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
法律分析: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0378元,增长2.9%。指调查户中生活在一起的所有家庭成员在调查期得到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总和,不包括出售财物和借贷收入。收入的统计标准以实际发生的数额为准,无论收入是补发还是预发,只要是调查期得到的都应如实计算,不作分摊。(1)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它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其它劳动收入。(2)经营性收入, 指个体或私营业主在一个记账周期(一个月)内所取得的全部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以及经营房屋出租业务的租金收入。(3)财产性收入,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4)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等;家庭、亲友间的赠送和赡养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 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第九百九十五条 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
一、居民收入情况 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速)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 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7540元,增长3.8%,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5.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0378元,增长2.9%,是平均数的9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5204元,增长5.7%,是平均数的88.7%。 按收入来源分,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7917元,增长4.3%,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5.7%;人均经营净收入5307元,增长1.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6.5%;人均财产净收入2791元,增长6.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7%;人均转移净收入6173元,增长8.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9.2%。 二、居民消费支出情况 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比上年名义下降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007元,下降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6.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713元,增长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0.1%。 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6397元,增长5.1%,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0.2%;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238元,下降7.5%,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8%;人均居住消费支出5215元,增长3.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4.6%;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260元,下降1.7%,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9%;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2762元,下降3.5%,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0%;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032元,下降19.1%,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6%;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843元,下降3.1%,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7%;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462元,下降11.8%,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7412元!2022年1月1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2021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412元。随着2021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将进行调整。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按国家统计局公开的信息,2020年包括老人、小孩在内所有中国大陆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3.22万元人民币,与其他国家、地区通常公布的非农就业人员平均薪酬收入略有不同,请弯拦勿混淆。分地域来看,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灶做陪支配收入为43834元,增长3.5%;农村居御闹乎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增长6.9%。虽然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增速更高,但城乡居民收入数据的差隐蠢额依然很大。支出方面: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1210元人民币,比上年名义下降1.6%,这主要是因为疫情的冲击,全国人民减少了在旅游、交通、娱乐以及其他多项服务领域的活动和资金支出。镇按国家统计局公开的信息,2020年包括老人、小孩在内所有中国大陆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3.22万元人民币,与其他国家、地区通常公布的非农就业人员平均薪酬收入略有不同,请弯拦勿混淆。分地域来看,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834元,增长3.5%;农村居御闹乎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增长6.9%。虽然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增速更高,但城乡居民收入数据的差额依然很大。支出方面: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1210元人民币,比上年名义下降1.6%,这主要是因为疫情的冲击,全国人民减少了在旅游胡拿、交通、娱乐以及其他多项服务领域的活动和资金支出。镇
202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于2022年2月发布的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3504元,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比上年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6902元,增长1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50,比上年缩小0.06。2021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9975元,增长8.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 交纳的所得税- 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记账补贴)/家庭人口。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5.1%,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8.6个百分点。含义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农民纯收入指标,是指农村居民家庭全年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它是反映农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综合性的主要指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
法律分析: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7]27540元,增长3.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比上年增长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0378元,增长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比上年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5204元,增长5.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56,比上年缩小0.08。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48],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869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6443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6249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41172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80294元。全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4072元,比上年增长2.8%。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条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区别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区别在于,城镇居民的收入比城乡居民的收入要高。这是因为城镇居民相对于城乡居民,更容易接触到高收入的工作和机会,比如大城市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行业等。此外,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成本也相对较高,所以城镇居民的收入也会相应提高。另外,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也与地区发展不平衡有关。由于城市发展相对较快,同时城市的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资源集中,因此城市的收入水平会相对较高。而农村地区相对较为贫困,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就相应低一些。总之,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因为各种因素比城乡居民要高,且城乡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也导致了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的存在。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区别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主要区别在于统计范围和口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考虑的是在城镇居住的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它的统计范围限定在城市建成区内的居民,不包括乡村和乡镇的居民。而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考虑的是全国范围内所有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包括城市和乡镇的居民。此外,两者的计算方式也有所不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在城市建成区内计算,而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是在全国范围内计算。总的来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统计范围、计算方式和作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缴纳的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 缴纳的所得税- 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记账补贴)/家庭人口。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调查统计的范围是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收入,包括家庭成员中的职工与非职工的收入;劳动工资统计中的职工人均工资调查统计的范围是城市在职职工的工资性收入,不包括其他社会成员的收入。可支配收入的计算方式。可支配收入是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中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即用家庭中得到的全部现金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减去记帐补贴及家庭从事副业生产支出的费用。职工人均工资是反映在一定时期内职工工作单位以货币形式或实物形式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但不包括职工从工作单位得到的福利费(如洗理费等)、生活困难补助费、上下班交通费、自行车补助费、独生子女费、保健用品费、文娱费、差旅费及会议补助费、误餐补助费等。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22年1月17日上午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2021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412元。随着2021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将进行调整。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银岁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锋陵睁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汪态支配收入的20倍。
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多少
截止2302323年56月15日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10870元。根据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0元,同比实际增长3.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88元,增长2.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1元,增长4.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35,比上年同期缩小0.04。
投入产出表中间投入率和中间收入率怎么求
第一步:用单位矩阵I减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得到一个新的矩阵;第二步:求出新矩阵的伴随矩阵;第三步:求出新矩阵的行列式的值;第四步:求出新矩阵的逆矩阵;第五步:用逆矩阵减单位矩阵即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非流动资产的处置利得应计入营业外收入,举出例子
◎甲公司销售一批商品给乙公司,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销售价款为200万元,增值税为34万元,乙公司到期无力支付款项,甲公司同意乙公司将其拥有的一项无形资产用于抵偿债务,乙公司无形资产的账面原值200万元,已计提摊销80万元,公允价值160万元;甲公司为该项应收账款计提20万元的坏账准备。则乙公司债务重组利得、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分别为( )万元。 A. 40、74 B. 40、0 C. 114、0 D. 74、4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乙公司确认的债务重组利得=200+34-160=74(万元);确认的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160-(200-80)=40(万元)。
调出上年的一笔营业外收入 以前年度损益应怎么做呢
1、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外收入贷:(原分录的借方科目)2、相应的所得税调整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3、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本年利润4、净利润减少,冲回盈余公积借:盈余公积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是指企业对以前年度多计或少计的重大盈亏数额所进行的调整,以使其不至于影响到本年度利润总额。以前年度多、少计费用或多、少计收益时,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来代替原相关损益科目,对方科目不变,然后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结转到“利润分配”科目下,进行相应的盈余公积的调整。最终不能影响当期的“本年利润”科目。扩展资料: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以及本年度发现的重要前期差错更正涉及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报告年度损益的事项,也可以通过本科目核算。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主要账务处理。(一)企业调整增加以前年度利润或减少以前年度亏损,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调整减少以前年度利润或增加以前年度亏损做相反的会计分录。(二)由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增加的所得税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等科目;由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减少的所得税费用做相反的会计分录。(三)经上述调整后,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本科目如为贷方余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借方余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以前年度营业外收入多计怎么调整
根据金额,属于重要事项调整以前年度账,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金额不大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按会计差错调账:1、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发生多记收入的相关科目。2、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营业成本/ 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率就是这个吗?
是。营业成本率是就是营业成本/ 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率指标可以评价企业对成本费用的控制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支出,提高经营质量。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了企业在当期发生的所有成本费用所带来的收益的能力。成本费用率公式为:成本费用率 = 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期间费用)/营业收入×100%。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扩展资料:无论是个别劳动,还是社会必要劳动,都可以划分成生产成本和利润两部分。一般把经济体个别劳动中的这两部分分别叫做个别生产成本和个别利润,把社会必要劳动中的这两部分分别叫做平均生产成本和价值利润。平均生产成本和价值利润分别是个别生产成本和个别利润的的加权平均数。技术水平不同的经济体的个别劳动对产品价值的影响是通过它们的产量权数实现的。产量权数反映了经济体的技术水平与平均技术水平的关系,因此,可以进一步认为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是由生产产品的加权平均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构成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费用率
营业成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率就是这个吗?
是。营业成本率是就是营业成本/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率指标可以评价企业对成本费用的控制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支出,提高经营质量。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了企业在当期发生的所有成本费用所带来的收益的能力。成本费用率公式为:成本费用率=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期间费用)/营业收入×100%。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扩展资料:无论是个别劳动,还是社会必要劳动,都可以划分成生产成本和利润两部分。一般把经济体个别劳动中的这两部分分别叫做个别生产成本和个别利润,把社会必要劳动中的这两部分分别叫做平均生产成本和价值利润。平均生产成本和价值利润分别是个别生产成本和个别利润的的加权平均数。技术水平不同的经济体的个别劳动对产品价值的影响是通过它们的产量权数实现的。产量权数反映了经济体的技术水平与平均技术水平的关系,因此,可以进一步认为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是由生产产品的加权平均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构成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费用率
营业收入除以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除以营业收入,称之为销售费用率。该指标用来评价企业每100元营业收入是用多少销售费用带来的,这是一个效率指标,该指标数值越低,说明企业促销工作的效率就越高,与此同时,该指标还可以用来考核销售部门的绩效,以促使企业用最少的销售费用,获得最大的销售业绩。
销售费用率营业收入是折前收入吗
是。销售费用率通常是指企业销售费用与营业收入之比,即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营业收入。在企业财务报表中,营业收入通常是指企业实际实现的收入,也就是折后收入,即扣除各种折扣、减免、退货等因素后的净收入。
请问成本费用率、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的公式各是什么?急!谢谢
1、成本费用率 = 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期间费用)/营业收入*100%。成本费用率可以用于评价企业对成本费用的控制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支出,提高经营质量。2、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是衡量企业盈利水平和成本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成本收入率越低,表明企业控制营业费用支出的能力越强,经营效率越高。3、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反映企业费用在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越高,表示企业经济效益越差。扩展资料财务分析的结果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作出评价,或找出存在的问题。财务分析是认识的过程,通常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作出评价,而不能改善企业的状况。例如,某企业的资产收益率低,通过分析知道是资产周转率低,进一步分析,知道资产周转率低的原因是存货过高,存货过高的原因是产成品过高。财务分析是检查的手段,分析越深越容易对症治疗,但诊断不能代替治疗。虽不能提供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但能指明需详细调查和研究的项目。这些调查和研究会涉及经济行业、本企业的其他补充信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费用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收入成本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销售收入费用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务分析
对于营业收入10亿元的公司,销售费用率多少合适
40%左右。一般企业销售比例大概可以占30%左右,化妆品制造或销售、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企业相对来说会高些但也不会太高差不多在45左右,营收10亿的公司销售费用率控制在40%到45%最好。
收入费用率
收入费用率介绍如下:收入费用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收入费用率=费用÷收入×100%。其中:成本费用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如果能够获得其他业务支出数据的,还应当包括其他业务支出数据。需要指出的是,成本费用利润率中的利润,应当是指营业利润,而非利润总额。因为利润总额中除了包括营业利润以外,还包括了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等非营业性收入在内。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是用于反映企业的正常的营业活动获利能力,因此,成本费用只包括与营业活动有关的成本及费用,即营业利润前发生的各类成本及费用。收入费用率增加说明的问题:收入费用率是指企业的收入与费用之间的比例,通常用来衡量企业的经营效益。如果一个企业的收入费用率增加,说明其在相同的收入水平下,花费的费用更多了,这可能因为企业的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等费用有所上升,导致收入费用率增加。无论哪种情况,增加的费用都必须通过增加销售收入或优化费用结构来弥补,否则就会对企业的利润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对收入费用率进行合理控制和管理,确保经营效益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主营业务收入跟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的比率一般是多少
1、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是多少,管理费用中税金占管理费用的比例是多少,这些都是根据不同的行业和企业生产特点而有所不同的; 2、当月应缴增值税=本期销项税-本期进项税+本期进项转出(如有)-上期留抵税(如有) 3、如果一家企业的财务表里的管理费用是400万,那管理费用中的税金接近400万,是否合理很难说清。这个是由企业所在的行业和业务特点所决定的。
销售收入费用率怎么算?
费用率的计算公式为:销售收入费用率=费用/销售收入*100%。一般来说,商品销售过程中的费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员工为了取得一定的销售收入所需付出的营销成本,销售费用率的高低可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直接反映企业营销效率。但在现实生活中,该比率受是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的,常出现而上下波动。一般情况下,是允许有适当的偏差的,但对于企业而言,如果波动超出正常范围就应引起注意。拓展资料1、费率是指缴纳费用的比率。如保险业的费率指投保人向保险人交纳费用的金额与保险人承担赔偿金额的比率。也指电话在一个计费单元内收取的费用。2、保险人在确定保险费率时应遵循权利义务平等的原则。具体来说,确定保险费率的基本原则是充分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以及促进损失预防原则。3、充分性原则,指所收取的保险费足以支付公司的保险费、合理的经营费用、税收和预期利润。充分性原则的核心是确保保险人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公平原则,一方面,保费收入必须与预期给付对称;另一方面,被保险人承担的保险费应与其所获得的保险权利相一致,保险费的数额应与保险类型、保险期限、保险金额、被保险人的年龄、性别等对称。同一风险性质的被保险人承担相同的保险费率,不同风险性质的被保险人承担不同的保险费率。4、合理性原则,这意味着保险费率应尽可能合理,保险公司不应因保费高而获得超额利润。稳定性和灵活性原则,是指保险费率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以保证保险公司的声誉;同时应根据风险、保险责任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推广防损原则,即保险费率的制定有助于被保险人加强防灾、防损,做好防灾工作的被保险人将降低其保险费率;对无损失、少损失的被保险人,实行优惠费率;但是,对于在灾害预防和损失预防工作中表现不佳的被保险人,将实施高保险费率或续保。
销售费用除以主营业务收入乘以100%=?
这是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
主营业务收入跟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的比率一般是多少
不同的行业 有不同的标准
主营业务收入跟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的比率一般是多少
1、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是多少,管理费用中税金占管理费用的比例是多少,这些都是根据不同的行业和企业生产特点而有所不同的。2、当月应缴增值税=本期销项税-本期进项税+本期进项转出(如有)-上期留抵税(如有)3、主营业务净利率:主营业务净利率=净利/主营业务收入×100% ,该指标反映主营业务收入的收益水平,表示公司在增加主营业务收入额的同时,必须相应获得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主营业务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4、营业费用率=[营业费用总额/平均贷款余额(期初与期末余额的平均值)]*100%,营业费用率展示了与贷款活动相关的人事和管理费用,它是最普通普遍使用的衡量效率的指标。5、管理费用占收入,在公司发展稳定的前提下,管理费投入越少越好,那么公司利润才高。但是公司在发展前期,那么管理费投入当然就高了。管理费用占收入比例,要看公司发展各阶段,来调整比例。扩展资料:主营业务收入的审核标准:1、审核主营业务收入的入账时间:对主营业务收入确认的审核,主要采用抽查法、核对法和验算法2、审核主营业务收入的入账金额:主营业务收入的入账金额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性,因此应注意审核收入金额是否真实,有无故意隐匿收入和虚增虚减销售收入的现象。3、审核主营业务收入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审核中应特别注意审核库存商品明细账的发出栏记录,检查其对应账户的正确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营业务收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营业费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理费用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营业费用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营业务利润率
请问成本费用率、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的公式各是什么?急!谢谢
1、成本费用率 = 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期间费用)/营业收入*100%。成本费用率可以用于评价企业对成本费用的控制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支出,提高经营质量。2、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是衡量企业盈利水平和成本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成本收入率越低,表明企业控制营业费用支出的能力越强,经营效率越高。3、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反映企业费用在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越高,表示企业经济效益越差。扩展资料财务分析的结果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作出评价,或找出存在的问题。财务分析是认识的过程,通常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作出评价,而不能改善企业的状况。例如,某企业的资产收益率低,通过分析知道是资产周转率低,进一步分析,知道资产周转率低的原因是存货过高,存货过高的原因是产成品过高。财务分析是检查的手段,分析越深越容易对症治疗,但诊断不能代替治疗。虽不能提供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但能指明需详细调查和研究的项目。这些调查和研究会涉及经济行业、本企业的其他补充信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费用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收入成本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销售收入费用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务分析
营业收入费用率与 管理费用率有何区别?
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包含的内容不同。营业收入费用率包括的营业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率有多少营业费用或销售费用/营业收入*100%管理费用率包括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率有多少管理费用/营业收入*100%
主营业务收入跟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的比率一般是多少
1、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是多少,管理费用中税金占管理费用的比例是多少,这些都是根据不同的行业和企业生产特点而有所不同的; 2、当月应缴增值税=本期销项税-本期进项税+本期进项转出(如有)-上期留抵税(如有) 3、如果一家企业的财务表里的管理费用是400万,那管理费用中的税金接近400万,是否合理很难说清。这个是由企业所在的行业和业务特点所决定的。
公式:销售收入分成率=销售利润分成率*销售利润率,是什么意思?
即: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分成率=销售利润×销售利润分成率这个是一个推导公式,理解这个公式需要从推广原理开始理解。销售收入是指一切销售货物的收入,但不包括劳务收入等服务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一个企业主要业务带来的收入,包括销售货物和提供劳务,但不包括非主要业务的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与销售收入是有相同部分,也有不同部分。销售收入净额是指销售收入的计算口径,剔除了因退货、折扣的销售收入,从属于销售收入的一种。利润分成率是评估无形资产收益的一种方法,利润分成率的确定是以无形资产带来的追加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为基础的,俗称"抽头"其公式为:无形资产利润分成率=无形资产约当投资量/(购买方约当投资量+无形资产约当投资量)。无形资产利润分成率=Σ无形资产使用后新增利润现值/Σ无形资产使用后利润总额现值之和。
资产评估自考:销售收入分成率=销售利润分成率*销售利润率,请教这个公式怎么理解?
这个是一个推导公式,理解这个公式需要从推广原理开始理解。因为:无形资产收益额=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分成率×(1-所得税率)=销售利润×销售利润分成率×(1-所得税率)。即: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分成率=销售利润×销售利润分成率即:销售收入分成率=销售利润/销售收入 ×销售利润分成率即:销售收入分成率=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分成率。这样理解了吗?
家庭月均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啊
农村居民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何区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以前的人均生活费收入有何区别? 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之后,所余下的全部实际现金收入(不包括借贷收入)。 (以前的)生活费收入:指调查户实际现金收入中能用于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不包括借贷收入) 计算公式为: 可支配收入=实际收入-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帐补贴-个人所得税 生活费收入=实际收入-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帐补贴-赡养支出-赠送支出-亲友搭伙费 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生活费收入)即用家庭可支配收入(或生活费收入)除以家庭人口。 目前,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农民纯收入指标,是指农村居民家庭全年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它是反映农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综合性的主要指标。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包括从事生产和非生产性的经营收入、取自在外人口寄回带回和国家财政救济、各种补贴等非经营性收入;既包括货币收入,又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但不包括向银行、信用社和向亲友借入等属于借贷性的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余下的实际收入。 农民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区别在于: 从指标的含义上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中能用于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它是用以衡量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而农民纯收入,则是指农民的总收入扣除相应的各项费用性支出后,归农民所有的收入。这个指标是用来观察农民实际收入水平和农民扩大再生产及改善生活的能力。 从形态构成上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有一种形态,即价值形态。它只是反映城镇居民的现金收入情况。而农民纯收入的实际形态有两种,一种是价值形态,另一种是实物形态,主要是指农民自留的粮食、食油、蔬菜、肉禽蛋等。它不但反映了农民的现金收入情况,也反映了农民的实物收入情况。 从可支配的内容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全部用于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而农民纯收入除了用做生活消费,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要留做追加的生产费基金,用于农民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另外,从两者所反映的实际收入的角度看,农民纯收入基本上反映了农民收入的真实水平。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没有包括城市居民在医疗、住房等方面间接得到的福利性收入部分。因此,在运用上述两项指标进行城乡居民收入对比时,要充分考虑两者的区别,全面正确地加以分析。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职工平均工资有什么区别? 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劳动工资统计中的职工人均工资是统计工作中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统计指标,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调查的范围不同、统计口径不同: (1)调查的范围不同。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调查统计的范围是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收入,包括家庭成员中的职工与非职工的收入;劳动工资统计中的职工人均工资调查统计的范围是城市在职职工的工资性收入,不包括其他社会成员的收入。 (2)反映的内容不同。可支配收入是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中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即用家庭中得到的全部现金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减去记帐补贴及家庭从事副业生产支出的费用。职工人均工资是反映在一定时期内职工工作单位以货币形式或实物形式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即包括计时工资、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计件工资(包括超额工资)、各种工资性的奖金和津贴、加班加点工资、附加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但不包括职工从工作单位得到的福利费(如洗理费等)、生活困难补助费、上下班交通费、自行车补助费、独生子女费、保健用品费、文娱费、差旅费及会议补助费、误餐补助费等。 城市居民家庭按收入水平分成几组?贫困户的标准是怎样确定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规定,城市居民家庭按生活费收入的高低共划分为八大组,各组家庭占调查总户数的比重分别为: 最高收入户 占调查总户数的10% 高收入户 占调查总户数的10% 中等偏上收入户 占调查总户数的20% 中等收入户 占调查总户数的20% 中等偏下收入户 占调查总户数的20% 低收入户 占调查总户数的10% 最低收入户 占调查总户数的10% 其中:更低收入户 占调查总户数的5% 居民贫困户是指在居民整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仍处于贫困状况下的居民户。贫困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绝对和相对之分。在这里,贫困的概念是指狭义的相对贫困,也就是指物质生活资料上的匮乏,指个人或家庭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物质生活极端困苦。 测算居民贫困户的核心是确定最低生活标准(也称贫困线)。当前,国内外最低生活标准的测算方法很多。国家统计局在结合了我国国情,并对城市居民贫困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对多种方法的筛选和完善,总结出以下四种主要的测算方法: (1) 基本需求法:这种方法是针对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完全依据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确定消费的商品项目和需求量,并分别按同期的混合平均单价折成货币,加总计算最低生活标准。 (2)比例法:依据相对贫困的概念和居民收入的调查资料,把调查样本中一定比例的最低收入家庭视为相对贫困层,考察他们的平均消费状况,将消费结构中不合理的部分予以调整,得出这部分居民的消费支出额,作为最低生活标准。或直接把他们的收入水平定为贫困线。 (3)恩格尔系数法:以居民维持最低需要的食品支出为依据,除以同期最低收入水平组的恩格尔系数,得出最低生活标准。 (4) 数学模型法:利用现有的调查数据,由收入指标与食品、衣着等八大类支出建立一个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推导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以此确定贫困标准。 以上四种方法在理论上和操作上各有所长,又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市政府为解决低收入户的困难,制定了社会保障线标准,从1999年7月1日起,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273元/月;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286元/月;失业保险金291-374元/月;从1999年9月1日起,最低工资标准400元/月。 计算人均工资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为什么要扣除价格因素?用什么方法扣除? 人均工资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反映职工和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分析两者增长状况时,如果只是简单地用报告期与基期进行对比,只能是反映货币收入数量的增长,不能体现收入水平增长的真实情况。这是由于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上涨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减少,造成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货币贬值。因此,计算人均工资和人均生活费收入的实际增长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在目前国家统计部门所编制的各种价格指数当中,最能反映物价对人民生活影响程度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计算人均工资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都是扣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具体的扣除方法,用公式表示为: 人均工资(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报告期人均工资(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工资(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城乡居民收支情况是怎样调查出来的? 目前,在我国对城乡居民收支状况的调查,采用的是国际上通用的抽样调查方法。在进行城乡居民收支状况调查之前,首先要进行经常性记帐户的抽选工作。在调查样本的抽选上,城市和农村均是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式。所不同的是,城市在一次性调查样本抽选前先将样本的街道、居委会的居民家庭底册即总体单位按无关标识排队,用等距抽样的方式抽选出调查户,然后对抽中户进行家庭基本情况和收入为内容的一次性调查,然后将抽中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标识排队,再用等距抽样方式抽选出经常性记帐户。而农村是采用按收入标识排队,对称等距抽样的方式分阶段抽选出记帐户。 在完成了经常性记帐户的抽选工作后,要取得完整的居民收支调查资料,城市和农村均需经过以下几个相同的步骤: 第一步:布置任务(或称开户)。向记帐户布置记帐任务,一般是以政府的名义召开记帐户和有关领导参加的动员会。阐明意义,要求记帐户记好收、支帐,向政府提供决策所必需的真实可靠的家庭生活状况变化的资料 第二步:试记帐。记帐户在正式记帐之前要进行试记帐。目的是通过辅导和纠正差错,把记帐错误消灭在正式记帐之前。 第三步:访户调查。就是调查员深入调查户实地调查,访户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调查初期尤为重要。它可以了解和帮助记帐户解决记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逐步加深与记帐户的联系,取得进一步的支持配合。 第四步:辅导记帐。调查员具体指导被调查户记帐,这是提高调查工作质量的重要的环节。针对有些记帐户,特别是农村记帐户中负责记帐的人员,文化程度可能较差等情况,帮助其提高记帐能力,以保证基础资料的可靠性。 第五步:集中记帐。由专职或兼职调查员直接入户收取记帐资料。每月分两次收帐,月中和月底各一次。 第六步:审查帐本。调查员收回记帐资料后要进行审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访户查证落实或电话查询。审查记帐资料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基本要领主要有: (1) 就业人口和收入的对应关系。 (2) 记帐分类是否准确无误。 (3) 支出项目中单位、数量、金额及购买来源是否分清。 (4) 进行逻辑关系检查。 (5) 平衡关系检查。 第七步:编写代码。由于各地城乡住户调查报表基本上实现了微机汇总,在上机录入汇总前,应将记帐户记帐的每个项目按规定要求进行编码,以便汇总。 在实施了以上步骤以后,就基本上取得了城市居民收支状况的调查资料。但是,在进行农村居民收支状况调查时,在经常性调查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年末的一次性调查作为补充。因为经常性调查项目较少,不能反映农村居民收支状况的全貌。例如,根据农村的生活特点,经常性性调查资料只能反映农民纯收入中的现金部分,而不能反映农民的实物(指自留粮油等)情况。因此,必须通过年末的一次性调查来补充经常性调查资料,以全面了解农村居民收支状况。
关于平均工资和可支配性收入的区别
平均工资和可支配性收入的区别如下:1、影响因素不同平均工资是直接影响市场容量大小的重要因素。可支配性收入一方面受制于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国家收入分配政策、消费政策的影响,可支配性收入直接决定消费者购买力水平。2、包括的范围不同平均工资:一般指个人生产的全部数量金额,包括未销售、尚未形成收入的库存价值;而可支配性收入为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收入、还有其他业务收入的总和,有的流通居民总收入核算的是差价收入、即毛利。3、计算方法不同平均工资计算公式为: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权的溢价所得。而可支配性收入计算公式表示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均工资百度百科-可支配性收入
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什么意思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城乡居民收入比是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
人均收入是什么意思?
人均年收入是什么意思 最简单的理解方法就是:一定的范围内,平均每人一年的收入。年人均收入就等于GDP。人均GDP是一个地区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 总的收弗 除以 总人数 。 人均GDP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 人均GDP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以某地区一定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现价)除以同时期平均人口所得出的结果。例如,2001年,初步统计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为28175700万元,年平均户籍人口为1112万人,那么,人均GDP=28175700÷1112≈25338(元)/人,折合成美元(年平均汇率8.276),即25338÷8.276≈3060(美元)/人。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人均生产水平。我给你一个近些年的图,你可以参考下。 源自: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 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是什么意思 要的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是啥意思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 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 交纳的所得税- 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记帐补贴)/家庭人口 所在地上年人均纯收入是什么意思 上年是指报道时间的上一个公历年度,即1月1日至12月31日。 如新闻是2013年4月报道,上年人均纯收入为6000元.那这个上年是指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 农民人均纯收入是什么意思? 农民人均纯收入又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指农村居民家庭全年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也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人平纯收入是什么意思,和人均纯收入一个意思么? 人均就是平分,比方说一个村有100人,按照户籍数为主。一年村里挣了100万,那么平分后一人就可以得到1万元。这个就是人均收入。 人均纯收入是指,农户个人一年来所有资金的总收入,如打工和种地所得,刨除农药化肥等等支出的收入数量。 人均生产总值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年收入,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称作“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总产出(即 GDP 总额,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总额) / 总人口常作为 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 人均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 *** 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 *** 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人均生产总值的增长必然引起收入水平的增长,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公平的指标,生产总值上涨了收入没有上涨或者没有均衡上涨,表明社会不合理的因素存在,会引起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的不稳定。 家庭平均收入是什么意思? 比如家里2人,一人收入1万,另一人无收入,那么平均收入为5千 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中位数,是指将所有被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被调查户的人均收入。 收入平均数受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收入变化的影响较大,而收入中位数相对比较稳健,几乎不受高低两端收入变化的影响。由于居民收入通常呈偏态分布,人均收入中位数一般都低于人均收入平均数。
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1、可支配收入是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可支配收入不包括婚丧嫁娶收到的礼金、出售资产所得、彩票中奖、得到的一次性赔偿。并不是拿到的所有现金或者实物都能算作收入,具有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的才算收入,那些意外之财偶然得到的款项,不能算为收入。2、可支配收入不等于拿到手的工资,而是包括了以下四个部分: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值是什么意思
是指一个特定地区或国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总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值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趋势,累计值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所有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总和,通常以货币单位(如美元、人民币等)表示。
人均收入是什么意思?
综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人均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占有量。人均国民收入与国民收入成正比,与人口数量变动成反比。指标: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是衡量一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民富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人均国民收入是综合地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它与人口增长成反比,与国民收入增长成正比。
人均年收入是什么意思?
人均年收入的意思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平均每人一年的收入。比如家庭人均年收入就是家里平均到每个家庭成员的收入。低收入家庭的出现与存在并不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够高,而是高收入的工作或条件与那些家庭存在相当的距离。如果我国实行高低经济家庭互助政策,我国会很快减少低收入家庭的数量,从而减少国家与社会的包袱。相关信息: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计算时间是指本年度的,还是往年累计之和?
我国的“人均收入”标准有两个,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全部收入中,可用于支付生活费用的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按家庭全部人口计算的平均每人生活费收入。它包括居民家庭所有成员的工资、奖金、津贴、洗理费、书报费、交通补贴、价格补贴、独生子女费以及离、退休者收入、赡养赠送收入、出售财物收入、利息收入、稿费、讲课费等全部经常和一次性收入,但应扣除赡养、赠送支出、记帐补贴、个种税金(个人所得税、车船使用税等)及非家庭人口经常在私用饭所交的‘搭火费"”。这个指标是按年度来计算的.
当前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当前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income,是指居民家庭获得并且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家庭成员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他兼职和偶尔劳动得到的劳动收入。宏观角度国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要素净收入+经常性转移净收入。生产要素收入=劳动者报酬收入+各项财产性收入;经常性转移收入=补贴收入+赠予收入+无偿转移。微观角度可支配收入=实际收入-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帐补贴-个人所得税生活费收入=实际收入-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帐补贴-赡养支出-赠送支出-亲友搭伙费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生活费收入)即用家庭可支配收入(或生活费收入)除以家庭人口。拓展资料基于城乡居民收入抽样调查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统计数据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它不仅是衡量国家和各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指标,而且在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实证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可支配收入
人均购买力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意思吗?
购买力顾名思义即是取得收入之后购买货品和服务的能力。它反映该时期全社会市场容量的大小。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家庭在调查期获得并且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家庭成员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他兼职和偶尔劳动得到的劳动收入;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如开小店、摆小摊、家庭作坊、私营企业的纯收入;家庭资产所获得的收入,如存款的利息、出租房屋收入、保险收益、股息与红利收入、知识产权收入;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提取的住房公积金,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从解释上来看,你认为一样吗?希望能帮到你!
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具体内容介绍
1、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是在第一季度中,在中国城镇(非农业户口)生活的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2、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是在可支配收入的基础上,求一个人均的平均值。 3、可支配收入就是拿到手的收入。即工资收入中扣除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剩下的那部分。扣除它们后所剩下的钱是可以随意支配的。
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
可支配收入的意思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基于城乡居民收入抽样调查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统计数据,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不仅是衡量国家和各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指标,而且在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实证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也有重要的作用。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不包括婚丧嫁娶收到的礼金、出售资产所得、彩票中奖、得到的一次性赔偿。并不是拿到的所有现金或者实物都能算作收入,具有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的才算,那些意外之财偶然得到的款项,不能算为收入。可支配收入包括有:1、工资性收入:包括拿到手的工资,还包括奖金、津贴、过节费、实物收入、兼职收入,以及单位代扣的各项社保支出等。2、经营净收入: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包括第一产业净收入、第二产业净收入和第三产业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拿敏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3、财产净收入:包括利息净收入、红利收入、储蓄性保险净收益、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出租房屋净收入缺敏陪、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等。4、转移性收入:包括养老金和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活补贴、经常性捐赠和赔偿、报销医疗费、住户之间的赡养收入、本住户非常住成员寄回带回的收入等。伏蠢
什么是人均年收入?
人均年收入的意思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平均每人一年的收入。比如家庭人均年收入就是家里平均到每个家庭成员的收入。低收入家庭的出现与存在并不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够高,而是高收入的工作或条件与那些家庭存在相当的距离。如果我国实行高低经济家庭互助政策,我国会很快减少低收入家庭的数量,从而减少国家与社会的包袱。扩展资料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家庭收入
家庭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获得并且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家庭成员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他兼职和偶尔劳动得到的劳动收入。计算公式: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交纳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家庭总收入包括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如利息红利房租收入等)、转移性收入(如养老金、离退休金、社会救济收入等)。简介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严格来说这么使用不够准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2017年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2020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55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速)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2.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9元,增长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0%。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镇居民家庭全部收入中,可用于支付生活费用的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按家庭全部人口计算的平均每人生活费收入。法律依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上半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第一条居民收入情况: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55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速)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2.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9元,增长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0%。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3347元,增长0.5%,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5.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9617元,增长0.4%,中位数是平均数的90.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6682元,增长1.2%,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2.8%。按收入来源分,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9010元,增长2.5%,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7.5%;人均经营净收入2341元,下降5.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4.9%;人均财产净收入1376元,增长4.2%,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8%;人均转移净收入2938元,增长8.2%,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8.8%。第二条居民消费支出情况: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718元,比上年同期名义下降5.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9.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485元,下降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1.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209元,下降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6.0%。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3097元,增长5.0%,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1.9%;人均衣着消费支出611元,下降16.4%,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3%;人均居住消费支出2464元,增长3.1%,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5.4%;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582元,下降6.4%,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0%;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1238元,下降10.7%,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2.7%;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664元,下降35.7%,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8%;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848元,下降9.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7%;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215元,下降22.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2%。
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详解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严格来说这么使用不够准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
什么是人均年收入?
人均年收入的意思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平均每人一年的收入。比如家庭人均年收入就是家里平均到每个家庭成员的收入。低收入家庭的出现与存在并不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够高,而是高收入的工作或条件与那些家庭存在相当的距离。如果我国实行高低经济家庭互助政策,我国会很快减少低收入家庭的数量,从而减少国家与社会的包袱。扩展资料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家庭收入
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
可支配收入的意思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以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基于城乡居民收入抽样调查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统计数据,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它不仅是衡量国家和各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指标,而且在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实证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也有重要的作用。
人均年收入什么意思?
人均年收入的意思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平均每人一年的收入。比如家庭人均年收入就是家里平均到每个家庭成员的收入。低收入家庭的出现与存在并不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够高,而是高收入的工作或条件与那些家庭存在相当的距离。如果我国实行高低经济家庭互助政策,我国会很快减少低收入家庭的数量,从而减少国家与社会的包袱。扩展资料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家庭收入
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
是指居上半年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是通过居民家庭日常获得的总收入计算得来的。居民家庭总收入中包括个人所得税、公积金、养老基金、医疗基金、失业基金等,这些属于国家先发后征或居民家庭成员必须缴纳的刚性支出,因此这部分名义收入(居民不可自由支配的)必须予以扣除,余下的即为居民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当前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 是指居民家庭获得并且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家庭成员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他兼职和偶尔劳动得到的劳动收入。扩展资料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如开小店、摆小摊、家庭作坊、私营企业的纯收入;家庭资产所获得的收入,如存款的利息、出租房屋收入、保险收益、股息与红利收入、知识产权收入;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提取的住房公积金,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精确地说,它等于GNP减去所有税收、企业储蓄和折旧,加上支出和其他的转移支付,还有政府利息支付。可支配收入就是拿到手的收入。即工资收入中扣除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剩下的那部分。扣除它们后所剩下的钱是可以随意支配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可支配收入
人均收入是什么意思?
人均年收入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平均每人一年的收入(收入的总和再平分),如家庭人均年收入就是家里平均到每个家庭成员的收入。举例:一个家庭,一共有三个人,分别是丈夫,妻子和孩子。如果丈夫每个月的收入是8000元,那么他一年的收入是96000元。如果妻子每个月的收入是6000元,那么她一年的收入是72000元。孩子如果没有参加工作的话,那么他的收入是0元。那么这个家庭,每个月的收入是8000+6000=14000元,一年的收入是96000+72000=168000元。因为这个家庭一共有三个人,所以他们这一家三口的年人均收入是168000÷3=56000元。要是平均到每个月的话,每个人的月人均收入是56000÷12=4666.67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 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计算公式为: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帐补贴。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人均可支配收入破3万是什么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破3万,就是说人均的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
家庭年均收入是什么
问题一: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是指什么?与家庭年人均收入有什么区别? 人均纯收入是指个人收入扣除必须的费用后,所剩余的部分. 家庭人均年收入是指家庭所有成员年收入总和除以家庭所有人员总数所得的商就叫人均年收入。 梗望可以帮到您!!!! 问题二:家庭人均年收入是什么意思 就是家里平均到每个家庭成员的收入。 比如某家三口人,但是只有一个人工作,年收入15万元,那么家庭人均年收入就是5万元。 问题三:家庭年均总收入什么意思 总家庭数量的家庭成员全部收入总和除以家庭数量。 比如:张三年收入100万,李四家年收入1万。 100+1/2=50 平均年收入50万。 问题四:家庭平均收入是什么意思? 比如家里2人,一人收入1万,另一人无收入,那么平均收入为5千 问题五:家庭年收入和人均年收入是什么意思 家庭年收入是指家庭所有成员一年的总收入; 人均年收入福指将家庭年收入除以家庭所有人员总数,就得到人均年收入。 问题六:家庭年均年收入什么意思?谢谢! 家庭年收入就是一年之内家庭的所有收入之和,比如四口人父母每月总收入是4600元,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收入的话,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4600元,那么一年的总收入就是4600×12=55200元,他们的家庭年收入就是55200元。 家庭年均收入是年收入平均到家庭每一个成员身上,比如四口之家,父母每月总收入是4600元,年收入是55200元,那么年均收入就是55200÷4=13800元。 问题七:2015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什么意思 家庭成员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全部收入中,可用于支付生活费用的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按家庭全部人口计算的平均每人生活费收入。它包括居民家庭所有成员的工资、奖金、津贴、洗理费、书报费、交通补贴、价格补贴、独生子女费以及离、退休者收入、赡养赠送收入、出售财物收入、利息收入、稿费、讲课费等全部经常和一次性收入,但应扣除赡养、赠送支出、记帐补贴、个种税金(个人所得税、车船使用税等)。 问题八:家庭月总收入,人均月收入, 是什么意思? 家庭月总收入是指你的家庭成员每个月加在一起的总收入;人均月收入就是平均每个人每月收入 问题九: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及年收入情况写什么 家庭成员的(不算已独立生活的人)职业,月收入,以及全家的人数和全年总收入。 问题十:家庭年度总收入是什么意思 就是家里平均到每个家庭成员的收入。 比如某家三口人,但是只有一个人工作,年收入15万元,那么家庭人均年收入就是5万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年还是一个月啊
一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按年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严格来说这么使用不够准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2016年0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超过同期6.9%的GDP增速。2015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167元。工资性收入 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包括受雇于单位或个人、从事各种自由职业、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福利。经营净收入 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计算公式为: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居民可支配收入即居民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一般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转移性净收入和财产性净收入等,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凡是高于23821元这个数字的地方,尤其是人均收入破3万元的地方,应该说当地居民生活质量总体较高;而低于这个数字的地方,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总体相对较低。各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比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实种种。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镇居民家庭全部收入中,可用于支付生活费用的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按家庭全部人口计算的平均每人生活费收入。它包括居民家庭所有成员的工资、奖金、津贴、洗理费、书报费、交通补贴、价格补贴、独生子女费以及离、退休者收入、赡养赠送收入、出售财物收入等。《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烈士褒扬条例》第十一条按照本条例规定评定为烈士的,由国务院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负责将烈士名单呈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啥意思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居民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需要的全部支出,既包括现金消费支出,也包括实物消费支出。消费支出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以及其他用品及服务八大类。人均收入中位数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调查户的人均收入。季度收支数据中未包括居民自产自用部分的收入和消费,年度收支数据包括。扩展资料: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调查方法全国及分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的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按季度发布。国家统计局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800个县(市、区)随机抽选16万个居民家庭作为调查户。国家统计局派驻各地的直属调查队按照统一的制度方法,组织调查户记账采集居民收入、支出、家庭经营和生产投资状况等数据;同时按照统一的调查问卷,收集住户成员及劳动力从业情况、住房与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居民基本社会公共服务享有情况等其他调查内容。数据采集完成后,市县级调查队使用统一的方法和数据处理程序,对原始调查资料进行编码、审核、录入,然后将分户基础数据直接传输至国家统计局进行统一汇总计算。参考资料来源:央广网-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 比2010年翻一番
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
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获得并且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可支配收入包括家庭成员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他兼职和偶尔劳动得到的劳动收入。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如开小店、摆小摊、家庭作坊、私营企业的纯收入。家庭资产所获得的收入,如存款的利息、出租房屋收入、保险收益、股息与红利收入、知识产权收入;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提取的住房公积金,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精确地说,它等于GNP减去所有税收、企业储蓄和折旧,加上支出和其他的转移支付,还有政府利息支付。可支配收入意义:可支配收入是一个人、住户或家庭可 以花销或储蓄的税后总收入。消费者的收支模式是很有价值的人口统计因素,虽然它与人均GDP、人均收入、消费物价指数、经济周期等概念混杂一起而难于准确计算,但它对消费力或购买力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基于城乡居民收入抽样调查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统计数据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它不仅是衡量国家和各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指标,而且在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实证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计算公式: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 交纳的所得税- 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记帐补贴)/家庭人口。【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八、财产租赁所得;九、财产转让所得;十、偶然所得;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啥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严格来说这么使用不够准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2019年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方式: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 交纳的所得税- 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记帐补贴)/家庭人口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则越高。
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法律主观: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严格来说这么使用不够准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 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 工资 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法律客观:《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烈士褒扬条例》第十一条按照本条例规定评定为烈士的,由国务院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负责将烈士名单呈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计算公式: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 交纳的所得税- 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记帐补贴)/家庭人口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法律主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镇居民家庭全部收入中,可用于支付生活费用的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按家庭全部人口计算的平均每人生活费收入。它包括居民家庭所有成员的工资、奖金、津贴、洗理费、书报费、交通补贴、价格补贴、独生子女费以及离、退休者收入、赡养赠送收入、出售财物收入等。法律客观:《烈士褒扬条例》第十一条烈士褒扬金标准为烈士牺牲时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倍。《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死亡时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是指上海地区每一个人的自由支配的收入。通过在各大网站上面的一些资料的调查显示出来的结果来看,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上海地区每一个人的自由支配的收入。不同城市里面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是不同的,上海地区的经济较为繁华,所以上海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要比其它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更高一些。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这是个人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1、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2、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严格来说这么使用不够准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将总收入平均分配给每个居民后,每个居民可自主支配的收入金额。这个指标反映了居民个人或家庭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后,剩余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通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经济福利水平。它可以反映人们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并提供了评估财富分配公平性的一种指标。较高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通常意味着居民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储蓄、投资或其他用途,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计算通常是通过将国内生产总值(GDP)除以总人口数得到的。这个指标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分析不同群体、地区或年龄段的收入差距和经济不平等情况。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在实际生活中,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1、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包括受雇于单位或个人、从事各种自由职业、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福利。2、经营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3、财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4、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或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性生产补贴、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经常性捐赠和赔偿、报销医疗费、住户之间的赡养收入,本住户非常住成员寄回带回的收入等。扩展资料: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意义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人可以花销或储蓄的税后总收入。消费者的收支模式是很有价值的人口统计因素,虽然它与人均GDP、人均收入、消费物价指数、经济周期等概念混杂一起而难于准确计算,但它对消费力或购买力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仅是衡量国家和各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指标,而且在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实证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制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了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经济状况,为国家经济决策提供了宏观依据。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计算公式为: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帐补贴。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严格来说这么使用不够准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一、计算: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比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口比重。全国居民人均收支数据是根据全国十几万户抽样调查基础数据,依据每个样本户所代表的户数加权汇总而成。二、调查方法全国及分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的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按季度发布。国家统计局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800个县(市、区)随机抽选16万个居民家庭作为调查户。为了保证可支配收入反映居民收入实际情况,国家城调总队调查方案的要求抽选记账户。为减少抽样误差,首先按1:6的比例基本情况抽样调查,得到家庭收入等辅助性资料。然后,按人均收入排序抽出记账户,开展经常性调查。抽样方法是采用先抽居委会,再抽被调查户随机等距抽样方法。目前国家统计局统一印制的账本每天逐笔记录收入和支出生活流水账,每月21日至下月20日为一个调查期。为确保记记账质量,由专门的调查员上门辅导并及时换发账本。城调每月对记账户记录的流水账进行汇总,得出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详解可支配收入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需要先计算总收入和总人口数。总收入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收入、企业盈利等,总人口数则是指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数。然后将总收入除以总人口数,即可得到人均可支配收入。总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家庭或个人的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高可支配收入意味着更多的自由支配资金,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享受更多的消费。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家庭或个人的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高可支配收入意味着更多的自由支配资金,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享受更多的消费。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总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即每一位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包含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也就是说,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就越高。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平均数,是多种类型家庭收入的综合平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指标作用,主要是反映一个家庭、一个居民的收入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家庭或个人有多大的基期消费能力。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变化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变化,造成货币的购买力变化。因此,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速度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具体的扣除方法,用公式表示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码衡(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价格指数-1】*100%。相关收入说明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雹塌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迟肆做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包括受雇于单位或个人、从事各种自由职业、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福利。经营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什么叫可支配人均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扣除向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生活费收入)即用家庭可支配收入(或生活费收入)除以家庭人口。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则越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收入的区别是什么?人均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区别:1、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扣除应交纳的各种税、保险、日常开支后,可以由各人随意支配的那部分收入,也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它更能表现出我们的生活水平的高低。2、人均收入:在一定人数范围,收入的总和再平分;也指全年的收入。拓展资料人均可支配收入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同比2020年名义增长12.6%。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则越高。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变化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变化,造成货币的购买力变化。因此,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速度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什么叫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一般来说,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所以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1、工资性收入;2、经营性净收入;3、财产性净收入;4、转移性净收入。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0年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通过相关数据可以知道,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1、同比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6%,年内首次转正,上半年为下降1.3%。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21元,名义增长2.8%,实际下降0.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7元,名义增长5.8%,实际增长1.6%。扩展资料《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纯收入都是衡量居民收入水平的指标,虽然名称相近,但两者是存在一定区别的1、意义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人均纯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纯收入的平均值;2、作用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说的是收入的平均值,人均纯收入是收入减支出的平均值;3、统计范围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在国家或地区内计算,纯收入是居民家庭内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缴纳的各种直接税以及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人均纯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纯收入的平均值。纯收入:是指一年劳动所得的所有收入减去产生这些所得的所有支出。
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公式: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转移性净收入。具体参考如下:1、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2、经营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3、财产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4、转移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 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包括受雇于单位或个人、从事各种自由职业、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福利。 经营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严格来说这么使用不够准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法律分析: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严格来说这么使用不够准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将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扣除各类相应的支出后,得到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后的收入。可支配收入通常是指居民家庭可用于最终消费、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又称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指农村居民家庭全年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一、从宏观核算角度:国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 + 生产要素净收入 + 经常性转移净收入。①生产要素收入 = 劳动者报酬收入 + 各项财产性收入;②经常性转移收入 = 补贴收入 + 赠予收入 + 无偿转移。二、从微观统计角度:国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 农村居民纯收入。具体解释见统计指标说明。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 和大家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
一季度刚过,各种报表和调查纷纷来是出炉,除了GDP以外大家最关注的一定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据媒体报道国内一季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730元,那么人均可支配收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会引起大家的讨论呢?本篇文章就跟大家聊一聊。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严格来说这么使用不够准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30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1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7%;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4.6%,两年平均增长7.0%,扣除价格因素,两年平均实际增长4.5%。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延续上年同期以来增速逐季走高的趋势,保持稳定恢复性增长。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20元,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98元,增长1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3%。综合以上来看,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是大家人均赚取了多少钱的意思,赚到的钱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这项指标可以真实的放映大家的收入水平,也能看出大家的生活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而且从数据来看,今天大家收入相比去年都有增加,是一个好事!
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在某一季度内,总体上平均每个人可以支配的收入金额。这个指标可以反映一个经济体中居民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计算通常是将总收入除以总人口,得出每个人的平均收入水平。这一指标是衡量经济繁荣程度和收入分配公平性的重要参考指标。
人均购买力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意思吗?
不是完全相同的意思。 人均购买力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平均可以采购和消费的货物和服务的数量。它通常用来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 而人均可支配收入则指的是一个人在一个特定时间(一般是一年)内可支配的收入总额,减去所支付的税款和社会保障费、住房租金、债务等固定支出后剩余的收入。它通常用来描述个人在经济方面的状况和财务能力。 所以,虽然这两个概念都关注人们的消费和生活水平,但它们的重点和描述方式是不同的。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简单通俗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直接税以及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供参考。
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啊?这个怎么算?
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家人全年收入平均到每个家庭成员后的金额 ,全家人全年收入除以家庭人数,就是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1、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严格来说这么使用不够准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2、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
2022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请问你问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吗?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在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需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