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为什么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用来稳定经济

2023-08-29 10:27:21
共1条回复
hdjebs

解释为什么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用来稳定经济

  1.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社会总需求。
  2. 货币政策制约投资和短期内发展,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3. 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

  4. 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货币政策是指 *** 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什么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

财政政策是国家财政部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货币政策是央行主要通过 1.控制货币发行 2.调整利率 3.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4.调整再贴现率 来调整货币供给 。当经济过热或者出现通货膨胀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也就是减少支出或者增加税收、减少货币供给)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发行、提高存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当经济萧条或者通货紧缩则相反,采用宽松财政、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吗?

第一个问题目前持两种观点:赞成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理由是如果放任不管,经济就倾向于发生波动;反对理由是,虽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理论上可以用来稳定经济,但在实践中运用这种政策有重大障碍。第二个问题持反对看法。第三个问题持赞成看法。最后一个问题持赞成看法。一国的储蓄率是其长期经济繁荣的关键决定因素。

什么是财务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

财政政策是国家财政部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货币政策是央行主要通过 1.控制货币发行 2.调整利率 3.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4.调整再贴现率 来调整货币供给 。当经济过热或者出现通货膨胀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也就是减少 *** 支出或者增加税收、减少货币供给)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发行、提高存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当经济萧条或者通货紧缩则相反,采用宽松财政、货币政策。

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搭配来实现稳定经济

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通常所说的“紧”的货币政策就是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松”的货币政策是放松信贷和降低利率。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所谓“紧”的财政政策是指增税和减支,“松”的财政政策是减税和增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两个最重要的调节手段,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中,由于根本利益一致和统一的总体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具有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两大政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为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但由于这两大政策在我国也是各有其特殊作用,调节的侧重面也不同,因此,这两大政策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既不能简单地等同或混同,又不能各行其是,而应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

在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

第二,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第三,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第四,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 *** 的支持配合。

为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

说白了,财政政策调节经济是为企业降低成本,增强市场活力。比如,降低税收等。而货币政策调节经济是增加货币流动性,扩大消费者购买力。比如,降息和降低存准率。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制约投资和短期内发展,反之,是“松”的货币政策,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但对投资不利。反之,是“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虽然这两项政策在宏观经济运行中都有较强的调节能力,但仅靠一项政策很难全面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没有双方的配合,单个政策的实施效果将会大大减弱,这就要求二者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综合优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四种不同的搭配组合, *** 究竟采用哪种取决于客观的经济环境,实际上主要取决于 *** 对客观经济情况的判断。概括地说,“一松一紧”主要是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双松”或“双紧”主要为解决总量问题。货币政策要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货币支持,古时候为什么经济发展很慢?因为没钱,古代以黄金或铜币为货币,产量少,没有钱就没钱来投入生产,就只能依赖农业,而钱越多,流到人手里的钱就越多,就有越多钱用来生产,经济就会升温甚至过热,钱越少,大家没钱来生产,自然经济发展速度就降下来了。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调节国内总需求对经济进行调控。 *** 增加财政支出就增加了社会总产品需求,从而促进产出增加。同样 *** 扩大货币供给增加了市场的货币量,这也是增加了社会总需求,进而增加产出

为什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能解决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社会上货币的供给量比需求量多。增加货币的需求量或者减少货币的需求量都可以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

货币政策:提高再贴现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央行卖出 *** 债券都是货币政策,这些都可以吸收社会上大量的货币,导致社会上的货币流通量减少,从而解决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增减税,减少或扩大 *** 购买和投资,减少或增加转移支付等都是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扩大再生产,增加货币的需求量, *** 增加投资,可以扩大就业,激活市场活力,增加货币的需求。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

相关推荐

财政政策包括

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政策、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国债政策、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它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关系制约。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同其他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有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财政政策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不断发展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制约,国家不可能大规模组织社会经济生活。奴隶主和地主阶级的财政政策主要为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政治职能服务在资本积累阶段和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统治者一般都推行掠夺性财政政策,以加速资本积累的过程。
2023-08-29 04:25:051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哪些

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政策、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国债政策、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又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财政政策都是为着维护其超经济的剥削关系。当其统治者处于上升时期时,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财政政策。但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财政政策会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扩展资料:财政政策需主动适应“逆周期调节”的要求,通过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找准“加力提效”的发力点,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更好应对风险挑战。一是实施增加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在扩大最终消费方面,要加大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力度,更好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公共服务,并有效解决教育、育幼、养生、医疗、文化、旅游等产业所遇到的发展瓶颈;要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落实好专项附加扣除的各项标准,增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在引导中间产品的消费、扩大投资等方面,要推进企业所得税改革,创新和试点投资抵税机制,推动机器设备采购等生产性投资;实施推广“支持制造业企业依法按程序进行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用地整理及扩建生产、仓储场所,提升集约化用地水平,不再增收地价款”的政策,推动工业企业厂房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通过政府的相关支持基金,更好与金融机构协作,开展仓单质押业务,支持和促进存货投资,便利企业资金流转。二是实施提升收益率的财政政策。对生产领域实施全面减税,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主动性、效率性。生产领域的全面减税既包括减少生产环节的税收,也包括减少与生产活动相关联的收入性税收。可考虑将增值税作为直接的生产性税收继续按照“三档税率变两档、多层税负相趋同”的方向进行改革,继续降低税率;企业所得税改革应坚持“实际受益、市场公平”的原则不断深化减税安排,在总体保持现行税率水平的情况下,以鼓励创新、加大生产性投资和推进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大幅度增加税前扣除的内容,并针对中小企业继续探索降低税率水平的条件和范围;个人所得税改革应在取得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向家庭综合征收、按功能属性细分管理收入种类的方向推进。与此同时,需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特别是要着力开展相关政策应用于财政资源配置和政府采购管理的实践。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安排,更好融合政府采购市场与普通商品市场;提升政府购买服务的效率和能力,充分借助市场力量、坚持公平竞争,形成政府购买服务融合和参与现行市场体系的态势。三是实施提升信用水平的财政政策。保持市场融资环境的基本稳定,需要增加信用水平,财政政策就是提升信用水平、开展风险转换的主体力量。需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为载体,通过担保“总对总”、再担保“国对省”和投资“上对下”的业务安排,有效推动基金的商业金融机构股东、地方政府的再担保公司和地方所属的担保机构积极开展业务,为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增信服务,并坚持低担保费用水平的保本微利经营原则;以风险补偿和降低风险贴水为方向,通过设立政府补贴、开展政府贴息或组建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的方法,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适当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贴水水平。四是实施优化资源配置的财政政策。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做好有效出清“僵尸企业”和低效存量、扩大优质和高效增量的财政政策安排。具体包括:推动有效出清存量,在“去产能”进入稳定期后,以优化资产配置和转移职工就业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后期工作,可考虑建立“去产能”后期扶持资金;促进有序扩大优质增量,针对相关市场领域,在坚持竞争的基础上,对其中高效、优质的符合政策导向的主体,实施财政奖补安排(后补助)。五是实施提升有效供给能力的财政政策。总体包括支持企业创新和完善市场组织两个方向,即:提升科研条件的共享能力,优化国家创新体系的布局和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市场的组织性、效率性和可识别性,为市场差异化竞争和政府综合性监管提供服务。以此为基础,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在坚持现行机制和做法的同时,立足于社会资本方增量分享和风险自担的原则,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新型关系和组织模式。还要看到,相关财政改革和政策设计还需符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方向和要求。从可持续的角度看,务必要精准把握财政宏观调控的“度”,借力市场、补位市场,同时做好对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性保障。从成体系的角度看,在做好生产性全面减税安排的同时,亦应建立相关有效平衡机制,保障财政安全,既能满足政策目标,又能保障减税的长期性和规范性。从有效率的角度看,要坚持财政改革和宏观调控政策间的统一性、协调性和有序性,避免不必要的政策内耗和效力抵消。从防风险的角度看,既要推进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的扩大专项债券发行,又要规范政府举债机制,强调政府债券是政府举借债务的唯一形式,强调隐性债务全面纳入监控管理,在风险和收益相平衡的基础上扩大政府债券发行,推进债券的质押流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政政策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
2023-08-29 04:25:372

财政政策包括哪些

财政政策包括预算政策;税收政策;公债政策;公共支出政策;政府投资政策;补贴政策等。财政政策是国家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规范。它是一个客观的财政收入分配社会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也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财政政策有哪些积极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财政投融资进行一个国家社会基本制度建设和基础教育设施建设,调整企业经济组织结构,引导、促进和支持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投资、增加学生就业、扩大内需,使国内经济均衡可持续不断发展。税收政策可以调节个人收入。税收的个人收入调节效应是指政府根据社会公平原则的要求,改变和调整整个居民收入的市场分配结果,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财税政策具有控制赤字、增加收入和减少支出、促进改革和调整结构的功能。1、财政投资通过国家预算拨款和引导预算外资金的流向、流量,以实现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2、财政补贴它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通过财政转移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农民、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实行财政补助,以达到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目的。3、财政信用是国家按照有偿原则,筹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手段,包括在国内发行公债和专项债券,在国外发行政府债券,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借款,以及对预算内资金实行周转有偿使用等形式。4、财政立法和执法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对财政政策予以法律认定,并对各种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如违反税法的偷税抗税行为等),诉诸司法机关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予以审理和制裁,以保证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
2023-08-29 04:25:541

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哪些?

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财政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那么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哪些呢? 1、 内容包括: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政策、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国债政策、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2、 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 3、 例如减少税收可以刺激消费,增加政府的支出能够刺激生产,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4、 国家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所采取的经济、法律、行政措施的总和。经济措施主要指财政杠杆;法律措施是通过立法来规范各种财政分配关系和财政收支行为,对违法活动予以法律制裁;行政措施指运用政府机关的行政权力予以干预。 5、 财政政策手段的选择是由财政政策的性质及其目标所决定的。财政政策的阶级性质和具体目标不同,所采取的手段也不同。 关于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哪些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2023-08-29 04:26:251

财政政策有哪些?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1,预算政策,根据财政收支的差额来调整预算,以刺激或抑制总需求来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2,税收政策,一般在经济萧条时,通过降税或税收优惠等途径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如果经济过热,则采取相反措施;3,公债政策,主要通过发行公债来影响流动性,或通过调整国债发行利率影响金融市场,进而达到对经济运行扩张或紧缩的影响;4,公共支出政策,包括政府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5,政府投资政策,通过调节政府投资规模影响总需求和供给,通过调整投资方向来调节经济结构,促进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6,补贴政策,主要针对低收入的群体,通过增加财政补贴,提高其可支配收入,促进社会分配的公平,进而增加社会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拓展资料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四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基准利率。政策介绍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2)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2023-08-29 04:26:311

财政政策有哪些

财政政策有财政投资、财政补贴、财政信用、财政立法和执法等。1、财政投资通过国家预算拨款和引导预算外资金的流向、流量,以实现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2、财政补贴它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通过财政转移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农民、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实行财政补助,以达到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目的。3、财政信用是国家按照有偿原则,筹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手段,包括在国内发行公债和专项债券,在国外发行政府债券,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借款,以及对预算内资金实行周转有偿使用等形式。4、财政立法和执法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对财政政策予以法律认定,并对各种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如违反税法的偷税抗税行为等),诉诸司法机关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予以审理和制裁,以保证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财政政策简介:1、财政政策定义财政政策是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综合运用各种财政调节手段,对一定的经济总量进行调节(使之增加或减少)的政策,它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关系制约。2、财政政策重要性财政政策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关系制约。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同其他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3、财政政策内容内容包括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政策、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国债政策、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2023-08-29 04:26:381

财政政策包括哪一些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支出和税收等活动来影响总体经济状况,以对抗经济周期的政策。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包括哪些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政策包括哪些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支出和税收等活动来影响总体经济状况,以对抗经济周期的政策。财政政策包括几个方面:财政支出政策(公共工程开支、政府购买、财政补贴),税收政策和收入政策,财政赤字或盈余。   财政支出政策,指通过政府预算支出的增减及财政赤字的增减影响总需求,财政支出政策运用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财政拨款、政府采购、财政间接支出如财政担保、财政资助等。   税收政策是政府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而确定的指导制定税收法令制度和开展税收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税收政策是和预算政策一起发展的。税收政策的核心问题是税收负担问题。   收入政策是后凯恩斯主流学派提出的政策主张之一,指政府为了影响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而采取的措施,其目的通常是为了降低物价的上涨速度。是政府为降低一般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限制工资和价格的政策。目的在于影响或控制价格、货币工资和其他收入的增长率,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外的一种政府行为。   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它反映着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未能实现平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财政赤字即预算赤字,指一国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开始之初,在编制预算时在收支安排上就有的赤字。若实际执行结果收入大于支出,为财政盈余。   财政盈余,意味着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也就是说有一部分财富被储存起来了。财政盈余越多,被储存的财富就越多,长此以往,就会造成经济紧缩。因此,财政政策原则上是收支平衡,个人和企业的财富如何支配,就由市场自主调节,而政府则根据宏观经济调控需要,决定采取紧缩(制造财政盈余)或者扩张(制造财政赤字)政策。   我国财政部门目前采用的分类   我国现行支出分类采用了国际通行做法,即同时使用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两种方法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以《2009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为例)。   支出功能分类是按政府主要职能活动分类。我国政府支出功能分类设置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等大类,类下再分款、项两级。主要支出功能科目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事务、国债事务、其他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支出经济分类是按支出的具体用途所作的一种分类。我国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等12类,类下设款,具体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赠与、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和其他支出。   公共财政的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公共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优化全社会的资源配置。作为政府履行职能的手段之一,财政既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资源的直接分配者,也是全社会资源配置的间接调节者。   2.收入分配职能   公共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公平收入分配。在政府不加干预的情况下,市场会依据个人财产多少和对生产所做贡献大小进行收入分配。它有利于提高效率,但容易造成社会成员间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政府要通过税收、转移性支出等手段,对市场初次分配结果实施再分配调节,以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3.调控经济职能   公共财政的调控经济职能是指通过实施特定的财政政策,促进较高就业水平、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等目标的实现。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不同状况,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措施进行调节。   4.监督管理职能
2023-08-29 04:27:221

财政政策有哪些?包括这六大方面

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预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关系的指导原则和措施。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过程。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财政收支、政府预算等各个方面。财政政策包括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和国债政策。财务政策包括:1.预算政策。预算经济的调节功能主要表现在财政收支规模及其差额上。当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政府预算一般采取扩大支出规模、保持一定赤字规模的做法来扩大都会总需求;当都会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政府预算一般采取缩减支出规模和保持预算盈余的措施来抑制都会总需求;当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即经济平稳发展时,政府一般实行中性预算平衡政策,保持预算收支基本平衡。2.税收政策。首先,税收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方式,是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其次,税收是政府实施公平收入分配政策的重要手段。3.公债政策。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国债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首先,通过调节公共债务的流动性,改变社会经济资源的流向,可以对经济运行产生扩张性或收缩性的影响。不同期限的公债流动性差异很大。4.公共支出政策。公共支出是指政府用于满足纯公共需求的一般性支出,主要包括狭义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5.政府投资政策。政府投资是指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性支出,最终将形成各类固定资产。6.财政补贴政策。首先,财政补贴政策是维持经济平衡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财政补贴是政府实施公平收入分配政策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政府财政补贴的接受者多为低收入群体。通过增加财政补贴,可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分配。
2023-08-29 04:27:281

财政政策有哪些?预算政策是其一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1、预算政策,根据财政收支差额调整预算,以刺激或抑制总需求来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2.税收政策,一般在经济萧条时期,通过减税或税收优惠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如果经济过热,采取相反的措施;3.公债政策主要通过发行公债来影响流动性,或者通过调整公债发行利率来影响金融市场,从而实现经济运行的扩张或收缩;4.公共支出政策,包括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5.政府投资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投资规模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通过调整投资方向来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6.补贴政策主要针对低收入群体。通过增加财政补贴,可以增加他们的可支配收入,促进社会分配的公平,从而增加社会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2023-08-29 04:27:341

财政政策包括()。

【答案】:A、C、D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活动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方面。因此,财政政策就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2023-08-29 04:27:411

财政政策包括( )。 A.税收政策B.货币政策C.预算政策D.国债政策

【答案】:ACDACD一个完整的财政政策体系包括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政策、国债政策等。
2023-08-29 04:27:591

财政政策的类型有哪些

  我国现阶段财政政策类型是什么,有哪些类型,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的类型有哪些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政策的类型有哪些   财政政策的种类: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一种内在的、不需要的政府采取其他干预行为就可以随这经济社会的发展,自动调节经济运行机制。这种机制也被称为财政自动稳定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自动稳定作用。在经济萧条时,个人和企业利润降低,符合纳税条件的个人和企业数量减少,因而税基相对缩小,使用的累进税率将对下降,税收自动减少。因税收的减少幅度大于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的下降幅度,税收便会产生一种推力,防止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的过度下降,从而起到反经济衰退的作用。在经济过热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另一方面,是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如果经济出现衰退,符合领取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标准的人数增加,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的发放趋于自动增加,从而有利于抑制消费支出的持续下降,防止经济的进一步衰退。在经济繁荣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 (2)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中,美国实施的罗斯福-霍普金斯计划(1929-1933)、日本实施的时局匡救政策(1932年)等,都是下那股额册财政政策选择的范例。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具体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汲水政策是指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汲水政策有四个特点:第一,它是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发机制为前提,是一种诱导经济恢复的政策;第二,它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动和活跃社会投资;第三,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即只要社会投资恢复活力,经济实现自主增长,政府就不再投资或缩小投资规模。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的从当时经济状况反方向上调节经济景气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在经济萧条时期,为缓解通货紧缩影响,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减少收入政策来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反之,经济繁荣时期,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通过财政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等政策来抑制和减少社会过剩需求,稳定经济波动。   2、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增加国债、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来实现: (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 (3)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财政政策实施中的问题   在财政政策实施中还存在许多实际问题,这些问题要影响到政策效应。   首先,任何一种财政政策都有其正效应,这就是说,在一项政策实现其最终目标时必然产生某些副作用。例如,扩张性财政政策在刺激经济的同时,也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实现充分就业的代价是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在刺激总需求的同时又会使利率上升,抑制投资,这就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这种挤出效应减少了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的作用。   其次,宏观经济政策仅仅是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政策问题,实际上政策效应还要受到许多非经济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的影响。国际上的政治斗争、国内的政治问题,都要影响政策效应。因此,仅仅从经济角度来分析政策效应是不够的。实际上,决策者在决定政策时要对各种经济与非经济因素作出综合的分析,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政策效应。
2023-08-29 04:28:072

什么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政策、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国债政策、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又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财政政策都是为着维护其超经济的剥削关系。当其统治者处于上升时期时,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财政政策。但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财政政策会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扩展资料:财政政策需主动适应“逆周期调节”的要求,通过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找准“加力提效”的发力点,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更好应对风险挑战。一是实施增加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在扩大最终消费方面,要加大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力度,更好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公共服务,并有效解决教育、育幼、养生、医疗、文化、旅游等产业所遇到的发展瓶颈;要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落实好专项附加扣除的各项标准,增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在引导中间产品的消费、扩大投资等方面,要推进企业所得税改革,创新和试点投资抵税机制,推动机器设备采购等生产性投资;实施推广“支持制造业企业依法按程序进行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用地整理及扩建生产、仓储场所,提升集约化用地水平,不再增收地价款”的政策,推动工业企业厂房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通过政府的相关支持基金,更好与金融机构协作,开展仓单质押业务,支持和促进存货投资,便利企业资金流转。二是实施提升收益率的财政政策。对生产领域实施全面减税,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主动性、效率性。生产领域的全面减税既包括减少生产环节的税收,也包括减少与生产活动相关联的收入性税收。可考虑将增值税作为直接的生产性税收继续按照“三档税率变两档、多层税负相趋同”的方向进行改革,继续降低税率;企业所得税改革应坚持“实际受益、市场公平”的原则不断深化减税安排,在总体保持现行税率水平的情况下,以鼓励创新、加大生产性投资和推进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大幅度增加税前扣除的内容,并针对中小企业继续探索降低税率水平的条件和范围;个人所得税改革应在取得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向家庭综合征收、按功能属性细分管理收入种类的方向推进。与此同时,需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特别是要着力开展相关政策应用于财政资源配置和政府采购管理的实践。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安排,更好融合政府采购市场与普通商品市场;提升政府购买服务的效率和能力,充分借助市场力量、坚持公平竞争,形成政府购买服务融合和参与现行市场体系的态势。三是实施提升信用水平的财政政策。保持市场融资环境的基本稳定,需要增加信用水平,财政政策就是提升信用水平、开展风险转换的主体力量。需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为载体,通过担保“总对总”、再担保“国对省”和投资“上对下”的业务安排,有效推动基金的商业金融机构股东、地方政府的再担保公司和地方所属的担保机构积极开展业务,为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增信服务,并坚持低担保费用水平的保本微利经营原则;以风险补偿和降低风险贴水为方向,通过设立政府补贴、开展政府贴息或组建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的方法,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适当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贴水水平。四是实施优化资源配置的财政政策。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做好有效出清“僵尸企业”和低效存量、扩大优质和高效增量的财政政策安排。具体包括:推动有效出清存量,在“去产能”进入稳定期后,以优化资产配置和转移职工就业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后期工作,可考虑建立“去产能”后期扶持资金;促进有序扩大优质增量,针对相关市场领域,在坚持竞争的基础上,对其中高效、优质的符合政策导向的主体,实施财政奖补安排(后补助)。五是实施提升有效供给能力的财政政策。总体包括支持企业创新和完善市场组织两个方向,即:提升科研条件的共享能力,优化国家创新体系的布局和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市场的组织性、效率性和可识别性,为市场差异化竞争和政府综合性监管提供服务。以此为基础,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在坚持现行机制和做法的同时,立足于社会资本方增量分享和风险自担的原则,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新型关系和组织模式。还要看到,相关财政改革和政策设计还需符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方向和要求。从可持续的角度看,务必要精准把握财政宏观调控的“度”,借力市场、补位市场,同时做好对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性保障。从成体系的角度看,在做好生产性全面减税安排的同时,亦应建立相关有效平衡机制,保障财政安全,既能满足政策目标,又能保障减税的长期性和规范性。从有效率的角度看,要坚持财政改革和宏观调控政策间的统一性、协调性和有序性,避免不必要的政策内耗和效力抵消。从防风险的角度看,既要推进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的扩大专项债券发行,又要规范政府举债机制,强调政府债券是政府举借债务的唯一形式,强调隐性债务全面纳入监控管理,在风险和收益相平衡的基础上扩大政府债券发行,推进债券的质押流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政政策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
2023-08-29 04:28:294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那些政策?

  包括以下政策:  (1)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权威性等特点。税收促进财政目标实现的方式即是灵活运用各种税制要素。1)适当设置税种和税目,形成合理的税收体系,从而确定税收调节的范围和层次,使各种税种相互配合。2)确定税率,明确税收调节的数量界限,这是税收作为政策手段发挥导向作用的核心。3)规定必要的税收减免和加成。  因此,税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增减税种来调节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来调节个人收入和财富,实现公平分配。  (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或称经常项目支出)。它包括购买性和转移性支出,这两类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不同之处。  购买性支出从最终用途看,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等财政支出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开支,政府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方向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特别是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的重要工具。例如,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在现代社会里发挥着"安全阀"和"润滑剂"的作用,在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时,政府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增加社会购买力,有助于恢复供求平衡;反之,则减少相应这两种支出,以免需求过旺。  (3)国债国债是国家按照信用有偿的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实现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种效应上:  一是排挤效应。即通过国债的发行,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起到调节消费和投资的作用。  二是货币效应。这是指国债发行所引起的货币供求变动。它一方面可能使"潜在货币"变为现实流通货币,另一方面可能将存于民间的货币转移到政府或由中央银行购买国债而增加货币的投放。  三是利率效应。这是指通过国债利率水平的调整以及对资本市场的供求变化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或紧缩效应。  在现代信用条件下,国债的市场操作是沟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它们的藕合点。因此,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实施时,除了与其它财政政策手段协调外,还特别要与货币政策相协调。  (4)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是指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性支出,它最终将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政府的投资项目主要是指那些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外部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具有示范和诱导作用的基础性产业、公共设施,以及新兴的高科技主导产业。这种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而且具有乘数作用。所谓投资的乘数作用是指每增加1元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的倍数。
2023-08-29 04:29:031

积极财政政策有哪些内容?

财政政策包括政府购买支出、税收、转移支付等等。积极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减少税收、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增加转移支付等。积极财政政策一般运用于经济衰退、失业激增的时期,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有利手段。具体来说1 增加转移支付和减税可以扩大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的投资和购买,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如果是采用减低投资税的话,还可以直接促进私人投资的增加,推动经济快速发展。2 增加购买性支出(也包括政府直接投资)能直接增加社会的总需求,从而强力拉动经济增长。总之,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加快经济增长,减少失业都有好处,但也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因此,可能会搭配别的政策一起使用。
2023-08-29 04:29:091

什么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什么是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的含义:国家通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方向和数量的确定,及其对数量的增减变化的调整来调节社会总需求。如预算、税收、国债、补贴、财政收入和支出。(2)分类: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①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开支,抑制需求,扩大社会总供给。②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加国债、扩大财政赤字。③稳健的财政政策: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说来,就是十六个字: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2006年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货币政策:(也叫金融政策)(1)货币政策的含义: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等进行调节和控制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如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信贷、货币发行。(2)分类: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扩张性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①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政策):提高利率、增加储蓄、提高存款准备紧率、减少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信贷、抑制投资和消费。②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减少存款储蓄、降低存款准备紧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投资和消费。③稳健的货币政策:介入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中间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服从服务于改革开放发展大局,服从服务于中央宏观调控大局。其特点是:合理控制货币信贷总量,既要支持经济发展,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和防范通货紧缩的风险;既要坚持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对投资过热的行业降温,又要著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宏调原则:“稳定政策,适度微调,把握大局,着力协调,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积极稳妥,留有余地。”3、总结: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区别和联系区别:(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2)内容不同。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联系:(1)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空的重要方式。(2)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或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都需要时间,这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2023-08-29 04:29:18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手段是什么?

1、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例如:减少税收可以刺激消费,增加政府的支出能够刺激生产,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刺激经济增长。2、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有:控制货币发行;控制和调节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推行公开市场业务;改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选择性信用管制;直接信用管制。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1-0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2023-08-29 04:29:274

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包括哪些?怎么区别?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制约投资和短期内发展,反之,是“松”的货币政策,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但对投资不利。反之,是“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2023-08-29 04:29:421

财政政策工具包括

财政政策工具也称财政政策手段,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财政手段和措施,它主要包括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财政支出、国债和政府投资。财政政策工具有收入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收入政策工具主要是税收。支出政策工具分为购买性支出政策和转移性支出政策,其中,购买性支出政策又有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和消费性支出政策之别。财政政策的目标是指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通常来说,这个期望值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一个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的财政政策,即为基本财政政策,也称为长期财政政策。在一个特定时期内发挥作用的财政政策,即为一般性财政政策,也称为中短期财政政策。
2023-08-29 04:29:501

国家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构成,其中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而政府收入则包含税收和公债两个部分。政府支出是指整个国家中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由具体的支出项目构成,主要可以分为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两类。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品、机关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都属于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支出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规模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购买支出对整个社会总支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转移支付不能算作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它所做的仅仅是通过政府将收入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进行转移和重新分配。再看政府的收入。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的、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与政府购买支出、转移支付一样,税收同样具有乘数效应,即税收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变动具有倍增作用。当政府税收不足以弥补政府支出时,就会发行公债,使公债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又一组成部分。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务。它不同于税收,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和地方政府的债务。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防止通货膨胀1、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当认为总需求非常低,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该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反之,当认为总需求非常高,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该增加税收或者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前者成为扩张型财政政策,后者成为紧缩性财政政策。 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预算赤字是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实行扩张型财政政策,即减税和扩大政府支出就会造成预算赤字。预算盈余是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即增税和减少政府支出,会产生预算盈余。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普遍采取的政策原则。后来这个原则遭到了凯恩斯主义者的攻击。他们认为,衰退时,税收必然会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如果坚持年度平衡预算的观点,那么为了减少赤字,只有减少政府支出或者提高税率,其结果会加深衰退;当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时,税收必然会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为了减少盈余,只有增加政府孩子出或者降低税率,其结果反而会加剧通货膨胀。这样,坚持年度平衡预算只会使经济波动更加严重。 美国历年财政赤字按照功能财政的思想,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了干预经济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这种政策从理论上说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相机抉择”,但是事实上多数是搞扩张性财政政策,结果是财政赤字的上升和国家债务的积累。财政赤字是预算开支超过收入的结果。弥补赤字的途径有: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政府借债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向中央银行借债,另一类是向国内公众借债。公债作为政府取得收入的一种形式可以为预算赤字融资,使赤字得到弥补。然而,政府发行了公债要还本付息,一年年末清偿的债务会逐渐积累成巨大的债务净存量,这些债务净存量所要支付的利息又构成政府预算支出中一个十分庞大的支出。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增加国债、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来实现:(2)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3)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国家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国家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所采取的经济、法律、行政措施的总和。经济措施主要指财政杠杆;法律措施是通过立法来规范各种财政分配关系和财政收支行为,对违法活动予以法律制裁;行政措施指运用政府机关的行政权力予以干预。国家财政政策手段的选择是由财政政策的性质及其目标所决定的。财政政策的阶级性质和具体目标不同,所采取的手段也不同。中国财政政策的基本手段有:①国家预算。主要通过预算收支规模及平衡状态的确定、收支结构的安排和调整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②税收。主要通过税种、税率来确定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的分配关系,以满足国家履行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需要,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分配。③财政投资。通过国家预算拨款和引导预算外资金的流向、流量,以实现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④财政补贴。它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通过财政转移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农民、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实行财政补助,以达到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目的。⑤财政信用。是国家按照有偿原则,筹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手段包括在国内发行公债和专项债券,在国外发行政府债券,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借款,以及对预算内资金实行周转有偿使用等形式。⑥财政立法和执法。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对财政政策予以法律认定,并对各种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如违反税法的偷税抗税行为等),诉诸司法机关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予以审理和制裁,以保证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⑦财政监察。是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重要行政手段。即国家通过财政部门对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团体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财政政策和财政纪律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现代国家财政政策,都是随着不同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而不断调整的。但这种调整在一定时期内又保持相对稳定性。主要的调节方式有:①动态调节。即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规定相应的财政政策。②总体调节。即从全局上组织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经济与社会事业之间平衡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③主动调节。即基于对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而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政策。调节经济的财政政策,有膨胀性财政政策、缩性财政政策、平衡性财政政策、总量调节政策和结构调节政策等。 (1)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基本手段之一,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两方面。(2)国家运用财政收入政策时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第一,调节收入和财产分配的税收措施。个人所得税实行累积增进制,高收入者纳税多,它可以起到缩小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作用。第二,对垄断企业实现税收优惠措施。这一措施可以增加垄断资本积累,刺激经济增长。第三,调整经济结构的税收优惠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扶持需要大力发展的部门和地区经济,抑制某些部门生产的增长。第四,刺激或抑制经济增长的总量调节措施。通过减税可以刺激积累增长、投资增长和消费增长;通过增税,可以抑制投资和消费。(3)用财政支出政策调节经济主要采取的措施有:第一,增减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这项措施可以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增减,从而调节市场。第二,增减社会福利开支。这项措施可以增减社会购买力。第三,增减政府直接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津贴补助、各种价格补贴、各项事业费用开支等。这项措施可以引起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或减少。(4)财政政策的紧缩与扩张。当经济过热(经济过于膨胀)时,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第一,从财政收入政策上,往往采取增税等手段,抑制投资,减少个人收入从而减少个人消费,抑制需求膨胀。第二,从财政支出政策上,减少财政支出,抑制社会需求,从而把过热的经济降下来。当经济不景气(经济疲软)时,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第一,从财政收入政策上,往往采取减免税等手段,刺激投资,增加个人收入从而刺激个人消费,扩张整个需求。第二,从财政支出政策上,增加财政支出,直接扩大社会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复苏。
2023-08-29 04:30:20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措施分别有哪些

财政政策一般包括,财政投资,政府采购,国家发行债券和基金等措施!(分为:从紧的财政政策,适当宽松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三种)货币政策:包括央行制定的利率政策,外汇政策,存贷款利率政策,货币发行量!货币政策:http://baike.baidu.com/view/142663.htm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一国政府拥有多种政策工具可用来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用途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七个方面: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第五,调整再贴现率。 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财政政策的内容:http://baike.baidu.com/view/110.htm财政政策的内容 其内容包括: ◆社会总产品 ◆国民收入分配政策 ◆预算收支政策 ◆税收政策 ◆财政投资政策 ◆财政补贴政策 ◆国债政策 ◆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 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财政政策的种类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增加国债、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来实现: (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 (3)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中国财政政策的基本手段有:①国家预算。②税收。③财政投资。④财政补贴。⑤财政信用。⑥财政立法和执法⑦财政监察
2023-08-29 04:30:354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

1,减税。2,扩大预算支出规模。拓展资料:1,财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衰退时期,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使经济尽快复苏,这称之为扩张性财政政策。2,扩张性财政政策(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 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主要是通过减税、增加支出进而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一种财政分配方式。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3,当经济生活中出现需求不足时,运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可以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达到平衡;如果社会总供求原来是平衡的,这一政策会使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如果社会总需求已经超过总供给,这一政策将使两者的差额进一步扩大。4,减税 一般说,减税会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相应地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在财政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 下,相应地扩大了社会总需求。减税的种类和方式不同,所引起的膨胀效应也不同。对流转税的减免,在增加需求的同时也会刺激供给的增加,即这种减税的膨胀效应主要在供给方面。对所得税的减免,则可以增加社会需求,膨胀效应主要表现在需求方面。5, 扩大预算支出规模 由于政府支出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政府支出规模的增大必然相应地增加社会总需求在收入增加和支出扩大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财政赤字。就这个意义说,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就是赤字财政政策。
2023-08-29 04:30:501

扩张财政政策包括

增发国债、减少税收、增加财政支出都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衰退时期,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使经济尽快复苏,这称之为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主要是通过减税、增加支出进而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一种财政分配方式优点1促进经济增长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改变政府收入和支出,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发展速度。2提高就业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增加政府的支出,提高就业水平,解决失业问题。3增加消费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税收,增加消费者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费水平。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第六十五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委员长,副委员长若干人,秘书长,委员若干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有权罢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2023-08-29 04:31:081

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有什么?

1、宏观经济政策包括两类,一是财政政策,二是货币政策,两者往往是配合使用的。2、财政政策分为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下滑时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是发行国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提振市场信心,防止经济衰退。比如中国在1998年开始、持续5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再如2008年推出的4万亿投资,加上地方投资约12万亿。在经济上升周期,则一般以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压缩投资,防止经济过热。财政政策还包括扶持某些产业发展、见面税收等。3、货币政策分为紧缩性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主要手段有三:公开市场业务,即中央银行回收或卖出国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即调整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上缴的存款比例,因此缩小或扩大资金供应量,这一工具威力很大,较少使用;调整再贴现率,即调整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贷款的利息率,以此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往往配合使用,在经济下行期往往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是双松组合;在经济上行期往往是双紧组合。
2023-08-29 04:31:171

财政政策工具有哪些

问题一: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哪些,如何运用 5分 *** 通过财政政策的工具:税收、 *** 购买、转移支付、公债,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使之社会总供给相均衡,从而使社会与经济既不发生经济萧条又无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财政政策有三种类型:扩张型、紧缩型、平衡型。 货币政策工具:1、锭定存款准备金率:即商业银行每吸收一笔存款上缴到央行的那部分,占该笔存款的比例 2、再贴现率:即持票人将一张未到期的票据向商业银行请求变现,称为贴现;支付给银行的利息称为贴现率;商业银行将未到期的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或央行请求变现,称为再贴现,所支付给他们的利息称为再贴现率 3、公开市场业务:即央行在证券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行为,这是央行最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希望采纳 希望采纳 问题二:什么是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也称财政政策手段,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财政手段和措施,它主要包括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财政支出、国债和 *** 投资。 问题三: *** 的宏观政策的财政政策的工具有哪些? *** 通过财政政策的工具:税收、 *** 购买、转移支付、公债,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使之社会总供给相均衡,从而使社会与经济既不发生经济萧条又无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财政政策有三种类型:扩张型、紧缩型、平衡型。 货币政策工具: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即商业银行每吸收一笔存款上缴到央行的那部分,占该笔存款的比例 2、再贴现率:即持票人将一张未到期的票据向商业银行请求变现,称为贴现;支付给银行的利息称为贴现率;商业银行将未到期的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或央行请求变现,称为再贴现,所支付给他们的利息称为再贴现率 3、公开市场业务:即央行在证券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行为,这是央行最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问题四: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哪些 财政政策工具是 *** 为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所选择的操作手段,主要包括: (1)税收调节。税收既是 *** 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实施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以税收作为政策工具,可以通过改变税率、税收总量和调整税收结构来实现政策目标。一般来说,降低税率、减少税收都会导致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和国民产出的增长,反之则下降。因此,在总需求不足时,可采取减税措施来抑制经济衰退;在需求过旺时,可采取增税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 (2)国债调节。相对于不可轻易变动的税收来说,国债是一种较为灵活、较为便捷的财政政策工具。运用国债工具可以实现以下目标:调节社会总需求,发行国债会减少企业和居民的可支配资金,缩小社会总需求,而偿还国债,将增加企业收入和居民的可支配资金,扩大社会总需求;涮节国民收入的使用方向,国债可以对企业和居民收入进行再调整,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特定的经济建设;国债发行以后还可以进入证券市场转让和流通,成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国债,操作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货币供给水平。 (3)财政投资。财政预算内投资,是国家集中财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直接的资金投入。它既可以调节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也可以调节国民经济的结构。 (4)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用财政资金直接资助企业或居民的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属于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财政补贴分为三大类:企业补贴,即为了支持某些政策性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而给予的补贴;价格补贴,包括对职工的副食品补贴、粮食补贴、房租补贴等;社会救济,指国家对那些生活有特殊困难的贫困地区和个人,给予无偿的财政资助。 希望采纳 问题五:财政政策的工具有哪些?急~ 财政政策工具,就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方法。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税收、公债、经常支出、资本支出、转移支付、贴息等。 问题六: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哪些,如何运用 财政政策工具有:税收、国债、转移支付、财政补贴等。货币政策有: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总体上讲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可以如此操作:减税、发行国债、增加 *** 支出增加转移支付何财政补贴,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购进国债。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可以增加收入增加货币供应量,给证券市场带来积极影响! 问题七:财政政策的工具有哪些?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哪些 一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政策工具: *** 支出是指整个国家中各级 *** 支出的总和,由具体的支出项目构成,主要可以分为 *** 购买和 *** 转移支付两类。 *** 购买是指 *** 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品、机关公用品、 *** 雇员报酬、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都属于 *** 购买。 *** 购买支出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规模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购买支出对整个社会总支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 *** 转移支付是指 *** 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转移支付不能算作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它所做的仅仅是通过 *** 将收入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进行转移和重新分配。 再看 *** 的收入。税收是 *** 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的、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与 *** 购买支出、转移支付一样,税收同样具有乘数效应,即税收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变动具有倍增作用。当 *** 税收不足以弥补 *** 支出时,就会发行公债,使公债成为 *** 财政收入的又一组成部分。公债是 *** 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 *** 的债务。它不同于税收,是 *** 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 *** 的债务和地方 *** 的债俯。 二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称“三大法宝”。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政策工具(selective policy instrument)中央银行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活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一系列措施。 消费信用控制: 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和信用交易的保证金比率进行限制,并随时根据市场的状况加以调整,目的在于控制金融市场的交易总量,抑制过度的投机。 不动产信用控制: 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性措施,以抑制房地产投机和泡沫。 优惠利率:是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如出口工业、农业等,所采取的鼓励性措施。 预缴进口保证金:是指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进口过快增长 3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一类是属于直接信用控制,主要手段包括规定利率限制及信用配额、规定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一类属于间接信用控制,如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问题八: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税收、公债、经常支出、资本支出、转移支付、贴息等。
2023-08-29 04:31:231

什么是货币政策,什么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根据稳定经济的需要,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它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关系制约。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同其他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有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  目前中国实行的是: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是指税收和政府支出的使用。  政府支出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政府购买,指的是政府在物品和劳务上的花费——购买坦克、修建道路、支付法官的薪水、等等,其次是政府转移支付,以提高某些群体(如老人或失业者)的收入。税收是财政政策的另一种形式,它通过两种途径影响整体经济。首先,税收影响人们的收入。此外,税收还能影响物品和生产要素,因而也能影响激励机制和行为方式。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目前中国实行的是: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通过政府对国家的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一国政府拥有多种政策工具可用来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其中主要包括:  (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用途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  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是涉及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 分配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实施综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币值稳定。
2023-08-29 04:31:344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工具是什么?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制约投资和短期内发展,反之,是“松”的货币政策,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但对投资不利。反之,是“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虽然这两项政策在宏观经济运行中都有较强的调节能力,但仅靠一项政策很难全面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没有双方的配合,单个政策的实施效果将会大大减弱,这就要求二者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综合优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四种不同的搭配组合,政府究竟采用哪种取决于客观的经济环境,实际上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客观经济情况的判断。概括地说,“一松一紧”主要是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双松”或“双紧”主要为解决总量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两个最重要的调节手段,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中,由于根本利益一致和统一的总体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具有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两大政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为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但由于这两大政策在我国也是各有其特殊作用,调节的侧重面也不同,因此,这两大政策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既不能简单地等同或混同,又不能各行其是,而应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 在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 第二,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第三,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第四,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2023-08-29 04:32:082

财政政策的工具有哪些

财政政策的工具包括:预算政策、税收政策、公债政策、公共支出政策、政府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1、预算政策。预算调节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财政收支的规模及其差额上。当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政府预算一般采取扩大支出规模、保持一定赤字规模的做法来扩大杜会总需求;当杜会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政府预算一般采取缩小支出规模、保持预算盈余的做法来抑制杜会总需求。当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即经济稳定发展时,政府一般实行中性的预算平衡政策,保持预算收支规模的基本平衡。2、税收政策。首先,税收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方式,是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其次,税收是政府实行公平收入分配政策的重要手段。3、公债政策。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债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首先,通过调整公债的流动性程度,改变社会经济资源的流动状况,可以对经济运行产生扩张性或者紧缩性的影响。公债期限不同,流动性相差较大。4、公共支出政策。公共支出是指政府用于满足纯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主要包括狭义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部分。5、政府投资政策。政府投资是指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性支出,它最终将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6、财政补贴政策。首先,财政补贴政策是保持经济平衡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财政补贴还是政府实行公平收入分配政策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讲,享受政府财政补贴的对象大多是低收入群体。通过增加财政补贴,可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分配。
2023-08-29 04:32:151

财政政策包含哪些类型?

一、按照财政政策经济周期调节的作用机制不同,可将财政政策分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社会供求矛盾的具体表现,对财政收支总量和结构作出适时的调整,以有效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实现政策目标的财政政策。2、是指当经济形势发生波动时,能够自动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稳定经济增长,从而熨平经济波动,恢复供求平衡的财政政策。二、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不同,可将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为膨胀性财政政策或“松”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在安排财政收支时,有意识地使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通过财政赤字扩张需求,以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实现相关目标的财政政策。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可称为盈余性财政政策或“紧”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在安排财政收支时,有意识地使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通过财政盈余来紧缩社会需求,以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实现相关目标的财政政策。3、中性财政政策:又可称为均衡性财政政策或平衡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在安排财政收支时,有意识地使财政收支大体相等,以维持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时可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来缓解。扩展资料:1、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目标是政府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或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它是财政政策的核心:充分就业;物价稳定;收入公平;分配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2、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是政府所选择的用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各种手段,包括政府预算;收入手段和支出手段 。3、现代国家的财政政策,都是随着不同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而不断调整的。但这种调整在一定时期内又保持相对稳定性。主要的调节方式有:动态调节;总体调节和主动调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政政策
2023-08-29 04:32:312

财政政策的基本含义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它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关系制约。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同其他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有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财政政策的内容  其内容包括: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分配政策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国债政策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  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2023-08-29 04:32:571

财政政策有哪些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有: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国家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所采取的经济、法律、行政措施的总和。经济措施主要指财政杠杆;法律措施是通过立法来规范各种财政分配关系和财政收支行为,对违法活动予以法律制裁;行政措施指运用政府机关的行政权力予以干预。财政政策是政府利用财政预算案,透过税收以及政府用于消费和投资的公共开支达到某些宏观经济目标的方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政府控制与管理经济的最重要的两个宏观经济调控工具:财政政策借助政府财政开支、税收、债务融资方面的变化来刺激或减缓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则侧重对经济体中货币发行量的调节。财政政策一般分为自动财政政策(automaticfiscal policy)和衡量式财政政策(discretionary fiscal policy)。为了达到某种经济目标,往往不能只采用一种政策工具,为了实现最优的政策效应,必须把各种财政政策工具配合使用。如何使各项政策协调配合是决定政策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种协调与配合包括各种财政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也包括国内外政策的协调。只有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得当,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政策效应。这种协调与配合当然也有某种规律可以遵循,但更多的时候却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相机行事。财政政策实施中的这些问题,正是运用政策的困难所在,如何运用各种政策达到理想的财政政策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远非经济理论所能描述的。参考资料财政政策.搜狗百科[引用时间2018-1-17]
2023-08-29 04:33:06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政策工具有哪些

  财政政策工具的内容  (1)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权威性等特点。税收促进财政目标实现的方式即是灵活运用各种税制要素。1)适当设置税种和税目,形成合理的税收体系,从而确定税收调节的范围和层次,使各种税种相互配合。2)确定税率,明确税收调节的数量界限,这是税收作为政策手段发挥导向作用的核心。3)规定必要的税收减免和加成。  因此,税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增减税种来调节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来调节个人收入和财富,实现公平分配。  (2)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或称经常项目支出)。它包括购买性和转移性支出,这两类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不同之处。  购买性支出从最终用途看,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等财政支出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开支,政府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方向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特别是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的重要工具。例如,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在现代社会里发挥着“安全阀”和“润滑剂”的作用,在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时,政府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增加社会购买力,有助于恢复供求平衡;反之,则减少相应这两种支出,以免需求过旺。  (3)国债 国债是国家按照信用有偿的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实现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种效应上:  一是排挤效应。即通过国债的发行,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起到调节消费和投资的作用。  二是货币效应。这是指国债发行所引起的货币供求变动。它一方面可能使“潜在货币”变为现实流通货币,另一方面可能将存于民间的货币转移到政府或由中央银行购买国债而增加货币的投放。  三是利率效应。这是指通过国债利率水平的调整以及对资本市场的供求变化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或紧缩效应。  在现代信用条件下,国债的市场操作是沟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它们的藕合点。因此,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实施时,除了与其它财政政策手段协调外,还特别要与货币政策相协调。  (4)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是指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性支出,它最终将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政府的投资项目主要是指那些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外部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具有示范和诱导作用的基础性产业、公共设施,以及新兴的高科技主导产业。这种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而且具有乘数作用。所谓投资的乘数作用是指每增加1元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的倍数。  财政政策工具的类型  ①财政措施:主要指税收、财政支出。 税收作为一种经济杠杆能够及时、稳定、可靠地筹集财政资金;调节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地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对财政支出规模的调整,实现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当社会总需求水平低于总供给水平,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相对减少财政收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这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社会总需求过剩的情况下,政府则采取减少财政支出,相对增加财政收入,从而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这就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政府还通过对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影响和改变社会资源配置的状态,实现政府的财政目标。  ②财政信用措施。 财政信用措施指政府运用信用原则所采取的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筹集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的手段。主要有公债、财政贷款(周转金)。  公债是财政筹集资金、调节经济、实现预定的财政目标的手段。  财政贷款(周转金)是财政按照信用原则分配财政资金的主要手段。形式上看,财政贷款属于信用范畴,内容上看,财政贷款不同于一般的银行贷款。  ③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的稳定器,指在经济中能够自动地趋向于抵消总需求变化的政策工具与活动。其特征是对总需求的调节是自动的,不需要人们预先作出判断和采取措施,它可以自行发挥作用,减轻需求水平的波动,进而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自动稳定器主要包括累进的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及有明确条件规定的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④相机抉择的稳定器。 相机抉择的稳定器是指为了使经济达到预定的总需求水平和就业水平,政府根据不同情况所采取的财政措施。其特征是不能自动地发挥作用,而是靠人们对客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再相机决定所要采取的相应财政措施。相机抉择的稳定器主要包括调整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水平;调整税率;调整税收起征点和减免税规定;调整转移支付条件;调整加速折旧政策规定等。  财政政策工具特性  财政政策工具有收入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收入政策工具主要是税收。支出政策工具分为购买性支出政策和转移性支出政策,其中,购买性支出政策又有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和消费性支出政策之别。  1.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是通过增税和减税两个方面来发挥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的,具有如下特点:(1)需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决策时滞较长。一国政府的税收增减都是通过调整税法来实现的,而税法是需要经过一定的政治程序才能通过、付诸实施的。(2)对于政府来说减税容易增税难,增税易遭到纳税人的反对。(3)税收直接影响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而且是无偿的永久性的影响。当政府以增加税收的办法来弥补财政赤字时,实质是将资金从个人或企业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如果政府所扩大的支出效率不高或无效益时,对需求的抑制作用将是双重的。(4)政府的减税政策是通过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实现的,而这又依赖于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对于政府来说是不确定因素。  2.公共工程支出政策。 政府人为地扩大公共工程支出,更多地承担民间不愿意或在萧条年份不愿意投资的工程,可以扩大总需求,有助于经济复苏。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具有如下特点:(1)积累性强。公共工程支出政策的结果往往是形成若干公共投资项目,可供居民长时期消费,具有积累性质,容易受到注重财政生产性的国家的青睐。(2)效率低下的可能性大。由于投资于公共工程的目的是刺激经济解决就业问题,决策往往比较仓促,公共工程本身是否必要就成了问题。(3)时滞长。一个工程的建设期间少则一两年,多则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往往是用在劳动力和原材料上的开支还没有花出去之前,经济的形势就有可能变化了,使财政政策由逆调节变成顺调节,加大了经济波动的不稳定。(4)公共工程政策是中央政府动用地方性政策工具来调节经济,有可能打破原有的均衡,形成地区间新的不平衡。  公共工程是一种地方性公共品,本应由地方政府投资。中央政府为调节经济刺激需求在某些特定的地方建设某些公共工程,实质是用全国的资金为某些地方供给公共品,负担了本该由该地方政府支出的建设项目,结果是各地方争项目、争投资,增大了投资的风险,并会出现新的苦乐不均现象。因此,公共工程政策工具一定要与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协调配合。  3.政府消耗性支付政策 政府消耗性支付政策是指政府直接购买劳务和消费品并用于当期,如增加政府雇员,提高雇员工资,扩大办公设备的购买,等等。这一政策手段具有如下特点:(1)与公共工程支出政策相比,其时滞短。(2)与转移支出政策相比,其公平性差。如增加政府雇员工资与增加失业人员的救济金相比,前者会扩大就业者与无业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如果同时同比例提高二者的收入,对需求的影响就取决于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就单个消费者来说,其边际消费倾向与他的个人偏好相关;就消费者群体来说,我们则要从其年龄、职业、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分析。与一国的其他同等素质的劳动者比较,如果政府雇员的实际收入(业余收入、灰色收入甚至是黑色收入均应包括在内)并不低,则这种支出对需求的刺激作用也是极其有限的。(3)这一政策的效率取决于政府工作的效率。如政府是否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机构,雇用那么多的人员,政府雇员的工资是否已经足够的高,办公设施是否已经足够的好,等等。正如艾莎所言,发展中国家政府机构本身有膨胀的倾向,这是由于私人大公司并不像工业化国家那样重要,低工资的政府雇员身份本已让人羡慕不已,普遍地不分功绩贡献地提高工资对机构膨胀倾向有刺激作用。(4)政府雇员工资变动对劳动力市场有重要的影响。一是因为“熟练技术人员(医生、工程师等)较之高级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更有可能移民,因为前者享有广泛得多的海外市场。”二是任何部门劳动者工资的提高都会不同程度地提高整个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特别是政府雇员工资的提高对社会有着强烈的示范作用,也相当于提高了最低工资水平线,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理性的企业宁可减少雇佣工人的数量,对扩大就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5)消耗性支出特别是政府雇员提高工资的资金来源应该是税收,避免用政府举债收入,这是由政府活动本身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特性决定的。  4.转移支付政策 转移支付政策是通过政府为企业、个人或下级政府提供无偿资金援助,以调节社会分配和生产的政策。如对居民的补助,对企业的投资补助、限价补助、进出口补助等,都会直接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或保证企业利润的提高。这一政策具有如下特点:(1)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功能较强。转移支出本身具有直接影响国民收入分配的功能,政府增加对低收入者的支出,可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2)转移支付政策对需求的扩张作用更大。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要比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大,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财政补贴支出,对社会总需要的刺激作用更大。(3)积累性差。转移支付资金转化为积累资金的可能性要比上述两项支出政策要小,其用于消费的部分将更大。(4)对需求的影响与受益者的层次关系重大。如从年龄结构看,通常年轻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最大,中年人其次,老年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最低。  财政支出政策还以倍数扩张的乘数效应对经济产生影响,政府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组合的支出政策。同时也需要与税收政策等密切配合,发挥出较好的政策效果。  5.公债政策。 公债发行是财政部门的重要事项,但发行公债要对金融状况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是重大的冲击。在公债的如何发行、何时发行、发行条件等问题上,需要注意如下因素:首先是社会资金供求状况,特别是社会闲置资金对公债的需求;其次是金融状况,如信贷规模、利率、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等;再次是政府的应债能力,特别是在社会对国债需求空间较大的情况下,更要避免出现政府债务负担过重的局面。公债本身是一种直接信用,可以避免间接信用过度所导致的金融风险。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它也会变成一种间接的融资渠道,如商业银行选择公债为资金的主要“贷放”对象时,间接融资所固有的问题便有可能在此产生。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贷款规模控制、特种存款、对金融企业窗口指导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多属于间接调控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多属于直接调控工具。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取消了贷款规模控制,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  一、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  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①存款准备金制度  ②再贴现政策  ③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中央银行的 “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时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①消费者信用控制;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  ④优惠利率;  ⑤预缴进口保证金;  ⑥其它政策工具。  三、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  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包括:  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  ②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三条【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  (一)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  (二)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三)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  (四)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  (五)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  (六)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运用前款所列货币政策工具时,可以规定具体的条件和程序。  【释义】本条是关于中国人民银行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的规定。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根据本法第三条的规定,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要控制一般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从而控制货币供应,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了调节金融,稳定货币,中央银行要运用经济手段,同时辅之以行政手段,控制和调节市场的信贷数量。
2023-08-29 04:33:154

下列关于财政政策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答案】:A,C,DB项表述应为转移性支出的过程。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E项错误。
2023-08-29 04:33:301

积极财政政策是指哪些政策呢?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来扩大社会总需求。包括增加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投融资进行国家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引导、推动、扶持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投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使本国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经济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必要前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2017年12月2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就拿2017年积极财政政策所提出五项政策来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支出力度,重点保障基本民生支出。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加大清理涉企收费,发挥关税调控作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强化财政资金政策杠杆作用,鼓励发展PPP模式,发展各类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创新。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打赢蓝天保卫战。财政政策是市场机制的有效补充,通过优化税制结构、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降低企业税费等方式有利于引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孵化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会更有的放矢,主要集中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重点领域和项目上的支持力度上。总结:一般情况下,每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就拿我国来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在后两大攻坚战精准扶贫和污染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点领域。
2023-08-29 04:33:361

财政政策的工具有哪些?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哪些

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财政支出、国债和政府投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财政政策工具也称财政政策手段,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财政手段和措施,它主要包括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财政支出、国债和政府投资。财政政策工具有收入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收入政策工具主要是税收。支出政策工具分为购买性支出政策和转移性支出政策,其中,购买性支出政策又有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和消费性支出政策之别。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2013年11月6日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并正式发布今年常备借贷便利开展情况,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
2023-08-29 04:34:024

财政政策的三大工具

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财政支出、国债和政府投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财政政策工具也称财政政策手段,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财政手段和措施,它主要包括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财政支出、国债和政府投资。财政政策工具有收入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收入政策工具主要是税收。支出政策工具分为购买性支出政策和转移性支出政策,其中,购买性支出政策又有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和消费性支出政策之别。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2013年11月6日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并正式发布今年常备借贷便利开展情况,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
2023-08-29 04:34:171

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是什么意思

  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就是由货币政策调整经济转向用财政政策不调整经济。  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的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目标。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公债等;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有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这些财政收支的政策工具作为财政政策手段,对社会总需求乃至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不仅是数量上的简单增减,它们还会通过乘数发挥更大的作用。  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一般是指经济发展的目标。如一定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代表中央政府通过银行体系实施。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要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政策手段,一般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等。
2023-08-29 04:34:241

税收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例如减少税收可以刺激消费,增加政府的支出能够刺激生产,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国家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所采取的经济、法律、行政措施的总和。经济措施主要指财政杠杆;法律措施是通过立法来规范各种财政分配关系和财政收支行为,对违法活动予以法律制裁;行政措施指运用政府机关的行政权力予以干预。财政政策手段的选择是由财政政策的性质及其目标所决定的。财政政策的阶级性质和具体目标不同,所采取的手段也不同。扩展资料:为了达到某种经济目标,往往不能只采用一种政策工具,为了实现最优的政策效应,必须把各种财政政策工具配合使用。如何使各项政策协调配合是决定政策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种协调与配合包括各种财政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也包括国内外政策的协调。供给学派反对赤字财政政策。他们认为,预算赤字的增加只能剥夺私营企业所需要的资本,并且造成金融市场的“挤出效应”;或者当政府所发生的亏空是用增加货币发行量去弥补时,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政政策
2023-08-29 04:34:345

宏观财政政策的原理是什么?中国财政政策的主要职能是什么?我国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什么特点?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中国财政政策的主要职能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我国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的特点:6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实现同比增长19.6%,如果今年后几个月数据与此相当,财政收入增长9.8%的年度预算将不至于落空,而这正是财政部一直最担心的问题。  困难显然还很大。  “近期财政收入增幅有所回升,相当程度上是因为成品油税费改革后转移性消费税增加较多以及一些一次性收入增加的影响。”财政部6月份收支报告指出,全年财政收支矛盾仍很突出,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而支出势头不减。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告诉本报记者,如果考虑到大量的或有负债和隐性负债,财政压力已经非常明显,如果经济没有明显起色,那么未来的财政状况将令人担忧,财政空间也将变得越来越狭窄。  对此,中央政治局7月23日召开会议强调,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宏观政策取向不能改变。  从近来高层反复强调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看,积极财政政策远没到功成身退之时。而积极财政政策如何继续则成为摆在决策者眼前的难题。  “积极财政政策方向不变,但会致力于结构调整。”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等多位专家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前期“救急式”保增长措施已初见成效,下一步重点将从“救急”调整为“养生”。  收支矛盾尖锐  税收收入的负增长局面从2008年7月一直延续到今年5月。  时至6月,在经济刺激政策带动下,增值税、营业税实现正增长,带动税收才首次实现正增长12.2%。  而整个上半年,受税收收入持续负增长拖累,在非税收入同比增长31.4%补充下,全国财政收入仍然同比下降了2.4%。  收入下降的同时,财政支出却在大量增加。  去年第四季度已安排新增投资1040亿元,2009年共安排新增投资4875亿元。截至6月25日,1.18万亿元新增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已安排资金5915亿元。  财政部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财政盈余5073.5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了约57.5%,其中,支出则同比大幅增长26.3%。  事实上,企业所得税等与生产相关税种的大幅减收,还反映出实体经济依然不容乐观。对此,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指出,特别是企业经济形势依然没有走出困境。  “目前,财政收支形势不容乐观。”王雍君直言,即使“保八”成功,财政收入依然很难乐观,历来财政收入的波动幅度都远大于经济增速。  而财政压力还不止如此。  在王雍君看来,9500亿财政赤字在3%的警戒线范围内,但若加上规模巨大的隐性债务,财政压力就非常大了。据他分析,公开官方数据并不包括那些通常不透明、数额巨大的政府隐性债务,如财政担保和财政支持的政策性银行均发放了大量高风险贷款,一旦出现问题,这些负债的还本付息将不得不由政府承担。  税改进退两难  严峻的财政形势下,既定的税制改革则走向了两难路口。  5月25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其中物业税、环境税、个税、资源税等广受关注的税制改革被再次提及。  但是,记者一直跟踪采访获悉,这些广受关注的税制改革并没有进一步的实质进展。最典型的是资源税改革,这个早在2007年底就已经确定要出台的改革方案,至今难产。  《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公布之时,曾有专家分析,为增加提振经济的财力保证,以增加财政收入,一系列税制改革提速可能成为选择,不过到目前为止,税制改革提速迹象并没有显现。  有财政部人士告诉记者,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出台税改方案将更加谨慎、难度也更大。  现在的问题是,增加企业税负的税改将增加企业负担,对实现经济复苏不利;而有利于企业的减税政策则会造成财政进一步减收,加剧财政困难局面。  事实上,此前公布的高达5000亿规模的减税方案,已然加剧了财政收入的困难局面。财政部上半年税收收入分析明确指出,政策性减收因素影响较大。  记者了解到,受减税政策影响,证券交易印花税和车辆购置税在股票、汽车成交额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依然减收,出口退税大幅增加也相应减少了税收收入。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胡少维则撰文指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运行中不确定因素和突发性风险依然较多,即使相关税制改革方案成熟,也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把握好出台时机。  取道结构调整  时至年中,收支困局背景下,下半年财政政策如何取舍?  “将致力于结构调整。”王雍君等接受本报采访的多位人士分析下一步积极财政政策方向时认为,大方向肯定不会变。  王雍君认为,国内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产能过剩;所以,结构性减税、停止或减少对产能过剩产业的补贴、优化涉外税收优惠政策是下一步重点。  申银万国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前期“救急式”的保增长措施已初见成效,宏观政策重点将从“救急”调整为“养生”,调结构将成为政策的主要着力点。  祝宝良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下半年不宜再加大“保增长”方面的政策刺激力度,应将工作重点放在落实和完善已出台的政策上,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结构调整、科技支撑和改善民生的政策,培育带动新一轮经济复苏的新增长点。  “启动内需的投入不能仅着眼于总量上的扩张,更应该基于未来发展的宏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胡少维称。
2023-08-29 04:35:083

财政政策是什么

摘要: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就要采用一定的政策,其中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那么,你知道财政政策是什么?财政政策工具有哪些吗?实际上,懂点经济学知识的人都知道,财政政策是国家为了某种目的而采取的一定政策。一般来说,实施财政政策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这些工具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债和政府投资。那么这些财政政策工具的作用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了解下。一、财政政策是什么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财政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或者说,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它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财政政策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关系制约。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同其他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有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二、财政政策工具有哪些财政这册工具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债和政府投资。那么,财政政策工具的作用都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了解一下!1、财政收入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权威性等特点。税收促进财政目标实现的方式即是灵活运用各种税制要素。税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增减税种来调节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来调节个人收入和财富,实现公平分配。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它包括购买性和转移性支出,这两类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不同之处。购买性支出从最终用途看,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等财政支出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开支,政府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方向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转移性支出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特别是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的重要工具。例如,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在现代社会里发挥着“安全阀”和“润滑剂”的作用,在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时,政府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增加社会购买力,有助于恢复供求平衡;反之,则减少相应这两种支出,以免需求过旺。3、国债国债是国家按照信用有偿的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实现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种效应上:一是挤出效应。即通过国债的发行,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起到调节消费和投资的作用。二是货币效应。这是指国债发行所引起的货币供求变动。它一方面可能使“潜在货币”变为现实流通货币,另一方面可能将存于民间的货币转移到政府或由中央银行购买国债而增加货币的投放。三是利率效应。这是指通过国债利率水平的调整以及对资本市场的供求变化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或紧缩效应。在现代信用条件下,国债的市场操作是沟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它们的藕合点。因此,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实施时,除了与其它财政政策手段协调外,还特别要与货币政策相协调。4、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是指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性支出,它最终将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政府的投资项目主要是指那些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外部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具有示范和诱导作用的基础性产业、公共设施,以及新兴的高科技主导产业。这种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而且具有乘数作用。所谓投资的乘数作用是指每增加1元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的倍数。
2023-08-29 04:36:13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的方式有哪些?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拳主要有以下四种:"双松"、 "双紧"、"一松一紧"和"一紧一松"。1、"双松",即在经济萧条时期,可以同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双管齐下,使经济所受到的刺激更为迅猛;2、"双紧",即在经济高涨时期,同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使经济紧缩的程度更为强烈;3、"一松一紧"和"一紧一松",即对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行松紧搭配,以使一种政策的副作用被另一种性质相反的政策抵消掉。拓展资料: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有哪些形式?不同时期宏观经济活动状况的不同,决定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要采取多种搭配方式:双松 (即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相配合)、双紧(即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与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相配合)。或是一松一紧(即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相配合,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相配合)。例如,当一国经济衰退、失业增加时,政府可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扩大公共开支。以此来达到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目的。同时,中央银行可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加以配合,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措施以扩大投资,推动经济复苏。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制约投资和短期内发展,反之,是“松”的货币政策,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但对投资不利。、反之,是“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虽然这两项政策在宏观经济运行中都有较强的调节能力,但仅靠一项政策很难全面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没有双方的配合,单个政策的实施效果将会大大减弱,这就要求二者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综合优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四种不同的搭配组合,政府究竟采用哪种取决于客观的经济环境,实际上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客观经济情况的判断。概括地说,“一松一紧”主要是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双松”或“双紧”主要为解决总量问题。
2023-08-29 04:36:231

在不同的时期 如何运用财政政策

经济低迷时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 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能更有力的刺激经济。一方面通过减少税收或扩大支出规模等松的财政政策来增加社会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但也会引起利率水平提高。另一方面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买进政府债券等松的货币政策增加商业银行的储备金,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给,抑制利率的上升,以消除或减少松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使总需求增加,其结果是可在利率不变的条件下,刺激了经济,并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使国民收入和就业机会增加。这样可以消除经济衰退和失业,比单独运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更有缓和衰退、刺激经济的作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搭配所适用的经济初始状态是:(1)存在比较高的失业率;(2)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3)大量资源有待开发;(4)市场疲软、没有通胀现象;(5)国际收支盈余过多。在此状态下,这种搭配模式一方面会刺激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减少国际收支盈余,另一方面对推动生产和降低失业率有促进作用。这种模式能够短时间内提高社会总需求,见效迅速,但运用时应谨慎,如果掌握的尺度不好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危险。 经济过度繁荣时 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 当经济过度繁荣,通货膨胀严重不足时,可以把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配合使用。这就是说通过增加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规模等紧的财政政策压缩总需求,从需求方面抑制通货膨胀。而利用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的货币政策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会使利率提高,投资下降,货币供给量减少,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同时,由于紧的财政政策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会使利率下降,而通过紧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上升,从而不使利率的下降起到刺激总需求的作用。其结果可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抑制经济过度繁荣,使总需求和总产出下降。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搭配的初始状态是:(1)、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2)、不存在高失业率;(3)、国际收支出现巨额赤字。削减总需求一方面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保证货币和物价的稳定,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减少国际收支赤字。但是,这一模式如果运用不当往往会造成经济停滞的后果。
2023-08-29 04:36:372

什么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政策、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国债政策、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又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财政政策都是为着维护其超经济的剥削关系。当其统治者处于上升时期时,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财政政策。但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财政政策会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扩展资料:财政政策需主动适应“逆周期调节”的要求,通过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找准“加力提效”的发力点,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更好应对风险挑战。一是实施增加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在扩大最终消费方面,要加大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力度,更好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公共服务,并有效解决教育、育幼、养生、医疗、文化、旅游等产业所遇到的发展瓶颈;要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落实好专项附加扣除的各项标准,增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在引导中间产品的消费、扩大投资等方面,要推进企业所得税改革,创新和试点投资抵税机制,推动机器设备采购等生产性投资;实施推广“支持制造业企业依法按程序进行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用地整理及扩建生产、仓储场所,提升集约化用地水平,不再增收地价款”的政策,推动工业企业厂房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通过政府的相关支持基金,更好与金融机构协作,开展仓单质押业务,支持和促进存货投资,便利企业资金流转。二是实施提升收益率的财政政策。对生产领域实施全面减税,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主动性、效率性。生产领域的全面减税既包括减少生产环节的税收,也包括减少与生产活动相关联的收入性税收。可考虑将增值税作为直接的生产性税收继续按照“三档税率变两档、多层税负相趋同”的方向进行改革,继续降低税率;企业所得税改革应坚持“实际受益、市场公平”的原则不断深化减税安排,在总体保持现行税率水平的情况下,以鼓励创新、加大生产性投资和推进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大幅度增加税前扣除的内容,并针对中小企业继续探索降低税率水平的条件和范围;个人所得税改革应在取得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向家庭综合征收、按功能属性细分管理收入种类的方向推进。与此同时,需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特别是要着力开展相关政策应用于财政资源配置和政府采购管理的实践。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安排,更好融合政府采购市场与普通商品市场;提升政府购买服务的效率和能力,充分借助市场力量、坚持公平竞争,形成政府购买服务融合和参与现行市场体系的态势。三是实施提升信用水平的财政政策。保持市场融资环境的基本稳定,需要增加信用水平,财政政策就是提升信用水平、开展风险转换的主体力量。需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为载体,通过担保“总对总”、再担保“国对省”和投资“上对下”的业务安排,有效推动基金的商业金融机构股东、地方政府的再担保公司和地方所属的担保机构积极开展业务,为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增信服务,并坚持低担保费用水平的保本微利经营原则;以风险补偿和降低风险贴水为方向,通过设立政府补贴、开展政府贴息或组建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的方法,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适当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贴水水平。四是实施优化资源配置的财政政策。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做好有效出清“僵尸企业”和低效存量、扩大优质和高效增量的财政政策安排。具体包括:推动有效出清存量,在“去产能”进入稳定期后,以优化资产配置和转移职工就业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后期工作,可考虑建立“去产能”后期扶持资金;促进有序扩大优质增量,针对相关市场领域,在坚持竞争的基础上,对其中高效、优质的符合政策导向的主体,实施财政奖补安排(后补助)。五是实施提升有效供给能力的财政政策。总体包括支持企业创新和完善市场组织两个方向,即:提升科研条件的共享能力,优化国家创新体系的布局和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市场的组织性、效率性和可识别性,为市场差异化竞争和政府综合性监管提供服务。以此为基础,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在坚持现行机制和做法的同时,立足于社会资本方增量分享和风险自担的原则,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新型关系和组织模式。还要看到,相关财政改革和政策设计还需符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方向和要求。从可持续的角度看,务必要精准把握财政宏观调控的“度”,借力市场、补位市场,同时做好对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性保障。从成体系的角度看,在做好生产性全面减税安排的同时,亦应建立相关有效平衡机制,保障财政安全,既能满足政策目标,又能保障减税的长期性和规范性。从有效率的角度看,要坚持财政改革和宏观调控政策间的统一性、协调性和有序性,避免不必要的政策内耗和效力抵消。从防风险的角度看,既要推进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的扩大专项债券发行,又要规范政府举债机制,强调政府债券是政府举借债务的唯一形式,强调隐性债务全面纳入监控管理,在风险和收益相平衡的基础上扩大政府债券发行,推进债券的质押流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政政策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
2023-08-29 04:36:484

财政政策工具有哪些?

财政政策工具有: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国家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所采取的经济、法律、行政措施的总和。经济措施主要指财政杠杆;法律措施是通过立法来规范各种财政分配关系和财政收支行为,对违法活动予以法律制裁;行政措施指运用政府机关的行政权力予以干预。财政政策是政府利用财政预算案,透过税收以及政府用于消费和投资的公共开支达到某些宏观经济目标的方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政府控制与管理经济的最重要的两个宏观经济调控工具:财政政策借助政府财政开支、税收、债务融资方面的变化来刺激或减缓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则侧重对经济体中货币发行量的调节。财政政策一般分为自动财政政策(automaticfiscal policy)和衡量式财政政策(discretionary fiscal policy)。为了达到某种经济目标,往往不能只采用一种政策工具,为了实现最优的政策效应,必须把各种财政政策工具配合使用。如何使各项政策协调配合是决定政策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种协调与配合包括各种财政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也包括国内外政策的协调。只有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得当,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政策效应。这种协调与配合当然也有某种规律可以遵循,但更多的时候却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相机行事。财政政策实施中的这些问题,正是运用政策的困难所在,如何运用各种政策达到理想的财政政策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远非经济理论所能描述的。参考资料财政政策.搜狗百科[引用时间2018-1-17]
2023-08-29 04:37:321

宏观财政政策主要工具

  宏观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以下是我整理的宏观财政政策主要工具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宏观财政政策主要工具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增加国债、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来实现:   (2)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   (3)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财政政策工具的类型   ①财政措施:主要指税收、财政支出。 税收作为一种经济杠杆能够及时、稳定、可靠地筹集财政资金;调节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地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对财政支出规模的调整,实现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当社会总需求水平低于总供给水平,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相对减少财政收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这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社会总需求过剩的情况下,政府则采取减少财政支出,相对增加财政收入,从而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这就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政府还通过对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影响和改变社会资源配置的状态,实现政府的财政目标。   ②财政信用措施。 财政信用措施指政府运用信用原则所采取的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筹集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的手段。主要有公债、财政贷款(周转金)。   公债是财政筹集资金、调节经济、实现预定的财政目标的手段。   财政贷款(周转金)是财政按照信用原则分配财政资金的主要手段。形式上看,财政贷款属于信用范畴,内容上看,财政贷款不同于一般的银行贷款。   ③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的稳定器,指在经济中能够自动地趋向于抵消总需求变化的政策工具与活动。其特征是对总需求的调节是自动的,不需要人们预先作出判断和采取措施,它可以自行发挥作用,减轻需求水平的波动,进而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自动稳定器主要包括累进的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及有明确条件规定的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④相机抉择的稳定器。 相机抉择的稳定器是指为了使经济达到预定的总需求水平和就业水平,政府根据不同情况所采取的财政措施。其特征是不能自动地发挥作用,而是靠人们对客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再相机决定所要采取的相应财政措施。相机抉择的稳定器主要包括调整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水平;调整税率;调整税收起征点和减免税规定;调整转移支付条件;调整加速折旧政策规定等。   财政政策工具特性分析   财政政策工具有收入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收入政策工具主要是税收。支出政策工具分为购买性支出政策和转移性支出政策,其中,购买性支出政策又有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和消费性支出政策之别。   1.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是通过增税和减税两个方面来发挥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的,具有如下特点:(1)需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决策时滞较长。一国政府的税收增减都是通过调整税法来实现的,而税法是需要经过一定的政治程序才能通过、付诸实施的。(2)对于政府来说减税容易增税难,增税易遭到纳税人的反对。(3)税收直接影响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而且是无偿的永久性的影响。当政府以增加税收的办法来弥补财政赤字时,实质是将资金从个人或企业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如果政府所扩大的支出效率不高或无效益时,对需求的抑制作用将是双重的。(4)政府的减税政策是通过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实现的,而这又依赖于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对于政府来说是不确定因素。   2.公共工程支出政策。 政府人为地扩大公共工程支出,更多地承担民间不愿意或在萧条年份不愿意投资的工程,可以扩大总需求,有助于经济复苏。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具有如下特点:(1)积累性强。公共工程支出政策的结果往往是形成若干公共投资项目,可供居民长时期消费,具有积累性质,容易受到注重财政生产性的国家的青睐。(2)效率低下的可能性大。由于投资于公共工程的目的是刺激经济解决就业问题,决策往往比较仓促,公共工程本身是否必要就成了问题。(3)时滞长。一个工程的建设期间少则一两年,多则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往往是用在劳动力和原材料上的开支还没有花出去之前,经济的形势就有可能变化了,使财政政策由逆调节变成顺调节,加大了经济波动的不稳定。(4)公共工程政策是中央政府动用地方性政策工具来调节经济,有可能打破原有的均衡,形成地区间新的不平衡。   公共工程是一种地方性公共品,本应由地方政府投资。中央政府为调节经济刺激需求在某些特定的地方建设某些公共工程,实质是用全国的资金为某些地方供给公共品,负担了本该由该地方政府支出的建设项目,结果是各地方争项目、争投资,增大了投资的风险,并会出现新的苦乐不均现象。因此,公共工程政策工具一定要与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协调配合。   3.政府消耗性支付政策 政府消耗性支付政策是指政府直接购买劳务和消费品并用于当期,如增加政府雇员,提高雇员工资,扩大办公设备的购买,等等。这一政策手段具有如下特点:(1)与公共工程支出政策相比,其时滞短。(2)与转移支出政策相比,其公平性差。如增加政府雇员工资与增加失业人员的救济金相比,前者会扩大就业者与无业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如果同时同比例提高二者的收入,对需求的影响就取决于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就单个消费者来说,其边际消费倾向与他的个人偏好相关;就消费者群体来说,我们则要从其年龄、职业、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分析。与一国的其他同等素质的劳动者比较,如果政府雇员的实际收入(业余收入、灰色收入甚至是黑色收入均应包括在内)并不低,则这种支出对需求的刺激作用也是极其有限的。(3)这一政策的效率取决于政府工作的效率。如政府是否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机构,雇用那么多的人员,政府雇员的工资是否已经足够的高,办公设施是否已经足够的好,等等。正如艾莎所言,发展中国家政府机构本身有膨胀的倾向,这是由于私人大公司并不像工业化国家那样重要,低工资的政府雇员身份本已让人羡慕不已,普遍地不分功绩贡献地提高工资对机构膨胀倾向有刺激作用。(4)政府雇员工资变动对劳动力市场有重要的影响。一是因为"熟练技术人员(医生、工程师等)较之高级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更有可能移民,因为前者享有广泛得多的海外市场。"二是任何部门劳动者工资的提高都会不同程度地提高整个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特别是政府雇员工资的提高对社会有着强烈的示范作用,也相当于提高了最低工资水平线,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理性的企业宁可减少雇佣工人的数量,对扩大就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5)消耗性支出特别是政府雇员提高工资的资金来源应该是税收,避免用政府举债收入,这是由政府活动本身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特性决定的。   4.转移支付政策 转移支付政策是通过政府为企业、个人或下级政府提供无偿资金援助,以调节社会分配和生产的政策。如对居民的补助,对企业的投资补助、限价补助、进出口补助等,都会直接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或保证企业利润的提高。这一政策具有如下特点:(1)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功能较强。转移支出本身具有直接影响国民收入分配的功能,政府增加对低收入者的支出,可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2)转移支付政策对需求的扩张作用更大。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要比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大,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财政补贴支出,对社会总需要的刺激作用更大。(3)积累性差。转移支付资金转化为积累资金的可能性要比上述两项支出政策要小,其用于消费的部分将更大。(4)对需求的影响与受益者的层次关系重大。如从年龄结构看,通常年轻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最大,中年人其次,老年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最低。   财政支出政策还以倍数扩张的乘数效应对经济产生影响,政府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组合的支出政策。同时也需要与税收政策等密切配合,发挥出较好的政策效果。   5.公债政策。 公债发行是财政部门的重要事项,但发行公债要对金融状况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是重大的冲击。在公债的如何发行、何时发行、发行条件等问题上,需要注意如下因素:首先是社会资金供求状况,特别是社会闲置资金对公债的需求;其次是金融状况,如信贷规模、利率、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等;再次是政府的应债能力,特别是在社会对国债需求空间较大的情况下,更要避免出现政府债务负担过重的局面。公债本身是一种直接信用,可以避免间接信用过度所导致的金融风险。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它也会变成一种间接的融资渠道,如商业银行选择公债为资金的主要"贷放"对象时,间接融资所固有的问题便有可能在此产生。
2023-08-29 04:37:441

我国财政政策实施手段有哪些?

  一、我国财政政策实施手段有:财政收入(税收),财政支出,国债和政府投资等。  1、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权威性等特点。税收促进财政目标实现的方式即是灵活运用各种税制要素。1)适当设置税种和税目,形成合理的税收体系,从而确定税收调节的范围和层次,使各种税种相互配合。2)确定税率,明确税收调节的数量界限,这是税收作为政策手段发挥导向作用的核心。3)规定必要的税收减免和加成。  因此,税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增减税种来调节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来调节个人收入和财富,实现公平分配。  2、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或称经常项目支出)。它包括购买性和转移性支出,这两类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不同之处。  购买性支出从最终用途看,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等财政支出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开支,政府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方向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特别是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的重要工具。例如,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在现代社会里发挥着“安全阀”和“润滑剂”的作用,在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时,政府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增加社会购买力,有助于恢复供求平衡;反之,则减少相应这两种支出,以免需求过旺。  3、国债 。  国债是国家按照信用有偿的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实现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种效应上:一是排挤效应。即通过国债的发行,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起到调节消费和投资的作用。二是货币效应。这是指国债发行所引起的货币供求变动。它一方面可能使“潜在货币”变为现实流通货币,另一方面可能将存于民间的货币转移到政府或由中央银行购买国债而增加货币的投放。三是利率效应。这是指通过国债利率水平的调整以及对资本市场的供求变化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或紧缩效应。在现代信用条件下,国债的市场操作是沟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它们的藕合点。因此,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实施时,除了与其它财政政策手段协调外,还特别要与货币政策相协调。  4、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是指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性支出,它最终将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政府的投资项目主要是指那些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外部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具有示范和诱导作用的基础性产业、公共设施,以及新兴的高科技主导产业。这种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而且具有乘数作用。所谓投资的乘数作用是指每增加1元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的倍数。  二、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2023-08-29 04:37:576

在经济萧条时期推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是什么

在经济萧条时期推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是什么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政府支出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政府购买,指的是政府在物品和劳务上的花费——购买坦克、修建道路、支付法官的薪水、等等,其次是政府转移支付,以提高某些群体(如老人或失业者)的收入。 税收是财政政策的另一种形式,它通过两种途径影响整体经济。首先,税收影响人们的收入。此外,税收还能影响物品和生产要素,因而也能影响激励机制和行为方式。 财政政策的内容 其内容包括: ◆社会总产品 ◆国民收入分配政策 ◆预算收支政策 ◆税收政策 ◆财政投资政策 ◆财政补贴政策 ◆国债政策 ◆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 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财政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财政政策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不断发展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制约,国家不可能大规模组织社会经济生活。奴隶主和地主阶级的财政政策主要为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政治职能服务在资本积累阶段和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统治者一般都推行掠夺性财政政策,以加速资本积累的过程。 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实行简政轻税、预算平衡的财政政策,以利于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激化,政府的经济职能逐渐增强,财政政策不仅为实现国家政治职能服务,而且成为政府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工具。 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产生,财政政策成为调节经济、挽救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常常在经济萧条时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加快经济复苏;在经济高涨时期,则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以减少社会总需求,延缓经济危机的来临。 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国家集中了全体人民的意志,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能自觉地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制定财政政策。一方面促进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一方面组织和协调社会经济生活,为巩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 财政政策的种类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将财政政策分为自动稳定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的。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一种内在的、不需要的政府采取其他干预行为就可以随这经济社会的发展,自动调节经济运行机制。这种机制也被称为财政自动稳定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自动稳定作用。在经济萧条时,个人和企业利润降低,符合纳税条件的个人和企业数量减少,因而税基相对缩小,使用的累进税率将对下降,税收自动减少。因税收的减少幅度大于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的下降幅度,税收便会产生一种推力,防止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的过度下降,从而起到反经济衰退的作用。在经济过热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另一方面,是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如果经济出现衰退,符合领取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标准的人数增加,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的发放趋于自动增加,从而有利于抑制消费支出的持续下降,防止经济的进一步衰退。在经济繁荣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 (2)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中,美国实施的罗斯福-霍普金斯计划(1929-1933)、日本实施的时局匡救政策(1932年)等,都是下那股额册财政政策选择的范例。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具体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汲水政策是指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汲水政策有四个特点:第一,它是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发机制为前提,是一种诱导经济恢复的政策;第二,它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动和活跃社会投资;第三,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即只要社会投资恢复活力,经济实现自主增长,政府就不再投资或缩小投资规模。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的从当时经济状况反方向上调节经济景气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在经济萧条时期,为缓解通货紧缩影响,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减少收入政策来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反之,经济繁荣时期,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通过财政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等政策来抑制和减少社会过剩需求,稳定经济波动。 2、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将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的。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增加国债、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来实现: (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 (3)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2023-08-29 04:38:151

税收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例如减少税收可以刺激消费,增加政府的支出能够刺激生产,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国家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所采取的经济、法律、行政措施的总和。经济措施主要指财政杠杆;法律措施是通过立法来规范各种财政分配关系和财政收支行为,对违法活动予以法律制裁;行政措施指运用政府机关的行政权力予以干预。财政政策手段的选择是由财政政策的性质及其目标所决定的。财政政策的阶级性质和具体目标不同,所采取的手段也不同。扩展资料:为了达到某种经济目标,往往不能只采用一种政策工具,为了实现最优的政策效应,必须把各种财政政策工具配合使用。如何使各项政策协调配合是决定政策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种协调与配合包括各种财政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也包括国内外政策的协调。供给学派反对赤字财政政策。他们认为,预算赤字的增加只能剥夺私营企业所需要的资本,并且造成金融市场的“挤出效应”;或者当政府所发生的亏空是用增加货币发行量去弥补时,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政政策
2023-08-29 04:39:011

什么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政策、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国债政策、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又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财政政策都是为着维护其超经济的剥削关系。当其统治者处于上升时期时,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财政政策。但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财政政策会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扩展资料:财政政策需主动适应“逆周期调节”的要求,通过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找准“加力提效”的发力点,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更好应对风险挑战。一是实施增加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在扩大最终消费方面,要加大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力度,更好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公共服务,并有效解决教育、育幼、养生、医疗、文化、旅游等产业所遇到的发展瓶颈;要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落实好专项附加扣除的各项标准,增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在引导中间产品的消费、扩大投资等方面,要推进企业所得税改革,创新和试点投资抵税机制,推动机器设备采购等生产性投资;实施推广“支持制造业企业依法按程序进行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用地整理及扩建生产、仓储场所,提升集约化用地水平,不再增收地价款”的政策,推动工业企业厂房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通过政府的相关支持基金,更好与金融机构协作,开展仓单质押业务,支持和促进存货投资,便利企业资金流转。二是实施提升收益率的财政政策。对生产领域实施全面减税,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主动性、效率性。生产领域的全面减税既包括减少生产环节的税收,也包括减少与生产活动相关联的收入性税收。可考虑将增值税作为直接的生产性税收继续按照“三档税率变两档、多层税负相趋同”的方向进行改革,继续降低税率;企业所得税改革应坚持“实际受益、市场公平”的原则不断深化减税安排,在总体保持现行税率水平的情况下,以鼓励创新、加大生产性投资和推进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大幅度增加税前扣除的内容,并针对中小企业继续探索降低税率水平的条件和范围;个人所得税改革应在取得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向家庭综合征收、按功能属性细分管理收入种类的方向推进。与此同时,需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特别是要着力开展相关政策应用于财政资源配置和政府采购管理的实践。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安排,更好融合政府采购市场与普通商品市场;提升政府购买服务的效率和能力,充分借助市场力量、坚持公平竞争,形成政府购买服务融合和参与现行市场体系的态势。三是实施提升信用水平的财政政策。保持市场融资环境的基本稳定,需要增加信用水平,财政政策就是提升信用水平、开展风险转换的主体力量。需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为载体,通过担保“总对总”、再担保“国对省”和投资“上对下”的业务安排,有效推动基金的商业金融机构股东、地方政府的再担保公司和地方所属的担保机构积极开展业务,为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增信服务,并坚持低担保费用水平的保本微利经营原则;以风险补偿和降低风险贴水为方向,通过设立政府补贴、开展政府贴息或组建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的方法,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适当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贴水水平。四是实施优化资源配置的财政政策。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做好有效出清“僵尸企业”和低效存量、扩大优质和高效增量的财政政策安排。具体包括:推动有效出清存量,在“去产能”进入稳定期后,以优化资产配置和转移职工就业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后期工作,可考虑建立“去产能”后期扶持资金;促进有序扩大优质增量,针对相关市场领域,在坚持竞争的基础上,对其中高效、优质的符合政策导向的主体,实施财政奖补安排(后补助)。五是实施提升有效供给能力的财政政策。总体包括支持企业创新和完善市场组织两个方向,即:提升科研条件的共享能力,优化国家创新体系的布局和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市场的组织性、效率性和可识别性,为市场差异化竞争和政府综合性监管提供服务。以此为基础,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在坚持现行机制和做法的同时,立足于社会资本方增量分享和风险自担的原则,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新型关系和组织模式。还要看到,相关财政改革和政策设计还需符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方向和要求。从可持续的角度看,务必要精准把握财政宏观调控的“度”,借力市场、补位市场,同时做好对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性保障。从成体系的角度看,在做好生产性全面减税安排的同时,亦应建立相关有效平衡机制,保障财政安全,既能满足政策目标,又能保障减税的长期性和规范性。从有效率的角度看,要坚持财政改革和宏观调控政策间的统一性、协调性和有序性,避免不必要的政策内耗和效力抵消。从防风险的角度看,既要推进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的扩大专项债券发行,又要规范政府举债机制,强调政府债券是政府举借债务的唯一形式,强调隐性债务全面纳入监控管理,在风险和收益相平衡的基础上扩大政府债券发行,推进债券的质押流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政政策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
2023-08-29 04:39:406

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哪些方面?

财政政策包括政府购买支出、税收、转移支付等等。积极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减少税收、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增加转移支付等。积极财政政策一般运用于经济衰退、失业激增的时期,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有利手段。具体来说1 增加转移支付和减税可以扩大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的投资和购买,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如果是采用减低投资税的话,还可以直接促进私人投资的增加,推动经济快速发展。2 增加购买性支出(也包括政府直接投资)能直接增加社会的总需求,从而强力拉动经济增长。总之,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加快经济增长,减少失业都有好处,但也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因此,可能会搭配别的政策一起使用。
2023-08-29 04:40:091

猜你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