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制度

简述国际货币制度

法律分析: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是:1.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2.汇率制度的安排 3.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指国际间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世界各国为了解决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中对于国际支付手段和国际储备资产的需要,对涉及到国际货币流通的各个方面,包括各国货币的兑换性、汇率制度、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国际结算制度、国际储备体系、国际货币关系及其他国际金融事务,在国际范围内自发地或通过政府间协商安排而确立的一整套系统的原则、办法、规章制度和机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第四条 国家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鼓励发展对外贸易,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促进和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缔结或者参加关税同盟协定、自由贸易区协定等区域经济贸易协定,参加区域经济组织。

名词解释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monetary system),国家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规则、结构和组织机构体系的总称。货币制度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到近代形成比较规范的制度,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①货币金属。即法律规定用哪种金属作本位货币,这种规定实际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由生产水平与发展程度决定的。从历史上看,曾经历了从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到金本位制,再到不兑现本位制的过程。②货币单位。即法律规定货币的名称与含金量。③货币的铸造或印刷、发行、流通制度。④货币储备制度。即国家规定中央银行或政府,为保证货币的稳定,要储备一定的贵金属、外汇。本世纪30年代以后,各国逐渐取消金本位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的余汇兑本位制。在当代,世界各国都实行的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即不兑现本位制。货币制度也指国际货币体系,即国际间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各国为了解决在国际贸易、国际结算中国际支付手段、国际储备资产等国际货币问题的需要,对于涉及国际货币流通各个方面,包括货币的兑换与汇率制定、国际收支调节、国际结算制度、国际储备体系、国际货币关系、国际金融市场等,在国际范围内自发地或经过协商谈判调节确定的一整套系统的原则、规制、办法、机构,形成国际货币体系。最初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于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适应当时国际经济关系的需要和各国国内货币制度的现实情况自发形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时,逐渐瓦解,分裂为若干货币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国家中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到70年代后由于美元地位的削弱而逐渐瓦解。改革国际货币制度,建立起一套新的合理的国际货币制度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 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规定货币材料 规定货币材料就是规定币材的性质,确定不同的货币材料就形成不同的货币制度。但是哪种物品可以作为货币材料不是国家随心所欲指定的,而是对已经形成的客观现实在法律上加以肯定。目前各国都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对货币材料不再做明确规定。 规定货币单位 货币单位是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规定货币单位包括两方面: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二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值。在金属货币制度条件下,货币单位的值是每个货币单位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在信用货币尚未脱离金属货币制度条件下,货币单位的值是每个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在黄金非货币化后,确定货币单位的值表现为确定或维持本币的汇率。 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 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主要指规定主币和辅币,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和法定价格标准,辅币是主币的等分,是小面额货币,主要用于小额交易支付。金属货币制度下主币是用国家规定的货币材料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铸造的货币,辅币用贱金属并由国家垄断铸造;信用货币制度下,主币和辅币的发行权都集中于中央银行或政府指定机构。 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 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分为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无限法偿指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有限法偿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金属货币制度下,一般而言主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则是有限法偿,在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国家对各种货币形式支付能力的规定不是十分的明确和绝对。 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 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主要分为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与限制铸造、信用货币的分散发行与集中垄断发行。自由铸造指公民有权用国家规定的货币材料,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在国家造币厂铸造铸币,一般而言主币可以自由铸造;限制铸造指只能由国家铸造,辅币为限制铸造。信用货币分散发行指各商业银行可以自主发行,早期信用货币是分散发行,目前各国信用货币的发行权都集中于中央银行或指定机构。 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货币发行准备制度是为约束货币发行规模维护货币信用而制定的,要求货币发行者在发行货币时必须以某种金属或资产作为发行准备。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以法律规定的贵金属作为发行准备,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各国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内容比较复杂,一般包括现金准备和证券准备两大类。

当今世界上建立货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依据货币制度作用的范围不同,货币制度包括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和区域性货币制度;根据货币的不同特性,货币制度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为消除货币流通的分散和混乱现象以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扩大的需要而形成的。货币制度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到近代形成比较规范的制度。货币制度指以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当今世界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六大要素: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货币的发行和管理的法律制度。目的是加强国家对货币的管理,调节货币的流通,以保证货币的统一和币制的稳定。另外,货币制度还涉及现金管理,金银管理,违规处罚等内容。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指国际间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世界各国为了解决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中对于国际支付手段和国际储备资产的需要,对涉及到国际货币流通的各个方面,包括各国货币的兑换性、汇率制度、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国际结算制度、国际储备体系、国际货币关系及其他国际金融事务,在国际范围内自发地或通过政府间协商安排而确立的一整套系统的原则、办法、规章制度和机构。

货币制度和体系的关系

劣币充斥市场,良币退出流通货币制度的演变:一、银本位制规定一以白银为货币金属,享有无限法偿能力,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规定白银铸币的重量、跛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平行本位制:两种金属货币均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其价值比例由市场决定,国家不予规定:由国家规定两种金属货币的比率,按法定比率 流通,并节约了贵金属,但不久就废止了、成色、形状及货币单位;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银币,17世纪中期始于英国,随后流行于欧洲。根据金币和银币在流通中的作用。四: 不兑换的信用货币一般是由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的。——劣币驱逐良币或格雷欣法则。跛行本位制:两种金属货币同为本位币,并由国家规定固定的比率,并规定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币演化为金币的代符号。是事实上的金本位制。三、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以纸币为本位币。它具有以下特点,没有金币流通,银行券不能自由兑换,货币发行受联系汇率影响和牵制。金币本位制(19世纪中叶到一战前夕):是最典型的金本位制。国家规定黄金为货币金属,金属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主要特点: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融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它突破了因币材不足造成的对生产力发展的限制:都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不能兑换黄金。两种货币都是无限法偿货币,可以自由铸造。银本位制是最早的货币制度之一,盛行于16世纪,中国从宋代开始,铜银并行。缺点:经常造成流通的混乱。双本位制,直到1933年国民党时期才施行银本位制。 缺点。二,可以分为平行本位制、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能力;由现金和存款通货构成,货币发行也不以金银做担保,因而发行数量不受金银的储备数量限制,而受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对货币流通的调节构成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货币通过信用程序进入流通领域

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中,两种相邻的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区别?

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指国际间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世界各国为了解决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中对于国际支付手段和国际储备资产的需要,对涉及到国际货币流通的各个方面,包括各国货币的兑换性、汇率制度、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国际结算制度、国际储备体系、国际货币关系及其他国际金融事务,在国际范围内自发地或通过政府间协商安排而确立的一整套系统的原则、办法、规章制度和机构。

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1880-1914年的35年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代。在这种制度下,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在“黄金输送点”的作用下,汇率相对平稳,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机制。由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参战国纷纷禁止黄金输出和纸币停止兑换黄金,国际金本位制受到严重削弱,之后虽改行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但因其自身的不稳定性都未能持久。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冲击下国际金本位制终于瓦解,随后,国际货币制度一片混乱,直至1944年重建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都出现了剧烈的通货膨胀。战后,欧洲各国经济实力大大削弱,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黄金储备迅速增长,约占当时资本主义各国黄金储备的3/4。西欧各国为弥补巨额贸易逆差需要大量美元,出现了“美元荒”。国际收支大量逆差和黄金外汇储备不足,导致多数国家加强了外汇管制,对美国的对外扩张形成严重障碍,美国力图使西欧各国货币恢复自由兑换,并为此寻求有效措施。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由44国参加的“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这个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1) 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2) 实行固定汇率制。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预先安排的资金融通措施,保证向会员国提供辅助性储备供应。 (4) 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这个货币体系实际上是美元——黄金本位制,也是一个变相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种种缺陷也渐渐地暴露出来。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外汇收支逆差大量出现,黄金储备大量外流,导致美元危机不断发生。1971年8月15日美国公开放弃金本位,同年12月美国又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1972年6月到1973年初,美元又爆发两次危机,同年3月12日美国政府再次将美元贬值。1974年4月1日起,国际协定上正式排除货币与黄金的固定关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制度又一次陷于混乱,导致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不安。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举行会议,达成了著名的“牙买加协定”。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并于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的实行,对于维持国际经济运转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牙买加体系并非是理想的国际货币制度,它目前仍存在着一些缺陷,国际货币制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四,简答题 1.简述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如下:1、各国货币汇率的确定。包括确定的依据、波动的界限、调整的幅度、维持货币汇率所采取的措施;2、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国际支付采取的措施;3、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以及储备资产的供应方式;4、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5、国际结算的原则。扩展资料: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1976年IMF通过《牙买加协定》,确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继续维持全球多边自由支付原则。虽然美元的国际本位和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遭到削弱,但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和国际储备货币职能仍得以延续,IMF原组织机构和职能也得以续存。但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五个基本内容所决定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准则与规范却支离破碎。因此现存国际货币体系被人们戏称为“无体系的体系”,规则弱化导致重重矛盾。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引发金融市场全球化趋势在90年代进一步加强时,该体系所固有的矛盾日益凸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哪五个阶段

  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1880-1914年的35年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代。在这种制度下,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在“黄金输送点”的作用下,汇率相对平稳,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机制。由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参战国纷纷禁止黄金输出和纸币停止兑换黄金,国际金本位制受到严重削弱,之后虽改行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但因其自身的不稳定性都未能持久。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冲击下国际金本位制终于瓦解,随后,国际货币制度一片混乱,直至1944年重建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都出现了剧烈的通货膨胀。战后,欧洲各国经济实力大大削弱,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黄金储备迅速增长,约占当时资本主义各国黄金储备的3/4。西欧各国为弥补巨额贸易逆差需要大量美元,出现了“美元荒”。国际收支大量逆差和黄金外汇储备不足,导致多数国家加强了外汇管制,对美国的对外扩张形成严重障碍,美国力图使西欧各国货币恢复自由兑换,并为此寻求有效措施。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由44国参加的“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这个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1) 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2) 实行固定汇率制。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预先安排的资金融通措施,保证向会员国提供辅助性储备供应。 (4) 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这个货币体系实际上是美元——黄金本位制,也是一个变相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种种缺陷也渐渐地暴露出来。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外汇收支逆差大量出现,黄金储备大量外流,导致美元危机不断发生。1971年8月15日美国公开放弃金本位,同年12月美国又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1972年6月到1973年初,美元又爆发两次危机,同年3月12日美国政府再次将美元贬值。1974年4月1日起,国际协定上正式排除货币与黄金的固定关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制度又一次陷于混乱,导致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不安。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举行会议,达成了著名的“牙买加协定”。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并于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体系的实行,对于维持国际经济运转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牙买加体系并非是理想的国际货币制度,它目前仍存在着一些缺陷,国际货币制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制度"都有哪些?

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2、人民币是我国惟一的合法通货3、人民币的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4、人民币的发行保证:商品物资;信用保证(政府债券,商业票据);黄金外汇储备.5、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货币制度6、尚未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地区货币:一国两制条件下的地区性货币制度:1、伴随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和实现一国两制, 我国出现了人民币、港币、澳元“一国三币”的特有历史现象。2、“一国三币”的情况会不会导致出现“良币驱逐劣币”的现象,究其根本,“一国三币”是与一国两制联系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货币现象,它不是三种货币在同一个市场上流通,所以不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扩展资料:制度发展: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是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典型的货币制度包括货币材料与货币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等内容。货币制度也指国际货币体系,即国际间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各国为了解决在国际贸易、国际结算中国际支付手段、国际储备资产等国际货币问题的需要,对于涉及国际货币流通各个方面;包括货币的兑换与汇率制定、国际收支调节、国际结算制度、国际储备体系、国际货币关系、国际金融市场等,在国际范围内自发地或经过协商谈判调节确定的一整套系统的原则、规制、办法、机构,形成国际货币体系。最初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于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适应当时国际经济关系的需要和各国国内货币制度的现实情况自发形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和国际货币体系各是什么?求定义

国际货币制度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主要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InternationalCurrencySystem国际货币体系就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

【金融】详述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货币制度的演变:一、银本位制规定一以白银为货币金属,享有无限法偿能力;规定白银铸币的重量、成色、形状及货币单位;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银币。银本位制是最早的货币制度之一,盛行于16世纪,中国从宋代开始,铜银并行,直到1933年国民党时期才施行银本位制,但不久就废止了。二、金银复本位制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17世纪中期始于英国,随后流行于欧洲。根据金币和银币在流通中的作用,可以分为平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平行本位制:两种金属货币均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其价值比例由市场决定,国家不予规定。缺点:经常造成流通的混乱。双本位制:由国家规定两种金属货币的比率,按法定比率 流通。两种货币都是无限法偿货币,可以自由铸造。 缺点:劣币充斥市场,良币退出流通。——劣币驱逐良币或格雷欣法则。跛行本位制:两种金属货币同为本位币,并由国家规定固定的比率,并规定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币演化为金币的代符号。是事实上的金本位制。三、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19世纪中叶到一战前夕):是最典型的金本位制。国家规定黄金为货币金属,金属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主要特点: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融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都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没有金币流通,银行券不能自由兑换,货币发行受联系汇率影响和牵制。四、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它突破了因币材不足造成的对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并节约了贵金属。它具有以下特点: 不兑换的信用货币一般是由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能力;由现金和存款通货构成;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不能兑换黄金,货币发行也不以金银做担保,因而发行数量不受金银的储备数量限制,而受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对货币流通的调节构成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货币通过信用程序进入流通领域,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现行的国际货币制度是什么?

国际货币制度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1880-1914年的35年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代。在这种制度下,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在“黄金输送点”的作用下,汇率相对平稳,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机制。由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参战国纷纷禁止黄金输出和纸币停止兑换黄金,国际金本位制受到严重削弱,之后虽改行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但因其自身的不稳定性都未能持久。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冲击下国际金本位制终于瓦解,随后,国际货币制度一片混乱,直至1944年重建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都出现了剧烈的通货膨胀。战后,欧洲各国经济实力大大削弱,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黄金储备迅速增长,约占当时资本主义各国黄金储备的3/4。西欧各国为弥补巨额贸易逆差需要大量美元,出现了“美元荒”。国际收支大量逆差和黄金外汇储备不足,导致多数国家加强了外汇管制,对美国的对外扩张形成严重障碍,美国力图使西欧各国货币恢复自由兑换,并为此寻求有效措施。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由44国参加的“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这个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1) 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2) 实行固定汇率制。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预先安排的资金融通措施,保证向会员国提供辅助性储备供应。 (4) 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这个货币体系实际上是美元——黄金本位制,也是一个变相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种种缺陷也渐渐地暴露出来。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外汇收支逆差大量出现,黄金储备大量外流,导致美元危机不断发生。1971年8月15日美国公开放弃金本位,同年12月美国又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1972年6月到1973年初,美元又爆发两次危机,同年3月12日美国政府再次将美元贬值。1974年4月1日起,国际协定上正式排除货币与黄金的固定关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制度又一次陷于混乱,导致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不安。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举行会议,达成了著名的“牙买加协定”。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并于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的实行,对于维持国际经济运转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牙买加体系并非是理想的国际货币制度,它目前仍存在着一些缺陷,国际货币制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国际货币制度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1.由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参战国纷纷禁止黄金输出和纸币停止兑换黄金,国际金本位制受到严重削弱,之后虽改行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但因其自身的不稳定性都未能持久。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冲击下国际金本位制终于瓦解,随后,国际货币制度一片混乱,直至1944年重建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2.国际货币制度简介: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指国际间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世界各国为了解决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中对于国际支付手段和国际储备资产的需要,对涉及到国际货币流通的各个方面,包括各国货币的兑换性、汇率制度、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国际结算制度、国际储备体系、国际货币关系及其他国际金融事务,在国际范围内自发地或通过政府间协商安排而确立的一整套系统的原则、办法、规章制度和机构。3.有关制度:固定汇率制主要表现为钉住汇率制。它是指一国采取使本国货币同某外国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关系的做法。这种钉住不同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钉住美元的做法,因为那时美元是与黄金挂钩的,而美元的金平价又是固定的。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一些国家所钉住的货币本身的汇率却是浮动的。因此固定汇率制本质上应该是浮动汇率制。4.国际发展: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由44国参加的“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这个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是:(1)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2)实行固定汇率制。(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预先安排的资金融通措施,保证向会员国提供辅助性储备供应

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美元与黄金挂钩。2、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4、各国货币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原则。5、确定国际储备资产。6、国际收支的调节。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2-01-1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