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末公式
巴尔末公式是关于氢原子光谱的波长公式,即1/λ=R*(1/n^2-1/m^2)其中λ是光谱的波长,R为里德堡常量,1.097*10^7m^-1,n为跃迁前的能级,m为跃迁后的能级
什么叫巴尔末公式,干什么的
巴尔末公式(Balmer公式)是1885年由瑞士数学教师巴尔末(J.J.Balmer)提出的用于表示氢原子谱线波长的经验公式。满意的话,望采纳~~
巴尔末公式n表示什么
巴尔末公式n表示核外电子的能级。巴尔末公式是1885年由瑞士数学教师巴尔末(J.J.Balmer)提出的用于表示氢原子谱线波长的经验公式。又称作Balmer公式。巴尔末公式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巴塞尔大学兼任讲师期间,年近60岁的巴耳末受到该校一位研究光谱的物理学教授哈根拜希的鼓励,开始试图寻找氢原子光谱的规律。受投影几何的启发,巴耳末利用几何图形为这些谱线的波长确定了一个公共因子,写出了巴尔末公式。
巴尔末公式的n是什么
巴尔末公式的n是主量子数,简单说来就是能级,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外一个能级。量子力学认为,H原子核外电子存在分立的能级,分别以n=1,2,3等数字表示,代表能量逐渐变高。巴尔末公式是1885年由瑞士数学教师巴尔末提出的用于表示氢原子谱线波长的经验公式,又称作Balmer公式。巴尔末公式对光谱学和近代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于巴耳末公式
紫外区内的氢原子光谱不是全部符合公式1/λ=R*[1/(1^2)-1/(n^2)]的。考察所谓广义的巴耳末公式:1/λ=R*[1/(m^2)-1/(n^2)] (n>m)m=1时是莱曼系m=2时是巴耳末系m=3时是帕邢系……m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电子跃迁的下能级的量子数。就是说,根据m的不同把光谱分成不同的线系,方便研究。各谱线系的根本区别不在于它们的波长范围,而在于量子数m.莱曼系和巴耳末系系中都存在紫外区的光谱。各线系光谱符合各线系自己的规律, 巴耳末公式只对巴耳末线系的各条谱线适用。
巴尔末系公式推导
根据巴尔末公式 1/λ=R[1/(n1)^2-1/(n2)^2] 当其中 n1=1, n2=2,3,4 时 表示的是跃迁到基态的谱线,即莱曼系。 莱曼系是物理学上氢原子的电子从主量子数n大于等于2跃迁至 n = 1的一系列光谱线。这些系列以希腊字母依序标示:n = 2跃迁至n = 1 称为来曼-α,3跃迁至1称为来曼-β,4跃迁至1称为来曼-γ,依此类推。[编辑本段]历史 历史上第一条莱曼系的谱线是莱曼在1906年在研究被激发的氢原子气体紫外线光谱时发现的,其余的谱线在1906年1914年间陆续被发现。 氢所发出的这些谱线是不连续的,这是氢谱线第一系列的例证: 在历史上,解释氢光谱的本质曾是物理学上的一个难题。在1855年巴耳末提出巴耳末公式的经验式,给了氢的可见光谱波长之前,没有人能预测氢谱线的波长。 里德伯花了不到5年的时间将经验公式扩充为里德伯公式,原始的公式在1888年提出在1980年完成。里德伯设法发展了另一个不仅可以和已知的巴耳末系吻合的经验式,并且能预测其他未知的谱线,将不同的整数置入里德伯的经验式可以发现和得到不同的氢光谱系列谱线。[编辑本段]莱曼系 得到莱曼系谱线的里德伯公式如下: 此处n是大于或等于2的一个整数(也就是n = 2,3,4,...). 因此,因此在上面图中谱线的波长从右至左分别对应于至 (对应于无限多条的谱线,但因为很多而好像趋近于 ,因此只有最初和最末的谱线被呈现出来)。. 莱曼系的波长都在紫外线的波段内: n 2 3 4 5 6 7 8 9 10 11 波长(nm) 121.6 102.5 97.2 94.9 93.7 93.0 92.6 92.3 92.1 91.9 91.15 [编辑本段]解释和推导 在1913年,尼尔斯·玻尔提出他的玻尔模型理论,说明为何里德伯公式能够解释氢原子的谱线。玻尔发现电子氢原子的能阶必需以下面的公式所描述的量子化: 依据玻尔的第三个假设,当电子由最初的能阶(Ei)跃迁至最后的能阶(Ef),原子必需幅射如下波长的辐射: 当以电子伏特表示能量,以埃作为波长的单位时,能够更方便的表示: 在上面的公式中用于表示氢原子时,习惯以n对应于开始时的能阶,m对应于结束时的能阶: 此处的R同样是里德伯长久以来就知道的里德伯常数。 要将玻尔、里德伯和来曼联结在一起,只需要将m以1来取代: 这就是里德伯公式的莱曼系。因此,每一条辐射的波长都对应于一种电子从主量子数大于1的能阶上跃迁至第一阶的能量。..定态假设原子中的的绕核运动时,只能在符合一定量子化条件的轨道上运转,这些轨道上运动着的电子既不能辐射能量,也不能吸收能量,这时称电子处于稳定状态,其余的则称激发态。稳定轨道的条件是:电子的轨道角动量L只能等于h/2 的整数倍;L=mνγ=n (6-3)式中m和ν分别电子的质量和速度,γ为轨道半径,h为普朗克常数,n为量子数,取1、2、3等正整数。2.频率公式的假定原子核外的的电子由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时,一定会放出或吸收辐射能。因此,如果电子从能态E1跃迁到E2,根据普朗克-爱因斯坦公式,辐射能的频率为: hν= E2- E1 (6-4)式中,E1、E2分别代表始态和终态的能量。若 <0,表示跃迁放出能量,若 >0,表示跃迁时吸收辐射能。现在我们应用波尔理论来处理氢原子。氢原子核带2个正电荷,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电子的质量仅是质子的1/1836,假定原子核基本不动,则电子绕核做园行轨道运动。处于定态的原子,电子在圆形轨道运转所产生的离心力F=mν/必等于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库仑力,即 / =Ze2/4 (6-5)式中m为电子质量;ν为电子运动速度; 为稳定轨道半径;Z为原子核的正电荷数;e为单位电荷电量;为真空介电常数。另一方面,电子在半径为 的园形轨道运转也具有角动量mνγ,根据波尔的量子化条件: mνγ=n(h/2 ,n=1,2,…… (6-6)联立(6-5)和(6-6)求得: =n2h2、/ me2z (6-7)对氢原子来说,核电荷Z=1,离核最近的轨道n=1时,=52.92pm=52.92 pm此半径值为第一波尔半径 参考资料:http://col.njtu.edu.cn/zskj/2015/wuji/chapter6/6.1.2.htm
巴尔末公式的n是什么
巴尔末公式的n:氢原子。氢原子即氢元素的原子。氢原子模型是电中性的,原子含有一个正价的质子与一个负价的电子,他们被库仑定律束缚于原子内。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1个中子,丰度0.016%;氚(T)(又叫超重氢),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2个中子,丰度0.004%。质子(proton)是一种带1.6×10-19库仑(C)正电荷的亚原子粒子,直径约1.6~1.7×10?15m,质量是938百万电子伏特/c2(MeV/c2),即1.672621637(83)×10-27千克,大约是电子质量的1836.5倍(电子的质量为9.10938215(45)×10-31千克),质子比中子稍轻(中子的质量为1.674927211(84)×10-27千克)。
巴尔末公式的巴尔末公式
其中 B 是一个常数,其值为B=3.6546×10-7m此外该公式还有一个用里德伯常数改写的版本,如下:或者将用表示:其中R是里德伯(Rydberg)常数,其值为1.0973731569×107 m-1
巴尔末成功的从光谱数据9/5、16/21、25/21、36/32....中得到了巴尔末公式,请按照规律写出第九个数
规律: 分子是(项+2)的平方(如第一个是9/5,项是1),分母是在前一个分母上依次加7、9、11、13……(7+2=9,9+2=11……) 或用巴尔末公式: (n+2)/(n+2)-4
巴尔末成功地从光谱数据9/5,16/21,25/21,36/32,......中得到巴尔末公式,请问这些数据有什么规律?
巴尔末公式的第二个数据是16/12吧?an=(n+2)^2/(n+2)^2-4a7=81/77
七年级数学 找规律 巴尔末公式
[(n+2)^2]/[n*(n+4)]
提成1.5个点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提成=X*1.5%X是你完成金额,例子:比率1.5%,当X=100000时,则计算提成=100000*1.5%=1500
百分比计算公式
可以这样算:第一个人:用20除以50,等于0.4,然后0.4乘以100等于40,再在40后面加上一个百分号%第二个人:用18除以50,等于0.36,然后0.36乘以100等于36,再在36后面加上一个百分号%。第三个人:用12除以50,等于0.24,然后0.24乘以100等于24,再在24后面加上一个百分号%。就OK拉~~
稠环芳烃的不饱和度如何快速得出? 不如5个苯环,6个,7个……不饱和度各是多少?有没有什么公式?
如果你知道分子式,就直接计算 比如CxHy 不饱和度为 (2x+2-y)/2 每共用一条边,减少一个不饱和度,比如奈共用一条边,2个苯环,不饱和度为 7,比单独的两个苯环减少1个不饱和度
克与千克的换算公式是什么呢
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克、千克和吨都是常用的重量单位,具体如下:1、克 (符号g) 一般用于衡量质量较轻或比较贵重的物品常见以克计量的物品有:调料、戒指、项链、手表、文笔、中药、薯条等;2、千克 (符号kg) 为国际单位制中度量质量的基本单位,购物也常用斤作单位,千克即公斤。1千克=2斤=1000克常见以千克计量的物品有:袋装大米、桶装水、肉类、水果、桌子、椅子等;3、吨 (符号t) 一般用于衡量质量较大的物品。1吨=1000千克常见以吨计量的物品有:汽车、飞机、坦克、轮船等。【注意】:除此之外,比克更小的单位有毫克、微克和纳克,比吨更大的是万吨。
中小学数学所有公式
小学至初中数学所有公式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 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 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 分线 44 定理 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 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 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即a^2+b^2=c^2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 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 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 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 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 定理 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 定理 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 称中心平分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 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 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 (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 (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 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 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 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 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 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 的正弦值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 的正切值 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 条直线 109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 推论 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 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 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 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 的弧也相等 118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 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 三角形 120 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 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 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 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 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 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 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 比例中项 132 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 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 段长的积相等 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 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36 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 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 切正n边形 138 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 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 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 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 (n-2)180°/n=360°化为(n-2)(k-2)=4 144 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145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 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
怎么计算空调的水管径? 要公式啊!
G=0.86*Q/△tG------流量m3/hQ------制冷量kw△t----温差℃然后查表 有对应的流速,比摩阻 下选着管径
有没有中央空调水系统管径计算公式呀
制冷量Q算出后,根据Q=cmΔT算出水流量,根据流量及管道比摩阻、流速等(可查表)确定管径。
比例中项的计算公式
比例中项的计算公式a:b=b:c。如果a、b、c三个量成连比例即a:b=b:c,b叫做a和c的比例中项。(内项要相等时才称为比例中项)比例中项又称“等比中项”或“几何中项”。比例中项是一种特殊的比例项,成比例的四个量(包括数或线段),如果内项相等,即比例式为a:b=b:c,则内项b称为外项a和c的比例中项,这时a、b、c成为等比数列或集合数列,所以比例中项亦称为等比中项或几何中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不等于0)。如数列2,4,8,16就为等比数列。若a和b的等比中项为c,则c的平方等于a*b。如果在等比数列a项和b项中,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b的等比中项,如果G是a与b的等比中项,G/a=b/G项。比例中项的应用:比例中项是指在一个比例中,处于中间位置的项,在一个比例中,有四个项:两个比较的数,以及它们的比值,比例中项就是这个比值,它等于第一个数除以第二个数的结果,也等于第三个数除以第四个数的结果。例如,如果有一个比例2:4=3:x,那么比例中项就是x=6,因为2除以4等于3除以6。在这个比例中,6是处于中间位置的项,也是比例中项。
比例中项公式
比例中项公式答案如下:比例中项又称“等比中项”或“几何中项”。它的性质:B的平方=A*C。若,a:b=b:c那么b的平方等于ac,则把b叫做a,c的比例中项.如果作为比例线段的内项是两条相同的线段,即a:b=b:c,或a/b=b/c,那么线段b叫。做线段a和c的比例中项。(数字的比例中项与几何的不一样,又分正与负.比例中项即:b的平方=a*c。拓展知识:数列问题中的特殊性质,如果在等比数列a项和b项中,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b的等比中项。如果G是a与b的等比中项,则有G/a=b/G。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如果发现其中存在类似等比中项的特征,不妨巧设公比,利用q的桥梁作用解题,不仅思路新颖而且过程简捷,从而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等比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的首项不为0,且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不等于0)。如数列2,4,8,16就为等比数列,公比为2。等比数列在生活中也是常常运用的。如:银行有一种支付利息的方式——复利。即把前一期的利息和本金加在一起算作本金,在计算下一期的利息,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利滚利”。性质:同号的两个数才有等比中项;等比中项有两个,且互为相反数。在等比数列中,若2m=p+k,m与p,k∈N*,则,.可以理解为,am是ap与ak的等比中项。
水泵扬程、流量计算公式?
水泵扬程H=z+hw z是扬水高度即入口处水面到出口处水面的高程差。hw是水头损失,包括沿程水头损失hf和局部水头损失hw hf的计算用达西公式或谢才公式,hw=&*v^2/2g,&叫做局部水头损失系数,要查相关文献,v就是管中的流速,一般来说,hw发生在入口,弯折,阀门,出口等地方。水泵流量按照管道流量公式计算Q=uc*A*根号下(2gz),uc要根据你的水管出口处情况来看,若是出口淹没在水下,uc=1/根号下(r*l/d+管中所有的&之和)若没有淹没,uc=1/根号下(1+r*l/d+管中所有的&之和)这个r是沿程阻力系数,一般可以查文献,也可以用一个公式是r=d/n,但是这个d和n上面是有个几分之几次方,我忘记了,你可以去查相关书籍。用这个公式的时候,也要根据你管道的材料去查相关标准去得出n(粗糙系数)的值。这个你可以具体去查阅水力学里面有一章叫做简单管道水力计算,水泵作为一个特例有说明。
供热管网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与室内供暖系统有什么不同
首先是热负荷的计算不同,室外做法对与热负荷时根据热指标乘以采暖面积粗算,室内计算是根据围护结构耗热量,冷风,太阳辐射得热等等项相加减得到。然后根据负荷计算流量,这个公式原理一样:可以用0.86*Q/(tin-to),室内做法是根据不同房间的性质用途取不同的室内温度tin,to是室外采暖计算温度,这个都一样。做室外计算的时候tin一般是统一取18度。还有就是计算阻力的时候,根据规范室内比摩阻可以取在60--120的经济比摩阻,室外按规定可以取大,但是实际工程都控制的比室内的低,这样可以减小泵的扬程。还有是室内做法一般不让随便用平衡阀,室外做不到15%时候很常见,手动静力平衡阀按照《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基本每个工程都要装设,而且热网完工要先调试才允许运行。所以在计算水力平衡的时候,室内的比较严格,局部阻力要分别数弯头和散热器精确到每个管件得到克赛,室外有可能就是直接取沿程阻力的百分数。
管道压力损失计算公式
其实就是计算管道阻力损失之总和。 管道分为局部阻力和沿程阻力:1、局部阻力是由管道附件(弯头,三通,阀等)形成的,它和局阻系数,动压成正比。局阻系数可以根据附件种类,开度大小通过查手册得出,动压和流速的平方成正比。2、沿程阻力是比摩阻乘以管道长度,比摩阻由管道的管径,内壁粗糙度,流体流速确定 总之,管道阻力的大小与流体的平均速度、流体的粘度、管道的大小、管道的长度、流体的气液态、管道内壁的光滑度相关。它的计算复杂、分类繁多,误差也大。如要弄清它,应学“流体力学”,如难以学懂它,你也可用刘光启著的“化工工艺算图手册”查取。
管道阻力与压力的关系,管道阻力的计算公式
如果是排风管的话, 摩擦阻力计算公式为: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空气在横断面形状不变的管道内流动时的摩擦阻力按下式计算: ΔPm=λν2ρl/8Rs 对于圆形风管,摩擦阻力计算公式可改写为: ΔPm=λν2ρl/2D 圆形风管单位长度的摩擦阻力(比摩阻)为: Rs=λν2ρ/2D 以上各式中 λ————摩擦阻力系数 ν————风管内空气的平均流速,m/s; ρ————空气的密度,Kg/m3; l ————风管长度,m Rs————风管的水力半径,m; Rs=f/P f————管道中充满流体部分的横断面积,m2; P————湿周,在通风、空调系统中既为风管的周长,m; D————圆形风管直径,m。 矩形风管的摩擦阻力计算 我们日常用的风阻线图是根据圆形风管得出的,为利用该图进行矩形风管计算,需先把矩形风管断面尺寸折算成相当的圆形风管直径,即折算成当量直径。再由此求得矩形风管的单位长度摩擦阻力。当量直径有流速当量直径和流量当量直径两种; 流速当量直径:Dv=2ab/(a+b) 流量当量直径:DL=1.3(ab)0.625/(a+b)0.2
比摩阻计算公式
比摩阻计算公式是:1、Rm=(λ/d)ρV^2/2 。λ——管道的沿程阻力系数;d——管径,m;ρ——密度,kg/m^3;V——流速,m/s。2、Rm=(8/π^2)(λ/ρ)G^2/d^5=0.81(λ/ρ)G^2/d^5。λ——管道的沿程阻力系数;d——管径,m;ρ——密度,kg/m^3;V——流速,m/s;G——管内流量,kg/h。3、Rm={8/(π^2×3600^2)}(λ/ρ)G^2/d^5=6.25×10^(-8)(λ/ρ)G^2/d^5 。λ——管道的沿程阻力系数;d——管径,m;ρ——密度,kg/m^3;V——流速,m/s;G——管内流量,kg/h。单位长度的摩擦阻力简称为比摩阻。单位:Pa/m。供暖系统最不利比摩阻:高压蒸汽系统(顺流式) :100~350Pa/m高压蒸汽系统(逆流式) :50~150Pa/m低压蒸汽系统:50~100Pa/m余压回水:150Pa/m热水系统:80~120Pa/m
供热热网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与室内采暖系统有什么不同
首先是热负荷的计算不同,室外做法对与热负荷时根据热指标乘以采暖面积粗算,室内计算是根据围护结构耗热量,冷风,太阳辐射得热等等项相加减得到。然后根据负荷计算流量,这个公式原理一样:可以用0.86*Q/(tin-to),室内做法是根据不同房间的性质用途取不同的室内温度tin,to是室外采暖计算温度,这个都一样。做室外计算的时候tin一般是统一取18度。还有就是计算阻力的时候,根据规范室内比摩阻可以取在60--120的经济比摩阻,室外按规定可以取大,但是实际工程都控制的比室内的低,这样可以减小泵的扬程。还有是室内做法一般不让随便用平衡阀,室外做不到15%时候很常见,手动静力平衡阀按照《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基本每个工程都要装设,而且热网完工要先调试才允许运行。所以在计算水力平衡的时候,室内的比较严格,局部阻力要分别数弯头和散热器精确到每个管件得到克赛,室外有可能就是直接取沿程阻力的百分数。
请问一下采暖中比摩阻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啊
采暖中比摩阻:Rm=(λ/d)ρV^2/2式中λ——管道的沿程阻力系数;d——管径,m;ρ——密度,kg/m^3;V——流速,m/s.或:Rm=(8/π^2)(λ/ρ)G^2/d^5=0.81(λ/ρ)G^2/d^5式中G——管内流量,kg/s;其余同上.或:Rm={8/(π^2...
管道阻力与压力的关系,管道阻力的计算公式
如果是排风管的话,摩擦阻力计算公式为:根据流体力学原理,空气在横断面形状不变的管道内流动时的摩擦阻力按下式计算:ΔPm=λν2ρl/8Rs对于圆形风管,摩擦阻力计算公式可改写为:ΔPm=λν2ρl/2D圆形风管单位长度的摩擦阻力(比摩阻)为:Rs=λν2ρ/2D以上各式中λ————摩擦阻力系数ν————风管内空气的平均流速,m/s;ρ————空气的密度,Kg/m3;l————风管长度,mRs————风管的水力半径,m;Rs=f/Pf————管道中充满流体部分的横断面积,m2;P————湿周,在通风、空调系统中既为风管的周长,m;D————圆形风管直径,m。矩形风管的摩擦阻力计算我们日常用的风阻线图是根据圆形风管得出的,为利用该图进行矩形风管计算,需先把矩形风管断面尺寸折算成相当的圆形风管直径,即折算成当量直径。再由此求得矩形风管的单位长度摩擦阻力。当量直径有流速当量直径和流量当量直径两种;流速当量直径:Dv=2ab/(a+b)流量当量直径:DL=1.3(ab)0.625/(a+b)0.2
求管道压力损失公式
管道总阻力损失hw=∑hf+∑hj,hw—管道的总阻力损失(Pa);∑hf—管路中各管段的沿程阻力损失之和(Pa);∑hj—管路中各处局部阻力损失之和(Pa)。hf=RL、hf—管段的沿程损失(Pa);R—每米管长的沿程阻力损失,又称比摩阻(Pa/m);L—管段长度(m),R的值可在水力计算表中查得。也可以用下式计算,hf=[λ×(L/d)×γ ×(v^2)]÷(2×g),L—管段长度(m);d—管径(m);λ—沿程阻力因数;γ—介质重度(N/m3);v—断面平均流速(m/s);g—重力加速度(m/s2)。管段中各处局部阻力损失hj=[ζ×γ ×(v^2)]÷(2×g),hj—管段中各处局部阻力损失(Pa);ζ—管段中各管件的局部阻力因数,可在管件的局部阻力因数表中查得。(引自《简明管道工手册》.P.56—57)
风管比摩阻计算公式
做风管配件预算算量的时候都直接算到风管里了 以中心线为分割,要是消声弯头,看下尺寸去图集里查个重量,在套下定额就行了;风管,是用于空气输送和分布的管道系统。有复合风管和无机风管两种。风管可按截面形状和材质分类。风管制作不锈钢风管制作是在咬口缝、铆钉缝、法兰翻边四角等缝隙处涂上密封胶(如中性玻璃胶)。涂密封胶前应清除表面尘土和油污。按截面形状,风管可分为圆形风管,矩形风管,扁圆风管等多种,其中圆形风管阻力最小的高度尺寸最大,制作复杂。所以应用以矩形风管为主。按材质,风管可分为金属风管,复合风管,高分子风管。——法布瑞克技术
求助:关于除尘设备管道风量、风机选型等计算公式或者小软件?
风机的选型一般按下述步骤进行: 1、计算确定隧道内所需的通风量; 2、计算所需总推力It It=△P×At(N) 其中,At:隧道横截面积(m2) △P:各项阻力之和(Pa);一般应计及下列4项: 1)隧道进风口阻力与出风口阻力; 2)隧道表面摩擦阻力,悬吊风机装置、支架及路标等引起的阻力; 3)交通阻力; 4)隧道进出口之间因温度、气压、风速不同而生的压力差所产生的阻力. 3、确定风机布置的总体方案 根据隧道长度、所需总推力以及射流风机提供推力的范围,初步确定在隧道总长上共布置m组风机,每组n台,每台风机的推力为T. 满足m×n×T≥Tt的总推力要求,同时考虑下列限制条件: 1)n台风机并列时,其中心线横向间距应大于2倍风机直径 2)m组(台)风机串列时,纵向间距应大于10倍隧道直径 4、单台风机参数的确定 射流风机的性能以其施加于气流的推力来衡量,风机产生的推力在理论上等于风机进出口气流的动量差(动量等于气流质量流量与流速的乘积),在风机测试条件先,进口气流的动量为零,所以可以计算出在测试条件下,风机的理论推力: 理论推力=p×Q×V=pQ2/A(N) P:空气密度(kg/m3) Q:风量(m3/s) A:风机出口面积(m2) 试验台架量测推力T1一般为理论推力的0.85-1.05倍.取决于流场分布与风机内部及消声器的结构.风机性能参数图表中所给出的风机推力数据均以试验台架量测推力为准,但量测推力还不等于风机装在隧道内所能产生的可用推力T,这是因为风机吊装在隧道中时会受到隧道中气流速度产生的卸荷作用的影响(柯达恩效应),可用推力减少.影响的程度可用系数K1和K2来表示和计算: T=T1×K1×K2或T1=T(K1×K2) 其中T:安装在隧道中的射流风机可用推力(N) T1:试验台架量测推力(N) K1:隧道中平均气流速度以及风机出口风速对风机推力的影响系数 K2:风机轴流离隧道壁之间距离的影响系数 以下场合风机选型使用分析 仓库通风 首先,看仓储货品是否是易燃易爆货品,如:油漆仓库等,必须选择防爆系列风机。 其次,看噪声要求高低,可以选择屋顶风机或环保式离心风机,(而且有款屋顶风机是风力启动,更可以省电呢。 最后,看仓库空气所需换气量的大小,可以选择最常规的轴流风机SF型或排风扇FA型。
两个数字相差百分比怎么计算,比如 749.86与650相差多少百分比,最好有计算公式!谢谢
百分比的计算方法:若A比B相差多少百分比,则(A-B)÷Bx100%;若B比A相差多少百分比,则(B-A)÷Ax100%。749.86与650相差多少百分比为:(749.86-650)÷650x100%=15.4%百分数是以分母是100的特殊分数,其分子可不是整数。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表示一个比值不带单位名称。
百分比公式 怎么计算百分比
1、百分数化小数:去掉百分号,小数点左移两位。如:75%可化为0.75,小数化百分数:加上百分号,小数点右移两位。如:0.62可化为62%。 2、百分数是分母为100的特殊分数,其分子可不为整数。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表示一个比值。百分比是一种表达比例、比率或分数数值的方法,如82%代表百分之八十二,或82/100、0.82。 3、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采用百分号(%)来表示,如41%,1%等。由于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也就是都以1%作单位,因此便于比较。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所以百分号后不可以加单位。 4、百分比是一种表达比例,比率或分数数值的方法,如82%代表百分之八十二,或82/100、0.82。成和折则表示十分之几,举例如“七成”和“七折”,代表70/100或70%或0.7。所以百分比后面不能接单位。
六年级求比值的公式
求比值和化简比一、意义: 1、求比值:求出比的值的大小。 2、化简比: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形式。二、根据: 1、求比值:根据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2、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除以一个相同的不为0的数,使比的前项和后项变成互质数。三、方法: 1、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小数化成分数进行计算,结果最好用分数表示。 2、化简比:(主要有四种情况,如下)(1)整数比(前后项都是整数)化简:把比的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因数(也可以不用最大公因数,只要是公因数就可以,但是不能一步达到目的,比较麻烦)。如:240 : 720是整数比,前后项的最大公因数是( ),就把前后项同时除以()(240÷ ) : (720÷ )=( ):( )(2)分数比(前后项都是分数)化简:把比的产后项同时乘上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约分去掉分母,变成整数比如果整数比还不是最简比,还要按整数比的化简方法继续化简。如: : 是分数比,前后项分母15和27的最小公倍数是( ),把前后项同时乘以( ),化成整数比( × ):( × )=( ):( )到的整数比( ):( )还不是比,前后项还有最大公因数( )再按整数比化简,得到最简比( ):( )(3)小数比(前后项都是小数)化简:把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上一个相同的数(一般是10、100….或能让小数部分相乘后整10进位的数)变成整数比,再按整数比化简的方法化成最简整数比。如:2.4 : 3.7是小数比,前项要乘5就可以变成整数,后项要乘10就可以变成整数,那么前后项总的要乘( ):2.4 : 3.7=(2.4× ): (3.7× )=( ):( )得到的整数比( ):( )还不是最简比,再按整数比化简的方法,化简成为最简比( ):( )(4)混合比(比的前后项是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混合)化简:要根据上面三种方法灵活运用。如:25 : 3.2 24 : : 3.4
比和比值的公式
比和比值的公式:2:3=三分之二。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最简比的前项和后项互质,且比的前项、后项都为整数;比值通常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分数或小数表示;比的后项不能为0 ;比的后项乘以比值等于比的前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等于比值。含义被除数a 比前项,比的后项除数b 。除号相当于比号,除法的商称比值。非零两数去做比,能用分数来表示。分母它是比后项,比的前项是分子。除法商成分数值,分数值也是比值。同类两量求比值,统一单位别忘记。
EXCEL算比值的公式是多少?
在图片中有详细的解答;注意红色矩形里面的公式
比例公式怎么计算?
比例公式的计算方法如下:1、比例的定义: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等比关系,表示为a:b或a/b,其中a和b分别表示两个量的大小。2、比例的转化:比例可以通过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来转化成等价的比例。例如,将a:b转化为c:d,可以通过乘以k得到c=ka,d=kb的新比例,其中k为任意非零数。3、比例的比较:比例可以通过交叉相乘或求解比值来进行比较。例如,比较a:b和c:d的大小,可以通过求解AD和BC的大小关系来判断。4、比例的求解:比例可以通过已知量推导未知量来求解。例如,已知a:b=c:d,求解d的值,可以通过交叉相乘得到ad=bc,然后除以c得到d=b/a*c的值。比例公式的用途:1、求解未知量:通过已知的比例关系,可以推导出未知量的值,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如商业、金融、工程等领域。2、估算数值:通过比例关系,可以估算各种数量的大小和趋势,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预测市场需求、投资收益等。3、比较大小:通过比例关系,可以比较两个量的大小和差异,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如比较成本和收益、效益和代价等。4、判断趋势:通过比例关系,可以判断各种现象的趋势和规律,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方向,如经济增长、人口变化等。
比值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求比值用除法计算,用前项除以后项,如3:5=3÷5=0.6,这个0.6就是3:5的比值,比值可以用分数表示,如3:5=3/5,比值就是五分之三。如果两个数的比值无法除尽,就用分数表示比值了,当然这个分数要化成最简分数。被除数a 比前项,比的后项除数b 。除号相当于比号,除法的商称比值。非零两数去做比,能用分数来表示。分母它是比后项,比的前项乃分子。除法商成分数值,分数值也是比值。同类两量求比值,统一单位别忘记。比值它是一个数,结果不能是点比。扩展资料:比跟除法、分数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分母,比值相当于商、分数值,比号相当于除号、分数线。比值相当于商和分数值。因为除数和分母不能为“0”,所以比的后项不能为“0”。如果用字母表示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b=a÷b=a/b(b≠0)。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前项和后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有四项,两个内项,两个外项)。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比例的内项之积等于比例的外项之积。比有2个项,叫前项和后项,比例有4个项,分为内项和外项。不包括比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比值
比重和密度的关系(比重和密度的关系公式)
1、比重也称相对密度,物质的密度与取作标准的某一物质(例如在其最大密度的温度4°C时的纯水)密度之比(两者的密度都是在空气中称重而取得的) 。 2、固体和液体的比重是该物质(完全密实状态)的密度与在标准大气压,3.98℃时纯H2O下的密度(999.972 kg/m3)的比值。 3、气体的比重是指该气体的密度与标准状况下空气密度的比值。 4、比重是无量纲的量,即比重是无单位的值,一般情形下随温度、压力而变。比重简写为s.g.。密度是有量纲的量,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比重计算公式是什么?
公式:比重=物质的质量/物质的体积。比重也称相对密度,固体或液体的比重是该物质(完全密实状态)的密度与在标准大气压,与3.98℃时纯H2O下的密度(999.972 kg/m3)的比值。气体的比重是指该气体的密度与标准状况下空气密度的比值。液体或固体的比重说明了它们在另一种流体中是下沉还是漂浮。中国在有些书籍中,把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重量也译成比重。它大体也能指示物体在水中的沉或浮,通称它为单位体积重量,可用符号ω表示。ω和s.g.有所不同。ω和密度ρ之间的关系为ω=ρg,式中g为该地的重力加速度。g 随地区和高度不同而变化,所以ω也随着变化。
密度的计算和公式计算
密度的计算应该注意注意事项: (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质量m与其体积V的比值,定义式为 ρ=m/V 根据定义,在SI中,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量纲为ML-3. (2)表观密度 多孔固体(颗粒或粉末)材料质量与其表现体积(包括“孔隙”的体积)之比值. (3)实际密度 多孔固体材料与其休积(不包括孔隙的体积)之比值. (4)堆积密度 在特定条件下,在既定容积的容器内,疏松状(小块、颗粒、纤维)材料质量与所占体积之比值. 特定条件是指自然堆积、振动或敲击或施加一定压力的堆积等. (5)标准密度 在规范规定的标准条件下的物质密度.比如,在温度为273.15K(0℃)、压强101325Pa(latm)下的气体标准密度;温度温度20℃、压强(latm)下的液体标准密度. (6)参考密度 在规定的参考状态(温度和压强)下的物质密度. (7)相对密度 在特定条件下,物质密度ρl与参考物质密度ρ2之比值.定义式为 d=ρ1/ρ2. 相对密度,过去常叫做“比重”.“比重”通常指某种物质的密度与纯水密度之比值,它已包含于上述相对密度的概念之中.历史上,“比重”还有一种定义,D=G/V,即单位体积的重量,这说明,“比重”这一概念本身就比较混乱,现在不再沿用. 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且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因此可以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征物质的这种特性. 密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千克/米3”,这是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掌握的,但是要换算单位,不少同学却感到困难了.例如:铁的密度是78×103千克/米3=克/厘米3.这个问题可以利用单位换算中的基本方法来解决,那就是分子里的单位变小多少倍,换算后的数值就变大多少倍:1千克=103克;分母中的单位变小多少倍,换算后的数值要变小多少倍:1米3=106厘米3,因此,7.8×10千克/米3=7.8×103×(103/106)克/厘米3=7.8克/厘米3;根据这种换算方法;分析一下可以得出密度的单位有一个规律,即:对于某种物质的密度,在分别用“克/厘米3”,“千克/分米3”和“吨/米3”来做单位时,它们的数值是相同的.例如,铁的密度,按照这个规律可知:ρ水=7.8克/厘米3=7.8千克/分米3=7.8吨/米3.这个“7.8”就是课本上密度表中铁的密度值去掉103得到的.记住这个规律,不但给密度单位的换算带来很大的方便,而且使一些涉及密度计算的问题变得简单.例如用这种方法来记算水的质量,就是1厘米3(毫升)水的质量是1克,1分米3(升)水的质量是1千克,1米3水的质量是1吨.
二阶微分方程的3种通解公式是什么?
第一种:由y2-y1=cos2x-sin2x是对应齐方程的解可推出cos2x、sin2x均为齐方程的解,故可得方程的通解是:y=C1cos2x+C2sin2x-xsin2x。第二种:通解是一个解集……包含了所有符合这个方程的解;n阶微分方程就带有n个常数,与是否线性无关;通解只有一个,但是表达形式可能不同,y=C1y1(x)+C2y2(x)是通解的话y=C1y1(x)+C2y2(x)+y1也是通解,但y=C1y1就是特解。第三种:先求对应的齐次方程2y""+y"-y=0的通解。相关内容:微分方程的约束条件是指其解需符合的条件,依常微分方程及偏微分方程的不同,有不同的约束条件。常微分方程常见的约束条件是函数在特定点的值,若是高阶的微分方程,会加上其各阶导数的值,有这类约束条件的常微分方程称为初值问题。若是二阶的常微分方程,也可能会指定函数在二个特定点的值,此时的问题即为边界值问题。若边界条件指定二点数值,称为狄利克雷边界条件(第一类边值条件),此外也有指定二个特定点上导数的边界条件,称为诺伊曼边界条件(第二类边值条件)等。偏微分方程常见的问题以边界值问题为主,不过边界条件则是指定一特定超曲面的值或导数需符定特定条件。
毕业论文中多元回归公式贝特写成了b有影响吗
有影响。β指的是回归系数,在spss里同时有标准化的回归系数和非标准化的回归系数,如果是非标准化的,在spss报表里表示为unstandardizedB,如果是标准化的,表示为standardizedBeta,通常研究中需要报告的是标准化的结果。回归方程假设检验的虚无假设陈述了两个变量总体间不存在关系,具体表述为,方程没有对Y值的变异做出有显著性的贡献和解释。或者说回归方程中算出的b值不能代表任何X和Y之间的真正关系,只是由随机或者样本误差造成的,总体真正的b为零。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公式是什么?
以下是关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公式”的讲解: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公式是:1/R总=1/R1+1/R2+,+1/Rn。即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对于两个以上的电阻并联,这个公式依然适用。具体来说,如果一个并联电路有n个电阻,那么总电阻R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总=1/(1/R1+1/R2+,+1/Rn)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如下: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设为U,各支路电流分别为I1、I2……In,总电流为I。则有 I=I1+I2+,+InU/R总=I,U/R1=I1,U/R2=I2,U/Rn=In所以有 R总=U/I=U/(I1+I2+,+In)=1/(1/R1+1/R2+,+1/Rn)这个公式可以用来快速计算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无论电路中有多少个电阻并联,都可以通过这个公式直接计算出总电阻。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只适用于并联电路,如果电路中有串联电阻或者其他复杂电路结构,这个公式就不适用了。此外,在计算总电阻时,需要注意单位要一致。如果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那么总电阻的单位也是欧姆(Ω)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是独立的,它们之间没有相互影响。因此,当一个支路发生改变时,不会影响其他支路的电流。这种独立性使得并联电路在某些场合下具有很大的优势。例如,当需要增加电流的供应量时,可以通过简单地增加并联的电阻数量来达到目的。此外,并联电路的总电阻还与电路中的分支数量有关。当分支数量增加时,总电阻会相应地减小。这是因为每个分支都会贡献一部分电阻,它们之间是并联的关系,所以总的电阻会随着分支数量的增加而减小。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公式
以下是关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公式”的讲解: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公式是:1/R总=1/R1+1/R2+,+1/Rn。即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对于两个以上的电阻并联,这个公式依然适用。具体来说,如果一个并联电路有n个电阻,那么总电阻R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总=1/(1/R1+1/R2+,+1/Rn)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如下: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设为U,各支路电流分别为I1、I2……In,总电流为I。则有 I=I1+I2+,+InU/R总=I,U/R1=I1,U/R2=I2,U/Rn=In所以有 R总=U/I=U/(I1+I2+,+In)=1/(1/R1+1/R2+,+1/Rn)这个公式可以用来快速计算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无论电路中有多少个电阻并联,都可以通过这个公式直接计算出总电阻。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只适用于并联电路,如果电路中有串联电阻或者其他复杂电路结构,这个公式就不适用了。此外,在计算总电阻时,需要注意单位要一致。如果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那么总电阻的单位也是欧姆(Ω)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是独立的,它们之间没有相互影响。因此,当一个支路发生改变时,不会影响其他支路的电流。这种独立性使得并联电路在某些场合下具有很大的优势。例如,当需要增加电流的供应量时,可以通过简单地增加并联的电阻数量来达到目的。此外,并联电路的总电阻还与电路中的分支数量有关。当分支数量增加时,总电阻会相应地减小。这是因为每个分支都会贡献一部分电阻,它们之间是并联的关系,所以总的电阻会随着分支数量的增加而减小。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公式
以下是关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公式”的讲解: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公式是:1/R总=1/R1+1/R2+,+1/Rn。即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对于两个以上的电阻并联,这个公式依然适用。具体来说,如果一个并联电路有n个电阻,那么总电阻R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总=1/(1/R1+1/R2+,+1/Rn)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如下: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设为U,各支路电流分别为I1、I2……In,总电流为I。则有 I=I1+I2+,+InU/R总=I,U/R1=I1,U/R2=I2,U/Rn=In所以有 R总=U/I=U/(I1+I2+,+In)=1/(1/R1+1/R2+,+1/Rn)这个公式可以用来快速计算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无论电路中有多少个电阻并联,都可以通过这个公式直接计算出总电阻。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只适用于并联电路,如果电路中有串联电阻或者其他复杂电路结构,这个公式就不适用了。此外,在计算总电阻时,需要注意单位要一致。如果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那么总电阻的单位也是欧姆(Ω)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是独立的,它们之间没有相互影响。因此,当一个支路发生改变时,不会影响其他支路的电流。这种独立性使得并联电路在某些场合下具有很大的优势。例如,当需要增加电流的供应量时,可以通过简单地增加并联的电阻数量来达到目的。此外,并联电路的总电阻还与电路中的分支数量有关。当分支数量增加时,总电阻会相应地减小。这是因为每个分支都会贡献一部分电阻,它们之间是并联的关系,所以总的电阻会随着分支数量的增加而减小。
串联和并联电阻的公式都是什么呀?
等效电阻 串联:R总=R1+R2+R3+……;电阻r相等时,R总=nr(n只数) 并联:1/R总=1/R1+1/R2+1/R3+……;电阻r相等时,R总=r/n(n只数);只有两个时,R总=R1×R2/(R1+R2) 电流: 串联:I总=I1=I2=I3=…… 并联:I总=I1+I2+I3+…… 电压 串联:U总=U1+U2+U3+…… 并联:U总=U1=U2=U3=…… 串联分压:电压与电阻成正比,U1:U2:U3……=R1:R2:R3…… 并联分流:电流与电阻成反比:(1/U1):(1/U2):(1/U3)……=(1/R1):(1/R2):(1/R3)……;只有两个电阻U1:U2=R2:R1 电功率关系: 串联与电阻成正比;并联与电阻成反比 相同时间的电功或电热: 串联与电阻成正比;并联与电阻成反比
求波长,振幅,波速的公式是什么?
波长=周期x波速=波速/频率振幅的话跟机械能有关,没有固定的计算公式的。
简谐运动波长,频率,波速怎么算?求公式
v=λ÷T=λf
频率和波长的关系公式
频率和波长的关系公式:波长=光速*(1/频率)。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描述周期运动频繁程度的量,常用符号f或ν表示,单位为秒分之一,符号为s-1。波长(wavelength)是指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也就是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相邻两个振动位相相差2π的点之间的距离。波长λ等于波速u和周期T的乘积,即λ=uT。同一频率的波在不同介质中以不同速度传播,所以波长也不同。
关于波速公式V=λf,下面哪能几句话是正确的?
答案AB都正确。 楼上的朋友似乎对c=λf这个公式记的不太准确,对于光来说c=λf这个式子只适用于真空中,c是真空的光速,在介质中,光速≠c,而是有其他的值! V=λf是波速公式,是由V=λ/T得到的,其中T是时间,而频率f=1/T所以,此式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因此A正确! 而对于一个波来讲,频率只依赖于发射源,而与其他外界的因素没有关系,因此答案B正确! C和D都错了,C错在频率不能变化,D错在波速与波长没有关系,而是与传播的介质有关!我觉得对于A选项我解释的已经很清楚了,房主还看不懂?还有哪里不懂你指出来,我再给你详细解释!
激波速度公式
波的速度公式:V=λ/T。T是波作一次全振动需要的时间,λ是一次全振动的波的长度,也即周期T内的路程,由于速度=路程/时间,所以V=λ/T。振源振动带动周围质点做受迫振动,质点振动周期,与振源振动周期相同。 在波的传播过程中,有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振动周期不变,波长改变,波速改变。
C=λν这个公式啥意思?具体讲解。。。
正确的公式是:v=fλ。表示的是频率、波长、波速三者的关系。其中v是波速(m/s),f是频率{Hz(也就是1/s)},λ是波长(m)。波速是单位时间内一定的振动状态所传播的距离。由于波的某一振动状态总是与某一相值相联系,或者说,单位时间内某种一定的振动相所传播的距离,称为波速。扩展资料:波速的变化特征在岩石工程中,波速的高低及变化过程被看成是岩石完整性及其内部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的反映,尤其是临近破裂时波速的变化特征,对于岩石破坏的预报有重要参考意义。起初,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纵波波速随应力的增加而增加。然而这一结论却与岩石膨胀模型中破裂前由于微破裂的增加而密度减小,进而使波速下降的理论结果相互矛盾。随着实验方法和波速测量技术的改进,人们对岩石破裂过程中波速的变化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弦振动张力与波速的关系公式
弦振动张力与波速的关系公式f=u÷2L。研究弦线波速的时候,张力,频率是有关系的。张力和频率决定了这个弦的正常工作时参加的一些系数。实验波速可由f=u÷2L,以f为y,1╱L为x,用最小二乘法,y=bx,大物实验书里有相关公式得到b,Ub,从而得到u和Uu,理论波速由√(F÷线密度)得到。测量高温高压下地球内部物质的弹性波速测量是人们了解地球深部信息的重要手段,它常与地震观测所获得的波速资料相结合,为反演地球深部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热力学状态和物质运移等提供重要约束。人们最早是在大腔体压机中采用超声测量技术,在样品两端安装超声信号发生和接收装置,通过已知长度的样品中声波走时来求得波速。
弦波速度公式
公式是波在弦上的传播速度=√(T/μ),T是弦线中张力,μ是弦线的质量密度.一般在几十m/s.
高中物理 波长和速度有什么公式
一个周期传播一个波长也就是 λ=V*T(其中λ是波长,V是速度,T是周期)
纵波在固体中的波速公式中E是什么?
物质波的公式是p=h/λ啊,p是物质(或粒子,比如质子)的动量(mv),h是普朗克常量,λ是这个物质(或粒子)的波长,这个公式是说任何物质可以看作是波,λ就是他的波长,就像电子衍射一样,电子就可以看作波v=E/h这个是把波看作粒子时的计算公式,比如光波可以看作一个个光子,那么每个光子的动能E=hv,h是普朗克常量,v是波的频率
波速与波的频率波长的关系可用公式表述为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以光速传播,约为3×10 8 m/s,合3×10 5 km/s. 在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是c=λf(c波速,λ是波长,f是频率). 故答案为:3×10 5 ;c=λf.
如何用数学公式求出振动方程和波的传播速度
首先你得知道波传播的速度,因为振动速度和波传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知道了波的传播速度之后,确定原点,确定初相位记为w0。波速*振动周期=波长记为x,振动方程的最大位移是波的H振幅记为A则波的方程可以写成Asin(nx+w0)波动方程的本质是振动方程,形式上自然一样,他们的区别就在于,振动方程描述的是一个质点在任意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而波动方程描述的是任意一个质点在任意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这个任意时刻用变量t来表示,任意位置用变量x来表示,求解方法完全是求解振动方程的方法,首先确定一个参考点,一般选择坐标原点,根据初始条件写出它的振动方程,然后在右侧任选一点,坐标为x,这一点的振动方程和原点的振动方程对比,振幅一样,角频率一样,唯一不一样的是初相位,而相位差可以根据这两个点的距离来确定,即相位差等于距离除以波长再乘以2PI(圆周率),同时,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相位越来越小。记住,波动方程就是振动方程。函数图如下:
频率波长公式
频率与波长的换算公式是频率=波速/波长,波长=波速/频率。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n次试验,在这n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m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数。比值m/n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率,用文字表示定义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是频率。某个组的频数与样本容量的比值也叫做这个组的频率。有了频数(或频率)就可以知道数的分布情况。波长(wavelength)是指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也就是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相邻两个振动位相相差2π的点之间的距离。波长λ等于波速u和周期T的乘积,即λ=uT。同一频率的波在不同介质中以不同速度传播,所以波长也不同。波长对波性质的度量波长(或可换算成频率)是波的一个重要特征指标,是波的性质的量度。例如:机械波可以从它的波长来量度,可听声波长从17mm到17m不等,相应的频率约为20000Hz到20Hz(频率与波长成反比,所以频率较高的在前面)。电磁波也可以由它的波长来量度,人眼的可见光从深红色的750nm波长,400THz频率,到紫色的400nm波长,750THz频率。
交通工程学中波流量公式是怎么推导的?
交通工程学中波流量公式是通过波速公式推导的。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交通工程学中不流量公式是v=λf是波速公式,是由v=λ/t得到的,其中t是时间,而频率f=1/t所以,此式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车流密度是指某一瞬间,道路上单位长度存在的车辆数,反映了一条道路上交通密集程度。
关于波速公式v=λf,下面哪几句话是正确的( )A.适用于一切波B.波长2m的声音比波长1m的声音的传播
A、波速公式v=λf适用一切波,故A正确.B、波速由介质的性质决定,同一类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波速相等,所以波长2m的声音与波长1m的声音的传播速度相等,故B错误.C、D波的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由波源决定,与介质无关,而波速由介质决定,由v=λf知,波长与波源、介质均有关,所以对同一机械波来说,通过不同的介质时,只有频率f不变,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公式是什么?
以下是关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公式”的讲解: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公式是:1/R总=1/R1+1/R2+,+1/Rn。即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对于两个以上的电阻并联,这个公式依然适用。具体来说,如果一个并联电路有n个电阻,那么总电阻R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总=1/(1/R1+1/R2+,+1/Rn)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如下: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设为U,各支路电流分别为I1、I2……In,总电流为I。则有 I=I1+I2+,+InU/R总=I,U/R1=I1,U/R2=I2,U/Rn=In所以有 R总=U/I=U/(I1+I2+,+In)=1/(1/R1+1/R2+,+1/Rn)这个公式可以用来快速计算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无论电路中有多少个电阻并联,都可以通过这个公式直接计算出总电阻。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只适用于并联电路,如果电路中有串联电阻或者其他复杂电路结构,这个公式就不适用了。此外,在计算总电阻时,需要注意单位要一致。如果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那么总电阻的单位也是欧姆(Ω)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是独立的,它们之间没有相互影响。因此,当一个支路发生改变时,不会影响其他支路的电流。这种独立性使得并联电路在某些场合下具有很大的优势。例如,当需要增加电流的供应量时,可以通过简单地增加并联的电阻数量来达到目的。此外,并联电路的总电阻还与电路中的分支数量有关。当分支数量增加时,总电阻会相应地减小。这是因为每个分支都会贡献一部分电阻,它们之间是并联的关系,所以总的电阻会随着分支数量的增加而减小。
电阻并联公式推导怎么推导
因为I=U/R(I电流,U电压,R电阻)所以两条支路电流分别为为(设有两个支路,每一个支路上有一个阻值不同的电阻分别为R1R2对应电流电压分别为I1U1.I2U2)I1=U1/R1I2=U2/R2因为干路电流I总=U总/R总并联I总=I1+I2并联电路电压处处相等所以U总/R总=U1/R1+U2/R2=U总/R1+U总/R2约U总1/R总=1/R1+1/R2
电阻公式有哪些?
一、 欧姆定律部分 1. 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I=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 U=U1+U2+…+Un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 I=I1+I2+…+In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 U=U1=U2=…=Un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6. R=R1+R2+…+Rn (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 1/R=1/R1+1/R2+…+1/Rn (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 R并= 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 R串=nR (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 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 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二、 电功电功率部分 12.P=UI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3.P=W/t (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4.Q=I2Rt (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 15.P=P1+P2+…+Pn (适合于任何电路) 16.W=UIt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7. P=I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8. P=U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9. W=Q (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 20. W=I2Rt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1. W=U2t/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2.P1:P2=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 23.P1:P2=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 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2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G物h 总功W总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00% 功率P (w) P= w/t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 ν:频率
三个电阻并联计算公式如下?
三个电阻并联计算公式如下:我们要找出三个电阻并联时的计算公式。在电学中,当几个电阻并联时,它们会共享相同的电压,并且每个电阻会分担一部分电流。假设每个电阻的阻值是R,总电流是I,电压是V。并联电阻的总电阻(EffectiveResistance)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1/R_total=1/R_1+1/R_2+1/R_3这个公式是并联电阻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其中R_total是总电阻,R_1,R_2,R_3是各个电阻的阻值。总电流I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I=V/R_total这个公式是计算总电流的,其中V是电压,R_total是总电阻。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所有需要的公式,下一步是把这些公式整合在一起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为:[{R_total:R1R2R3/(R1R2+R1R3+R2*R3),I:V/R3+V/R2+V/R1}]所以,三个电阻并联时的总电流是:V/R3+V/R2+V/R1安培。单位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用希腊字母“Ω”表示。常用的电阻单位还有千欧姆(KΩ),兆欧姆(MΩ),它们的关系是:1KΩ=1000Ω,1MΩ=1000KΩ。在电原理图中为了简便,一般将电阻值中的“Ω”省去,凡阻值在千欧以下的电阻,直接用数字表示;阻值在千欧以上的,用“K”表示;兆欧以上的用“M”表示。
请教: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电阻公式是什么?
并联电路总电阻等于:R1*R2/(R1+R2),电压U=电阻R*电流I,电流I=电压U/电阻R,电阻R=电压U/电流I
波速计算公式是什么?
波速计算公式是波长乘频率,其相关内容如下:1、波速计算公式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公式,用于计算波的速度。这个公式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波,包括机械波和电磁波。了解波速计算公式对于理解和应用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和现象非常重要。2、波速计算公式通常表示为:v=λf,其中v是波速,λ是波长,f是频率。这个公式是由波的性质和传播介质决定的。波速等于频率乘以波长,这是因为波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个完整的波动周期都会覆盖一个完整的长度,这个长度就是波长。3、除了机械波和电磁波,还有一些其他的波动现象,比如地震波、海浪等。对于这些波动现象,虽然具体的波速计算公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原理仍然是相同的:波速等于频率乘以波长。例如,地震波的速度通常约为5-8公里每秒,这取决于地壳的密度和弹性。波速相关信息1、媒质的性质如密度、弹性、粘性等都会对波速产生影响。例如,声波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通常比在液体或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慢。这是由于气体的密度较小,对声波的散射作用较强,导致声波的传播速度下降。2、不同类型的波在同一种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也可能不同。例如,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约为光速。在非真空的媒质中,如玻璃或水等,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会受到媒质的影响而下降。是由于媒质中的原子和分子会对电磁波产生散射作用,导致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下降。3、波速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地震学中,通过测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可以推断出地壳的厚度和密度等信息,为地震预警和地震定位提供重要依据。在声学中,声波的传播速度可用于测量空气或水的温度、密度和压力等信息,还被用于医学成像和声音信号处理等方面。
波速公式是什么?
波速计算公式是波长乘频率,其相关内容如下:1、波速计算公式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公式,用于计算波的速度。这个公式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波,包括机械波和电磁波。了解波速计算公式对于理解和应用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和现象非常重要。2、波速计算公式通常表示为:v=λf,其中v是波速,λ是波长,f是频率。这个公式是由波的性质和传播介质决定的。波速等于频率乘以波长,这是因为波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个完整的波动周期都会覆盖一个完整的长度,这个长度就是波长。3、除了机械波和电磁波,还有一些其他的波动现象,比如地震波、海浪等。对于这些波动现象,虽然具体的波速计算公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原理仍然是相同的:波速等于频率乘以波长。例如,地震波的速度通常约为5-8公里每秒,这取决于地壳的密度和弹性。波速相关信息1、媒质的性质如密度、弹性、粘性等都会对波速产生影响。例如,声波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通常比在液体或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慢。这是由于气体的密度较小,对声波的散射作用较强,导致声波的传播速度下降。2、不同类型的波在同一种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也可能不同。例如,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约为光速。在非真空的媒质中,如玻璃或水等,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会受到媒质的影响而下降。是由于媒质中的原子和分子会对电磁波产生散射作用,导致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下降。3、波速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地震学中,通过测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可以推断出地壳的厚度和密度等信息,为地震预警和地震定位提供重要依据。在声学中,声波的传播速度可用于测量空气或水的温度、密度和压力等信息,还被用于医学成像和声音信号处理等方面。
波速计算公式是什么?
波速计算公式是波长乘频率,其相关内容如下:1、波速计算公式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公式,用于计算波的速度。这个公式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波,包括机械波和电磁波。了解波速计算公式对于理解和应用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和现象非常重要。2、波速计算公式通常表示为:v=λf,其中v是波速,λ是波长,f是频率。这个公式是由波的性质和传播介质决定的。波速等于频率乘以波长,这是因为波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个完整的波动周期都会覆盖一个完整的长度,这个长度就是波长。3、除了机械波和电磁波,还有一些其他的波动现象,比如地震波、海浪等。对于这些波动现象,虽然具体的波速计算公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原理仍然是相同的:波速等于频率乘以波长。例如,地震波的速度通常约为5-8公里每秒,这取决于地壳的密度和弹性。波速相关信息1、媒质的性质如密度、弹性、粘性等都会对波速产生影响。例如,声波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通常比在液体或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慢。这是由于气体的密度较小,对声波的散射作用较强,导致声波的传播速度下降。2、不同类型的波在同一种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也可能不同。例如,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约为光速。在非真空的媒质中,如玻璃或水等,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会受到媒质的影响而下降。是由于媒质中的原子和分子会对电磁波产生散射作用,导致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下降。3、波速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地震学中,通过测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可以推断出地壳的厚度和密度等信息,为地震预警和地震定位提供重要依据。在声学中,声波的传播速度可用于测量空气或水的温度、密度和压力等信息,还被用于医学成像和声音信号处理等方面。
波速计算公式是什么?
波速计算公式是波长乘频率,其相关内容如下:1、波速计算公式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公式,用于计算波的速度。这个公式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波,包括机械波和电磁波。了解波速计算公式对于理解和应用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和现象非常重要。2、波速计算公式通常表示为:v=λf,其中v是波速,λ是波长,f是频率。这个公式是由波的性质和传播介质决定的。波速等于频率乘以波长,这是因为波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个完整的波动周期都会覆盖一个完整的长度,这个长度就是波长。3、除了机械波和电磁波,还有一些其他的波动现象,比如地震波、海浪等。对于这些波动现象,虽然具体的波速计算公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原理仍然是相同的:波速等于频率乘以波长。例如,地震波的速度通常约为5-8公里每秒,这取决于地壳的密度和弹性。波速相关信息1、媒质的性质如密度、弹性、粘性等都会对波速产生影响。例如,声波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通常比在液体或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慢。这是由于气体的密度较小,对声波的散射作用较强,导致声波的传播速度下降。2、不同类型的波在同一种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也可能不同。例如,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约为光速。在非真空的媒质中,如玻璃或水等,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会受到媒质的影响而下降。是由于媒质中的原子和分子会对电磁波产生散射作用,导致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下降。3、波速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地震学中,通过测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可以推断出地壳的厚度和密度等信息,为地震预警和地震定位提供重要依据。在声学中,声波的传播速度可用于测量空气或水的温度、密度和压力等信息,还被用于医学成像和声音信号处理等方面。
波速公式
波速公式:V=λf(λ波长,f频率)。波速是指单位时间内一定的振动状态所传播的距离。由于波的某一振动状态总是与某一相值相联系,或者说,单位时间内某种一定的振动相所传播的距离,称为波速。因此,对于单一频率的波,波速又称为相速。通常以c表示,国际单位是米/秒,符号为m/s。依照波不同特征所定义而有不同的具体含义,单色波的波速c与波长λ、波源振动频率f之间的关系为:c=λf。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大小完全取决于媒质本身的弹性性质和惯性性质,即决定于媒质的弹性模量和密度。在室温下,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
波速公式是什么?
单色波的波速c与波长λ、波源振动频率f之间的关系为:c=λf。由于波的某一振动状态总是与某一相值相联系,或者说,单位时间内某种一定的振动相所传播的距离,称为波速。因此,对于单一频率的波,波速又称为相速。通常以c表示,国际单位是米/秒,符号为m/s。依照波不同特征所定义而有不同的具体含义。扩展资料在岩石工程中,波速的高低及变化过程被看成是岩石完整性及其内部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的反映,尤其是临近破裂时波速的变化特征,对于岩石破坏的预报有重要参考意义。起初,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纵波波速随应力的增加而增加。然而这一结论却与岩石膨胀模型中破裂前由于微破裂的增加而密度减小,进而使波速下降的理论结果相互矛盾。随着实验方法和波速测量技术的改进,人们对岩石破裂过程中波速的变化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波的速度公式是什么
频率乘波长。根据查询搜狐教育网显示,波的速度公式是波速等于频率乘波长。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大小完全取决于媒质本身的弹性性质和惯性性质,即决定于媒质的弹性模量和密度。在室温下,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每秒,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
波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单色波的波速c与波长λ、波源振动频率f之间的关系为:c=λf。由于波的某一振动状态总是与某一相值相联系,或者说,单位时间内某种一定的振动相所传播的距离,称为波速。因此,对于单一频率的波,波速又称为相速。通常以c表示,国际单位是米/秒,符号为m/s。依照波不同特征所定义而有不同的具体含义。扩展资料在岩石工程中,波速的高低及变化过程被看成是岩石完整性及其内部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的反映,尤其是临近破裂时波速的变化特征,对于岩石破坏的预报有重要参考意义。起初,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纵波波速随应力的增加而增加。然而这一结论却与岩石膨胀模型中破裂前由于微破裂的增加而密度减小,进而使波速下降的理论结果相互矛盾。随着实验方法和波速测量技术的改进,人们对岩石破裂过程中波速的变化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波速与光速有怎样的关系公式吗?
“波速”和“光速”的关系公式:波速公式:V=λf(λ波长,f频率)。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c=3x10^8m/s ,c=λγ。光从真空射入介质,频率不变,波长减小。光在介质中的速度:v=c/n,波长:λ=λ0/n。单位时间内波形传播的距离,称波速。通常以C表示,国际单位是米/秒。依照波不同特征所定义而有不同的意涵。单位时间内波形传播的距离,称波速。通常以C表示,单位是米/秒。一般说,风力愈强、风时愈长及风的吹程愈远时,所形成的波浪的波速就愈大。在各向同性煤质中,波的周期和频率取决于波源,与煤质无关;而波速取决于煤质的性质,与波源无关。固体中既能传播横波,也能传播纵波。液体和气体中只能传播纵波。光速是指光波或电磁波在真空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目前所发现的自然界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它与观测者相对于光源的运动速度无关,即相对于光源静止和运动的惯性系中测到的光速是相同的。物体的质量将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它的质量将趋于无穷大,所以有质量的物体达到光速是不可能的。只有静止质量为零的光子,才始终以光速运动着。光速与任何速度叠加,得到的仍然是光速。速度的合成不遵从经典力学的法则,而遵从相对论的速度合成法则。真空中的光速(speed of light/ velocity of light)是自然界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光速与观测者相对于光源的运动速度无关。物体的质量将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它的动质量将趋于无穷大,所以质量不为0的物体达到光速是不可能的。只有静质量为零的光子,才始终以光速运动着。光速与任何速度叠加,得到的仍然是光速。真空中的光速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常量。光速定义值:c=299792458m/s=299792.458km/s。
波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单色波的波速c与波长λ、波源振动频率f之间的关系为:c=λf。由于波的某一振动状态总是与某一相值相联系,或者说,单位时间内某种一定的振动相所传播的距离,称为波速。因此,对于单一频率的波,波速又称为相速。通常以c表示,国际单位是米/秒,符号为m/s。依照波不同特征所定义而有不同的具体含义。扩展资料在岩石工程中,波速的高低及变化过程被看成是岩石完整性及其内部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的反映,尤其是临近破裂时波速的变化特征,对于岩石破坏的预报有重要参考意义。起初,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纵波波速随应力的增加而增加。然而这一结论却与岩石膨胀模型中破裂前由于微破裂的增加而密度减小,进而使波速下降的理论结果相互矛盾。随着实验方法和波速测量技术的改进,人们对岩石破裂过程中波速的变化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波速”和“光速”的关系公式
“波速”和“光速”的关系公式:波速公式:V=λf(λ波长,f频率)。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c=3x10^8m/s ,c=λγ。光从真空射入介质,频率不变,波长减小。光在介质中的速度:v=c/n,波长:λ=λ0/n。单位时间内波形传播的距离,称波速。通常以C表示,国际单位是米/秒。依照波不同特征所定义而有不同的意涵。单位时间内波形传播的距离,称波速。通常以C表示,单位是米/秒。一般说,风力愈强、风时愈长及风的吹程愈远时,所形成的波浪的波速就愈大。在各向同性煤质中,波的周期和频率取决于波源,与煤质无关;而波速取决于煤质的性质,与波源无关。固体中既能传播横波,也能传播纵波。液体和气体中只能传播纵波。光速是指光波或电磁波在真空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目前所发现的自然界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它与观测者相对于光源的运动速度无关,即相对于光源静止和运动的惯性系中测到的光速是相同的。物体的质量将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它的质量将趋于无穷大,所以有质量的物体达到光速是不可能的。只有静止质量为零的光子,才始终以光速运动着。光速与任何速度叠加,得到的仍然是光速。速度的合成不遵从经典力学的法则,而遵从相对论的速度合成法则。真空中的光速(speed of light/ velocity of light)是自然界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光速与观测者相对于光源的运动速度无关。物体的质量将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它的动质量将趋于无穷大,所以质量不为0的物体达到光速是不可能的。只有静质量为零的光子,才始终以光速运动着。光速与任何速度叠加,得到的仍然是光速。真空中的光速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常量。光速定义值:c=299792458m/s=299792.458km/s。
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公式
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波速=波长×频率。波速是指单位时间内一定的振动状态所传播的距离。由于波的某一振动状态总是与某一相值相联系,或者说,单位时间内某种一定的振动相所传播的距离,称为波速。波长是指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n次试验,在这n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m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数。比值m/n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率,用文字表示定义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是频率。
电磁波,波长与波速的计算公式,(带上单位)?
波速=频率*波长波长=波速/频率(v=fλ对任何情况恒成立,其中v是波速(m/s),f是频率{Hz(也就是1/s)},λ是波长(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