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蓦松
-
指标体系涵盖了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人居和生态制度等六个方面共32项,包括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是否引进“两高一资”企业、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率、生态环保投资占财政收入比例等
相关推荐
两高一资是什么意思
两高一资的意思是:指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的产业经济、商品贸易等。1、两高一资即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2、对企业而言主要指高耗能企业,高污染企业和资源性产品企业,主要分布在钢铁,水泥,造纸,化工,火电,铸造,电镀,平板玻璃,印染,制革,有色冶炼,焦化,氯碱和采矿等14个劣势行业。3、其中,高耗能行业主要包括钢铁,用电量占工业用电量的百分之64左右,能耗占全国工业能耗的百分之70左右。4、如果高耗能产业增长趋势不加以遏制,势必对今年全国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高耗能行业往往伴随着高污染。两高一资的标准高能耗、高污染是指高能耗、高污染企业。高耗能行业主要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电力、石油加工、焦化、建材等6个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占工业用电量的64%,能耗占全国工业能耗的70%左右。高能耗行业往往伴随着高污染,埋下未来能源危机的隐患,影响周边居民的生存环境。涉及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电力、石油加工、焦化、建材等行业。2023-08-27 21:28:071
两高一资是什么意思
是指中国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家安全部。最高人民法院是中国境内审判的最高行政机关,主要负责统一解释和适用法律、审理各类案件等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则负责监督公诉和检察院的工作;国家安全部门则主要负责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打击犯罪、恐怖主义、间谍活动等非法行为。在中国,这个称号也成为了一种代称,常被用于描述会依据法律、法规等标准执行任务的部门或组织。2023-08-27 21:28:551
什么是两高一资企业?
两高一资”即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顾名思义,对企业而言主要指高耗能企业、高污染企业、资源性产品企业。高耗能行业主要包括钢铁、有色、化工、电力、石油加工及炼焦、建材等6个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占工业用电量的64%左右、能耗占全国工业能耗的70%左右,如果高耗能产业增长趋势不加以遏制,势必对今年全国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高耗能行业往往伴随着高污染。 “两高一资”企业主要分布在钢铁、水泥、造纸、化工、火电、铸造、电镀、平板玻璃、印染、制革、有色冶炼、焦化、氯碱、采矿等14个劣势行业希望你能满意!2023-08-27 21:29:143
什么是两高一资?
两高一资行业就是指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的行业。 产能过剩行业是指总供给量与总需求量相比出现过剩的行业。经济发展有起伏涨落,一般而言是有周期性的,可以将其简单分为高峰--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之后再进入高峰期,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产能过剩是经济处于符合高峰回落时的经济现象。2023-08-27 21:31:011
什么是“两高一资”?这样的企业能上吗?
所谓的“两高一资”,指的是高能耗、高污染、过多的消耗资源。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先进国家都在严格控制“两高一资”的发展,中国当然也是了。呵呵,要是这样的企业在目前的形式下还能上的话,就是里面有“高人”了。2023-08-27 21:31:281
“两高一资”项目将全面改为核准制
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巡视员罗国三昨日(25日)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透露,将尽快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拟对“两高一资”项目的管理方式要从备案改为核准。 有网友提问,控制投资膨胀的任务十分艰巨,除了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外,还准备采取哪些措施加强投资调控? 对此,罗国三表示:除了贯彻国办《通知》精神,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外,至少还要采取两方面的调控措施。 第一,尽快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从调控角度讲,制定这个目录的初衷,就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核准目录已经实施三年半了,需要视情况进行适时修订和调整。 罗国三表示,发改委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广泛征求地方和企业的意见,已提出了修订目录的建议,将要报请国务院批准执行。 罗国三透露,修订目录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就是要把“两高一资”,就是高污染、高排放和资源消耗大、问题比较突出的项目纳入到核准目录范围。也就是说,对这些项目的管理方式要从备案改为核准。 此外,罗国三还表示,将准备调整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可能近期会推出。前两年,为了加强宏观调控,国务院调高了四类项目的资本金比例。这次修订将是一次全面的修订,至少包括三方面。 一是要对制度设计进行调整。原来的规定是在改革之前对所有项目都实行审批制的背景下制定的。现在投资体制改革以后,对企业投资项目来讲不再实行审批制,资本金制度对于企业的约束可能要通过别的方式,比如是不是通过信贷等方面进行约束,而不是通过审批进行约束,所以要从制度上进行调整。 二是资本金的范围。对什么样的资金可以作为资本金,也要进行调整。 三是资本金比例。就是对需要控制的,特别是“两高一资”、产能过剩的行业要调高资本金比例,至于调高多少是要通过测算的,需要时间可能要长一些。2023-08-27 21:31:341
两高一剩是指哪些行业?两高一资是指哪些行业?
“两高一剩”(高耗能、高污染及产能过剩)"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的行业)2023-08-27 21:31:441
两高一资的限制起因
1985年,中国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这给“两高一资”行业创造了大好的发展机遇,更由于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此后的近20年内,“两高一资”行业迅速成长。但是,由于早期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督等机制不完善,各地招商引资中的“两高一资”项目大多以牺牲环境、大量消耗资源能源为代价换取利润,造成了大量资源能源的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两高一资”产品多为出口产品,这使一些在其他国家被严格限制发展的产业,大规模地向中国转移。期间,虽然中国在宏观调控上也采取了一定措施,但并没有明确的政策导向遏制“两高一资”行业的过度发展。直到21世纪初,由于中国国内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受到考验,中国开始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抑制“两高一资”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在2006年,“两高一资”行业在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下,通过产业转型、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手段,开始走向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此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日趋完善,也使“两高一资”新建项目得到一定的控制。仅在2008年,环境保护部不予受理、审批或暂缓审批的“两高一资”项目就有156个,总投资4737亿元。2023-08-27 21:31:511
抑制通货膨胀的方法有哪些?
抑制通货膨胀的方法有哪些? 如何抑制通货膨胀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宏观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简单的说就是在货币发行方面,停止发行,不再印钱了.然后提高利息率,因为提高之后,大家就会把钱存到银行去,而投资者因为贷款的利息高了,就不会贷款,这样流通到市场上的货币就减少了.再就是财政政策,比如增加税收,把社会上的钱收到 *** 手里.前面提过,通货膨胀就是钱太多了,现在咱不印了或者收到银行和 *** 手里,那自然钱就不多了,就不膨胀了. 但是有一点需要明确,如果我用了上述手段,通货不膨胀了,但经济发展也就减速了!所以为什么很多时候通货膨胀来临,国家的宏观措施却没有作用,是因为谁都不敢冒着让经济停摆的风险去抑制通货膨胀.假如利率是100%,那所有人都会把钱存到银行去生钱,企业也不敢去贷款了,虽然不通货膨胀了,但经济发展也就成死水了. 各国都有哪些抑制通货膨胀的方法? 一方面收缩货币的流动性,如加息、提高准备金、减少国债,另一方面是扩大生产、需求; 抑制通货膨胀的方法是什么? 流通当中的货币量增加引发通货膨胀,而引起中国通货膨胀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廉价,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比较完善,再加上国家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政策,鼓励外国人来华投资。这使得中国流通当中的货币量增长很快并且大量获取外汇,促进通货膨胀,生产力发展加速了。中国为了要控制通货膨胀,在这方面做的措施是: 1,鼓励企业走出去,在国外投资。 2,减少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在中国投资办厂。 3,让股民们谨慎投资。 4,提高存贷款利率,让部分投资者们把钱存进银行。 5,国家要出台更多的政策,有效的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控制物价上涨。 其次中国积极发展多边贸易,并且现在与很多国家处于贸易顺差地位,这样很多中国人因此获利,人民的口袋鼓了,自然会去消费、投资,所以中国流通当中的货币量又增加了,总需求大于了总供给,物价上涨,这时企业家们为了赚个多的钱又会扩大生产,扩大投资力度,大家把存在银行里的钱拿了出来用于投资,这样也导致了流通当中的货币量增加。中国为了要控制通货膨胀,在这方面做的措施是: 1,提高“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进出口关税。 2,提高外企的企业所得税。 近几年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促进了消费的增加,人们把挣的钱要么去消费,要么就去炒股、卖基金、卖债券,流通当中的货币量增加,加快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力度。中国为了要控制通货膨胀,在这方面做的措施是: 1,增加消费税。 2,提高存贷款利率,让部分消费者们把钱存进银行。 再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这是当今很多国家所做不到的。一个国家经济想要发展就要有一点通货膨胀,如果处于通货紧缩经济是不会发展的。现在的物价飞涨,尤其是食物价格的飞涨,对于大多数城市居民来讲,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农民所获得利益的增加、农村的发展和整体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有非常好的影响的。 “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通货膨胀必定会引发物价飞涨,这两者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的。国家想要发展,物价一定会上涨,国家只能是控制,不能直接干预。通货膨胀要靠国家的有关宏观政策,不能单单靠减少印刷钞票来抑制 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 经济上,扩大内需要,鼓励消费,加大对基础产业和民生产业的投资,提高银行储蓄利息率。政治上加强对物价的控制力度,严格制止涉及民生的基础产业,服务业哄抬物价,打击不法者。 贷款率升高是国家抑制经济过热的一种方式,可以结合目前我们国家的情况看,存款率现在正在升高,仅2007年度已加息10次。存款率和贷款率没有直接关系。我国的金融由 *** 把持。 抑制通货膨胀的办法是,抑制消费、提高储蓄利息。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的升降一样,当存款利率增加时,贷款利率也就随之增加。因为银行主要是靠往外贷款收利息挣钱。 人为提高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比例。 顺便中央银行偷偷把收上来的钱藏起来或者销毁(销毁貌似违法而且扰乱社会稳定,不过是个好办法)。 发行国债(这个风险很高,容易让 *** 被资金控制) 限制外汇进入(这个违反国际法律,而且会影响进出口) 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主要有哪些, 简述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 抑制通货膨胀的具体措施有哪些?求解答 (一)控制需求。 通货膨胀的一个基本原因在于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因此,治理通货膨胀首先是控制需求,实行紧缩型政策。紧缩型政策是当前各国对付通货膨胀的传统手段,是迄今为止运用得最广、最为有效的政策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紧缩型财政政策、紧缩型货币政策、紧缩型收入政策等。 1.紧缩型财政政策。紧缩型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的办法来治理通货膨胀。削减财政支出的目的是通过限制支出而减少 *** 的需求,从而缩减总需求。其措施主要有:减少国家基本建设和投资支出,限制公共事业投资,削减 *** 各部门的经费支出,减少社会福利支出等。增加税收主要是增加企业与个人的税收,增税以后,企业与个人收入减少,从而降低投资水平与消费水平。 2.紧缩型货币政策。紧缩型货币政策又称为“抽紧银根”,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多。因此要降低通货膨胀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供应量的办法来实现。具体措施包括: (1)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 *** 债券,回笼货币,减少经济体系中的存量。 (2)提高利率,如提高再贴现率、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存款利率等。利率的上升促使人们将更多的钱用于储蓄,从而使消费需求减少,利率的上升使投资成本上升,对投资需求也有抑制作用。 3.紧缩型收入政策。紧缩型收入政策是对付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有效方法。其主要内容是采取强制性的手段,限制提高工资和获取垄断利润,抑制成本的提高,从而控制物价的上涨。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内容: (1)工资管制。工资管制的办法主要有四种。第一,道义规劝和指导。即 *** 制定出一个工资增长的指导线,供企业参考,但 *** 只能规劝、建议,不能直接干预。第二,协商解决。即在 *** 干预下使工会和企业就工资问题达成协议。第三,开征工资税。对增加工资过多的企业征收特别税款。第四,冻结工资。即 *** 强制性地将全社会工资或增长率固定,不能随便上涨。 (2)利润管制。指 *** 以强制手段对可能获得暴利的企业利润实行限制措施。利润管制的办法有管制利润率,对超额利润征收较高的所得税等。此外,有的国家还通过制定一些法规限制垄断利润,以及对公用事业产品直接实行价格管制等。 (二)增加供给。 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社会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治理通货膨胀一方面要通过紧缩型政策减少总需求,另一方面要增加总供给。主要措施有:减税以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意愿和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的投资愿望,从而带动总供给的增加;减少 *** 对企业的限制,让企业更好地扩大商品供给;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更新设备和调整产业结构。 (三)调整经济结构。 由于引起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是经济结构的失调,所以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方案是调整经济结构,各产业部门之间保持一定比例,避免某些产品如粮食、原材料等供求因结构失调而推动物价上涨。 (四)其他反通货膨胀措施 1.强调性的行政干预。这种措施主要为一些经济不太发达的国家所采用。其内容主要有:强制性停建一些工程项目,整顿市场流通,实行部分商品的经营垄断,实行消费品的凭票供应等。 2.保持经济低速增长。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往往伴随着通货膨胀,近些年来,各国 *** 面临两种选择;或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同时保持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或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甚至以经济的衰退来压低通货膨胀率。不少发达国家往往选择后者。 详细解说一下抑制通货膨胀的方法 1提高法定、超额准备金 2公开市场卖出证券 3紧缩银根,缩小货币发行量 4削减 *** 财政支出,提高 *** 财政盈余 5发行 *** 债券,吸收市场过量通货 6稳定物价 7动用外币储蓄稳定本币汇率 国家抑制通货膨胀一般有哪些方法??!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通常表现为物价的快速上涨,但是,物价的快速上涨与通货膨胀二者之间却不能够简单地划上等号,对于中国来说尤其如此。因此,要完成防止物价快速上涨演变成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任务,就必须区分不同的价格问题,采取不同的抑制措施。 就目前我国的物价情况来说,至少应该区分如下三种物价上涨的形态。 一是真正意义上的物价上涨,比如说猪肉价格和食用油价格的上涨。这一类的物价上涨,通常是由市场供求失衡即供不应求所引起的,问题的根本多出在生产环节。对于这一类的物价上涨,我们应当采取降低生产成本等措施来增加生产、增加供应。同时,我们还可以期待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通过市场价格的走高,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短缺产品的生产领域。另外,我们更可以发挥政策的作用,通过政策主动引导资金注入这些领域。 二是搭车涨价、哄抬物价。物价指标当然是一个传导性极强的宏观经济指标,但是,传导性再强,某一类商品价格的上涨也总有一些领域是该类商品的价格传导不到的,即便是能够传导过去,也有一个传导的过程与传导的机制。然而,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能够看到这种搭车涨价、哄抬物价的行为。这实际上是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行为,这些行为抬高了社会的涨价预期,有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的、更高幅度的价格上涨。对于这种扰乱市场正常秩序的行为, *** 理应担负起市场监管者的角色,严惩不贷。 三是一些没有市场机制基础的商品。这类商品的价格是否应该上涨,如何上涨,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经过30年来的改革,这一类商品在我国市场上虽然已经不多,但是却对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类商品主要集中在能源领域、公共产品领域,比如说石油类商品的价格。近来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国内成品油加工企业产生巨额亏损,这是事实。但是,简单地把国内成品油的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就能够解决问题吗?中国不仅是一个原油进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石油生产大国,至今也有近一半的原油依靠国内生产自给。如果成品油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那么,原油价格要不要接轨?如何接轨?接轨之后所产生的巨额利益如何分配?更进一步地说,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低工资制度,工资收入所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远低于我们所要接轨的那些国家的水平,成品油价格接轨以后,我们工资水平要不要与这些国家接轨?而反过来说,国际、国内成品油价格如此巨大且不断的差距,我们能够承受得住吗?还能够承受多久?电价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电价同样幅度上涨的压力却是我们不能承受之重。如果我们不能够承受,电煤发电企业还能够坚持多久呢?这些问题,实质上是改革遗留的问题,不仅涉及到这些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问题,更涉及到更为深层的体制问题,如分配体制、劳动力价格形成机制、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至少给我们带来了如下两个方面的考量:在反通胀与理顺价格形成机制方面孰轻孰重?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当然是反通胀更为重要;在稳定与改革之间孰轻孰重?二者当然同样重要,而更为重要的是,要尽可能地为改革创造较为适宜的宏观经济环境,适时推进改革,否则,这些未完成的改革,就很有可能成为我们今后发展的巨大障碍,成为影响稳定的重要因素。 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是哪项??? A、调整汇率。对于输入型通货膨胀有作用。比如一个国家依赖从国外进口的石油,则提高这个国家货币的汇率估值,可以使得石油进口价格更便宜,减缓输入型通货膨胀。 B、降低利息只会加剧通货膨胀,不会减缓通货膨胀的发生。 C、增发国债,就是央行回笼货币,使得市场的利率提高,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但是如果持续地增发国债,并且用这类资金去 *** 经济,则会又导致通货膨胀。但如果是一次性增发则不会。 D、提高贷款利率。减缓经济投资过热现象,可以抑制通货膨胀。2023-08-27 21:32:261
两高一低项目是什么意思
“两高一低”:一般指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的行业,我市主要包括化纤、纺织印染、皮革制品、非金属矿物制造、化工和水泥六个行业。最主要是现在对环境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了。这些行业中不乏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效益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低的企业,但大部分还是由高能耗或高污染和低效益的企业组成,是造成当前我市能源紧张、环境压力大、发展后劲不足等的客观根源,转型升级形势严峻,产业调整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防止污染:防止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化学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以上内容参考:新华网-陈泽民代表: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五荒、两高、一低”困境2023-08-27 21:32:364
中国过去20年股市的起伏有哪些?
自1990年中国股市开门营业,至今走过了20年的历程。回首中国股市20年的牛熊交替,它们基本上都是以暴涨暴跌的“对称美”而展现的。在此,笔者将这20年分为四大阶段:1000点中轴阶段、1000点底部阶段、1500点底部阶段、新中轴确认阶段。x0dx0a(一)中国股市第一阶段:1000点价值中轴阶段(耗时6年)x0dx0a1990——1996年6年间,中国股市始终以1000点为价值中轴,1500点成为股民心目中不可逾越的一道“坎”(“箱顶”)。6年间,中国股市经历了频繁的三轮暴涨暴跌。x0dx0a(1)第一轮暴涨暴跌:100点——1429点——400点(跌幅超过50%)x0dx0a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x0dx0a(2)第二轮暴涨暴跌:400点——1536点——333点(跌幅超过50%)x0dx0a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x0dx0a(3)第三轮暴涨暴跌:333点——1053点——512点(跌幅超过50%)x0dx0a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x0dx0a(二)中国股市第二阶段:1000点底部确认阶段(耗时9年)x0dx0a直到1997年2月21日,中国股市再次站上1000点,这是一个转折性的重大标志,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从此以后,中国股市的收盘指数一直牢牢站在了1000点之上。尽管2005年6月6日,上证综指盘中一度击穿1000点大关,但当日股指仍顽强地收在了1000点上方。x0dx0a从1996年1月到2005年6月,中国股市经历了第四轮暴涨暴跌,其主要标识性意义是:这一轮暴涨暴跌奋力冲破了1500点的历史“箱顶”,并将1000点的“价值中轴”变成了新的市场“箱底”。x0dx0a(4)第四轮暴涨暴跌:512点——2245点——998点(跌幅超过50%)x0dx0a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5年牛市累计涨幅超过300%!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持续5年之久的此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x0dx0a在第四轮大牛市的上升通道中,它所表现出来的“一波三折”行情,极好地化解了股市阶段性暴涨过程中所聚集的泡沫,这极有利于牛市行情的延长:512点(1996年1月)——1510点(1997年5月)——1047点(1999年5月)——1756点(1999年6月)——1361点(2000年1月)——2245点(2001年6月)。x0dx0a请注意:由于处在大牛市上升通道中的每一次“回调”,其跌幅均未超过前期上涨的最高点的1/2,因此,笔者才将它视为一种“回调”,而不是一轮独立的“熊市”行情.第四轮牛熊更替与前三轮牛熊更替的主要区别在于:第四轮行情是一轮“慢牛”行情,它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上涨,同时也对称地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下跌:2245点——1500点——1200点——1000点。正是牛市“一波三折”地曲折上涨,才有后来“一波三折”地曲折下跌。也正是这样,这一轮牛熊行情才能持久,前后持续9年的时间。这是中国股市20年唯一经历过的一次“慢牛慢熊”模式。x0dx0a(三)中国股市第三阶段:1500点底部确认阶段(耗时3年)x0dx0a2005年下半年,中国股市从千点上方重新整固、重拾信心,再次揭开中国股市20年中涨跌最为猛烈的第五轮暴涨暴跌序幕。x0dx0a(5)第五轮暴涨暴跌:998点——6124点——1664点(跌幅超过50%)x0dx0a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幅超过50%,故标志着此轮熊市底部的正式确立。x0dx0a2005年下半年,上证综指从1000点附近启动新一轮超级大牛市,2006年5月9日,上证指数终于再次站上1500点。2006年11月20日,上证指数站上2000点。x0dx0a2006年12月14日,上证指数首次创出历史最高记录,收于2249.11点。8个交易日后,2006年12月27日,上证指数首次冲上2500点关口。2007年2月26日,大盘首次站上3000点大关。2007年5月9日,大盘首次站上4000点大关。2007年8月23日,大盘首次站上5000点大关。x0dx0a2007年10月15日,大盘首次站上6000点。次日便创下6124点的历史最高记录。大盘在6000点之上仅站了三日即调头向下,这标志着本轮牛市的正式终结。x0dx0a在本轮大牛市中,上证综指从2006年12月14日的2245点飙升至2007年10月16日,只花了整整10个月功夫;然而,在接下来的大熊市中,上证综指从6124点狂跌回2245点,正好也只花了整整10个月的功夫。这是中国股市真正意义上的暴涨暴跌“对称美”!x0dx0a不过,事情远还没有结束。2008年10月28日,中国股市继续暴跌至1664点,这才探出本轮熊市的绝对底部!有人说,从6100点倒过个,跌至今天的1600点,应该差不多了;但也有人说,至少还要跌破1500点,更有甚者,有人预测本轮熊市还要跌至1200点或是重试1000点的底部。所幸这一切都只是少数人的臆想或悲观。x0dx0a1664点,真的打住了!这一重大信号的伟大意义在于:它标识着中国股市终于确认了1500点的历史新“箱底”;1500点终于筑成了中国股市的万里长城!x0dx0a(四)中国股市第四阶段:新的价值中轴在哪里?2000点或3000点?x0dx0a1500点是中国股市未来市场的“箱底”,牢不可破!那么,未来三五年内,中国股市的价值中轴究竟在哪里?再次跨越6124点的历史高峰还需要等待多久?它会重蹈日本股市20年不能跨越4万点历史高峰的“覆辄”吗?或是它会重走NASDAQ十年不能超越5500点的历史高峰的老路吗?中国股市20年的日K线图可能会给我们某种启示、某种灵感,或是某种答案。最后参考:笔者妄加预测,2010年中国股市将在2000——4000点之间震荡徘徊。在未来三年,中国股市可能不存在真正牛市!主要依据基于如下三大背景因素:x0dx0a第一,2010年,中国股市将真正步入“全流通”时代,随着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尤其是股指期货的推出,暴涨暴跌的“对称美”将逐渐淡出。更何况,花三年时间固本培元,重拾旧山河,再次积蓄能量,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x0dx0a第二,节能减排目标将扼杀“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行业扩张,“两高一资”行业的央企与国企利润增长将会大打折扣。传统GDP挂帅、GDP高增长将不再灵验,新的利润增长点将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中艰难寻找!经济增长质量目标将全面取代单纯经济增长速度指标第三,作为中国经济晴雨表,明年银行业将步入整固期。一方面,银行自身要“充电”,需要第二次借力股市,增发充实资本金;另一方面,后危机时代,在银行信贷天量扩张受限的形势下,趁机扩张资本市场,加速股市扩容,这是创业板与中小板快速扩容的天赐良机!这可以大大缓解中国企业传统而单一的融资渠道——银行信贷的巨大压力2023-08-27 21:33:211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季羡林先生曾说:“如果翻译的是不需要的垃圾,翻译
C 试题分析:A.“谁来评”后面的问号应改为逗号;B.括号解释的内容为“两高一资”,应把括号移到“两高一资”的后面;D.书名号应改为引号。2023-08-27 21:33:271
进出口税取消有什么好处
出口退税是指对出口商品已征收的国内税部分或全部退还给出口商的一种措施,出口产品退(免)税,简称出口退税,其基本含义是指对出口产品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特别消费税。出口产品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5年3月,国务院正式颁发了《关于批转财政部〈关于对进出口产品征、退产品税或增值税的规定〉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4月1日起实行对出口产品退税政策。1994年1月1日起,随着国家税制的改革,我国改革了已有退还产品税、增值税、消费税的出口退税管理办法,建立了以新的增值税、消费税制度为基础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国家近几年来时常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和退税率,主要是由于外贸出口的激增,国际贸易顺差的加大。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已呼之欲出,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最核心的内容是将平均税率下调2%,主要涉及轻工、纺织、冶金、钢铁、机械等资源型出口的行业,“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的出口退税很可能被大降或全额取消,甚至还有被加增环保税和资源税的可能。从现实情况来看,出口退税下调乃是大势所趋。首先,我国部分行业的出口退税率较高,这是国内一些企业常发生内讧、大打价格战的原因之一。以纺织品为例,2002年,我国取代墨西哥成为美国纺织品服装第一大进口国,但是,在美国纺织进口10大来源国中,我国纺织品平均单价仅为1.53美元/平方米,低于位居第二的墨西哥达24%。这是价格战的必然结果。其次,相关好处并没有落到中国企业手中。仍以纺织品为例,目前出口型纺织企业出口退税率为13%,外商对此了如指掌,他们常常在谈判的时候将出口退税部分也算进去,拼命压低价格。由于竞争激烈,加上行业协调机制缺位,我国纺织企业不得不忍气吞声,将一部分出口退税让出,接受外商的低价。这就是说,相当一部分出口退税,最终落入了外商的手中。第三,出口退税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更低(很多商品的出口价格比内销价格还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大,很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并招致反倾销调查,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双重吃亏”状态。而“两高一资”商品,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还耗费了有限的资源,对于这种商品给予出口退税是得不偿失的,既不利于环境治理,也不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第四,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贸易顺差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有增无减。研究表明,出口退税率每下调一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成本就增加约一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将下降4.9个百分点,显然,下调出口退税率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且,这也有利于促使我国企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走出来,提高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像纺织这样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吸纳了巨大的就业人群,我们应在出口退税降低之前,采取相关措施弥补由此给这些行业造成的不利影响。据悉,此次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可能从13%降至11%。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的测算,出口退税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纺织业利润就下降40亿元,降低2个百分点,利润就下降80亿元左右。出口退税下调,将增大纺织行业的成本,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提价。目前,我国纺织品价格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较大的提价空间。问题在于,我们的纺织行业仍然是散沙一片,内讧现象极其严重,倘若仅个别企业提价而另外一些企业不提价,提价的企业就有可能因遭到外商的抵制而失败。这迫切需要中国企业齐心协力一致对外,否则,中国纺织业将因出口退税降低而遭受损伤。中国企业必须认识到,团结是自救的惟一出路,自戕只会让外商渔翁得利。有关部门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应该加强行业内协调,强化行业内团结,化解出口退税下调带来的不利影响。 出口退税政策出台后的市场深层思考针对国家连续七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尤其最近的六月份调整,市场各方众说纷纭,解读不一。笔者认为,调整出口退税率仍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之中采取的刺激经济的手段,对涉及其中的相关产业存在多样化的影响。政策解读解读税务局发布的通知及附件,我们可以将此次调整分为5个档次,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从5%到17%不等。此外,此次政策对退税率档次进行了归并,取消了11%和14%两个档次,退税率由原来的9档减少为7档。笔者认为此次调整有一下几点不同:第一,在最近几次上调退税率中屡屡出现的纺织品与服装本轮并未上榜。自2008年8月以来,纺织品与服装的退税率已经从11%一路上调到16%,该类产品离全征全退仅有一个百分点的空间。第二,钢材钢铁产品首度入围增退名单。第三,劳动密集型商品、家用电器等仍然是本轮调整名单中的主力。背景剖析毫无疑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连续七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并不是一个利好的信号。相比较而言,从1994年税制改革到2007年,中国出口退税政策总共只有6次大幅调整,分别发生在1995年、1996年、1998年、2004年、2005年、2007年。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以来的七次调整均是向上调整。因此,在国家如此高密度出台调税政策的背后是对于出口形势的担忧,“保出口”成为上调出口退税率的最大动力。根据近期海关发布数据显示,4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1707.3亿美元,同比下降22.8%,但比今年一季度累计同比降幅减少1.9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的出口总值为919.3亿美元,进口总值788亿美元,贸易顺差131亿美元,同比增长21%,远低于3月份的42.04%。在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后,进出口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灾区”。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正在继续深化,世界贸易组织在其报告中预测,今年世界贸易总量将下降9%,这将是自二次大战以来最大的降幅。其中,发达国家的贸易量收缩10%左右,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量下降2%—3%。全球贸易活动的降温对于中国的影响不言而喻,大量依托外需的产业遭遇灭顶之灾。以电冰箱为例,2009年4月份冰箱出口量同比下降了14%,1至4月累计的出口量下降了15%。类似的情况也同样出现在空调、缝纫机等产品上,为了扶持出口企业,中国不得不加大出口退税力度,仅今年1—4月,实际办理出口退税达1359亿元,同比增长近一成七。近期,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表示,上半年出口负增长已成定局,目前应尽最大努力保持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由于即将发布的5月份的对外贸易数据仍难言乐观,有关专家预测表示,由于主要的外贸伙伴仍深陷金融危机中,外部需求并未有所改善,5月份的贸易额仍将继续下降,降幅预计超过20%。国家在此时再次调整出口退税率,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5月份的数据将继续“难看”。影响研判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于依赖出口业务的企业来说是一个直接的利好,将有利于出口企业降低出口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进而有利于落实国家稳定外需的政策意图。同时,由于政府对不同的产品实施不同的出口退税率,也能够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将政策扶持力度集中在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但是,由于全球经济的走势依然扑朔迷离,各国进出口贸易复苏的脚步十分缓慢,在国际市场需求继续萎靡、价格下降幅度大于国内市场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国内的出口退税制度来增强出口能力,恐怕难以根本扭转当前企业出口面临的订单问题。因此,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短期内不断提高出口退税率,不仅无法拉动出口,反而有可能引起产业畸形,颇有“饮鸩止渴”之嫌。我们认为,分析提高出口退税的调控措施对产业的影响,必须结合该产业特殊情况,既不能过于乐观,也不可一棒子打死。首先,出口退税政策并非对于刺激所有产业的出口都行之有效。通过本次调整,很多商品已经实现或者接近17%的全额退税,日后再次上调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前文已有述及,纺织品服装行业向来是出口退税调控方案中的常客,此番却未能现身,其原因正是在于,经过连续的上调之后,其空间已经有限,效果出现递减。5月份以来各出口商会纷纷向商务部表示,要求推出出口全退税政策。虽然出口全退税政策符合国际惯例和wto协议,但是目前外贸的主要压力还是来自于外部需求的萎缩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出口全退税会可能进一步加剧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而这并不利于中国产品守住国际市场份额。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再使用出口退税政策,有可能使中国外贸面临新问题。在此前美国财长盖特纳访华过程中,“挑刺”中国汇率的争论已不再是主要矛盾,影响中美及与其他国家贸易关系的矛盾将集中在贸易摩擦上。其次,过分依赖出口退税政策扶持不利于企业提高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外向型经济的主体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凭借国内低廉的制造成本进入各国市场,长期被冠以倾销骂名。更重要的是,以价格优势而非技术优势占领市场的产业在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挤入之后,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这也正是国家出台相关产业振兴计划中的重要内容,必须进行产业调整。过高的出口退税变相鼓励国内厂商各到国外市场实行低价销售,不仅未能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反而进一步损害了“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价格地位。金融危机中,中国出口的放缓更大程度是源于发达国家消费需求的萎靡,一味地采用提高出口退税率,用财政资金补贴劳动密集型、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难免有中国补贴世界的味道,并不利于国内的产业升级。以我国的玩具业为例,前些年粗放式高速增长积累的大量隐患,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各项成本和费用日益上升、国内外需求增速放缓等各项因素配合下直接导致全行业的低迷,调整到15%的出口退税率并无法保证企业能够得到更多的订单,企业要想长期生存,就必须在优胜劣汰中实现整个产业的升级。第三,企业应该主动利用此调控环境修好内功。实施有利的出口退税政策还需有的放矢,重点支持那些处于发展初期的弱势产业以及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较大打击的行业。出口退税率的调整确实可以在短期内对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我国4月份出口同比下跌22.4%,但是得益于此前持续上调纺织业的出口退税率,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下降为14.4%,好于整体出口跌势。若没有出口退税政策的支持,纺织出口大跌30%—40%并非没有可能。对于这类处于行业调整过程中的困难行业,进行必要的扶持将增强企业在危机中的生存能力,而企业也需要利用这难得的环境加速进行结构调整,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而此次调整还涉及了有色金属中的单晶硅棒,退税率由0上调至13%,在此次调整中幅度最大。这一调整主要对从事大直径单晶的出口生产的公司较为有利。以有研硅胶为例,公司2008年外销产品占总收入的28%左右,较2007年下降了22%,出口退税的大幅调整可以降低企业的出口成本,提高企业的毛利率。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医药行业,考虑到人民币的升值,这些处于发展初期的高附加值产业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的扶持,以尽快抢占市场份额,恢复企业信心,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是此举对于内销型企业的影响较为有限。我们可以看到,此次出口退税的调整不仅提高部分深加工农产品、药品、钢铁等优势产业的出口退税率,还涉及了胰岛素、单晶硅以及家电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国家对于这些在金融危机中受打击较大的高科技行业的支持。总之,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来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不是一帖百试百灵的良方,相关企业借助国家扶持的力量提升自身能力,在危机中壮大自己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2023-08-27 21:33:361
2007年我国取得的重大经济成就
一、2007年中国经济主要成就 1、主要经济指标: 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2008年1月2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11.5%,四季度增长11.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回落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加快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加快0.6个百分点。 1、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150万吨,比上年增产350万吨,增长0.7%,成为历史上第4个高产年,这是1985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首次实现连续4年增产。 2、工业生产增长加快,企业效益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5%(12月份增长17.4%),加快1.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3.8%;集体企业增长11.5%;股份制企业增长20.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7.5%。重工业增长19.6%,轻工业增长1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1%。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29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7%,增幅同比上升6.0个百分点。39个工业行业全部实现盈利。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68.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1.4%,化工行业增长51.5%,煤炭行业增长49.1%,钢铁行业增长47.2%,电力行业增长39.0%。 3、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7414亿元,增长25.8%,加快1.5个百分点(12月份16809亿元,增长19.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9825亿元,增长19.2%。在城镇投资中,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31.1%;第二产业51020亿元,增长29.0%;第三产业64928亿元,增长23.2%。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21.0%,中部地区增长34.0%,西部地区增长28.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加快8.4个百分点。 4、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增速呈现逐步提高的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提高3.1个百分点(12月份9015亿元,增长20.2%)。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0411亿元,增长17.2%,加快2.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799亿元,增长15.8%,加快3.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6.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9.4%。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大类商品零售中,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均增长20%以上。 5、消费价格上涨较快,房屋销售价格上涨较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12月上涨6.5%),其中,城市上涨4.5%,农村上涨5.4%。食品、居住价格上涨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12.3%,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0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4.5%,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6个百分点。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上涨6.3%,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1.7%,蛋上涨21.8%。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12月份上涨5.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12月份上涨8.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12月上涨5.4%)。全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7.6%,涨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6、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回落1.5个百分点;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加快0.8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非金融机构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53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 7、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就业增加较多。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加快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加快2.1个百分点。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5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967亿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4万人,比上年多增加2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上年末回落0.1个百分点。 8、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贷款增加较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36323亿元,比上年多增4482亿元。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53878亿元,比上年多增4599亿元。全年投放现金3262亿元,比上年多投放221亿元。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依然存在,价格上涨压力加大,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新的一年,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指导思想,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促进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力争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2007年国民经济发展主要特点: 2007年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价格呈现结构性上涨,经济结构出现积极变化,经济效益继续大幅度提高,居民实惠继续明显增多。 第一是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自2003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一年比一年快,2007年的增长速度达到了近5年来的最高值。 第二个特点是,价格呈现了结构性的上涨。2007年经济运行中,最为关注的就是价格。2007年的价格从总体上来看呈现出上涨加快的势头。这很大程度上是食品价格拉动的结果。 第三个特点是增长结构调整,经济效益提高。经济结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要控制“两高一资”产品。“两高”是指高污染、高排放,过去被称作高能耗、高排放:“一资”是指资源型产品。从宏观调控的结果来看,在减少了“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之后,此类产品的出口出现了一定的回落。另外,在投资领域很重要的变化,体现在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增长加快,相较而言东部地区,特别是广东、浙江等一些较发达地区的增速稍弱,但也超过了10%. 2007年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保持了30%以上的快速增长。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加,解决了很多过去想办而不能办的事。比如增加低保收入,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建设,减免农业税,减免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杂费等等。 第四是居民就业人数增多,达到近几年来的最高水平。同时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 3、获得良好发展势头的原因 第一,宏观调控措施的积极性。2007年,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上出台了不少措施,10次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5次提高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等。在财政政策上,出台了提高部分出口产品关税和降低出口产品退税率等一系列措施。 第二,受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变化的影响。虽然2007年的经济不是那么平稳,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美国的次贷危机,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国际市场的初级产品、粮食涨价等等,但是,从目前来看,世界经济还是保持了比较快速的增长。 我国的经济开放度非常大,贸易总量占GDP比重接近70%.我们经济的很大一部分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受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变化的影响。如果说世界经济形势好,我们也会好,这种关系今后将越来越密切。 第三,短期经济中经常要考察的3大需求:消费、投资和外需,都保持了一个比较快速的增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消费,2007年增长逐月加快。 4、当前需要关注的矛盾和问题 第一个是增长转向过热。通常从局部或是某个企业的角度看,他们是不担心过热的,但从一个宏观经济层面上来说,就需要关心过热的现象。有些企业认为增长速度越快越好,滚动越快,规模越大。但是,这其中隐含着今后资源的配置问题。为什么现在我国的“两高一资”产品利润这么好?主要是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太快,给了企业“需求量很大”的信号。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外界因素带动了价格上涨,时间一长造成了过度投资和资源浪费,这都是宏观上需要考虑和把握的问题。 第二个是价格。结构性的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胀的风险依然存在。之所以要提出防止风险,是因为现在不仅仅食品价格上涨,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带动的劳动力成本实际上也在增加。此外还有国际市场的因素,有色金属等初级产品的价格都在上涨,以上这些都可能会与食品价格形成互动。 第三个方面是经济结构的不尽合理,地区、产业、投资和城乡结构发展不平衡。但换个角度,这些问题有的时候也往往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空间和着力点。 第四,是外部的风险仍然较大。特别是次贷危机、石油价格高度波动、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世界贸易不平衡,这些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2023-08-27 21:33:461
财政五大热点问题
热点问题一 在连续几年高增长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高达11.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中国经济是否会从偏快走向过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一季度经济增速确实有点高,但有其特殊原因。外贸出口高增长是主要影响因素,而这又是由高能耗、高污染排放、资源加工型的“两高一资”产品抢出口推动的。随着国家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政策的调整,这种抢出口的活动将很快消失。4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与一季度相比已经开始下降。所以一季度的数据不足以说明中国经济走向过热。 “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中国经济一直较热,几年来并没有真正降温。”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广这样判断,近几年的宏观调控只是对经济过热有所抑制。不仅如此,我国经济今年的热度高于2006年,甚至高于2004年。这是因为2004年时我国经济刚提速,带有很大的恢复性质,并且面临煤电油运的瓶颈。今年确实面临经济过热的风险。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进一步分析:我国GDP在连续4年增长10%以上的基础上,一季度经济增速高达11.1%,应该说出现了过快的迹象。但要判断经济过热与否,得看GDP增速是否超过潜在增长水平,以及物价持续上涨的幅度是否在5%以上。从能源、资源等支撑条件来看,我国经济潜在增长速度为11.5%,目前的增速已经很接近。如果GDP增速超过11.5%,经济就有可能出现过热。另外,由于我国核心通胀水平总体不高,因此还不能得出经济过热的判断。这几年宏观调控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调微调,经济增速始终保持在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之下,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现象。 热点问题二 目前,资金流动性过剩压力进一步加大,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多个层面,其背后有哪些原因?该如何有效利用流动性? 张立群认为:要高度关注资金流动性过剩引发固定资产投资膨胀,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稳定性的问题。目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比较尖锐,在节能减排没有取得明显成效、还没有形成一种环保节能的发展模式之前,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资源环境的压力关系很大,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如果在现有水平上进一步加快,对整个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有一定威胁。 祝宝良分析指出:今年我国前4个月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外汇储备随之大幅增加,这造成基础货币投放过快,资金流动性过剩压力进一步加大。大量充裕的资金造成信贷投放过大、投资反弹、资产价格上涨以及贸易摩擦增多等问题,影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不是减少流动性过剩,而是有效利用流动性过剩,主要是重新调整过剩流动资金的流向,使其向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的方向调整。”王小广的观点是,目前过剩资金主要是流入发达地区的房地产行业,而这些地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产业结构升级,它们也是最有能力搞好产业升级、并在产业升级上发挥先导作用的区域,但遗憾的是这些地区过度依赖房地产发展,制约了产业升级。 专家认为:要有效利用过剩资金,第一步要下决心大力度调整房地产的发展政策,阻止日益增大的过剩资金向房地产业的高度集中,抑制房地产过度增长。第二步要创新模式,使过剩资金流入急需产业升级的行业及社会事业发展领域。 热点问题三 1月~4月,CPI(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依次为2.2%、2.7%、3.3%、3%。个别月份物价涨幅超过全年3%的调控目标,全年物价水平将会呈现怎样的走势? 张立群指出:物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是食品价格上涨较快,1月~4月上涨了6.7%,拉动物价上涨2.2个百分点。而食品价格上涨是由去年以来粮食价格上涨造成的,也与粮食流通领域和粮食加工政策有关。由于我国粮食加工能力发展很快,大量消耗了饲料粮,造成了下游肉禽蛋价格的上涨。但是我国粮食总量供应没有问题,只不过流通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另外食品以外的价格都没有上涨很多,因此CPI不会持续上涨。 王小广的判断是:我国经济目前没有太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最近猪肉涨价引起广泛关注,但不能看到涨价就反对。猪肉涨价对农民增收有好处,不能过度干预。另外,在技术进步相对较快、市场全球化的背景下,一般供给快于需求,全球经济呈现低膨胀的态势。除食品之外,中国经济的核心通货膨胀率实际上长期是偏低的。我国粮食连续3年丰收,煤电油运并不紧张,这决定了今年物价涨幅不会太大。 热点问题四 目前,部分城市房价上涨依然过快,老百姓反应强烈。房价高涨的背后存在哪些问题?今后房市调控重点是什么? 王小广认为: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偏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房地产投资增长过快。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带动了下游高耗能、低技术的行业过度投资,进而带动信贷投放过快。另外,由房地产带动起来的一些行业的产能释放,使得国内市场供过于求,从而转向出口,造成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这两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不明显,造成了下游行业调控出现半年左右必定反弹的现象。 稳定房价主要是稳定买房需求。张立群建议:要稳定买房需求,政府有几方面工作要做:一是要调控投机性买房需求,如对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加以限制,开征物业税;二是要保障正常的基本住房需求。目前老百姓对房价上涨反应强烈的重要原因,就是基本住房需求没有保证。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基本住房需求都不是通过市场来满足的,而是由政府支持保障的。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使老百姓解决住房问题的困难越来越大,这就亟待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住房制度。 热点问题五 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和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等三项货币政策,打出“组合拳”进行调控。面对宏观经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今后宏观调控的方向该怎样选择?力度又该如何拿捏呢? 祝宝良指出:为防止经济由增长偏快转向过热,当前关键是防止国际收支不平衡引发货币信贷增长过快。必须坚持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通过提高基准利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紧缩货币流动性;通过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提高资源性产品价格等综合措施,从贸易顺差过大源头上控制货币的增长。与此同时,实行稳健偏松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农村、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调整投资结构,促进居民消费。 宏观调控是手段,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齐心协力,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步伐,使我国经济在“又好又快”的轨道上阔步前行。2023-08-27 21:33:531
固定资产贷款自有资金比例是多少
一般来说,如果是申请创业贷款的,个人的自有资金要达到7成,所谓自有资金,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经常持有,可以自行支配使用并毋须偿还的那部分资金。自有资金比例,对于商品房行业而言,项目资本金比例是指开发商拥有资金占其全部开发资金的比例。拓展资料:自有资金比例降低后,也就意味着开发商的贷款门槛更低,可以用更少的资金贷到更多的贷款,从而增强企业的信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体现的是一个有保有压结构调整的思路,就是说在我们扩大内需的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大的行业的投资里面,有些行业是要继续保,是要继续扩张的,有些行业是需要进行压缩的,所以这次调整就体现了有保有压的理念。"巴曙松表示,国家对于"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这样的"两高一资"行业一直是国家控制的重点,但是在信贷扩张的过程中,为了片面追求经济迅速回暖,有些地方开始上马一些两高一资项目。国家这次通过经济手段迅速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种现状。像电石、铁合金、烧碱、焦炭、黄磷项目以及电解铝、玉米深加工这样的"两高一资"项目,将受到较大冲击。而对于那些投资规模巨大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压力。据了解,钢铁项目资本金比例在40%及以上,房地产35%及以上,其他一般掌握在30%(及以上)左右。巴曙松说:"我们这次扩大内需重点扶持的大型基础设施,降低资本金要求的行业,他们融资能力会提高,所以它应该说下一步得到信贷支持的空间就更大,应该说会有正面的效果。"自有资金比率=(自有资金额/总资金额)×100%这个比率反映企业自有资金在全部资金中所占比重。自有资金比率究竟以多高为合适,应根据行业的特点和资金市场的形势来定,同时还要考虑到自有资金中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比例。2023-08-27 21:34:011
高字组四字成语有哪些
1. “高”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 高视阔步 【拼音】:gāo shì kuò bù 【解释】: 行走时眼睛向上看,步子迈得很大。形容气概不凡或态度傲慢。【出处】:《隋书·;卢思道传》:“俄而抵掌扬眉,高视阔步。” 1. 高视阔步 【拼音】:gāo shì kuò bù 【解释】: 行走时眼睛向上看,步子迈得很大。形容气概不凡或态度傲慢。【出处】:《隋书·;卢思道传》:“俄而抵掌扬眉,高视阔步。” 2. 高举远蹈 【拼音】: gāo jǔ yuǎn dǎo 【解释】: 举:起飞;蹈:踩上。指远离官场,隐居起来。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五柳先生上》:“唯其高举远蹈,不受世纷,而至于躬耕乞食,其忠义亦足见矣。” 3. 高谈弘论 【拼音】:gāo tán hóng lùn 【解释】::弘:大。高深空洞不切实际的谈论。 【出处】::晋·袁宏《后汉记》第四卷:“尝疾俗儒高谈弘论,不切时务。” 4. 高情远致 【拼音】:gāo qíng yuǎn zhì 【解释】: 高、远:形容高尚;情、致: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出处】:《晋书·孙绰传》:“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许将北面矣。” 5. 高枕安卧 【拼音】:gāo zhěn ān wò 【解释】::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 【出处】::平安无事。汉·王充《论衡·顺鼓》:“止久至于太旱,试使人君高枕安卧,旱犹自雨。” 6. 高头大马 【拼音】:gāo tóu dà mǎ 【解释】:指体形高大的马。也比喻人的体形高大 【出处】:。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一回:“这个人浑身都是新衣服,铺盖齐整,随身有兵器,骑的是高头大马。” 7. 高朋满座 【拼音】:gāo péng mǎn zuò 【解释】: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 【出处】:形容宾客很多。唐·王勃《滕王阁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8. 高飞远遁 【拼音】:gāo fēi yuǎn dùn 【解释】: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 【出处】:同“高飞远走”。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事不宜迟,趁早高飞远遁,不要连累别人。” 9. 高居深拱 【拼音】:gāo jū shēn gǒng 【解释】:指高居帝位,垂拱而治。 【出处】:《新唐书·张玄素传》:“若上贤右能,使百司善职,则高居深拱,畴敢犯之?” 10. 高枕无忧 【拼音】:gāo zhěn wú yōu 【解释】: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11. 高谈阔论 【拼音】:gāo tán kuò lùn 【解释】:高:高深;阔:广阔。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出处】:唐·吕岩《徽宗斋会》:“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12. 高才绝学 【拼音】:gāo cái jué xué 【解释】:①犹言才学高超。②指才学高超的人。 【出处】:宋·苏轼《续欧阳子〈朋党论〉》:“唐柳宗元、刘禹锡使不陷叔文之党,其高才绝学,亦足以为唐名臣矣。” 13. 高官极品 【拼音】:gāo guān jí pǐn 【解释】:品:等级、品级。官位居于最高的等级。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五回:“虽高官极品,不能一日养亲,亦有何味。” 14. 高高在上 【拼音】:gāo gāo zài shàng 【解释】: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出处】:《诗经·周颂·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15. 高大威猛 【拼音】:gāo fēng jùn jié 【解释】: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操。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2. 关于高的四字词语 1.如果是词语中带“高”字并形容高的有:高耸入云、高大威猛、高不可攀、高岸深谷、高墙深院、牛高马大、千仞之高 2.如果是词语中带“高”字的有:高深莫测、高山流水、高朋满座、高屋建瓴、秋高气爽、秋高气肃、秋高马肥、眼高手低、高高兴兴、火轮高吐、高低错落、平舆一高、才高八斗、天高云淡、曲高和寡、自高自大、艳阳高照、高山深涧、高堂广厦、展翅高飞、志存高远、高谈阔论、高低起伏、登高眺远、高瞻远瞩、高头大马、趾高气扬、自视甚高、火伞高张、水涨船高、德高望重、市招高挂、品行高洁、忽高忽低、高情逸态、月黑风高、高冠博带、高高在上、高枕无忧、又高又大、债台高筑、年高德勋、风急浪高、日悬高天、好高骛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高度集中、局高蹐厚、高斋学士、高居榜首、捧高踩低、步步高升、不知高低、北窗高卧、 步步高升 北窗高卧 半低不高 扒高踩低 不敢高攀 巴高望上 巴高枝儿 不识高低 不知高下 乘高决水 处高临深 才高七步 才高气清 才高识远 弛高骛远 驰高鹜远 才高行厚 才高行洁 才高意广 才高运蹇 材高知深 长戟高门 错落高下 才望高雅 出幽升高 登高必赋 道高德重 登高履危 戴高帽儿 道高魔重 登高能赋 登高去梯 登高望远 道高望重 登高一呼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登高自卑 笃论高言 东山高卧 飞遁鸣高 肥遁鸣高 肥遯鸣高 风高放火 福寿年高 福星高照 放言高论 高傲自大 高步阔视 高步通衢 高步云衢 高才大德 高才大学 高才绝学 高材捷足 高材疾足 高才疾足 高才捷足 高唱入云 高城深池 高车驷马 高出一筹 高才远识 高才卓识 高蹈远举 高而不危 高遏行云 高风劲节 高风峻节 高风亮节 高飞远遁 高飞远举 高飞远集 高飞远翔 高飞远走 高凤自秽 高冠博带 功高不赏 功高盖主 功高盖世 高官厚禄 高官极品 高歌猛进 高官显爵 3. 开头是高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高岸深谷 指幽僻的处所。 形容幽峭深邃。也比喻事物的巨大变化。 高傲自大 自以为了不起,极其骄傲,看不起别人。 高不可攀 高得手也攀不到。 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高步云衢 原指官居显位。后也指科举登第。 高材捷足 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高材疾足 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高唱入云 原形容歌声嘹亮,直上云霄,后也形容一种论调或消息社会上传说很盛。 高车驷马 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 旧时形容高官显贵的阔绰。 高城深池 形容防卫坚固。 高出一筹 筹:筹码。比别人高出一个筹码。 指比别人高明一些。 高蹈远举 意为隐居避世。 高飞远举 举:飞、去。飞得又高又远。 比喻前程广大。 高风亮节 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高高在上 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高歌猛进 高声歌唱,勇猛前进。 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乐观精神。 高官厚禄 泛指职位高,待遇优。 高冠博带 冠:帽子。博:大。 带:衣带。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 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高官显爵 显:显要,显赫。爵:爵位,官爵。 官职很高,爵们显赫。 高节清风 高节:高尚的气节。 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 比喻人品高洁。 高门大户 高门:旧时指富贵之家。 大户:声势显赫的家族。有钱有势的人家。 高名大姓 询问人家姓名时的客气用语。 高睨大谈 形容举动言论气慨不凡。 高朋满座 形容宾客很多。 高情远致 高、远:形容高尚;情、致:情趣。 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高人雅士 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多指隐士。 雅:风雅,儒雅。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 高人一筹 高人:比一般人高。筹:筹码。 比一般人高出一个筹码。指胜过别人。 高人一等 高过一般人。 高山景行 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高深莫测 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高世骇俗 高世:超出世人。骇:惊吓,震惊。 具有令一般人吃惊的才能。比喻才智超群。 高视阔步 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形容气慨不凡或态度傲慢。 高耸入云 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 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高抬贵手 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 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 高谈弘论 弘:大。 高深空洞不切实际的谈论。 高谈阔论 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高谈雄辩 大发议论,长于说理。形容能言善辩。 高位厚禄 位:官职,官位。禄:俸禄。 官职高贵,俸禄丰厚。 高文典册 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高屋建瓴 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高下在心 原意是做事要斟酌情况,采取适当办法。后形容能胸有成竹地处理事情。 高翔远引 形容避世隐居。 高悬秦镜 秦镜:秦始皇时的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镱子。 高挂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镜子。后用以比喻官吏断案公正,执法严明。 高牙大纛 三代军队里的大旗。指军中的旗帜。 比喻声势显赫。 高阳酒徒 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高义薄云 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搐工陛继桩荒标维钵哩气。 高瞻远瞩 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高掌远跖 比喻规模巨大、气魄雄伟的经营。 高枕而卧 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 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 高枕无忧 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 高自标置 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 高自位置 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 高足弟子 成绩优异的学生。 4. 高字的组词有哪些词语 高字的组词 : 高人、 高级、 跳高、 升高、 高中、 高低、 高手、 高声、 蹦高、 高楼、 高贵、 崇高、 高压、 高校、 高地、 高招、 高徒、 高知、 高产、 登高、 高足、 高调、 高速、 高温、 高度、 高迈、 高堂、 高小、 高烧、 高频、 冲高、 高门、 高下、 高倍、 高位、 高参、 高寿、 高慢、 高空、 高祖 山高路陡、 德高望众、 高洁傲岸、 恩高义厚、 高楼魔咒、 竹中高士、 一高二低、 高材疾足、 高山之王、 故作清高、 高枕无虞、 高雅闲谈、 高速马达、 高人雅士、 海岳高深、 技艺高超、 高原现象、 华灯高照、 好涵高躅、 格调高尚、 两高一资、 高千穗陆、 气高胆壮、 勇攀高峰、 云雨高唐、 高而不危、 七宝高车、 心高志短、 不登高山、 昂首高亢、 高官极品、 虚论高议、 春秋已高、 高峰会议、 高爵显位、 山不厌高、 高举深藏、 福寿年高、 高大魁梧、 高世之主 5. 带高的四字成语 高的四字成语 : 高官重禄、 驰高鹜远、 位卑言高、 天高地下、 高唱入云、 高枕无忧、 秋高气爽、 势高益危、 高山景行、 手高眼低、 自高其功、 高才大学、 高门大族、 才高运蹇、 半低不高、 山高水险、 高絙百尺、 高情远韵、 山高水低、 戴高帽子、 才大气高、 不敢高攀、 牛高马大、 水阔山高、 首下尻高、 才高意广、 笃论高言、 高人一等、 艺高胆大、 故作高深2023-08-27 21:34:09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我国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 一、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要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改革。要保持投资适度增长,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要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继续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着力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要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引导和规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二、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一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要保持政策连续性,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农机购置补贴,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要适应群众生活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引导消费结构升级。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县域经济。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管理,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三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抓紧研究提出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抓紧落实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四是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要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五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 要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扩大农村需求,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要巩固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制度,保持主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水平。要搞好主要农产品市场调控,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对农民创业的金融和财税支持,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要大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全面完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强水利特别是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电网改造、饮水安全、农村道路等建设。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改进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公共文化服务,强化乡村正常运转的财力保障,培育农村新型金融组织,解决好农村融资难问题。要推动农村改革创新,加快健全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体系,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引导家庭经营向生产集约化方向发展,鼓励农户运用现代科技和物质装备,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定信心、锐意改革,统筹兼顾、综合配套,加强调查研究和战略规划,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一是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深化资源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扎实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二是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对经济服务功能。要加强金融监管机制建设,改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和服务,继续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三是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要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要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就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 五、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要坚持开拓国际市场和扩大国内市场并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健全开放型经济体系。一是努力促进出口稳步回升,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要保持外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提高出口产品档次、附加值、竞争力,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努力增加进口,促进贸易平衡。二是做好利用外资工作,提高引资质量。要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坚持以我为主、择优选择,积极稳妥推进服务业开放,促进“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三是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要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协力共建和优势互补,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加快完善境外投资促进体系。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明年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各种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各级政府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创造更多智力密集型就业机会。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部分优抚对象待遇水平,抓紧制订实施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深入扎实地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各项工作。加快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棚户区改造。要优先发展教育,改善教育办学条件。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解决好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领域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产品创新,精心组织和办好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 措施: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分析和把握,完善维护社会稳定的体制机制,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加强源头治理,依法按政策及时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切实抓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工作,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在明年经济工作中,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与稳定外需结合起来,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大力拓展发展空间;把推动自主创新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创新发展;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2023-08-27 21:34:313
铅蓄电池属于两高一剩行业吗
铅蓄电池不是"两高一资""铅蓄电池不是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消耗性的产业,而是绿色环保、节能减排、资源循环性的产业。"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局主席在3月2日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表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张天任代表围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能源和循环经济、放管服改革、绿色智造、乡村振兴等方面,共提交了25份建议和议案。其中,有一份关于调整和取消电池消费税的建议,他已经连续提了四年。今年,他再次代表全行业发声,呼吁要尽快调整和取消电池消费税,促进中国电池工业高质量发展。2023-08-27 21:34:371
(五)稀土行业面临双重“两难”局面,应提前部署,争取主动
我国作为生产和出口稀土的第一大国,关于稀土资源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尤其是对我国稀土依赖程度非常高的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我国稀土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双重“两难”局面。一是保护稀土资源与保持国际市场优势地位的“两难”局面。一方面,我国要保护稀土资源,最大限度的实现稀土的稀有价值;另一方面,我国稀土生产需要占有国际大部分市场,使稀土能够成为国家的外交砝码。二是控制稀土开采与保障地方经济发展的“两难”局面。一方面保护稀土资源,实现稀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稀土产业在某些地方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控制开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如何协调二者之间关系,面临两难选择。我国稀土行业发展的外患:一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不利裁决将危及我国的稀土行业。二是日本在海底发现大量稀土资源。日本发布研究报告称在海域发现稀土储量约为900亿吨,从技术角度很容易提取和炼制,目的是为了给我国稀土行业发展施加压力。三是日本稀土战略的调整。大幅增加稀土预算,稀土问题外交化,研究稀土替代品。四是美国稀土矿提前重启生产,可能冲击轻稀土市场。为应对稀土价格的高涨和我国稀土出口的下降,美国最大的稀土矿帕斯山稀土矿山已提前重启生产,预计2012年可以达到2万吨,主要用于美国国内使用。同时,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也在重启稀土生产。若这些国家稀土矿山完全投产,必然会冲击我国稀土在全球市场份额,特别是轻稀土市场。专栏14 WTO裁定中国限9种原材料出口违规可能对我国稀土管理政策带来冲击2009年,美国、欧盟、墨西哥相继就中国限制铝土矿、焦炭、萤石、镁、锰、碳化硅、金属硅、黄磷和锌等9种原材料出口向世贸组织(WTO)提出申诉。三方指责中国通过提高出口关税,制定出口限额以及严格的出口许可证获取条件等方式影响这9种原材料出口价格提高,使中国国内的制造商获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此后,按照相关程序,中国与美国、欧盟和墨西哥三方举行了两轮建设性磋商,未能找到共同满意的解决方案。于2009年年底WTO成立了一个专家组进行调查,2011年7月发布专家组报告,认定中国限制铝土、焦炭等9种原材料出口不符合WTO规定,支持美国、欧盟与墨西哥对中国的投诉。2012年1月30日,WTO上诉机构就此案发布裁决报告,维持了2011年7月的判决。WTO指出中国方面违反了国际贸易准则,要求中国必须马上降低出口关税,并解除出口限额,以符合其作为WTO成员国的义务。此案件的争论之处在于,世贸组织的规定允许以保护环境为由限制出口,只要此类措施和国内限制生产或消费的措施同时生效即可。但美国和其他国家声称出口配额和其他限制措施属保护主义行为,此举非法地让价格维持在高位运行,是对其他国家的歧视。西方国家对中国和本国的资源性产品出口政策采取了双重标准。许多WTO成员对相关产品的出口都采取了限制措施,许多发达国家对具有战略意义的本国资源更是“封而不采”。9种原材料出口价或降。新的裁决,将会影响到中国这9种原材料的出口形势。专家认为,这9种原材料的出口价格会下跌,但其国内价格反而会上涨,因为出口增加将导致国内供应相对减少。将影响中国绿色转型。WTO的上诉裁定若得以执行,将对中国经济“绿色转型”产生重大消极影响。此次裁定涉及的9种原材料,均属“两高一资”产品。WTO规则中列有鼓励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条款。中国政府为保护环境,积极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以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包括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如果放开出口,中国将在环境问题上面临更多挑战。2012年年初发生在广西龙江的镉污染事件,就是一个例子。下个目标或锁定稀土。目前,中国以占到全球30%左右的稀土储量,提供了全球95%的稀土产量。2010年,中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出口到4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排在前三位的国家依然为日本、美国和法国。而美国稀土储量为1300万吨,占世界稀土储量的13%,而产量为零,所需稀土资源主要从中国进口。虽然上述裁决未涉及中国17种稀土元素的出口政策,但中国近年来对稀土出口连续实施相似限制,很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此次WTO裁定结果,为美国向世贸组织提起针对稀土政策的申诉铺平道路。欧盟贸易专员卡洛·德古赫特在对上述裁决表态的时候就明确提出,希望中国调整整个出口制度(包括稀土),以符合WTO的规定。鉴于稀土资源的稀缺性和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中国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对稀土采矿和加工业务进行整合和清理,并对出口进行配额管理。但此举招致美欧日的强烈反对,指责中国导致全球稀土供应紧张,高技术产品元件价格暴涨。我国稀土行业发展的内忧:一是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减少,走私泛滥。2001~2010年,我国稀土储量下降超过2成,尤其是南方的重稀土资源下降更快,储采比降至10年左右,珍贵的稀土大量浪费。2010年我国出口稀土39813吨,远远高于出口配额量,与此同时,稀土走私继续泛滥。据不完全统计,在2009年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国海关连续破获稀土走私大案数起,涉案稀土总量上万吨。二是稀土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在相当长时期,我国稀土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生产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一些企业环保意识薄弱,环境污染严重。三是资源所在地有大力开发稀土资源的冲动。由于稀土价格的快速上扬,拥有稀土资源的地区看到了稀土开发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极力主张开发稀土资源。建议通过控制开采总量、提高生产集中度、严厉打击走私和提高环保门槛等手段,整顿稀土行业秩序。在国内培育大型稀土企业的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在其他国家稀土资源开发的起步阶段介入,实现稀土资源的共同开发。继续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稀土行业管理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从稀土行业发展的各个层面进行规范,包括生产领域、出口控制、国家收储以及行业监管机构设置等方面加强协调联动,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三位一体的储备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协调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共赢。2023-08-27 21:34:441
专栏二: 资源性产品关税状况及相关政策
优劣势并存是我国矿产资源的显著特点之一。受矿产资源禀赋及资源产业结构特点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资源性产品贸易分化现象比较明显,贸易结构问题突出:一方面,短缺矿产品缺口规模较大,需要大量进口;另一方面,部分优势矿产品及“两高一资”产品仍在规模出口,并引发低端产业重复建设,不利于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必须利用好进出口关税及相关政策,促进资源产品贸易结构转型。一、资源性产品关税状况(一)进口关税从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开始,我国对进口货物的最惠国税率作了大幅度的下调。2002年资源性产品进口关税的最惠国平均税率为7.48%,比2001年入世前下调了1.6个百分点,调幅高达17.62%,以后各年的进口关税水平呈下降趋势,但是下降的幅度不大(图22)。2010年资源性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税率为6.19%,基本与上年持平,这说明我国资源性产品进口关税水平总体趋于稳定,今后只需根据形势的变化对部分产品的进口税率做个案性调整。图22 1996~2010年资源性产品进口关税税率变化基于资源禀赋与供求状况的关系,各类资源性产品每年的进口关税税率都会有所变化。为了便于比较分析,我们按税则表所涉及的矿产品(包括初加工产品),把它们区分为燃料类矿产品、金属矿砂及废碎料、金属原材料等9类(表5)。表5 2002~2010年资源性产品最惠进口税率统计单位:%续表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2002~2010总的来说,金属矿砂类和肥料类近年进口税率水平没有变化,是因为该类商品的税率已经很低,进一步降税的空间不大;金属原材料类、非金属矿产品原材料类、无机化学品类、有机化学品类的平均关税水平总体上高于矿产品平均水平,其中一些产品还有一定的税率下调空间;燃料类、非金属制品类、宝石贵金属首饰类进口关税虽然经多次下调,但是目前的税率水平仍然偏高,还有下调的余地。进口关税政策实施的基本思想是:对于国内需求量较大,且目前暂不能生产或者生产不能满足需求的部分产品,为了保障这些原材料及时供应,国家原则上采取暂定税率的方式,每年审定一次。2010年国家调整了619种商品的进口关税暂定税率,其中涉及资源性产品的种类较多,以下列出了部分比较重要的资源性产品的进口关税暂定税率(表6)。表6 部分资源性产品进口暂定税率与最惠国税率对照单位:%续表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2009~2010与2009年相比,根据资源性产品的供需状况,2010年在保证大部分资源性产品进口暂定税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取消了部分产品的进口暂定税率,如未精炼铜、硫磺等;根据产业发展形势,为了保障部分紧缺资源性产品供应,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仍对部分冶炼中间产品及废碎料实行了年度临时性的免进口关税优惠政策(例如镍湿法冶炼中间产品及铂含量在3%以上的废碎料等)。总之,根据资源性产品供需状况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采用进口暂定税率具有相当的灵活性与易操作性,成功地实现了关税政策的稳定性与灵活处理个案情况的有机结合。(二)出口关税我国对外贸易政策总的来说是鼓励出口,因此,一般商品的出口不设出口关税。但是,为了控制部分国内供应不足或者出口过量需要加以总量控制的商品出口,国家视情况对部分产品设置了出口关税,进而增加产品的出口成本,削弱它们的市场竞争力,以达到限制出口的目的。2010年,我国共对301种商品的出口征收了出口关税,并实施了暂定税率,其中涉及的资源性产品主要有原矿、矿砂及一些初级冶炼产品。与2009年相比,根据资源性产品的供需状况,考虑到宏观调控的实际需要,2010年在保证大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暂定税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下调了部分商品的出口暂定税率,如钨酸、三氧化钨等,体现了出口暂定税率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优越性。二、关税及相关政策立足国内资源禀赋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资源产品贸易结构转型,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有两点:一是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鼓励短缺资源型产品进口;另一方面是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严控“两高一资”产品规模出口。为此,必须利用好进出口关税及相关政策,使之为推动资源产品贸易转型服务。(一)关税政策一国实施什么样的关税政策,不是根据人们的主观愿望任意制定的,而是由客观因素所决定的。我国关税政策的思想是:对国内生产量不能满足需求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必需品,给予免税或低税;原材料进口税率一般低于半制成品或制成品税率;对国内不能生产或质量不过关的机械设备和仪器、仪表的零件、配件实行的税率低于对整机实行的税率;对国内自己能够生产或非国计民生的产品实行的税率较高;对国内能够生产,而国内同类工业又需要保护的产品实行更高的税率;对需要限制出口的产品征收出口关税,视情况可以实施年度暂定税率。1.出口关税出口产品的关税征收幅度,理论上不能突破《中国加入议定书》附件6的承诺范围,这是出口关税政策调整的总原则。实际上,出于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实际需要,当前已经对上百种资源性产品出口加征了出口关税,大大超出了入世的具体承诺范围,使得出口关税政策风险极大。2009年6月,美国、欧共体分别就原材料出口限制问题向我国提交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就是典型的案例。所以,当前我国资源性产品领域出口关税违规现象比较严重,迫切需要有计划地进行调整,使之能够更好地融入WTO规则体系。从国内外的实践情况看,要做到完全不违规是不太现实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度,同时积极认真地做好应对争议,甚至应对诉讼的准备,尽可能为政策争取一定的执行期,以便利用时机提高国内经济发展质量。实践中,我国资源型产品出口关税政策调整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符合《中国加入议定书》附件6中的产品出口关税调整,另一类是不符合《中国加入议定书》附件6中的产品出口关税调整。针对这两类问题,出口产品关税政策调整有两种思路:(1)符合《中国加入议定书》附件6中的产品。对于该类产品,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征出口关税来限制出口,但是其前提条件是不能突破承诺范围的上限,否则需征得相关许可。(2)不符合《中国加入议定书》附件6中的产品。对于该类产品,原则上是不能加征出口关税的,但是WTO规则中有个例外原则,主要体现在GATT1994第20条中的(g)款:为了保护可能用竭的自然资源,可以适当限制出口,但是国内也必须同样地限制生产与消费。换言之,只要我们国内做好了限制生产与消费的准备工作,仍可以利用传统的出口管理工具来管理过量出口问题。当前,在资源领域,这些限制生产与消费的相关措施主要有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或环境标准、落实相关生产总量控制指标、停发采矿许可证、提高相关的税费标准及在规划或行政批文中明确相关限产措施等。在采取国内限制生产与消费的相关措施的条件下,根据需要限制出口的需要程度,可以针对不同的产品采取差异化的出口关税水平,为限制出口管理服务。实践中,各成员国所关注的重点一般都是其他国家优势资源的出口管理情况。在我国,我们的优势资源主要有钨、锑、稀土、萤石及高铝矾土等资源。2009年,我国的钨、稀土等资源型产品也加征了出口关税,却没有被列入诉讼的范畴,其主要与国内搞生产总量控制及停发采矿许可证等一系列限产措施密切相关。2.进口关税在资源供应趋紧的时代,世界各国,尤其是资源贫乏国家,一般都是鼓励进口来满足国内的消费需要。根据WTO规则,进口关税应按照入世承诺的关税减让表,逐步进行关税减让。在矿产资源领域,特别是针对大宗短缺矿产,多年来我国都是实施零关税进口政策,以鼓励资源进口。考虑到我国石油、铁、铜等大宗矿产供不应求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因而进口关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对现行的零关税产品,继续实施零关税政策,为促进资源进口提供激励与服务支撑;对非零关税的能够替代资源的初级产品,应积极降低其进口关税,尽力通过进口来缓解国内的供应压力。(二)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进口环节增值税是指对准许进入一国境内的货物和物品按其流转额(或增值额)缴纳的增值税。根据国际经济学中的有关理论分析,进口国的最优税率应在[0,1]之间进行选择,且一般来说是税率越小越好。根据这一结论,考虑石油、铁、锰、铬、铜、铝等矿产都是我国当前比较紧缺的矿种,并且对它们的进口已经实行了零关税政策,对进口的激励效果已经失灵。为了挖掘这些短缺资源产品的进口潜力,减轻它们对下游产业发展的成本压力,有必要适当调整它们的进口环节增值税,使得优惠的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能够对激励短缺矿产品进口产生促进作用,只是对不同的矿产品应区别对待:(1)建议对石油、铁、铜、钾盐等大宗产品实施免征或即征即退的进口环节增值税优惠政策。石油、铁、铜、钾盐为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大宗矿产,其价格上升必然引起最终产成品价格的上涨,进而可能间接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因此,为了鼓励这些资源进口,并缓解国内调控压力,建议对它们的进口实施免征或即征即退的进口环节增值税优惠政策。(2)建议对锰、铬、铝、钴等产品实施5%的进口环节增值税优惠政策。锰、铬、铝、钴等矿产既属于战略矿种,同时又属于短缺矿种,但其用量不如石油、铁、铜量大,对下游产业发展的影响相对有限。由于这些资源国内短缺,采选业发展有限,因而建议对锰、铬、铝、钴等产品实施5%的进口环节增值税优惠政策。(三)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是指国家将对出口产品征收的增值税返还给企业,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促进产品出口的一项政策。世界贸易组织对各国的出口退税政策没有明确规定,所以出口退税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一种惯例,是国家支持外贸出口的重要手段。根据WTO规则要求,各成员国可以对本国出口产品实行退税,但退税的最大限度不能超过出口产品在国内已征的税款。在此范围内,各成员国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财政承受能力,确定恰当的出口退税水平。当前,我国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政策仍未松动,保障资源优先供应国内及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仍是资源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因此,根据资源出口管理政策的基本原则,建议继续对原矿及精矿砂实施取消出口退税制度;对高纯度的金属冶炼产品,根据其技术含量及附加值的高低,在不过量出口而导致资源流失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实施低档退税税率政策。(四)出口数量限制政策所谓数量限制是指对某些特定的商品或劳务的贸易,在某一时期内将其严格限制在一定的价格或数量之内。数量限制措施与关税都可以对货物的进出口产生阻碍作用,但两者的性质和作用程度并不相同。从经济学角度看,关税只是扭曲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而数量限制措施则从根本上切断了本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对限制进出口能够产生明显的效果。因而在实践当中,数量限制这堵围墙还不能彻底拆除或禁砌。考虑到WTO规则系统中对数量限制措施存在非歧视性原则及例外原则,恰当地运用它能够为进出口贸易管理服务;否则,将提升政策风险。因此,对数量限制与配额政策应进行适当的研究。1.数量限制的一般规则因为数量限制措施对世界自由贸易起着比关税更严重的阻碍作用,所以原先的关贸总协定和现今的世界贸易组织都对其采取了一般禁止的立场。其中,关贸总协定第十一条的标题即是“数量限制的一般取消”,并且在第一款中规定:“任何缔约国除征收税捐或其他费用以外,不得设立或维持配额、进出口许可证或其他措施以限制或禁止其他缔约国领土的产品的输入,或向其他缔约国领土输出或销售出口产品。”这是国际多边公约第一次明确宣布一般禁止和取消数量限制。尽管GATT1994明确主张消除数量限制,但是鉴于数量限制已为许多国家采用,并且实施数量限制的原因也很多,作为折中的结果,GATT1994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八条和第十九条专门规定了缔约国可以实施数量限制的范围和条件;特别是第十三条,规定了实施数量限制必须符合不歧视原则,规定“除非对所有第三国的相同产品的输入或对相同产品向所有第三国的输出同样予以禁止或限制以外,任何缔约国不得限制或禁止另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的输入,也不得禁止或限制产品向另一缔约国领土输出”。当然,出口数量限制也有例外原则,其核心要点也主要体现在GATT1994第20条的(g)款,在符合GATT1994第20条的(g)款要求下,也可以对原材料出口采取数量限制措施。2.我国产品出口数量限制的政策与问题出口数量限制主要体现在配额上。配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敏感商品的进口或出口进行数量或金额上的控制,其目的旨在调整国际收支和保护国内工农业生产。目前,基于矿产资源禀赋及实际中的供需关系,对资源性产品,我国原则上倾向于限制出口;特别是对优势资源产品,我国已经通过配额的方式,实施了相应的出口数量限制措施。例如,2009年我国对矾土、氟石等资源性产品出口采取了配额招标管理的限制措施;2010年继续对稀土等产品出口实施出口数量管理制度。实施出口数量管理虽然能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但必须与WTO规则对接好。当前,我国实施原材料出口限制的国内基本法依据是2004年4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16条,它明确了国内供应短缺或者为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自然资源,可以限制或者禁止出口。但是,如果将该条款与GATT1994第20条(g)款规定的资源进出口限制实施的法律条件对比就会发现,我国关于资源进出口限制措施的条件相应较宽,特别是没有要求与限制国内生产或消费措施同时实施的要求,也没有与GATT1994第20条序言相对应的“禁止武断、不正当的歧视或对国际贸易造成变相的限制”的规定。这种规定不仅可能导致我国在实施资源限制具体行政措施时与WTO规则相冲突,而且还有可能成为中国违反入世承诺的依据。2009年美欧对我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提出的申诉就是典型的例证。3.资源性产品出口数量限制政策建议通过配额实行出口数量限制是控制资源性产品过量出口的有力措施。结合当前我国资源性产品出口数量限制政策及其存在的问题,从更有利于这一政策的实施及促进融入WTO规则系统角度看,我们提出如下建议:(1)对需要实行出口数量管理制度的产品,必须以GATT1994第20条中的(g)款为准绳,事先落实好国内限制生产与消费的具体措施。例如落实生产总量控制、停发采矿许可证等政策。(2)遵守GATT1994中的非歧视性原则,做到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在出口配额招标投标资格条件上的一致性,实现外资企业投标资格的国民待遇。(3)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及一些部委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或公告,使之与WTO规则要求一致。(4)配额及出口数量管理政策应区别对待。附加值越低的产品,出口的配额量越趋于减少;附加值相对偏高的产品,出口配额的分配上应适当受到照顾,要映射出出口总量控制及出口产品结构调整的政策信号。三、政策趋势在有利于提高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的同时,为了减轻节能减排压力及落实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重大举措,对利用境外铁矿砂、原油、氧化铝等短缺资源性产品,宜提供宽松的进口政策环境;同时,要利用好WTO规则,坚决限制“两高一资”产品规模出口。要根据我国的资源国情,积极推动资源性产品进出口贸易政策改革,努力在资源领域建立“宽进严出”的进出口贸易政策体系。2023-08-27 21:34:521
水泥在经济建设中为什么能占有重要地位?
水泥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水泥工业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水泥仍将是人类社会的主要建筑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泥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产量已多年居世界第一位。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泥消费将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水泥工业也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发展阶段,国内国际环境总体上都有利于我国加快发展。水泥工业作为基础性原材料行业,与国民经济关联度比较高,随着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居民住房水平升级,都将拉动水泥工业的快速发展。此外,在国家鼓励新型干法水泥技术推广和实施装备国产化政策的引导下,已经解决了制约新型干法水泥设备依赖进口的问题,降低了投资成本,为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创造了有利条件。综合考虑国情及水泥生产和消费现状,借鉴国际工业化国家水泥消费变化经验,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水泥消费都将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原则,控制总量,以优化地区布局和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依靠技术进步,推动企业联合重组,实现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2023-08-27 21:35:263
面对2008世界经济形势,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 急求!!!
2007年8月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美、欧金融市场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实体经济当中,且不断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扩散。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尚未完全放开,国内金融机构对海外金融市场的投资参与程度不高,因此,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直接影响十分有限。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次贷危机引发的美欧经济放缓甚至衰退,我国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特别是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货物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将首当其冲的受到负面影响。因此,次贷危机通过贸易渠道对我国经济的间接影响不容忽视。但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国别结构:出口市场多元化 对美依赖减弱 改革开放以来,美国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2001-2007年我国对美出口额年均增长27.5%,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保持在21%左右,但近两年我国对美出口增速、比重均有所下降。2007年,我国对美出口2327.0亿美元,同比增长14.4%,增速比2006年下降了10.5个百分点,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9.1%,比重也下降了1.9个百分点。从月度走势看,2007年下半年对美出口同比增长11.5%,明显低于上半年17.9%的增速;2008年一季度,我国对美出口进一步放缓,仅增长5.4%。这说明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乃至其进口需求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 欧盟是我国另一大贸易伙伴。2001-2007年我国对欧盟出口额年均增长34.8%,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稳步提升。2007年,我国对欧盟出口2451.9亿美元,同比增长29.2%,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0.1%,增幅、比重均比2006年有所提高,并一举超越美国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2008年一季度,我国对欧盟出口稳定增长,增速达24.2%,高于我国出口21.4%的平均增速。由此可见,次贷危机尚未对欧盟进口我国商品的需求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此外,入世以来我国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不断加强,这也是我国对美出口比重下降的原因之一。新兴市场主要包括部分亚洲、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和欧洲的中等发达国家。2001年以来,出口比重提高最快的是印度和俄罗斯,出口年均增长分别达52.7%和48.0%,比重均提高了1.3个百分点,至2007年分别占我国出口的2.0%和2.3%,成为我国的第10和第9大出口国。 由于近年来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初显成效,外贸出口对美的依赖正逐步减弱。因此,尽管2008年一季度我国对美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但对东盟、韩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出口均快速增长30%以上,这使我国一季度出口总额在南方冰雪灾害等特殊因素的影响下,仍保持了21.4%的较快增速。 商品结构:少数商品面临冲击 我国对美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机械电气类制品、家具玩具等杂项制品、纺织类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鞋帽伞类制品、塑料橡胶类制品、车船飞机等运输工具等7大类产品。2007年,上述7类产品共占对美出口总额的86.2%,仅机械电气类制品一类就占45.8%。从受次贷危机影响的程度来看,我国对美出口的大宗商品可分为以下3种情况: 一是纺织品、家具玩具为代表的日常生活用品。此类产品大多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小,在社会消费能力普遍下降的情况下,美国消费者首先削减的将是高档消费品和奢侈品,而对普通日用消费品削减有限。同时,由于我国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部分消费者将可能放弃价格较高的名牌、高端产品而选择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2007年下半年,我国家具玩具等杂项制品对美出口快速增长25.5%,增速比上半年还提高了11个百分点,并未受次贷危机影响。但纺织品对美出口仅增长4.7%,是近几年同期的最低点。尽管其中有出口退税调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加速、纺织行业原材料成本上升等重要因素,但不能排除次贷危机的间接影响,下一步值得重点关注。 二是机电产品为代表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此类产品以加工贸易为主,其中出口比重较大的家用电器、手机等消费类产品仍将在美市场占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自动处理装置、工业设备及零部件等部分中高端资本类产品对美出口可能会受到抑制。2007年下半年,机电产品中对美出口增速比上半年下降较大的主要是自动处理设备及存储部件、集装箱及装卸桥、飞机零件、彩色监示器等以外资企业生产和加工贸易出口为主的中高端产品,以及自行车、部分汽车零件等少数一般贸易出口为主的产品;而手机、DVD、微波炉、音箱等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并未受到明显影响。 三是钢铁类产品为代表的基础工业产品。由于受次贷危机冲击最大的是房地产市场,因此与建筑行业相关的钢铁、金属制品对美出口所受影响最大。但由于这类产品多数属于我国着力控制的“两高一资”产品,已普遍加征了出口关税,因此其出口下降与宏观调控的方向一致,不会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影响。2007年下半年,贱金属及其制品对美出口同比下降4.3%,增速比上半年下降了30.3个百分点,其中钢材由上半年的快速增长33.6%迅速扭转为下半年的下降20%,是对美出口下滑最大的商品之一,年中我国关税及出口退税调整和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房地产市场萧条等因素共同导致了这一变化。 从以上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对美出口的大多数大宗商品并不会因美国经济放缓而受到严重影响。这一规律还可从与日本的比较分析得到验证。与我国类似,美国同样是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但其出口商品主要是汽车、汽车零件、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等中高端消费品和投资品,因此,尽管日本并没有类似我国的本国货币加速升值、出口调控政策等逆向因素,但美需求下降已对其出口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2007年1-9月,日本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6%,与同期我国对美出口增长15.8%相差明显; 12月日本对美出口跌幅已扩大至4.5%。 投机热钱:影响进出口贸易的潜在因素 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众多海外投机热钱涌入我国,以期在汇市、房市、股市中获取巨额利润。其中,进出口贸易渠道成为热钱进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多个研究机构的分析报告指出,我国巨额贸易顺差中有相当比重属于“高报出口、低报进口”涌入的热钱成分。但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国外热钱的流向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由于美国经济放缓,人民币兑美元加速升值,中美利差倒挂加剧,热钱涌入投机的动力仍在,2007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达1.53万亿美元,比上年末大幅增加4619亿美元。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国内流动性的紧缩,金融市场压力较大,需要回收流动性,金融机构注资需求明显上升,这使得美国在国际上的部分热钱开始回流。与热钱涌入相似,我国境内美元热钱的流出同样会反映在经常项目账户上,如采用“低报出口、高报进口”的方式转走热钱,将对我国进、出口和贸易顺差的走势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并可能进一步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因此,在贸易渠道有效加强对投机热钱流向的监管,是十分迫切和重要的。 危机之外:影响出口的不确定性较多 次贷危机碰倒了多米诺骨牌,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国际经贸环境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与次贷危机交织在一起,加大了我国出口走势的不确定性。 一是贸易摩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和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我国与美欧等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发生,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07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起,特别是反补贴案件大幅增加。其中,美国启动案件数量居首,仅反倾销案件就达13起,占对我国反倾销立案数的21%。次贷危机的爆发使美欧经济下滑的风险明显增大,这可能促使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升温,使我国出口商品受到进一步不公平的打压。 二是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涨。受全球范围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强劲、部分资源产品供给公司垄断以及航运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能源资源产品以及粮食、大豆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高位运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明显增加,而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增加也将向下游传递,这对纺织品等附加值较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影响较大。此外,国际市场价格将通过贸易、金融等多种渠道影响国内市场行情。由于国内居民消费需求较快增长,同时流动性过剩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将使我国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大增,一些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将进一步削弱。 三是美元持续疲软和人民币升值挤压出口利润空间。2007年11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明显提速,截至今年3月底,5个月累计升值了5.4%,这比2007年前10个月升值幅度还高0.9个百分点。2008年,受美国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的影响,美元贬值的趋势恐难扭转,我国企业对美出口的利润将进一步减少。同时,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资金市场调整及可能的货币政策的放松都会增加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并可能引发对华投资的新一轮高潮,将对人民币升值形成更大压力。但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也将使企业进口部分原材料、零部件的成本降低,同时,2007年人民币兑欧元在波动中累计贬值了3.6%,因此我国企业对欧出口利润有所增加,加上一年来对欧出口比重明显上升,与对美出口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因素将对美元贬值的负面影响有所缓解。 历史比较:国内外经贸形势变化较大 从近年来的历史数据看,1996、1998、2001三个年度,我国出口增速分别仅为1.5%、0.5%和6.8%,增速均比上一年度大幅下降了20个百分点以上,对国民经济运行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3个年度出口大幅滑落的主要原因都可归为国内、国际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国内方面,主要包括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部分外贸政策调整等因素,如1998年前后国内出现通货紧缩,以及一些进出口政策调整等;国际方面,这3个年度世界金融体系和经济增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如1996年的日元危机及欧盟经济滑坡,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并引发日、韩、东南亚等国经济增长大幅放缓,2001年美国因“9·11”、IT业泡沫破裂等原因经济低迷且美元开始贬值等。由此可见,我国出口与美欧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但是,与上述3个年度相比,2008年我国外贸出口所面临的形势不尽相同: 一是国内形势方面。一方面,1996-2001年我国经济和外贸总体处于下行调整期,1998年前后还一度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况。与之明显不同的是,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10%以上的快速发展,且增幅稳中有升,2007年GDP增长11.4%,这说明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位运行期。尽管目前存在物价水平高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突出矛盾,但近年来大量投资创造的产能尚未充分释放,主要工业品供过于求的态势并未根本改变,消费增长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2008年国民经济仍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幅将有所回落。另一方面,2006年下半年以来,针对贸易顺差持续快速扩大、“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激增、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等情况,我国陆续对进出口关税、出口退税、加工贸易等多项贸易政策进行调整,并在2007年下半年取得了初步成效。尽管几项政策调整力度较大,但主要是针对“两高一资”产品和部分低附加值产品,属于对产业的结构性调整,特别是这些政策调整并未涉及占出口比重近60%的机电产品,这与1996年、1998年先后进行的加工贸易和出口退税率的全面性调整有明显区别。2008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增速放缓,主要原因之一便在于钢坯、钢材等部分大宗“两高一资”和玉米、小麦等粮食产品出口大幅放缓,而这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方向,有利于缓解国际市场价格高涨、国内资源供应偏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的局面,也为国内产业加速结构调整、企业抓紧技术升级提供了较好的契机。 二是国际形势方面。目前各界普遍认为,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经济放缓将成为2008年我国外贸走势的最重要不确定因素,这种外部环境与2001年有相似之处。2001年,由于美国经济大幅滑落,消费需求明显下降,影响我国对美出口增速大幅下降了20个百分点,出口减少了约100亿美元。但经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上述两个时期还是有明显的区别:首先,国际经贸的影响面不同。2001年,我国出口增速大幅滑落了21.1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出口放缓仅影响了4.2个百分点,更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对日本、东盟、韩国、台湾省以及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普遍放缓。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根源在于此前几年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产业泡沫的破裂及相关产品市场的全面萧条,受此影响,当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大幅下降了约27个百分点,仅此一项就影响我国出口总额增速下降了11.4个百分点。反观当前国际经贸形势,世界经济正处于二战后第二轮黄金扩张周期,经济较快增长的势头短期内不会逆转。次贷危机势必引发一段时期内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并将对金融市场发达的欧、日等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但对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影响有限。其次,我国在国际经贸发展中的地位和抗风险能力已大幅提升。自2001年11月入世以来,我国已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参与到国际经贸合作与竞争中。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我国GDP总量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从2001年的全球第6位上升至2007年的第4位和第3位,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在国际贸易领域,我国充分行使WTO成员的权利,积极参与多哈回合谈判和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合理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保护国内产业合法利益。同时,稳步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自2002年实施《曼谷协定》以来,我国已先后签订并实施了6项区域贸易优惠安排,涵盖了东盟、韩国、印度等重要的贸易伙伴,进出口市场不断拓宽,多元化战略初显成效。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中国视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把与中国的经贸合作视为发展本国经济的契机。次贷危机的爆发、美国经济的放缓无形中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多边、双边经贸合作,巩固和提高国际经济、政治地位提供了机遇。 结论:影响有限 挑战与机遇并存 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乃至经济发展而言,既有不利因素的挑战,也是改革发展的机遇。 第一,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动荡势必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出口产生一定影响,但与入世之前相比,当前国内外经贸形势有明显的区别,我国在进出口贸易方式、市场分布、商品结构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应对国际经贸环境变化的能力已明显加强。因此,2008年出口不会像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等历史时期那样产生大幅滑坡,出口及国内经济实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增长预期是比较有把握的。 第二,外部需求下降和出口增长的适度减缓符合我国宏观调控的方向,有利于确保国内市场供应、稳定国内物价水平、缓解通胀压力和推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同时,次贷危机也使我国们对国内外经贸环境有了更加客观、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为我国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金融体系监管等诸多改革方面提供了契机,并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加强海外市场开拓,提高国际政治和经济地位。 第三,年初我国出口的放缓,有去年同期基数高、春节假期等特殊原因,并不能代表全年出口走势。我国们预计,2008年全国出口仍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但在国内政策调控及国际经贸环境的共同影响下,出口增速将比2007年有一定回落,全年出口可望保持18%-20%左右的增长,比2007年出口实际增长率降低6-8个百分点。同时,进口增速稳中有升,并将保持增长快于出口的势头,贸易顺差规模与去年基本持平,或有一定降低。此外,国内通胀压力、国际市场价格高位运行、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贸易环境有所恶化、投机热钱流向可能逆转等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应在外贸进出口等多个渠道加强研究分析、及时应对。2023-08-27 21:35:582
为什么“出口销售”不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
你的问题就是错误得一塌糊涂的。简析如下:1.国际惯例是,流转税执行消费地课税原则。因此,“出口销售”的出口环节,对出口商品在国内已征的增值税予以退还。但在我国,依据宏观调控意图,退税率高低不同,甚至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率为零。2.国家之间协调双重征税与双重不征税,在所得税方面,用双边或多边协议来约束。3.一般纳税人生产企业出口自产产品和视同自产产品、外贸企业出口产品,如果退税率大于零,则其增值税征税率为零。如果退税率等于零(如前所述的“两高一资”产品),则为“增值税免税”,免税要求对应的进项税要转出,零税率则不需要。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货物“增值税免税”。4.“增值税免税”也是“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理解成“应该征,但由于政策、环境等原因而免征了。”5.真正的“不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是,不属于《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及不属于营改增范围的商品与劳务出口。但这样的“出口销售”目前还有吗?还多吗?注:出口退税有点麻烦,以上只是皮毛而已,但愿能帮到你。2023-08-27 21:36:063
2021年税务新政策
按照规定,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是指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自2021年1月1日至2030年12月31日,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鼓励类产业企业是指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其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60%以上的企业。按照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的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止,对化妆品制造或销售、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不含酒类制造)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此外,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公告称,从2021年1月1日起,在纳税人累计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月份,暂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在其累计收入超过6万元的当月及年内后续月份,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扩展资料:2020年税费政策出台时间表,令人惊讶的政策出台速度贯穿全年。1天——2020年2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出一批支持保供的财税金融政策,仅一天之后,2月6日,税务总局会同财政部接连发出3项支持疫情防控财税文件,涉及5个税种,为迫在眉睫的疫情防控工作增添税收力量。2天——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2月20日,税务总局会同人力资源保障部、财政部出台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的通知,明确优惠细则。3天——2020年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阶段性免征湖北省境内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其他地区减征。2月28日,相应财税文件出台;2月29日,税务总局操作性文件出台。7天——2020年3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稳外贸稳外资的新举措,对除“两高一资”外所有未足额退税的出口产品及时足额退税。3月17日,税务总局会同财政部出台文件,超千项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参考资料: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税务局-央视聚焦:2021年一大批税收优惠2023-08-27 21:36:151
河北省的出口产品是什么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跃居第一和第三 ■前十大出口企业中,高科技产品出口企业占到30% ■钢铁产品出口数量下降,出口额增长 本报讯(通讯员和建英 记者马建敏)“我们一火车比不上先进省的一汽车”,这种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正在被打破。国家出口退税新政实施以来,我省机电产品出口增速迅猛;高科技产品出口再创新高;钢铁产品出口由“量”向“质”转变——— 出口产品结构正逐步趋“优”变“轻”,外贸进出口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近两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根据出口退税率调整目录。按照2007年我省出口情况统计,共涉及我省出口产品1091个品种,占我省出口商品总数的80%,高于全国43个百分点;出口额约147.65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86.6%。受影响较大的主要商品是钢铁、机电产品、服装、煤炭、纺织品、皮革毛皮制品、煤炭、医药、农产品等。 由于过去我省机电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例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出口退税税率调整后,给我省大部分出口企业和产品带来了不利影响,这也推动我省企业进一步加快了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的速度。据省国税局有关人士介绍,经过近两年来的政策引导,目前,出口退税政策的“指挥棒”效应已在我省充分显现,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已跃居全省第一和第三大出口商品。 高科技产品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出口产品,但多年来一直是我省的出口弱项。去年以来,我省以调整出口退税率为契机,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促使一批如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出口迅猛增长。2007年全省高科技产品出口10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占外贸出口比重5.9%;今年1至5月出口7.67亿美元,同比增长150.5%,比重达到9.1%。目前,在我省前十大出口企业中,有30%的高科技产品出口企业代替了过去的钢铁、煤炭等国家调控的“两高一资”出口企业。同时,机电产品出口也迅猛增长。2007年我省机电产品出口51.12亿美元,同比增长51.2%,今年1至5月出口达28.47亿美元,同比增长63.9%,所占比重达到33.6%,对我省出口的贡献率高达53.3%。 与此同时,我省钢铁产品出口增速开始回落。作为国内钢铁生产、出口大省,钢材一直是我省第二大出口商品。国家限制“两高一资”生产、出口政策出台后,钢铁产品的出口成本平均增加了100美元以上。加上出口关税上调、海运费用大幅上涨等因素,迫使企业加快了优化产品结构的速度。2007年上半年,我省钢材出口增速月均达到282.7%,而7月1日调整退税率后,年底增速就下降到了111.5%。2007年全年钢材出口572万吨,出口额为33.89亿美元,占全省出口商品比重的19.9%。今年1至5月份,我省钢材出口244.5万吨,数量同比下降4.2%,出口额19.67亿美元,同比增长43.6%,价格升高了44.6%。这表明,我省钢铁产品出口正在由以“量”取胜逐步转变为以“质”取胜。 来源:河北日报2023-08-27 21:36:351
中国产能过剩是怎么形成的 怎么化解
消化过剩产能,特别是在消化过剩产能中如何保护好职工的利益,如何解决好转岗、再就业等问题,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非常复杂和综合的问题。无论是从政协双周座谈会,还是国务院制定经济政策包括研究结构性改革情况看,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我想和大家讨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过剩产能是怎么产生的,今后能否减少再发生严重过剩产能的情况,从而减少调整的痛苦;二是在当前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有哪些政策性问题应该加以重视、研究解决好。就这两个问题谈一点看法。一、关于产能过剩的形成从经济发展的规律讲,由于技术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以及需求的变化,产能的利用率状况肯定是不断变化的。有些产能在投资时是很有用的,但过一段时间可能就在技术上过时了,再过一段时间就变成过剩的了,需要消化。现在的职工也很难像以往那样学一门本事,就能干一辈子,中间可能需要转岗、再培训,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特别是,最近二三十年,技术和社会的演变非常之快,从这个角度来说,过剩产能的出现并不奇怪。但是,有些过剩产能是由于我们政策、体制上的原因和对市场规律把握得不好造成的。首先,产能过剩在很大程度上与价格扭曲有关。有些行业上项目时,大家都表现得非常积极,这很可能是因为价格有问题。价格有问题也可能是税收有问题间接造成的。不妨举个例子,上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纺织能力过剩,后来不得不通过砸锭子来处理产能过剩。其中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价格扭曲,使大家一度觉得这个行业利润非常高,有些资金就可以投资办厂。那个时候,大量涌现的乡镇企业集中在纺织行业。后来经济学专家的分析认为,造成纺织产能过剩的一个原因是关税政策存在扭曲,称为有效关税税率出了问题:化纤颗粒的关税非常低,而抽纱产品的关税过高。这样就人为导致国内成品价格偏高、生产的附加价值显得很高、利润空间非常大,造成一种可以盈利的假象,吸引了大量投资。随着我国贸易政策的改革、关税扭曲的消失,后来发现该行业根本就没有多大盈利空间。现在,这类扭曲也还是存在的。第二个是环境成本。环境成本问题其实也是一种价格扭曲。理论上,如果有污染,首先得把污染治理打入成本,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如果有碳排放的话,得要为碳排放承担代价,所谓碳配额的做法就是要求排放者先购买这个配额,把代价计入成本和价格加以吸收。如果没有吸收环境成本,价格就会失实,企业就会觉得这个行业的利润挺高,投资就会增加,产能相应增加,最终会产能过剩。以后对环境的要求一提高,对环境污染的罚款一增加,许多企业就会做不下来了,产能过剩就会暴露。第三,还有一类产能过剩跟贸易政策有关系。有些产能在投资时就是瞄准出口市场的,比如光伏电源产业,对国内市场来说,这些产品的价格偏高,当时是接受不了的,所以主要是依赖出口。一旦国际贸易出现争端,欧洲、美国针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这些行业就会产能过剩。因此,一方面在投资的时候,就要对国际市场有充分估计;另一方面在全球贸易政策上,要强调不能出现贸易保护主义,不得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否则就会对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带来不利影响。此外,从金融工作来讲,过去有很多商业银行在贷款导向方面、行业方面研究薄弱,业务过于粗放。如果是国家鼓励的行业,银行就贷款,贷款出现问题也不是银行的错;如果是国家禁止的行业,比如“两高一资”行业,那就一概不能贷。“两高一资”其实覆盖面很大,中间有一些细分的行业竞争力还是较强的,但国家既然给这些行业“戴帽子”了,反正就不能贷款,也不能发债,不能上市融资。所以,有些金融工作还是比较粗的,不能够真正承担责任,抓住产业发展的多元化。随着经济周期发展,之前如对产能过剩行业支持较多,有些问题等到发现已为时偏晚。事后需要产能调整时,银行反而会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自身也深受其苦。当然,某些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也与需求方变化有关系。我国投资占GDP比重一度过大,需求比较多,导致对钢材、水泥需求量过大,当需求下降后,这些行业就会产能过剩。这种周期性波动,在其他许多国家也存在,但我国较突出。总之,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是个综合性很强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通过研究,希望每过一个阶段,我们都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少犯重复性错误,也使我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搞得更好。二、关于过剩产能的化解第一,刚才大家讲了很多应对政策,我很受启发。金融界也非常重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提出各种政策建议。首先,职工的基本福利保障特别是养老、医疗的保障体系的有效性非常重要。这涉及劳动就业的灵活性大小,涉及如果需要去产能,职工能否顺利解决转岗、再就业的问题。我们一直认为养老金的改革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过去有些问题就发生在这个环节。养老体制改革如果搞得好,痛苦就会少。历史上,我们也有做得不够的地方。回想起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提出要建立“三支柱”型的养老保障体系,即社会统筹、个人账户和商业性保险,但这么多年来,我们现收现付在保障体系所占的比例仍然相当高,使得养老金交付比例过高。这个比例过高并不是说养老金使用得不合理,而是说现在的人还承担着过去中老职工的养老保障负担。其次,我们养老金账户的可携带性还是不够的,即如果换工作需要换城市、换省份,携带养老金不够灵活方便。改革方向不是简单地搞大一统、全国统一标准,这样未必适应中国的国情。类似地,还有医疗的问题。如果医疗能更多依靠医疗保险,同时不管岗位怎么换,都可携带,这将有助于解决再就业问题。刚才大家提到,在有些以资源型生产为主的城市,需要进行结构调整从而涉及职工更换岗位时,如果养老、医疗保障能够顺利衔接,将是很有帮助的。第二,香港委员提到再就业培训。培训确实非常重要,通过培训能够寻找、适应新的就业岗位。如果一味地想延缓过剩产能的调整,是不现实的,必须尊重市场规律,找准方向。同时,公共资源特别是财政要有一部分资金用于支持转岗和新技能的再就业培训。就再就业培训大方向来讲,服务业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最近几年,服务业的比重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2011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43%,2015年已达到50.5%,4年时间提高了7个多百分点。这个趋势仍在持续,表明未来服务业方面有大量就业机会。服务业有各种不同行业,不是都属于简单劳动,有相当一部分需要高技能。一部分服务业在准入上仍存在“玻璃门”、“旋转门”以及行政审批等问题,存在发展和吸收就业上的限制。第三,从社法委和法治的角度来说,我国破产法的执行以及破产程序中的重组效率比较低。一提到破产,有人就觉得是强制企业关门,但实际上,破产首先是对经营失败或市场变化后的一种保护,有利于资源再配置。另外,破产法程序也是一个比较规范和方便的重组过程,破产重组可以调整债权人和股权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利于企业的有效重组。破产程序可以对已有的债务加以处置,债权人委员会达成一致以后,如果觉得企业有重组、未来有生存的机会,矛盾就比较容易按程序调解。其他市场经济国家通过破产处理的案子是我国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这表明我们依靠法制的正式渠道在解决产能过剩和企业重组问题方面,依然任重道远。第四,推进贸易政策改革,包括加强全球政策协调,非常重要。从全球分工来讲,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在有比较优势的环节,一国的产能是可以过剩的,过剩可以出口,只要你有竞争力。当然,如果没有竞争力还产能过剩,就只能自我压缩了。有些国家和地区可以在某些产业培养出竞争力,从而实现大量出口,同时本国短缺的商品就可以进口。所以,贸易政策的全球协调和我们自身的贸易政策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换言之,不能简单化地以产能是否超出国内需求来衡量产能配置的合理性。第五,刚才听张明森委员发言,说到国有企业在劳动用工、激励机制和吸收再就业方面还存在这么多僵硬的政策,有些出乎意料。我们知道过去的确存在很多僵硬制度,没想到改革这么多年了,国有企业还有这么多“老掉牙”的政策。确实要顺应市场变化,对过时的规定进行大幅度清理,就像国务院清理行政审批一样,这也应是国有企业改革总体方案中的一部分。第六,从金融行业角度来讲,去产能和去杠杆是相互联系的。我国的杠杆率偏高,社会总债务率偏高,其中相当大部分表现在工业企业债务融资偏高,即工业企业股本偏少、贷款和债券融资偏多。杠杆偏高,就会造成调整难,因为债权、债务人之间协调难度更大。因此,如果能够更好地发展直接融资、降低债务杠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使未来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变得更容易一些。2023-08-27 21:36:442
环评怎么办条件?
一 做环评的流程是什么需要什么前提条件或文件才能做环评 您好 凡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参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 (一)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7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8年。 (二)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学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5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学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6年。 (三)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2年;或取得其他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3年。 (四)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1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博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2年。 (五)2003年12月31日前,长期在环境影响评价岗位上工作,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免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2个科目,只参加《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2个科目的考试。 1、受聘担任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3年,累计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业务工作满15年。 2、受聘担任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取得环保总局核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合格证书"。 根据《关于同意香港、澳门居民参加内地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5]9号),凡符合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考试相应规定的香港、澳民居民均可按照文件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报名参加考试。 二 环评师报名条件不符合怎么办 不符合就报考不了,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 1、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7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8年。 2、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学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5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学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6年。 3、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2年;或取得其他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3年。 4、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1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博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2年。 三 申请环评的条件是什么 首先,根据你的建设项目的内容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或请有资质的环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之后到当地环保部门报批,报批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 1. 申请审批的请示文件一份(原件); 2. 《环境影响报告书》一本(含光盘一份)、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25份; 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统计表1份(原件,加盖建设单位公章); 4. 市级环保局出具的初审意见、评价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原件); 5. 评估机构的评估意见1份(原件)、复印件25份; 6. 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出具的现状监测资料(原件); 7. 公众参与情况及是否采纳的意见(原件,附当地日报、晚报等主流媒体刊登的公告及是否采纳的意见); 8. 实行审批制的 *** 投资项目出具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出具项目备案文件。 二、环境影响报告表 1. 申请审批的请示文件一份(原件); 2. 《环境影响报告表》一本(含光盘一份); 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统计表1份(原件,加盖建设单位公章); 4. 市级环保局出具的初审意见、评价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原件); 5. 需要开展技术评估的,附评估机构的评估意见一份(原件); 6. 实行审批制的 *** 投资项目出具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出具项目备案文件。 三、环境影响登记表 1. 申请审批的请示文件一份(原件); 2. 《环境影响登记表》一份(原件); 3. 实行审批制的 *** 投资项目出具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出具项目备案文件。 具体可以到你们当地环保部门咨询。 四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申请条件 不用。地点发生变化是指迁址或把污染源移到厂内其他敏感区。 没有。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环境影响评价法》,当做环评的基础发生变化时,如排放标准、功能区调整等要做后评价。 五 环评是立项前置条件吗 是的,煤矿在审批前置事项当中是要首先办理采矿许可证的,有了这个证才可以办理环评手续。不然环评报告写出来,环保局在审批的时候无法通过。 六 环评应满足什么条件 新建的生产类型的企业都要做环评 七 办理环评需要哪些手续 一般环评的办理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 立项 1. 编制工程项目书 2. 携带工程项目书到所在区经发局申请项目立案(去之前先询问下办理立案需要提供的材料) 二、 环评 1. 备案完成后,带着立案资料到当地环保局办理环境评估事宜,如只需环评报告表,则企业自主填写即可,基本不产生费用;如果需要制作环评报告书环保局会推荐几家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帮助完成报告书的编制及环评中的各项工作,选用环评机构即会产生费用。 2. 选中一家环评机构签订合同,费用一般视投资额而定。 3. 环评机构来人查看现场,企业提供环评中所需的一切资料及一切细节(生产工艺流程、所用各种原材料明细及年用量、存储方法、废弃物处理方法、原材料成分等等。另外,有没有噪声、如何解决;有没有工业废水,如何处理;有没有废气有害气体,如何处理;有没有废渣,如何处理;各种工业废弃物如何处理等等;)。 4. 环评机构根据所上项目所用各种设备、原材辅料,编制开工建设前对项目所在地周边空气环境检测的具体内容(如噪声、臭气浓度、非甲烷总烃、VOC等)、检测频次(检测几天,每天检测几次等)、检测点位(厂区周边设置几个检测点),企业带着环评机构出具的检测内容,到环境监测站或第三方检测机构申请检测。 5. 拿到检测报告后交给环评机构 6. 从环评机构取回调查表,到附近居民家中、周边企事业单位进行入户调查,环评机构会对调查份数有一定要求,调查结果交回环评机构即可 7. 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危险废弃物应与相应的环保处理企业签订合同 8. 委托的环评机构编制环评报告;进行项目信息公示(报纸、网络);组织专家评审会;根据专家的意见修改环评报告;修改后的环评报告上报市评估中心,评估中心出具技术评估报告;所在区环保局审批,最后环保局会下发批文,项目可以开发建设。 9. 开工建设、项目投产。 10. 项目正常生产后,到所在区环境监测站申请环保验收 11. 验收合格后整个环评过程结束,如验收不合格,会再次整改直至合格。 (7)环评怎么办条件扩展阅读: 一种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应该能够满足以下条件: 一、基本上适应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做出识别和评估; 二、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不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情况)、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 三、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四、包括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 五、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 八 企业环评怎么做 1、先找环保局。一般来说,环保局要求你们做环评,要出一个预审意见,大意就是XX公司XX项目按照国家环评法的有关规定要做环评。预审意见里面会告诉你们这个环评是做报告书还是报告表。书比较贵,表比较便宜。 2、然后拿着预审意见找一个有环评资质的单位做环评。 3、环评做完后,拿着环评报告到环保局,环保局会安排专家评审。评审会上会针对本项目的环评报告提出若干意见。会开完了,环评单位按照会议纪要修改,然后形成报批稿,你们再拿着报批稿去环保局,环保局就会给你们出具审批的文了。 而且一般三个月后,环保局会到你们那做验收,主要是看环评报告里的环保措施有没有做到位,验收过了,就可以正式生产了。 (8)环评怎么办条件扩展阅读: 如何用环评参与宏观调控 1 措施坚决全国各地实行环境影响评价“一票否决”,凡是违反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不予审批,凡是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得实施。 2 机制创新积极建立完善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 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好本区域的产业规划环评工作。未开展区域产业规划环评、规划环评未通过审查的、规划发生重大调整或者修编而未经重新或者补充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查的,一律不予受理和审批区域内产能过剩、重复建设行业建设项目环评文件。 3、2009年环评管理的新措施 分批审查减少程序对不同项目采取不同审查程序,及时召开专题会、常务会,进行审议。 便民高效缩短时间项目受理时间从原来的5天缩短为2天,项目审批会议的次数由原来每月一次调整为每月两次,有些项目随到随批,为保增长做好有效服务。 分类评估简化流程在确保环评质量的前提下,按项目的环境影响大小,实行分类评估、分类审查、分类确定时限,对“两高一资”项目严格执行环评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其过快增长,而对其他的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项目简化项目评流程。 4严格遵守“四个不批、三个严格”原则 国家对不符合环保法律的建设项目设置了“防火墙”。 “四个不批”,是指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一律不批; 环境污染重,产品质量低,能耗、物耗消耗高,特别是污染物排放不能达标的项目一律不批; 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要求的,尽管项目经济效益好,但是当地的环境质量已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要求的,已经设有总量指标的项目一律不批; 建设项目如果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的项目一律不批。 “三个严格”,是指严格限制涉及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项目; 严格控制高耗能,就是产业开发中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项目审批,并且要坚决杜绝已被淘汰的项目以所谓技术改造、拉动内需为名义上项目; 严格按照总量控制的要求,把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区域、行业、企业发展的约束条件。 5 “区域限批”纳入日常监管 所谓“区域限批”是指如果一家企业或一个地区,出现严重环境违法的行为,环保部门有权暂停这一企业或这一地区所属或境内的除循环经济类项目外的所有项目,直到它们的违规项目彻底整改为止。 九 环评资质的申请需要哪些条件 资质条件 (一)环评机构应当为依法经登记的企业法人或者核工业、航空和航天行业的事业单位法人。 (二)环评机构应当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具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并实施环境影响评价业务承接、质量控制、档案管理、资质证书管理等制度。 (三)乙级机构除具备以上两个条件之外,还应当具备 1、至少配备九名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2、评价范围中的每个环境影响报告书乙级类别至少配备四名相应专业类别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其中至少二人主持编制过主管部门近四年内审批或者核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各四项。核工业环境影响报告书乙级类别配备的相应类别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中还应当至少一人为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核与辐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类别应当至少配备一名相应专业类别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3、乙级机构在资质证书有效期内应当主持编制至少八项主管部门审批或者核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四)甲级机构除具备以上两个条件之外,还应当具备 1、近四年连续具备资质且主持编制过至少八项主管部门审批或者核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2、至少配备十五名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3、评价范围中的每个环境影响报告书甲级类别至少配备六名相应专业类别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其中至少三人主持编制过主管部门近四年内审批或者核准的相应类别环境影响报告书各二项。核工业环境影响报告书甲级类别配备的相应类别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中还应当至少三人为注册核安全工程师。 4、评价范围中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乙级类别以及核与辐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类别配备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条件应当符合上述第三项中乙级资质条件的第二项。 5、近四年内至少完成过一项环境保护相关科研课题,或者至少编制过一项国家或者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五)下列机构不得申请资质: 1、由负责审批或者核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主管部门设立的事业单位出资的企业法人; 2、由负责审批或者核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主管部门作为业务主管单位或者挂靠单位的社会组织出资的企业法人; 3、受负责审批或者核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主管部门委托,开展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技术评估的企业法人; 4、前三项中的企业法人出资的企业法人。2023-08-27 21:37:021
试论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研究和对策建议?
为了防止危机时期我国外贸加速萎缩和缓解出口企业经营压力,我国 *** 连续七次大规模上调出口退税税率,出口退税调整被用来作为稳定外贸出口的主要财税 *** 手段,当前我国出口退税调整政策特征及其困境值得大家关注。 国际需求急剧萎缩对我国外贸的冲击日益加深,出口形势严峻是当前中国经济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为了防止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外贸加速萎缩和缓解出口企业经营压力,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援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出口退税调整被用来作为稳定外贸出口的主要财税 *** 手段。 1 当前我国出口退税政策 1.1 出口退税调整频率加快:自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援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出口退税调整被用来作为稳定外贸出口的主要财税 *** 手段,从我国税改以来历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来看,此轮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频度呈现出显著加快特征。从1994年税制改革直到危机爆发前,我国出口退税政策仅历经了五次大幅度调整***注:不包括小幅调整***,这五次大幅调整时间分别发生在1996年、1998年、2004年、2006年和2007年,每次调整间隔均超过一年。随着此次全球危机蔓延和扩散,为了避免出口遭受负面冲击持续加深,自2008年8月份以来我国已累计连续七次上调出口退税率,调整频率之快实属历史罕见。 1.2 出口退税调整力度加大:此轮出口退税调整力度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亚洲危机期间 *** 把除“两高一资”以外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从3%、6%、9%三档调高至5%、13%、15%、17%四档,而此次出口形势远比当年严峻,出口退税率已上调至5%、9%、11%、13%、14%和17%六档,并且多数出口产品退税率上调幅度均超过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在经过连续七次出口退税调整后,当前全国已有1971个税号商品实现了出口全额退税,即把已征收的出口商品增值税全部退还给出口企业,当前综合出口退税率已从危机前的9.8%快速上升至13.5%。与此同时,我国出口退税金额大幅提高,虽然我国财政收入连续几个月快速下降,但是财政部坚持加大出口退税额度,今年1-5月我国办理出口退税达2900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3.4%。 1.3 出口退税调整产品覆盖面广:在当前海关税则目录上,我国涉及出口商品税号总计13000多个,在经过连续七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后,出口退税税率上调所涉及产品已经超过8000个税号。在危机爆发后的第二次出口退税调整中,涉及出口退税的商品多达3486个税号,约占中国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在第三次出口退税上调中,涉及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它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商品多达3770项。在日益严峻的出口形势下,财政部于6月1日***第七次***上调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此次调整所涉及行业面更为广泛,退税商品涉及农产品深加工、机电、鞋帽、玻璃制品、钢铁制品等多个领域。机电产品出口长期占据我国出口的半壁江山,当前税务部门在海关税则目录上,机电产品共有约2500个税号的商品,经过此轮调整后,当前已有1771个机电税号的商品实现出口全额退税,占比已超过七成。 2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困境和矛盾 2.1 出口退税利益被外商挤占:在一定程度上出口退税财政 *** 政策缓解了出口企业面临的短期压力,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国际议价能力普遍较弱,国外进口商以出口退税率上调为借口,要求我国企业下调出口报价,国家上调出口退税率的部分利益被国外进口商挤占,出口退税政策 *** 效果在危机时期被严重削弱。我国所有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约为-0.46[2]?,即出口价格每下降1个百分点将导致出口收入上升0.46个百分点,在此以2009年1-5月为例,今年前5个月我国出口收入总额为4263.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133.80亿元,以及今年前5个月我国办理出口退***免***税总额达2900亿元,所以出口退税额在数量上约占出口收入9.95%。为了简化起见,假定出口退税全部用于降低商品价格以增加出口,占出口收入9.95%的出口退税将导致出口价格下降9.95%,出口价格降低使得我国出口收入由于出口退税而相应增加1333.42亿元人民币***=29133.80*9.95%*0.46***,同时,间接补贴了国外进口商额度高达1565.40亿元人民币,较低的出口价格弹性导致半数以上出口退税补贴了国外进口商。 2.2 扩大财政压力和赤字规模:当前出口退税税率的大幅提高将导致我国财政压力急速上升,近期世界银行预计我国今年全年赤字规模将达到GDP的5%,明显高于今年 *** 工作报告中制定的赤字规模为GDP的3%的预算计划,日益增加的出口退税规模相对于当前整个财政税收状况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危机全面爆发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速持续几个月快速下降,1-5月全国财政收入27108.67亿元,完成预算的40.9%,比去年同期减少1955.7亿元,下降6.7%;然而今年1-5月我国办理出口退税达2900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3.4%,出口退税额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接近10.7%。 3 建议 3.1 细化出口退税税率:建议在现有出口退税税率档次上,进一步细化出口退税税率。危机时期我国将出口退税调整政策作为财政 *** 出口措施的主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了缓和了部分企业经营压力,当前出口退税税率在连续七次上调后,涉及5%、9%、11%、13%、14%和17%六档,但是,我国海关税则目录上的出口商品税号总计达13000多个,目前六个档次的出口退税率显得过于笼统和集中。 3.2 在出口退税基础上扩大 *** 购买支出: *** 在为了支援产业结构优化而适度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同时,应加大 *** 购买出口企业相应产品,通过商品转内销的方式支援出口企业。从全球角度来看,由于我国企业国际议价能力普遍较弱,国外进口商以出口退税率上调为借口压低我国商品出口报价,上调出口退税的部分利益被外商挤占,不仅出口退税政策 *** 效果在危机时期被严重削弱,而且同时变相增强了国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2023-08-27 21:37:161
第一章 出口退税基本知识介绍
出口退税基本介绍: 1、出口退税企业范围: 财税[2012]39号文中规定:出口企业是指依法办理工商登记、税务登记、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自营或委托出口货物的单位或个体工商户,以及依法办理工商登记、税务登记但未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委托出口货物的生产企业。同时还包括向境外提供零税率应税服务的境内单位和个人。 界定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归纳: (1)出口企业: 两个登记一个权——各类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 两个登记没有权——生产企业委托出口 出口企业分类:生产企业是指具有生产能力(包括加工修理修配能力)的单位或个体工商户。 外贸企业是指不具备生产能力的出口企业。 【待遇】:对出口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的货物实施退(免)税 (2)非出口企业: 两个登记没有权——非生产企业或个人委托出口 【待遇】:对非出口企业委托出口的货物实施免税 2、出口退税对象的范围 (1)、出口货物,是指向海关报关后实际离境并销售给境外单位或个人的货物,分为自营出口货物和委托出口货物两类。除国家明确规定不予退(免)税或者不符合出口退(免)税条件的货物,均是出口退(免)税的货物范围。 但是一般条件下还必须符合以下4个条件: ①必须是属于增值税、消费税征税范围的货物。 ②必须是报关离境的货物。出口就是货物输出海关,这是区别是否符合退(免)税的主要标准之一。 ③必须是在财务上作销售处理的货物。一律以FOB价格折算成人民币入账。 ④必须是出口收汇的货物。 最主要的三种价格术语: FOB贸易术语 。FOB是英语Free On Board的缩写,含义是装运港船上交货,指卖方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负责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上,并负责货物装船之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以及办理出口通关的相关事宜及费用,所以实务中又称“离岸价格”。FOB价格应以装运港船舷为界,之前所有的风险与费用以及卖方的利润、税金、报关费用等均包含在其中。 注意:由于FOB价格是计算免抵退税的计税依据,它的价格非常关键,由于对“船舷”的理解不一样,还有四个FOB的变形。 CIF贸易术语 。CIF意为“成本加保险费、运费付至指定目的港”,是英文“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的缩写。这里的Cost是指“货物成本价格”,国际贸易中相当于FOB价格,故CIF价格实际等于FOB价格加保险费加国际运费。 C&F贸易术语 。C&F意为“成本加运费付至指定目的港”,是英文“Cost and Freight”的缩写。它是指在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卖方即完成交货,卖方必须支付将货物运至指定的目的港所需的运费和相关费用。但交货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由于各种事件造成的任何额外费用,即由卖方转移到买方。 通过上述比较,三种出口贸易常见的价格术语关系为: FOB=CIF-运费-保险费 FOB=C&F-运费 2、视同出口,不完全符合上述4个条件,但是比照出口享受出口退税政策。 (1).出口企业对外援助、对外承包、境外投资的出口货物。 (2).出口企业经海关报关进入国家批准的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方配套区域)、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下统称特殊区域)并销售给特殊区域内单位或境外单位、个人的货物。以人民币结算的,可以申报出口退(免)税。 (3).免税品经营企业销售的货物[国家规定不允许经营和限制出口的货物、卷烟和超出免税品经营企业《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规定经营范围的货物除外]。具体是指: ①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向海关报关运入海关监管仓库,专供其经国家批准设立的统一经营、统一组织进货、统一制定零售价格、统一管理的免税店销售的货物; ②国家批准的除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外的免税品经营企业,向海关报关运入海关监管仓库,专供其所属的首都机场口岸海关隔离区内的免税店销售的货物; ③国家批准的除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外的免税品经营企业所属的上海虹桥、浦东机场海关隔离区内的免税店销售的货物。 (4).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销售给用于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贷款国际招标建设项目的中标机电产品(以下称中标机电产品)。上述中标机电产品,包括外国企业中标再分包给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的机电产品。贷款机构和中标机电产品的具体范围见财税[2012]39号文件附件2。 (5).生产企业向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销售的自产的海洋工程结构物。海洋工程结构物和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的具体范围见财税[2012]39号文件附件3。 (6).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销售给国际运输企业用于国际运输工具上的货物。上述规定暂仅适用于外轮供应公司、远洋运输供应公司销售给外轮、远洋国轮的货物,国内航空供应公司生产销售给国内和国外航空公司国际航班的航空食品。 (7).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销售给特殊区域内生产企业生产耗用且不向海关报关而输入特殊区域的水(包括蒸汽)、电力、燃气。输入特殊区域的水电气,区内生产企业用于出租出让厂房的,不得申报出口退税,进项税额须转入成本。 3、加工修理修配。对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是指对进境复出口货物或从事国际运输的运输工具进行的加工修理修配。 4、零税率应税服务(国际运输服务、航天运输服务、向境外单位提供的完全在境外消费的10项服务、财政部和总局规定的其他服务) 3、现行出口退税率的规定 经过2020年3月提升出口退税率之后,目前除“两高一资”外,基本上实现了退税率与征税率一致。2021年钢铁类部分产品取消退税率。 退税率可以在电子税务局—出口退税—工作台中查询。 需要注意:取消退税率商品应按照规定做内销处理。 4、退(免)税办法 “免抵退”税(生产企业) 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含视同自产)货物和应税劳务等,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应税劳务等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应税劳务等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内销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对于生产企业而言,一般是扣减所含保税和免税金额之后的离岸价(FOB价)。 (2)计算公式: 一般贸易: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 外汇人民币牌价 (征税率-退税率)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 外汇人民币牌价 退税率 当出现留抵税额时 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进料加工: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 外汇人民币牌价 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退税率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 外汇人民币牌价 (征税率-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征税率-退税率) 当出现留抵税额时 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免退税(贸易企业) 不具有生产能力的出口企业(以下称外贸企业)或其他单位出口货物劳务。免征增值税,相应的进项税额予以退还。一般是购进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或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注明的完税价格。 【关于免退税的要点归纳】 应退税额=增值税退(免)税计税依据 退税率 转入外销成本=(进项税-应退税额)2023-08-27 21:37:231
技术差距理论在当代的国际贸易中给我们的启示?
技术差距理论(TechnologicalGapTheory),又称技术差距模型(TechnologicalGapModel),是把技术作为独立于劳动和资本的第三种生产要素,探讨技术差距或技术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理论。 由於技术变动包含了时间因素,技术差距理论被看成是对H-O理论的动态扩展。由于技术变动包含了时间因素,技术差距理论被看成是对H-O理论的动态扩展。 技术差距理论产生於1961年,代表人物为美国学者波斯纳(M.V.Posner)他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了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模型。 技术差距理论产生于1961年,代表人物为美国学者波斯纳(M.V.Posner)他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了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模型。 该理论认为,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生产要素,并且实际的科技水准一直在提高,但是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准不一样,这种技术上的差距可以使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该理论认为,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生产要素,并且实际的科技水准一直在提高,但是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准不一样,这种技术上的差距可以使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 随著技术被进口国的模仿,这种比较优势消失,由此引起的贸易也就结束了。随着技术被进口国的模仿,这种比较优势消失,由此引起的贸易也就结束了。 技术差距论认为,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工业品贸易,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以技术差距的存在为基础进行的。 技术差距论认为,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工业品贸易,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以技术差距的存在为基础进行的。 通过引入模仿时滞(Imitation Lag)的概念来解释国家之间发生贸易的可能性。通过引入模仿时滞(ImitationLag)的概念来解释国家之间发生贸易的可能性。 在创新国(Innovation Country)和模仿国(Imitation Country)的两国模型中,创新国一种新产品成功后,在模仿国掌握这种技术之前,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可以向模仿国出口这种技术领先的产品。在创新国(InnovationCountry)和模仿国(ImitationCountry)的两国模型中,创新国一种新产品成功后,在模仿国掌握这种技术之前,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可以向模仿国出口这种技术领先的产品。 随著专利权的转让、技术合作、对外投资或国际贸易的发展,创新国的领先技术流传到国外,模仿国开始利用自己的低劳动成本优势,自行生产这种商品并减少进口。随着专利权的转让、技术合作、对外投资或国际贸易的发展,创新国的领先技术流传到国外,模仿国开始利用自己的低劳动成本优势,自行生产这种商品并减少进口。 创新国逐渐失去该产品的出口市场,因技术差距而产生的国际贸易量逐渐缩小,最终被模仿国掌握,技术差距消失,以技术差距为基础的贸易也随之消失。创新国逐渐失去该产品的出口市场,因技术差距而产生的国际贸易量逐渐缩小,最终被模仿国掌握,技术差距消失,以技术差距为基础的贸易也随之消失。 1963年,哥u2022登u2022道格拉斯(Gordon Douglas)运用模仿时滞的概念,解释了美国电影业的出口模式。 1963年,哥u2022登u2022道格拉斯(GordonDouglas)运用模仿时滞的概念,解释了美国电影业的出口模式。 即一旦某个国家在给定产品上处於技术领先的优势,该国将在相关产品上继续保持这种技术领先的优势。即一旦某个国家在给定产品上处于技术领先的优势,该国将在相关产品上继续保持这种技术领先的优势。 1966年,盖u2022瑞u2022胡佛鲍尔(G..C.Hufbauer)利用模仿时滞的概念,解释了合成材料产业的贸易模式。1966年,盖u2022瑞u2022胡佛鲍尔(G..C.Hufbauer)利用模仿时滞的概念,解释了合成材料产业的贸易模式。 即一个国家在合成材料出口市场的份额,可以用该国的模仿时滞和市场规模来解释。即一个国家在合成材料出口市场的份额,可以用该国的模仿时滞和市场规模来解释。 当他按照各国的模仿时滞对国家进行排序时发现,模仿时滞短的国家最新引进新合成材料技术,并开始生产和模仿时滞长的国家出口,随著技术的传播,模仿时滞长的国家也逐步开始生产这种合成材料,并逐步取代模仿时滞短的国家的出口地位。当他按照各国的模仿时滞对国家进行排序时发现,模仿时滞短的国家最新引进新合成材料技术,并开始生产和模仿时滞长的国家出口,随着技术的传播,模仿时滞长的国家也逐步开始生产这种合成材料,并逐步取代模仿时滞短的国家的出口地位。 对技术差距理论的经验研究,支援了技术差距论的观点,即技术是解释国家贸易模式的最重要的因素。对技术差距理论的经验研究,支援了技术差距论的观点,即技术是解释国家贸易模式的最重要的因素。 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是各国加速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各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推进器”,进出口也从原来的逆差转变为顺差,丰厚的外汇储备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定心丸”。当然,随着贸易顺差大量产生,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海关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一张一张进出口报关单累加、审核、统计出来的,其准确性、权威性国际公认。通过对海关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贸易顺差问题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198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27.9亿美元。此后,经过6年的发展,于1994年再迈一个千亿美元的台阶。1997年,外贸总值突破3000亿美元,并首次跻身世界10大贸易国行列。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外贸易更是焕发出勃勃生机,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04年对外贸易进出口规模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06年对外贸易进出口高达1.76万亿美元,进一步缩小了与第二大贸易国的差距。入世5年间合计进出口总值已超过从改革开放到“入世”之前23年的总和。2006年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 对外贸易的良好发展,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矛盾,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乃至对世界经济的推动,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改善我国经济结构,加速了工业化进程。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外向型经济不断壮大。通过扩大出口,利用获得的资金,引进工业生产所必需的资本品、原材料、技术等,改变了传统产业格局,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总体竞争力。 二是推动国内技术进步,体现了“后发优势”。对外贸易是我国获得技术的重要渠道,知识产权的跨国交易本身就构成了现代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生产线,实现了产品出口结构的不断优化,推动了国内技术进步,这种“后发优势”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增强了经济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出口国内生产相对过剩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可以缓解国内供求矛盾,提高经济效益。当前我国手机、电冰箱、电视机、摩托车、服装鞋帽类的出口依存度均在5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70%以上。而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紧缺原料,也能够通过对外贸易得以补充,2005年我国已成为世界铁矿砂、氧化铝进口第一大国和原油进口第三大国。进出口的良性运作,不仅弥补了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结构失衡,提高了总产出水平,而且逐步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增强了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四是促进资本积累,提升了规模效益。多年来,我国货物贸易的顺差一直是外汇储备快速上升的重要来源。2001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超过2000亿美元,2006年底突破1万亿美元,同期货物贸易顺差累计达到3675亿美元,相当于同期外汇储备增量的43%。贸易顺差为企业的资本积累提供了资金来源,提高了生产厂商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刺激了投资需求,提升了企业的规模效益。 五是促进经济增长,带动了国内就业。外向型经济的日趋活跃,带动了国内就业水平的提高。据有关专家分析,2006年我国外贸依存度达到70%左右,有效带动了国内就业。2006年,我国新增城镇就业人口1184万人,是近年来新增就业人数最多的一年。 六是在全球经济增长中产生了积极作用。与许多国家相比,中国的发展更具开放性,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更大,多年来无论进口还是出口都能保持高速增长。据有关专家分析,2003—2005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增长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对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贸易顺差是我国积极利用外资政策和特有贸易结构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内经济长期健康快速发展的正常表现 长期以来,我国拥有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近几年世界经济全面增长,则为我国积极利用外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要贸易方式、以外商投资企业为进出口主体的我国特有的贸易结构。这是我国对外贸易长期保持顺差的主要因素。 一是加工贸易发展势头迅猛。一方面,因为我国拥有良好的工业配套能力和大量廉价劳动力,使得全球制造业加速向我国转移;另一方面,由于加工贸易实行保税政策,对于外资投入加工贸易具有较大的吸引力,长期以来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外贸的“半壁江山”,中国因此被称为“世界加工厂”。加工贸易是一种增值的贸易形式,必然产生贸易顺差。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总额为1775亿美元。其中,进出口为逆差的贸易方式有:外商投资企业设备进口逆差278亿美元,保税区、保税仓库进出口逆差600亿美元。此外,还有其他贸易方式也有部分逆差。进出口为顺差的贸易方式主要有:一般贸易进出口顺差831亿美元,而加工贸易进出口顺差则高达1889亿美元,超过了贸易顺差总额。由此可见,当前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中的最主要因素。 二是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持续增长。2006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达630亿美元,已经连续3年保持在600亿美元以上的水平,其中近7成投到了制造业。目前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90个,全球500强已有480多家在华投资,我国已成为一些重要工业品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巩固。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面向国内市场生产,替代了部分进口需求。钢材、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尿素等产品进出口态势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有限,外商投资企业自身存在巨大的出口需求。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成左右,而且呈逐年增加的态势。 除上述两个长期因素外,我国贸易顺差问题也与下面3个短期因素有较大关系。 一是部分企业在出口退税率调整前突击出口。近两年,国家对“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相继调低或取消出口退税率。企业往往根据政策调整日期提前出口或突击出口。如2006年钢材、服装等产品集中突击出口现象较为明显。 二是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促使企业加快出口步伐。截至今年1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相比汇改前累计升值幅度已达6%。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对进口比重高、外债规模大、拥有高流动性或巨额人民币资产的行业将会带来好处,而对以出口为主、外币资产高或产品国际定价的行业则会带来冲击,如电子、纺织、机械等行业。为了减小或避免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冲击,许多企业纷纷加快出口步伐,而对进口采购则持观望态度。 三是出口成本上升提高了出口商品价格。由于近年来国内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价格上升,导致企业出口成本上升,许多企业通过提高出口价格转嫁部分成本。与2005年相比,2006年我国出口价格总体上升4.2%,而进口价格总体仅上升3%。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国家打击出口骗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企业守法自律意识的不断加强,企业出口骗税违法行为逐步减少。导致出口价格总体水平提升的直接因素是人民币小幅升值和出口成本总体上升。因此,从海关统计角度分析,所谓“大量出口高报价格以骗取出口退税,导致巨额虚假贸易顺差”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除此以外,少数发达国家或地区对我国实行高精技术及其产品出口封锁,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所急需的技术及其设备进口不足,这也是造成大额贸易顺差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必须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贸易顺差大幅增长带来的新问题 我国积极利用外资的政策和特有的贸易结构,决定了我国贸易顺差现象将长期存在。国际上判断贸易是否平衡,通常用贸易顺(逆)差额与当年进出口总额相比,在10%以内的为基本正常,这个“10%”也可称为贸易失衡“警戒线”。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1775亿美元,约占当年进出口总额的10.1%,刚刚触及“警戒线”。从当前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德国的情况来看,自1952年到2005年(2006年统计数字尚未公布)的54年间,对外贸易均为顺差,2002年贸易顺差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2004年和2005年均超过1900亿美元。其中贸易不平衡度超过10%的年份就有12年,最高达12.7%,超过我国目前的贸易不平衡程度。因此,我国目前存在的大额贸易顺差基本是正常的。 但是,大额贸易顺差也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如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大,出口企业遭遇国际贸易壁垒的风险增大;我国外汇管理面临更加放开的国际压力;国内经济面临通货膨胀的潜在风险等。对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既积极又稳妥的办法,确保经济健康发展。 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不但要在外贸领域做工作,也要在其他领域动脑筋;不但要在转变出口增长方式上下功夫,也要在扩大进口、增加内需上做文章。首先,要大力发展国内消费市场,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刺激内需,改善国内消费不振的局面。其次,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通过扩大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的产品目录,对“两高一资”等产品的加工贸易进行政策调整。再次,对利用外资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由“招商引资”转为“选商择资”、“养商育资”等。第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合理引导升值预期。第五,在调整出口结构和扩大进口方面做一些具体的工作,特别是要促使少数发达国家或地区放松高精技术及其产品对我国出口的限制,使进出口结构更趋优化,缓解顺差上升过快的压力。 总之,面对大量贸易顺差产生的新形势,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既要高度重视贸易顺差问题带来的外部失衡和内部影响,也要正确认识贸易顺差的客观必然性。只要我们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积极稳妥地处理问题,我国对外贸易就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23-08-27 21:37:332
项目资本金比例如何确定?
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国务院决定自09年5月25日起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进行适当调整,其中钢铁、电解铝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40%。水泥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5%。煤炭、电石、铁合金、烧碱、焦炭、黄磷、玉米深加工、机场、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化肥(钾肥除外)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5%。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其他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文件同时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对个别情况特殊的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可以适当降低最低资本金比例要求。扩展资料:项目资本金的构成: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其中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一般来源于企业的资本投入,而留存收益则来源于企业盈利产生的资本增值。也就是说,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和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无关,留存收益则是企业生产经营实绩的体现。而项目资本金是指在投资项目总投资中,由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从两者的比较可以看出,所有者权益的范围包括了项目资本金,所有者权益中的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属于项目资本金,而所有者权益中的留存收益则一般不属于项目资本金的范畴,但特殊情况下的留存收益也可能构成项目资本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金比例2023-08-27 21:37:554
目前的外贸形势对我国出口有啥影响
从五方面看外贸形势变化对我国经济影响 总体而言,上半年以来我国贸易总量和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影响利大于弊。 首先,贸易顺差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符合我国今年宏观调控的要求。 贸易顺差减少,一方面可以降低我国目前偏快的总需求,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另一方面,可以减缓外汇储备和货币供应的增速,有助于防止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 因此,贸易顺差减少是符合我国今年初确定的以“双防”为重点的宏观调控要求的。 同时,促进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内外部经济协调发展,是现阶段我国宏观调控的任务之一,贸易顺差下降也是符合这个要求的。 其次,贸易结构变化符合我国外贸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 一方面,从贸易产品结构看,我国出口比重下降较快的是“两高一资”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尤其是“两高一资”产品是在去年有较大幅度减少基础上的进一步下降,而增长较快的是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产品,这种较明显的出口产品结构升级现象,符合我国外贸结构升级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要求;进口中增长较快的是资源类产品和设备等进口,也是与我国进口结构调整方向基本一致的。 另一方面,从贸易方式看,不但一般贸易出口增速超过加工贸易出口增速,而且在加工贸易内部,出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这种变化表明,贸易在国内的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不但增加了国内企业利润,而且对国内经济带动作用也增强了。 第三,贸易顺差下降有利于减少我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 由于多年来我国贸易维持顺差状态,尤其是近年来顺差规模有较大增加,因此贸易顺差已成为导致我国和某些国家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与美国的贸易摩擦最为严重。 今年以来,我国贸易顺差的下降,尤其是对美国贸易顺差的下降,有助于减少和其他国家因顺差过大引起的贸易摩擦,上半年由顺差引起的贸易摩擦出现了减少趋势。 第四,我们也注意到,贸易顺差下降,会对某些行业和企业造成较大的压力。 一是外向型程度较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像纺织服装、箱包、鞋类等行业所受冲击会较大一些,这些行业由于就业人数较多,出口增速放缓将会引起一定的就业压力; 二是产品以出口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对政策、成本变动相对敏感,部分企业利润下降较大甚至出现亏损,也有少数企业因此停产; 三是加工贸易企业,出受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外,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企业影响更大,因此这些企业所受影响程度大于一般贸易企业,这是造成加工贸易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四是一些“成本驱动型”的外资企业,因国内成本上升过快而经营困难甚至撤资,还有部分外资企业担心未来国内政策变化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不断加大,开始调整其在华投资战略,将新增投资转移到东南亚等成本更低的地区,但大部分在我国的企业并未停产,因此这种转移并非现有生产能力的对外转移,而是为分散风险的投资战略安排。 第五,导致我国国民福利有所下降。 从贸易数量和金额的变化关系中可以看出,我国出口增长较快产品的单位价格大部分都出现了下降,而我国进口增长较快产品的单位价格大部分都在上升,有的上涨速度还较快。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贸易条件有所恶化,贸易对我国经济福利的贡献有所减少。同时,进口产品价格上涨过快也会引起输入型通货膨胀,增加物价上涨压力。 建议采取五大外贸政策促进外贸发展 鉴于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形势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我们建议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理顺或调整我国的外贸政策,促进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 第一,灵活调整外贸政策。 虽然上半年贸易顺差减少符合我国今年宏观调控要求,但是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较为复杂,下半年宏观经济走势不确定性加大。 下半年出口受国内外因素影响可能增幅进一步放缓,但受地方政府换届和灾后重建等因素影响,国内需求增速可能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因此未来几个月,物价上涨将遇到较大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应灵活调整外贸政策,避免经济出现过大波动。如果国内需求较高、物价上涨压力过大,则应将减少贸易顺差作为贸易调控的政策指向,如果顺差出现较大下降,同时国内需求也出现不足,则应适当采取一定的增加贸易顺差的政策,避免经济出现过度下滑。 第二,出口政策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可根据情况变化适时微调。 下半年,考虑到奥运、地震等因素影响,为保持社会稳定和出口企业承受能力,出口增速下降幅度不宜过大。因此,出口政策除汇率政策外,其余政策,如加工贸易政策、出口退税政策等应保持相对稳定,或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进行结构性微调,特别是对部分出口下降较大的、符合我国产业政策的产品,可适当增加一些出口退税率。 第三,可以对部分产品采取临时性贸易干预措施。 为保证国内供需平衡和控制物价水平上涨速度,对两类产品可采取临时性的贸易干预,一类是对地震灾害后造成国内短缺的产品,或用于灾后重建的产品,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适当扩大进口,并同时对这类产品采用加征临时性出口关税等方式限制出口; 二是对国内短缺或储量不足的、对物价水平有较大影响的农产品和其他初级产品,采取临时性调低进口关税方式增加进口,并限制出口。 第四,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基本稳定。 在下半年国内外环境和贸易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应注意把握人民币汇率升值节奏,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防止人民币升值过快与外需下降对出口相互叠加的负面影响。 同时,要密切关注美元兑欧元、日元等其他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化调整,特别是美元汇率可能出现的触底反弹引起的国际货币汇率关系新变化,进一步完善参照一揽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合理确定人民币对不同货币的比价关系。 第五,注意部分行业出口减少所引发的就业问题。 目前出口中受冲击较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玩具等),如果这些行业出口下降较多,不但会减少这些行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而且会带来较多的失业人口,不利于社会稳定,而劳动力从出口产业部门转移到其它部门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的政策协调,避免政策过于集中而造成短期内转出劳动力过多,另一方面要配合使用促进就业转移的政策,使出口行业转出的劳动力尽快转移到其它行业2023-08-27 21:38:224
中共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关于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见
(豫国土资党文〔2010〕41号)近年来,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严格保护资源,努力保障科学发展,积极推进资源高效利用,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总体来看,国土资源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资源利用的结构与布局还不尽合理,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还比较粗放,破坏浪费资源的现象还较为普遍,资源领域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资源供应还隐含着一定程度的风险和不可持续性。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服务和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快推进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一)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委和国土资源部精神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专题研讨班上提出,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省委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提升认识求加快转变、坚持发展求加快转变、重在持续求加快转变、突出创新求加快转变、统筹协调求加快转变、有效运作求加快转变。国土资源部徐绍史部长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要求,要以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为主线,把稳增长与调结构、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积极主动服务与严格规范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更加主动地参与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系统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国土资源部的决策与部署上来。(二)深刻理解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支撑,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省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少、矿产资源人均保有量少和禀赋不够好的基本省情不会改变,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持续上升,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全系统应当深刻认识到,当前土地和矿产资源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表面上是资源供应总量不足的压力,实质上是对现有的资源利用结构和利用方式的冲击,是对传统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是国土资源开发利用领域长期以来积累矛盾的集中体现和激化。因此,缓解压力、破解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创新,以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三)研究落实促进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全系统各单位、各部门要把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作为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认真研究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要结合“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0年行动,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突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变、保红线”主题,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努力在深化土地调控政策、完善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等方面下功夫,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结合巩固扩大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成果,以提高矿产资源保障水平为目标,进一步探索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机制,努力在实施深部找矿和整装勘查、深化矿产资源整合、加强矿产综合开发利用、完善矿业循环经济体系、保护地质环境等方面下功夫,推进业务管理创新和工作模式创新,不断提升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水平。二、加强规划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力空间布局(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全面实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保障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中原城市群等重点区域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发展,促进全省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按照土地规划、城市规划和产业集聚区规划“三规合一”的要求,进一步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合理引导生产力空间布局,引导区域经济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引导、调控和保障各类项目建设,优化不同区域的用地布局,推进生产要素向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带、产业集聚区和中心城镇集中。城市、村镇、交通、水利、能源、旅游、生态建设等有关规划,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五)统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积极争取国家早日审批并实施《河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一2015年)》,加快推进省辖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进一步加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超前部署重要矿产资源勘查;积极推进省部合作,加快实施《河南省地质找矿总体部署方案》,落实“6139”地质找矿计划;坚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相结合,立足省情推动矿业经济健康发展;统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立足省内并广泛开展对外合作进行矿产勘查开发;坚持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统一,正确处理矿产开发与其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相关产业的关系;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使矿产勘查开发有序进行。(六)科学规划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充分利用省部合作平台,加快中原城市群国土规划编制进度,统筹协调全省土地利用、城乡建设、能源、交通、水利等空间类规划,协调城乡区域发展,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调控资源供应总量和结构。争取到2020年,使规划区内的国土资源和国土空间得到合理配置,形成国土开发利用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结构趋于合理,城市群内核心层、紧密层和辐射层实现良性互动,城市群的要素集聚、辐射带动、自主创新、整体竞争等能力显著增强,区域生态环境和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的国土格局。三、深化资源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七)实行差别化的土地供应政策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合理调控各具体项目土地供应的总量、布局、结构和时序。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坚持分类指导、有保有压,优先保障省政府确定的重大产业升级项目和低碳经济产业用地,积极保障重点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用地需求。严把项目用地预审和审批关口,坚决抑制“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搭车用地,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节能减排。探索将工业用地价格、出让年期与竣工投产后产出效益有机结合的方法,对符合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向的用地,在价格、租金和供应时序上实行与一般性项目用地有差别的供应政策,进一步增强土地调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八)规范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科学编制并严格落实住房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用地年度供应计划,合理确定住房用地供应总量和结构,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建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严格限制低密度、大套型住房建设用地供应,严禁向别墅类项目供地。规范商品房用地出让行为,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统一、规范的市场建设要求,坚持和完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加强房地产用地监管,实施住房用地竣工验收申报制度,加强对住宅用地开发利用情况的动态监测,强化房地产用地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后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九)加强土地收购储备和市场调节在坚持政府主导、集中统一的前提下,将城市存量建设用地和其他依法列入收购储备的用地纳入土地收购储备范围,增强市、县政府土地调控能力。各地要根据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按照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的规定,科学制订土地收购储备和供应计划,适时适量调节土地供需总量,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控土地供应价格,引导投资和建设。探索产业集聚区工业用地储备制度,对产业集聚区新增用地通过各级土地储备机构进行适度的基础设施开发整理,尽快形成工业用地条件,优先保障高新技术工业项目或符合产业导向的招商引资项目,努力缓解部分工业项目用地急与征地时间长的矛盾,逐步改变“土地跟着项目走”的被动状况,形成“用地引导项目”的良性循环。(十)深化重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10〕25号),以煤、铝、铁、金、钼、钨、铜、铅、锌、锑等矿种为重点,深化资源整合,进一步提高矿产勘查开发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加快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在保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采取兼并、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对已设矿业权进行深度整合,使矿业权的设置能够适应整装勘查和大规模开发的需要。合理设置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适当提高企业注册资金、生产能力和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的准入“门槛”,探索建立淘汰和退出机制,努力提高矿产开发的规模效益。(十一)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制度按照摸清家底、适度超前的原则,对钼矿、铝土矿、煤炭、天然碱及深覆盖和低品位铁矿等重要矿产以及稀土、铀等稀缺矿产,由政府出资进行地质勘查,形成一批重要矿产地并纳入储备。对国家出资形成的重要矿产地、处于禁止勘查与禁止开采区内的矿产地、技术条件不成熟以及开发利用不经济的矿产地和需要进行总量调控的矿种涉及的矿产地等,有序进行储备。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供需形势,有计划地有偿出让储备矿产地,有效调控市场,保障资源供应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四、创新利用方式,积极构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系(十二)加强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引导按照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从严控制城市用地规模,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建设紧凑型城市。按照价格反映稀缺的原则,努力将土地利益调整机制具体化,一方面加大新增建设用地的取得、使用和保有成本,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的渠道,加快形成以对内挖潜为主要特征的节约集约用地“倒逼”机制。对批而未征的土地,依法依规调整建设用地区位,予以充分利用;对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的土地,加大清理处置力度,重新安排使用。研究建立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土地管理绩效等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单位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办法。着重加强对产业集聚区节约集约用地情况的考核与评价,并将结果作为产业集聚区用地指标配备、扩区和升级的依据,把产业集聚区建成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用地的示范区。(十三)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节地技术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条件及标准,坚决制止城市建设“摊大饼”式的无序扩张,严禁建设脱离实际需要的宽马路、大广场和绿化带,限制低层建筑,合理提高城市建筑容积率。积极研究政策,鼓励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加大建设和使用多层标准厂房的力度。对用于建设多层标准厂房的项目用地,优先解决用地指标;对规定应当使用标准厂房的建设项目必须进入标准厂房。(十四)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完善采矿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等技术经济指标体系,推广应用矿产综合开采利用技术,鼓励贫富兼采、综合回收。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把拉长产业链条、发展高附加值后续产业作为后备资源配置的重要条件,支持省骨干煤炭企业、重点氧化铝企业、钼矿优势企业等发展或联合发展精深加工业,鼓励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积极推广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五、搞好统筹协调,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五)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认真落实政府负总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加强考核、监督与奖惩。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努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基础建设,对基本农田保护图实行省、市、县、乡四级入库备案管理,将基本农田保护指标逐级进行分解,落实到图上、地块、村组和农户,保证全省基本农田维持在1.017亿亩以上。(十六)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整合使用各类土地专项资金,努力聚合其他涉农资金,统筹协调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废弃地复垦以及未利用地开发等各类活动,积极推进“千村整治”试点工程,探索实践新形势下保护耕地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途径。加快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提速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快推进南水北调渠首及沿线土地整理重大项目工程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探索创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机制,鼓励有实力的国有地勘单位参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进一步提高项目质量。加大农村闲置地、荒坡地、废弃地以及低效利用土地的清理盘活力度,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平台,为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用地空间。(十七)加大地质环境保护力度全面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明确矿山企业的治理恢复责任和义务,监督检查矿山企业开展工程治理。对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争取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用于历史遗留的、无责任主体的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重点开展城乡居民区周边、交通干线沿途可视范围内的山体破损、地面塌陷等环境影响大、社会各界关注程度高、治理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突出的成区连片示范区治理,争取经过5至10年的时间,使全省矿山地质环境状况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六、推进改革创新,努力提升保障科学发展的能力(十八)进一步完善土地预算制度依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供地政策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配合发展改革等部门做好重点项目遴选工作,科学编制土地预算,努力使重点项目用地总规模与国家下达我省的年度用地计划指标相适应。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的原则,对纳入重点项目范围的建设项目预留用地计划指标,待用地审批时统一配置。对符合进入开发区、产业集聚区条件的项目,原则上不单独选址供地。按照“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市、县依靠集约挖潜解决县域经济发展和其他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加强对用地计划指标执行情况的跟踪管理和检查,将未及时使用的调剂给其他急需用地的建设项目使用。(十九)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建设研究,完善土地确权登记制度,进一步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改革征地制度,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全面实施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支付征地补偿费用,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抓好试点,总结经验,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流转,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围绕城镇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研究农民进城后集体土地再利用问题,积极探索农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等新途径,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二十)探索构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机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地质工作规律的要求,探索构建各级政府及企业相互联动,公益性地质工作、地质勘查基金与商业性矿产勘查有机衔接,地质找矿与矿产开发紧密结合,地质找矿与矿业权管理及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协调配合的地质找矿新机制。紧密结合我省资源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构建以规划为龙头,以矿业权管理为核心,以矿业权准入制度为引导,以矿业权计划投放为调节手段的矿业权管理制度体系,形成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按照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省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尽快出台改善地质勘查工作外部环境、矿业权优先配置、成果收益分配、找矿成果奖励等政策,支持和鼓励地勘单位探索内部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二十一)研究落实“两保一高”激励约束机制深入贯彻《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科学发展实现土地高效利用的若干意见》(豫政〔2008〕44号)精神,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运用政策、资金、项目、指标等手段,建立完善“两保一高”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出台“四个挂钩”政策的具体措施,即: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省集中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的使用与各地“两保一高”绩效挂钩,将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分配与各地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挂钩,将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分配与盘活挖潜存量建设用地情况挂钩,将“两保一高”工作绩效与各市、县(市、区)政府年度责任目标考核挂钩。通过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促进国土资源的保护与高效利用。(二十二)持续推进国土资源系统政风行风转变完善土地、矿产等许可、审批、审核事项的网上报送、内部会审等程序,严格落实申报资料补正一次性告知制度,优化审批程序,简化报批材料,压缩办结时限,加强上下沟通和部门协调,强化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做到依法、按时、高效。加强全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两转两提”,突出职能转变和作风转变,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此件发至各省辖市国土资源局,省煤田地质局、省测绘局,厅属各单位,厅机关各处室)2010年5月26日2023-08-27 21:38:291
什么是“两高一资”?这样的企业能上吗?
不能上,“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称为“两高一资”,将具有这3种特点的行业称为“两高一资”产品。生产过程中具有这3种特点的产品称为“两高一资”产品。中国对“两高一资”行业有了明确的规定,限制或禁止高污染、高能耗、消耗资源性外资项目准入,而对于能够缓解中国“两高一资”发展的,比如发展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则明确鼓励。限制起因1985年,中国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这给“两高一资”行业创造了大好的发展机遇,更由于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此后的近20年内,“两高一资”行业迅速成长。但是,由于早期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督等机制不完善,各地招商引资中的“两高一资”项目大多以牺牲环境、大量消耗资源能源为代价换取利润,造成了大量资源能源的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两高一资”产品多为出口产品,这使一些在其他国家被严格限制发展的产业,大规模地向中国转移。期间,虽然中国在宏观调控上也采取了一定措施,但并没有明确的政策导向遏制“两高一资”行业的过度发展。直到21世纪初,由于中国国内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受到考验,中国开始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抑制“两高一资”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在2006年,“两高一资”行业在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下,通过产业转型、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手段,开始走向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此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日趋完善,也使“两高一资”新建项目得到一定的控制。2023-08-27 21:38:493
请问什么是两高企业
是高消耗、高污染企业。在产业经济、商品贸易等领域,开始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称为“两高一资”,将具有这3种特点的行业称为“两高一资”行业。两高一资”即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顾名思义,对企业而言主要指高耗能企业、高污染企业、资源性产品企业。高耗能行业主要包括钢铁、有色、化工、电力、石油加工及炼焦、建材等6个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占工业用电量的64%左右、能耗占全国工业能耗的70%左右,如果高耗能产业增长趋势不加以遏制,势必对今年全国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高耗能行业往往伴随着高污染。2023-08-27 21:39:352
谁有两高一资产业或者产品名录?
两高一资:即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顾名思义,对企业而言主要指高耗能企业、高污染企业、资源性产品企业。高耗能行业主要包括钢铁、有色、化工、电力、石油加工及炼焦、建材等6个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占工业用电量的64%左右、能耗占全国工业能耗的70%左右,如果高耗能产业增长趋势不加以遏制,势必对今年全国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高耗能行业往往伴随着高污染。主要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此后,在产业经济、商品贸易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始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称为“两高一资”,将具有这3种特点的行业称为“两高一资”行业,生产过程中具有这3种特点的产品称为“两高一资”产品。2023-08-27 21:39:462
什么是“两高一资”,和矿产有关吗?
和矿产息息相关“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称为“两高一资”,将具有这3种特点的行业称为“两高一资”行业,生产过程中具有这3种特点的产品称为“两高一资”产品。2023-08-27 21:40:132
何谓“两高一资”产品
“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称为“两高一资”,将具有这3种特点的行业称为“两高一资”行业,生产过程中具有这3种特点的产品称为“两高一资”产品。中国对“两高一资”行业有了明确的规定,限制或禁止高污染、高能耗、消耗资源性外资项目准入,而对于能够缓解中国“两高一资”发展的,比如发展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则明确鼓励。请好评~在右上角点击【评价】,然后就可以选择【满意,问题已经完美解决】了。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2023-08-27 21:40:321
危废处置项目属于两高一资吗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在产业经济、商品贸易等领域,开始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称为"两高一资",将具有这3种特点的行业称为"两高一资"行业,生产过程中具有这3种特点的产品称为"两高一资"产品。中国对"两高一资"行业有了明确的规定,限制或禁止高污染、高能耗、消耗资源性外资项目准入,而对于能够缓解中国"两高一资"发展的,比如发展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则明确鼓励。在环境保护方面,对"两高一资"行业发展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2008年12月4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的通知》,要求"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推动"两高一资"行业污染减排和结构优化调整,鼓励一批带动行业技术进步、促进结构和布局调整的重点项目快速建设。"2023-08-27 21:40:431
两高一低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在产业经济、商品贸易等领域,开始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称为“两高一资”,将具有这3种特点的行业称为“两高一资”行业,生产过程中具有这3种特点的产品称为“两高一资”产品。中国对“两高一资”行业有了明确的规定,限制或禁止高污染、高能耗、消耗资源性外资项目准入,而对于能够缓解中国“两高一资”发展的,比如发展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则明确鼓励。2023-08-27 21:40:562
什么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指所有商品和服务平均价格水平(即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其实是货币贬值。一般而言,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只有货币的过度增加才会引发通货膨胀。但是,从货币增长率变化到物价水平的上涨存在着一定的时滞,在数量上也不一定是1:1的对应关系,所以,有时称过度的货币增加为通货膨胀压力。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的综合结果,理论上一般认为它的成因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即由于成本上升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主要有两种具体情况:一是由于工资的刚性上涨导致的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二是某些垄断性行业的生产者为追求超额利润,抬高物价,称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第二种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投资规模过大和消费需求增长过快引起的。第三种是混合型的通货膨胀,由过度需求、通货膨胀预期和成本推进共同作用。第四种是结构性的通货膨胀,在总供求关系基本平衡情况下由个别关键性商品供不应求拉动的物价全面上涨2023-08-27 21:41:097
我国现在的出口退税政策是什么时候调整的?拜托各位了 3Q
出口退税是指对出口商品已征收的国内税部分或全部退还给出口商的一种措施,出口产品退(免)税,简称出口退税,其基本含义是指对出口产品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特别消费税。出口产品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5年3月,国务院正式颁发了《关于批转财政部〈关于对进出口产品征、退产品税或增值税的规定〉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4月1日起实行对出口产品退税政策。1994年1月1日起,随着国家税制的改革,我国改革了已有退还产品税、增值税、消费税的出口退税管理办法,建立了以新的增值税、消费税制度为基础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 国家近几年来时常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和退税率,主要是由于外贸出口的激增,国际贸易顺差的加大。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已呼之欲出,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最核心的内容是将平均税率下调2%,主要涉及轻工、纺织、冶金、钢铁、机械等资源型出口的行业,“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的出口退税很可能被大降或全额取消,甚至还有被加增环保税和资源税的可能。 从现实情况来看,出口退税下调乃是大势所趋。首先,我国部分行业的出口退税率较高,这是国内一些企业常发生内讧、大打价格战的原因之一。以纺织品为例,2002年,我国取代墨西哥成为美国纺织品服装第一大进口国,但是,在美国纺织进口10大来源国中,我国纺织品平均单价仅为1.53美元/平方米,低于位居第二的墨西哥达24%。这是价格战的必然结果。 其次,相关好处并没有落到中国企业手中。仍以纺织品为例,目前出口型纺织企业出口退税率为13%,外商对此了如指掌,他们常常在谈判的时候将出口退税部分也算进去,拼命压低价格。由于竞争激烈,加上行业协调机制缺位,我国纺织企业不得不忍气吞声,将一部分出口退税让出,接受外商的低价。这就是说,相当一部分出口退税,最终落入了外商的手中。 第三,出口退税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更低(很多商品的出口价格比内销价格还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大,很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并招致反倾销调查,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双重吃亏”状态。而“两高一资”商品,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还耗费了有限的资源,对于这种商品给予出口退税是得不偿失的,既不利于环境治理,也不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第四,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贸易顺差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有增无减。研究表明,出口退税率每下调一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成本就增加约一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将下降4.9个百分点,显然,下调出口退税率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且,这也有利于促使我国企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走出来,提高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像纺织这样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吸纳了巨大的就业人群,我们应在出口退税降低之前,采取相关措施弥补由此给这些行业造成的不利影响。据悉,此次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可能从13%降至11%。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的测算,出口退税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纺织业利润就下降40亿元,降低2个百分点,利润就下降80亿元左右。 出口退税下调,将增大纺织行业的成本,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提价。目前,我国纺织品价格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较大的提价空间。问题在于,我们的纺织行业仍然是散沙一片,内讧现象极其严重,倘若仅个别企业提价而另外一些企业不提价,提价的企业就有可能因遭到外商的抵制而失败。这迫切需要中国企业齐心协力一致对外,否则,中国纺织业将因出口退税降低而遭受损伤。 中国企业必须认识到,团结是自救的惟一出路,自戕只会让外商渔翁得利。有关部门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应该加强行业内协调,强化行业内团结,化解出口退税下调带来的不利影响。 出口退税政策出台后的市场深层思考 针对国家连续七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尤其最近的六月份调整,市场各方众说纷纭,解读不一。笔者认为,调整出口退税率仍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之中采取的刺激经济的手段,对涉及其中的相关产业存在多样化的影响。 政策解读 解读税务局发布的通知及附件,我们可以将此次调整分为5个档次,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从5%到17%不等。 此外,此次政策对退税率档次进行了归并,取消了11%和14%两个档次,退税率由原来的9档减少为7档。笔者认为此次调整有一下几点不同:第一,在最近几次上调退税率中屡屡出现的纺织品与服装本轮并未上榜。自2008年8月以来,纺织品与服装的退税率已经从11%一路上调到16%,该类产品离全征全退仅有一个百分点的空间。第二,钢材钢铁产品首度入围增退名单。第三,劳动密集型商品、家用电器等仍然是本轮调整名单中的主力。 背景剖析 毫无疑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连续七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并不是一个利好的信号。相比较而言,从1994年税制改革到2007年,中国出口退税政策总共只有6次大幅调整,分别发生在1995年、1996年、1998年、2004年、2005年、2007年。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以来的七次调整均是向上调整。因此,在国家如此高密度出台调税政策的背后是对于出口形势的担忧,“保出口”成为上调出口退税率的最大动力。 根据近期海关发布数据显示,4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1707.3亿美元,同比下降22.8%,但比今年一季度累计同比降幅减少1.9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的出口总值为919.3亿美元,进口总值788亿美元,贸易顺差131亿美元,同比增长21%,远低于3月份的42.04%。在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后,进出口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灾区”。 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正在继续深化,世界贸易组织在其报告中预测,今年世界贸易总量将下降9%,这将是自二次大战以来最大的降幅。其中,发达国家的贸易量收缩10%左右,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量下降2%—3%。全球贸易活动的降温对于中国的影响不言而喻,大量依托外需的产业遭遇灭顶之灾。以电冰箱为例,2009年4月份冰箱出口量同比下降了14%,1至4月累计的出口量下降了15%。类似的情况也同样出现在空调、缝纫机等产品上,为了扶持出口企业,中国不得不加大出口退税力度,仅今年1—4月,实际办理出口退税达1359亿元,同比增长近一成七。 近期,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表示,上半年出口负增长已成定局,目前应尽最大努力保持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由于即将发布的5月份的对外贸易数据仍难言乐观,有关专家预测表示,由于主要的外贸伙伴仍深陷金融危机中,外部需求并未有所改善,5月份的贸易额仍将继续下降,降幅预计超过20%。国家在此时再次调整出口退税率,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5月份的数据将继续“难看”。 影响研判 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于依赖出口业务的企业来说是一个直接的利好,将有利于出口企业降低出口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进而有利于落实国家稳定外需的政策意图。同时,由于政府对不同的产品实施不同的出口退税率,也能够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将政策扶持力度集中在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 但是,由于全球经济的走势依然扑朔迷离,各国进出口贸易复苏的脚步十分缓慢,在国际市场需求继续萎靡、价格下降幅度大于国内市场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国内的出口退税制度来增强出口能力,恐怕难以根本扭转当前企业出口面临的订单问题。因此,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短期内不断提高出口退税率,不仅无法拉动出口,反而有可能引起产业畸形,颇有“饮鸩止渴”之嫌。 我们认为,分析提高出口退税的调控措施对产业的影响,必须结合该产业特殊情况,既不能过于乐观,也不可一棒子打死。 首先,出口退税政策并非对于刺激所有产业的出口都行之有效。通过本次调整,很多商品已经实现或者接近17%的全额退税,日后再次上调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前文已有述及,纺织品服装行业向来是出口退税调控方案中的常客,此番却未能现身,其原因正是在于,经过连续的上调之后,其空间已经有限,效果出现递减。5月份以来各出口商会纷纷向商务部表示,要求推出出口全退税政策。虽然出口全退税政策符合国际惯例和WTO协议,但是目前外贸的主要压力还是来自于外部需求的萎缩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出口全退税会可能进一步加剧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而这并不利于中国产品守住国际市场份额。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再使用出口退税政策,有可能使中国外贸面临新问题。在此前美国财长盖特纳访华过程中,“挑刺”中国汇率的争论已不再是主要矛盾,影响中美及与其他国家贸易关系的矛盾将集中在贸易摩擦上。 其次,过分依赖出口退税政策扶持不利于企业提高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外向型经济的主体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凭借国内低廉的制造成本进入各国市场,长期被冠以倾销骂名。更重要的是,以价格优势而非技术优势占领市场的产业在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挤入之后,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这也正是国家出台相关产业振兴计划中的重要内容,必须进行产业调整。过高的出口退税变相鼓励国内厂商各到国外市场实行低价销售,不仅未能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反而进一步损害了“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价格地位。 金融危机中,中国出口的放缓更大程度是源于发达国家消费需求的萎靡,一味地采用提高出口退税率,用财政资金补贴劳动密集型、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难免有中国补贴世界的味道,并不利于国内的产业升级。以我国的玩具业为例,前些年粗放式高速增长积累的大量隐患,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各项成本和费用日益上升、国内外需求增速放缓等各项因素配合下直接导致全行业的低迷,调整到15%的出口退税率并无法保证企业能够得到更多的订单,企业要想长期生存,就必须在优胜劣汰中实现整个产业的升级。 第三,企业应该主动利用此调控环境修好内功。实施有利的出口退税政策还需有的放矢,重点支持那些处于发展初期的弱势产业以及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较大打击的行业。 出口退税率的调整确实可以在短期内对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我国4月份出口同比下跌22.4%,但是得益于此前持续上调纺织业的出口退税率,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下降为14.4%,好于整体出口跌势。若没有出口退税政策的支持,纺织出口大跌30%—40%并非没有可能。对于这类处于行业调整过程中的困难行业,进行必要的扶持将增强企业在危机中的生存能力,而企业也需要利用这难得的环境加速进行结构调整,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而此次调整还涉及了有色金属中的单晶硅棒,退税率由0上调至13%,在此次调整中幅度最大。这一调整主要对从事大直径单晶的出口生产的公司较为有利。以有研硅胶为例,公司2008年外销产品占总收入的28%左右,较2007年下降了22%,出口退税的大幅调整可以降低企业的出口成本,提高企业的毛利率。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医药行业,考虑到人民币的升值,这些处于发展初期的高附加值产业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的扶持,以尽快抢占市场份额,恢复企业信心,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是此举对于内销型企业的影响较为有限。 我们可以看到,此次出口退税的调整不仅提高部分深加工农产品、药品、钢铁等优势产业的出口退税率,还涉及了胰岛素、单晶硅以及家电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国家对于这些在金融危机中受打击较大的高科技行业的支持。 总之,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来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不是一帖百试百灵的良方,相关企业借助国家扶持的力量提升自身能力,在危机中壮大自己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2023-08-27 21:41:441
中国通货膨胀是什么意思
通货,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大于货币的实际需求量。 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标志。简单的说,按照供给关系,因为货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导致货币本身价值下降,所以要够买同一个商品,需要付出更多的货币,大家的感受就是,物价上涨了,东西贵了。 跟通货膨胀对应的,是通货紧缩,也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小于货币的实际需求量。 通货膨胀其实是一个很负杂的经济现象,影响它的因素复杂,它本身能造成的结果也很多,不过如果这个问题是因为最近国内物价上涨,大家开始关注通货膨胀而提出的,那基本算是回答了问题了。流通当中的货币量增加引发通货膨胀,而引起中国通货膨胀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廉价,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比较完善,再加上国家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政策,鼓励外国人来华投资。这使得中国流通当中的货币量增长很快并且大量获取外汇,促进通货膨胀,生产力发展加速了。中国为了要控制通货膨胀,在这方面做的措施是: 1,鼓励企业走出去,在国外投资。 2,减少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在中国投资办厂。 3,让股民们谨慎投资。 4,提高存贷款利率,让部分投资者们把钱存进银行。 5,国家要出台更多的政策,有效的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控制物价上涨。 其次中国积极发展多边贸易,并且现在与很多国家处于贸易顺差地位,这样很多中国人因此获利,人民的口袋鼓了,自然会去消费、投资,所以中国流通当中的货币量又增加了,总需求大于了总供给,物价上涨,这时企业家们为了赚个多的钱又会扩大生产,扩大投资力度,大家把存在银行里的钱拿了出来用于投资,这样也导致了流通当中的货币量增加。中国为了要控制通货膨胀,在这方面做的措施是: 1,提高“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进出口关税。 2,提高外企的企业所得税。 近几年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促进了消费的增加,人们把挣的钱要么去消费,要么就去炒股、卖基金、卖债券,流通当中的货币量增加,加快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力度。中国为了要控制通货膨胀,在这方面做的措施是: 1,增加消费税。 2,提高存贷款利率,让部分消费者们把钱存进银行。 再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这是当今很多国家所做不到的。一个国家经济想要发展就要有一点通货膨胀,如果处于通货紧缩经济是不会发展的。现在的物价飞涨,尤其是食物价格的飞涨,对于大多数城市居民来讲,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农民所获得利益的增加、农村的发展和整体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有非常好的影响的。 我想中国政府要想马上平息物价,是非常容易的,但为什么只是控制,不直接的平息他呢,我想这与中国经济建设由城市转向农村有关,中国百分之七十的人口是农民,国家不可能不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农民收入。但是经济建设转向农村得初期,不可能对城市一点影响也没有。 “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通货膨胀必定会引发物价飞涨,这两者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的。国家想要发展,物价一定会上涨,国家只能是控制,不能直接干预。 通货膨胀要靠国家的有关宏观政策,不能单单靠减少印刷钞票来抑制2023-08-27 21:42:142
中国过去20年股市的起伏!
自1990年中国股市开门营业,至今走过了20年的历程。回首中国股市20年的牛熊交替,它们基本上都是以暴涨暴跌的“对称美”而展现的。在此,笔者将这20年分为四大阶段:1000点中轴阶段、1000点底部阶段、1500点底部阶段、新中轴确认阶段。x0dx0a(一)中国股市第一阶段:1000点价值中轴阶段(耗时6年)x0dx0a1990——1996年6年间,中国股市始终以1000点为价值中轴,1500点成为股民心目中不可逾越的一道“坎”(“箱顶”)。6年间,中国股市经历了频繁的三轮暴涨暴跌。x0dx0a(1)第一轮暴涨暴跌:100点——1429点——400点(跌幅超过50%)x0dx0a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x0dx0a(2)第二轮暴涨暴跌:400点——1536点——333点(跌幅超过50%)x0dx0a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x0dx0a(3)第三轮暴涨暴跌:333点——1053点——512点(跌幅超过50%)x0dx0a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x0dx0a(二)中国股市第二阶段:1000点底部确认阶段(耗时9年)x0dx0a直到1997年2月21日,中国股市再次站上1000点,这是一个转折性的重大标志,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从此以后,中国股市的收盘指数一直牢牢站在了1000点之上。尽管2005年6月6日,上证综指盘中一度击穿1000点大关,但当日股指仍顽强地收在了1000点上方。x0dx0a从1996年1月到2005年6月,中国股市经历了第四轮暴涨暴跌,其主要标识性意义是:这一轮暴涨暴跌奋力冲破了1500点的历史“箱顶”,并将1000点的“价值中轴”变成了新的市场“箱底”。x0dx0a(4)第四轮暴涨暴跌:512点——2245点——998点(跌幅超过50%)x0dx0a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5年牛市累计涨幅超过300%!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持续5年之久的此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x0dx0a在第四轮大牛市的上升通道中,它所表现出来的“一波三折”行情,极好地化解了股市阶段性暴涨过程中所聚集的泡沫,这极有利于牛市行情的延长:512点(1996年1月)——1510点(1997年5月)——1047点(1999年5月)——1756点(1999年6月)——1361点(2000年1月)——2245点(2001年6月)。x0dx0a请注意:由于处在大牛市上升通道中的每一次“回调”,其跌幅均未超过前期上涨的最高点的1/2,因此,笔者才将它视为一种“回调”,而不是一轮独立的“熊市”行情.第四轮牛熊更替与前三轮牛熊更替的主要区别在于:第四轮行情是一轮“慢牛”行情,它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上涨,同时也对称地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下跌:2245点——1500点——1200点——1000点。正是牛市“一波三折”地曲折上涨,才有后来“一波三折”地曲折下跌。也正是这样,这一轮牛熊行情才能持久,前后持续9年的时间。这是中国股市20年唯一经历过的一次“慢牛慢熊”模式。x0dx0a(三)中国股市第三阶段:1500点底部确认阶段(耗时3年)x0dx0a2005年下半年,中国股市从千点上方重新整固、重拾信心,再次揭开中国股市20年中涨跌最为猛烈的第五轮暴涨暴跌序幕。x0dx0a(5)第五轮暴涨暴跌:998点——6124点——1664点(跌幅超过50%)x0dx0a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幅超过50%,故标志着此轮熊市底部的正式确立。x0dx0a2005年下半年,上证综指从1000点附近启动新一轮超级大牛市,2006年5月9日,上证指数终于再次站上1500点。2006年11月20日,上证指数站上2000点。x0dx0a2006年12月14日,上证指数首次创出历史最高记录,收于2249.11点。8个交易日后,2006年12月27日,上证指数首次冲上2500点关口。2007年2月26日,大盘首次站上3000点大关。2007年5月9日,大盘首次站上4000点大关。2007年8月23日,大盘首次站上5000点大关。x0dx0a2007年10月15日,大盘首次站上6000点。次日便创下6124点的历史最高记录。大盘在6000点之上仅站了三日即调头向下,这标志着本轮牛市的正式终结。x0dx0a在本轮大牛市中,上证综指从2006年12月14日的2245点飙升至2007年10月16日,只花了整整10个月功夫;然而,在接下来的大熊市中,上证综指从6124点狂跌回2245点,正好也只花了整整10个月的功夫。这是中国股市真正意义上的暴涨暴跌“对称美”!x0dx0a不过,事情远还没有结束。2008年10月28日,中国股市继续暴跌至1664点,这才探出本轮熊市的绝对底部!有人说,从6100点倒过个,跌至今天的1600点,应该差不多了;但也有人说,至少还要跌破1500点,更有甚者,有人预测本轮熊市还要跌至1200点或是重试1000点的底部。所幸这一切都只是少数人的臆想或悲观。x0dx0a1664点,真的打住了!这一重大信号的伟大意义在于:它标识着中国股市终于确认了1500点的历史新“箱底”;1500点终于筑成了中国股市的万里长城!x0dx0a(四)中国股市第四阶段:新的价值中轴在哪里?2000点或3000点?x0dx0a1500点是中国股市未来市场的“箱底”,牢不可破!那么,未来三五年内,中国股市的价值中轴究竟在哪里?再次跨越6124点的历史高峰还需要等待多久?它会重蹈日本股市20年不能跨越4万点历史高峰的“覆辄”吗?或是它会重走NASDAQ十年不能超越5500点的历史高峰的老路吗?中国股市20年的日K线图可能会给我们某种启示、某种灵感,或是某种答案。最后参考:笔者妄加预测,2010年中国股市将在2000——4000点之间震荡徘徊。在未来三年,中国股市可能不存在真正牛市!主要依据基于如下三大背景因素:x0dx0a第一,2010年,中国股市将真正步入“全流通”时代,随着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尤其是股指期货的推出,暴涨暴跌的“对称美”将逐渐淡出。更何况,花三年时间固本培元,重拾旧山河,再次积蓄能量,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x0dx0a第二,节能减排目标将扼杀“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行业扩张,“两高一资”行业的央企与国企利润增长将会大打折扣。传统GDP挂帅、GDP高增长将不再灵验,新的利润增长点将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中艰难寻找!经济增长质量目标将全面取代单纯经济增长速度指标第三,作为中国经济晴雨表,明年银行业将步入整固期。一方面,银行自身要“充电”,需要第二次借力股市,增发充实资本金;另一方面,后危机时代,在银行信贷天量扩张受限的形势下,趁机扩张资本市场,加速股市扩容,这是创业板与中小板快速扩容的天赐良机!这可以大大缓解中国企业传统而单一的融资渠道——银行信贷的巨大压力2023-08-27 21:42:543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多年前,有人曾经心惊于油价突破了五元;现在或许人们感
C 试题分析:A. 叹号应为逗号,句号应为感叹号。B.括号解释的内容为“两高一资”,应把括号移到“两高一资”的后面。D.“中国好声音”为栏目名称,应用引号。本题A项迷惑性较大,考查感叹号的基本用法;B考查局内括号的用法;C项考查破折号的用法,较为简单;D项考查书名号的用法。 考生应该熟悉各种标点的基本用法,不能仅仅记住标点的常见错误。注意分析标点也要从分析句子内部关系入手。2023-08-27 21:43:021
自有资金比例的分析
巴曙松表示,国家对于“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这样的“两高一资”行业一直是国家控制的重点,但是在信贷扩张的过程中,为了片面追求经济迅速回暖,有些地方开始上马一些两高一资项目。国家这次通过经济手段迅速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种现状。像电石、铁合金、烧碱、焦炭、黄磷项目以及电解铝、玉米深加工这样的“两高一资”项目,将受到较大冲击。而对于那些投资规模巨大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压力。据了解,目前,钢铁项目资本金比例在40%及以上,房地产35%及以上,其他一般掌握在30%(及以上)左右。巴曙松说:“我们这次扩大内需重点扶持的大型基础设施,降低资本金要求的行业,他们融资能力会提高,所以它应该说下一步得到信贷支持的空间就更大,应该说会有正面的效果。”2023-08-27 21:43:091
社会五大经济问题是什么?
社会经济问题是:1、从经济的内外结构上:内需不振,消费对经济贡献的比重小,主要靠投资和进出口,对外依存度大。2、从经济的产业结构上:劳动密集型低技术产业居多,缺乏资金密集型高技术产业,资源生态破坏和浪费严重,缺乏核心技术和产品,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因为中国失业率过高,有大量的农村剩余人口急需寻找“出路”而恰恰中国的第三产业还不太发达,矛盾日趋突出。3、从经济的地理布局上: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落后,东部拥有雄厚的技术人才资金等优势,人口稠密,西部有大量的资源优势,地广人稀,东西部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差距过大,矛盾日益突出,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阻碍了中国内部“市场的一体化”。扩展资料:社会五大经济问题影响因素:1、人的因素社会经济系统与物理系统的根本区别是社会经济系统中存在决策环节,人的主观意识对该系统具有极大的影响。2、社会因素指标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口的各种构成、出生率、死亡率、就业人数、文化普及率、文盲率、医疗设备情况、临床总数、离婚率、犯罪率等。3、经济因素指标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各部门的产值、产品、财政收入与支出、利税总额、工资总额、投资情况、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外汇收支、价格体系及其增长指数、工资增长指数等。4、自然环境因素指标气温、水、土、油气资源、地貌、地质情况、河流、山路、高原、平原分布及其特点、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森林植被面积、公共绿化用地面积等。5、科学技术因素指标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情况、智力投资、科研经费、科技人员总数及其构成、科技成果数、技术改造项目数、技术引进项目数、技术革新项目数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经济系统2023-08-27 21:43:263
资本金比例的调整意义
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到底意味着什么,对各个行业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在第一时间联系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体现的是一个有保有压结构调整的思路,就是说在我们扩大内需的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大的行业的投资里面,有些行业是要继续保,是要继续扩张的,有些行业是需要进行压缩的,所以这次调整就体现了有保有压的理念。”巴曙松表示,国家对于“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这样的“两高一资”行业一直是国家控制的重点,但是在信贷扩张的过程中,为了片面追求经济迅速回暖,有些地方开始上马一些两高一资项目。国家这次通过经济手段迅速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种现状。像电石、铁合金、烧碱、焦炭、黄磷项目以及电解铝、玉米深加工这样的“两高一资”项目,将受到较大冲击。2023-08-27 21:43:411
中国近几年来的新成就(十年以内)
1、中国天眼,世界最大的望远镜工程于2011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6年9月竣工,工期5.5年。望远镜台址挖掘完工,基地、主动反射面的建造均于2013年内动工。总投资概算为6.67亿元。2、港珠澳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于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于2018年2月6日完成主体工程验收;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3、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4、嫦娥工程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9年1月14日,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表示,2019年年底前后将发射嫦娥五号。5、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港珠澳大桥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带一路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探月工程2023-08-27 21:44: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