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发令枪所用“火药”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经撞击发出响声,并产生白烟.撞击时发生化学反应:5KC1O3
A.反应5KClO3+6P=3P2O5+5KCl中,Cl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1价,化合价降低6价,P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5价,化合价升高5价,所以氯酸钾是氧化剂,P是还原剂,则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6,故A正确;B.P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5价,化合价升高5价,反应中消耗3 mol P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相等,所以Cl原子转移电子为15mol,故B正确;C.P2O5是固体,分散到空气中可形成白烟,P2O5可与水反应生成磷酸,形成雾,故C正确;D.白磷着火点较低,易自然,不能用白磷代替,故D错误;故选D.
奥运会上发令枪所用“火药”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撞击时发生化学反应:5KClO3+6P=3P2O5十5KCl.而
A.氧化剂对应还原产物,两个反应中Cl、S、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得到电子被还原,所以两个反应中还原产物前者为KCl,后者为K2S和N2,故A正确;B.两个反应均不符合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与新化合物,均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C.生成等物质的量的P2O5和CO2,设均为3mol,结合反应可知转移电子数之比为3mol×2×(5-0):3mol×(4-0)=5:2,故C正确;D.氯酸钾中Cl元素、硝酸钾中N元素的化合价均降低,则火药中的钾盐均作氧化剂,故D正确;故选B.
发令枪所用的“火药”成分可以是氯酸钾和红磷,经撞击发出响声,同时产生白色烟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Cl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故A错误;B.KClO3为氧化剂,对应产物KCl为还原产物,P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P为还原剂,故B正确;C.反应中P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5价,每消耗3 molP时,转移15mol电子,故C正确;D.P2O5为酸性氧化物,可与空气中的水生成磷酸,故D正确.故选A.
红磷的化学性质
红磷的化学性质是在空气中自燃生成氧化物。P4+3O2=P4O6(化合反应)红磷与卤素单质剧烈反应,在氯气中也能自燃生成三氯化磷和五氯化磷。P4+6Cl2=4PCl3(化合反应)P4+10Cl2=4PCl5(化合反应)红磷能被硝酸氧化成磷酸。3P+5HNO3+2H2O=3H3PO4+5NO↑(氧化还原反应)红磷溶解在热的浓碱中,歧化生成磷化氢和次磷酸盐。P4 +3OH- +3H2O = PH3+ 3H2PO2-红磷位于元素周期表第15位,元素符号P。紫红或略带棕色的无定形粉末,有光泽。密度2.34克/厘米3,加热升华,在4300千帕压强下加热至590℃可熔融。汽化后再凝华则得白磷。难溶于水和CS2,乙醚、氨等,略溶于无水乙醇,无毒无气味,燃烧时产生白烟,烟有毒。在416℃时红磷升华,它的蒸气冷却后变成白磷。能燃烧与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都易与卤素化合,生成三卤化磷或五卤化磷。1、加热至200℃则着火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在有氯环境中加热时亦会燃烧。遇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物和其他氧化剂时可引起爆炸。易燃、无毒。常温下不与卤素反应,在空气中不自燃。不具毒性。2、稳定性:稳定。3、禁配物:卤素、卤化物、硫、强氧化剂、铜、氧、氯酸盐、硝酸盐、高氯酸盐或高锰酸盐。4、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摩擦、撞击。5、聚合危害:不聚合。
氯酸钾与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KClO3+6P=5KCl+3P2O5 氯酸钾是强氧化剂,红磷具有还原性,二者混合后在撞击时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而发生爆炸。
奥运会上发令枪所用“火药”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撞击时发生化学反应:5KClO3+6P=3P2O5十5KCl.下
A、钾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计算得知:反应前KClO3中Cl元素化合价为+5价,反应后KCl中Cl元素化合价为-1价,因此反应前后氯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A说法不正确;B、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5KClO3+6P=3P2O5十5KCl可知白烟的成分是氯化钾和五氧化二磷,故B说法不正确;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说法正确;D、红磷和白磷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磷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C.
红磷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红磷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4P+5O2→2P2O5。红磷是一种磷元素组成的单质,其化学式为P。在空气中燃烧时,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磷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P2O5。这个反应过程中,红磷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比为4:5,因此可以用4P+5O2来表示反应式左边。右边的2P2O5表示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其中2表示两个P原子与5个O原子结合成1个P2O5分子。红磷燃烧还伴随着大量的热能和光能的释放,产生大量的白烟,同时反应中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溶于水后形成磷酸,因此需要注意实验操作和安全防护。红磷在生活中的应用:1、火柴制造:红磷是制造火柴的主要原料,因为其在摩擦时能产生摩擦起电,并能够与氯酸钾反应产生氯酸钾热,使火柴头上的药粉引燃。2、阻燃剂:红磷可以用作阻燃剂,在许多材料中添加后可以起到阻燃作用,如家具、纺织品等。3、烟雾弹:红磷在军事上可以用来制造烟雾弹,使敌方无法看清目标。4、农药制造:红磷可以与氯仿反应制得杀虫剂丙体六六六,也可以与其他物质反应制造其他农药。5、电池制造:红磷可以作为电池中的原料,其中最常用的是铅蓄电池,红磷可以提高铅的导电性。6、航空航天:红磷还可以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例如用于制造火箭推进剂中的燃料剂。7、火药制造:红磷是制造火药的原料之一,因为它能够与氯酸钾反应产生大量的能量。8、颜料制造:红磷可以用于制造各种颜料,包括红色、黄色和橙色等。9、电子行业:红磷在电子行业中也有应用,例如用于制造电子元件和太阳能电池板。10、农业应用:红磷可以作为肥料使用,因为它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红磷的化学性质
红磷的化学性质是在空气中自燃生成氧化物。P4+3O2=P4O6(化合反应)红磷与卤素单质剧烈反应,在氯气中也能自燃生成三氯化磷和五氯化磷。P4+6Cl2=4PCl3(化合反应)P4+10Cl2=4PCl5(化合反应)红磷能被硝酸氧化成磷酸。3P+5HNO3+2H2O=3H3PO4+5NO↑(氧化还原反应)红磷溶解在热的浓碱中,歧化生成磷化氢和次磷酸盐。P4 +3OH- +3H2O = PH3+ 3H2PO2-红磷位于元素周期表第15位,元素符号P。紫红或略带棕色的无定形粉末,有光泽。密度2.34克/厘米3,加热升华,在4300千帕压强下加热至590℃可熔融。汽化后再凝华则得白磷。难溶于水和CS2,乙醚、氨等,略溶于无水乙醇,无毒无气味,燃烧时产生白烟,烟有毒。在416℃时红磷升华,它的蒸气冷却后变成白磷。能燃烧与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都易与卤素化合,生成三卤化磷或五卤化磷。1、加热至200℃则着火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在有氯环境中加热时亦会燃烧。遇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物和其他氧化剂时可引起爆炸。易燃、无毒。常温下不与卤素反应,在空气中不自燃。不具毒性。2、稳定性:稳定。3、禁配物:卤素、卤化物、硫、强氧化剂、铜、氧、氯酸盐、硝酸盐、高氯酸盐或高锰酸盐。4、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摩擦、撞击。5、聚合危害:不聚合。
初三化学式和化合价
1.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钡钙镁锌,铝三碳四硫负二,三五价里有氮磷,铁可变为二三价,铜汞一二价里寻,正负变价要分清,莫忘单质都为零。2.硝一硫二磷酸三,碳酸根价二常见,氢氧根价为负一,正一价里只有铵。
高一化学氯气反应式
氯气加水生成次氯酸氯气加氢氧化钙生成次氯酸钙 和氯化钙氯气加氢氧化钙加热生成氯酸钙和氯化钙次氯酸钙加酸生成次氯酸氯化钙电解生成氯气我能想到的就这五个
初三化学
C Ca(ClO3)2不可能生成氯酸钙氯气与石灰水的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你可以看成氯气先和水反应,再和石灰水反应而只能歧化到+1价的次氯酸,所以不可能有氯酸钙生成
高二年级化学教案设计5篇
【 #高二# 导语】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 考 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年级化学教案设计5篇》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二年级化学教案设计 一、对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2、教材内容的分析 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点: ①离子键; ②电子式的书写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标准: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的形成。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学生能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 2、通过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学生可以获得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①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我将运用实验演绎法,归纳总结法,提问引导法来实施教学。 我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用讨论总结,板书演绎,习题巩固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设计的程序 提出问题→实验(钠和氯气的反应)→进行表征性抽象→再进行原理性抽象→得出结论(离子键的定义)→离子键的实质→离子化合物的概念→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电子式书写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实例→反思与评价程序进行教学。 2.高二年级化学教案设计 知识技能: 使学生掌握蔗糖的分子组成、性质及鉴别方法,了解蔗糖的用途;初步学习蔗糖水解反应的`实验方法及基本操作;理解低聚糖、二糖的定义,了解麦芽糖的性质。 能力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 科学思想: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成败的关键,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及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 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协作进行实验、共同分析、讨论实验结果,从而学习新知识这一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科学方法: 通过对砂糖、冰糖等蔗糖水溶液的还原性实验的现象进行对比与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表面现象分析问题的本质,学习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蔗糖的水解反应及对水解产物的还原性进行检验,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 重点、难点 蔗糖的非还原性;蔗糖的水解反应;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的培养;实验方法及实验能力的培养。 3.高二年级化学教案设计 一、教材 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在教学时要注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学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奥秘,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通过这样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 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以“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为话题,请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想法,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醒,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乙醇是一种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的有机物,引入对乙醇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讲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乙醇的物理性质 我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乙醇的颜色、状态、气味,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结论。这一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在讲解乙醇的化学性质之前,我会首先提问学生乙醇的分子式是什么,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既然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是有所关联的,那么能否通过探究物质的性质推知物质的结构呢,从而进入接下来的学习。 2.乙醇的化学性质 教材涉及了两个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1)乙醇与钠的"反应 我会首先请学生观看乙醇与钠反应的视频,并请学生根据这一实验现象判断产物是哪种气体。接下来提出钠与烃不能反应,请学生判断乙醇分子中的氢的连接方式与烃分子中的氢的连接方式是否相同。接着让学生根据乙醇的分子式写出乙醇可能的结构简式,并最终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乙醇的结构简式为。在这里我会指出—OH即为羟基。 在此基础上,我会让学生对比乙醇和乙烷的结构简式有何不同,由此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从中提出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并且说明之前学习的卤代烃、硝基苯都属于烃的衍生物,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有着极其紧密的关联,我会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乙醇和乙烷的化学性质不同,乙醇与钠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出有关官能团的学习,由此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的学习模式。 (2)乙醇的氧化反应 首先请学生写出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思考乙醇还能不能发生其他的氧化反应。接着请学生自主实验3-3,观察实验现象,根据教材判断生成的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铜丝的作用是什么。并且通过分析铜丝先变黑后变红的过程写出由乙醇生成乙醛的化学方程式: 在这里我会详细讲解在乙醇生成乙醛的过程中,乙醇分子内的化学键是如何断裂的,由此提出新的问题,如果醇经催化氧化能生成醛,醛应该具有怎样的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请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其他的有关乙醇、乙醛、乙酸相互转化的信息。 环节三:巩固提升 在这一环节我会请学生完成学案上有关乙醇的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环节四:小结作业 化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我也会给学生布置开放性的作业,比如将本节课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中,或者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这一作业的设置也能够体现出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无处不在。 七、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板书内容包括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有2个,我将其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便于学生清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4.高二年级化学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常见的两种有机物.学好这一节,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烷、烯、炔、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掌握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②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乙醇是醇类物质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 (2)重点、难点的突破,可设计两个突破点: 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问题探究、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展示来确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逻辑推理的严密性; ②通过实验探究和电脑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办法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教法活用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3.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4.归纳法:通过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三、教学辅助手段 1、说实验: ①乙醇与钠反应,可作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且取用的金属钠尽量大小一致,表面积相差不大。 ②乙醇氧化,铜丝一端卷成螺旋状,以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使反应速度加快。 2、说现代化教学手段:乙醇主要化学性质可用以下两个方程式作代表: (1)2Na+2CH3CH2OH→2CH3CH2ONa+H2↑ (2)2CH3CH2OH+O2→2CH3CHO+2H2O 以上二个反应的过程可用电脑动画模拟,以便让学生深刻了解、掌握各反应的本质及断键的部位,让微观反应宏观化。 5.高二年级化学教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三、设计思路 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继续使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媒体] 2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H2+Cl22HCl Cl2+H2OHCl+HClO Ca(ClO)2+CO2+H2O=CaCl2+2HClO 2HClOO2↑+2HCl [练习]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或可小组讨论、分析。 [叙述]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思考与讨论]学生解决下列问题: 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2.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 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 4.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有何关系? [叙述]讲述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板书] [叙述]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的系数是与反应过程中得失电子的数目相关的。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叫做还原剂,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表现还原性。可以这样记忆: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具有还原性,被氧化。 [思考与讨论]辨析在2Na+Cl2=2NaCl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是什么? 怎样判断元素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呢? [板书] 还原剂氧化剂 有还原性有氧化性 被氧化被还原 [思考与讨论] 1.元素处于不同的化合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表现哪些性质?并以氯元素的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质进行分析。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何呢?用图形方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分析一下前面的几个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情况,找出每个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硝酸钙的化合价和化学式
Ca(NO_)_。化学式为Ca(NO_)_,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有两种晶体。易溶于水、液氨、丙酮、甲醇、乙醇,不溶于浓硝酸。1、电子工业用于涂覆阴极,农业上用作酸性土壤的速效肥料和植物快速补钙剂等。2、用作分析试剂及焰火用材料。3、是制造其他硝酸盐的原料。4、农业硝酸钙是一种典型的快速作用的叶面肥料,它能更顺利地作用于酸性土壤,肥料中的钙能中和土壤中的酸性。对于冬季作物的再生施肥,谷物的后(定性)附加施肥,消耗过多的苜蓿生长施肥,糖用甜菜、饲料甜菜、罂粟、玉米、绿色饲料混合物以及有效的消除植物钙营养不足的附加施肥,尤其方便。
初三化学式和化合价
一一对应亚氯酸根(ClO2-)、高氯酸根(ClO4-)、亚硫酸根(SO3-)【都是-1价啊】。硝酸钾 KNO3、硝酸银 AgNO3、硝酸镁Mg(NO3)2、硝酸铜Gu(NO3)2、硝酸钙Ga(NO3)2、硝酸亚铁Fe(NO3)2、硝酸铁Fe(NO3)3、碳酸钠NaCO3、碳酸钾K2CO3、碳酸镁MgCO3、碳酸钙GaCO3、碳酸钡 BaCO3、硫化钾K2S、硫化钠Na2S、硫化锌ZnS、硫化铝Al2S3、磷酸钠NaPO4、磷酸钙Ga(PO4)2、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镁Mg(OH)2、氢氧化钙Ga(OH)2、氢氧化钡Ba(OH)2、氢氧化铝Al(OH)3、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亚铁Fe(OH)2、氢氧化铜Gu(OH)2、氢氧化亚铜GuOH、氯酸钾KClO3、氯酸钙GaClO3、锰酸钾KMnO3、高锰酸钾KMnO4、高锰酸钠NaMnO4、亚硫酸钠Na2SO3、亚硝酸钠NaNO2、氯化铵NH4Cl
初三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一对应亚氯酸根(ClO2-)、高氯酸根(ClO4-)、亚硫酸根(SO3-)【都是-1价啊】。硝酸钾 KNO3、硝酸银 AgNO3、硝酸镁Mg(NO3)2、硝酸铜Gu(NO3)2、硝酸钙Ga(NO3)2、硝酸亚铁Fe(NO3)2、硝酸铁Fe(NO3)3、碳酸钠NaCO3、碳酸钾K2CO3、碳酸镁MgCO3、碳酸钙GaCO3、碳酸钡 BaCO3、硫化钾K2S、硫化钠Na2S、硫化锌ZnS、硫化铝Al2S3、磷酸钠NaPO4、磷酸钙Ga(PO4)2、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镁Mg(OH)2、氢氧化钙Ga(OH)2、氢氧化钡Ba(OH)2、氢氧化铝Al(OH)3、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亚铁Fe(OH)2、氢氧化铜Gu(OH)2、氢氧化亚铜GuOH、氯酸钾KClO3、氯酸钙GaClO3、锰酸钾KMnO3、高锰酸钾KMnO4、高锰酸钠NaMnO4、亚硫酸钠Na2SO3、亚硝酸钠NaNO2、氯化铵NH4Cl满意请采纳。
高中化学铁教案5篇
高中化学铁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能够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综合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宏观到微观的研究过程,逐渐养成科学的探究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 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通过学习元素的知识,思考氯化钠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 ?学生回答】钠元素和氯元素。 ?提出问题】钠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形成氯化钠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播放视频】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 ?提出问题】观察实验现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学生观察并回答】金属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很浓的白烟。 ?提出问题】思考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 ?学生回答】产生的白烟是氯化钠固体,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a+cl2=2nacl。 ?提出问题】如何从原子的角度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学生回答+教师解释】氯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有7个,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有1个,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钠原子会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会得到1个电子。由此可知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na+,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cl-,na+和cl-共同构成氯化钠晶体。(教师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板书或者动画的方式进行讲解。) ?教师讲述】利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讲解原子的电子式如何书写。) 2.离子键 ?提出问题】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氯化钠晶体的构成粒子是什么? ?学生回答】氯离子和钠离子。 ?提出问题】既然氯化钠晶体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说明阴、阳离子的电荷并没有中和,这说明阴、阳离子之间存在哪些作用力? ?学生回答】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彼此的电荷不会中和,说明阴阳离子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说明阴阳离子之间除了吸引力之外还存在排斥力。 ?教师引导】这种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称为离子键。 3.离子化合物 ?教师提问】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观察以下的化合物中哪些属于离子化合物? mgo、na2s、nacl、na2so4、nano3、nh4cl、(nh4)2so4 ?学生回答】mgo、na2s、nacl、na2so4、nano3 ?教师补充】nh4cl、(nh4)2so4也属于离子化学物。 ?教师总结】离子化合物存在于: (1)活泼金属(指第一和第二主族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指第六和第七主族的元素)间形成的化合物。 (2)金属元素与酸根离子之间形成的化合物(酸根离子如硫酸根离子so42-、硝酸根离子no3-、碳酸根离子co32-等等)。 (3)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之间,或铵根离子与非金属元素之间,例如nh4cl、nh4no3。(4)nah、kh等活泼金属氢化物。 环节三:巩固提升 ?提出问题】如何用电子式表示na2s的形成过程。 解析:用电子式表示如下,教师要强调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分开来写。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布置作业:元素的原理除了可以通过离子键形成物质之外,还可以通过什么形成物质?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高中化学铁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对比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化学教案-氧化还原。 能力培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分析、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观察的化学现象及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对反应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观察、记录实验;对反应事实的处理及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并对应举例说明。 ?评价】给予肯定。 ?指导实验】全班分为三大组,分别做下面的三组实验,并观察记录: 一、硝酸银溶液分别跟盐酸、氯化钠、氯化钾的反应; 回答: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这类反应必须在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三者之一才能发生。 例:(1)在反应里生成难溶物质。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baso4↑+2hcl (2)在反应里生成气态物质,如co2、h2s、cl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 (3)在反应里生成弱电解质,如:水、弱酸、弱碱等。 naoh+hcl=nacl+h2o 分组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一、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复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实验结果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盐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三、硝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追问】分别讨论三组实验,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同,为什么每一组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在笔记本上完成其化学方程式。 ?讲解】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能电离(强调离子表示方法)。这些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反应。 ?练习】书写如下电离方程式:hcl、agno3、nacl、kcl、hno3、na2co3、k2co3。 ?板书】一、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 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如:复分解反应和在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等。 ?过渡】用什么式子来表示离子反应呢?前面已经通过实验证明agno3与nacl、hcl、kcl均能发生反应,并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同学分别写出上述实验的化学方程式。 二、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三、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思考并讨论、猜想。 回答:复分解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应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离子。比如盐酸、氯化钠、氯化钾在溶液中均电离出氯离子,跟agno3电离出的ag+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 练习: hcl=h++cl- hno3=h++no3- agno3=ag++no3- nacl=na++cl- kcl=k++cl- 完成练习 agno3+hcl= agcl↓+hno3 agno3+nacl= agcl↓+nano3 agno3+kcl= agcl↓+kno3 复习巩固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化学教案《化学教案-氧化还原》。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解】先把溶液中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的形式,把难溶的物质仍写成化学式。反应前溶液中大量存在着四种离子(ag+、no3-、h+、cl-)。由于ag+和cl-结合成难溶于水的agcl沉淀,溶液里的ag+和cl-迅速减少,反应向右进行。把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h+和no3-即实际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删去就写成了“离子方程式”。 ?板书】2.离子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ag++cl-=agcl↓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 子方程式。 ?练习】把上述agno3跟nacl、kcl反应的实验现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设问】通过完成agno3分别与hcl、nacl、k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 ?板书】2.意义 ①能揭示反应的实质; ②不仅表示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提问】ag++cl-=agcl↓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讲解】怎样书写离子方程式呢?可分成“写、改、删、查”四步。以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为例分析。 领悟。 模仿。 板书练习: 甲:agno3+nacl= agcl↓+nano3 ag++cl-=agcl↓ ag++cl-=agcl↓ 发现反应物虽不同,却都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可见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与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均不同。 回答:不仅表示agno3和hcl溶液间进行的反应,而且表示可溶性的氯化物和可溶性银盐进行的一类反应。 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相互交换的过程,探究反应的实质,引出本节的知识点。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书】3.书写步骤 (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师生同时完成)。 (2)改: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凡是难溶、难电离、气体等均写成化学式形式(易溶指易溶于水,凡不溶于水而溶于酸的物质仍写其化学式)。 (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将系数化成最简整数比。 (4)查:检查书写的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①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是否相等。②方程式两边电荷数是否相等。 ?练习】盐酸跟na2co3、k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2↑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练习】请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 hno3跟k2co3、na2co3、c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验证两同学回答是否准确。 caco3+2hcl=cacl2+ h2o+co2↑ caco3+2h++2cl-= ca2++2cl-+h2o+co2↑ caco3+2h+= ca2++h2o+co2↑ 甲:na2co3+2hcl= 2nacl+h2o+co2↑ =2na++2cl-+h2o+co2↑ co2↑ 乙:k2co3+2hcl= 2kcl+h2o+co2↑ 2k++2cl-+h2o+co2↑ 丙:可溶性碳酸盐跟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类反应。 分析离子反应如何运用了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的练习,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重要的化学用语的基本功。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请写出固体氯化铵与固体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问】有同学将此反应写出离子方 h2o请讨论此写法是否正确? ?评价】对后一组的发言,给予高度的评价。指出,固体物质间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设问】请写出实验室制氯化氢的化 学方程式。此反应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吗? ?评价】答案正确。指出学习就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投影】课堂练习 一、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钡跟稀硫酸反应 2.铁跟稀盐酸的反应 二、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 3.fe+fe3+=2fe2+ 4.2fe+6h+=2fe3++3h2↑ 5.实验室制氯气: 写出: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讨论后回答: 一组代表回答:按上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 另一组代表回答:虽然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但反应物都是固态,反应物没有发生电离,怎么来的离子方程式?我们认为是错误的。 讨论后回答: 在无水参与的情况下,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发生电离,因此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完成练习: =baso4↓+2h2o 2.fe+2h+=fe2++h2↑ 3.不正确,虽然元素原子个数守恒(即遵守了质量守恒)但反应前、后电荷数不等,违反了电荷守恒原则。 4.不正确。不符合反应事实,fe被非氧化性的酸氧化时生成fe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及时反馈,进行调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总结】离子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一定物质间的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可揭示反应的实质。要熟练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写法。 5.正确。此题是氧化还原反应,除了要遵循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外,同时还应遵守电子守恒。 ?随堂检测】 1.h2s通入naoh溶液中,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s+2naoh=2na++s2-+2h2o (b)s2-+2h++2na++20h-=2h2o+2na++s2- (c)h2s+2oh-=2h2o+s2- (d)2h++2oh-=2h2o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b)碳酸镁跟稀硫酸反应: mgco3+2h+=mg2++h2o+co2↑ (d)氯化铜与氢氧化钡反应:cu2++2oh-=cu(oh)2↓ 第1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如何表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2题考查学生利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判断正确结果。 附:随堂检测答案 1.(c) 2.(b)、(d) 化学教案-氧化还原 高中化学铁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了解有关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主要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2.介绍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用品 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教学过程 (提问) ①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电灯发光(物理变化)爆炸(举例说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②判断下列例子哪个是描述性质?哪个是表述变化的? (讲解)通常镁燃烧,酒精燃烧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 (提问)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板书)第一节 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和用途 (演示)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提问)①实验现象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钟罩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简介人类对氧气的认识过程。 (板书) 二、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 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 ②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讲解) 1.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温室效应”对自然界的影响。 2.臭氧“空洞”的形成──对自然界的影响等。 [作业] 略 高中化学铁教案篇4 一、学习目标 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三、设计思路 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继续使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媒体] 2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h2+cl22hcl cl2+h2ohcl+hclo ca(clo)2+co2+h2o=cacl2+2hclo 2hcloo2↑+2hcl [练习]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或可小组讨论、分析。 [叙述]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思考与讨论]学生解决下列问题: 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2.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 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 4.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有何关系? [叙述]讲述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板书] [叙述]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的系数是与反应过程中得失电子的数目相关的。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叫做还原剂,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表现还原性。可以这样记忆: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具有还原性,被氧化。 [思考与讨论]辨析在2na+cl2=2nacl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是什么? 怎样判断元素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呢? [板书] 还原剂氧化剂 有还原性有氧化性 被氧化被还原 [思考与讨论] 1.元素处于不同的化合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表现哪些性质?并以氯元素的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质进行分析。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何呢?用图形方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分析一下前面的几个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情况,找出每个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高中化学铁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领悟理论知识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树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认识;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体现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理论对工业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也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并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合成氨的生产条件。第二部分是拓宽思路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探讨合成氨的发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材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使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所应采取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据实验数据讨论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在两个讨论的基础上,教材又结合合成氨生产中动力、材料、设备、催化剂的活性等实际情况,较具体地分析了合成氨时压强、温度、催化剂等的选择情况,教案《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此外,还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等条件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学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讨论合成氨的发展前景,拓宽学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更多地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训练科学方法。 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的教学: 1.提出问题:针对合成氨的反应,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单位时间里提高 的产量,这是一个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2.复习提问: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结果。 3.组织讨论: ①为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增大,应采取的方法。 ②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在实际生产中,仅仅考虑单位时间里的产量问题(化学反应速率问题)还不行,还需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问题(化学平衡的移动问题)。 ③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 4.阅读图表实验数据印证理论:学生通过阅读表2-4的实验数据可知,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得出的结论与科学实验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综合上面的讨论情况,同时综合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具体地研究合成氨条件的选择问题。此外,要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 教师可结合讨论过程,让学生进行归纳。 压强 温度 催化剂 浓度 为增大合成氨的反应速度 增大 升高 加入 增加 、 的浓度 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 增大 降低 减_衡混合物中 的浓度 实验生产中 20mpa- 50mpa 500℃左右 铁触煤(500℃左右时活性最大) 使气态 变为液态 并及时从平衡混合物中分离出去,及时补充 和 第二部分“合成氨工业发展前景”的教学 1.以史明理:从介绍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100多年里合成氨工业的发展简况入手,以压强选择的变化为例,说明合成氨条件的选择是与科技进步、动力、材料、设备等条件的改善紧密相联系的,并仍将随之而作相应的改变。 2.目前研究课题简介:结合简介,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科学方法得到训练,如研究催化剂的目的是什么?新催化剂的研制成功,使合成氨反应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是否会减缓合成氨生产中对压强的要求而减少设备制造的投资?等等。 配合目前研究课题的简介,教材编写有“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的阅读材料,可让学生阅读,要求学生拓宽思路、设想甚至想象。
化合价的问题 急,求解答氢氧化钡的化学式
一一对应亚氯酸根(ClO2-)、高氯酸根(ClO4-)、亚硫酸根(SO3-)【都是-1价啊】.硝酸钾 KNO3、硝酸银 AgNO3、硝酸镁Mg(NO3)2、硝酸铜Gu(NO3)2、硝酸钙Ga(NO3)2、硝酸亚铁Fe(NO3)2、硝酸铁Fe(NO3)3、碳酸钠NaCO3、碳酸钾K2CO3、碳酸镁MgCO3、碳酸钙GaCO3、碳酸钡 BaCO3、硫化钾K2S、硫化钠Na2S、硫化锌ZnS、硫化铝Al2S3、磷酸钠NaPO4、磷酸钙Ga(PO4)2、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镁Mg(OH)2、氢氧化钙Ga(OH)2、氢氧化钡Ba(OH)2、氢氧化铝Al(OH)3、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亚铁Fe(OH)2、氢氧化铜Gu(OH)2、氢氧化亚铜GuOH、氯酸钾KClO3、氯酸钙GaClO3、锰酸钾KMnO3、高锰酸钾KMnO4、高锰酸钠NaMnO4、亚硫酸钠Na2SO3、亚硝酸钠NaNO2、氯化铵NH4Cl
硝酸钙的化学式
硝酸钙的化学式写化学式:硝酸钙______,氢氧化铝______硝酸钙中钙元素显+2价,硝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Ca(NO3)2.氢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Al(OH)3.故答案为:Ca(NO3)2;Al(OH)3.如何记住硝酸钙化学式?1、记生成物。如果把化学生成物记住了,可以自己去配平,因为内每个化学元素都有容自己的化合价,而且也有特定的公式口诀可背,虽然有的化学元素化合价不确定,但是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了,配平也并不麻烦,熟悉以后就会很快,甚至能直接看出来。2、直接背方程式。如果自己感觉配平比较困难,那么也可以直接背化学方程式,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就是需要背的方程式特别多,容易记混,而且当遇到需要自己配平的方程式时,就会很浪费时间,很难搞定。3、只记反应物。自己直接根据反应物去推测生成物,这个难度是有所提升的,但是也不会太大,两种反应物时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生成沉淀和气体的物质也比较固定,只要把那些常见的物质记熟就可以了。硝酸钙的化合价和化学式一一对应亚氯酸根(ClO2-)、高氯酸根(ClO4-)、亚硫酸根(SO3-)[都是-1价啊].硝酸钾KNO3、硝酸银AgNO3、硝酸镁Mg(NO3)2、硝酸铜Gu(NO3)2、硝酸钙Ga(NO3)2、硝酸亚铁Fe(NO3)2、硝酸铁Fe(NO3)3、碳酸钠NaCO3、碳酸钾、碳酸镁MgCO3、碳酸钙GaCO3、碳酸钡BaCO3、硫化钾、硫化钠、硫化锌ZnS、硫化铝、磷酸钠NaPO4、磷酸钙Ga(PO4)2、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镁Mg(OH)2、氢氧化钙Ga(OH)2、氢氧化钡Ba(OH)2、氢氧化铝Al(OH)3、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亚铁Fe(OH)2、氢氧化铜Gu(OH)2、氢氧化亚铜GuOH、氯酸钾KClO3、氯酸钙GaClO3、锰酸钾KMnO3、高锰酸钾KMnO4、高锰酸钠NaMnO4、亚硫酸钠、亚硝酸钠NaNO2、氯化铵
亚氯酸钙的化学特性
白色或微带黄绿色粉末或颗粒晶体,易溶解于水、与有机物接触能引起爆炸。是一种高效氧化剂和优质漂白剂,相当于漂白精的 2 倍和漂白粉的 7 倍。稍有吸湿性,在常温下较为稳定。无水物加热至350℃时尚不分解,含水亚氯酸钠加热到130~140℃即分解。易溶于水(5℃时为34%;30℃时为46%)。碱性水溶液对光稳定,酸性水溶液受光影响则产生爆炸性分解,酸性越大,分解速度越快,分解时放出二氧化氯(或氧气和氯气)。强氧化剂,纯品的理论有效氯含量157%,与木屑、有机物、硫、磷、碳及其他可燃物等接触混合,撞击摩擦时能引起爆炸。与还原性物质接触,能引起剧烈反应很高兴为您解答有用请采纳
氯酸钙的化学式怎么写
氯酸钙 Ca(ClO3)2
氯酸钙氯元素的化学价
氯酸钙(英文名称calciumchlorate)是一种无机盐,白色至淡黄色结晶。常见的是一种二水针状的晶体。置于空气中易潮解,加热至100℃开始融化并脱去结晶水。当温度达到334℃以上时分解,释放出氧气,因此是强氧化剂。氯酸钙能溶于水,乙醇和丙酮,分子式为Ca(ClO3)2。用作除草剂、杀虫剂、氧化剂等。氯是正五价。
氯酸钙个水的反应(写化学方程式)
CaCl2+H2O--------2HCL+CaO Ca(ClO3)2+H2O-------2HClO3 +CaO
组成中有钙元素的化合物化学式18个
组成中有钙元素的化合物化学式18个举例如下:1、氢氧化钙,化学式:Ca(OH)₂;2、碳酸钙,化学式:CaCO₃;3、碳酸氢钙,化学式:Ca(HCO₃)₂;4、氯化钙,化学式:CaCl₂;5、硝酸钙,化学式:Ca(NO₃)₂;6、硫酸钙,化学式:CaSO₄;7、次氯酸钙,化学式:Ca(ClO)₂;8、高氯酸钙,化学式:Ca(ClO₄)₂;9、亚硫酸钙,化学式:CaSO₃;10、亚硫酸氢钙,化学式:Ca(HSO₃)₂;11、硫化钙,化学式:CaS;12、磷酸钙,化学式:Ca₃(PO₄)₂;13、过磷酸钙,化学式:Ca(H₂PO₄)₂;14、硒化钙,化学式:CaSe;16、亚硒酸钙,化学式:CaSeO₃;17、氯酸钙,化学式:Ca(ClO₃)₂;18、砷酸钙,化学式:Ca₃(AsO₄)₂。
用化学符号表示:(1)7个铜离子______;(2)2个氮分子______;(3)5个三氧化硫分子______;(4)表示_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7个铜离子就可以表示为:7Cu2+;(2)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氮分子表示为:2N2;(3)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5个三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5SO3.(4)11代表核内质子数为11,即为钠元素,2、8表示核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一共为10,故此图表示带一个正电荷的钠离子,可表示为:Na+;(5)HClO3中氢元素显+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氯酸根的化合价显-1价;氯酸钙中钙元素显+2价,氯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Ca(ClO3)2.故答案为:(1)7Cu2+;(2)2N2;(3)5SO3;(4)Na+;(5)Ca(ClO3)2;
高一化学氯气反应式
氯气加水生成次氯酸氯气加氢氧化钙生成次氯酸钙和氯化钙氯气加氢氧化钙加热生成氯酸钙和氯化钙次氯酸钙加酸生成次氯酸氯化钙电解生成氯气我能想到的就这五个
氯酸钙化学式
氯酸钙化学式:Ca(ClO3)2氯酸钙(英文名称calciumchlorate)是一种无机盐,白色至淡黄色结晶。常见的是一种二水针状的晶体。置于空气中易潮解,加热至100℃开始融化并脱去结晶水。
化学式 盐关于(某化某 某酸某 某酸氢某)具体一些急用!!!
盐酸盐:氯化铵NH4Cl 氯化锂LiCl 氯化钠NaCl 氯化钾KCl 氯化铍BeCl2 氯化镁MgCl2 氯化钡BaCl2 氯化铝AlCl3 氯化锰MnCl2氯化锌ZnCl2 氯化亚铁FeCl2 氯化铁FeCl3 氯化铜CuCl2 氯化亚铜CuCl氯化银AgCl 氯化汞HgCl2 氯化亚汞Hg2Cl2 氯化铅PbCl2 氯化锡SnCl4氯化亚锡SnCl2 氯化磷:PCl5 氯化铬CrCl3 氯化钴:CoCl2 溴 盐:溴化钾:KBr 溴化锂LiBr 溴化钠:NaBr 溴化镁:MgBr2 溴化银AgBr 溴化铅:PbBr2 碘盐、氟盐:碘化钾KI 碘化锂LiI 碘化钠NaI 碘化镁MgI2碘化银AgI 氟化银AgF 氟化钙CaF2 氟化钠NaF 氟化钾KF 碘化铅PbI2 硫酸盐:硫酸锂Li2SO4 硫酸钠Na2SO4 硫酸钾K2SO4 硫酸铍BeSO4硫酸钙CaSO4 硫酸钡BaSO4 硫酸锰MnSO4 硫酸锌ZnSO4 硫酸亚铁FeSO4 硫酸铜CuSO4 硫酸银Ag2SO4 硫酸铵 (NH4)2SO4 硫酸铝Al2(SO4)3 硫酸铁Fe2(SO4)3 硫酸铅PbSO4 硫酸镍NiSO4 硫酸铬Cr2(SO4)3 硫酸镉CdSO4 硫酸汞HgSO4 亚硫酸盐:亚硫酸锂Li2SO3 亚硫酸钠Na2SO3 亚硫酸钠K2SO3 亚硫酸钡BeSO3 亚硫酸镁MgSO3 亚硫酸钙CaSO3 亚硫酸钡BaSO3亚硫酸锰MnSO3 亚硫酸锌ZnSO3 亚硫酸亚铁FeSO3 亚硫酸铜CuSO3 亚硫酸银Ag2SO3 亚硫酸铵 (NH4)2SO3 亚硫酸铝Al2(SO3)3 亚硫酸铁Fe2(SO3)3 氯 酸 盐: 氯酸铵NH4ClO3 氯酸锂LiClO3 氯酸钠NaClO3 氯酸钾KClO3 氯酸锰Mn(ClO3)2 氯酸锌Zn(ClO3)2 氯酸钡Ba(ClO3)2 氯酸镁Mg(ClO3)2 氯酸钙Ca(ClO3)2 次氯酸盐:氯酸钾KClO 次氯酸钠NaClO 次氯酸铵NH4ClO 次氯酸锂LiClO 次氯酸铍Be(ClO)2 次氯酸镁Mg(ClO)2 次氯酸钙:Ca(ClO)2 次氯酸钡:Ba(ClO)2 高 氯 酸 盐:高氯酸钾KClO4 高氯酸钠NaClO4 高氯酸锂LiClO4 高氯酸铍Be(ClO4)2 高氯酸镁Mg(ClO4)2 高氯酸钙Ca(ClO4)2 高氯酸钡Ba(ClO4)2 碳 酸 盐:碳酸锂Li2CO3 碳酸钠Na2CO3 碳酸钾K2CO3 碳酸铍BeCO3碳酸镁MgCO3 碳酸钙CaCO3 碳酸钡BaCO3 碳酸锰MnCO3 碳酸锌ZnCO3 碳酸亚铁FeCO3 碳酸铜CuCO3 碳酸银Ag2CO3 碳酸铅PbCo3 碳酸铵 (NH4)2CO3 磷酸盐:磷酸锂Li3PO4 磷酸钠Na3PO4 磷酸钾K3PO4 磷酸银Ag3PO4 磷酸铵 (NH4)3PO4 磷酸铍Be3(PO4)2 磷酸镁Mg3(PO4)2 磷酸钙Ca3(PO4)2 磷酸锰Mn3(PO4)2 磷酸锌Zn3(PO4)2 磷酸铁FePO4 磷酸铜Cu2(PO4)3 磷酸亚铁Fe3(PO4)2 重铬酸钾:K2CrO4 K2Cr2O7 硫化盐: 硫化锂Li2S 硫化钠Na2S 硫化钾K2S 硫化铍BeS硫化镁MgS 硫化钙CaS 硫化钡BaS 硫化锰MnS 硫化锌ZnS 硫化亚铁FeS 二硫化亚铁FeS2 硫化铜CuS 二硫化铜CuS2 硫化银Ag2S硫化铅PbS 硫化铵 (NH4)2S 硫化镉CdS 硫化亚铜Cu2S 硫化锡SnS 硫氰铵NH4SCN 硫酸酸式盐:硫酸氢钠NaHSO4 硫酸氢钾KHSO4 硫酸氢铵NH4HSO4 硫酸氢镁Mg(HSO4)2 硫酸氢铜Cu(HSO4)2 硫代硫酸钠Na2S2O3 联硫代硫酸钠Na2S2O4 亚硫酸酸式盐:亚硫酸氢钠NaHSO3 亚硫酸氢钾KHSO3 亚硫酸氢铵NH4HSO3 亚硫酸氢镁Mg(HSO3)2 亚硫酸氢钙Ca(HSO3)2 硫氢盐:硫氢钠NaHS 硫氢钾:KHS 硫氢铵NH4HS 硫氢镁Mg(HS)2 硫氢铜Cu(HS)2 碳酸氢盐 碳酸氢铵NH4HCO3 碳酸氢锂LiHCO3 碳酸氢钠NaHCO3碳酸氢钾KHCO3 碳酸氢铍Be(HCO3)2 碳酸氢镁Mg(HCO3)2 碳酸氢钙Ca(HCO3)2 碳酸氢钡Ba(HCO3)2 磷酸酸式盐:磷酸二氢铵NH4H2PO4 磷酸二氢锂LiH2PO4 磷酸二氢钠NaH2PO4 磷酸二氢钾KH2PO4 磷酸二氢银AgH2PO4 磷酸二氢铍Be(H2PO4)2 磷酸二氢镁Mg(H2PO4)2 磷酸二氢钙Ca(H2PO4)2 磷酸二氢钡Ba(H2PO4)2 磷酸一氢锂Li2HPO4 磷酸一氢钠Na2HPO4 磷酸一氢钾K2HPO4 磷酸一氢铍BeHPO4 磷酸一氢镁MgHPO4 磷酸一氢钙CaHPO4 磷酸一氢钡BaHPO4 磷酸一氢铵(NH4)2HPO4 高锰酸盐: 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 偏铝酸盐:偏铝酸钠NaAlO2
常用的化学式既名称
求采纳
请教化学式之类的问题。1.氯化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2.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次氯酸根的化合
(1)40+35.5=75.5(2)+5 +1(3)NaClO3
用化学符号表示:(1)7个钾原子______;(2)氮气______;(3)5个三氧化硫分子______;(4)分析KClO3
(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7个钾原子表示为:7K.(2)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N2.(3)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5个三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5SO3.(4)KClO3中钾元素显+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氯酸根的化合价显-1价;氯酸钙中钙元素显+2价,氯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Ca(ClO3)2.故答案为:(1)7K;(2)N2;(3)5SO3;(4)Ca(ClO3)2.
化学反应式配平
氯气和热的氢氧化钙生成的是氯酸钙:6CL2+6Ca(OH)2=Ca(CLO3)2+5CaCL2+6H2O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水的化学式和氯酸钙的化学式
H2Ouff0cCa(ClO3)2
写Na、Ca、Al分别与Cl、S、OH、SO4、CO3、NO3化合的化学式(共18个)
NaCl氯化钠 Na2S硫化钠 NaOH氢氧化钠 Na2S04硫酸钠 Na2C03碳酸钠 NaN03硝酸钠CaCl2氯化钙 CaS硫化钙 Ca(OH)2氢氧化钙 CaS04氯酸钙 CaC03碳酸钙 Ca(N03)2硝酸钙AlCl3氯化铝 Al2S3硫化铝 Al(OH)3氢氧化铝 Al2(CO3)3碳酸铝(水中不存在) Al(NO)3 硝酸铝
用化学符号表示:?(1)7个钾原子______.(2)氮气______.?(3)5个三氧化硫分子______.?(4)分析KCl
(1)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一个数字可以表示多个原子,7个钾原子应表示为7K,故填:7K;(2)氮气可以用其化学式表示,即N2,故填:N2;(3)在化学式前面加一个数字可以表示多个分子,5个三氧化硫分子可以表示为5SO3,故填:5SO3;(4)在KClO3中K的化合价为+1价,ClO3的化合价为-1价,氯酸钙中钙元素显示+2价,据此利用“十字交叉法”可以写出氯酸钙的化学式为Ca(ClO3)2,故填:Ca(ClO3)2;(5)最轻(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化学式为H2,故填:H2.
化学问题
氯酸钙的化学式为:Ca(ClO3)2所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0+(35.5+3乘以16)乘以2,等于207。
化学题:悬赏10分解答下,要求步骤答好的详细的追加5分。 某纯Nacl(氯化钠)和Kcl(氯化钾)
消耗的AgNO3物质的量: 0.1000*0.02006 = 0.002006 molCl- + Ag+ = AgCl↓所以样品中Cl-的物质的量也是0.002006 mol设样品中NaCl为a克, 物质的量是a/58.44 mol样品中KCl为0.1204-a克, 物质的量是(0.1204-a)/74.55mola/58.44 + (0.1204-a)/74.55 = 0.002006 a = 0.1057 gKCl: 0.1204-0.1057 = 0.0147 g
化学题,求解。多少克水中的氧含量与245g氯酸钾中的氧含量相同?
x*16/18=245*48/122.5,解出x=108g
化学方程式配平结果不同。8KclO3+24HCl=8KCl+6ClO2+9Cl2+12H2O第二2KClO3+4HCl=2KCl+2ClO2+Cl2+2H2O
1式-2式得到6KClO3+20HCl = 6KCl + 4ClO2+8Cl2+10H2O;可以约成3KClO3 + 10HCl = 3KCl + 2ClO2 +4Cl2 +5H2O;这个等式再减去2式,得到KClO3 + 6HCl = KCl + 3Cl2 + 3H2O;显然这个方程式也是合理的,只是没有产生ClO2;由此可以看出,ClO2和Cl2产生的比例是不确定的;将最后那个等式与2式组合,可以写出无数种不同比例的方程式来,因此1式也是正确的,但不是最简单的;要想简单,还是从电子守恒的方式来写,也就是最高价Cl降到次高价,最低价Cl升到次低价,这样电子得失数最少,Cl从5到4,以及-1到1,这样就可以配出2式
化学题目 配置百分之10氯化钾溶液50g分别需要氯化钾固体和水各多少
需要氯化钾固体50*10%=5g,需要水=50g-5g=45g。
化学方程式中质量分数和纯度怎么求?
质量分数=纯化合物或元素质量除以该物质质量。纯度=化合物质量÷混合物质量
1.用化学用语表示: (1)氯酸钾( ) (2)高锰酸钾( ) (3)2个碳酸根离子( ) (4)3个铝离子
1.用化学用语表示:(1)氯酸钾(KClO3 ) (2)高锰酸钾(KMnO4 ) (3)2个碳酸根离子(2CO32- ) (4)3个铝离子(3Al3+ ) (5)1个氯原子 Cl (6)3个水分子(3H2O )2.求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2X+(-2)*3=0 X=+33.11号元素与8号元素组成的化合价 11号元素 Na 8号元素O +1 -2 +1 -1Na2O Na2O2
用高猛酸钾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2KClO3 +MnO2= 2KCl + 3O2 如果满意记得采纳哦!你的好评是我前进的动力。(*^__^*) 嘻嘻……
化学反应式表示了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和质量的关系。例如氯酸钾(KCl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
2KClO3→2KCl+3O2↑,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245:149:96】。就是说明,每【245】份质量的氯酸钾受热分解,可以生成【149】份质量的氯化钾和【96】份质量的氧气。若完全分解5.8克氯酸钾,可得到氧气【2.27(5.8g*96/245)】克,同时可得【3.53(5.8g*149/245)】克氯化钾.
求视讯:化学肥料的鉴别——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钾
求视讯:化学肥料的鉴别——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钾 溶解,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有沉淀就是硫酸铵。 钾盐都可溶,所以不会出现沉淀 NaOH 怎么鉴别硫酸铵,氯化钾 NaOH加入硫酸铵溶液中,稍加热或不加热,或产生无色气体NH3,有 *** 性气味。 2NaOH+(NH4)2SO4=Na2SO4+2H2O+2NH3 而与氯化钾不反应,无明显现象 NH3确实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几十体积NH3,但是在碱性条件下,NH3的溶解度却变得很小,大部分NH3会溢位! 要注意条件哦! 刚才楼下说的“它是极易溶于水,但是在化学上的极易也是相对的一个概念,在现实里看仍然是微量的溶与水,大量的气体都放到大气里了”是错误的! 一次性鉴别氯化铵 硫酸铵 氯化钾 硫酸钾 浓Ba(OH)2溶液 操作: 取少量待测液分别于四支试管中。加入浓Ba(OH)2溶液,四支试管分别加热,生成 *** 性气体而没有产生沉淀的氯化铵。 Ba(OH)2 +NH4Cl====加热====BaCl2+NH3↑+H2O 生成 *** 性气体并有产生沉淀的是硫酸铵, Ba(OH)2+(NH4)2SO4===加热======BaSO4+NH3↑+H2O 没有生成 *** 性气体而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钾 Ba(OH)2+K2SO4=======BaSO4↓+2KOH 没有明显现象发生的是氯化钾。 碳酸氢钡辨别不了氯化铵和氯化钾 石蕊溶液辨别不了氯化铵和硫酸铵,硫酸钾和氯化钾。 硝酸银全部都辨别不了,硫酸银微溶性沉淀,氯化银难溶性沉淀。 Ba(OH)2溶液要浓,以免氨气极易溶于水难以逸出。 用一种试剂鉴别氯化铵\硫酸铵\氯化钾\硫酸钾 配成溶液后分别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并加热.有氨气放出没沉淀生成的是氯化铵.有氨气放出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铵.无任何反应现象的是氯化钾.只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钾. 能将硫酸铵,硫酸钾,氯化铵,氯化钾四种溶液鉴别开的试剂是? B 氢氧化钡溶液 放入硫酸铵:既有白色沉淀,还有气体生成 放入硫酸钾:有白色沉淀生成 放入氯化铵:有气体生成 放入氯化钾:没有什么明显现象 这样就可以鉴别开来了 鉴别硫酸钾和氯化钾 不可以用碳酸钡 碳酸钡不溶于水是白色沉淀,两个都没有明显现象 硫酸根离子要加钡离子 氯离子要加银离子,但硫酸银是微溶,也会有白色沉淀。 一次性鉴别硝酸铵,氯化铵,氯化钾三种肥料 取三种肥料的样品各少量,分别加入装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振荡, 有氨味,且试管外壁温度下降的为硝酸铵 有氨味,试管外壁温度无明显变化的为氯化铵 无氨味,且试管外壁温度无明显变化的为氯化钾 原创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帮到了你,希望采纳 【你的10分满意,我们团队的无限动力】 怎么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用少量水将硫酸铵和氯化铵溶解,再分别放到两支试管好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就是NH4Cl,若没有白色的沉淀,就是(NH4)2SO4。 化学原理: Ag+ + Cl- = AgCl(沉淀) Ag2SO4 + 2HNO3= 2AgNO3+ H2SO4 一次性鉴别氯化铵 硫酸铵 硫酸钾 氢氧化钡 有气体的是氯化铵 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的是硫酸铵 无现象的是硫酸钾 如何鉴别氯化铵,硫酸铵 挑一点加热就知道了,氯化铵会冒白烟(分解成氨气和氯化氢再结合成氯化铵细小晶体),非常明显,硫酸铵加热会熔化没有白烟。
化学反应式表示了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和质量的关系。例如氯酸钾(KCl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
化学反应式表示了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和质量的关系。例如氯酸钾(KCl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_245:149:96__。就是说明,每_245__份质量的氯酸钾受热分解,可以生成_149__份质量的氯化钾和__96_份质量的氧气。若完全分解5.8克氯酸钾,可得到氧气_2.3_克,同时可得_3.5_克氯化钾2KClO3 =MnO2 △= 2KCl + 3O2 ↑245 149 96
为了确定氯酸钾的还原产物,化学上常采用K37ClO3和H35Cl反应,结果表明KCl中不含37C原子,
首先这个反应是归中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化合价不能交叉,KCl中的氯是原来HCl里的,原来KClO3里的37Cl到了Cl2中,这里的三个氯气可以看成6个氯原子,1个是37Cl,5个是35Cl,所以1molK37ClO3可以产生氯气37+35*5=212克
化学题求解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3G该样品与
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3.04g,所以,产生氧气的质量为,3g+1g-3.04g=0.96g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2KClO3=加热,MnO2=2KCl+3O2↑ 245 96 x 0.96g解得x=2.45g氯酸钾样品质量分数为2.45g/3g*100%=约等=81.7%
三道化学问题
1、这是一道无数据计算题。计算题中无数据,合理数值随意取。设原混合物中含氯化钾74.5a克,氯酸钾245b克。【74.5是氯化钾的相对原子质量,245是氯酸钾的相对原子质量的2倍,是因为好用给出的化学方程式。】根据2KCLO3===KCL+KCLO4+O2可以求出氯酸钾245b克能够生成氯化钾74.5b克,生成高氯酸钾138.5b克。根据“完全分解时,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原混合物的两倍。”可以得:74.5(a+b)/[74.5(a+b)+138.5b]=2[74.5a/(74.5a+245b)]上面这个2元2次方程却应该不会解,我也一时看不出答案,暂时就写到这里吧。2、“金属在化合物中都显+2价”,所以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M+2HCl=MCl2+H2 a 2 2.8 0.14 解之: a=40【这叫做它们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设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3x,5x,7x。则有:(3x*4+5x*2+7x*1)/(4+2+1)=40 解之:x=280/29 代入可得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3x=29 5x=48 7x=68【解法如上,此题数据有误。估计应该是“有A、B、C三种金属的混合物2.32克,答案肯定是24,40,56】3、(1)写出制取过程的三个化学方程式。 依次是:CaCO3+2HCl=CaCl2+H2O+CO2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H2O+CO2=2NaHCO3(2)若用水100克,则制取时需要NaOH多少克?把上面的第二,第三个化学方程式相加:NaOH+CO2=NaHCO3 可以看出,反应中并不需要水,所以给出的水只是溶剂。根据溶解度9克,制备晶体33克,一共需要生成碳酸氢钠42克,根据NaOH+CO2=NaHCO3 可以求出制取时需要NaOH 20克。(3)若用NaOH(固)17.86克,则需水多少克? 同第二问。根据NaOH+CO2=NaHCO3 用NaOH(固)17.86克可以求出能够制取碳酸氢钠37.5克,要制备晶体33克,则母液中只能够溶解4.5克,根据溶解度9克,可以求出需水50克。
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黄绿色易爆物二氧化氯化学题中氧化剂和
你的问题是不是 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黄绿色的易爆ClO2。其变化可表示为KClO3 HCl(浓) →KCl ClO2↑ Cl2↑ 。(1)请完成该化学方程式并配平。(2)浓盐酸在反映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3)产生0.1mol的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解:2KClO3 4HCl(浓) → 2KCl 2ClO2↑ Cl2 2H20【1molKClO3得1mol电子得到1molClO22molHCl失2mol电子得到1molCl2,所以这样配】还原性,失电子产生0.1mol的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希望可以帮到你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支取氧气的化学式
o2质量:0。672/22。4*32=0。96克解:2kclo3→2kcl+3o2↑设制氧气0.96g需氯酸钾xg0.96/96=x/245x=2.454.04-2.45=1.59g1.59-0.1=1.49g设制1.49g氯化钾需氯酸钾yg1.49/149=y/245y=2.452.45+2.45+0.1=5g(2。45+2。45)/5*100%=98%答: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98%。
用漂白粉对游泳池中的水进行消毒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什么?解释一下为什么是氧化反应。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其在空气中遇到二氧化碳即可反应生成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杀菌消毒。反应方程式:Ca(ClO)2+CO2+H2O===2HClO+CaCO3次氯酸中氯为正1价,在杀菌消毒后变为负1价的氯离子所以为氧化反应
工业上用氯气与石灰乳作用制成漂白粉或漂粉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潮湿的空气里,次氯酸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次氯酸。工业上用氯气与石灰乳作用制成漂白粉或漂粉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漂白粉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失效,其原因是:所以,漂白粉要密封,避光保存。
潮湿的氯气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潮湿的氯气,可以先看成氯气和水的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 ;生成的氯化氢和次氯酸都成酸性,但是需要注意,次氯酸钙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会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即碳酸酸性和次氯酸酸性强,所以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盐酸和次氯酸中,只有盐酸和碳酸钠反应:Na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二氧化碳后面需要标注气体符号。
氯化钠如何制纯碱?补充化学方程式。
工业制烧碱: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方程式:2NaCl+2Hu2082O==2NaOH+Clu2082+Hu2082 (条件:电解)制纯碱(Nau2082COu2083):侯氏制碱法向饱和食盐水里通二氧化碳和氨气CaCOu2083==CaO+COu2082(制CO2)Nu2082+3Hu2082==2NHu2083(工业合成氨)NaCL+NHu2083+COu2082+Hu2082O==NaHCOu2083+NHu2084CL(制纯碱的关键步骤)2NaHCOu2083==Nau2082COu2083+Hu2082O+COu2082(得到纯碱)扩展资料:侯氏制碱法1943年中国人侯德榜留学海外归来,他结合中国内地缺盐的国情 ,对索尔维法进行改进,将纯碱和合成氨两大工业联合,同时生产碳酸钠和化肥氯化铵,大大地提高了食盐利用率,是为侯氏制碱法:第一步,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铵,第二步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碳酸氢钠之所以沉淀是因为它的溶解度较小。经过滤得到碳酸氢钠固体。(这两步和上面的索氏制碱法相同)。第三步,合成的碳酸氢钠部分可以直接出厂销售,其余的碳酸氢钠会被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重新回到第一步循环利用。根据NHu2084Cl溶解度比NaCl大,而在低温下却比NaCl溶解度小的原理,在 278K~283K(5 ℃~10 ℃) 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NHu2084Cl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索氏制碱法和侯氏制碱法所不同的,是索氏法在整个制取过程中NH3是循环使用的,而侯氏法在整个制取过程中,COu2082被循环利用,NHu2084Cl直接作为纯碱的副产品----肥料。所以,索氏法的产品是碳酸钠,副产氯化钙;而侯氏法的产品是碳酸钠,副产氯化铵。此法优点: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 %;NHu2084Cl 可做氮肥;可与合成氨厂联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气CO 转化成COu2082,革除了CaCOu2083制COu2082这一工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纯碱
氯酸钾和浓盐酸混合化学方程式
提示网友:不要被无知的人误导这个反应是:2KClO3+4HCl=2ClO2+Cl2|+2KCl+2H2O2ClO3-+4H++ 2Cl-=2ClO2+Cl2+2H2O这个反应是主反应,二氧化氯的得率可以达到90%以上,从来不能用于制备氯气用KClO3法制Cl2不安全,纯度也低《勿用盐酸与氯酸钾反应制取氯气》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XJJ199301018.htm
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6HCl+KClO3=KCl+3Cl2+3H2O。氯酸钾(Potassium Chlorate),化学式为KClO₃,分子量为122.55。为无色片状结晶或白色颗粒粉末,味咸而凉,强氧化剂。常温下稳定,在400℃ 以上则分解并放出氧气,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氯酸钾是一种敏感度很高的炸响剂,如混有一定杂质,有时候甚至会在日光照射下自爆。遇浓硫酸会爆炸。可与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由离子构成。氯酸钾绝不能用以与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因为会形成易爆的二氧化氯,也根本不能得到纯净的氯气。浓盐酸,氯化氢(HCl)气体的水溶液。六大无机强酸[硫酸(H2SO4)、硝酸(HNO3)、盐酸(HCl,学名氢氯酸)、氢溴酸(HBr)、氢碘酸(HI)、高氯酸(HClO4)]之一,也是无机化工中常说的“三酸”之一。盐酸为无色液体,在空气中产生白雾(由于盐酸有强挥发性,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有刺鼻气味,粗盐酸或工业盐酸因含杂质氯化铁而带黄色(Fe带正三价)。
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6HCl+KClO3=KCl+3Cl2+3H2O。氯酸钾(Potassium Chlorate),化学式为KClO₃,分子量为122.55。为无色片状结晶或白色颗粒粉末,味咸而凉,强氧化剂。常温下稳定,在400℃ 以上则分解并放出氧气,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氯酸钾是一种敏感度很高的炸响剂,如混有一定杂质,有时候甚至会在日光照射下自爆。遇浓硫酸会爆炸。可与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由离子构成。氯酸钾绝不能用以与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因为会形成易爆的二氧化氯,也根本不能得到纯净的氯气。浓盐酸,氯化氢(HCl)气体的水溶液。六大无机强酸[硫酸(H2SO4)、硝酸(HNO3)、盐酸(HCl,学名氢氯酸)、氢溴酸(HBr)、氢碘酸(HI)、高氯酸(HClO4)]之一,也是无机化工中常说的“三酸”之一。盐酸为无色液体,在空气中产生白雾(由于盐酸有强挥发性,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有刺鼻气味,粗盐酸或工业盐酸因含杂质氯化铁而带黄色(Fe带正三价)。
那位知道下面几种物质的化学名?最好有英文!!!!!!
Pb(ClO)4 ——过(高)氯酸铅——lead perchlorate Pb(C2H3O)2——醋酸铅——lead acetateFeSO(打错了吧FeSO4)——硫酸亚铁——ferrous sulfate ZnIO2是电池里的中间产物 我也不知道叫什么
氯酸钾的化学式咋写?
KClO3 氯酸钾
氯酸钾的化学式怎么写?
KClO3K代表钾ClO3是氯酸根
氯酸钾的化学式是
KClO3
氯酸钾化学式
KClO3
氯酸钾的化学式
氯酸钾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KClO3。为无色片状结晶或白色颗粒粉末,或者白色粉末。味咸而凉,有毒,能使血红蛋白变性并分解,误食会引起急性中毒,致死量为10g。微溶于乙醇,溶于水和碱溶液。常温下稳定,在400℃以上可分解,并放出氧气。与碳、磷及有机物或可燃物混合受到撞击时,都易发生燃烧和爆炸。氯酸钾用途较广,可用于制造烟花、鞭炮、高级安全火柴、医药、分析试剂、氧化剂以及火箭、导弹推进剂等。氯酸钾应密封阴凉保存,不宜在日光下长时间曝晒。并防止与有机物和其他易氧化物接触,更不能与铵盐混合,否则生成会自燃甚至自爆的氯酸铵。
氯化钾的化学式是什么
氯化钾化学式为KCl。KCl性质:物理性质:白色结晶或粉末,熔点770摄氏度,易溶于水,水溶液PH值约为7。化学性质:可发生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如:Na+KCl=高温=NaCl+K↑,2KCl+H2SO4(浓)=2HCl↑+K2SO4。基本用途:主要用于无机工业,是制造各种钾盐如氢氧化钾、硫酸钾、硝酸钾、氯酸钾、红矾钾等的基本原料。医药工业用作利尿剂及防治缺钾症的药物。染料工业用于生产G盐,活性染料等。农业上则是一种钾肥。其肥效快,直接施用于农田,能使土壤下层水分上升,有抗旱的作用。但在盐碱地及对烟草、甘薯、甜菜等作物不宜施用。此外,还用于制造枪口或炮口的消焰剂,钢铁热处理剂,以及用于照相。食品行业中,可用作食盐代用品应用于农产、水产、畜产、发酵、调味、罐头、方便食品等,制作低钠产品,以降低钠含量过高对机体的不良影响。也用于强化钾(供人体电解质用),配制运动员饮料等;我国规定可用于低钠盐的最大使用量为350g/kg,在低钠盐酱油中最大使用量60g/kg,在运动员饮料中最大使用量0.2g/kg。
k2cr2o3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可用K2Cr2O7固体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r2O7+14HCl(浓)=3Cl2↑+2CrCl3 +2KCl+7H2O,化学方程式,又名化学反应式或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用来描述各种物质之间的不同化学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反应物在左,生成物在右。反应物和生成物前的系数是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化学方程式用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用“→”(或“=”)分开,不同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用“+”连接。为了反映化学反应所遵守的质量守恒定律,需要对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即在反应物与产物的化学式前添加“系数”(称为“化学计量数”),使方程式两边各原子种类与数目相等。
氯气在科技、生产中应用广泛.(1)工业上常用熟石灰和氯气反应制取漂白粉,化学方程式是______.(2)实
(1)氯气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化学反应为2Cl2 +2Ca(OH)2=Ca(ClO)2 +CaCl2 +2H2O,故答案为:2Cl2 +2Ca(OH)2=Ca(ClO)2 +CaCl2 +2H2O;(2)①n(Cl2)=11.2L22.4L/mol=0.5mol,由方程式可知需要0.5molMnO2,m(MnO2)=0.5mol×87g/mol=43.5g,故答案为:43.5g;②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平衡,为可逆反应,饱和食盐水中Cl-抑制氯气与水的反应,平衡会逆向移动,有效降低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故答案为:增大Cl-浓度,Cl2+H2O?HCl+HClO平衡会逆向移动,有效降低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③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与KI溶液、FeCl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Cl2═I2+2Cl-,2Fe2++Cl2═2Fe3++2Cl-,故答案为:ab;2I-+Cl2═I2+2Cl-,2Fe2++Cl2═2Fe3++2Cl-;④氯气和浓氨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铵,反应方程式为8NH3+3Cl2=N2+6NH4Cl,故答案为:8NH3+3Cl2=N2+6NH4Cl.
次氯酸钠与浓盐酸化学方程式求
无需加热,两者反应中会放出大量的热来维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浓)==Clu2082(气)+NaCl+H2O这个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氯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它会将浓盐酸中低价态的Cl-氧化成氯气,这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因为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果盐酸不是浓盐酸而是稀盐酸反应不加热是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常温,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O+HCl==NaCl+HClO这个反应就是强酸制弱酸了,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注意,次氯酸不稳定会分解)所以,次氯酸钠与浓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扩展资料:次氯酸化学式HClO,结构式H-O-Cl,仅存在于溶液中,浓溶液呈黄色,稀溶液无色,有非常刺鼻的气味,极不稳定,是很弱的酸,比碳酸弱,和氢硫酸相当。有很强的氧化性和漂白作用,它的盐类可用做漂白剂和消毒剂,次氯酸盐中最重要的是钙盐,它是漂白粉(次氯酸钙和碱式氯化钙的混合物)的有效成分。氯气溶于冷而且稀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次氯酸钠、氯化钠及水:Clu2082+ 2NaOH= NaClO + NaCl + Hu2082O注意氯气溶于热而且浓的氢氧化钠溶液不会产生次氯酸钠,而会生成氯化钠,氯酸钠及水:3Clu2082 + 6NaOH= 5NaCl + NaClOu2083 +3Hu2082O由于盐酸的强挥发性,其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的小液滴,扩散在空气中。所以盐酸要储存在密封容器当中,否则时间长以后盐酸的质量会逐渐下降,浓度也会下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次氯酸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浓盐酸
漂白粉和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①漂白粉和浓盐酸的反应方程式如下:NaClO + HCl -> Cl2 + NaCl + H2O漂白粉的化学名称是次氯酸钠(NaClO),它是一种强氧化剂。浓盐酸(HCl)是一种强酸。当漂白粉和浓盐酸反应时,次氯酸钠和盐酸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氯气、氯化钠和水。②漂白粉和浓盐酸反应的运用广泛。例如,在实验室中,可以利用这个反应生成氯气,用于实验室的化学分析或合成中。此外,这个反应也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一些化学过程,如漂白剂、消毒剂的制备等。③示意图如下:NaClO + HCl -> Cl2 + NaCl + H2O在这个方程式中,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反应产物。漂白粉(NaClO)和浓盐酸(HCl)在反应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氯气(Cl2)、氯化钠(NaCl)和水(H2O)。
漂白粉和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怎么书写?
①漂白粉和浓盐酸的反应方程式如下:NaClO + HCl -> Cl2 + NaCl + H2O漂白粉的化学名称是次氯酸钠(NaClO),它是一种强氧化剂。浓盐酸(HCl)是一种强酸。当漂白粉和浓盐酸反应时,次氯酸钠和盐酸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氯气、氯化钠和水。②漂白粉和浓盐酸反应的运用广泛。例如,在实验室中,可以利用这个反应生成氯气,用于实验室的化学分析或合成中。此外,这个反应也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一些化学过程,如漂白剂、消毒剂的制备等。③示意图如下:NaClO + HCl -> Cl2 + NaCl + H2O在这个方程式中,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反应产物。漂白粉(NaClO)和浓盐酸(HCl)在反应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氯气(Cl2)、氯化钠(NaCl)和水(H2O)。
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2HCl=CaCl2+H2O。一、分析:氧化钙为碱性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据此写出反应方程式:CaO+2HCl=CaCl2+H2O。二、氧化钙介绍:氧化钙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是CaO,俗名生石灰。物理性质是表面白色粉末,不纯者为灰白色,含有杂质时呈淡黄色或灰色,具有吸湿性。三、盐酸介绍:盐酸是氯化氢(HCl)的水溶液,工业用途广泛。盐酸的性状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具有较高的腐蚀性。浓盐酸(质量分数约为37%)具有极强的挥发性,因此盛有浓盐酸的容器打开后氯化氢气体会挥发,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产生盐酸小液滴,使瓶口上方出现酸雾。盐酸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它能够促进食物消化、抵御微生物感染。氧化钙的用途:1、废水处理氧化钙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就是用氧化钙处理电镀含酸废水,设计两个中和反应池,在第二级中和池中用pH控制系统控制两个中和池中石灰的加入量,有效地解决了pH控制系统探头结垢的问题,实现了自动控制。2、炼钢业氧化钙的主要用途是基本的氧气炼钢工艺,其用量为每吨钢约30至50千克(65-110磅),氧化钙中和酸性氧化物以产生碱性熔渣。3、石油工业水检测膏含有氧化钙和酚酞的混合物。如果该糊剂与燃料储罐中的水接触,则CaO与水反应形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具有足够高的pH值,使酚酞呈现鲜艳的紫红色,从而表明存在水。4、采矿业压缩石灰筒利用氧化钙的放热性来破碎岩石。以通常的方式在岩石中钻出个炮孔,并将氧化钙的密封筒放入并夯实,然后将定量的水注入筒中,并且所产生的蒸汽释放以及更大量的残余水合固体将岩石分开,如果岩石别坚硬,该方法不起作用。
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次氯化钠 化学方程式
NaCl +H2O ==电解=NaClO +H2 (气体)
电解氯化钠和电解熔融氯化钠化学方程式、用途。最好有附带离子方程式。
2NaCl(熔融) = 2Na + Cl2↑(通电电解),制取金属钠和氯气。2NaCl + 2H2O = H2↑ + Cl2↑ + 2NaOH(通电电解),制取烧碱和氯气,还可以得到副产物氢气。离子方程式:2Cl- + 2H2O = H2↑ + Cl2↑ + 2OH-(通电)。
氯化钠电解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如图所示
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2NaCl(aq)+2H2O(l)→Cl2(g)+H2(g)+2NaOH(aq)。水的电解阴极反应:2H+2e-H21。阳极反应:40H-4e-2H0+021。总反应:2H20=2H21+021。饱和NaC1溶液的电解阴极反应:2H"+2e-H21。阳极反应:2Cl-2eCl21。总反应:2NaCl+2H0=H21+Cl21+2NaOH。什么是氯化钠氯化钠(Sodium chloride),是一种无机离子化合物,化学式NaCl,无色立方结晶或细小结晶粉末,味咸。外观是白色晶体状,其来源主要是海水,是食盐的主要成分。易溶于水、甘油,微溶于乙醇(酒精)、液氨;不溶于浓盐酸。不纯的氯化钠在空气中有潮解性。稳定性比较好,其水溶液呈中性,工业上一般采用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方法来生产氢气、氯气和烧碱(氢氧化钠)及其他化工产品也可用于矿石冶炼(电解熔融的氯化钠晶体生产活泼金属钠),医疗上用来配制生理盐水,生活上可用于调味。氯化钠是白色无臭结晶粉末。熔点801℃,沸点1465℃,微溶于乙醇、丙醇、丁烷,在和丁烷互溶后变为等离子体,易溶于水,水中溶解度为35.9g(室温)。氯化钠分散在酒精中可以形成胶体,其水中溶解度因氯化氢存在而减少,几乎不溶于浓盐酸。无臭味咸,易潮解。易溶于水,溶于甘油,几乎不溶于乙醚。氯化钠化学性质氯化钠的晶体形成立体对称。其晶体结构中,较大的氯离子排成立方最密堆积,较小的钠离子则填充氯离子之间的八面体的空隙。每个离子周围都被六个其他的离子包围着。这种结构也存在于其他很多化合物中,称为氯化钠型结构或石盐结构。
洁厕灵和84消毒液反应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84消毒液是次氯酸钠(NaClO),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HCl),两者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Cl2↑+H2O,氯离子和次氯酸跟离子在酸性作用下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HCI,即盐酸,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IO,即氯酸钠。洁厕灵和84消毒液如果一起使用, 里面的主要成分将会发生反应并产生对人体有害的CI2。84消毒液注意事项需要注意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呈弱碱性,洁厕灵是盐酸,呈酸性。两者混合会起化学反应,产生次氯酸,而次氯酸极不稳定,很容易分解产生氯气。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吸入后轻者咽痛、恶心、呕吐,重者有生命危险,所以与洁厕灵混合使用是绝对的禁忌。禁忌光照和用热水稀释,次氯酸钠不稳定,见光和遇热容易分解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而次氯酸上述说过极不稳定,很容易分解产生氯气,所以84消毒液需放置阴凉处,避免用热水稀释。
电解氯化钠溶液的产物、它们反应生成氯酸钠的化学方程式
2NaCl+ 2H2O=通电=2NaOH+H2↑+Cl2↑产物:氢气、氯气、氢氧化钠6NaOH+3Cl2=5NaCl+NaClO3+3H2O 热水(大于70度)
高中化学 请讲最后一问
能循环利用,就是这边的产出,是那边的原料。那你看发生器有一个产出,能投入到电解槽,电解槽又产出东西投入发生器。这样就形成循环。从发生器投入电解槽的是什么?电解槽就是电解氯化钠,发生器里的产物也有氯化钠。所以氯化钠是可以循环的。氯化氢合成塔,那明显就是合成氯化氢的。就是氯气和氢气反应。发生器产生的物质,能投入到合成塔的,只有氯气。合成塔把氯气转化为氯化氢,又投入到合成塔。这样也是循环。能循环利用的就是氯气。电解槽阴极产生的气体。电解氯化钠,不管是生成氯气还是氯酸钠。这两个都是从食盐的氯离子失电子而来,出现在阳极。阴极就是水电离出的H+得电子,变氢气。所以电解槽出来,进入合成塔的物质是氢气,方框中补充的物质是氯气。原子利用率100%,就是说,氯化钠里的氯全变成ClO2了。氢气是由水电解而来,氢最后又全都变回水了。每个原子都没有浪费,全都变成了目标产物。这就是100%利用。一个Cl-变成ClO3-,要失去6e,同时产生3个H2。就相当于Cl-给6个电子到水中的6个H+。ClO3-又得一个电子,变成ClO2(目标产品)。得的这个电子是哪来的?根据第2问的反应方程:2NaClO3+4HCl==2NaCl+2ClO2+Cl2+H2O。是HCl中的Cl-提供的。HCl中的Cl元素,是补充进来的。它失电子后,变回氯气。最令人脑洞大开的思路出现,请跟上我的节奏:一个Cl-失6e。变成ClO3-,然后得1e变ClO2。Cl-失6e产生6个H原子,6个H原子需要6个氯气中的Cl原子。变成6个HCl之后,其实有一个Cl又变回氯原子。所以这个是循环的。它不算。真正补充的只要5个。因此氢气:补充的氯气=6个:5个=6:5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什么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发生装置选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选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法,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u2083=MnOu2082△=2KCl+3Ou2082(向上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