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剩余

什么是生产者剩余?什么是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是指由于生产要素和产品的最低供给价格与当前市场价格之间存在差异而给生产者带来的额外收益,也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产品提供者在市场交易中实际获得的收益与其愿意接受的最小收益之间的差额。从几何的角度看,它等于供给曲线之上和市场价格之下的那块三角形面积。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马歇尔从边际效用价值论演绎出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范里安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剩余的几种计算方法。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产业的社会福利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之和,或者等于总消费效用与生产成本之差。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CB/T4754—2002),商务服务业主要包括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服务、知识产权服务、职业中介服务、市场管理、旅行社、会展、包装、保安、办公服务,等等。我国服务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已显出经济增长“瓶颈”的制约作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期间,要规范发展商务服务业。具体措施包括:拓展和规范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发展项目策划、财务顾问、并购重组、上市等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规范发展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校准、检测、验货等经济鉴证类服务;支持发展市场调查、工程咨询、管理咨询、资信服务等咨询服务;鼓励发展专业化的工业设计;推动广告业发展;合理规划展馆布局,发展会展业。扩展资料:垄断的影响西方经济学认为,垄断导致产量减少、资源浪费和技术上的低效率。垄断不仅使消费者剩余向生产者剩余转移,而且还涉及制造和竭力防止这类转移的成本。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作为谋求垄断利润的组织,必然造成较低产量和较高价格,使消费者剩余减少,并造成社会性损失。这种福利损失也称无谓损失,是指实际收入的损失,或由于垄断、关税、配额或其他破坏所引起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损失。产业组织理论给出了垄断定价导致社会福利净损失的证明。政府规制的影响政府规制一般都有维护公共利益的目标,但在实际过程中却往往偏离这一目标。这主要是因为每一项规制措施出台的背后都是多种力量博弈的结果。奥尔森提出了著名的“集团规模”理论。他认为,政府对某个产业的监管从设计到实施都首先从被监管对象的利益出发,并非从全民或公共利益出发。依据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规制政策以牺牲大集团的利益为代价而保护小集团的利益。斯蒂格勒提出“监管市场”理论,认为所有的监管安排同样由需求和供给决定。政府对产业的监管调控进程往往为少数存在利益相关性的企业所左右。他认为,经济管制主要不是政府对公共需要的有效和仁慈的反应,而是行业中的一部分厂商利用政府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一种努力。peltzman(1976)认为,产业部门比消费者更有积极性去影响政府决策。私人利益理论认为监管的存在是为了私人团体的利益,监管者本身也是自利的,他们在监管活动中会不断追求政治支持的最大化。规制俘虏理论认为,监管常常遭到被监管者的“捕获”,意即监管常常为被监管者的利益服务。卡恩(kahn,1988)以美国交通规制为例,论证了规制机构越多导致规制效率越低的问题。据波斯纳估计,政府用于民航业的管制成本一年大约占到该行业营业额的20%。寻租的影响寻租与消费者剩余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冯(fung)分析了“对人为剩余的寻求”,这部分剩余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消费者剩余,其二是生产者剩余(fung,1987)。parente和prescott研究发现,如果要素提供者合作成为下游厂商的垄断供给者,使均衡产出是应用较差的技术以较低的效率实现,将使穷国相对更穷,而消除垄断权力会使相关行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提高2倍以上。在转型时期,中国国有企业存在政企合一的特殊现象,政府、厂商和消费者三方满意的均衡点是找不到的,而几乎所有的成本都由消费者承担。税收的影响不合理的税制会导致消费者剩余的减少。超额负担问题是西方财政理论中最古老的问题之一,杜标特(j. dupuit)在1844年的著作中已经进行了论述。国际贸易和关税的影响一个国家不一定能真正从贸易中受益。一般认为,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竞争,增加商品和服务的可选性,从而使消费者受益。如果消费者从国外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中得到的利益大于国内生产者所遭受的损失,即国内消费者剩余的增加大于国内生产者剩余的减少,那么进行贸易就是有利的(国内消费者剩余与国内生产者剩余是一对,国内消费者剩余与国外生产者剩余分属两个不同社会系统,根据前面的集群行动逻辑:子系统总是分割母系统,实现局部最优,排斥整体最优。所以“进行贸易就是有利的”,实际上是有利于国际贸易多方中生产力水平最高的那一国家,对生产力低的国家只会造成市场的逐步萎缩。)。通过贸易自由化,一个国家可以获得本国由于资源或技术限制而无法生产的产品,从而可以提高国内福利水平。进口税变化对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损益均有影响。brander和spencer开创了战略性进口贸易政策的研究。他们假设生产完全替代品的一本国企业与一个外国企业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则关税一般会提高本国福利。但在配额下,政府把进口特许权发放给某些厂商,使其获取高额利润。由于进口数量下降,商品价格提高,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厂商超额利润与政府收入之和,从而出现净福利损失。还有学者认为,在贸易政策中,关税设置本质上是损人利己的,它违背了帕累托标准,从而导致国际贸易整体上的效率损失。产权制度的影响产权制度对消费者剩余是有影响的。诺思认为,国家是一个带有歧视性的垄断者组织,它不可能超越各种社会利益集团而追求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和始终为社会提供有效的产权,“即使对历史和当代世界作一般的考察,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无效率"的产权是常态而非偶然。”在中国,企业产权扭曲度变动的福利效应与它是否会导致恶性竞争定价有关。由于国有企业产权结构扭曲,使消费者行为约束弱化,消费者行为约束是“软约束”。有人认为,没有理由认为,与私有产权相比,公有产权在资源配置方面一定是无效的。一般情况下,私有产权的高效性主要表现为所有者剩余的最大化,但它往往会侵蚀资源的其他剩余,比如劳动者剩余或消费者剩余。参考资料:消费者剩余-百度百科生产者剩余-百度百科

经济名词中的“消费者剩余”是什么意思?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相当于某一商品你能接受的最高价格是10元,但是他只卖8元,那么还有2元就是你的消费者剩余。如果对你有帮助,请采纳喔!

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分别是什么?

生产者剩余是指由于生产要素和产品的最低供给价格与当前市场价格之间存在差异而给生产者带来的额外收益,也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产品提供者在市场交易中实际获得的收益与其愿意接受的最小收益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扩展资料: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指卖者得到的量减去其最低所能接受的量。定义: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收入-卖者的实际成本生产者剩余当我们把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剩余加在一起时,可以得出:总剩余=买者的支付意愿-买者的实际支付+卖者得到的收入-卖者的实际成本。由于买者实际支付的等于卖者实际得到的,二者互相抵消,就可以简写为:总剩余=买者的支付意愿-卖者的实际成本。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定义: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一买者的实际支付价格。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收入一卖者的实际成本。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卖者的实际成本。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产者剩余:https://baike.baidu.com/item/%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消费者剩余:https://baike.baidu.com/item/%

什么是消费者剩余

问题一: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是什么意思? ①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生产者剩余等于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出和低于他们所要求的最小收益的数量。从几何的角度看,它等于需求曲线之下、供给曲线之上的区域。 ②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是指卖者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得到的价格减去卖者的成本。如电影公司提供一部电影的成本是5元,可票价是20元,那么生产者剩余是15元。生产者剩余衡量生产者所得到的额外利益。 生产者剩余也可视为经济地租。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为购买一种商品愿意支付货币量减去他实际支付量的节余部分。比如:张三想买一台1000元的空调,但买回来只花了800元,1000-800=200,这200元就是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出售一种商品得到的收入减去成本所赚的利润。 问题二:什么是消费者剩余 丹来一段书面的:就是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与消费者实际支付的金额之间的差额。 一下是我的理解:比如说你想买一双鞋你心里想超过300就不买,那么300就是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而实际价格是200,那么100就是消费者剩余。 问题三:消费者剩余怎么算? 孙权富甲一方,愿意出9 000元的价格买天想电脑;张辽觉得关羽不会骗他,愿意出8 700元;周瑜愿意出8 300元;曹操只愿意出8 000元成交。假如现在蜀汉公司就只有1台电脑可卖,由4位买者竞价,最后的胜出者肯定是孙权,当他以8 750元买到这台电脑的时候,他的额外收益是多少呢?比起他愿意出的9 000元来,他还得到了250元的“消费者剩余” 问题四:消费者剩余是什么意思?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为购买一种商品愿意支付货币量减去他实际支付量的节余部分。比如:张三想础一台1000元的空调,但买回来只花了800元,1000-800=200,这200元就是消费者剩余。 问题五:什么是边际效用 以及消费者剩余 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也就是总效用的增量。在经济学中,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为取得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取得该商品而支付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 问题六:消费者剩余的注意 在理解消费者剩余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消费者剩余并不是实际收入的增加,只是一种心理感觉。第二,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者剩余大。因为消费者对此类物品的效用评价高,愿意付出的价格也高,但此类物品的市场价格一般并不高。 问题七:消费者剩余是什么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从边际效用价值论演绎出所谓“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范里安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剩余的几种计算方法。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产业的社会福利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之和,或者等于总消费效用与生产成本之差。1977年a.k.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将内在规模经济引进一般均衡模型,推出了市场考虑最适度边际利润而社会考虑消费者剩余的结论。一般认为,消费者剩余最大的条件是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支出。

消费者剩余是什么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一般认为,消费者剩余达到最大的条件是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支出。在自愿交易的条件下,消费者通过选择最优的消费数量可以使得自身的情况得到改善。借助于上面推导的消费者需求曲线可以很好地说明如何度量经济交换多得的好处。消费者剩余概念的提出目的是告诉每一个消费者:付出总是少于所获。总是在交易当中获取额外的利益,社会的总福利总是在交易当中不断增长。产生差额的原因在于:除最后一单位外,该商品用货币表示的边际效用(以美元表示)都大于其价格。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需求曲线图),消费者剩余的货币价值可以用需求曲线以下、价格线以上的面积来衡量。

什么是“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买者的实际支付价格。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消费者剩余的基本内涵消费者剩余源于递减的边际效用。更确切地说,它表现为一种物品的总效用与其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人们之所以能够享受“消费者剩余”,并从他们各自的购买行为中获得福利感,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对所购买的某一物品的每一单位,即从第一单位到最后一单位,支付了相同的价格,而且所支付的又都是最后一单位的价格。对同一物品因占有的次序的不同给人们带来的满足感就不同,因而人们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就不同。随着人们对同一物品占有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即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效用是递减的。但总效用是增加的,当总效用达到极大值时,边际效用趋于零;当超过极大值继续消费时边际效用为负,从而总效用开始下降。

什么是消费者剩余?为什么要研究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到的实际效益与其为了获取该商品或服务所做出的支付之间的差距。简而言之,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购买该商品或服务所需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研究消费者剩余非常重要,原因如下:它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佳价格: 消费者剩余是评估消费者价值感受的有力工具,因为它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在销售产品或服务时的最佳价格。如果消费者剩余较大,则价格可能过高;如果消费者剩余较小,则可能需要降低价格以提高效率。可以帮助判断市场供给和需求: 消费者剩余是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之一。当消费者剩余较大时,反映市场需求较强,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会产生正面精神和设施;当消费者剩余较小时,表示市场缺少对待这个品牌的真正信奉者,这种情况宜尽早调整。用于监管并评估公共政策:由于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实际价值和花费之间的差异,因此公共政策制定和评估中常常使用消费者剩余作为衡量经济福利变化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最后,简而言之,研究消费者剩余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行为、市场需求和价格形成等现象,从而在商业战略制定和公共政策制定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什么是消费者剩余,如何衡量?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所得到的价值减去实际支付的价格之差,即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实际价值与其所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衡量消费者剩余的一种常用方法是通过需求曲线和市场价格的交点来计算。需求曲线表示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购买意愿,而市场价格则是卖家与买家达成的交易价格。当需求曲线与市场价格相交时,消费者剩余即为需求曲线上该点到市场价格之间的面积。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取决于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感知价值,而非实际成本。因此,如果消费者愿意支付比市场价格更高的价格来购买商品或服务,那么消费者剩余就会减少。反之,如果消费者愿意支付比市场价格更低的价格,那么消费者剩余就会增加。

消费者剩余是指什么多选题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得到的总效用减去支出效用货币度量。根据调查相关资料信息,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取决于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而实际支付的价格等于市场价格。因此,消费某种商品获得的总效用与以货币度量的支付额之差就构成了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也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是由纽约大学教授马歇尔于《经济学原理》中所提出的用于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消费者剩余并不是实际收入的增加,而是一种心理感觉的体现。消费者剩余计算公式: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买者的实际支付价格,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收入-卖者的实际成本,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卖者的实际成本。

消费者剩余是什么意思?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简单地说,就是买者卖者都希望从市场活动中获得收益。  消费者总剩余可以用需求曲线下方,价格线上方和价格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表示。如图以OQ代表商品数量,OP代表商品价格,PQ代表需求曲线,则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时所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为图中的灰色面积。

消费者剩余计算公式是什么?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一买者的实际支付价格。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收入一卖者的实际成本。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实际成本。简介从改变对消费者需求曲线的理解开始。需求曲线不仅表示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在购买特定数量时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但对消费者而言,市场价格是给定的,所以在其支付愿意与实际支付之间存在一个差值,这就构成了一种“心理剩余”。消费者为得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实际必须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被称为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什么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净收益。拓展资料如下:1.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马歇尔从边际效用价值论演绎出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范里安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剩余的几种计算方法。2.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产业的社会福利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之和,或者等于总消费效用与生产成本之差。1977年a.k.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将内在规模经济引进一般均衡模型。3.推出了市场考虑最适度边际利润而社会考虑消费者剩余的结论。一般认为,消费者剩余达到最大的条件是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支出。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4.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在自愿交易的条件下,消费者通过选择最优的消费数量可以使得自身的情况得到改善。借助于上面推导的消费者需求曲线可以很好地说明如何度量经济交换多得的好处。5.首先,从改变对消费者需求曲线的理解开始。需求曲线不仅表示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在购买特定数量时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6.但对消费者而言,市场价格是给定的,所以在其支付愿意与实际支付之间存在一个差值,这就构成了一种“心理剩余”。消费者为得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实际必须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被称为消费者剩余。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