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在古文中的出处
2025-11-15 06:27:07
永节芜贱买断之之耻
"博"这个字在古文中有很多出处,以下是几个例子:

1. 《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这里的“博”指的是广博,形容那位君子的学问和行为都十分广博。
2. 《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里孔子提到“博学”,意指广泛地学习,这是古代对有学识之人的要求。
3. 《庄子·逍遥游》:“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这里的“博”指的是知识、智慧广泛,表示庄子认为知识是无穷无尽的。
4.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这里的“博”是指广泛地施恩于民,意味着对人民有广泛的爱和关怀。
这些例子展示了“博”在古文中的多种用法,包括广泛、博学、广博等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