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特征方程是z^2+-2z+2=0
解得二个虚根z1
z2
于是微分方程的通解为:e^(ax)(c1cosix+c2sinix).
- bikbok
-
解:∵y”+2y"+y=0的特征方程是r^2+2r+1=0,则r1=r2=-1
∴此方程的通解是y=(C1x+C2)e^(-x)
(C1,C2是常数)。
相关推荐
求微分方程y+2y+y=0的满足条件y(0)=4,y(0)=-2的特解。
【答案】:该方程的特征方程为r2+2r+1=0,它有重根r=-1,故其通解为y=(C1+C2x)e-x,且有y"=C2e-x-(C1+C2x)e-x将y(0)=4,y"(0)=-2代入通解及其导数中,得C1=4,C2=2,故所求的特解为y=(4-2x)e-x。2023-11-20 13:08:001
二阶微分方程
因为这里书写不便,故将我的答案做成图像贴于下方,谨供楼主参考(若图像显示过小,点击图片可以放大)2023-11-20 13:08:094
求微分方程y″+ y=0的通解
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y"+y=0的通解为:y=(C1+C2 x)ex故 r1=r2=1为其特征方程的重根,且其特征方程为 (r-1)2=r2-2r+1故 a=-2,b=1对于非齐次微分方程为y″-2y′+y=x设其特解为 y*=Ax+B代入y″-2y′+y=x 可得,0-2A+(Ax+B)=x整理可得(A-1)x+(B-2A)=0所以 A=1,B=2所以特解为 y*=x+2通解为 y=(C1+C2 x)ex +x+2将y(0)=2,y(0)=0 代入可得C1=0,C2=-1。故所求特解为 y=-xex+x+2故答案为-xex+x+2扩展资料:形如y"+P(x)y=Q(x)的微分方程称为一阶线性微分方程,Q(x)称为自由项。一阶,指的是方程中关于Y的导数是一阶导数。线性,指的是方程简化后的每一项关于y、y"的指数为1。一般的凡是表示未知函数、未知函数的导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程,叫做微分方程。未知函数是一元函数的,叫常微分方程;未知函数是多元函数的叫做偏微分方程。2023-11-20 13:10:121
求二阶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y”+2y=0的通解
就当他一元二次方程解就可以了2023-11-20 13:11:471
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y"+y=0的通解
得出根为:1+2i和1-2i k^2+pk+q=0,根据p=-(a+b)=-2,q=1+4=52023-11-20 13:11:561
- 解:∵yy"+2(y")^2=0 ==>yy"dy"/dy+2(y")^2=0 ==>ydy"/dy+2y"=0 ==>ydy"/dy+2y"=0 ==>dy"/y"+2dy/y=0 ==>ln│y"│+2ln│y│=ln│C1/3│ (C1是积分常数) ==>y^2y"=C1/3 ==>y^2dy=C1dx/3 ==>y^3/3=C1x/3+C2/3 (C2是积分常数) ==>y^3=C1x+C2 ∴原方程的通解是y^3=C1x+C2。2023-11-20 13:12:222
微分方程y``+y`+y=0 的通解为
可以啊先解出特征根:rr+r+1=0,得r=[-1加减(根号3)i]/2根据通解的形式,因为特征根是一对共轭复数所以通解为:y=e^(-x/2)[c1cos(根号3)x/2+c2sin(根号3)x/2]这公式可 以看一下微分方程这一章,任一本高数书上都应该有的,这是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2023-11-20 13:13:202
微分方程Y”+Y=0的通解为
可以啊先解出特征根:rr+r+1=0,得r=[-1加减(根号3)i]/2根据通解的形式,因为特征根是一对共轭复数所以通解为:y=e^(-x/2)[c1cos(根号3)x/2+c2sin(根号3)x/2]这公式可以看一下微分方程这一章,任一本高数书上都应该有的,这是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2023-11-20 13:13:361
- 微分方程yy""-(y")^2=0的通解对一个微分方程而言,它的解会包括一些常数,对于n阶微分方程,它的含有n个独立常数的解称为该方程的通解对于一个微分方程而言,其解往往不止一个,而是有一组,可以表示这一组中所有解的统一形式,称为通解(general solution)。2023-11-20 13:14:181
微分方程y的二阶求导+y等于0的通解
解:∵y""+y=0==>y""=-y==>y"dy"=-ydy==>y"^2=C1^2-y^2 (C1是常数)==>y"=±√(C1^2-y^2)==>dy/√(C1^2-y^2)=±dx==>arcsin(y/C1)=C2±x (C2是常数)==>y=C1sin(C2±x)∴原方程的通解是y=C1sin(C2±x)。偏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自变量有两个或以上,且方程式中有未知数对自变量的偏微分。偏微分方程的阶数定义类似常微分方程,但更细分为椭圆型、双曲线型及抛物线型的偏微分方程,尤其在二阶偏微分方程中上述的分类更是重要。有些偏微分方程在整个自变量的值域中无法归类在上述任何一种型式中,这种偏微分方程则称为混合型。2023-11-20 13:15:283
常系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y''+2y'+y=0 求通解
y"-y"-2y=0特征方程x^2-x-2=0有两个实数根,x=-1,x=2所以方程的解是y=c1e^2t+c2e^-tc1,c2是任意常数2023-11-20 13:18:022
y″-2y″+ y′-2y=0的通解是什么?
方法如下,请作参考:若有帮助,请采纳。2023-11-20 13:20:191
求微分方程y″+ y=0的通解
具体回答如下:y"+y=0的特征方程是r+1=0所以特征值是r=-1所以这个方程的通解就是y=ce^(-1)=c/e(c是常数)约束条件:微分方程的约束条件是指其解需符合的条件,依常微分方程及偏微分方程的不同,有不同的约束条件。常微分方程常见的约束条件是函数在特定点的值,若是高阶的微分方程,会加上其各阶导数的值,有这类约束条件的常微分方程称为初值问题。2023-11-20 13:20:375
y(4)+2y'+y=0.的微分方程的解是多少
直接用书上的结论即可,答案如图所示2023-11-20 13:21:212
微分方程Y``+2y`+y=excosx怎么解
y""+2y"+y=e^xcosxy""+2y"+y=0特征方程r^2+2r+1=0r=-1y=C1e^(-x)+C2*xe^(-x)设y""+2y"+y=e^xcosx特解y=e^x(mcosx+nsinx) y"=e^x(mcosx+nsinx)+e^x(ncosx-msinx) =e^x [(m+n)cosx+(n-m)sinx] y""=e^x [(m+n)cosx+(n-m)sinx] +e^x [(n-m)cosx-(m+n)sinx] =e^x(2ncosx-2msinx)y""+2y"+y=e^x*[ 2n+(2m+2n)+m]cosx +e^x [-2m+2n-2m+n]sinx =e^x(3m+4n)cosx+e^x(-4m+3n)sinx 3m+4n=0 9m+12n=0 -4m+3n=1 -16m+12n=4 m=-4/7 n=3/7y=e^x* (-4cosx+3sinx)*(1/7)通解y=C1e^(-x)+C2x*e^(-x)+e^x *(-4cosx+3sinx)*(1/7)2023-11-20 13:22:551
微分方程y′+2y=0的通解
仅供参考。2023-11-20 13:23:342
3阶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y?-2y″+y′-2y=0的通解y=______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y″′-2y″+y′-2y=0,①①对应的特征方程为:λ3-2λ2+λ-2=0,②将②化简得:(λ2+1)(λ-2)=0,求得方程②的特征根分别为:λ1=2,λ2=±i,于是方程①的基本解组为:e2x,cosx,sinx,从而方程①的通解为:y(x)=C1e2x+C2cosx+C3sinx,其中C1,C2,C3为任意常量.2023-11-20 13:24:263
求微分方程y′′-2y′+y=0的通解
如图所示助人为乐记得采纳哦,不懂的话可以继续问我。2023-11-20 13:26:572
求微分方程y‘’+y‘-2y=0的通解,要具体过程。
The aux. equationp^2+p-2p=0(p+2)(p-1)=0p=-2 or 1微分方程y‘"+y‘-2y=0的通解y=Ae^(-2x) +Be^x (A,B 是常数)2023-11-20 13:27:431
求微分方程y″+ y=0的通解
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y"+y=0的通解为:y=(C1+C2 x)ex故 r1=r2=1为其特征方程的重根,且其特征方程为 (r-1)2=r2-2r+1故 a=-2,b=1对于非齐次微分方程为y″-2y′+y=x设其特解为 y*=Ax+B代入y″-2y′+y=x 可得,0-2A+(Ax+B)=x整理可得(A-1)x+(B-2A)=0所以 A=1,B=2所以特解为 y*=x+2通解为 y=(C1+C2 x)ex +x+2将y(0)=2,y(0)=0 代入可得C1=0,C2=-1。故所求特解为 y=-xex+x+2故答案为-xex+x+2扩展资料:形如y"+P(x)y=Q(x)的微分方程称为一阶线性微分方程,Q(x)称为自由项。一阶,指的是方程中关于Y的导数是一阶导数。线性,指的是方程简化后的每一项关于y、y"的指数为1。一般的凡是表示未知函数、未知函数的导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程,叫做微分方程。未知函数是一元函数的,叫常微分方程;未知函数是多元函数的叫做偏微分方程。2023-11-20 13:27:523
万有引力公式推导是什么?
相关如下: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公式是:根据开普勒三定律以及牛顿第三定律得出,具体如下:F引=F向=mw2r=mv2/r,再由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得到:F引=m(2πr/T)2/r=4π2mr/T2,F引=4π2mr/T2=4π2(r3/T2)m/r2,F引=4π2km/r2。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跟行星的质量成正比,跟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即:F∝m/r2。牛顿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大胆的猜想:既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也应该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Fu2002引∝Mm/r2u2002写成等式:Fu2002引=GMm/r2。相关介绍:经典万有引力定律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人类对引力的认识,在十九世纪末发现,水星在近日点的移动速度比理论值大,即发现水星轨道有旋紧,轨道旋紧的快慢的实际值为每世纪42.9″。这种现象用万有引力定律无法解释,而根据广义相对论计算的结果旋紧是每世纪43.0″,在观测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此外,广义相对论还能较好地解释谱线的红移和光线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的偏转等现象。这表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理论比经典的引力理论进了一步。在法拉第和麦克斯韦之后,人们看到物理的实在除了粒子还有电磁场。电磁场具有动量和能量且能传播电磁波。这使人们联想万有引力定律也是物理的实在,能传播引力波,也有许多人努力探测它,但尚无很好的结果。2023-11-20 13:30:461
万有引力所有公式及推导公式
万有引力的公式是F=G*(m1*m2)/r^2,该公式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产生的引力大小和距离的关系。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个公式以及其推导过程。1.引力的定义和定律引力是一种相互作用力,是物体之间由于质量而产生的相互吸引的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除非外力作用于其上。因此,如果物体被某种力拉动,它就会加速或改变方向。牛顿的第二定律表明,物理系统的动量随时间的改变率等于受到的合外力。而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种特殊情况,描述了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和距离的关系。2.引力公式的推导万有引力公式最初由牛顿在1687年提出。为了推导万有引力公式,我们需要考虑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引力。假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它们之间的距离为r。那么,它们之间的引力可以表示为F。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我们可以得到:F=-F"(F和F"分别代表物体1对物体2的引力和物体2对物体1的引力)我们可以假设两个物体之间的吸引力是一种标量,也就是说,吸引力不区分方向。因此,我们可以用一个正常量G来描述,将其乘以物体的质量得到密度,再除以距离的平方得到加速度。最终,我们可以得到万有引力公式:F=G*(m1*m2)/r^23.万有引力公式的应用与意义万有引力公式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天文领域,在地球上的运动也受到它的影响。例如,地球上的行星、卫星、木材、月球等都在相互作用和受到万有引力的影响下运动。此外,万有引力公式也用于测量大质量星体的质量和密度,以及确定行星和卫星的轨道。总之,万有引力定律对人类认识天体物理学和推算天体运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天文现象,丰富广阔的天空知识。2023-11-20 13:31:021
万有引力公式推导是什么?
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以开普勒第三定律作为已知条件,开普勒第三定律r3 /T2=C(C是常数),推导得F=GHMm/r2 。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开普勒第三定律r3 /T2=C (C是常数),万有引力F,形式未知,但一定等于向心力F=mr (2π/T) 2,带入1/T2=C/r3,F=mr4π2* (C/r3) =C" *m/r2,因为引力的对称性F=C”*M/r2,所以,F=GMm/r2, G是常数。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意义: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 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 起来,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第一次解释了(自然界中四种相互作用之一) 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体运动的规律,在天文学上和宇宙航行计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为实际的天文观测提供了一套计算方法,可以只凭少数观测资料,就能算出长周期运行的天体运动轨道,科学史上哈雷彗星、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都是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取得重大成就的例子。利用万有引力公式,开普勒第三定律等还可以计算太阳、地球等无法直接测量的天体的质量。牛顿还解释了月亮和太阳的万有引力引起的潮汐现象。他依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其他力学定律,对地球两极呈扁平形状的原因和地轴复杂的运动,也成功的做了说明。推翻了古代人类认为的神之引力。2023-11-20 13:31:281
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
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以开普勒第三定律作为已知条件,开普勒第三定律r3 /T2=C(C是常数),推导得F=GMm/r2,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里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1万有引力公式推导开普勒第三定律r2 /T2 =C (C是常数)万有引力F,形式未知,但一定等于向心力F=mr (2π/T) 2带入1/T2 =C/r2F=mr4π2* (C/r3 ) =C" *m/r2因为引力的对称性F=C”*M/r2所以,F=GMn/r2 ,G是常数2万有引力的科学意义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 起来,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第一-次解释了(自然界中四种相互作用之一) -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体运动的规律,在天文学上和宇宙航行计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为实际的天文观测提供了一套计算方法,可以只凭少数观测资料,就能算出长.周期运行的天体运动轨道,科学史上哈雷彗星、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都是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取得重大成就的例子。利用万有引力公式,开普勒第三定律等还可以计算太阳、地球等无法直接测里的天体的质里。牛顿还解释了月亮和太阳的万有引力引起的潮汐现象。他依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其他力学定律,对地球两极呈扁平形状的原因和地轴复杂的运动,也成功的做了说明。推翻了古代人类认为的神之引力。对文化发展有重大意义:使人们建立了有能力理解天地间的各种事物的信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科学文化的发展史上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23-11-20 13:31:421
万有引力公式推导
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大;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小。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GmM/r^2,即万有引力等于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距离的平方。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10的负11次方单位N·m2/kg2。为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万有引力的推导:若将行星的轨道近似的看成圆形,从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一定的,即:ω=2π/T(周期)如果行星的质量是m,离太阳的距离是r,周期是T,那么由运动方程式可得,行星受到的力的作用大小为mrω^2=mr...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大;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小。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GmM/r^2,即万有引力等于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距离的平方。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10的负11次方单位N·m2/kg2。为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万有引力的推导:若将行星的轨道近似的看成圆形,从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一定的,即:ω=2π/T(周期)如果行星的质量是m,离太阳的距离是r,周期是T,那么由运动方程式可得,行星受到的力的作用大小为mrω^2=mr(4π^2)/T^2另外,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r^3/T^2=常数k"那么沿太阳方向的力为mr(4π^2)/T^2=mk"(4π^2)/r^2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太阳也受到以上相同大小的力。从太阳的角度看,(太阳的质量M)(k"")(4π^2)/r^2是太阳受到沿行星方向的力。因为是相同大小的力,由这两个式子比较可知,k"包含了太阳的质量M,k""包含了行星的质量m。由此可知,这两个力与两个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它称为万有引力。如果引入一个新的常数(称万有引力常数),再考虑太阳和行星的质量,以及先前得出的4·π2,那么可以表示为万有引力=(GmM)/(r^2)两个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我们察觉不到它,可以不予考虑。比如,两个质量都是60千克的人,相距0.5米,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还不足百万分之一牛顿,而一只蚂蚁拖动细草梗的力竟是这个引力的1000倍!但是,天体系统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天体中质量还算很小的地球,对其他的物体的万有引力已经具有巨大的影响,它把人类、大气和所有地面物体束缚在地球上,它使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而不离去。当在某星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可将万有引力看作重力,既有mg=(GmM)/(r^2),此时有GM=g(r^2),为黄金代换公式。且有mrω^2=mr(4π^2)/T^2=mg。(此结论仅用于星球表面)2023-11-20 13:32:193
万有引力公式推导有哪些?
万有引力定律任意两个质点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公式为F等于G乘以M1乘以M2除R的三次方。F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G为万有引力常量,m1是物体1的质量,m2是物体2的质量,r是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大小,r表示径向矢量。依照国际单位制,F的单位为牛顿N,m1和m2的单位为千克kg,r的单位为米m。引力的含义引力是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引力场是描述物体延伸到空间中对另一物体产生吸引效应的理论模型。现代观点认为引力场是物质在空间中产生的空间弯曲效应,物体在该弯曲空间内运动时表现出在直角空间中的运动状态改变,从而体现出引力效应。2023-11-20 13:32:351
万有引力推导公式
这是中学基础的万有引力定律推导,把天体运动看做圆周运动的简单推导。根据开普勒的三定律以及牛顿第三定律得出。具体如下;F引=F向=mw2r=mv2/r再由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得到F引=m(2πr/T)2/r=4π2mr/T2F引=4π2mr/T2=4π2(r3/T2)m/r2F引=4π2km/r2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跟行星的质量成正比,跟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即:F∝m/r2牛顿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大胆的猜想:既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也应该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F引∝Mm/r2写成等式:F引=GMm/r2就这样了。2023-11-20 13:34:035
万有引力的公式是如何推导的?
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主要建立在开普勒三定律的基础之上,此外还吸取了前人的其他结果,比如伽利略铁球同时落地的结果.从铁球同时落地,我们知道初始运动状态相同的不同质量的东西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状态相同,也就是加速度也时刻相同,结合牛顿第二定律F=ma可知,重力是一个正比于物体质量的力.牛顿由苹果落地得到重力就是万有引力的一种体现,是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假设两个物体质量M和m,由前面的结论,知道,对第二个物体,引力F正比于m;同样对第一个物体,F"应该正比于M,而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F和F‘大小相同,因此万有引力应该正比于Mm.卡普勒第二定律表明行星运动是角动量守恒的,因为受到的是一个有心力(只与距离r的大小有关),进一步表明万有引力的方向由一个质点指向另一个质点的,这也与牛顿第三定律以及人们的直觉相吻合.而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运动周期与长轴的关系)表明,万有引力与距离r平方成反比(用一个圆轨道特例计算,假设写作万有引力可以用距离r的幂次展开即可得到这个幂次只能是-2).综上,牛顿总结出,万有引力F正比于Mm/r^2,比例系数可以定义为引力常数,即F=GMm/r^22023-11-20 13:34:371
万有引力公式的推导?
推倒过程:牛顿当年知道的数据:月球的公转周期T(T=27.3天),月地之间距离R=3.84*10^8米,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9.8m/s^2,地球半径R地=6.4*10^6米(其实当年牛顿并不知道这个数据,他是根据海员用的方法来算地球的半径)1.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假如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那么它的向心加速度a=GM/R2=g*R地^2/R^2=9.8*(6.4*10^6)^2/(3.84*10^8)^2m/s^2=2.72*10^(-3)m/s^2(GM=g*R地^2,是黄金代换公式,M是地球质量,G引力常数)2.根据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得到:a=2πR/T)^2/R=4π^2R/T^2=4*π^2*3.84*10^8/(27.3*24*3600)^2m/s^2=2.74*10^(-3)m/s^2在误差范围内这两种方法求得的向心加速度相同这样牛顿的猜想得到了检验.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①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提供地球绕太阳做匀速率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②向心力用带有周期的公式来描述; ③得出:引力与地球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④再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得出:引力还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 ⑤最后用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引力也满足此关系的佐证,得出万有引力定律。2023-11-20 13:34:452
求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公式……
这是中学基础的万有引力定律推导,把天体运动看做圆周运动的简单推导。根据开普勒的三定律以及牛顿第三定律得出。具体如下;F引=F向=mw2r=mv2/r再由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得到F引=m(2πr/T)2/r=4π2mr/T2F引=4π2mr/T2=4π2(r3/T2)m/r2F引=4π2km/r2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跟行星的质量成正比,跟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即:F∝m/r2牛顿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大胆的猜想:既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也应该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F引∝Mm/r2写成等式:F引=GMm/r2就这样了。2023-11-20 13:34:531
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推导过程
[tex]F=4pi^2(frac{R^{3}}{T^{2}})frac{m}{r^{2}}[/tex][tex]F=frac{m"m}{r^{2}}[/tex][tex]F=Gfrac{m"m}{r^{2}}[/tex]这是公式,还有不懂的请继续联系我2023-11-20 13:35:011
万有引力的公式
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大;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小。 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GmM/r^2,即 万有引力等于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距离的平方。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10的负11次方单位 N·m2 /kg2。为英国科学家 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 万有引力的推导:若将行星的轨道近似的看成圆形,从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一定的,即: ω=2π/T(周期) 如果行星的质量是m,离太阳的距离是r,周期是T,那么由运动方程式可得,行星受到的力的作用大小为 mrω^2=mr(4π^2)/T^2 另外,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r^3/T^2=常数k" 那么沿太阳方向的力为 mr(4π^2)/T^2=mk"(4π^2)/r^2 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太阳也受到以上相同大小的力。从太阳的角度看, (太阳的质量M)(k"")(4π^2)/r^2 是太阳受到沿行星方向的力。因为是相同大小的力,由这两个式子比较可知,k"包含了太阳的质量M,k""包含了行星的质量m。由此可知,这两个力与两个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它称为万有引力。 如果引入一个新的常数(称万有引力常数),再考虑太阳和行星的质量,以及先前得出的4·π2,那么可以表示为 万有引力=(GmM)/(r^2) 两个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我们察觉不到它,可以不予考虑。比如,两个质量都是60千克的人,相距0.5米,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还不足百万分之一牛顿,而一只蚂蚁拖动细草梗的力竟是这个引力的1000倍!但是,天体系统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天体中质量还算很小的地球,对其他的物体的万有引力已经具有巨大的影响,它把人类、大气和所有地面物体束缚在地球上,它使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而不离去。 当在某星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可将万有引力看作重力,既有mg=(GmM)/(r^2) ,此时有GM=g(r^2),为黄金代换公式。且有mrω^2=mr(4π^2)/T^2=mg。(此结论仅用于星球表面)2023-11-20 13:35:114
万有引力的公式。
万有引力的推导:若将行星的轨道近似的看成圆形,从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一定的,即: ω=2π/T(周期) 如果行星的质量是m,离太阳的距离是r,周期是T,那么由运动方程式可得,行星受到的力的作用大小为 mrω^2=mr(4π^2)/T^2 另外,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r^3/T^2=常数k" 那么沿太阳方向的力为 mr(4π^2)/T^2=mk"(4π^2)/r^2 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太阳也受到以上相同大小的力。从太阳的角度看, (太阳的质量M)(k"")(4π^2)/r^22023-11-20 13:35:181
万有引力定律的所有公式和推导公式
万有引力定律是在开普勒发现行星第三运动定律,即周期定律是发现的,你的课本是什么教材,在江苏省现在的高三的那个高一教材好象说得很明白的。不妨借来看看。当然,如果你有需要,我也可以帮你讲。开普勒第三定律a^3/T^2对任何行星都是相等的。a是行星椭圆运动轨道的半长轴,T是运动周期。然后牛顿在简单的圆周运动上考虑,有加速度v^2/a,而万有引力F=mv^2/a=m(2paia/T)^2/a=m4pai^2a/T^2=m4pai^2(a^3/T^2)(1/a^2)你发现了吗,对于不同的a,力与m/a^2成正比,因为a^3/T^2是一个常量,所以你的教科书上这么写,这么来的。很累,给点加分不为过吧?上面只是推导,真正要证明万有引力的正确性需要高等数学,我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到我的博客看看。2023-11-20 13:35:392
求万有引力势能公式的推导
F = GMm/r^2 从r0到无穷远的积分2023-11-20 13:35:491
下列各项与“南冥者,天池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B.四人者,庐陵萧君
C。 试题分析:例句所给的是典型的文言文判断句式“……者,……也”,A句、B句是这种判断句式的变式。D句也是判断句式,用“为”表示判断,为“……为……”式。C句为省略句。点评: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为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这四种句式。复习中应注意各种句式的表现形式,还可以通过自己造句来加强和熟练。在这几种句式中,特别要注意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省略宾语、省略介词宾语以及介词的省略。倒装句中特别注意宾语前置句和定语后置句。另外,固定句式也需要积累一些。2023-11-20 13:06:481
谁能帮我整理一下《项羽本纪》《魏公子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虚词的用法.
《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为: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做,引申为“演奏”,动词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是,动词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变成,动词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做,引申为“立下” 拜为上卿:担当,动词 2、以: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因为,连词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介词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着,介词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介词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同“而”,连词 3、于 以勇气闻于诸侯:在,介词;一说“被” 君幸于赵王:被,介词 故燕王欲结于君:同、跟,介词 归璧于赵:到,介词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引进动词行为的对象,介词 4、因 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副词 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介词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介词 《鸿门宴》(高考只考这个) 1、为 皆为龙虎:成为,动词 窃为大王不可取也:认为,动词 若属皆且为所虏:被,介词 为之奈何:对,动词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一个“为”,替、给,介词;后一个“为”,制定、策划,动词 为击破沛公军:将要,动词 如今人方为刀俎,:是,动词 何辞为:呢,表示反问,语气词 2、以 常以身翼蔽沛公:用,介词 请以剑舞:拿,介词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把,介词 籍何以至此:凭,介词 樊哙侧其盾以撞:表修饰,连词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表目的,连词 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表顺接,连词 3、于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于项王曰:向、对,介词 因击沛公于坐:在,介词 4、因 因招樊哙出:于是,连词 因击沛公于坐:趁,介词 5、也 此天子气也:表判断,语气词 秦地可尽王也:表肯定,语气词 毋从俱死也:表祈使,语气词 6、之 珍宝尽有之:无义,助词 臣活之:他,代词 交戟之卫士:的,助词 之沛公军:去、到,动词 7、与 未得与项羽相见:跟、同,介词 则与之卮酒:给,动词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和,连词 8、所、 财物无所取:附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的人”,代词 若属皆且为所虏:与“为”和用,表示被动 9、且 臣死且不避:尚且,连词 若属皆且为所虏:将,副词 且为之奈何:再说,连词 10、者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表示停顿,助词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呢,语气助词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译,表示停顿,助词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与“也”连用表判断,助词 《魏公子列传》1、之:如姬资之三年,(代词,它) 此五霸之伐也(助词,的) 今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助词,无义)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代词,他) 2、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介词,在) 实持两端以观望(连词,而) 欲以客往赴秦军(介词,用)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连词,因) 打得我累死了……2023-11-20 13:06:392
帮忙总结文言文鸿门宴中重点,急
2、通假字 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不者(“不”通“否”)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 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 3、词类活用 A 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驻军)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于项羽曰(告诉) 不可不语(告诉) 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吾得兄事之(侍奉) 范增数目项王(示意) 刑人如恐不胜(惩罚) 道芷阳间行(取道)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若入前为寿(走上前) B 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向上) 四人持剑盾步走(徒步) 道芷阳间行(抄小路) C 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从百余骑(使……跟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步,内:使……进来) 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使……回去) 樊哙侧其盾以撞(使……侧过来)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 D 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 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 E 形容词用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 (小的方面)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事) 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F动词用作名词 此亡秦之续耳(后续者) 4、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非常)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今义:河南省,河北省)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仔细说来)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 古义:现在别人,指刘邦。今义:现在的人) 沛公已去(古:离开;今: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 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之所以。..是因为...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沛公奉卮酒为寿(古:敬酒;今:岁数大) 5、句式解析 (1)判断句 ①。用“……也”表示判断 此天子气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②.用“……者,……也”表示判断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③。用“为”表示判断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④.无标记表示判断 此亡秦之续耳。 (2)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今日之事何如?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客何为者? 籍何以至此? ②.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沛公军霸上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贪于财货 具告以事 长于臣 因击沛公于坐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得复见将军于此 (3)被动句 ①。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②.无标记 珍宝尽有之。 (4)省略句 沛公欲王(省介词宾语“于”)关中 为(省介词宾语“之”) 击破沛公军 则与(省介词宾语“之”)一生彘肩 旦日(省主语“你”)不可不蚤自来谢(省介词宾语“于”)项王 欲呼张良与(省介词宾语“之”)俱去,曰:“毋从(省介词宾语“之”)俱死也。” 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上 将军战(省介词宾语“于”)河北,臣战(省介词宾语“于”)河南 置之(省介词宾语“于”)坐上 (5)固定结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的) 6、难句解析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旦日”即明日,“臣”是刘邦自谦的称呼,“戮”是联合,一同的意思,“河北”、“河南”指黄河北岸、黄河南岸。全句译为:沛公第二天一早就带着百多个骑兵来拜见项王,到达鸿门,赔不是说“臣仆跟将军合力同心攻打秦王朝,将军在黄河北岸作战,臣仆在黄河南岸作战。”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置”,放弃。“车骑”指战车。“道”用作动词,取道。“间”可译作从小路或秘密地。全句译为:刘邦就丢下他的车马与随从人员,独自骑马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及盾牌,快步离去。从骊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走。 3、臣请入,与之同命。 “之”可指沛公,也可代项庄,两种说法都成立。一般取前说,即“与沛公同命。”。全句译为:我请求进去,跟沛公同命运。 4、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撞”在现代汉语中是“运动着的物体跟别的物体猛然碰上”,在这句中“撞”作击刺讲。全句译为:亚父接了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击破了它。 7、一词多义 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 沛公起如厕(往,到……去)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意: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全、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动词) 哙拜谢(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 军 ①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 ②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 ③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 言 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 幸 ①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 ②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 去 ①亡去不义(离开,动词) ②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 当 ①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 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形容词作名词) ②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 ③故听之(所以,连词) 坐 ①项王、项伯东向坐(坐下,动词) ②因击沛公于坐(座位,名词) 从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使……跟着,动词) 胜 ①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 ②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动词) 击 ①为击破沛公车(动词,攻打) ②因击沛公于坐(动词,刺杀) 内 距关,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 辞 卮酒安足辞(动词,推辞)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动词,告别,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动词,顾及) 2、虚词 为 ①客何为者(wéi,做,干,动词) ②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wéi,做,干,动词) ③窃为大王不取也(wéi,认为,动词) ④为击破沛公军(wèi,替、给,介词) ⑤我为鱼肉(wéi,是,动词) ⑥吾属今为之虏矣(wèi,被,介词) ⑦何辞为(wéi,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 ⑧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第一个“为”, wèi,给,介词;第二个“为”, wéi,动词,成为) ⑨军中无以为乐(wéi,动词,作为) ⑩且为之奈何(wèi,对,动词) ①①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wéi,是,动词) ①②君为我呼入(wèi,替,介词) ①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wèi,给,介词;wéi,做,动词) 因: ①因言曰:……(趁机) ②不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 ③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以 ①具告以事(介词,把) ②籍何以至此(介词,凭)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介词,拿) ④还军霸上,以待项王(表目的连词,来) 且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③且为之奈何(副词,况且) 于 ①长于臣(介词,比) 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对,向) ③樊哙覆其盾于地(介词,在) 然 ①然不自意(然而,连词) ②不然(这样,代词) ③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形容词的词尾) 之 ①珍宝尽有之——代珠宝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 ③为之奈何——代词,指这件事 ④吾得兄事之——代词,指他 ⑤与之同命——代词,指沛公 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结构助词,的 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代词,指关中 8、成语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zǔ),我为鱼肉 秋毫无犯 劳苦功高 大行不辞细谨,大礼不辞小让2023-11-20 13:06:302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句式翻译
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宾语“于”,即置之(于)坐上。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意思是项羽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这句话出自《鸿门宴》。 鸿门宴省略句 沛公欲王(省介词宾语“于”)关中 为(省介词宾语“之”) 击破沛公军 则与(省介词宾语“之”)一生彘肩 旦日(省主语“你”)不可不蚤自来谢(省介词宾语“于”)项王 欲呼张良与(省介词宾语“之”)俱去,曰:“毋从(省介词宾语“之”)俱死也。” 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上 将军战(省介词宾语“于”)河北,臣战(省介词宾语“于”)河南 置之(省介词宾语“于”)坐上 鸿门宴节选 原文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翻译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不起多喝酒,不能当面告辞。我带了一对玉璧,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羽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2023-11-20 13:06:221
(苏教版)语文高一古文全部通假字附带句子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二、一词多义 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2、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3、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4、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5、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6、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8.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 ③则幸得脱(侥幸) 9、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三、词类活用 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 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 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17、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前一个使,动词,派遣) 18、闻:以勇气闻于诸侯(使……听闻) 四、古今异义的词 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古义: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今义:冒犯 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 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 今义:宣告 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今义:鄙卑下贱 五、句式归纳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2、蔺相如者,赵人也。(判断句) 3、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求可使报秦之人) 4、君幸于赵王。(状语后置。=君于赵王幸) 5、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句) 6、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句) 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 9、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于大王得罪) 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 11、使不辱于诸侯。(状语后置。=使不于诸侯辱) 12、请奉盆缶(于)秦王。(状语后置。=请于秦王奉盆缶) 1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句) 烛之武退秦师1.通假字(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句意是:秦国的外交使臣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物资粮秣等物。)(2)秦伯说。(说,同“悦”。句意是:秦穆公听了很高兴。)(3)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句意是:失掉了盟国,不是聪明。)2.古今异义词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一个代词“夫”与名词“人”表达:“那个人”之意。今常为一词,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亦去之。(去,离开。今常用于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或过去的时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今常用于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网篮等。句意是:秦国的外交人员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3.一词多义封 (1)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2)肆其封(疆界,名词)之 (1) 唯君图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2)子犯请击之(代词,代秦军)(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的”)(4)烛之烛(介于姓、名之间的助词)(5)臣之壮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 (1)君知其难也(他的,代词) (2)吾其还也(表希望的语气副词)(3)以其无礼(郑国,代同)以 (1)敢以烦执事(拿,介词) (2)以乱易整(用,介词)(3)以其无礼(因,介词)4.词类活用越国以鄙远。(鄙,名词作动词,作为边邑。句意是,越过别国而以远处地方为自己的边邑。)既东封郑。(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面。句意是,既然晋国把郑国作为东西的疆界。)肆其西封。(西,方位名词作定语,向西面。句意是:扩展它西面的疆界。)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句意是: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伤害他。)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扎。句意是:晋军屯驻在函陵。)5.古汉语句式(1)判断句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句意是:邻国的势力雄厚了,也就是您秦国的势力削弱了。)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句意是:用自相冲突改变步调一致,不是威武。)(2)倒装句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句意是: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佚之狐言于郑伯。(介词结构后置句,句意是:佚之狐对郑文公说。)(3)省略句许之。(省略主语“烛之武”。句意是:烛之武应许了他。)敢以烦执事。(“以”后省略了宾语“之”〈代亡郑的事〉。句意是:请拿此事麻烦您的左右。)总结、扩展 非攻【古今异义】 众闻则非之(非,非难。今义:不对,过错。) 苟亏人愈多(苟.如果。今无此义。) 其不仁兹甚,罪益厚(重,大。今义: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 【一词多义】 国 今至大为攻国(国家)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 等死,死国可乎(国事)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域) 故 是何故也(原因,缘故) 暮去胡来颜色故(衰老)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 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以亏人自利也(因为) 乃入见。问:“何以战?”(凭,凭借) 以 作《师说》以贻之(来,用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 【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以其亏人愈多(亏,损人) 从而誉之(誉,赞美) ②形容词作动词: 众闻则非之 (非,非难) 【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 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省略介词) 上为政者得(之)则罚之。(省略宾语) 从而誉之,谓之(为)义。 (“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 ② 设问句: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③ 反问句: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秋水(一)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直流。) 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辨别。) (二)一词多义 望洋向若而叹曰。(名词,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动词,如、及、比得上。) (三)词类活用 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作状语。东:向东面。) 东面而视。(方位名词作状语。东:朝东,向东。)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少:认为…;少,小看;轻:认为……轻,轻视。) (四)句式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句。宾语“己”置于动词谓语“若”的前面) 字串7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见……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五)固定格式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 意思。)鸿门宴(一) 通假字、异体字 1. 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 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 3. 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 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 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 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 杯—杯: 8. 杓—勺: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9. 坐—座:置之坐上。 (二)古今异义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常 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 寿 古:敬酒。今:长寿。 6. 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 (三)一词多义 1.谢 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 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 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固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 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5. 幸 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6. 之 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7. 去 距离:相去四十里。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 于 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比:长于臣。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9. 因 就此:不如因善遇之。就、于是:项王即日固留沛公与饮。趁势、趁机:固击沛公于坐,杀之。 10. 为 任,做:使子婴为相。替,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作为:军中无以为乐。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句末语气词:何辞为?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如动词: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项羽曰:……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不可不语(告诉,动词)。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籍(登记,动词)吏民。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道(取道,动词)芷阳。 2.形容词用如动词: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意动、使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 4。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五)句式 1.数词作谓语: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宾语前置:客何为者?(何为— 为何)大王来何操?(何操— 操何)沛公安在?(安在—在安) 3。判断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省略句: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毋从(省略“之”)俱死也。奉厄酒为(省略“之”)寿。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六)成语凝集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2023-11-20 13:06:152
为击破沛公军的"为"的用法和意思
,飨就是让士兵吃饱饭的意思,"为击破沛公军"就是为您击败刘邦的军队,沛公是刘邦的称号.2023-11-20 13:06:034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翻译
意思:君王对待他人仁慈。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完酒,请让我舞剑。趁机把在座位上的沛公,杀死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出处: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鸿门宴》。原文节选: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译文: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对待他人仁慈。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完酒,请让我舞剑。趁机把在座位上的沛公,杀死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羽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扩展资料《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片断,它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这样说,是因为作者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鸿门宴》主要塑造了项羽的形象,集中表现了他自矜功伐的性格。他挟击败秦军主力的胜利余威,带兵进至函谷关,紧闭的关门严重损伤了他的自信心自尊心,因此他遣将击关;入关后听说刘邦“欲王关中”,刺痛了他唯我能霸王天下的自负自尊,于是立即决定进攻;而在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等待他来处理,便放弃了进攻的打算。更由于自矜功伐,他不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不想在席间杀死他,而刘邦又注意维护他的尊严,使他动了“不忍”之心,所以对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应”,对项庄、项伯筵间舞剑也不表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鸿门宴2023-11-20 13:05:184
鸿门宴翻译文
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占领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相所有的)珍珠宝器都归为自己所有。”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受好美女。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近,这(表现)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成为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你)赶快功打(他),不要失掉时机!” 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你,平时和留候张良友好。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说:“不跟(我走)将会一被杀。”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有急难,(我)逃跑离开是不讲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 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样应付这件事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 项伯立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 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 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项羽)军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就趁机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不如就趁机友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 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你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的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下手。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 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终于)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于是张良到军门外去见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样?”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请让我进去,和他们拼命。”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让他进去。樊哙侧举盾牌一撞,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揭开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坚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卫士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立起,站着(一口气)把酒渴了。项羽说:“赏给他一只猪腿。”(左右的人)就给了他一只半生的猪腿。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切着吃起来。项羽说:“壮士!能再喝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怀王曾经和诸将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一丝一毫都不敢占有动用,封闭了官室,退军驻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来2023-11-20 13:05:102
《鸿门宴》原文及翻译
【《鸿门宴》原文】: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枣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枣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占领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相所有的)珍珠宝器都归为自己所有。”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受好美女。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近,这(表现)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成为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你)赶快功打(他),不要失掉时机!” 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你,平时和留候张良友好。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说:“不跟(我走)将会一被杀。”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有急难,(我)逃跑离开是不讲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 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样应付这件事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 项伯立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 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 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项羽)军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就趁机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不如就趁机友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 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你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的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下手。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终于)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于是张良到军门外去见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样?”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请让我进去,和他们拼命。”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让他进去。樊哙侧举盾牌一撞,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揭开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坚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卫士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立起,站着(一口气)把酒渴了。项羽说:“赏给他一只猪腿。”(左右的人)就给了他一只半生的猪腿。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切着吃起来。项羽说:“壮士!能再喝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怀王曾经和诸将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一丝一毫都不敢占有动用,封闭了官室,退军驻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 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出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象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我自己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 项羽无话可答,说:“坐吧。”樊哙使挨着张良坐下。 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顺便招呼樊哙(一道)出去。刘邦已经出去,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召呼刘邦(回来)。刘邦(对樊哙)说:“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樊哙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于是就走了。就叫张良留下(向项羽)辞谢。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些什么(礼物)?”(刘邦)说:“我拿一对白玉璧,准备献给项王,一对玉酒杯,要送给范增。正赶上他们发怒,不敢献上去,你替我献给吧。”张良说:“遵命。”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刘邦丢下随从的车输、人马,离开这儿,独自一人骑马,同持剑拿盾徒步跑着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一起,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逃走。刘邦(行前)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请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 刘邦已经走了,(估计)抄小道(已经)回到军中,张良进去辞谢,说:“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经醉了,不能(前来)告辞。谨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对,敬献给大王;玉杯一对,敬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他脱身独自离开(—鸿门),已经回到了军中。”项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接受玉杯,丢在地上,拔出剑砍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营,立即杀掉曹无伤。2023-11-20 13:05:012
《过秦论》中“制其弊”中的制其弊是什么意思?
《过秦论》知识整理 通假字:(读本字音) 约从离衡(通“横”) 合从缔交(通“纵”) 制其弊(通“敝”) 陈利兵而谁何(通“呵”)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赢粮而景从(通“影”) 百有余年(通“又”) A.名词的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 释义 席卷、包举、囊括 名词作状语 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 同上 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赢粮而景从 同上 像影子一样 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同上 在国内、向南 序八州而朝同列 名词动用 招致 履至尊而制六合 同上 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同上 用破瓮作 用草绳系 B.动词的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 释义 追亡逐北 动词作名词 逃走的人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动用法 使……退却 约从离衡 使动用法 使……离散 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动用法 使……朝拜 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动用法 使……争斗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动用法 使……灭亡 C.形容词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 释义 会盟而谋弱秦 形容词使动 使……弱 以弱天下之民 形容词使动 使……弱,削弱 以愚黔首 形容词使动 使……愚蠢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形容词动用 变小,变弱 ①制 例句 出处 释义 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齐桓晋文之事》 制作、缝制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后汉书u2022张衡传》 制造、制作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压制、控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过秦论》 制服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过秦论》 统率、指挥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 《齐桓晋文之事》 规定、制定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 规模 ②亡 例句 出处 释义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逃跑、逃脱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过秦论》 丢失、失去 燕虽小国而后亡 《六国论》 灭亡、消亡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赤壁之战》 死亡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 逃兵、逃亡的人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通“无”,没有 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 使动用法,使……灭亡 ③固 例句 出处 释义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过秦论》 牢固、坚固(的地势)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 巩固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廉颇蔺相如列传》 坚持、坚决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 《王忠肃公翱事》 一定、必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本来、原来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既、已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阿房宫赋》 固执、顽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 固然、诚然 ④利 例 句 出 处 释 义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 锐利、锋利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 快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u2022公孙丑》 有利、条件好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 有利的形势 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 利益、好处 商人重利轻别离 《琵琶行》 利润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孙子u2022谋攻》 胜利 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冯婉贞》 有利于 ⑤遗 例 句 出 处 释 义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 《过秦论》 丢失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封神演义》 丢失的东西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 遗漏、忽略 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 死去的人遗留下来的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给予 ⑥度 例句 出处 释义 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 尺码、尺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论积贮疏》 程度、限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 规章、制度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 风度、常态 一年一度秋风劲 《采桑子u2022重阳》 次、回、量词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扬州慢》 谱写、创制 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指南录)后序》 考虑、思虑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过秦论》 量、计算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问说》 推测、猜测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通“渡”,过 3说明下列各句的特征。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判断句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被动句 ③陈利兵而谁何。 宾语前置句 ④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介词结构后置 2.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子坐(坐通座,座位) 沛公不胜杯杓(杯通杯,杓通勺,酒器) 3.一词多义 【举】 A动词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不就(推荐《张衡传》) 今之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行动、发动《陈涉世家》) 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攻取,占领《阿房宫赋》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抬起,本课)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孔雀东南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完毕,尽,本课) B副词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全、皆《六国论》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整个《屈原列传》) 【谢】 动词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本课) 乃令张良留谢(辞别,本课)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莫忘(告诉、询问《孔雀东南飞》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凋落《芙渠》)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信?”(辞退《孔雀东南飞》)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谢恩,本课) 【如】 A动词 沛公起如厕(到……去,本课) 江城如画里(像,如同《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依照《赤壁之战》) B连词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假设,如果《答司马谏战书》 C助词词尾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的样子《论语u2022述而》 【斗】 A名词dǒu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古代盛酒器,本课) 则与斗卮酒(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本课)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北斗星,在此是名词用作状语《小石潭 记》 B动词dòu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争斗《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引且战,连斗八日(战斗《史记u2022李广传》) 【因】 A名词 无因而至前也(原因《狱中上梁王书》邹阳) B动词 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沿袭《汉书u2022循吏传》) C介词 不如因善遇之(趁机,本课)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凭借《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因荣木变为枯木(由,从《神灭论》范缜) 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由于《史记u2022卫将军骠骑列传》) D副词 秦军解,因大破之(于是,就《史记u2022高祖本纪》) E连词 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廉颇蔺相如列传》) 4.词类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籍吏民(造产籍册或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 道芷阳间行(取道) B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向上) C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从百余骑(使……跟从) D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5.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婚姻 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古义:不同一般的事 今义:副词,很、非常) 【句式解析】 1.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因果判断 所以遣将守头者,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3.倒装句 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 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 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4.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5.省略句 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 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盾”) 6.习惯句式(凝固结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字词 崤函:xiao3 雍州:yong1 逡巡:qun1 镞:zu2 蒙恬:tian2 鞭笞:chi1 隳:hui1 锋镝:di2 瓮牖:you3 墨翟:di2 氓隶:meng2 锄耰:you1 棘矜:ji2qin2 钩戟:ji3 长铩:sha1 度长些大:duo2 chang2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 一、知识点: 1、本文有以下通假字,请关注它们各自出现在文中何句中: 从(纵) 衡(横) 景(影) 甿(氓) 倔(崛) 棘(戟) 有(又) 没(殁) 2. 古今异义词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黄河以西一带 今:河的西面 赢粮而景从——古:担负 今:输赢的“赢” 山东豪俊并起——古:崤山以东,即东方 今:指山东省 流血漂橹——古:盾牌 今:使船前进的工具 3.词类活用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名作状) 赢粮而景从 (名作状) 云集响应 (名作状) 内立法度 (方位词作状语) 外连衡 (方位词作状语) 南取百越之地 (方位词作状语) 斗诸侯 (动词作使动用法) 序八洲而朝同列 (动词作使动用法) 会盟而谋弱秦 (形容词使动用法) 以愚黔首 (形容词使动用法) 4、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被动句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3)宾语前置句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 5、难句译注 1)外连衡而斗诸侯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文言中,不及物动词的后边有宾语时,这种不及物动词大都是使动词.这里,在“斗”的后边带有宾语“诸侯”. 译文:对外采取连衡的策略来使(其他六国)诸侯相互争斗. 2)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于是:连词,相当于“因而” “之”,助词,的.。 译文:这样一来,秦国就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魏国)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3)会盟而谋弱秦 会盟:聚在一起订立盟约.“盟”,动词,订立盟约.文言中,当用“而”把(或动词短语)和名词连接起来时,这种名词就用作动词.。 弱:使动用法,使……弱。 译文:(他们便)聚在一起订立盟约来谋划削弱秦国(的势力)。 4)追亡逐北 亡:逃亡的败兵. 北:败逃,这里指溃败的军队.这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追”和“逐”为互文,“亡”和“北”为互文。 译文:追逐逃亡的败兵。 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臣:可靠的大臣.陈:陈列,布置. 利兵:锐利的兵器. 而谁何:即“其谁奈之何”,也就是“那(阵势)有谁敢惹他”. 译文:用忠臣的臣子,带领精锐的士兵,陈列着锐利的武器,缉查盘问往来的人们. 6)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为:当作,云:作“集”的状语,译为“像云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译文:(他们砍伐树木作为武器,举起竹竿作为旗帜,天下人像浮云一样聚集起来响应(他们的号召),(大家)担着粮食像影子随形那样跟着(他们起来造反). 7)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于:介词,在形容词之后引出比较对象,相当于“比”. 译文:锄头 枪把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呀! 二、小测验: 1、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膏腴(yú) 逡(jùn)巡 藩(fān)篱 蹑(shè)足 B.迁徙(xǐ) 崤(yáo)函 鞭笞(tāi) 锋镝 (zhé) C. 瓮牖(yǒu ) 黔(qián)首 氓(méng)隶 劲弩(nǔ) D.万乘(shèng) 铦(guā)利 钩戟(jǐ) 阡(xiān)陌 2、词类活用之形容词作名词 ,找出句中那个活用的词,并解释 (1)崤函之固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3、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找出句中那个活用的词,并解释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2)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4)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5)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6)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词类活用之名词作动词 ,找出句中那个活用的词,并解释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5、 词类活用之形容词作动词 ,找出句中那个活用的词,并解释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6、 使动用法 ,找出句中那个使动用法的词,并解释 外连横而斗诸侯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吞二周而亡诸侯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序八州而朝同列 7、一词多义 (1) 制 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2)亡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吞二周而亡诸侯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3)利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5)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蒙故业,因遗策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6)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7)以为 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为桂林、象郡 ……,以为固 守之势异也。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年少即以育诗属文闻于世人。后见用于文帝,力主改革,被贬。改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自伤无状,忧愤而死。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著有《新书》十卷。代表作有《过秦论》上、中、下三篇,《陈政事疏》(亦名《治安策》),《论积贮疏》等。《过秦论》总结了秦代兴亡的教训,实则昭汉之过。《陈政事疏》和《论积贮疏》是批评时政之作,提出用“众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巩固中央集权制。要“驱民而归之农”,巩固政权。其文说理透辟,逻辑严密,气势汹涌,词句铿锵有力,对后代散文影响很大。鲁迅曾说,他与晁错的文章“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七篇,被贬长沙途中渡湘水时作《吊屈原赋》,以自谕。谪居长沙三年,作《鹏鸟赋》,假托与鹏鸟的问答,说明“万物变化之理”,对死生荣辱,万物众生,皆不在意。发自肺腑,哀伤之情跃然纸上。假辞赋之要,抒忧国之情。其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所著文章五十入篇,刘向编为《新书》十卷,已散佚不全。明人辑有《贾长沙集》,今人辑有《贾谊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过秦论 【题解】 《过秦论》,原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载于《新书》第一卷,《文选》卷五十一,另见于《史记·秦本纪》、《史记·陈涉世家》及《汉书》。全文着重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本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经验,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 【原文】 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横,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谬、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飘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鍉,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倔起阡陌之中,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不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不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肴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和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在那时候,(有)商君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这样,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后)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西吞并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盘,向北占领要害的郡邑。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事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很宽厚,对贤能之士很敬重,(他们)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结成联军。在这时,六国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为各国)沟通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开往函谷关去攻打秦国。秦人大开关门引敌深入,九国的军队(却)迟疑起来,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这样一来,纵约解散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富余的力量利用对方弱点来制服他们,追赶(九国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血流(成河),大盾牌也漂浮得起。(秦人)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屈服,弱国(按时)入秦朝拜。待到孝文王、庄襄王依次继位,他们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没有什么大事。 到始皇的时候,他大大地发展了前六代君主的功业,挥舞着长鞭来驾驭全中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最尊贵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种种刑具来迫害全国人民,威风震慑四海。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处理。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多里;胡人(再)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为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毁坏著名的城邑,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去掉刀刃和箭头,用来铸成十二个金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踏上华山修城墙,借用黄河做护城河,上有亿丈高的城墙,下临不可测量的深渊,作为坚固(的防御工事)。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以为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铜墙铁壁,正是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滴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中等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脐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都带着粮食,影子似地跟着他。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可以断言,一统天下的秦王朝并不是弱小得(无力抵抗),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从前那个样子。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尊贵;锄头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滴戍边的卒子的(作战能力)并不比九国部队更强;(至于)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策略,(陈涉)也比不上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山东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那简直是天渊之别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区区之地,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然后将天下作为一家私产,用崤山、函谷关作为宫墙;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2023-11-20 13:04:501
鸿门宴的实词释义
鸿门是一个地方,所以鸿门宴只是说在鸿门这个地方的一个宴会。项羽欲在此宴会杀刘邦,而刘邦又不得不赴宴。比喻那些没有安好心的邀请。如黄鼠狼给鸡拜年。2023-11-20 13:04:432
请问能否告之《鸿门宴》全文?
鸿门宴原文 鸿门宴译文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占领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相所有的)珍珠宝器都归为自己所有。”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受好美女。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近,这(表现)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成为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你)赶快功打(他),不要失掉时机!” 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你,平时和留候张良友好。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说:“不跟(我走)将会一被杀。”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有急难,(我)逃跑离开是不讲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 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样应付这件事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立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 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项羽)军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就趁机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不如就趁机友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你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的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下手。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终于)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于是张良到军门外去见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样?”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请让我进去,和他们拼命。”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让他进去。樊哙侧举盾牌一撞,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揭开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坚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卫士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立起,站着(一口气)把酒渴了。项羽说:“赏给他一只猪腿。”(左右的人)就给了他一只半生的猪腿。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切着吃起来。项羽说:“壮士!能再喝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怀王曾经和诸将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一丝一毫都不敢占有动用,封闭了官室,退军驻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 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出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象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我自己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项羽无话可答,说:“坐吧。”樊哙使挨着张良坐下。 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顺便招呼樊哙(一道)出去。刘邦已经出去,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召呼刘邦(回来)。刘邦(对樊哙)说:“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樊哙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于是就走了。就叫张良留下(向项羽)辞谢。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些什么(礼物)?”(刘邦)说:“我拿一对白玉璧,准备献给项王,一对玉酒杯,要送给范增。正赶上他们发怒,不敢献上去,你替我献给吧。”张良说:“遵命。”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刘邦丢下随从的车输、人马,离开这儿,独自一人骑马,同持剑拿盾徒步跑着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一起,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逃走。刘邦(行前)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请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 刘邦已经走了,(估计)抄小道(已经)回到军中,张良进去辞谢,说:“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经醉了,不能(前来)告辞。谨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对,敬献给大王;玉杯一对,敬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他脱身独自离开(—鸿门),已经回到了军中。”项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接受玉杯,丢在地上,拔出剑砍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营,立即杀掉曹无伤。满意请采纳~2023-11-20 13:04:352
《鸿门宴》中的文言现象有哪些?
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 距——拒,抵御,抵抗; 内——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 要——邀,邀请;3、臣之不敢倍德: 倍——背,背叛;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5、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隙,隔阂,嫌隙;6、不者: 不——否;7、因击沛公于坐、置之坐上:坐——座,座位;8、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9、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勠力,并力,合力;二、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 军:军队——驻军;2、沛公欲王关中: 王:大王——称王;3、籍吏民: 籍:名册——登记;4、范增数目: 目:眼睛——使眼色;5、若入前为寿: 前:前面——上前;6、请以剑舞: 舞:舞蹈——起舞;7、刑人如恐不胜: 刑:刑罚——施加肉刑;8、道芷阳间行: 道:道路——取道;(二)名词活用作状语1、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 夜:夜晚——连夜;2、吾得兄事之: 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3、常以身翼蔽: 翼:翅膀——像翅膀一样;4、头发上指: 上:上面——向上;5、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 间:小路——抄小路;6、日夜望将军至: 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三)使动用法1、臣活之: 活:使……活;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 从:使……从;3、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破碎;(四)意动用法先破秦入关者王之: 王:以……王(五)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素善留侯张良: 善:善良——交好、友好;2、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与“远”相对——靠近、接触;三、一词多义(略作拓展)幸: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亏、幸而;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侥幸;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帝王亲临;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希望;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急:今事有急:紧急、危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急击勿失:快、急速;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急躁,心急;大王必欲急臣:逼迫,使……急;事:沛公今事有急、今日之事何如、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事情;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吾得兄事之:侍奉,为……服务; 樊哙,沛人也,以屠狗为事:职业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事故;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量词,件,样;从: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吾从而师之、张良是时从沛公:跟从;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使……跟从;樊哙从良坐:傍着、挨着;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弟走从军阿姨死:参加、从事;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堂房亲属;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介词,表示起点,相当于“自”、“由”;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表示原因、途径,相当于“因”、“由”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从容;去:于是遂去:离开; 相去四十里:距离;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祭妹文》):去世,死去;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过去的,从前的;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赴,前往;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表示行为的方向;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去掉,出去;言: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言语,名词;焚百家之言:学说,言论;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一句话;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一个字为一言;且:且为之奈何:将; 臣死且不避:况且;故:故听之: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温故而知新:旧的,与“新”相对;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原因、缘故;大人故嫌迟:尚、还、仍然; 此物故非西产:本来,原来;因:因言曰:于是,就; 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趁机;善: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交好;亡:亡去不义:逃跑; 此亡秦之续耳:灭亡的;如:固不如也:比得上、及得上; 沛公起如厕:到……去、往;辞: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不能辞:告别;卮酒安足辞:推辞;过:不过二十里耳:超过;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失、错误;骑:沛公则置车骑:骑兵; 脱身独骑:骑马;破:又闻沛公已破咸阳:攻占; 拔剑撞而破之:使动用法,使……破碎;胜:刑人如恐不胜:尽; 沛公不胜杯杓:能承担、能忍受;为:使子婴为相(阳平):做,动词; 为击破沛公军(去声):替,介词;为之奈何(去声):对,介词; 我为鱼肉(阳平):是,判断动词;吾属今为之虏矣(阳平):被,介词;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阳平):作出,动词;窃为大王不取也(阳平):以为、认为,动词;取:财物无所取:取用; 窃为大王不取也:采取;击:使当阳君等击关: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击杀;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 哙拜谢:感谢;行:行略定秦地:将要; 道芷阳间行:行走;大行不顾细谨:行为、作为;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抬起; 杀人如不能举:全、尽;望:日夜望将军至:盼望; 吾令人望其气:观察;乃: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 乃令张良留谢:仅仅、只;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才;当: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 当是时:在(某处、某地)四、固定结构(一)与所相关的:1、所以:……的原因;——所以遣将守关者;2、有所近:有接触的;——秋毫不敢有所近;3、无所取:没有取用的;——财物无所取;4、所佩:佩戴的;——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5、所虏:俘虏的人;——若属且皆为所虏;(二)其他1、孰与:同……相比,哪一个更;2、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用来……的;3、项王未有以应:有用来……的;4、何……为:表疑问或反诘,干什么,为什么?(三)动宾短语+者——名词性短语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为+此计+者,表示人;2、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示+之+者,表示事件;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此天子气也;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5、亚父者,范增也;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7、此亡秦之续耳;8、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9、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10、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二)介词结构后置1、贪于财货;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3、具告以事;4、长于臣;5、得复见将军于此;6、因击沛公于坐;7、樊哙覆其盾于地;(三)宾语前置1、籍何以至此;2、沛公安在?3、大王来何操?4、客何为者?2023-11-20 13:04:261
为击破沛公军的翻译
“为击破沛公军”翻译成现代文意思是项羽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为:介词,替,给。“为击破沛公军”作为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宾语“我(指代项羽)”,应为“为我击破沛公军”。出自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鸿门宴》,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司马迁在元封三年(前108年)接替其父担任太史令,从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创作《太史公书》(后来称为《史记》)。后因向汉武帝为李陵战败投降匈奴之事辩护而被捕入狱并处以腐刑,在形体和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大约在征和二年(前91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其中第七篇即为《项羽本纪》。项羽作为汉朝开创者刘邦的劲敌,曾与刘邦争夺天下,汉朝历代君主对项羽的态度多是贬大于褒。而司马迁却不同。扬雄《法言》云:“太史迁,曰实录。”“子长多爱,爱奇也。”正因为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和“爱奇”思想,不以成败论英雄,才刻画出具有鲜明个性的项羽形象。而鸿门宴是项羽一生成败的一个重要节点,因此司马迁浓墨重彩地再现了这一事件。二、整体赏析《鸿门宴》主要塑造了项羽的形象,集中表现了他自矜功伐的性格。他挟击败秦军主力的胜利余威,带兵进至函谷关,紧闭的关门严重损伤了他的自信心自尊心,因此他遣将击关。入关后听说刘邦“欲王关中”,刺痛了他唯我能霸王天下的自负自尊,于是立即决定进攻;而在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等待他来处理,便放弃了进攻的打算。更由于自矜功伐,他不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不想在席间杀死他,而刘邦又注意维护他的尊严,使他动了“不忍”之心,所以对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应”,对项庄、项伯筵间舞剑也不表态。这种“不忍”之心甚至使他对樊哙采取了格外宽容的态度:樊哙没有资格与会,本可以叱出,但他理解樊哙的心情,反而赐酒。樊哙陈词,虽有指责的话,但又把他看得比怀王更高,有“求赏”之意,都合乎他自矜功伐的心理,他内心有愧而“未有以应”,于是优礼有加,赐樊哙坐。自矜功伐而又“为人不忍”,虽一时成功,最后终不免于失败。作者写项羽听了曹无伤告密之后的反应和听了项伯劝解之后的反应,形成两个极端,把项羽毫无主见,不辨忠奸,既易冲动又易受骗的性格勾画得十分鲜明。写项羽在鸿门宴上既不顾范增再三催促杀刘邦的暗示,又不制止项庄意在杀刘邦的舞剑,还把樊哙的愤激当作豪壮,对刘邦的逃席行为听之任之,处处表现他的优柔寡断。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他曾这样评论道:“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这篇文章虽只写出人物的一个侧面,却未尝不能窥一斑而知全豹。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鸿门宴2023-11-20 13:03:293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和必修二的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 文学常识 急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 (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三、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3.且贰于楚也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一词多义封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肆其西封(疆界,名词)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说: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 “以……为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许: 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答应,听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杂然相许(赞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五、文言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兼词,于何)⑤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4.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助词,的)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土地)5.其以其无利于晋(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这)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晋国)失其所与(指代自己)吾其还也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6.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递进,况且)六、特殊句式1.(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B.(晋惠公)许君焦、瑕C.敢以(之)烦执事D.夜缒(烛之武)而出E.(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2.欲与 ( 之 ) 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宾短语后置1.常痛于骨髓2.给贡职如郡县3.燕王拜送于庭定语后置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小结2六、重点实虚词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发尽上指冠 头发2、故故遣将守关者 特意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缘故鲰生说我……故听之 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老交情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登上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故人具鸡黍 老,旧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 如果真的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的确,确实4、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估计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常态,气度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大行不顾细谨 顾忌,考虑6.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为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7.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而,表因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却,表转折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或不译,表承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七、固定用法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然则将军之仇报 (既然这样,那么)3. 荆轲有所待( 有……的)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6.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l《鸿门宴》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二、古今异义词沛公居山东时 古: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河北省、河南省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关系 今:男女结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情况 今:表程度,很、甚而听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说来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1.军沛公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扎。从此道至吾军: 名词,军营。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名词,军队。勇冠三军: 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2.击忽击忽失: 动词,攻击,攻打。因击沛公于坐: 动词,杀。秦王不肯击缶: 动词,敲打,敲击。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名词,碰撞。3.内毋内诸候: 内,通“纳”,动词,接纳。帘内掷一纸出: 名词,里面,与“外”相对。内无法家弼士: 名词作状语,在内部。色厉内荏: 名词,内心,心里。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 动词,像。沛公起如厕: 动词,往、去。固不如也: 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动词,通“背”,违背。每逢佳节倍思亲: 副词,愈加。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动词,道歉,谢罪。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辞别。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动词,感谢。7.意然不自意: 动词,料想、意料、估计。其意常在沛公也: 名词,心意、意图。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名词,意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名词,神态,神情。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 动词,坐下。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名词,座位。坐北朝南: 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停车坐爱枫林晚: 介词,因为。9.举杀人如不能举: 副词,尽。举所佩玉 以示之者三: 动词,举起。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举行、施行。举不胜举: 动词,列举、举出。10.胜沛公不胜: 杓 动词,禁得住。刑人如恐不胜: 副词,尽。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形容词,优美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动词,胜过、超过。11.斗玉斗一双,献与亚父: 名词,酒器。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 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动词,争斗。12.置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动词,放弃、丢下。置之坐上: 动词,安放,放置。乃置酒大会宾客: 动词,摆、设。四、古今异义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6.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 原义军队,此处义为 军队驻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诉沛公欲王关中 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不可不语 原义言语,此处义为告诉吾得兄事之 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道芷阳 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籍吏民,封府库 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范曾数目项王 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 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B.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那样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在夜里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向上道芷阳间行 从小路 C.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 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D.形容词作名词君安与项伯有故 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E.使动、意动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以(之)为王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之)活下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百余骑)跟从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使(他)停止下来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使(关中)被攻破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此亡秦之续耳。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亚父者,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2.倒装句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长于臣(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客何为者(宾语前置) 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沛公安在(宾语前置)3.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4.省略句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吾)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其”)六、固定结构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个……”)3.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七、成语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八、古代文化常识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古代“座次”问题: 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 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 左为贵,右为轻。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 项羽(伯)——亚父——沛公( 张良)不好意思答案太长,只能分开发2023-11-20 13:0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