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x+1/x 最小值公式 如何用公式求出答案?
这个函数,如果没有对X的范围进行限制,是没有最小值的. 画出的图像是个对勾函数.如果X>0,则最小值为2*根号下(x*1/x)=2 这利用了均值不等式.均值不等式的使用一定要遵循一正,二定,三相等这3条准则,缺一不可. 一正是说均值不等式中的两项要是正数 二定是说着两项在使式子取得最小值时,两项的值时确定的 三相等是说使式子取得最小值时,两项的值相等
y=x+1/x 最小值公式
这个函数,如果没有对X的范围进行限制,是没有最小值的.画出的图像是个对勾函数.如果X>0,则最小值为2*根号下(x*1/x)=2这利用了均值不等式.均值不等式的使用一定要遵循一正,二定,三相等这3条准则,缺一不可.一正是说均值不等式中的两项要是正数二定是说着两项在使式子取得最小值时,两项的值时确定的三相等是说使式子取得最小值时,两项的值相等
X一1的三次方的直接公式是杂样的
看图吧,少年、
xe^x的n阶导数公式
y=xe^x y=e^x+xe^x y=e^x+y=2e^x+xe^x y=e^x+y=3e^x+xe^x y(n)=ne^x+xe^x //:y(n)表y的n阶导数 扩展资料 导数公式 1.y=c(c为常数) y"=0 2.y=x^n y"=nx^(n-1) 3.y=a^x y"=a^xlna y=e^x y"=e^x 4.y=logax y"=logae/x y=lnx y"=1/x 5.y=sinx y"=cosx 6.y=cosx y"=-sinx 7.y=tanx y"=1/cos^2x 8.y=cotx y"=-1/sin^2x
积分公式谁是谁的原函数
不定积分求的是函数f(x)=xe^x的原函数。积分是微分的逆运算,即知道了函数的导函数,反求原函数。在应用上,积分作用不仅如此,它被大量应用于求和,通俗的说是求曲边三角形的面积,这巧妙的求解方法是积分特殊的性质决定的。主要分为定积分、不定积分以及其他积分。积分的性质主要有线性性、保号性、极大值极小值、绝对连续性、绝对值积分等。
a的x次方求导公式
a^x=e^(ln(a^x)),所以a^x=e^(xlna)对两边求导左边=(a^x)的导数,右边复合函数求导=(e^(xlna))lna=(a^x)lna
a的x次方求导公式是什么?
a的x次方求导公式如下:(a^x)=lna*a^x,是这样推导的.首先用换底公式.基本前提:(e^x)"=e^x,复合函数求导公式y=a^x=e^(xlna)因为(e^x)"=e^x所以y"=(xlna)"*e^(xlna)=lna*(a^x)=a^x*lna导数:导数(Derivative),也叫导函数值。又名微商,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基础概念。当函数y=f(x)的自变量x在一点x0上产生一个增量Δx时,函数输出值的增量Δy与自变量增量Δx的比值在Δx趋于0时的极限a如果存在,a即为在x0处的导数,记作f"(x0)或df(x0)/dx。导数是函数的局部性质。一个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描述了这个函数在这一点附近的变化率。如果函数的自变量和取值都是实数的话,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就是该函数所代表的曲线在这一点上的切线斜率。导数的本质是通过极限的概念对函数进行局部的线性逼近。拓展知识:例如在运动学中,物体的位移对于时间的导数就是物体的瞬时速度。不是所有的函数都有导数,一个函数也不一定在所有的点上都有导数。若某函数在某一点导数存在,则称其在这一点可导,否则称为不可导。然而,可导的函数一定连续;不连续的函数一定不可导。对于可导的函数f(x),x↦f"(x)也是一个函数,称作f(x)的导函数(简称导数)。寻找已知的函数在某点的导数或其导函数的过程称为求导。实质上,求导就是一个求极限的过程,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也来源于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反之,已知导函数也可以反过来求原来的函数,即不定积分。微积分基本定理说明了求原函数与积分是等价的。求导和积分是一对互逆的操作,它们都是微积分学中最为基础的概念。
16个基本导数公式表
16个基本导数公式表如下:导数的基本公式:常数c的导数等于零。X的n次方导数是n乘以x^n-1次方。3sinx的导数等于cosx。cosx的导数等于负的sinx。e的x方的导数等于e的x次方。a^x的导数等于a的x次方乘以lna。lnx的导数等于1/x。loga为底x的对数的导数等于1/(xlna)。导数存在的条件:函数在该点的左右导数存在且相等,不能证明这点导数存在。只有左右导数存在且相等,并且在该点连续,才能证明该点可导。基本的导数公式:1、C"=0(C为常数)。2、(Xn)"=nX(n-1)(n∈R)。3、(sinX)"=cosX。4、(cosX)"=-sinX。5、(aX)"=aXIna(ln为自然对数)。6、(logaX)"=(1/X)logae=1/(Xlna)(a>0,且a≠1)。7、(tanX)"=1/(cosX)2=(secX)2。8、(cotX)"=-1/(sinX)2=-(cscX)2。9、(secX)"=tanX secX。导数也叫导函数值。又名微商,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基础概念。当函数y=f(x)的自变量x在一点x0上产生一个增量Δx时,函数输出值的增量Δy与自变量增量Δx的比值在Δx趋于0时的极限a如果存在,a即为在x0处的导数,记作f"(x0)或df(x0)/dx。导数是函数的局部性质。一个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描述了这个函数在这一点附近的变化率。如果函数的自变量和取值都是实数的话,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就是该函数所代表的曲线在这一点上的切线斜率。导数的本质是通过极限的概念对函数进行局部的线性逼近,例如在运动学中,物体的位移对于时间的导数就是物体的瞬时速度。
a^ x的求导公式是什么?
a的x次方求导公式如下:(a^x)=lna*a^x,是这样推导的.首先用换底公式.基本前提:(e^x)"=e^x,复合函数求导公式y=a^x=e^(xlna)因为(e^x)"=e^x所以y"=(xlna)"*e^(xlna)=lna*(a^x)=a^x*lna导数:导数(Derivative),也叫导函数值。又名微商,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基础概念。当函数y=f(x)的自变量x在一点x0上产生一个增量Δx时,函数输出值的增量Δy与自变量增量Δx的比值在Δx趋于0时的极限a如果存在,a即为在x0处的导数,记作f"(x0)或df(x0)/dx。导数是函数的局部性质。一个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描述了这个函数在这一点附近的变化率。如果函数的自变量和取值都是实数的话,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就是该函数所代表的曲线在这一点上的切线斜率。导数的本质是通过极限的概念对函数进行局部的线性逼近。拓展知识:例如在运动学中,物体的位移对于时间的导数就是物体的瞬时速度。不是所有的函数都有导数,一个函数也不一定在所有的点上都有导数。若某函数在某一点导数存在,则称其在这一点可导,否则称为不可导。然而,可导的函数一定连续;不连续的函数一定不可导。对于可导的函数f(x),x↦f"(x)也是一个函数,称作f(x)的导函数(简称导数)。寻找已知的函数在某点的导数或其导函数的过程称为求导。实质上,求导就是一个求极限的过程,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也来源于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反之,已知导函数也可以反过来求原来的函数,即不定积分。微积分基本定理说明了求原函数与积分是等价的。求导和积分是一对互逆的操作,它们都是微积分学中最为基础的概念。
求幂函数y=x^a(a∈R)的n阶求导公式
y=x^a,1阶求导公式是 ax^(a-1)2阶求导公式是 a(a-1)x^(a-2),3阶求导公式是 a(a-1)(a-2)x^(a-3),所以n阶求导公式就是 a(a-1)(a-2)...(a-n)x^(a-n)=a!x^(a-n) , a!就是a的阶乘=a(a-1)(a-2)...(a-n)。
a的x次方求导公式
a的x次方求导公式如下:(a^x)=lna*a^x,是这样推导的.首先用换底公式.基本前提:(e^x)"=e^x,复合函数求导公式y=a^x=e^(xlna)因为(e^x)"=e^x所以y"=(xlna)"*e^(xlna)=lna*(a^x)=a^x*lna导数:导数(Derivative),也叫导函数值。又名微商,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基础概念。当函数y=f(x)的自变量x在一点x0上产生一个增量Δx时,函数输出值的增量Δy与自变量增量Δx的比值在Δx趋于0时的极限a如果存在,a即为在x0处的导数,记作f"(x0)或df(x0)/dx。导数是函数的局部性质。一个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描述了这个函数在这一点附近的变化率。如果函数的自变量和取值都是实数的话,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就是该函数所代表的曲线在这一点上的切线斜率。导数的本质是通过极限的概念对函数进行局部的线性逼近。拓展知识:例如在运动学中,物体的位移对于时间的导数就是物体的瞬时速度。不是所有的函数都有导数,一个函数也不一定在所有的点上都有导数。若某函数在某一点导数存在,则称其在这一点可导,否则称为不可导。然而,可导的函数一定连续;不连续的函数一定不可导。对于可导的函数f(x),xu21a6f"(x)也是一个函数,称作f(x)的导函数(简称导数)。寻找已知的函数在某点的导数或其导函数的过程称为求导。实质上,求导就是一个求极限的过程,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也来源于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反之,已知导函数也可以反过来求原来的函数,即不定积分。微积分基本定理说明了求原函数与积分是等价的。求导和积分是一对互逆的操作,它们都是微积分学中最为基础的概念。
导数的公式
导数的基本公式:常数c的导数等于零。X的n次方导数是n乘以x^n-1次方。3sinx的导数等于cosx。cosx的导数等于负的sinx。e的x方的导数等于e的x次方。a^x的导数等于a的x次方乘以lna。lnx的导数等于1/x。loga为底x的对数的导数等于1/(xlna)。导数存在的条件:函数在该点的左右导数存在且相等,不能证明这点导数存在。只有左右导数存在且相等,并且在该点连续,才能证明该点可导。基本的导数公式:1、C"=0(C为常数)。2、(Xn)"=nX(n-1)(n∈R)。3、(sinX)"=cosX。4、(cosX)"=-sinX。5、(aX)"=aXIna(ln为自然对数)。6、(logaX)"=(1/X)logae=1/(Xlna)(a>0,且a≠1)。7、(tanX)"=1/(cosX)2=(secX)2。8、(cotX)"=-1/(sinX)2=-(cscX)2。9、(secX)"=tanX secX。
导数的基本公式
导数的基本公式:常数c的导数等于零。X的n次方导数是n乘以x^n-1次方。3sinx的导数等于cosx。cosx的导数等于负的sinx。e的x方的导数等于e的x次方。a^x的导数等于a的x次方乘以lna。lnx的导数等于1/x。loga为底x的对数的导数等于1/(xlna)。导数存在的条件:函数在该点的左右导数存在且相等,不能证明这点导数存在。只有左右导数存在且相等,并且在该点连续,才能证明该点可导。基本的导数公式:1、C"=0(C为常数)。2、(Xn)"=nX(n-1)(n∈R)。3、(sinX)"=cosX。4、(cosX)"=-sinX。5、(aX)"=aXIna(ln为自然对数)。6、(logaX)"=(1/X)logae=1/(Xlna)(a>0,且a≠1)。7、(tanX)"=1/(cosX)2=(secX)2。8、(cotX)"=-1/(sinX)2=-(cscX)2。9、(secX)"=tanX secX。
a的x次方求导公式
=(a^x)lna 首先a^x=e^(ln(a^x)),所以a^x=e^(xlna)之后对两边求导,左边=(a^x)的导数,右边复合函数求导=(e^(xlna))lna=(a^x)lna搞定,OHYE~
a的x次方求导公式
指数函数的求导公式:(a^x)"=(lna)(a^x)求导证明:y=a^x两边同时取对数,得:lny=xlna两边同时对x求导数,得:y"/y=lna所以y"=ylna=a^xlna,得证当自变量的增量趋于零时:因变量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之商的极限,在一个函数存在导数时,称这个函数可导或者可微分,可导的函数一定连续,不连续的函数一定不可导。如果函数的导函数在某一区间内恒大于零(或恒小于零),那么函数在这一区间内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这种区间也称为函数的单调区间。导函数等于零的点称为函数的驻点,在这类点上函数可能会取得极大值或极小值(即极值可疑点)。
a的x次方求导公式推导
求导公式:(a^x)=(lna)(a^x),实质上,求导就是一个求极限的过程,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也来源于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反之,已知导函数也可以倒过来求原来的函数,即不定积分。 扩展资料 指数函数的求导公式 (a^x)"=(lna)(a^x) 求导证明: y=a^x 两边同时取对数,得:lny=xlna 两边同时对x求导数,得:y"/y=lna 所以y"=ylna=a^xlna,得证。 指数函数幂的.比较 (1)做差(商)法:A-B大于0即A大于B A-B等于0即A=B A-B小于0即A小于B 步骤:做差—变形—定号—下结论 ;AB大于1即A大于B AB等于1即A等于B A/B小于1即A小于B (A,B大于0) (2)函数单调性法; (3)中间值法:要比较A与B的大小,先找一个中间值C,再比较A与C、B与C的大小,由不等式的传递性得到A与B之间的大小。
导数公式f(x)=a的x次方 和f(x)=e的x次方 a和e有什么区别
a可以是2;3;5.7等等任何符合要求的常数。但是e,只是自然对数的底数这一个,虽然e是个字母,但是不会改变,就和π只表示圆周率一样。所以f(x)=a的x次方是个不具体的指数函数,底数未确定。而f(x)=e的x次方,是个具体的指数函数,底数e是个具体大小的数。
数列的N次幂求和公式
你老师让你自己去查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个根本就没有统一的公式,给你找了下m=1~10的情形,你自己看下吧有多复杂。
求X+X二次方+X三次方累加到X的N次方的计算公式
你好!再由等比求和公式Sn=a1*(1-q^n)/把它看成首项为a1=x;(1-q)得出答案为=x*(1-x^n)/,等比为q=x的数列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x^2n求和公式是怎样的
cos(x)的麦克劳琳公式cos(x)=1-x^2/2!+...+(-1)^n*x^2n/(2n)!+o(x^2n),后面的高阶无穷小是还可以写成o(x^(2n+1))因为cos(x)的麦克劳琳公式cos(x)=1-x^2/2!+...+(-1)^n*x^2n/(2n)!再后面的项是(-1)^[n+1]*x^2[n+1]/(2[n+1])!这儿是x的2n+2次方当然它是x^2n的高阶无穷小,也是x^(2n+1)的高阶无穷小了。
∑(x^n)用等比数列求和我算不到x/(1-x),我按公式等于(1-x^n)/(1-x),搞不懂啊,能把推导过程写出来么
你得的只是前n项和,这里这是无限和,有限制条件|x|<1,要把(1-x^n)/(1-x),取极限也就是n趋于无穷大时,n趋于无穷大时x^n=0,从而得到∑(x^n)=1/(1-x),(这里∑(x^n)是从n=0开始加起)当n=1开始加起∑(x^n)=x/(1-x),
和函数∑x^n与∑x^n-1公式是否是一致的,求助!
如果您是在问两个式子的求和结果是否一致,那么答案是不一致。对于∑x^n,求和的下限为0,上限为N,公式的结果为x^0+x^1+x^2+...+x^N。对于∑x^(n-1),求和的下限为0,上限为N-1,公式的结果为x^0+x^1+x^2+...+x^(N-1)。可以看出,这两个求和结果不同,因为它们的上限不同。但是如果您是在问这两个式子的形式是否一致,那么答案是一致的。因为这两个式子都是一个幂级数的求和形式,只是求和的下(上)限不同,因此在形式上是相同的,都可以表示为一个无限级数的形式。
x的n次方求和公式
当x=0时,S(0)=0,当x≠0时,S(x)=∑ n^2*x^n=x∑ [(n+1)n-n]*x^(n-1),S(x)/x=∑(n+1)n*x^(n-1)-∑ n*x^(n-1)=[∑ x^(n+1)]""-[∑ x^n]"= [x^2/(1-x)]""-[x/(1-x)]"=2/(1-x)^3-1/(1-x^2)=(1+x)/(1-x)^3,得S(x)=x(1+x)/(1-x)^3,已包含了x=0的情况。收敛域-1
x的n次方求和公式
当x=0时,S(0)=0,当x≠0时,S(x)=∑ n^2*x^n=x∑ [(n+1)n-n]*x^(n-1),S(x)/x=∑(n+1)n*x^(n-1)-∑ n*x^(n-1)=[∑ x^(n+1)]""-[∑ x^n]"= [x^2/(1-x)]""-[x/(1-x)]"=2/(1-x)^3-1/(1-x^2)=(1+x)/(1-x)^3,得S(x)=x(1+x)/(1-x)^3,已包含了x=0的情况。收敛域-1
x的n次方求和公式
当x=0时,S(0)=0,当x≠0时,S(x)=∑n^2*x^n=x∑[(n+1)n-n]*x^(n-1),S(x)/x=∑(n+1)n*x^(n-1)-∑n*x^(n-1)=[∑x^(n+1)]""-[∑x^n]"=[x^2/(1-x)]""-[x/(1-x)]"=2/(1-x)^3-1/(1-x^2)=(1+x)/(1-x)^3,得S(x)=x(1+x)/(1-x)^3,已包含了x=0的情况。收敛域-1
x的三次方减1的开展公式是多少
x^3-1=(x-1)(x^2+x+1)
x的三次方加1和减1公式是什么?
两个公式分别是:x^3+1=(x+1)(x^2-x+1)x^3-1=(x-1)(x^2+x+1)推广到一般形式:a^3+b^3=(a+b)(a^2-ab+b^2) (名为平方和公式)a^3-b^3=(a-b)(a^2+ab+b^2) (名为平方差公式)
x的三次方加1和减1公式是什么?
两个公式分别是:x^3+1=(x+1)(x^2-x+1)x^3-1=(x-1)(x^2+x+1)推广到一般形式:a^3+b^3=(a+b)(a^2-ab+b^2) (名为平方和公式)a^3-b^3=(a-b)(a^2+ab+b^2) (名为平方差公式)
x-1 的三次方的公式解法
要计算 (x - 1)^3 的结果,可以使用二项式展开公式或直接化简计算。1. 使用二项式展开公式:根据二项式展开公式,可以将 (x - 1)^3 展开为:(x - 1)^3 = C(3, 0) * x^3 * (-1)^0 + C(3, 1) * x^2 * (-1)^1 + C(3, 2) * x^1 * (-1)^2 + C(3, 3) * x^0 * (-1)^3其中 C(n, k) 表示组合数,计算方式为 C(n, k) = n! / (k! * (n-k)!).化简得到:(x - 1)^3 = x^3 * 1 + 3x^2 * (-1) + 3x * 1 + (-1)^3 = x^3 - 3x^2 + 3x - 12. 直接化简计算:(x - 1)^3 = (x - 1) * (x - 1) * (x - 1) = (x^2 - 2x + 1) * (x - 1) = x^3 - 2x^2 + x - x^2 + 2x - 1 = x^3 - 3x^2 + 3x - 1因此,(x - 1)^3 的结果为 x^3 - 3x^2 + 3x - 1。
x的平方减一分之一的不定积分利用什么公式来的?
有理分式分解
X平方分之一的积分是什么,公式是哪个
是-1/x,公式可以根据1/x的导数公式反推,即(1/x)"=-x平方分之一
X平方分之一的积分是什么,公式是哪个
是-1/x,公式可以根据1/x的导数公式反推,即(1/x)"=-x平方分之一
X平方分之一的积分是什么,公式是哪个
是-1/x,公式可以根据1/x的导数公式反推,即(1/x)"=-x平方分之一
冲击电流计测螺线管内磁场理论值公式的μ0代表什么
μ0是一个常量μ0=4π×10-7N/A2注意7和单位上的2是次方的意思
安培环路定理公式u0等于多少
B=u0I/(2paiR),u0是真空磁导率,R是这一点到导线的距离,I是电流。 方向这样判断:让电流指向自己,磁场是逆时针的圆。 国际单位制中,比例系数K=μ0/4π=10^-7T·m/A ,其中μ0= 4π*10^-7T·m/A 称之为真空磁导率,B=μ0I/(2πr)=2*10^-7I/r; 称之为真空磁导率,B=μ0I/(2πr)=2*10^-7I/r;
正态分布期望公式怎么推导?
正态分布的期望求法为E(X)=X1*p(X1)+X2*p(X2)+…+Xn*p(Xn)。正态分布也称常态分布,又名高斯分布最早由棣莫弗,在求二项分布的渐近公式中得到。若随机变量X服从一个数学期望为μ、方差为σ^2的正态分布,记为N(μ,σ^2)。其概率密度函数为正态分布的期望值μ决定了其位置,其标准差σ决定了分布的幅度。当μ=0,σ=1时的正态分布是标准正态分布。
莱曼系倒数方程公式
根据巴尔末公式1/λ=R(1/m2-1/n2),其中R=1.0974×107m-1。其中,当m=1, n=2,3,4...时,该公式所表示的是跃迁到基态的谱线,即莱曼系。
巴尔末公式只适用于氢原子谱线波长可见光区域吗
对啊,巴尔末公式描述的光谱就是氢原子从n能级向2能级跃迁放出的,从能量计算可以得出,这一段也恰好正好是可见光区域。如果从n跃迁到1能量太大,出来的是紫外线;如果从n跃迁到3或者更高能量会太小,至少是红外波段;只有巴尔末公式的n→2正好是可见光。
氢原子光谱经验公式中的2和n的含义
n和m均代表原子中电子的能级。n=1表明电子处于基态,n=∞代表电子被电离。之所以能有氢原子谱线是因为电子由高能级跃迁回低能级会放出能量。当取n=1时m取不同的值,指电子由高能级跃迁回基态发出的谱线,位于紫外波段,成为莱曼系n=2时指电子由高能级跃迁回能级为2发出的谱线,位于可见光波段,称为巴尔末系以此类推。
广义巴尔末公式属于量子物理的普遍结论吗
不属于。因为量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结构,所以广义巴尔末公式不属于量子物理的普遍结论。广义巴尔末公式m公式描述的是氢原子的,对于该线系,n的取值范围是n=。
巴尔末公式是不是不但适用于氢光谱,也适用于其他原子的光谱? 为什么?
不全是,因为巴尔末公式里的系数仅仅是通过测量氢原子得到的,但是他的思想是适用于所用原子光谱跃迁的!
为什么巴耳末公式n的取值是从3开始?(高中物理)
这是一个规定而已,请参考以下公式:
求氢原子光谱莱曼系的最小波长和最大波长用什么公式
公式:1/λ=R(1/m-1/n),其中R=1.09677581×10^(7)m^(-1),对于氢原子光谱莱曼系m=1,n=2,3,4,...所以,当n=∞时波长最小;当n=2时波长最大。扩展资料莱曼系——根据巴尔末公式1/λ=R(1/m2-1/n2),其中R=1.0974×107m-1。其中,当m=1, n=2,3,4...时,该公式所表示的是跃迁到基态的谱线,即莱曼系。莱曼系是物理学上氢原子的电子从主量子数n大于等于2跃迁至 n = 1的一系列光谱线。这些系列以希腊字母依序标示:n = 2跃迁至n = 1 称为莱曼-α,3跃迁至1称为莱曼-β,4跃迁至1称为莱曼-γ,依此类推。
巴尔末公式规律
楼主貌似写错了吧 是 9/5 16/21 25/32....(n+2)的平方除以(n+2)的平方-4
巴尔末公式的曲折历程
巴尔末公式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巴塞尔大学兼任讲师期间,年近60岁的巴尔末受到该校一位研究光谱的物理学教授哈根拜希(E.Hagenbach)的鼓励,开始试图寻找氢原子光谱的规律。当时氢光谱可见光区波段的4条谱线已经过埃姆斯特朗等人的精确测定,通过观测恒星光谱也发现了紫外波段的10条谱线,然而它们波长的规律尚不为人所知。巴尔末从寻找可见光波段4条谱线波长的公共因子和比例系数入手,否定了将谱线类比声音的思路。受投影几何的启发,巴尔末利用几何图形为这些谱线的波长确定了一个公共因子,写出了巴尔末公式。巴尔末公式计算出的波长与实际测量值的误差不超过波长的1/40000,吻合得非常好。随后巴尔末又继续推算出当时已发现的氢原子全部14条谱线的波长,结果和实验值完全符合。1884年6月25日,巴尔末在巴斯勒自然科学协会的演讲中公布了这个公式,同年又将其发表在当地一个刊物上,1885年又刊载在《物理、化学纪要》杂志上。几年后,巴尔末又发表了有关氦光谱和锂光谱的各谱线频率之间的类似关系。
巴尔末公式只能用于氢原子光谱吗
是的。。。
巴尔末公式 1/λ=R[1/(2^2)-1/(n^2)]
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每个核外电子围绕核转的轨迹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当核外电子的能量高时,电子轨迹半径大,反之则小,每种不同原子都有固定的几个不同半径的轨迹,这几条轨迹也称之为能级。核外电子会自发由大半径能级(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理解为跳槽也可),不同能级间的跃迁对应着不同且固定的能量释放,也就是不同频率的光,n=3意思就是半径第三大的轨迹上的电子向低能级跃迁,它会直接跃迁到n=2和n=1能级上,而n=2能级上的电子会跃迁到n=1能级上,因此会产生3种不同频率的光。氢原子核外有且只有1电子,对应的氢原子即核外电子在n=3能级上的氢原子。谢谢
瑞士中学老师巴尔末成功地从光谱数据95、1612、2521、3632、…中得到巴尔末公式,从而打开了光谱奥妙的大
先看分子部分,分子分别是9=3×3=(1+2)×(1+2),16=4×4=(2+2)×(2+2),25=5×5=(3+2)×(3+2),36=6×6=(4+2)×(4+2),所以第七个数的分子部分是(7+2)×(7+2)=81,再看分母部分5=1×5,12=2×6,21=3×7,32=4×8,所以第七个数的分母部分是7×11=77,所以第七个数是8177.故答案为8177.
氢原子最多有几个量子数?也即巴尔末公式中的n最多可以取到多大
氢原子最多有几个量子数?也即巴尔末公式中的n最多可以取到多大巴尔末公式只能求出可见光光谱谱线波长,也就是跃迁到n=2的情况.
对于巴耳末公式 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公式是巴耳末在研究氢光谱特征时发现的
AC 试题分析:从氢气放电管获得氢原子光谱,对可见光区的谱线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巴尔末公式,巴尔末公式以简洁的形式反映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因为其他原子的谱线相对复杂得多,所以巴尔末公式只适用于氢原子的谱线,且n只能取大于等于3的整数,则λ不能取连续值,故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 AC正确,BC错误。故选AC点评:根据公式的发现过程,其他原子的谱线相对复杂得多,所以巴尔末公式只适用于氢原子的谱线
巴尔末成功的从光谱数据9/5、16/21、25/21、36/32....中得到了巴尔末公式,请按照规律写出第九个数
81/77 规律: 分子是(项+2)的平方(如第一个是9/5,项是1),分母是在前一个分母上依次加7、9、11、13……(7+2=9,9+2=11……) 或用巴尔末公式: (n+2)05/(n+2)05-4
里德伯公式的背景
在历史上,解释氢光谱的本质曾是物理学上的一个难题。在1855年巴耳末提出巴耳末公式的经验式,给了氢的可见光谱波长之前,没有人能预测氢谱线的波长。 里德伯花了不到5年的时间将经验公式扩充为里德伯公式,原始的公式在1888年提出在1890年完成。里德伯设法发展了另一个不仅可以和已知的巴耳末系吻合的经验式,并且能预测其他未知的谱线,将不同的整数置入里德伯的经验式可以发现和得到不同的氢光谱系列谱线。巴尔末公式如下:
瑞士中学教师巴尔末成功地从光谱数据95,1612,2521,3632,…中得到巴尔末公式,从而打开了光谱奥秘的大
通过观察得:第1、2、3、4…个数的分子为(1+2)、(2+2)、(3+2)、(4+2)…的平方,分母则比分子小4,所以第n个数为:(n+2)2(n+2)2?4,即用含有n的式子表示巴尔末公式为:(n+2)2(n+2)2?4,故答案为:(n+2)2(n+2)2?4.
5分之9 12分之16 21分之25 32分之36, 巴尔末公式,第5个数
9/5,16/12,25/21,36/32,49/45an=(n+2)^2/[(n+2)^2-4]a5=(2+5)^2/[(2+5)^2-4]=7^2/(7^2-4)=49/(49-4)=49/45
巴耳末系公式为什么n越大波长越大
错了吧,n越小波长越大
巴耳末公式只是对于氢原子的吗?
是针对氢原子的巴耳末公式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巴塞尔大学兼任讲师期间,年近60岁的巴耳末受到该校一位研究光谱的物理学教授哈根拜希(E.Hagenbach)的鼓励,开始试图寻找氢原子光谱的规律。当时氢光谱见光区波段的4条谱线已经过埃姆斯特朗等人的精确测定,通过观测恒星光谱也发现了紫外波段的10条谱线,然而它们波长的规律尚不为人所知。巴耳末从寻找可见光波段4条谱线波长的公共因子和比例系数入手,否定了将谱线类比声音的思路。受投影几何的启发,巴耳末利用几何图形为这些谱线的波长确定了一个公共因子,写出了巴耳末公式。巴耳末公式计算出的波长与实际测量值的误差不超过波长的1/40000,吻合得非常好。随后巴耳末又继续推算出当时已发现的氢原子全部14条谱线的波长,结果和实验值完全符合。1884年6月25日,巴耳末在巴斯勒自然科学协会的演讲中公布了这个公式,同年又将其发表在当地一个刊物上,1885年又刊载在《物理、化学纪要》杂志上。几年后,巴耳末又发表了有关氦光谱和锂光谱的各谱线频率之间的类似关系。巴耳末公式对光谱学和近代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用巴耳末公式表达的一组谱线位于可见光区,为纪念巴耳末,人们把这组谱线系命名为巴耳末系。随后又发现了不同于巴耳末系的赖曼系、帕刑系等线系,它们都符合比巴耳末公式更为普遍的里德伯公式。
巴尔末公式里 9/5,16/12,25/21,36/32 ........第9个数是什么
121/117分子值=(n+2)平方分母值=5+(n-1)乘7
巴尔末公式中的n的意义.
量子力学认为,H原子核外电子存在分立的能级。分别以n=1,2,3...表示,能量逐渐变高。n=1时能量最低,为基态。电子会得到能量,从较低能级(n较低)跃迁到较高能级(n较高)。也会释放能量,从较高能量跃迁回较低能量,这时,释放出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根据光量子假设E=hν,能级之间差距越大,释放的能量越多,光的波长就越短。对于巴尔末线系,反映的是电子从n>2的能级,跃迁回n=2的能级所释放的光子。恰好位于可见光波段。如果是从n>1的能级,跃迁回n=1的能级。那么叫做莱曼线系,位于紫外波段。
巴尔末从光谱数据9/5,16/12,25/21,36/32中得到巴尔末公式,按此规律第十个是
144/140,因为分子依次是3的平方,4的平方,5的平方……,第十个是12的平方,是144;分母依次比前一个分母多7、9、11、13……,第十个是比前一个多23,是140。
巴尔末公式,第一个数是五分之九,求第七个数
是81/77 规律: 分子是(项+2)的平方(如第一个是9/5,项是1),分母是在前一个分母上依次加7、9、11、13……(7+2=9,9+2=11……) 或用巴尔末公式: (n+2)2/(n+2)2-4
对于巴尔末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氢原子光谱的波长都与
巴尔末公式只确定了氢原子发光的一个线系的波长,不能描述氢原子发出的各种波长,也不能描述其他原子的发光,A、D错误。巴尔末公式是由当时已知的可见光中的部分谱线总结出来的,但它适用于整个巴尔末线系,该线系包括可见光和紫外光,B错误其他氢原子的谱系还有:紫外线区:莱曼线系红外区:帕邢系、布喇开系和普丰特系还有鄙人觉得这个题干都没给数据应该是不需要计算的......参考资料:网页链接第3题高中物理选修3-5氢原子光谱
请问广义巴尔末公式和电子能量跃迁变化公式(hv=Em-En)是一回事吗?两条公式都可以计算波长吗?
巴尔末公式是根据原子光谱谱线凑出来的,是一条实验规律,电子能量跃迁是依据原子的量子模型提出来的,原则上来讲不是一回事,不过可以通过两者相比较来计算里德伯常量R来验证模型是否正确,当然,在现在作为公式来用的时候,两者计算是一样的
巴尔末公式的第N个数字,急求
an=(n+2)^2/(n+2)^2-4, 巴尔末公式我不懂,知道第N个数是 (N+2)^2/[(n+2)^2-4]就可以了 不需要知道这个公式如何推导出来的
巴尔末公式中n为什么要大于3
1/入=R(1/4-1/n方),n∈正整数,n小于3,括号里就小于零了,前面波长就小于零了,但我们知道波长不可能小于零,所以n>3
红外和紫外和氢原子可见光都适应巴耳末公式吗
红外和紫外和氢原子可见光都适应巴耳末公式试题分析:从氢气放电管获得氢原子光谱,对可见光区的谱线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巴尔末公式,巴尔末公式以简洁的形式反映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因为其他原子的谱线相对复杂得多,所以巴尔末公式只适用于氢原子的谱线,且n只能取大于等于3的整数,则λ不能取连续值,故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 AC正确,BC错误。故选AC点评:根据公式的发现过程,其他原子的谱线相对复杂得多,所以巴尔末公式只适用于氢原子的谱线
瑞士中学教师巴尔末成功地从光谱数据 中得到巴尔末公式,从而打开了光谱奥秘的大门,请你按这种规律写出
分析:分子的规律依次是,3 2 ,4 2 ,5 2 ,6 2 ,7 2 ,8 2 ,9 2 …,分母的规律是:1×5,2×6,3×7,4×8,5×9,6×10,7×11…,所以第七个数据是 .由数据 可得规律:分子是,3 2 ,4 2 ,5 2 ,6 2 ,7 2 ,8 2 ,9 2 分母是:1×5,2×6,3×7,4×8,5×9,6×10,7×11…,∴第七个数据是 .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总结、归纳能力,规律型的习题一般是从所给的数据和运算方法进行分析,从特殊值的规律上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
瑞士的中学教师巴尔末从光谱数据9/5,16/12,,中,,从而得到了巴尔末公式,请你根据这个规律写第9个数
根据你给出的数据,这个规律的公式应为[(n+2)^2]/[(n+2)^2-4]其中n=1,2,3...则可算出第9个数为121/117
当巴尔末公式n=5时计算出的氢原子光谱的谱线 是哪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造成的?
n=5和n=2两能级
压强公式
从定义上:压强是表示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力的大小公式:p=F/S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也就是说 p=F/S 是压强的定义公式,P=F/S适用固体、液体、气体;P=ρgh适用液体(也适用密度均匀、形状规则的柱状物体),P=ρgh是一个变形公式,其实原理还是P=F/S,就是在液体里直接可以用P=ρgh。推导说明:实验证明液体也有压强,液体压强是由于液体自身重力产生的,自身重力与液体密度、深度有关,压力F=重力G=mg=ρVg=ρShg (m=ρV,V=Sh)P=F/S=G/S=ρShg/S=ρgh (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扩展资料: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压力或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压力或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液体对容器内部的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是:液体由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以用压强计来测量。对于压强的定义,应当着重领会四个要点:⑴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此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⑵同一压力作用在支承物的表面上,若受力面积不同,所产生的压强大小也有所不同。受力面积小时,压强大;受力面积大时,压强小。⑶压力和压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压力是支持面上所受到的并垂直于支持面的作用力,跟支持面面积,受力面积大小无关。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跟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有关。⑷压力、压强的单位是有区别的。压力的单位是牛顿,跟一般力的单位是相同的。压强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它是由力的单位和面积的单位组成的。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牛顿/平方米,称“帕斯卡”,简称“帕”。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压强
一个叫巴尔末的瑞士中学教师成功地从光谱数据95,1612,2521,3632,…中得到巴尔末公式,从而打开了光谱
根据数的规律可知第n个式子是(n+2)2(n+2)2?4=(n+2)2n2+4n.故答案为:(n+2)2n2+4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普朗克在解释黑体辐射规律时引入了光量子概念,得到的公式与实验数据非常吻
A、普朗克在解释黑体辐射规律时引入了光量子概念,但得到的公式与实验数据不太吻合,故A错误;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但没有否定波动性,故B正确;C、巴尔末公式描述的是氢原子,是从n>2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发出的光谱,同时n取正整数,故C正确;D、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因质量的亏损,则需要释放能量,故D错误;E、赫兹实验直接证明了汞原子具有玻尔所设想的那种“完全确定的、互相分立的能量状态”,使能量量子化结论更具有正确性,故E正确;故选:BCE
里德伯公式的n是什么
n和m均代表原子中电子的能级. n=1表明电子处于基态,n=∞代表电子被电离. 之所以能有氢原子谱线是因为电子由高能级跃迁回低能级会放出能量. 当取n=1时 m取不同的值,指电子由高能级跃迁回基态发出的谱线,位于紫外波段,成为莱曼系 n=2时 指电子由高能级跃迁回能级为2发出的谱线,位于可见光波段,称为巴尔末系 以此类推.
巴尔末公式
巴耳末公式是1885年由瑞士数学教师巴耳末提出的用于表示氢原子谱线波长的经验公式 :lambda=Bfrac{n^}{n^-4}qquad n=3,4,5cdots 其中λ是谱线的波长,B=3.6546×10-7m。,是一个常数。 巴耳末公式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巴塞尔大学兼任讲师期间,年近60岁的巴耳末受到该校一位研究光谱的物理学教授哈根拜希(E.Hagenbach)的鼓励,开始试图寻找氢原子光谱的规律。当时氢光谱见光区波段的4条谱线已经过埃姆斯特朗等人的精确测定,通过观测恒星光谱也发现了紫外波段的10条谱线,然而它们波长的规律尚不为人所知。巴耳末从寻找可见光波段4条谱线波长的公共因子和比例系数入手,否定了将谱线类比声音的思路。受投影几何的启发,巴耳末利用几何图形为这些谱线的波长确定了一个公共因子,写出了巴耳末公式。巴耳末公式计算出的波长与实际测量值的误差不超过波长的1/40000,吻合得非常好。随后巴耳末又继续推算出当时已发现的氢原子全部14条谱线的波长,结果和实验值完全符合。1884年6月25日,巴耳末在巴斯勒自然科学协会的演讲中公布了这个公式,同年又将其发表在当地一个刊物上,1885年又刊载在《物理、化学纪要》杂志上。几年后,巴耳末又发表了有关氦光谱和锂光谱的各谱线频率之间的类似关系。 巴耳末公式对光谱学和近代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用巴耳末公式表达的一组谱线位于可见光区,为纪念巴耳末,人们把这组谱线系命名为巴耳末系。随后又发现了不同于巴耳末系的赖曼系、帕刑系等线系,它们都符合比巴耳末公式更为普遍的里德伯公式。
巴尔末公式
巴耳末公式是1885年由瑞士数学教师巴耳末提出的用于表示氢原子谱线波长的经验公式 :lambda=Bfrac{n^}{n^-4}qquad n=3,4,5cdots 其中λ是谱线的波长,B=3.6546×10-7m.,是一个常数.巴耳末公式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
巴尔末公式规律是什么?
巴尔末公式是表示氢原子谱线波长的经验公式。又称作Balmer公式。巴尔末公式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巴塞尔大学兼任讲师期间,年近60岁的巴耳末受到该校一位研究光谱的物理学教授哈根拜希的鼓励,开始试图寻找氢原子光谱的规律。当时氢光谱见光区波段的4条谱线已经过埃姆斯特朗等人的精确测定,通过观测恒星光谱也发现了紫外波段的10条谱线,然而它们波长的规律尚不为人所知。巴耳末从寻找可见光波段4条谱线波长的公共因子和比例系数入手,否定了将谱线类比声音的思路。巴尔末公式计算出的波长与实际测量值的误差不超过波长的1/40000,吻合得非常好。随后巴耳末又继续推算出当时已发现的氢原子全部14条谱线的波长,结果和实验值完全符合。1884年6月25日,巴耳末在巴斯勒自然科学协会的演讲中公布了这个公式,同年又将其发表在当地一个刊物上,1885年又刊载在《物理、化学纪要》杂志上。
巴尔末公式的介绍
巴尔末公式(Balmer公式)是1885年由瑞士数学教师巴尔末(J.J.Balmer)提出的用于表示氢原子谱线波长的经验公式。
约翰·雅各布·巴耳末的巴尔末公式
巴耳末在巴塞尔大学兼任讲师期间,受到该校一位研究光谱的物理学教授哈根拜希(E.Hagenbach)的鼓励,开始试图寻找氢原子光谱的规律。巴耳末开始研究工作时,可见光区域的4条氢谱线已经过埃姆斯特朗等人大量较精确的测定,紫外区的10条谱线也在恒星光谱中发现。但是,当时这些数据是零散的,它们波长的规律尚不为人所知。巴耳末首先否定了把谱线类比声音的做法,而从寻找可见光区域4条氢谱线的波长的公共因子和比例系数入手。他说:“看到前面叙述的三个波长(指Hα,Hβ,Hδ)的数字以后,就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字比例,就是说这些数字包含有一个公共因子。”最初,为寻找这一公共因子,他用数字试探的方法寻找谱线之间的谐和关系,曾顺利地找到了巴耳末认为不十分小的一个因子(30.38mm/10),但是,这一因子反映不出各波长之间的实际规律,只好放弃。巴耳未擅长投影几何,对建筑结构、几何素描有浓厚兴趣,受透视图中圆柱排列的启示,他改用几何方法。巧妙地利用几何图形为这些谱线的波长确定了另一个公共因子,其值为,然后用最简便的方法表示这些波长的数量关系。lambda=Bfrac{n^}{n^-4}qquad n=3,4,5cdots 其中λ是谱线的波长,B=3.6546×10-7m。,是一个常数。1885年又刊载在1885年《物理、化学纪要》杂志上。 巴耳末公式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巴耳末公式计算出的波长与实际测量值的误差不超过波长的1/40000,吻合得非常好。随后巴耳末又继续推算出当时已发现的氢原子全部14条谱线的波长,结果和实验值完全符合。1884年6月25日,巴耳末在巴塞尔自然科学协会的演讲中公布了这个公式,同年又将其发表在当地一个刊物上,刊载在《物理、化学纪要》杂志上。几年后,巴耳末又发表了有关氦光谱和锂光谱的各谱线频率之间的类似关系。巴耳末原为一名默默无闻的数学教师,直到年届60岁才取得重要的成就,被视为“大器晚成”的代表。他的事迹也因此为人们所称道。巴耳末对于原子光谱的工作,特别是巴耳末公式的建立,对近代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巴耳末公式是一个经验公式。它对原子光谱理论和量子物理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为所有后来把光谱分成线系,找出红外和紫外区域的氢光谱线系(如莱曼系、帕邢系、布拉开系等)作出了楷模,对N.玻尔建立氢原子理论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为纪念巴耳末,人们把氢光谱中符合巴耳末公式的谱线系命名为巴耳末系。月球表面的一个环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巴尔末公式的n是什么(巴尔末公式中的R等于多少)
1、巴尔末公式的n是什么。 2、巴尔末公式中的n有范围吗。 3、用含n的式子表示巴尔末公式。 4、广义巴尔末公式中的k和n。1.巴尔末公式的n是主量子数,简单说来就是能级,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外一个能级。 2.量子力学认为,H原子核外电子存在分立的能级,分别以n=1,2,3等数字表示,代表能量逐渐变高。 3.巴尔末公式是1885年由瑞士数学教师巴尔末提出的用于表示氢原子谱线波长的经验公式,又称作Balmer公式。 4.巴尔末公式对光谱学和近代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二物理, 怎么理解巴尔末公式中不能连续取值??
因为氢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所以由氢原子光谱规律推出的巴尔末公式中不能连续取值...就像最低温度不能低于-273°C一样...你也不能说存在-450°C...懂了么...这是由自然规律所决定的...不是由公式决定的...当然...你以后读了大学就会知道为什么了...是量子物理方面的东西...我也是个刚高中毕业的学生...对物理很感兴趣...读了很多书...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