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个税

单位退个税怎么操作

法律主观:个人所得税申报退税如下:1、自行通过税务局网站、或者个人所得税手机APP、邮寄申办;2、委托公司代缴个税人员协助办理退税;3、委托涉税专业服务单位或者个人代为退税。

如何申请退个税

没什么好说的来看看怎么操作吧!第一步:准备申报单。首页【普通业务】-【综合收益年度结算】;.首页【我要交税】-【纳税申报】【综合所得年度决算】。进入申报界面后,有【使用申报数据】和【自行填写】两种选择。为了方便申报,建议您选择【用申报数据填写】。税务机关已经按照一定的规则预填了一些申报数据,你只需要确认即可。选择填写申报数据-开始申报后,系统会提示标准申报说明(使用申报数据),点击“我已阅读并知晓”开始年度最终申报。第二步:确认信息。在这里,你需要确认你的个人基本信息,汇款支付地点,纳税金额。注意【汇款地点是哪里?】纳税地点确定纳税人的主管税务机关。税务机关负责与纳税人年度汇算清缴相关的纳税服务和管理,需要准确填写。您可以按以下顺序选择:就业地点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就业单位,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单位填写。住所或惯常居所【选好落户地点后可以改吗?】2019年最终结算申报表提交后,一般无法更改最终结算地点。第三步:填写数据。要确认预填的收入和扣减信息是正确的,请直接单击下一步。注意【劳务报酬怎么填?】如果有劳务报酬,可以在收入税前扣除界面点击劳务报酬,进入相应界面进行填写。点击“劳动报酬”右侧的箭头,进入劳动报酬页面。点击右上角的“添加”,可以选择“查询导入”或“手工填写”本人已取得的劳务报酬。其中【查询导入】方式可以逐条详细显示您自己在该纳税年度的劳务报酬扣缴申报记录。逐一比较选择添加即可完成此项的填写。第四步:计算税款。数据会自动计算出你今年综合所得的应纳税额(已退税额)。注意如果有减免税项目,进入减免税界面后,可以点击〖增加〗按钮,增加相关信息。【哪些人可以享受税收减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具体幅度和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残疾人、孤寡老人和烈士的收入;因自然灾害遭受重大损失。国务院可以规定其他减税措施,并报NPC人大常委会备案。第五步:提交申报。结果确认后,点击【提交申报】。第六步:退税(支付)01.如果预缴税比较多,可以选择【申请退税】。点击【申请退税】后,纳税人需要选择退税银行卡。如果前期已经添加了银行卡,系统会自动带出所填银行卡的信息。要添加,请单击添加银行卡信息-确定。2.如果预缴税少,就需要补税。如果您需要在您的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中缴税,且不符合免于汇算清缴的条件,则需要点击【立即缴税】,选择相应的缴税方式完成缴纳。03.符合免税申报条件的,不需要纳税。如果您的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中需要纳税,但符合汇算清缴免税条件的,在计算完税款后,可以直接在申报界面点击【享受免税申报】,不需要纳税。注意【什么样的纳税可以免年度汇算清缴?】2019年取得综合所得时已依法预缴个人所得税,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免于年度汇算清缴:2019年综合所得年度收入总额不超过12万元;2019年应纳税额不超过400元。完成的看一看!相关问答:出口退税零申报怎么操作 生产企业退税申报系统按有出口业务申报时步骤一样操作,1、先读入上月税务部门反馈信息,再进入当月申报系统,按向导提示步骤一步步录入,生成明细申报,因系统自认上月反馈信息,这个月虽然无业务,零申报也要按照系统要求一步步完成2、上月应退税额,期末留抵等数据一并要转到下月的,否则上月信息过不来,系统不能跳月使用。你如果不申报税务部门也是不允许的,本月无法完成申报,反馈3、下月也无法使用。零申报空表也是要打印的,各项手续、各部门的签字也是不能少的,资料一并装订。操作程序单证怎么收集整理出口退税零申报?(一)配齐“两单两票”即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出口货物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联)、出口货物收购增值税发票(出口退税专用联)、出口销售发票。(二)整理单证按核销单、报关单、发票的顺序放在一起,组成一个退税关联;并将当月收齐的退税单证以发票所在的当月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的顺序整理,在外销发票右下角写上关联号,关联号为三位数,例如001、002等。综上所述,先读入上月税务部门反馈信息,再进入当月申报系统,按向导提示步骤一步步录入,生成明细申报,因系统自认上月反馈信息,这个月虽然无业务,零申报也要按照系统要求一步步完成上月应退税额,期末留抵等数据一并要转到下月的,否则上月信息过不来,系统不能跳月使用。你如果不申报税务部门也是不允许的,本月无法完成申报,反馈下月也无法使用。零申报空表也是要打印的,各项手续、各部门的签字也是不能少的,资料一并装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条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下列所得,不论支付地点是否在中国境内,均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一)因任职、受雇、履约等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取得的所得;(二)将财产出租给承租人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三)许可各种特许权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四)转让中国境内的不动产等财产或者在中国境内转让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五)从中国境内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以及居民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