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辉
-
大学生的价值观尚未成熟和稳定,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这个媒介社会,媒介对人们各方面的影响都在不断加深,人们的价值观相比以往更多地受到媒介的影响。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时间是在网络空间中度过的,网络就是他们的生活空间。
在我国,美剧主要通过网络渠道传播,美剧文化现象是一种网络现象。美剧与网络有著十分密切的关系,构成了一种独特的传播生态。在字幕组兴起之后,大学生有机会在网络上在线或下载收看各种带字幕的美剧。2005年的《越狱》是这一风潮的真正开端。大学生学过多年的英语,对於美国文化有很多的接触,更容易成为“美剧迷”。大学生中喜欢看美剧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在寝室里其他同学会讨论、推荐和引导,会形成观看美剧的氛围。如果大家都在谈论某部热门的美剧,而你没看过,就会显得有些落伍。校园里的群体生活,使大学生在看美剧上会有从众心理。
有些大学生选择看美剧,是为了学习英语,练习听力。不过,直接看原版的美剧,对於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存在很大困难,因此,字幕组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美剧文化在中国有如此大的影响,正是由於字幕组破除了语言的屏障,大大降低了人们观看美剧的门槛,起到了扩大传播的作用。
在全球化时代,对於生活在网络空间的大学生而言,对西方文化有很强的兴趣。由於美国的强势经济地位,美国影视文化具有很大的文化魅力,俨然是全球影视文化的典范。“美剧在中国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便在於其题材对於中国观众的新颖性。[1]”并且,美剧善於设置各种悬念,剧情曲折,画面尺度大,各种重口味都有,美剧的许多特质是国产剧在目前不被允许,并在很长一段时间也不会有的。对於充满好奇心,求新求异的大学生而言,观看在平时不太能够看得到的美剧,是一种时尚。如果美剧上的那些画面和故事情节,在国产剧、韩剧上随处可见,那麼美剧就会少了一些吸引力。
作为网络文化现象的美剧,也是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年轻的大学生会在各种美剧网络社区上浏览、发表帖子,参与相关美剧信息的传播。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大学生也会经常谈及热门美剧的剧情、演员、片源等话题。美剧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高人气,不只是因为美剧本身的特性,而是由於美剧成了年轻人的一种亚文化。在这种区别於长辈的视觉体验中,年轻人形成了自己的电视剧审美趣味。大学生对这个社会和世界持有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各种新鲜事物。美剧中的价值观是新异的,看上去也是华丽的,大学生不会反感,而是在大量接触美剧之后,会有意无意中接受它。
- 黑桃花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学无一不是为完善道德、人格、社会而提出的理论观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
现代社会文明呼唤人的素质的提高。实践经验表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就其精神实质而言,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就是民族素质的现代化。一个民族如果缺乏以人的理想、道德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一种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全面进步的必要条件。而民族素质的现代化,离不开文化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是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人的现代化,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医乃仁术”,中医教育素以人文和科学教育并重著称。中医教育曾造就了有很高人文修养的科学大师,如李时珍的成就其实是以人文精神为主导的成就,是人文科学给他启示了方向。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培养学生在当今社会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儒学文化,其本身就是以伦理价值和道德价值为中心的,因而人们又称之为伦理文化和德治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近年来受到海外文化界人士的极大关注,他们所看重的就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突出的人文精神。
知识层面的拓展
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创造力从哪里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创造性思维往往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的交叉渗透中产生。中医学的理论本来就与中国古典哲学同属于一个体系。像沈括作为一个“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式的人物,他同时又是一个多才的文学家。我们现在讲素质教育,在注重道德素质的同时又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爱因斯坦曾明确指出:“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通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显然哲学就可以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兵家、阴阳家、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等都是不同的哲学体系,我国现代著名的中国哲学史专家张岱年教授也曾说“哲学是文化的思想基础”,“是在文化整体中起主导作用的”。“文化的演变与哲学思想的演变有密切的联系,想了解中国文化,必须了解中国哲学。”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于中医科学的研究意义尤为重大。
传统文化与中医学有特殊的历史渊源,从某种意义上说,
- hdjebs
-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支柱和希望,是社会价值观念中具有超前性和先导性的价值群体,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既是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一种敏感的折射,同时,也是社会变迁的缩影。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及形成怎样的价值观,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兴衰的问题,因此,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人生价值属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范畴,是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产生的。因此,人生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也就是人们对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取向和人生价值途径的认识和根本态度。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日益发展的环境下,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人生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是仍然具有重大的引导作用,还是已经丧失了固有的文化魅力?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思考,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从而客观地考察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及其变迁。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有“三教”,即儒教、道教和外来的佛教。佛教是外来宗教,但它一到中国,即与中国的传统意识形态相结合,接受了中国的“三纲”说,承认忠君、孝父母是出家人必须遵循的最高原则。道教出自中国下层社会,起于农村,后来成为官方宗教。这三教从不同角度为统一的中央政权服务,有时有矛盾,但最后趋于融会贯通,构成了内涵十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所论及的主要内容,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关于人的问题。这是一种偏重于讲怎样做人的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生价值观学说。中国古代思想家、尤其是儒家学者,对于人生价值观的内涵、类型、层次、标准等问题,都有充分的论述,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庄子提出“物无贵贱”,宣扬相对价值,孟子的“良贵”说,认为人人都是先天赋予的固有价值,韩非子等为代表的法家的“仁义爱惠不足用”,而“严刑重罚可治国”的法律价值观,以及王充的道德权力并重的“德力具足”的价值说等等。这些关于人生价值观的思想和流派都从不同侧面和不同需要提出了独具一格的观点。
人生价值观包含着对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观点,包含着怎样做人、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的看法。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交往的个人所组成的,每个人都与他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也与一定的自然环境发生联系。怎样做人,实质上就是怎样对待自己,以及怎样对待与自己构成相互作用的其他三组基本关系,即与他人的关系、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正是通过对待自我、他人、民族和国家以及自然的关系而实现的。
人格的塑造。人格也就是古代人所说的人品,也就是个人在自我发展方面的价值取向。要正确对待自己,塑造崇高的人格,最关键的就是要正确对待生命与道德、人格的关系。儒家认为,人是生物,人的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有实体的,且在天地间有着重要的地位。
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贯穿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始终,是“内圣外王”的前提条件。在今天社会转型时期,许多大学生的精神“迷失”了,人格的精神不复存在,将自我追求置于绝对重要的个人价值实现。在社会与个体之间价值主体向自我倾斜,即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崇尚“自我”,兼顾“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逐渐地注重个性,崇尚自由和独立,要求社会承认和尊重个人需要,他们信奉“我就是我”的格言,欣赏萨特存在主义的“自由选择”的价值观,反对他人、社会对自我评价设定标准,强调“不需要别人来规定我”,坚持“走自己的路”。当然,这种追求自我发展的价值取向表明当代大学生具有独立的意志,也就是肯定了个人的独立人格。但也存在着从绝对自我出发,无视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存在,在个体和社会之间价值主体向自我倾斜的心态,而且随着社会发展,这种价值取向也越来越严重。
人与他人的关系。这是关于人伦与群己的关系问题。古代思想家、尤其是儒家学者提倡人与人应当互相亲爱,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并对人伦的准则与规范有着深入的论述。中国古代学者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准则与规范主要是仁、礼、和、义、信。“仁”是孔子伦理道德的最高准则,其含义是“爱人”、“泛爱众”;“礼”是古代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即孔子所谓“不知礼,无以立”。此外,“义”和“信”是指公正地对待他人和人与人之间的诚实守信的原则和道德规范。
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个以关心社稷民生、维护民族独立和保卫中华文化为基本内容的爱国主义传统,以爱国主义为人生的崇高价值。中国古代提倡“忠”、“公忠”,忠的原则就是对别人尽心尽责,公忠就是在处理个人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时的感情态度,是对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忠诚。古代强调的“忠”和“公忠”实际上是强调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至上性,强调为社会尽责、为民族尽忠的献身精神。韩非子说:“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之谓公。公私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
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潜在的推动因素。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承担者,中国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他们的努力。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是根植于民族传统之中,以传统文化为前提。只有把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才能赋现代化以民族特色,也只有这样的现代化,才是真正现实的、具体的、有活力的现代化。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培养、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因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它对于塑造民族的品格和风貌,对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增强,作用之大不可量化。而蕴含于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产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民族历史愈悠久,传统文化愈丰富,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则越深邃,民族精神越强烈。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客体,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之主体。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一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时,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也就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今大学生培养上的重要性。
- 阿啵呲嘚
-
社会文化影响校园文化教育的目的。校园文化具有与社会文化不同的教育性,因为校园文化自产生那天起,便担负着教育校园主体的职能。而培养符合什么标准的人才,校园文化需要反映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需求和社会文化的导向与制约,其教育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社会文化不仅影响着校园文化培养什么性质的人才,还影响着培养何种水平、多少数量的人才。
3.社会文化影响校园文化的功能。首先,校园是传播精神文明的场所,其文化层次比其他场所都要高,校园文化势必要将这种高层次的文化进行传播。而作为大环境的社会文化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校园文化的辐射,对不符合社会文化发展要求的辐射内容,社会文化会进行抵制、与之相冲突、甚至封杀。因此,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着校园文化辐射的内容和形式。其次,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创造功能,校园文化是在对历史的和现实社会文化的扬弃后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文化。
- Chen
-
随着大学办学模式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与社会的隔膜走向融合,大学生素养中存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歪曲,对人文科学和人文精神缺乏求知欲,以及大学生所具有的批判精神的缺失等问题,己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究其社会根源
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使传统文化同样具有鲜明的双重性格。传统文化是一个精华与糟粕、积极因素同消极因素并存的两面体。而且,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消极因素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它们往往浑然一体、相互交织,而且往往从一个方面看是精华,从另一方面看又是糟粕,这种复杂情况就要求我们必须审慎地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要尽可能地通过系统学习、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的方式进行有意识的渗透,以突出其目的性和倾向性,增强其积极影响的效应。
在高校点亮传统文化教育之灯,高扬起人文大纛,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必可一改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淡化和滑坡的现实,也必将有利于民族文化的整理、挖掘、振兴!社会的文化结构主要是由社会意识形态构成的,是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的基本结构。社会意识形态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那些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在阶级社会中不具有阶级性的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等,这些非意识形态也是社会文化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CFKaze
-
一、社会文化、校园文化和人文素养的概念
社会文化是具有社会普遍性的文化,它的特征在于文化的社会属性,是文化在人类共同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包括哲学、宗教、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社会成员积累的习惯。
关于校园文化的定义,校园文化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团体的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包括学生的文化观念以及学生特有的积极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还包括学生在课余本文由毕业论文网http://m.lw54.com收集整理生活中开展的各种社团、群体活动。
关于人文素养,它并不仅仅是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和掌握的人文学科知识,而是将人文知识上升到自身的品格,才形成了一种素养。所以,人文素养是通过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或环境的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而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二、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任何校园都客观地存在于某一社会环境,校园文化也存在于相应的社会文化大环境中,同时无时无刻不受社会文化的影响。由哲学、宗教、艺术、道德风俗等内容构成的社会文化,以各种形式和不同方面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发展。
(一)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影响的多面性
1.广泛性。在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文化内容繁多,涉及哲学、宗教、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社会成员积累而成的习惯。另一方面,校园文化的内容也极为广泛,包括学生思维方式、行为特征以及开展的各种群体活动。因此,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在内容上具有广泛性。
2.双面性。社会文化的内容繁多,不仅有优秀的文化,也有低俗的、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文化。因此,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具有双面性。良好的社会文化可以促进校园文化更好的发展,而社会文化中的不良因素将导致校园文化的低俗化,甚至危害校园文化的正常建设。
3.民族性。作为社会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的民族文化,其某些特色必然影响其校园文化,并且反映在校园文化中,形成不同校园文化的民族特色。例如我国四川黄龙溪古镇的学校创建校园火龙灯舞文化,这不仅是对火龙灯舞这种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利于学校教育的实施和校园文化建设。
(二)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影响的具体表现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于社会中,其产生、发展、性质与功能等不同程度地受到作为大环境的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校园文化受社会文化影响
- bikbok
-
社会文化对于大学生具有腐蚀作用,表现为大学生信仰物欲主义拜金教,对于请客送礼产生迷信,而不相信正确的三观。
- 雨落烟波起
-
现在社会文化主要来源于手机、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参差不齐、唯心的唯物的、好的坏的、改变了多少人的三观?现在的大学生温室里的花朵、我不知道能不能经受得住风雨、保持自己的根本。
社会文化影响了所有的人、小孩尤其之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