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的典故
2025-11-17 14:25:27
永节芜贱买断之之耻
“池”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寓意和典故,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与“池”相关的典故:

1. **涸辙之鲋**:出自《庄子·外物》,讲述了庄子看到干涸的水池里有一条小鱼,便用自己的杯水救了鱼的故事。这里,“池”象征着生命的源泉,而涸辙之鲋则比喻处于困境中需要救助的人。
2. **悬池**:源自《左传》,讲的是郑国大臣子产为了整治国政,故意在宫门前挖了一个水池,让人往里投钱,比喻以严厉的手段警示他人。
3. **池鱼**:常用来比喻被拘禁的人或生活不自由的人,出自《史记》中的“池鱼之困”,比喻因受制于他人而感到困扰。
4. **金池**:出自《左传》,讲述鲁国公子友在宴会上巧妙地用水池挡住了敌人进攻的故事,后来用“金池”比喻坚固的防御。
5. **莲花池**:在佛教文化中,“莲花池”象征清净和超脱,常与佛教故事或诗句联系在一起,如《红楼梦》中贾宝玉与黛玉在莲花池边相遇。
6. **悬梁刺股**:虽然典故本身与“池”无关,但有时会与“金池”连用,形容人为了读书勤奋刻苦,如“悬梁刺股,不遗余力”。
7. **鱼跃于渊**:出自《易经》,用以比喻有才德的人能够充分发挥其才能,也常与“池水”结合,比喻人才在合适的环境中能够自由发展。
这些典故展示了“池”在古代文化中的多重寓意,不仅关乎自然界的水域,也象征着人生的境遇、国家的政治和个人的道德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