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学

北洋大学有哪些值得纪念的日子?北洋大学光辉史

1887年,英籍德人德璀琳(Gustav Derting)召集外国商人,要求赞助投资创办大学并得到响应。他的设想得到李鸿章的赞同,并答应拨给他一块地方做校址。他们在天津德租界的警察总部处后身东南一点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德国日耳曼式风格的楼房作为教学楼,开始招收高层次的中国知识分子入学。校名为呑纳学院(Tenney College),亦称为天津“博文书院”。 1892年,德璀琳在外国侨民中聘请了英国皇家学院毕业生丁家立于学院中创办补习班。数年后这个班学生的知识均达到了入学水平。1895年10月2日,天津海关道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韶,禀奏清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光绪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并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在盛宣怀和直隶总督王文韶的参与下,125名新生入学呑纳学院,学院由此更名为天津北洋西学学堂。 1896年,北洋西学学堂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命名为“大学堂”的高等学校。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改名为北洋大学校,直属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191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对北洋大学与北京大学进行科系调整,北洋大学改为专办工科,法科移并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科移并北洋大学。从此,北洋大学进入专办工科时代。 1928年,北平大学区成立,改北洋大学为平大第二工学院。大学区制不久乃改为北洋工学院。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7月30日,天津沦陷。9月10日,教育部下令“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3月,西安临时大学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7月教育部指令西北联大改组为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和国立西北医学院。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天津收复。教育部正式下令恢复国立北洋大学,着力在天津西沽北洋大学原址复校。此后,泰顺北洋工学院、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学院和北平部(理学院院长陈荩民接收“北平临大第五分班”,建立北洋大学北平部)四校师生先后返津参加复校。10月22日,北洋大学正式复校开学,茅以升任校长,公设两院十二系。1951年9月,奉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教部令,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1903年2月创立)合并,为合并后的校名一事曾发生重大分歧,经刘锡瑛(北洋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力争,始改称天津大学,校址设天津老城南之七里台。

北洋大学是哪一年建校?

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创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曾用名包括北洋西学学堂、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1951年正式更名天津大学。1895年10月2日,由光绪皇帝批准、盛宣怀出任学堂首任督办的 “北洋大学堂” 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自创办之始,就仿照美国的大学模式,全面系统地学习西学。例如,除汉文课和部分外语课外,其余所有功课都由外籍教习担任,要求学生外语基础好;教科书使用外文原版,用外语授课;学生实验所用的各种器具、设施都从美国进口等等。当时,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被誉为 “东方康奈尔” ,它的教学计划、讲授内容与方法、教科书、教员配备,成为后来其他各地兴办新式大学的模式。 [1] 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初创就是综合性大学。从学制来看,头等学堂为大学本科,二等学堂为预科,学制各为四年,一名合格人才要经过八年培养: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分级设学之始。从专业设置来看,头等学堂分设律例、工程、矿冶和机械四学科。既有社会科学学科,又有自然科学学科,表明中国的高等教育从一诞生起,就与国家经济、政治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1] 北洋大学堂的创办,不仅推动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的产生,为我国高等学校初创时期体系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更重要意义在于:它结束了中国延续长达一千多年封建教育的历史,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航程。中文名北洋大学外文名National Peiyang University(民国时期)Imperial Tientsin University(北洋时期)创办时间1895年10月2日创办人光绪皇帝、盛宣怀学校类别综合性大学学校特色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校 训实事求是知名校友王宠惠、张太雷、徐志摩、马寅初、陈立夫所属地区中国天津目录1 学校简介2 创办者3 建校过程4 发展历程5 学制设置u25aa 学制u25aa 课程6 历史贡献7 荣耀8 大事年表9 历任校长学校简介编辑北洋大学北洋大学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批综合性大学 [2] ,北洋大学创建于1895年10月2日(由1887年成立的呑纳学院改建而来),曾用名包括北洋西学学堂,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1951年北洋大学正式更名为天津大学。北洋大学的曾用英文名包括 Imperial Tientsin University(北洋时期)、National Peiyang University(民国时期)、Peiyang University(共和国成立后、更名为天津大学前)。创办者编辑盛宣怀盛宣怀说到北洋大学,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创办者盛宣怀。盛宣怀(1844—1916),江苏常州人。早年曾中秀才,后经人推荐成为李鸿章的幕僚。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在天津经办洋务事业时,盛宣怀一直追随其左右。当时他认识到当时中国最缺乏懂技术、懂外语、懂管理的新式人才,而只会读经史、写八股的学究,在洋务事业中根本没有多大用处,传统的教育非革新不可。因此便下决心着手培养新式人才。最初他创办了一些附属于企业的技术训练班式的学堂,在短期内培养了一些具有中等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但这些学堂在学制和课程方面都只重实用,理论和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随着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19世纪90年代初,盛宣怀开始提出要办正规的学堂,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1895年10月2日,由光绪皇帝御批,由盛宣怀出任学堂首任督办的“北洋大学堂”(学堂初名“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成立了。盛宣怀对新式教育有自己的卓见。他给天津北洋西学学堂的学员定了严格的规则,最明显的就是要求学员一定要精钻本专业,不可心有旁骛,要循序渐进,不容紊乱,他认为打牢知识基础很重要,决不可“学无次序,浅尝辄止”。另外,他不赞成学员单纯学习外语,认为外语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学员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外语,这是他有感于中国缺少高技术人才而提出的要求,事实证明很有道理。建校过程编辑1887年英籍德人德璀琳(Gustav Derting)他们在天津德租界的警察总部处後身东南一点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德国日耳曼式风格的楼房作为敎学楼,亦称为天津「博文书院」。1892年,德璀琳在外国侨民中聘请了英国皇家学院毕业生丁家立於学院中创办补习班。数年後这个班学生的知识均达到了入学水平。成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发展历程编辑1896年,北洋西学学堂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盛宣怀像盛宣怀像(2张)教育部下令「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3月,西安临时大学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8年7月教育部指令国立西北联大改组为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由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今东北大学)、焦作工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与河南理工大学)合并组建而成)、西北师范学院和西北医学院。著力在天津西沽北洋大学原址覆校。此後,泰顺北洋工学院、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学院和北平部(理学院院长陈荩民接受「北平临大第五分班」,建立北洋大学北平部)四校师生先後返津参加复校。为合并後的校名一事曾发生重大分歧。学制设置编辑学制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自创办之始,就仿照美国的大学模式,全面系统地学习西学。例如,除汉文课和部分外语课外,其余所有功课都由外籍教习担任,要求学生外语基础好;教科书使用外文原版,用外语授课;学生实验所用的各种器具、设施都从美国进口等等。当时,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被誉为“东方康奈尔”,它的 教学计划、讲授内容与方法、教科书、教员配备,成为后来其他各地兴办新式大学的模式。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初创就是综合性大学。从学制来看,头等学堂为大学本科,二等学堂为预科,学制各为四年,一名合格人才要经过八年培养。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分级设学之始。二等学堂“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公立中学堂”,招收13至15岁学生入学。从专业设置来看,头等学堂分设律例、工程、矿冶和机械四学科。既有社会科学学科,又有自然科学学科,表明中国的高等教育从一诞生起,就与国家经济、政治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课程北洋大学的课程设置:头等学堂课程分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有20余门课程,专业课分五个专业:工程学、电学、矿务学、机器学、律例学,共30余门课程。二等学堂主要课程有:英文、数学、朗读、各国史鉴、地舆学、格物书、平面量地法等20余门课程。历史贡献编辑北洋大学从1895年至1911年共有毕业或肄业生518人,其中资送出国52人(不包括自费留学生)。该校为我国近现代科技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奠基的专家学者,他们多为国家社会所倚重,对采矿、冶金、土木、水利、机械工程、铁路交通、财政金融、政法、外交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任课教师多为中外硕学鸿儒,尤以美、日、英、法、德、俄学者任主课,教材也多采用外文原版。此外,北洋大学堂还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保证能够实现培养高层科学人才的目的。由于治学严谨,校风朴实,当时北洋大学与哈佛、耶鲁相伯仲,毕业生可免试进入美国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因而被誉为“东方的康奈尔”。中共早期领导人张太雷,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五四”运动天津各界联合会副会长马千里,海牙国际法院大法官徐谟,著名诗人徐志摩等,都是北洋大学的学生。北洋大学堂的创办,不仅推动了我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的产生,为我国高等学校初创时期体系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更重要意义在于:它结束了中国延续长达一千多年封建教育的历史,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航程。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资料选编是一本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出版时间是1996年,作者是天津大学校史编辑室。作 者天津大学校史编辑室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6年页 数479 页定 价20 元装 帧平装ISBN9787561809136目录1 内容介绍2 作品目录内容介绍编辑为了配合对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的研究,提供可靠依据,编辑了《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资料选编》第一、二辑,分别于1991、1996年出版。这一时期(1895-1985)的校史资料对于研究中国近代、现代教育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资料选编》第二辑包括1949-1985年的重要史料。这一时期的教育文件、教学档案与其它方便的文书档案较为齐全,大部分存于校史馆。……作品目录第七章 解放初期的北洋大学第八章 教育革命探索时期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第十章 向综合性大学发展时期

北洋大学的大事年表

1887年,英籍德人德璀琳(Gustav Derting)召集外国商人,要求赞助投资创办大学并得到响应。他的设想得到李鸿章的赞同,并答应拨给他一块地方做校址。他们在天津德租界的警察总部处后身东南一点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德国日耳曼式风格的楼房作为教学楼,开始招收高层次的中国知识分子入学。校名为呑纳学院(Tenney College),亦称为天津“博文书院”。1892年,德璀琳在外国侨民中聘请了英国皇家学院毕业生丁家立于学院中创办补习班。数年后这个班学生的知识均达到了入学水平。1895年10月2日,天津海关道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韶,禀奏清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光绪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并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在盛宣怀和直隶总督王文韶的参与下,125名新生入学呑纳学院,学院由此更名为天津北洋西学学堂。1896年,北洋西学学堂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命名为“大学堂”的高等学校。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改名为北洋大学校,直属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191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对北洋大学与北京大学进行科系调整,北洋大学改为专办工科,法科移并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科移并北洋大学。从此,北洋大学进入专办工科时代。1928年,北平大学区成立,改北洋大学为平大第二工学院。大学区制不久乃改为北洋工学院。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7月30日,天津沦陷。9月10日,教育部下令“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3月,西安临时大学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7月教育部指令西北联大改组为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和国立西北医学院。1945年8月,抗战胜利,天津收复。教育部正式下令恢复国立北洋大学,着力在天津西沽北洋大学原址复校。此后,泰顺北洋工学院、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学院和北平部(理学院院长陈荩民接收“北平临大第五分班”,建立北洋大学北平部)四校师生先后返津参加复校。10月22日,北洋大学正式复校开学,茅以升任校长,公设两院十二系。1951年9月,奉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教部令,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1903年2月创立)合并,为合并后的校名一事曾发生重大分歧,经刘锡瑛(北洋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力争,始改称天津大学,校址设天津老城南之七里台。

北洋大学掌校人有哪些

北洋大学掌校人有张含英、钟世铭、金问洙、陈荩民、潘承孝、赖琏、李书田、蔡远泽、茅以升。天津大学介绍: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简称“天大”,坐落于天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中国工程院和教育部10所工程教育改革试点高校之一;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入选国家“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筑老八校之一,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中国与中欧国家科技创新大学联盟创始成员。天津大学,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定名为北洋大学校,1913年定名国立北洋大学;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后更名为天津大学。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卫津路、北洋园和滨海工业研究院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410.7万平方米;设有28个学院(部),开设74个本科专业;拥有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教职工4895人,全日制在校生38772人,其中本科生19033人,硕士研究生13978人,博士研究生5761人。

天津大学,河北工大。与北洋大学的关系?

北洋大学是天津大学的前身,而河北工业大学的校址是北洋大学的旧址。北洋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与它有着不解之缘的有两所高校,那就是天津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即现在的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创建于1895年10月2日(由1887年成立的呑纳学院改建而来),曾用名包括北洋西学学堂,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解放后正式更名为天津大学。1951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将河北工学院与北洋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大学,定名天津大学,选址在南开区七里台。1951年8月1日,天津大学正式成立。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北洋工艺学堂。1958年7月,根据河北省委批示,决定恢复重建河北工学院,校址选定天津河北区黄纬路原河北工学院的老校址。1962年7月,河北工学院与天津工学院合并,改称天津工学院,由天津市领导。1995年2月16日,国家教委批准河北工学院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简称“天大”,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天津,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沿用至今。河北工业大学是河北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隶属河北省、地处天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河北省国家一流大学建设工程和天津市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项目,纳入天津市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布局,学校坐落在天津市的行政区域内,是全国唯一的一所异地办学的211大学。

北洋大学堂现在是什么大学

北洋大学堂现在是什么大学1、当年的北洋大学,是如今的天津大学。2、北洋大学(Imperial Tientsin University Peiyang University)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创建于1895年10月2日,曾用名包括北洋西学学堂、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1951年北洋大学正式更名为天津大学。3、北洋大学堂的创办,不仅推动了我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的产生,为我国高等学校初创时期体系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更重要意义在于:它结束了中国延续长达一千多年封建教育的历史,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航程。1896年北洋西学学堂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命名为“大学堂”的高等学校。1899年,天津北洋大学堂的第一届学员毕业。1900年元月,学堂颁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大学文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津京,学堂校舍为敌兵所霸占,设备、文档案卷遭毁坏,学校被迫停办。1903年4月,学堂迁至天津西沽武库(今河北工业大学红桥校区东院),正式复课。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改名为北洋大学校,直属教育部,1913年又改称国立北洋大学。192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对北洋大学与北京大学进行科系调整,北洋大学改为专办工科,法科移并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科移并北洋大学。从此,北洋大学进入专办工科时代。1929年,北洋大学改为国立北洋工学院。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7月30日,天津沦陷。北洋工学院被迫西迁,合组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西安临时大学迁校汉中,改称西北联合大学,后合组为西北工学院。1942年,国立英士大学工学院独立为“国立北洋工学院”。

北洋大学校史

北洋大学校史具体如下: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创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曾用名包括北洋西学学堂、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校、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由国家定名为天津大学。1895年10月2日,由光绪皇帝批准、盛宣怀出任学堂首任督办的 “北洋西学学堂” 成立,1896年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自创办之始,就仿照美国的大学模式,全面系统地学习西学。例如,除汉文课和部分外语课外,其余所有功课都由外籍教习担任,要求学生外语基础好;教科书使用外文原版,用外语授课。学生实验所用的各种器具、设施都从美国进口等等。当时,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被誉为 “东方康奈尔” ,它的教学计划、讲授内容与方法、教科书、教员配备,成为后来其他各地兴办新式大学的模式。 办学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学生视野,以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愉悦学生身心,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秦淮外校学生外出参加活动时,在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自主管理表现出的水平与能力“就是不一样”已成为社会各界对我校学生评价的赞美流行之语。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北洋大学

北洋大学前身是什么?

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创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曾用名包括北洋西学学堂、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1951年正式更名天津大学。1895年10月2日,由光绪皇帝批准、盛宣怀出任学堂首任督办的 “北洋大学堂” 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自创办之始,就仿照美国的大学模式,全面系统地学习西学。例如,除汉文课和部分外语课外,其余所有功课都由外籍教习担任,要求学生外语基础好;教科书使用外文原版,用外语授课;学生实验所用的各种器具、设施都从美国进口等等。当时,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被誉为 “东方康奈尔” ,它的教学计划、讲授内容与方法、教科书、教员配备,成为后来其他各地兴办新式大学的模式。 [1] 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初创就是综合性大学。从学制来看,头等学堂为大学本科,二等学堂为预科,学制各为四年,一名合格人才要经过八年培养: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分级设学之始。从专业设置来看,头等学堂分设律例、工程、矿冶和机械四学科。既有社会科学学科,又有自然科学学科,表明中国的高等教育从一诞生起,就与国家经济、政治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1] 北洋大学堂的创办,不仅推动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的产生,为我国高等学校初创时期体系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更重要意义在于:它结束了中国延续长达一千多年封建教育的历史,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航程。中文名北洋大学外文名National Peiyang University(民国时期)Imperial Tientsin University(北洋时期)创办时间1895年10月2日创办人光绪皇帝、盛宣怀学校类别综合性大学学校特色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校 训实事求是知名校友王宠惠、张太雷、徐志摩、马寅初、陈立夫所属地区中国天津目录1 学校简介2 创办者3 建校过程4 发展历程5 学制设置u25aa 学制u25aa 课程6 历史贡献7 荣耀8 大事年表9 历任校长学校简介编辑北洋大学北洋大学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批综合性大学 [2] ,北洋大学创建于1895年10月2日(由1887年成立的呑纳学院改建而来),曾用名包括北洋西学学堂,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1951年北洋大学正式更名为天津大学。北洋大学的曾用英文名包括 Imperial Tientsin University(北洋时期)、National Peiyang University(民国时期)、Peiyang University(共和国成立后、更名为天津大学前)。创办者编辑盛宣怀盛宣怀说到北洋大学,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创办者盛宣怀。盛宣怀(1844—1916),江苏常州人。早年曾中秀才,后经人推荐成为李鸿章的幕僚。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在天津经办洋务事业时,盛宣怀一直追随其左右。当时他认识到当时中国最缺乏懂技术、懂外语、懂管理的新式人才,而只会读经史、写八股的学究,在洋务事业中根本没有多大用处,传统的教育非革新不可。因此便下决心着手培养新式人才。最初他创办了一些附属于企业的技术训练班式的学堂,在短期内培养了一些具有中等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但这些学堂在学制和课程方面都只重实用,理论和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随着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19世纪90年代初,盛宣怀开始提出要办正规的学堂,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1895年10月2日,由光绪皇帝御批,由盛宣怀出任学堂首任督办的“北洋大学堂”(学堂初名“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成立了。盛宣怀对新式教育有自己的卓见。他给天津北洋西学学堂的学员定了严格的规则,最明显的就是要求学员一定要精钻本专业,不可心有旁骛,要循序渐进,不容紊乱,他认为打牢知识基础很重要,决不可“学无次序,浅尝辄止”。另外,他不赞成学员单纯学习外语,认为外语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学员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外语,这是他有感于中国缺少高技术人才而提出的要求,事实证明很有道理。建校过程编辑1887年英籍德人德璀琳(Gustav Derting)他们在天津德租界的警察总部处後身东南一点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德国日耳曼式风格的楼房作为敎学楼,亦称为天津「博文书院」。1892年,德璀琳在外国侨民中聘请了英国皇家学院毕业生丁家立於学院中创办补习班。数年後这个班学生的知识均达到了入学水平。成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发展历程编辑1896年,北洋西学学堂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盛宣怀像盛宣怀像(2张)教育部下令「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3月,西安临时大学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8年7月教育部指令国立西北联大改组为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由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今东北大学)、焦作工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与河南理工大学)合并组建而成)、西北师范学院和西北医学院。著力在天津西沽北洋大学原址覆校。此後,泰顺北洋工学院、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学院和北平部(理学院院长陈荩民接受「北平临大第五分班」,建立北洋大学北平部)四校师生先後返津参加复校。为合并後的校名一事曾发生重大分歧。学制设置编辑学制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自创办之始,就仿照美国的大学模式,全面系统地学习西学。例如,除汉文课和部分外语课外,其余所有功课都由外籍教习担任,要求学生外语基础好;教科书使用外文原版,用外语授课;学生实验所用的各种器具、设施都从美国进口等等。当时,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被誉为“东方康奈尔”,它的 教学计划、讲授内容与方法、教科书、教员配备,成为后来其他各地兴办新式大学的模式。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初创就是综合性大学。从学制来看,头等学堂为大学本科,二等学堂为预科,学制各为四年,一名合格人才要经过八年培养。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分级设学之始。二等学堂“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公立中学堂”,招收13至15岁学生入学。从专业设置来看,头等学堂分设律例、工程、矿冶和机械四学科。既有社会科学学科,又有自然科学学科,表明中国的高等教育从一诞生起,就与国家经济、政治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课程北洋大学的课程设置:头等学堂课程分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有20余门课程,专业课分五个专业:工程学、电学、矿务学、机器学、律例学,共30余门课程。二等学堂主要课程有:英文、数学、朗读、各国史鉴、地舆学、格物书、平面量地法等20余门课程。历史贡献编辑北洋大学从1895年至1911年共有毕业或肄业生518人,其中资送出国52人(不包括自费留学生)。该校为我国近现代科技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奠基的专家学者,他们多为国家社会所倚重,对采矿、冶金、土木、水利、机械工程、铁路交通、财政金融、政法、外交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任课教师多为中外硕学鸿儒,尤以美、日、英、法、德、俄学者任主课,教材也多采用外文原版。此外,北洋大学堂还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保证能够实现培养高层科学人才的目的。由于治学严谨,校风朴实,当时北洋大学与哈佛、耶鲁相伯仲,毕业生可免试进入美国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因而被誉为“东方的康奈尔”。中共早期领导人张太雷,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五四”运动天津各界联合会副会长马千里,海牙国际法院大法官徐谟,著名诗人徐志摩等,都是北洋大学的学生。北洋大学堂的创办,不仅推动了我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的产生,为我国高等学校初创时期体系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更重要意义在于:它结束了中国延续长达一千多年封建教育的历史,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航程。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资料选编是一本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出版时间是1996年,作者是天津大学校史编辑室。作 者天津大学校史编辑室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6年页 数479 页定 价20 元装 帧平装ISBN9787561809136目录1 内容介绍2 作品目录内容介绍编辑为了配合对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的研究,提供可靠依据,编辑了《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资料选编》第一、二辑,分别于1991、1996年出版。这一时期(1895-1985)的校史资料对于研究中国近代、现代教育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资料选编》第二辑包括1949-1985年的重要史料。这一时期的教育文件、教学档案与其它方便的文书档案较为齐全,大部分存于校史馆。……作品目录第七章 解放初期的北洋大学第八章 教育革命探索时期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第十章 向综合性大学发展时期

北洋大学是哪个大学?

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创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曾用名包括北洋西学学堂、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1951年正式更名天津大学。1895年10月2日,由光绪皇帝批准、盛宣怀出任学堂首任督办的 “北洋大学堂” 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自创办之始,就仿照美国的大学模式,全面系统地学习西学。例如,除汉文课和部分外语课外,其余所有功课都由外籍教习担任,要求学生外语基础好;教科书使用外文原版,用外语授课;学生实验所用的各种器具、设施都从美国进口等等。当时,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被誉为 “东方康奈尔” ,它的教学计划、讲授内容与方法、教科书、教员配备,成为后来其他各地兴办新式大学的模式。 [1] 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初创就是综合性大学。从学制来看,头等学堂为大学本科,二等学堂为预科,学制各为四年,一名合格人才要经过八年培养: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分级设学之始。从专业设置来看,头等学堂分设律例、工程、矿冶和机械四学科。既有社会科学学科,又有自然科学学科,表明中国的高等教育从一诞生起,就与国家经济、政治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1] 北洋大学堂的创办,不仅推动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的产生,为我国高等学校初创时期体系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更重要意义在于:它结束了中国延续长达一千多年封建教育的历史,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航程。中文名北洋大学外文名National Peiyang University(民国时期)Imperial Tientsin University(北洋时期)创办时间1895年10月2日创办人光绪皇帝、盛宣怀学校类别综合性大学学校特色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校 训实事求是知名校友王宠惠、张太雷、徐志摩、马寅初、陈立夫所属地区中国天津目录1 学校简介2 创办者3 建校过程4 发展历程5 学制设置u25aa 学制u25aa 课程6 历史贡献7 荣耀8 大事年表9 历任校长学校简介编辑北洋大学北洋大学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批综合性大学 [2] ,北洋大学创建于1895年10月2日(由1887年成立的呑纳学院改建而来),曾用名包括北洋西学学堂,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1951年北洋大学正式更名为天津大学。北洋大学的曾用英文名包括 Imperial Tientsin University(北洋时期)、National Peiyang University(民国时期)、Peiyang University(共和国成立后、更名为天津大学前)。创办者编辑盛宣怀盛宣怀说到北洋大学,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创办者盛宣怀。盛宣怀(1844—1916),江苏常州人。早年曾中秀才,后经人推荐成为李鸿章的幕僚。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在天津经办洋务事业时,盛宣怀一直追随其左右。当时他认识到当时中国最缺乏懂技术、懂外语、懂管理的新式人才,而只会读经史、写八股的学究,在洋务事业中根本没有多大用处,传统的教育非革新不可。因此便下决心着手培养新式人才。最初他创办了一些附属于企业的技术训练班式的学堂,在短期内培养了一些具有中等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但这些学堂在学制和课程方面都只重实用,理论和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随着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19世纪90年代初,盛宣怀开始提出要办正规的学堂,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1895年10月2日,由光绪皇帝御批,由盛宣怀出任学堂首任督办的“北洋大学堂”(学堂初名“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成立了。盛宣怀对新式教育有自己的卓见。他给天津北洋西学学堂的学员定了严格的规则,最明显的就是要求学员一定要精钻本专业,不可心有旁骛,要循序渐进,不容紊乱,他认为打牢知识基础很重要,决不可“学无次序,浅尝辄止”。另外,他不赞成学员单纯学习外语,认为外语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学员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外语,这是他有感于中国缺少高技术人才而提出的要求,事实证明很有道理。建校过程编辑1887年英籍德人德璀琳(Gustav Derting)他们在天津德租界的警察总部处後身东南一点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德国日耳曼式风格的楼房作为敎学楼,亦称为天津「博文书院」。1892年,德璀琳在外国侨民中聘请了英国皇家学院毕业生丁家立於学院中创办补习班。数年後这个班学生的知识均达到了入学水平。成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发展历程编辑1896年,北洋西学学堂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盛宣怀像盛宣怀像(2张)教育部下令「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3月,西安临时大学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8年7月教育部指令国立西北联大改组为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由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今东北大学)、焦作工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与河南理工大学)合并组建而成)、西北师范学院和西北医学院。著力在天津西沽北洋大学原址覆校。此後,泰顺北洋工学院、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学院和北平部(理学院院长陈荩民接受「北平临大第五分班」,建立北洋大学北平部)四校师生先後返津参加复校。为合并後的校名一事曾发生重大分歧。学制设置编辑学制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自创办之始,就仿照美国的大学模式,全面系统地学习西学。例如,除汉文课和部分外语课外,其余所有功课都由外籍教习担任,要求学生外语基础好;教科书使用外文原版,用外语授课;学生实验所用的各种器具、设施都从美国进口等等。当时,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被誉为“东方康奈尔”,它的 教学计划、讲授内容与方法、教科书、教员配备,成为后来其他各地兴办新式大学的模式。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初创就是综合性大学。从学制来看,头等学堂为大学本科,二等学堂为预科,学制各为四年,一名合格人才要经过八年培养。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分级设学之始。二等学堂“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公立中学堂”,招收13至15岁学生入学。从专业设置来看,头等学堂分设律例、工程、矿冶和机械四学科。既有社会科学学科,又有自然科学学科,表明中国的高等教育从一诞生起,就与国家经济、政治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课程北洋大学的课程设置:头等学堂课程分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有20余门课程,专业课分五个专业:工程学、电学、矿务学、机器学、律例学,共30余门课程。二等学堂主要课程有:英文、数学、朗读、各国史鉴、地舆学、格物书、平面量地法等20余门课程。历史贡献编辑北洋大学从1895年至1911年共有毕业或肄业生518人,其中资送出国52人(不包括自费留学生)。该校为我国近现代科技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奠基的专家学者,他们多为国家社会所倚重,对采矿、冶金、土木、水利、机械工程、铁路交通、财政金融、政法、外交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任课教师多为中外硕学鸿儒,尤以美、日、英、法、德、俄学者任主课,教材也多采用外文原版。此外,北洋大学堂还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保证能够实现培养高层科学人才的目的。由于治学严谨,校风朴实,当时北洋大学与哈佛、耶鲁相伯仲,毕业生可免试进入美国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因而被誉为“东方的康奈尔”。中共早期领导人张太雷,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五四”运动天津各界联合会副会长马千里,海牙国际法院大法官徐谟,著名诗人徐志摩等,都是北洋大学的学生。北洋大学堂的创办,不仅推动了我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的产生,为我国高等学校初创时期体系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更重要意义在于:它结束了中国延续长达一千多年封建教育的历史,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航程。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资料选编是一本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出版时间是1996年,作者是天津大学校史编辑室。作 者天津大学校史编辑室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6年页 数479 页定 价20 元装 帧平装ISBN9787561809136目录1 内容介绍2 作品目录内容介绍编辑为了配合对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的研究,提供可靠依据,编辑了《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资料选编》第一、二辑,分别于1991、1996年出版。这一时期(1895-1985)的校史资料对于研究中国近代、现代教育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资料选编》第二辑包括1949-1985年的重要史料。这一时期的教育文件、教学档案与其它方便的文书档案较为齐全,大部分存于校史馆。……作品目录第七章 解放初期的北洋大学第八章 教育革命探索时期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第十章 向综合性大学发展时期

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 是京师大学堂 还是北洋大学?

中国近代第一所公立大学是北洋大学,在此以前只有圣约翰这样的外国教会大学,因此也可以说北洋大学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大学,并且有光绪皇帝颁发的钦字第一号文凭为证。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大学,注意公立和国立有区别。

北洋大学的介绍

北洋大学(Imperial Tientsin University Peiyang University)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创建于1895年10月2日,曾用名包括北洋西学学堂,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1951年北洋大学正式更名为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堂的创办,不仅推动了我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的产生,为我国高等学校初创时期体系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更重要意义在于:它结束了中国延续长达一千多年封建教育的历史,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航程。

北洋大学接受外国留学生起始于哪一年?

从1954年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创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曾用名包括北洋西学学堂、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校、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由国家定名为天津大学。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初创就是综合性大学。从学制来看,头等学堂为大学本科,二等学堂为预科,学制各为四年,一名合格人才要经过八年培养: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分级设学之始。从专业设置来看,头等学堂分设律例、工程、矿冶和机械四学科。既有社会科学学科,又有自然科学学科,表明中国的高等教育从一诞生起,就与国家经济、政治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建校过程:1887年英籍德人德璀琳(Gustav Derting)他们在天津德租界的警察总部处後身东南一点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德国日耳曼式风格的楼房作为敎学楼,亦称为天津「博文书院」。1892年,德璀琳在外国侨民中聘请了英国皇家学院毕业生丁家立於学院中创办补习班。数年後这个班学生的知识均达到了入学水平。成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以上内容参考:天津大学-简介

北洋大学创始人

盛宣怀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出生于江苏省 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一个传统的士大夫家庭。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父亲盛康任湖北粮道。17岁的盛宣怀随祖父母居留湖北达五六年之久。盛康注重经世致用,经常勉励儿子致力于“有用之学”。1863年,盛宣怀回原籍考试中了秀才。在3次参加科考未得中举人之后,盛宣怀对科举失去兴趣。1870年,盛宣怀入幕李鸿章。盛宣怀凭着办事一贯的事必躬亲、实事求是、力求实效和精明练达的作风,很快得到李鸿章的赏识,一年多之后官衔就升至知府、道员。李鸿章对盛宣怀有过评价:“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作为李鸿章的得力助手,盛宣怀一生经历传奇,成就不凡,创办了许多开时代先河的事业,涉及轮船、电报、铁路、钢铁、银行、纺织、教育诸多领域,影响巨大,中外著名,垂及后世。在中国早期工业化时期,盛宣怀是晚清企业界的领袖,被后人誉为“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中国早期工业之父”、“近代中国第一代实业家”。盛宣怀把教育视为兴国之本。从19世纪70年代涉足洋务起,他逐渐掌控轮船、电报、铁路、银行、纺织等大批洋务企业。在办理洋务事业中,盛宣怀深感“每逢办理交涉,备尝艰苦”,认识到当时中国最缺乏懂技术、懂外语、懂管理的新式人才,而只会读经史、写八股的学究,在洋务事业中根本没有多大用处,传统的教育非革新不可。盛宣怀决心着手培养新式人才。最初他创办了一些附属于企业的技术训练班式的学堂,在短期内培养了一些具有中等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随着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19世纪90年代初,盛宣怀开始提出要办正规的学堂,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中国近代教育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津作为洋务运动的起源地,兴建起许多学堂。维新运动之后,天津兴办的新学,已经在各通商口岸中位居第一。特别是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新学中寻求科学救国、事业救国的方法,开始兴办西式学堂,近代中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就是在这一时期创办的。1892年,盛宣怀出任天津海关道,与当时在天津主持中西书院的美国教育家、美国驻天津领事馆副领事丁家立常研讨办学之事,并着手筹办一所新式学堂。1895年春,盛宣怀将经过详细研究讨论制定的实施计划向李鸿章禀请具奏。9月19日,盛宣怀拟定了《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递交给新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王文韶将盛宣怀的方案改为《津海关道盛宣怀创办西学学堂禀明立案由》,上奏朝廷。1895年10月2日,光绪皇帝批准了盛宣怀的奏章,下令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1896年更名为北洋大学堂,1912年更名为北洋大学,1913年改称国立北洋大学),校址在天津大营门外梁家园博文书院(今海河中学一带)。10月2日,也成为中国第一所大学建校纪念日,盛宣怀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学校长。北洋大学自创办之始,就仿照美国的大学模式,全面系统地学习西学。例如,除汉文课和部分外语课外,其余所有功课都由外籍教习担任,要求学生外语基础好;教科书使用外文原版,用外语授课;学生实验所用的各种器具、设施都从美国进口等等。在当时,北洋大学被誉为“东方的康奈尔”,它的教学计划、讲授内容与方法、教科书、教员配备,成为后来其他各地兴办新式大学的模式。 北洋大学堂从一开始就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学堂分别设头等班(相当于大学)、二等班(相当于大学预科),学生除学习语言文字外,主要学习理工知识。头等班又分为律例、矿务、制造3个专科,以培养专门人才。1897年,北洋铁路学堂并入北洋大学堂后,又增加了铁路科。北洋大学堂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理工科大学。同时,北洋大学堂也是我国近代第一个设置法科的新式大学,开创了中国近代的法学教育。盛宣怀推崇“以致用为本”的西学,在“经世致用”的思想下敢于冲破封建顽固派的藩篱,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育制度,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造。这种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变革传统教学内容,加重西学课程比例。第二,采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制度。第三,采用新的管理模式。盛宣怀参照西方,在学校中设置了督办、总理、监院、总教习、提调等人员,参与学校的管理,并增设文秘、会计、图书管理员、校医等。这些教职工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已具现代学校管理模式的雏形。盛宣怀对新式教育有着独特的见解。他给学堂学员定了严格的规则,要求学员一定要钻研本专业,不可心有旁骛,要循序渐进,不容紊乱。他认为,打牢知识基础很重要,决不可“学无次序,浅尝辄止”。另外,盛宣怀对外语学习的看法非常难得,他不赞成学员单纯学习外语,认为外语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学员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外语。这是他有感于中国缺少高技术人才而提出的要求。1899年,北洋大学堂第一届学员毕业了。翌年元月,学堂颁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大学文凭。由于成绩最优,法律专业的王宠惠成为“钦字第壹号”文凭获得者。1905年,王宠惠获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12年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外交总长。选送头等学堂毕业生出国留学,是北洋大学堂创办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901年,盛宣怀通过南洋公学选送北洋大学堂第一批学生赴美留学。这是中国首批出国留学生,是中国高等学校留学教育之始。1951年9月,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作为北洋大学的创始人,盛宣怀受到天津大学师生的纪念。在2005年10月2日天津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盛宣怀蜡像在天津大学落成。

北洋大学堂的发展历程

1895年10月2日,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奏请光绪皇帝批准,在天津创建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校址设在天津大营门外梁家园博文书院。1896年,更名为北洋大学堂。1902年,校址迁西沽。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奉命更名为北洋大学校。1913年,改称国立北洋大学。1914年-1920年,赵天麟任校长,提出“实事求是”的校训。北洋大学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毕业生可免试进入美国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1917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对北洋大学与北京大学进行科系调整,北洋大学改为专办工科,法科移并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科移并北洋大学。从此,北洋大学进入专办工科时代。1928年,国民党政府在教育上试行大学区制,北洋大学改称“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不久大学区制废止,北洋大学暂称“国立北洋工学院”。1934年,设立工科研究所,并于1935年初开始招收研究生。首届研究生于1937年“七七”事变前毕业,授予硕士学位。1937年,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北洋大学西迁, 组建西北联合大学。1945年,抗战胜利。教育部函令恢复北洋大学。1946年5月,北洋大学复校,学校下设理、工两个学院,共12个系。1951年9月,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直属中央教育部。并校后,全校共设11个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列为规模最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之一。1978年,恢复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同年,根据教育部通知,开始招收研究生。1984年12月,成立研究生院,为我国大学中最早成立的研究生院之一。1995年5月,顺利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我国首批建设的重点大学之一。1995年10月2日,成功举办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百年校庆庆典。1997年,学院制改革顺利完成,全校设有13个学院。1999年,教育部组织专家组对天津大学本科教学评价工作,结论为优秀。2000年12月25日,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签定重点共建协议,天津大学进入国家建设若干所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行列。2001年6月,经过“九五”期间的努力,天津大学全面、高质量地完成“211工程”首期建设任务,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2002年1月,经通讯评议、专家答辩、教育部行政审核,我校共有13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10月,教育部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对我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论证。

北洋大学的创办者

说到北洋大学,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创办者盛宣怀。盛宣怀(1844—1916),江苏常州人。早年曾中秀才,后经人推荐成为李鸿章的幕僚。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在天津经办洋务事业时,盛宣怀一直追随其左右。当时他认识到当时中国最缺乏懂技术、懂外语、懂管理的新式人才,而只会读经史、写八股的学究,在洋务事业中根本没有多大用处,传统的教育非革新不可。因此便下决心着手培养新式人才。最初他创办了一些附属于企业的技术训练班式的学堂,在短期内培养了一些具有中等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但这些学堂在学制和课程方面都只重实用,理论和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随着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19世纪90年代初,盛宣怀开始提出要办正规的学堂,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1895年10月2日,由光绪皇帝御批,由盛宣怀出任学堂首任督办的“北洋大学堂”(学堂初名“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成立了。盛宣怀对新式教育有自己的卓见。他给天津北洋西学学堂的学员定了严格的规则,最明显的就是要求学员一定要精钻本专业,不可心有旁骛,要循序渐进,不容紊乱,他认为打牢知识基础很重要,决不可“学无次序,浅尝辄止”。另外,他不赞成学员单纯学习外语,认为外语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学员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外语,这是他有感于中国缺少高技术人才而提出的要求,事实证明很有道理。

北洋大学现在是什么大学

1、当年的北洋大学,是如今的天津大学。2、北洋大学(Imperial Tientsin University Peiyang University)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创建于1895年10月2日,曾用名包括北洋西学学堂、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1951年北洋大学正式更名为天津大学。3、北洋大学堂的创办,不仅推动了我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的产生,为我国高等学校初创时期体系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更重要意义在于:它结束了中国延续长达一千多年封建教育的历史,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航程。

北洋大学现在是什么大学

天津大学。根据百度百科查询,北洋大学,原天津北洋西学学堂,系天津大学前身,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曾用名有北洋西学学堂、北洋学堂、北洋大学校、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由国家定名为天津大学。

北洋大学堂现在是什么大学

北洋大学堂现在是天津大学。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后更名为“天津大学”。材料补充:天津大学(TianjinUniversity),简称“天大”,坐落于天津市,是由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全国重点大学,副部级大学,是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国工程院和教育部10所工程教育改革试点高校之一,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入选国家“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筑老八校之一,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中国与中欧国家科技创新大学联盟创始成员。

北洋大学现在是什么大学

北洋大学是现在的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创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该学校成立之初名为“北洋西学学堂”,到1896年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由国家定名为天津大学。1895年10月2日,由光绪皇帝批准、盛宣怀出任学堂首任督办的“北洋西学学堂”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自创办之始,就仿照美国的大学模式,全面系统地学习西学。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初创就是综合性大学。从学制来看,头等学堂为大学本科,二等学堂为预科,学制各为四年,一名合格人才要经过八年培养: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分级设学之始。北洋大学的课程设置:头等学堂课程分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有20余门课程,专业课分五个专业:工程学、电学、矿务学、机器学、律例学,共30余门课程。

北洋大学校长是谁?

宋小濂——校长任期(1920-1924)张学良——校长任期(1928-1931)刘哲——校长任期(1928-1938)刘梦庚——校长任期(1933-1935)冯仲云——校长任期(1949-1951)陈康白——校长任期(1951-1953)李昌——校长任期1953-1964李瑞1977-1978刘德本 1978-1980黄文虎 1983-1985杨士勤 1985-2002王树国 2002-2014周玉 2014至今任校长

北洋大学为什么被改名为天津大学

北洋大学由于政治上相对保守, 共产党执政后,毛泽东主席出于政治的原因要将其解散,北洋大学只好更名为天津大学得以保存。1928年,是一个战火硝烟的年代,天津战火连天,北洋大学也被迫划分为北平大学工学院,开始了浪迹天涯生活。1937年以后与北师组建了西北联合大学,直至1945年,北洋大学都是在战火硝烟中度过的。 1946年,在大量著名校友的支持下,北洋大学正式复名。校址建立在了西沽。至此北洋大学的发展进入了又一个发展高潮。大批校友重回母校。直到院系调整以前,北洋大学共有11个系。1949年解放后,毛主席坦言“北洋”不能留,在校友门的一再劝说下,得以改名为天津大学。扩展资料:说到北洋大学,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创办者盛宣怀。盛宣怀(1844—1916),江苏常州人。早年曾中秀才,后经人推荐成为李鸿章的幕僚。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在天津经办洋务事业时,盛宣怀一直追随其左右。当时他认识到当时中国最缺乏懂技术、懂外语、懂管理的新式人才,而只会读经史、写八股的学究,在洋务事业中根本没有多大用处,传统的教育非革新不可。因此便下决心着手培养新式人才。最初他创办了一些附属于企业的技术训练班式的学堂,在短期内培养了一些具有中等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但这些学堂在学制和课程方面都只重实用,理论和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随着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19世纪90年代初,盛宣怀开始提出要办正规的学堂,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1895年10月2日,由光绪皇帝御批,由盛宣怀出任学堂首任督办的“北洋大学堂”(学堂初名“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成立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洋大学

北洋大学有多厉害

北洋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大学,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起点。辛亥革命前,北洋大学培养出本科生300多人,北京大学则只培养出了一届预科生,而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在1911年才成立。当时中国留学生中超过50%的都是北洋大学的学生。北洋大学的教育学术水平已得到当时的国际认证,教育水平相当高,其派出去的学生到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可以免试读研究生。当时国际上搞大学排名,分为A、B、C几个等级,A级最高,中国排在A级的只有北洋大学一所学校,北大清华的水平均不可与北洋大学同日而语。

天津大学(北洋大学)的文化与中国大学精神是什么样的关系?

天津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天津,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天津大学在继承这一优良校训的基础上赋予了新的内涵,即办事求学,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诚实守信,并注重求索真相,开拓创新,把握规律。天津大学继承了北洋大学的优良校风和学风,恪守“实事求是”的校训。扩展资料:天津大学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教育部、天津市、国家海洋局共建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111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重点建设大学,卓越大学联盟、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员。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建筑老八校”之一,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将天津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