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住宿舍好吗?
大学生还是住宿舍比较好。首先宿舍里都是一些自己的同学,因为大家聚在一起学习的力量会更大一些,得到的消息更灵通一些,遇到困难解决的方法也就会更多一些。还有就是更安全一些,总比单独在外面做好。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住宿舍的费用会比租房的费用低好多好多。这样可省下一笔好大的开销。不过你要学会合群。还有就是收拾好你自己那一片小天地,别整的又脏又乱,让人恶心,别人就会烦你了。而且住宿舍还有以下几点好处:1.宿舍里面任何设施如淋浴、水龙头等坏了,报告给宿舍张就会有人过来修理,不用额外付钱,但是前提是自然损坏而不是人为的。2.、学校的网络速度快,安全性好。一般来说,对于学生:怕什么就怕没有网络,因为这样会耽误很多事情。3.、可以增进学生之间联系。这样吃饭的时候大家沟通一下,提高口语。中国学生住在一个宿舍区,复习或者做小组作业,大家约起来也比较方便。
西南财经大学的文化传统
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经世济民”,是中国古代圣贤对“经济”一词的理解。《抱朴子·审举》谓:“故披洪范而知箕子有经世之器,览九术而见范生怀治国之略。”《晋书·殷浩传简文(司马昱)答书》:“足下沈识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可见,“经邦济世,强国富民”是历代中国有志向、有作为的知识分子的崇高思想境界,经济学应该是“经世济民”之学,充分体现经济学厚生、惠民的人文主义思想。“经世济民”,是以探求经济运行规律为己任的经济学人不懈追求的目标,它将个人的知识、能力奉献社会,将个人的成才抱负融入为最广大人民造福之中,这是社会进步需要的个体素质的完善与人格信念的升华。“孜孜以求”,孜孜者,汲汲也,勤勉,不倦、不息也。《尚书·君陈》谓:“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形容每天不倦努力,不耽于安逸舒适。《资治通鉴·陈纪九》:“朝夕孜孜”。皆有孜孜不倦,执着刻苦,上下求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贪图安逸享受的意思。 校色 西南财经大学校色为蓝白二色,标准为:海蓝(C:100,M:50,Y:0;K:0);纯白(C:0,M:0,Y:0;K:0),蓝色为主色,白色为辅色。校色意蕴如下:蓝色:代表天空,象征浩瀚深邃;代表大海,象征开放包容;代表严谨,象征求是创新。白色:代表清澈,象征淡泊明志;代表纯洁,象征学术神圣。代表清白,象征诚信廉洁。蓝、白二色寓意西财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完美统一之追求。 校徽 西南财经大学校徽由核心图案、背景图样“S”及其中英文校名中西合璧而成。背景图样“S”是西南财经大学英文校名的首字母,其图案也是前身院校之一的上海光华大学校名由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视觉化表述,变体“S”寓意日月交替,循环往复。核心图案有三层含义:(一)造型取自古代布币,体现西南财经大学财经为主,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办学特色;(二)造型为顶天立地的“人”字形,寓意西南财经大学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育人理念,以及师生大智为人、大气谋事、大爱行天下的境界追求。(三)它是西南财经大学标志性建筑“光华楼”的抽象图形。 校训 “严谨、勤俭、求实、开拓”严谨:《尔雅*释诂》严:敬也。《增韵》谨:毖也,专也,重也。严谨为治学第一要义。为学者在探究、传承、创新文化知识时,须以虔敬之心,博观约取,精益求精,养成严肃认真、谨慎严密的作风。勤俭:明朝邱濬《大学衍义补》有“国家者亦本有无穷之财,但勤者得之、怠者失之,俭者裕之、奢者耗之。履祥谓《大学》此四语万世理财之大法。”西财历代师生勤俭治校,艰苦奋斗,当传承并永葆勤俭质朴、不尚奢华、理财报国的优良品质。求实:做学问与做人、做事一样,均要以诚信为本,脚踏实地,立足现实,求真务实。要以理论知识为指导,注重掌握实务知识、实际本领与实战才干,经世致用,强国富民。开拓:发展离不开前人的奠基和创业,更需要后人的传承与开拓。一个人、一个学校,要坚持自身的特色发展,更要与时俱进,追求卓越,锐意创新,不断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校歌 《西南财经大学校歌》 黄埔浣花风雨长,光华柳林谱华章莘莘学子济济一堂,千里之行为了梦想经世济民,共担当孜孜以求,兴国邦啊 SWUFE,啊 SWUFE永恒的家园,思想的殿堂 公学路:这一路名是为了纪念西南财经大学的前身院校之一中国公学。中国公学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大学之一,1906年创立于上海,孙中山、黄克强、宋教仁、蔡元培、马君武、杨杏佛、于右任等曾任校董,第一批学生中有著名学者胡适。中国公学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师生中有不少人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如女英雄秋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谬德潘等。中国公学于1951年与正阳法商学院等合并为重庆财经学院,次年并入西南革大,1953年随西南革大三处并入四川财经学院。求精路:这一路名是为了纪念西南财经大学的前身院校之一求精商学院。私立求精商学院原名私立求精商业专科学院,创立于1940年,校址在重庆市曾家岩。1947年,商业专科学校升为商学院,由美国教会所办,各级负责人均为留美学者,学院实行美式教育,从成立到结束,共毕业学生十届。学院在1952并入西南革大,1953年随西南革大三处并入四川财经学院。正阳路:这一路名是为了纪念西南财经大学的前身院校之一正阳法商学院。其前身为创建于1946年的重庆朝阳学院,1949年更名为私立重庆正阳法商学院,位于重庆解放东路。当时的院长、院董事长均由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居正兼任,副院长由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次长、最高法院院长夏勤担任。聘有陈豹隐、潘大连、刘觉民等国内知名人士作教授。学院在1951与中国公学、相辉文法学院合并为重庆财经学院,后并入西南革大,1953年又随西南革大三处并入四川财经学院。相辉路: 这一路名是为了纪念西南财经大学的前身院校之一相辉文法学院。该学院创建于1946年8月,位于重庆北碚,创办时拟办为复旦大学重庆分校,校名取自复旦大学创始人,原校长马相伯、李登辉两位老先生。著名红学家吴宓、文学家徐德庵等曾作学院教授。学院在1951与中国公学、正阳法商学院合并为重庆财经学院,后并入西南革大,1953年又随西南革大三处并入四川财经学院。革大路:这一路名是为了纪念西南财经大学的前身院校之一西南革命大学。西南革命大学成立于1950年,校长、副校长分别由刘伯承、张子意兼任,总校设在重庆,先后招收学员2万余人。西南革命大学设四个处,三处由部分财经系科合并而成,直接管理财政、贸易、经济计划、工厂管理四个系及财政、会计两个专修科。三处各系科一共办了两期,1953年调入四川财经学院。华西路: 这一路名是为了纪念西南财经大学的前身院校之一华西大学。华西大学是华西协合大学的简称,位于成都华西坝,筹建于1905年,1910年正式招生。1937年在社会历史系建立经济学组,招收经济学专业学生,以后由于要求入学的人数逐年增加,1940年正式成立经济系,从1941至1952年共毕业学生392人。1952华西大学经济系调入四川财经学院。光华南(北)路:这一路名是为了纪念西南财经大学的前身院校之一光华大学。上海光华大学创建于1925年6月,由数百名脱离美国教会学校上海圣约翰大学的爱国师生组建而成。校名取之于古诗《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句,体现了创办者复兴中华、反对列强的宏愿和光大中华民族的精神。抗战期间光华大学在四川成都设立分部,抗战胜利后,光华大学本部复校。成都分部交四川省地方接办,变更为“私立成华大学”,1952年9月并入四川财经学院。成华路: 这一路名是为了纪念西南财经大学的前身院校之一成华大学。1937年8月13日日本军队进攻上海,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光华大学张寿镛校长鉴于抗战非短期内可以结束,与校董会商定,入川设立分校。分校于1938年3月1日正式开学,校名定为“私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1939年学校由市内王家坝校址迁到西郊草堂寺迤西,此地因光华大学成都分部的迁入而得名“光华村”。抗战胜利后,光华大学本部复校,成都分部交四川省地方接办。变更为“私立成华大学”,1952年9月并入四川财经学院。金沙路:金沙路得名于西南财经大学所在地紧临的金沙遗址。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西郊苏坡乡金沙村。遗址所清理出的珍贵文物多达千余件,绝大部分约为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金沙遗址的性质,目前推测有可能属于祭祀遗迹,也可能是商末至西周时期成都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遗址出土的文化表明,金沙文化不是孤立的,它与黄河流域文化和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再次证明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住友路:住友路得名于紧临该路的住友苑宾馆。住友苑宾馆是西南财经大学的对外合作项目之一,部分建设资金由日本住友海上保险公司投入。日本住友海上保险公司从1998年起每年与该校联合举办一次“住友海上---西南财经大学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保险公司、保险监管机构及保险教育界同行参加。 学校光华校区明德楼前耸立着一株挺拔的铁树,它有着一段不寻常的历史。光华铁树是1939年,由当时光华大学成都分部的师生们种下的。那一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表达对抗战胜利的渴望,校长谢霖带领师生们筹资买来了一棵双株的铁树幼苗在校园内种下。这株铁树树形奇特,为“V”型,师生们以此来象征对抗战胜利的祝愿。铁树从此屹立在光华园中,默默地见证了光华园数十载的发展历程。铁树,渐渐成为了光华人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精神的象征,成为了光华师生爱国情怀的写照。因此,此树被命名为“光华铁树”。
大学生宿舍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啊?越多越好
首先大学宿舍可以让你远离父母的唠叨,并且可以自己为自己的生活做主,有了很大的自由空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没人唠叨。并且你还可以锻炼自己独立的意识,大学宿舍里没有人会帮助你太多,也没有人约束你,这就需要自己约束自己。而且从小到大住在家里的孩子,来了大学宿舍首先是不习惯的,这里不在处处以你自己为中心,想几点关灯就几点关灯,想说话就说话,在宿舍里需要以大家的意志为中心。而且在宿舍里需要处处体谅别人,在别人睡觉的时候不能大声喧哗,也要自觉静音。宿舍还很方便,一般大学生宿舍住宿区附近都有学生食堂的,也会有一些小超市、运动场等设施,距离教室也不是很远,所以相对来说生活、学习都是挺方便的。有利于团结室友相互照应,和大学舍友们住在一起也是能够促进舍友之间的和谐的,虽然有时候难免有些摩擦。大家住在一起可以相互学习,班上有什么事情的话也能相互告知,有什么课程不知道在哪儿上课的话也能问到,还能帮忙带外卖什么的。缺点是相互干扰,宿舍的人住的多的话,相互之间做些事情的话干扰还是挺大的,比如中午休息、晚上休息时间还有人在做一些发出声响的事情,而且有时候没有课的时候,大家的作息时间也是很乱的;假如想在宿舍静心学习的话,那环境基本上是不允许的。很多大学生跟着宿舍舍友在宿舍玩,没课的时候也不出去上自习也不去参加社团,这样时间久了就很容易在宿舍自甘堕落了,四年下来基本上没有学到什么真本事。宿舍里面任何设施如淋浴、水龙头等坏了,报告给宿舍张就会有人过来修理,不用额外付钱,但是前提是自然损坏而不是人为的。学校的网络速度快,安全性好。一般来说,对于学生:怕什么就怕没有网络,因为这样会耽误很多事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联系。这样吃饭的时候大家沟通一下,提高口语。中国学生住在一个宿舍区,复习或者做小组作业,大家约起来也比较方便。
如何正确处理大学室友之间的关系?
大学四年和你相处最久的莫过于你的大学室友了,最了解你的也是大学室友,尽管他们可能不是你最好的朋友,但是你们需要在一起生活四年,和室友保持良好关系还是很重要的,那该怎么做呢?1. 共同维护宿舍卫生。宿舍是大家共同居住的地方,每个人都有保持宿舍卫生的责任,大家可以做一张值日表,轮流打扫宿舍卫生。干净勤快的室友总比懒惰的室友更招人喜欢,把自己个人空间的卫生做好更是锦上添花。2. 学会相互帮助。室友有困难求助你,你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同样的,自己有困难也要学会向室友求助,室友之间相互帮助才能建立更深的感情。但是,帮助的前提是你自己舒服,别人也乐得其所。3. 保持一定的私人空间。室友不一定是你的好闺蜜、好兄弟,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小秘密和个人时间,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和你黏在一起。所以,室友在忙自己的事情时不去打扰对方才是正确的相处之道。4. 不要影响他人休息。室友在休息时要尽量保持安静,毕竟你自己睡觉时,其他人在打打闹闹,你也一定很心烦吧。不影响他人休息是你良好教养的体现。如果你的室友影响到你,也要和他好好交流沟通,彼此理解一下对方。5. 相互包容和理解。一个宿舍可能住4个人、6个人或8个人,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性格上也大不相同,有的人直爽、有的人腼腆、有的人脾气暴躁,但无论是哪一种,想要和谐相处,就要先学会接纳彼此,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针锋相对,好好沟通才能和谐相处。大学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足够你认识一群小伙伴,也足够让你融入宿舍这个温暖的小集体,你的室友将陪着你度过四年春夏秋冬,要好好珍惜和他们相处的时光。
大学生寝室问题
大学是一个小型社会,里面有很多跟我们性格不合的人,当然宿舍也是一个有不同性格的人集聚的地方。宿舍是我们在大学生活中除了教室待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大学的宿舍也不像高中和初中一样,里面存在很多的人际关系,因而也会面临很多问题。一、喜欢蹭别人用品的室友大学的宿舍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家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学习生活用品,一些爱贪小便宜的室友经常会蹭别人的用,有些甚至还没有经过你同意就使用,特别是蹭热水,借水卡给他用一两次后就每次都拿你的使用,这个类室友是最难相处的。开始发现室友是这种人,就不要和她走得太近。二、拿别人隐私开玩笑隐私是每个人都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一件事情,更不想被别人拿出来当众讨论。一些室友就喜欢窥探别人的隐私,当你们跟别人聊天时,她凑过来看你跟谁聊天,看完之后就大声讲你谈男朋友啦,为什么不告诉我们,不请我们吃糖,这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了。在一个宿舍也不能说太过分的话,不然关系闹僵了以后对谁都不好。三、晚上和对象打电话宿舍是一个公共的场合,但是很多的人都把它当做自己的地方,不会注意别人的感受,每天晚上熄灯应该还大声的跟对象撒娇。想必很多大学生都经历过吧,为了维持表面关系,只能暗示一下她,但是她好像跟听不懂一样的,接着继续说,作为她的室友确实很无奈。其实大学生宿舍的关系都是表面很和谐,但实际上什么心理大家都很明白很清楚。在大学宿舍里面不要把室友当成朋友,室友真的只是室友,真正的朋友在大学里面很难找到。希望每位大学生不要为宿舍的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而烦恼,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少待在宿舍里面,这样别人看不到我们,自然就少了一些问题。
大学生寝室安全有哪些
1、严禁使用酒精炉及大功率电器,如电炒锅、电暖器、热得快、电热杯等。2、严禁使用明火,如点燃蜡烛、酒精炉、焚烧杂物等。3、严禁在宿舍吸烟,禁止向窗外、垃圾桶内随意丢弃未熄灭烟头。4、长时间离开寝室,需将各类充电器断电并从插座上拔下,照明灯要做到人走灯灭。 宿舍内的应急灯、疏散指示灯、安全出口等标识是紧急情况下,自救和逃生的重要标志,可以帮助大家沿正确的路线迅速逃离险境,大家平日要爱护这些标志,不要人为损坏,以免出现险情无所适从。 防火安全知识 1. 不使用大功率电器。 2. 不在宿舍内焚烧纸张等废弃物。 3. 不躺在床上吸烟,不乱丢燃着的烟头。 4. 不在宿舍存放酒精等易燃易爆危险品。 5. 不乱拉接电线,不使用劣质电源插座。防盗安全知识 1. 宿舍尽量少放现金,平时身边只留取少量零用钱。 2. 钱包、相机等贵重物品切记保管好,不要随手放在桌上、床上等显眼处,应放在抽屉或箱子内并及时上锁。 3. 不让不认识的人或刚认识的人随便进入宿舍,宿舍内严禁留宿外来人员。 4. 宿舍无人时,应将门窗锁好,养成良好的习惯。人身安全。不打架斗殴,注意饮食干净卫生,不要在宿舍养小动物。大学生在宿舍还要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首先不能有打架斗殴的情况出现,有问题的话通过沟通和交流解决;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干净和卫生;在这里特别提一条不要在宿舍养小动物,小动物可能清洗不干净自身带有细菌,容易对人身和健康产生安全隐患。网络安全。不建议网络交友,不沉迷网络游戏,不接触网贷。大学生在宿舍的大多数时间可能都花在了互联网上,网络安全也是宿舍安全的重要内容。具体应该做到:不随意在网上和陌生人聊天、交友;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接触网贷。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只有做好了以上要求,才能保证网络安全。熟悉消防疏散通道不私自动用宿舍楼内的消防设施,要熟悉楼内的消防疏散通道和逃生出口。万一发生火灾,在火势较小且可控的情况下,请按消防栓、灭火器使用方法进行灭火和自救,当火势危及学生人身安全时,首先要保证生命安全,保持镇静,有序逃生。注意防疫,保护自身安全疫情期间,我们进入宿舍应当首先对宿舍进行全面的消杀工作,保证我们的健康掌握火场逃生常识。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火场逃生常识。宿舍内一旦发现火情,一定要保持镇定,以免受到不应有的伤害。
大学舍友该如何相处
首先咱们要找准定位,理解好概念,舍友就是舍友,不是战友,也不一定是死党好友。其实找准这个定位基本上就好去想相处模式啦~ 能和平相处当然要和平相处,大学宿舍里常出现的可能发生矛盾的就是睡觉的问题,确实宿舍一大功能就是睡觉嘛,大家都尽量协调睡眠时间,要么就是一定要做到舍友睡觉你别吵,你睡觉Ta发声的话先友好提醒Ta一下。除了这个之外,相处模式其实和其他同班同学相处差不多的,自己友善待人,同时别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别人,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呀。 不要太软弱可欺,要守好自己的原则。前面那种你睡觉Ta要吵的,先礼后兵,提醒了还吵的,感觉是要下去吵一吵的。 最后吧,属于是,虽然是说的怎么和大学舍友相处,但是还是想讲,大学生活不要,千万不要局限在宿舍里,加一两个社团,多参与活动,舍友不一定能发展成志趣相投朋友,但是多认识人就能提高找到朋友的机会,尤其是致力于做同一件事的一群人,爱好啊,性格啊,可能更合的。emm再补充一点:别在宿舍学习,别在宿舍学习!去自习室!去图书馆!这真的很可能规避宿舍的矛盾。如果是期末了,一整个宿舍都在挑灯夜读突击的氛围那还好,那时候毕竟都是一起在努力,既有学习的劲儿,大家又很平等,emm,姑且用平等这个词儿来形容吧。但是放在平时,很可能的情况是:A在宿舍学习,B不学,正在刷短视频啥的,A看着B在玩,自己学着学着也想玩,B看着A在学习,不喜欢这种卷王,同时玩儿的时候也对荒废时间更加愧疚,要是这时候关系更恶化一点,可能B会有点阴阳怪气学习的A,“天天宿舍里都在学,也没看见满绩啊”或者“哇,卷王又在学了”(不一定真的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宿舍反正最好别拿来当自习室,当人和人之间有差距的时候,人的那个心态不太能平衡的,大家看起来差不太多,倒是和气些)。
大学寝室应该注意什么
大学宿舍里的同学,都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又都是家里的宠儿。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宿舍问题成为了最被关注的问题。那么在大学宿舍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1.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澡勤洗衣服。有些大学没有独立卫浴,洗澡需要自己去浴室洗,大家一定要坚持洗澡,不要因为距离远、时间不够、天气冷等问题选择很多天洗一次澡。曾经我们隔壁班有一位男同学,很不注意个人卫生,从他身边过去就能闻到味道,不仅让同宿舍男生对他产生反感,还会让女生绕着他走。还有千万不要把换下来的衣服屯到一定数量了再洗。如果换下来的衣服没有及时洗掉,一方面容易滋生细菌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放的时间久了也会有异味,大家住在一个集体环境里,肯定是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香味的环境中。2.注意公共卫生。大家都是家里的宠儿,很多人在家都是不做家务的,但是既然来到了一个集体宿舍,就应该维护公共卫生。我们宿舍一共四个人,在大一刚开学的时候,就先选出寝室长,排好值日表,这是最公平的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集体意识,不要认为打扫卫生的任务理所应当就是某个人的,严格按照值日表执行,该轮到谁就是谁去打扫,如果实在有事比较忙的话可以礼貌地请别人帮忙,但是也要记得以后替人家打扫一天。这样舍友以后还会愿意帮你。在大学里宿管阿姨会定期查宿舍卫生情况,排值日表的时候可以顺便规划一下多久大扫除一次,约定好大家都有空的时间,这样就没有人可以偷懒。3.不要太在意别人说了什么。一个寝室的人,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一样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大家会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之前是一个很敏感的人,总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想半天,情绪低落一整天。其实有些大大咧咧的室友,她们在说一些话时,并没有恶意,她们可能都意识不到会对我们造成伤害。既然她都不在乎,我们又何必在乎呢?如果一个人太敏感,只会给自己带来伤害。总之,大学生活还是很美好的,能住在一起便是缘分。愿我们都能拥有一个难忘的大学时光,做一个快乐的人。
在大学宿舍里如何避免与舍友间矛盾?
简单点来说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原则四个解决方案”。一个中心“舍友不一定是朋友。”这句话还是我舍长教我的,大家在去到宿舍前要有点心理准备,的确可能遇到非常可爱友好的舍友,也可能遇到麻烦奇葩的舍友,不要带着交朋友的心态进入宿舍,而是带着这里是我人生接下来三年或四年睡觉的地方的心态。睡觉要的是舒服,相当于来这里旅游几年,只想在这样的青年旅舍里安心生活就好,志同道合这种东西你之前那十二年的学生生涯都遇不到几个,难道指望这学校给你随机分配几个?由于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其实最好是军训大家还不会相互在背后说坏话的时候,在客气微笑的氛围下早早一起搞个宿舍规定。例如为了以后搞卫生的问题,卫生间隔多久怎么轮流刷之类的问题,如果不知道怎么一开始提出来,就找个话题嘛,说自己有鼻炎希望大家以后不要在宿舍养宠物之类的,或者说不要带异性回来之类的,找到一个话题点再顺势提议集体开会制定规矩,建议尽量全面一点哦。两个原则自己要过得舒坦。自己是有原则或者有不想、不喜欢的事情吧,不想做、不喜欢的、不涉及什么公共利益的一开始就拒绝,一开始就不要委屈自己去做,不然后面会越来越难受,习惯了就以为都是你的,你不做别人还会说你变了。不过于打扰他人,我不希望遇到麻烦奇葩的舍友,同理别人也不想,自己要想想,换位思考有些行为会不会打扰对方,会不会这只是在家里在自己房间里可以做,但到了一个集体生活的环境就不适合了,该收敛就收敛一点会有好处的。四个解决方案①控制情绪②从我出发③从他人出发(对方或其他舍友)④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自己控制情绪是大前提。我承认情绪是需要宣泄的,我也想完全做到想说什么说什么,直接宣泄情绪可以但要承担风险,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没控制住情绪可能会进一步激化矛盾。接下来我讲的,是在有控制情绪下,某些常见情况的可行处理办法。当然,真遇到奇葩麻烦舍友,回到最开始的一个中心——“舍友不一定是朋友”,宿舍真是用来睡觉的,不是什么交际场所。逃跑可耻但很有用,在宿舍真的呆不下去,那就尝试转宿舍、多泡图书馆,或者去别的宿舍玩都可以。
大学衍义补的主要内容
该书卷首有一卷补述“诚意正心之要”。正文一百六十卷﹐分《正朝廷》﹑《正百官》﹑《固邦本》﹑《制国用》﹑《明礼乐》﹑《秩祭祀》﹑《崇教化》﹑《备规制》﹑《慎刑宪》﹑《严武备》﹑《驭夷狄》﹑《成功化》十二章。《大学衍义》“主於理”﹐该书“主於事”﹐其内容包罗宏富﹐为研究古代﹐尤其是明代前期和中期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司法﹑军事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大学衍义补的四库提要
《大学衍义补》·一百六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明丘濬撰。濬有《家礼仪节》,已著录。濬以宋真德秀《大学衍义》止於格致诚正修齐,而阙治国平天下之事。虽所著《读书乙记》,采录史事,称为是书之下编,然多录名臣事迹,无与政典,又草创未完。乃采经传子史,辑成是书,附以己见,分为十有二目,於孝宗初奏上之。有诏嘉奖,命录副本付书坊刊行。濬又自言:《衍义补》所载,皆可见之行事,请摘其要者下内阁议行。帝亦报可。至神宗复命梓行,亲为制序。盖皆甚重其书也。特濬闻见甚富,议论不能甚醇。故王鏊《震泽纪闻》称其学问该洽,尤熟於国家掌故,议论高奇,务於矫俗,能以辨博济其说。如讥范仲淹多事,秦桧有再造功,评骘皆乖正理。又力主举行海运,平时屡以为言,此书更力申其说。所列从前海运抵京之数,谓省内河挽运之资,即可抵洋面漂亡之粟,似乎言之成理。然一舟覆没,舟人不下百馀。粮可抵以转输之费,人命以何为抵乎?其后万恭著议,谓为有大害而无微利,至以好事斥之,非苛论也。又明之中叶,正阉竖恣肆之时,濬既欲陈诲纳忠,则此条尤属书中要旨,乃独无一语及宦寺。张志淳《南园漫录》诋其有所避而不书,殆亦深窥其隐。以视真氏原书,殊未免瑕瑜互见。然治平之道,其理虽具於修齐,其事则各有制置。此犹土可生禾,禾可生谷,谷可为米,米可为饭,本属相因。然土不耕则禾不长,禾不获则谷不登,谷不舂则米不成,米不炊则饭不熟,不能递溯其本,谓土可为饭也。真氏原本实属阙遗,濬博综旁搜,以补所未备,兼资体用,实足以羽翼而行。且濬学本淹通,又习知旧典,故所条列,元元本本,贯串古今,亦复具有根柢。其人虽不足重,其书要不为无用也。
大学室友对自己的影响有哪些?
第一:关心体贴。特别暖心的室友通常会非常关心你的生活和情况。他们会主动询问你的感受和需要,尽可能地提供帮助和支持。分享经验:这种室友会愿意与你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帮助你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他们会和你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共同探讨问题。第二:倾听陪伴。特别暖心的室友也会倾听你的诉求和心声,与你共同分享喜怒哀乐。无论你遇到什么问题或困难,他们会在旁边陪伴你,给予你鼓励和支持。第三:照顾细心。有时候你可能会生病或者感到不适,特别暖心的室友会尽力照顾你,关心你的身体健康。他们也会关注你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安排,帮助你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第四:共同成长。特别暖心的室友通常会在一起学习、玩耍和共同探索未知领域。他们会一起面对挑战和困难,共同成长。总的来说,拥有一个特别暖心的大学室友是一种非常愉悦和舒适的体验。
大学舍友之间为什么难相处?
集体生活中有点小摩擦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只要大家都设身处地的为其他人着想,相信以后的宿舍生活都会度过的非常愉快。一、把自己睡觉的时间尽量与其他人同步在睡觉的时候,一些细小的声音都会被无限放大,甚至让人难以入睡。然后这个人的心情就会变得无比糟糕,对舍友的态度也会很差。但是对于舍友其实也已经尽量保持安静了,而有一些声音却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应该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大家差不多的时间上床睡觉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二、利用一些辅助工具阻挡外界的声音耳塞是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在睡觉时用上它几乎可以隔绝外界百分之七八十的声音;不少女生还会买一些床帘,将自己与外界分隔起来,既能避免寝室灯光的影响,又可以让自己拥有一个私密的空间。睡觉时正常情况下,只要开口提醒一下舍友,她们就会可以放轻自己的动作。倘若无理取闹只会引得室友们的厌烦,毕竟没有谁是天生就该听从别人的。总是有很多人曝出寝室关系不好,舍友之间不好相处,她在埋怨别人的时候也应该好好反思自己,尊重是相互的,如果她没做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事情,怎么会遭到全寝室人的抵制呢?有些人非常“双标”,她睡觉时让别人安静;而别人睡觉时,她动作却非常大,别人好生提醒,她却说别人矫情。我觉得在大学宿舍里面,一位同学休息之后,全寝室都注意保持安静,这样的做法是比较妥善的。因为作为一个大集体,谁会尊重别人才会达到更好的相处效果,大家才会更团结一致,相互尊重。所以学会多和别人沟通,尊重别人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多跟专业的老师学习,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向老师学习,不懂就问,这是学习知识最好的方式。学问学问,好学多问,学问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于多提问,所以能够经常寻求老师支持,多向老师请教问题的学生,他们表现的特点是往往比较喜欢提问,因此他们的学习效果也是很明显的。因为专业的老师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学生的每天学习的课堂上,就有精通各门功课的老师,这也是最有益的条件,一定要充分的的用。很多学生比较不懂得积极跟老师提问,总是自己学习,其实这样是不对的,汲取知识也是很重要的,自己努力是一个方面,但是如果通过借助他人的知识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会有更有效果。
大学衍义补的各种版本
《大学衍义补》最早於弘治初刊行﹐万历时再版﹐明神宗朱翊钧亲为作序。明代又有张溥刊本﹑陈仁锡刊本﹑乔应甲扬州刊本﹑续补全书本。清代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明清时﹐学人为广传该书﹐还曾纂有多种节本或述要行世。如明凌迪知《大学衍义补精华》十七卷﹑胡世宁《读大学衍义虞见》二卷﹑清陈弘谋《大学衍义补辑要》十二卷等。
如何在大学宿舍中与舍友相处?
大学接触到的人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因此,在大学宿舍中,如何与室友相处,也成了一大难题。下面,我就结合我自身的经验,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一、遵守宿舍规章制度每个宿舍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在作息时间方面,都有一定的约束和要求。作为宿舍的一份子,一定要尽力遵守这些制度,不要逾越,也不要搞特权,更不必特立独行。宿舍是集体生活,不是你的私人空间,不能由着你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比如,室友都睡下后,你就别手机外音外放了,也不要一直不停的打电话,或者弄出很大的声响,合理规划好自己的时间。二、尊重隐私大学宿舍是“八卦”集结地,很多隐私都能在宿舍里听到。作为大学宿舍里的一员,能够接触到很多舍友的隐私以及其他同学的秘密八卦。要想维持良好的宿舍关系,那就一定不要背后议论别人,要尊重舍友的隐私。大学的八卦传扬速度很快,有些隐私、秘密我们可以听,但一定不要传扬,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当然,也要注意不要乱翻室友的东西,不问自取即为盗,即使再好的关系也不能随意翻找他人物品,要尊重舍友的隐私权。三、互帮互助同在一个宿舍,要懂得互帮互助。如果室友需要帮助了,不要吝啬你的关心,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舍友;等到你有困难的时候,别人说不定也会帮你的。但是,要切记一点,不是所有的忙都要帮,如果遇上无理的要求,要懂得学会拒绝,不要觉得难以启齿,因为你不好意思的时候,多想想别人怎么好意思让你为难。在不冒犯别人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是要让自己舒服。四、多参加集体活动,积极融入集体中如果想要与室友和睦相处,尽力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比如相约周末去哪里玩,或者去哪爬山等。只要自己时间条件允许,就尽量地多参加,积极地融入集体中去。唯有你把自己当做宿舍的一份子,别人也才会接纳你进入。在集体活动中,还能锻炼与室友们的协作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彼此的了解。
恭和御制听讲大学衍义诗是什么时候的诗
作者:谢迁诗名:恭和御制听讲大学衍义诗朝代:明全文:圣功本资学,求道学所先。道具人一心,大原出于天。进修必有序,治化乃均平。大学示纲目,灿然罗目前。功至德自固,外物讵能迁。宋儒衍奥义,口末穷其颠。吾皇勇缉熙,光明火始然。儒臣日分直,劝讲无间焉。圣心契妙理,精言发长篇。臣愚续赞和,微衷罄勤拳。
大学住宿舍有哪些利弊?
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是有给学生们准备宿舍提供其住宿的,不过这些宿舍的档次也是参差不齐的,而且住在宿舍的环境也是不一样的,有不少大学生因为种种因素而在校外租房住,这个问题的利弊要综合的去看待。先来说说住宿舍的利弊1.好处之一:方便.一般大学生宿舍住宿区附近都有学生食堂的,也会有一些小超市、运动场等设施,距离教室也不是很远,所以相对来说生活、学习都是挺方便的。2.好处之二:有利于团结舍友.和大学舍友们住在一起也是能够促进舍友之间的和谐的,虽然有时候难免有些摩擦。3.好处之三:相互照应.大家住在一起可以相互学习,班上有什么事情的话也能相互告知,有什么课程不知道在哪儿上课的话也能问到,还能帮忙带外卖什么的。4.好处之四:有氛围.在宿舍住着的话,大家可以在一起玩游戏,遇到有喜欢的电视剧、电影的话也能方便的拷贝给舍友们,总之集体宿舍住着还是很有氛围的,至今还是很怀念那时候的时光。5.坏处之一:互相干扰.但是宿舍的人住的多的话,相互之间做些事情的话干扰还是挺大的,比如中午休息、晚上休息时间还有人在做一些发出声响的事情,而且有时候没有课的时候,大家的作息时间也是很乱的;假如想在宿舍静心学习的话,那环境基本上是不允许的。6.坏处之二:容易堕落.很多大学生跟着宿舍舍友在宿舍玩,没课的时候也不出去上自习也不去参加社团,这样时间久了就很容易在宿舍自甘堕落了,四年下来基本上没有学到什么真本事。7.坏处之三:查宿舍.学校、学院方面还有所谓的查寝的团队,不让使用大功率电器什么的,有时候还要检查宿舍
竖儒谓朕末读大学耶,薄朕至此,不可不诛.翻译成现代汉语
这些个知识分子知道皇帝我没文化,竟敢瞧不起我到现在,不得不把他们拿下
大学室友之间怎么相处?
大学室友可以说是大学生活里最亲密的人之一,大学的时间除了在课堂上剩下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宿舍里度过,所以处理好和室友之间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分享一下和大学舍友相处的一些建议:是室友也可以是朋友。刚到新的环境大家都周围的环境都很陌生,交一个新的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快一点适应新环境,志同道合才能称之为朋友,如果在相处中发现有的室友行为和自己大相庭径或自己不能接受时,可以选择只室友,不是说不去交流,而是做到正常的友善交流,但是不会像朋友一样肆无忌惮的相处。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2.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很重要。垃圾要及时倒掉,衣物要及时清洗,不要放太久,如果发出异味会影响到室友,不及时解决还会产生矛盾;休息时间如果不睡觉也不要发出太大的声音,不然会影响到室友的休息。晚睡时间可以和舍友们商量制定好晚睡要求,比如几点开始关灯睡觉或者睡前说一下提醒其他没睡的舍友动作轻一点。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3.心态放平,和谐相处。在相处中做到大方得体,在交流中做到文明交流,不要因为交流不畅产生误会,毕竟是要一起生活好几年;不把自己消极的情绪带到室友相处中,活泼有朝气的人更容易让人产生想要去亲近的感觉;关于寝室的问题大家商量着解决,不要特立独行疏远集体。4.学会分享,互帮互助。分享欲是情感的保鲜剂,学会分享的情感才能走得更远,在空闲聊天是可以和室友分享遇到或者看到的一些趣事,说笑间不仅能拉近距离也能更近感情。在寝室相处中如果室友需要帮忙时,在自己能力范围里的尽量去帮,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点事情,今天去帮助别人,将来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有人能帮上一把。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高二语文大学之道原文及翻译
高二语文大学之道原文及翻译如下:1、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知未之有也。2、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知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探究事物原理。通过探究事物原理才能获得智慧。获得智慧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知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赏析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大学衍义》是一本怎样的著作?
那是在南宋时期,福建一个贫寒家庭降生了一名男童,起名叫真德秀。真德秀早年丧父,靠着母亲的操劳,还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获得了专心学习的机会。真德秀聪颖好学,4岁开始读书,过目不忘,深夜还在蚊帐中看书,以至蚊帐被蜡烛薰成黑色。当其他儿童玩游戏时,他就把这些小伙伴的书取来阅读。由于勤奋上进,真德秀18岁时便考上了举人,后来做了太学正和博士官。真德秀胸怀忧国忧民之志,尽忠职守,希望能让偏安江南的宋王朝振作起来,以摆脱危机。真德秀的治国方案主要是用理学思想来指导国家和臣民。在当时的形势下,南宋小朝廷根本谈不上恢复故疆。他鉴于太师韩胄贸然出兵北伐惨败的教训,主张清除腐败,严肃政纪,收服民心。这对当时处于危势的宋王朝来说,不失为正确的决策。真德秀所编撰的政治哲学著作《大学衍义》共43卷,大旨为正君心,振纲纪,明治道,肃宫闱。《大学衍义》专为帝王而作,全书以“帝王为治之序”、“帝王为学之本”、“格物致知之要”、“诚意正心之要”、“修身之要”、“齐家之要”为纲目。“每条之中,首之以圣贤典训,次之以古今之迹,诸儒之释经论史有所发明者录之。”真德秀认为,作为执政者须永远牢记,“修身”是其主政施治的根本,“修身”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长期坚持不懈,警惕私欲萌生,放纵堕落。作为执政者必须有谨言慎行的素质,口无遮拦、放言无忌者,不适合从政。作为执政者要常提醒自己,应起表率作用。能做到这两点,修身就有了保证。修德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但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是学习。执政者并非天生比别人高明,人的聪明才智归根结底来自于后天的学习。因此自天子至百官都需要学习,即使真有所谓“生而知之”的圣人,也需要学习。他说:“虽生知之圣,未有不从事于学者。”真德秀认为,君臣关系很容易出现上骄下谄、是非莫察的情形。君主自以为是,搞一言堂,且悦人颂己,群臣阿谀奉承,齐称“圣上英明”,而不进忠谋,这样就会导致国家的危亡。君主虽然有莫大的权力,但发号施令,只有遵循正理而行,才会为臣民所心服。否则,为所欲为,悖理行事,便会有令而不行。真德秀的《大学衍义》在南宋以后产生过较大影响,在当时和后世均受到执政者的重视。宋理宗曾称赞《大学衍义》一书“备人君之轨范焉”。元武宗说:“治天下,此一书足矣。”明太祖曾经问什么书可以作为帝王之学,当时著名文学家宋濂就推举了《大学衍义》。康熙皇帝称之为“力明正学”。在《大学衍义》的基础上,明代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邱浚作《大学衍义补》160卷,增加了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大学衍义补》是为朝廷制定施政方针提供的历史参考书。国君遇到具体问题,可以从中查找相应的历史事迹与典章规制。在邱浚看来,一个执政者英明与否,不在于他的绝顶聪明,而在于他能发挥和整合集体的智慧,这不仅指大臣们的智慧,还包括广大民众的智慧。为政者最大的危害,就是言路壅塞,只能听到一小部分人的意见,听不到多数人的声音。执政者成了瞎子、聋子,这种时候就可能酝酿政治上的祸乱。邱浚认为,“任人唯贤”的选官原则,说来容易,做起来很难。问题是,谁有眼力判断孰优孰劣呢?历史上有英明的君主,他们有知人之明,所选择的辅弼大臣皆是一时之选,但并不能保证后继的执政者都有这种知人之明。因此,一种较为方便而可靠的办法,就是参考资历,循级晋升。但这样做就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那些出类拔萃的人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因此邱浚主张:“非不用资格,亦不纯用资格。随才授任,因时制宜。”邱浚认为,治国平天下以“用人”、“理财”两事最为重要。理财,包括如何创造财富、积累财富和管理财富。国计民生的安排,乃至国家实力的提升,全以理财为根本。《大学衍义》及《大学衍义补》成为元、明、清三代皇族学士必读之书。其治国之道、民生之理和廉政文化很为后世所推崇。
丘濬增补的大学衍义主要讲的什么?
1480年,丘濬被加礼部侍郎,仍掌国子监事。在掌太学的年月里,由于他才识过人,广集诸子百家有关治国济民之说,依据西山真德秀的《大学衍义》,精心钻研,作出新见解,增补了160卷,形成了巨著《大学衍义补》。 丘濬在各个领域都有非常深的造诣,可谓之通儒,在文学方面有“诗文满天下”的称号,但他自己以精通经济而自负。在《大学衍义补》中,有23卷都是专讲经济的,其思想有继承孔子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的自由经济思想,提倡取用有度,主张“互市立法”等。在明代海运方面,丘濬也是大力主张和出谋划策,在《大学衍义补》中,丘濬甚至对海道踏勘、航海安全、船厂选址、海船吨位、抽税比例等都作了一番叙述。也许这跟他从小在海南这座沿海城市长大有很大的关系。
什么是大学衍义补?
《大学》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朱熹说:“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大学》要求:“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其知,在格物。”正是所谓的:“齐家治国平天下。” 宋人真德秀取经传子史中的相关内容,充实《大学》,写成了《大学衍义》。朱元璋问宋濂帝王之学,何书为要,宋濂举《大学衍义》,朱元璋命人把《大学衍义》写在大殿的墙上,并让自己的后代们悉心学习。 不过真德秀的《大学衍义》没有治国平天下的相关内容,而这些正是帝王之学,于是邱浚模仿真德秀,在经传子史中寻找相关的材料,写成了一百多万字的《大学衍义补》。此书写成后,明孝宗十分赞赏,马上命令刊行,并升邱浚为礼部尚书。 邱浚在弘治四年入阁做宰相,当时邱浚已经七十一岁了,明代尚书入阁从邱浚开始。邱浚因为年老多病,多次请求辞职,都被明孝宗挽留,弘至八年病逝。邱浚年老的时候,右眼已经失明了,仍然是手不释卷。 清代纪晓岚对邱浚颇有微词,认为邱浚:“此人不足重,相业不足称。”不过从纪晓岚的生平来看,纪晓岚对邱浚的评价,恐怕正是对纪晓岚自己的评价。《明史》卷一百八十一《邱浚传》说邱浚:“浚在位,尝以宽大启上心,忠厚变士习。浚廉介,所居邸第极湫隘,四十年不易。至修《英宗实录》,有言于谦之死当以不轨书者。浚曰:“己巳之变,微于公社稷危矣。事久论定,诬不可不白。”由邱浚的这些行为来说,不是纪晓岚那种奉承上意的人可以相比的。
大学衍义补的主要内容
该书卷首有一卷补述“诚意正心之要”。正文一百六十卷﹐分《正朝廷》﹑《正百官》﹑《固邦本》﹑《制国用》﹑《明礼乐》﹑《秩祭祀》﹑《崇教化》﹑《备规制》﹑《慎刑宪》﹑《严武备》﹑《驭夷狄》﹑《成功化》十二章。《大学衍义》“主於理”﹐该书“主於事”﹐其内容包罗宏富﹐为研究古代﹐尤其是明代前期和中期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司法﹑军事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大学生宿舍床的尺寸规格
大学生宿舍床的长度一般都是1900mm/2200mm之间,宽度在850mm/1200mm左右,不同学校的宿舍床的尺寸会有所差别。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清民,在止于至善” 英文翻译
大学 - The Great Learning The way of the great learning involves manifesting virtue, loving the people, and abiding by the highest good. James Legge (理雅各) 的标准翻译.
大学生的宿舍买什么东西可以提升居住体验?
一、桌面防水布说起大学宿舍,在寝室里吃东西可就是不得不说的欢乐了。无论是你半夜放毒,吃一碗泡面,室友苦苦哀求“给我吃一口吧”,还是在寝室里泡生化武器“螺蛳粉”时,室友避之不及,都是大学宿舍生活的美好记忆。9个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寝室神器,让宿舍生活变得高大上而在吃东西的时候要是打翻在普通的桌布上,不用多说,扔了再买吧。。。而防水桌布就完全不怕,擦一擦就行,实在不行放到水里洗一洗刷一刷,十分方便。其次,防水桌布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桌面装饰作用,起码比刷漆的木桌好看多了。二、遮光帘宿舍毕竟是一个公共的地方,有时晚上早早地就想睡了,但是其他同学还有作业或者功课没有完成,总不能要求他们关掉宿舍的灯吧。9个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寝室神器,让宿舍生活变得高大上于是床铺上面的遮光帘就很重要了,不仅可以起到蚊帐的作用,还能够保证自己的睡眠和休息,实用性超高。三、酷毙灯酷毙灯这个灯具的名字一听就很酷毙,而它的作用更是酷毙:9个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寝室神器,让宿舍生活变得高大上1、手势控制采用非接触方式控制灯的开关、调节灯的亮度。只要手在黑色感应区前5-20cm处稍微停留,即可控制灯的开关。具有卫生、安全的特点。2、延迟关闭可以手势设置灯延迟30s自动关闭,方便晚上睡觉上床的时候,避免关灯之后看不清而发生意外。9个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寝室神器,让宿舍生活变得高大上3、三级调亮针对不用的使用场合设计了三级亮度,分别为最亮/次亮/最暗。最亮状态时可以看书,最暗状态时可以看电影,次亮时可以做一些其他事情。4、三种安装方式磁铁吸附安装,双面胶黏贴安装,螺丝固定安装。满足我们在寝室时一切的桌面安装需求,so easy。5、不占空间台灯呈条形状,长30cm,宽2cm,高1cm。与传统台灯不同的是,不用占用到桌面的空间,只需要有个桌沿可以固定即可。9个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寝室神器,让宿舍生活变得高大上四、床上收纳柜平时在宿舍的时候,杂七杂八的东西一般都放置在桌子上,就如耳机、手机支架等,需要的时候要下床拿,很麻烦。而床上收纳柜不仅可以放一些杂物、零食,还能满足手机的摆放,躺在床上看电影再也不用手举到酸啦!懒人神器!9个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寝室神器,让宿舍生活变得高大上五、零食封口器在宿舍里吃零食
大学生宿舍床尺寸有哪些
大学生宿舍床一般情况下都是单人床,多数是以900mm+1900mm为标准尺寸,各个学校床铺的主要差异就是在于宽度上,从850mm—1200mm的都有。至于长度上,北方的要比南方普遍长一些,大多都在长度范围1900mm—2000mm范围内。U0001f6cfufe0f标准床尺寸标准大学生宿舍床尺寸为长1.9米,宽0.9米,高1.73米。U0001f4cf多种床尺寸大学生宿舍床的宽度从850mm—1200mm不等,长度范围在1900mm—2000mm之间。U0001f468u200dU0001f393上床下桌床尺寸上床下桌床尺寸为长2米,宽1米,高1.7米,空间相对来说比较的独立,不用担心上下床吵到下铺同学的问题。U0001f4da大学生独立空间床尺寸长2.2米,宽1.2米,高1.8米的床尺寸因为比较的占地方,所以只有条件很好的学习才会配备。整体设计上与上床下桌床相类似,但是尺寸上大了不少,可以拥有更加大学习、休息空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全文及翻译是什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全文及翻译是: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白话解: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白话解: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详;能够思虑周详,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白话解: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大学所讲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4、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白话解: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治国),一定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家庭(齐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一定要先修养好自己本身的德行(修身);要想修养自己本身的德行,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意(正心)。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意,必先使自己的念头真诚、无私(诚意);要想使自己的念头真诚无私,必先明理—穷究事物的道理(致知);要想明理致知,必先要革除物欲,修正其不正确的观念(格物)。5、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白话解: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一切都要以修身为做人处事的根本,如果不修身,连根本的修身都搞乱了,却想要治国平天下那是不可能的;把切近的修身、齐家看得不重要,反而去高谈治国平天下,从来没有这样的道理。
大学生在宿舍里应该怎么做?
我认为在大学生宿舍应该做的事情:①睡觉;②整理内务;③娱乐自己;④提升自己。一、睡觉寝室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提供一个住宿的地方,是大学生休息的地方。但事实就是我们在寝室睡觉的时间远不能满足人体需求,这其中缘由就是大学生喜欢熬夜,熬夜一时爽,身体火葬场。在该睡觉的时候去睡觉是我们正常生活的基本要求,保持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不熬夜,早睡早起,保持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精力去学习、去玩乐,不然干什么都觉得精气不足。二、整理内务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宿舍内务乱七八糟,可能你的舍友也会嫌弃你,自己感觉上也不好,保持宿舍环境洁净,感官上也更加舒服,这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事情,为什么不坚持呢?将自己打扮得干净清爽一点,不是为了追求美,这仅是社交仪容仪表的最基本要求。一个干干净净的人,远比一个邋里邋遢的人,让别人的第一印象更好,说不想看到美好的事物呢?三、娱乐自己寝室除却休息,就是娱乐自己的地方。瘫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或者爬上床铺,打开手机刷视频、打游戏、听音乐、看小说,做一些不用思考的娱乐活动,让一整天的疲倦都消失殆尽。如果寝室关系和睦的话,还可以一起玩游戏开黑,一起聊天胡扯,分享日常生活,听舍友吐槽奇人轶事,私聊吃到的瓜,让自己沉浸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这样的寝室才能娱乐我们。四、提升自己奋斗的人是不会在乎自己的学习环境的,不用特地到安静的图书馆去学习,图书馆位置不够,地理位置遥远。在寝室我们就可以学习,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课外拓展,都是在提升自我。我们常会看到一个寝室都保研的励志新闻,考研奖学金也有一个寝室都上岸奖励多少钱的规定,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她们一样呢?相互督促的学习更能鼓励我们前行。
大学之道的翻译是什么?
大学之道的分句翻译: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白话解: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白话解: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详;能够思虑周详,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白话解: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大学所讲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4、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白话解: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治国),一定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家庭(齐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一定要先修养好自己本身的德行(修身);要想修养自己本身的德行,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意(正心)。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意,必先使自己的念头真诚、无私(诚意);要想使自己的念头真诚无私,必先明理─穷究事物的道理(致知);要想明理致知,必先要革除物欲,修正其不正确的观念(格物)。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白话解:经过一番穷理尽性的功夫,物欲革除之后(物格),一切事物的道理无不清楚明白(知至);明理之后,起心动念皆是真诚无妄(意诚);起心动念真诚无妄,自然存心端正无私无偏(心正);身心端正无私,自然会好好地修养德行(身修)。能够修养德行身体力行,自然一家和睦井然有序(家齐);家庭经营得井井有条之后,才能够治理好国家(国治);国家的治理能够上轨道之后,才能进一步使天下太平(天下平)。6、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白话解: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一切都要以修身为做人处事的根本,如果不修身,连根本的修身都搞乱了,却想要治国平天下那是不可能的;把切近的修身、齐家看得不重要,反而去高谈治国平天下,从来没有这样的道理。7、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白话解:商汤在他盥洗用的铜盘上,刻上铭词,用以自我警惕。铭词说:「如果能够把今天所习染的污垢洗净而自新,就应该天天振作,求自新求进步,更要继续不断涤除污染,一天比一天进步。」8、诗云:「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白话解:诗经上说:「有个文采斐然的君子,他治学修德的功夫就如同切骨、磋角、琢玉、磨石一般反复为之,希望精益求精。」『如切如磋』是指他研究学问的功夫;『如琢如磨』是指他存养省察,磨练德行的功夫。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白话解:经文所谓:「诚其意」,是说不要欺骗自己。10、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 白话解:一个人内心真诚,一定会表现在外。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一定更为小心谨慎,不敢随便。11、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白话解:曾子说:「一个人独处时,就像有十双眼睛在注视着你,十双手在指着你,这是多么严峻可畏啊!」1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白话解:有钱人,总是会用财富来装饰他的屋子,有德行的人,则是用道德来充实自身,因为内心宽大平和,自然身体舒泰了。13、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白话解:所谓:「修身的目的在端正自己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愤怒的时候,心就不端正;有恐惧的时候,心就不端正;有贪图爱恋的时候,心就不端正;有忧愁的时候,心也不得端正。14、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白话解:如果心不专注,受到情绪支配的影响,就会变成:眼睛看着东西,却像没有看到一样,耳朵听着声音,却像没有听到一样,口里吃着东西却不知道是什么味道。15、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白话解:俗话说:「人都是不知道,自己儿子的坏处,不知道自己家的稻苗已经长得很茁壮。」16、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话解:存心真诚地做,虽不能做到与目标完全相合,也相差不远了。17、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白话解:有德行的领导人(君子),一定是自己先有了善行,然后再要求别人行善;一定是先要求自己没有恶行,然后再禁止别人作恶。18、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君子有絜矩之道。◎ 白话解:凡是我所厌恶上司对待我的态度,就不可以拿那一种态度去对待我的部属;同样的道理,凡是我厌恶部属对待我的行为,我也不能以那一种行为来事奉上司;我所厌恶在我前面的人,对我所做的事情,我也不可以做那些事情,去对待在我后面的人。我厌恶在我后面的人对我所做的事,我就不可以做那些事去对待在我前面的人;我厌恶在我右边的人所做的恶事,我就不可以把同样的恶行加在左边的人身上。我厌恶在我左边的人所做的恶行,我就不可以把同样的恶行加在右边的人身上。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为,就是所谓: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19、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白话解:看见贤能的人不能推荐,推荐举用之后又不肯亲近,这是怠慢轻忽的行为;看见坏人不能拒绝、黜退,黜退之后又不能疏远他,这是错误的行为。20、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白话解:喜好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好的,这叫做违反人性,灾祸必然降临到你的身上。21、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白话解:因此治理国事的君子,必须有修己治人的法则:那就是忠诚信实才能得民心,骄傲、奢侈、放逸随便,必将失去民心。富国裕民也有一定的法则:从事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速度快,用的慢;那么国家的财富就能经常保持充裕了。22、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白话解:有仁德的人,运用财物帮助他人,自然得到众人的拥戴,不仁的人,利用身份地位以搜刮财富,终必招来亡身之祸。23、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白话解: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大学生宿舍生活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大学宿舍生活对自己有着诸多好处。首先,宿舍生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交环境。大学宿舍通常由大量学生组成,这意味着有许多机会结交新朋友和建立联系。住在同一个宿舍的人们可以互相支持和鼓励,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困惑。这些人成为了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可以帮助我度过难关,还可以成为终身的朋友。其次,宿舍生活有助于提高独立能力。住在家里的学生常常被父母照顾周到,几乎没有机会独自处理日常事务。而住在宿舍的学生需要自己打理房间、洗衣服、做饭等等,这些琐碎的事情锻炼了我们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此外,独自生活迫使我们学会管理时间和金钱,培养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财务管理能力。第三,宿舍生活可以促进学业表现。宿舍生活通常提供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有一个安静的地方可以专注于学业。同宿舍的同学可能会给予我学业上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和知识。此外,住在宿舍还可以减少上下学的时间和交通成本,使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第四,宿舍生活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在同一宿舍生活的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和协作,共同解决宿舍生活中的问题。我们需要分工合作,共同维护宿舍的秩序和环境。这培养了我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提高了我们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为未来职场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宿舍生活可以增加对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了解。大学宿舍通常有来自不同城市和国家的学生,他们拥有不同的文化和观念。与他们住在一起,我可以学习他们的语言、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增加我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和互动丰富了我的生活经历,拓宽了我的思维和眼界。综上所述,大学宿舍生活对自己有很多好处。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交环境,帮助我建立新的朋友和联系。宿舍生活也培养了我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业表现,加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增加了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总之,宿舍生活为我个人成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会和平台。
大学里如何处理舍友的关系?
一、学会尊重尊重他人,这句话从小听到大,但是它就是很真实,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即使关系再亲密,也不能忘记尊重他人。在大学宿舍的人可能来自各个地方,性格、爱好、生活习惯都有比较大的差别,要学会尊重,互相理解。另外成年人都看重个人的隐私和空间,大学生也要尊重别人的隐私,不要随便翻别人的东西,更不能把别人的隐私告诉他人,这些都是为人根本,尊重他人的表现。二、理解包容他人,在大学宿舍里的同学,来自各个地方,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都存在差异,我们每个人都要懂得换位思考,理解和包容舍友的习惯甚至小毛病,在不影响自己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学会适应。三、控制情绪,学会理智,舍友不比自己的父母,不会因为你的臭脾气而对你一再包容,所以控制个人情绪是很重要的。在你发现和某个舍友处不来的时候,不要乱发脾气,而是要控制好自己,告诉自己还有很多朋友去爱你,以平淡心态处之,也就会慢慢习惯。四、改变自己心态,提高自已的心境,和舍友多聊聊尝试着去改变自己的心态与看问题的角度,对于有矛盾的室友,应该找一次机会和室友好好聊一聊,把曾经的不满与误会全部说清楚。我感觉这个方法过程会比较痛苦,但结果应该是最好的,方法也是最好的。我相信大家都是通情达理的人,之所以变成现在的样子,不是哪一个人的错,肯定是大家都有问题。也许是无心说了一句不好听的话,也许是无心犯下一个错,沟通后都是可以原谅和被理解。最重要还是改变自己,改变心态,提高心境。
大学之道的全文和翻译
《大学之道》全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全文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 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
大学舍友之间怎么相处?
我一直秉承着:我真心,别人亦待我真心。因为我们都是同龄人,而且本就是学生的年纪,世间的美好还是深深刻在心里。大学宿舍不同于初高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学舍友来自五湖四海。大学宿舍或许6个人,或许4个人,有可能你们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省份。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人文科学。你要做到尊重他人,保护自己。尊重别人的文化,风俗,更要尊重他人的民族信仰,小宿舍是一个小社会,在家里你是中心,在外边你就要适应集体生活,要多考虑自己的行为会不会影响到别人。保护自己,在不惹事不挑事的基础上,也要保护好自己,要有自己的底线,不要一味的当老好人,要学会说不。你不冒犯别人,也要防着别人来欺负你,总之呢,大学生活没有网上传的那么水深火热,酷似炼狱。那我自己来说,我的舍友都是非常好的人,虽然有过争吵冷战,但回想起来她们还是我相处了四年的家人,是非常美好的回忆和友情。
大学生要住宿舍吗?
大学基本都是要住宿舍的,今天我在这里就给大家盘点下大学宿舍几个实用物品,能让你的生活更加方便:1.插板。宿舍和自己家不一样,没有独立属于自己的房间,要和其他舍友共同居住,这时候,经常就会出现插座不够用的问题。因此,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买一个插线板。另外,对于住在上铺的同学来说,想要充电非常不方便,要频繁的爬上爬下,如果自己买一个插线板,就能直接在床上充电,省了不少事。2.充电宝。宿舍的质量相比我们自己家还是差一些,停电问题是家常便饭,而宿舍又不像居民小区,还有物业公司能派专职的电工及时进行修理。学校的后勤一般要管整个学校的所有杂活,因此,停电后去找人一般都找不到,要等很长时间才能修理好。而使用过智能手机的人都知道,它是非常耗电的,基本每天都得充,当遇到宿舍停电,又不能及时修理的情况下,充电宝就是大家的“及时雨”,所以要自备一两个充电宝在身边。3.耳机。宿舍汇集了五湖四海的人,大家的习惯各不相同,不同时间段做的事可能都不一样,可能你想要看电影,听音乐时,别人却在学习或者休息,公放声音会影响他人。所以,一定要准备好耳机,这样既不耽误自己的娱乐活动,也不会对其他人造成影响。
大学生在宿舍里应该怎么相处?
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我们还缺乏相关方面的人际沟通技巧和问题处理能力,想要在大学去宿舍里处理好人际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和室友相互理解,包容。其实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很多时候就因为一句话的事儿而产生本就可以避免的冲突。所以在和室友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的实质而不应该紧紧盯在事情和问题的表面,那样只会加剧问题的矛盾化和冲突化。2.在遇到问题时,相互帮助一起共同攻克难题。一人之力,渺若蝼蚁。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单独解决问题可能难以完成,但是当我们与室友一起共同解决问题时,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的体会到团队协作与互帮互助的喜悦,从而营造更加活跃和睦的寝室氛围。3.协商好相互的生活作息时间。每个人的生活作息时间都不尽相同,因此。当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寝室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关注自己与他人的作息时间是否冲突。比如有的人是夜猫子类型的,可能会比较喜欢熬夜。而有的人喜欢早睡早起,这样就产生了一定的冲突,因此我们应该相互协商规定一个时间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就比如在十点半以后,如果不入睡,就尽可能的避免发出较大的声音,从而减少对早睡的同学的影响。如此一来也能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和室友和睦相处。4.维护公共空间利益。等我们和室友生活在同一个寝室空间的时候就必然拥有了公共的区域,寝室内及时做好环境卫生的安排,并积极执行,这样就能为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宿舍环境。此外如果在宿舍内使用外卖泡面等气味较大的食品,我们应当及时做好开窗通风的准备。从而降低气味对于寝室内其他同学的影响减少不必要的冲突。5.尊重室友个人空间和个人物品。我每个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都会希望有一定的个人空间。如果我们需要进入室友的私人空间,或者使用室友的私人物品时一定要事先征得室友的同意。在经得室友的允许之后方可使用,这些就是对室友最起码的尊重与礼貌。这种品质无论在寝室或者说在以后的社会人生当中都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品质,谁不愿意与这样样的人一起共事相处呢?6.表明自己的个人立场,不用刻意迎合群体。当我们。与同寝室的人相处时避免不了一些群体聚餐等活动。这时候如果我们有自己的一些个人事务的话就没必要延后自己的事务而去参加,积极健康的寝室关系才是良好的寝室关系。以上就是大学生在宿舍里,如何相处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够帮助你,谢谢。
大学应该和舍友搞好关系吗?
大学一定要和舍友搞好关系。为什么呢?因为你在很多时候需要他们的帮助和照顾。比如,当你早上想赖个床的时候,你可以前一天晚上告诉你的室友,让他第二天早上帮你带个早饭。再比如,你生病需要关心照顾却没有亲人在身边的时候,你的舍友会充当这个角色,他们会问你“想吃什么?”“有没有好一点?”“要不要去医院?”这时候你才会懂得有个好室友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有的人会认为搞不搞好关系无所谓,他们或许对这种关系有一点误解。在我看来,好的舍友关系与好的朋友关系是有区别的,并不是只有三观相符的人才能成为好的舍友,只要大家在一起能够互帮互助,相处融洽就行。 你们可能不能成为很好的朋友,但可以做很好的舍友。 设想一下,如果你有一个比较糟糕的舍友关系,你会过得舒服,过得开心吗?就算你每天都早出晚归,回到宿舍的那一刻,当你看到其他舍友都在一起聊天,一起嘻嘻哈哈,你一点都不会在意?你的生活和学习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反正我应该是做不到完全不在意,而且我的大学生活给我最多关心和照顾的都是我的舍友。
刚进入大学如何跟舍友相处?
现在新生也陆续开学了,开学后,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自己的舍友,那么,刚入学如何和舍友和睦相处呢,我认识做好这四点是最主要的: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拒绝、有事说事。首先刚进入大学时,要学会尊重你的室友,尊重每个人的意愿,在大学生活中,独处是个很平常的事情,有的时候大家都彼此有自己的事情,可能舍友自己也不想出陪你做一件事,这个时候,你就要学会尊重她的意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可能宿舍在闲聊的时候,你突然发现,你舍友最喜欢的明星是你比较讨厌的人,这个时候不要去说这个明星咋了咋了,要尊重别人的喜好。在宿舍相处的时候,要知道懂得尊重舍友的隐私,不要私自拿东西,无论关系多好,都要提前说一声。在你尊重别人的同时也会获得别人的尊重,互相尊重才能相处和睦。其次,要学会理解舍友的情绪,舍友是你相处时间最久,相处最亲密的人,在反复相处的时候,大家难免会有坏的缺点暴露在别人面前,当你面对别人缺点时,要多加理解,要多加关心,每个人都有缺点啊,只要能够慢慢变好,都是好的结果。在你理解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理解你,互相理解才能和睦相处。在你刚进入大学和舍友相处时,拒绝也是很重要的,有的时候该拒绝也是要拒绝的,比如,你的舍友老是让你带饭,却从来不给钱,这个时候要拒绝,你的室友在打扫卫生时,经常推脱不打扫,让你帮她打扫,下次她帮你,这个时候勇敢拒绝。拒绝能够帮你取消很多麻烦事和矛盾。但,有的时候舍友找你帮忙,可以互帮互助,主要看你遇到什么人。在你初次和大学舍友相处时,要有事说事,比如,你习惯十一点睡觉,那你就说出来,大家商讨一个合适的睡觉时间,不然的话,你别想十一点左右睡觉,想睡被人吵的感觉是很痛苦的,想打人的痛苦。我和我的大学舍友住了三年多了,今年时最后一年,我很珍惜,遇到对的一帮人,要珍惜啊,时光是很快的。好好和舍友相处吧!她们真的很可爱。
大学生寝室需要什么
大学生寝室需要什么那想必需要的种类是各种各样的,但是每个人不同,所需要的物品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一类:基本的学习用品。我们进入大学之后的身份仍然是学习,一定要准备好充足的学习用品,比如像笔记本、胶棒、黑笔、涂卡笔等等。除了简单的学习用具以外还需要准备一个简单的小书架用来存放书本,由于每个寝室的格局可能会不一样,书架的问题就要实际问题实际讨论了。第二类:生活用品。大学生进入学校一般会分到脸盆、被罩、枕巾、被子之类的,如果自己觉得脸盆不够可以自己再进行购买。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准备基本的牙刷牙膏、杯子、毛巾、衣架、洗衣液、挂钩、洗头膏、纸巾等等,这些都是在以后的宿舍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一定要提前准备好,一般宿舍楼周围会有超市,里面有卖生活用品,可以去里面进行购买。在寝室还需要的比较重要的生活用品就是褥子,寝室的褥子一般都是比较薄的,睡觉时与床板里的太近会很不舒服,可以提前准备一个厚褥子,毕竟厚褥子会让自己睡觉睡得更香。除了以上还需要必备的就是插排,有的寝室只有在下铺设置充电口,这对于上铺的同学就很不方便,寝室里面准备一个插排不仅可以增加同一时间充电的数量还可以方便上铺的同学,但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用电离开宿舍一定要切断电源。第三类:护肤用品。对于女生来说会有很多的化妆品护肤品,一定要为这些物品提前准备好位置,如果东西一时间太多有没有位置放他们的话是会很影响心情的。对于男生来讲,常见的护肤品也就是面膜或者一些水乳等物品了,将他们放到柜子里可以轻松拿到的位置就可以了。其他的关于一些寝室的好用小物或者花卉等就要看自己个人了,最后祝愿大家度过一段难忘的宿舍时光。
高二大学之道原文及翻译
高二语文大学之道原文及翻译如下:一、大学之道全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知未之有也。二、大学之道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知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探究事物原理。通过探究事物原理才能获得智慧。获得智慧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知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大学之道翻译及原文逐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之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贲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挈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戮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唯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为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瑁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中国同。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速,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家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大学的原文和翻译
《大学》原文和译文如下: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之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贲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挈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戮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唯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为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瑁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中国同。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速,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家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要把修养品德作为根本。人的根本败坏了,末节反倒能调理好,这是不可能的。正像我厚待他人,他人反而慢待我;我慢待他人,他人反而厚待我这样的事情,还未曾有过。这就叫知道了根本,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所谓意念真诚,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像厌恶难闻的气味,喜爱好看的女子,这就是求得自己的心满意足。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一定要慎重。小人在家闲居时什么坏事都可以做出来。当他们看到君子后,才会遮掩躲闪,藏匿他们的不良行为,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别人看到你,就像能见到你的五脏六腑那样透彻,装摸作样会有什么好处呢?这就是所说的心里是什么样的,会显露在外表上。因此,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曾子说:“一个人被众人注视,被众人指责,这是很可怕的啊!”富能使房屋华丽,德能使人品德高尚,心胸宽广能体态安适,所以,君子一定要意念真诚。《诗经》上说:“看那弯弯的淇水岸边,绿竹苍郁。那文质彬彬的君子,像切磋骨器、琢磨玉器那样治学修身。他庄重威严,光明显耀。那文质彬彬的君子啊,令人难以忘记!”所谓“像切磋骨器”,是说治学之道;所谓“像琢磨玉器”,是说自身的品德修养;所谓“庄重威严”,是说君子谦逊谨慎,所谓“光明显耀”,是说君子仪表的威严;“那文质彬彬的君子啊,令人难以忘记”,是说君子的品德完美,达到了最高境界的善,百姓自然不会忘记他。《诗经》上说:“哎呀,先前的贤王不会被人忘记。”后世君子,尊前代贤王之所尊,亲前代贤王之所亲,后代百姓因先前贤王而享安乐,获收益。这样前代贤王虽过世而不会被人遗忘。《尚书・周书》中的《康诰》篇上说:“能够弘扬美德。”《尚书・商书》中的《太甲篇中说:“思念上天的高尚品德。”《尚书・虞书》中《帝典》篇中说:“能够弘扬伟大的德行。”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发扬美德。商汤的《盘铭》上说:“如果一日洗刷干净了,就应该天天洗净,不间断。”《康诰》篇上说:“劝勉人们自新。”《诗经》上说:“周朝虽是旧国,但文王承受天命是新的。”因此,君子处处都要追求至善的境界。《诗经》上说:“京城方圆千里,都为百姓居住。”《诗经》上说:“啁啾鸣叫的黄莺,栖息在多树的山丘上。”孔子说:“啊呀,黄莺都知道自己的栖息之处,难道人反而不如鸟吗?”《诗经》上说:“仪态端庄美好的文王啊,他德行高尚,使人无不仰慕。”身为国君,当努力施仁政;身为下臣,当尊敬君主;身为人之子,当孝顺父母;身为人之父,当慈爱为怀;与国人交往,应当诚实,有信用。孔子说:“审断争讼,我的能力与他人的一般无二,但我力争使争讼根本就不发生。”违背实情的人,不能尽狡辩之能事,使民心敬畏。这叫做知道什么是根本。如要修养好品德,则先要端正心意。心中愤愤不平,则得不到端正;心中恐惧不安,则得不到端正;心里有偏好,则得不到端正;心里有忧患,则得不到端正。一旦心不在焉,就是看了,却什么也看不到;听了,却什么也听不到;吃了,却辨别不出味道。所以说,修养品德关键在端正心意。如要调整好家族,则先要修养好品德,为什么呢?因为人往往对他所亲近喜爱的人有偏见,对他所轻视讨厌的人有偏见,对他所畏惧恭敬的人有偏见,对他所怜惜同情的人有偏见,对他所傲视怠慢的人有偏见。所以喜爱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的缺点,不喜欢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优点的人,也少见。因此有一则谚语说:“人看不到自己孩子的过错,人察觉不到自己的庄稼好。”这就是不修养好品德,就调整不好家族的道理。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族,因为不能教育好自己家族的人反而能教育好一国之民,这是从来不会有的事情。所以,君子不出家门而能施教于国民。孝顺,是侍奉君主的原则,尊兄,是侍奉长官的原则,仁慈,是控制民众的原则。《康诰》中说:“像爱护婴儿那样。”诚心诚意去爱护,即便不合乎婴儿的心意,也相差不远。不曾有过先学养育孩子再出嫁的人呀!一家仁爱相亲,一国就会仁爱成风;一家谦让相敬,一国就会谦让成风;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大乱——它们的相互关系就是这样。这就叫做一句话可以败坏大事,一个人可以决定国家。尧、舜用仁政统治天下,百姓就跟从他们实施仁爱。桀、纣用暴政统治天下,百姓就跟从他们残暴不仁。他们命令大家做的,与他自己所喜爱的凶暴相反,因此百姓不服从。因此,君子要求自己具有品德后再要求他人,自己先不做坏事,然后再要求他人不做。自己藏有不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恕道的行为,却能使他人明白恕道,这是不会有的事情。因此,国家的治理,在于先调整好家族。《诗经》上说:“桃花绚烂,枝繁叶茂。姑娘出嫁,合家欢快。”只有合家相亲和睦后,才能够调教一国之民。《诗经》上说:“尊兄爱弟。”兄弟相处和睦后,才可以调教一国的人民。《诗经》上说:“他的仪容没有差错,成为四方之国的准则。”能使父亲、儿子、兄长各谋其位,百姓才能效法。这就叫做治理好国家首先要调整好家族。要平定天下,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因为居上位的人敬重老人,百姓就会敬重老人;居上位的人敬重兄长,百姓就会敬重兄长,居上位的人怜爱孤小,百姓就不会不讲信义。所以,君子的言行具有模范作用。厌恶上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下级;厌恶下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上级;厌恶在我之前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在我之后的人,厌恶在我右边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与我左侧的人交往;厌恶在我左边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与我右侧的人交往。这就是所说的模范作用。《诗经》上说:“快乐啊国君,你是百姓的父母。”百姓喜爱的他就喜爱,百姓厌恶的他就厌恶,这就是所说的百姓的父母。《诗经》上说:“高高的南山啊,重峦叠嶂。光耀显赫的尹太师啊,众人都把你仰望。”《诗经》上说:“殷朝没有丧失民众时,能够与上天的意旨相配合。应以殷朝的覆亡为鉴,天命得来不易啊。”就是说得到民众的拥护,失去民众的拥护,就会失去国家。所以,君子应该谨慎地修养德行。具备了德行才能获得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国土,有了国土才会有财富,有了财富才能享用。德行为根本,财富为末端。如若本末倒置,民众就会互相争斗、抢夺。因此,财富聚集在国君手中,就可以使百姓离散。所以你用不合情理的言语说别人,别人也会用不合情理的言语说你,用不合情理的方法获取的财富,也会被人用不合情理的方法夺走。《康诰》上说:“天命不是始终如一的。”德行好的就会得天命,德行不好就会失掉天命。《楚书》上说:“楚国没有什么可以当做珍宝的,只是把德行当做珍宝。”舅犯说:“流亡的人没有什么可以当做珍宝的,只是把挚爱亲人当做珍宝。”《秦誓》上说:“如果有这样一个大臣,他虽没有什么才能,但心地诚实宽大,能够容纳他人。别人有才能,如同他自己有一样;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能够留用这人,便能够保护我的子孙百姓。这对百姓是多么有利啊。如果别人有才能,就嫉妒厌恶;别人德才兼备,就阻拦他施展才干。不能留用这样的人,他不能保护我的子孙百姓,这种人也实在是危险啊。”只有仁德的人能把这种嫉妒贤人的人流放,驱逐到边远地区,使他们不能留在国家的中心地区。这叫做只有仁德的人能够爱人,能够恨人。看到贤人而不举荐,举荐了但不尽快使用,这是怠慢。看到不好的人却不能摈弃,摈弃了却不能放逐到远方,这是过错。喜欢人所厌恶的,厌恶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了人性,灾害必然会降临到他的身上。因此,君子所有的高尚德行,一定要忠诚老实才能够获得,骄纵放肆便会失去。发财致富有这样一条原则:生产财富的人要多,消耗财富的人要少;干得要快,用得要慢,这样就可以永远保持富足了。有德行的人会舍财修身,没有德行的人会舍身求财。没有居上位的人喜爱仁慈而下位的人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完不成自己事业的;没有国库里的财富最终不归属于国君的。孟献子说:“拥有一车四马的人,不应计较一鸡一猪的财物;卿大夫家不饲养牛羊;拥有马车百辆的人家,不豢养收敛财富的家臣。与其有聚敛民财的家臣,还不如有盗贼式的家臣。”这是说,国家不应把财物当做利益,而应把仁义作为利益。掌管国家大事的人只致力于财富的聚敛,这一定是来自小人的主张。假如认为这种做法是好的,小人被用来为国家服务,那么灾害就会一起来到,纵使有贤臣,也无济于事啊!这就是说国家不要把财利当做利益,而应把仁义当做利益。《大学》简介:《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大学》中的“修身”原文和翻译是什么?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翻译:大学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让百姓仁爱敦睦、明理向善,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只有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有坚定的志向;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里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若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必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若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必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若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必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若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必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把修养品性作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大学第二章原文及翻译
大学第二章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译文:所谓诚意,就是不欺骗自己。就像讨厌不好的气味、爱好美好的颜色一样,这就叫做自快自足,毫不造作。所以君子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不可随便。小人平时做坏事,想不善的事情,无恶不作;见到君子,便躲躲闪闪地掩饰自己的坏处,而表现自己的好处。可是别人看来,好像看见他的肺肝一样清清楚楚,这样掩饰,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叫做内心真实,一定会体现到外在来。所以君子即使在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不可随便啊!曾子说:“十双眼睛看着你,十只手指着你,这是多么严厉啊!”财富可以把房子装饰得漂亮,美德可以润泽己身,内心坦然,身体自然安泰。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内心的意念都能真实无妄。
大学生应该如何与舍友相处?
1、主动关心室友在新环境下,没有什么能比来自他人的关心更能让内心温暖了。所以对室友主动关心,相信你们的关系会进步很快!2、尽量互相帮助当然要从小事做起了,可以互相帮忙带饭,帮忙打水,总之生活上的方方面面,何乐而不为?当然获得你的帮助后,你的小室友也会来帮你,关系自然更加密切。3、学会善解人意也许说错一句话,也许做错一件事,其实想想对方的好这些都不算什么吧。学着理解别人,给别人一个犯错的机会,同时也是自己的升华。4、别占小便宜占小便宜这种事情,你做一次两次相信对方就不太愿意跟你玩了。别把室友当傻子,更别放低了自己的身价。大大方方的跟室友相处,才是长久之道啊。5、学会自觉、自律因为作息时间的不同,或者地域之间的差异,导致你们的生活习惯或者饮食起居会有所不同。这时候我们要做到的就是,互相不要去干扰对方。学会自觉,更要学会自律,才会让室友更加喜欢你。6、照顾特殊群体也许你的室友是个少数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饮食习惯。也许你的室友在身体上有残缺,往往跟大家都不合群。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最好要照顾他们,也不仅仅是为了所谓的讨好。因为你这样做,一定会获得室友的感谢。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你才会身心愉快哦。7、不要管室友借钱借钱相当伤感情,这个相信我不说你也知道,原因我就不细说了。当然排除那种没带钱吃饭啊,借一点回去就还的那种。平时里借的饭钱一类的,也要记得如数归还哦,不然你自己知道是忘记还了,别人还以为你是贪便宜的人这样就不好啦。良好的室友关系还是要细心维护的哦。8、学会分享平时可以买点水果、零食之类的,带到寝室里大家一起分享。或者周末的时候时常去聚餐,组织室友一起游玩,这也是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9、远离奇葩做到上面那些,相信你跟你的室友一定会相处的很融洽了。但是也不排除有很多自以为是、狂妄自大的奇葩混迹在寝室中,他们可能会把你的善良和忍让当成你好欺负。那么当我们认出奇葩的真面目之后就无需再忍耐着当软柿子了,当然没必要大动干戈,敬而远之即可。
大学注释译文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之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贲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挈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戮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唯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为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瑁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中国同。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速,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家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大学全文及译文诵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鉴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如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严;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诗经》说:“啊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下追求完善。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吗?”《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康浩》说:“如同爱护婴儿一样。”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要知道,没有先学会了养孩子再去出嫁的人啊! 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做: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 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仁爱;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凶暴。统治者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做法相反,老百姓是不会服从的。所以,品德高尚的,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诗经》说:“桃花鲜美,树叶茂密,这个姑娘出嫁了、让全家人都和睦。”让全家人都和睦,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兄弟和睦。”兄弟和睦了,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容貌举止庄重严肃,成为四方国家的表率。”只有当一个人无论是作为父亲、儿子,还是兄长、弟弟时都值得人效法时,老百姓才会去效法他。这就是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絮矩之道”。 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絮矩之道”。 《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耸立。显赫的尹太师啊,百姓都仰望你。”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推翻。《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请用殷朝作个鉴戒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所以,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 《康浩》说:“天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行善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楚书》说:“楚国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善当作宝。”舅犯说,“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仁爱当作宝。” 《秦誓》说:“如果有这样一位大臣,忠诚老实,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但他心胸宽广,有容人的肚量,别人有本领,就如同他自己有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心悦诚服,不只是在口头上表示,而是打心眼里赞赏。用这种人,是可以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的,是可以为他们造福的啊!相反,如果别人有本领,他就妒嫉、厌恶;别人德才兼备,他便想方设法压制,排挤,无论如何容忍不得。用这种人,不仅不能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而且可以说是危险得很!”因此,有仁德的人会把这种容不得人的人流放,把他们驱逐到边远的四夷之地去,不让他们同住在国中。这说明,有德的人爱憎分明,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所以,做国君的人有正确的途径:忠诚信义,便会获得一切;骄奢放纵,便会失去一切。 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样,财富便会经常充足。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没有在上位的人喜爱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却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做事却半途而废的;没有国库里的财物不是属于国君的。孟献子说:“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去养鸡养猪;祭祀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要再去养牛养羊;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要去收养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敛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在诱导,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这时虽有贤能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挽救了。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大学生宿舍床的尺寸该怎么选?
大学生宿舍床的尺寸是影响学生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那么大学生宿舍床的尺寸该怎么选呢U0001f6cfufe0f床的尺寸大学生宿舍床的尺寸有很多种,包括床单人上下铺铁床、高低床、钢制床、圆管床、床底柜等,一般床的长度至少为1900mm——2050mm,床宽至少为900mm,床高设计在1750mm正合适。U0001f3e0宿舍类型大学生宿舍床的尺寸还要考虑宿舍类型,一般为两人宿舍或四人宿舍,上为床铺,下为书桌衣柜空间,多为贵族学校学生一人一间宿舍房内适用,功能齐全。U0001f6cc睡眠质量床的大小尺寸会影响人的睡眠,床宽至少为900mm,才能保证人的睡眠质量。
大学室友怎么相处
1.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与矛盾 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摩擦,更何况在一个几人寝的寝室里。所以,我们要做得是,尽可能地避免摩擦。通常,摩擦来源于以下一些情况:①作息时间不同②喜恶不同,性格不同③还有就是,交流中的意见不同。 ①这种情况很常见。有人十一点休息,就会有人凌晨一点休息;有人早上六点早起,就会有人八点还在睡觉。这个无可厚非的,可以试试去与对方协商,达到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情况。如果差强人意,就只能尽量互不影响。② ③情况,一般个人的努力要大于协商的作用,我们可以试着去包容对方,尽可能不要去互相顶撞,否则很容易摩擦“起火” 的 。即使最后结果,事与愿违,还请保持冷静,冲动的后果很严重。 2.给彼此保留隐私的空间 寝室的空间,相比于家里的独立房间,是少很多的。因此,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去窥探别人的隐私。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以至于累积成不好的结果。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反感室友,偷看我的手机或者是我手机聊天的时候,突然探过来,看我聊天。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大可不必这样,给别人一点保留隐私的空间,对别人也好,对自己也好。彼此尊重,才是避免矛盾的最好办法,也是和室友相处融洽的关键。 3.保持真诚和善 我们希望对方能待自己真诚,首先我们也需要表现得真诚。对人友善,也能让我们显得易于相处、平易近人,这样也有利于一段良好融洽的关系的形成。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能和室友成为很好的朋友。但即使不能的话,我们能做到互不影响,互不打扰,也就够了。 以上,就是我对于问题的一个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同时也希望你与你的室友能有一段良好的友谊。谢谢阅读!
大学明德章原文及翻译
原文及翻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朱熹《大学章句》原文翻译
【原文】《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而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也。三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俯焉以尽其力。此古昔盛时所以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及周之衰,贤圣之君不作,学校之政不修,教化陵夷,风俗颓败。时则有若孔子之圣,而不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于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诏后世。若《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诸篇,固小学之支流余裔,而此篇者,则因小学之成功以著大学之明法,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者也。三千之徒,盖莫不闻其说,而曾氏之传独得其宗,于是作为传义以发其意。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自是以来,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其他权谋术数,一切以就功名之说,与夫百家众技之流,所以惑世诬民充塞仁义者,又纷然杂出乎其间,使其君子不幸而不得闻大道之要,其小人不幸而不得蒙至治之泽。晦盲否塞,反复沉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坏乱极矣!天运循环,无往不复。宋德隆盛,治教休明。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实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既又为之次其简编,发其归趣,然后古者大学教人之法,圣经贤传之指,粲然复明于世。虽以熹之不敏,亦幸私淑而与有闻焉。顾其为书犹颇放失,是以忘其固陋,采而辑之,间亦窃附己意,补其阙略,以俟后之君子。极知僭逾无所逃罪,然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修己治人之方,则未必无小补云。淳熙己酉二月甲子新安朱熹序【译文】《大学》这部书,是用来说明古代大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的。自从上天降生人类以来,(上天)就无不赋予每一个人以仁义礼智的本性。然而由于人与人的天资和智力存在差别,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条件知道自己本来就应该具备这些善良和理智的本性从而努力保全它。一旦有聪明睿智并且能充分发展其善良本性的人出现在社会群体中,那么,上天必定赋予他一个使命,让他担当亿万民众的君主和导师,让他治理和教化民众,以恢复众人本来应有的善良和理性的本性。这就是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之所以承受天命而成为人民的君师和榜样的原因,也是承担教育职责的司徒、典乐之类的官职之所以设立的原因。夏、商、周三代兴旺发达,生产、生活法则以及社会生活典章制度等逐渐达到了比较齐备的程度,在这样的基础上,从王宫到国都以及普通街巷,无不设立学校。人到八岁,上自王公的子孙,下至老百姓的子弟,都进入小学学习,小学教学的内容是:日常生活基本技能、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礼仪、音乐、射箭、驾车、识字、计算等文化知识和技能。待到十五岁,则自君王可继位的太子和其他儿子,到公、卿、大夫、元士之正妻所生的儿子,连同老百姓中的优秀子弟,都进入大学,大学教学的内容是穷尽事理、端正本心、修养自身、管理人的原则和方法。这又学校教育分为大学、小学,教学内容有所区别的情形。古代学校的设置是如此广泛,教学方法的次序和内容是如此详细分明,而所教的内容,又都是君主亲身经历的经验、教训和心得,不要求学习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规则和伦理之外的知识,正因为这样,当世之人没有不学习的。这些学习的人,没有不知道自己所固有的天赋本性的,也没有不明白自己的职分所应当做和不应当做的,从而各自埋头尽力来做好自己的事情。这就是往古盛世朝廷上政治修明,社会上风气和美,而后世赶不上的原因。到周朝衰落后,贤圣之君没有出现,上述学校的教学体制不能推行,教化荒废,风俗颓败。在这样的时代,才有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得不到君主和导师的地位来推行他的治理教化,于是他就特意去总结先王的法则,讲习、传诵以传教后世。例如,《礼记》中《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等篇,都是小学的内容,以支流末节的形式流传下来。而这一篇《大学》,则是在小学学成的基础上编写的有关大学的教学方法,外在的,有关于大学规模的明确说明,内在的,有关于课程安排的详细讲解。孔子的三千弟子,没有一个没听过孔子讲解这些内容的,却只有曾子明白其中的真义,于是作了传,来解释《大学》经文的本义,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和说明,传播到后世。到孟子逝后,这样的传授就中断了,虽然他们写的书还在,可是能懂的人就很少了。从此以后,普通学者诵读记忆词句文章所下的功夫数倍于小学,却没有用处;那些异端虚无寂灭的说教,他们所谓的高妙超过了《大学》却无实际内容。其他权谋术数之类一切以成就功名利禄为目的说教,以及形形色色的技能、技巧等等,用来欺骗世人、愚弄群众、堵塞仁义的东西,又纷纭庞杂地出现于他们中间,使得君子不幸不能得知大道的要领,平民百姓不幸不能得到政治修明的恩泽。昏暗不明,德教不行,这样沉重的社会弊病反复发作并积累沉淀为痼疾,到五代之时,衰败、混乱到了极点。上天的运行循环往复,没有逝去而不复归的。大宋德行隆盛,政治教化优良而清明。于是出了河南程氏(程颢、程颐)两位夫子,继承孟子的传统,开始尊崇、信奉《大学》这部书并不断传扬,又将传下来的古书重新编辑,阐发其中的旨趣和深义,从此以后,古代大学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古代圣贤经传的宗旨要义,才光芒四射地重新显现于人世。虽然我朱熹才能不足,还是有幸从我老师那里闻听并学习了二程夫子的学说。只是二程夫子有关《大学》的论说多有散失,所以我不成自己的狭隘浅陋,搜集了他们的言论并加以重新编辑,其间也把我自己的见解写入书中,补充了其中的缺漏和疏略之处,等待以后的学者纠正。我深深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僭越妄为而一定会受到责难,只是对于为国家教化民众、移风易俗的意愿,学者修养自身、管理别人的方法,就未必没有一点点裨益了。
大学生宿舍是几个人的呀?
大学生宿舍一般是六人间的,有的是四人间也有八人间的,就比如我们学校吧,我们最一开始是四人间的,住宿费的话会贵一点,但是我们现在搬到了六人间,六人间会略微便宜一点,我们六人间是有空调的,四人间的时候只有个风扇没有空调,我们学校的男生宿舍是八人间,也是没有空调的,八人间是最便宜的,我觉得还是四人间比较好,四人间是上床下桌的那种,空间比较大,有单独的大衣柜,我们现在的六人间就是三个人用一张桌子就很挤,东西都放不开,行李也放不开,有时间还会有分歧,当然了,有的学校六人间也是上床下桌,空间比较大,有单独的卫生间,我们的四人间六人间八人间都是有单独的卫生间的。
大学的原文有哪些,翻译成现代文是什么?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之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贲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挈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戮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唯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为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瑁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中国同。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速,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家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翻译: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白话解: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白话解: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详;能够思虑周详,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白话解: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大学所讲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4.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白话解: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治国),一定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家庭(齐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一定要先修养好自己本身的德行(修身);要想修养自己本身的德行,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意(正心);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意,必先使自己的念头真诚、无私(诚意);要想使自己的念头真诚无私,必先明理—穷究事物的道理(致知);要想明理致知,必先要革除物欲,修正其不正确的观念(格物)。※格者:正其不正。※【研机于心意初动之时,穷理于事物始生之处。】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白话解:经过一番穷理尽性的功夫,物欲革除之后(物格),一切事物的道理无不清楚明白(知至);明理之后,起心动念皆是真诚无妄(意诚);起心动念真诚无妄,自然存心端正无私无偏(心正);身心端正无私,自然会好好地修养德行(身修);能够修养德行身体力行,自然一家和睦井然有序(家齐);家庭经营得井井有条之后,才能够治理好国家(国治);国家的治理能够上轨道之后,才能进一步使天下太平(天下平)。6.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白话解: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一切都要以修身为做人处事的根本,如果不修身,连根本的修身都搞乱了,却想要治国平天下那是不可能的;把切近的修身、齐家看得不重要,反而去高谈治国平天下,从来没有这样的道理。7.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白话解:商汤在他盥洗用的铜盘上,刻上铭词,用以自我警惕。铭词说:「如果能够把今天所习染的污垢洗净而自新,就应该天天振作,求自新求进步,更要继续不断涤除污染,一天比一天进步。」8.诗云:「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白话解:诗经上说:「有个文采斐然的君子,他治学修德的功夫就如同切骨、磋角、琢玉、磨石一般反复为之,希望精益求精。」『如切如磋』是指他研究学问的功夫;『如琢如磨』是指他存养省察,磨练德行的功夫。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白话解:经文所谓:「诚其意」,是说不要欺骗自己。※(不被人欺是聪明,不欺人是存心忠厚,不自欺诚实地面对自己,才是大丈夫。)10.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 白话解:一个人内心真诚,一定会表现在外。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一定更为小心谨慎,不敢随便。※(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11.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白话解:曾子说:「一个人独处时,就像有十双眼睛在注视着你,十双手在指着你,这是多么严峻可畏啊!」※ 君子不欺暗室。1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白话解:有钱人,总是会用财富来装饰他的屋子,有德行的人,则是用道德来充实自身,因为内心宽大平和,自然身体舒泰了。13.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白话解:所谓:「修身的目的在端正自己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愤怒的时候,心就不端正;有恐惧的时候,心就不端正;有贪图爱恋的时候,心就不端正;有忧愁的时候,心也不得端正。※(喜怒哀乐爱恶惧,七情六欲,皆使人心受到种种影响。)14.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白话解:如果心不专注,受到情绪支配的影响,就会变成:眼睛看着东西,却像没有看到一样,耳朵听着声音,却像没有听到一样,口里吃着东西却不知道是什么味道。15.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白话解:俗话说:「人都是不知道,自己儿子的坏处,不知道自己家的稻苗已经长得很茁壮。」※(心有所偏,则不得其正,见不到事实真相。)16.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话解:存心真诚地做,虽不能做到与目标完全相合,也相差不远了。17.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白话解:有德行的Ling导Ren(君子),一定是自己先有了善行,然后再要求别人行善;一定是先要求自己没有恶行,然后再禁止别人作恶。※(子曰:「己身正,不令而从,己身不正,虽令不从。」)18.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君子有絜矩之道。◎ 白话解:凡是我所厌恶上司对待我的态度,就不可以拿那一种态度去对待我的部属;同样的道理,凡是我厌恶部属对待我的行为,我也不能以那一种行为来事奉上司;我所厌恶在我前面的人,对我所做的事情,我也不可以做那些事情,去对待在我后面的人;我厌恶在我后面的人对我所做的事,我就不可以做那些事去对待在我前面的人;我厌恶在我右边的人所做的恶事,我就不可以把同样的恶行加在左边的人身上;我厌恶在我左边的人所做的恶行,我就不可以把同样的恶行加在右边的人身上。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为,就是所谓: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19.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白话解:看见贤能的人不能推荐,推荐举用之后又不肯亲近,这是怠慢轻忽的行为;看见坏人不能拒绝、黜退,黜退之后又不能疏远他,这是错误的行为。20.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白话解:喜好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好的,这叫做违反人性,灾祸必然降临到你的身上。21.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白话解:因此治理国事的君子,必须有修己治人的法则:那就是忠诚信实才能得民心,骄傲、奢侈、放逸随便,必将失去民心。富国裕民也有一定的法则:从事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速度快,用的慢;那么国家的财富就能经常保持充裕了。22.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白话解:有仁德的人,运用财物帮助他人,自然得到众人的拥戴,不仁的人,利用身份地位以搜刮财富,终必招来亡身之祸。23.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白话解: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应该以仁义为利益。※(以利为利,即是以利为目标,那么上下交争利,国危矣!以义为利,即是以义为目标,方为长治久安之道。)
大学生宿舍生活的三大作用
大学生宿舍生活对大学生的社会知识、情绪稳定和专业知识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U0001f465社会知识的学习同一宿舍里的成员在学业未完成的岁月里朝夕相处,在这种密切交往与接触过程中,室友间的社会知识与行为规范的相互影响是无形的,也是很有力的。U0001f60a情绪稳定和补偿青年学生进入大学后,远离父母,远离熟悉的生活环境,面临着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的骤变,在新的环境和交际圈子里,产生暂时的孤独、不适应的现象在所难免。在这段转变时期,他们最先认识、熟悉的就是同寝室同学,如果寝室成员间能有良好的交流,就容易缩短心理的不稳定期,促进宿舍同学间的归属感。U0001f4da专业知识学习的推动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对人本身、时事政治和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故而交流的领域和空间天南地北,无其不有,无所不包,但学生的天职——学习专业知识和科学理论,则永远是他们探讨的主题,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探讨与争论势必会起到互相启迪、补漏和开阔视野的功效,这必然会促进、深化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宿舍生存秘籍】大学生活小物大智慧!
大学生活中,宿舍是我们的第二个家。然而,宿舍空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存放更多的物品,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宿舍生存小物神器,让你的大学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大学之道的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西安交通大学宿舍环境怎么样
大学生离家在外,想必最关心的就是学校的宿舍环境了吧!今天学姐就带大家来西安交大的宿舍一探究竟~学校以书院为单位集中住宿,4人间,有独立的卫生间,上床下桌,冬有暖气,夏有空调(自选),靠近商圈,生活便利,还有日夜值守的宿管阿姨和一心一意为同学们服务的物业。每个书院内都建有阅览室、信息室、谈心室、排练厅、咖啡屋、自习室、多功能室、学生社团室、学业导师室和兼职导师室等公共活动区域,等你来学习、休闲和娱乐,学校温泉浴室全年供应温泉热水,提供单人隔间。创新港学生公寓的格局是五室一厅,单人单间,每个房间都配有空调,共享客厅,既有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又可以共同讨论共同学习。虽然空间不大,但是床、衣柜、书桌、空调样样俱全,真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仅如此,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独立的卫生间,设施都是崭新的,当真是“梦想情舍”了~
大学生寝室好物分享!
今天整理一些好用的宿舍好物,一定要收藏好哦~
大学之道的英文翻译是什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英文翻译如下The way of university is to be virtuous, to be close to the people and to be good重点词汇释义大学university; college;例句离家上大学使我变得独立自主得多。Going away to college has made me much more independent.
大学生活如何和舍友相处
有人说大学是一个小小的社会,的确,上了大学,就会脱离父母,要开始自己独立生活,需要自己解决很多问题。在此期间,会遇到人生中很重要的一群人,那就是大学室友。和室友相处得好,你们可以像家人一样亲密,甚至会有一种“友情之上,恋人未满”的感觉;相处不好,你们也许只是比陌生人要熟悉一点的人。所以怎么跟室友相处就变得很重要。 01充分沟通,相信绝大数人是有心的人跟舍友沟通一定要讲究沟通技巧,不要伤害到他的自尊,最重要的就是和气、谦卑。切忌语气冲,甩脸子,人都是要自尊的。例如宿舍熄灯后,有同学在睡觉,床下有个舍友还在外放看电影,脾气暴躁的同学可能会直接来句,你的声音小点,吵死了。结果大家都猜的到,看电影的那个舍友哪能受的了,直接来了句,你以前这样的时候,我有说你吗。其实,看电影的那个舍友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他不过就是受不了那个同学的讲话态度。如果那个同学可以走过去,心平气和的讲,让看电影的同学把耳机戴上,小编觉得效果会好很多。即使就是他的错,你也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的沟通。室友之间不存在什么深仇大恨,每个人都退一步,就会变得不一样,但是首先,你得学会与人沟通。 02包容理解,做一个大度的人有人会说,都心平气和的沟通了无数次了,对方就是不听,怎么办?讲真,对于这类人,也没什么好办法,除了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恐怕别无他法,然而这并不是最优选项,一个宿舍抬头不见低头见,闹掰了,住在一起会很难受,最重要的是避免悲剧发生,近些年太多这样的悲剧。剩下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包容理解,他不愿意打扫宿舍,你就多打扫几次,反正宿舍就那么点空间;他晚上吵,你就戴上耳机,听听音乐,可能就睡着了;他吃完的泡面不倒,你就帮他倒掉,就让他看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走出学校,还会遇到很多不公的事情,当你无力改变时,你只能忍,然后化作动力。人在做,天在看,上天不会辜负一个胸怀大度的人。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锻炼,与人交往,只有沟通是没有用的,要怀有一颗大度的心,才能有更好的作为。 03把这些看作是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也是最重要的我忍,锻炼的是我的忍耐力,承受力。你吵,我就锻炼我的抗干扰能力,专注力。也许学校就是你人生最后一个相对最安静的环境了,未来成家立业后,生活会更吵,你怎么办?何不趁此时机,锻炼自己。很多不好的事情,换个角度,你会豁达很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现在所经历的一切,也许在未来就是一笔财富,许多年后,你再回想这些,也许你还会感激。不要总是抱怨现在生活中的苦难,有的时候转换一下角度,学会苦中作乐,你就会发现,你所经历的这些都是一种锻炼,不要因为困难就忘记自己为什么坚持,别放弃,未来发生的都是礼物。其实说到底,想要跳出你不喜欢的环境,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你得有足够的本钱。分享一句话,活的就得像石灰,别人越泼冷水我的人生就越沸腾。当然,也希望你遇到的室友都是一些志同道合的,可以一起玩闹,这样的例子也不是没有,有的时候啊,互相包容一下,真的会有很不一样的改变。
大学中理想的宿舍关系是怎样的?
大学不同于高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不会如高中一样亲如一人。因此我认为理想的大学宿舍关系是相互尊重、相互帮助,亲近而又不过分亲近的!想要保持理想的宿舍关系,最起码要注意以下事情。part one 统一的作息时间宿舍相当于大学生的家,保持充足的睡眠才能应付学习任务。宿舍又是集体环境,每个人生活习惯千差万别。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遵守宿舍作息时间,做到早睡早起。清晨不要制造噪音影响他人休息,深夜更不能影响别人正常就寝。 与室友形成统一的作息时间,有助于增进感情,避免生活摩擦。 part two 尊重他人隐私 宿舍是一个封闭环境,大学生虽然是同学关系,却也要尊重和保护室友的隐私空间。不窥视他人手机、信件,不偷听他人打电话、视频。更不要没有边界感地探听他人的家庭生活和恋爱情况。宿舍中尤其要注意不要随意打视频电话,可能你是想和别人视频聊天,但是往往视频会不小心照到别人的生活场景,尤其是遇到女生宿舍换衣服的情况,这样大家都会很尴尬,而且有的人很忌讳这个。part three 不过多干预别人生活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每个个体都应该有为自己生活和决定负责的自觉。很多人并不喜欢别人对自己的生活指手画脚,可能你认为你们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 但不代表在别人心中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不要轻易去干预别人生活。你不是别人,不能完全在别人立场考虑。不干预别人生活,相互保持一点空间,也会让你和室友相处更加融洽!其实宿舍成员彼此之间是在学校中最近的存在,如果能在宿舍遇到三观相合的朋友,何尝不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而如果没有那么幸运,遇到的都三观不合,那就各自安好,互不影响.过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共同任务就积极完成,没有就保持微笑,在宿舍外寻找自己的知心朋友,大不了以后不联系。
大学之道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之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贲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挈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戮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唯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为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瑁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中国同。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速,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家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翻译: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白话解: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白话解: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详;能够思虑周详,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白话解: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大学所讲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4.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白话解: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治国),一定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家庭(齐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一定要先修养好自己本身的德行(修身);要想修养自己本身的德行,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意(正心);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意,必先使自己的念头真诚、无私(诚意);要想使自己的念头真诚无私,必先明理—穷究事物的道理(致知);要想明理致知,必先要革除物欲,修正其不正确的观念(格物)。※格者:正其不正。※【研机于心意初动之时,穷理于事物始生之处。】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白话解:经过一番穷理尽性的功夫,物欲革除之后(物格),一切事物的道理无不清楚明白(知至);明理之后,起心动念皆是真诚无妄(意诚);起心动念真诚无妄,自然存心端正无私无偏(心正);身心端正无私,自然会好好地修养德行(身修);能够修养德行身体力行,自然一家和睦井然有序(家齐);家庭经营得井井有条之后,才能够治理好国家(国治);国家的治理能够上轨道之后,才能进一步使天下太平(天下平)。6.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白话解: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一切都要以修身为做人处事的根本,如果不修身,连根本的修身都搞乱了,却想要治国平天下那是不可能的;把切近的修身、齐家看得不重要,反而去高谈治国平天下,从来没有这样的道理。7.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白话解:商汤在他盥洗用的铜盘上,刻上铭词,用以自我警惕。铭词说:「如果能够把今天所习染的污垢洗净而自新,就应该天天振作,求自新求进步,更要继续不断涤除污染,一天比一天进步。」8.诗云:「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白话解:诗经上说:「有个文采斐然的君子,他治学修德的功夫就如同切骨、磋角、琢玉、磨石一般反复为之,希望精益求精。」『如切如磋』是指他研究学问的功夫;『如琢如磨』是指他存养省察,磨练德行的功夫。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白话解:经文所谓:「诚其意」,是说不要欺骗自己。※(不被人欺是聪明,不欺人是存心忠厚,不自欺诚实地面对自己,才是大丈夫。)10.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 白话解:一个人内心真诚,一定会表现在外。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一定更为小心谨慎,不敢随便。※(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11.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白话解:曾子说:「一个人独处时,就像有十双眼睛在注视着你,十双手在指着你,这是多么严峻可畏啊!」※ 君子不欺暗室。1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白话解:有钱人,总是会用财富来装饰他的屋子,有德行的人,则是用道德来充实自身,因为内心宽大平和,自然身体舒泰了。13.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白话解:所谓:「修身的目的在端正自己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愤怒的时候,心就不端正;有恐惧的时候,心就不端正;有贪图爱恋的时候,心就不端正;有忧愁的时候,心也不得端正。※(喜怒哀乐爱恶惧,七情六欲,皆使人心受到种种影响。)14.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白话解:如果心不专注,受到情绪支配的影响,就会变成:眼睛看着东西,却像没有看到一样,耳朵听着声音,却像没有听到一样,口里吃着东西却不知道是什么味道。15.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白话解:俗话说:「人都是不知道,自己儿子的坏处,不知道自己家的稻苗已经长得很茁壮。」※(心有所偏,则不得其正,见不到事实真相。)16.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话解:存心真诚地做,虽不能做到与目标完全相合,也相差不远了。17.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白话解:有德行的Ling导Ren(君子),一定是自己先有了善行,然后再要求别人行善;一定是先要求自己没有恶行,然后再禁止别人作恶。※(子曰:「己身正,不令而从,己身不正,虽令不从。」)18.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君子有絜矩之道。◎ 白话解:凡是我所厌恶上司对待我的态度,就不可以拿那一种态度去对待我的部属;同样的道理,凡是我厌恶部属对待我的行为,我也不能以那一种行为来事奉上司;我所厌恶在我前面的人,对我所做的事情,我也不可以做那些事情,去对待在我后面的人;我厌恶在我后面的人对我所做的事,我就不可以做那些事去对待在我前面的人;我厌恶在我右边的人所做的恶事,我就不可以把同样的恶行加在左边的人身上;我厌恶在我左边的人所做的恶行,我就不可以把同样的恶行加在右边的人身上。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为,就是所谓: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19.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白话解:看见贤能的人不能推荐,推荐举用之后又不肯亲近,这是怠慢轻忽的行为;看见坏人不能拒绝、黜退,黜退之后又不能疏远他,这是错误的行为。20.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白话解:喜好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好的,这叫做违反人性,灾祸必然降临到你的身上。21.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白话解:因此治理国事的君子,必须有修己治人的法则:那就是忠诚信实才能得民心,骄傲、奢侈、放逸随便,必将失去民心。富国裕民也有一定的法则:从事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速度快,用的慢;那么国家的财富就能经常保持充裕了。22.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白话解:有仁德的人,运用财物帮助他人,自然得到众人的拥戴,不仁的人,利用身份地位以搜刮财富,终必招来亡身之祸。23.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白话解: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应该以仁义为利益。※(以利为利,即是以利为目标,那么上下交争利,国危矣!以义为利,即是以义为目标,方为长治久安之道。)
《大学》的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大学中庸原文及翻译
大学第一章原文及翻译如下:一、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二、译文大学的主旨,在于阐明光明的德性,在于亲爱人民,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知道了所应达到的境界,然后才能有确定的志向;有了确定的志向,然后心意才能宁静;心意宁静了,然后情性才能安和;情性安和了,然后才能行事思虑精详;思虑精详了,然后处理事物才能恰当。世上万物都有本有末,万物都有终有始,明确了它们的先后秩序,那就与道接近了。古代要把光明的德性阐明给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他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首先要整治他自己的家庭。要整治自己的家庭,首先要修养他自己本身。要修养自身,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要端正自己的心,首先要自己意念诚实。想要自己意念诚实,首先要获得一定的知识。要获得知识,就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事物的原理穷究了,然后才能彻底地了解事物。彻底地了解事物,然后意念才能诚实。意念诚实了,然后心才能端正。心端正了,然后才能够自我修养。自我修养好了,然后家庭才能整治。家庭整治了,然后国家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然后天下才能太平。从天子一直到普通的百姓,都要以自身修养为根本。自身修养这个根本已乱,却要家齐、国治、天下平,那是不可能的。正如我所厚待的人反而疏远我,我所疏远的人反而厚待我,这是世上没有的事。这就叫做知道根本的道理,这就叫做知识的极至。
大学宿舍的利与弊有哪些?
大学宿舍作为大学生活中的一部分,有着其独特的利与弊。以下是对宿舍生活的一些分析:首先,宿舍生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机会。住在宿舍里,学生可以与同屋室友以及其他宿舍的学生建立紧密的关系。他们可以一起学习、讨论问题、分享经验,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效率。在宿舍里,学生还可以结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同学,拓宽自己的交际圈子,增加人际关系。其次,宿舍生活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住在宿舍里,学生需要自己管理个人卫生、收拾房间、洗衣做饭等日常生活事务。这样的经历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独立生活,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责任感和自律心。此外,宿舍生活也有一些缺点。首先,宿舍生活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噪音和环境干扰。宿舍人员众多,生活起居时间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噪音干扰影响到学习和休息。其次,宿舍的空间通常比较狭小,隐私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可能无法拥有独立的学习空间,难以集中精力学习。此外,宿舍内部的卫生条件也可能不尽如人意,需要共同维护卫生。最后,宿舍生活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为宿舍人员众多,个人财物的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学生需要提高安全意识,妥善保管自己的贵重物品。综上所述,宿舍生活既有利也有弊。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机会,培养了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然而,它也存在噪音干扰、空间狭小、隐私受限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因此,大学宿舍的利弊需要学生在享受便利的同时,积极应对困扰,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更好地度过大学生活。
《大学》原文和翻译
《大学》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挈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瑁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家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并且保持不变。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严;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诗经》说:“啊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吗?”《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康诰》说:“如同爱护婴儿一样。”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要知道,没有先学会了养孩子再去出嫁的人啊!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做: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仁爱;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凶暴。统治者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做法相反,老百姓是不会服从的。所以,品德高尚的,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诗经》说:“桃花鲜美,树叶茂密,这个姑娘出嫁了、让全家人都和睦。”让全家人都和睦,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兄弟和睦。”兄弟和睦了,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容貌举止庄重严肃,成为四方国家的表率。”只有当一个人无论是作为父亲、儿子,还是兄长、弟弟时都值得人效法时,老百姓才会去效法他。这就是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絮矩之道”。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絮矩之道”。《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耸立。显赫的尹太师啊,百姓都仰望你。”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推翻。《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请用殷朝作个鉴戒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所以,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康诰》说:“天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行善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楚书》说:“楚国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善当作宝。”舅犯说,“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仁爱当作宝。”《秦誓》说:“如果有这样一位大臣,忠诚老实,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但他心胸宽广,有容人的肚量,别人有本领,就如同他自己有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心悦诚服,不只是在口头上表示,而是打心眼里赞赏。用这种人,是可以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的,是可以为他们造福的啊!相反,如果别人有本领,他就妒嫉、厌恶;别人德才兼备,他便想方设法压制,排挤,无论如何容忍不得。用这种人,不仅不能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而且可以说是危险得很!”因此,有仁德的人会把这种容不得人的人流放,把他们驱逐到边远的四夷之地去,不让他们同住在国中。这说明,有德的人爱憎分明,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所以,做国君的人有正确的途径:忠诚信义,便会获得一切;骄奢放纵,便会失去一切。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样,财富便会经常充足。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没有在上位的人喜爱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却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做事却半途而废的;没有国库里的财物不是属于国君的。孟献子说:“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去养鸡养猪;祭祀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要再去养牛养羊;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要去收养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敛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在诱导,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这时虽有贤能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挽救了。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大学的注释译文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大学:在古代其含义有两种:“博学”之态;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两种含义虽有明显的区别之处,但都有“博学”之意。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2.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3.亲民:一说是“新民”,使人弃旧因新,弃恶扬善。引导、教化人民之意。4.止于:处在。5.知止:明确目标所在。6.静:心不妄动。7.安:所处而安。8.虑:处事精详。9.得:得到成果。10.齐其家:将自己家庭或家族的事务安排管理得井井有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家业繁荣的意思。11.修其身:锻造、修炼自己的品行和人格。12.致其知:让自已得到知识和智慧。13.格物:研究、认识世间万物。14.庶人:普通百姓。15.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全部都是之意。本:本源、根本。16.末:与“本”相对,末节之意。17.厚者薄:该厚待的却怠慢。18.薄者厚:该怠慢的反倒厚待。19.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未有之也”。是说还不曾有过这样的做法或是事情。20.诚其意:指意念真诚。21.毋:不要。22.恶(wù)恶(è)臭:指的是讨厌恶臭的气味。23.好(hào)好(hǎo)色:喜爱容貌出众的女子。24.谦:心满意足的样子。25.慎其独:在独处时要慎重。26.闲居:单独在家中,独处。27.厌然:遮遮掩掩、躲避之意。28.掩:隐藏之意。著:彰显出来。29.益:益处,好处。30.中:内心。31.外:指外表。32.严:严峻,冷人敬畏。33.润屋:装饰住所。34.润身:修炼自己。35.心广体胖(pán):心胸宽广,身体舒适。胖:舒适之意。36.《诗》:此指《诗经·卫风·淇澳》。37.淇:古代的水名,在今河南北部。澳(yù):水曲之处。38.菉(lù):通“绿”。猗(yī)猗:美丽茂盛。39.斐:文雅。40.切、磋:对骨角进行切割磋光。41.琢、磨:雕琢打磨玉石。这里用来比喻研究学问,修养品德。42.瑟:庄严。僴(xia:),威严。43.赫兮喧兮:显赫的样子。44.喧:又作“谖”,忘却之意。45.道:说、谈论。46.恂(xún)栗:惊恐、畏惧之意。47.《诗》:此指《诗经·周颂·烈文》。48.於戏(wū hū):感叹词。49.前王:指的是周文王和周武王。50.贤其贤:尊重有贤德的人。亲其亲:亲近亲人。51.乐其乐:安享他的快乐。52.此以:所以。没世:过世之意。没,通“殁”。53.《康诰》:《尚书·周书》中的一篇。五经之一的《尚书》是记录古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著作,全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大部分。54.克:能够。55.《大甲》:即《太甲》,是《尚书·商书》中的一篇。56.顾:顾念之意。諟(shì):此。明命:坦荡正义的禀性。57.《帝典》:即《尧典》,是《尚书·虞书》中的一篇。58.克明峻德:《尧典》原句为“克明俊德”。俊,与“峻”通,是崇高之意。59.自明:自己去发扬光明的德性60.汤:历史上的商汤。盘铭:刻在金属器皿警示语言或是箴言。这里的金属器皿指的是商汤的洗澡盆。61.苟:假如。新:本义指洗澡时除去身上污浊的东西,清洁身体,在这里是精神层面的弃旧革新。62.作:激发。新民:使民新的意思,弃旧从新,弃恶从善。63.《诗》:此指《诗经·大雅·文王》。64.周:周朝。旧邦:旧有的国家。65.其命:在这里指周朝所秉承的天命。维:助词,无意义。66.是故:因此。极:完善、极致。67.《诗》此指《诗经·商颂·玄鸟》。68.畿(jī):指都城和周边地区。69.止:停止、栖息,在这里是居住之意。70.《诗》此指《诗经·小雅·绵蛮》71.缗(mín)蛮:鸟叫声。72.隅:角落之意。止:栖息。73.于止:对于所居住的地方。74.可以:即何以,为什么75.《诗》:此指《诗经·大雅·文玉》。76.穆穆:雍容庄重的样子。77.於(wū):感叹词。缉:接着。熙:光明、光亮。止:助词,无意义。78.听讼:审理诉讼案件。79.犹人:和别人一样。80.必:一定。81.无情者:有违实情的人。辞:花言巧语。82.民志:指民心。83.修身:指的是修养良好的品德。84.忿懥(zhì):愤怒之意。85.好乐:喜好,偏好。86.之:“对于”之意。辟:亲近、偏爱之意。87.恶:厌恶。88.畏:害怕。89.哀矜:同情怜悯之意。90.敖惰:敖:骄教,傲慢。惰:懈怠。91.好:喜欢。92.硕:大。93.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不出家门就能把教化推行到国家。94.弟:通“悌”。指弟弟对哥哥要尊重服从。95.慈:长辈对晚辈的爱。96.如保赤子:出自《尚书·周书·康诰》。如:与“若”同,好像。指的是作为国君保护老白姓就要像保护自己的婴儿一样。97.中:指的是达到预期的目标。98.让:谦让,礼让。99.贪戾:贪婪暴戾。100.机:古代弓箭上的机关,这里指的是关键。101.偾(fèn):败坏之意。102.尧舜:古代仁君的代表。率:带领、领导。103.桀纣:桀:夏代的最后一位君主,残暴至极。纣:商代的最后一位君主。两人与尧舜相对,是古代暴君的代表。104.诸:“之于”的合音词。指具有这些善德。105.非:指责。106.恕:恕道之意。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指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让别人去做。这种推己及人的品德就是儒家所提倡的恕道。107.喻:知晓、明白。108.《诗》:此指《诗经·周南·桃夭》。109.夭夭:鲜美的样子。110.蓁蓁(zhēn):浓密茂盛的样子。111.之子:与 “之女子于归”同,是说女子出嫁。112.宜:适宜,和睦。113.《诗》:此指《诗经·小雅·蓼萧》。114.宜兄宜弟:是尊敬兄长、爱护兄弟之意。115.《诗》:此指《诗经·曾风·鸬鸠》。116.仪:仪容。忒(tuī):差错。117.正:匡正,教正。四国:四方各国。118.法:效法。119.老老:第一个“老”是动词,指的是把老人当做老人看待的意思。老老,尊敬老人之意。120.长长:敬重长辈之意。121.恤:体恤怜爱之意。孤:指的是幼年丧父的孤儿。倍:通“背”,背离、背叛之意。122.絜(xié):度量之意。矩:画矩形所用的尺子,是规则、法度之意。絜矩之道:是儒家的伦理思想,指一言一行要有模范作用。123.《诗》:此指《诗经·小雅·南山有台》。124.乐:欢快、喜悦之意。只:助词,无意义。125.好(hào):喜好。126.恶(wù):厌恶。127.《诗》:此指《诗经·小雅·节南山》。128.节:通“截”,高耸的样子。129.维:语气词,无意义。岩岩:险峻之意。130.赫赫:显赫,显著的样子。师尹:指的是太师尹氏,太师是周代的三公之一。131.具:通“俱”。尔:你。瞻:瞻仰、仰视之意。132.僇(lù):杀戮之意。133.《诗》:此指《诗经·大雅·文王》。134.丧师:丧失民心。135.克:能够。配:与……相符。136.仪:应该。监:警戒,鉴戒。137.峻:大。不易:不易保有。138.道:说。139.此:才。140.用:用度。141.外本内末:指本末倒置。外:疏远,轻视。内:亲近,重视。142.争民:民众互相争斗之意。施夺:抢夺财富。143.悖(bèi):逆、反。144.货:财富。145.常:恒常留驻一方。146.道:说。147.《楚书》是楚昭王时编写的史书。148.楚国无为宝,惟善以为宝:出自《楚书》。王孙圉受楚昭王之命出使晋国。晋国赵简子问楚国珍宝美玉之事。王孙圉回应说楚国从来不把美玉当珍宝,而只是将那些和观射父一样的大臣看做珍宝。149.舅犯:是晋文公重耳的舅舅,名狐偃,字子犯。150.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亡人:逃亡之人,特指重耳。子犯对重耳说这些话的历史情形是,晋僖公四年,晋献公因听信谗言,逼迫太子中生自缢而死。重耳避难逃亡在狄国时,晋献公逝世。秦穆公派人劝重耳回国执政。子犯得知此事,认为不能回去,随即对重耳说了这样的话。151.《秦誓》:《尚书·周书》中的一篇。152.断断:心地诚实之意。153.休休:胸怀宽广之意。154.有容:指能够包容人。155.彦圣:德才兼备之意。彦:美好。圣:开明。156.不啻(chì):不只是。157.实:是。158.媢(mào)疾:嫉妒之意。159.违:阻碍之意。俾(bǐ):使得。160.殆:危险。161.放流:流放。162.迸:驱逐之意。四夷:东南西北各方之夷。夷是古代东方的百姓。163.中国:指的是国家的中心地区。164.举:举荐。165.先:优先。166.命:是“慢”之误字。轻慢之意。167.退:黜退。168.过:过错。169.好(hào)人之所恶(wù):喜好众人所厌恶的。170.拂:逆,违背。171.菑(zāi):同灾。逮:等到之意。夫:助词,无意义。172.大道:常理正道。173.骄泰:放肆骄奢。174.生:生产。175.食:享用。176.疾:迅速。177.舒:舒缓,缓慢。178.发身:修炼身心。发:发起之意。179.不终:不成功。180.府库:存放国家贵重器物的地方。181.孟献子:鲁国的大夫,姓仲孙,名蔑。182.乘(shèng):是四匹马拉的车,古代大夫级的待遇。183.伐冰之家:办丧事时能够用冰来保存尸体的人家。卿大夫以上的大官能享受的待遇。184.百乘之家:家中有一百辆车,是古代的大家族,通常是有封地的诸侯王。185.聚敛之臣:聚敛民财的家臣。186.盗臣:指盗窃公家财物的家臣。187.长(zhǎng)国家:成为一国之长,指的是帝王。务:致力于。188.彼:这里指国君。189.为:治理。190.无如之何:拿它没有办法。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在古代,意欲将高尚的德行弘扬于天下的人,则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意欲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则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庭;意欲调整好自己家庭的人,则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品德;意欲修养好自身品德的人,则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意欲端正自己心意的人,则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意欲使自己意念真城的人,则先要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则在于探究事理。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能意念真城,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后才能修养好品德,品德修养好后才能调整好家族,家族调整好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后才能使天下大平。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要把修养品德作为根本。人的根本败坏了,末节反倒能调理好,这是不可能的。正像我厚待他人,他人反而慢待我;我慢待他人,他人反而厚待我这样的事情,还未曾有过。这就叫知道了根本,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所谓意念真城,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像厌恶难闻的气味,喜爱好看的女子,这就是求得自己的心满意足。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一定要慎重。小人在家闲居时什么坏事都可以做出来。当他们看到君子后,才会遮掩躲闪,藏匿他们的不良行为,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别人看到你,就像能见到你的五脏六腑那样透彻,装摸作样会有什么好处呢?这就是所说的心里是什么样的,会显露在外表上。因此,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曾子说:“一个人被众人注视,被众人指责,这是很可怕的啊!”富能使房屋华丽,德能使人品德高尚,心胸宽广能体态安适,所以,君子一定要意念真诚。《诗经》上说:“看那弯弯的淇水岸边,绿竹苍郁。那文质彬彬的君子,像切磋骨器、琢磨玉器那样治学修身。他庄重威严,光明显耀。那文质彬彬的君子啊,令人难以忘记!”所谓“像切磋骨器”,是说治学之道;所谓“像琢磨玉器”,是说自身的品德修养;所谓“庄重威严”,是说君子谦逊谨慎,所谓“光明显耀”,是说君子仪表的威严;“那文质彬彬的君子啊,令人难以忘记”,是说君子的品德完美,达到了最高境界的善,百姓自然不会忘记他。《诗经》上说:“哎呀,先前的贤王不会被人忘记。”后世君子,尊前代贤王之所尊,亲前代贤王之所亲,后代百姓因先前贤王而享安乐,获收益。这样前代贤王虽过世而不会被人遗忘。《尚书·周书》中的《康诰》篇上说:“能够弘扬美德。”《尚书·商书》中的《太甲篇中说:“思念上天的高尚品德。”《尚书·虞书》中《帝典》篇中说:“能够弘扬伟大的德行。”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发扬美德。商汤的《盘铭》上说:“如果一日洗刷干净了,就应该天天洗净,不间断。”《康诰》篇上说:“劝勉人们自新。”《诗经》上说:“周朝虽是旧国,但文王承受天命是新的。”因此,君子处处都要追求至善的境界。《诗经》上说:“京城方圆千里,都为百姓居住。”《诗经》上说:“啁啾鸣叫的黄莺,栖息在多树的山丘上。”孔子说:“啊呀,黄莺都知道自己的栖息之处,难道人反而不如鸟吗?”《诗经》上说:“仪态端庄美好的文王啊,他德行高尚,使人无不仰慕。”身为国君,当努力施仁政;身为下臣,当尊敬君主;身为人之子,当孝顺父母;身为人之父,当慈爱为怀;与国人交往,应当诚实,有信用。孔子说:“审断争讼,我的能力与他人的一般无二,但我力争使争讼根本就不发生。”违背实情的人,不能尽狡辩之能事,使民心敬畏。这叫做知道什么是根本。如要修养好品德,则先要端正心意。心中愤愤不平,则得不到端正;心中恐惧不安,则得不到端正;心里有偏好,则得不到端正;心里有忧患,则得不到端正。一旦心不在焉,就是看了,却什么也看不到;听了,却什么也听不到;吃了,却辨别不出味道。所以说,修养品德关键在端正心意。如要调整好家族,则先要修养好品德,为什么呢?因为人往往对他所亲近喜爱的人有偏见,对他所轻视讨厌的人有偏见,对他所畏惧恭敬的人有偏见,对他所怜惜同情的人有偏见,对他所傲视怠慢的人有偏见。所以喜爱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的缺点,不喜欢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优点的人,也少见。因此有一则谚语说:“人看不到自己孩子的过错,人察觉不到自己的庄稼好。”这就是不修养好品德,就调整不好家族的道理。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族,因为不能教育好自己家族的人反而能教育好一国之民,这是从来不会有的事情。所以,君子不出家门而能施教于国民。孝顺,是侍奉君主的原则,尊兄,是侍奉长官的原则,仁慈,是控制民众的原则。《康诰》中说:“像爱护婴儿那样。”诚心诚意去爱护,即便不合乎婴儿的心意,也相差不远。不曾有过先学养育孩子再出嫁的人呀!一家仁爱相亲,一国就会仁爱成风;一家谦让相敬,一国就会谦让成风;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大乱——它们的相互关系就是这样。这就叫做一句话可以败坏大事,一个人可以决定国家。尧、舜用仁政统治天下,百姓就跟从他们实施仁爱。桀、纣用暴政统治天下,百姓就跟从他们残暴不仁。他们命令大家做的,与他自己所喜爱的凶暴相反,因此百姓不服从。因此,君子要求自己具有品德后再要求他人,自己先不做坏事,然后再要求他人不做。自己藏有不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恕道的行为,却能使他人明白恕道,这是不会有的事情。因此,国家的治理,在于先调整好家族。《诗经》上说:“桃花绚烂,枝繁叶茂。姑娘出嫁,合家欢快。”只有合家相亲和睦后,才能够调教一国之民。《诗经》上说:“尊兄爱弟。”兄弟相处和睦后,才可以调教一国的人民。《诗经》上说:“他的仪容没有差错,成为四方之国的准则。”能使父亲、儿子、兄长、弟弟各谋其位,百姓才能效法。这就叫做治理好国家首先要调整好家族。要平定天下,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因为居上位的人敬重老人,百姓就会敬重老人;居上位的人敬重兄长,百姓就会敬重兄长,居上位的人怜爱孤小,百姓就不会不讲信义。所以,君子的言行具有模范作用。厌恶上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下级;厌恶下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上级;厌恶在我之前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在我之后的人,厌恶在我之后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在我之前的人,厌恶在我右边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与我左侧的人交往;厌恶在我左边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与我右侧的人交往。这就是所说的模范作用。《诗经》上说:“快乐啊国君,你是百姓的父母。”百姓喜爱的他就喜爱,百姓厌恶的他就厌恶,这就是所说的百姓的父母。《诗经》上说:“高高的南山啊,重峦叠嶂。光耀显赫的尹太师啊,众人都把你仰望。”统治国家的人不能不谨慎,出了差错就会被天下百姓杀掉。《诗经》上说:“殷朝没有丧失民众时,能够与上天的意旨相配合。应以殷朝的覆亡为鉴,天命得来不易啊。”这就是说得到民众的拥护,就会得到国家;失去民众的拥护,就会失去国家。所以,君子应该谨慎地修养德行。具备了德行才能获得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国土,有了国土才会有财富,有了财富才能享用。德行为根本,财富为末端。如若本末倒置,民众就会互相争斗、抢夺。因此,财富聚集在国君手中,就可以使百姓离散,财富疏散给百姓,百姓就会聚在国君身边。所以你用不合情理的言语说别人,别人也会用不合情理的言语说你,用不合情理的方法获取的财富,也会被人用不合情理的方法夺走。《康诰》上说:“天命不是始终如一的。”德行好的就会得天命,德行不好就会失掉天命。《楚书》上说:“楚国没有什么可以当做珍宝的,只是把德行当做珍宝。”舅犯说:“流亡的人没有什么可以当做珍宝的,只是把挚爱亲人当做珍宝。”《秦誓》上说:“如果有这样一个大臣,他虽没有什么才能,但心地诚实宽大,能够容纳他人。别人有才能,如同他自己有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诚心诚意喜欢,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能够留用这人,便能够保护我的子孙百姓。这对百姓是多么有利啊。如果别人有才能,就嫉妒厌恶;别人德才兼备,就阻拦他施展才干。不能留用这样的人,他不能保护我的子孙百姓,这种人也实在是危险啊。”只有仁德的人能把这种嫉妒贤人的人流放,驱逐到边远地区,使他们不能留在国家的中心地区。这叫做只有仁德的人能够爱人,能够恨人。看到贤人而不举荐,举荐了但不尽快使用,这是怠慢。看到不好的人却不能摈弃,摈弃了却不能放逐到远方,这是过错。喜欢人所厌恶的,厌恶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了人性,灾害必然会降临到他的身上。因此,君子所有的高尚德行,一定要忠诚老实才能够获得,骄纵放肆便会失去。发财致富有这样一条原则:生产财富的人要多,消耗财富的人要少;干得要快,用得要慢,这样就可以永远保持富足了。有德行的人会舍财修身,没有德行的人会舍身求财。没有居上位的人喜爱仁慈而下位的人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完不成自己事业的;没有国库里的财富最终不归属于国君的。孟献子说:“拥有一车四马的人,不应计较一鸡一猪的财物;卿大夫家不饲养牛羊;拥有马车百辆的人家,不豢养收敛财富的家臣。与其有聚敛民财的家臣,还不如有盗贼式的家臣。”这是说,国家不应把财物当做利益,而应把仁义作为利益。掌管国家大事的人只致力于财富的聚敛,这一定是来自小人的主张。假如认为这种做法是好的,小人被用来为国家服务,那么灾害就会一起来到,纵使有贤臣,也无济于事啊!这就是说国家不要把财利当做利益,而应把仁义当做利益。
大学 原文译文
《大学》原文和译文如下: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之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贲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挈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戮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唯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为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瑁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中国同。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速,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家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要把修养品德作为根本。人的根本败坏了,末节反倒能调理好,这是不可能的。正像我厚待他人,他人反而慢待我;我慢待他人,他人反而厚待我这样的事情,还未曾有过。这就叫知道了根本,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所谓意念真诚,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像厌恶难闻的气味,喜爱好看的女子,这就是求得自己的心满意足。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一定要慎重。小人在家闲居时什么坏事都可以做出来。当他们看到君子后,才会遮掩躲闪,藏匿他们的不良行为,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别人看到你,就像能见到你的五脏六腑那样透彻,装摸作样会有什么好处呢?这就是所说的心里是什么样的,会显露在外表上。因此,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曾子说:“一个人被众人注视,被众人指责,这是很可怕的啊!”富能使房屋华丽,德能使人品德高尚,心胸宽广能体态安适,所以,君子一定要意念真诚。《诗经》上说:“看那弯弯的淇水岸边,绿竹苍郁。那文质彬彬的君子,像切磋骨器、琢磨玉器那样治学修身。他庄重威严,光明显耀。那文质彬彬的君子啊,令人难以忘记!”所谓“像切磋骨器”,是说治学之道;所谓“像琢磨玉器”,是说自身的品德修养;所谓“庄重威严”,是说君子谦逊谨慎,所谓“光明显耀”,是说君子仪表的威严;“那文质彬彬的君子啊,令人难以忘记”,是说君子的品德完美,达到了最高境界的善,百姓自然不会忘记他。《诗经》上说:“哎呀,先前的贤王不会被人忘记。”后世君子,尊前代贤王之所尊,亲前代贤王之所亲,后代百姓因先前贤王而享安乐,获收益。这样前代贤王虽过世而不会被人遗忘。《尚书u30fb周书》中的《康诰》篇上说:“能够弘扬美德。”《尚书u30fb商书》中的《太甲篇中说:“思念上天的高尚品德。”《尚书u30fb虞书》中《帝典》篇中说:“能够弘扬伟大的德行。”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发扬美德。商汤的《盘铭》上说:“如果一日洗刷干净了,就应该天天洗净,不间断。”《康诰》篇上说:“劝勉人们自新。”《诗经》上说:“周朝虽是旧国,但文王承受天命是新的。”因此,君子处处都要追求至善的境界。《诗经》上说:“京城方圆千里,都为百姓居住。”《诗经》上说:“啁啾鸣叫的黄莺,栖息在多树的山丘上。”孔子说:“啊呀,黄莺都知道自己的栖息之处,难道人反而不如鸟吗?”《诗经》上说:“仪态端庄美好的文王啊,他德行高尚,使人无不仰慕。”身为国君,当努力施仁政;身为下臣,当尊敬君主;身为人之子,当孝顺父母;身为人之父,当慈爱为怀;与国人交往,应当诚实,有信用。孔子说:“审断争讼,我的能力与他人的一般无二,但我力争使争讼根本就不发生。”违背实情的人,不能尽狡辩之能事,使民心敬畏。这叫做知道什么是根本。如要修养好品德,则先要端正心意。心中愤愤不平,则得不到端正;心中恐惧不安,则得不到端正;心里有偏好,则得不到端正;心里有忧患,则得不到端正。一旦心不在焉,就是看了,却什么也看不到;听了,却什么也听不到;吃了,却辨别不出味道。所以说,修养品德关键在端正心意。如要调整好家族,则先要修养好品德,为什么呢?因为人往往对他所亲近喜爱的人有偏见,对他所轻视讨厌的人有偏见,对他所畏惧恭敬的人有偏见,对他所怜惜同情的人有偏见,对他所傲视怠慢的人有偏见。所以喜爱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的缺点,不喜欢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优点的人,也少见。因此有一则谚语说:“人看不到自己孩子的过错,人察觉不到自己的庄稼好。”这就是不修养好品德,就调整不好家族的道理。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族,因为不能教育好自己家族的人反而能教育好一国之民,这是从来不会有的事情。所以,君子不出家门而能施教于国民。孝顺,是侍奉君主的原则,尊兄,是侍奉长官的原则,仁慈,是控制民众的原则。《康诰》中说:“像爱护婴儿那样。”诚心诚意去爱护,即便不合乎婴儿的心意,也相差不远。不曾有过先学养育孩子再出嫁的人呀!一家仁爱相亲,一国就会仁爱成风;一家谦让相敬,一国就会谦让成风;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大乱——它们的相互关系就是这样。这就叫做一句话可以败坏大事,一个人可以决定国家。尧、舜用仁政统治天下,百姓就跟从他们实施仁爱。桀、纣用暴政统治天下,百姓就跟从他们残暴不仁。他们命令大家做的,与他自己所喜爱的凶暴相反,因此百姓不服从。因此,君子要求自己具有品德后再要求他人,自己先不做坏事,然后再要求他人不做。自己藏有不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恕道的行为,却能使他人明白恕道,这是不会有的事情。因此,国家的治理,在于先调整好家族。《诗经》上说:“桃花绚烂,枝繁叶茂。姑娘出嫁,合家欢快。”只有合家相亲和睦后,才能够调教一国之民。《诗经》上说:“尊兄爱弟。”兄弟相处和睦后,才可以调教一国的人民。《诗经》上说:“他的仪容没有差错,成为四方之国的准则。”能使父亲、儿子、兄长各谋其位,百姓才能效法。这就叫做治理好国家首先要调整好家族。要平定天下,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因为居上位的人敬重老人,百姓就会敬重老人;居上位的人敬重兄长,百姓就会敬重兄长,居上位的人怜爱孤小,百姓就不会不讲信义。所以,君子的言行具有模范作用。厌恶上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下级;厌恶下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上级;厌恶在我之前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在我之后的人,厌恶在我右边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与我左侧的人交往;厌恶在我左边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与我右侧的人交往。这就是所说的模范作用。《诗经》上说:“快乐啊国君,你是百姓的父母。”百姓喜爱的他就喜爱,百姓厌恶的他就厌恶,这就是所说的百姓的父母。《诗经》上说:“高高的南山啊,重峦叠嶂。光耀显赫的尹太师啊,众人都把你仰望。”《诗经》上说:“殷朝没有丧失民众时,能够与上天的意旨相配合。应以殷朝的覆亡为鉴,天命得来不易啊。”就是说得到民众的拥护,失去民众的拥护,就会失去国家。所以,君子应该谨慎地修养德行。具备了德行才能获得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国土,有了国土才会有财富,有了财富才能享用。德行为根本,财富为末端。如若本末倒置,民众就会互相争斗、抢夺。因此,财富聚集在国君手中,就可以使百姓离散。所以你用不合情理的言语说别人,别人也会用不合情理的言语说你,用不合情理的方法获取的财富,也会被人用不合情理的方法夺走。《康诰》上说:“天命不是始终如一的。”德行好的就会得天命,德行不好就会失掉天命。《楚书》上说:“楚国没有什么可以当做珍宝的,只是把德行当做珍宝。”舅犯说:“流亡的人没有什么可以当做珍宝的,只是把挚爱亲人当做珍宝。”《秦誓》上说:“如果有这样一个大臣,他虽没有什么才能,但心地诚实宽大,能够容纳他人。别人有才能,如同他自己有一样;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能够留用这人,便能够保护我的子孙百姓。这对百姓是多么有利啊。如果别人有才能,就嫉妒厌恶;别人德才兼备,就阻拦他施展才干。不能留用这样的人,他不能保护我的子孙百姓,这种人也实在是危险啊。”只有仁德的人能把这种嫉妒贤人的人流放,驱逐到边远地区,使他们不能留在国家的中心地区。这叫做只有仁德的人能够爱人,能够恨人。看到贤人而不举荐,举荐了但不尽快使用,这是怠慢。看到不好的人却不能摈弃,摈弃了却不能放逐到远方,这是过错。喜欢人所厌恶的,厌恶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了人性,灾害必然会降临到他的身上。因此,君子所有的高尚德行,一定要忠诚老实才能够获得,骄纵放肆便会失去。发财致富有这样一条原则:生产财富的人要多,消耗财富的人要少;干得要快,用得要慢,这样就可以永远保持富足了。有德行的人会舍财修身,没有德行的人会舍身求财。没有居上位的人喜爱仁慈而下位的人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完不成自己事业的;没有国库里的财富最终不归属于国君的。孟献子说:“拥有一车四马的人,不应计较一鸡一猪的财物;卿大夫家不饲养牛羊;拥有马车百辆的人家,不豢养收敛财富的家臣。与其有聚敛民财的家臣,还不如有盗贼式的家臣。”这是说,国家不应把财物当做利益,而应把仁义作为利益。掌管国家大事的人只致力于财富的聚敛,这一定是来自小人的主张。假如认为这种做法是好的,小人被用来为国家服务,那么灾害就会一起来到,纵使有贤臣,也无济于事啊!这就是说国家不要把财利当做利益,而应把仁义当做利益。《大学》简介:《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大学好室友的标准
大学好室友的标准就剩大学好室友的标准就是互相关大学好室友的标准就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大学好室友的标准就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大学节选翻译及原文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2、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大学里怎么和室友处好关系
我是一个喜欢上学的人,我在山西省太原市的中北大学就读四年,后来又在南京大学读研究生四年,这些生涯使我自己有很深的一种认识,宿舍的友情真的是很长久的友情,特别是大学生的舍友,绝对是可以一生交流的好友,那么我们在室友相处的时候,如果搞好关系呢?下面我说下自己的感悟: 第一、我们必须知道自己也是一个有优缺点的人,而其他的室友也是一样的人,在相处中一定会有大大小小的矛盾出现,出现矛盾不要紧,走下来冷静的聊聊天,相互结识一下就可以了,我们只需要抱有一个宽容的心态,做一个心胸宽广大学生就可以了。 第二、大家知道一首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的大学室友来自天南海北,五湖四海,大江上下,所以我们在开学的时候不妨带些家乡土特产,分给自己的室友们,这样可以加深大家对你自己的印象又可以拉近舍友间关系。 第三、宿舍的几个室友,大家要多亲多近,特别是你要热情一些,叫着大家结伴去上课 去图书馆看书,一起在自习室里面学习,有集体活动室友们进可以一起参加,一些室友的聚会要多多组织,外出游玩你要热情参与,尽量和大家融为一体。 第四、室友应该要团结,就好像亲人一样,你要自己先做到这个感觉,那么大家就会和你一样,大家要记住,室友们时时刻刻都要有集体意识,要记得你们是一家人,团结起来才会有好的结果,这点一定要注意一下。 第五、每天我们早上起来,一定要给自己的室友们一个天天的笑容,因为你只要保持微笑,自己做一个乐观的人,那么用你的笑感染室友们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把大家带入一个爱笑的环境中,那么你自己也会被欢乐包围,事情就是这样简单。 第六、室友们刚开始相处的时候,会有一些摩擦,这点你要早早有心里准备,当你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的时候,自己看不惯的室友的做事风格,或你的室友做的一些事情令你不愉快,那么你一定要和平相处,沟通着解决分歧,当然这点需要慢慢磨合,室友之间其实很快就可以建立友谊了。 上面就是我自己的一些感悟,大家可以做一个参考,我大学好几年,跟大家的关系一直很好,我严格的做到上面这些事情,知道现在室友们都很想念我,经常来看我,一起回忆愉快的大学时代。
在大学如何和舍友相处?
1. 与室友彼此有距离感更能相互尊重我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想法 在我看来 彼此有一点距离感又显得拘谨 ,但其实这样的拘谨恰恰能够阻挡你和室友的深入沟通和一些私密话题 。当你们翻脸时,也不会有人去说一些你的闲话。2.做任何寝室公共事情,要跟室友沟通。避免一个人做决定而产生其他人不知道的情况。大学生了,学会相互尊重彼此的想法和意见 ,对待共同利益的事情要共同承担责任, 不能因为你一个人 ,就否定其他人的决定,久而久之其他人心理会有反感 ,你做的所有事情 如果室友不称心也只不过是竹篮打水罢了 ,到最后你还会被责怪。3.不要对室友抱有期待不要对室友有什么就拿什么送 给吃的呀零食呀 ,一切的一切 。所有的东西不能倾泻而出,给自己留一点余地。 在吃东西和用东西时偶尔分给宿舍的人,不能一直。你分享的是零食,在别人看来一点都不重要,还想着以后人家会同样回给你 ,不可能。不要期待才能对自己和对室友更了解
大学全部原文及译文
《大学》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挈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瑁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家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并且保持不变。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严;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诗经》说:“啊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吗?”《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康诰》说:“如同爱护婴儿一样。”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要知道,没有先学会了养孩子再去出嫁的人啊!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做: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仁爱;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凶暴。统治者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做法相反,老百姓是不会服从的。所以,品德高尚的,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诗经》说:“桃花鲜美,树叶茂密,这个姑娘出嫁了、让全家人都和睦。”让全家人都和睦,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兄弟和睦。”兄弟和睦了,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容貌举止庄重严肃,成为四方国家的表率。”只有当一个人无论是作为父亲、儿子,还是兄长、弟弟时都值得人效法时,老百姓才会去效法他。这就是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絮矩之道”。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絮矩之道”。《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耸立。显赫的尹太师啊,百姓都仰望你。”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推翻。《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请用殷朝作个鉴戒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所以,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康诰》说:“天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行善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楚书》说:“楚国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善当作宝。”舅犯说,“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仁爱当作宝。”《秦誓》说:“如果有这样一位大臣,忠诚老实,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但他心胸宽广,有容人的肚量,别人有本领,就如同他自己有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心悦诚服,不只是在口头上表示,而是打心眼里赞赏。用这种人,是可以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的,是可以为他们造福的啊!相反,如果别人有本领,他就妒嫉、厌恶;别人德才兼备,他便想方设法压制,排挤,无论如何容忍不得。用这种人,不仅不能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而且可以说是危险得很!”因此,有仁德的人会把这种容不得人的人流放,把他们驱逐到边远的四夷之地去,不让他们同住在国中。这说明,有德的人爱憎分明,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所以,做国君的人有正确的途径:忠诚信义,便会获得一切;骄奢放纵,便会失去一切。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样,财富便会经常充足。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没有在上位的人喜爱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却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做事却半途而废的;没有国库里的财物不是属于国君的。孟献子说:“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去养鸡养猪;祭祀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要再去养牛养羊;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要去收养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敛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在诱导,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这时虽有贤能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挽救了。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拓展资料:《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生之间的舍友感情有多重要?
非常重要。舍友之间的感情影响着你在大学里的生活和学习,可以影响你的情绪和心态。良好的舍友关系可以给你带来快乐和支持,反之则会造成困扰和烦恼。有良好的舍友关系的好处:1. 情绪上的支持:在大学里,你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境,像考试失败、和恋人分手、家里出了问题等等。此时,如果你有一个好的舍友,他们可以给你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鼓励。2. 学业上的支持:在大学里,学习非常重要。如果你和舍友们能够互相支持,你们可以互相帮助,比如一起复习,解答问题,分享学习经验等等。这可以提高你们学习效率,让你们在学术上更进一步。3. 社交生活:好的舍友关系可以增加你的社交生活。如果你和舍友们相处得好,他们可以介绍你认识更多的人,你们也可以一起组织聚会或者一起去参加各种活动,让你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如果舍友关系不好,会对你造成以下几点负面影响:1. 情绪上的困扰:如果和舍友相处不好的话,这会增加你的情绪负担。你可能会因为和舍友之间的问题而感到烦躁、愤怒或失望。2. 学业上的阻碍:如果你和舍友相处不好,有时可能会影响你的学业表现。例如,他们可能会在你想要学习或者休息的时候制造噪音或打扰你,从而影响你的学习效率。3. 社交生活:如果你和舍友相处不好,你可能会感到孤单或者被排挤。这会阻碍你与他人建立关系,影响你的社交生活和人际关系。
国学经典 大学的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严;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诗经》说:“啊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下追求完善。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吗?”《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康浩》说:“如同爱护婴儿一样。”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要知道,没有先学会了养孩子再去出嫁的人啊! 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做: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 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仁爱;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凶暴。统治者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做法相反,老百姓是不会服从的。所以,品德高尚的,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诗经》说:“桃花鲜美,树叶茂密,这个姑娘出嫁了、让全家人都和睦。”让全家人都和睦,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兄弟和睦。”兄弟和睦了,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容貌举止庄重严肃,成为四方国家的表率。”只有当一个人无论是作为父亲、儿子,还是兄长、弟弟时都值得人效法时,老百姓才会去效法他。这就是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絮矩之道”。 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絮矩之道”。 《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耸立。显赫的尹太师啊,百姓都仰望你。”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推翻。《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请用殷朝作个鉴戒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所以,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 《康浩》说:“天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行善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楚书》说:“楚国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善当作宝。”舅犯说,“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仁爱当作宝。” 《秦誓》说:“如果有这样一位大臣,忠诚老实,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但他心胸宽广,有容人的肚量,别人有本领,就如同他自己有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心悦诚服,不只是在口头上表示,而是打心眼里赞赏。用这种人,是可以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的,是可以为他们造福的啊!相反,如果别人有本领,他就妒嫉、厌恶;别人德才兼备,他便想方设法压制,排挤,无论如何容忍不得。用这种人,不仅不能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而且可以说是危险得很!”因此,有仁德的人会把这种容不得人的人流放,把他们驱逐到边远的四夷之地去,不让他们同住在国中。这说明,有德的人爱憎分明,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所以,做国君的人有正确的途径:忠诚信义,便会获得一切;骄奢放纵,便会失去一切。 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样,财富便会经常充足。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没有在上位的人喜爱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却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做事却半途而废的;没有国库里的财物不是属于国君的。孟献子说:“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去养鸡养猪;祭祀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要再去养牛养羊;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要去收养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敛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在诱导,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这时虽有贤能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挽救了。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大学 原文译文
《大学》原文和译文如下: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之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贲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挈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戮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唯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为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瑁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中国同。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速,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家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要把修养品德作为根本。人的根本败坏了,末节反倒能调理好,这是不可能的。正像我厚待他人,他人反而慢待我;我慢待他人,他人反而厚待我这样的事情,还未曾有过。这就叫知道了根本,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所谓意念真诚,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像厌恶难闻的气味,喜爱好看的女子,这就是求得自己的心满意足。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一定要慎重。小人在家闲居时什么坏事都可以做出来。当他们看到君子后,才会遮掩躲闪,藏匿他们的不良行为,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别人看到你,就像能见到你的五脏六腑那样透彻,装摸作样会有什么好处呢?这就是所说的心里是什么样的,会显露在外表上。因此,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曾子说:“一个人被众人注视,被众人指责,这是很可怕的啊!”富能使房屋华丽,德能使人品德高尚,心胸宽广能体态安适,所以,君子一定要意念真诚。《诗经》上说:“看那弯弯的淇水岸边,绿竹苍郁。那文质彬彬的君子,像切磋骨器、琢磨玉器那样治学修身。他庄重威严,光明显耀。那文质彬彬的君子啊,令人难以忘记!”所谓“像切磋骨器”,是说治学之道;所谓“像琢磨玉器”,是说自身的品德修养;所谓“庄重威严”,是说君子谦逊谨慎,所谓“光明显耀”,是说君子仪表的威严;“那文质彬彬的君子啊,令人难以忘记”,是说君子的品德完美,达到了最高境界的善,百姓自然不会忘记他。《诗经》上说:“哎呀,先前的贤王不会被人忘记。”后世君子,尊前代贤王之所尊,亲前代贤王之所亲,后代百姓因先前贤王而享安乐,获收益。这样前代贤王虽过世而不会被人遗忘。《尚书u30fb周书》中的《康诰》篇上说:“能够弘扬美德。”《尚书u30fb商书》中的《太甲篇中说:“思念上天的高尚品德。”《尚书u30fb虞书》中《帝典》篇中说:“能够弘扬伟大的德行。”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发扬美德。商汤的《盘铭》上说:“如果一日洗刷干净了,就应该天天洗净,不间断。”《康诰》篇上说:“劝勉人们自新。”《诗经》上说:“周朝虽是旧国,但文王承受天命是新的。”因此,君子处处都要追求至善的境界。《诗经》上说:“京城方圆千里,都为百姓居住。”《诗经》上说:“啁啾鸣叫的黄莺,栖息在多树的山丘上。”孔子说:“啊呀,黄莺都知道自己的栖息之处,难道人反而不如鸟吗?”《诗经》上说:“仪态端庄美好的文王啊,他德行高尚,使人无不仰慕。”身为国君,当努力施仁政;身为下臣,当尊敬君主;身为人之子,当孝顺父母;身为人之父,当慈爱为怀;与国人交往,应当诚实,有信用。孔子说:“审断争讼,我的能力与他人的一般无二,但我力争使争讼根本就不发生。”违背实情的人,不能尽狡辩之能事,使民心敬畏。这叫做知道什么是根本。如要修养好品德,则先要端正心意。心中愤愤不平,则得不到端正;心中恐惧不安,则得不到端正;心里有偏好,则得不到端正;心里有忧患,则得不到端正。一旦心不在焉,就是看了,却什么也看不到;听了,却什么也听不到;吃了,却辨别不出味道。所以说,修养品德关键在端正心意。如要调整好家族,则先要修养好品德,为什么呢?因为人往往对他所亲近喜爱的人有偏见,对他所轻视讨厌的人有偏见,对他所畏惧恭敬的人有偏见,对他所怜惜同情的人有偏见,对他所傲视怠慢的人有偏见。所以喜爱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的缺点,不喜欢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优点的人,也少见。因此有一则谚语说:“人看不到自己孩子的过错,人察觉不到自己的庄稼好。”这就是不修养好品德,就调整不好家族的道理。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族,因为不能教育好自己家族的人反而能教育好一国之民,这是从来不会有的事情。所以,君子不出家门而能施教于国民。孝顺,是侍奉君主的原则,尊兄,是侍奉长官的原则,仁慈,是控制民众的原则。《康诰》中说:“像爱护婴儿那样。”诚心诚意去爱护,即便不合乎婴儿的心意,也相差不远。不曾有过先学养育孩子再出嫁的人呀!一家仁爱相亲,一国就会仁爱成风;一家谦让相敬,一国就会谦让成风;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大乱——它们的相互关系就是这样。这就叫做一句话可以败坏大事,一个人可以决定国家。尧、舜用仁政统治天下,百姓就跟从他们实施仁爱。桀、纣用暴政统治天下,百姓就跟从他们残暴不仁。他们命令大家做的,与他自己所喜爱的凶暴相反,因此百姓不服从。因此,君子要求自己具有品德后再要求他人,自己先不做坏事,然后再要求他人不做。自己藏有不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恕道的行为,却能使他人明白恕道,这是不会有的事情。因此,国家的治理,在于先调整好家族。《诗经》上说:“桃花绚烂,枝繁叶茂。姑娘出嫁,合家欢快。”只有合家相亲和睦后,才能够调教一国之民。《诗经》上说:“尊兄爱弟。”兄弟相处和睦后,才可以调教一国的人民。《诗经》上说:“他的仪容没有差错,成为四方之国的准则。”能使父亲、儿子、兄长各谋其位,百姓才能效法。这就叫做治理好国家首先要调整好家族。要平定天下,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因为居上位的人敬重老人,百姓就会敬重老人;居上位的人敬重兄长,百姓就会敬重兄长,居上位的人怜爱孤小,百姓就不会不讲信义。所以,君子的言行具有模范作用。厌恶上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下级;厌恶下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上级;厌恶在我之前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在我之后的人,厌恶在我右边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与我左侧的人交往;厌恶在我左边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与我右侧的人交往。这就是所说的模范作用。《诗经》上说:“快乐啊国君,你是百姓的父母。”百姓喜爱的他就喜爱,百姓厌恶的他就厌恶,这就是所说的百姓的父母。《诗经》上说:“高高的南山啊,重峦叠嶂。光耀显赫的尹太师啊,众人都把你仰望。”《诗经》上说:“殷朝没有丧失民众时,能够与上天的意旨相配合。应以殷朝的覆亡为鉴,天命得来不易啊。”就是说得到民众的拥护,失去民众的拥护,就会失去国家。所以,君子应该谨慎地修养德行。具备了德行才能获得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国土,有了国土才会有财富,有了财富才能享用。德行为根本,财富为末端。如若本末倒置,民众就会互相争斗、抢夺。因此,财富聚集在国君手中,就可以使百姓离散。所以你用不合情理的言语说别人,别人也会用不合情理的言语说你,用不合情理的方法获取的财富,也会被人用不合情理的方法夺走。《康诰》上说:“天命不是始终如一的。”德行好的就会得天命,德行不好就会失掉天命。《楚书》上说:“楚国没有什么可以当做珍宝的,只是把德行当做珍宝。”舅犯说:“流亡的人没有什么可以当做珍宝的,只是把挚爱亲人当做珍宝。”《秦誓》上说:“如果有这样一个大臣,他虽没有什么才能,但心地诚实宽大,能够容纳他人。别人有才能,如同他自己有一样;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能够留用这人,便能够保护我的子孙百姓。这对百姓是多么有利啊。如果别人有才能,就嫉妒厌恶;别人德才兼备,就阻拦他施展才干。不能留用这样的人,他不能保护我的子孙百姓,这种人也实在是危险啊。”只有仁德的人能把这种嫉妒贤人的人流放,驱逐到边远地区,使他们不能留在国家的中心地区。这叫做只有仁德的人能够爱人,能够恨人。看到贤人而不举荐,举荐了但不尽快使用,这是怠慢。看到不好的人却不能摈弃,摈弃了却不能放逐到远方,这是过错。喜欢人所厌恶的,厌恶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了人性,灾害必然会降临到他的身上。因此,君子所有的高尚德行,一定要忠诚老实才能够获得,骄纵放肆便会失去。发财致富有这样一条原则:生产财富的人要多,消耗财富的人要少;干得要快,用得要慢,这样就可以永远保持富足了。有德行的人会舍财修身,没有德行的人会舍身求财。没有居上位的人喜爱仁慈而下位的人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完不成自己事业的;没有国库里的财富最终不归属于国君的。孟献子说:“拥有一车四马的人,不应计较一鸡一猪的财物;卿大夫家不饲养牛羊;拥有马车百辆的人家,不豢养收敛财富的家臣。与其有聚敛民财的家臣,还不如有盗贼式的家臣。”这是说,国家不应把财物当做利益,而应把仁义作为利益。掌管国家大事的人只致力于财富的聚敛,这一定是来自小人的主张。假如认为这种做法是好的,小人被用来为国家服务,那么灾害就会一起来到,纵使有贤臣,也无济于事啊!这就是说国家不要把财利当做利益,而应把仁义当做利益。《大学》简介:《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大学时如何处理好舍友间关系?
最重要的不要一味的迁就讨好别人,无论何时自己才是最大的!在宿舍中打直球也是特别不错的选择。 把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大学生的愿望。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遵循一定的交往原则。所谓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就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要遵守思想和行动准则,遵守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是大学生处理好人际交往的保障。一、真诚只有待人真诚才能换来真诚,真诚待人者往往能获得别人的真诚相待。我们对待别人真诚,自己什么也不会失去,反而会得到别人的真诚。待人不真诚,别人只会吃你一次亏,最终吃亏的是你自己。在人际交往的实践中,有的大学生常常要求朋友对自己坦诚相待,袒露心扉,否则就认为朋友不真诚,但是,自己却不愿意打开心灵之门,希望他人真诚可信,但却常常忽视了自己的真诚,这是非常不利于人际交往的。讲究真诚待人,也要防止轻率从事、盲目冲动,遇到一些不真诚的人,我们也要理智去对待,把握好真诚的限度二、尊重尊重是最基本的原则大学生也容易犯一些错误,他们往往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自己却不懂得尊重别人。如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他却头戴耳机听音乐或英语;同学在课堂上讲演,他却在下面高声说笑等。这样做既伤害了他人的自尊,也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三、互助互助是互相帮助而不是互相利用,是践行真诚和友爱。互相关心,互助互惠,是人际交往的客观需求,生活中,每个人总是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他人帮助: 工作中,也需要有同事予以支持,给人以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既是义务,又是重要的交往原则。
《大学》节选的翻译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