ,上浮 (3)F浮 = G ,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F浮 < G, 下沉;(2) F浮 > G , 上浮 (3) F浮 = G,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 — 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第十章 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 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或写成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 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u2022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 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u2022℃),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u2022℃),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3.热量的计算: ① Q吸=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u2022℃);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 Q放 =cm(t0-t)=cm△t降 1.热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Q放 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3.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4.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5.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的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6.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字太多了,后面十三章到十六章的,和初中物理公式总结,等在线的时候可以发给你

高中物理. 平均速度的公式

1、平均速度=△x/△t(△x=位移,△t=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2、2×V1×V2÷(V1+V2)=平均速度。(前半路程平均速度V1,后半路程平均速度V2)平均速度是一个描述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程度和运动方向的矢量,它粗略地表示物体在一个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3、v= (v0+v1)/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公式v=x/t与v= (v0+v1)/2 两者的区别是适用的范围不一样:v=x/t:总位移除总时间,任何时候都适用。v= (v0+v1)/2:只适用于匀加速,匀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扩展资料:平均速度的意义:(1)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相对应。(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与选定的时间或位移有关,不同时间段内或不同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对应哪段时间内或哪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不指明对应的过程的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3)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Δt内发生的位移方向相同,与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初二物理,关于平均速度公式的推出过程,求各位指教。

一)s1=s2时,s1=v1×t1, s2=v2×t2 总路程2s=s1+s2, 其中s1=s2=s 总时间t=t1+t2则有平均速度V=S÷t =2s÷t=(S1+S2)/(t1+t2)=2S/(S/V1+S/V2)=2V1V2/(V1+V2)二)t1=t2时,s1=v1×t1, s2=v2×t2 总路程S=s1+s2, 总时间2t=t1+t2 ,其中t1=t2=t则有平均速度V=S÷t=(s1+s2)/(t1+t2)=(v1t1+v2t2)/2t=t(v1+v2)/2t=(v1+v2)/2你的第二个公式打错了,是V=(v1+v2)/2

高一物理两个速度公式推导

  物体做直线运动  1、前一半时间的速度v1.后一半时间的速度v2,全程的平均速度 V  s1=v1t/2 s2=v2t/2 s=s1+s2 V=s/t=(v1+v2)/2  2、前一半位移的速度v1.后一半位移的速度v2,全程的平均速度 V  t1=s/2v1 t2=s/2v2 t=t1+t2 V=s/t=2v1v2/(v1+v2)

中考所有物理公式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 六、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1.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注: (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 (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 (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 (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 (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6)其它相关内容:反冲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见第一册P128〕。 七、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O0≤α<90O 做正功;90O<α≤180O做负功;α=90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7)弹簧弹性势能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初中物理急!

记住的常量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 水的比热容4.2×103J/(Kgu2022℃)。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6.几个电压值:1节干电池1.5V,一只铅蓄电池2V。照明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7.1度=1千瓦u2022时(kwh)=3.6×106J。 8.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 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长度(L或s):米(m)时间(t):秒(s)面积(S):米2(m2)体积(V):米3(m3)速度(v):米/秒(m/s)温度(t):摄氏度(℃)(这是常用单位)质量(m):千克(Kg)密度(ρ):千克/米3(Kg/m3)。力(F):牛顿(N)功(能,电功,电能)(W):焦耳(J)功率(电功率)(P):瓦特(w)压强(p):帕斯卡(Pa)机械效率(η)热量(电热)(Q):焦耳(J)比热容(c):焦耳/千克摄氏度(J/Kg℃)热值(q):J/kg或J/m3 电流(I):安培(A)电压(U):伏特(V)电阻(R):欧姆(Ω)。 单位换算 1nm=10-9m,1mm=10-3m,1cm=10-2m;1dm=0.1m,1Km=103m,1h=3600s,1min=60s, 1Kwh=3.6×106J.1Km/h=5/18m/s=1/3.6m/s,1g/cm3=103Kg/m3,1cm2=10-4m2, 1cm3=1mL=10-6m3,1dm3=1L=10-3m3, 词冠:m毫(10-3),μ微(10-6),K千(103),M兆(106) 公式 1.速度v=s/t;2.密度ρ=m/v;3.压强P=F/s=ρgh; 4.浮力F=G排=ρ液gV排=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G-F"; 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6.功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7.功率p=W/t=Fv; 8.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G/nF=G/(G+G动)=fL/Fs(滑轮组水平拉物体克服摩擦力作功); 9.热量:热传递吸放热Q=cm△t;燃料完全燃烧Q=mq=Vq;电热:Q=I2Rt 10.电学公式:电流:I=U/R=P/U电阻:R=U/I=U2/P电压:U=IR=P/I 电功:W=Pt=UIt=I2Rt=U2t/R电热:Q=I2Rt(焦耳定律)=UIt==U2t/R 电功率:P=W/t=UI=I2R=U2/R 串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R=R1+R2U1:U2=P1:P2=Q1:Q2=W1:W2=R1:R2 并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1/R=1/R1+1/R2I1:I2=P1:P2=Q1:Q2=W1:W2=R2:R1 物理学家与贡献 姓名贡献 安培:安培定则(右手定则) 牛顿(力)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色散、经典物理奠基人 托里拆利托里拆利实验→首先测出大气压的值 沈括固体传声、磁偏角 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欧姆(电阻)欧姆定律 焦耳(能)焦耳定律 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原理(浮力)、杠杆平衡原理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行星(核式)模型 重要概念、规律和理论 1、记住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还是放热。 2、记住六个物理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规律(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5)欧姆定律(6)焦耳定律。记住两个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2)杠杆平衡原理 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形状、地理位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重力会随位置而变化。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m,v无关,但会随状态、温度而改变;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受力与否、运动与否、运动快慢都无关;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只与物质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和温度无关;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与物质种类、长短、粗细、温度有关,与电流、电压无关。 4、科学探究有7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5、物理方法是在研究物理现象得出规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主要有类比法、等效替代法、假设法、控制变量法、建立理想模型法、转换法等。如控制变量法:在研究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即变量)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如探究I与U、R的关系、探究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等效替代法(如求合力、求总电阻),模型法(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磁感线,光线),类比法(如电流与水流、电压与水压)。转换法(电流表的原理,用温度计测温度,小磁场检验磁场) 6、电学实验中应注意的几点:①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处于断开状态.②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状态,接法要一上一下.③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阻两端,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④电流表和电压表接在电路中必须使电流从正接线柱进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7、会基本仪器工具的使用:刻度尺、钟表、液体温度计、天平(水平调节、横粱平衡调节、游码使用)、量筒、量杯、弹簧测力计、密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测电笔、电能表。 8、传播介质:声音:除真空外的一切固、液、气体. 光:真空、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 9、常见的(1)晶体(有一定熔点):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2)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 10、常见的(1)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2)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 常见的导热体:金属,不良导热体:空气,水,木头,棉花等。 常见的新材料有纳米材料、超导材料、记忆合金、隐形材料。 11、运动和力的关系:①.原来静止的物体:如果a受平衡力:保持静止。b受非平衡力:沿合力方向运动 ②.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a受平衡力:保持匀速直线运动.b受非平衡力: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减速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则物体运动方向改变。 物体如果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将保持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受力平衡,合力为0;物体受非平衡力将改变运动状态。 12、家庭电路的连接方法:①各用电器和插座之间都是并联,②开关一端接火线,一端接灯泡,③螺口灯泡的螺旋套要接在零线上④保险丝接在火线上。⑤三孔插座的接法是左零右火中接地。 13.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或做功),内能增加;吸收热量时,温度一般升高(晶体熔化时和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加;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温度一般升高。 14.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并继续吸热,凝固成晶体的条件:达到凝固点并继续放热。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 物体做功的条件:有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和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15.常见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手影游戏,激光准直,日食,月食,排队,检查物体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射击时的瞄准,“坐井观天,所见甚小”,确定视野(一叶障目),判断能否看见物体或像 常见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潜望镜,自行车尾灯(反射器)。 常见折射现象:看水中的鱼等物体,鱼民叉鱼时要向下叉。放在水中的筷子会向上弯折。透过篝火(水气)看到的人会颤动。看日出。海市蜃楼,放大镜,星星在眨眼睛(闪烁)。 16.成像:⑴成实像:小孔成像(太阳光斑);照相机(电影);幻灯机(凸透镜u>f) ⑵成虚像:①平面镜成像:照镜子、潜望镜、水中的倒影光滑表面上的影子;②透镜成像:放大镜(老花镜)看物体、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近视镜);③折射现象:看水中的物体:透过水和玻璃看物体、琥珀 ⑶成放大的像:凸透镜u<2f时成的像 ⑷成缩小的像:凸透镜u>2f所成的像、凹透镜成的像 ⑸成等大的像:平面镜、潜望镜、凸透镜u=2f成的像 (6)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的虚像。 (7)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①.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17.力方向大小 重力(G):竖直向下G=mg=ρvg 压力(F):垂直指向受压面F=G(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在竖直方向上不受其它外力时) 支持力(N):垂直接触面向外N=F压(支持力与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摩擦力(f):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f=F拉(物体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拉力(外力)(F):与用力方向一致(如与绳子、手方向一致) 合力(F合):与大力相同F合=F1+F2=(同一方向)=F1—F2(相反方向) 浮力(F浮):竖直向上F浮=G排=ρ液gv排 18.常见的扩散现象(本质是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1)、用盐水腌蛋,蛋变咸。2)、八月遍地桂花香。3)、墨水(糖、盐)放入水中过一会儿,满杯水都变黑(甜、咸)了。4)、长期放煤的墙角处被染黑了。5)、在水果店能闻到水果的香味,吵菜时闻到菜香味。(闻到各种味道都是扩散)。6)、蒸发、升华也是扩散现象:酒精涂在皮肤上,能闻到酒精味;樟脑丸过段时间变没了。 19增大摩擦的方法:①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②增大压力;③用滑动代替滚动。如(1)塑料瓶盖的边缘常有一些凹凸竖直条纹(2)在冰封雪冻的路上行驶,汽车后轮常要缠防滑链,(3)自行车刹车把套上刻有花纹的塑料管(4)刹车轮胎上印有花纹(5)手握油瓶要用很大的力(6)鞋底有花纹(7)捆重物用麻绳(8)克丝钳口刻有花纹(9)拿起重物要用力(10)车陷在泥里,在轮胎前面垫一些石头和沙子 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使接触面更光滑。③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④用滚动代替滑动。如:(1)搬动笨重的物体时,人们常在重物下垫滚木,(2)给机器上润滑油(3)自行车轴上安着轴承(4)向锁孔里加一些石墨或油,锁就很好开 20.解释常见惯性现象:A、甩掉手上的水。B、汽车到站前关闭发动机仍能前进一段距离。C、在行驶的列车上行走的人,火车突然刹车时会向前倾倒D、汽车行驶时,坐在前排的人必须系上安全带,以防紧急刹车E、飞机投弹要命中目标,必须在未到目标正上方时,就提前投掷F、用铲子把煤抛进煤灶内G、摩托车飞跃障碍物H、拍打衣服,使附着在衣服上的灰尘掉下来I、抖掉理发师围布上的头发J、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 2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磨刀不误砍柴工(刀口常磨得很薄)②医生注射用的针尖做得很尖③铁钉越尖越容易敲进木块④图钉都做得帽园尖细⑤啄木鸟的嘴很尖⑥滑冰的冰鞋要装冰刀 减小压强的方法:①骆驼的脚掌比马要大几倍②拖拉加(坦克)要加履带③坐沙发比坐凳子舒服④图钉都做得帽园尖细⑤书包带常做得很宽⑥运载钢材的大卡车比普通汽车的轮子多⑦滑雪要用滑雪板⑧钢轨下铺枕木⑨房间的地基要比地面上的墙更宽。 物理知识的应用 1.声呐发出超声波(声速):测距和定位,如测海深。,雷达发出无线电波(光速):判断物体的位置. 2.密度:鉴别物质,判断物体是否空心,判断物体的浮沉。 3.二力平衡: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测滑动摩擦力,测浮力。 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可制成重垂线、水平器。 5.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水坝下部建造得比上部宽,潜水深度有限定。 6.连通器的液面要相平:茶壶、锅炉水位器,自动喂水器,用U形管判断水平面。 7.相互作用力:游泳,划船,起跑、跳远向后蹬,跳高向下蹬 8.大气压:自来水笔吸墨水,抽水机,茶壶盖上开一小孔,用吸管吸饮料,针管吸药液。 9:物体的浮沉条件:密度计,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孔明灯,盐水选种,测人体血液的密度,解释煮食物(如饺子)时,生沉熟浮等 10.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看力臂,动力臂长省力),求最小动力(在杠杆上找到离支点最远的点画出最长力臂),判断动力变化情况,进行有关计算 11.镜面反射:解释黑板“反光”;晚上看路时判断水面还是地面。 漫反射:能从各个方向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电影屏幕要粗糙。 12.平面镜成像:镜前整容,纠正姿势;制成潜望镜;万花筒;墙上挂大平面镜,扩大视觉空间;改变光路(如将斜射的阳光,竖直向下反射照亮井底);自行车尾灯;平面镜转过θ角,反射光线改变2θ角。 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得到平行光,聚光的亮点有大量的能量可点火、烧断物体。 1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制成变阻器(通过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油量表,制成简单调光灯,导线不用铁丝用铜丝,电热器的电阻要用镍铬丝 15.蒸发致冷:吹电风扇凉快,泼水降温,包有酒精棉花的温度计示数低于室温,擦酒精降温 16.升华致冷:用干冰人工降雨、灭火,在舞台上形成“烟”雾 17.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减小)而升高(降低):高山上煮不熟饭,要用高压锅。 18.加压气体液化:生活用液化石油气用增加压强的方法使石油气在常温下液化后装入钢罐,气体打火机 19.熔点表密度表比热容表:白炽灯泡灯丝用钨做,在很冷的地区宜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水的比热容比较大,解释在沿海地区白天和晚上的气温变化不大。注意:固体和液体相比较,不能说液体密度总比固体的小 20.电流的热效应:发热→制成各种电热器:热得快,电水壶,电饭煲,电热毯,电铬铁、保险丝等 电流的磁效应:有磁性→制成电磁铁、电磁起重机,电铃,电话听筒,扬声器,喇叭,利用电磁铁制成电磁继电器,用于自动控制 电流的化学效应:化学反应→蓄电池:冶金工业提炼铝和铜(电解反应)、电解、电镀 磁现象:用磁性材料做成录音带和录像带,磁悬浮列车,冰箱门,指南针、磁卡。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制成直流电动机、动圈式扬声器; 电磁感应现象:制成发电机,动圈式话筒。 21.各种能的转化:发电机、电动机、热机、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太阳能光电池、汽(或柴)油机的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 22.简化电路的方法:①去掉电压表(电阻很大,相当开路)②电流表看成导线(电阻很小)③开关断开,去掉所在的支路;④开关闭合相当于导线;⑤去掉被短路的电路;⑥电路一般会留下一个电阻或两个电阻串联或两个电阻并联三种情况。 比较识别或判断 1.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参照物比较:有位置变化是运动,无位置变化是静止):通讯卫星、月亮在云中穿行、龟兔赛跑,选择参照物时尽量选题目中出现的物体。 2.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主要区别:是否是同一物体 3.运动物体动能变化:先看质量是否变化,再看速度,如:小孩匀速从滑梯上滑下动能不变。洒水车在水平地面匀速洒水动能减小。 重力势能的变化:先看质量是否变化,再看与地的高度是怎么样变化。如飞机在某一高度进行投掷时重力势能减小,人爬山时重力势能增大。 机械能的变化:分析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滚摆,不蹬踏板加速下坡,钟摆,物体在水平路面上加速、减速、匀速运动,蹦极。 4.判断是哪类杠杆:只看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先画图,再判断哪个力臂更长,所用的力就更小。 5.判断物态变化:根据开始和后来的状态判断。“白气”、“出汗”、“淌水”、“雾”、“露”均属液化,“霜”、“雪”是凝华。 6.乐音的三个特征(要素)是:音调、响度(音量)和音色(音品);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频率有关;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区别不同的发声体是靠音色不同。区别同一物体发音不同是音调:如给热水瓶装水。 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工具 1.长度:刻度尺(直尺、卷尺)(特殊测量方法:棉线、滚轮、刻度尺间接测量) 2.液体或固体体积:量筒、量杯,规则固体可用刻度尺 3.质量:天平(实验室)、电子秤、杆秤、磅秤(日常生活),弹簧测力计间接测量 4.时间:秒表、钟 5.速度:速度计(汽车上),平均速度:尺(皮尺)、钟表(秒表) 6.温度:液体温度计(实验室用);体温计(测体温);寒暑表(测气温)> 7.力(重力、拉力、摩擦力、浮力):弹簧测力计 8.液体的密度:密度计;天平、量筒;或弹簧测力计、量筒 9.固体的密度:天平、量筒;或弹簧测力计、量筒 10.液体的压强:压强计大气压:气压计(水银气压计即托里拆利实验和无液气压计) 11.电流:电流表电压:电压表电阻:电流表和电压表(伏安法)或欧姆表。 电功:电能表电功率:伏安法或电能表、秒表 12.直接测量型实验有10种基本仪器、仪表:钟表(或停表)、刻度尺、温度计、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电能表.要求学生会根据测量范围选合适量程和根据精确程度先最小分度值,会正确操作与读数,能判断哪些是错误的操作.每种仪器测量前:都要认真观察所使用的仪器零刻度线的位置(调零)、最小分度值和测量范围等。 13.掌握四个重要实验: ①.测密度:原理ρ=m/V,器材:托盘天平、量筒,注意实验步骤的先后次序尽量减小误差。 ②.测机械效率:原理:η=W有/W总,器材:一套简单机械装置(如滑轮组、斜面等)、弹簧测力计、细绳,测量时,注意要匀速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动滑轮的重、摩擦和物体本身的重.同一滑轮组,所提升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③.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和功率:原理:电阻R=U/I,电功率P=UI;器材:电源、导线、开关、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要求会画电路图,会连接实物,会选择电压表、电流表量程,小灯泡不亮时,能根据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分析电路故障,知道灯泡在不同的电压下,测出的电阻值不相等是因为温度变化了.知道测小灯泡电功率与测定值电阻阻值都要求多次测量意义有什么不同,知道两个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如果只有一个电流表或电压表时(缺少测量工具),如何利用定值电阻或电阻箱测电阻。 与人体有关的物理量(初中学生) 1、质量约:50kg2、重力约:500N3、密度约:1×103kg/m3 4、体积约:0.05m35、身高约:160-170cm6、电阻约:几千欧 7、手臂长约:50——60cm8、手掌面积约:100-120cm29、脚掌面积约:200-250cm2 10、对地压强:行走时约:2×104Pa站立时约:1×104Pa 11、步长约:50-70cm12、步速约:1.5m/s 13、骑自行车速度约:4m/s14、骑自行车时受到的阻力约:20N 15、大拇指指甲宽约:1cm;手掌宽约:1dm16、脉搏跳动频率约:70-75次/min(1.2Hz) 17、正常血压约: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5mmHg18、人体正常体温约:36.5℃(37℃) 19、100米短跑时间约:13-14s速度约:7.5m/s

物理第二宇宙速度推导公式

你描述的应该是第一次宇宙速度吧!根据万有引力定理提供向心力F=GMm/r^2=mv^2/rGM/r^2=g得v=根号(GM/r)=根号gr第二宇宙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的根号2倍。

物理宇宙速度?

宇宙速度翻为三个,一个是第一周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一,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小发射速度和最大运行速度,等于7.9米每秒。可由重力提供向心力来推导。二 第二宇宙速度。是逃逸地球引力的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是11.2米每秒。三,第三宇宙速度。是逃逸太阳系的最小发射速度。为16.7米每秒。

高中 物理 那个电流表是往哪里偏啊?根据什么判断电流表往哪偏??

电流从那段流入电流表指针就往哪里偏转口诀:左进左偏,右进右偏

物理问题,为什么电流方向电流方向向下时,电流表指针右偏;电流方向向上时,电流表指针左偏?

(1)当条形磁铁的N极插入线圈中时甲图中原来磁场方向是竖直向下,且磁通量是增加的根据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来磁通量的变化所以感应电流产生的磁电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上再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环绕即从电流表的下端流出,上端流入所以电流表的指针向右偏转。(2)当条形磁铁的S极插入线圈中时乙图中原来磁场方向是竖直向上,且磁通量是增加的根据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来磁通量的变化所以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下再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环绕即从电流表的上端流出,下端流入,所以电流表的指针向左偏转。(3)当条形磁铁的N极从线圈中拨出时丙图中原来磁场方向是竖直向上,且磁通量是减小的根据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来磁通量的变化所以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上再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环绕即从电流表的上端流出,下端流入,所以电流表的指针向左偏转。(4)当条形磁铁的S极从线圈中拨出时甲图中原来磁场方向是竖直向上,且磁通量是减小的根据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来磁通量的变化所以感应电流产生的磁电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上再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环绕即从电流表的下端流出,上端流入所以电流表的指针向右偏转。

物理电容的基本公式

电容:C=Q/U ;电容器储能:W=CU2/2;电场能量密度ωe=ε0E2/2

物理电容公式?

通用公式:C=Q/U电容器电容决定式 :C=εS/4πkd两只电容器串联的公式:1/C=1/C1+1/C2两只电容器并联的公式:C=C1+C2拓展资料:单位及转换:在国际单位制里,电容的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是F,由于法拉这个单位太大,所以常用的电容单位有毫法(mF)、微法(μF)、纳法(nF)和皮法(pF)等。换算关系是:1法拉(F)= 1000毫法(mF)=1000000微法(μF)。1微法(μF)= 1000纳法(nF)= 1000000皮法(pF)。电容与电池容量的关系:1伏安时=1瓦时=3600焦耳W=0.5CUU

高中物理电容C=εs/4pikd,大学物理里的C推导公式是εs/d,我想请问一下这

4π只是一个常数.ε.=1/4πk是真空电容率“,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介电常数ε成正比,跟正对面积成s正比,跟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他们只是一个比例.只是一个比例关系.而加了4π后他就成为一个等式,就可以知3求另外一个未知量了.平板电容器由两个彼此靠得很近的平行极板(设为A和B)所组成,两极板的面积均为S,设两极板分别带有+Q,-Q的电荷,于是每块极板的电荷密度为σ=Q/S,,我们略去极板的边缘效应,把两极板间的电场看成是均匀电场,由高斯定理可得两板间场强为E=σ/ε.=Q/ε.再由U=∫ABEdl=Ed=Qd/ε.再根据C=Q/U得出C=ε.S/d既平板电容公式也就是C=S/4πkd注:ε=1/4πk是真空电容率平板电容器的电容与极板的面积S成正比,与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电容C的大小与电容是否带电无关,只与电容器本身的结构形状有关

高中 物理 有关电容器公式

1.通用公式C=Q/U2.平行板电容器专用公式:电容器电容决定式C=εS/4πkd3.两只电容器串联的公式:1/C=1/C1+1/C24.两只电容器并联的公式:C=C1+C2

物理中的并联电路怎样算?

并联电阻公式对于物理成绩好的同学来说很简单,但是对于物理知识相对薄弱的同学来说是很困难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加强学习,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相信大家都可以的。两电阻并列连接在电路中称为并联电阻,另外由单纯的并联电阻或用电器(用电器:如,电视机,空调,电脑等)构成的电路称为并联电路。对比于第二个电路,电阻(用电器),依次连接起来的为串联电路。当两个端子分别连接到另一个电阻器或电阻器的每个端子时,称电阻器并联连接在一起 与前一个串联电阻器电路不同,在并联电阻器中网络电路电流可以采用多条路径,因为电流有多条路径。然后并联电路被归类为电流分压器。并联电阻公式由于电源电流有多条路径流过,并联网络中所有分支的电流可能不同。然而,并联电阻网络中所有电阻器的电压降是相同的。然后,并联的电阻在它们之间有一个公共电压,对于所有并联的元件都是如此。总电阻值的计算1/R总=1/R1+1/R2+……+1/Rn,即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特别的,两电阻并联总值为: R总=(R1*R2)/(R1+R2) 对于n个相等的电阻并联,公式就简化为R并=R/n。比如问题中一个电阻20欧,另一个电阻是40欧,并联在一起总电阻计算方法 ①利用公式 R总=(R1*R2)/(R1+R2) R总=20*40/(20+40)=40/3 ②按照电阻并联公式 1/R总=1/R1+1/R2+……+1/Rn,将每个分电阻的倒数相加,再求和的倒数就是并联的总电阻 。即1/20+1/40=3/40 那么总电阻就是= 40/3。 ①②两种计算结果相同,均是40/3,约等于13.3。

物理电容公式?

通用公式:C=Q/U电容器电容决定式 :C=εS/4πkd两只电容器串联的公式:1/C=1/C1+1/C2两只电容器并联的公式:C=C1+C2拓展资料:单位及转换:在国际单位制里,电容的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是F,由于法拉这个单位太大,所以常用的电容单位有毫法(mF)、微法(μF)、纳法(nF)和皮法(pF)等。换算关系是:1法拉(F)= 1000毫法(mF)=1000000微法(μF)。1微法(μF)= 1000纳法(nF)= 1000000皮法(pF)。电容与电池容量的关系:1伏安时=1瓦时=3600焦耳W=0.5CUU

求知:高一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公式及应用方法!

动能定理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合外力(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总和,根据方向以及受力大小通过正交法能计算出物体最终的合力方向及大小) 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质点动能定理表达式:w1+w2+w3+w4…=△W=Ek2-Ek1 (k2) (k1)为下标其中,Ek2表示物体的末动能,Ek1表示物体的初动能。△W是动能的变化,又称动能的增量,也表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标量式,当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时,Ek2>Ek1物体的动能增加;反之则,Ek1>Ek2,物体的动能减少。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初末动能都应相对于同一参照系。1能定理研究的对象式单一的物体,或者式可以堪称单一物体的物体系。2动能定理的计算式式等式,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3动能定理适用于物体的直线运动,也适应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式分段作用,也可以式同时作用,只要可以求出各个力的正负代数和即可,这就是动能定理的优越性。组动能 质点组动能定理质点系所有外力做功之和加上所有内力做功之和等于质点系总动能的改变量。和质点动能定理一样,质点系动能定理只适用于惯性系,因为外力对质点系做功与参照系选择有关,而内力做功却与选择的参照系无关,因为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内力)所做功代数和取决于相对位移,而相对位移与选择的参照系无关。 动能定理的内容:所有外力对物体总功,(也叫做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的动能的变化。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W总=1/2m(v2)的平方—1/2m(v1)的平方动能定理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的情况,而动量定理可适用于世界上任何情况。(前提是系统中外力之和为0)1) 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用Ek表示 表达式 Ek=1/2mv^2 能是标量 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 1kg*m^2/s^2 = 1J (2) 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关于物理的动能定理的公式

  动能定理(work-energy theorem)。所谓动能,简单的说就是指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下面我给你分享关于物理的动能定理的公式,欢迎阅读。   动能定理的概念:   概念   动能具有瞬时性,是指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动能是状态量,无负值。   合外力(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总和,根据方向以及受力大小通过正交法[1]能计算出物体最终的合力方向及大小) 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末动能减初动能。   动能定理一般只涉及物体运动的始末状态,通过运动过程中做功时能的转化求出始末状态的改变量。但是总的能是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的,能的转化包括动能、势能、热能、光能(高中不涉及)等能的变化。   表达式   其中,Ek2表示物体的末动能,Ek1表示物体的初动能。u0394W是动能的变化,又称动能的增量,也表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1.动能定理研究的对象是单一的物体,或者是可以堪称单一物体的物体系。   2.动能定理的计算式是等式,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3.动能定理适用于物体的直线运动,也适应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是分段作用,也可以是同时作用,只要可以求出各个力的正负代数和即可,这就是动能定理的优越性。   动能定理的公式推导:

求物理动能公式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引(kineticenergy)它通常被定义成使某物体从静止状态至运动状态所做的功。它的大小是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平方乘积的二分之一 动能公式是:Ek=(1/2)mv^2m为物体质量,v为速度

物理力学公式是什么?

物理力学公式是:1、动量矩定理:F=ma(合外力提供物体的加速度);2、动能定理:W=1/2mV^2-1/2mv^2(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的动能的改变量);3、动量定理:Ft=mV-mv(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从牛顿运动微分方程组推导出来的具有明显物理意义的定理,计有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质心运动定理等四个。动力学的基本内容质点动力学、质点系动力学、刚体动力学,达朗伯原理等。以动力学为基础而发展出来的应用学科有天体力学、振动理论、运动稳定性理论、陀螺力学、外弹道学、变质量力学以及正在发展中的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等(见振动,运动稳定性,变质量体运动,多刚体系统)。质点动力学有两类基本问题:一是已知貭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上的力,二是已知作用于质点上的力,求质点的运动,求解第一类问题时只要对质点的运动方程取二阶导数,得到质点的加速度,代入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得力。

求高一物理的公式和定理总汇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频率(f):赫(Hz) 周期(T):秒(s) 转速(n):r/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 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2 h≈3.6 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机械能 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 W=Fscosa 功是标量 功的单位:焦耳(J) 1J=1N*m 当 0<= a <派/2 w>0 F做正功 F是动力 当 a=派/2 w=0 (cos派/2=0) F不作功 当 派/2<= a <派 W<0 F做负功 F是阻力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 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 功率是标量 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 1000w=1kw (2) 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 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 P=Fv. (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 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 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 额定功率: 指机器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 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 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 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 F=ma+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 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 (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2) 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 F不变(F=ma+f) V在增加 P实逐渐增加最大 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 即P一定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3.功和能 (1) 功和能的关系: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 功和能的区别: 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 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 4.动能.动能定理 (1) 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用Ek表示 表达式 Ek=1/2mv^2 能是标量 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 1kg*m^2/s^2 = 1J (2) 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用Ep表示 表达式 Ep=mgh 是标量 单位:焦耳(J) (2)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 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 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 是标量 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 (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 机械能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 Ek1+Ep1=Ek2+Ep2 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回答者: 煮酒弹剑爱老庄 - 高级经理 六级 1-28 20:51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 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重力: G = mg (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 3 ,求F,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0 或 : Fx合=0 Fy合=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 (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 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f= FN 说明 : ① 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 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 大小范围: O f静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gV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G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 在天体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 ,m—卫星质量, R--天体半径 ,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h—卫星到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g = G 第一宇宙速度 mg = m V= 8, 库仑力:F=K (适用条件: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电场力:F=Eq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qVB (BV) 方向--左手定则 安培力 :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F= BIL (BI) 方向--左手定则 11,牛顿第二定律: F合 = ma 或者 Fx = m ax Fy = m ay 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物体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 12,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t = V0 + a t S = vo t +a t2 几个重要推论: (1) Vt2 - V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2) A B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Vt/ 2 == (3) 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s/2 = 匀速:Vt/2 =V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在第1s 内,第 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 ……(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O,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上升最大高度: H = (2) 上升的时间: t= (3)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5)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o t --g t2 Vt = Vo-g t Vt2 -Vo2 = - 2 gS ( S,Vt的正,负号的理解) 14,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线速度: V= R =2f R= 角速度:= 向心加速度:a =2 f2 R 向心力: F= ma = m2 R= mm4n2 R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提供. 15,平抛运动公式: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水平分运动: 水平位移: x= vo t 水平分速度:vx = vo 竖直分运动: 竖直位移: y =g t2 竖直分速度:vy= g t tg = Vy = Votg Vo =Vyctg V = Vo = Vcos Vy = Vsin 在Vo,Vy,V,X,y,t,七个物理量中,如果 已知其中任意两个,可根据以上公式求出其它五个物理量. 16, 动量和冲量: 动量: P = mV 冲量:I = F t (要注意矢量性) 17 ,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公式: F合t = mv" - mv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 18,动量守恒定律: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或它们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研究对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 公式:m1v1 + m2v2 = m1 v1"+ m2v2"或p1 =- p2 或p1 +p2=O 适用条件: (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3)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4)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19, 功 : W = Fs cos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理解正功,零功,负功 (2)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 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 20, 动能和势能: 动能: Ek = 重力势能:E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21,动能定理:外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公式: W合= Ek = Ek2 - Ek1 = 22,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 公式: mgh1 + 或者 Ep减 = Ek增 23,能量守恒(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有相互摩擦力的系统,减少的机械能等于摩擦力所做的功. E = Q = f S相 24,功率: P = (在t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V (F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为即时速度时,P为即时功率;V为平均速度时,P为平均功率; P一定时,F与V成正比) 25, 简谐振动: 回复力: F = -KX 加速度:a = - 单摆周期公式: T= 2 (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了解)弹簧振子周期公式:T= 2 (与振子质量,弹簧劲度系数有关,与振幅无关) 26, 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 V == f (适用于一切波) 二,热学 1,热力学第一定律:U = Q + W 符号法则:外界对物体做功,W为"+".物体对外做功,W为"-"; 物体从外界吸热,Q为"+";物体对外界放热,Q为"-". 物体内能增量U是取"+";物体内能减少,U取"-". 2 ,热力学第二定律: 表述一: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表述二:不可能从单一的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对外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表述三: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适用条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三个状态参量同时发生变化. (2) 公式: 恒量 4,热力学温度:T = t + 273 单位:开(K) (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不可能达到) 三,电磁学 (一)直流电路 1,电流的定义: I = (微观表示: I=nesv,n为单位体积内的电荷数) 2,电阻定律: R=ρ (电阻率ρ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无关) 3,电阻串联,并联: 串联:R=R1+R2+R3 +……+Rn 并联: 两个电阻并联: R= 4,欧姆定律:(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U=IR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 路端电压: U = -I r= IR 电源输出功率: = Iε-Ir = 电源热功率: 电源效率: = = (3)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W=IUt 电热:Q= 电功率 :P=IU 对于纯电阻电路: W=IUt= P=IU =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 W=Iut P=IU (4)电池组的串联:每节电池电动势为`内阻为,n节电池串联时: 电动势:ε=n 内阻:r=n (二)电场 1,电场的力的性质: 电场强度:(定义式) E = (q 为试探电荷,场强的大小与q无关) 点电荷电场的场强: E = (注意场强的矢量性) 2,电场的能的性质: 电势差: U = (或 W = U q ) UAB = φA - φB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U = - W 3,匀强电场中场强跟电势差的关系: E = (d 为沿场强方向的距离) 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铀? Uq =mv2 ②偏转:运动分解: x= vo t ; vx = vo ; y =a t2 ; vy= a t a = (三)磁场 几种典型的磁场:通电直导线,通电螺线管,环形电流,地磁场的磁场分布.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安培力):F = BIL (要求 B⊥I, 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定;若B‖I,则力的大小为零)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仑兹力): F = qvB (要求v⊥B, 力的方向也是由左手定则判定,但四指必须指向正电荷的运动方向;若B‖v,则力的大小为零)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当带电粒子垂直射入匀强磁场时,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即: qvB = 可得: r = , T = (确定圆心和半径是关键) (四)电磁感应 1,感应电流的方向判定:①导体切割磁感应线:右手定则;②磁通量发生变化:楞次定律. 2,感应电动势的大小:① E = BLV (要求L垂直于B,V,否则要分解到垂直的方向上 ) ② E = (①式常用于计算瞬时值,②式常用于计算平均值) (五)交变电流 1,交变电流的产生:线圈在磁场中匀速转动,若线圈从中性面(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开始转动,其感应电动势瞬时值为:e = Em sinωt ,其中 感应电动势最大值:Em = nBSω . 2 ,正弦式交流的有效值:E = ;U = ; I = (有效值用于计算电流做功,导体产生的热量等;而计算通过导体的电荷量要用交流的平均值) 3 ,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的影响: 电感: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电容: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电阻:交,直流都能通过,且都有阻碍 4,变压器原理(理想变压器): ①电压: ② 功率:P1 = P2 ③ 电流:如果只有一个副线圈 : ; 若有多个副线圈:n1I1= n2I2 + n3I3 电磁振荡(LC回路)的周期:T = 2π 四,光学 1,光的折射定律:n = 介质的折射率:n = 2,全反射的条件:①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临界角C: sin C = 3,双缝干涉的规律: ①路程差ΔS = (n=0,1,2,3--) 明条纹 (2n+1) (n=0,1,2,3--) 暗条纹 相邻的两条明条纹(或暗条纹)间的距离:ΔX = 4,光子的能量: E = hυ = h ( 其中h 为普朗克常量,等于6.63×10-34Js, υ为光的频率) (光子的能量也可写成: E = m c2 )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Ek = hυ - W (其中Ek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为金属的逸出功,与金属的种类有关) 5,物质波的波长: = (其中h 为普朗克常量,p 为物体的动量) 五,原子和原子核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 原子在两个能级间跃迁时发射(或吸收光子): hυ = E m - E n 核能: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能量. 质能方程: E = m C2 核反应释放核能:ΔE = Δm C2 复习建议: 1,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为力学和电磁学,两部分内容各占高考的38℅,这些内容主要出现在计算题和实验题中. 力学的重点是:①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②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③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④振动和波等等.⑤⑥ 解决力学问题首要任务是明确研究的对象和过程,分析物理情景,建立正确的模型.解题常有三种途径:①如果是匀变速过程,通常可以利用运动学公式和牛顿定律来求解;②如果涉及力与时间问题,通常可以用动量的观点来求解,代表规律是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③如果涉及力与位移问题,通常可以用能量的观点来求解,代表规律是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或能量守恒定律).后两种方法由于只要考虑初,末状态,尤其适用过程复杂的变加速运动,但要注意两大守恒定律都是有条件的. 电磁学的重点是:①电场的性质;②电路的分析,设计与计算;③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④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力的问题,能量问题等等. 2,热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这三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各占约8℅,由于高考要求知识覆盖面广,而这些内容的分数相对较少,所以多以选择,实验的形式出现.但绝对不能认为这部分内容分数少而不重视,正因为内容少,规律少,这部分的得分率应该是很高的.

知道动能定理公式,但不会理解,物理弟们,你们是怎样理解的?

动能定理,动能,那就是力做功转化成动能。知道能量本身是守恒的,所以力作的功全部转化成动能。所以要是有其他的能量(不是动能,比如说热量,光能,声能等)就不能用动能定理。也就是只要力(包括重力)做功结果仅仅导致速度变化那么就可以用动能定理。这个定理的表达式就是: ΣFiXi-动能变化量=0或者ΣFiXi=动能变化量

下列物理量中是标量的是(  ) A.加速度 B.位移 C.速度 D.动能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动能是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加速度、位移和速度都是矢量,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物理动能定理公式是什么?

动能公式是:Ek=mv^2/2Ek:表示物体的动能,单位:焦耳(J)m: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千克(kg)v: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单位:米/秒(m/s)^2:表示平方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物体的动能。它的大小定义为物体质量与速度平方乘积的二分之一。因此,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具有的动能就越大。一、基础知识1、动能公式。动能(KE)的计算公式:KE=0.5*mv2。m表示质量,即物体含有物质的量。v代表速度,即物体改变位置的快慢。答案用焦耳表示。焦耳是动能的标准单位,1焦耳相当于1kg*(m/s)2。2、把质量和速度代入灯饰。不知道质量或速度,就需要计算出来。我们假设你两个量都知道,想要解出以下问题:一个55kg的女人,跑步速度3.87m/s,动能是多少?因为你知道质量和速度了,就可以代入下列方程:KE=0.5*mv2-->KE=0.5*55x(3.87)23、解方程。代入质量和速度以后,最后剩下KE,即动能的量。解出它,用焦耳表示单位。如下:KE=0.5*55x(3.87)2KE=0.5x55x14.97KE=411.675J二、掌握动能计算1、如果知道了动能和速度,得出物体质量:要找出物体的质量,又知道这两个量,代入方程即可解得质量。注意要用千克来表示质量。解出下列问题中的质量:一个物体动能是100J,运动速度为5m/s,求其质量。如下:KE=0.5*mv2100J=0.5*m*52100J=0.5*m*25200J=m*25m=8kg2、知道动能和质量,求物体的速度。要在知道这两个量的情况下,解出物体的速度,代入方程即可解出。注意这里的单位是m/s。找出下列问题中的速度:一个男人动能是12,000J,质量为40kg,求其运动速度。KE=0.5*mv212,000J=(0.5)*(40kg)*v212,000J=(20)*v2600J=v2600开根号=vv=24.5m/s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对上式进行补充完整的公式是:Ek=m0C^2/√(1-V^2/C^2)-m0C^2。m0是静止,质量W=Ek2-Ek1=△Ek①动能是标量;②动能具有瞬时性,在某一时刻,物体具有一定的速度,也具有一定的动能,动能是状态量;③动能具有相对性,对不同的参考系物体速度有不同的瞬时值,也就具有不同的动能,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E总=mvsXm0vos=1/2at^2+v0t。E增=E末—E0。E增vt=—mo。一、设A是物体的开始点,B为物体的终点,vo是初速度A(X1,Y1),B(X1,Y2)物体的动能为E=VmL<ab>其中m为变数,物体由于运动m值不断的增大,m属于[mo,+∽]。二、设V0不变L<ab>=v0t=√A(X1-Y1)^2+B(X2-Y2)^2。L不断增大,当物体在地球上,而且静止时的动能E=vTvGm。vT是地球自传速度,vG是太阳的引力速度。设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动能E=movor^2π用于太阳引力对地球的动能E=movoS,S是物体的面积。三、物体的立体动能E=movoVT,VT是物体的体积,太阳对地球引力动能E=VTmovoVT=4πR^3/3。动能是标量,无方向,只有大小,且不能小于零。与功一致,可直接相加减。动能是相对量,公式中的v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不同的参照系中,v不同,物体的动能也不同。质点以运动方式所储存的能量。但在速度接近光速时有重大误差。狭义相对论则将动能视为质点运动时增加的质量能,修正后的动能公式适用于任何低于光速的质点。冲量:①冲量是力对时间的积累效应。力对物体的冲量,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而且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②在碰撞过程中,物体相互作用的时间极短,但力却很大,而且力在这短在的时间内变化十分剧烈,因此很难对力和物体的加速度做准确的测量;况且这类问题有时也并不需要了解每一时刻的力和速度,而只要了解力在作用时间内的积累作用和它产生的效果。这类问题,虽然原则上可以用牛顿运动定律来研究,但很不方便。为了能简便地处理这类问题,就需要应用冲量这一概念。

动量的物理意义

动量的物理意义如下:1动量的物理意义在于解决了相同动能的两个物体,在对同一物体作用时间相等时,冲力的大小不同。在达到指定动量时,质量大的物体所需的动能较小。2动量不是衡量能量的物理量,动量大的物体惯性也大。动量与动能的关系:动量和动能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两者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运动物体的特性,且二者大小间存在关系式:P2=2mEk。动量和动能的区别1、动量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平方成正比。即动量相同而质量不同的物体,其动能不同,动能相同而质量不同的物体其动量不同。2、动量是矢量、而动能是标量。因此物体的动量变化时其动能不一定变化,而物体的动能变化时其动量一定变化。3、因动量是矢量,故引起动量变化的原因也是矢量,即物体受到外力的冲量;动能是标量,引起动能变化的原因亦是标量,即外力对物体做功。4、“动量”与“动能”都是用来描述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其运动量大小的物理量。但是两个描述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动量”直接从机械运动力学的角度去描述这个物体的运动,即描述了物体运动量的大小还说明了运动的方向。“动能”则更多的是从运动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时作功能力-能量的角度去描述这个物体的运动,它是一个标量没有方向的。

高中物理常见标量和矢量?判断依据或者标志??

所有能量都是标量,像动能势能等等。常见的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力、动量、冲量、角速度常见的标量:质量、时间、长度、电流强度(很特殊,虽然有方向,但是它是个标量)、磁通量、动能、势能、内能、功等等。判断标量还是矢量,关键看运算法则是否遵循矢量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我觉得还是需要靠记忆。记住一些常见的矢量标量。

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A.动能B.动量C.电场强度D.磁感应强

A、动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A正确.j、动量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其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故j错误.C、电场强度是矢量,其方向与正电荷该点所受的电场力方向相同.故C错误.D、磁感应强度是矢量,不是标量.故D错误.故选A

高中物理的物理量中哪些是标量 矢量?

朋友你好! 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洛仑兹力),速度(平均,瞬时),速度 变化量,加速度,位移,动量,动量变化量,冲量,线速度,角速度是矢量,既要有大小,又要有方向, 速率,质量,密度,时间,能量,磁通量等等是标量 如有不明请追问,随时为你解答。 希望采纳

物理:矢量,标量分别有哪些?详细!

矢量:速度 位移 电(磁)场强度 力矩 动量 角动量标量:质量 时间 电流强度 磁通量 动能 势能 内能

高中电学物理量中哪些是标量,哪些是矢量?哪些是只有电场或磁场本身性质决定的呢?请各位帮我总结下啦...

矢量:力,动量,位移,速度,冲量,磁感应强度,电场强度,加速度,力矩,等标量:磁通量(双向标量),动能,各种能量,各种功,时间,温度,频率,等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是有磁场本身决定的,磁通量不是。

矢量 和标量是什么? 高中物理矢量 标量 分别有哪些? 越具体越好

只有大小的物理量为标量。比如质量、长度、体积、密度、电压,电流,功率,功(有正负,但不表示方向)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比如,力(重力、压力、弹力、摩擦力、安培力等),速度,加速度,位移。

物理学中的动量和动能是什么关系,有是什么区别

动量和动能都是反映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又都取决于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但是这两个物理量有着本质的区别。一、动量和动能是分别反映运动物体两个不同本领的物理量动量只表达了机械运动传递的本领,它是描述物体机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机械运动所传递的不是速度,而是物体的动量。对于给定的物体(质量不变),如果其运动的速度不同。则其机械运动传递的本领也不相同;对于不同质量的物体,即使其运动的速度相同,则其机械运动传递本领也会不相同。所以物体机械运动传递的本领不是用速度来表示,而是用动量来描述。即使动量的大小相等,由于运动的方向不同,其机械运动传递的结果也会不相同,所以动量是矢量,其方向与瞬时速度的方向一致。由于速度是状态量,所以动量也是一个状态量,通常所说的动量,总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物体的动量。动能只表达了某一时刻物体具有的做功的本领,它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对于给定的物体(质量不变),如果其运动的速度的大小不同,则其做功的本领也不相同;对于不同质量的物体,即使其运动的速度相同,其做功的本领也不相同。所以运动物体做功的本领不能用速度来表示,而是用动能来描述。对于给定的物体(质量不变),当物体的运动快慢改变时。其动能也随之改变,且某时刻物体的动能仅由该时刻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来决定,跟速度的变化过程无关。不管物体的运动方向如何,只要其速度的大小不变,质量不变,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本领就相同,所以动能是一个标量。当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时,其动能不一定发生变化,而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时,其动量一定发生变化。二、动量和动能是分别量度物体运动的两个不同本质的物理量在16~17世纪,当时基于运动总量总是守恒的哲学思想,人们开始寻找量度机械运动的合适物理量来表达运动量的守恒。速度虽然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如果用速度来量度机械运动,十分明显,它是不能反映运动量的守恒,于是从不同的角度先后提出了用动量和动能两种方法来量度机械运动。动量是物体运动的一种量度,它是从机械运动传递的角度,以机械运动来量度机械运动的。在机械运动传递的过程中,机械运动的传递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相等的物体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速度,动量虽然与速度有关,但不同于速度,仅有速度还不能反映使物体获得这个速度,或以使这个速度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难易程度。动量作为物体运动的一种量度,能反映出使给定的物体得到一定速度需要多大的力,作用多长的时间。动能也是物体运动的一种量度。它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以机械运动转化为一定量的其他形式的运动的能力来量度机械运动的。在动能的转化过程中,动能的转化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动能作为物体运动的一种量度,能反映出使给定的物体得到一定速度需要在多大的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多长的距离。三、动量和动能的变化分别对应着力的两个不同的累积效应动量定理描述了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量度。动量是表征运动状态的量,动量的增量表示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冲量则是引起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并且是动量变化的量度。动量定理描述的是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物体受到冲量的作用,导致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动能定理揭示了动能的变化是通过做功过程来实现,且动能的变化是通过做功来量度的。动能定理所揭示的这一关系。也是功跟各种形式的能量变化的共同关系,即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各种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也都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且通过做功来量度。由此可见。动量和动能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描述物理过程的特征和守恒规律不同。每一个运动的物体都具有一定的动量和动能,但动量的变化和能量的转化,完全服从不同的规律。因此要了解和区别这两个概念,就必须从物理变化过程中去考虑。动量的变化表现着力对时间的累积效应,动量的变化与外力的冲量相等;动能的变化表现着力对空间的累积效应,动能的变化与外力做的功相等。动量与冲量既是密切联系着的、又是有本质区别的物理量。动量决定物体反抗阻力能够移动多久;动能与功也是密切联系着的。又是有本质区别的物理量,动能决定物体反抗阻力能够移动多远

高一物理所学的所有标量和矢量

在高一物理中,所学的标量有:长度,质量,时间,振幅,周期,速率,路程,功,功率,动能,势能。矢量:速度,位移,加速度,力,角速度。

高中物理常见标量和矢量?判断依据或者标志??

所有 能量 都是标量,像 动能 势能 等等。常见的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力、动量、冲量、角速度常见的标量:质量、时间、长度、电流强度(很特殊,虽然有方向,但是它是个标量)、磁通量、动能、势能、内能、功等等。判断标量还是矢量,关键看 运算法则是否遵循 矢量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我觉得还是需要靠 记忆。记住一些常见的矢量标量。

动量和动能的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

动量和动能的本质区别动量(mv)和动能()都是反映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又都取决于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但是这两个物理量有着本质的区别。一、动量和动能是分别反映运动物体两个不同本领的物理量动量只表达了机械运动传递的本领,它是描述物体机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机械运动所传递的不是速度,而是物体的动量。对于给定的物体(质量不变),如果其运动的速度不同。则其机械运动传递的本领也不相同;对于不同质量的物体,即使其运动的速度相同,则其机械运动传递本领也会不相同。所以物体机械运动传递的本领不是用速度来表示,而是用动量来描述。即使动量的大小相等,由于运动的方向不同,其机械运动传递的结果也会不相同,所以动量是矢量,其方向与瞬时速度的方向一致。由于速度是状态量,所以动量也是一个状态量,通常所说的动量,总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物体的动量。动能只表达了某一时刻物体具有的做功的本领,它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对于给定的物体(质量不变),如果其运动的速度的大小不同,则其做功的本领也不相同;对于不同质量的物体,即使其运动的速度相同,其做功的本领也不相同。所以运动物体做功的本领不能用速度来表示,而是用动能来描述。对于给定的物体(质量不变),当物体的运动快慢改变时。其动能也随之改变,且某时刻物体的动能仅由该时刻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来决定,跟速度的变化过程无关。不管物体的运动方向如何,只要其速度的大小不变,质量不变,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本领就相同,所以动能是一个标量。当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时,其动能不一定发生变化,而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时,其动量一定发生变化。二、动量和动能是分别量度物体运动的两个不同本质的物理量在16~17世纪,当时基于运动总量总是守恒的哲学思想,人们开始寻找量度机械运动的合适物理量来表达运动量的守恒。速度虽然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如果用速度来量度机械运动,十分明显,它是不能反映运动量的守恒,于是从不同的角度先后提出了用动量和动能两种方法来量度机械运动。动量是物体运动的一种量度,它是从机械运动传递的角度,以机械运动来量度机械运动的。在机械运动传递的过程中,机械运动的传递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相等的物体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速度,动量虽然与速度有关,但不同于速度,仅有速度还不能反映使物体获得这个速度,或以使这个速度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难易程度。动量作为物体运动的一种量度,能反映出使给定的物体得到一定速度需要多大的力,作用多长的时间。动能也是物体运动的一种量度。它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以机械运动转化为一定量的其他形式的运动的能力来量度机械运动的。在动能的转化过程中,动能的转化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动能作为物体运动的一种量度,能反映出使给定的物体得到一定速度需要在多大的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多长的距离。三、动量和动能的变化分别对应着力的两个不同的累积效应动量定理描述了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量度。动量是表征运动状态的量,动量的增量表示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冲量则是引起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并且是动量变化的量度。动量定理描述的是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物体受到冲量的作用,导致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动能定理揭示了动能的变化是通过做功过程来实现,且动能的变化是通过做功来量度的。动能定理所揭示的这一关系。也是功跟各种形式的能量变化的共同关系,即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各种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也都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且通过做功来量度。由此可见。动量和动能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描述物理过程的特征和守恒规律不同。每一个运动的物体都具有一定的动量和动能,但动量的变化和能量的转化,完全服从不同的规律。因此要了解和区别这两个概念,就必须从物理变化过程中去考虑。动量的变化表现着力对时间的累积效应,动量的变化与外力的冲量相等;动能的变化表现着力对空间的累积效应,动能的变化与外力做的功相等。动量与冲量既是密切联系着的、又是有本质区别的物理量。动量决定物体反抗阻力能够移动多久;动能与功也是密切联系着的。又是有本质区别的物理量,动能决定物体反抗阻力能够移动多远。例1 一物体在恒力的作用于从静止开始在水平面内做直线运动,若用t表示物体运动的时间、s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质点在t时刻的动能与t成正比B.质点在t时刻的动能与s2成正比C.质点在t时刻的动量与t2成正比D.质点在t时刻的动量与成正比解析 由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可知,在恒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时刻所具有的动能就等于物体在时间t内动能的变化,即对应于时间t内合外力所做的功。故此时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反映了力对空间的积累效果,动能的大小跟位移成正比;同理,在恒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时刻所具有的动量就等于物体在时间t内动量的变化,即对应于时间t内合外力的冲量,故此时物体的动量反映了力对时间积累的效果,动量的大小跟时间成正比。在题目给定的选项中,选项ABC跟上述关系相违背。由运动学规律可知,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虽然动量和动能有着根本的区别。两者既不能混淆,也不能互相取代,但动量和动能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两者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运动物体的特征,两者都是状态量,且两者的大小间存在关系式。

物理高手进....高中物理中..哪些事矢量...哪些是标量?哪些比大小比的是绝对值..哪些是带正负.是指方向?

矢量:位移 速度 加速度 力 电场强度 磁感强度 动量 冲量 力矩标量:质量 密度 体积 温度 路程 速率 时间 物质的量 周期 频率 角速度 电势 电势差 电势能 能量(动能 势能包括重力势能、电势能、弹性势能 热量)功 电量 电流 电压 电动势 功率 磁通量 比大小的是绝对值:速率 带正负.是指方向: 磁通量 电量其实标量一般就比大小绝对值 关于电流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它的纠纷很多.就高中层面而言,它的方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方向.(电流有大小又有方向,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在高中层面上你先认为不遵循吧,它所谓的正向不过是"正电沿规定正方向运动这一电荷移动放向的描述"

物理学中的动量和动能是什么关系,有是什么区别? 高中物理没学好,哪会就不是很明白

动量和动能都是反映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又都取决于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但是这两个物理量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动量和动能是分别反映运动物体两个不同本领的物理量 动量只表达了机械运动传递的本领,它是描述物体机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机械运动所传递的不是速度,而是物体的动量。对于给定的物体(质量不变),如果其运动的速度不同。则其机械运动传递的本领也不相同;对于不同质量的物体,即使其运动的速度相同,则其机械运动传递本领也会不相同。所以物体机械运动传递的本领不是用速度来表示,而是用动量来描述。即使动量的大小相等,由于运动的方向不同,其机械运动传递的结果也会不相同,所以动量是矢量,其方向与瞬时速度的方向一致。由于速度是状态量,所以动量也是一个状态量,通常所说的动量,总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物体的动量。 动能只表达了某一时刻物体具有的做功的本领,它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对于给定的物体(质量不变),如果其运动的速度的大小不同,则其做功的本领也不相同;对于不同质量的物体,即使其运动的速度相同,其做功的本领也不相同。所以运动物体做功的本领不能用速度来表示,而是用动能来描述。对于给定的物体(质量不变),当物体的运动快慢改变时。其动能也随之改变,且某时刻物体的动能仅由该时刻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来决定,跟速度的变化过程无关。不管物体的运动方向如何,只要其速度的大小不变,质量不变,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本领就相同,所以动能是一个标量。当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时,其动能不一定发生变化,而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时,其动量一定发生变化。 二、动量和动能是分别量度物体运动的两个不同本质的物理量 在16~17世纪,当时基于运动总量总是守恒的哲学思想,人们开始寻找量度机械运动的合适物理量来表达运动量的守恒。速度虽然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如果用速度来量度机械运动,十分明显,它是不能反映运动量的守恒,于是从不同的角度先后提出了用动量和动能两种方法来量度机械运动。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一种量度,它是从机械运动传递的角度,以机械运动来量度机械运动的。在机械运动传递的过程中,机械运动的传递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相等的物体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速度,动量虽然与速度有关,但不同于速度,仅有速度还不能反映使物体获得这个速度,或以使这个速度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难易程度。动量作为物体运动的一种量度,能反映出使给定的物体得到一定速度需要多大的力,作用多长的时间。 动能也是物体运动的一种量度。它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以机械运动转化为一定量的其他形式的运动的能力来量度机械运动的。在动能的转化过程中,动能的转化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动能作为物体运动的一种量度,能反映出使给定的物体得到一定速度需要在多大的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多长的距离。 三、动量和动能的变化分别对应着力的两个不同的累积效应 动量定理描述了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量度。动量是表征运动状态的量,动量的增量表示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冲量则是引起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并且是动量变化的量度。动量定理描述的是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物体受到冲量的作用,导致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 动能定理揭示了动能的变化是通过做功过程来实现,且动能的变化是通过做功来量度的。动能定理所揭示的这一关系。也是功跟各种形式的能量变化的共同关系,即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各种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也都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且通过做功来量度。由此可见。动量和动能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描述物理过程的特征和守恒规律不同。每一个运动的物体都具有一定的动量和动能,但动量的变化和能量的转化,完全服从不同的规律。因此要了解和区别这两个概念,就必须从物理变化过程中去考虑。 动量的变化表现着力对时间的累积效应,动量的变化与外力的冲量相等;动能的变化表现着力对空间的累积效应,动能的变化与外力做的功相等。动量与冲量既是密切联系着的、又是有本质区别的物理量。动量决定物体反抗阻力能够移动多久;动能与功也是密切联系着的。又是有本质区别的物理量,动能决定物体反抗阻力能够移动多远

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是什么

几何意义所表示的内容,切线的斜率 曲线上某一点处的导数, 为过又称变化率。 如一辆汽车在10小时内走了 600千米,它的平均速度是60千米/。平均变化率是针对函数而言的,函数从x1到x2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就是在函数图像上过这两个点的割线斜率;物理意义首先是把函数看成是路程关于时间的函数,那么从x1到x2的平均变化率就是物体在时间x1与x2之间的平均速度。扩展资料:1、几何平均数受极端值的影响较算术平均数小;2、如果变量值有负值,计算出的几何平均数就会成为负数或虚数;3、它仅适用于具有等比或近似等比关系的数据;4、几何平均数的对数是各变量值对数的算术平均数。如果总水平、总成果等于所有阶段、所有环节水平、成果的连乘积总和时,求各阶段、各环节的一般水平、一般成果,要使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几何平均数,而不能使用算术平均法计算算术平均数。根据所拿握资料的形式不同,其分为简单几何平均数和加权几何平均数两种形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几何平均数

物理上对边比斜边再乘对边是什么意思

物理上对边比斜边再乘对边是表示正弦值。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对边比斜边,表示此边所对锐角的正弦值,符号为sinA=a,对边比斜边=sinq,在受力分析图中有向线段的长度代表的力的大小。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成为其它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物理化学中Jp和Kθ区别是什么呢?

1、J与Kθ J为反应商,任意时候的反应商 Kθ为标准平衡常数.达到平衡时的反应商. 例如,下列反应: 2H2(g) + O2(g) = 2H2O (l ) J = 1 / [P(H2) /Pθ]^2[P(O2) /Pθ] 此时的P是任意时刻的分压. Kθ = 1 / [P(H2) /Pθ]^2[P(O2) /Pθ] 此时的P为达到平衡时的分压. 当J = Kθ时,反应即达到平衡. 2、Jp与Kθ 加下角标是指的物质以分压方式表达,即压力反应商,如上例.若为Jc就是浓度反应商(此时各物质以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 而Kθ是没有分压和浓度之分的,因为Kθ规定了是气体必须以分压表示,是溶液必须用浓度表示.

物理化学中Jp和Kθ区别是什么呢?

1、J与KθJ为反应商,任意时候的反应商Kθ为标准平衡常数。达到平衡时的反应商。例如,下列反应:2H2(g) + O2(g) = 2H2O (l )J = 1 / [P(H2) /Pθ]^2[P(O2) /Pθ]此时的P是任意时刻的分压。Kθ = 1 / [P(H2) /Pθ]^2[P(O2) /Pθ]此时的P为达到平衡时的分压。当J = Kθ时,反应即达到平衡。2、Jp与Kθ加下角标是指的物质以分压方式表达,即压力反应商,如上例。若为Jc就是浓度反应商(此时各物质以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而Kθ是没有分压和浓度之分的,因为Kθ规定了是气体必须以分压表示,是溶液必须用浓度表示。

物理中比夸克还小的单位是什么

有比夸克还小的单位,见下图图中+-号代表不可分割的最小正负电磁信息单位-量子比特(qubit)(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John Wheeler曾有句名言:万物源于比特 It from bit量子信息研究兴盛后,此概念升华为,万物源于量子比特)注:位元即比特

最小的物理结构单位是什么

号称有个叫夸克的东西,但是科学家从来没有证实过它的存在,既没有找到过他,化学单位是原子,物理的话就是亚原子,到底能亚到个什么地步现在还不清楚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