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项目都有哪些?

2023-08-29 10:20:39
共3条回复
蓦松

审计的内容主要可分为以财务活动为对象的内部财务审计和以经营管理活动为对象的经济效益审计两大类。但在具体实施审计时,二者又是互相联系、交叉、渗透的。审计人员正是通过对这两部分内容的联系审计来促进审计工作目标的实现的。一般地,审计工作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同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实施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仅限于对本部门、本单位及所属各部门、各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审计。由于各部门、各单位的资金来源状况及资产、负债管理情况不尽相同,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各不相同。对有国家财政资金介入的部门、单位,不仅要审查其自身财务状况,还须重点检查财政资金的使用渠道和使用方向。

1.行政单位的内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党派、社会团体及其在境外的派出机构的行政经费、罚没收入和行政性收费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

2.事业单位的内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是各项事业经费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包括用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广播影视、地震、体育、民政、外交及农业、工业、交通、邮电通讯、商业贸易、工商行政、商品检验等各项事业发展的经费。这里,既包括财政预算拨款的审查,也包括财政预算外安排的各项资金、事业周转金和事业性收费的审查。

3.企业单位(包括金融企业)的内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是其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审查的主要内容:企业制定的各项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一定时期内拥有的资产、承担的债务、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真实、合法性;企业占有的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

二、经济效益审计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基础,经济效益审计则是内部审计发展到现阶段的特殊内容。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质量和效益已成为每个企业发展的直接决定力;通过内部审计找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经济效益,也成为企业管理者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主要目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进行效益审计,有许多方便之处:一是熟悉本单位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二是有足够的时间深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及时取得有关资料和信息;三是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地位,有利于提供客观、真实、可靠的信息,更好地为改善本部门或本单位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1.行政单位内部审计所进行的经济效益审计,是结合行政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通过对行政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和分析,促使行政单位节约开支,提高行政经费管理水平,提高行政效能,同时也促进行政单位的廉政建设。

2.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所进行的经济效益审计,是结合事业经费筹集、管理、分配和使用等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通过对事业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和分析,促进有关事业单位加强事业经费的管理,提高事业经费的使用效益。

3.企业单位(包括金融企业)内部审计所进行的经济效益审计,主要从改进生产经营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供、产、销各环节,人、财、物各要素的检查、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可以帮助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制定改进生产经营的措施,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通过评价本部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发现管理缺陷,提出管理建议等手段,可以帮助本部门、本单位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经济效益。

三、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依法对经济责任人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的执行情况进行的审查。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是结合日常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及经济效益审计进行的,一般侧重于经营责任目标的审计;并通过审计资料和信息的积累,为离任责任审计服务。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经营责任目标审计时,首先通过分析企业盈亏指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业务经营指标和企业职工收入分配指标及各项指标的影响因素,确定审查的重点;然后再抓住几个关键的指标,进行局部审查以便及时找出错误所在,纠正偏差,改进提高,最终促进任期经营目标的实现。

你这是干啥嘛

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

1、审计所的工作是审计资料作出证据搜集及分析,以评估企业财务状况,然后就资料及一般公认准则之间的相关程度作出结论及报告。

2、检讨组织的运作程序及方法以评估其效率及效益;履行审计(遵行审计);评估组织是否遵守由更高权力机构所订的程序、守则或规条。

3、对财务报表审计:评估企业或团体的财务报表是否根据公认会计准则编制,一般由独立会计师进行。评估企业或机构的资讯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系统可靠性及一致性。

审计所的职能:

1、审计所是指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成立的,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2、对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

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是审计的对象,也就是审计的内容。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代表着被审单位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或有效性及经济现象(如会计资料)的真实公允性的一种看法。

3、收集和评估证据:

证据是审计人员用来确定被审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性或有效性及经济现象真实公允性的各种形式的凭据。收集充分、有力的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从一定意义上说,审计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鉴定、综合和利用审计证据的过程。

4、保持其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不偏不倚,实事求是,这是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审计人员只有客观地收集和评估证据、作出审计结论、报告审计结果,才能达到审计目标,也才能使审计工作令审计意见的利害关系人信服。

5、为其制定审计的标准:

所制定的标准是审计的依据,即判断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与否、经济效益如何、经济现象真实公允与否的尺度,如国家颁布的法律、规章和标准,职业团体制定的会计准则(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企业制定的各种消耗定额、计划、预算等。

6、为审计传递结果:

向依赖和利用审计意见的组织和人员传递结果是通过编制审计报告进行的。编制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后步骤。审计报告的格式有些是标准化的,如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报告;有些则是非标准化的,如职员舞弊专项审计报告。在有些情况下,审计人员甚至还可以采取口头的非正式形式报告审计结果。

西柚不是西游

一般地,审计工作的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

一、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内部审计实施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仅限于对本部门、本单位及所属各部门、各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审计。由于各部门、各单位的资金来源状况及资产、负债管理情况不尽相同,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各不相同。对有国家财政资金介入的部门、单位,不仅要审查其自身财务状况,还须重点检查财政资金的使用渠道和使用方向。

  1. 行政单位的内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2.事业单位的内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3.企业单位(包括金融企业)的内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二、经济效益审计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基础,经济效益审计则是内部审计发展到现阶段的特殊内容。内部审计人员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进行效益审计。

  1. 行政单位内部审计所进行的经济效益审计。

2.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所进行的经济效益审计。

3.企业单位(包括金融企业)内部审计所进行的经济效益审计。

三、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依法对经济责任人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的执行情况进行的审查。

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是结合日常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及经济效益审计进行的,一般侧重于经营责任目标的审计,并通过审计资料和信息的积累,为离任责任审计服务。

相关推荐

效益审计是什么?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效益审计是一种经济审计,它是对政府投资的经济性、效益性作出的综合性评价。通过效益审计,可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同时,效益审计是建立在责任审计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明确的责任和权利,那么效益审计就无从谈起。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2023-08-28 19:11:341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涵义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难点,最后提出了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经济效益 审计难点 对策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涵义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审计组织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的审查与评价,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审计活动。   经济效益审计主要是检查企业资源利用的经济性,经济活动的效率性和执行目标的效果性,借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企业找漏洞、挖潜力,改进生产技术,变革经营方式和调整管理机能,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在经营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否则,企业将惨遭淘汰。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重要经济管理部门,凭借着对企业经营情况较为了解的优势,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服务。   内部审计所承担的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管理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投资的效益审计、部门和单位的内部控制检查、部门和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效益审计等。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   (一)经济效益审计是在安排的审计项目范围以内,针对一定的审计目标来进行审计的   他不同于一般业务范围广泛的检查或分析工作,这类检查或分析工作一般无特定目标而注重普遍查找问题。   (二)经济效益审计要应用专门的审计程序   它依据审计目标,确定审计要点,采用审计方法,取得审计证据,然后对照评价标准,才能产生审计结论,再用以证实审计目标。   它经历的"这些步骤是一个系统的审计过程。   取得足够的、可靠的、相关的审计证据才能形成审计意见,产生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报告。   (三)经济效益审计是对审计项目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体现经济效益优劣所做的评价   这种评价是以审计证据为基础而进行的证实活动。   它针对审计目标,通过证实效益优劣所存在的差距及其具有的潜力,促进被审计单位或事项消除差距、发掘潜力、提高效益。   (四)经济效益审计的结论   对被审计单位取得的经营业绩所作的证实,对其是否履行经济责任中有关经济效益部分进行的评价结论。   三、当前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难点和对策   (一)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难点   1、理论创新不足   近年来,虽然各级审计机构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对于如何有效的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局限于单个项目的审计,综合性的效益审计项目难以取得较大成效。   2、效益审计范围相对狭窄   目前的经济效益审计仍然是以财务收支审计内容为主,与严格意义上的经济效益审计还有距离。   对到底开展什么项目的效益审计,效益审计范围延伸到什么程度,仍然存在疑问。   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除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局限性,还有审计人员思维方式和技术知识水平的限制。   3、审计队伍专业结构难以适应经济效益审计的深入进行   目前审计人员大都是财务专业,对石油化工行业高度现代化的生产过程、复杂的工艺流程缺乏了解,尤其是对于生产技术指标相关的统计资料不能从根本上理解,原材料价格、生产消耗指标等可以横向对比的资料很难通过有效途径获得,造成经济效益审计难以深入。   4、计算机知识和信息系统运用不熟练,影响了经济效益审计的有效开展   信息系统审计在国外已经普遍开展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而目前我们审计人员往往只熟悉办公软件的应用,对于计算机的核心系统不了解,难以发现利用计算机舞弊的现象。   随着各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单一的从财务数据入手的审计方法难以发挥作用,审计人员面临更大的挑战。   5、审计效果难以实现   尽管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建议,但从实际整改情况看,并没有改变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同样的问题屡查屡犯,审计效果利用程度不高。   (二)几点对策   1、以人为本   审计人员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时,应将“查问题、追责任”的监督观念转变到“提建议、找措施”的服务观念上来。   一方面,审计人员特别是审计负责人要转换观念,深入认识经济效益审计是查找、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促进企业正常运行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在深入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加大在审计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尽量达到务实、高效。   要有意识的在实际审计工作中不断总结整理,探索和寻求经济效益审计的新经验和新方法,通过从审计实践中提炼理论,再利用创新的理论指导实践。   2、调整审计人员结构,优化人力资源   加强职业资格考试,加大学习培训力度,促使审计人员精通掌握会计、审计、工程、法律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到生产一线实地实习等方式充分了解生产工艺流程;适当邀请相关部门专业人员直接参与审计过程。   同时,通过加强对企业审计人员的考核,增强她们的竞争意识,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使其适应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要求。   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加大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大力开展信息系统审计业务。   4、提高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程度   经济效益评价结果是十分宝贵的信息资源,企业应充分利用。   要运用经济效益评价结果为加强宏观控制、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和调整经营战略服务。   要运用经济效益评价堵塞企业经营管理的漏洞,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尹维劼主编.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精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李三喜.李春胜.徐荣才编著.经济效益审计精要与案例分析.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3]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探讨.审计文摘.2008
2023-08-28 19:11:421

效益审计的方法有哪些?

  效益审计的方法有:  (一)访谈。访谈是效益审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运用于审计过程的每个阶段。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事先准备一系列的问题,通过直接面谈或电话进行交流,面谈可以是单独面谈或多人讨论式的访谈。如斯德哥尔摩省审计局在对医院服务进行效益审计时,就采用了访谈的方法。访谈的内容包括病人的满意度、排队候诊时间的长短和医疗的发展等问题,访谈的对象是病人、病人的家属及服务人员,通过访谈初步得出了医疗服务较差的结论。  (二)利用专家及社会审计力量。瑞典的国家审计机构一般人员不多,而效益审计涉及面较广,审计人员不可能具备全部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因此瑞典审计部门采取的方式就是聘请外部专家作为顾问或短期雇佣一些人员,有时甚至将一些项目交与社会审计或咨询公司承担。每年斯德哥尔摩省、市的国家审计部门,利用外部资源开展审计工作的支出大约占整个预算的10%以上。  (三)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就是根据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模式化问题的表格,通过发放给被调查的目标群体,来收集信息和证据。例如斯德哥尔摩市审计局,在对私立学校满意程度的审计中,就设计了包括如下问题的调查表:如对学校满意程度,在学校有无感到压力,是否推荐朋友的孩子来这个学校读书,学校的安全程度如何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有需要家长回答的,又有需要学生回答的,还有需要教师回答的。由于这些问题只需回答“是”或“否”,因此调查表问题的设计是问卷调查成功的关键。  (四)文件的审阅和研究。效益审计不仅要研究财务资料,而且还要查阅和研究相关的统计报告、官方报告和被审计单位内部的相关文件材料。瑞典审计部门在审阅文件材料方面基本上没遇到什么困难,但是在对医院的效益审计中,也存在有些医生因涉及病人隐私权不愿意提供病历的问题。  (五)观察。观察是指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的工作场所或被审计事项发生的现场进行实地察看,以了解有关活动的运转状况,了解现场员工的想法,并将其与通过其他方法获取的信息进行对比。如斯德哥尔摩市审计局在确定什么人有资格享用社会保障金的问题审计中,就到保障金的基层发放单位去衡量保障金的发放标准,检查保障金的确定步骤,观察内控制度是否发挥了作用,并通过网络交叉监控每个部门的工作范围和权限。当管理部门的书面文件成为惟一的信息来源时,观察是效益审计一种非常有效的审计方法。  (六)数据资料的整理和预测。在效益审计中,瑞典的审计部门通常采用一些技术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预测,有些预测方法是通用的,如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还有些采用的是专用工具。而且在数据分析中,还可以设计一些定量综合评分表,如瑞典审计部门在医院效益审计中,就采用了综合评分表来评价各个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但是在审计中,他们也发现综合评分表有其局限性,就是评分标准并不是每个医院都适用。
2023-08-28 19:11:521

浅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由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的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其目的在于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对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做出评价,借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需要指出的是,经济效益审计与由统计、财会或其他管理部门所进行的分析与检查,在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活动,而后者则是有关部门结合各自业务工作所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特征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新的相对独立的审计形式,它具有独特的外延和内涵,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也不等同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归纳起来,经济效益审计主要特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主体具有独立性。必须具有法定资格的专业审计机构和人员,这些机构和人员在审计中必须保持独立的地位和身份,保持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   二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客体具有广泛性。包括企业各种资金及使用资金的部门,甚至使用资金的计划、管理等各个环节。   三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依据具有规范性。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计算、预算、方案,业务规范、各种标准、技术经济指标及本单位和国内外同类行业历史水平。   四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具有独特性。主要表现为审计工作结束后只出具经济效益评价审计报告及审计建议书,一般不需作出审计决定。   五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具有多样性。除常规审计方法外,还包括一些现代经济管理技术。如经济活动分析、管理会计、统计分析、管理咨询、经济预测等领域内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   六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具有建设性。主要是核实公共资金的效益,评价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明确其经济责任,提出审计建议。   七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目的具有宏观性。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率、效益性的评价,以促进企业资金支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程序   与其他审计程序一样,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也包括准备、实施和结束三个阶段。但是,在这三个阶段中,经济效益审计所进行的具体活动,与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是有所不同的。首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在准备阶段要搜集更为全面和内容比其他审计更多、更复杂。其次,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需要编制更具体和细致的审计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因此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实际操作难度更大。第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不采取突击审计的方式,在实施审计工作前,要给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第四,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报告采取详式报告,审计报告所反映的内容与其他审计有较大的区别。审计报告中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制约经济效益提高的因素,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除了要运用财务审计和财经审计的方法外,还要运用其他方法。专门运用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的方法包括经济活动分析方法、经济预测方法、现代管理方法等等。经济活动分析方法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它运用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企业经济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并透过各项指标及其关系,分析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及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评价企业的经济管理状况,拟定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和改善经营管理的措施。经济预测方法是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预测经济效益的状况。此外,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所运用的现代管理方法还有决策管理法、统筹法、价值工程等。   四、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1、总体经济效益评价   总体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是考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经营成果、完成了计划任务等。总体评价主要审查内容:(1)确定已实现的经营成果水平。主要是确定所实现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社会贡献总额、上缴利税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各项经济指标水平。(2)审查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是将被审计单位实际数与计划数、目标数相比较,确定完成程度。(3)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其成绩并揭示其存在的差距。通过与被审计单位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指标的比较,或者与其它单位、同行业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和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明确方向。   2、主要业务经营活动审计   业务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业务经营活动的审计主要是将有关指标的实际水平与计划、定额、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作出评价。具体包括:常规经营活动的审计,即对采购、存储、生产和销售等业务的审查。(1)采购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采购计划制定的正确性,采购计划的完成情况,采购方式的合理性,采购批量确定的科学性,采购成本水平的变化以及采购费用水平的高低等。(2)存储业务审计。主要审查储备定额制定的科学性,储备计划的完成情况,储备场地的利用情况,仓库管理制度的健全与有效性,材料物资的保证程度等。(3)生产业务审计。主要审查生产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状况,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生产成本水平等。(4)销售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销售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销售方式的合理性,销售费用的高低,销售收入水平等。   3、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   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包括对外投资、固定资产购建与改造、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活动的审查。   4、主要经济资源利用的审计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考察效益水平的高低,既要看产出的多少,也要看投入的高低,而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主要是指企业所占用和耗用的经济资源。所以资源利用效益的高低也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审查资源利用效益主要是分析各种经济活动中所消耗资源的大小,计算资源利用效益的指标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照,从中找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资源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措施。经济资源利用效益审查的内容主要有:原材料利用效益、劳动力利用效益、固定资产利用效益、资金利用效益、能源利用效益等。   五、企业经济效益评价   一是要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审计项目后,应结合对被审计单位的审前调查,了解主要业务的特征、生产工艺和技术特点、管理方式等,在遵循科学、有效、相关、可操作性原则基础上,确立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该简略、清晰,便于操作和考核。指标内容和计算,均力求简单,易于使用。   二是针对不同的效益审计项目,灵活运用审计指标体系。在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活动时,可能采用某一项标准,如当期的经营计划;也可能在同一项目或对其中不同的审计事实采用几个不同的标准,如既采用当期的经营计划,又依据历史水平,并考虑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等,来评价企业经济活动体现的效益优劣,并由此找出差距,发掘潜力,提高效益。   由于各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在考核企业经济效益时,所运用的考核指标也不同。就某一项具体的指标而言,其运用过程和要求也是有区别的。在考核企业经济效益时,应注意将上述指标作为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来运用,防止片面地、僵化地运用这些指标。否则,便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了使评价标准更适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便于将来审计建议的落实,在确立审计评价标准时应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认真分析研究评价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适用程度。在指标的使用上要考虑所使用的指标是否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紧密相关,要选取那些确实能反映其经济效益水平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在数量水平的选择上要具有先进性,同时也要具有可行性。   评价标准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审计人员作大量细致的工作。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注意经验的积累,积极收集有关经济活动资料,必要时要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努力把经济效益审计的基础资料搞扎实。有条件的内审机构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评价标准的测算和建立工作。   三是做出恰当评价结论。根据审计项目所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归集、整理、综合分析之后,就需要对照选定的评价标准,做出各个审计重点或分项目乃至整个项目的评价结论。   审计评价中凡涉及审计结论的重大问题,都要具体说明相关的标准、结果及原因,对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建议,也应详细列明理由,便于与被审单位交换意见和部门领导审阅。审计结果是对履行经济责任的证实或是涉及对事、对人的处理,必须保持职业谨慎,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意见,对不当之处进行修改。但是被审计单位提出的意见不合理、不符合事实的,审计人员应坚持原则,维持原有的审计结论。必要时可将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与有关审计证据作为审计报告的附件,以供审核该报告和做出处理决定时参考。   六、企业效益审计成果的利用   企业效益审计成果的利用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中单独列出,另一种是以专题审计报告的形式出现。管理、体制、机制等效益方面的问题不同于合规性审计的违规违纪问题容易判断和处理。企业效益方面的问题有很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仅仅从某个方面和某个环节很难判断其对错优劣,必须从整体性和系统性上思考才能把问题说清楚。企业效益审计方面的问题不象合规性审计的问题简单明了,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直接规定,企业效益方面的问题有很强的状态依存性,条件不同,结论也不同。因此,企业效益方面的问题必须从公认的条件出发,经过严密的论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结论利益相关方才会信服和应用,企业效益审计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否则,条件不充分、论证欠妥当、结论不准确或者武断地给出结论,既不会得到利益相关者的认同,更不会积极进行整改,企业效益审计的成果就付诸东流。因此,企业效益审计报告应当采取专题审计报告的形式,而且这种专题报告要具有研究的性质。   根据企业效益问题的性质和范围,专题效益审计报告可分为针对特定项目(单位)的微观专题审计报告、针对同类项目(单位)的中观专题审计报告和针对普遍性问题的宏观专题审计报告。特定项目的审计报告由审计组完成,同类项目的审计报告由组织实施该同类项目的单位完成,宏观管理方面的审计报告由审计机关完成。如果问题容易分析和解决,专题审计报告的形式可以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的三段论方式;对比较重要且别人尚未意识到的复杂问题,仅仅提出问题也是可以的。
2023-08-28 19:11:581

什么是经济效益审计?有何特点

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经营者及国家有关部门都会十分关注企业在经济效益方面的问题,因此通常会按要求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那么,什么是经济效益审计?相比较于其他类型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又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呢?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经营者及国家有关部门都会十分关注企业在经济效益方面的问题,因此通常会按要求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那么,什么是经济效益审计?相比较于其他类型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又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呢?事实上,于企业而言,经济效益审计是以审查和评价企业实现的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为内容,以促进经济效益提高为目的所实施的审计活动,它是政府审计的一种形式。通常,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对象是生产经营活动和财政经济活动所能取得的经济效果或效率,它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基本建设效果等方面的审查,评价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经营情况好坏,以进一步发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一般来说,有关于经济效益审计与其他审计类型的不同之处,其主要表现在:1、审计范围广泛。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这即是说,经济效益审计既要审查企业的管理制度,也要审查企业制度的具体执行情况;既要审查企业的决策,也要审查企业的决策效果。同时,经济效益审计还要审查企业内部相关因素以及相互关联的外部因素等方面的内容。2、审计对象灵活。由于企业在经营发展期间影响到经济效益的因素有方方面面,所以,在实际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开展过程中,其审计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因此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就应在选择审计对象时抓住重点,仔细审查对经济效益影响较大的关键对象,进而以做到提高审计效率,实现以较少的审计时间来完成期望的目标。3、审计依据规范。在审计依据方面,经济效益审计的依据包括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业务规范制度等。此外,还会涉及到各类标准、技术经济指标以及本单位和国内外同类行业历史水平等。4、审计方法多样。因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复杂多样,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的综合性、多样性。一般情况下,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除了采用传统的财务审计的审计查证及延伸方法外,还能采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计算机分析法、技术经济分析法、后续审计跟踪法等多种方法。(来源网络)
2023-08-28 19:12:051

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

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主要包括:1、线性规划法;2、网络计划技术法;3、回归分析法;4、投入产出法;5、因素分析法;6、量本利分析法;7、价值分析法;8、投资分析法;9、方案比较法。经济效益审计是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然后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就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所开展的审查监督活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在于判断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对经济效益的开发和利用途径及其实现程度进行评价。
2023-08-28 19:12:361

简述经济效益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区别

传统审计一般是指财政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是财政财务审计派生出来的,它与财政财务审计有着密切的联系。 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审计的对象: 财政财务审计的对象主要是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的收支活动;财经法纪审计的对象是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2.审计目的: 财政财务审计的目的在于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财经法纪审计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的财经法;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审计的方法: 传统审计的方法主要是检查、监盘、查询、函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经济效益审计除了运用传统审计方法外,还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数学分析法等其他学科所使用的方法。 4.审计的时间: 传统审计主要是事后审计;而经济效益审计可以是以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且更强调事前审计。
2023-08-28 19:12:541

简述经济效益审计的特征

简述经济效益审计的特征有审计范围广泛、审计对象灵活、审计方法综合多样。1、审计范围广泛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涉及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既审查企业的管理制度,也审查企业制度的执行情况;既审查企业的决策,也审查企业的决策效果等;既审查企业内部的相关因素,又审查企业相互关联的外部因素。2、审计对象灵活因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范围比较广泛,造成了经济效益审计的难度。因此,在选择审计对象时应该抓住重点。要抓住对经济效益影响较大的关键对象,讲究经济效益审计的效率,以较少的审计时间来完成期望的目标。3、审计方法综合多样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复杂多样,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的综合性、多样性。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除了采用传统的财务审计的审计查证及其延伸方法外,还能采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计算机分析法、技术经济分析法、后续审计跟踪法等多种方法。经济效益审计的简介:1、概念经济效益审计是对独立机构或单位的经济业务的效益性进行审查与分析。它按照一定的标准评价单位的经济效益和有关方面的经济责任,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和建议,促使被审计的单位改善管理,提高效益。2、审计内容中国的经济效益审计,类同于国外的绩效审计或“三E”审计,包括了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部分内容。“三E”审计,是指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和效果审计。对财务支出是否节约或浪费所进行的审计,为经济性审计。3、加强对策审计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这样才能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审计工作也应该针对上级审计机关的工作布置和本级政府工作安排而在不同时期有所侧重。但是这样的工作安排不应当排除审计工作的综合性实施。
2023-08-28 19:13:121

关于我国效益审计难点及对策的几点思考

目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如何已成为民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效益审计已成为政府审计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审计署积极探索和开展效益审计。审计署在《2003至2007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正式提出效益审计与真实、合法审计并重的审计发展战略,《2006至2010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要以专项审计调查为主要方式,以揭露严重损失浪费或效益低下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为重点,以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为主要目标,全面推进效益审计,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效益审计方法体系,但在当前形势下,要客观、准确地进行效益评价难度很大,由此全面探索效益审计的理论和实践已成为审计界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我国的效益审计应在借鉴国外效益审计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我国审计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公共资源使用效益进行审计的路子。   一、我国效益审计应着重关注的几个方面   虽然,我国的效益审计在很多方面可以借鉴国外效益审计,但我国的效益审计与国外的效益审计在内涵上有所不同。我国效益审计还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效益审计应充分考虑政治效益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同时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国家职能上与国外政府存在根本区别,因此效益审计就应该站在我国政府的立场上,不能仅仅评价经济效益,还应考虑政治效益。中国人多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吃饭”财政在这几年有所改观,但仍然存在此类问题,所以效益审计应重点关注财政资金所创造的劳动岗位、税收、社会公平、社会稳定等,例如农网改造、村村通电、山区道路修整等等直接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资金项目,在效益审计中应充分关注到政治问题。   (二)纠错查弊仍是效益审计的重点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建立不久,各方面还不完善,计划经济的影响还仍然存在,官员家长作风状况仍然存在,企业还存在“内部人控制”,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作用还远未发挥出来,为了个人利益,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也仍然存在,造成许多公共资源损失浪费、管理不善、资产闲置,违法乱纪的现象很普遍,同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比较差的现象相当普遍,所以,效益审计还肩负着纠错查弊的任务。   (三)可持续发展是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阶段特别提倡的,国家还肩负着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对长远发展目标的安排,既要防止经济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既要发展经济,又要注意生态的保护和未来的发展,效益审计应关注可持续发展,在评价中应当作为一个比较重的权数加以考虑。   二、我国效益审计的五个难点   (一)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还未建立   效益审计最关键也是最难的是在于评价,对公共资源使用效益的评价对外界来说是很敏感的,而保持客观、公正是审计的灵魂,效益审计评价直接关系到领导责任追究,怎样的评价才算客观、公正,没有一个评价体系也很难对公共资源使用效益作出评判。而很多评价指标很难量化,如对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的影响,也造成指标体系难以建立。   (二)效益审计难以处理效益滞后性问题   一般来说,对公共资源使用的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益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一般都有个滞后性的问题,正、负效益的体现都是个过程,如果仅凭当时的状态来分析和评价效益,就会出现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造成评价偏差,产生对公共资源使用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影响公共资源使用管理层的积极性。  (三)效益审计暂时难以解决专业胜任能力问题   由于效益审计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对公共资源使用的审计需要具有各种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参与,如工程技术人员、数学、生物、医疗等专业人才,而现今的审计人员大部分是经济、管理和法律人才,对公共资源使用的审计还有些力不从心。   (四)效益审计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和风险较大   由于当今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和违法乱纪的现象屡屡发生,我国效益审计应当在全面进行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再进行效益审计,时间需要花费很多,但对公共资源使用的合法性却很难把握,许多交易都在帐外,由于审计手段有限,很难完整地把公共资源使用的违法事项全面查出,审计风险比较大。   (五)效益审计规范化制度还没出台   开展效益审计的法律依据还不充实,明确的法规还没有,同时对审计调查、审计目标的确定、审计范围的确定、审计方法等具体的指导意见还不明确,因此急需解决效益审计的规范性问题。   三、 我国开展效益审计的几点思考   在审计中,为了应对以上难点,笔者认为,我国政府效益审计应坚持六条原则、打好四个基础,在审计方法上注重三个结合。   (一) 坚持六条原则   1. 全面评价的原则。效益审计应对公共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适当性、会计信息真实性、社会稳定性、合法性、可持续发展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力图全面地对公共资源使用状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 谨慎性原则。效益审计应对公共资源的使用状况评价采取谨慎性原则,尽量不夸大审计发现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反映审计结果,对审计选定的评价指标应切实符合审计项目实际,同时在报告中应尽量少用感情色彩较浓的字句。   3. 历史性原则。效益审计应对效益评价运用历史的眼光,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当时的法律、法规条件下来考虑问题,客观分析当时所做的决策,从而对效益审计作出客观的评价。   4. 前瞻性原则。效益审计对公共资源的使用评价应采取前瞻性原则,对效益滞后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充分估计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公共资源的使用的评价可以适当采取模拟未来的方法开展评价。   5. 促发展原则。效益审计在紧紧围绕公共资源使用效益展开工作,在现阶段主要是揭露公共资源损失浪费等问题,但效益审计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发展,使公共资源在审计过后能够用的更好,真正发挥效益。促发展原则是效益审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6. 定量兼顾定性原则。在效益审计中,能定量评价的尽量定量,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会计信息真实性等应采取定量的原则,与相关的指标进行对比,而社会稳定性、可持续发展性等可以采取定性的原则,从而对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益作出准确评价。   (二) 效益审计应打好“四个基础”   1. 打好财务收支审计基础。效益审计应建立在真实的会计信息和合法的交易事项的基础上,所以在效益审计中首先要进行财务收支审计,然后进行效益审计。   2. 打好专业胜任能力基础。 面对效益审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政府审计部门应加紧引进工程技术人才、建筑规划人才、数学、环保、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应加大效益审计培训和研究力度,切实将效益审计体系规范化。   3. 打好审计质量控制基础。审前调查应重点摸清公共资源使用的基本情况,掌握项目审计的难点和重点,审计实施方案应对审计目标、内容、方法等进行安排,审计过程应对审计质量全面控制,强调风险意识,严格审计日记制度,对审计报告应采取谨慎原则。   4. 打好计算机审计基础。在效益审计中,应将计算机审计贯穿于效益审计始终,准确高效地发现问题,同时对效益审计采取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建立各种模型,成功地将计算机审计运用到效益审计中。   (三)在方法上讲究“三个结合”   1. 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效益审计应对公共资源的使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审计。事前审计应关注公共资源的使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对可行性报告、审批、效益评估情况进行审计,这样才能“防患于未来”;事中审计应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项目质量进行审计,这样才能对公共资源使用效益全面跟踪;事后审计应对公共资源使用的全面效益进行审计,这样才能促进公共资源使用效益。   2. 效益审计与责任追究制度相结合。由于领导决策失误导致公共资源使用的效益低下,损失浪费严重,效益审计应对公共资源使用的各级领导的责任挂钩,国务院反复强调要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法规也进一步明确了这些制度。效益审计应该依照有关责任追究制的法律、法规,建议有关部门对违法、违规问题进行责任追究。   3. 效益审计与内查外调相结合。面对效益审计的复杂性,在审计中应采取内查外调的方法,到工商局验证公司的合法性,到银行验证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到发改委验证审批的合法性,同时,在审计中由于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所限,对某些问题应向有关部门请教,以客观、公正评价效益审计。   效益审计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审计人员面对效益审计的难点,应不断研究,摸索出效益审计评价体系,达到客观、公正评价公共资源使用效益。
2023-08-28 19:14:521

什么是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是以审查评价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为内容,以促进经济效益提高为目的所实施的审计,是政府审计的一种形式。 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对象是生产经营活动和财政经济活动能取得的经济效果或效率,它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基本建设效果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果的审查,评价经济效益的高低,经营情况的好坏,并进一步发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经济效益审计,不仅是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目标,更重要的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和日常工作的内容。根据我国国情的需要,实施效益审计,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级政府机关和科研单位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益改进自己的工作,加强内部控制,实现最佳管理;有利于改善社会主义经济各方面的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同时也利于提高财务审计的质量和巩固财经法纪审计的成果。 理解经济效益审计的涵义,应当掌握以下几点: (1)审计的主体是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 (2)审计的对象是被审单位或项目的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 (3)审计的性质是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和评价活动,而不是结合业务工作进行的管理活动。 (4)经济效益审计的职能除监督以外,更重要的是评价、监证被审单位或项目经济效益的优劣。 (5)经济效益审计范围较广,须要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与分析。除了应用传统的财务审计方法外,还广泛应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而主要是为了取得审计证据。 (6)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是促使被审单位、落实责任制度,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我国的经济效益审计,类同于国外的绩效审计或“三E”审计,包括了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部分内容。“三E”审计,是指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和效果审计。 对财务支出是否节约或浪费所进行的审计,为经济性审计。所谓经济性,是指以最低的支出和耗费开展经营活动,尽量节约,避免浪费。通过经济性审计,可以揭示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活动的恰当程度及其遵纪守法情况。 效率性审计,主要是指对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所进行的审计。通过该种审计,借以评价成本与盈利的情况,判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经济有效。其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判明被审计单位在管理和利用资源上是否经济有效;查明不经济、效率低的原因;检查是否遵守有关提高效率的法规等。效率审计,最终要揭示被审计单位管理结构的合理性和管理职能发挥的有效性,进一步寻求有利于提高效率的办法和措施。由于该种审计主要采用货币计量单位,以价值的形式计算比较,所以也称为价值审计。
2023-08-28 19:15:011

企业绩效审计与效益审计的区别和联系

就我国而言,经济效益审计是80年代末的提法,到90年代绩效审计的概念较多运用起来。实际上既是我国审计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我国由以企业效益审计为主扩大到行政事业单位领域。 绩效型审计的术语使用问题,1986年4月在悉尼召开了最高审计机关第十二届国际会议,“绩效审计”列入了正式议题。会议建议以“绩效审计”这一术语统一各种有关绩效型审计的名称,并在最后会议文件《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中正式使用了“绩效审计”这个叫法。因此就国家审计机关而言,开展的主要是对政府部门和公营企业的审计,因此采用绩效审计术语是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叫法。如果研究中西方绩效审计区别,有以下五点:(一)审计范围比较。  西方国家审计机构开展绩效审计是迫于外界压力和自身生存发展需要,而我国是法律直接赋予审机机构这种权力。所以,我国更侧重于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研究也一样,对行政单位的绩效审计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上都只是刚刚起步。西方国家强调一事一审,满足议会需要,我国则侧重宏观绩效审计,强调要满足政府对宏观调控的需要。(二)审计标准比较。 西方国家政府绩效审计发展亦较为完善,大都制定有详细绩效审计准则或指南。美国会计总署的出版物《政府组织、项目和职能部门审计准则》1981年修订本中,制定了七条公共部门绩效审计测试与评估准则,对难以量化的标准,建立了“优先实践”概念作为衡量标准,并实行“金额化”法。澳大利亚制定有详细的绩效标准,包括工作绩效、生产率、使用率、设备和职工允许空闲的时间等标准。而我国除《审计法》中提到效益审计概念外,审计署关于绩效审计的系统规定还在研制中。(三)审计方法与手段比较。 西方国家在绩效审计中十分重视质量分析方法及决策模型研究,广泛利用各方面专家的工作。审计手段上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十分普遍,不仅对电子计算机系统本身进行审计,也将计算机运用于审计计划、管理、计算、审计数据库等方面。而我国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金审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之中。实践应用中仍大量采用传统方法如统计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图表法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进行绩效审计,电子计算机主要用来归集数据,审计软件包很少。中外的绩效审计仍是一个手工化的劳动密集型过程,审计自动化都是当务之急。 (四)审计人员结构比较。  西方国家在绩效审计的发展过程中大都形成了多元化的审计人员结构,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美国。美国审计总署有工作人员5 200人左右,其中除约2500人的会计师外还有约1 500人的经济师、律师、工程师、数学家、电子计算机专家等。多元化的审计人员结构是绩效审计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前提之一。而我国审计人员主要是“财会型”人员。现在大部分的审计机构人拥有一定数量的审计、财务和会计人才,而其他的工程、经济类专业人才很少,甚至没有这类人才。(五)我国绩效审计是先由政府审计推动,并且与政府要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内部审计与民间审计中的绩效审计几乎是一片空白。而西方,绩效审计则首先由内部审计中产生,其后被民间审计、政府审计借鉴,并在政府审计中得到广泛的发展。所以,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更加任重而道远。可以阅读《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历程研究》一文
2023-08-28 19:15:102

内部审计包括哪些内容

内部审计包括内容:一、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同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实施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仅限于对本部门、本单位及所属各部门、各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审计。由于各部门、各单位的资金来源状况及资产、负债管理情况不尽相同,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各不相同。对有国家财政资金介入的部门、单位,不仅要审查其自身财务状况,还须重点检查财政资金的使用渠道和使用方向。1.行政单位的内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党派、社会团体及其在境外的派出机构的行政经费、罚没收入和行政性收费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2.事业单位的内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是各项事业经费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包括用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广播影视、地震、体育、民政、外交及农业、工业、交通、邮电通讯、商业贸易、工商行政、商品检验等各项事业发展的经费。这里,既包括财政预算拨款的审查,也包括财政预算外安排的各项资金、事业周转金和事业性收费的审查。3.企业单位(包括金融企业)的内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是其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审查的主要内容:企业制定的各项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一定时期内拥有的资产、承担的债务、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真实、合法性;企业占有的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二、经济效益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基础,经济效益审计则是内部审计发展到现阶段的特殊内容。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质量和效益已成为每个企业发展的直接决定力;通过内部审计找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经济效益,也成为企业管理者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主要目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进行效益审计,有许多方便之处:一是熟悉本单位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二是有足够的时间深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及时取得有关资料和信息;三是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地位,有利于提供客观、真实、可靠的信息,更好地为改善本部门或本单位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1.行政单位内部审计所进行的经济效益审计,是结合行政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通过对行政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和分析,促使行政单位节约开支,提高行政经费管理水平,提高行政效能,同时也促进行政单位的廉政建设。2.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所进行的经济效益审计,是结合事业经费筹集、管理、分配和使用等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通过对事业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和分析,促进有关事业单位加强事业经费的管理,提高事业经费的使用效益。3.企业单位(包括金融企业)内部审计所进行的经济效益审计,主要从改进生产经营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供、产、销各环节,人、财、物各要素的检查、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可以帮助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制定改进生产经营的措施,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通过评价本部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发现管理缺陷,提出管理建议等手段,可以帮助本部门、本单位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经济效益。三、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依法对经济责任人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的执行情况进行的审查。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是结合日常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及经济效益审计进行的,一般侧重于经营责任目标的审计;并通过审计资料和信息的积累,为离任责任审计服务。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经营责任目标审计时,首先通过分析企业盈亏指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业务经营指标和企业职工收入分配指标及各项指标的影响因素,确定审查的重点;然后再抓住几个关键的指标,进行局部审查以便及时找出错误所在,纠正偏差,改进提高,最终促进任期经营目标的实现。
2023-08-28 19:15:191

审计专业研究什么?

审计是审计人员对资料作出证据搜集及分析,以评估企业财务状况,然后就资料及-般公认准则之间的相关程度作出结论以及编制书面报告的一种监督活动。审计是一 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进行审计的人员必需具有独立性及具相关专业知识。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1、审计的工作是审计资料作出证据搜集及分析,以评估企业财务状况,然后就资料及一般公认准则之间的相关程度作出结论及报告。2、检讨组织的运作程序及方法以评估其效率及效益;履行审计(遵行审计);评估组织是否遵守由更高权力机构所订的程序、守则或规条。3、对财务报表审计:评估企业或团体的财务报表是否根据公认会计准则编制,一般由独立会计师进行。评估企业或机构的资讯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系统可靠性及一致性。审计工作内容分类按审计内容分类,我国一般将审计分为财政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1、财政财务审计财政财务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旨在纠正错误、防止舞弊。具体来说,财政审计又包括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即由审计机关对本级和下级政府的组织财政收入、分配财政资金的活动进行审计监督)、财政决算审计(即由审计机关对下级政府财政收支决算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计监督)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即由审计机关对预算外资金的收取和使用进行审计监督)。财务审计则是指对企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性和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由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是以会计报表为媒介集中反映的,因而财务审计时常又表现为会计报表审计。财政财务审计在审计产生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都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可以说是一种传统的审计;又因为这种审计主要是依照国家法律和各种财经方针政策、管理规程进行的,故又称为依法审计。2、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状况进行审查、评价,目的是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盈利能力,实现经营目标。
2023-08-28 19:15:441

国家审计的依据

法律分析:(一)按审计依据来源渠道分类1.外部制定的审计依据 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条例、政策、制度;地方政府、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规章制度和下达的通知、指示文件等;涉外被审事项,所引国际惯例的条约等。 2.内部制定的审计依据 被审单位制定的经营方针、任务目标、计划预算、各种定额、经济合同、各项指标和各项规章制度等。(二)按审计依据性质内容分类1.法律、法规 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由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总称。如宪法、刑法、民法、会计法、审计法、预算法、税收征管法、海关法、各种税法、企业法、公司法、经济合同法等等。法规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法令、条例、规定等,如《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入《价格管理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等。2.规章制度 主要有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的规章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订的规章制度;被审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内部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等。如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各项财务会计制度,单位内部制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等。3.预算、计划、合同 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的经费预算,企业单位制定的各种经济计划,被审单位与其他单位签订的各种经济合同等。4.业务规范、技术经济标准 如人员配备定额、工作质量标准、原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能源消耗定额、设备利用定额等。此外,还有国家制定的等级企业标准、优秀企业的管理条例等。(三)按审计依据衡量对象分类1.财务审计依据 财务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做出审计和评价。因此,财务审计的主要依据有国家的法律、法规;国家主要部门或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单位自己制定的会计控制制度、计划、预算、合同等。2.经济效益审计依据 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做出审计和评价。因此,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依据有单位的管理控制制度、预算、计划、经济技术规范、经济技术指标,可比较的各种历史数据、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上等级企业的标准、优良企业的管理规范等等。法律依据:审计署《中国国家审计准则序言》 一、制定中国国家审计准则的依据与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结合中国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实践,借鉴国际公认审计准则经验,制定中国国家审计准则。制定中国国家审计准则的目标是:(一)全面落实《审计法》,推进依法治国,促进依法行政,实现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二)促使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按照统一的审计准则开展审计工作,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三)促进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2023-08-28 19:15:521

审计有哪些作用?

审计是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律对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审计员的工作内容:1、审查企业各项财务制度的落实情况,协助审计主管拟订审计计划或方案 2、负责完成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单项业务的审计工作3、按照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案,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为企业运营提供增长服务 4、审查财务收支项目、费用开支与报销等工作 5、审查发票、凭证、账册、报表的真实性以及其填制是否符合企业财务制度的要求6、检查、复核审计证据,做出单项审计评价意见7、针对所有涉及的审计事项,编写内部审计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8、进行企业保密工作,按规定使用所获取的财务资料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2023-08-28 19:16:025

审计目标包括哪些内容

问题一:审计实务中,具体审计目标包括哪些内容 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体目标的具体化,根据具体化的不同程度,又分为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两个层次。 审计具体目标的内容 1.审计具体目标 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具体化。 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个别审计目标。 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所有项目... 问题二:审计总目标是什么 审计目标一般是指审计的总目标,它是审计目的的具体化。审计目的是对受托人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而受托责任包括行为责任和报告责任,那么,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就包括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和报告的合法性、公允性。不同的审计组织对受托人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的审查,其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民间审计组织侧重于对受托人行为的合法性和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公允性进行审计,即进行会计报表审计(也称一般目的审计),同时还进行验资、工程预决算审计、离任审计等(也称特殊目的审计)。内部审计组织由于了解本单位的内部情况,并且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如外部审计,所以,侧重于对受托人行为的合理性、效益性进行审计,即进行经济效益审计。而国家审计机构由于兼具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双重特性,因此,其审计的内容既包括会计报表审计,也包括经济效益审计。由此可见,审计按照审计主体和审计内容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当然,不同类别的审计,其审计目标也是不同的。以民间审计组织所进行的会计报表审计为例,它的审计目的是审计受托人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即审计被审单位管理当局在一定期间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而这些情况最终体现于被审单位管理当局所出具的会计报表上面。那么,只要对这些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公允性进行审计,就可以验证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因此,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进行的审计就是会计报表审计的审计目标。此时,会计报表审计的目的已经具体化为审计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这一审计的总体目标。可见,不同类别的审计,其具体的审计目的是不相同的,这些不同的审计目的都可以具体化为不同的审计目标。因此说,审计目标是审计目的的具体体现,不同类别的审计有不同的审计目标。这里还有几点需要说明: (1)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进行的审计,本来就应包括对其会计处理是否遵循一贯性原则所进行的审计,并且在特定的条件下,被审单位的会计处理是可以违背一贯性原则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公允的反映其实际情况。如果被审单位的经营情况发生了变化,就应当选用更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这种一贯性的例外事项是合理的,审计人员是认可的,可以发表肯定意见(或称无保留意见),只是应增加对这种会计处理方法改变的原因和影响的充分说明。因此,会计报表审计的审计目标就不应包括对一贯性进行的审计,而只应表述为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进行审计。 (2)对会计报表的审计本来就包括对其合法性、合规性进行的审计,因此,不应再将合规性审计单独作为一个审计类别,而应根据近年审计目标的发展,将错弊审计单独作为一个审计类别。 (3)经济效益审计从内容上就包括业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因此,用经济效益审计作为审计类别,比用经营审计或管理审计作为审计类别更恰当。当然,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审计做出不同的分类。但是,不管怎样分类,不同类别的审计,总会有不同的审计目标。同时,我们也应当明白,审计目标是受审计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 审计环境发生了改变,审计目标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以会计报表审计的审计目标的变化为例:在详细审计阶段,审计的目标是查错防弊;在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审计的目标是审查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判断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查错防弊居于第二位;在会计报表审计阶段,审计的目标是审查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以判断被审单位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反映了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能发现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差错和舞弊(不包括串通舞弊)。 另外,审计目标的确定,还应考虑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审计技术等审计本身的局限性以......>> 问题三:审计目标与审计范围包括哪些内容 文字太多了,我先给你接了一个图片,从上图,你可以清楚地知道审计目标包括哪些,整体的逻辑架构是什么,你若是还是不是很明了可以给我回复,我给你发一下文档,都是为了CPA而战啊!亲加油哈! 问题四:注册会计师的具体审计目标包括哪些 文字太多了,我先给你接了一个图片,从上图,你可以清楚地知道审计目标包括哪些,整体的逻辑架构是什么,你若是还是不是很明了可以给我回复,我给你发一下文档,都是为了CPA而战啊!亲加油哈! 问题五:审计目标是什么? 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 审计总目标: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问题六:什么是审计总目标? 论现代审计总目标 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它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所有项目审计均必须达到的目标,项目审计目标则是按每个项目分别确定的目标。在审计实务中,一般审计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总体合理性。它是指注册会计师须先根据他所掌握的有关被审计单位的全部信息,评价某账户余额的合理性。总体合理性测试的目的,在于帮助注册会计师评价账户余额中是否有重要错报。2.真实性。即不夸张。由存在与发生的认定推论得出。3.完整性。即不遗漏。由完整性的认定推论得出。4.所有权。即所列金额确为被审计单位所拥有。由权力和义务的认定推论得出。5.估价。所列金额均经正确估价和计量。由估价或分摊的认定推论得出。6.截止,即接近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已记入恰当的期间。截止测试的目标是确定交易是否记入恰当的期间;由估价或分摊认定推论得出。7.机械准确性。该目标所关心的是有关账表资料、数字、计算、加总及勾稽关系的正确性;由估价或分摊认定推论得出。8.披露。恰当地反映了账户余额和相应的披露要求。由表达与披露的认定推论得出。9.分类,即所列金额分类恰当,其目标在于确定每个项目和每个账户记录是否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示。由表达与披露的认定推论得出。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对审计目标的思考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与完善,社会责任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不仅包括维护雇员利益、消费者利益、债权人利益、中小投资者利益和当地社区利益,还包括保护环境、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以及整个社会公共利益等内容。那么,企业社会责任范畴的扩大对审计目标是否有影响,审计目标和内容又有哪些新的变化呢?一、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观的审计目标的内涵目前,理论界关于审计目标的研究较多,实务中各国对审计目标的表述不尽相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第一号《审计准则说明书》将财务报告审计的总体目标表述如下:独立审计师对财务报告实施一般检查的目标是对财务报告的编制是否符合公认会计原则,是否公允地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状况表达意见。国际审计准则规定,财务报告审计的目的在于审计人员对财务报告编制中所确认的会计政策结构表示意见。石爱中和胡继荣教授在《审计研究》中指出:所谓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实施审计行为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地或获得的最终结果。笔者认为,审计目标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根本目的,它是随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审计目标的确定,除受审计对象的制约 确立审计总目标应注意的三个方面 审计总目标的确立,主要受审计对象的制约,同时也和审计的本质属性与职能及委托人的具体要求密切相关。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的主体,通常概括为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审计对象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审计总目标的确立。另外,独立审计所处的 谈我国国家审计总目标的定位 国家审计总目标是国家审计机关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开展审计活动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它是国家审计目的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化。本文试就现阶段我国国家审计总目标的定位作粗浅探讨。根据《审计法》规定,我国国家审计的总目标是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真实性着重解决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是否确实存在,有关资料记录是否客观、全面、准确;合法性着重解决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有关资料编报是否符合财务通则、会计准则及有关制度规定;效益性着重解决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是否经济......>> 问题七:具体审计目标是什么,是怎么回事? 根据2015年度注册会计师教材《审计》的记载,具体审计目标是指注册会计师检查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所包含的每项认定是否真实。具体包括: 一、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即检查这些交易是否真实发生。 2、完整性。即检查已经发生的交易是否被瞒报或漏报。 3、准确性。即检查真实发生的交易,是否按正确的金额反映。 4、截止。即检查本期的交易是否均在本期反映,本期所反映的交易是否包括了其他期间的。 5、分类。是否按正确的方式对各类交易分类反映,如固定资产出售收入是否被列为主营业务收入等。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1、存在。即检查已经列报的资产、负债是否真实存在。 2、权利和义务。即检查所列报的资产是否所有权归被审计单位,负责是否为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3、完整性。即是否存在瞒报、漏报资产或负债的情况。 4、计价和分摊。即检查真实存在的资产或负债,金额是否正确,是否正确摊销。 三、与列报和批露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检查批露的内容是否真实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检查应当批露的是否均已批露。 3、分类和可理解性。检查批露的内容是否正确分类,表述是否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检查批露的内容措辞是否准确、金额是否恰当。 问题八:简答题,资产类项目有哪些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合理性。它是指注册会计师须先根据他所掌握的有关被审计单位的全部信息,评价某账户余额的合理性。总体合理性测试的目的,在于帮助注册会计师评价账户余额中是否有重要错报。 2、真实性。即不夸张。由“存在与发生”的认定推论得出。 3、完整性。即不遗漏。由“完整性”的认定推论得出。 4、所有权。即所列金额确为被审计单位所拥有。由“权力和义务”的认定推论得出。 5、估价。所列金额均经正确估价和计量。由“估价或分摊”的认定推论得出。 6、截止,即接近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已记入恰当的期间。截止测试的目标是确定交易是否记入恰当的期间;由“估价或分摊”认定推论得出。 7、机械准确性。该目标所关心的是有关账表资料、数字、计算、加总及勾稽关系的正确性;由“估价或分摊”认定推论得出。 8、披露。恰当地反映了账户余额和相应的披露要求。由“表达与披露”的认定推论得出。 9、分类,即所列金额分类恰当,其目标在于确定每个项目和每个账户记录是否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示。由“表达与披露”的认定推论得出 问题九:审计的基本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问题十:具体审计目标是什么? 审计具体目标的定义: 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体目标的具体化,根据具体化的不同程度,又分为 一般审计目标和 项目审计目标两个层次。 审计具体目标的内容: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个别审计目标。 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所有项目审计均须达到的目标. 个别审计目标是在一般审计目标的基础上,按照每个 审计项目分别确立的目标。 审计具体目标的作用: 注册会计师了解了认定,就很容易确定每个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并以此作为评估 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和实施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
2023-08-28 19:16:371

什么是审计的基本分类

(一)审计按其内容进行分类:可分为财政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1、财政财务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和反映其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进行的审计。其目的主要是判断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包括财政和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其中,财政审计是由国家机关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下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决算等情况进行监督;财务审计是对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三性发表意见。2、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包括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查。其目的主要是评价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效益的优劣,以利于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审计又可根据审查内容的不同分为业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两个分支。3、财经法纪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部门对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所进行的专项审计。目的在于维护财经法纪,保护国家和人民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二)审计按其主体进行分类,可分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1、国家审计。也称政府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所实施的审计。2、社会审计。也称注册会计师审计。社会审计有如下特点:(1)审计的独立性。(2)审计的委托性。(3)审计的有偿性。3、内部审计。也称部门和单位审计。是指由部门内部独立于财会部门以外的专职审计机构所进行的审计。三者的关系:在审计监督体系中,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者,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各司其职,在不同领域实施审计。它们各有特点,相互不可替代,因此不存在主导和从属的关系。扩展资料审计是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律对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其实践活动历史悠久。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审计(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2023-08-28 19:16:487

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

经济效益审计,是以审查评价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为内容,以促进经济效益提高为目的所实施的审计,是政府审计的一种形式。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对象是生产经营活动和财政经济活动能取得的经济效果或效率,它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基本建设效果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果的审查,评价经济效益的高低,经营情况的好坏,并进一步发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  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机构对被审单位有关经济效益方面的情况所实施的一种审计”。这是我国对经济效益审计的长期认识,我们将其归类为“种类论”。   经济效益审计,不仅是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目标,更重要的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和日常工作的内容。根据我国国情的需要,实施效益审计,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级政府机关和科研单位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益改进自己的工作,加强内部控制,实现最佳管理;有利于改善社会主义经济各方面的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同时也利于提高财务审计的质量和巩固财经法纪审计的成果。审计内容  我国的经济效益审计,类同于国外的绩效审计或"三E"审计,包括了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部分内容。"三E"审计,是指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和效果审计。对财务支出是否节约或浪费所进行的审计,为经济性审计。所谓经济性,是指以最低的支出和耗费开展经营活动,尽量节约,避免浪费。通过经济性审计,可以揭示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活动的恰当程度及其遵纪守法情况。效率性审计,主要是指对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所进行的审计。通过该种审计,借以评价成本与盈利的情况,判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经济有效。其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判明被审计单位在管理和利用资源上是否经济有效;查明不经济、效率低的原因;检 查是否遵守有关提高效率的法规等。效率审计,最终要揭示被审计单位管理结构的合理性和管理职能发挥的有效性,进一步寻求有利于提高效率的办法和措施。由于该种审计主要采用货币计量单位,以价值的形式计算比较,所以也称为价值审计。效果性审计,是指对计划目标完成情况所进行的审计,即审查产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否获得了理想的效益。效果性审计也称经营 审计或经济效果审计。经营审计一般称为业务经营审计,是对企业供、产、销等业务经营活动进行的审核检查,以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审计。管理审计,则是审核检查管理能力和水平,评价管理素质的一种经济效益审计。虽然业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甚至不少人认为它们是一回事,实践中无法分别,其实它们有不同的侧重点了业务经营审计,主要是审查业务经营活动和生产力各要素的利用情况,也即是对企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审查,具有直接性;管理审汁,则主要审查管理组织机构的合理性、管理机能的有效性,以促进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效配合,具有间接性。经营审计一般是由内部审计发展来的,它是业务审计的扩大化形式;管理审计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应用于60年代至70年代,它是从财务审计和内部审计发展而来的,其范围和技术更趋于综合性、绩效性与管理性。实施问题  我国审计工作中经济效益审计开展较少,基本处于初步偿试阶段,导致其形成这一情况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基本的认识问题,也有深层次的理论问题,还有具体程序中的问题。笔者将其整理为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1.经济效益审计单独地实施缺乏效率    经济效益审计被孤立地看成一个审计种类,单独地去实施不仅认识不准确,也是缺乏效率的。缺乏效率的审计工作在人力、物力既定的条件下必然难于大范围推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效益审计开展的难点主要在这方面。    现实中进行的许多审计工作都可以归为财政财务审计这一大类中。在财政财务审计中,对账簿资料的查证其实已经走到了再进一步就可以核实分析经济效益问题的边界了,对信息资料失真的追究也基本走到了再进一步就可以明确经济效益问题的边界了。    专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也必然涉及到查实账簿资料这一工作环节。只有对账簿资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查实后,对节约、效率、效果所进行的分析认定才有意义。    除财经法纪审计以外的审计工作,其工作计划中没有必要不将经济效益审计与财政财务审计合并一起综合实施。经济效益审计不采用综合实施方式,既阻碍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也阻碍经济效益审计经常性地开展,也不符合审计本身就是对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节约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监督的基本原理。将经济效益审计与财政财务审计结合进行综合性的整体性的审计监督应该是今后政府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2.经济效益审计实施中准确把握理念的问题     经济效益审计被孤立地看成一个审计种类,单独地去实施不仅有基本定义的认识问题,还有审计理念不清楚的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效益审计开展不理想也有这方面的认识原因。    经济效益审计在认识上的准确与否会影响到实施效果中来。审计中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的认定过程中,许多分析是与经济效益的判断交织在一起,不可完全截然分开。例如政府审计中广为开展的基本建设投资审计,如果仅就开支的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方面进行审查,不分析项目的经济性,不分析项目的开支与效果是否合理,这样的分开就会有意无意地形成审计监督的缺口。如果谁执意要将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与节约性、效率性、效果性割裂开,其实就是不重视或否定真实性。    对经济信息真实性的任何回避,都将带来不可估量的问题温床。美国回避“真实和公允”,强调“公认”形成的安达信袒护安然的现象决非偶然,这与其长期的随意性处理风潮和理论上的会计艺术论有紧密联系。可见规范上的正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理论上的旗帜鲜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经济监督的审计,对经济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是理顺审计运行机制的关键。    3.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缺乏    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是实施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发达国家有公共部门等的资金使用效益衡量指标体系。我国目前还没有较为成熟的东西可供使用。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经济效益审计开展有难度,缺乏经济效益审计标准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建造一项工程,既有它的开支是否真实、正确、合理、有效,也有它建成后产生的效益是否合理或者其在社会范围内的效益是否及时、合理、有效。我们在这方面尚无切实可行的东西,其交流也比较欠缺。在没有形成适用的指标体系之前,对这方面的监督工作多少都会有所影响。这是我们应该逐步建立健全的。否则就有可能对效益审计的开展产生极大的阻碍作用。给审计监督的效果造成冲击。    4.缺乏经济效益审计操作模式    2006年修改后的审计法中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甚至于社会审计都有条款专门规定。但是依然对经济效益审计或政府审计中的效益审计没有具体条款的规定,这本身说明经济效益审计理论尚不成熟,缺乏现存操作模式。调查中也发现没有现存操作模式的困难阻碍着效益审计的开展。笔者发现基层审计工作者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方面比以前有了巨大的进步,目前正在尝试争取在经济效益审计方面取得突破。可见这是十分值得注意的应该深入研究的专门问题。    通过对经济效益审计问题的深入研究,探讨出适当的对策是推动经济效益审计有效开展的关键。 结论  综上所述,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组织对被审对象有关经济效益方面的情况所实施的审计监督。通过理顺审计理念,大力加强推行经济效益审计的基础建设。通过公示与比较等交流促进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将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与建立专家信息库,建立引智工程的制度化运行机制结合。在财政财务审计工作中适当向经济效益审计延伸,对各项审计工作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去深化,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在综合性实施中将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2023-08-28 19:17:251

经济效益审计的涵义需要掌握的什么?

(1)审计的主体是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 (2)审计的对象是被审单位或项目的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 (3)审计的性质是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和评价活动,而不是结合业务工作进行的管理活动。 (4)经济效益审计的职能除监督以外,更重要的是评价、监证被审单位或项目经济效益的优劣。 (5)经济效益审计范围较广,须要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与分析。除了应用传统的财务审计方法外,还广泛应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而主要是为了取得审计证据。 (6)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是促使被审单位、落实责任制度,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我国的经济效益审计,类同于国外的绩效审计或“三E”审计,包括了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部分内容。“三E”审计,是指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和效果审计。 对财务支出是否节约或浪费所进行的审计,为经济性审计。所谓经济性,是指以最低的支出和耗费开展经营活动,尽量节约,避免浪费。通过经济性审计,可以揭示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活动的恰当程度及其遵纪守法情况。 效率性审计,主要是指对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所进行的审计。通过该种审计,借以评价成本与盈利的情况,判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经济有效。其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判明被审计单位在管理和利用资源上是否经济有效;查明不经济、效率低的原因;检查是否遵守有关提高效率的法规等。效率审计,最终要揭示被审计单位管理结构的合理性和管理职能发挥的有效性,进一步寻求有利于提高效率的办法和措施。由于该种审计主要采用货币计量单位,以价值的形式计算比较,所以也称为价值审计。 效果性审计,是指对计划目标完成情况所进行的审计,即审查产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否获得了理想的效益。效果性审计也称经营审计或经济效果审计。 效益审计,又称绩效审计,从20世纪70年代起已成为发达国家国家审计的主要任务。在我国,1983年新中国国家审计制度恢复建立后,曾经在该领域开展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主要局限于企业的效益审计。 效益审计概念 是中国特有制度背景下的产物,最初提出的概念是“经济效益审计”,指的是经济效益实现途经开发利用和实现程度的审计。针对过去在经济建设中存在的只重速度的问题,中共中央在1982年召开的十二大上提出“把全党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经济效益审计概念反映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确定审计目标与任务这一基本指导思想。 在国际上更通行的概念是绩效审计。在英文的解释中,绩效的概念可以指结果,也可以指行为、事项、过程、程序、能力等方面。这样就使得审计的着眼点多样化,既可以是结果导向,也可以是过程导向,还可以是混合导向。绩效审计概念中,没有限定审计的目标,可以是效率、效益(效果),也可以是经济、公平,还可以是控制或制度的有效性等。每个绩效审计的目标,根据委托人的要求和具体审计环境确定。 另外,绩效的概念在国内外均已为社会大众和从事管理的理论及实务工作者所理解和接受。在管理科学中,绩效评价、绩效管理已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使用绩效审计概念可以更方便地借鉴这些研究成果,有效与社会沟通。 因此,将效益审计与绩效审计概念作为通用概念使用,有利于效益审计的深入发展。 效益审计可分为经济效益审计和社会效益审计等。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人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财政、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性、管理制度的科学有效性以及经营战略的长远正确性进行审查、评价和鉴证,以促进其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调控的一种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包括经济效率审计和经济效果审计两个方面。
2023-08-28 19:17:321

农发行开展效益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国家审计署在《2003至2007年五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尝试开展效益审计,并把效益审计作为未来几年的三大任务之一,这是我国国家审计同国际接轨的体现。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积极尝试开展效益审计。在农发行开展效益审计,是对农发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挑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本文试从揭示在农发行开展效益审计的困难和问题入手,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与同行们商榷。 一、面临的问题 (一)政策性银行的办行理念根深蒂固,对绩效审计的认识非常浅薄 首先,在我国理论界对绩效审计有两种片面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效益只是对于物质资料的生产领域而言,而对于非生产领域的政府部门和非盈利组织机构不存在经济效益的问题,因此,也就无需进行绩效审计。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目前农发行系统审计工作的重点是真实性审计,开展绩效审计会妨碍真实性审计。其次,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的认知还存在着局限性,大多数还停留在对国外有关情况的介绍。有部分基层行高管人员则认为,依法审计就是审计责任人违反法律法规了没有,至于决策、体制、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并不违法,因而不是内部审计的事。这种对绩效审计认识的滞后和不到位已经严重阻碍了绩效审计工作在农发行的顺利开展。 (二)统一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难以确定 评价标准是关乎绩效审计能否深入有效进行的最直接的因素,是完整意义上的绩效审计必不可少的技术要件,其功能在于为保证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的一致性和客观性提供指南。然而,较之于财务审计而言,评价标准难以确定问题一直是制约绩效审计有效开展的技术因素。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均可归结为成本与效益的分析和比较。对农发行而言,信贷资金投放的政策性导向使得对效益评价起来更加复杂,这是因为农发行的资金投入与政府活动密切相关,政府的成本与效益不仅要考虑直接的成本和效益、有形的成本和效益,而且还要考虑间接的成本和效益、无形的成本和效益。对后者来讲,往往无法直接考量,且其估算的标准和方法会随着绩效审计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审计人员都必须在现场审计开始前,就衡量绩效的标准问题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协商,或者寻求一种公认的、不存在异议的评价标准。此时,审计人员要特别注意所选择的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导向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公正性。因此,能否解决评价标准是关系到绩效审计能否规范化开展的关键。 (三)审计人才结构单一,人员素质尚难以胜任绩效审计要求 绩效审计属于难度较高的审计,专业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审计技术与方法更加复杂,审计人员只具备财经、审计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求通晓经济管理、工业、农业工程等多方面的知识。高质量的绩效审计还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评价政府导向工作绩效的意识,要求审计人员能够深刻地理解政府导向的工作意图,并有能力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测定被审组织的业绩,以对其作出深刻而中肯的评价判断。目前在农发行内审队伍中,审计人员的配置呈现出知识结构单一、技能素养差距大的非均衡特点,精通财务会计知识的人员占了大多数,而掌握管理学、社会学、技术经济、计算机、法律、心理学、工程学等方面知识的非财经类专业人员则严重缺乏。这种人员配置状况已成为制约绩效审计开展的关键因素,将不利于对绩效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 (四)受现行审计体制的制约,绩效审计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农发行现行的审计监督体制正处在改革阶段,总行在全国设6个审计特派办公室,省以下内审人员由省行统一使用,内审人员的日常管理、编制、薪水在各地市分行。由于农发行实行总行一级法人负责,因此,在审计项目中审计的委托者、审计者以及被审计者拥有同一的隶属关系和共同的利益,权责关系不明晰,实质上是自己审自己的“内部审计”关系。首先,一些分支行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制观念淡薄,在指导思想上,怕揭露问题过多难以承担责任或影响政绩,因而违反有关规定干预内审人员依法揭露和处理审计发现的问题,对审计发现的其他问题也是要求审计人员避重就轻、轻描淡写。其次,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受当地市分行领导,干部的使用、调动、任免权在当地行,所以审计部门很难保持超然的第三方地位,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削弱了各级内部审计部门对绩效审计应有的监督和评价作用。这正是制约农发行审计部门有效开展绩效审计的一个重要的体制性诱因。 (五)传统财务审计工作量比重过大的格局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西方国家开展绩效审计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就是法律制度相对完善,财政财务活动中的违法违规问题相对较少,合规性已经不是审计的主要关注目标。但是,目前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违法乱纪行为还大量存在,审计机关每年都要揭露大量的违规行为,反腐败仍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这种状况的存在意味着审计部门不得不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财务审计工作中去,使得审计部门常常处于频频应付的被动地位,绩效审计工作则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足而不能正常顺利地开展,这无形中大大降低了绩效审计工作的效率,也增加了绩效审计工作的难度。 (六)理论研究探索不够,没有一套成熟的审计操作模式可借鉴 绩效审计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相比,其基本原理是一致的,都是通过会计等信息资料的收集,对某一经济活动进行审计鉴定,作出客观评价。但审计目的、重点、方法以及具体操作要求方面都不同。由于绩效审计具有综合性强、层次高和审计方法复杂多样等特点,加上开展绩效审计在我国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有价值、相对成熟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经验都相当缺乏,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的统一模式。因此,在绩效审计的目标、范围、职能、程序、方法、报告、质量与风险控制、评价标准的制定与选择、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积极探索出一个与农发行实际相结合的绩效审计模式,以促进绩效审计在农发行的顺利开展。 二、对策 1、加大对开展绩效审计的宣传力度。绩效审计是指审计组织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和使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所进行的检查和评价。绩效审计的经济性是指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使投入最低,或者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使产出。效率性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它用单位产出的投入或单位投入的产出来表示,一个单位投入的产出越高,效率就越高;同样,一个单位产出的投入越低,效率也越高。效果性是指目标的实现程度,即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期的结果,它是实际实现的目标与计划目标之间的比较。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关系中,效果性是决定性的。从现在开始,利用多种媒体对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通过宣传使绩效审计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为开展绩效审计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开展绩效审计与上级行组织人事部门考察任用干部结合起来。组织部门应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指导,来制定一套科学的全面的干部政绩评价体系,并把效益审计的结果以及效益审计建议采纳,作为科学评价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之一和重要的用人导向,确定干部的去留升迁荣辱。用利益标杆的约束力和导向力,驱使弄虚作假、疏于管理,谋求虚假政绩,或不惜劳民伤财,破坏可持续发展的行径得到收敛,促使科学管理、民主决策、实现既快又好发展的干部脱颖而出,成为人们竞相效仿推崇的对象。 3、开展绩效审计与纪检监察部门的问责质询结合起来。对效益审计查出的问题,有关部门要依据审计结论,界定性质,明确责任主次、大小,并根据有关党纪法规,进行问责。同时,审计部门也可依法向各级行党委汇报效益审计的情况,通过组织程序纠正和处理问题,对有关人员进行问责。对确实承担重大责任的,也可予以罢免。通过以上措施,确立效益意识,限制干部的行为,以对人民、对事业的敬畏之心,把效益问题真正当作回事,认真对待,不想、不敢掉以轻心、轻率从事。 4、加快农发行内部审计体制改革步伐,加强审计队伍自身建设。多年的实践证明,内部审计人员(体制)必须独立,否则审计作用将很难有效发挥。目前可借鉴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制的改革模式,对内部审计人员实行上收一级管理,日常工作可相对集中,统一行动。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学习国际上先进的审计理论、审计技术与方法,结合农发行业务特点,不断探索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目标、标准、实施步骤与方式方法,坚持审计准则,严守职业道德,为开展好经济效益审计做好准备。 总之,经济效益审计对于农发行来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不仅需要社会审计的正确引导,更需要农发行内审人员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我们相信,经济效益审计一定会在农发行全面推行,因为这是内部审计与时俱进、同国际接轨的必然结果。
2023-08-28 19:17:391

社会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社会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1.对社区、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的投入。这是指企业以其所在社区或者所在社区的居民为相对方所应履行的责任。包括为社区规划、经济发展、公共交通、医疗保健服务、市政建设以及游乐设施等方面提供人财物的支持与帮助;对科学研究、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以及慈善事业的捐赠;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关注犯罪或公共安全等。从社会效益的量化考核上来看可以通过企业捐赠次数、捐赠总额、捐赠总额占利润比、企业形象综合指数、声誉评分、居民满意度、环境扰民投诉次数等方面来衡量。2.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这是指企业应尊重银行及其它债权人、消费者、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应与利益相关者积极合作,共同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地发展;应为维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提供必要的条件,当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利益相关者应有机会和途径获得赔偿。在评价上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获取相关资料,在汇总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客观评价。3.对政府的责任。企业经营目标的确定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不仅有着微观与宏观协调发展的统一,而且在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中,有着与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企业对政府的责任包含对国家宏观政策方针、法律政策的遵守,缴纳各项税款及附加等社会义务的承担,企业经营与宏观管理的关系等。除此,在考核企业社会效益时,还应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企业的运作对增强国家和地区实力,提高国家和地区威望的影响等。定量化的指标可以采用产品配套国内采购总额、技术研发投入总额、社会贡献率、企业违法违规的罚款额、企业接受国家审计的违纪额等。定性方面应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国家宏观方针政策的符合与否作出认定。4.对消费者的责任。企业应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或服务,这涉及到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即产品或服务所造成的社会影响。这方面的责任主要包括企业有责任诚实、完整地通知消费者有关产品和服务的构成、目的和使用方法,也就是提供产品和服务真实信息;有责任不歪曲或隐瞒有关产品或服务的可能妨碍消费者自由选择的信息;有责任不采用恐吓或压迫或其他限制理性选择的方式来强迫消费者购买和选择产品,或是在消费者购买和选择产品时获取不正当的优势,保障消费者自主选择权;保障消费者求偿权的责任。在评价上可以采用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保修期、货物或服务交付时间、退货或调换率、客户投诉率、客户投诉处理时间等指标。5.广告宣传责任。广告是对消费者进行产品知识宣传和教育。对于消费者,从法律和伦理上讲,广告是否具有社会责任在于广告宣传是否具有欺骗性,是否对消费者造成了心理或生理层面上的伤害。也就是说有社会责任的广告宣传必须说实话,不能误导消费者;广告宣传必须有证据支持,尤其是对有关健康、安全或功效方面的宣传,上述证据类型还必须依据产品、宣传内容和专家意见而定;销售人员还应对他们所做的有关产品和服务的陈述负责;广告还必须视道德、价值观和社会标准而定。6.产品安全责任。这是指企业有责任采取适当关注的理念,防止产品在其设计、生产或合理使用中对消费者造成任何可以预见的伤害或不幸。也就是指产品必须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方面的问题,例如,产品的使用效能、产品的耐用年限、以及产品的安全性。7.债务责任。这主要包括二方面的内容。其一企业应向银行及其它债权人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其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作出判断和进行决策。其二企业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一债权人都应合法、善意、无过失地为交易行为切实履行依法签订的合同。8.员工责任。员工是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活动不仅可以带来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还会由于人的素质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而间接对企业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就业。企业应提供平等就业机会,特别是对失业者、妇女、残疾人等就业方面提供便利;员工工资、保险与福利。主要包括劳动报酬的获得、休息休假权、职工福利改进、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在职职工的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费、医疗保险金及工伤保险费等;员工沟通。员工与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沟通和交流的渠道和方式,员工对公司经营、财务状况以及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决策的影响力;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主要包括卫生保障、劳动保护、企业环境美化等;员工的职业发展。主要包括职业技能培训、职务轮换、组织和开发人才等。在对企业履行员工责任的评价中,可以考虑就业人数、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源投资额、人力资源投资收益率、人均月工作时长、人均收入、员工收入增长与企业利润增长比、参加社会保险员工比重、人均保险缴纳额、年人均带薪休假天数、员工接受在岗培训时长等指标。9.环境责任。企业的环境责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由之路。《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国家审计要以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为目标,维护资源环境安全,发挥审计在促进节能减排措施落实以及在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主要考虑的内容有:企业对土地、矿产、森林、海洋等重要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是否存在企业追求经济利益而破坏浪费资源,导致国有资源收益流失、危害资源安全等问题;企业减少稀有资源耗用方面的情况;企业环保资金投入、管理、使用情况和环保政策落实、环保目标实现情况;企业执行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及采取具体措施情况;企业对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的服务和捐赠等。具体指标可以参考环保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企业的排污情况、环境污染治理投入额、环保产品率、污染物消减率、温室气体排放物消减率等。10.能源责任。企业作为自然能源的主要消费者,其生产发展的无限性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构成了不可避免的矛盾。节约资源,已成为全球共同的目标,为了实现资源的有效节约,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企业不但要在生产经营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节约能源,而且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劳务时,也要体现高效用能和节约用能,使企业承担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能源的社会责任。定量上可以对企业综合能耗、企业人均耗能量、生产过程资源利用率、清洁能源使用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2023-08-28 19:17:481

明光市审计局推进效益审计实现地方经济发展

党的十七大提出,“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审计机关,尤其是县级审计机关如何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安徽省明光市审计局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胆探索,积极推进效益审计,走出了一条适合县级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的新路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揭开神秘面纱   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效益审计转变,是审计工作一项重大的历史变革。作为职工只有13人、一线审计人员仅8人的县级审计机关──明光市审计局,面对任务重、人手少的矛盾,开展效益审计更是难上加难。   为了转变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明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明光市审计局知难而上,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最终揭开了效益审计的神秘面纱。他们把投资审计作为效益审计的突破口,并将2007年定为“效益审计年”,出台了《明光市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监督实施意见》,并在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中安排了农业、教育、经责、投资等4个效益审计类型,涉审单位17 个,其中投资效益审计单位 9 个,占全部效益审计单位的53 %,占全部审计项目的15.3%。   投资效益审计是项全新的工作,实施起来耗时耗力。为克服审计力量不足的困难,他们在年度的干部培训计划中有针对性地安排大量的效益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案例的学习,提升审计人员的审计水平,向能力要效益。目前,该局有高级审计师职称5名,高级会计师职称1名,审计师、会计师等中级职称5名,注册会计师、注册造价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具有注册类执业资格5名;倡导“爱岗、奉献、进取”精神,在投资效益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为了完成一个项目的审计,经常加班加点,不计报酬,向时间要效益;对投资效益审计项目全面采取计算机辅助审计,为审计人员配备了手提电脑、相机、工程造价技术软件、工程定额书籍等硬件,向技术要效益;聘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人员参与投资项目的审计工作,并为规范这一行为配套出台了《聘请外部专业人员参与审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今年以来,共聘请了20人次作为投资效益审计项目组的审计成员。 借鉴与创新相结合   开展效益审计光有想法和拼劲是不够的,还需要理论、制度和机制等方方面面的创新。2007年初,明光市审计局在借鉴国外一些有益做法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效益审计操作指南》一书,统一了投资效益审计的规程和标准。他们还组织审计人员开展理论研讨,先后撰写了《开展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若干思考》和《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浅探》等数篇论文,分别在《投资与理财》、《华商》、《科技与企业》和《安徽审计》等杂志上发表。在2007年7月召开的安徽省审计工作座谈会上,明光市审计局作为县级审计机关代表,就如何开展投资效益审计作了典型发言。   明光市审计局对投资效益审计进行了精心谋划,在项目的选择上注意把握好四个原则:重要性原则,即针对政府重点投资项目进行立项;民生性原则,即针对密切关系民生的投资项目进行立项;热点性原则,即对政府、群众关注的热点投资项目进行立项;超前性原则,即对可能代表投资效益审计发展方向的项目进行立项。在项目的实施审计过程中,明光市审计局十分重视投资效益评价。他们专门成立了课题组,开展最有难度的效益审计评价体系等的研究。为解决无法用具体数字来支持的效益评价问题,他们建立投资效益评审专家库。目前入库专家已经有10位,其中有财政、建设、交通、环保、农业、林业等多方面专家,根据审计项目需要,聘请专家对投资效益情况进行评审。在今年的农业投资效益审计中,审计人员和有关专家相互配合,冒着酷暑走访了近30户农户,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南沙河工程投资效益审计中,审计组和有关专家多次赴实地查看居民饮用水源的质量,为效益评价提供准确可信的第一手资料。事后并开展了实实在在的评估。当地农民和明光市居民感慨地说:“审计人员真是为咱老百姓办了一件实事!” 效益审计结硕果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明光市审计局投资效益审计的“效益”也日益显现。2006年以来,明光市审计局共审计政府投资项目21个,其中投资效益审计项目3个,总投资5432万元,审减工程造价900万元,核减率为16.6%,提出审计建议90条。2007年中秋节前夕,明光市工业园区高压线路迁移工程施工单位报价143万,市政府要求明光市审计局立即对这一报价进行初核,并以此作为和施工单位谈判的依据,时间仅给半天。接到审计任务后,审计组立刻行动,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全体成员没有顾得上吃午饭,硬是在下午上班前完成了审计任务。项目共核减83万,核减率达到58%。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在大会上表扬明光市审计局,称明光市审计局为市财政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有效服务,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贡献。明光市法院综合楼工程决算715万元,按照施工单位的决算价款,市法院的建设资金尚存在缺口100万元,在想不出办法的情况下,市法院主动邀请审计局对该项目工程造价进行审计。通过审计人员的艰苦努力,共核减了工程款112万元,不仅补上了缺口,而且还结余了资金12万元。面对这样的结果,市法院领导非常满意,由衷地感谢明光市审计局为他们解决了大问题。
2023-08-28 19:17:541

企业内部审计类别有哪些?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展?

1、从审计任务授权来展开分例行性审计(年度计划)、专项审计。2、从审计目的看可分为遵循性审计、效益审计、反舞弊审计。3、从审计对象看可分为财务审计、内控审计、基建项目审计、合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对称。由部门、单位内部专职审计人员进行的审计。目的在于帮助部门、单位的管理人员实行最有效的管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配合并互为补充,是现代审计的一大特色。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可为外部审计提供可信赖的资料,减少外部审计的工作量。在中国,内部审计不仅是部门、单位内部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国家审计的基础,被纳入审计监督体系。扩展资料:审计方法1、顺查法。按照经济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和会计核算程序,依次审核和分析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2、逆查法。按照经济活动进行的相反顺序,先审查会计报表,从中发现错弊和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依次审查和分析报表、帐簿和凭证。3、抽查法。提供三种抽样方法,包括等距抽样、随机抽样、PPS抽样,从被审单位被审计对象中抽取其中一部分进行审查,根据审查结果,借以推断审计对象总体有无错误和弊端。4、审阅法。5、分析法。6、抽样审计与详细审计结合法。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确定审计样本是在内控制度与重要性水平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当对某一样本产生怀疑时,审计人员可能会扩大样本的数量或对某一样本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审计。7、效益评价审计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部审计
2023-08-28 19:18:043

投资效益审计的内容是什么

投资效益是指在投资活动中所消耗或占用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与所获得的有用效果的比较,也就是投资活动中所耗与所得的关系。投资效益审计是指对投资活动所耗与所得进行监督、评价和建议的活动。基于这一概念,投资效益审计的内容应包括: (一)审查建设项目立项决策的正确性。 以前审计发现,有些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不充分,地质勘探不详,存在应付、走过场现象,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不负责任,决策草率,长官意志严重,直接导致项目布局不合理,或者污染严重,破坏环境,经济效益低下,损失浪费惊人。因此,投资效益审计必须首先对建设项目立项决策进行审计,内容包括审查勘探设计单位的资质、拟建规模是否科学合理、项目选址是否满足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项目论证是否切实可行等。 (二)审查建设项目概算。 建设项目概算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的投资估算框架内,编制项目从筹建至竣工所需费用的重要文件,是控制和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审查概算包括审查概算的编制和执行两个方面,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1.审查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2.审查设备费用。 3.审查工程包括土地、青苗补偿费、拆迁安置补助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勘测设计费、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费、研究试验费、生产职工培训费、联合试运转费、建设期贷款利息等费用在内的其他费用。 4.审查概算的执行情况。 (三)审查建设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建设资金的运用贯穿于建设项目从筹建至竣工的全过程,管好用好建设资金对于提高投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建设资金使用的审计应以资金流程为主线,从项目立项至竣工诸环节资金的管理使用方面入手,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1.审查建设资金是否符合专款专用的原则,有无挪用资金的问题。 2.审查各种债权是否真实合规,有无不合理的资金占用。 3.审查建设支出是否真实,有无虚列支出后转移资金的问题。 4.审查工程结算是否合规,有无多计多付工程款的问题。 5.审查工程专家咨询费、业务活动费、广告费、赞助费等是否真实合规,有无商业贿赂问题。 6.审查内部收款收据存根是否列入了财务账,有无基建收入等各种收入不入账,形成账外资金的问题。 (四)审查建设工期和达到设计能力的合理性。 建设项目的工期分为设计合理工期和实际工期,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年限也分为设计年限和实际年限。在保证建设质量的前期下,实际工期越短则投资效益越高,同样,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期下,实际达到生产能力的年限越短则投资效益越高。因此对已竣工的建设项目应审查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通过设计工期与实际工期和设计达产年限与实际达产年限的对比分析,评价建设速度和建设质量对投资效益的影响程度。 2.通过设计概算与实际完成投资额、建设成本与单位生产能力投资的对比分析,评价工程造价的高低。 3.通过可研与实际的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项目建成投产后的获利能力大小。 4.通过现金流量分析,评价项目偿债还款能力。
2023-08-28 19:19:141

效益审计、绩效审计是一回事吗

  目前,在我们国家有许多审计文献将绩效审计与效益审计这一术语混同使用。我认为有如下原因:一般讲,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始于80年代末,正值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阶段,企业效益问题成为深化改革的突出问题,审计自然要将帮助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审计目标纳入其审计职责范围。根据经济效益的定义:经济效益是“经济活动投入与产出、消耗和成果、费用和效用之间的对比关系”。因此,效益审计主要是从挖掘企业潜力,分析企业投入产出的角度开展的,这样用经济效益审计术语来表示绩效型审计当然就成为了主流用法。  随后,特别是从90年代起,绩效审计的概念较多地见诸于审计书刊上。因而,便出现了目前效益审计术语与绩效审计术语混用的阶段。随着绩效型审计工作在我国今后不断展开,我认为在使用或翻译绩效型审计这一术语时应加以规范。我认为统一使用绩效审计这一术语比较规范。主要理由有三:  第一,“效益”与“绩效”这一术语在词意上有区别。  我们使用绩效审计这一术语时,这里的“绩效”应由三个要素构成。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而在使用“经济效益审计”这一术语时,这里的“经济效益”从词义上讲,应是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而绩效审计三要素中的第二个要素,即“效率性”是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内容的。因而,从词意上讲“经济效益审计”术语只与“绩效审计”术语中的第二个要素,即效率性审计的概念有相似或重合之处。而无法将绩效审计中的第一个要素和第三个要素,即经济性审计和效果性审计涵盖进去。从词义上看“效益审计”只能反映绩效审计的一部分或其中的一个环节。因此,从用词规范看,使用绩效审计术语较为妥当。  第二,使用绩效审计术语符合国际惯例。  绩效型审计的术语使用问题,1986年4月在悉尼召开了最高审计机关第十二届国际会议,“绩效审计”列入了正式议题。会议建议以“绩效审计”这一术语统一各种有关绩效型审计的名称,并在最后会议文件《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中正式使用了“绩效审计”这个叫法。因此就国家审计机关而言,开展的主要是对政府部门和公营企业的审计,因此采用绩效审计术语是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叫法。  第三,采用绩效审计术语更能涵盖不同领域的绩效型审计工作。  效益审计的开展,最初主要是从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开始的,效益审计术语更适用于企业。而对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绩效情况审计若简单使用效益审计术语显得有些牵强而使用绩效审计术语既可适用于企业,又可适用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绩效型审计。
2023-08-28 19:19:511

经济效益审计的特征

  经济效益审特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主体具有独立性。必须具有法定资格的专业审计机构和人员,这些机构和人员在审计中必须保持独立的地位和身份,保持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二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客体具有广泛性。包括企业各种资金及使用资金的部门,甚至使用资金的计划、管理等各个环节。 三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依据具有规范性。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计算、预算、方案,业务规范、各种标准、技术经济指标及本单位和国内外同类行业历史水平。 四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具有独特性。主要表现为审计工作结束后只出具经济效益评价审计报告及审计建议书,一般不需作出审计决定。 五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具有多样性。除常规审计方法外,还包括一些现代经济管理技术。如经济活动分析、管理会计、统计分析、管理咨询、经济预测等领域内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 六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具有建设性。主要是核实公共资金的效益,评价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明确其经济责任,提出审计建议。 七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目的具有宏观性。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率、效益性的评价,以促进企业资金支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2023-08-28 19:20:001

如何进行内部效益审计评价

 一、效益审计的含义根据我国《审计法》第二条“审计机关对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所以,目前对于我国的国家审计来说,在现行法律框架范围内只能称之为“效益审计”。国外与之相类似的为绩效审计,绩效审计内容主要包括:“3E”即经济、效率、效果性和“5E”在三者之加上、经济活动的适当性和环境性。笔者认为《审计法》中所称的效益审计是由审计机关进行的,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分析,根据一定的标准,确定其经济管理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促使其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审计活动。效益审计实质上是真实合法性审计与管理制度(法规)审计的统一体。  真实合法审计就是目前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等等,主要是审计财政资金的支出使用情况。会计则是反映经济活动全貌的信息系统,审计通过审查会计资料,对生产要素、设备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生产流程等进行评价鉴证,促进会计信息真实合法,最终达到确定或解除经济责任的目的,主要侧重于“物质层面的审计”。目前的真实合法审计,在项目计划管理、审计成果考核、审计程序管理和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还明显带有计划经济体制色彩,只注重审计任务和程序,忽略了审计的目的和效率。使各级审计机关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完成审计项目计划数量和查处违纪违规问题上,缺少从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的角度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建议。从而出现了违纪金额居高不下,重复违纪经常发生的不正常现象。所以审计机关如果只检查政府机构及项目的财务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只关注预算安排的资金是否被“真实”、“合法”地花掉了,而不检查政府机构的工作目标,评价其工作的效果、效率和效益,那么,这样的审计活动就偏离了审计的根本目的,违背了审计的基本性质。  管理制度(法规)审计就是跳出可见的物质层面,对被审计单位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对审计对象管理制度或相关法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鉴证,在此基础上,对管理制度或相关法规提出修改完善建议,推动有关制度规定的出台,主要侧重于“管理层面的审计”。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新的公共管理理念更加重视政府的效益和责任。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依靠市场来配置资源的效率还比较低、许多问题还不能完全靠市场的机制来解决,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是非常必要的。审计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就必须强化对公共资金流转过程及使用效果的监督与评价,从而实现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的转变。  经营战略审计(或管理审计的一部分)就是认真分析国内和国际市场形势,对审计对象的发展方向、发展潜力以及发展规划等进行审计,逐步解决盲目决策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大于财务管理损失浪费的不正常现象。如:为了片面追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盲目决策,出现“半拉子”工程等,造成严重投资浪费。这样的就应属于“经营战略审计”范畴。  总之,经济效益审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真实合法审计、管理制度审计、经营战略审计三者的界限不十分严格,因此说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动态的审计,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不仅要评价工作成果,更重要的是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发展战略,以促进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开展效益审计的必要性(一)基层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是民主法制发展的要求。  随着民主与法制的进程加快,人们对政府管理、利用公共资源的效益日益关注,并逐渐从关注过程到关注结果、从关注投入到关注产出,对管理利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将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因此国家审计不能仅仅在评价财务控制、停留确定财政财务收支是否合法、合规的层面上,而应从评价政府运用其资源效益的角度审查其内部管理系统和管理制度。通过审计检查其是否达到法律要求及法定工作目标,评价其工作效果与成效。  (二)效益审计是法定的要求。  《审计法》确定了审计工作的三大目标,真实、合法、效益。从世界范围来看,效益是审计的重点,尤其是发达国家,真实合规性问题已经解决得比较好,发现的问题比较少,所以审计机关重点就是关注效益问题。我们目前的审计工作目标大多局限于真实性和合法性,侧重于评价和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或预算执行情况是否真实、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对管理和利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方面评价较少。就拿基本建设投资来讲,出问题的烂尾工程、腐败工程,看似基建程序形式基本合法,究其实质决策阶段的可行性论证只是履行个程序(政府在此之前已经基本定好调子),导致决策不符合地方实际,使项目形式上合法,而实际效益经不起检验。因此,为了更好地履行审计法,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审计项目,必须使真实、合法、效益审计三足鼎立,效益审计势在必行。  (三)效益审计有利于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十六大提出,审计工作要加大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经济责任审计是基层审计机关履行这一职能的重要手段,也日益成为基层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目前基层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仍局限于财务收支和资产管理,对效益方面涉及不多,因此确切地说这只能是领导干部的财务责任。而作为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的领导干部来说,利用财政资金或公共资源服务社会的效果性、经济性和效率性才是其主要的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审计要深入开展,要真正成为监督和制约权力的工具,必须将经济活动和行政责任联系起来,将领导干部能够掌控的财政资金、公共资源与其所承担的具体业务职责结合起来审计,这就需要关注其职责范围内,由其决策的事业、项目的效益情况,从重大决策如何做出、花了多少成本、效果如何等方面着手,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具有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这样才能真正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四)效益审计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会带来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也势必带来各级政府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的根本性转变,各级政府在资源配置、要素流动、资金分配等方面将进一步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提高效益。审计工作要适应这一根本转变的需要,更高层次地发挥审计“服务经济、服务大局”的作用,就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及时更新、调整审计理念,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思维方法,打破原有的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习惯做法,大力推动效益审计,监督政府及其行政管理部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无为行政”,制造表面政绩工程的“表象行政”和不惜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及生态环境进行粗滥开发的“短期低效行政”,使一方经济不断朝着科学、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三、我国基层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存在的难点(一)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模糊,操作难度大。效益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衡量审计对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难以统一。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按其性质的不同可以有多种,包括国家的经济产业政策、计划目标、技术经济定额、国际标准、国内标准、地区或行业标准、管理效率标准、资源利用效率标准、经济效益标准、社会效益标准、生态环境效益标准等等,尤其是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标准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在具体操作上对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行业部门有不同的标准,甚至是同一项目,会有多种不同的衡量标准,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会有天壤之别。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多样性使审计人员难以适从。  (二)效益审计的法律、法规依据缺乏。由于效益审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法律规范的制定未能及时出台,致使审计执法依据不充分。如审计法对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的授权、效益审计报告的报送对象和法律地位等方面缺乏明确规定;在审计署颁布的38个规范中基本不涉及效益审计。审计署最近颁布的审计长5号令通过的《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评价准则》也只对审计事项效益性的评价原则作了简单说明,无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效益审计法律法规和规范的滞后,使得我们审计人员在调查取证,收集资料过程中面临不少尴尬。  (三)效益审计专业人员不足。效益审计涉及面广,既要从微观去计算分析又要从宏观去判断和评价,常常用到数学分析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法、线性规划法、投入产出法等,以及现代管理方法包括量本利分析法、预测分析法、决策分析法、价值工程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等,需要多学科的知识。传统的财务审计人员具备财务收支审计专业知识但缺乏评价政府工作效益的意识、知识及技术技能。。一般说来,政府投资项目、财政专项资金、县市长经济责任等审计项目可成为效益审计的突破口。  (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要求政府使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县市审计工作不仅在查处违纪违规方面履行职责,还要在促进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投资效益审计是审计机关对有政府资金参与的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所进行的检查和评价。效益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投资效益审计在县市级审计机关的开展,对于更好的发挥基层审计机关的监督职能,促进加强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并为以后相关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县市政府审计部门及相关单位,或借助社会中介机构,定期对政府投资项目举债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严格政府投资管理,根据不同类型政府负债的形成规律,积极探索规范政府行为的途径,并相应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约束机制建设,加强对县市债务和财政风险的审计监督工作。把投资项目政府负债特别是显性的直接负债和或有负债的相对严重程度,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及其主要领导人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  (二)在财政专项资金的效益审计中,首先,要明确审计目标和范围。财政专项效益审计不同于以往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能仅仅局限在财务收支审计思维上,要跳出长期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模式,在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基础上,主要侧重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三者必须统筹兼顾,依此来确定具体的审计目标和范围。其次,要选准切入点,明确审计内容和重点。每一个项目的效益审计侧重点不一样,这就要根据具体目标和审计范围来确定审计重点内容和重要方面,做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再次,要选择恰当评价依据和标准,慎重评价审计事项。效益审计的评价依据和标准主要为国家法律和规章、各种计划、定额标准以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社会效果、环境影响等,审计不能局限于项目的完成或立项时的效益预测评估情况等,要全面分析其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评价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杜绝损失浪费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是专项资金审计的核心问题。效益审计应紧扣资源配置是否合理,财务支出范围是否过大、管理是否规范科学,有无损失浪费等主线,来开展。通过评价资金使用效益,优化支出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  (三)从广义上来看经济责任审计也属于效益审计的范畴,对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对其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目前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在评价经济责任时,主要是从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来划分。直接责任:即被审计人在其工作职责范围内,由于领导的原因导致工作上的失误并违反了财经纪律而应当承担的责任。主管责任:即在职权范围内,因管理上的疏忽而导致工作上的失误并违反了财经纪律而应当承担的责任。而不能反映其对资金使用效益应承担的责任。应突破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就账论账”的传统方法。重大经济决策情况,包括重大的对外投资、基本建设、引进外资等宏观经济管理措施及制度建设等。审查投资的程序是否合规合法,有无盲目投资、管理混乱,造成重大损失的。从而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2023-08-28 19:20:101

评价经济效益审计要遵循什么原则

经济效益审计的标准,应根据我国现阶段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来确定,应从发展社会生产力出发,实事求是地确定不同的标准。在确立经济效益审计标准时,应遵循如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在确定经济效益审计标准时,应遵循全面性原则。所谓全面性原则,就是要从由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环节组成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来考虑,既要考虑宏观经济效益,又要考虑微观经济效益;既要考虑长远经济效益,又要考虑近期经济效益;既要考虑产品价值高低,又要考虑使用价值好坏。总之,要对经济效益进行全面衡量和评价。(二)先进合理性原则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要建立在相对先进的基础上,才能起到促进作用。相对先进水平要合理、恰当,要从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技术上先进是指适合我国当前情况的适用的先进技术。这样才具有动员群众,激励积极性,挖掘潜力的作用。(三)综合性原则在确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时,应遵循综合性原则。所渭综合性原则,就是要用定量的方法,运用以货币反映的价值指标来综合反映全部使用价值指标。也就是说,既要在质的方面评价经济效益的好坏,又要在量的方面评价经济效益的大小。在评价投入产出多和少的过程中,除了运用定性考查外,还要进行定量考查。定量可以用使用价值指标反映,也可以用价值指标反映。运用货币反映的价值指标,不但能反映某一资源的利用效率、效果和节约程度,还能综合地反映各种资源利用最优配置的总体经济效益。(四)可比性原则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指标设计,应能满足多方面的要求,并要具备可比性。同时,还要注意将不可比因素转化为可比因素,尽可能地与国内同行业,甚至与国外同行业的指标相一致,以便找出差距,挖掘潜力。(五)相关性原则所选择的作为审计标准的方针、政策、指标、数字必须和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事项的经济效益有密切关系,能够用来衡量评价经济效益的好坏或多少。与被审计事项无关的方针、政策、指标、数字就不能选为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现订评价指标时,必须使该指标能反映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事项经济效益的高低。(六)统一性原则在制订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时,要考虑在一定范围内统一。有的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有些评价指标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内最好统一。目前还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随着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各部门、各地区的审计机构有必要在总结审计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出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备各部门、各地区的审计人员选用。(七)多元化原则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有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定性标准有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标准,远期经济效益与近期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标准等。定量标准则要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从性质上看,有收益、消耗、成本和财务成果等指标;从形态上看,有价值指标和使用价值指标;从层次上看,有总指标、单项指标、综合指标;从内容上看,有投入指标、产出指标。总之,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是各种各样的,多元化的。
2023-08-28 19:20:161

审计的主要分类 ?

审计的定义:审计是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律对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审计的主要分类:按审计执行主体分政府审计(governmental audit)独立审计(independent audit)内部审计(internal audit)按审计内容分财政财务审计(financial audit)经济效益审计(economic effectivity audit)按审计实施时间分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按审计技术模式分账项基础审计系统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按照执行地点分报送审计就地审计
2023-08-28 19:20:261

审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审计的职能 审计的职能是审计自身所具有的内在功能。审计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 , 它是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研究审计职能的目的 , 是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审计这一客观事物 , 以便于确定 审计任务 , 有效地发挥审计的作用和更好地指导审计实践。 我国审计界对审计职能的观点 , 主要有两种 : 一种是 " 单一 职能论 ", 另一种是 " 多职能论 " 。持 " 单一职能论 " 者认为 , 无 论是国家审计、社会审计 , 还是内部审计, 它们只有一项职能 , 就 是经济监督。持 " 多职能论 " 者 , 一般认为审计除审计监督这一基本职能外, 还具有其他 , 如评价、鉴证等职能。我们认为审计具有多种职能。 ( 一 ) 经济监督职能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无论是传统审计 , 还是现代审计 , 其基本职能都是经济监督。不仅国家审计具有监督职能 , 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都具有监督职能。但必须明确 , 监督不是惟一 的职能。还应该明确的是 , 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只是说明各项审计都有监督职能 , 而不意味着其他各项职能实质上都是监督职能。 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 , 主要是指通过审计 , 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 ; 监察和督促有关经济责任者忠实地履行经济责任 , 同时借以揭露违法 违纪、稽查损失浪费 , 查明错误弊端 , 判断管理缺陷和追究经济责任等。审计工作的核心是通过审核检查 , 查明被审计事项的真 相 , 然后对照一定的标准 , 做出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有效的结论。从依法检查、到依法评价、直到依法做出处理 决定以及督促决定的执行 , 无不体现了审计的监督职能。 ( 二 ) 经济鉴证职能 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 , 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检查和验证 , 确定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公允、合法、合规 , 并出具书面证明 , 以便 为审计的授权人或委托人提供确切的信息 , 并取信于社会公众的一种职能。 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 , 包括鉴定和证明两个方面。例如 , 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委托 , 对其投入资本进行验资 ,对其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查 , 或对其合并、解散事项进行审 核 , 然后出具验资报告、查账报告和清算报告等 , 均属于审计执行经济鉴证职能。再如 , 国家审计机关对厂长 ( 经理 ) 的离任审 计 , 对承包、租赁经营的经济责任审计 , 对国际组织的援助项目 和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审计等 , 也都属于经济鉴证的范围。 ( 三 ) 经济评价职能 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 , 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资料及经济活动进行审查 , 并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所查明的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 , 肯定成绩 , 指出问题 , 总结经验 , 寻求改善管理、提高效率、效益的途径。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 , 包括评定和建议两个方面。例如 , 审计人员通过审核检查 , 评定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决策、计划、方案是否切实可行、是否科学先进、是否贯彻执行 , 评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 , 评 定被审计单位各项会计资料及其他经济资料是否真实、可靠 , 评定被审计单位各项资源的使用是否合理和有效 , 等等 ; 并根据评 定的结果 , 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建议。评价的过程 , 也是肯定成绩、发现问题的过程 , 其建议往往是根据存在问题提出的 , 以利 于被审计单位克服缺点、纠正错误、改进工作。经济效益审计是最能体现审计评价职能的一种审计。 值得提出的是 , 我国社会主义的审计评价 , 一定不能局限于微观经济的评价 , 必须正确处理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从宏观经济利益出发进行微观经济评价 , 以助于保证评价结论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在审计职能的研究过程中 , 也有人提出审计还具有服务、管理、咨询等方面的职能。在经济生活日趋复杂、社会日益进步、科技巨大发展的今天 , 审计职能也必然要发展 , 不可能停滞不前。我 们应该认真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 , 不应简单地否定一些新的看法 , 但监督仍是审计的基本职能。
2023-08-28 19:20:361

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有(  )。

【答案】:A、C、D、E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经营单位经营状况和取得效益情况的真实性进行评价的审计。经济效益审计重点检查收入实现情况和费用支出是否合理,以确定审计对象经营效益的实际情况。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主要是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情况,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和加强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不断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效益。
2023-08-28 19:20:521

农业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和方法

农业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  农业专项资金来源渠道广泛,资金性质复杂,审计机关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对每笔资金都进行审计。因此,要抓住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密切关注、资金数额大、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资金开展监督,以促进资金的规范管理和使用。 加强对投入规模大、涉及面广的重点专项资金进行审计。要紧紧围绕着这些资金的分配、拨付、管理和使用,以及项目实施等各个环节开展审计,促进管好用好资金,推进项目顺利实施。在资金分配环节,要检查各级财政是否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分配资金。在资金拨付环节,要着重检查滞留闲置、挤占挪用等问题,促进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在资金的使用环节,要着力查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特别是侵害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还要注意检查评价资金的使用效果,促进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业专项资金。来源:考试大 在分析、评价、考核农业专项资金效益情况时,抓好重点项目、重点环节的审计。一是在资金的投入决策上,检查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准确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是否存在因决策失误导致项目无法实施、失败或达不到设计要求,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决策的依据是否符合国家农业总体发展目标,是否达到预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是在资金投入程序上,检查项目是否经过专家的科学论证,项目立项、组织实施、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工程验收等环节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三是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亡,检查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有无因立项不准、责任不清、管理不善或工程质量等原因,造成事故隐患、半截子工程、竣工项目闲置等问题。四是在工程决算上,检查有无高估冒算、擅自调整项目实施地点和规模问题,有无偷工减料或重大损失浪费问题,是否存在多列或漏列单项工程等问题。 要加强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促进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审计机关要在维护农民利益的问题上敢于坚持原则,严格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依法维护财政经济秩序,加强对扶贫救灾、农村医疗保险、新型合作医疗、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生活补助、征地补偿等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这些资金真正用到农民身上,从而把党和国家的—系列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农业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方法 农业专项资金投入点多、面广、线长、政策性强,资金的使用管理主要在基层,针对这个特点,审计工作必须改进现有的审计手段,采取切实有效的审计方法。 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是搞好农业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基础和前提。为确保农业专项资金能得到合理使用,审计应抓好四个环节:一是搞好审前调查。通过审前调查摸清各项专项资金的基本情况,熟悉有关政策和规定。二是制订好审计实施方案。根据审计调查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出审计实施方案,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向有关部门下达审前自查通知,了解有关部门的协助配合情况。四是进行审前培训,提高认识,统一审计方式方法。实践证明,开展审前调查和被审计单位自查及进行审前培训,是突出重点、节约成本、提高审计质量的—种好做法。 采用分析性复核、现场实地调查、点面结合等多种审计方法,以核实资金支出的真实性。农业专项资金的财务往往集中在财政或有关的实施主管部门,就账、表、证进行账面审计,以摸清农业专项资金投入的总体规模,掌握支出的结构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必须沿着资金流向,深入乡镇、农户及项目实施地进行检查,才能最终核实资金支出的真实性。 将农业专项资金审计与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相结合,以核实项目支出的正确性。农业专项资金多数是以建筑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建设等形式实施的,多数项目都可通过审计工程决算的办法,核实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审计必须牢牢抓住项目和资金、工程决算和财务决算运行和资金运用的轨迹来进行监督,全面客观地反映项目的建设情况。审计除了对资金拨付环节进行审计外,还应加强对项目建设情况的审计。一方面审计有关项目建设支出账,检查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另一方面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对项目质量、项目数量等进行实地核对,对照项目计划书中建设内容审核其完成情况,看其是否符合计划要求。, 改进审计方法,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事中审计转变。一是要帮助做好农业专项资金事前审计,帮助提高立项水平,促进配套资金及时到位,减少资金损失浪费;二是要做好事中审计,防止资金被挤占、挪用,使工程项目达到质量要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做好事后审计,对审计后投入的资金及效益,应在后续审计中进行跟踪,防止管理混乱及造成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经过层层把关,把违纪违规资金控制在最小限度,充分发挥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2023-08-28 19:20:581

请教一个经济效益审计报告范文

我国效益审计报告的框架包括如下内容:(一)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是效益审计报告的第一道门。一般来说,效益审计报告都不会很短,考虑到审计报告读者的需求不同,有必要在审计报告的前面专门编写一份报告的内容摘要,便于读者通过阅读摘要,了解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并根据需要决定是否继续仔细阅读下面的内容。因此内容摘要是非常重要的。(二)被审计事项的背景 包括被审计事项或单位的基本情况,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目前的状况等等,目的是使读者对被审计事项有一个清晰的理解。(三)审计项目实施情况这部分主要是用于向读者说明审计的范围和性质,便于读者利用报告内容,并进行判断。这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该项审计的依据,比如法律法规的要求,人大或政府交办的事项,或者其他选项的理由;2.该项审计的目标、范围和方式、方法,以及审计起讫时间等;3.审计准则的遵循情况,如果没有遵循准则,应该说明理由,目的是让读者相信审计报告的质量;4.明确说明审计方和被审计方的责任,以便读者了解审计的性质和局限性,同时避免审计风险。(四)审计评价意见或结论 这部分是针对审计目标,以审计发现的情况为基础,总括地发表审计意见或得出审计结论。(五)审计发现的情况 这部分是“审计评价意见或结论”的证明,即说明审计是怎样得出上述结论的。这部分是所取得证据的汇总结果。通常针对每项具体目标,逐项说明审计发现的支持审计结论的事实和作出的分析。一般来说,这种说明应该包括这样三个方面的要素:1.审计发现的事实;2.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3.产生的影响。应该说明的是,这部分不说明发现的违反法律法规的具体事实,只是针对具体审计目标,说明得出“审计评价意见或结论”的根据。 (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及处理处罚意见 这部分是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具体违法违规问题及处理处罚意见的逐项列示。包括审计过程中查出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事实,定性、处理处罚决定以及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有关移送处理的决定等等。(七)建议 由于效益审计的价值就在于其建设性。因此,效益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建议,是效益审计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此部分内容应该是审计结论和审计发现的情况及分析的逻辑体现,一般应该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来,在内容上与报告中的其他内容相呼应。应该注意,建议不应该太多,但应该有针对性,可操作,便于检查和衡量。(八)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 这部分内容包括: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看法;针对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审计报告的修改情况;审计组织不同意被审计单位意见的理由。 在被审计单位只是提供了一些口头意见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应该将口头意见进行整理,并经过被审计单位确认表达是否准确。许多被审计单位在他们的反馈意见中还包括了针对审计发现的情况,拟采取和已经采取的改正措施,这些都应该一并纳入到审计报告中。 将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纳入到审计报告中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将被审计单位纠正问题、改进管理的情况置于公众监督之下,便于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积极整改,从而大大提高了审计的效果。 除上述8个方面的内容以外,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好的管理方法或实践,审计报告中还应单独对其进行评论和肯定,通过公开的审计报告,将好的做法或经验进行推广。因为效益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强化管理,提高绩效。把好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可以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nn经营业绩,也可称经营成果,指经济实体在一定时期内利用其有限资源从事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n 评价公司的绩效有两个体系:一个是财务评价体系;另一个是运作评价体系。财务评价体系的三个常用指标是:净利润、投资收益率和现金流量。财务评价适宜于对企业经营进行综合评价,但不适宜用在运作层次上。评价运作的指标是:产销率(售出产品)、库存(企业以销售为目的采购各种物资所占用的资金)和运作费用(企业将库存转化为产销率的一切费用)。 n 财务评价指标n 净收益:公司的净利 n 每股收益(EPS) :净收益/平均外部股份 n 投资报酬率(ROI) :收益与投入资本之比n 剩余收益:净收益与投资成本之差 n 营业现金流量:经营所需现金流量(现金自由流量、运转资本等) n 市盈率(PER):每股市价/每股收益nnn财务比率汇总 nn1、综合经营业绩评价 n (1)市盈率:每股市场价格/每股利润 n (2)资产报酬率:[净收益+利息(1-所得税税率)]/资产总额 n (3)投资资本报酬率: [净收益+利息(1-所得税税率)]/长期负债+股东权益 n (4)股东权益报酬率:净收益/股东权益 n 2、获得能力评价 n (1)毛利率:毛利润/销售净收益 n (2)销售利润率:净收益/销售净收入 n (3)每股收益:净收益/发行在外股数 n 3、投资利用能力评价 n (1)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n (2)投资资本周转率:销售收入/(长期负债+股东权益) n (3)股东权益周转率:销售收入/股东权益 n (4)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固定资产 n (6)现金周转率:现金/(付现费用/365) nnn4、综合经营业绩评价 n (1)应收帐款收款天数:应收帐款/(销售收入/365) n (2)存货周转天数:存货/(销售收入/365) n (3)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 n (4)运营资金周转率:销售收入/营运资金 n 5、财务状况评价 n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n (2)速动比率:货币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n (3)负债与股东权益比率:长期负债/股东权益;或负债总额/股东权益 n (4)资产负债比率:长期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 n (5)已获利息倍数:(税前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 n (6)现金流量与负债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负债总额 n (7)股利收益率:每股股利/每股市场价格 n (8)股利发放率:股利总额/净收益 n 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或收取一定数额的要求权(如应收帐款或应收票据)等; n严格地说,股利收益率和股利发放率不能作为财务状况的指标,它们实际上是财务管理的另一个方面(股利政策)所要讨论的比率。 n最常用的财务比率分析指标 nn 1、流动性比率 n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n 2、资产管理活动比率 n 存货周转率(销售货物成本/平均存货)、存货周转率天数(365/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净赊销额/平均应收帐款)应收帐款周转率天数( 365/应收帐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额/净固定资产)、资产周转率(销售额/总资产) n 3、赢利性比率 n 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权益利润率 n 4、资本结构比率 n 负债比率(债务总额/资产总额)、债务权益比率(债务总额/ 普通股股东权益)、权益比率(所有股东权益/资产总额)、已获利益倍数 n 5、其他比率 n 每股收益、每股帐面价值[(资产总额-债务总额)/股份数] n 成长性的计量指标有销售额增长百分比、净收益增长百分比和每股收益增长百分比等 n45、本公告总结了企业业绩计量的现行惯例并建议: n (1)许多计量惯例是不完善的或不完全的,即他们主要关注一种或几种指标而非一整套更全面的指标。 n (2)某些计量指标过于依赖历史成本基础的计算,面没有进行适当调整以补偿真正的经济变化。 n (3)仅利用财务计量指标的业绩评价可能趋于过窄地集中在短期。概括地说,非财务计量指标提供了一幅比较全面的企业业绩的图景。
2023-08-28 19:21:071

效益审计的方法有哪些?

1、效益审计(Value for money audit) 是一种经济审计,它是对政府投资的经济性、效益性作出的综合性评价。通过效益审计,可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同时,效益审计是建立在责任审计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明确的责任和权利,那么效益审计就无从谈起。效益审计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审计人员面对效益审计的难点,应不断研究,摸索出效益审计评价体系,达到客观、公正评价公共资源使用效益。2、效益审计项目选择的三个原则:即(1)重要性原则:群众关心、人大关注、政府重视、财政投入大;(2)实效性原则:与中心工作相关,对经济、社会影响大;(3)可行性原则:审计机关能够顺利审计,公正评价和被审单位能够接受。3、效益审计瑞典方法:(1)访谈;(2)利用专家及社会审计力量;(3)问卷调查;(4)文件的审阅和研究;(5)观察;(6)数据资料的整理和预测
2023-08-28 19:21:462

如何对企业进行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由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的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其目的在于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对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做出评价,借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一.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程序 与其他审计程序一样,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也包括准备、实施和结束三个阶段。但是,在这三个阶段中,经济效益审计所进行的具体活动,与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是有所不同的。首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在准备阶段要搜集更为全面和内容比其他审计更多、更复杂。其次,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需要编制更具体和细致的审计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因此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实际操作难度更大。第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不采取突击审计的方式,在实施审计工作前,要给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第四,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报告采取详式报告,审计报告所反映的内容与其他审计有较大的区别。审计报告中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制约经济效益提高的因素,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除了要运用财务审计和财经审计的方法外,还要运用其他方法。专门运用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的方法包括经济活动分析方法、经济预测方法、现代管理方法等等。经济活动分析方法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它运用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企业经济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并透过各项指标及其关系,分析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及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评价企业的经济管理状况,拟定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和改善经营管理的措施。经济预测方法是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预测经济效益的状况。此外,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所运用的现代管理方法还有决策管理法、统筹法、价值工程等。 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1、总体经济效益评价 总体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是考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经营成果、完成了计划任务等。总体评价主要审查内容:(1)确定已实现的经营成果水平。主要是确定所实现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社会贡献总额、上缴利税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各项经济指标水平。(2)审查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是将被审计单位实际数与计划数、目标数相比较,确定完成程度。(3)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其成绩并揭示其存在的差距。通过与被审计单位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指标的比较,或者与其它单位、同行业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和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明确方向。 2、主要业务经营活动审计业务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业务经营活动的审计主要是将有关指标的实际水平与计划、定额、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作出评价。具体包括:常规经营活动的审计,即对采购、存储、生产和销售等业务的审查。(1)采购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采购计划制定的正确性,采购计划的完成情况,采购方式的合理性,采购批量确定的科学性,采购成本水平的变化以及采购费用水平的高低等。(2)存储业务审计。主要审查储备定额制定的科学性,储备计划的完成情况,储备场地的利用情况,仓库管理制度的健全与有效性,材料物资的保证程度等。(3)生产业务审计。主要审查生产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状况,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生产成本水平等。(4)销售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销售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销售方式的合理性,销售费用的高低,销售收入水平等。   3、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 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包括对外投资、固定资产购建与改造、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活动的审查。 4、主要经济资源利用的审计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考察效益水平的高低,既要看产出的多少,也要看投入的高低,而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主要是指企业所占用和耗用的经济资源。所以资源利用效益的高低也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审查资源利用效益主要是分析各种经济活动中所消耗资源的大小,计算资源利用效益的指标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照,从中找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资源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措施。经济资源利用效益审查的内容主要有:原材料利用效益、劳动力利用效益、固定资产利用效益、资金利用效益、能源利用效益等。
2023-08-28 19:21:561

效益审计的方法有哪些,有没有人知道?

(一)访谈。访谈是效益审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运用于 审计过程的每个阶段。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事先准备一系列的问题,通过直接面谈或电话进行交流,面谈可以是单独面谈或多人讨论式的访谈。(二)利用专家及社会审计力量。(三)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就是根据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模式化问题的表格,通过发放给被调查的目标群体,来收集信息和证据。(四)文件的审阅和研究。效益审计不仅要研究财务资料,而且还要查阅和研究相关的统计报告、官方报告和被审计单位内部的相关文件材料。(五)观察。观察是指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的工作场所或被审计事项发生的现场进行实地察看,以了解有关活动的运转状况,了解现场员工的想法,并将其与通过其他方法获取的信息进行对比。(六)数据资料的整理和预测。
2023-08-28 19:22:032

效益审计的内容和重点包括哪几个方面?

社会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如下:对社区、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的投入。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对政府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广告宣传责任。产品安全责任。债务责任。员工责任。环境责任。能源责任。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重点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后续阶段。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运用访谈等审计方法详细调查了解,进行初步测试。2、实施审计测试,收集审计证据,分析原因。3、酝酿审计意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效益审计是一种经济审计,它是对政府投资的经济性、效益性作出的综合性评价。通过效益审计,可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同时,效益审计是建立在责任审计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明确的责任和权利,那么效益审计就无从谈起。
2023-08-28 19:22:281

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是什么?

经济效益审计范围广,内容多,按审计的时间可分为事前经济效益审计、事中经济效益审计和事后经济效益审计。按经济活动的层次性可分为宏观经济效益审计和微观经济效益审计。我国目前所开展的经济效益审计大多是微观经济效益审计。微观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包括管理审计和业务经营审计。 企业的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经营与管理。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既取决于有效的经营,又取决于科学的管理。企业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决策,就会失去方向。同时,如果没有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目标也难以实现,也就不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经营和管理必须同时并重,因此,我们将经济效益审计分为两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影响的部分,即管理审计和业务经营审计。 管理审计是指以被审单位的管理活动为对象,通过综合检查、改善企业单位的管理素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促进被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具体包括:1、管理职能及其发挥情况的审查;2、管理内容及其管理的效益性审查;3、管理素质及其适应能力审查。 业务经营审计是指审核、分析、评价被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及其生产各要素利用的有效性,以进一步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具体包括:1、生产业务效益审计;2、销售业务效益审计;3、成本方面效益审计;4、资金利用效益审计。 提高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工作的重心。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对于完善我国的管理体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加速经济发展进程都有其客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要切实把握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要把握效益审计项目选择的三个原则。即重要性原则:群众关心、人大关注、政府重视、财政投入大;实效性原则:与中心工作相关,对经济、社会影响大;可行性原则:审计机关能够顺利审计,公正评价和被审单位能够接受。 二是要实现审计工作重心的转移。随着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深入发展,不断提出了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的要求,要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做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的检查和评价。因此审计工作的重点,从审计财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点击数:1294 日期:2009-4-27 务收支的合规性和真实性为基础转到效益审计上来,事在必行。 三是要注重研究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目前,效益审计的内容没有明显界定,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领域审计的内容不尽相同。审计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表明了效益审计的内涵和内容,财政效益审计的内容,应以财政资金管理、财政资金制度、财政资金监管为重点,分析财政资金调控和管理的有效性,预算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公允性,重大建设项目投资、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有无资金损失和浪费。 四是要探讨效益审计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实现评价的科学性,需要审计人员在实践中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积极探索。在评价的技术标准上,要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渗透效益审计评价的内容,以国家审计准则为基础,创新效益审计评价的程序、方法,从而界定经济责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力争做到客观、全面、可靠、权威,使依此为衡量标准所形成的审计结论,除可准确揭露问题外,还可合理分析问题的成因及科学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达到促进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提高的目的。 五是要广泛开展效益审计理论研究和业务学习培训,加快人才培养,充实专业人员。审计人员思想上要确立效益审计观念,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跳出传统审计思想模式,站在宏观的角度思考,广开思路,大胆探索、大胆实践。首先要更新知识,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其次要利用网络优势,实现各级审计机关信息和人才的共享。
2023-08-28 19:22:421

效益审计的内容和重点包括哪几个方面?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1、总体经济效益评价   总体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是考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经营成果、完成了计划任务等。总体评价主要审查内容:(1)确定已实现的经营成果水平。主要是确定所实现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社会贡献总额、上缴利税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各项经济指标水平。(2)审查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是将被审计单位实际数与计划数、目标数相比较,确定完成程度。(3)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其成绩并揭示其存在的差距。通过与被审计单位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指标的比较,或者与其它单位、同行业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和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明确方向。 2、主要业务经营活动审计   业务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业务经营活动的审计主要是将有关指标的实际水平与计划、定额、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作出评价。具体包括:常规经营活动的审计,即对采购、存储、生产和销售等业务的审查。(1)采购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采购计划制定的正确性,采购计划的完成情况,采购方式的合理性,采购批量确定的科学性,采购成本水平的变化以及采购费用水平的高低等。(2)存储业务审计。主要审查储备定额制定的科学性,储备计划的完成情况,储备场地的利用情况,仓库管理制度的健全与有效性,材料物资的保证程度等。(3)生产业务审计。主要审查生产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状况,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生产成本水平等。(4)销售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销售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销售方式的合理性,销售费用的高低,销售收入水平等。   3、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   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包括对外投资、固定资产购建与改造、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活动的审查。   4、主要经济资源利用的审计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考察效益水平的高低,既要看产出的多少,也要看投入的高低,而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主要是指企业所占用和耗用的经济资源。所以资源利用效益的高低也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审查资源利用效益主要是分析各种经济活动中所消耗资源的大小,计算资源利用效益的指标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照,从中找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资源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措施。经济资源利用效益审查的内容主要有:原材料利用效益、劳动力利用效益、固定资产利用效益、资金利用效益、能源利用效益等。   企业经济效益评价   一是要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审计项目后,应结合对被审计单位的审前调查,了解主要业务的特征、生产工艺和技术特点、管理方式等,在遵循科学、有效、相关、可操作性原则基础上,确立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该简略、清晰,便于操作和考核。指标内容和计算,均力求简单,易于使用。   二是针对不同的效益审计项目,灵活运用审计指标体系。在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活动时,可能采用某一项标准,如当期的经营计划;也可能在同一项目或对其中不同的审计事实采用几个不同的标准,如既采用当期的经营计划,又依据历史最好水平,并考虑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等,来评价企业经济活动体现的效益优劣,并由此找出差距,发掘潜力,提高效益。   由于各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在考核企业经济效益时,所运用的考核指标也不同。就某一项具体的指标而言,其运用过程和要求也是有区别的。在考核企业经济效益时,应注意将上述指标作为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来运用,防止片面地、僵化地运用这些指标。否则,便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了使评价标准更适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便于将来审计建议的落实,在确立审计评价标准时应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认真分析研究评价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适用程度。在指标的使用上要考虑所使用的指标是否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紧密相关,要选取那些确实能反映其经济效益水平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在数量水平的选择上要具有先进性,同时也要具有可行性。
2023-08-28 19:22:525

经济效益审计的审计内容

我国的经济效益审计,类同于国外的绩效审计或三E审计,包括了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部分内容。三E审计,是指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和效果审计。对财务支出是否节约或浪费所进行的审计,为经济性审计。所谓经济性,是指以最低的支出和耗费开展经营活动,尽量节约,避免浪费。通过经济性审计,可以揭示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活动的恰当程度及其遵纪守法情况。效率性审计,主要是指对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所进行的审计。通过该种审计,借以评价成本与盈利的情况,判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经济有效。其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判明被审计单位在管理和利用资源上是否经济有效;查明不经济、效率低的原因;检 查是否遵守有关提高效率的法规等。效率审计,最终要揭示被审计单位管理结构的合理性和管理职能发挥的有效性,进一步寻求有利于提高效率的办法和措施。由于该种审计主要采用货币计量单位,以价值的形式计算比较,所以也称为价值审计。效果性审计,是指对计划目标完成情况所进行的审计,即审查产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否获得了理想的效益。效果性审计也称经营 审计或经济效果审计。经营审计一般称为业务经营审计,是对企业供、产、销等业务经营活动进行的审核检查,以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审计。管理审计,则是审核检查管理能力和水平,评价管理素质的一种经济效益审计。虽然业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甚至不少人认为它们是一回事,实践中无法分别,其实它们有不同的侧重点了业务经营审计,主要是审查业务经营活动和生产力各要素的利用情况,也即是对企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审查,具有直接性;管理审汁,则主要审查管理组织机构的合理性、管理机能的有效性,以促进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效配合,具有间接性。经营审计一般是由内部审计发展来的,它是业务审计的扩大化形式;管理审计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应用于60年代至70年代,它是从财务审计和内部审计发展而来的,其范围和技术更趋于综合性、绩效性与管理性。
2023-08-28 19:23:101

经济效益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区别是什么?

财政财务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经济效益审计和传统审计毕竟是不同类型的审计,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审计的对象不同   财政财务审计的对象主要是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的收支活动;财经法纪审计的对象则是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而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  (二)审计目的不同   财政财务审计的目的在于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财经法纪审计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的财经法,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审计的方法不同   财政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的方法主要是检查、监盘、查询和函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而经济效益审计除了运用传统审计方法外,还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数学分析法等其他学科所使用的方法。  (四)审计的时间不同  传统审计一般安排在期末,主要是事后审计;而经济效益审计可以是以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而且更强调事前审计的作用。  (五)审计结论的效力不同  传统审计的审计结以及决定有法律效力,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而经济效益审计虽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不具有律效力,被审计单位对有关建议可以不执行。
2023-08-28 19:23:361

效益审计的必要性是什么?

  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1.效益审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会带来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也势必带来内部审计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的根本性转变。积极开展效益审计,是内部审计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时更新、调整审计理念的最好体现。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开展效益审计,正是在对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的基础上,从完善体制和创新制度的高度剖析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从有利于制度环境建设和建立长效约束机制高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为完善体制和制度创新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参考,促进建立有利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经济环境。  效益审计是评价和考核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和经济活动决策的科学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其内容包括考察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经济活动决策的科学合理性、经济活动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即经济活动的效益性以及经济活动的管理水平等。效益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资金的损失和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效益审计考核的标准是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效益审计要对经济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和考核,对影响经济活动效果的所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开展效益审计,有助于从深层次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对策,帮助被审计单位在未来的经济活动中建立防范措施、预警系统,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效益审计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这里所说的节约应当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在经济运行中减少对资源的消耗;二是按照物品的特点进行适时、适量、适度的使用和消费,用尽量少的资源和能源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节约型社会首先是生产节约型社会,即节省原材料、能耗与活劳动,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就是要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极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展效益审计的基本目标和内容就是对被审计单位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促进其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生产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被审计单位资源的使用效益。  节约型社会是严格管理、科学管理的社会。效益问题往往和管理水平有关,低下的管理水平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效益。经济活动中大量的损失浪费、效益低下、国有资产流失以及经济犯罪、贪污腐败等问题,其根源就在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开展效益审计要从内部控制和管理入手,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效能进行审计,发现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造成损失浪费等不良结果。  3.效益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责和优势所在  内部审计有它自身的特色和个性。内部审计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内部审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效益和管理,最后落实到提高效益,提高管理水平。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是管理加效益。这一科学定位从审计理念、审计思路、审计内容、审计方法以及审计目标、审计手段等诸方面赋予内部审计以全新的内涵,符合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管理加效益的定位,要求在审计理念上,要把内部审计从监督检查转变到控制机制上来,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推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风险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管理加效益的定位,要求内部审计的着眼点一定要放在促进部门和单位加强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上。通过审计,找出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和流失的漏洞,从加强管理入手,发现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使内部审计在促进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其他管理部门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传统内部审计向现代内部审计的转变,效益审计将逐步占据内部审计的主导地位,成为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内部审计由于植根于组织内部,对所在单位的状况比较熟悉,在开展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在促进提高管理水平和加强内部控制方面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和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深化管理审计,努力提升内部审计的层次和水平;积极开展效益审计,努力实现内部审计的增值。要通过对经济运行情况和对资金使用效益情况的分析,揭示损失浪费和低效益的现象,针对管理不善、决策失误等原因造成的损失浪费,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和对策,完善管理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在促进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正确进行经营决策和科学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正如李金华审计长所说,内部审计在促进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建设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2023-08-28 19:23:462

效益审计该怎么审?从哪些方面入手?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由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的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其目的在于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对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做出评价,借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一.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程序   与其他审计程序一样,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也包括准备、实施和结束三个阶段。但是,在这三个阶段中,经济效益审计所进行的具体活动,与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是有所不同的。首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在准备阶段要搜集更为全面和内容比其他审计更多、更复杂。其次,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需要编制更具体和细致的审计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因此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实际操作难度更大。第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不采取突击审计的方式,在实施审计工作前,要给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第四,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报告采取详式报告,审计报告所反映的内容与其他审计有较大的区别。审计报告中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制约经济效益提高的因素,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除了要运用财务审计和财经审计的方法外,还要运用其他方法。专门运用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的方法包括经济活动分析方法、经济预测方法、现代管理方法等等。经济活动分析方法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它运用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企业经济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并透过各项指标及其关系,分析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及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评价企业的经济管理状况,拟定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和改善经营管理的措施。经济预测方法是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预测经济效益的状况。此外,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所运用的现代管理方法还有决策管理法、统筹法、价值工程等。   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1、总体经济效益评价   总体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是考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经营成果、完成了计划任务等。总体评价主要审查内容:(1)确定已实现的经营成果水平。主要是确定所实现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社会贡献总额、上缴利税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各项经济指标水平。(2)审查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是将被审计单位实际数与计划数、目标数相比较,确定完成程度。(3)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其成绩并揭示其存在的差距。通过与被审计单位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指标的比较,或者与其它单位、同行业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和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明确方向。 2、主要业务经营活动审计   业务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业务经营活动的审计主要是将有关指标的实际水平与计划、定额、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作出评价。具体包括:常规经营活动的审计,即对采购、存储、生产和销售等业务的审查。(1)采购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采购计划制定的正确性,采购计划的完成情况,采购方式的合理性,采购批量确定的科学性,采购成本水平的变化以及采购费用水平的高低等。(2)存储业务审计。主要审查储备定额制定的科学性,储备计划的完成情况,储备场地的利用情况,仓库管理制度的健全与有效性,材料物资的保证程度等。(3)生产业务审计。主要审查生产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状况,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生产成本水平等。(4)销售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销售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销售方式的合理性,销售费用的高低,销售收入水平等。   3、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   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包括对外投资、固定资产购建与改造、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活动的审查。   4、主要经济资源利用的审计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考察效益水平的高低,既要看产出的多少,也要看投入的高低,而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主要是指企业所占用和耗用的经济资源。所以资源利用效益的高低也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审查资源利用效益主要是分析各种经济活动中所消耗资源的大小,计算资源利用效益的指标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照,从中找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资源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措施。经济资源利用效益审查的内容主要有:原材料利用效益、劳动力利用效益、固定资产利用效益、资金利用效益、能源利用效益等。
2023-08-28 19:23:551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2004-10-27  作者:彭国翔 湖北省审计厅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简言之,就是在真实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核、分析和评价,并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这一目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一种经济评价活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后续阶段,每个阶段都应遵循一定的程序,灵活运用恰当的技术和方法。  准备阶段 审计项目确定后,就要按照审计项目的具体要求,适当配备财会人员、经济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或有相应技术特长的审计人员,以便发现企业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效益不高的原因,提出改进的对策和途径。在准备阶段中大量使用调查方法,采用抽样技术,选取调查样本,对其邮寄问卷、电话调查或者当面询问。派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的财政、税务、银行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对被审计单位的历史、现状、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素质和内部控制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同时,对相关行业的市场动态、各种可能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发生变化的信息等,都要予以关注。  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包括详细调查了解、实施审计测试,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酝酿审计意见三个方面的工作。  1、运用访谈等审计方法详细调查了解,进行初步测试。  在企业效益审计中,审计人员经常需要当面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获取某些特殊证据,因此访谈就成了效益审计中常用的审计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加强对所审事项的理解,而且可以当面向访谈对象搞清楚有关事项的来龙去脉。如以访谈的方式详细调查企业的背景情况,生产经营的组织、方式及现状,企业的生产工艺特点,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及运行状况等。同时运用检查法、实验法、现场观察法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制度、质量制度、劳动定额等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抽样测试。  2、实施审计测试,收集审计证据,分析原因。  首先,开展成本费用效益审计,促使企业减本增利。从成本费用的计划及开支范围的制定、控制措施的实施,到考核及评价的全过程,审查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益、劳动力利用效益等,考核成本费用的节约额和降低率,促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审查销售活动的效益性,促使企业增收增利。从销售计划的制定、销售的组织,到销售完成的全过程,审查是否达到现有条件下的收入最大化,销售费用是否节约,销售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  再次,审查资金使用情况,促使企业合理运用资金。根据资金运动规律,从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到收回的全过程,审查资金的占用情况、周转情况以及获利情况,提出合理筹措和分配资金的建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最后,审查企业投资情况,促使企业降投入增产出。对固定资产投资要从立项、设计、施工到竣工决算进行全过程监督,审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计划、进度、工程质量及工程费用的发生情况。竣工投产后,对工程效益和投产后的使用效益进行全面分析评价。  在实施阶段,要设计出能反映所审计项目工作特征和成果的指标,然后寻找评价的标准去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评价标准,需要从不同的渠道获取,如使用其他类似单位的指标、政府规定的标准、行业公认标准、请外部专家提供标准等。运用实际与计划或定额比较,本期实际与上期实际比较,本单位实际与同类外单位实际比较,本单位实际与行业、国际先进水平比较等对比方法,找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差距。  可运用适当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如因素分析法、平衡分析法、图表分析法、数学分析法、预测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等分析方法,分析、计算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分析其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关系,以考察是否做到了经济、效率和效果,分析经济效益欠佳的原因、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以及改进方案。  3、酝酿审计意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当审计证据基本收集齐全,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现状和提高效益的潜力基本了解时,审计人员应讨论、酝酿审计意见,哪些方面应当肯定,哪些地方可以挖潜,并初步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在实施阶段还要认真撰写审计日记,编写审计工作底稿,详细记录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的具体过程、采取的步骤和方法,它不仅是撰写审计报告的基础,也是后续审计的重要参考资料,还可以用来评价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  报告阶段 报告阶段是对实施阶段的总结,通常应包含以下环节:归纳问题、综合分析、讨论审计评价、起草审计报告、征求单位意见、审定报告、做出结论、立卷归档。审计人员应核实在实施阶段中发现的问题,整理审计工作底稿,鉴定和补充必要的审计证据,评估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提出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起草审计报告,讨论审计报告,正式发送审计报告。  值得关注的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报告不同于财务审计报告,它的目的不是为了证实财务状况的真实性,而是为了揭示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的高低及其原因,并做出评价,提出建议或措施。在多数情况下,由于被审计业务的专业性强,往往不能提出直接证据来论证审计报告的结论,为了使审计报告具有充分的说服力,需要广泛地运用间接证据和推理证据,这都需要在审计报告中加以详细的说明。审计报告一般应具备背景资料、审计结论、论证结论的证据、改进的建议或措施等内容。  后续阶段 后续阶段是指审计项目完成,经过一段时间后,对审计建议和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回访性审计的过程。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决定了开展效益审计不仅着眼于对被审计单位或审计项目现时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更注重未来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在审计项目完成后,审计人员需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审计建议和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回访性审计,促使被审计单位更好地执行审计建议和改进措施。审计人员到达现场后,可以通过座谈、查阅有关资料、现场观察等方法,检查审计报告提出的建议措施是否执行,效果如何。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查明原因,根据被单位执行不力或审计建议不切合实际等不同情况,督促被审计单位严格执行或者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摘自《中国审计》2004年第13期)
2023-08-28 19:24:051

经济效益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区别是什么?

财政财务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经济效益审计和传统审计毕竟是不同类型的审计,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审计的对象不同   财政财务审计的对象主要是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的收支活动;财经法纪审计的对象则是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而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  (二)审计目的不同   财政财务审计的目的在于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财经法纪审计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的财经法,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审计的方法不同   财政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的方法主要是检查、监盘、查询和函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而经济效益审计除了运用传统审计方法外,还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数学分析法等其他学科所使用的方法。  (四)审计的时间不同  传统审计一般安排在期末,主要是事后审计;而经济效益审计可以是以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而且更强调事前审计的作用。  (五)审计结论的效力不同  传统审计的审计结以及决定有法律效力,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而经济效益审计虽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不具有律效力,被审计单位对有关建议可以不执行。
2023-08-28 19:24:131

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及项目有哪些?

审计的内容主要可分为以财务活动为对象的内部财务审计和以经营管理活动为对象的经济效益审计两大类。但在具体实施审计时,二者又是互相联系、交叉、渗透的。审计人员正是通过对这两部分内容的联系审计来促进审计工作目标的实现的。一般地,审计工作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一、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同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实施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仅限于对本部门、本单位及所属各部门、各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审计。由于各部门、各单位的资金来源状况及资产、负债管理情况不尽相同,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各不相同。对有国家财政资金介入的部门、单位,不仅要审查其自身财务状况,还须重点检查财政资金的使用渠道和使用方向。1.行政单位的内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党派、社会团体及其在境外的派出机构的行政经费、罚没收入和行政性收费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2.事业单位的内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是各项事业经费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包括用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广播影视、地震、体育、民政、外交及农业、工业、交通、邮电通讯、商业贸易、工商行政、商品检验等各项事业发展的经费。这里,既包括财政预算拨款的审查,也包括财政预算外安排的各项资金、事业周转金和事业性收费的审查。3.企业单位(包括金融企业)的内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是其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审查的主要内容:企业制定的各项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一定时期内拥有的资产、承担的债务、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真实、合法性;企业占有的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二、经济效益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基础,经济效益审计则是内部审计发展到现阶段的特殊内容。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质量和效益已成为每个企业发展的直接决定力;通过内部审计找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经济效益,也成为企业管理者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主要目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进行效益审计,有许多方便之处:一是熟悉本单位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二是有足够的时间深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及时取得有关资料和信息;三是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地位,有利于提供客观、真实、可靠的信息,更好地为改善本部门或本单位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1.行政单位内部审计所进行的经济效益审计,是结合行政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通过对行政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和分析,促使行政单位节约开支,提高行政经费管理水平,提高行政效能,同时也促进行政单位的廉政建设。2.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所进行的经济效益审计,是结合事业经费筹集、管理、分配和使用等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通过对事业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和分析,促进有关事业单位加强事业经费的管理,提高事业经费的使用效益。3.企业单位(包括金融企业)内部审计所进行的经济效益审计,主要从改进生产经营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供、产、销各环节,人、财、物各要素的检查、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可以帮助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制定改进生产经营的措施,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通过评价本部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发现管理缺陷,提出管理建议等手段,可以帮助本部门、本单位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经济效益。三、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依法对经济责任人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的执行情况进行的审查。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是结合日常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及经济效益审计进行的,一般侧重于经营责任目标的审计;并通过审计资料和信息的积累,为离任责任审计服务。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经营责任目标审计时,首先通过分析企业盈亏指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业务经营指标和企业职工收入分配指标及各项指标的影响因素,确定审查的重点;然后再抓住几个关键的指标,进行局部审查以便及时找出错误所在,纠正偏差,改进提高,最终促进任期经营目标的实现。
2023-08-28 19:24:245

公司内部审计有什么作用?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有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目的是为了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 一、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同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实施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仅限于对本部门、本单位及所属各部门、各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审计。 二、经济效益审计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基础,经济效益审计则是内部审计发展到现阶段的特殊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质量和效益已成为每个企业发展的直接决定力;通过内部审计找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经济效益。拓展资料:企业是指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企业在商品经济范畴内,作为组织单元的多种模式之一,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有机构成的经济实体,一般以营利为目的,以实现投资人、客户、员工、社会大众的利益最大化为使命,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换取收入。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成长壮大。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各种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存在三类基本组织形式: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公司制企业是现代企业中最主要的最典型的组织形式。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其能够实现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
2023-08-28 19:24:495

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有什么?详细的

现代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可分为以财务活动为对象的内部财务审计和以经营管理活动为对象的经济效益审计两大类。但在具体实施审计时,二者又是互相联系、交叉、渗透的。内部审计人员正是通过对这两部分内容的联系审计来促进审计工作目标的实现的。一般地, 一、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实施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仅限于对本部门、本单位及所属各部门、各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审计。由于各部门、各单位的资金来源状况及资产、负债管理情况不尽相同,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各不相同。对有国家财政资金介入的部门、单位,不仅要审查其自身财务状况,还须重点检查财政资金的使用渠道和使用方 1.行政单位的内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党派、社会团体及其在境外的派出机构的行政经费、罚没收入和行政性收 2.事业单位的内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是各项事业经费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包括用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广播影视、地震、体育、民政、外交及农业、工业、交通、邮电通讯、商业贸易、工商行政、商品检验等各项事业发展的经费。这里,既包括财政预算拨款的审查,也包括财政预算外安排的各项资金、事业周转金和事业性收费的审查。 3.企业单位(包括金融企业)的内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是其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审查的主要内容:企业制定的各项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一定时期内拥有的资产、承担的债务、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真实、合法性;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基础,经济效益审计则是内部审计发展到现阶段的特殊内容。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质量和效益已成为每个企业发展的直接决定力; 通过内部审计找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经济效益,也成为企业管理者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主要目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进行效益审计,有许多方便之处:一是熟悉本单位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二是有足够的时间深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及时取得有关资料和信息;三是内部审计的相对 独立地位,有利于提供客观、真实、可靠的信息,更好地为改善本部门或本单位的经营管理、 1.行政单位内部审计所进行的经济效益审计,是结合行政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通过对行政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和分析,促使行政单位节约开支,提高行政经 2.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所进行的经济效益审计,是结合事业经费筹集、管理、分配和使用等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通过对事业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和分析,促进有关事业单位加 3.企业单位(包括金融企业)内部审计所进行的经济效益审计,主要从改进生产经营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供、产、销各环节,人、财、物各要素的检查、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可以帮助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制定改进生产经营的措施,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通过评价本部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发现管理缺陷,提出管理建议等手段,可以帮助本部门、本单位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经济效 三、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依法对经济责任人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的执行情况进行的审查。
2023-08-28 19:25:143

简述经济效益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区别

财政财务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经济效益审计和传统审计毕竟是不同类型的审计,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审计的对象不同   财政财务审计的对象主要是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的收支活动;财经法纪审计的对象则是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而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  (二)审计目的不同   财政财务审计的目的在于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财经法纪审计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的财经法,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审计的方法不同   财政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的方法主要是检查、监盘、查询和函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而经济效益审计除了运用传统审计方法外,还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数学分析法等其他学科所使用的方法。  (四)审计的时间不同  传统审计一般安排在期末,主要是事后审计;而经济效益审计可以是以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而且更强调事前审计的作用。  (五)审计结论的效力不同  传统审计的审计结以及决定有法律效力,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而经济效益审计虽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不具有律效力,被审计单位对有关建议可以不执行。
2023-08-28 19:25:322

审计是指什么?

审计的内容主要可分为以财务活动为对象的内部财务审计和以经营管理活动为对象的经济效益审计两大类。但在具体实施审计时,二者又是互相联系、交叉、渗透的。审计人员正是通过对这两部分内容的联系审计来促进审计工作目标的实现的。一般地,审计工作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同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实施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仅限于对本部门、本单位及所属各部门、各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审计。由于各部门、各单位的资金来源状况及资产、负债管理情况不尽相同,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各不相同。对有国家财政资金介入的部门、单位,不仅要审查其自身财务状况,还须重点检查财政资金的使用渠道和使用方向。? 1.行政单位的内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党派、社会团体及其在境外的派出机构的行政经费、罚没收入和行政性收费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 2.事业单位的内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是各项事业经费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包括用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广播影视、地震、体育、民政、外交及农业、工业、交通、邮电通讯、商业贸易、工商行政、商品检验等各项事业发展的经费。这里,既包括财政预算拨款的审查,也包括财政预算外安排的各项资金、事业周转金和事业性收费的审查。? 3.企业单位(包括金融企业)的内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是其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审查的主要内容:企业制定的各项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一定时期内拥有的资产、承担的债务、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真实、合法性;企业占有的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 二、经济效益审计?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基础,经济效益审计则是内部审计发展到现阶段的特殊内容。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质量和效益已成为每个企业发展的直接决定力;通过内部审计找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经济效益,也成为企业管理者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主要目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进行效益审计,有许多方便之处:一是熟悉本单位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二是有足够的时间深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及时取得有关资料和信息;三是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地位,有利于提供客观、真实、可靠的信息,更好地为改善本部门或本单位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1.行政单位内部审计所进行的经济效益审计,是结合行政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通过对行政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和分析,促使行政单位节约开支,提高行政经费管理水平,提高行政效能,同时也促进行政单位的廉政建设。? 2.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所进行的经济效益审计,是结合事业经费筹集、管理、分配和使用等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通过对事业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和分析,促进有关事业单位加强事业经费的管理,提高事业经费的使用效益。? 3.企业单位(包括金融企业)内部审计所进行的经济效益审计,主要从改进生产经营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供、产、销各环节,人、财、物各要素的检查、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可以帮助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制定改进生产经营的措施,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通过评价本部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发现管理缺陷,提出管理建议等手段,可以帮助本部门、本单位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经济效益。?? 三、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依法对经济责任人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的执行情况进行的审查。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是结合日常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及经济效益审计进行的,一般侧重于经营责任目标的审计;并通过审计资料和信息的积累,为离任责任审计服务。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经营责任目标审计时,首先通过分析企业盈亏指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业务经营指标和企业职工收入分配指标及各项指标的影响因素,确定审查的重点;然后再抓住几个关键的指标,进行局部审查以便及时找出错误所在,纠正偏差,改进提高,最终促进任期经营目标的实现。?
2023-08-28 19:25:422

猜你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