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存款准备金的作用:增强商业银行应付客户支用、提现的能力,保证存款人的利益和维护银行业的稳定。同时,它也是中央银行贯彻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人民银行制订的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说是中央政府调控经济的“尚方宝剑”,在2003年9月及2004年4月,曾两次“出招”冷却过热的经济,均提高商业银行在人行的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由原本的6.5%提高至7.5%。2006年又调整到8%,小规模商业银行8.5%。存款准备金率8%,即银行每收到100元(人民币.下同)存款,便须上缴8元存放在央行。上述两次提高准备金率,人行估计分别从市场中抽走1500亿及1100亿元游资。提高准备金率会迫使银行减少放款,甚至追收放款,但调控效力只属一次性。银行放在央行的存款同样可以赚息,但低于2厘,较一般贷款为低。
存款准备金是什么意思?
1、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在央行存储的准备金就可以减少,那么,可以放贷的资金就增多,通常存贷款利率也会降低,这是在经济比较宽松的时候采取的财政政策。通货紧缩的条件下,也会通过降低存贷款利率来刺激贷款,刺激经济增长。2、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今后向市内银行申办个人房贷、个人消费贷款等,在同等条件下可能更容易。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也会随之降低,人们更愿意将存款从银行中拿出来投入到使用中,因此市场的流通性则会大大增强,这通常是在经济比较宽松的时候,国家会采取的财政政策。3、当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上升。因为准备金率下降,货币乘数就变大,从而提高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松,货币供应量增加,利息率降低,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增多。4、存款准备金率,是国家中央银行为稳定市场金融秩序、刺激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如果准备金率下降,那么银行上缴的金额就减少了,银行的流动性就增强了。5、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从各方面释放资金流动性,增强实体经济的流通,金融机构将会在国家的引导下拥有更多的可支配资金,帮助之前无法生存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6、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通常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按央行的比例存放,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外在央行任意比例存放的资金。
准备金在财务报表哪里
准备金在财务报表的固定资产减值里面。对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应当在期末时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比较,两者之间较高者)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相关处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风险准备基金(包括投资风险准备基金),以及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准备金的支出不予扣除。
期初理财准备金怎么计算
存款准备金率乘以本次的存款金额,例如,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10%,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100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00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20%,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800万元。作为准备金计算基数的存款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准备金是什么呀!干什么用的!
[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存款准备金率] ·金融机构必须将存款的一部分缴存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叫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 要理解存款准备金率,先来了解一点常识。这个社会上总是会有一些人有闲钱,一些人等着钱用。钱放在家里是不会变多的,有闲钱的人就会想办法使钱变多,办法是借给等着钱用的人然后收取利息。利息就是用了别人的钱所付的钱。但是,有闲钱的人并不一定知道谁是等着钱用的人,同样等着钱用的人也并一定知道谁是有闲钱的人。为了便于这两种人能借出和贷到钱,银行就出现了,这就是银行的主要作用之一:有闲钱的人并不需要知道谁缺钱花,等着钱用的人也并不需要知道谁手里有闲钱。 现在谈谈存款准备金率。有了银行之后,有闲钱的人会把闲钱存到银行里(当然现实生活中人们并不会把所有的闲钱存到银行里)。假设这个社会总共只有100块闲钱,这100块闲钱随时随地都能提出来。但是,那些有闲钱的人不会突然同时需要钱用,从而一次性把100块钱全取完,所以银行没必要把100块钱全放在银行的金库里以备老百姓提款。一般来说,银行只要放一部分钱让老百姓能随时随地提到钱就行了,剩下的钱贷给那些等着钱用的人。贷款人付给银行的利息(利息就是用了别人的钱所付的钱,这里贷款人用了银行的钱)和银行付给存款人的利息(利息就是用了别人的钱所付的钱,这里银行用了存款人的钱)之差就是银行的利润来源了。银行老板决定:留下10块钱备提款用,剩下90块钱全贷出去。这10块钱就叫存款准备金,存款总共100块钱,那么存款准备金占其中的10%,这10%就叫存款准备金率了。有人会说,怎么留这么少啊?注意,银行也是一个企业,起码它也要做到收支平衡。假设付给存款人的利息率是10%,那么它要付给存款人10块钱利息,为了做到收支平衡,贷出去的款所得的利息至少是10块钱。如果存款准备金太高,比如100块钱有90块钱用作了存款准备金,那么能贷出去的钱就只有10块钱,而这10块钱要得到10块钱的利息,利息率只能是100%。同理,货款的人起码也要做到收支平衡,贷到这100%的10块钱后能投资什么行业利润才能超过100%呢?估计只有贩毒、走私军火这种买卖了。事实上,上面的推论还是理想化了,无论银行老板还是贩毒老大,还都要付给职员或弟兄工资,还有其它经营费用等等。即使赤手空拳的劫匪也要把他抢到的钱中的一部分用来买饭吃,不然下回被劫的说不定是谁了。那么,这么高的利息率的贷款在这个社会上存在吗?答案是存在,那就是高利贷。你的亲人生了病要移肾,你又是一个穷人,银行怕你还不起不贷给你,你只好去借高利贷了。代价可能是答应黑帮去贩毒,去走私军火。所以有高利贷的地方总是能看到贫穷、黑社会和犯罪的身影。 10%的存款准备金实际上是比较高的。看看上面的新闻,你会发现现在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只有7.5%。了解了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现在我们来看为什么我们央行把存款准备金提高了0.5%,金融机构会一次性减少可用资金1100亿左右呢? 上面说到,银行留了10块钱作存款准备金,90块钱贷了出去。贷了这90块钱的人要花吧(如果他又把这笔钱存入银行,那他脑筋有问题),比如他用这90块钱买了你一辆车,于是你收到了90块钱。得到这90块钱,很有可能你不会马上花掉,并且很有可能你会把它先放在银行一段时间,于是银行又得到了90块存款。按照规矩,银行从这90块钱中又留了10%作存款准备金(这是备存入90块钱的人提款留的),即9块钱,剩下81块钱又可以贷出去了,然后又有人存入81块钱,留10%即8.1块钱作存款准备金,以此类推。对于第一次存入100块钱的人来说,他们有100块钱的货币可以用,因为随时随地都能提到,虽然实际上银行为他们提款只准备了10块钱;对于第二次存入90块钱的人来说,他们有90块钱的货币可以用,因为也是随时随地都能提到,虽然实际上银行为他们提款只准备了9块钱,以此类推。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钱变多了:甲有100块可随时随地提到的钱,乙有90块可随时随地提到的钱,……。那么甲、乙、丙、丁、……现在一共有多少钱了呢?答案是1000块。有兴趣的人可以用数学的方法算一下。上文提到了,实际上这个社会上只有100块的闲钱,经过银行魔术般的变幻,变成了1000块,神奇吧?假如把存款准备金提高到20块,即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20%,数字则变成500。这个数字其实是闲钱总量除以存款准备金率得来的。100除10%等于1000,100除以20%等于500。由此可见,只要改变存款准备金率,这个社会上的闲钱的总量就能得到有效调控。在银行方面来看,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就是可贷出去的资金少了,原来10%的时候能贷出去90块,调为20%后就只能贷出去80块了,而原来10%的时候,再次存入的90块钱能贷出去81块,调为20%后,再次存入的80块钱只能贷出去64块钱,以此类推,从总量上来看银行能贷出去的钱就大大减少了。 现在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够理解新闻中“4月11日,央行向外界透露,从4月25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普遍提高0.5个百分点,从目前的7%提高到7.5%,以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保持中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这段话的含义了。 有心的人可以琢磨一下“据估算,本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后,金融机构将一次性减少可用资金1100亿元左右。”是如何算出来的。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原理,实际情况涉及利息、政策、金融稳定,比这复杂得多。限于本人才疏学浅,就不理论了。 说到这里,想提一下挤兑。挤兑就是大家挤到银行里去取钱。比如哪天大家听了一些小道消息觉得放在工行里的钱不保险,于是纷纷跑到工行取钱。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工行里的金库里只留了小部分钱以备提款,没那么多钱供大家提,大家提不到钱,于是愤怒无比,打、砸、抢,社会岂不要乱套?我想这很难发生,在最严重的后果出现之前,周小川同志肯定会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新闻联播等节目,表情严肃地说:“……中国工商银行是国有四大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将尽最大的努力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等等类似官话。这话的深层意思是:请大家放心,工行不会有问题的,大家不用去提钱了,真要去提的话,央行是一定会挺工行的。
什么是银行的一级准备金、二级准备金,是按什么比例提的,具体是怎么算的?
银行在收到大家存款后,需要按一定的比例上存到人民银行。1、一级准备金:属于人民银行规定之内的存款准备金。2、二级准备金:是为了加强系统调控,属于人民银行规定之外的存款准备金。是由总行集中分行、直属支行的部分资金,然后再统一调度调控的资金。3、不管是一级准备金还是二级准备金,都是由每个银行上级去制定的。拓展资料:1、早期的银行是没有最低的存款准备金限制的,吸收的存款可以全额作为贷款放出去。这样银行贷款放得多,利润也多。但这样也会导致银行自己没有留下现金,如果存款人要求提款,银行一时拿不出足够的现金偿付,就会很麻烦。2、在经济危机的时候问题被放大,很多储户都不知道银行能不能撑过经济危机,所以都想把钱取出来拿在自己手上,结果就是发生银行挤兑。实在拿不出现金偿付的银行只能破产关门。3、自此,美国有了法定的最低存款准备金要求,银行必须从存款中拿出一定的比例留在自己手中,以备必要时偿付储户,这就是存款准备金。4、存款准备金占存款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5、现在的存款准备金仍然有防范风险的作用,但更常见的用途是调节货币供应量,也就是调控通货膨胀。简单的解释就是银行有点像个容器,存款就是有钱放进来了,如果一点不“准备”,放进来的钱就会全额用到外部经济体系中,给企业,给个人,增加经济体系中的货币总量。如果“准备"一点,每次放进来以后银行都自己扣留一部分,再放出的钱就会少了,经济体系中的货币量就少了。存款准备金率低,意味着银行上存到人民银行的钱少,自己留下的可以经营的钱多,可以投放到市场的钱多,促进投资借贷,属于宽松政策,刺激经济的策略。相反,存款准备金率高意味着能够供银行支配使用的钱少,可以用于向企业放贷的钱就少了。
保险公司三种准备金
保险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保证其如约履行保险赔偿或给付义务,根据政府有关法律规定或业务特定需要,从保费收入或盈余中提取的与其所承担的保险责任相对应的一定数量的基金。为了保证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各国一般都以保险立法的形式规定保险公司应提存保险准备金,以确保保险公司具备与其保险业务规模相应的偿付能力。分类保险准备金主要有以下几种: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再保险准备金等。为了保证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各国一般都以保险立法的形式规定保险公司应提存保险准备金,以确保保险公司具备与其保险业务规模相应的偿付能力。[1]总准备金总准备金或称自由准备金是用来满足风险损失超过损失期望以上部分的责任准备金。它是从保险公司的税前利润中提取的。[2]总准备金是保险人从决算后的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并逐年积累,用以应付巨大赔款时弥补亏损的资金。设置总准备金,既是保持保险人业务经营稳定和组织经济补偿的需要,也是巨型灾害和特大事故的发生在年度间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提取总准备金的计算方法是:总准备金=当年实现的利润-当年所得税-调节税-利润留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指在会计年度决算时,对未到期保险单提存的一种准备金制度。之所以规定这种资金准备,是因为保险业务年度与会计年度是不一致的。比如投保人于2009年10月1日缴付一年的保险费,其中的3个月属于2009年会计年度,余下的9个月属于下一个会计年度。这一保险单在下一会计年度的前九个月是继续有效的。因此,要在当年收入的保险费中提存相应的部分作为下一年度的保险费收入,作为对该保险单的赔付资金来源。按照我国保险精算规定:会计年度末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照本会计年度自留毛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应在会计年度决算时一次计算提取,提取的计算方法有年平均估算法、季平均估算法和月平均估算法。[3]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也称赔款准备金,是在会计年度决算以前发生保险事故但尚未决定赔付或应付而未付赔款,而从当年的保险费收入中提存的准备金。它是保险人在会计年度决算时,为该会计年度已发生保险事故应付而未付赔款所提存的一种资金准备。之所以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是因为赔案的发生、报案、结案之间存在着时间延迟,有时该延迟会长达几个年。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成本与收入配比的原则,保险公司必须预先估计各会计期间已发生赔案的情况,并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包括已发生已报案赔款准备金,已发生未报案赔款准备金和理赔费用准备金。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非寿险保险事故已发生并已向保险人提出索赔、尚未结案的赔案提取的准备金。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的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理赔部门,应当反映理赔部门对于理赔模式、赔付支出变化、零赔案、大赔案等问的经验和判断。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非寿险保险事故已发生、尚未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的赔案提取的准备金。理赔费用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非寿险保险事故已发生尚未结案的赔案可能发生的律师费、诉讼费、损失检验费、相关理赔人员薪酬等理赔查勘费用提取的准备金。[3]再保险准备金保险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为承担保险责任或备付未来赔款的一项基金。其基金从保费收入或资产中按期提存。虽然保险准备金的来源是保费收入,但这种从保险费中提取的基金不是保险公司的资产,而是负债。在这种负债背后,必须有等值的资产作为后盾。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的准备金,按提存的方式分为法定准备金和任意准备金两种。其中,法定准备金可分为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人身保险准备金的主要形式是责任准备金。人身保险准备金必须单独提存,以保证保险公司有足够偿付能力来履行赔偿和给付责任。再保险准备金实际上是保证金。分出公司为备付再保险接受人在再保险合同下应负责的赔款,从应付的再保险费中扣存的一项基金,称为再保险准备金。[4]编辑本段保险准备金提存保险准备金的提取原则保险人提取保险准备金,应当充分考虑以下几项原则:第一,保障被保险人利益的原则。被保险人作为保险活动当事人的重要一方,保障其合法利益是无可争议的。而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最终要体现在保险公司及时、准备地履行其赔付责任。如果保险公司置被保险人的利益不顾,片面强调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大,不真实、足额地提取各项责任准备金,一旦发生赔付责任,保险公司将陷于被动,甚至出现无法履行保险合同的局面,对被保险人的利益将是极大的损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保险公司要求得发展,必须以被保险人的信任为基础,争取足够多的投保人,为此保险公司就要有良好的信誉,切实起到减少被保险人面临的风险损失的作用,如果保险公司没有充足的各项责任准备金作为后盾,就很难以及时对被保险人的损失进行赔付。因此,保险公司必须以保障被保险人利益为原则,提取各项责任准备金。第二,保证偿付能力的原则。从实质上来讲,这一原则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切实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因为要想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保险公司必须要有基本的偿付能力,而保险公司要拥有一定的偿付能力,就必须提取各项责任准备金,以备不时之需,否则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也就无从谈起了。[1]根据我国《保险法》第93条规定,“除人寿保险业务外,经营其他保险业务,应当从当年自留保险费中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取和结转的数额,应当相当于当年自留保险费的百分之五十。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应当按照有效的人寿保险单的全部净值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在保险业务经营中,由于寿险与非寿险在经营核算上存在差异,其准备金的提留方式也就不尽一致。非寿险准备金有法定准备金、任意准备金等区分。寿险准备金有理论准备金与实际准备金的区分。非寿险准备金的提存非寿险准备金按其提存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法定准备金和任意准备金。法定准备金是指根据国家对保险企业实施管理的有关法律规章的规定,保险人应当从其保费中提存的一定比例的“费用”。法定准备金通常又可分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任意准备金是保险企业根据自己的业务开展需要,除依法留足准备金外,应在当期保费中提存一笔费用,用作经营风险损失与保险资金运用损失波动较大所带来的不利的准备。由于保险业务大都是定期的,通常又叫短期核算性险种业务。1.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计算。由于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一种对未满期保险单的责任准备,其提取数额通常等于未满期保险单的总保险费收入中未赚取的部分。因此,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计算方法较多,这里仅举三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1)逐日计算法。根据每张保险单的第二年有效天数,逐笔计算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假定一年是365天,公司每天都有相等的保险费收入进账,则1月1日前出售的保险单,将于本年度12月31日期满,1月2日签出的保险单,还有一天在次年度期满,依次类推,至12月31日签出的保险单,需在次年度12月30日到期,即还有364天未经过。则,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存以逐日计算法计算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已收保险费的50%。(2)24个半个月提存法。发源于美国的一些州,也可以说是在下面将要介绍的季度提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出来的。每月承保的保险费均要分开计算,并假定每张保险单是于月中期满(实际上同假定保险费收入是均匀分布的道理一样)。当保险费收入均衡分布时,至少每半个月的保险费收入累积数是相等的,则与前述结果是一致的。如果保险费是在持续增长,24个半个月提存法就显得不那么灵了。(3)季度提存法。以季度为计算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时间基础而形成的一种准备金提存方法提存比例。假定年度保险费收入是25000元,平均分四次进账,每次为6250元。若经营费用率为33.33%,则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存比例为42%。如果上列款项均是在季度末支付,则几乎每季都还有几天剩余时间,这就意味着42%是高估的。在实际业务中,可调整到40%。时至今日,40%提存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活力不减,仍为许多公司所沿用。2.未决赔款准备金的计算。根据经营资料预计本年度终了时,尚有一部分已报案或已处理赔案但没有支付赔款的案子和已发生但被保险人还没有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的案子(既有直接业务的,又有再保险业务的)。对这两种已发生的案子,保险人在年终时,须在损益结算时提取相当的赔款准备金,即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准备金的计算方法:一是计算未来赔款支付系数,即赔款极终值;二是在极终值的基础上,根据已报告损失,测算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一般是在当年度提取,次年转回作收入处理。例如,上年度提存的未决赔款准备金是100万元,本年度根据业务部门预计需在年终决算时提取120万元未决赔款准备金。在会计核算处理上,一般将上年提存的100万元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将本年的120万元未决赔款准备金从利润账户上冲减。寿险责任准备金的提存寿险准备金的计算过程很复杂。为简化计算过程,保险公司都有自己厘定纯保险费的死亡表和预定利率在不同保险类型下的复利、现值和年金换算表,从而大大简化了寿险准备金的计算过程。寿险准备金系在保险单起期后,由保险公司在每年的年底提存一次。寿险准备金的计算有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过去法是凭过去已收的保险费计算,简称过去法,即将过去已收取的保险费及其利息的合计额(A)减去过去已给付的保险金及其利息的合计额(B),用公式表示为:V=Au2212B第二种将来法是凭未来收取的保险费计算,简称将来法,即将将来应付的保险金的现值(C)减去将来可收入的保险费的现值(D),用公式表示即为:V=Cu2212D又依收支相等原则,即保险合同期满时,保险公司所收取的纯保险费本利和,应等于支出的保险金本利和,换言之,将它们换算成计算责任准备金时的现值也应相等。用公式表示为:A+D=B+C,亦即:Au2212B=Cu2212D寿险准备金提存分理沦准备金、实际准备金和平均准备金。1.理论准备金。是指就纯保险费而言所计算的责任准备。2.实际准备金(或理论责任准备金的修正)。在计算理论责任准备金时,基本是采用下述三个假设为条件的:其一是保险费在保险年度开始时就交付,而保险金的给付是在被保险人死亡年度终了时才进行的;其二是被保险人中各年龄层的死亡人数将准确地按照保险公司所选定的利率生息。不难推断,一旦一批同类型的投保人全部死亡,所积存的理论准备金将降至为零。又由于理论准备金的计算法是假定了纯保险费是均匀收取的,进而也就假定了附加保险费也是均匀收取的。然而,新填发的保险单在承保的第1年内原始费用,如代理费、体检费和手续费等十分突出,若仅凭第1年的附加保险费来支付这些费用将会出现入不敷出。为此,保险公司必须对理论责任准备金进行修正,即对于第一年的开支费用要在准备金中扣除,修正后的准备金叫实际准备金。其计算方法通常有下列两种:(1)一年定期扣除法。除定期死亡保险外,不论哪一种保险其第一年所收入的保险费均作为一年期的死亡保险费,其差额部分作为第一年的费用开支。所以,在第一年业务中,不产生责任准备金,自第二年开始至保险期满止,再将第一年被扣除的责任准备金逐年补上,至期满时的准备金与保险金额相等。采用一年定期扣除法计算出来的实际准备金与年龄加大一岁、保险期限缩短一年的理论准备金数是相同的。(2)修正一年定期扣除法。在实际业务中,短期业务保险费率均比长期业务高,而费用率却相对较低。因此,在第一年的保险费收入中,扣除各种费用支出后,其剩下来的数额,短险业务要比长险业务相对高。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第一年不计算准备金的方法显失公平。而修正一年定期扣除法正是对一年定期扣除法的这一不足之处进行了补充。修正一年定期扣除法是以某一种保险为修正的标准,凡年交净保险费低于这一标准的保险业务,仍沿用一年定期扣除法,年交净保险费高于这一标准的保险业务,净保险费数和准备金数以标准的保险为基础。因为净保险费数比标准的保险业务为高的业务,其年期一定比标准的保险业务要短。修正一年定期扣除法一般是用20年限期交费终身保险或用20年储蓄保险作为修正的标准保险业务。3.平均准备金。理论准备金和实际准备金都是按投保的足年年份计算的。保险公司签发保险单的日期是没有限制的,投保人在一个年度内的任何一天,都可作为保险单开始的起保日期。因此,各保险单的日期不尽一致,而保险公司在会计年度决算时却是有期限的,一般是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为一个会计年度。所以,不能按照足年年份的准备金数来估算保险单的准备金数,而是要采用平均准备金数来估计保险单的准备金数,平均准备金的计算公式是:平均准备金=(净保险费+上年度的准备金+本年度的准备金)÷2[2]编辑本段会计处理2001年11月27日,财政部颁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要充分考虑或有事项。保险准备金——或有负债或有负债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或有负债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或有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第二,或有负债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第三,或有负债的结果只能由未来发生的事项确定;第四,现时义务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金额难以预计。从保险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单(保险合同)向被保险人收取保险费,很大一部分通过责任准备金形式提存出来,而责任准备金可以说就是一种或有负债。其原因如下:1.它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所谓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对投保人或保单持有人承担未了责任而提存的准备金。保险承担将来未了责任有一前提,那就是保险公司已向投保人收取保险金,签订了保险合同,即在保险合同生效后,保险公司负有在被保险人发生保险事故或生存到有关规定年龄的情况下,向保险受益人提供赔款或给付的责任。签订保险合同是一种客观事实。提存责任准备金是因公司过去的经济行为即签订保险合同要求承担保险责任所引起的,是现存的一种状况。2.它具有不确定性。由于保险公司本身经营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责任准备金的不确定性。对于财产保险合同,保险公司承担的赔偿责任主要是与保险事件造成损失程度有关,由于在保险期间内,无法预知事故发生及可能造成损失程度的大小,因此责任准备金具有不确定性特点。对于人寿保险业务,传统险种由于带有储蓄性质,它所引起责任准备金在金额上则具有较大的确定性。而寿险公司目前正面临着产品转型,即由原来的储蓄型险种向保障型险种过渡,保障型险种不具备返还性特点,它所提取的责任准备金不是为支付满期给付的准备,而是为支付死亡或意外伤害责任的给付。死亡或意外伤害给付与否完全取决于死亡或意外伤害发生的或然率,因而,这类险种的责任准备金同样具有不确定性。3.它具有未来性。责任准备金的提存虽然是一种现时存在,但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具体进行保险金补偿或给付的经济行为,即赔付与否以及赔付金额的大小必须在以后的业务赔偿发生或保险期限到期后才能真正得到证实,因此,保险公司在原定合同成本承担责任的时候,对责任准备金的确定只有预测性,需要由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来证实。4.它具有估计性。由于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和存在一些难以预知因素,所有的估计都是基于一定的人为假设作出的。如财产保险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在各年度内的分摊是假设风险责任在保险期限内均匀分布,与时间成正比;未决赔款准备金的数字是根据过去的统计资料、理赔经验或对未来的趋势进行预计,依照个案法或由统计模型估算得出。而人寿保险的责任准备金则需专门的精算师进行精算。由于估计方法的局限性与保险监管当局谨慎性要求的影响,无论是财产保险还是人寿保险,责任准备金的估计值与实际值常有较大偏差。参考资料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中国银行准备金率现在多少
中央银行于2019年8月25日公布,大型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18.00%下调为17.50%,中小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14.50%下调为14.00%。【拓展资料】一、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是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二、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2011年6月14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也是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12月,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2月,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下调。三、存款准备金,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RDR,即RMBDeposit-reserveRatio,全称为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这个比例越高,执行的紧缩政策力度越大。四、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五、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关于存款准备金和库存现金
存款准备金是金融企业为满足客户的存款提取和资金结算而准备的货币资金。在国际上,存款准备金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储备现金;第二,按照存款总额或负债总额的一定比例支付给央行的存款,称为法定准备金;第三,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那部分央行存款称为超额准备金。本法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范围限于法定准备金。库存现金是指企业会计部门存放并由出纳管理的现金。库存现金是企业最具流动性的资产。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制度,正确核算现金收支,监督现金使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拓展资料1、存款准备金是金融企业为满足客户的存款提取和资金结算而准备的货币资金。在国际上,存款准备金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储备现金;第二,按照存款总额或负债总额的一定比例支付给央行的存款,称为法定准备金;第三,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那部分央行存款称为超额准备金。本法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范围限于法定准备金。2、现金持有量限额是指为保证每个单位每天零星支付,按规定允许保留的最大现金数额。现金限额由开证行根据开证单位的实际需要和与银行的距离确定。限额一般根据该单位3-5天每天零星费用所需的现金金额来确定。偏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的开户单位的现金限额,可根据5天以上15天以下的日常零星费用确定。3、存款准备金制度在金融宏观调控方面具有以下几个功能:一是调节和控制信贷规模;二是加强中央银行信贷资金的宏观调控能力。就商业银行本身而言,存款准备金制度对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还款能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限制商业银行衍生品存款的扩张能力可以减轻商业银行的债务负担和支付压力,客观上提高商业银行的支付能力和资金偿还能力。中央银行的集中存款准备金在支持和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稳定方面起着最后的作用。当商业银行存款减少时,中央银行可以按照规定的比例减少存款准备金,从而增加商业银行的资本状况。
什么是存款准备金
今年一月以来央行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各大媒体也纷纷对此进行报道,而对于央行此举的议论也是分为两个派别,一方认为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助于经济发展,而另一方则认为此举会再一次推高房价。那么究竟什么是存款准备金?其实在通常情况下,为了帮助商业银行应对春节的大额取现需求,央行通常会在春节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是这次确实比以往力度要大。为了更好的弄明白央行这一政策造成的影响,首先要解释几个概念:央行、商业银行、央行的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与存款准备金率。中国的中央银行为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央行也就是银行的银行,它区别于一般性的商业银行不直接接触客户,主要负责制定并执行国家货币信用政策,独具货币发行权,实行金融监管,具有货币发行权。商业性银行也就是我们平时接触的比如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等,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主要的业务范围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办理票据贴现等。商业银行与央行的最大区别就是它是以赢利为目的的。货币体系是非常复杂的,包括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有价证券、证券保证金等部分。一个国家会有许多商业银行和一家中央银行,我国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五大商业银行,以及如招商银行等许多股份制银行,这些银行都是营利性的,为居民和企业提供存款贷款服务。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它不办理个人和企业业务,只对接、监督和管理商业银行,属于政府机关。商业银行吸收了我们的存款是要通过贷款的方式赚取利差赢利的,但是如果商业银行将自己行里的存款全部贷出去就会导致客户去取钱时,商业银行没有钱兑付给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也是为了控制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央行需要商业银行上缴一部分存款,也就是“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由此可见,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发生挤兑的可能性越小,但是可用于贷款的资金也越少。存款准备金率越低,可用于贷款的资金越多,但是金融风险也会变大。
银行准备金是如何计算的
计算方法: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10%,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100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00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20%,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800万元。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 银行准备金一般是指存款准备金,银行准备金是银行为应付日常需要准备的资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在中央银行,一部分是法定的,叫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基本上不能用;超过部分叫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可以使用的;商业银行也可以将一些资金存入其他行。如果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不足,可以在货币市场上向中央银行、其他银行借入准备金。
中央银行学 存款准备金与准备金存款的区别
存款准备金包括准备存款和库存现金两部分,准备存款就是商业银行准备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拓展资料:户部银行。户部银行是清末官商合办的银行,1905年8月在北京开业,它是模仿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而建立的我国最早的中央银行。大清银行。1908年,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辛亥革命时期和北洋政府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1911年的辛亥革命,促使大清王朝覆灭,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交通银行始建于1908年,成立之初,曾自我标榜为"纯属商业银行性质"。但事实上,它后来成了北洋政府的中央银行。1913年,交通银行取得了与中国银行同等地位的发行权。1914年,交通银行改定章程,已经具备了中央银行的职能。以上两行,共同作为北洋政府的中央银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为了保障战时财政需要,大量向中央银行借款,并且纷纷强迫中央银行停止或限制银行券兑换,从而造成战后经济混乱的局面,通货膨胀非常严重。与此同时,由于前一阶段各国中央银行的创立和发展总结出了具体经验,这时候推动中央银行的成立也已经有了良好基础。所以总体来看,这个时期是中央银行发展历史上最快的阶段,中央银行职能也有了进一步扩大。孙中山创立的中央银行1924年8月,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在广州创立中央银行。1926年7月,国府移迁武汉,同年12月在汉口设中央银行。原广州的中央银行改组为广东省银行。1928年,汉口中央银行停业。国民党时期的中央银行1928年11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中央银行,总行设在当时全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上海,在全国各地设有分支机构,法定中央银行为国家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责。1949年初随国民政府迁往广州。1949年12月,中央银行随国民党政府撤往台湾。革命根据地的中央银行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在建立根据地以后,就成立了人民的银行,发行货币。如1927年冬,闽西上杭县蚊洋区农民协会创办了农民银行等。1932年2月1日,苏维埃国家银行正式成立,苏维埃国家银行还在各地设分支机构,以带动根据地银行走向集中和统一。1934年10月,苏维埃国家银行跟随红军长征转移,1935年11月,它改组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同年10月,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组为陕甘宁边区银行,总行设在延安。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区迅速扩大并逐渐连成一片,整个金融事业趋于统一和稳定。1948年11月,成立中国人民银行。
单位准备金的计算公式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单位准备金=∑(保单持有人持有的某投资账户的投资单位数×该投资账户的投资单位价值)= ∑〔(某投资账户的投资单位数-保险公司持有该投资账户的投资单位数)×该投资账户的投资单位价值〕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12-1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存款准备金政策
1.规定存款准备金制度适用对象。存款准备制度一般适用于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但各国规定的缴存对象不尽一致。美国规定所有拥有交易存款的机构(不论其是否为会员银行)都必须缴存准备金,但对非会员银行适当降低准备金比率,并允许其有一个为期八年的准备时间,即每年积存八分之一的准备金,八年后存满金额。英国规定所有银行必须保持“合格的准备资产”对“合格的负债”的最低准备资产比率,日本银行制定的存款准备金制度适用对象是银行(包括在日本的外国银行)、长期信用银行、外汇银行、相互银行、存款余额超过1200亿日元的信用金库、农林中央金库等。2.规定存款准备金计提范围。存款准备金计提范围指的是银行的各种负债,主要是各种存款。美国把应提存准备金的存款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交易存款帐户,包括支票帐户、可转让支付命令帐户、可支付股息的合作股权支票帐户。自动转帐或付款帐户以及可用电话指示或预先授权忖款的帐户;第二类为定期存款,包括个人、企业或政府机关的定期存款。第三类是“欧洲货币负债”,指美国居民从美国金融机构海外分支行所借的款项,以及美国金融机构出售金融资产给海外分支行或其本身的国际银行设施所得的款项。英国的“合格的负债”则专指银行的净存款,不包括外汇存款中两年以上的存款。与此相反,日本将外汇存款也列入计提范围。3.规定可作为存款准备资产的项目。作为存款准备的资产一般只能是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但有的国家对此要求不那么严格。如英国和法国将一些具有高度流动性的资产(包括国库券、地方政府债券、可在中央银行贴现商业票据等)也列入存款准备金的项目。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一般是无息的。4.规定存款准备率和允许变动幅度。各国对法定存款准备率均有严格的规定,但在具体做法上差别很大,目前许多国家对不同类别的存款都规定不同的存款准备率。存款的期限越短,其流动性越强,所以应规定较高的准备比率;反之,对期限较长的存款,存款准备率可相应低一些。不少国家还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的银行规定不同的准备比率。一般说来,银行经营规模较大,所处地区的经济环境较好,规定的准备率就比较高;反之则较低。也有国家采取统一的准备比率。中央银行还对法定存款准备规定允许变动的范围,中央银行可在这一规定范围内改变准备比率。有的国家则规定存款准备率的最高限度。
存款准备金率是什么
有网友咨询我存款准备金率是什么意思,存款准备金率有什么用?下面我调查了解到,希望对网友有帮助。 金融机构必须将存款的一部分缴存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叫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 万元。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央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对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旨在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而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信贷增长过快。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应地减缓货币信贷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一般意义上,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工具被认为是比较猛烈的货币政策手段。 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真实效用体现在它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对货币乘数的调节。由于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与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量存在着乘数关系,而乘数的大小则与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因此,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而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降低了货币乘数,最终起到收缩货币量和信贷量的效果,反之亦然。但是,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存在这样三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当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以变动其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从反方向抵消了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二是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三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量和信贷量的影响要通过商业银行的辗转存、贷,逐级递推而实现,成效较慢、时滞较长。因此,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往往是作为货币的一种自动稳定机制,而不是将其当作适时调整的经常性政策工具来使用。 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 次数 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幅度 26-2 08年06月25日 17% 17.5% 0.5% 26-1 08年06月15日 16.5% 17% 0.5% 25 08年05月20日 16% 16.5% 0.5% 24 08年04月25日 15.5% 16% 0.5% 23 08年03月25日 15% 15.5% 0.5% 22 08年01月25日 14.5% 15% 0.5% 21 07年12月25日 13.5% 14.5% 1% 20 07年11月26日 13% 13.5% 0.5% 19 07年10月13日 12.5% 13% 0.5% 18 07年09月25日 12% 12.5% 0.5% 17 07年08月15日 11.5% 12% 0.5% 16 07年06月5日 11% 11.5% 0.5% 15 07年05月15日 10.5% 11% 0.5% 14 07年04月16日 10% 10.5% 0.5% 13 07年02月25日 9.5% 10% 0.5% 12 07年01月15日 9% 9.5% 0.5% 11 06年11月15日 8.5% 9% 0.5% 10 06年08月15日 8% 8.5% 0.5% 9 06年07月05日 7.5% 8% 0.5% 8 04年04月25日 7% 7.5% 0.5% 7 03年09月21日 6% 7% 1% 6 99年11月21日 8% 6% -2% 5 98年03月21日 13% 8% -5% 4 88年9月 12% 13% 1% 3 87年 10% 12% 2% 2 85年 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 1 84年 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
准备金计算公式
1、存款准备金率乘以本次的存款金额,例如,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10%,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100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00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20%,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800万元。作为准备金计算基数的存款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2、存款准备金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 3、存款准备金通常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按央行的比例存放,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外在央行任意比例存放的资金。
网贷风险准备金是什么?
p2p网贷平台的风险准备金有什么意义? 关于平台的风险保障金: 这是平台出现借款逾期时,用于及时垫付的。风险保障金是由平台投入自有资金、投资管理费的全部收益、借款管理费和居间服务费共同构成,随着平台交易额增加不断递增。 但并不是说有了风险保障金对于投资者来说就安全了,例如平台风险保障金和融资金额相差太大,风控模型不科学,那么如果出现大面积的借款逾期,风险保障金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智 融 财 富互联网金融网贷的风险准备金是什么原理? 我了解呀。。。。 P2P平台的风险准备金到底需要准备多少 为了防范风险,以p2p行业平均坏账率为参考,对预计的坏账进行覆盖,风险准备金能覆盖多少占比的预计坏账,就叫风险覆盖率。 P2P网贷的风险准备金是什么原理? 楼主可以去伽上试试, 网贷都有什么风险? 投资人面临的风险贯穿在平台成立、运营、管理等全流程中,包括平台的资质风险、运营模式风险及管理风险等。以下做具体介绍: 1.资质风险:网贷平台的入门槛是相当低廉,只需要注册一个公司,买一个模板然后便可上线营业,这样像OK贷这种自家子公司全权开发维护的平台就要好很多。由于一些平台投入成本很低随意形形 *** 的网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有注册资金仅有十几万的平台,有毫无风控经验、风控技术的平台,也由不懂互联网安全技术的平台。这些平台在运营中,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将给投资者带来重大损失。 2.运营模式风险:目前国内的网贷平台的运营模式不尽相同。大多数平台为降低投资人风险提供了担保公司垫付、风险准备金垫付等垫付模式,这两种方式的本意是好的,但在实际运营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平台来说也由一定风险。先说担保模式,担保模式即网贷平台与担保公司合作,在担保公司进行担保的网络借贷业务中,一旦出现贷款不能追回的情况,由担保公司出资还款的垫付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网贷平台为了能更好的增加业务,有时会打出“100%本金保证”的口号。但在现实案例中,担保公司往往无法真正做到这点。因此投资人权益能否得到保障与担保公司以往的担保状况也由很大的因素。另一种风险准备金模式,即由网贷平台专门设置一部分资金,用于在一定限额内补偿由于借款人违约而使投资人遭受本金及利息损失的垫付模式。如果网贷平台的坏账率较高,风险准备金的总额未能覆盖掉坏账时,一部分的投资人仍然会遭遇资金损失。 3.管理风险:网贷平台在成立并确定了运营模式后,平台的管理方式就成为了平台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主要体现在对市场竞争的控制和平台透明度等。市场竞争主要是一些新平台在刚刚进入网贷行业时,为了吸引投资者往往会采取全额保证本息的方式,全然忽略市场的风险性,结果往往是新平台遭一些大额的流动资金在赚取奖励后就纷纷撤离,投入大量的成本却并未形成长期的投资群体,一旦平台出现危机,或多或者都会对投资者造成一定的损失。透明度则是指投资人通过对平台自身的经营状况及平台过往风险处理的实际通报,能够较为准确的评估网贷平台及项目本身的风险状况,如此才能更好地保证自身的资金安全。 4.道德风险:有部分平台以借贷的名义开办平台,但事实上却将投资人的资金用于其他用途,如留作自用,也就是“自融”。自融平台缺乏约束,极有可能将资金用于投资高风险项目,甚至用于偿还平台负责人的原有债务。另外,也有部分平台从成立初期,就带有诈骗性质,待投资者金额达到一定数目,即卷款潜逃。 哪个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准备金比较高? 你 可 钱盆网:什么是P2P风险准备金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银行理财业务新规里面的风险准备金是个什么 风险准备金要在银行托管、专款专用,这与网贷行业的一般风险准备金管理相差无几,但是意见稿还规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准备金可以投资于银行存款、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银监会规定的其他资产,产生的利息收入和投资损益应当纳入风险准备金。目前在网贷行业风险准备金是没法再进行投资的,只能以活期存款额方式沉淀在托管机构。 为什么P2P平台禁止设立风险准备金 网贷新政规定禁止设立风险保证金、准备金、备付金等提供担保,或者以此进行宣传; 监管层只是不希望P2P平台因为宣传‘风险备付金"而给投资者带来错觉,不希望P2P平台以此来承诺保本保息、投资无风险; 网贷平台定位于信息中介,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不得直接或变相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 希望能帮到您,谢谢采纳! p2p平台的风险准备金是留还是废 根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的相关规定, p2p平台的风险准备金 肯定是要废的, 但在强制执行之前, 大多P2P平台都肯定 想继续留用直到最后一刻。
什么是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 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 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这个比例越高,执行的紧缩政策力度越大。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过程如下: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万元。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从形态上看,超额准备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如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存款等。 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而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信贷增长过快。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应地减缓货币信贷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什么是资产的重估准备金
①、资产重估准备金是管理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附属资本之一。资产重估是指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其他财产材料,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或国家调整的官方汇率的比例,重新估计其价值。 ②、资产的重估准备金通常以两种形式生成:资产负债表上的反应是一种银行自由住房的官方重估,另一种是隐性价值或潜在重估储备,是指银行持有的证券相对于名义升值的历史成本的市场价值,因为这种潜在收益没有实现,证券市场与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可以计入附带资本后折让55% 。③、重估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全部价值估计通常是第一,然后应计折旧的金额是根据几年估计固定资产已使用或仍然可以被使用,以调整账面价值的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金额。对流动资产项目的重估,通常按固定日期计算并按其账面价值调整。资产重估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使企业和个人的税收合理化。 拓展资料:①、贷款准备金是指对各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征缴贷款准备金。分为信贷增量准备金和存量准备金。②、利率管理是中央银行对利率制定、执行以及协调、仲裁和处理利率纠纷的管理。利率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确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和其他法定利率;确定浮动利率的浮动幅度和幅度;指导和管理各类市场利率;制定各类存贷款的利息计算和结算规则;监督金融机构执行利率政策的情况;协调、仲裁和解决利率纠纷。③、借款筹资是指企业向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资金,形式有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它的优点是借款筹资速度快。企业利用筹长期借款资,一般所需时间较短,程序较为简单,可以快速获得现金;借款成本较低。利用长期借款筹资,其利息可在所得税前列支,故可减少企业实际负担的成本,因此比股票筹资的成本要低得多;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企业利用借款筹资,与债券一样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每股收益或权益收益比。
什么是保险责任准备金
保险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为承担未到期责任和处理未决赔款而从保险费收入中提存的一种资金准备额度,其实质不是作为保险公司的营业收入,而是属于保险公司或有负债的内容,或有负债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潜在义务。保险责任准备金的种类主要包括财产保险责任准备金和人身保险责任准备金,其中财产保险责任准备金包含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和总准备金,而人身保险责任准备金包含理论责任准备金与实际责任准备金。
准备金率和准备金的关系
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在存款准备金管理制度下应按规定交存的存款准备金占总存款的比例。它是央行对商业银行进行货币政策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准备金率与准备金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准备金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银行存款的多少,高准备金率意味着银行同等存款要交纳更多的存款准备金,那么银行可用于贷款和投资的存款自然就会减少,从而对货币总量和信贷规模的调控起到作用。而低准备金率则会使得更多的存款进入银行的贷款和投资领域,增加信贷总量,放松货币政策。此外,准备金率还可以影响银行利差和贷款利率。当准备金率上调,银行相应的自有资产比例也会下降,银行的利差会缩小,进而增加贷款利率;而准备金率下调则会减小银行自有资产缩小,利差变大,贷款利率会相应下调。总之,准备金率对于货币政策的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银行存款和信贷规模、银行利差和贷款利率等多方面因素。
银行准备金包括
银行准备金主要包括两部分,分别是银行的库存现金以及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银行的库存现金主要是由于银行业务往来需要而留存的部分现金,而存款准备金又分为法定的与超额的两部分。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按照一定的比例要求银行缴存的资金,超额存款准备金则是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超过法律规定的部分。 为什么要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最初主要是为了保证客户能够随时提取存款,尤其是大额存款。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家用来调控宏观经济的一种有效工具。央行主要可以通过存款准备金制度来调整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社会总体的货币供应量。其作用机制是:当法定存款准备金提高,银行可用于贷出的资金就会减少,信贷规模减小,整体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就会减少,反之则信贷规模变大,货币供应量增加。
银行准备金是如何计算的
一、存款准备金率乘以本次的存款金额,例如,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10%,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100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00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20%,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800万元。二、作为准备金计算基数的存款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注:存款准备金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通常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按央行的比例存放,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外在央行任意比例存放的资金。扩展资料:一、存款准备金的职能:1、缓冲职能:通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助于在流动资产状况发生变 动时稳定隔夜利率。2、流动资产管理职能:为中央银行提供了准备金需求的一个来源,从而可以补偿通过自发性因素产生的流动性资产供给。3、货币控制职能:可以被作为一种控制货币总量的手。4、收入或税收职能:可以被认为是中央银行收入的一个来源。二、存款准备金的影响:1、银行:由于资金减少,贷款利润会减少,这对于仍然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银行的业绩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会催促银行更快向其他利润来源跟进,比如零售业务、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等,这样也会进一步加强银行的稳定性和盈利性。2、企业:资金紧张,银行会更加慎重选择贷款对象,倾向于规模大、盈利能力强、风险小的大企业,这会给一部分非常依赖于银行贷款的大企业和很多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造成一定影响。强者更强。3、股市:影响非常有限,幅度比预期低,而且就大部分银行的资金来说,都还比较充裕,这个比例对其贷款业务能力相当有限;另一方面,市场很早就已经预期到人民银行的紧缩性政策,所以股市在前期已经有所消化,只是在消息出台时的瞬间反映一下而已。4、基金:没什么影响,基本上是随股市和债市走的。5、期货:如果存款准备金下调,则资金流入期货市场,从而引发短期的剧烈波动。6、存款:银行会加大力度推陈出新吸引存款,但对于老百姓而言,没什么影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准备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存款准备金
贷款的准备金是什么意思?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10%,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100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00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20%,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800万元。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
保险准备金怎么算
我国保险准备金因险种的性质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保险准备金主要有以下几种: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再保险准备金等。1、总准备金总准备金或称自由准备金是用来满足风险损失超过损失期望以上部分的责任准备金。它是从保险公司的税后利润中提取的。总准备金是保险人从决算后的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并逐年积累,用以应付巨大赔款时弥补亏损的资金。提取总准备金的计算方法是:总准备金=当年实现的利润-当年所得税-调节税-利润留成2、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指在会计年度决算时,对未到期保险单提存的一种准备金制度。按照我国保险精算规定:会计年度末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照本会计年度自留毛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应在会计年度决算时一次计算提取,提取的计算方法有年平均估算法、季平均估算法和月平均估算法。 3、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也称赔款准备金,是在会计年度决算以前发生保险事故但尚未决定赔付或应付而未付赔款,而从当年的保险费收入中提存的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的提出金额要按照已经提出的保险赔偿或者给付金额,以及已经发生保险事故但尚未提出的保险赔偿或者给付金额,从当年的自留保险费中足额提取。这里所说的自留保险费,是指保险公司承保并收取保险费后,除去因分保而支付的再保险费所剩余的保险费。未决赔款准备金的计算方法按照《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第七十七条规定:保险公司应当按照已经提出的保险赔偿或者给付金额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对已经发生保险事故但尚未提出的保险赔偿或者给付应当提取已发生未报告赔款的准备金,其提取金额按不超过当年实际赔款支出额的4%计提。4、再保险准备金再保险准备金实际上是保证金。分出公司为备付再保险接受人在再保险合同下应负责的赔款,从应付的再保险费中扣存的一项基金,称为再保险准备金。再保险金额的计算采用比例法。保险单生效后,需要再保险的,以净风险责任与自留额的差额作为分保金额,再根据分保金额与原保险金额确定分保比例。再保险比率在以后的保单年度中维持不变。测一测你的抗风险指数,专家为你免费解读!
什么是外汇存款准备金?
所谓的外汇存款准备金,指的就是金融机构按照规定,将其吸收的外汇存款按照一定的比例交给中国人民银行存储,类似于存款准备金率。而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交给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存款准备金与其吸收外汇存款的比率。另一种说法当你把外汇存入银行,银行可以把其中的一部分贷出去盈利,一部分要上交央行,这是强制的比率由央行决定,上交央行的这部分叫存款准备金上交央行的部分除以你存入银行的资金就是存款准备金率。【拓展资料】存款准备金是金融企业为应付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而准备的货币资金。存款准备金(reserve)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是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其中就包括了外汇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一般而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收缩基础货币的重要手段。国际上,存款准备金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库存现金;二是按存款总额或负债总额的一定比例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称为法定准备金;三是在中央银行存款中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称为超额储备。在本法中,存款准备金的范围仅限于法定准备金。外汇准备金和存款准备金有些相似,银行也需要按比例交给央行的。我国外汇有外汇的存款准备金率,人民币有人民币的准备金率,外汇准备金只可用外汇缴纳,本币准备金用本币缴纳,一般而言不可交叉。也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币一套信用扩张体系,外币一套信用扩张体系。本币信用扩张是是先有贷款,外币信用扩张是先有存款的。举个例子:张三从海外赚了一笔100美元的外汇,拿回国内交给某银行形成外汇存款(并没有结汇),那么某银行需要留5美金的准备金给央行,其余可以做外币投资赚取息差。
货币创造乘数为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的条件是什么
1、货币创造乘数为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是有条件的。第一,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第二,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支付完全以支票形式进行。2、货币创造乘数指中央银行创造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的货币供应量。货币创造乘数指货币供给量(M:通货与活期存款总额)对基础货币(H: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加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变动的比率。
请问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有什么区别?
商业银行存在着兑现存款的风险,为了防止这种风险,中央银行让商业银行吸收一定存款后,按照一定比例交给中央银行一部分,这部分构成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国家规定上交比率,这个比率叫法定存款准备率。比如吸收100块钱,如果法定存款准备率是10%,100块钱交10块钱。
为什么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卖出债券,会减少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引起货币供应量减少,市场利率上升?
因为在该过程中,中央银行动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商业银行买证券是用超额准备金,所以中央银行卖出债券时,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了,相当于供给少了,由于很多人要借钱,银行按照利率高低将钱贷给出价高者(即愿意付出高利息的人),市场均衡利率就提高了。即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从而影响基础货币投放量,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其它经济变量。比如,中央银行认为货币供应量过多时可提高再贴现率,这首先影响到商业银行减少向中央银行借款,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减少,若货币乘数不变,则货币供应量相应减少;其次影响到商业银行相应提高贷款利率,从而抑制客户对信贷的需求,收缩货币供应量。扩展资料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表示货币供应量将趋于减少,市场利率将会提高,人们为了避免因利率上升所造成的收益减少,可能会自动紧缩所需信用,减少投资和消费需求;反之则相反。中央银行不仅可用再贴现影响货币总量,还可用区别对待的再贴现政策影响信贷结构,贯彻产业政策。一是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以支持或限制不同用途的信贷,促进经济“短线”部门发展,抑制经济“长线”部门扩张;二是按国家产业政策对不同类的再贴现票据制定差别再贴现率,以影响各类再贴现的数额,使货币供给结构符合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开市场业务
存款准备金是什么意思
你好,存款准备金(Deposit Reserve Ratio)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准备金本来是为了保证支付的,但它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就是赋予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职能,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现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
准备金率是什么意思?
RRR,即RMB Deposit-reserve Ratio,全称为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是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一、存款准备金率对经济的影响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过程如下: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二、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的关系一般地,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利率会有上升压力,这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信号。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间接的;利率是针对最终客户的,比如你存款的利息,影响是直接的。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准备金率是什么意思?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存款准备金是什么
存款准备金是什么 存款准备金(Deposit Reserve)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从银行所有存款中抽取的,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 Reserve Ratio)。准备金本来是为了保证支付的,但它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就是赋予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职能,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现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存款准备金的作用:增强商业银行应付客户支用、提现的能力,保证存款人的利益和维护银行业的稳定。 人民银行制订的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说是中央政府调控经济的“尚方宝剑”,在2003年9月及2004年4月,曾两次“出招”冷却过热的经济,均提高商业银行在人行的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由原本的6.5%提高至7.5%。2006年又调整到8%,小规模商业银行8.5%。2019年1月4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 存款准备金率8%,即银行每收到100元存款,便须上缴8元存放在央行。上述两次提高准备金率,人行估计分别从市场中抽走1500亿及1100亿元游资。提高准备金率会迫使银行减少放款,甚至追收放款,但调控效力只属一次性。银行放在央行的存款同样可以赚息,但低于2厘,较一般 贷款 为低。
银行准备金是如何计算的
一、存款准备金率乘以本次的存款金额,例如,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10%,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100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00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20%,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800万元。二、作为准备金计算基数的存款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注:存款准备金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通常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按央行的比例存放,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外在央行任意比例存放的资金。扩展资料:一、存款准备金的职能:1、缓冲职能:通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助于在流动资产状况发生变动时稳定隔夜利率。2、流动资产管理职能:为中央银行提供了准备金需求的一个来源,从而可以补偿通过自发性因素产生的流动性资产供给。3、货币控制职能:可以被作为一种控制货币总量的手。4、收入或税收职能:可以被认为是中央银行收入的一个来源。二、存款准备金的影响:1、银行:由于资金减少,贷款利润会减少,这对于仍然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银行的业绩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会催促银行更快向其他利润来源跟进,比如零售业务、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等,这样也会进一步加强银行的稳定性和盈利性。2、企业:资金紧张,银行会更加慎重选择贷款对象,倾向于规模大、盈利能力强、风险小的大企业,这会给一部分非常依赖于银行贷款的大企业和很多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造成一定影响。强者更强。3、股市:影响非常有限,幅度比预期低,而且就大部分银行的资金来说,都还比较充裕,这个比例对其贷款业务能力相当有限;另一方面,市场很早就已经预期到人民银行的紧缩性政策,所以股市在前期已经有所消化,只是在消息出台时的瞬间反映一下而已。4、基金:没什么影响,基本上是随股市和债市走的。5、期货:如果存款准备金下调,则资金流入期货市场,从而引发短期的剧烈波动。6、存款:银行会加大力度推陈出新吸引存款,但对于老百姓而言,没什么影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准备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存款准备金
保险公司赔款准备金有没有像存款准备金一样有个法定比例
保险准备金主要有以下几种: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再保险准备金等。为了保证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各国一般都以保险立法的形式规定保险公司应提存保险准备金,以确保保险公司具备与其保险业务规模相应的偿付能力。总准备金或称自由准备金是用来满足风险损失超过损失期望以上部分的责任准备金。它是从保险公司的税后利润中提取的。总准备金是保险人从决算后的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并逐年积累,用以应付巨大赔款时弥补亏损的资金。设置总准备金,既是保持保险人业务经营稳定和组织经济补偿的需要,也是巨型灾害和特大事故的发生在年度间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提取总准备金的计算方法是:总准备金=当年实现的利润-当年所得税-调节税-利润留成未决赔款准备金也称赔款准备金,是在会计年度决算以前发生保险事故但尚未决定赔付或应付而未付赔款,而从当年的保险费收入中提存的准备金。它是保险人在会计年度决算时,为该会计年度已发生保险事故应付而未付赔款所提存的一种资金准备。之所以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是因为赔案的发生、报案、结案之间存在着时间延迟,有时该延迟会长达几个年。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成本与收入配比的原则,保险公司必须预先估计各会计期间已发生赔案的情况,并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包括已发生已报案赔款准备金,已发生未报案赔款准备金和理赔费用准备金。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非寿险保险事故已发生并已向保险人提出索赔、尚未结案的赔案提取的准备金。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的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理赔部门,应当反映理赔部门对于理赔模式、赔付支出变化、零赔案、大赔案等问的经验和判断。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非寿险保险事故已发生、尚未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的赔案提取的准备金。理赔费用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非寿险保险事故已发生尚未结案的赔案可能发生的律师费、诉讼费、损失检验费、相关理赔人员薪酬等理赔查勘费用提取的准备金。保险人提取保险准备金,应当充分考虑以下几项原则:第一,保障被保险人利益的原则。被保险人作为保险活动当事人的重要一方,保障其合法利益是无可争议的。而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最终要体现在保险公司及时、准备地履行其赔付责任。如果保险公司置被保险人的利益不顾,片面强调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大,不真实、足额地提取各项责任准备金,一旦发生赔付责任,保险公司将陷于被动,甚至出现无法履行保险合同的局面,对被保险人的利益将是极大的损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保险公司要求得发展,必须以被保险人的信任为基础,争取足够多的投保人,为此保险公司就要有良好的信誉,切实起到减少被保险人面临的风险损失的作用,如果保险公司没有充足的各项责任准备金作为后盾,就很难以及时对被保险人的损失进行赔付。因此,保险公司必须以保障被保险人利益为原则,提取各项责任准备金。第二,保证偿付能力的原则。从实质上来讲,这一原则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切实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因为要想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保险公司必须要有基本的偿付能力,而保险公司要拥有一定的偿付能力,就必须提取各项责任准备金,以备不时之需,否则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也就无从谈起了。根据我国《保险法》第93条规定,“除人寿保险业务外,经营其他保险业务,应当从当年自留保险费中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取和结转的数额,应当相当于当年自留保险费的百分之五十。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应当按照有效的人寿保险单的全部净值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在保险业务经营中,由于寿险与非寿险在经营核算上存在差异,其准备金的提留方式也就不尽一致。非寿险准备金有法定准备金、任意准备金等区分。寿险准备金有理论准备金与实际准备金的区分。非寿险准备金按其提存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法定准备金和任意准备金。法定准备金是指根据国家对保险企业实施管理的有关法律规章的规定,保险人应当从其保费中提存的一定比例的“费用”。法定准备金通常又可分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任意准备金是保险企业根据自己的业务开展需要,除依法留足准备金外,应在当期保费中提存一笔费用,用作经营风险损失与保险资金运用损失波动较大所带来的不利的准备。由于保险业务大都是定期的,通常又叫短期核算性险种业务。1.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计算。由于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一种对未满期保险单的责任准备,其提取数额通常等于未满期保险单的总保险费收入中未赚取的部分。因此,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计算方法较多,这里仅举三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1)逐日计算法。根据每张保险单的第二年有效天数,逐笔计算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假定一年是365天,公司每天都有相等的保险费收入进账,则1月1日前出售的保险单,将于本年度12月31日期满,1月2日签出的保险单,还有一天在次年度期满,依次类推,至12月31日签出的保险单,需在次年度12月30日到期,即还有364天未经过。则,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存以逐日计算法计算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已收保险费的50%。(2)24个半个月提存法。发源于美国的一些州,也可以说是在下面将要介绍的季度提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出来的。每月承保的保险费均要分开计算,并假定每张保险单是于月中期满(实际上同假定保险费收入是均匀分布的道理一样)。当保险费收入均衡分布时,至少每半个月的保险费收入累积数是相等的,则与前述结果是一致的。如果保险费是在持续增长,24个半个月提存法就显得不那么灵了。(3)季度提存法。以季度为计算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时间基础而形成的一种准备金提存方法提存比例。假定年度保险费收入是25000元,平均分四次进账,每次为6250元。若经营费用率为33.33%,则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存比例为42%。如果上列款项均是在季度末支付,则几乎每季都还有几天剩余时间,这就意味着42%是高估的。在实际业务中,可调整到40%。时至今日,40%提存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活力不减,仍为许多公司所沿用。2.未决赔款准备金的计算。根据经营资料预计本年度终了时,尚有一部分已报案或已处理赔案但没有支付赔款的案子和已发生但被保险人还没有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的案子(既有直接业务的,又有再保险业务的)。对这两种已发生的案子,保险人在年终时,须在损益结算时提取相当的赔款准备金,即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准备金的计算方法:一是计算未来赔款支付系数,即赔款极终值;二是在极终值的基础上,根据已报告损失,测算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一般是在当年度提取,次年转回作收入处理。例如,上年度提存的未决赔款准备金是100万元,本年度根据业务部门预计需在年终决算时提取120万元未决赔款准备金。在会计核算处理上,一般将上年提存的100万元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将本年的120万元未决赔款准备金从利润账户上冲减。寿险准备金的计算过程很复杂。为简化计算过程,保险公司都有自己厘定纯保险费的死亡表和预定利率在不同保险类型下的复利、现值和年金换算表,从而大大简化了寿险准备金的计算过程。寿险准备金系在保险单起期后,由保险公司在每年的年底提存一次。寿险准备金的计算有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过去法是凭过去已收的保险费计算,简称过去法,即将过去已收取的保险费及其利息的合计额(A)减去过去已给付的保险金及其利息的合计额(B),用公式表示为:V=Au2212B第二种将来法是凭未来收取的保险费计算,简称将来法,即将将来应付的保险金的现值(C)减去将来可收入的保险费的现值(D),用公式表示即为:V=Cu2212D又依收支相等原则,即保险合同期满时,保险公司所收取的纯保险费本利和,应等于支出的保险金本利和,换言之,将它们换算成计算责任准备金时的现值也应相等。用公式表示为:A+D=B+C,亦即:Au2212B=Cu2212D寿险准备金提存分理论准备金、实际准备金和平均准备金。1.理论准备金。是指就纯保险费而言所计算的责任准备。2.实际准备金(或理论责任准备金的修正)。在计算理论责任准备金时,基本是采用下述三个假设为条件的:其一是保险费在保险年度开始时就交付,而保险金的给付是在被保险人死亡年度终了时才进行的;其二是被保险人中各年龄层的死亡人数将准确地按照保险公司所选定的利率生息。不难推断,一旦一批同类型的投保人全部死亡,所积存的理论准备金将降至为零。又由于理论准备金的计算法是假定了纯保险费是均匀收取的,进而也就假定了附加保险费也是均匀收取的。然而,新填发的保险单在承保的第1年内原始费用,如代理费、体检费和手续费等十分突出,若仅凭第1年的附加保险费来支付这些费用将会出现入不敷出。为此,保险公司必须对理论责任准备金进行修正,即对于第一年的开支费用要在准备金中扣除,修正后的准备金叫实际准备金。其计算方法通常有下列两种:(1)一年定期扣除法。除定期死亡保险外,不论哪一种保险其第一年所收入的保险费均作为一年期的死亡保险费,其差额部分作为第一年的费用开支。所以,在第一年业务中,不产生责任准备金,自第二年开始至保险期满止,再将第一年被扣除的责任准备金逐年补上,至期满时的准备金与保险金额相等。采用一年定期扣除法计算出来的实际准备金与年龄加大一岁、保险期限缩短一年的理论准备金数是相同的。(2)修正一年定期扣除法。在实际业务中,短期业务保险费率均比长期业务高,而费用率却相对较低。因此,在第一年的保险费收入中,扣除各种费用支出后,其剩下来的数额,短险业务要比长险业务相对高。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第一年不计算准备金的方法显失公平。而修正一年定期扣除法正是对一年定期扣除法的这一不足之处进行了补充。修正一年定期扣除法是以某一种保险为修正的标准,凡年交净保险费低于这一标准的保险业务,仍沿用一年定期扣除法,年交净保险费高于这一标准的保险业务,净保险费数和准备金数以标准的保险为基础。因为净保险费数比标准的保险业务为高的业务,其年期一定比标准的保险业务要短。修正一年定期扣除法一般是用20年限期交费终身保险或用20年储蓄保险作为修正的标准保险业务。3.平均准备金。理论准备金和实际准备金都是按投保的足年年份计算的。保险公司签发保险单的日期是没有限制的,投保人在一个年度内的任何一天,都可作为保险单开始的起保日期。因此,各保险单的日期不尽一致,而保险公司在会计年度决算时却是有期限的,一般是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为一个会计年度。所以,不能按照足年年份的准备金数来估算保险单的准备金数,而是要采用平均准备金数来估计保险单的准备金数,平均准备金的计算公式是:平均准备金=(净保险费+上年度的准备金+本年度的准备金)÷2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什么是准备金率
1、商业银行缴存准备金的比例,就是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就是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法律的规定,要求各商业银行按一定的比例将吸收的存款存入在人民银行开设的准备金账户,对商业银行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行为进行控制。2、准备金率的考核方法是针对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按旬考核其法定存款准备金;按上旬末一般存款余额来确定计提基数。3、一般地,存款准备金率上升,会使得利率被迫上升,这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信号。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间接的;利率是针对最终客户的,比如你存款的利息,影响是直接的。
存款准备金是什么
存款准备就是指银行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的一种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银行流动资金变化,从而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拓展资料存款准备金是金融企业为应付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而准备的货币资金。国际上,存款准备金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库存现金;二是按存款总额或负债总额的一定比例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称为法定准备金;三是在中央银行存款中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称为超额储备。在本法中,存款准备金的范围仅限于法定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制度对金融宏观调控有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调节和控制信贷规模;二是增强中央银行信贷资金宏观调控能力。而对于商业银行自身,存款准备金制度对于增强商业银行的存款支付能力和资金清偿能力也是有一定作用的。其表现有三:(1)限制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扩张能力,起着减轻商业银行债务负担和支付压力的作用,客观上增强了商业银行支付和资金清偿能力。(2)中央银行集中的存款准备金,对商业银行的支付和稳定起着最后的支持和保证作用。(3)当商业银行存款下降时,中央银行按规定的比例调减存款准备金,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资金头寸。从对存款人实施保护的角度出发,本条也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各商业银行既然吸收存款,则势必要准备一部分现款,以备存户随时提取,而不能全部贷放出去,从而有效地防止商业银行由于贷款过度而不能应付存款人提现的危机,限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和保证其在紧急时刻有足够的付现能力。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不仅使存款人的利益置于法律保护之下,同时这一规定也有利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安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有权要求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
储备金 与 准备金 的区别?!
存款储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储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储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储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10%,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100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00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20%,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800万元。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如果从用途上说没有区别,存款储备金是监管机构的要求,对指金融机构而言就是存款准备金。
保险准备金的会计处理
保险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保证其如约履行保险赔偿或给付义务,根据政府有关法律规定或业务特定需要,从保费收入或盈余中提取的与其所承担的保险责任相对应的一定数量的基金。为了保证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各国一般都以保险立法的形式规定保险公司应提存保险准备金,以确保保险公司具备与其保险业务规模相应的偿付能力。分类保险准备金主要有以下几种: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再保险准备金等。为了保证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各国一般都以保险立法的形式规定保险公司应提存保险准备金,以确保保险公司具备与其保险业务规模相应的偿付能力。[1]总准备金总准备金或称自由准备金是用来满足风险损失超过损失期望以上部分的责任准备金。它是从保险公司的税前利润中提取的。[2]总准备金是保险人从决算后的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并逐年积累,用以应付巨大赔款时弥补亏损的资金。设置总准备金,既是保持保险人业务经营稳定和组织经济补偿的需要,也是巨型灾害和特大事故的发生在年度间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提取总准备金的计算方法是:总准备金=当年实现的利润-当年所得税-调节税-利润留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指在会计年度决算时,对未到期保险单提存的一种准备金制度。之所以规定这种资金准备,是因为保险业务年度与会计年度是不一致的。比如投保人于2009年10月1日缴付一年的保险费,其中的3个月属于2009年会计年度,余下的9个月属于下一个会计年度。这一保险单在下一会计年度的前九个月是继续有效的。因此,要在当年收入的保险费中提存相应的部分作为下一年度的保险费收入,作为对该保险单的赔付资金来源。按照我国保险精算规定:会计年度末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照本会计年度自留毛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应在会计年度决算时一次计算提取,提取的计算方法有年平均估算法、季平均估算法和月平均估算法。[3]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也称赔款准备金,是在会计年度决算以前发生保险事故但尚未决定赔付或应付而未付赔款,而从当年的保险费收入中提存的准备金。它是保险人在会计年度决算时,为该会计年度已发生保险事故应付而未付赔款所提存的一种资金准备。之所以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是因为赔案的发生、报案、结案之间存在着时间延迟,有时该延迟会长达几个年。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成本与收入配比的原则,保险公司必须预先估计各会计期间已发生赔案的情况,并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包括已发生已报案赔款准备金,已发生未报案赔款准备金和理赔费用准备金。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非寿险保险事故已发生并已向保险人提出索赔、尚未结案的赔案提取的准备金。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的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理赔部门,应当反映理赔部门对于理赔模式、赔付支出变化、零赔案、大赔案等问的经验和判断。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非寿险保险事故已发生、尚未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的赔案提取的准备金。理赔费用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非寿险保险事故已发生尚未结案的赔案可能发生的律师费、诉讼费、损失检验费、相关理赔人员薪酬等理赔查勘费用提取的准备金。[3]再保险准备金保险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为承担保险责任或备付未来赔款的一项基金。其基金从保费收入或资产中按期提存。虽然保险准备金的来源是保费收入,但这种从保险费中提取的基金不是保险公司的资产,而是负债。在这种负债背后,必须有等值的资产作为后盾。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的准备金,按提存的方式分为法定准备金和任意准备金两种。其中,法定准备金可分为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人身保险准备金的主要形式是责任准备金。人身保险准备金必须单独提存,以保证保险公司有足够偿付能力来履行赔偿和给付责任。再保险准备金实际上是保证金。分出公司为备付再保险接受人在再保险合同下应负责的赔款,从应付的再保险费中扣存的一项基金,称为再保险准备金。[4]编辑本段保险准备金提存保险准备金的提取原则保险人提取保险准备金,应当充分考虑以下几项原则:第一,保障被保险人利益的原则。被保险人作为保险活动当事人的重要一方,保障其合法利益是无可争议的。而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最终要体现在保险公司及时、准备地履行其赔付责任。如果保险公司置被保险人的利益不顾,片面强调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大,不真实、足额地提取各项责任准备金,一旦发生赔付责任,保险公司将陷于被动,甚至出现无法履行保险合同的局面,对被保险人的利益将是极大的损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保险公司要求得发展,必须以被保险人的信任为基础,争取足够多的投保人,为此保险公司就要有良好的信誉,切实起到减少被保险人面临的风险损失的作用,如果保险公司没有充足的各项责任准备金作为后盾,就很难以及时对被保险人的损失进行赔付。因此,保险公司必须以保障被保险人利益为原则,提取各项责任准备金。第二,保证偿付能力的原则。从实质上来讲,这一原则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切实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因为要想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保险公司必须要有基本的偿付能力,而保险公司要拥有一定的偿付能力,就必须提取各项责任准备金,以备不时之需,否则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也就无从谈起了。[1]根据我国《保险法》第93条规定,“除人寿保险业务外,经营其他保险业务,应当从当年自留保险费中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取和结转的数额,应当相当于当年自留保险费的百分之五十。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应当按照有效的人寿保险单的全部净值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在保险业务经营中,由于寿险与非寿险在经营核算上存在差异,其准备金的提留方式也就不尽一致。非寿险准备金有法定准备金、任意准备金等区分。寿险准备金有理论准备金与实际准备金的区分。非寿险准备金的提存非寿险准备金按其提存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法定准备金和任意准备金。法定准备金是指根据国家对保险企业实施管理的有关法律规章的规定,保险人应当从其保费中提存的一定比例的“费用”。法定准备金通常又可分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任意准备金是保险企业根据自己的业务开展需要,除依法留足准备金外,应在当期保费中提存一笔费用,用作经营风险损失与保险资金运用损失波动较大所带来的不利的准备。由于保险业务大都是定期的,通常又叫短期核算性险种业务。1.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计算。由于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一种对未满期保险单的责任准备,其提取数额通常等于未满期保险单的总保险费收入中未赚取的部分。因此,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计算方法较多,这里仅举三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1)逐日计算法。根据每张保险单的第二年有效天数,逐笔计算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假定一年是365天,公司每天都有相等的保险费收入进账,则1月1日前出售的保险单,将于本年度12月31日期满,1月2日签出的保险单,还有一天在次年度期满,依次类推,至12月31日签出的保险单,需在次年度12月30日到期,即还有364天未经过。则,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存以逐日计算法计算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已收保险费的50%。(2)24个半个月提存法。发源于美国的一些州,也可以说是在下面将要介绍的季度提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出来的。每月承保的保险费均要分开计算,并假定每张保险单是于月中期满(实际上同假定保险费收入是均匀分布的道理一样)。当保险费收入均衡分布时,至少每半个月的保险费收入累积数是相等的,则与前述结果是一致的。如果保险费是在持续增长,24个半个月提存法就显得不那么灵了。(3)季度提存法。以季度为计算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时间基础而形成的一种准备金提存方法提存比例。假定年度保险费收入是25000元,平均分四次进账,每次为6250元。若经营费用率为33.33%,则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存比例为42%。如果上列款项均是在季度末支付,则几乎每季都还有几天剩余时间,这就意味着42%是高估的。在实际业务中,可调整到40%。时至今日,40%提存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活力不减,仍为许多公司所沿用。2.未决赔款准备金的计算。根据经营资料预计本年度终了时,尚有一部分已报案或已处理赔案但没有支付赔款的案子和已发生但被保险人还没有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的案子(既有直接业务的,又有再保险业务的)。对这两种已发生的案子,保险人在年终时,须在损益结算时提取相当的赔款准备金,即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准备金的计算方法:一是计算未来赔款支付系数,即赔款极终值;二是在极终值的基础上,根据已报告损失,测算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一般是在当年度提取,次年转回作收入处理。例如,上年度提存的未决赔款准备金是100万元,本年度根据业务部门预计需在年终决算时提取120万元未决赔款准备金。在会计核算处理上,一般将上年提存的100万元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将本年的120万元未决赔款准备金从利润账户上冲减。寿险责任准备金的提存寿险准备金的计算过程很复杂。为简化计算过程,保险公司都有自己厘定纯保险费的死亡表和预定利率在不同保险类型下的复利、现值和年金换算表,从而大大简化了寿险准备金的计算过程。寿险准备金系在保险单起期后,由保险公司在每年的年底提存一次。寿险准备金的计算有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过去法是凭过去已收的保险费计算,简称过去法,即将过去已收取的保险费及其利息的合计额(A)减去过去已给付的保险金及其利息的合计额(B),用公式表示为:V=Au2212B第二种将来法是凭未来收取的保险费计算,简称将来法,即将将来应付的保险金的现值(C)减去将来可收入的保险费的现值(D),用公式表示即为:V=Cu2212D又依收支相等原则,即保险合同期满时,保险公司所收取的纯保险费本利和,应等于支出的保险金本利和,换言之,将它们换算成计算责任准备金时的现值也应相等。用公式表示为:A+D=B+C,亦即:Au2212B=Cu2212D寿险准备金提存分理沦准备金、实际准备金和平均准备金。1.理论准备金。是指就纯保险费而言所计算的责任准备。2.实际准备金(或理论责任准备金的修正)。在计算理论责任准备金时,基本是采用下述三个假设为条件的:其一是保险费在保险年度开始时就交付,而保险金的给付是在被保险人死亡年度终了时才进行的;其二是被保险人中各年龄层的死亡人数将准确地按照保险公司所选定的利率生息。不难推断,一旦一批同类型的投保人全部死亡,所积存的理论准备金将降至为零。又由于理论准备金的计算法是假定了纯保险费是均匀收取的,进而也就假定了附加保险费也是均匀收取的。然而,新填发的保险单在承保的第1年内原始费用,如代理费、体检费和手续费等十分突出,若仅凭第1年的附加保险费来支付这些费用将会出现入不敷出。为此,保险公司必须对理论责任准备金进行修正,即对于第一年的开支费用要在准备金中扣除,修正后的准备金叫实际准备金。其计算方法通常有下列两种:(1)一年定期扣除法。除定期死亡保险外,不论哪一种保险其第一年所收入的保险费均作为一年期的死亡保险费,其差额部分作为第一年的费用开支。所以,在第一年业务中,不产生责任准备金,自第二年开始至保险期满止,再将第一年被扣除的责任准备金逐年补上,至期满时的准备金与保险金额相等。采用一年定期扣除法计算出来的实际准备金与年龄加大一岁、保险期限缩短一年的理论准备金数是相同的。(2)修正一年定期扣除法。在实际业务中,短期业务保险费率均比长期业务高,而费用率却相对较低。因此,在第一年的保险费收入中,扣除各种费用支出后,其剩下来的数额,短险业务要比长险业务相对高。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第一年不计算准备金的方法显失公平。而修正一年定期扣除法正是对一年定期扣除法的这一不足之处进行了补充。修正一年定期扣除法是以某一种保险为修正的标准,凡年交净保险费低于这一标准的保险业务,仍沿用一年定期扣除法,年交净保险费高于这一标准的保险业务,净保险费数和准备金数以标准的保险为基础。因为净保险费数比标准的保险业务为高的业务,其年期一定比标准的保险业务要短。修正一年定期扣除法一般是用20年限期交费终身保险或用20年储蓄保险作为修正的标准保险业务。3.平均准备金。理论准备金和实际准备金都是按投保的足年年份计算的。保险公司签发保险单的日期是没有限制的,投保人在一个年度内的任何一天,都可作为保险单开始的起保日期。因此,各保险单的日期不尽一致,而保险公司在会计年度决算时却是有期限的,一般是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为一个会计年度。所以,不能按照足年年份的准备金数来估算保险单的准备金数,而是要采用平均准备金数来估计保险单的准备金数,平均准备金的计算公式是:平均准备金=(净保险费+上年度的准备金+本年度的准备金)÷2[2]编辑本段会计处理2001年11月27日,财政部颁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要充分考虑或有事项。保险准备金——或有负债或有负债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或有负债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或有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第二,或有负债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第三,或有负债的结果只能由未来发生的事项确定;第四,现时义务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金额难以预计。从保险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单(保险合同)向被保险人收取保险费,很大一部分通过责任准备金形式提存出来,而责任准备金可以说就是一种或有负债。其原因如下:1.它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所谓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对投保人或保单持有人承担未了责任而提存的准备金。保险承担将来未了责任有一前提,那就是保险公司已向投保人收取保险金,签订了保险合同,即在保险合同生效后,保险公司负有在被保险人发生保险事故或生存到有关规定年龄的情况下,向保险受益人提供赔款或给付的责任。签订保险合同是一种客观事实。提存责任准备金是因公司过去的经济行为即签订保险合同要求承担保险责任所引起的,是现存的一种状况。2.它具有不确定性。由于保险公司本身经营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责任准备金的不确定性。对于财产保险合同,保险公司承担的赔偿责任主要是与保险事件造成损失程度有关,由于在保险期间内,无法预知事故发生及可能造成损失程度的大小,因此责任准备金具有不确定性特点。对于人寿保险业务,传统险种由于带有储蓄性质,它所引起责任准备金在金额上则具有较大的确定性。而寿险公司目前正面临着产品转型,即由原来的储蓄型险种向保障型险种过渡,保障型险种不具备返还性特点,它所提取的责任准备金不是为支付满期给付的准备,而是为支付死亡或意外伤害责任的给付。死亡或意外伤害给付与否完全取决于死亡或意外伤害发生的或然率,因而,这类险种的责任准备金同样具有不确定性。3.它具有未来性。责任准备金的提存虽然是一种现时存在,但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具体进行保险金补偿或给付的经济行为,即赔付与否以及赔付金额的大小必须在以后的业务赔偿发生或保险期限到期后才能真正得到证实,因此,保险公司在原定合同成本承担责任的时候,对责任准备金的确定只有预测性,需要由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来证实。4.它具有估计性。由于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和存在一些难以预知因素,所有的估计都是基于一定的人为假设作出的。如财产保险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在各年度内的分摊是假设风险责任在保险期限内均匀分布,与时间成正比;未决赔款准备金的数字是根据过去的统计资料、理赔经验或对未来的趋势进行预计,依照个案法或由统计模型估算得出。而人寿保险的责任准备金则需专门的精算师进行精算。由于估计方法的局限性与保险监管当局谨慎性要求的影响,无论是财产保险还是人寿保险,责任准备金的估计值与实际值常有较大偏差。参考资料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保险准备金包括什么
保险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保证其如约履行保险赔偿或给付义务,根据政府有关法律规定或业务特定需要,从保费收入或盈余中提取的与其所承担的保险责任相对应的一定数量的基金。为了保证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各国一般都以保险立法的形式规定保险公司应提存保险准备金,以确保保险公司具备与其保险业务规模相应的偿付能力。分类保险准备金主要有以下几种: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再保险准备金等。为了保证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各国一般都以保险立法的形式规定保险公司应提存保险准备金,以确保保险公司具备与其保险业务规模相应的偿付能力。[1]总准备金总准备金或称自由准备金是用来满足风险损失超过损失期望以上部分的责任准备金。它是从保险公司的税前利润中提取的。[2]总准备金是保险人从决算后的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并逐年积累,用以应付巨大赔款时弥补亏损的资金。设置总准备金,既是保持保险人业务经营稳定和组织经济补偿的需要,也是巨型灾害和特大事故的发生在年度间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提取总准备金的计算方法是:总准备金=当年实现的利润-当年所得税-调节税-利润留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指在会计年度决算时,对未到期保险单提存的一种准备金制度。之所以规定这种资金准备,是因为保险业务年度与会计年度是不一致的。比如投保人于2009年10月1日缴付一年的保险费,其中的3个月属于2009年会计年度,余下的9个月属于下一个会计年度。这一保险单在下一会计年度的前九个月是继续有效的。因此,要在当年收入的保险费中提存相应的部分作为下一年度的保险费收入,作为对该保险单的赔付资金来源。按照我国保险精算规定:会计年度末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照本会计年度自留毛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应在会计年度决算时一次计算提取,提取的计算方法有年平均估算法、季平均估算法和月平均估算法。[3]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也称赔款准备金,是在会计年度决算以前发生保险事故但尚未决定赔付或应付而未付赔款,而从当年的保险费收入中提存的准备金。它是保险人在会计年度决算时,为该会计年度已发生保险事故应付而未付赔款所提存的一种资金准备。之所以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是因为赔案的发生、报案、结案之间存在着时间延迟,有时该延迟会长达几个年。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成本与收入配比的原则,保险公司必须预先估计各会计期间已发生赔案的情况,并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包括已发生已报案赔款准备金,已发生未报案赔款准备金和理赔费用准备金。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非寿险保险事故已发生并已向保险人提出索赔、尚未结案的赔案提取的准备金。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的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理赔部门,应当反映理赔部门对于理赔模式、赔付支出变化、零赔案、大赔案等问的经验和判断。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非寿险保险事故已发生、尚未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的赔案提取的准备金。理赔费用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非寿险保险事故已发生尚未结案的赔案可能发生的律师费、诉讼费、损失检验费、相关理赔人员薪酬等理赔查勘费用提取的准备金。[3]再保险准备金保险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为承担保险责任或备付未来赔款的一项基金。其基金从保费收入或资产中按期提存。虽然保险准备金的来源是保费收入,但这种从保险费中提取的基金不是保险公司的资产,而是负债。在这种负债背后,必须有等值的资产作为后盾。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的准备金,按提存的方式分为法定准备金和任意准备金两种。其中,法定准备金可分为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人身保险准备金的主要形式是责任准备金。人身保险准备金必须单独提存,以保证保险公司有足够偿付能力来履行赔偿和给付责任。再保险准备金实际上是保证金。分出公司为备付再保险接受人在再保险合同下应负责的赔款,从应付的再保险费中扣存的一项基金,称为再保险准备金。[4]编辑本段保险准备金提存保险准备金的提取原则保险人提取保险准备金,应当充分考虑以下几项原则:第一,保障被保险人利益的原则。被保险人作为保险活动当事人的重要一方,保障其合法利益是无可争议的。而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最终要体现在保险公司及时、准备地履行其赔付责任。如果保险公司置被保险人的利益不顾,片面强调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大,不真实、足额地提取各项责任准备金,一旦发生赔付责任,保险公司将陷于被动,甚至出现无法履行保险合同的局面,对被保险人的利益将是极大的损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保险公司要求得发展,必须以被保险人的信任为基础,争取足够多的投保人,为此保险公司就要有良好的信誉,切实起到减少被保险人面临的风险损失的作用,如果保险公司没有充足的各项责任准备金作为后盾,就很难以及时对被保险人的损失进行赔付。因此,保险公司必须以保障被保险人利益为原则,提取各项责任准备金。第二,保证偿付能力的原则。从实质上来讲,这一原则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切实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因为要想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保险公司必须要有基本的偿付能力,而保险公司要拥有一定的偿付能力,就必须提取各项责任准备金,以备不时之需,否则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也就无从谈起了。[1]根据我国《保险法》第93条规定,“除人寿保险业务外,经营其他保险业务,应当从当年自留保险费中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取和结转的数额,应当相当于当年自留保险费的百分之五十。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应当按照有效的人寿保险单的全部净值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在保险业务经营中,由于寿险与非寿险在经营核算上存在差异,其准备金的提留方式也就不尽一致。非寿险准备金有法定准备金、任意准备金等区分。寿险准备金有理论准备金与实际准备金的区分。非寿险准备金的提存非寿险准备金按其提存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法定准备金和任意准备金。法定准备金是指根据国家对保险企业实施管理的有关法律规章的规定,保险人应当从其保费中提存的一定比例的“费用”。法定准备金通常又可分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任意准备金是保险企业根据自己的业务开展需要,除依法留足准备金外,应在当期保费中提存一笔费用,用作经营风险损失与保险资金运用损失波动较大所带来的不利的准备。由于保险业务大都是定期的,通常又叫短期核算性险种业务。1.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计算。由于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一种对未满期保险单的责任准备,其提取数额通常等于未满期保险单的总保险费收入中未赚取的部分。因此,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计算方法较多,这里仅举三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1)逐日计算法。根据每张保险单的第二年有效天数,逐笔计算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假定一年是365天,公司每天都有相等的保险费收入进账,则1月1日前出售的保险单,将于本年度12月31日期满,1月2日签出的保险单,还有一天在次年度期满,依次类推,至12月31日签出的保险单,需在次年度12月30日到期,即还有364天未经过。则,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存以逐日计算法计算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已收保险费的50%。(2)24个半个月提存法。发源于美国的一些州,也可以说是在下面将要介绍的季度提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出来的。每月承保的保险费均要分开计算,并假定每张保险单是于月中期满(实际上同假定保险费收入是均匀分布的道理一样)。当保险费收入均衡分布时,至少每半个月的保险费收入累积数是相等的,则与前述结果是一致的。如果保险费是在持续增长,24个半个月提存法就显得不那么灵了。(3)季度提存法。以季度为计算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时间基础而形成的一种准备金提存方法提存比例。假定年度保险费收入是25000元,平均分四次进账,每次为6250元。若经营费用率为33.33%,则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存比例为42%。如果上列款项均是在季度末支付,则几乎每季都还有几天剩余时间,这就意味着42%是高估的。在实际业务中,可调整到40%。时至今日,40%提存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活力不减,仍为许多公司所沿用。2.未决赔款准备金的计算。根据经营资料预计本年度终了时,尚有一部分已报案或已处理赔案但没有支付赔款的案子和已发生但被保险人还没有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的案子(既有直接业务的,又有再保险业务的)。对这两种已发生的案子,保险人在年终时,须在损益结算时提取相当的赔款准备金,即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准备金的计算方法:一是计算未来赔款支付系数,即赔款极终值;二是在极终值的基础上,根据已报告损失,测算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一般是在当年度提取,次年转回作收入处理。例如,上年度提存的未决赔款准备金是100万元,本年度根据业务部门预计需在年终决算时提取120万元未决赔款准备金。在会计核算处理上,一般将上年提存的100万元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将本年的120万元未决赔款准备金从利润账户上冲减。寿险责任准备金的提存寿险准备金的计算过程很复杂。为简化计算过程,保险公司都有自己厘定纯保险费的死亡表和预定利率在不同保险类型下的复利、现值和年金换算表,从而大大简化了寿险准备金的计算过程。寿险准备金系在保险单起期后,由保险公司在每年的年底提存一次。寿险准备金的计算有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过去法是凭过去已收的保险费计算,简称过去法,即将过去已收取的保险费及其利息的合计额(A)减去过去已给付的保险金及其利息的合计额(B),用公式表示为:V=Au2212B第二种将来法是凭未来收取的保险费计算,简称将来法,即将将来应付的保险金的现值(C)减去将来可收入的保险费的现值(D),用公式表示即为:V=Cu2212D又依收支相等原则,即保险合同期满时,保险公司所收取的纯保险费本利和,应等于支出的保险金本利和,换言之,将它们换算成计算责任准备金时的现值也应相等。用公式表示为:A+D=B+C,亦即:Au2212B=Cu2212D寿险准备金提存分理沦准备金、实际准备金和平均准备金。1.理论准备金。是指就纯保险费而言所计算的责任准备。2.实际准备金(或理论责任准备金的修正)。在计算理论责任准备金时,基本是采用下述三个假设为条件的:其一是保险费在保险年度开始时就交付,而保险金的给付是在被保险人死亡年度终了时才进行的;其二是被保险人中各年龄层的死亡人数将准确地按照保险公司所选定的利率生息。不难推断,一旦一批同类型的投保人全部死亡,所积存的理论准备金将降至为零。又由于理论准备金的计算法是假定了纯保险费是均匀收取的,进而也就假定了附加保险费也是均匀收取的。然而,新填发的保险单在承保的第1年内原始费用,如代理费、体检费和手续费等十分突出,若仅凭第1年的附加保险费来支付这些费用将会出现入不敷出。为此,保险公司必须对理论责任准备金进行修正,即对于第一年的开支费用要在准备金中扣除,修正后的准备金叫实际准备金。其计算方法通常有下列两种:(1)一年定期扣除法。除定期死亡保险外,不论哪一种保险其第一年所收入的保险费均作为一年期的死亡保险费,其差额部分作为第一年的费用开支。所以,在第一年业务中,不产生责任准备金,自第二年开始至保险期满止,再将第一年被扣除的责任准备金逐年补上,至期满时的准备金与保险金额相等。采用一年定期扣除法计算出来的实际准备金与年龄加大一岁、保险期限缩短一年的理论准备金数是相同的。(2)修正一年定期扣除法。在实际业务中,短期业务保险费率均比长期业务高,而费用率却相对较低。因此,在第一年的保险费收入中,扣除各种费用支出后,其剩下来的数额,短险业务要比长险业务相对高。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第一年不计算准备金的方法显失公平。而修正一年定期扣除法正是对一年定期扣除法的这一不足之处进行了补充。修正一年定期扣除法是以某一种保险为修正的标准,凡年交净保险费低于这一标准的保险业务,仍沿用一年定期扣除法,年交净保险费高于这一标准的保险业务,净保险费数和准备金数以标准的保险为基础。因为净保险费数比标准的保险业务为高的业务,其年期一定比标准的保险业务要短。修正一年定期扣除法一般是用20年限期交费终身保险或用20年储蓄保险作为修正的标准保险业务。3.平均准备金。理论准备金和实际准备金都是按投保的足年年份计算的。保险公司签发保险单的日期是没有限制的,投保人在一个年度内的任何一天,都可作为保险单开始的起保日期。因此,各保险单的日期不尽一致,而保险公司在会计年度决算时却是有期限的,一般是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为一个会计年度。所以,不能按照足年年份的准备金数来估算保险单的准备金数,而是要采用平均准备金数来估计保险单的准备金数,平均准备金的计算公式是:平均准备金=(净保险费+上年度的准备金+本年度的准备金)÷2[2]编辑本段会计处理2001年11月27日,财政部颁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要充分考虑或有事项。保险准备金——或有负债或有负债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或有负债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或有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第二,或有负债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第三,或有负债的结果只能由未来发生的事项确定;第四,现时义务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金额难以预计。从保险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单(保险合同)向被保险人收取保险费,很大一部分通过责任准备金形式提存出来,而责任准备金可以说就是一种或有负债。其原因如下:1.它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所谓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对投保人或保单持有人承担未了责任而提存的准备金。保险承担将来未了责任有一前提,那就是保险公司已向投保人收取保险金,签订了保险合同,即在保险合同生效后,保险公司负有在被保险人发生保险事故或生存到有关规定年龄的情况下,向保险受益人提供赔款或给付的责任。签订保险合同是一种客观事实。提存责任准备金是因公司过去的经济行为即签订保险合同要求承担保险责任所引起的,是现存的一种状况。2.它具有不确定性。由于保险公司本身经营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责任准备金的不确定性。对于财产保险合同,保险公司承担的赔偿责任主要是与保险事件造成损失程度有关,由于在保险期间内,无法预知事故发生及可能造成损失程度的大小,因此责任准备金具有不确定性特点。对于人寿保险业务,传统险种由于带有储蓄性质,它所引起责任准备金在金额上则具有较大的确定性。而寿险公司目前正面临着产品转型,即由原来的储蓄型险种向保障型险种过渡,保障型险种不具备返还性特点,它所提取的责任准备金不是为支付满期给付的准备,而是为支付死亡或意外伤害责任的给付。死亡或意外伤害给付与否完全取决于死亡或意外伤害发生的或然率,因而,这类险种的责任准备金同样具有不确定性。3.它具有未来性。责任准备金的提存虽然是一种现时存在,但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具体进行保险金补偿或给付的经济行为,即赔付与否以及赔付金额的大小必须在以后的业务赔偿发生或保险期限到期后才能真正得到证实,因此,保险公司在原定合同成本承担责任的时候,对责任准备金的确定只有预测性,需要由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来证实。4.它具有估计性。由于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和存在一些难以预知因素,所有的估计都是基于一定的人为假设作出的。如财产保险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在各年度内的分摊是假设风险责任在保险期限内均匀分布,与时间成正比;未决赔款准备金的数字是根据过去的统计资料、理赔经验或对未来的趋势进行预计,依照个案法或由统计模型估算得出。而人寿保险的责任准备金则需专门的精算师进行精算。由于估计方法的局限性与保险监管当局谨慎性要求的影响,无论是财产保险还是人寿保险,责任准备金的估计值与实际值常有较大偏差。参考资料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是什么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 通俗的解释:金融机构(指各银行)必须将存款的一部分缴存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叫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 贷款 ,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什么是银行第一准备金?
先了解准备金,银行的准备金通常是指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ation)。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 在西方国家,准备金又分为第一准备金和第二准备金。第一准备金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及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一般称为“现金准备”或“主要准备”;第二准备金则是指银行最容易变现而又不至于遭受重大损失的资产,如国库券及其他流动性很强的资产。 而在我国准备金只有两部分,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只有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才算是法定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包括哪几种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通常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按央行的比例存放,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外在央行任意比例存放的资金。 存款准备金的种类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两种。 我国从1987年起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相对是固定的,由于我国金融体系运行稳定,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从最高的17%,逐年下降,超额存款准备金做为一项窗口指导货币政策,使用比法定存款准备金频繁。
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什么意思
1、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是指商业银行的初级存款中不能用于放贷的部分的比例。其中,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的需要而准备的在央行的存款。举例来说,现在我国大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为18%,那么银行每收进100元存款,就要上交18元给央行作为存款准备金,剩下的82元才能拿去作为银行的流动资金。2、今年以来,央行已经三次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2月5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4月20日,央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6月28日,再次下调0.5个百分点。连续三次下调,有分析人士认为央行此举意在继续释放流动性。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的需要,银行机构不能将吸纳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或进行金融投资,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存放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就叫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3、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是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4、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三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对整个金融市场影响很大,是全方位的。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存款准备金是什么意思?
商业银行存在着兑现存款的风险,为了防止这种风险,中央银行让商业银行吸收一定存款后,按照一定比例交给中央银行一部分,这部分构成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国家规定上交比率,这个比率叫法定存款准备率。比如吸收100块钱,如果法定存款准备率是10%,100块钱交10块钱。
存款准备金是多少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是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目前大型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7%。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第二十三条 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一)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二)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三)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四)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五)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六)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运用前款所列货币政策工具时,可以规定具体的条件和程序。
存款准备金是什么?存款准备金有哪些制度?
商业银行存在着兑现存款的风险,为了防止这种风险,中央银行让商业银行吸收一定存款后,按照一定比例交给中央银行一部分,这部分构成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国家规定上交比率,这个比率叫法定存款准备率。比如吸收100块钱,如果法定存款准备率是10%,100块钱交10块钱。
银行准备金是干什么的?
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库存的现金按比例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实行准备金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银行存款时,能有相当充足的清偿能力。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法定准备金制度还成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进行控制的一种制度。中央银行控制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的多少和准备率的高低影响着银行的信贷规模。这个制度规定,商业银行不能将吸收的存款全部贷放出去,必须按一定的比例,或以存款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或以库存现金形式自己保持。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重,称为准备率。
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给我点通俗的解释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ation)。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通常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按央行的比例存放,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外在央行任意比例存放的资金。存款准备金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扩展资料:存款准备金的四种职能:第一,缓冲职能。通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助于在流动资产状况发生变 动时稳定隔夜利率;第二,流动资产管理职能。为中央银行提供了准备金需求的一个来源,从而可以补偿通过自发性因素产生的流动性资产供给;第三,货币控制职能。可以被作为一种控制货币总量的手段;第四,收入或税收职能。可以被认为是中央银行收入的一个来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存款准备金
在金融里准备金是什么
问题一:贷款的准备金是什么意思?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亥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10%,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100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00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20%,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800万元。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 问题二:一般准备金属于哪一类的会计科目? 所有者权益,主要是金融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一般风险准备。 问题三:金融企业会计里面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什么意思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存在中央银行里的,这部分资金叫做法定存款准备金。 中国人民银行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银行存款时,能有相当充足的清偿能力。 问题四: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是什么意思?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 简单说就是金融机构有存款业务的要向中央银行交一部分押金,是为了保证存款人的利益,当金融机构出问题的时候,不至于你存在它那的钱一分都拿不到。减低的意义是金融机构有跟多的钱开展业务,比如你有100元的存款,过去100元要像央行交20元的押金,现在降准了,你的100元只用向银行交10元,你手上是不是从之前的80元,变成90元了,你是不是就能多买10元钱的东西啦. 问题五:期货里的准备金是什么意思,当日结算准备金余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怎么计算 10分 有个结算准备金 也就是相当于可用资金 期货每天下午结算 有持仓的话,就会根据当天的结算价进行结算 准备金就是用于这里 总资金去掉开仓用去的就是准备金 问题六:【金融基础】下列选项中,属于 银行超额准备金 的是()。。急在线等 多选的话,选B.C。广义的超额准备金可以把现金包含在内。 问题七:银行的呆账准备金计提标准是根据什么文件执行? 目前现行呆账准备、核销的金融、财政与税务规定如下: 1.央行的相关规定。 2002年,人民银行在《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中规定,银行应当按照谨慎会计原则,合理估计贷款可能发生的损失,及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专项准备是指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特种准备指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计提的准备。 2.财政部的相关规定。 2001年11月27日财政部颁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商业银行按照贷款五级分类结果及时、足额在当期损益中计提专项准备金,对特定国家发放贷款在当期损益中计提特种准备金,商业银行也可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一般准备。 2005年6月21日财政部发布的《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明确将贷款损失准备划分为: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规定一般准备作为利润分配处理,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并将一般准备的计提基准从原来的不低于期末贷款余额的1%调整为不低于风险资产期末余额的1%. 3.税务部门的相关规定。 国家税务局在自2002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中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呆账准备=本年末允许提取的呆账准备的资产余额×1%-上年末已在税前扣除的呆账准备余额。这是一种对一般准备金进行所得税税收减免的税务处理方式。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国税发〔2003〕73号文件规定:国务院决定的事项、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清理的跨省区的呆账损失和单笔5000万元以上的呆账损失攻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审批。除以上情形外,金融企业的呆账损失由省及省以下税务机关审批。《金融企业呆账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还规定,金融企业发生的呆账损失,按规定报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应先冲抵已在税前扣除的(按1%比例计提的)呆账准备,不足冲抵部分可据实税前扣除。 从我国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贷款损失准备制度不断完善,计提范围逐步扩大,计提比例逐步提高,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稳健性的要求日益严格,说明央行和财政部门越来越关注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抵御风险的重要性。但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银行计提的专项准备不能获得税务减免,严重制约了金融企业及时、足额计提特殊准备。 问题八: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是个什么意思 存款准备金率直接决定了银行制造货币供应量的效果。存款准备金率是银行每吸收一笔存款,需要将一定比例的存款上交到央行。如果准备金率下降,那么银行上缴的金额就减少了。银行的流动性就增强了。 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进一步释放流动性,对实体经济进行 *** ,意味着央行的紧缩政策可能会告一段落,银根放松。 问题九:大学的金融专业,需要准备些什么好呢? 我现在金融行业工作做HR,作为一个过来人,又是从事人力资源,或许可以给到你一些建议。在大学里金融是一个内涵比较广的专业,真正面临就业时,你会有很多选择,如基金、保险、证券、银行、投行、信托、租赁、资产管理公司等等。每个行业对人员的要求和素质是不一样的。大学看似有四年时间,实则第四年基本就是找工作和准备毕业了,其实时间是很有限的,建议你如下几点:弗是认真思考一下,觉得自己对金融的哪个细分方向感兴趣,明确后就去了解该方向未来的就业形势、求职方向,能力要求等等;二是在寒暑假时不妨多进行一些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了解社会,同时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三是,利用大学宝贵时间参与一些社团活动,锻炼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事实证明这一点在工作以后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十:央行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有什么作用? 1、增加货币市场的货币供给量,扭转市场资金需求紧张的局面,填补“热钱”流出大陆后的部分空间,确保经济增长率。 2、向市场传达信号,货币政策向稳健性转变,微调开始后的最大货币政策。 3、侧面说明中国经济未如期反弹,深受世界经济萎靡的影响。
准备金是什么意思
准备金指商业银行库存的现金和按比例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实行准备金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银行存款时,能有相当充足的清偿能力。商业银行库存的现金按比例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实行准备金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银行存款时,能有相当充足的清偿能力。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法定准备金制度还成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进行控制的一种制度。中央银行控制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的多少和准备率的高低影响着银行的信贷规模。这个制度规定,商业银行不能将吸收的存款全部贷放出去,必须按一定的比例,或以存款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重,称为准备率。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所谓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结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在现代金融制度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现金的形式保存在自己的业务库,另一部分则以存款形式存储于央行,后者即为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的职能?1、缓冲职能:通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助于在流动资产状况发生变动时稳定隔夜利率。2、流动资产管理职能:为中央银行提供了准备金需求的一个来源,从而可以补偿通过自发性因素产生的流动性资产供给。3、货币控制职能:可以被作为一种控制货币总量的手。4、收入或税收职能:可以被认为是中央银行收入的一个来源。【法律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十二条 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对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的下列行为进行检查监督:(一)执行有关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的行为;(二)与中国人民银行特种贷款有关的行为;(三)执行有关人民币管理规定的行为;(四)执行有关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管理规定的行为;(五)执行有关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六)执行有关黄金管理规定的行为;(七)代理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行为;(八)执行有关清算管理规定的行为;(九)执行有关反洗钱规定的行为。前款所称中国人民银行特种贷款,是指国务院决定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贷款。
准备金是什么意思
准备金指商业银行库存的现金和按比例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实行准备金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银行存款时,能有相当充足的清偿能力。商业银行库存的现金按比例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实行准备金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银行存款时,能有相当充足的清偿能力。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法定准备金制度还成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进行控制的一种制度。中央银行控制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的多少和准备率的高低影响着银行的信贷规模。这个制度规定,商业银行不能将吸收的存款全部贷放出去,必须按一定的比例,或以存款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重,称为准备率。法律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十二条 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对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的下列行为进行检查监督:(一)执行有关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的行为;(二)与中国人民银行特种贷款有关的行为;(三)执行有关人民币管理规定的行为;(四)执行有关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管理规定的行为;(五)执行有关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六)执行有关黄金管理规定的行为;(七)代理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行为;(八)执行有关清算管理规定的行为;(九)执行有关反洗钱规定的行为。前款所称中国人民银行特种贷款,是指国务院决定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贷款。
存款准备金是什么意思?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ation)。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通常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按央行的比例存放,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外在央行任意比例存放的资金。存款准备金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扩展资料:存款准备金制度作用过程:存款准备率及法定准备的构成与应保持的限额,对银行的资产负债比率及经营方向有着直接的影响。如存款准备率提高,可以促进商业银行多吸收存款以保持原有的资产规模,或收缩贷款、减少投资、出售债权以适应被压缩的可用资金规模。中央银行通过增大或降低存款准备率来调节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伸缩,以达到稳定通货的政策目的,因而存款准备金制度成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一项有效工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存款准备金制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存款准备金
权益准备金是什么
一般指从事存贷款活动的金融企业按一定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一般风险准备,该项准备金作为利润分配处理,并作为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权益准备金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新准则的会计科目表中,含有"准备金"的科目包括资产类中的"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科目,负债类中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科目、"保险责任准备金"科目,损益类中的"摊回保险责任准备金"科目、"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科目和"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科目等。法定存款准备金,并不是一系列准备金的合集,而是在法律上有具体定义的特定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存在中央银行里的,这部分资金叫做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类似的还有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之间的数量关系:存款准备金=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总额,超额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
关于国家准备金的问题
有关存款准备金制度在金融调控中的影响与作用,近来已成为业界关注的议题。所谓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根据规定将其有关存款和负债按照一定比例交存到中央银行的部分。 存款准备金最初渊源于保证商业银行对客户提款进行支付,之后逐渐具备清算资金的功能,后来发展成为货币政策工具。近二十多年来,在部分国家,如英国、加拿大,出现存款准备金率为零、存款准备金制度弱化的现象;但是在其他国家,如美国、日本、欧元区国家和众多发展中国家,存款准备金制度仍然是一项基本的货币政策制度,在货币信贷数量控制、货币市场流动性和利率调节,以及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限制货币替代和资本流出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对金融调控与金融稳定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趋势如何,值得探讨。 近年来存款准备金在货币政策调控中作用的变化 (一)存款准备金由货币政策调控工具转变为调控基础。存款准备金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存在局限性:一是准备金率调整对金融机构经营震动较大,准备金率变化需要银行重新调整资产组合,但是金融机构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如果市场发育不完善,超额准备金在金融机构间分配不平衡时,这种震动会更大。二是较高的准备金率会降低金融机构通过市场渠道运用资金的比例。并且,如果法定准备金调整频繁,银行会倾向保持较高超额准备金,进一步降低可用资金比例。三是由于多数国家对准备金存款不付息,准备金作为一种税收,容易引发金融机构及市场融资同行为逃避金融监管的现象,甚至形成脱媒。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工业国家中央银行陆续将利率指标确定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中介目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调控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水平的变动,通过利率风险结构、期限结构等机制影响金融市场各种利率变化,从而对金融运行和经济运行产生影响。随着货币政策调控趋向以价格调控为主,强调预调和微调的精细化操作,单纯依靠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货币政策调控的方式使用越来越少,存款准备金制度以及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变化,更多是从配合其它金融制度实施和其它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角度出发,存款准备金制度逐步演变为约束货币供应增长、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调整有效性和灵敏性的基础性制度。 采取利率调控的国家中央银行多是将货币市场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其货币政策操作是确定和维护基准利率目标水平。为此中央银行必须对银行准备金供给及短期同业资金进行严格控制,并且对银行准备金的需求及同业资金有合理的预见性,然后才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流动性和市场利率。保持稳定和可预计的法定准备金有利于保证公开市场操作顺利进行和避免货币市场急剧波动,使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资金需求存在结构性缺口,以增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市场利率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要规定适度的最低存款准备金率。由于存款准备金用于满足准备金要求和支付双重需要,一般只有将准备金要求保持在足够水平上,使法定准备金要求超过清算准备金要求,才会形成可预测的流动性缺口。否则,如果清算需求经常超过准备金要求,准备金需求将会变动不定,增加预测准备金需求的难度和政策实施的复杂性。 (二)准备金存款利率变化及影响。存款准备金是法律强制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资产,存款准备金制度适用范围、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以及是否对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会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 一些国家对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另有许多国家对准备金存款不付息。对准备金存款不付利息会产生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准备金的机会成本,银行大都以高息贷款或低息存款转嫁给了顾客,会促使资金融出融入者尽力避开银行体系,金融机构创新产品避开准备金要求,这将不利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竞争,也不利于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效率。长期以来,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包括美联储都在考虑对法定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但是由于涉及部门多,至今尚无进展。 绝大多数国家对超额准备金存款不支付利息,否则商业银行可能会主动在中央银行存有超额准备金,使基础货币供求变得难以预测,不利于中央银行准确地调控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在对超额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的国家,降低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将有利于促进货币市场交易,增强金融机构对货币政策操作的敏感性。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演进和创新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20多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多次调整。 1998年前,准备金存款不能用于支付和清算,金融机构需要在人民银行开立备付金存款账户用于清算。1998年,人民银行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将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账户合并为"准备金存款"账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调到8%,准备金存款账户超额部分的总量及分布由金融机构自行确定。1999年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下调至6%,2003和2004年,为对冲外汇占款,适度控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人民银行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达到7.5%。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适用一切吸收公众存款或负债并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形成了债权债务关系而不是委托代理或投资的关系。近年来,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加快,对哪些创新产品适用准备金要求关系到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和公平性。目前在改进金融服务、鼓励直接融资和减轻间接融资压力的背景下,应鼓励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和产品创新,如发行金融债券、开办代理理财业务。但是从存款准备金管理来看,不能因为商业银行有关负债业务在名称上没有存款二字就不适用于存款准备金制度,对商业银行向公众发行的债券或其他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产品应考虑适用存款准备金制度。恰当地把握存款准备金适用范围,在当前我国金融机构改革、金融产品创新的形势下非常重要。这一方面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规范地进行业务和产品创新,改进金融服务。 目前我国对法定准备金存款和超额准备金存款都支付利息,但是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趋于下降。如前所述,对超额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超额准备金存款调整吸收过多流动性,不利于中央银行预测货币市场流动性。降低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可以促使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调整利率货币市场交易融通流动性余缺,增强对货币政策操作的敏感性。 2004年,人民银行开始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低、不良贷款比率越高,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高;反之越低。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综合了存款准备金制度、资本充足要求和存款保险制度的有关思想,体现了我国关于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综合考虑和安排。 从历史来看,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保险制度、资本充足要求创建目的之一是防范金融风险。存款准备金最早用于保障银行支付,防范流动性风险,后来发展成为货币政策工具。资本充足要求以及存款保险制度根据金融机构评级收取差别保费的作法,都有约束金融机构信贷过度扩张的作用,促使金融机构本着质量、效益、市场的原则进行经营,有利于形成金融运行和货币政策调控的市场基础。
计提准备金分录怎么做?
您好,计提一般准备金,其会计分录为: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一般准备金
保险中的保费不足准备金怎样计提?
保费不足准备金为保单在未来的交费期间内,评估净保费与毛保费之差在保单年度末按评估基础计算的精算现值。 保险保障基金从公司当年保费收入中提取1%作为保险保障基金。该项基金提取金额达到保险公司总资产的10%时可停止提取。保险保障基金应单独提取,专户存储于中国人民银行或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商业银行。 未决赔款准备金提取是根据上一年度未决赔款数提取的,其余是根据相应的比例提取。
银行准备金是什么?
问题一:银行调整准备金是什么意思 对于存款准备金率这个货币政策工具,可能有人不是很清楚,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存款准备金是指银行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为保证这笔钱不被挪用,往往有中央银行保管。那么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指的是银行把它吸收的存款要把它按一定的比例放到人民银行,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这个比例越高,执行的紧缩政策力度越大。人民银行的一块钱经过几次周转后,最后形成的购买力相当于这个准备金的三倍。多交5毛钱就意味着最终在我们经济生活中形成的购买力少一块五。所以这一次人民银行提高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锁定的是1100亿资金,也就是说,它最后形成的购买力就减少将近3000亿。”存款准备金,就是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法律的规定,要求各商业银行按一定的比例将吸收的存款存入在人民银行开设的准备金账户,对商业银行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行为进行控制。 商业银行缴存准备金的比例,就是准备金率。准备金,又分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前者是按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提取的准备金。后者是超过法定准备以外提取的准备金。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比率来控制自身的资产规模,从而直接决定基础货币的多少,进而影响货币供给。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或减少商业一的超额准备,来扩张或收缩信用,实现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目的。 主要作用: 1: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流动性。当部分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时,中央银行就有能力对这些银行加以救助,以提供短期信贷的方式帮助其恢复流动性。 2:集中使用一部分信贷资金。这是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这一“最终贷款人”责任,也可以向金融机构提供再贴现。 3:调节货币供给总量。 举个例子,银行吸收了1000元存款,存款准备金率是10%,那么银行同期可用于投资等的最高额度是900元,100块准备金必须存在央行指定的账户上;存款准备金的作用之一是防范挤兑风险,现在被 *** 好好利用了一把,成了抑制投资的工具之一。 问题二:银行的第一,二准备金是什么 第一准备金是现金和存款,第二准备金是短期流动性的证券。第一准备金由现金和在其他银行存放的存款构成。这些准备金是银行防范存款人提款和客户需要贷款的第一道防线。 准备金(reserve)商业银行库存的现金和按比例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实行准备金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银行存款时,能有相当充足的清偿能力。所有的商业银行以第一准备金形式持有其大部分资产。法定准备金制度还成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进行控制的一种制度。中央银行控制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的多少和准备率的高低影响着银行的信贷规模。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重,称为准备率。 问题三:银行储备金,和准备金是什么意思? 银行准备金:为安全起见,银行需要提留一定比例的存款,以保证储户提款,其余的存款才能用于放贷或投资,这部分存款叫银行准备金。银行储备金:是银行为应付日常需要准备的资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在中央银行,一部分是法定的,叫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基本上不能用;超过部分叫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可以使用的;商业银行也可以将一些资金存入其他行。如果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不足,可以在货币市场上向中央银行、其他银行借入准备金 问题四:商业银行准备金作用是什么? 提高准备金率就相当骸召回资金,社会流动资金减少,可以减少通货膨胀,是一种宏观调控,相反,降低准备金率,银行的资金流入社会。 问题五:银行存款准备金是什么?做什么用的? 因为每个客户存入银行的钱 银行会拿去放贷款、投资、建设等。 人民银行为了控制银行以及客户风险,设置存款准备金。也就是说,比如一个银行一共有1万元存款,而存款准备金是10%,那么银行只有9千元可用资金,另外1千元必须存入当地人民银行不得使用。而投资和信贷,也必须在这9千元的范围内支出,而且也讲究百分之多少,比如放出去的贷款总余额不能超过9千元的75%。 问题六:准备金是什么呀!干什么用的!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国外对金融市场的调节以利率为主要手段,但俯内的实际情况是,企业有较强的贷款冲动,银行有较强的放贷冲动,而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能直接从银行手中收回资金,限制银行放贷能力,效果比较明显 问题七:银行准备金利率是什么意思 您好 银行准备金利率也叫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福准备金率 用心回答,欢迎采纳 问题八:银行准备金支出指的是什么? 银行准备金:为安全起见,银行需要提留一定比例的存款,以保证储户提款,其余的存款才能用于放贷或投资,这部分存款叫银行准备金。 银行准备金支出就是该准备金付出。 问题九:准备金是什么意思 对于存款准备金率这个货币政策工具,可能有人不是很清楚,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存款准备金是指银行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为保证这笔钱不被挪用,往往有中央银行保管。那么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指的是银行把它吸收的存款要把它按一定的比例放到人民银行,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这个比例越高,执行的紧缩政策力度越大。 人民银行的一块钱经过几次周转后,最后形成的购买力相当于这个准备金的三倍。多交5毛钱就意味着最终在我们经济生活中形成的购买力少一块五。所以这一次人民银行提高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锁定的是1100亿资金,也就是说,它最后形成的购买力就减少将近3000亿。” 存款准备金,就是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法律的规定,要求各商业银行按一定的比例将吸收的存款存入在人民银行开设的准备金账户,对商业银行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行为进行控制。 商业银行缴存准备金的比例,就是准备金率。准备金,又分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前者是按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提取的准备金。后者是超过法定准备以外提取的准备金。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比率来控制自身的资产规模,从而直接决定基础货币的多少,进而影响货币供给。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或减少商业一的超额准备,来扩张或收缩信用,实现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目的。 主要作用: 1: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流动性。当部分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时,中央银行就有能力对这些银行加以救助,以提供短期信贷的方式帮助其恢复流动性。 2:集中使用一部分信贷资金。这是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这一“最终贷款人”责任,也可以向金融机构提供再贴现。 3:调节货币供给总量。 举个例子,银行吸收了1000元存款,存款准备金率是10%,那么银行同期可用于投资等的最高额度是900元,100块准备金必须存在央行指定的账户上;存款准备金的作用之一是防范挤兑风险,现在被 *** 好好利用了一把,成了抑制投资的工具之一。 问题十:银行准备金率是什么概念? 一、存款准备金 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安全和资金清算需要而上缴中央银行的存款 二、提高存款准备金意图 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意图就是有效控制社会资金的总量、收缩流动性。 二、对股市影响 1、影响大盘走势:一是后续资金投入减少。股市是典型的资金推动性市场,社会可以用于投资的资金少了自然就会对大盘行情走势有影响;二是投资者投资心态谨慎。在资金紧缩情况下,投资者认定后市下跌就会控制投入资金; 2、影响个股走势。对资金需求量大的行业,如限制房地产融资、减少银行可经营资本等,都将直接切断资金渠道,造成经营效益下降,走势自然偏空为主了。
存款准备金与贷款关系怎样?
存款准备金利率下调可以缩减银行体系内部中的准备金(这笔钱需存在央行),也就是常说的放松银根,银行可以腾出这笔钱投放到市场中(通过贷款和支付利息的方式)。存款准备金是金融企业为应付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而准备的货币资金。国际上,存款准备金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库存现金;二是按存款总额或负债总额的一定比例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称为法定准备金;三是在中央银行存款中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称为超额储备。在本法中,存款准备金的范围仅限于法定准备金。法律规定(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2015年修正)第三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留足备付金。第四十六条 同业拆借,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禁止利用拆入资金发放固定资产贷款或者用于投资。拆出资金限于交足存款准备金、留足备付金和归还中国人民银行到期贷款之后的闲置资金。拆入资金用于弥补票据结算、联行汇差头寸的不足和解决临时性周转资金的需要。第七十七条 商业银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由中国人民银行责令改正,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建议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拒绝或者阻碍中国人民银行检查监督的;(二)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报表和统计报表的;(三)未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的。商业银行拒绝检查监督、提供虚假或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和报表,及未按规定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的行为应予处罚的种类(一)责令限期改正所谓责令限期改正,是指要求违法行为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在一定期限内将其违法行为恢复到合法状态。例如未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在受到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后,应立即足额补交。(二)罚款罚款与责令改正是并用的关系。改的快、改的好,可以在处罚幅度内少罚;改的不快、改的不好,应当在处罚幅度内多罚。(三)责令停业整顿中国人民银行不能作出“责令停业整顿”的行政处罚,因为法律没有赋予它这项权力。但是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违法情形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前提下,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建议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作出责令其停业整顿的行政处罚。所谓情节特别严重所考虑的因素,一是主观恶意大,二是造成的后果严重。(四)吊销经营许可证中国人民银行不能作出“吊销经营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因为法律没有赋予它这项权力。但是当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违法行为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建议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作出这样的处罚。吊销经营许可证就是剥夺权利能力,是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严重违法的情况下,被监管者依法撤销,从而使其终止的行政处罚措施。本法第七十条规定,商业银行因吊销经营许可证而被撤销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就要依法组织清算组对其进行清算。因此吊销经营许可证是行政处罚中最为严厉的处罚措施之一。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七十七条
准备金和储备金是一回事吗?
银行储备金: 银行储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ation)。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 功能: 存款准备金的四种职能: 第一,缓冲职能。通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助于在流动资产状况发生变 动时稳定隔夜利率; 第二,流动资产管理职能。为中央银行提供了准备金需求的一个来源,从而可以补偿通过自发性因素产生的流动性资产供给; 第三,货币控制职能。可以被作为一种控制货币总量的手段; 第四,收入或税收职能。可以被认为是中央银行收入的一个来源。 准备金: 为安全起见,银行需要提留一定比例的存款,以保证储户提款,其余的存款才能用于放贷或投资,这部分存款叫银行准备金。 准备金的作用: 银行准备金是指银行以库存现金的形式,或在中央银行中以无息存款的形式而保留的一部分存款。中央银行通过调高银行准备金,可以减少银行贷款,抑制经济过热。中央银行通过调低银行准备金利率,增加存款利息对银行本身的压力,可以迫使其中部分存款流出银行,刺激投资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在2003年10月3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由6%调高至7%。
在保险业车险中“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差”是什么意思呢?谢谢教导。
当期为【未决】案件【赔款】而计划厘定的当期【准备金】至计算日止,【提转】赔付后的【差】、是剩余了还是缺口了的一个比例数值。反过来讲就是:【综合赔付率】里其中的一个计算数值,就是来自当期的为【未决】案件【赔款】而厘定的【准备金】的【提转差】的比例数据。保险专业术语:未决——隶指尚未赔付结案的保险案件(即俗称的:钱没赔到账给客户)赔款——隶指经定损确认的保险赔款(即俗称的:索赔款)准备金——隶指根据各项指数范畴而预期厘定的赔付现金(即俗称理解的:放着不能挪用的、专门计划为发放赔款而准备的现金)提转差——隶指提转后的剩余或缺口的差值(即俗称的:顺逆差)扩展资料保险业各准备金提转差的计算方法: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差=本期应提取的未决赔款准备金-上期提取的未决赔款准备金已发生未报告赔款准备金提转差=本年应提取的已发生未报告赔款准备金-上年末提取的已发生未报告赔款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转差=本期应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上期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长期责任准备金提转差=本年应提取的长期责任准备金-上年提取的长期责任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提转差=本年应提取的寿险责任准备金-上年提取的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提转差=本年应提取的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上年提取的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未决赔款准备金
每个银行的资金都要给中央银行交准备金么
是的。商业银行要向中央银行交存款准备金是为了央行可以调解货币供给规模,保证将来居民的提款。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金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拓展资料: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世界上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1998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8年3月21日起,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改革,主要内容有以下七项:(一)将原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帐户合并,称为“准备金存款”帐户。(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准备金存款帐户超额部分的总量及分布由各金融机构自行确定。(三)对各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法人统一考核。法定准备金的交存分以下情况:1.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投资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各总行统一存入人民银行总行。2.交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各总行统一存入其总行所在地的人民银行分行。3.各城市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其总行统一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行。4.城市信用社(含县联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法人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支行。**信用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现行体制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支行。5.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法人统一存入其总部所在地的人民银行总行(或分行)。6.经批准,已办理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其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其法人(或其一家分行)统一存入所在地人民银行分行。(四)对各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旬考核。1.各商业银行(不含城市商业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当旬第五日至下旬第四日每日营业终了时,各行按统一法人存入的准备金存款余额,与上旬末该行全行一般存款余额之比,不低于8%。
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是指商业银行的初级存款中不能用于放贷的部分的比例。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的需要,银行机构不能将吸纳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或进行金融投资,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存放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就叫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2022年4月,为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能力,人民银行决定自2022年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9%下调至8%。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从形态上看,超额准备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如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存款等。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而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信贷增长过快。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应地减缓货币信贷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 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拓展资料: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2011年6月14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也是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12月,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2月,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下调。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1年12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9%。存款准备金,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Deposit reserve),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RDR,即RMB Deposit-reserve Ratio,全称为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这个比例越高,执行的紧缩政策力度越大。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过程如下:增长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万元。制度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发展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从形态上看,超额准备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如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存款等。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而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信贷增长过快。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应地减缓货币信贷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保险准备金的分类
保险准备金主要有以下几种: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再保险准备金等。为了保证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各国一般都以保险立法的形式规定保险公司应提存保险准备金,以确保保险公司具备与其保险业务规模相应的偿付能力。 总准备金或称自由准备金是用来满足风险损失超过损失期望以上部分的责任准备金。它是从保险公司的税后利润中提取的。 总准备金是保险人从决算后的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并逐年积累,用以应付巨大赔款时弥补亏损的资金。设置总准备金,既是保持保 险人业务经营稳定和组织经济补偿的需要,也是巨型灾害和特大事故的发生在年度间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提取总准备金的计算方法是:总准备金=当年实现的利润-当年所得税-调节税-利润留成 未决赔款准备金也称赔款准备金,是在会计年度决算以前发生保险事故但尚未决定赔付或应付而未付赔款,而从当年的保险费收入中提存的准备金。它是保险人在会计年度决算时,为该会计年度已发生保险事故应付而未付赔款所提存的一种资金准备。之所以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是因为赔案的发生、报案、结案之间存在着时间延迟,有时该延迟会长达几个年。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成本与收入配比的原则,保险公司必须预先估计各会计期间已发生赔案的情况,并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包括已发生已报案赔款准备金,已发生未报案赔款准备金和理赔费用准备金。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非寿险保险事故已发生并已向保险人提出索赔、尚未结案的赔案提取的准备金。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的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理赔部门,应当反映理赔部门对于理赔模式、赔付支出变化、零赔案、大赔案等问的经验和判断。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非寿险保险事故已发生、尚未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的赔案提取的准备金。理赔费用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非寿险保险事故已发生尚未结案的赔案可能发生的律师费、诉讼费、损失检验费、相关理赔人员薪酬等理赔查勘费用提取的准备金。 保险人提取保险准备金,应当充分考虑以下几项原则:第一,保障被保险人利益的原则。被保险人作为保险活动当事人的重要一方,保障其合法利益是无可争议的。而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最终要体现在保险公司及时、准备地履行其赔付责任。如果保险公司置被保险人的利益不顾,片面强调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大,不真实、足额地提取各项责任准备金,一旦发生赔付责任,保险公司将陷于被动,甚至出现无法履行保险合同的局面,对被保险人的利益将是极大的损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保险公司要求得发展,必须以被保险人的信任为基础,争取足够多的投保人,为此保险公司就要有良好的信誉,切实起到减少被保险人面临的风险损失的作用,如果保险公司没有充足的各项责任准备金作为后盾,就很难以及时对被保险人的损失进行赔付。因此,保险公司必须以保障被保险人利益为原则,提取各项责任准备金。第二,保证偿付能力的原则。从实质上来讲,这一原则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切实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因为要想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保险公司必须要有基本的偿付能力,而保险公司要拥有一定的偿付能力,就必须提取各项责任准备金,以备不时之需,否则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也就无从谈起了。根据我国《保险法》第93条规定,“除人寿保险业务外,经营其他保险业务,应当从当年自留保险费中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取和结转的数额,应当相当于当年自留保险费的百分之五十。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应当按照有效的人寿保险单的全部净值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在保险业务经营中,由于寿险与非寿险在经营核算上存在差异,其准备金的提留方式也就不尽一致。非寿险准备金有法定准备金、任意准备金等区分。寿险准备金有理论准备金与实际准备金的区分。 非寿险准备金按其提存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法定准备金和任意准备金。法定准备金是指根据国家对保险企业实施管理的有关法律规章的规定,保险人应当从其保费中提存的一定比例的“费用”。法定准备金通常又可分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任意准备金是保险企业根据自己的业务开展需要,除依法留足准备金外,应在当期保费中提存一笔费用,用作经营风险损失与保险资金运用损失波动较大所带来的不利的准备。由于保险业务大都是定期的,通常又叫短期核算性险种业务。1.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计算。由于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一种对未满期保险单的责任准备,其提取数额通常等于未满期保险单的总保险费收入中未赚取的部分。因此,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计算方法较多,这里仅举三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1)逐日计算法。根据每张保险单的第二年有效天数,逐笔计算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假定一年是365天,公司每天都有相等的保险费收入进账,则1月1日前出售的保险单,将于本年度12月31日期满,1月2日签出的保险单,还有一天在次年度期满,依次类推,至12月31日签出的保险单,需在次年度12月30日到期,即还有364天未经过。则,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存以逐日计算法计算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已收保险费的50%。(2)24个半个月提存法。发源于美国的一些州,也可以说是在下面将要介绍的季度提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出来的。每月承保的保险费均要分开计算,并假定每张保险单是于月中期满(实际上同假定保险费收入是均匀分布的道理一样)。当保险费收入均衡分布时,至少每半个月的保险费收入累积数是相等的,则与前述结果是一致的。如果保险费是在持续增长,24个半个月提存法就显得不那么灵了。(3)季度提存法。以季度为计算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时间基础而形成的一种准备金提存方法提存比例。假定年度保险费收入是25000元,平均分四次进账,每次为6250元。若经营费用率为33.33%,则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存比例为42%。如果上列款项均是在季度末支付,则几乎每季都还有几天剩余时间,这就意味着42%是高估的。在实际业务中,可调整到40%。时至今日,40%提存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活力不减,仍为许多公司所沿用。2.未决赔款准备金的计算。根据经营资料预计本年度终了时,尚有一部分已报案或已处理赔案但没有支付赔款的案子和已发生但被保险人还没有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的案子(既有直接业务的,又有再保险业务的)。对这两种已发生的案子,保险人在年终时,须在损益结算时提取相当的赔款准备金,即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准备金的计算方法:一是计算未来赔款支付系数,即赔款极终值;二是在极终值的基础上,根据已报告损失,测算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一般是在当年度提取,次年转回作收入处理。例如,上年度提存的未决赔款准备金是100万元,本年度根据业务部门预计需在年终决算时提取120万元未决赔款准备金。在会计核算处理上,一般将上年提存的100万元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将本年的120万元未决赔款准备金从利润账户上冲减。 寿险准备金的计算过程很复杂。为简化计算过程,保险公司都有自己厘定纯保险费的死亡表和预定利率在不同保险类型下的复利、现值和年金换算表,从而大大简化了寿险准备金的计算过程。寿险准备金系在保险单起期后,由保险公司在每年的年底提存一次。寿险准备金的计算有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过去法是凭过去已收的保险费计算,简称过去法,即将过去已收取的保险费及其利息的合计额(A)减去过去已给付的保险金及其利息的合计额(B),用公式表示为: V = A u2212 B第二种将来法是凭未来收取的保险费计算,简称将来法,即将将来应付的保险金的现值(C)减去将来可收入的保险费的现值(D),用公式表示即为: V = C u2212 D又依收支相等原则,即保险合同期满时,保险公司所收取的纯保险费本利和,应等于支出的保险金本利和,换言之,将它们换算成计算责任准备金时的现值也应相等。用公式表示为:A + D = B + C,亦即:A u2212 B = C u2212 D寿险准备金提存分理论准备金、实际准备金和平均准备金。1.理论准备金。是指就纯保险费而言所计算的责任准备。2.实际准备金(或理论责任准备金的修正)。在计算理论责任准备金时,基本是采用下述三个假设为条件的:其一是保险费在保险年度开始时就交付,而保险金的给付是在被保险人死亡年度终了时才进行的;其二是被保险人中各年龄层的死亡人数将准确地按照保险公司所选定的利率生息。不难推断,一旦一批同类型的投保人全部死亡,所积存的理论准备金将降至为零。又由于理论准备金的计算法是假定了纯保险费是均匀收取的,进而也就假定了附加保险费也是均匀收取的。然而,新填发的保险单在承保的第1年内原始费用,如代理费、体检费和手续费等十分突出,若仅凭第1年的附加保险费来支付这些费用将会出现入不敷出。为此,保险公司必须对理论责任准备金进行修正,即对于第一年的开支费用要在准备金中扣除,修正后的准备金叫实际准备金。其计算方法通常有下列两种:(1)一年定期扣除法。除定期死亡保险外,不论哪一种保险其第一年所收入的保险费均作为一年期的死亡保险费,其差额部分作为第一年的费用开支。所以,在第一年业务中,不产生责任准备金,自第二年开始至保险期满止,再将第一年被扣除的责任准备金逐年补上,至期满时的准备金与保险金额相等。采用一年定期扣除法计算出来的实际准备金与年龄加大一岁、保险期限缩短一年的理论准备金数是相同的。(2)修正一年定期扣除法。在实际业务中,短期业务保险费率均比长期业务高,而费用率却相对较低。因此,在第一年的保险费收入中,扣除各种费用支出后,其剩下来的数额,短险业务要比长险业务相对高。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第一年不计算准备金的方法显失公平。而修正一年定期扣除法正是对一年定期扣除法的这一不足之处进行了补充。修正一年定期扣除法是以某一种保险为修正的标准,凡年交净保险费低于这一标准的保险业务,仍沿用一年定期扣除法,年交净保险费高于这一标准的保险业务,净保险费数和准备金数以标准的保险为基础。因为净保险费数比标准的保险业务为高的业务,其年期一定比标准的保险业务要短。修正一年定期扣除法一般是用20年限期交费终身保险或用20年储蓄保险作为修正的标准保险业务。3.平均准备金。理论准备金和实际准备金都是按投保的足年年份计算的。保险公司签发保险单的日期是没有限制的,投保人在一个年度内的任何一天,都可作为保险单开始的起保日期。因此,各保险单的日期不尽一致,而保险公司在会计年度决算时却是有期限的,一般是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为一个会计年度。所以,不能按照足年年份的准备金数来估算保险单的准备金数,而是要采用平均准备金数来估计保险单的准备金数,平均准备金的计算公式是: 平均准备金=(净保险费+上年度的准备金+本年度的准备金)÷2
什么是银行准备金比率?
存款准备金,就是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法律的规定,要求各商业银行按一定的比例将吸收的存款存入在人民银行开设的准备金账户,对商业银行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行为进行控制。商业银行缴存准备金的比例,就是准备金率。 现在的准备金率是8%,在8月15日,要提高到8.5%,就是说,你存100元钱到银行,银行要拿出8.5元存入人民银行。 存款准备金主要是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通俗的说,就是现在商业银行贷款放的太多了,怕造成社会信用膨胀,把一部分钱吸收到人民银行里来。对普通百姓来讲,影响不是太大。
存款准备金包括哪几种
存款准备金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库存现金;二是按存款总额或负债总额的一定比例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称为法定准备金;三是在中央银行存款中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称为超额储备。在本法中,存款准备金的范围仅限于法定准备金。拓展资料存款准备金是金融企业为满足客户的存款提取和资金结算而准备的货币资金。在国际上,存款准备金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储备现金;第二,按照存款总额或负债总额的一定比例支付给央行的存款,称为法定准备金;第三,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那部分央行存款称为超额准备金。本法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范围限于法定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金融企业为满足客户的存款提取和资金结算而准备的货币资金。在国际上,存款准备金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储备现金;二、按照存款总额或负债总额的一定比例支付给央行的存款,称为法定准备金;三、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那部分央行存款称为超额准备金。本法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范围限于法定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制度在金融宏观调控方面具有以下几个功能:一是调节和控制信贷规模;二是加强中央银行信贷资金的宏观调控能力。就商业银行本身而言,存款准备金制度对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还款能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限制商业银行衍生品存款的扩张能力可以减轻商业银行的债务负担和支付压力,客观上提高商业银行的支付能力和资金偿还能力。(2)中央银行的集中存款准备金在支持和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稳定方面起着最后的作用。(3)当商业银行存款减少时,中央银行可以按照规定的比例减少存款准备金,从而增加商业银行的资本状况。从保护存款人的角度出发,该条还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存入存款准备金。”由于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所以需要准备一些现金供存款人随时支取,而不是准备所有贷款,从而有效防止商业银行无力应对贷款过多造成的存款人支取危机。限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确保商业银行在紧急情况下有足够的现金支付能力。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不仅使存款人的利益受到法律的保护,而且有利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安全。
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给我点通俗的解释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ation)。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通常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按央行的比例存放,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外在央行任意比例存放的资金。存款准备金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扩展资料:存款准备金的四种职能:第一,缓冲职能。通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助于在流动资产状况发生变动时稳定隔夜利率;第二,流动资产管理职能。为中央银行提供了准备金需求的一个来源,从而可以补偿通过自发性因素产生的流动性资产供给;第三,货币控制职能。可以被作为一种控制货币总量的手段;第四,收入或税收职能。可以被认为是中央银行收入的一个来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存款准备金
准备金在财务报表哪里
准备金在财务报表的固定资产减值里面。对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应当在期末时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比较,两者之间较高者)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相关处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风险准备基金(包括投资风险准备基金),以及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准备金的支出不予扣除。
保险公司有哪些准备金
保险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保证其如约履行保险赔偿或给付义务,根据政府有关法律规定或业务特定需要,从保费收入或盈余中提取的与其所承担的保险责任相对应的一定数量的基金。为了保证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各国一般都以保险立法的形式规定保险公司应提存保险准备金,以确保保险公司具备与其保险业务规模相应的偿付能力。分类保险准备金主要有以下几种: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再保险准备金等。为了保证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各国一般都以保险立法的形式规定保险公司应提存保险准备金,以确保保险公司具备与其保险业务规模相应的偿付能力。[1]总准备金总准备金或称自由准备金是用来满足风险损失超过损失期望以上部分的责任准备金。它是从保险公司的税前利润中提取的。[2]总准备金是保险人从决算后的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并逐年积累,用以应付巨大赔款时弥补亏损的资金。设置总准备金,既是保持保险人业务经营稳定和组织经济补偿的需要,也是巨型灾害和特大事故的发生在年度间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提取总准备金的计算方法是:总准备金=当年实现的利润-当年所得税-调节税-利润留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指在会计年度决算时,对未到期保险单提存的一种准备金制度。之所以规定这种资金准备,是因为保险业务年度与会计年度是不一致的。比如投保人于2009年10月1日缴付一年的保险费,其中的3个月属于2009年会计年度,余下的9个月属于下一个会计年度。这一保险单在下一会计年度的前九个月是继续有效的。因此,要在当年收入的保险费中提存相应的部分作为下一年度的保险费收入,作为对该保险单的赔付资金来源。按照我国保险精算规定:会计年度末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照本会计年度自留毛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应在会计年度决算时一次计算提取,提取的计算方法有年平均估算法、季平均估算法和月平均估算法。[3]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也称赔款准备金,是在会计年度决算以前发生保险事故但尚未决定赔付或应付而未付赔款,而从当年的保险费收入中提存的准备金。它是保险人在会计年度决算时,为该会计年度已发生保险事故应付而未付赔款所提存的一种资金准备。之所以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是因为赔案的发生、报案、结案之间存在着时间延迟,有时该延迟会长达几个年。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成本与收入配比的原则,保险公司必须预先估计各会计期间已发生赔案的情况,并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包括已发生已报案赔款准备金,已发生未报案赔款准备金和理赔费用准备金。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非寿险保险事故已发生并已向保险人提出索赔、尚未结案的赔案提取的准备金。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的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理赔部门,应当反映理赔部门对于理赔模式、赔付支出变化、零赔案、大赔案等问的经验和判断。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非寿险保险事故已发生、尚未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的赔案提取的准备金。理赔费用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非寿险保险事故已发生尚未结案的赔案可能发生的律师费、诉讼费、损失检验费、相关理赔人员薪酬等理赔查勘费用提取的准备金。[3]再保险准备金保险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为承担保险责任或备付未来赔款的一项基金。其基金从保费收入或资产中按期提存。虽然保险准备金的来源是保费收入,但这种从保险费中提取的基金不是保险公司的资产,而是负债。在这种负债背后,必须有等值的资产作为后盾。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的准备金,按提存的方式分为法定准备金和任意准备金两种。其中,法定准备金可分为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人身保险准备金的主要形式是责任准备金。人身保险准备金必须单独提存,以保证保险公司有足够偿付能力来履行赔偿和给付责任。再保险准备金实际上是保证金。分出公司为备付再保险接受人在再保险合同下应负责的赔款,从应付的再保险费中扣存的一项基金,称为再保险准备金。[4]编辑本段保险准备金提存保险准备金的提取原则保险人提取保险准备金,应当充分考虑以下几项原则:第一,保障被保险人利益的原则。被保险人作为保险活动当事人的重要一方,保障其合法利益是无可争议的。而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最终要体现在保险公司及时、准备地履行其赔付责任。如果保险公司置被保险人的利益不顾,片面强调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大,不真实、足额地提取各项责任准备金,一旦发生赔付责任,保险公司将陷于被动,甚至出现无法履行保险合同的局面,对被保险人的利益将是极大的损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保险公司要求得发展,必须以被保险人的信任为基础,争取足够多的投保人,为此保险公司就要有良好的信誉,切实起到减少被保险人面临的风险损失的作用,如果保险公司没有充足的各项责任准备金作为后盾,就很难以及时对被保险人的损失进行赔付。因此,保险公司必须以保障被保险人利益为原则,提取各项责任准备金。第二,保证偿付能力的原则。从实质上来讲,这一原则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切实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因为要想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保险公司必须要有基本的偿付能力,而保险公司要拥有一定的偿付能力,就必须提取各项责任准备金,以备不时之需,否则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也就无从谈起了。[1]根据我国《保险法》第93条规定,“除人寿保险业务外,经营其他保险业务,应当从当年自留保险费中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取和结转的数额,应当相当于当年自留保险费的百分之五十。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应当按照有效的人寿保险单的全部净值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在保险业务经营中,由于寿险与非寿险在经营核算上存在差异,其准备金的提留方式也就不尽一致。非寿险准备金有法定准备金、任意准备金等区分。寿险准备金有理论准备金与实际准备金的区分。非寿险准备金的提存非寿险准备金按其提存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法定准备金和任意准备金。法定准备金是指根据国家对保险企业实施管理的有关法律规章的规定,保险人应当从其保费中提存的一定比例的“费用”。法定准备金通常又可分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任意准备金是保险企业根据自己的业务开展需要,除依法留足准备金外,应在当期保费中提存一笔费用,用作经营风险损失与保险资金运用损失波动较大所带来的不利的准备。由于保险业务大都是定期的,通常又叫短期核算性险种业务。1.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计算。由于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一种对未满期保险单的责任准备,其提取数额通常等于未满期保险单的总保险费收入中未赚取的部分。因此,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计算方法较多,这里仅举三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1)逐日计算法。根据每张保险单的第二年有效天数,逐笔计算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假定一年是365天,公司每天都有相等的保险费收入进账,则1月1日前出售的保险单,将于本年度12月31日期满,1月2日签出的保险单,还有一天在次年度期满,依次类推,至12月31日签出的保险单,需在次年度12月30日到期,即还有364天未经过。则,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存以逐日计算法计算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已收保险费的50%。(2)24个半个月提存法。发源于美国的一些州,也可以说是在下面将要介绍的季度提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出来的。每月承保的保险费均要分开计算,并假定每张保险单是于月中期满(实际上同假定保险费收入是均匀分布的道理一样)。当保险费收入均衡分布时,至少每半个月的保险费收入累积数是相等的,则与前述结果是一致的。如果保险费是在持续增长,24个半个月提存法就显得不那么灵了。(3)季度提存法。以季度为计算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时间基础而形成的一种准备金提存方法提存比例。假定年度保险费收入是25000元,平均分四次进账,每次为6250元。若经营费用率为33.33%,则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存比例为42%。如果上列款项均是在季度末支付,则几乎每季都还有几天剩余时间,这就意味着42%是高估的。在实际业务中,可调整到40%。时至今日,40%提存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活力不减,仍为许多公司所沿用。2.未决赔款准备金的计算。根据经营资料预计本年度终了时,尚有一部分已报案或已处理赔案但没有支付赔款的案子和已发生但被保险人还没有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的案子(既有直接业务的,又有再保险业务的)。对这两种已发生的案子,保险人在年终时,须在损益结算时提取相当的赔款准备金,即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准备金的计算方法:一是计算未来赔款支付系数,即赔款极终值;二是在极终值的基础上,根据已报告损失,测算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一般是在当年度提取,次年转回作收入处理。例如,上年度提存的未决赔款准备金是100万元,本年度根据业务部门预计需在年终决算时提取120万元未决赔款准备金。在会计核算处理上,一般将上年提存的100万元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将本年的120万元未决赔款准备金从利润账户上冲减。寿险责任准备金的提存寿险准备金的计算过程很复杂。为简化计算过程,保险公司都有自己厘定纯保险费的死亡表和预定利率在不同保险类型下的复利、现值和年金换算表,从而大大简化了寿险准备金的计算过程。寿险准备金系在保险单起期后,由保险公司在每年的年底提存一次。寿险准备金的计算有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过去法是凭过去已收的保险费计算,简称过去法,即将过去已收取的保险费及其利息的合计额(A)减去过去已给付的保险金及其利息的合计额(B),用公式表示为:V=Au2212B第二种将来法是凭未来收取的保险费计算,简称将来法,即将将来应付的保险金的现值(C)减去将来可收入的保险费的现值(D),用公式表示即为:V=Cu2212D又依收支相等原则,即保险合同期满时,保险公司所收取的纯保险费本利和,应等于支出的保险金本利和,换言之,将它们换算成计算责任准备金时的现值也应相等。用公式表示为:A+D=B+C,亦即:Au2212B=Cu2212D寿险准备金提存分理沦准备金、实际准备金和平均准备金。1.理论准备金。是指就纯保险费而言所计算的责任准备。2.实际准备金(或理论责任准备金的修正)。在计算理论责任准备金时,基本是采用下述三个假设为条件的:其一是保险费在保险年度开始时就交付,而保险金的给付是在被保险人死亡年度终了时才进行的;其二是被保险人中各年龄层的死亡人数将准确地按照保险公司所选定的利率生息。不难推断,一旦一批同类型的投保人全部死亡,所积存的理论准备金将降至为零。又由于理论准备金的计算法是假定了纯保险费是均匀收取的,进而也就假定了附加保险费也是均匀收取的。然而,新填发的保险单在承保的第1年内原始费用,如代理费、体检费和手续费等十分突出,若仅凭第1年的附加保险费来支付这些费用将会出现入不敷出。为此,保险公司必须对理论责任准备金进行修正,即对于第一年的开支费用要在准备金中扣除,修正后的准备金叫实际准备金。其计算方法通常有下列两种:(1)一年定期扣除法。除定期死亡保险外,不论哪一种保险其第一年所收入的保险费均作为一年期的死亡保险费,其差额部分作为第一年的费用开支。所以,在第一年业务中,不产生责任准备金,自第二年开始至保险期满止,再将第一年被扣除的责任准备金逐年补上,至期满时的准备金与保险金额相等。采用一年定期扣除法计算出来的实际准备金与年龄加大一岁、保险期限缩短一年的理论准备金数是相同的。(2)修正一年定期扣除法。在实际业务中,短期业务保险费率均比长期业务高,而费用率却相对较低。因此,在第一年的保险费收入中,扣除各种费用支出后,其剩下来的数额,短险业务要比长险业务相对高。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第一年不计算准备金的方法显失公平。而修正一年定期扣除法正是对一年定期扣除法的这一不足之处进行了补充。修正一年定期扣除法是以某一种保险为修正的标准,凡年交净保险费低于这一标准的保险业务,仍沿用一年定期扣除法,年交净保险费高于这一标准的保险业务,净保险费数和准备金数以标准的保险为基础。因为净保险费数比标准的保险业务为高的业务,其年期一定比标准的保险业务要短。修正一年定期扣除法一般是用20年限期交费终身保险或用20年储蓄保险作为修正的标准保险业务。3.平均准备金。理论准备金和实际准备金都是按投保的足年年份计算的。保险公司签发保险单的日期是没有限制的,投保人在一个年度内的任何一天,都可作为保险单开始的起保日期。因此,各保险单的日期不尽一致,而保险公司在会计年度决算时却是有期限的,一般是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为一个会计年度。所以,不能按照足年年份的准备金数来估算保险单的准备金数,而是要采用平均准备金数来估计保险单的准备金数,平均准备金的计算公式是:平均准备金=(净保险费+上年度的准备金+本年度的准备金)÷2[2]编辑本段会计处理2001年11月27日,财政部颁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要充分考虑或有事项。保险准备金——或有负债或有负债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或有负债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或有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第二,或有负债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第三,或有负债的结果只能由未来发生的事项确定;第四,现时义务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金额难以预计。从保险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单(保险合同)向被保险人收取保险费,很大一部分通过责任准备金形式提存出来,而责任准备金可以说就是一种或有负债。其原因如下:1.它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所谓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对投保人或保单持有人承担未了责任而提存的准备金。保险承担将来未了责任有一前提,那就是保险公司已向投保人收取保险金,签订了保险合同,即在保险合同生效后,保险公司负有在被保险人发生保险事故或生存到有关规定年龄的情况下,向保险受益人提供赔款或给付的责任。签订保险合同是一种客观事实。提存责任准备金是因公司过去的经济行为即签订保险合同要求承担保险责任所引起的,是现存的一种状况。2.它具有不确定性。由于保险公司本身经营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责任准备金的不确定性。对于财产保险合同,保险公司承担的赔偿责任主要是与保险事件造成损失程度有关,由于在保险期间内,无法预知事故发生及可能造成损失程度的大小,因此责任准备金具有不确定性特点。对于人寿保险业务,传统险种由于带有储蓄性质,它所引起责任准备金在金额上则具有较大的确定性。而寿险公司目前正面临着产品转型,即由原来的储蓄型险种向保障型险种过渡,保障型险种不具备返还性特点,它所提取的责任准备金不是为支付满期给付的准备,而是为支付死亡或意外伤害责任的给付。死亡或意外伤害给付与否完全取决于死亡或意外伤害发生的或然率,因而,这类险种的责任准备金同样具有不确定性。3.它具有未来性。责任准备金的提存虽然是一种现时存在,但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具体进行保险金补偿或给付的经济行为,即赔付与否以及赔付金额的大小必须在以后的业务赔偿发生或保险期限到期后才能真正得到证实,因此,保险公司在原定合同成本承担责任的时候,对责任准备金的确定只有预测性,需要由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来证实。4.它具有估计性。由于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和存在一些难以预知因素,所有的估计都是基于一定的人为假设作出的。如财产保险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在各年度内的分摊是假设风险责任在保险期限内均匀分布,与时间成正比;未决赔款准备金的数字是根据过去的统计资料、理赔经验或对未来的趋势进行预计,依照个案法或由统计模型估算得出。而人寿保险的责任准备金则需专门的精算师进行精算。由于估计方法的局限性与保险监管当局谨慎性要求的影响,无论是财产保险还是人寿保险,责任准备金的估计值与实际值常有较大偏差。参考资料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准备金计算公式
1、存款准备金率乘以本次的存款金额,例如,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10%,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100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00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20%,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800万元。作为准备金计算基数的存款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2、存款准备金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 3、存款准备金通常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按央行的比例存放,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外在央行任意比例存放的资金。
存款准备金通俗解释
存款准备金是指银行向央行投入的资金,以防止银行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保障银行的经营安全。本文将介绍存款准备金的定义、作用和计算方法,以及存款准备金的重要性。一、存款准备金的定义1.1 存款准备金的含义存款准备金是指银行向央行投入的资金,以防止银行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保障银行的经营安全。存款准备金是银行的有形资产,也是银行的流动资金,可以用来支付客户的存款,以及支付给央行的其他费用。1.2 存款准备金的作用存款准备金的作用是保障银行的经营安全,防止银行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存款准备金还可以用来支付客户的存款,以及支付给央行的其他费用。二、存款准备金的计算方法2.1 存款准备金的计算存款准备金的计算是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以银行的净资产为基数,根据央行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出存款准备金的数额。2.2 存款准备金的比例存款准备金的比例一般为2%~5%,比例的大小取决于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以及央行的规定。三、存款准备金的重要性存款准备金的重要性在于保障银行的经营安全,防止银行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以及支付客户的存款和支付给央行的其他费用。由于存款准备金的重要性,央行会定期检查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情况,以确保银行的经营安全。结论:存款准备金是指银行向央行投入的资金,以防止银行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保障银行的经营安全。存款准备金的计算是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以银行的净资产为基数,根据央行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出存款准备金的数额。存款准备金的重要性在于保障银行的经营安全,防止银行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以及支付客户的存款和支付给央行的其他费用。因此,存款准备金对银行的经营安全关重要。本文介绍了存款准备金的定义、作用和计算方法,以及存款准备金的重要性。存款准备金是指银行向央行投入的资金,以防止银行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保障银行的经营安全。存款准备金的计算是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以银行的净资产为基数,根据央行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出存款准备金的数额。存款准备金的重要性在于保障银行的经营安全,防止银行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以及支付客户的存款和支付给央行的其他费用。因此,存款准备金对银行的经营安全关重要。
存款准备金是什么意思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Deposit reserve),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率怎么计算,假设银行有1000万存款,200万用来保证正常储户的储存,保证资金流通,那么,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就是百分之二十。存款准备金包括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央行在国家法律授权中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将自己吸收的存款按照一定比率交存央行,这个比率就是存款准备金率,按这个比率交存央行的存款为“存款准备金”存款。超额准备金是金融机构在央行存款超过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为超额准备金存款,超额准备金存款与金融机构自身保有的库存现金,构成超额准备金(习惯上称为备付金)。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是超额准备金率(即备付率)。
存款准备金是什么?
存款准备金是为了保证客户提取存款的需要而设立的,需要上交中央银行,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法定是金融机构必须要上交的,超额准备金可由金融机构选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一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存款利率,并予以公告。第三十二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留足备付金。第三十三条商业银行应当保证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支付,不得拖延、拒绝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
在金融中,存款准备金是什么意思?
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应央行的要求而必须持有的最低现金储备。这是真实的货币,必须由银行存放在现场的保险库中,或存放在央行的指定账户中。存款准备金是为了确保每家银行能够满足任何大笔的和意外的取款需求。一般来说,由各国的央行来决定每家银行必须持有的现金数量,即准备金率。历史上,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从0到10%不等。银行准备金主要是消除恐慌的良药。央行要求银行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作为储备,这样它们就不会出现现金短缺的情况,避免引发银行的挤兑。央行也可以将存款准备金水平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样银行就可以自由发放新贷款,增加经济活动。央行也可以要求银行增加准备金,以减缓经济增长。近年来,美联储其他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为了达到同样的目标,已经转向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央行则继续依靠提高或降低银行准备金水平来给经济降温或刺激。存款准备金的历史悠久。美国在1913年联邦储备系统建立之前,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一个全国性的银行系统。在那之前,银行是由各州特许和监管的,结果各不相同。银行倒闭和“挤兑”一直很常见,直到1907年一场全面的金融恐慌引发了改革的呼声。联邦储备系统的建立是为了监督国家的货币供应情况。1977年,在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的时期,美国国会将价格稳定定义为国家政策目标,并在美联储内部成立了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来实现这一目标。存款准备金率也可以被央行用作实施货币政策的工具。通过调整这一比率,央行可以影响可供贷款的货币数量,从而实现对国家经济的适度干预。
什么是准备金?降低准备金是什么意思?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存款准备金(deposit reserve)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存款准备金数额可以直接增加商业银行资金放贷规模的大小,及市场上流动资金的数量。一:降准是央行货币政策之一。央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银行可贷资金数量从而增大信贷规模,提高货币供应量,释放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二:通过降准,一是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使商业银行可以有更强的信贷投放能力,准备金下调以后,银行的资金相对更宽裕,对于投放信贷是有好处;二是通过资金的流动性相对宽松,有助于市场利率水平下降。三:这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之后,商业银行可以获得约150亿元成本下降,成本下降后,也有助于银行在未来能够提供更低的融资成本和信贷资金。同时,不排除接下来将MLF利率下调来影响牵引LPR利率的下调,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四:央行称,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兼顾内外平衡,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五:2019年7月份数据显示: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环比下降36.14%,下降幅度超出市场预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仅为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较前值下降0.22个百分点,信贷成为拖累社会融资规模的主因。与此相对应的是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仅增长4.8%,信贷市场上需求同步下行。六: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2020年应对疫情时人民银行坚持实施正常货币政策,5月以后力度就逐渐转为常态,今年上半年已经基本回到疫情前的常态。七: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操作,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资金被金融机构用于弥补7月中下旬税期高峰带来的流动性缺口,增加金融机构的长期资金占比,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
银行准备金是什么意思?
银行准备金是指银行以库存现金的形式,或在中央银行中以无息存款的形式而保留的一部分存款。银行为安全起见,银行需要提留一定比例的存款,以保证储户提款,其余的存款才能用于放贷或投资。拓展资料:一、定义:银行(Bank),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分类:银行按类型分为: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世界银行,它们的职责各不相同。1、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2、国有政策性银行:包括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3、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等。?4、投资银行:包括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团、富国银行、瑞银集团、法国兴业银行等。5、世界银行:用于资助国家克服穷困,各机构在减轻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按职能可划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和其他专业信用机构。它们构成以中央银行为中心、股份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银行并存的现代银行体系。三、业务: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它的存在方便了社会资金的筹措与融通,它是金融机构里面非常重要的一员。1、一方面,它以吸收存款的方式,把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资金和小额货币节余集中起来,然后以贷款的形式借给需要补充货币的人去使用;在这里,银行充当贷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2、另一方面,银行为商品生产者和商人办理货币的收付、结算等业务,它又充当支付中介。总之,银行起信用中介作用。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包括: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
存款准备金是什么意思
1、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ation)。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通常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按央行的比例存放,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外在央行任意比例存放的资金。2、存款准备金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准备金是什么意思
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库存的现金按比例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实行准备金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银行存款时,能有相当充足的清偿能力。分为以现金资产为主的第一准备金,及以国库券、银行承兑票据,通知放款等为主的第二准备金。拓展资料:1.准备金”一般存在于金融、保险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如根据新《金融企业财务规则》的规定,金融企业本年实现净利润,除应当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外,还要提取一般(风险)准备金。即从事银行业务的,应当于每年年终时根据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一般准备金,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从事其他业务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本年实现净利润中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补偿风险损失。如“存款准备金”,即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根据中央银行的要求存放于中央银行的款项。新准则的会计科目表中,含有“准备金”的科目包括资产类中的“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科目,负债类中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科目、“保险责任准备金”科目,损益类中的“摊回保险责任准备金”科目、“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科目和“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科目等。而银行企业按规定缴存的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存款通过资产类科目中的“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科目核算。2.但在某些现行法规中,则将“准备”与“准备金”交叉或合并使用。如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将其通称为“准备金”。在《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将该“准备金”解释为“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同时出现了“存款准备金”和“呆账准备金”——前者是指会计中的“准备金”,后者是指会计中的“准备”。
准备金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库存的现金按比例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实行准备金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银行存款时,能有相当充足的清偿能力。 法律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三条 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 (一)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 (二)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三)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 (四)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 (五)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 (六)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运用前款所列货币政策工具时,可以规定具体的条件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