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详解可支配收入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需要先计算总收入和总人口数。总收入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收入、企业盈利等,总人口数则是指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数。然后将总收入除以总人口数,即可得到人均可支配收入。总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家庭或个人的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高可支配收入意味着更多的自由支配资金,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享受更多的消费。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家庭或个人的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高可支配收入意味着更多的自由支配资金,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享受更多的消费。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总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年还是每月啊???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按年算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帐补贴)/家庭人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2016年0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超过同期6.9%的GDP增速。扩展资料:1、家庭总收入指调查户中生活在一起的所有家庭成员在调查期得到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总和,不包括出售财物和借贷收入。收入的统计标准以实际发生的数额为准,无论收入是补发还是预发,只要是调查期得到的都应如实计算,不作分摊。2、个人所得税指调查对象被扣缴的工资薪金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它所得等个人所得的税款。3、社会保障支出指调查户家庭成员参加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社会保障项目中由个人交纳的保障支出。不包括职工所在单位交纳的那部分社会保障金。具体包括个人交纳的住房公积金、个人交纳的医疗基金、个人交纳的失业基金、个人交纳的养老基金和个人交纳的其他社会保障支出。4、记账补贴指调查户因承担记账工作从统计部门、工作单位和其它途径所得到的现金。不包括实物部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纯收入都是衡量居民收入水平的指标,虽然名称相近,但两者是存在一定区别的 1、意义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人均纯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纯收入的平均值; 2、作用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说的是收入的平均值,人均纯收入是收入减支出的平均值; 3、统计范围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在国家或地区内计算,纯收入是居民家庭内计算。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直接税以及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人均纯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纯收入的平均值。纯收入:是指一年劳动所得的所有收入减去产生这些所得的所有支出。
“人均收入”是什么意思?
在一定人数内,收入的总和再平分。人均可支配收入 【rén jūn kě zhī pèi shōu rù】含义: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严格来说这么使用不够准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简介:由于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上涨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减少,造成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货币贬值。因此,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在目前国家统计部门所编制的各种价格指数当中,最能反映物价对人民生活影响程度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都是扣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造句:石油价格的上涨,是企业盈利下降的一个标志,因为它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削减了消费者手中的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指被调查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之后,所余下的实际收入。当这些富裕的城市客户是唯一的拥有可观的可支配收入的消费者时,这种“取其精华”的战略确实能够奏效。走另一条路线也有经济方面的原因:除去税的话,瑞典人去哥本哈根工作能够挣到比原来还多20 %不止的可支配收入。投资银行瑞银( ubs )预计,随着男士为其可支配收入寻找消费渠道,他们将成为“主要的奢侈品消费者” 。个人账户缴费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城镇居民现期的可支配收入而且间接影响其未来的基本生活水平和心理期望。政府报告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03的1028美元增加了9 % ,同时农村由317美元增加了4 % 。德国与欧洲其它国家不同,由于薪水的上涨被税收和社会保障支出的上升所抵消,可支配收入在过去10年始终停滞不前。另一个风险是,高油价导致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下降,最终将使美国家庭不再大手大脚地借钱消费。虽然中国经济正在急速增长,哈利戴维森公司仍然认识到,对于可支配收入不高的乡村地区,他们的摩托车还是太过昂贵。到2025年,该阶层的人数将高达5 . 2亿,涵盖中国城市人口的一半以上,总的可支配收入将达到13 . 3万亿元。美国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说网上支付系统显示,弱势群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百分之十。论文所讨论的收入再分配是指不改变当期可支配收入总量下,对可支配收入在个人和家庭之间分配比例的再调整。注:调查户数原则上按相对收入不等距七组划分,因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同的户归与同一组,故产生分组户数不一致。日本的消费者不仅精明成熟,可支配收入很高,而且也是外国厂商为国际市场开发测试新的产品,实现全球分销的最佳市场。
什么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7 万元是什么概念?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收入,除以该国或地区的总人口数,得到的每个人平均分配的收入。这个指标通常被用作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7 万元是指中国某个地区的每个居民平均可支配的收入为 7.7 万元。这个数字可以作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通常越高表示该地区的经济越发达。需要注意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指标,它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其他因素,如贫富差距、失业率、教育水平、卫生水平等等,也需要一起考虑,才能全面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此外,人均可支配收入还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人口规模等因素的差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较也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正和分析。此外,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计算方式也有一些不同的方法,包括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的计算方法。名义收入是指未经过通胀调整的收入,而实际收入是指经过通胀调整后的收入。在进行跨国或跨地区比较时,需要对收入进行通货膨胀调整,以便得到更加准确的比较结果。另外,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GDP人均收入。GDP人均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除以该国或地区的总人口数,得到的每个人平均分配的GDP收入。GDP人均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也被用来和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总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它并不是唯一的指标,其他因素也需要考虑在内,才能全面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计算公式: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 交纳的所得税- 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记帐补贴)/家庭人口。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八、财产租赁所得;九、财产转让所得;十、偶然所得;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1、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严格来说这么使用不够准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2、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3、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
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
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获得并且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家庭成员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他兼职和偶尔劳动得到的劳动收入。居民家庭总收入中包括个人所得税、公积金、养老基金、医疗基金、失业基金等,这些属于国家先发后征或居民家庭成员必须缴纳的刚性支出,因此这部分名义收入(居民不可自由支配的)必须予以扣除,余下的即为居民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扩展资料:消费者的收支模式是很有价值的人口统计因素,虽然它与人均GDP、人均收入、消费物价指数、经济周期等概念混杂一起而难于准确计算,但它对消费力或购买力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基于城乡居民收入抽样调查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统计数据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它不仅是衡量国家和各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指标,而且在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实证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人均收入是什么意思?
综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人均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占有量。人均国民收入与国民收入成正比,与人口数量变动成反比。指标: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是衡量一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民富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人均国民收入是综合地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它与人口增长成反比,与国民收入增长成正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均国民收入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3元,同比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3元,同比名义增长3.6%,实际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87元,同比名义增长5.8%,实际增长4.2%。从收入来源看,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名义增长4.7%、3.2%、5.2%、5.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55,比上年同期缩小0.06。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5560元,同比名义增长4.5%。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定义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计算方法由于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上涨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减少,造成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货币贬值。因此,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在目前国家统计部门所编制的各种价格指数当中,最能反映物价对人民生活影响程度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都是扣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八、财产租赁所得;九、财产转让所得;十、偶然所得;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第四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五、保险赔款;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八、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十、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法律分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缴纳的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八、财产租赁所得;九、财产转让所得;十、偶然所得;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第四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五、保险赔款;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八、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十、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二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第四十四条 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
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详解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概述 由于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上涨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减少,造成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货币贬值。因此,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在目前国家统计部门所编制的各种价格指数当中,最能反映物价对人民生活影响程度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都是扣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计算方法 具体的扣除方法,用公式表示为: 2010年各省人均可支配收入 * 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可支配收入=实际收入-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账补贴-个人所得税 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生活费收入)即用家庭可支配收入(或生活费收入)除以家庭人口。 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则越高。
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计算公式为: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帐补贴。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怎么计算个人收入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在线急等 请问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比如个人收入47500 公司职工
每月应交个人所得税按个人工资薪金计算交纳的个人应交的税额,以每月收入额减除免税的应个人负担的“五险一金”等项目,再减去允许扣除费用3500元(外籍人员按48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公式:每月应交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月应交个人所得税额=(工资-个人交五险一金金额-个人所得税扣除额3500(元)*税率-速算扣除数;交个人所得税额=(工资47500元-个人交五险一金金额0元-个人所得税扣除额3500(元)*税率30%-速算扣除数2755元=10445元。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级数 每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1,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的,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0;2,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105元;3,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555元;4,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1005元;5,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2755元;6,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速算扣除数5505元;7,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的部分,税率为45%。速算扣除数13505元。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叁仟元伍佰元后(外籍人员按肆仟捌佰元)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什么叫可支配人均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生活费收入)即用家庭可支配收入(或生活费收入)除以家庭人口。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则越高。
202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数据显示,去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610元,位居榜首,距离8万元大关近在咫尺。北京以77415元紧随其后,也在逼近8万元大关。相对来说,其他省份与上海、北京均有较大差距。排名在京沪之后的分别为浙江(60302元)、江苏(49862元)、天津(48976元)、广东(47065元)、福建(43118元)、山东(37560元)。以上8个省份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赢全国线。其中,前七名的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万元。“3万元梯队”的则多达12个省区市,从第8名的山东到第19名的陕西,其中山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560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增速方面,中西部地区增长较快。其中,西藏以6.9%的名义增速在全国居首,此外,湖北、湖南、山西、贵州、宁夏等中西部省区市2022年的增速在全国也位居前列,分别达到6.8%、6.4%、6.4%、6.3%、6.1%。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缴纳的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八、财产租赁所得;九、财产转让所得;十、偶然所得;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第四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五、保险赔款;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八、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十、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二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第四十四条 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
人均收入什么意思?
人均年收入的意思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平均每人一年的收入。比如家庭人均年收入就是家里平均到每个家庭成员的收入。低收入家庭的出现与存在并不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够高,而是高收入的工作或条件与那些家庭存在相当的距离。如果我国实行高低经济家庭互助政策,我国会很快减少低收入家庭的数量,从而减少国家与社会的包袱。扩展资料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家庭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怎么计算的??
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转移性净收入。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income)是指居民家庭获得并且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家庭成员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他兼职和偶尔劳动得到的劳动收入。即工资收入中扣除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剩下的那部分。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是通过居民家庭日常获得的总收入计算得来的。居民家庭总收入中包括个人所得税、公积金、养老基金、医疗基金、失业基金等,这些属于国家先发后征或居民家庭成员必须缴纳的刚性支出,因此这部分名义收入(居民不可自由支配的)必须予以扣除,余下的即为居民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法律主观: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严格来说这么使用不够准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 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 工资 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法律客观:《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烈士褒扬条例》第十一条按照本条例规定评定为烈士的,由国务院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负责将烈士名单呈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人均收入吗?
人均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区别:1、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扣除应交纳的各种税、保险、日常开支后,可以由各人随意支配的那部分收入,也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它更能表现出我们的生活水平的高低。2、人均收入:在一定人数范围,收入的总和再平分;也指全年的收入。拓展资料人均可支配收入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同比2020年名义增长12.6%。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则越高。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变化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变化,造成货币的购买力变化。因此,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速度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人均可支配收入如何计算
分类: 商业/理财 >> 财务税务 问题描述: 有谁知道人均国民收入如何计算的,最好列出公式和举例说明,谢谢 解析: 农村居民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何区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以前的人均生活费收入有何区别? 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之后,所余下的全部实际现金收入(不包括借贷收入)。 (以前的)生活费收入:指调查户实际现金收入中能用于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不包括借贷收入)计算公式为: 可支配收入=实际收入-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帐补贴-个人所得税 生活费收入=实际收入-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帐补贴-赡养支出-赠送支出-亲友搭伙费 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生活费收入)即用家庭可支配收入(或生活费收入)除以家庭人口。 目前,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农民纯收入指标,是指农村居民家庭全年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它是反映农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综合性的主要指标。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包括从事生产和非生产性的经营收入、取自在外人口寄回带回和国家财政救济、各种补贴等非经营性收入;既包括货币收入,又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但不包括向银行、信用社和向亲友借入等属于借贷性的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余下的实际收入。 农民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区别在于: 从指标的含义上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中能用于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它是用以衡量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而农民纯收入,则是指农民的总收入扣除相应的各项费用性支出后,归农民所有的收入。这个指标是用来观察农民实际收入水平和农民扩大再生产及改善生活的能力。 从形态构成上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有一种形态,即价值形态。它只是反映城镇居民的现金收入情况。而农民纯收入的实际形态有两种,一种是价值形态,另一种是实物形态,主要是指农民自留的粮食、食油、蔬菜、肉禽蛋等。它不但反映了农民的现金收入情况,也反映了农民的实物收入情况。 从可支配的内容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全部用于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而农民纯收入除了用做生活消费,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要留做追加的生产费基金,用于农民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另外,从两者所反映的实际收入的角度看,农民纯收入基本上反映了农民收入的真实水平。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没有包括城市居民在医疗、住房等方面间接得到的福利性收入部分。因此,在运用上述两项指标进行城乡居民收入对比时,要充分考虑两者的区别,全面正确地加以分析。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职工平均工资有什么区别? 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劳动工资统计中的职工人均工资是统计工作中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统计指标,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调查的范围不同、统计口径不同: (1)调查的范围不同。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调查统计的范围是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收入,包括家庭成员中的职工与非职工的收入;劳动工资统计中的职工人均工资调查统计的范围是城市在职职工的工资性收入,不包括其他社会成员的收入。 (2)反映的内容不同。可支配收入是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中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即用家庭中得到的全部现金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减去记帐补贴及家庭从事副业生产支出的费用。职工人均工资是反映在一定时期内职工工作单位以货币形式或实物形式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即包括计时工资、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计件工资(包括超额工资)、各种工资性的奖金和津贴、加班加点工资、附加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但不包括职工从工作单位得到的福利费(如洗理费等)、生活困难补助费、上下班交通费、自行车补助费、独生子女费、保健用品费、文娱费、差旅费及会议补助费、误餐补助费等。 城市居民家庭按收入水平分成几组?贫困户的标准是怎样确定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规定,城市居民家庭按生活费收入的高低共划分为八大组,各组家庭占调查总户数的比重分别为: 最高收入户 占调查总户数的10% 高收入户 占调查总户数的10% 中等偏上收入户 占调查总户数的20% 中等收入户 占调查总户数的20% 中等偏下收入户 占调查总户数的20% 低收入户 占调查总户数的10% 最低收入户 占调查总户数的10% 其中:更低收入户 占调查总户数的5% 居民贫困户是指在居民整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仍处于贫困状况下的居民户。贫困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绝对和相对之分。在这里,贫困的概念是指狭义的相对贫困,也就是指物质生活资料上的匮乏,指个人或家庭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物质生活极端困苦。 测算居民贫困户的核心是确定最低生活标准(也称贫困线)。当前,国内外最低生活标准的测算方法很多。国家统计局在结合了我国国情,并对城市居民贫困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对多种方法的筛选和完善,总结出以下四种主要的测算方法: (1) 基本需求法:这种方法是针对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完全依据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确定消费的商品项目和需求量,并分别按同期的混合平均单价折成货币,加总计算最低生活标准。 (2)比例法:依据相对贫困的概念和居民收入的调查资料,把调查样本中一定比例的最低收入家庭视为相对贫困层,考察他们的平均消费状况,将消费结构中不合理的部分予以调整,得出这部分居民的消费支出额,作为最低生活标准。或直接把他们的收入水平定为贫困线。 (3)恩格尔系数法:以居民维持最低需要的食品支出为依据,除以同期最低收入水平组的恩格尔系数,得出最低生活标准。 (4) 数学模型法:利用现有的调查数据,由收入指标与食品、衣着等八大类支出建立一个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推导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以此确定贫困标准。 以上四种方法在理论上和操作上各有所长,又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市 *** 为解决低收入户的困难,制定了社会保障线标准,从1999年7月1日起,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273元/月;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286元/月;失业保险金291-374元/月;从1999年9月1日起,最低工资标准400元/月。 计算人均工资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为什么要扣除价格因素?用什么方法扣除? 人均工资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反映职工和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分析两者增长状况时,如果只是简单地用报告期与基期进行对比,只能是反映货币收入数量的增长,不能体现收入水平增长的真实情况。这是由于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上涨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减少,造成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货币贬值。因此,计算人均工资和人均生活费收入的实际增长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在目前国家统计部门所编制的各种价格指数当中,最能反映物价对人民生活影响程度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计算人均工资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都是扣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具体的扣除方法,用公式表示为: 人均工资(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报告期人均工资(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工资(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城乡居民收支情况是怎样调查出来的? 目前,在我国对城乡居民收支状况的调查,采用的是国际上通用的抽样调查方法。在进行城乡居民收支状况调查之前,首先要进行经常性记帐户的抽选工作。在调查样本的抽选上,城市和农村均是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式。所不同的是,城市在一次性调查样本抽选前先将样本的街道、居委会的居民家庭底册即总体单位按无关标识排队,用等距抽样的方式抽选出调查户,然后对抽中户进行家庭基本情况和收入为内容的一次性调查,然后将抽中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标识排队,再用等距抽样方式抽选出经常性记帐户。而农村是采用按收入标识排队,对称等距抽样的方式分阶段抽选出记帐户。 在完成了经常性记帐户的抽选工作后,要取得完整的居民收支调查资料,城市和农村均需经过以下几个相同的步骤: 第一步:布置任务(或称开户)。向记帐户布置记帐任务,一般是以 *** 的名义召开记帐户和有关领导参加的动员会。阐明意义,要求记帐户记好收、支帐,向 *** 提供决策所必需的真实可靠的家庭生活状况变化的资料 第二步:试记帐。记帐户在正式记帐之前要进行试记帐。目的是通过辅导和纠正差错,把记帐错误消灭在正式记帐之前。 第三步:访户调查。就是调查员深入调查户实地调查,访户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调查初期尤为重要。它可以了解和帮助记帐户解决记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逐步加深与记帐户的联系,取得进一步的支持配合。 第四步:辅导记帐。调查员具体指导被调查户记帐,这是提高调查工作质量的重要的环节。针对有些记帐户,特别是农村记帐户中负责记帐的人员,文化程度可能较差等情况,帮助其提高记帐能力,以保证基础资料的可靠性。 第五步:集中记帐。由专职或 *** 调查员直接入户收取记帐资料。每月分两次收帐,月中和月底各一次。 第六步:审查帐本。调查员收回记帐资料后要进行审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访户查证落实或电话查询。审查记帐资料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基本要领主要有: (1) 就业人口和收入的对应关系。 (2) 记帐分类是否准确无误。 (3) 支出项目中单位、数量、金额及购买来源是否分清。 (4) 进行逻辑关系检查。 (5) 平衡关系检查。 第七步:编写代码。由于各地城乡住户调查报表基本上实现了微机汇总,在上机录入汇总前,应将记帐户记帐的每个项目按规定要求进行编码,以便汇总。 在实施了以上步骤以后,就基本上取得了城市居民收支状况的调查资料。但是,在进行农村居民收支状况调查时,在经常性调查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年末的一次性调查作为补充。因为经常性调查项目较少,不能反映农村居民收支状况的全貌。例如,根据农村的生活特点,经常性性调查资料只能反映农民纯收入中的现金部分,而不能反映农民的实物(指自留粮油等)情况。因此,必须通过年末的一次性调查来补充经常性调查资料,以全面了解农村居民收支状况。
人均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什么区别吗?
1、意义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人均纯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纯收入的平均值。纯收入是指一年劳动所得的所有收入减去产生这些所得的所有支出。2、作用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常说的是收入的平均值。人均纯收入是收入减支出3、统计范围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在国家或地区内计算。纯收入是家庭内计算。均可支配收入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为: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年还是一个月啊
一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按年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严格来说这么使用不够准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2016年0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超过同期6.9%的GDP增速。2015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167元。工资性收入 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包括受雇于单位或个人、从事各种自由职业、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福利。经营净收入 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计算公式为: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居民可支配收入即居民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一般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转移性净收入和财产性净收入等,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凡是高于23821元这个数字的地方,尤其是人均收入破3万元的地方,应该说当地居民生活质量总体较高;而低于这个数字的地方,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总体相对较低。各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比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实种种。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纯收入区别
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纯收入都是用来衡量居民收入水平的指标,它们之间的不同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意义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人均纯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纯收入的平均值2、作用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说的是收入的平均值,人均纯收入是收入减支出的平均值;3、统计范围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在国家或地区内计算,纯收入是居民家庭内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详细内容1、家庭总收入指调查户中生活在一起的所有家庭成员在调查期得到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总和,不包括出售财物和借贷收入.收入的统计标准以实际发生的数额为准,无论收入是补发还是预发,只要是调查期得到的都应如实计算,不作分摊.(1)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它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其它劳动收入.(2)经营性收入, 指个体或私营业主在一个记账周期(一个月)内所取得的全部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以及经营房屋出租业务的租金收入.(3)财产性收入,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4)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等;家庭、亲友间的赠送和赡养等.2、个人所得税指调查对象被扣缴的工资薪金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它所得等个人所得的税款.3、社会保障支出指调查户家庭成员参加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社会保障项目中由个人交纳的保障支出.不包括职工所在单位交纳的那部分社会保障金.具体包括个人交纳的住房公积金、个人交纳的医疗基金、个人缴纳的失业基金、个人缴纳的养老基金和个人交纳的其他社会保障支出.4、记账补贴指调查户因承担记账工作从统计部门、工作单位和其它途径所得到的现金.不包括实物部分.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纯收入区别是什么?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纯收入都不代表每个居民真实收入情况,而是反映某个地区、城市或是国家居民收入水平的指标数据,它们对于分析居民生活质量也有重要意义,也可以反映各地人均收入情况。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什么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怎么计算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意思和计算方法如下: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计算公式为: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帐补贴。转移性支出和收入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或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经常性捐赠和赔偿、报销医疗费、住户之间的赡养收入。转移性支出指调查户对国家、单位、住户或个人的经常性或义务性转移支付。包括缴纳的税款、各项社会保障支出、赡养支出、经常性捐赠和赔偿支出以及其他经常转移支出等。
人均可支配收入怎么算
人均可支配收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一般是指,居民可以用来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也就是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当前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一国所有个人在一年内实际郸到的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总和。它是从个人收入派生出来的一项指标。个人收入并不是实际得到的可任意支配的款项,它必须在扣除个人所得税、财产税、房地产税等之后才能归个人自由支配。个人可支配收入用于两个方面:一是个人消费支出;二是个人储蓄。简单地说,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之后,所余下的全部实际现金收入(不包括借贷收入)。 问题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我的是多少呢 可支配收入=实际收入-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账补贴-个人所得税-个人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费用等。所以,你家庭的收入需要减去这些税啊、费啊之类的支出。 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生活费收入)即用家庭可支配收入(或生活费收入)除以家庭人口。所以,你家庭是除以三,因为有三口人。 最后,可支配收入不是按半年算,要全年算。 问题三:什么是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实际收入-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账补贴-个人所得税-个人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费用等。所以,你家庭的收入需要减去这些税啊、费啊之类的支出。 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生活费收入)即用家庭可支配收入(或生活费收入)除以家庭人口。所以,你家庭是除以三,因为有三口人。最后,可支配收入不是按半年算,要全年算。 问题四: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你好 意思就是除了吃住必须支出外剩余的可以自由消费的收入 望采纳 问题五:请问,什么叫可支配收入? 比如工薪阶层获取薪金收入的人员可支配收入=应发工资奖金-个人自负社保-住房公积金缴存-个人所得税 问题六:什么是可支配收入 人均纯收入是指个人收入扣除必须的费用后,所剩余的部分.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指的是个人收入中除掉衣 食 住 行 等日常行为所需的必须支出的资金 提供给个人发展的剩余资金 问题七: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全部收入中,可用于支付生活费用的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按家庭全部人口计算的平均每人生活费收入。它包括居民家庭所有成员的工资、奖金、津贴、洗理费、书报费、交通补贴、价格补贴、独生子女费以及离、退休者收入、赡养赠送收入、出售财物收入、利息收入、稿费、讲课费等全部经常和一次性收入,但应扣除赡养、赠送支出、记帐补贴、个种税金(个人所得税、车船使用税等) 问题八: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中位数,是指将所有被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被调查户的人均收入。 收入平均数受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收入变化的影响较大,而收入中位数相对比较稳健,几乎不受高低两端收入变化的影响。由于居民收入通常呈偏态分布,人均收入中位数一般都低于人均收入平均数。 问题九:可自由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呢?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您所说的这个词语,是属于CFA词汇的一个,掌握好CFA词汇可以让您在CFA的学习中如鱼得水,这个词的翻译及意义如下:个人在应付必要事项后可供消费的收入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CFA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人均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区别
人均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区别:意义不同、作用不同。1、意义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人均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纯收入的平均值,纯收入是指一年劳动所得的所有收入减去产生这些所得的所有支出。2、作用不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用来衡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购买力,为制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人均收入主要用途之一是确定给定区域的财富或缺乏财富,例如,美国经济分析局根据人均收入对各县的财富进行排名。增加人均收入方法实现稳步增收,扩大就业是重中之重。只有就业,居民才会有收入。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分配的比重,也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此外,进一步提高个税起征点,同时进一步优化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也可以实现增收。温应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因为过去房产在居民财富中占比较高,下一阶段,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居民的财富结构也会进一步优化,金融资产在居民财富中的占比进一步提高。要引导居民储蓄通过中介机构配置到资本市场,这一方面有助于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个人财产性收入增加以及财富结构的优化。
人均可支配收入怎么算
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公式: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转移性净收入。具体参考如下:1、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2、经营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3、财产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4、转移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一)个人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本人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额,且无正当理由;(二)居民个人控制的,或者居民个人和居民企业共同控制的设立在实际税负明显偏低的国家(地区)的企业,无合理经营需要,对应当归属于居民个人的利润不作分配或者减少分配;(三)个人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获取不当税收利益。税务机关依照前款规定作出纳税调整,需要补征税款的,应当补征税款,并依法加收利息。第九条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以中国公民身份号码为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没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由税务机关赋予其纳税人识别号。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纳税人应当向扣缴义务人提供纳税人识别号。
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如下:一、两者的定义。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二、两者的区别。人均GDP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时期内的GDP总值除以当期内的人口总数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1、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2、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3、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人均GDP当然是用人口总数除一下了。
人均可支配收入怎么算
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公式: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转移性净收入。具体参考如下:1、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2、经营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3、财产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4、转移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一)个人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本人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额,且无正当理由;(二)居民个人控制的,或者居民个人和居民企业共同控制的设立在实际税负明显偏低的国家(地区)的企业,无合理经营需要,对应当归属于居民个人的利润不作分配或者减少分配;(三)个人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获取不当税收利益。税务机关依照前款规定作出纳税调整,需要补征税款的,应当补征税款,并依法加收利息。第九条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以中国公民身份号码为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没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由税务机关赋予其纳税人识别号。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纳税人应当向扣缴义务人提供纳税人识别号。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工资是一样的吗
法律分析: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因此,人均可支配收入包含人均工资收入。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调查统计的范围是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收入,包括家庭成员中的职工与非职工的收入;劳动工资统计中的职工人均工资调查统计的范围是城市在职职工的工资性收入,不包括其他社会成员的收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即每一位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包含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经营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财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转移净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净收入转移。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人均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经营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财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转移净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净收入转移。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作用与注意1、生活水平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也就是说,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就越高。2、指标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平均数,是多种类型家庭收入的综合平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指标作用,主要是反映一个家庭、一个居民的收入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家庭或个人有多大的基期消费能力。3、数据有误差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是采用抽样的方法获取的,抽样调查存在一定的抽样误差。
请问什么叫人均可支配收入呢?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不是扣除消费剩余收入,是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扩展资料: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方式:经营净收入 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计算公式为: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转移净收入 计算公式为: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指调查户对国家、单位、住户或个人的经常性或义务性转移支付。包括缴纳的税款、各项社会保障支出、赡养支出、经常性捐赠和赔偿支出以及其他经常转移支出等。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则越高。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变化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变化,造成货币的购买力变化。因此,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速度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具体的扣除方法,用公式表示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纯收入的区别
1,意义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人均纯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纯收入的平均值。纯收入是指一年劳动所得的所有收入减去产生这些所得的所有支出。2,作用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常说的是收入的平均值。人均纯收入是收入减支出3,统计范围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在国家或地区内计算。纯收入是家庭内计算。扩展资料:经营净收入计算公式为: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转移净收入计算公式为: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均可支配收入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均纯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除了日常生活必须的支出外,其他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
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元,人均是什么意思,是每个人的意思吗
人均收入是指:在一定人数内,收入的总和再平分。1.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含义: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严格来说这么使用不够准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2.人均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年还是一个月啊
法律分析:一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按年算的。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四条 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概念吗
不是一个概念。GDP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在一段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平均值,是衡量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指标之一。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国家和或地区居民收入可用消费和储蓄的平均值.,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扩展资料:1丶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1个省份2018年上半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根据数据显示,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上海和北京独占鳌头,均突破3万元人民币的大关,此外,浙江和天津额紧随其后,与上海、北京共同成为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的省份(直辖市)。2丶在本次公布的数据中,31个省(直辖市)中共有24个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1万元,最高的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612元,最低的西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916元。3丶在整体方面,2018年上半年,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14063元,同比增长8.7%,即使扣去价格因素的影响,也有6.6%的增幅。4丶居民可支配收入作为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常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5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正在以相对较为稳定的增速不断增加。诚然,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代表着居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升,不过,在此同时,也要注意收入分配的问题,避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实现均衡发展。参考资料:中国经济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须注意“非人均”因素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怎么算?
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计算方法 由于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上涨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减少,造成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货币贬值。因此,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在目前国家统计部门所编制的各种价格指数当中,最能反映物价对人民生活影响程度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都是扣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具体的扣除方法,用公式表示为: * 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可支配收入=实际收入-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账补贴-个人所得税 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生活费收入)即用家庭可支配收入(或生活费收入)除以家庭人口。 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则越高。
可支配收入包括哪些
问题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包括哪些部分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调查期内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个人所得税、公积金、养老基金、医疗基金、失业基金等计算而来,因为这些由国家先发后征或居民家庭成员必须缴纳的刚性支出,属于“不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计算公式为: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交纳所得税-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可支配收入通常由四部分组成:(1)工资性收入,包括家庭成员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及补贴,从事第二职业、其他 *** 和偶尔劳动得到的劳动收入;(2)经营净收入,主要包括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如开小店、摆小摊、家庭作坊、私营企业)所获得的净收入;(3)财产性收入,包括存款利息、出租房屋收入、保险收益、股息与红利收入、知识产权收入等;(4)转移性收入,主要包括 *** 对个人收入转移的养老金或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提取的住房公积金等。 问题二: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包括哪些? 可支配收入具体构成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家庭总收入包括所有家庭成员在调查期得到的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总和,不包括出售财物和借贷收入。其中,工薪收入 :是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劳动报酬,包括所从事的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他 *** 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其他劳动收入。经营净收入:是指城镇居民调查户中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得的净收入,即全部生产经营收入中扣除生产成本和税金后所得的收入。财产性收入:是指城镇居民调查户中动产和不动产所获得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城镇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 问题三:上年度可支配收入指什么 年可支配收入是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之后,所余下的全部实际现金收入(不包括借贷收入)。 问题四: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纯收入的区别 人均纯收入是居民家庭总收入扣除相应的各项费用性支付后的人均实际所得。“人均可支配收入”则是个人获得的收入经过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后形成的人均可自由支配部分,它反映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投资、非义务性支付及储蓄的收入水平。 问题五: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指的是什么? 人均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 *** 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 *** 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计算方法由于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上涨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减少,造成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货币贬值。因此,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在目前国家统计部门所编制的各种价格指数当中,最能反映物价对人民生活影响程度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都是扣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具体的扣除方法,用公式表示为: * 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可支配收入=实际收入-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账补贴-个人所得税 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生活费收入)即用家庭可支配收入(或生活费收入)除以家庭人口。 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则越高。 问题六:可支配收入包括转移支付吗 可支配收入,是指你有自由裁量权的收入,转移支付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专项的你是没权利改变其用途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中,部分是定向使用的,还有一部分是你可以自己统筹使用的。 问题七:家庭可支配收入总额是指全年的收入吗? 不是 问题八:请教,居民不可支配收入包含哪些?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通过居民家庭日常获得的总收入计算得来的,那么剩下的就是居民不可支配收入。居民家庭总收入中包括个人所得税、公积金、养老基金、医疗基金、失业基金等,这些属于国家先发后征或居民家庭成员必须缴纳的刚性支出,因此这部分名义收入(居民不可自由支配的)必须予以扣除,余下的即为居民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问题九:家庭总收入和家庭可支配收入有哪些差别? 总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当然有区别。 总收入是指所有赚取的利益。包括工资奖金。股票收益,债券等等。 可支配收入则小很多。因为总收入中或许有一部分要付住房贷款,一部分可能支付保险。一部分要支撑家里基本生活费--吃穿住用行等等基本要素。 等剩下的可自由支配的就是你可自由支配的收入。 可支配收入永远小于总收入。 问题十:家庭月均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啊 “家庭”“月均”相信你都可以理解,我就和你说一下什么叫可支配收入吧: 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后,所余下的实际收入。 计算公式为:可支配收入=实际收入-个人所得税-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账补贴)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什么
居民可支配收入一般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1、工资性收入;2、经营净收入;3、财产净收入;4、转移净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职工平均工资的区别是什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职工平均工资的区别有以下两点:1、调查的范围不同。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调查统计的范围是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收入,包括家庭成员中的职工与非职工的收入;劳动工资统计中的职工人均工资调查统计的范围是城市在职职工的工资性收入,不包括其他社会成员的收入;2、反映的内容不同。可支配收入是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中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即用家庭中得到的全部现金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减去记帐补贴及家庭从事副业生产支出的费用。职工人均工资是反映在一定时期内职工工作单位以货币形式或实物形式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即包括计时工资、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计件工资、各种工资性的奖金和津贴、加班加点工资、附加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但不包括职工从工作单位得到的福利费、生活困难补助费、上下班交通费、自行车补助费、独生子女费、保健用品费、文娱费、差旅费及会议补助费、误餐补助费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什么是人均可支配年收入?
【法律分析】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八条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什么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不是扣除消费剩余收入,是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扩展资料: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方式:经营净收入 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计算公式为: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转移净收入 计算公式为: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指调查户对国家、单位、住户或个人的经常性或义务性转移支付。包括缴纳的税款、各项社会保障支出、赡养支出、经常性捐赠和赔偿支出以及其他经常转移支出等。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则越高。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变化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变化,造成货币的购买力变化。因此,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速度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具体的扣除方法,用公式表示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收入有什么区别
人均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区别:1、意义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人均纯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纯收入的平均值。纯收入是指一年劳动所得的所有收入减去产生这些所得的所有支出。2、作用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常说的是收入的平均值,人均纯收入是收入减支出。3、统计范围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在国家或地区内计算。纯收入是家庭内计算。拓展资料:人均纯收入是居民家庭总收入扣除相应的各项费用性支付后的人均实际所得。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严格来说这么使用不够准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2019年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21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同比2020年名义增长12.6%。2022年1月17日,国家发布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两年平均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
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
法律分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指调查户中生活在一起的所有家庭成员在调查期得到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总和,不包括出售财物和借贷收入。收入的统计标准以实际发生的数额为准,无论收入是补发还是预发,只要是调查期得到的都应如实计算,不作分摊。家庭总收入包括:(1)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它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其它劳动收入。(2)经营性收入,指个体或私营业主在一个记账周期(一个月)内所取得的全部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以及经营房屋出租业务的租金收入。(3)财产性收入,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4)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等;家庭、亲友间的赠送和赡养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什么是可支配收入
法律分析: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获得并且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家庭成员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他兼职和偶尔劳动得到的劳动收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什么
法律分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缴纳的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法律依据: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严格来说这么使用不够准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缴纳的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八、财产租赁所得;九、财产转让所得;十、偶然所得;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第四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五、保险赔款;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八、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十、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二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第四十四条 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
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法律主观: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严格来说这么使用不够准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 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 工资 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法律客观:《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烈士褒扬条例》第十一条按照本条例规定评定为烈士的,由国务院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负责将烈士名单呈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
人均可支配年收入是什么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汇总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资料来源:为了保证可支配收入反映居民收入实际情况,国家城调总队调查方案的要求抽选记账户。为减少抽样误差,首先按1:6的比例基本情况抽样调查,得到家庭收入等辅助性资料。然后,按人均收入排序抽出记账户,开展经常性调查。抽样方法是采用先抽居委会,再抽被调查户随机等距抽样方法。目前国家统计局统一印制的账本每天逐笔记录收入和支出生活流水账,每月21日至下月20日为一个调查期。为确保记记账质量,由专门的调查员上门辅导并及时换发账本。城调每月对记账户记录的流水账进行汇总,得出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通俗解释
法律分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计算公式: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帐补贴)/家庭人口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一条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收入的区别是什么?
人均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区别:1、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扣除应交纳的各种税、保险、日常开支后,可以由各人随意支配的那部分收入,也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它更能表现出我们的生活水平的高低。2、人均收入:在一定人数范围,收入的总和再平分;也指全年的收入。拓展资料人均可支配收入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同比2020年名义增长12.6%。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则越高。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变化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变化,造成货币的购买力变化。因此,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速度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主要用来泛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一项指数很重要,这是因为它标志着这一个居民即期的消费水平,他的收入提高了还是降低了,有多大的消费水平,看一个居民、一个家庭有多大的消费水平就要看这个指数,因为它是可支配的,他可以用来消费、投资,买卖股票、投资基金,用作存款,这一个指数增长得越快,就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越快,反映他的消费水平就越强,这是很重要的指数,它是国家决策很重要的依据。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人能够花费或储蓄存款的税后总额。消费者的收支模式是很有价值的人口统计因素,虽然它与人均GDP、人均收入、消费物价指数、经济周期等概念混杂一起而难于准确计算,但它对消费力或购买力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仅仅是考量国家及各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最基本指标,而且在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实证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都是有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可支配收入体现了居民消费能力和经济情况,给国家经济政策提供了宏观依据。
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定义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计算方法由于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上涨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减少,造成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货币贬值。因此,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在目前国家统计部门所编制的各种价格指数当中,最能反映物价对人民生活影响程度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都是扣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三、其具体的扣除方法,用公式表示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2名词概述由于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上涨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减少,造成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货币贬值。因此,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必须要扣除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价格因素的影响。在目前国家统计部门所编制的各种价格指数当中,最能反映物价对人民生活影响程度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都是扣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什么叫人均可支配收入
法律分析:人均可支配收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一般是指,居民可以用来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也就是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什么是人均可支配年收入?
法律分析: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八条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人均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计算公式为: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帐。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越高,其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越高。经济发展水平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GDP总量、GDP增速、工业化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城乡发展不平衡程度等。2、居民职业和收入水平居民职业和收入水平也是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职业的收入水平不同,一般来说,高技能和高学历的人群收入水平会高于低技能和低学历的人群。此外,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增大,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普遍高于农村居民。3、政策和社会制度政策和社会制度也会对人均可支配收入产生影响。通过税负、社保制度、最低工资等政策来调节居民的收入水平,不同政策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此外,社会制度也会对人均可支配收入产生影响。例如,私有化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可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4、市场竞争和行业结构市场竞争和行业结构也会对人均可支配收入产生影响。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企业为了保持自身竞争力,不得不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从而导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而在单一垄断行业中,收入水平通常相对较低。
什么叫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一般来说,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所以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1、工资性收入;2、经营性净收入;3、财产性净收入;4、转移性净收入。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0年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通过相关数据可以知道,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1、同比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6%,年内首次转正,上半年为下降1.3%。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21元,名义增长2.8%,实际下降0.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7元,名义增长5.8%,实际增长1.6%。扩展资料《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定义: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计算方法:由于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上涨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减少,造成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货币贬值。因此,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具体的扣除方法,用公式表示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可支配收入=实际收入-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账补贴-个人所得税人均可支配收入(9张)-个人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费用等;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生活费收入)即用家庭可支配收入(或生活费收入)除以家庭人口。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则越高。201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311元,比上年增长1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
请问什么叫人均可支配收入呢?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不是扣除消费剩余收入,是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扩展资料: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方式:经营净收入 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计算公式为: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转移净收入 计算公式为: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指调查户对国家、单位、住户或个人的经常性或义务性转移支付。包括缴纳的税款、各项社会保障支出、赡养支出、经常性捐赠和赔偿支出以及其他经常转移支出等。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则越高。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变化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变化,造成货币的购买力变化。因此,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速度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具体的扣除方法,用公式表示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啥意思
法律分析: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严格来说这么使用不够准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公式: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转移性净收入。具体参考如下:1、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2、经营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3、财产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4、转移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即每一位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包含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也就是说,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就越高。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平均数,是多种类型家庭收入的综合平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指标作用,主要是反映一个家庭、一个居民的收入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家庭或个人有多大的基期消费能力。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变化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变化,造成货币的购买力变化。因此,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速度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具体的扣除方法,用公式表示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码衡(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价格指数-1】*100%。相关收入说明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雹塌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迟肆做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包括受雇于单位或个人、从事各种自由职业、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福利。经营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什么是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即每一位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包括受雇于单位或个人、从事各种自由职业、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福利。经营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财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重要性1、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衡量一个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收入越高,人均入代表着国民经济越发达,可支人民生活水平越高。2、反映社会公平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含义高低也反映了一个或地区的社会公平程度。收入分配不均,重性即富者愈富,人均入穷者愈穷,可支将导致社会不稳定,配收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含义均衡则能够保证社会公正。3、推动消费升级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重性增长,将推动消费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消费升级是指人们的消费需求逐渐向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商品和服务转移,这将促进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推动产业升级。4、促进社会进步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将促进社会进步。高收入的人群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我提升和社会服务中,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在实际生活中,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1、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包括受雇于单位或个人、从事各种自由职业、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福利。2、经营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3、财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4、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或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经常性捐赠和赔偿、报销医疗费、住户之间的赡养收入,本住户非常住成员寄回带回的收入等。扩展资料: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意义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人可以花销或储蓄的税后总收入。消费者的收支模式是很有价值的人口统计因素,虽然它与人均GDP、人均收入、消费物价指数、经济周期等概念混杂一起而难于准确计算,但它对消费力或购买力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仅是衡量国家和各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指标,而且在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实证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了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经济状况,为国家经济决策提供了宏观依据。
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汇总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资料来源为了保证可支配收入反映居民收入实际情况,国家城调总队调查方案的要求抽选记账户。为减少抽样误差,首先按1:6的比例基本情况抽样调查,得到家庭收入等辅助性资料。然后,按人均收入排序抽出记账户,开展经常性调查。抽样方法是采用先抽居委会,再抽被调查户随机等距抽样方法。目前国家统计局统一印制的账本每天逐笔记录收入和支出生活流水账,每月21日至下月20日为一个调查期。为确保记记账质量,由专门的调查员上门辅导并及时换发账本。城调每月对记账户记录的流水账进行汇总,得出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直接税以及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 交纳的所得税- 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记帐补贴)/家庭人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扩展资料:可支配收入=实际收入-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帐补贴-个人所得税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生活费收入)即用家庭可支配收入(或生活费收入)除以家庭人口。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则越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均可支配收入
请问个人独资企业,个人从公司拿工资要交税吗?比如公司收入5万,老板取出来5000自己用
个人独资企业,个人从公司拿工资要交税的,属于个人所得税。一、个人独资企业,也要区分股东分红和管理人员工资的,如果股东也在公司任职,不拿工资也是不可以的,要按照公司薪资规定,拿该岗位合理工资; 二、如果股东是企业任职比如总经理什么的,其每月应正常发放工资,比如每月5000元,个税和其他人员一样代扣代缴,5000元是不用交税的; 三、如果股东没有任职,是不能随意从公司拿钱的,只能在章程约定的年底分红后,拿自己得到的税后利润分红款,这个是要交20%的分红个人所得税的;如果已经拿了视同股东借款是需要偿还的,金额如果累积大了视同股东抽逃资金。拓展资料一、个人独资企业交所得税吗?个人独资企业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二、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退税是全退吗?年收入12万,纳税2900
年收入12万,已经超过了退税的标准了,不能退了,退税是年收入不能超过10万。
新收入准则是什么?
新收入会计准则是: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新收入准则概述:收入准则的修订,是为了收入确认模式不统一、特定交易的处理不一致和与US GAAP不趋同等现实问题。新收入准则消除了原准则中某些薄弱环节(如多重要素的分拆)、提供了更为健全的框架体系(控制权转移模型)、提高了收入确认实务在跨企业/行业/地区和资本市场的可比性(单一的收入确认模式),同时,改进了披露要求,以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新收入准则将原收入和建造合同两项准则纳入统一的收入确认模型,并就“在一段时间内”还是“在某一时点”确认收入提供具体指引。新收入准则打破了商品和服务的界限,要求企业在履行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确认收入。新收入准则对包含多重交易安排的合同的会计处理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引,要求企业在合同开始日对合同进行评估,识别合同所包含的各项履约义务,按照各项履约义务所承诺商品(或服务)的相对单独售价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项履约义务,进而在履行各履约义务时确认相应的收入。新收入准则对于某些特定交易(或事项)的收入确认和计量给出了明确规定。例如,区分总额和净额确认收入、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向客户授予知识产权许可、售后回购、无需退还的初始费等。
新修订的收入会计准则都有哪些变化
(一)将现行收入和建造合同两项准则纳入统一的收入确认模型。 现行收入准则和建造合同准则在某些情形下边界不够清晰,可能导致类似的交易采用不同的收入确认方法,从而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新收入准则要求采用统一的收入确认模型来规范所有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的收入,并且就“在某一时段内”还是“在某一时点”确认收入提供具体指引,有助于更好地解决目前收入确认时点的问题,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 (二)以控制权转移替代风险报酬转移作为收入确认时点的判断标准。 现行收入准则要求区分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并且强调在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实务中有时难以判断。新收入准则打破商品和劳务的界限,要求企业在履行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确认收入,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反映企业的收入确认过程。(三)对于包含多重交易安排的合同的会计处理提供更明确的指引。现行收入准则对于包含多重交易安排的合同仅提供了非常有限的指引,具体体现在收入准则第十五条以及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有关奖励积分的会计处理规定。这些规定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实务需要。新收入准则对包含多重交易安排的合同的会计处理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引,要求企业在合同开始日对合同进行评估,识别合同所包含的各单项履约义务,按照各单项履约义务所承诺商品(或服务)的单独售价的相对比例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进而在履行各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相应的收入,有助于解决此类合同的收入确认问题。(四)对于某些特定交易(或事项)的收入确认和计量给出了明确规定。新收入准则对于某些特定交易(或事项)的收入确认和计量给出了明确规定。例如,区分总额和净额确认收入、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向客户授予知识产权许可、售后回购、无需退还的初始费等,这些规定将有助于更好的指导实务操作,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新会计准则收入确认条件
新会计准则收入确认条件:收入应当在企业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确认。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服务相关的权利和义务;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服务相关的支付条款。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服务相关的权利和义务;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服务相关的支付条款。基本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了整个准则体系的目的、假设和前提条件、基本原则、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会计报表的总体要求等内容。会计准则体系的总体目标是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投资人、债权人、社会公众、有关部门和管理测光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这是全社会对会计信息共同的基本标准。总则部分同时也明确了会计的基本假设,包括持续经营(表明该准则体系中不含破产清算会计准则)、会计主体、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其中对会计分期问题,由于《会计法》的限制,仍然规定以日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会计准则
出售厂房一栋,原值1000万元,已提折旧700万元,出售所得收入650万元,清理费用支出3万元,厂房已清理完毕
借:固定资产清理 300 累计折旧 700 贷:固定资产 1000支付清理费用借:固定资产清理 3 贷:银行存款 3借:银行存款 650 贷:固定资产清理 303 应缴税费-营业税 32.5 营业外收入 314.5
出售厂房一栋,原值1000万元,已提折旧700万元,出售所得收入650万元,清理费用支出3
您好! 第一步转入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300 累计折旧 700 贷:固定资产 1000 第二步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3 贷:银行存款 3 第三步出售 借:银行存款 650 贷:固定资产清理 650 第四步计提营业税 借:固定资产清理 32.5 贷:应缴税费-应交营业税 32.5 第五步结转损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314.5 贷:营业外收入 314.5 扩展资料: 营业外收入的账务处理 1、企业转让固定资产时,先结转固定资产原值和已提累计折旧额,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收到双方协议价款,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最后结转清理损益,若转出价款高于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2、企业处置无形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等,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借记“累计摊销”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贷记“应交税费”、“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 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按其贷方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3、确认的政府补助利得,借记“银行存款”、“递延收益”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固定资产怎么出售 出售公司的部分厂房场地、设备等固定资产、与生产某一产品相关的全部机器设备等出售给其他公司。 出售固定资产会计分录是: (1)出售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已计提的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2)发生清理费用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3)计算交纳税金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如果是设备)
出售厂房一栋,原值1000万元,已提折旧700万元,出售所得收入650万元,清理费用支出3万元,厂房已清理完毕
1、借:固定资产清理 300 累计折旧 700 贷:固定资产 10002、清理费用支出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3 贷:银行存款 33、取得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650 贷:固定资产清理 6504、确定收入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347 (公式=650-300-3=347) 贷:营业外收入 347
如何看待小米 2022 年实现总收入 2800 亿元,经调整净利润 85 亿元?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小米2022财年业绩值得关注的几点:1. 总收入同比增长8.6%,达到2800亿元,这表现出小米业务规模持续扩大,但是增速有所放缓。受疫情影响,小米海外市场收入增长放缓是主要原因。2. 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1.2%至85亿元。虽然利润率没有大幅提高,但在行业整体利润率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小米利润率保持稳定也是值得关注的。这显示小米仍在致力于创新和成本控制。3. 小米旗下多个业务板块都有不俗表现,例如IoT和生态链公司收入同比增长38.6%至230亿元,米家品类收入同比增长31.2%至140亿元。这表明小米在推动全场景智能生态的布局上取得了进展。4. 5G手机销量占比达到66%,这表现出小米在推动5G产品迅速渗透上也做出了努力。随着5G网络覆盖越来越广泛,这有望继续推动小米手机业务的增长。5. 小米还步入了高端市场,发布小米12 Ultra系列旗舰手机。小米进军高端市场,有望带来更高的毛利和收入增长点。但同时也面临更多竞争,这也是值得关注的点。想买小米股票,可以参考BIYAPAY,一家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港股、美股交易服务平台,已取得美国证监会(SEC)旗下的RIA牌照,能为用户提供最大的便捷程度,无需专门申请一个海外银行,可以通过充值USDT方式,既可实时参与美港股和数字货币交易。免责声明:本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