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蝶KIS专业版怎么生成财务报表?求详细操作步骤?怎么没有选择会计期间这一项啊?
金蝶KIS专业版的财务报表,无需生成,重新计算一下就可以了。点击报表与分析打开财务报表 点击--工具---公式取数参数--填写 缺省年度 开始结束期间~~确定 在点击数据--报表重算如果贰登录后,没有看到 “资产负债表”等预定义报表的话,那么你可以点击报表分析-》自定义报表-》引入,选择你对应的会计科目体系,重新登录,就可以了。拓展资料:财务软件是集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办公自动化、商业分析、移动商务、集成接口及行业插件等业务管理组件为一体,以成本管理为目标,计划与流程控制为主线,通过对成本目标及责任进行考核激励,推动管理者应用ERP等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工具,建立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功能:总账、报表、现金管理、网上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应收款管理、 应付款管理、实际成本、财务分析、人事/薪资管理。金蝶K/3 成长版总账系统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设计,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系统以凭证处理为主线,提供凭证处理、预提摊销处理、自动转账、调汇、结转损益等会计核算功能,以及科目预算、科目计息、往来核算、现金流量表等财务管理功能,并通过独特的核算项目功能,实现企业各项业务的精细化核算。在此基础上,系统还提供了丰富的账簿和财务报表,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财务和业务运营情况。该系统完全符合2006年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各项要求,既可以独立运行,又可以与报表、工资管理、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等模块共同使用,提供更完整、全面的财务管理解决方案。金蝶K/3成长版人事管理系统面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设计,支持基于战略的组织架构管理、职位管理。可对职员分类管理,并对职员信息进行全面、动态、准确地记录,实现职员全任职周期档案管理。人事管理系统能够和K/3工资管理系统、查询报表一起连用,构成金蝶K/3基础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金蝶总公司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金蝶软件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如it,教育,金融,服装,等。金蝶KIS系列是适合中小企业的基础版,主要功能有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出纳管理、往来管理、财务处理、报表与分析;采购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管理、初始信息及远程设置。适合很多正在发展中的企业。可以用于各地多用户管理。金蝶易记账是金蝶软件专门为小型企业开发的一款财务记账软件,具备记账、查账、结账、报表等多种功能,并提供发票验证、快递查询、财务制度范本等丰富的企业应用,安装方便,无账套数量限制;一次付费,永久使用,可免费在线升级,中国第一款会计人员“云+端”应用的财务记账工具。金蝶产品金蝶EAS金蝶K/3RISE金蝶KIS旗舰版金蝶KIS金蝶s-HR金蝶协同金蝶PLM金蝶BI金蝶移动ERP金蝶政务行业产品金蝶医疗卫生金蝶房地产金蝶零售与连锁金蝶汽车4S金蝶冶金与采掘金蝶建筑金蝶服装金蝶餐饮金蝶医药相关产品金蝶中间件金蝶配套金蝶BOS金蝶友商网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蝶财务软件
Excel 能不能自动生成财务分析报告
一、设计报表格式。要以现行财务报表为基础,然后在项目上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如增加变动成本、贡献毛益、固定成本、税息前利润、速动资产、长期资产等。需要注意:如果采用自动填列财务数据的方法,调整的项目必须列于会计软件或Excel模板提供的报表之下,以免自动填列财务数据时对不上行次。如何利用Excel进行财务分析二、针对主栏,增设必要栏目。包括本期数栏、上期数或计划数栏、行业平均数栏、比较栏,比较栏可分绝对数与相对数,即差额和百分比。当然,为了清晰起见,栏目也不要设置过多,可以将不同的比较内容置于同一工作簿的不同工作表中。如何利用Excel进行财务分析三、针对主栏,确定分析指标。一要注意指标的内容,可以根据企业具体需要确定。如经济效益综合指标体系、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破产测试比率体系,另外可以考虑增加利息保证倍数、现金比率、固定比率、固定长期适合率等等指标。二要注意指标的位置,必须在给定的报表格式之下。在确定分析指标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要根据各种分析目的确定指标。(2)分析指标也有一个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如美国邓氏公司的14种比率,美国《报表研究》年刊中登载的11种比率,再如国际著名评估机构的评估指标,都可纳入其中。(3)不仅要考虑目前需要,而且要考虑未来需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出现,在财务指标上必须有较大的创新。(4)为了避免未来损失,应该尽可能将可能需要的指标纳入其中,另一方面,指标不能太多太滥,以免喧宾夺主。如何利用Excel进行财务分析四、录入计算公式。要迅速、及时地计算财务指标,就要事先将每个计算公式录入到某一个单元格中。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公式的位置,必须与要计算的指标在同一行;二是公式的写法,如果引用其他单元格的资料要用该单元格的地址来表示,至于用绝对单元格还是用相对单元格则视需要而定。一般说来用相对单元格即可。如何利用Excel进行财务分析五、填列财务数据。填列报表数据有两种方法:一是手工录入,二是自动生成。其中自动生成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利用电算会计报表,其基本作法是首先调出电算会计报表文件。然后另存为。Excel文件,接着保存、关闭,最后再用Excel调出所另存的文件即可。H是利用数据库,其基本作法是首先在Excel下调出数据库文件,然后输入分析内容,最后另存。具体过程为:Excel——打开文件——文件名(。dbf后缀)——输入指标和公式——另存——文件名——保存。需要说明,在Excel程序中,一般装有工业、商业、旅游业、运输业、金融业等几个行业财务报表模板,具体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如果手工输入,应该先打开某报表模板,然后录入原始数据,生成报表后,再复制到分析文件中。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无需计算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净值、资产总值、负债总额等合计栏,由系统自动生成。但是由于财务状况变动表已被现金流量表所取代,故现金流量表需自行编制或自制模板。如果是施工、房地产、股份制、外商投资等企业,由于系统未提供各种报表模板,企业也应自制。六、生成分析结果。当完成了上述步骤后,各分析指标的结果就自动生成了。如果为了直观,还可以将结构分析、趋势分析的结果在图表中反映出来。7七、采取保护措施。为了防止已输入单元格中的公式被误删、误改,或人为篡改,为了防止报表数据的泄密和修改,同时为了工作表下次继续使用,可以将分析表的格式即各项目单元格和带有公式的单元格设定密码保护。如果不拟显示公式,还可将公式予以隐藏。其作法是:首先,将某些单元格(主栏项目和宾栏项目之外而又不带有公式的单元格)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即:选定——格式——单元格——保护——对上述单元格选定为不“锁定”;然后,再对拟保护的带有公式的单元格设定为锁定、隐藏,方法同上;最后,再对工作表进行保护,即:工具——保护——保护工作表——选项——选择对话框的“内容”等项——输入密码——确定——再输入——密码——确定。这样就实现了保护。当下次再打开时,必须输入密码。当然,对整个分析文件还可设定打开口令和修改权口令保护。
速达财务软件如何自动生成财务报表
如果带公式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是财务软件。只要录入每张凭证,自动生成各种报表,你的单位应该就有财务软件。你可以去天空下一个金簿财务软件3.5,操作很简单,可以自动生成报表总明细账。速达软件都可以自动生成财务报表,系统按企业所选择的会计制度,为企业预设了一些自定义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金流量表等等,3000系列软件,在帐务菜单中可以找到‘自定义报表,财务系列与5000系列。在报表菜单中找到‘财务报表"财务报表中也有‘自定义报表"自定义报表除了系统提供的一些以外,还可以自已设计报表,用起来很方便。扩展资料:根据明细账户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资产负债表中一部分项目的“期末余额”需要根据有关明细账户的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1.“应收账款”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账户和“预收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减去“坏账准备”账户中有关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2.“预付款项”项目,应根据“预付账款”账户和“应付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减去“坏账准备”账户中有关预付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3.“应付账款”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账户和“预付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4.“预收款项”项目,应根据“预收账款”账户和“应收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务报表
财务软件基本构成
会计软件的一般结构是从系统的功能层次结构来反映的,所谓功能结构,是指系统按其功能分层分块的结构形式,即模块化的结构。 一个系统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可划分为几个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再划分为若干个层次,每个层次沿横向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相对独立的功能。一个子系统对应一个独立完整的管理职能,在系统中有较强的独立性,一个功能模块完成某一管理业务,是组成子系统的基本单位;一个程序模块则实现某一具体加工处理,是组成功能模块的基本要素,各层之间、每块之间也有一定的。通过这种,将各层、各块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去实现系统目标。 如果将会计软件作为整个管理信息系统MIS的一部分,则其模式称为一体化模式。一、总帐系统 总帐系统是每个会计软件的核心,对所有的会计核算软件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总帐处理的工作量也是最大的,一般包括:凭证的输入、审核、记帐、帐本的查询、输出等。二、出纳管理 出纳是会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岗位,它担负着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传统的会计软件一般是以记帐凭证的输入开始,因此作为出纳是不允许进行上机操作的,但这样的电算化是不彻底的。出纳管理包括: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出纳帐处理等。三、应收、应付帐 应收、应付帐是用来管理的往来帐款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往来帐管理工作量愈来愈大,也愈来愈重要。应收、应付帐包括:往来单位管理、应收应付核销、帐龄分析等。四、报表处理 会计核算的结果最后需要用报表的形式反映出来,因此、报表处理主要用于进行报表的定义、编制、输出。五、工资核算 工资核算用来进行工资的发放和核算,一般包括:工资的编辑、计算、工资的发放、工资的分摊等。六、固定资产核算 固定资产核算用来管理、核算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核算每月的工作量不是很大,仅仅是每月的增减部分,以及固定资产在部门之间发生的转移,大部分的工作量是在开始的初始化设置,而手工核算中较繁琐的折旧的计提及转帐等,则由计算机来完成,能大大减轻核算工作量。固定资产核算包括:固定资产增减变化、折旧计提、固定资产分摊等。七、销售核算 销售核算用来进行销售的管理,其主要包括:销售商品的管理、销售中开票、收款、发货的管理、销售毛利的计算等。八、存货管理 存货管理主要来管理的存货,如:原材料、产成品等等,管好存货对是十分重要的,手工核算下其工作量也很大,并且不容易管好。存货管理包括:存货代码的管理、存货的收、发、存管理,存货出库计价管理,存货核算等。九、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主要用来核算的生产成本。其主要包括:直接成本的处理,间接成本的分摊,成本的计算等。十、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在核算的基础上对财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不同的会计软件其分析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一般有:预算分析、前后期对比分析、图形分析等。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由( )组成。
【答案】:A, B本题考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组成。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由国家主体功能规划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组成,分国家和省级两个层次编制。
主体功能区战略形成与实施
2006年,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为了明确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方向和主要任务,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启动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工作。经过4年多的努力,国务院于2010年12月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标志着主体功能区从理论探索阶段步入实施操作阶段。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主体功能区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完整战略格局[3]。党的十八大明确将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推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4]。由此可见,主体功能区战略对于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主体功能区战略是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全新的国土开发理念,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和阻力,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战略任务[5]。在2010年末《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后,各省(区、市)先后编制了各自的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由于一方面要征求各市县的意见,对主体功能区的划分达成共识,另一方面要征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意见,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做好衔接,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修改完善,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正式发布实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自2011年至2014年10月的近4年时间内,黑龙江、甘肃、内蒙古等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布了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表6–1)。各省在编制其他规划时,已将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重要依据,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表6-1 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情况续表为了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2013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提出:围绕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分类调控、突出重点,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资源要素按照主体功能区优化配置,为主体功能区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2014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环保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538号),开展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
2023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考研成绩什么时候出?能复核吗?
2023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考研成绩什么时候出?能复核吗?2023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考研成绩将于2023年2月21日上午11:00正式公布,对于成绩有疑问的同学可以申请复核,具体时间为2月21日11:00-2月24日11:00。学姐整理出了2023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考研成绩公布时间的相关信息,快来一起看看吧! 一、2023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考研成绩公布时间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将于2月21日上午11:00正式公布,考生可登录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系统: http://124.70.108.172:1009/ASPX/Student/StuLogin.aspx查询初试成绩。 二、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成绩复核情况说明 考试成绩已经过省、校、招生学院的严格核对,如果考生对考试成绩确有异议,请在规定时间向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招生办申请成绩复核。申请复核的考生须注意以下事项: 1、申请复核时间:2023年2月21日11:00-2月24日11:00。逾期不予受理。 2、申请复核方式: 考生登录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复核申请;同时须将身份证和准考证扫描件及联系电话发送到邮箱shyzb2020 163.com,邮件标题为“姓名+成绩复核申请”; 3、对于全省统一网上评卷科目,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汇总考生复核申请后上报省招办,由省招办统一组织复核;对于自命题科目,由我校研招办组织复核。根据国家和辽宁省相关文件规定,复核仅核实是否存在漏评、成绩累计和登记错误等情况,属评卷教师宽严尺度把握等其它问题不在复核之列。考生本人不得接触试卷。 4.复核科目 1)全省统一网上评卷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204)英语二、(301)数学一、(302)数学二、(303)数学三、(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2)我校自命题的业务课科目 5.复核结果如有更改情况将于3月1日向考生本人公布,考生务必准确填写本人联系电话,以便告知。成绩无误者,恕不一一通知,如在3月1日未接到我办通知的,则表明成绩无误。 三、其他说明 所有通知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官网和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为准,请关注相关通知,并及时登录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系统查询相关信息。 本文内容由学姐手动整理,供同学们参考! 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https://www.87dh.com/yjs2/
申请加入中国银行业协会成为会员的金融机构必须满足( )条件。
【答案】:B,C,D凡经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含在华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经相关监管机构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银行业协会均可申请加入中国银行业协会成为会员单位。
本科毕业2年考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对英语四级的成绩有要求吗?
作为在读的研究生,我很负责的告诉你,考研是绝对不会要求英语等级考试的,英语四六级考试与考研英语没有必然的联系。能考过四六级并不代表着能在考研英语中轻松过关,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了,四六级英语改革中把听力提高到了35%,听力不好的人很难应付四六级考试的,不过考研英语自2005年就取消了听力测试,更倾向于语言的运用,只要能把阅读搞定,考研英语不在话下。本人不少同学刚考上研究生时连四级都没过,而本人此时仍没拿到突破六级425的大关啊。 如果你是普通考试,完全没必要担心四六级成绩成为你考研的门槛。如果还不明白,可咨询东师研究生院,他们肯定会给你个更满意的答案。同时祝你好运哈。
从国外汇款到自己的中国银行账户,会帮你转换成人民币吗
对于有收款账户的个人境外汇入汇款,中行处理原则如下:1、应于收到付款指示的当日办理,不得延迟解付;2、若汇入货币与付款指示中收款人账户币别相同,直接原币入账;3、若汇入货币为外币,付款指示中收款人账户币别为人民币,按照外汇管理局的相关规定,按即时外汇牌价办理结汇入账;4、若汇入货币为一种外币,付款指示中收款人账户币别为另一种外币,按即时外汇牌价套算后进行入账。以上内容供您参考,业务规定请以实际为准。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诚邀您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或中银跨境GO APP办理相关业务。
微商银行是什么时间成立
徽商银行(HUISHANGBANK)是由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联合重组设立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徽商银行重组按照“6+7”方案设计。即由合肥、芜湖、安庆、马鞍山、淮北、蚌埠6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六安、铜陵、淮南、阜阳科技、阜阳鑫鹰、阜阳银河、阜阳金达等7家城市信用社合并组建,于2005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2013年11月12日,徽商银行(03698,HK)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每股定价为3.53港元,净募集资金约85.57亿港元。
倾销成立的必要条件
构成倾销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正常价值和公平价值通常是指出口国或原产地国际的国内市场销售价格;2、这种低价的销售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是指对进口国相同产品的整个产业所造成的损害;3、倾销与损害存在内在的因果关系。倾销通常具有以下若干特征:1、倾销是一种人为的低价销售措施。它是由出口商根据不同的市场,以低于有关商品在出口国的市场价格对同一商品进行差价销售;2、倾销的动机和目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销售过剩产品,有的是为了争夺国外市场,扩大出口,但只要对进口国某一工业的建立和发展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威胁或实质性阻碍,就会招致反倾销措施的惩罚;3、倾销是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在政府奖励出口的政策下,生产者为获得政府出口补贴,往往以低廉价格销售产品;同时,生产者将产品以倾销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从而获得在另一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并进而消灭竞争对手,再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高额利润;4、倾销的结果往往给进口方的经济或生产者的利益造成损害,特别是掠夺性倾销扰乱了进口方的市场经济秩序,给进口方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反倾销调查应当终止,并由商务部予以公告:(一)申请人撤销申请的;(二)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存在倾销、损害或者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的;(三)倾销幅度低于2%的;(四)倾销进口产品实际或者潜在的进口量或者损害属于可忽略不计的;(五)商务部认为不适宜继续进行反倾销调查的。来自一个或者部分国家(地区)的被调查产品有前款第(二)、(三)、(四)项所列情形之一的,针对所涉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应当终止。
中国连续多少年成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国家?
2017年中国共遭遇21个国家(地区)发起贸易救济调查75起,涉案金额110亿美元。中国已连续23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2018年,全球经贸环境依旧波谲云诡。当地时间1月22日,美国宣布对光伏产品和大型洗衣机实施全球保障措施。相较于此前的“双反”,全球保障措施(即“201调查”)带有极强的单边主义色彩,其发起不以是否存在倾销或补贴等事实为前提,并对所有出口国家实施严苛的征税措施。这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的出口带来冲击。单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相叠加,2018年的国际贸易摩擦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这将对脆弱的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头号受害国。2017年中国共遭遇21个国家(地区)发起贸易救济调查75起,涉案金额110亿美元。中国已连续23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在入世十五周年之后,随着中国的积极争取,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已经取消了替代国做法,但美欧日等部分国家仍然坚持歧视性做法与非常规调查。展望2018年,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贸易摩擦的力度不会明显减小,尽管中国2017年同比遭遇的案件数量有所回落,但有分量(数额比较大、影响面比较广)的贸易摩擦仍然有增加的苗头。
学信网查高考成绩8位证书编号是什么
一般为七位吧?学信网成绩单报告编号就是学历认证报告上的报告编号。一般是七位数字,这个报告编号是在对学历进行了学历认证申请后,认证通过后打印学历认证纸质报告上附带的。报告编号只可能出现在“学信网--学历认证”频道里,查询学历认证报告时需要输入报告编号,报告编号只有在学历认证中心做过书面学历认证的、有书面学历认证报告的才能获取此报告编号。2学信网成绩单报告编号怎么查1、在电脑上打开浏览器输入“学信网”点击进入官网。2、点击右侧“学信档案”下方“登录”。3、输入账号密码,点击进入学信档案。4、点击“在线验证报告”下方“查看”。5、选择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点击下方“查看”。6、点击右侧“查看”。7、在线验证一栏显示的“在线验证码”,即为报告编号。
坏账损失率是机会成本率吗
不是,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应收款项的期末余额*估计比例-坏账准备调整前账户余额(若为借方余额则减负数)期末应收款项的期末余额*估计比例 这是用余额百分比法来的,是坏账准备的贷方余额。 坏账准备调整前账户余额:因为坏账准备是连续的,应收款项每年都有,每年年末都需要提,所以坏账准备在期末确定应该补提还是转回坏账准备,坏账准备调整前是有余额的。坏账率=年坏账额/年赊销总额 分析这个指标时,主要是企业自己现在与历年对比,看是否下降。 如果与同行业别的企业作横向比较时,要注意计算口径的不同。 有的企业把全部销售额作分母,对坏账的定义也有差别,有的企业把逾期6个月视为坏账,有的把逾期一年视为坏账。 企业应参照财务规定制定自己的计算口径。
如何将委托代销成本核算方式调整为按发出商品核算
发出商品:在一般销售方式下,企业对于已经发出但尚未确认销售收入的商品成本,通过“发出商品”科目进行核算。即企业对于发出的商品,在确定不能确认收入时,应按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借记“发出商品”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委托代销商品:是企业委托其他企业代销商品的一种销售方式。企业委托代销发出的商品作为委托代销商品处理,借记“委托代销商品”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等科目。企业委托其他企业代销商品时,在发出商品时,如果不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比如以收取手续费方式代销或视同买断方式但对方未销售掉的可以退回的情况),那么企业发出商品时,应该先将成本由“库存商品”转入“委托代销商品”,因此这个“委托代销商品”与“发出商品”科目的性质是类似的,而“发出商品”科目的性质与“库存商品”科目的性质是类似的,因此委托代销商品是委托方的存货。委托代销成本核算方式改为按发出商品核算方式,实际上就是换了一下名称而已。
如何成为优秀的建筑工程师
建筑行业这些年来发展迅速,势头迅猛,让和多人都投身于建筑行业。 那么要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工程师呢?一名优秀的建筑工程师应该包含以下素质:1. 专业知识和技能:建筑工程师需要掌握建筑设计、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工具和软件进行设计和管理。2. 沟通能力:建筑工程师需要与团队成员、客户、供应商等多方沟通,需要具备良好的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3. 团队合作能力:建筑工程师通常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员一起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协调各方面的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4. 创新能力:建筑工程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改进建议。5. 责任心和耐心:建筑工程师需要对工程质量和安全负责,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能够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寻找解决办法。为了做好建筑工程师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学习新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熟练掌握各种工具和软件,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2. 加强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多参加团队合作和沟通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积极沟通和协调各方面的资源。3. 培养创新能力:多了解行业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不断探索新的设计和施工方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改进建议。4. 增强责任心和耐心:对工程质量和安全保持高度的责任心,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要有耐心和冷静,寻找解决办法。
金融诈骗罪的构成特征有哪些
金融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或者金融机构信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行为。是在金融领域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保险金等,或者进行非法集资诈骗、金融票据诈骗和信用证、信用卡诈骗,其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的总称。此罪是从普通的诈骗罪中分离出来的。1.金融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指受国家刑法所保护而为该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其侵害对象对象,均是公私财物。金融诈骗罪所侵犯的客体不是单一客体,而是复杂客体。它不仅侵犯财产所有权关系,还同时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破坏了国家市场经济秩序。2.金融诈骗罪的客观方面,是指金融诈骗罪的客观表现形式,即金融诈骗行为的方法、形式、以及造成的危害后果。金融诈骗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以募集资金、贷款、票据结算、信用证、信用卡使用、保险索赔、有价证券交易、兑付等形式,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3.金融诈骗罪的主体,由于金融诈骗罪形式多样,方法各异。所以,金融诈骗罪的主体,既有一般主体,也有特殊主体。其中,以募集资金、贷款、票据结算、金融凭证结算、信用证、信用卡使用、有价证券交易、兑付的形式进行诈骗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也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以保险索赔形式进行诈骗的则是特殊主体,即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单位犯罪的主管人员,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证明的亦以共犯论处。4.金融诈骗罪的主观方面。诈骗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必须具有非法改变公私财产所有权关系的故意。本罪只能由故意构成。从罪名种类上看,有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金融票据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这些罪名各有特异的犯罪构成,量刑也不一。
完全垄断市场中消费者剩余是由什么组成的
完全垄断市场中消费者剩余是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组成的。消费者剩余也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经济学简答题:消费者剩余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要求消费者对商品是有偏好且不同的,即是说对于每一件商品而言,不同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是不同的.商品的边际价格是递减的,因此消费者对每件商品的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也是递减的,但由于最高价格和实际价格是不同的,这就产生了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指的就是消费者对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总价格的差。拓展资料:一、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是纽约大学教授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来的。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产业的社会福利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之和,或者等于总消费效用与生产成本之差。1977年a.k.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将内在规模经济引进一般均衡模型,推出了市场考虑最适度边际利润而社会考虑消费者剩余的结论。一般认为, 消费者剩余最大的条件是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支出。二、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简单地说,就是买者卖者都希望从市场活动中获得收益。三、消费者剩余源于递减的边际效用。更确切地说,它表现为一种物品的总效用与其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人们之所以能够享受“消费者剩余”,并从他们各自的购买行为中获得福利感, 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对所购买的某一物品的每一单位,即从第一单位到最后一单位,支付了相同的价格,而且所支付的又都是最后一单位的价格。 然而,“边际效用 递减规律.告诉我们:对同一物品因占有的次序的不同给人们带来的满足感就不同,因而人们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就不同。随着人们对同一物品占有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即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效用是递减的.但总效用是增加的,当总效用达到极大值时,边际效用趋于零;当超过极大值继续消费时边际效用为负,从而总效用开始下降。由于商品的价格是由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效用决定的,而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效用低于它之前的每一单位商品的效用(事实上每一个处于n+1位置上的商品的效用,都低于位于它前面的商品的效用,或者说前面的每一单位的商品的效用,都高于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效用),因而人们在他们的购买行为中,就可以从前面的每一单位中享受到效用剩余。
消费者剩余如何形成
由于消费者消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所以,他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是不同的。撇开价格歧视不说,消费者在市场上所面临的同种商品的价格一般是相同的,这样,消费者为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就可能出现差额,这一差额就是所谓的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由以下两种因素造成的:一方面,由于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购买的数量的增多,他愿意支付的价格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在市场上总是存在着一种现实的价格。而消费者实际支付的市场价格一般反映了他对所拥有的最后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的估价。因此,除了他所购买的最后一单位商品外,消费者从以前购买的所有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都超过他为之付出的代价。换句话说,他先前购买的每单位商品给他带来的边际效用都高于他从最后一单位商品中获得的边际效用,超出的部分就是消费者剩余。图所示的阴影部分就是消费者消费Q1数量的商品所得到的消费者剩余。
福利发放计入成本吗?
1、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的会计处理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2、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应当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量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相关收入的确认、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与正常商品销售相同。3、企业用外购商品发放福利会计分录外购商品时借:库存商品等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发放时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贷:库存商品等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自产产品作为福利发放职工时: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应当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量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相关收入的确认、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与正常商品销售相同。【说明】在以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的情况下,企业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应当先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归集当期应计入成本费用的非货币性薪酬金额。拓展资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 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的规定:“企业向职工提供非货币性福利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如企业以自产的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应当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确定职工薪酬金额,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相关收入的确认、销售成本的结转以及相关税费的处理,与企业正常商品销售的会计处理相同。企业以外购的商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应当按照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确定职工薪酬的金额,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通货膨胀是什么意思?又是什么原因早成的?
通货膨胀最初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例如,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不变,而纸币发行量超过了金银货币量的一倍,单位纸币就只能代表单位金银货币价值量的1/2,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纸币来计量物价,物价就上涨了一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货币贬值。此时,流通中的纸币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增加了一倍,这就是通货膨胀。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上涨。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之市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后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通货膨胀之反义为通货紧缩。无通货膨胀或极低度通货膨胀称之为稳定性物价。在若干场合中,通货膨胀一词意为提高货币供给,此举有时会造成物价上涨。若干(奥地利学派)学者依旧使用通货膨胀一词形容此种情况,而非物价上涨本身。因之,若干观察家将美国1920年代的情况称之为“通货膨胀”,即使当时的物价完全没有上涨。以下所述,除非特别指明,否则“通货膨胀”一词意指一般性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之反义可为“通货再膨胀”,即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物价上涨,或紧缩的程度降低。也就是说,一般物价水平虽然下降,但幅度缩小。相关词为“通货膨胀率减缓”(en:disinflation),即通货膨胀上升速率减缓,但不足以造成通货紧缩。测量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之测量由观察一经济体中之大量的劳务所得或物品价格之改变而得,通常是基于由政府所收集的资料,而工会与商业杂志也做过这样的调查。物价与劳务所得两者共同组成物价指数,为整组物品的平均物价水准之测量基准。通货膨胀率为该项指数的上升幅度。物价水准量测整体物价,而通货膨胀是指整体物价的上扬幅度。对通货膨胀没有单独性的确实量测法,因通货膨胀值取决于物价指数中各特定物品之价格比重,以及受测经济区域的范围。通用的量测法包括:生活指数cli(cost of living index)为个人生活所需费用的理论增幅,以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es)概估之。经济学家对特定的cpi值应估计为高于或低于cli值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因为cpi值公认具"偏向性"(bias)。cli可用"购买力平价"(ppp, purchasing power parity)来调整以反应区域性商品与世界物价的广泛差距。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consumer price index)测量由‘典型消费者"所购物品之价格。在许多工业国家中,该指数的年度性变化百分比为最通用的通货膨胀曲线报告。该项测量值通常用于薪资报酬谈判中,因为雇员希望薪资(名目)能相等或高于cpi。有时劳资合约中会包含按生活指数调整条款(cost of living escalators),表示名目薪资会随cpi的升高自动调整,其调整之时机通常于通货膨胀发生之后,幅度较实际通货膨胀率为低。 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测量生产者收购物料的价格,与cpi于物价津贴、盈利、与税负上有所不同,导致生产者之所得与消费者之付出产生差距。ppi反应于cpi升高而上升,具有典型的延迟。虽说其具多样化的组合,一般相信这种延迟的特性使得根据今日的ppi通货膨胀粗估(rough-and-ready)明日的cpi通货膨胀成为可能;各种的论述与内容有极重要的不同。 批发物价指数(wholesale price index)测量选择性货品之批发价格变化(特别是销售税),与ppi极为类似。 商品价格指数(commodity price index)测量选择性商品售价之变化。若使用金本位制,则其所选择的商品为黄金。美国使用复本位制,其指数包含黄金与白银两者。 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为基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名目gdp与经通货膨胀修正后的gdp(即不变价格(constant-price)gdp或实质gdp)两者间所使用的金钱之比例(参见实质与名目经济)。这是对价格水准最宏观测量。本指数也用来计算gdp的组成部分,如个人消费开支。美国联邦储备改用核心个人消费平减指数(personal consumption deflator)及其他平减指数作为制订“反通胀政策”的参考。 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pi(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price index)。2000年2月17日,在半年一度的国会金融政策报告(亦即humphrey-hawkins报告)中,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声称将主要的通货膨胀测量法自cpi改为连锁式个人消费开支价格指数。 因为每一种测量法都基于他种测量法,并以固定模式结合在一起,经济学家经常争议在各测量法及通货膨胀模式中是否有‘偏差"存在。例如,boskin委员会于1995年找出美国劳工部统计局(bls)所计算出的cpi具有偏差。在对其偏差进行定量分析后,他们认为当年度的通货膨胀遭过分夸大。因‘快乐论"(hedonic )所带来的科技创新增加与以平价品取代昂贵的商品,两者都会降低cpi-u的升高率。另一个例子是在1980年代早期,无人居住的出租单位并不计入cpi-u与cpi-w的租金收入部分;在加计此部分后,通货膨胀率实际上是极度的受低估,于是在1982年的cpi计算中加入了这项改变。现存的争论为应否计入关于快乐论的调整部分,包含人们会在高物价的地区不可企及时搬迁到较便宜的地区。也有人认为指数中的购屋部分极度低估了日常生活费用对房价的冲击,亦极度低估了医疗费用在退休者的日常费用中的重要性。通货膨胀在经济学上的角色稳定的小幅度通货膨胀的其中一个影响是难以重新谈判降价,特别是对薪资与合约而言更是如此。所以物价若缓步上涨,则相关的价格便较易于调整。有多种物价会‘滞留降价",但悄悄上涨。所以零通货膨胀(物价维持平准)的效应会以降低价格、盈利、与雇员数的方式影响到其他方面。所以,若干公司的执行部门视温和的通货膨胀为‘润滑商业巨轮"。追求完完全全的价格稳定会带来极具毁灭性的通货紧缩(物价持续降低),将导致破产与经济衰退(甚至经济萧条)。金融体系视通货膨胀之‘潜在风险"为高于储蓄累积财富的基本投资诱因。换句话说,通货膨胀就是市场对金钱的时间价值之措辞。也就是说,因为今天的一元较明年的一元更具价值,所以未来的资本价值在经济学上有所扣减。此种观点视通货膨胀为对未来资本价值的不确定性。对低阶层者而言,通货膨胀通常会提高由经济活动之前的贴现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通货膨胀通常导因于政府提高货币供给政策。政府对通货膨胀的所能进行的影响是对停滞的资金课税。通货膨胀升高时,政府提高对停滞的资金的税负以刺激消费与借支,于提高了资金的流动速度,又增强了通货膨胀,形成恶性循环。在极端的情形下会形成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增强不确定性可能会打击投资与储蓄。 重新分配 领取抚恤金之类固定收入者,其收入可能重新分配至非固定收入者,而大部分的薪资所得则用来应付通货膨胀。 同样的,固定金额的放款者,其资产可能会重新分配给贷方(若放款方对通货膨胀猝不及防或无法调整金额)。例如,政府通常是贷方,降低政府负债会将资金重新分配回政府手中。这种情况有时被视为通货膨胀税 国际贸易:若国内通货膨胀率较低,遭削减的贸易余额会破坏固定汇率。 鞋底成本:因为现金的价值在通货膨胀时会萎缩,在通货膨胀时期人们因此会倾向持有较少的现金。此词表示真实的成本会更经常流向银行。(鞋底成本一词是句玩笑话,意指因走到银行而磨损鞋底所产生的成本。) 菜单成本:商号须更勤于改变产品价格。此词表示餐厅用于改印菜单所需的成本。 恶性通货膨胀:若通货膨胀升高的程度失去控制,会干扰到正常的经济活动,损害供给能力。 在一经济体中,会有若干部门编入通货膨胀指数,而若干部门没有,通货膨胀行为会自未编入的部门向编入的部门重新分配。在影响幅度小时,这属于一种政策性的选择,不对储蓄而对变现优先权与手头资金课税。若影响超出一定幅度时,则其效应歪曲,成为个人‘对通货膨胀的投资",也就是鼓励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心理。因为以上打击通货膨胀的理由都高于打击其预期行为与打击持有大量资金所需的小幅影响,大部分的中央银行顾及物价稳定性,都以可见但极低的通货膨胀为目标。痛苦指数(misery index)痛苦指数于1970年代发表,代表令人不快的经济状况,等于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总合。其公式为:痛苦指数 = 通货膨胀百分比 + 失业率百分比,表示一般大众对相同升幅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感受到相同程度的不愉快。现代经济学家不同意以完全负面的‘痛苦"一词来形容上述通货膨胀机转的负面冲击。实际上,经济学家中有许多认为公众对温和通货膨胀的成见是来自其相互影响:群众只记得在高通货膨胀时期相关的经济困难状况。以现代经济学家的观点来说,温和的通货膨胀是较不重要的经济问题,可由对抗滞胀[stagflation](可能由货币主义[monetarist]所刺激)来作部分中止。许多经济学家(特别是在日本)曾鼓吹以较高的通货膨胀作为经济衰退的一个解决方案。 所有对通货膨胀的调查都显示出新古典经济学派学者与一般大众对温和通货膨胀所造成的损害有岐见:公众仍然认为其损害剧烈,而财政型经济学者视其损害为微不足道,许多学者甚至说一点伤害也没有。 因通货膨胀具重分配之性质,反对承受通货膨胀重负的意见落居下风。因为资本利得税为名目数额,所以通货膨胀被主张为与‘富人税"一样重要,而低度通货膨胀的社会会倾向于财富凝结。通货膨胀的起因不同学派对通货膨胀的起因有不同的学说。货币主义的解释对于通货膨胀最广为人知也最直接的理论是:通货膨胀导因于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增长。此说主张以比较gdp平减指数与货币供给增长来作测量,并由中央银行设定利率来维持货币数量。此观点不同于下述之奥地利学派者在于其着重于货币之数量而非实质。在货币主义架构下,货币的聚集是重点所在。货币数量理论,简单的说,就是经济体所耗货币总量取决于现存货币总量。下列公式创自此说:p 为一般消费品物价水平,dc为消费品总需求量,而sc消费品总供给量。公式背后的观念是:在消费品总供应量对消费品总需求量相对下降,或消费品总需求量对消费品总供应量相对上升时,一般消费品物价会随之提高。基于总开销主要基于现存货币总量的观点,经济学者们以货币总量计算消费品总需求量。于是乎,他们断定总开销与消费品总需求量随著货币总量提高。于是相信货币数量理论的学者们同样也相信物价上涨的唯一原因就是经济成长(表示消费品总供给量正提高),以及央行因之以货币政策提高现存货币总量。以此观点来说,通货膨胀的最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量多于需求量,于是‘通货膨胀是一定会到处发生的货币现象",弗里德曼如是说。意指通货膨胀的控制有赖于货币上与财政上的限制。政府不可令借支过于容易,其自身亦不可超额贷款。此观点着重于中央政府预算赤字与利率,以及经济生产力,也就是由生产成本(总供应)所推动的通货膨胀( cost - pull inflation )。新凯恩斯主义(neo-keynesian)依新凯恩斯主义,通货膨胀有三种主要的形式,为robert j. gordon所说的"三角模型"之一部分:需求拉动通胀 - 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胀 - 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胀"(supply shock inflation),发生于油价突然提高时。 固有型通货膨胀(built-in inflation) - 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薪资螺旋(price/wage spiral)有关。工人希望持续提高薪资,其费用传递至产品成本与价格,形成恶性循环。固有型通货膨胀反应已发生的事件,被视为残留型通货膨胀,又称‘惯性通货膨胀",甚至是‘结构性通货膨胀"。 这三型的通货膨胀可随时合并解释现行的通货膨胀率。然而,大多时前两种型态的通货膨胀(及其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会影响固有型通货膨胀的大小:持续性的高(或低)通货膨胀带动提高(或降低)固有型通货膨胀。三角模型中有两项基本元素:沿著菲利普斯曲线移动,如低失业率刺激升高通货膨胀;以及转移其曲线,如通货膨胀升高或降低对失业率的影响。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或称需求面)通货膨胀说需求带动理论主要集中于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可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与经济供应力(其潜在输出)相关。这点在政府(可能于对外战争或内战期间)印行超额的货币引起金融危机时特别鲜明,有时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使得物价飞涨(或达每月上涨一倍的程度)。货币供给在程度温和的通货膨胀中也扮演主要角色,但其重要性有争议。货币主义经济学家相信其具强力连结;相反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者强调总体需求在其中的角色,而货币供给仅只是总体需求的决定性因素。凯恩斯主义解释法的基本观念为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此模型在物价稳定度与失业率之间权衡(trade off);故为将失业率降至最低,可允许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极佳的描述出美国在1960年代的经历,但不足以诠释其于1970年代所遭遇到的通货膨胀升高与经济停滞结合。现今菲利普斯曲线用以关联薪资总额增长与一般性通货膨胀的关系而非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菲利普斯曲线之位移因为供给震荡与通货膨胀已成为经济活动的固定因素,当代整体经济使用‘位移"过的菲利普斯曲线(以及物价稳定度与失业率之间的取舍平衡)来描述通货膨胀。供给震荡意指1970年代的油价震荡,而固有型的通货膨胀意指物价/薪资循环与通货膨胀预期,表示在正常经济情况下容忍通货膨胀。因此,菲利普斯曲线仅代表三角模式中的需求拉动通胀。另一个凯恩斯主义的观点为潜在产出(有时称为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达到最高生产力的状况下经济体之gdp水准-为习惯性且固有的限制。此种输出标准对应于nairu-固有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或全职性的失业率。在如此架构下,固有型通货膨胀率为内因性地取决于经济体内的劳动量:gdp超出其潜在水准(且失业率低于nairu)时。该理论指出,在其他条件相等时,通货膨胀随著供应者提高价格而加剧,且固有型通货膨胀会更恶化。进一步将导致菲利普斯曲线朝著高通胀与高失业摆向滞胀。这种"加速型通货膨胀"曾见于1960年代的美国,当时越战的开销(由小额加税抵消)在数年间将失业率压低在百分之四以下。 gdp低于其潜在水准(且失业率高于nairu),而其他条件相等时,通货膨胀随著供应者企图降价,让市场消化超额数量,并低估固有型通货膨胀而减低;即阻止通货膨胀。将导致菲利普斯曲线朝著低通胀与低失业摆向期望的方向。阻止通货膨胀曾见于198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的抗通胀措施带来数年的高失业率,其中两年曾高达百分之十。 gdp相等于其潜在水准(且失业率也等于nairu)时,只要没有供给震荡,通货膨胀率即不变。长期说来,大多数的新凯恩斯总体经济学者视菲利普斯曲线为垂直。也就是说,若通货膨胀率高到可以压过失业率的情况下,失业率为其前提,且等相于nairu。 然而,以该理论作为政策制订的标的存在缺陷。潜在产出(以及nairu)的数量通常为未知,且会随时间改变。另外,通货膨胀率的发生并不对称,上升的速度较下降为快;更糟的是还趋向随政策而变。例如说,在撒切尔首相主政时期,失业者发觉自己处于结构性失业,也就是无法在不列颠经济体内找到适才适所的就业机会,当时英国的高失业率可能提高了nairu(且潜力降低)。在一经济体避免跨越高通货膨胀的门坎时,结构性失业率的提高暗示著只有小量的人力可在nairu中找到就业机会。若假定nairu与潜在产出两者皆具独特性且迅速达成,则绝大多数的非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可理解为包含于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中。当"供给面"固定时,通货膨胀取决于总体需求(aggregate demand)。固定供给面也暗示著公私机构的开销定然相互冲突。故政府的赤字开支会对私营机构产生排挤效果,而对就业水准并无影响。也就是说,资金供给与金融政策为唯一可影响通货膨胀者。供给面学说供给面经济学说假定通货膨胀一定由资金供给过剩与资金需求不足所引起。对这两个因素而言,资金数量纯粹只是标的物。于是,欧洲于中世纪的黑死病流行期间所发生的通货膨胀,可视为因资金需求降低所引起;而1970年代的通货膨胀可归因于美国脱离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订定的金本位后所产生的资金供给过剩。供给学派假定,资金供给与需求同时提高时,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供给面经济学说所阐述的一个要素,称美国1980年代由低税负所引领的经济扩张为结束高通货膨胀的手段。其论点在经济扩张提高对基本资金的需求,且此种作法抵销通货膨胀的影响。经济扩张可视为经常性的带来对资金的高需求,且其他条件等同于提高资金数量。在国际货币市场中,此种政策无可置辩。供给面经济学说主张,经济扩张不仅提高国内对资金的评价,也会提高国际上的评价。反通货膨胀国家中央银行,如美联储,可经由设定利率及其他货币政策来有力地影响通货膨胀率。高利率(及资金需求成长迟缓)为央行反通胀的典型手法,以降低就业及生产来抑制物价上涨。然而,不同国家的央行对控制通货膨胀有不同的观点。例如说,有些央行密切注意对称性通货膨胀目标,而有些仅在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加以控制。欧洲中央银行因在面对高失业率时采行后者而受指责。货币主义者着重经由金融政策以降低资金供给来提高利率。凯恩斯主义者则着重于经由增税或降低政府开支等财政手段来普遍性的降低需求。其对金融政策的解释部分来自罗伯特·索罗对日用品价格上涨所作的研究成果。供给学派所主张的抵抗通货膨胀方法为:固定货币与黄金等固定参考物的兑换率,或降低浮动货币结构中的边际税率以鼓励形成资本。所有这些政策可透过公开市场操作达成。另一种方法为直接控制薪资与物价(参见工资议价,incomes policies)。美国在1970年代早期,尼克森主政下,曾试验过这种方法。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这些政策与刺激需求面同时实施。故供给面的限制(控制手段、潜在产出)与需求增长产生冲突。经济学家一般视物价控制为不良作法,因其助长短缺、降低生产品质,从而扭曲经济运行。然而,若能避免因经济严重衰退导致成本升高,或在抵抗战时通货膨胀的情形下,这样的代价或许值得。实际上,物价控制可能因抵抗通货膨胀而使经济衰退更具影响力(因降低需求而提高失业率),而经济衰退可在需求高涨时防止物价因控制产生歪曲。参见恶性通货膨胀 ,滞胀 ,通货紧缩 ,货币贬值 ,中央银行 ,总体经济学 ,货币主义 ,货币供给 ,经济学 ,物价革命 ,72律 (计算通货膨胀时期削减固定数量购买力的经验法则)通货膨胀既取决于失业,也取决于企业和雇员对物价和工资上升的预期,形成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恶性通货膨胀极限是每个国民拥有与其国民人数相当,或是多于其人数的纸币,如中华民国时期发行的法币
山西大学MBA能不能调剂?第二个把山西大学换成山西财经大学
估计够呛,财大人满为患。。。。
企业职工福利费的构成有哪些,企业职工福利费的发放程序是怎么样的
员工福利费的构成有:一、企业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 社会保险费 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 住房公积金 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包括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以下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 (一)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等发放或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职工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暂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职工疗养费用、自办职工食堂经费补贴或未办职工食堂统一供应午餐支出、符合国家有关财务规定的供暖费补贴、防暑降温费等。 (二)企业尚未分离的内设集体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集体宿舍等集体福利部门设备、设施的折旧、维修保养费用以及集体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人工费用。 (三)职工困难补助,或者企业统筹建立和管理的专门用于帮助、救济困难职工的基金支出。 (四) 离退休人员 统筹外费用,包括离休人员的医疗费及离退休人员其他统筹外费用。企业重组涉及的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按照《财政部关于企业重组有关职工安置费用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9]117号)执行。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五)按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职工异地安家费、独生子女费、探亲假路费,以及符合企业职工福利费定义但没有包括在本通知各条款项目中的其他支出。 二、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讯待遇,已经实行货币化改革的,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通讯补贴,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不再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尚未实行货币化改革的,企业发生的相关支出作为职工福利费管理,但根据国家有关企业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统一规定,不得再为职工购建住房。 企业给职工发放的节日补助、未统一供餐而按月发放的午餐费补贴,应当纳入工资总额管理。
怎样计算毛利和成本?
毛利率计算公式为: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100%=(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毛利率是毛利占商品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与收入相对应的营业成本之间的差额。毛利率计算公式为: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100%=(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毛利率是毛利占商品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与收入相对应的营业成本之间的差额。 毛利,即毛利润,是指销售收入扣除主营业务的直接成本后的利润部分,其中的直接成本不包括企业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以及税收等。毛利润是核算企业经营成果和价格制订是否合理的依据。毛利润的计算公式为:毛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如何在企业应用变动成本法
如何在企业应用变动成本法如下:1、调整公司的费用账户,将制造费用分类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两种。具体划分和归类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将诸如机器、设备、厂房等的折旧作为固定成本,而把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等归入变动成本范围。2、按照变动成本法调整亏损产品的成本,通过计算得出边际贡献的数据,并据此来对生产活动和经营决策进行调整。3、进一步完善产品生产成本的控制流程,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作用,依靠会计数据来判断和确定产品的销售量和生产量。4、根据变动成本法的思路,先确定企业的目标成本。并层层分解到各部门、车间、班组以至个人,再依据变动成本法的管理模式进行考核,改善成本的控制效果和效率。变动成本法建立在成本性态分析之上,通常,完全成本法包括直接的生产成本、人工、制造费用、等。而变动成本法中,生产成本的计算范围只包括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性制造费用,那些固定性的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成本则被列为期间成本进行计算。根据这种要求,企业的成本核算环节被简化。使得过去那种使用间接费用对企业盈亏进行人为控制的方式被彻底放弃,使得管理成本管理更加客观、会计信息更加真实,企业也因此获得了更加可信的依据,从而做出合理科学的经营决策,保证企业发展的健康有序。
变动成本怎么算?
问题一:如何计算变动成本 利润=2000*35%=700 变动成本率=(5000-800-700)/5000=70% 问题二:如何计算可变成本? 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10700-600×7-2000-300=4200 选b 问题三:单位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 单位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1. 单位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 目标利润=总收入-总支出=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单价-[(总收入-总支出 + 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 或者 单价-[(目标利润 + 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 可以由此得出利润既然不确定,那么单位变动成本也就不好确定。 2. 财务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 1)在财务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如何划分的? 在财务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一般是看该成本项目是否随产销量的变化而变化。若随着产销量变化而逐步增大的成本项目,则是变动成本;不随产销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项目,则为固定成本。 2)对于这两种成本有什么控制办法? A.变动成本,一般包括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及直接工人计件工资。由于这部分成本增加与产量成正比,故应在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制定经济批量、制定绩效奖金以调动工人积极性、提高良品率等方面入手。 B.固定成本,一般包括直接工人的固定工资、生产管理人员工资、房租(或自有厂房折旧)、机器设备折旧、机器维修保养费用等。由于这部分成本费用不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每月的变动额不大,所以,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单位成本的,所以提高产量是降低固定成本最直接的方法。 问题四: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变动成本包括期间费用吗 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对于有的企业,销售费用是随着销售数量,管理层决定的,那么可以当做变动销售费用,也就是变动成本,有些企业又不算,对于财务费用,明确是不算在本量利分析里面,你看现行的企业部分业绩评价,如果用部门税前营业利润指标,这个指标计算公式里面都会减去变动销售费用,对于管理费用,固定成本里面包含 了折旧,有的折旧是计入管理费用 问题五:广告费属于固定成本 还是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必须的这是 问题六:请问变动成本怎么算? 一)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变动成本法是一种只计算产品的变动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也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变动成本法时,固定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月损益,不计入产品成本。算出的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成本,不包括固定成本。这是变动成本法的主要特点。 要了解变动成本法,必须先了解成本按其性态的分类。按照成本性态,可以把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比,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不同特点:(1)产品成本内容构成不同;(2)存货估价不同;(3)利润计算方式不同;(4)产销量不平衡时算出的利润额不同。 (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 前面各章所述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算出的产品成本,都是既包括变动成本,又包括固定成本的产品成本,通称完全成本。因此前述的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可以通称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能为管理当局提供有用服务,只是在不同情况下两种方法所存在的优缺点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关于利润与产销量的联系。采用变动成本法算出的利润多少与销售量增减相一致,可以促使企业注重销售,根据市场需求以销定产,避免盲目增产。2.关于决策分析。采用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创利额这一指标,揭示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量本利分析,为企业短期的生产经营预测和决策提供所需数据。3.关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变动成本法,在成本控制方面比完全成本法有更多的优越性,还有利于各部门业绩的评价。4.关于产品定价、对外报告和计税。变动成本法算出的产品成本不完全,不符合产品定价的要求。据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存货价值和损益,也不符合对外报送会计报表的要求和所得税法对计算应税所得额的要求。完全成本法则符合这些要求。因此,需要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一般只宜在帐外计算,不宜在帐内计算,不能在帐内根据这种成本计算营业利润、编制对外会计报表。如果产品变动成本在帐内计算,那么在月末计算营业利润、编制对外会计报表以前,必须将帐面成本调整为完全成本。 (四)变动成本法的计算程序 采用变动成本法,必须先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将混合成本采用适当的方法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很多。本科目考试用书只讲述了两种方法,即:高低点法和散布图法。 (五)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 前面各章节所述的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种基本方法,以及分类法、定额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四种辅助方法,都是典型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情况错综复杂,一个企业、一个车间、一种产品往往同时采用或者结合采用几种成本计算方法。1.几种成本计算方法和同时应用。2.几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结合应用。 问题七:平均变动成本这个怎么计算呢?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即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字母表示为:AVC(Q)=TVC(Q)/Q。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变动成本的缺点 1.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AAA的成本概念和准则委员会认为“成本是为了达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以货币计量的牺牲”。依照这个传统观点,不论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要记入产品成本。 2.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变动成本法对短期经营决策有明显的作用,但不适合长期决策。 3.影响征税部门的收益和投资者及时取得的收益。变动成本法,一般会降低期末存货估价,降低了营业利润额,在某种程度上会暂时降低所得税和股利。 4.成本分解不够精确。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假设的结果,不是一种精确的计算。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1.营业利润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升降,这是企业经理人员所想要的会计信息。 2.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 3.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 4.有利于短期经营决策。 5.有利于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实际上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编制的,在企业采取以销定产,可以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机动地调整,具有弹性。 6.有利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考核。 7.有利于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计算
变动成本法计算盈亏的步骤如下: 销售收入 减:销货成本(已售产品负担的变动生产成本) =生产边际贡献 减:变动非生产成本 =边际贡献 减:固定成本(包括生产的和非生产的) =营业利润 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归纳(或吸收)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该法不利于成本管理和企业的短期决策拓展资料:简述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一、定义不同1、变动成本法也称直接成本法、边际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2、全成本法亦称“全部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二、理论依据不同1、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2、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三、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1、变动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2、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四、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1、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随着产品的流转而结转;2、变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部分视作当期的期间费用,随同销售和管理费用一起全额扣除,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产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五、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1、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在产品、库存产成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都只包含变动成本,故期末结余存货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固定成本。2、采用完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参与期末成本的分配,这样,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及在产品均“吸收”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可见,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营业利润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升降,这是企业经理人员所想要的会计信息。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有利于短期经营决策。有利于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实际上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编制的,在企业采取以销定产,可以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机动地调整,具有弹性。有利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考核。有利于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缺点: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AAA的成本概念和准则委员会认为“成本是为了达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以货币计量的牺牲”。依照这个传统观点,不论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要记入产品成本。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变动成本法对短期经营决策有明显的作用,但不适合长期决策。影响征税部门的收益和投资者及时取得的收益。变动成本法,一般会降低期末存货估价,降低了营业利润额,在某种程度上会暂时降低所得税和股利。成本分解不够精确。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假设的结果,不是一种精确的计算。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营业利润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升降,这是企业经理人员所想要的会计信息。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有利于短期经营决策。有利于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实际上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编制的,在企业采取以销定产,可以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机动地调整,具有弹性。有利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考核。有利于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缺点: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AAA的成本概念和准则委员会认为“成本是为了达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以货币计量的牺牲”。依照这个传统观点,不论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要记入产品成本。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变动成本法对短期经营决策有明显的作用,但不适合长期决策。影响征税部门的收益和投资者及时取得的收益。变动成本法,一般会降低期末存货估价,降低了营业利润额,在某种程度上会暂时降低所得税和股利。成本分解不够精确。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假设的结果,不是一种精确的计算。
变动成本包括哪些
变动成本包括技术性变动成本和酌量性变动成本。技术性变动成本是指单位成本由技术因素决定而总成本随着消耗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通常表现为产品的直接物耗成本。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可由企业管理当局决策加以改变的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指支付给各种变动生产要素的费用,这种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常常在实际生产过程开始后才需支付。变动成本计算公式:变动成本=销售收入-销货成本(已售产品负担的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非生产成本-固定成本(包括生产的和非生产的)。扩展资料:变动成本的相关区别一、固定成本也称“固定费用”,是变动成本的对称。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不随产品产量或商品流转量变动的那部分成本。1、固定成本大部分是间接成本,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和维护费、办公费等。当产品产量或商品流转量的变动超过一定的范围时,固定费用就会有所增减。所以,固定成本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概念,我们称之为“相对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影响而变动。2、固定成本是不管生不生产都会发生的成本,比如折旧。二、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1、变动成本法又称直接成本法。是指产品成本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当期的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当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2、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中产品成本包括了全部生产成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有哪些一样
变动成本法理论依据、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产品成本构成内容等均不同。特点: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利于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实际上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编制的,在企业采取以销定产,可以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机动地调整,具有弹性。有利于成本控制、短期经营决策、业绩考核和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归纳(或吸收)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该法不利于成本管理和企业的短期决策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比,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不同特点:(1)产品成本内容构成不同;(2)存货估价不同;(3)利润计算方式不同;(4)产销量不平衡时算出的利润额不同。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如下:(1)变动成本法能够揭示利润和业务量之间的正常关系,有利于促使企业重视销售工作。(2)变动成本法可以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便于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3)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收益资料,便于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4)采用变动成本法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变动成本法的缺点:(1)变动成本法所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的要求。(2)变动成本法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3)采用变动成本法对所得税有一定影响。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变动成本法是将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成本按照其成本性态将生产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即分为变动生产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然后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期间费用)全部作为期间成本。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区别在于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由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导致二者存在以下一系列差异:(一)理论依据不同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而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二)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而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三)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差异,使得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方面也有所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随着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变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部分视作当期的期间费用,随同销售和管理费用一起全额扣除,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产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
怎样计算产品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首先需要明确各自的定义,然后再根据相应的公式来计算:1.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即按下式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2.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全部由变动生产成本所构成。包括:直接材料、直接 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即按下式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3.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完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到产品成本中,随着产品销售的实现,该部分成本才逐渐释放出来。也就是说,固定性制造费用在要分摊到销售中去。而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就是说在发生当期就确认为费用了,跟销售量多少没关系。4.完全成本法下的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变动成本法下的销售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拓展资料: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利润计算的差异?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的思路不一样: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非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非生产成本;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全部生产成本)-期间成本(全部非生产成本)可见: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种方法在计算利润时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不同。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是当期的固定生产成本;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则是当期销售的产品成本中包含的固定生产成本,在计算利润时是包含在销售成本中扣除的。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包括哪些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一)理论依据不同 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 而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二)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 变动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而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 (三)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差异,使得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方面也有所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随着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变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部分视作当期的期间费用,随同销售和管理费用一起全额扣除,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产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 (四)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 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在产品、库存产成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都只包含变动成本,故期末结余存货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固定成本。 采用完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参与期末成本的分配,这样,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及在产品均“吸收”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可见,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 (五)分期损益不同 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导致两种计算方法下损益表的基本结构也有所差异。希望可以帮到您,谢谢。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区别
吸收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区别在于理论依据不同、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损益确定程序不同、所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一、理论依据不同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而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二、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随着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变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部分视作当期的期间费用,随同销售和管理费用一起全额扣除,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产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三、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而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四、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在产品、库存产成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都只包含变动成本,故期末结余存货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固定成本。采用完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参与期末成本的分配,这样,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及在产品均“吸收”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可见,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五、损益确定程序不同在变动成本法下,确定损益因感召贡献式损益程序计量,首先用营业收入补偿本期实现的销售产品的变动成本,从而确定贡献边际,然后再用贡献边际补偿固定成本来确定当期营业利润。在完全成本法下,确定损益应按照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进行,首先用营业收入补偿本期实现销售产品的营业成本,从而确定营业毛利,然后再利用营业毛利补偿营业费用以确定当期营业利润。六、所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在完全成本法计算模式下,提供的信息能够揭示外界公认的成本与产品在质的方面的归属关系,按该法提供的成本信息有助于促进企业扩大生产,刺激增产的积极性。变动成本法是面向未来决策,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而产生的。变动成本法要求区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可将其分解落实到有关责任单位,便于开展业绩考核评价,调动各有关单位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企业重视市场销售。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分期损益的影响(一般规律)
第一,若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则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下的税前净利差额大于零,此时用完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税前净利要高于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或者当期完全成本法比变动成本法少计了“F初-F末”这一部分成本,而递延到下一期,使得当期用完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税前净利要高于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第二,若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等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则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下的税前净利差额等于零,此时用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税前净利无差异;或者二者在损益表中转销的成本相等,故税前净利无差异。第三,若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小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则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下的税前净利差额小于零,此时用完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税前净利要低于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或者当期完全成本法比变动成本法多计了“F初-F末”这一部分成本,使得当期用完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税前净利要高于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
变动成本计算公式
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为:变动成本=销售收入-销货成本(已售产品负担的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非生产成本-固定成本(包括生产的和非生产的)。变动成本计算公式是什么?变动成本=销售收入-销货成本(已售产品负担的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非生产成本-固定成本(包括生产的和非生产的)变动成本是指总发生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线性变动的成本。可以区分为两大类:技术性变动成本和酌量性变成本。技术性变动成本是指与产量有明确的技术或实物关系的变动成本。特点是只要生产就必然会发生;若不生产,其技术变动成本便为零。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通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动可以改变的变动成本。特点是单位变动成本的发生额可以由企业最高管理层来决定。变动成本包括哪些费用?变动成本是随产品产量增减而增减的成本费用,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按销售量支付的推销员佣金、装运费、包装费,以及按产量计提的固定设备折旧。单位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目标利润=总收入-总支出=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单价-[(总收入-总支出+固定成本)/销售量]或者,单位变动=成本单价-[(目标利润+固定成本)/销售量]由此得出利润既然不确定,那么单位变动成本也就不好确定。什么是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率也称为补偿率。即变动成本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率,是与边际贡献率相对应的概念。其计算公式为: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100%=(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量)×100%=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00%。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怎么进行划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划分一般看该成本项目是否随产销量的变化而变化。若随着产销量变化而逐步增大的成本项目,就划分为变动成本;不随产销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项目,则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法是什么?变动成本法又称直接成本法,是指产品成本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当期的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当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
变动成本法有什么局限性
变动成本法的局限性:尽管变动成本法提供了制造成本法所不能提供的信息,但实际运作中也存在着不足。 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 美国会计学对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 ”依照这个传统观点,不论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要记入产品成本。 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变动成本法对短期经营决策有明显的作用,但不适合长期决策。 因为变动成本法只是为企业提供的成本资料只包括变动成本部分,不能为企业提供长期决策和定价决策需要使用包括全部支出在内的成本资料,这样它就不能用于判断某种产品的盈利潜在能力。 影响征税部门的收益和投资者及时取得的收益。 变动成本法,一般会降低期末存货估价,降低营业利润额,在某种程度上会暂时降低所得税和股利。 成本分解不够精确。 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假设的结果,不是一种精确的计算。 变动成本法也称直线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要求会计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资料,以作为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的依据,传统的全部成本核算法无法适应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 第二世界大战后,对会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变动成本法开始在西方企业诞生,时至今日,普及地应用于西方企业的内部管理。 变动成本法是将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成本按照其成本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其中变动成本又分为变动生产成本和变动非生产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将变动非生产成本和固定成本全部作为期间成本。 在变动成本法下,只是变动成本生产又已售产成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别负担。 因此变动成本法下的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估价必然低于全部成本法下的存货估价。
变动成本法的单价是怎么算出来的?
变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产量=(80000+20000+20000)/5000=24元。完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产量=(80000+20000+20000+30000)/5000=30元。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价比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价少六元就在于完全成本法把固定性制造费用考虑了进去。即多了(30000/5000)=6元。变动成本法优点1、营业利润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升降,这是企业经理人员所想要的会计信息。2、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3、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4、有利于短期经营决策。5、有利于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实际上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编制的,在企业采取以销定产,可以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机动地调整,具有弹性。6、有利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考核。7、有利于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包括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包括如下: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主要有: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组成内容的区别——是否包含固定性制造费用项目;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核算流程的区别——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企业在产品、产成品存货估价的区别——是否把固定性制造费用计入存货价值;企业盈亏计算的区别——对会计分期损益的影响不同;适用范围的区别——侧重点不同。补充资料: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1、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而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2、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3、分期损益不同。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导致两种计算方法下损益表的基本结构也有所差异。4、理论依据不同。5、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扩展资料: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简述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原理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原理如下:变动成本法(直线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在变动成本法下,只是将变动生产成本在已售产成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别负担。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变动成本法下影响利润变化的因素有变动制造费用以及变动管理和销售费用。变动成本法优点1、营业利润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升降,这是企业经理人员所想要的会计信息。2、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3、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4、有利于短期经营决策。5、有利于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实际上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编制的,在企业采取以销定产,可以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机动地调整,具有弹性。
简述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首先要求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把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尤其要把属于混合成本性质的制造费用按生产量分解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如果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或财务费用需要分解,则必须按销售量分解。完全成本法首先要求把全部成本按其发生的领域或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凡在生产领域中为生产产品发生的成本就归于生产成本,发生在流通领域和服务领域由于组织日常销售或进行日常行政管理而发生的成本则归属于非生产成本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计算公式?
变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单位材料费用+单位人工费用+单位变动制造费用+单位变动期间费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单位材料费用+单位人工费用+单位制造费用1、变动成本法又称直接成本法。是指产品成本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当期的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当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2、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中产品成本包括了全部生产成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变动成本法优点1、营业利润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升降,这是企业经理人员所想要的会计信息。2、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3、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4、有利于短期经营决策。5、有利于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实际上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编制的,在企业采取以销定产,可以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机动地调整,具有弹性。
简述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及其应用原理
变动成本法也称直接成本法、边际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为改革财务会计的传统成本计算模式而设计的新模式。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业务量(产量、作业量或销量)的变动而变动,如企业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变动成本法是将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成本按照其成本性态将生产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即分为变动生产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然后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期间费用)全部作为期间成本。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由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导致二者存在以下一系列差异:(一)理论依据不同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而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二)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而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三)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差异,使得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方面也有所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随着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变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部分视作当期的期间费用,随同销售和管理费用一起全额扣除,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产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四)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在产品、库存产成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都只包含变动成本,故期末结余存货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固定成本。采用完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参与期末成本的分配,这样,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及在产品均“吸收”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可见,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五)分期损益不同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导致两种计算方法下损益表的基本结构也有所差异。变动成本法下,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只与当前销售量有关,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这也说明了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费用并不随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在当期全额扣除,企业税前净利的多少仅与当前的销售量呈线性关系。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的本期生产成本取决于本期产量,固定性制造费用需要在已销产品和期末结余存货间分配(当有未完工产品时还需在已销产品、期末存货和未完工产品间分配),由此二者税前净利产生差异。
请论述变动成本计算法的优缺点以及应用范围。
变动成本法是一种只计算产品的变动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 其优点是:1、有利于利润与产销量的联系。采用变动成本法算出的利润多少与销售量增减相一致,可以促使企业注重销售,根据市场需求以销定产,避免盲目增产。 2、有利于决策分析。采用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创利额这一指标,揭示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量本利分析,为企业短期的生产经营预测和决策提供所需数据。 3、有利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变动成本法,在成本控制方面比完全成本法有更多的优越性,还有利于各部门业绩的评价。 其缺点是:不利于产品定价、对外报告和计税。变动成本法算出的产品成本不完全,不符合产品定价的要求。据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存货价值和损益,也不符合对外报送会计报表的要求和所得税法对计算应税所得额的要求。
有期初存货时变动成本法
销售收入减:销货成本(已售产品负担的变动生产成本 )=生产边际贡献减:变动非生产成本=边际贡献减:固定成本 (包括生产的和非生产的)=营业利润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归纳(或吸收)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该法不利于成本管理 和企业的短期决策
什么是变动成本法?
Nautron respoc lorni virch指支付给各种变动生产要素的费用,如购买原材料及电力消耗费用和工人工资等。这种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常常在实际生产过程开始后才需支付。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一样,变动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线性依存关系也是有条件的,即有一定的适用区间,也就是说,超出相关范围时,变动成本发生额可能呈非线性变动。成本类型根据变动成本发生的原因可将变动成本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性变动成本、另一类是酌量性变动成本。1、技术性变动成本是指单位成本由技术因素决定而总成本随着消耗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通常表现为产品的直接物耗成本。2、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可由企业管理当局决策加以改变的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计算公式是一样的吗?
变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产量=(80000+20000+20000)/5000=24元。完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产量=(80000+20000+20000+30000)/5000=30元。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价比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价少六元就在于完全成本法把固定性制造费用考虑了进去。即多了(30000/5000)=6元。变动成本法优点1、营业利润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升降,这是企业经理人员所想要的会计信息。2、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3、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4、有利于短期经营决策。5、有利于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实际上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编制的,在企业采取以销定产,可以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机动地调整,具有弹性。6、有利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考核。7、有利于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包括哪些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理论依据不同 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 而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2、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 变动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而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 3、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差异,使得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方面也有所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随着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变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部分视作当期的期间费用,随同销售和管理费用一起全额扣除,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产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 4、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 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在产品、库存产成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都只包含变动成本,故期末结余存货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固定成本。 采用完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参与期末成本的分配,这样,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及在产品均“吸收”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可见,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 (五)分期损益不同 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导致两种计算方法下损益表的基本结构也有所差异。
下列项目中,属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有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区别:一、产品成本组成内容不同安全成本计算,产品成本包括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计算,其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对固定性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从当期的销售收中直接扣减。(两者相比较,变动成本法比完全成本法少了固定性的制造费用)从目前来看,这两种方法并不能相互代替,而是同时使用。二、在“产成品”与“在产品”存货估价方面的区别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由于它将全部的生产成本(包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在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摊,所以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中不仅包含了变动的生产成本,而且还包含了一部分的固定成本(如机器设备的折旧等固定成本)。采用变动成本法时,由于只将变动成本在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固定成本没有结转至下期,全额直接从本期销售收入中扣减,所以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并没有负担固定成本,其金额必然低于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的估价。(注意会选择判断)三、在盈亏计算方面的区别(要求理解,选择题常出)A:产销平衡的情况下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原因是:产销平衡的情况下,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销售成本中包括了本期所有的固定成本,将它全部转入本期损益,这样,正好与变动成本法直接将固定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全额直接从本期收入中扣减的做法是一样的。)B:本期生产量是大于销售量(P60)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原因是:按完全成本法下,生产量大于销售量下,还有部分存货作为资产留在企业内部,在存货的价值中,还包括了一部分的固定性的制造费用。换句话说,也就是本期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之和比变动成本法少转了部分固定性的制造费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C: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原因是: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情况下,将本期的固定性费用直接作为本期的期间费用计入本期的损益。而在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的情况下,意味着本期销售不仅将本期生产的产品对外销售了,而且将上期生产的存货也对销售了。这样,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本期销售成本时,上期生产的存货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存货的成本还多了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因此,在计算本期损益时,也比变动成本法多转了这一部分费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本质区别:完全成本法要把固定制造费用分摊到当期生产的产品中去。变动成本法把固定制造费用在当期转销。
变动成本如何计算?
请问变动成本怎么算? 一)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变动成本法是一种只计算产品的变动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也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变动成本法时,固定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月损益,不计入产品成本。算出的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成本,不包括固定成本。这是变动成本法的主要特点。 要了解变动成本法,必须先了解成本按其性态的分类。按照成本性态,可以把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比,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不同特点:(1)产品成本内容构成不同;(2)存货估价不同;(3)利润计算方式不同;(4)产销量不平衡时算出的利润额不同。 (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 前面各章所述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算出的产品成本,都是既包括变动成本,又包括固定成本的产品成本,通称完全成本。因此前述的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可以通称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能为管理当局提供有用服务,只是在不同情况下两种方法所存在的优缺点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关于利润与产销量的联系。采用变动成本法算出的利润多少与销售量增减相一致,可以促使企业注重销售,根据市场需求以销定产,避免盲目增产。2.关于决策分析。采用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创利额这一指标,揭示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量本利分析,为企业短期的生产经营预测和决策提供所需数据。3.关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变动成本法,在成本控制方面比完全成本法有更多的优越性,还有利于各部门业绩的评价。4.关于产品定价、对外报告和计税。变动成本法算出的产品成本不完全,不符合产品定价的要求。据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存货价值和损益,也不符合对外报送会计报表的要求和所得税法对计算应税所得额的要求。完全成本法则符合这些要求。因此,需要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一般只宜在帐外计算,不宜在帐内计算,不能在帐内根据这种成本计算营业利润、编制对外会计报表。如果产品变动成本在帐内计算,那么在月末计算营业利润、编制对外会计报表以前,必须将帐面成本调整为完全成本。 (四)变动成本法的计算程序 采用变动成本法,必须先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将混合成本采用适当的方法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很多。本科目考试用书只讲述了两种方法,即:高低点法和散布图法。 (五)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 前面各章节所述的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种基本方法,以及分类法、定额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四种辅助方法,都是典型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情况错综复杂,一个企业、一个车间、一种产品往往同时采用或者结合采用几种成本计算方法。1.几种成本计算方法和同时应用。2.几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结合应用。 如何计算可变成本? 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10700-600×7-2000-300=4200 选b 单位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 单位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1. 单位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 目标利润=总收入-总支出=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单价-[(总收入-总支出 + 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 或者 单价-[(目标利润 + 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 可以由此得出利润既然不确定,那么单位变动成本也就不好确定。 2. 财务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 1)在财务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如何划分的? 在财务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一般是看该成本项目是否随产销量的变化而变化。若随着产销量变化而逐步增大的成本项目,则是变动成本;不随产销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项目,则为固定成本。 2)对于这两种成本有什么控制办法? A.变动成本,一般包括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及直接工人计件工资。由于这部分成本增加与产量成正比,故应在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制定经济批量、制定绩效奖金以调动工人积极性、提高良品率等方面入手。 B.固定成本,一般包括直接工人的固定工资、生产管理人员工资、房租(或自有厂房折旧)、机器设备折旧、机器维修保养费用等。由于这部分成本费用不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每月的变动额不大,所以,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单位成本的,所以提高产量是降低固定成本最直接的方法。 请问变动成本怎么算? 一)变动成本法的特点变动成本法是一种只计算产品的变动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也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变动成本法时,固定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月损益,不计入产品成本。算出的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成本,不包括固定成本。这是变动成本法的主要特点。要了解变动成本法,必须先了解成本按其性态的分类。按照成本性态,可以把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比,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不同特点:(1)产品成本内容构成不同;(2)存货估价不同;(3)利润计算方式不同;(4)产销量不平衡时算出的利润额不同。(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前面各章所述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算出的产品成本,都是既包括变动成本,又包括固定成本的产品成本,通称完全成本。因此前述的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可以通称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能为管理当局提供有用服务,只是在不同情况下两种方法所存在的优缺点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关于利润与产销量的联系。采用变动成本法算出的利润多少与销售量增减相一致,可以促使企业注重销售,根据市场需求以销定产,避免盲目增产。2.关于决策分析。采用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创利额这一指标,揭示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量本利分析,为企业短期的生产经营预测和决策提供所需数据。3.关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变动成本法,在成本控制方面比完全成本法有更多的优越性,还有利于各部门业绩的评价。4.关于产品定价、对外报告和计税。变动成本法算出的产品成本不完全,不符合产品定价的要求。据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存货价值和损益,也不符合对外报送会计报表的要求和所得税法对计算应税所得额的要求。完全成本法则符合这些要求。因此,需要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一般只宜在帐外计算,不宜在帐内计算,不能在帐内根据这种成本计算营业利润、编制对外会计报表。如果产品变动成本在帐内计算,那么在月末计算营业利润、编制对外会计报表以前,必须将帐面成本调整为完全成本。(四)变动成本法的计算程序采用变动成本法,必须先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将混合成本采用适当的方法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很多。本科目考试用书只讲述了两种方法,即:高低点法和散布图法。(五)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前面各章节所述的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种基本方法,以及分类法、定额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四种辅助方法,都是典型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情况错综复杂,一个企业、一个车间、一种产品往往同时采用或者结合采用几种成本计算方法。1.几种成本计算方法和同时应用。2.几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结合应用。 平均变动成本这个怎么计算呢?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即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字母表示为:AVC(Q)=TVC(Q)/Q。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怎么计算,有什么区别 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其中固定成本是无法避免要付出的代价,而变动成本是随着产量或销量的增加而近似正比例变动的成本。所谓完全成本法就是把两部分成本合起来记入成本。而变动成本法只看后者。完全成本法理论上是大于变动成本法的。 望楼主采纳 沈阳金蝶财务为您解答
变动成本法的期间成本是什么?
变动成本的期间成本是: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项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包括固定制造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期间成本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不受产量增减所影响,全部由本期损益负担的成本。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也称直接成本法、边际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期间成本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不受产量增减所影响,全部由本期损益负担的成本。主要是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准备条件,或为形成并维护现有正常产销能力而发生的固定成本。如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它们同产品的制造和产量的增减并无直接联系,仅同会计期间的更替相关联,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其数额的多少也完全取决于现有生产经营能力的大小和经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时,将固定成本排除于产品成本之外,使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部分。把所有固定成本全部作为期间成本,从当期的收益中列支。成本: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变动成本法的期间成本是什么?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变动成本法有何特点?
教材变动成本法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三个 一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进行产品成本计算. 变动成本法是建立在将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基础之上的,而产品的制造费用也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变动成本法将变动性制造费用列入产品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则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二是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列入当期损益,所以在一定产量条件下,当期损益对销量的变化更为直接敏感. 贡献毛益=产品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包括变动性制造成本和其他变动成本) 税前利润=贡献毛益-固定成本 三是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不是企业缴税的依据.
变动成本法下期间成本包括
1、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项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包括固定制造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2、变动成本法也称直接成本法、边际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3、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为改革财务会计的传统成本计算模式而设计的新模式。
变动成本计算公式是什么
变动成本计算公式:产品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变动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又称直接成本法。是指产品成本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当期的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当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根据变动成本发生的原因可将变动成本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性变动成本、另一类是酌量性变动成本。1、技术性变动成本是指单位成本由技术因素决定而总成本随着消耗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通常表现为产品的直接物耗成本。2、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可由企业管理当局决策加以改变的变动成本。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区别?
完全成本法亦称“全部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由于完全成本法是将所有的制造成本,不论是固定的还是变动的,都吸收到单位产品上,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归纳(或吸收)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该法不利于成本管理和企业的短期决策。
关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1、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变动成本法首先要求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把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尤其要把属于混合成本性质的制造费用按生产量分解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如果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或财务费用需要分解,则必须按销售量分解。完全成本法首先要求把全部成本按其发生的领域或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凡在生产领域中为生产产品发生的成本就归于生产成本,发生在流通领域和服务领域由于组织日常销售或进行日常行政管理而发生的成本则归属于非生产成本。2、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全部由变动生产成本所构成,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期间成本由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经营费用、固定性管理费用、固定性财务费用、变动性销售费用、变动性管理费用和变动性财务费用所构成。变动成本法期间成本的内容还可以用另外两种简单方式表达,即:固定生产成本与全部非生产成本之和,或全部固定成本与全部变动性非生产成本之和。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则仅包含全部非生产成本。3、销货成本及存货成本水平不同:广义的产品以销货和存货两种实物形态存在。当期末存货量和本期销货量都不为零时,本期发生的产品成本最终要表现为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表,因而没有转化为销货成本或存货成本的可能。在完全成本法下,因为固定性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所以当期末存货存在时,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需要在本期销货和期末存货之间分配,从而导致被销货吸收的那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销货成本计入本期损益表,被期末存货吸收的另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则随着期末存货成本递延到下期。这必然导致两种成本方法所确定的销货成本及存货成本水平不同。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下净利润
1、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生产成本被计入产品成本,并要在存货和销货之间进行分配,使一部分固定生产成本被期末存货吸收递延到下期,另一部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销货成本被计入当期损益表。2、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生产成本被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表,不可能转化为存货成本或销货成本。3、如果企业有期初存货并采用先进先出法结转存货成本(以后的例题中不加说明均如此),在当期销售量大于或等于期初存货量时,两种成本法下企业本期销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通用公式为:4、本期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销售量-期初存货量)×本期单位产品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量+本期生产量-本期销售量)×本期单位产品成本 =期末存货量×本期单位产品成本扩展资料: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要求会计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资料,以作为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的依据,传统的全部成本核算法无法适应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第二世界大战后,对会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变动成本法开始在西方企业诞生,时至今日,普及地应用于西方企业的内部管理。变动成本法是将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成本按照其成本性态将生产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即分为变动生产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然后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期间费用)全部作为期间成本。在变动成本法下,只是将变动生产成本在已售产成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别负担。因此变动成本法下的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估价必然低于全部成本法下的存货估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变动成本方法
变动成本法有哪些优缺点?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1、营业利润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升降,这是企业经理人员所想要的会计信息。2、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3、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4、有利于短期经营决策。5、有利于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实际上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编制的,在企业采取以销定产,可以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机动地调整,具有弹性。6、有利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考核。7、有利于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由于变动成本具有以上优点,因而美国会计人员联合会(NAA)、美国会计学会(AAA)等会计人员认为变动成本不仅使用于企业内部管理,也适合于对外报表(但实际不能作为对外报表,请继续读下面内容)。变动成本的缺点:1、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AAA的成本概念和准则委员会认为“成本是为了达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以货币计量的牺牲”。依照这个传统观点,不论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要记入产品成本。2、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变动成本法对短期经营决策有明显的作用,但不适合长期决策。3、影响征税部门的收益和投资者及时取得的收益。变动成本法,一般会降低期末存货估价,降低了营业利润额,在某种程度上会暂时降低所得税和股利。4、成本分解不够精确。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假设的结果,不是一种精确的计算。由于具有上述的局限性,美国权威机构—成本会计标准局(CASB),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美国会计学会都明文规定按全部成本法进行存货估价、计算税前利润和编制对外财务报表。变动成本法也称直线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要求会计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资料,以作为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的依据,传统的全部成本核算法无法适应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第二世界大战后,对会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变动成本法开始在西方企业诞生,时至今日,普及地应用于西方企业的内部管理。
简述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1、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而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2、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3、分期损益不同。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导致两种计算方法下损益表的基本结构也有所差异。4、理论依据不同。5、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扩展资料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是什么?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由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导致二者存在以下一系列差异:(一)理论依据不同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而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二)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而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三)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差异,使得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方面也有所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随着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变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部分视作当期的期间费用,随同销售和管理费用一起全额扣除,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产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四)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在产品、库存产成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都只包含变动成本,故期末结余存货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固定成本。采用完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参与期末成本的分配,这样,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及在产品均“吸收”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可见,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五)分期损益不同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导致两种计算方法下损益表的基本结构也有所差异。变动成本法下,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只与当前销售量有关,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这也说明了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费用并不随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在当期全额扣除,企业税前净利的多少仅与当前的销售量呈线性关系。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的本期生产成本取决于本期产量,固定性制造费用需要在已销产品和期末结余存货间分配(当有未完工产品时还需在已销产品、期末存货和未完工产品间分配),由此二者税前净利产生差异。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差额为多少?
变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产量=(80000+20000+20000)/5000=24元。完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产量=(80000+20000+20000+30000)/5000=30元。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价比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价少六元就在于完全成本法把固定性制造费用考虑了进去。即多了(30000/5000)=6元。扩展资料:变动成本法“总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全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库存成本时,将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可变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汇总到产品成本和库存成本中。这种方法也被称为“诱导(或吸收)成本”,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的制造成本,无论是固定的或可变的,在单位产品。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直接受到产量的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可以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法律不利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和短期决策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区别有哪些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首先需要明确各自的定义,然后再根据相应的公式来计算:1.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即按下式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2.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全部由变动生产成本所构成。包括:直接材料、直接 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即按下式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3.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完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到产品成本中,随着产品销售的实现,该部分成本才逐渐释放出来。也就是说,固定性制造费用在要分摊到销售中去。而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就是说在发生当期就确认为费用了,跟销售量多少没关系。4.完全成本法下的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变动成本法下的销售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拓展资料: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利润计算的差异?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的思路不一样: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非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非生产成本;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全部生产成本)-期间成本(全部非生产成本)可见: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种方法在计算利润时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不同。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是当期的固定生产成本;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则是当期销售的产品成本中包含的固定生产成本,在计算利润时是包含在销售成本中扣除的。
变动成本和完全成本的单位成本如何计算
变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产量=(80000+20000+20000)/5000=24元。完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产量=(80000+20000+20000+30000)/5000=30元。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价比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价少六元就在于完全成本法把固定性制造费用考虑了进去。即多了(30000/5000)=6元。扩展资料:变动成本法“总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全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库存成本时,将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可变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汇总到产品成本和库存成本中。这种方法也被称为“诱导(或吸收)成本”,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的制造成本,无论是固定的或可变的,在单位产品。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直接受到产量的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可以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法律不利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和短期决策
单位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
单位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目标利润=总收入-总支出=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价-[(总收入-总支出+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或单价-[(目标利润+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特点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成本核算,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应同时考虑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两个方面,在同一个企业里,可以采用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也可以采用多种成本计算方法。扩展资料:单位变动成本注意事项: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AAA的成本概念和准则委员会认为成本是为了达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以货币计量的牺牲。依照这个传统观点,不论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要记入产品成本。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变动成本法对短期经营决策有明显的作用,但不适合长期决策。影响征税部门的收益和投资者及时取得的收益。变动成本法,一般会降低期末存货估价,降低了营业利润额,在某种程度上会暂时降低所得税和股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单位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变动成本法也称直接成本法、边际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其优缺点包括以下这些:1、优点营业利润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升降,这是企业经理人员所想要的会计信息。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2、缺点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AAA的成本概念和准则委员会认为“成本是为了达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以货币计量的牺牲”。依照这个传统观点,不论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要记入产品成本。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变动成本法对短期经营决策有明显的作用,但不适合长期决策。变动成本法的对比: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而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利润计算的差异是什么?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计算方法差异:1、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非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非生产成本;2、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全部生产成本)-期间成本(全部非生产成本)。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种方法在计算利润时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不同。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是当期的固定生产成本;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则是当期销售的产品成本中包含的固定生产成本,在计算利润时是包含在销售成本中扣除。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应答时间:2021-04-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变动成本法有什么特征和作用?
变动成本法的特征与作用:(一)变动成本法主要特征变动成本法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有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制造费用才被分为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制造费用,进而生产成本才可以被划分为变动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生产成本(即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等变动生产成本,期间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这与传统的制造成本法有所不同。(二)变动成本法作用1、提供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资料。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资料,是管理会计要提供的重要管理信息之一。因为利润的规划和经营管理中许多重要的决策,都要以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作为考虑的重要依据。而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可通过其“贡献毛益”来综合表现。所以,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正是其盈利能力的表现,也是它对企业最终利润所做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志。而产品贡献的确定又有赖于变动成本的计算。2、为正确地制定经营决策以及进行成本的计划和控制,提供许多有价值的资料。以贡献毛益分析为基础,进行盈亏临界点和本—量—利分析,有助于揭示产量与成本变动的内在规律,并用于预测前景,规划未来(如规划目标成本,目标利润及编制弹性预算等)。同时,这些资料也有利于正确地制定短期经营决策。这就使得短期经营决策常常借助于贡献毛益的信息来进行。3、变动成本计算便于和标准成本、弹性预算和责任会计等直接结合,在计划和日常控制的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具有不同的成本形态,对于变动成本可通过指定标准成本和建立弹性预算进行日常控制。因此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有利于采用科学的成本分析方法和正确的成本控制方法,也有利于正确评价各部门的工作业绩。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业务量(产量、作业量或销量)的变动而变动,如企业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变动成本法也称直线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要求会计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资料,以作为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的依据,传统的全部成本核算法无法适应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第二世界大战后,对会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变动成本法开始在西方企业诞生,时至今日,普及地应用于西方企业的内部管理。变动成本法是将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成本按照其成本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其中变动成本又分为变动生产成本和变动非生产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将变动非生产成本和固定成本全部作为期间成本。在变动成本法下,只是变动成本生产又已售产成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别负担。因此变动成本法下的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估价必然低于全部成本法下的存货估价。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一、成本基本不同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制造成本与非制造成本。二、产品成本内容不同变动成本的产品成本内容是制造成本中的变动部分,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内容是全部制造成本(包括固定和变动)。三、期间费用的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期间费用的内容是制造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和全部非制造成本。完全成本法期间费用的内容是全部非制造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四、存货估价不同变动成本法存货估价是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中只有变动制造成本,存货计价低于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存货估价是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中既有变动制造成本也含有固定生产成本。变动成本法也称直线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变动成本法怎么计算利润?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首先需要明确各自的定义,然后再根据相应的公式来计算:1.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即按下式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2.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全部由变动生产成本所构成。包括:直接材料、直接 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即按下式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3.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完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到产品成本中,随着产品销售的实现,该部分成本才逐渐释放出来。也就是说,固定性制造费用在要分摊到销售中去。而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就是说在发生当期就确认为费用了,跟销售量多少没关系。4.完全成本法下的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变动成本法下的销售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拓展资料: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利润计算的差异?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的思路不一样: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非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非生产成本;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全部生产成本)-期间成本(全部非生产成本)可见: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种方法在计算利润时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不同。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是当期的固定生产成本;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则是当期销售的产品成本中包含的固定生产成本,在计算利润时是包含在销售成本中扣除的。
变动成本法计算利润
变动成本法也称直接成本法、边际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变动成本法计算盈亏的步骤如下:销售收入-销货成本(已售产品负担的变动生产成本)=生产边际贡献-变动非生产成本=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包括生产的和非生产的)=营业利润。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12-1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变动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变动成本法的历史沿革 变动成本法最初称为“直接成本法”.主要是由于当时的产品成本只包括与业务量关系比较明显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有些间接的制造费用虽然不是直接成本但也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而有的直接成本虽然直接计入特定对象,但却并非变动成本.直接成本与变动成本之间,间接成本与固定成本之间并非两对完全对等的概念.因此,有人主张将直接成本改称为变动成本法.但直到现在,仍有一些美国管理会计文献使用“直接成本法”的术语.严格地讲,这种说法已经不确切了.由于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边际贡献,所以在英国该法也被成为“边际成本法”. 关于变动成本法的起源,国外会计专著的论述众说不一.据有人考证,早在1836年英国的曼彻斯特工厂就出现了它的雏型.当然这仅仅是就损益计量方面的特点而言的.有会计学家指出,法国的斯特劳斯·别尔格在1876年曾宣布过直接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的初步设想.英国人则强调1904年在英国出版的《会计百科全书》中已经记载了与变动成本法有关的内容.1906年2月美国《制度》杂志曾刊登过一段话,与变动成本法的基本思路有很多相似之处:在生产经营活动的抉择中,为估计其所期望的净损益,第一步就要找出适合衡量一定的生产经营活动效果的单位费用,单位直接收入减去单位直接费用得单位直接净收入或单位净贡献,然后以它来抵偿不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这些不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是指不管选择什么生产经营活动方式都一样固定或不变.单位净收入(或单位净贡献)乘以产品数量就可以用来比较由于选择各种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不同损益. 据美国权威的《柯勒会计辞典》记载,第一篇专门论述直接成本法的论文是由美籍英国会计学家乔纳森·N·哈里斯撰写的,刊于1936年1月15日的《全国会计师联合会公报》.文章追溯了1934年哈里斯在杜威———阿尔末化学公司设计“直接标准成本制造计划”中所发现的问题.当时该公司销售量上升利润反而下降的现象,引起了哈里斯的注意,矛盾从何而来?他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采用传统的完全成本法.依据此资料,哈里斯对比新旧两种方法对营业净利润的不同影响,揭示了直接成本法的优点.自哈里斯的文章公开发表之后,直接成本法的概念才得以迅速传播. 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企业环境的改变,竞争的加剧,决策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会计内部管理的需要,必须重新认识变动成本法,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美国的一些会计师和经理又重新研究并开始在实物中试行变动成本法,并将变动成本法中的贡献边际这一概念用于本量利分析及其他方面.实际使人们认识到,变动成本法不仅有利于企业加强成本管理,而且对制定利润计划,组织科学的经营决策也十分有用.从此,变动成本法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到20世纪60年代,变动成本法风靡欧美.
变动成本法有哪些优点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有:(1)所提供的成本资料能较好地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易于为管理部门所理解和掌握。(2)能提供每种产品盈利能力的资料,有利于管理人员的决策分析。因为管理人员作计划,进行经营决策时,都要以各种产品盈利能力作为依据。(3)便于分清各部门的经济责任,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与业绩评价。因为一般来说,变动成本是生产车间和供应部门的可控成本,可以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和建立弹性预算进行日常控制。(4)简化了产品成本的计算。因为采用变动成本法,其固定成本全额从当期的销售收入中扣除,不计入产品成本。这样,可使得产品成本计算中的费用分配大为简化,并且可以避免间接费用分摊中的主观随意性。
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
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如下:变动成本法(直线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区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有利于明确企业产品盈利能力和划分成本责任;保持利润与销售量增减相一致,促进以销定产;揭示了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使当期利润真正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有利于企业经营预测和决策。变动成本法的优点1、营业利润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升降,这是企业经理人员所想要的会计信息。2、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3、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4、有利于短期经营决策。5、有利于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实际上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编制的,在企业采取以销定产,可以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机动地调整,具有弹性。6、有利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考核。
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期间成本是否相同
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期间成本是否相同:不相同,因为包括的范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