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领域

2024-05-14 00:07:26
共1条回复
再也不做站长了

1、中国正式四年制大学本科应、往届毕业生,生物、化学、医学、自然科学、工程学、机械工程类专业,均可报名。

2、有英语托福或者雅思及英语四、六级成绩或托福550分,通过德国校方在中国组织的入学面试。

3、赴德前需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3个学期 授课语言:英语 文凭:硕士

学生先在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学习1学期, 然后在哈勒-维腾贝格大学(马丁·路德大学)学习2学期。毕业后可继续申请攻读博士学位。 生物医学工程这一学科是未来农业、食品工业、医学、药剂学、能源学、环境保护的关键技术学科。这是一个跨学科的工作领域,需要特别融合不同学科知识的生物技术全才。

生物医学工程是多学科的专业,其中涉及医学、工程科学和自然科学等不同学科。主要任务是提供解决医学、生物和环保问题的技术,该专业将实践和理论研究相结合,并以模块形式建立,从而实现了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学习计划以模块形式建立起来,在此列出了以下模块和教学领域: 1、微系统技术,2、医学成像和图像处理,3、细胞与分子技术,4、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 5、专题生物医学工程

课程:

人工设备和植入器官、神经工程、临床工程、康复工程、远程医疗、纳米技术和微传感器、生物力学、模拟和生物系统、医学激光、医学影像、电学电疗、生物材料、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和影像使用波、临床和医疗数据信息系统、医疗产品保证、

第一学期

1 生物医学工程和多种学科的专门化研究

1.1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领域模块生物医学工程

1.2 应用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模块

课程:

分析仪器仪表、机器人、电子设计、数字电路、通信技术、媒体技术、环境技术、神经网络、有限元、医学控制系统、应用显微镜

1.3 重要教学领域模块

课程:

营养医学、临床化学、人体工程学、产品设计、仿生学、国际管理、战略管理、国际商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法

第二学期

2、医学研究/应用生物医学工程

2.1 医学基础研究

课程:

生物物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

基础

2.2 临床研究/专门医学护理(临床)

课程:

医疗术语、心脏病学、放射学、重症监护、运动

机能、核医学、放射治疗、神经学、细胞生物科学(

医学导向的问题,临床试验,医疗生物测量)

第三学期

参加项目工作与完成硕士论文

学科性质及就业前景:

科学界把生物医学技术列为21世纪十大尖端科学技术之一。生物医学技术以其多方位的研究方法和工程技术成为

医学研究和医学治疗及医学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补充。这一点在德国尤其突出,这就使具有理工大学教育背景的生物医学技术毕业生有非常好的就业前景。

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主要分布于理疗电子行业,医疗器械的制造和研发,设备装置制造业和医疗卫生行业企业中的产品开发,生产和市场销售;医疗部门和政府管理部门等。还可在管理机构和国家机关,医学机构(临床研究、高度专业化的医学护理和管理), 医疗器械的使用、销售和服务,研究所与大学的基础研究和教学,国际制药、保健品企业的管理、研究和开发,私人机构和医生合作等领域就职。

21世纪,中国医疗和生物工程事业。工作重点将从预防医学转向保健医学的研究和普及。今后20年中,从事医疗保健业的人员数量将增加一倍,整个行业人数将达到2100万人。

据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吕忠生介绍,目前全国大约有6万家医院,医学工程师只占医院总人数的10%,与国外30%的比率相差悬殊。作为医学工程的最大产业,国内1万多家医疗设备企业急需医学工程师,在国内真正从事医学工程的技术人才并不多,由于医学工程师覆盖的领域较多,用人单位的情况和每个人的学历和能力也不同,所以这一职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另外,医疗设备更新速度快,掌握先进技术的医学工程师也更为紧缺国外设备的大量引进,客观上提高了对医学工程人才的要求。外语优秀、操作基本功扎实、理论更新速度快都成为该专业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相关推荐

德国最早的国立的王国大学是

哈勒大学。哈勒大学是德国的一所著名大学,成立于1694年,是一所国立大学,创办人是勃兰登堡的弗雷德里克,主张思想自由和教学自由,成为理性主义的大本营。
2024-05-11 10:24:091

德国哈勒大学怎么样

好。1、根据查询指南者留学官网显示,德国哈勒大学学术水平高,在科学研究和教育领域享有盛誉,拥有世界知名的学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2、德国哈勒大学文化氛围浓厚,在文化交流和多元化方面也有很好的表现,可以参加各种社团和活动。
2024-05-11 10:24:171

德国最早的国立的王国大学是

德国最早的国立的王国大学是哈勒大学。哈勒—维滕贝格大学是德国的一所公立大学,位于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西南部、萨勒河畔,是一所于1817年,由两所大学合并的德国大学。
2024-05-11 10:24:251

现代大学的雏形对柏林大学的建立的意义。

【答案】:国家影响的加强,实科教育风气的增长,特别是科学发现和发明的涌现,培根、笛卡尔等人新思想的传播,是具有现代理念的大学在德国首先出现的重要原因。1694年建立的哈勒大学,是第一所新式大学。新大学的特征之一是积极吸收最新的哲学和科学研究成果,排除宗教教条,为此大胆选用了崇尚理性、善于思考和具有冒险精神的学者任教,为大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奠定了大学的高水平科研和教学的基础。哈勒大学的另一特色就是提倡“教自由”和“学自由”。学校还在高等教育中首开民族语讲课的风气,重视现代外国语。1737年建立的哥廷根大学则进一步注重科学研究,设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和各种研究所。上课多采用讨论、实验观察等新方法。在19世纪,对德国高等教育发展最有影响的是1810年洪堡创建的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是在民族丧失独立、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建立的。对于大学,洪堡认为,国家不能使大学仅仅为它的眼前利益服务,把大学看成高等古典语文学校或古典专科学校,而应从长远利益考虑,使大学在学术研究上不断提高,从而为国家发展创造更广阔的前景。洪堡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创建了柏林大学,旨在使它成为德国科学和艺术的中心。柏林大学采用了新的办学思路:首先,柏林大学具有充分的自治权。教授和学生享有研究和学习的自由。其次,聘请既有精深的学术造诣又有高超教学技能的教授。再次,重视学术研究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哈勒大学、哥廷根大学等现代大学的雏形重视科研,这也是柏林大学的重要特色之一;柏林大学重视的教学自由与学习自由,在现代大学的雏形中已清晰地体现出来;在教师方面,无论是现代大学还是柏林大学都重视高水平的教师;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则都重视对学生自己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从以上对17世纪末到18世纪前叶出现的现代大学的雏形与19世纪建立的柏林大学的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17世纪末到18世纪前叶出现的现代大学的雏形,包括哈勒大学和哥廷根大学等为19世纪柏林大学的建立和德国大学成为欧洲最高学府,奠定了思想基础,积累了实践经验。
2024-05-11 10:24:351

哈勒大学有何特点?

哈勒大学是普鲁士振兴的基石,在德国和欧洲都享有盛誉。哈勒大学以思想自由和教学自由为基本办学原则,重视近代哲学和近代科学的教学,在大学中采用德语进行教学。哈勒大学的办学特点影响了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18世纪末,德国的大学都在不同程度上扭转了旧大学的宗教神学性和古典主义方向。
2024-05-11 10:24:451

在拿破仑占领普鲁士期间.关闭了德国哪两所大学

1806年10月14日,普鲁士军队在耶拿战 役中败北,被迫向法国割地赔款。普鲁士两所 重要的大学--耶拿大学和哈勒大学,也因为战 争的失败而被拿破仑关闭
2024-05-11 10:24:532

德国哈勒大学怎么样?

德国的大学在国内口碑都是很不错的,因为德国人非常的严谨也不好毕业,哈勒大学就是很不错的大学。
2024-05-11 10:25:031

哈勒-维腾贝格大学的著名校友

马丁·路德 宗教改革之父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作曲家,代表作《哈利路亚》库尔特·舒马赫政治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创始人之一格奥尔格·康托尔 (1845年3月3日-1918年1月6日) 创立了现代集合论作为实数理论以至整个微积分理论体系的基础。他还提出了集合的势和序的概念。他是与高斯,欧拉,毕达哥拉斯齐名的数学天才之一。赫尔曼·艾宾浩斯 (1850年1月24日-1909年2月26日),德国心理学家。创立了“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鲁道夫·克劳修斯,(1822年1月2日-1888年8月24日)热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首次明确指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他还于1855年引进了熵的概念.威廉·韦伯 (1804年10月24日-1891年6月23日),德国物理学家,19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国际单位制中磁通量的单位“韦伯”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赫尔曼·施陶丁格(Hermann Staudinger,1881年3月23日-1965年9月8日) 195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高分子科学的奠基人。卡尔·齐格勒 (Karl Waldemar Ziegler,1898年11月26日-1973年8月11日)在聚合反应催化剂研究方面有很大贡献,与居里奥·纳塔共同获得1963年诺贝尔化学奖。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 (1854年3月15日-1917年3月31日) 1901年首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古斯塔夫·赫兹 (1887年7月22日-1975年10月30日),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先驱,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斯-迪特里希·根舍(1927年3月21日-),德国史上担任最长的外交部长和副总理,是德国自由民主党(FDP)内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2024-05-11 10:25:571

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的理性主义的影响(大学时期)

在哈勒大学的理性主义底下,热衷于希腊哲学的思想,此时是他整个神学思想的转捩点,他不仅翻译希腊哲学书籍,并撰写有关亚理斯多德《尼各马克伦理学》学术著作,为要在当时世界观冲击下作一番的神学反省。我们必须说一位神学家不应该只是停留在信仰私有化里头而不与外界接触,相反的是要注意当时代思想的脉动。我们从士来马赫看见了新时代神学观,他首先尊敬希腊哲学的思想,也肯定理性主义时期下的产物(肯定历史批评法),甚至现代科学、人文哲学、艺术…等。若以现代神学家而言他可说是第一位,因为一位现代神学家正是需要重新阐释基督教信仰,可以看见他在哈勒大学正努力装备着自己的神学观。
2024-05-11 10:26:131

德国团审大学有哪些

德国团审大学有德累斯顿理工大学、莱比锡大学、哈勒高校、魏玛现代主义设计高校、弗莱贝格理工大学等。团审:学校教授来中国自主招生,只要通过教授的面试,就能获取学校录取通知书。优点:学校面试较APS而言难度较低,录取率高。不需要APS审核,时间上更快捷,签证更有保障。提供境外服务,遇到困难能够便捷地寻求到帮助。
2024-05-11 10:26:461

德国大学排名

德国大学排名:1、慕尼黑工业大学2、慕尼黑大学3、海德堡大学4、柏林洪堡大学5、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6、柏林自由大学7、亚琛工业大学8、柏林工业大学9、蒂宾根大学10、弗莱堡大学11、德累斯顿工业大学12、哥廷根大学13、汉堡大学14、波恩大学15、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16、斯图加特大学17、法兰克福大学18、科隆大学19、曼海姆大学20、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21、耶拿大学22、乌尔姆大学23、明斯特大学24、美因茨大学25、康斯坦茨大学26、波鸿大学27、维尔茨堡大学28、萨尔大学29、基尔大学(德国)30、哈勒-维滕贝格大学31、吉森大学32、布伦瑞克工业大学33、不来梅大学34、莱比锡大学35、拜罗伊特大学36、杜伊斯堡-埃森大学37、雷根斯堡大学38、汉诺威大学39、马尔堡大学40、霍恩海姆大学41、波茨坦大学42、多特蒙德工业大学43、比勒费尔德大学44、杜塞尔多夫大学45、罗斯托克大学46、锡根大学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德国公立大学
2024-05-11 10:27:011

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德国的教育是怎样的?

1.初等学校这一时期德国初等学校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德语学校的发展,国家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强迫教育的提出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德国宗教改革运动时,马丁·路德用德文翻译了《圣经》,又写了简本和详本两种《教义问答》,使德语逐渐成为德国宗教教育的用语。所以,在新教地区的初等学校大都采用德语教学,后来逐渐出现德语学校,有的属于地方教育机构,也有的是私立的。17世纪至18世纪,德国各诸候国的统治者为扩大自己的势力,争夺霸权,都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出忠顺的臣民和士兵,因而十分重视国民教育,不少公国很早就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并将学校,特别是初等学校的管理权从教会转到国家手中。这是德国初等教育的一大特点。强迫教育的法令首见于16世纪下半期。1559年威丁堡公国、1580年萨克森公国颁布了强迫教育法。1619年魏玛公国颁布的学校规章,要求6岁至12岁男女儿童必须到学校全年上学,规定除放假日外不得缺席一天。1763年普鲁士腓特烈二世颁布《普通学校规章》,规定父母必须把5岁至13岁或14岁的儿童送入学校,儿童缺席处以罚款。规章还详细规定了学校各项经费的来源和使用。但从具体情况来看并不理想。经历了30年战争后的德国,处于贫困和落后的状态,家长由于经济困难,态度不积极,学校规章中的很多内容都没能认真执行,学校缺少经费,基本设施很差。尤其突出的是教师普遍没受过师范训练,不少乡村教师是由教士或工业者担任,其中大部分是裁缝和鞋匠,有的是残废军人。这些人知识贫乏得可怜,只能教简单的读和写,最多再教些简单的算术。教学方法是拷打加死记硬背。初等学校的教学内容大都是读、写、宗教教育和唱歌。以后逐渐增加一些算术,自然科学和历史知识。2.中等学校文科中学17世纪至18世纪德国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是文科中学。它以城市贵族和最富有的新兴资产阶级子弟为招收对象,培养官吏和向大学输送新生。文科中学的教学内容以拉丁文、希腊文为主,以后逐步增加了一些现代语文和数学、自然科学及历史、地理等学科。新增学科的教学注重实物和应用。实科学校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的需要,发展中的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设置一种注重讲授实科知识的中等学校。1708年哈勒学院的副主教席姆勒创办了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该校讲授数学、物理学、力学、自然、天文学、地理、法律学、绘画制图,在教学法上广泛应用了绘画、学图表、标本和模型等直观教具。这是一所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中学。在这所学校影响下,许多城镇也都随之设立了类似的学校。实科中学排除了文科中学中纯古典主义倾向,要求教授实际生活和国民经济部门必需的实用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科中学的出现,在当时来说,是教育史上的一个进步现象。3.骑士学院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德国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学校——骑士学院。它以训练包括王子在内的贵族青年担任宫廷文武官职为目的。19世纪骑士学院逐渐消失。骑士学院为新贵族们提供文雅的现代教育。在学校课程中,现代语言和自然科学占首要地位,同时开设神学、骑士训练类课程。骑士学院不主张专攻任何一门知识,要求扩大知识面,帮助学生精通世故和提高军事能力及宫廷交际的水平。这时期出现的骑士学院已不同于中世纪的骑士教育,它具有近代教育性质和功利主义的目的。骑士学院中开设的体育运动、现代语文和自然科学等课程,成为以后德国中等学校课程的必备内容。4.高等教育德国的大学产生于文艺复兴运动之前,到15世纪已有9所古老的大学。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在新大学运动中又创办了一些新大学,如哈勒大学(1694年)、哥廷根大学(1737年)等。哈勒大学是普鲁士振兴的基石,在德国和欧洲都享有盛誉。哈勒大学以思想自由和教学自由为基本办学原则,重视近代哲学和近代科学的教学,在大学中采用德语进行教学。哈勒大学的办学特点影响了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18世纪末,德国的大学都在不同程度上扭转了旧大学的宗教神学性和古典主义方向。
2024-05-11 10:27:241

德国教育的教育历史

在西方近代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德国曾作出重要贡献。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影响了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近代西方的教育视导、公立教育、义务教育制度、实科教育、师范教育、双规学制和双元制职业教育等,也大多起源于德国,并对其他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17~18世纪德国初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德语学校的发展,世俗政权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强迫义务教育的提出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是文科中学,主要训练德意志各封建公国的管理,以及预备担任学术职业,如法官、医生的人升入大学,训练未来牧师的任务降到了次要地位。文科中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拉丁文和希腊文。17世纪后半期的哈勒学园成为教育革新的旗帜,除教授古典语文之外,增加了德文、法文以及数学和科学课程。高等教育以哈勒大学的改革中心,导致了一场新的大学运动,推动了德国大学都按照哈勒大学以及哥廷根大学的模式进行了改革。改革的结果是:近代哲学和近代科学的精神影响到大学的所有教学领域;研究自由、教学自由成为政府认可的大学的基本法权;学术报告替代了传统的依据标准材料照本宣科的教授方法,各种形式的课题讨论替代了传统的辩论方式;除哲学和天主教大学的神学院仍用拉丁语之外,在大学中一般都用德语作报告等。改革后的德国大学充满了活力,在德国的学术研究和国家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当时世界各国大学效法的典范。当时的Volksschule课程是一个8年的教育,并提供当时早期工业化世界的所需,同时也因为新人文主义的产生,影响到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阅读、写作、算术,以及道德、责任、军训等。上层社会和富裕阶级的小孩通常进入4年的私立学校并接受一些大学预科的课程;而一般大众则几乎无法进入中等学校。拿破仑战争后,普鲁士引进了教师需要国家认证的资格(1810年),这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1812年,普鲁士开始设置中等学校的升学考试(这在1788年已被发明);到了1871年,整个德意志帝国都接受了这种制度。1871年后,德国的学校教育开始变得较系统化和国家化。更多的学校被建立,用来训练教育良好的年轻人。当时有数种不同的学校:Gymnasium ,9年制(学习拉丁语,希腊语或希伯来语,以及一种现代语言)Realgymnasium ,9年制(学习拉丁语,现代语言,以及科学和数学)Realschule ,6年制(没有大学入学资格,不过可以直接进入职场工厂工作)Oberrealschule ,9年制(学习现代语言,以及科学和数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军(苏联、法国、英国、美国)在各自的占领区设置他们自己想法的教育系统。当西德在1949年取得部份独立后,在其新宪法授与各州政府教育的自治权,而教育体制主要以联邦主义为其核心概念,强调各邦的文化独特性Bildungshoheit,因而至1955年之前,各邦皆致力于将每个地方不同的教育体系同化,使各邦皆有各自成体系的教育结构。但这也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复杂和多样的学校系统,许多学生必须到其他不同的地方完成他们的学业。随后人们开始针对教育体系的发展与结构进行一些讨论与研究,在1973年时便产生了第一个“教育计划Bilsungsgesamtplan”,主要致力于教育体系的改革与扩大发展,然而这个计划的许多目标都尚未达成,因此德国直至今日都还持续进行教育改革的脚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有其自己的教育系统(参见:东德教育),整个共和国的教育系统基本上是标准化的,这个系统在1990年代初期被废除,不过在德东各州仍有一些影响力。
2024-05-11 10:27:421

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德意志民族的哲学才能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哲学贡献自不必多言,精深繁复的德国古典哲学奠定了现代人的哲学基石,对于现代人来说,不懂得德国古典哲学,就无法真正理解现代哲学的思想源流与精神走向。笔者计划在“读书笔记”的模块中,分别对创始人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进行介绍,此文仅以概论的形式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总体脉络进行梳理。至18世纪末,德国资本主义开始缓慢发展,且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经济影响和法国革命的政治刺激,保守谨慎的德国资产阶级也开始在动摇和犹豫中胆战心惊地主张推翻封建秩序,并且转向内心深入彻底地探寻人性和社会。由于深受莱布尼茨-沃尔夫派的思辨精神影响,热衷形而上的德意志民族骨子里藏着思辨传统,且擅长抽象思维,对于神秘而精深的思想探索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又受到流行思潮的影响,德国古典哲学便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认真研读西方哲学发展史,会发现自德国康德后,西方哲学明显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哲学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哲学家关注的重点,逻辑性更强,体系更严密,思想更精致,不再是普通人也能自学的学问,但同时又充满着时代和生活的气息,其“批判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起点。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一开始便关注“主体能否正确认识客体,即主体和客体的同一性问题,但主体如何能符合于客体?”康德受休谟“怀疑论”的影响,我们所能知道的只限于在我们的知觉和印象中呈现出来的东西,因此,我们在现有知识中所认为的那些规律和法则都只能归于主观心理上的习惯联想,没有确定不移的客观性。主体如何能符合客体?如果把客体理解为“自在之物”,即对象本身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终极实在,那么它就是不可知的。只有把客体理解为由主体自己建立起来的对象,即“现象”,主体才有可能认识这个客体,符合这个客体。所以主体之所以符合客体首先还是由于客体是符合于主体的,即非“自在之物”,即由先天的主体综合经验性材料而造成的作为“现象”的对象。康德坚持只是在现象中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而解决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问题,自在之物的“本体”属于没有任何认识论意义的道德实践领域,形成道德的形而上学。费希特与康德不同,将主体能动性延伸到“自在之物”的本体领域,把认识的主体和实践的主体合为一体。费希特也认为客体是符合于主体的,但是并不需要先综合经验性材料,而是由自身创造它的活动经验,所以经验性材料是由自身活动而产生的。自身的行为会导致客观的经验后果,便会造成客体对主体的制约,这样“自在之物”就被纳入了主体的活动范围,成为了由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的客体,自此主体与客体的矛盾首次在主体能动性的基础上达到了全面的统一。但是费希特的理论并没有完全合理地解释主体如何产生客体,毕竟从主体产生客体可以视为一种唯心主义者的过度“幻想”。为了解决这一致命缺陷,费希特又设定了一个“绝对自我”来统一主体与客体,从而转向了客观唯心主义。谢林站在费希特主体与客体的“绝对同一”上,将“绝对同一”视为主客体绝对无差别的原始状态。这里的“绝对同一”应该就是黑格尔“绝对精神”的直接来源。主体、客体、物质、精神、自然和人都是“绝对同一”中产生的,自然界是包含主体性质在内的客体,人是包含客体性质在内的主体,通过其实践力量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后在艺术直观(或者个别人的天才)中重新达到主体和客体的彻底的统一,这样主体和客体的矛盾在相互包含和相互产生中取得了和谐。但这种绝对同一的究竟为何?如何去把握这种绝对同一状态?带着无法言说的神秘主义的色彩。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顶峰,也是西方传统哲学中的理性主义精神集大成者。黑格尔赞成谢林“绝对同一”的观点,但是认为应该依靠逻辑和理性去理解去能动性,而非所谓“艺术直观”或者“个人天才”。黑格尔采用了概念自我否定的辩证逻辑。“同一”意为与差异不同,有着自我否定的本性,同一包含差异,正是由于内在的差异的矛盾运动,形成了物体运动的内在根据。在黑格尔的精神世界中,他的内容逻辑不仅是运动的,也是历史的,这种历史是有规律的、合乎逻辑的过程。自然界、人、社会历史和精神生活的各种形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体系构成了“绝对精神”的普遍实体,大概可以理解为是从“绝对精神”中产生这一完整体系。在黑格尔的观点中,主体产生客体,客体继续进行创造,主体和客体完全是一个东西。也有人认为,“绝对精神”创造的现实止步于黑格尔时代,它的主观能动性被窒息在封闭的体系中,黑格尔的体系是一个向后看的闭合系统,并没有考虑未来发展的问题。但是笔者认为,可能正是因为黑格尔哲学内在激发的创造性才导致被称作巍峨耸立、防卫森严的黑格尔哲学的分化与解体。费尔巴哈用“感性”突破了黑格尔封闭的体系,所谓“感性”是作为理性根基的人“类”的感觉,非个人的感觉,此区别于休谟的“人性论”;同时,费尔巴哈的感性的自然原则结合时代背景渗透了人本主义精神,在自然中保留了人的情感和美的自然主义,此又区别于法国唯物主义的自然原则。黑格尔直接抛开了人的“感性”,而费尔巴哈所理解的感性主要是“感性直观”和“感性存在”,把人的存在直接当成了人的本质,离开人自由创造的可能性来谈人的存在,最终使得感性这种解放要素成了人的束缚。但,正如海德格尔所说:“费尔巴哈的‘感性的转向"为马克思在新的基础上解决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制约性的问题准备了前提,并从此使哲学走出了形而上学封闭体系的惯性,而日益自觉地成为了开放系统上的一个个‘路标"。”
2024-05-11 10:28:492

19世纪科学教育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19世纪,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教育的发展。再加之各国的经济竞争和战争又刺激了科学教育的发展。如德国的哈勒大学设立了科学教育中心;哥丁根大学开设“科学讲座”;基森大学设立化学实验室: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学院也都设立了专门科学院。在德国、美国的中学中都大量增设自然科学课程。但是,英国这个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教育却十分落后。教育上传统的古典教育占据统治地位,保守势力严重。古典大学和中学里,学生大部分时间消耗在拉丁文、希腊文等古典语言和文学的学习上。学校教学严重脱离工农业生产、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英国哲学家史梯芬的自传中记述了一段老师的训词,先生说:史梯芬如果你不吃苦,怎能写出好的长短句呢?如果写不出好的长短句,怎能做一个高雅的人呢?如果不是一个高雅的人活着又有什么用呢?由此反映出英国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的桎梏牢牢地约束着科学教育的发展。
2024-05-11 10:29:061

集合论的创立者是谁?

集合论的创立者格奥尔格·康托尔,1845年3月3日出生于俄国彼得堡(现为苏联列宁格勒)一个商人家庭。他在中学时期就对数学感兴趣。1862年,他到苏黎世上大学,1863年转入柏林大学。当时柏林大学正在形成一个数学与研究的中心。他在1867年的博士论文中已经反映出“离经叛道”的观点,他认为在数学中提问的艺术比起解法更为重要。的确,他的成绩并不总是在于解决问题,他对数数的独特贡献在于他以特殊提问的方式开辟了广阔的研究领域。他所提出的问题一部分被他自己解决,一部分被他的后继者解决,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则始终支配着某一个方向的发展,例如著名的连续统假设。1869年康托尔取得在哈勒大学任教的资格,不仅就升为副教授,并在1879年升为教授。他一直到去世都在哈勒大学工作。他曾希望去柏林找一个薪金较高、声望更大的教授职位,但是在柏林,那位很有势力而且又专横跋扈的克洛耐克(L稫ronecker,1823—1891年)对于他的集合论,特别是他的“超穷数”的观点持根本否定的态度。因此,处处跟他为难,堵塞了他所有的道路。由于用脑过度和精神紧张,从1884年起,他不时犯深度精神抑郁症,常常住在疗养院里。1918年1月6日他在哈勒大学附近精神病院中去世。集合论的诞生可以说是在1873年年底。1873年11月,他在和戴德金的通信中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使他从以前关于数学分析的研究转到了一个新方向。他认为,有理数的集合是可以“数”的,也就是可以和自然数的集合一对一的对应。但是,他不知道,对于实数集合这种一对一的对应是否能办到。他相信不能有一对一的对应,但是他“讲不出什么理由”。不久之后,他承认“没有认真地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它似乎没有什么价值”。接着他又补充一句,“要是你认为它因此不值得再花费力气,那我就会完全赞同。”可是,康托尔又考虑起集合的映射问题来。很快,他在1873年12月7日又写信给戴德金,说他已能成功地证明实数的“集体”是不可数的了。这一天可以看成是集合论的诞生日。戴德金祝贺康托尔取得成功。集合论的发展道路是很不平坦的。康托尔的集合论是数学上最具有革命性的理论。
2024-05-11 10:29:241

近代柏林大学办学制度的特点与历史价值

要想真正理解“柏林大学模式”的意义,有必要首先对人们极易产生误解的“科教兴国”概念加以澄清。所谓“科教兴国”,指的是国家政府在不作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让教育与科学自由发展,并通过其成就来自动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并繁荣国家。英、美等早起的现代化源生型国家,在不断摸索前行的进程中,走的就是这种“科教兴国”的路子。而对于那些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推行的战略都不是什么“科教兴国”,而是“国兴科教”,即国家政府运用自己的权威,通过对教育与科学事业采取积极、强有力的干预政策,促进教育与科学的昌盛,继而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并繁荣国家。这些后起的发展中国家之所以选择这种“国兴科教”的战略,有着相当自然的逻辑。由于在遭受现代化浪潮的冲击时陷入了深刻的民族生存危机,为救亡图存,这些传统国家的权力精英们必须去走一条“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这就决定了它们进行的现代化是一场预定性的现代化。正因为如此,在最早遭受工业文明冲击的德意志—普鲁士的土地上,现代化第一次获得了它自觉的、目标明确的进程,它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它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指引它的也是经过公开讨论和刻意选择的策略。当国家认识到教育与科学在这种赶超型的现代化进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时,便不再像过去那样听任教育与科学自身的缓慢发展,而是将其放到了国家战略决策的高度上积极加以促进,这种国家战略也就体现为“国兴科教”。因此,在这些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大学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种与源生型现代化国家大学的区别。在英、美等国,最好的大学都是那些与中世纪的神学院有着相当连续性发展关联的大学,或是由私人自由创办起来的大学。这些私立性质的大学为了保持其自身发展的稳定性,都与国家政治保持着一种肯定的距离,而且一般都不设在“天子脚下”,因而也拥有极大的自由度、独立性和多样化。而在后起的发展中国家里,首先从德意志—普鲁士开始,包括以后的日本、俄罗斯,甚至连同后来的中国在内,由于大学教育从一开始就被纳入到国家的战略决策之中,以至于它已不再是教会或私人性质的事务,而是事关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事,因此,最好的大学是那些以国家财政为后盾的公立大学,并往往设在“天子脚下”,与之相联系,这些国家的大学体制也就往往具有一种模式规范化的特点。当这种模式能在“科学与理性”以及“相对自由”原则的指导下产生出来,并能获得健康发展时,它所带来的大学体制上的先进性、科学上的快速进步以及文化上的普遍繁荣,甚至是那些早起的源生型现代化国家的私立大学都无法比拟的。而国家一旦废弃大学的“科学与理性”以及“相对自由”原则,便会迅速地带来大学教育、科学事业以至整个社会文化的衰败,这种衰败自然意味着国家整体战略的失败,同时也成为政府无法推卸的历史罪责。“柏林大学模式”的发展历程正是对这种教育和科学发展的辩证法最为典范的注解。一、“国兴科教”战略的提出18世纪晚期,在整个“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区域内,尽管已有各类大学60余所,但由于政治上的分裂与内外局势的混乱,德意志的大学教育在欧洲是极为落后的。“狂飚突进运动”的著名人物莱辛就曾经尖锐地指出过:“德意志的大学只是一些经院哲学式的神学院,它们正在行会精神、任人为亲、裙带关系、普遍的僵化和经院哲学的败落中沉沦”。 因此,他对当时的德意志旧大学是不抱任何希望的。不过在当时的普鲁士,仍有一所稍具现代性的大学,即哈勒大学,它并不是来源于教会,而是由腓特烈大帝的国家政府出资创办的。但这所大学却在19世纪初年拿破仑征服中被法国占领者撤除,同时撤除的德意志大学还有科隆大学、哥廷根大学、英尔施塔特大学、特里尔大学、美因茨大学、波恩大学、迪林根大学、赫尔姆施泰特大学、林腾大学、班贝克大学、福尔达大学、杜塞尔多夫大学、阿尔特多夫大学、萨尔茨堡大学、因斯布鲁克大学、帕骚大学和伦贝格大学等。总之,凡是被拿破仑强行划入法国版图与势力范围的德意志领土上的大学均被撤除,因为拿破仑是这样告诉他的元帅和将军们的:“要彻底地征服一个民族,最为成功的方式就是首先打击它的知识分子!”然而,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的冲击推动了德意志的改革运动。因为在这个时代里,对欧洲所有的民族来说,生存条件已经发生变化。正如著名的官僚改革家冯?哈登堡指出的那样:“在今天的世界上,谁要想生存下去,谁就必须保持效率与竞争能力,必须进行民族的自我更新,所有的国家都必须使自己强制性地接受这个时代的新原则,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因此,外来现代化的强制性动员起德意志内部正在形成的现代化意志,并赋予了它改革的推动力,德意志最大的邦国之一,普鲁士,成为了这场大改革的中心。1806年《堤尔西特和约》签订后,这个被剥夺了一半领土、流尽鲜血、一贫如洗的普鲁士还得向拿破仑法国交纳沉重的战争赔款。在国家财力极度枯竭的情况下,“具有哲学家头脑的”国王威廉三世,对从哈勒大学逃出来的教授们这样说道:“这个国家必须通过它精神上的力量来弥补它物质上的损失!” 1807年10月,普鲁士政府就经济困境与办教育的关系问题举行了一次专门的内阁会议,威廉三世在会议上再度明确了他的态度:“正是由于贫穷,所以要办教育,我还从未听说过一个国家是因为办教育办穷了、办亡国了的。教育不仅不会使国家贫穷,恰恰相反,教育是摆脱贫困的最好手段!”国防大臣沙恩霍斯特也深表赞同,他这样说到:“普鲁士要想取得军事和政治组织结构上的世界领先地位,就必须首先要有在教育与科学上的世界领先地位!”即将出任内政部教育司司长的威廉?冯?洪堡也指出:“大学是一种最高级的手段,惟有通过它,普鲁士才能为自己赢得在德意志以及全世界的尊重,从而取得在启蒙与教育上真正的世界领先地位!”从普鲁士官僚改革派“国家办教育”、“最好手段”、“最高级的手段”之类的思想概念来看,不难发现他们选择的战略并非“科教兴国”,而是“国兴科教”。对此,大哲学家、教育学家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曾在这次普鲁士内阁会议之后,发表了一系列激昂的演讲,在这些演讲中,他不仅进一步指出了这一“国兴科教”的战略方向,而且对此做出了积极的评价:“普鲁士的解放取决于她是否能建立起一套适当的教育体系,这套体系应当是国有化的体系”。“新国王与拥护他的一批要人在准备实行一场教育大改革,它足以与拿破仑的社会改革相媲美!”总之,“教育”与“科学”,成为了普鲁士改革派官僚的口号。这个国家力图通过一场教育现代化来优化它的国民,以获得更高的生产率,更高的纳税能力,更多的理性,更多的忠诚,更少的犯罪,更好的官员,并最终达到摆脱落后挨打、步入世界强国之林的战略目标。随着这一“国兴科教”战略的提出,改造传统的旧大学提到了国家的议事日程上,普鲁士决心废除败落的旧大学体制,建立理性的新组织──现代化大学。
2024-05-11 10:30:091

德国有哪些院校开设了预科课程 留学德国读预科相关事项

  很多同学在留学德国后都会选择先读预科课程。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申请,我们整理了一些开设预科课程的院校以及相关的预科留学事宜,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德国预科课程院校   1、拜仁州:慕尼黑州立预科、科特布斯应用技术大学   2、巴登符腾堡周:海德堡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康斯坦茨应用技术大学   3、柏林:柏林洪堡/柏林自由大学联合预科、柏林工业大学   4、汉堡州:汉堡大学   5、黑森州:中黑森州立预科、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法兰克福大学、卡塞尔大学   6、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格莱福斯瓦尔德大学、魏思马应用技术大学   7、下萨克森州:汉诺威大学   8、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波鸿大学、梅廷根州立预科、帕德伯恩大学   9、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美因茨大学、凯泽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   10、萨尔州:萨尔布吕肯大学、萨尔布吕肯应用技术大学   11、萨克森州:格拉豪州立预科、莱比锡大学、齐陶预科、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12、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哈勒大学、科腾州立预科   13、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立预科   14、图灵根州:诺德豪森应用技术大学    德国预科类型    1、综合大学类预科和FH大学类预科:   德国的预科有两种类型:综合大学类预科和FH大学类预科。如果学生顺利上完综合大学类预科,可以在预科结业后进入综合大学或FH大学学习。如果学生顺利上完FH大学类预科,可以进入FH大学学习,不可以进入综合大学学习。毕业生可以申请整个德国的大学学习位置。    2、公立预科和私立预科:   除了综合大学类预科和FH大学类预科之间的区别,德国的预科还可以分为州立(公立)预科和私立预科。州立(公立)预科提供免费的预科学习,预科结业证书在整个德国都被认可。私立预科通常要收取学生的学习费用,重要的是要知道选定的私立预科是否提供国家认可的预科结业文凭。    德国预科申请条件   1、中国正规大学四年制本科读满一个学期或两个学期(十一年高中毕业生须相应增加一年),或三年制大专院校毕业,成绩优良。   2、有良好的德语能力,相当于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B1 水平(400-600 学时),所申请的预科要求的具体德语水平需直接再向预科咨询。   3、通过预科入学考试。未考入大学的高中毕业生不符合申请预科的要求。    德国预科留学考试    1、录取考试   主要是考德语和数学。   德语考试水平一般为初级水平。数学的范围,从加减法一直到微积分都有涉及,但考的全是基本常识,不会很难。   在预科中的专业课学习,有两个目的。第一,是为了帮你回忆在国内学习过的东西,老师替你们做的就是帮助复习。第二,就是语言,他们强调专业语言,所有的科目都被视为对于语言的学习,专业知识仅仅是附带的。    2、结业考试   一年之后,将进行结业考试,考试内容即一年之内所学的东西,学生只要认真上课,基本上均可以毕业。拿到通过考试的证书之后,可以直接进入原申请大学开始专业学习,也可凭该证书重新申请到德国其他公立大学就读。    德国留学预科课程优势解析   1、德语零基础入读。该预科是德语与德国大学课程的结合,即使是毫无语言基础的学生,也可以从基础学习。   2、直接申请德国留学。该课程设置经过合作院校认可。学生通过德语能力测试与德国合作大学的入学测试后,可以进入德国大学入读。   3、专业师资教学。由经验丰富的德语教师实行中德双语教学,保证初学者跨越沟通障碍。   4、团签优势。学生通过测试后,德国院校亲自来华面试,团体签证,免面签。节省了时间和费用。   5、封闭式教育基地。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6、锻炼去德国留学的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提高,提前给国外留学生活做准备。   7、提供一个让学生拓展人际关系的平台。学生在这里可以认识其它有相同志向的同学。   8、德国是欧盟区的经济支柱,是全球第二大出口国家,不仅注重经济更加看重教育质量,德国文凭的含金量在世界上是被认可的。
2024-05-11 10:30:281

德国公立大学是怎么做到学术自由的

德国是现代大学的发源地。我记得历史最悠久的应该是海德堡大学,有超过六百年的历史。所以波恩大学的200年校庆在中国或许会引来一片惊叹,但是在德国,这算是一个“年轻”的大学。但是校长说:波恩大学和柏林(洪堡)大学一样,都是在1810-1820期间建立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大学。从这个角度讲,说母校是当前最古老的现代化大学,亦不为过。为什么要把欧洲大学的历史在1810-1820划断,作为一个分水岭呢?因为在这之前的欧洲教育,有两个体系。一方面,教会垄断着教育权,他们的神学院,其主要目的是传播一种思想(基督教教义),当然也意味着扼杀别的思想;这有点儿类似于中国皇帝的翰林院,虽然也是学术机构,但是他们的主要职能是网络天下英才,服务于社会管理。另外一方面,市民阶层需要一些实用的技术,比如医学商学数学等等,于是民间自发办起一些不受教会控制的大学。比如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Bologna),建立于1087年,至今差不多已经有一千年的历史了;还有诸如布拉格、维也纳、和海德堡大学等等,都属于这一类。到了十九世纪,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德国,慢慢形成。当时,在欧洲范围内,德国这个地理区域是相当落后的,和意大利、法国这些先进国家根本没法比。这有点儿像中国版图内的东北。直到清朝末年,东北地区仍然是地广人稀。德国那时候比清朝时候的东北更加落后,当时在现在德国版图内仍然存在着很多独立的小国家,彼此征战,好比春秋战国。其中最大的一个叫普鲁士王国。1806年普鲁士败于拿破仑,被迫签订《提尔西特和约》,割地赔款,稍微像样一点的哈勒大学也被法国占领。穷则思变,败了才会想到卧薪尝胆,奋起直追。为了获得生存空间,和法国英国这些先进国家竞争,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决心重整旗鼓。他对逃出来的教授们说:“这个国家必须通过它精神上的力量来弥补它物质上的损失。教育不仅不会使国家贫穷,恰恰相反,教育是摆脱贫困的最好手段!”国防大臣沙恩霍斯特也说:“普鲁士要想取得军事和政治组织结构上的世界领先地位,就必须首先有在教育与科学上的世界领先地位。”这时教育家洪堡出任内政部教育文化司司长。他认为:“大学是一种最高手段,通过它,普鲁士才能为自己赢得在德意志世界以及全世界的尊重,从而取得真正的启蒙和精神教育上的世界领先地位。”1810年柏林大学诞生,1818年波恩大学建校。这些新式学校和原来的大学完全不同。首先,普鲁士国家取代教会成为大学的财政提供者。通俗地讲,这是国立大学,而不是教会大学,也不是私立大学。这个原则被德国人一直坚持到了21世纪。两百年来,德国大学增长迅速,现在全德国有超过一百所大学,和英国美国不同,德国的大学全部都是国立的。而且保证对全世界的学生敞开大门免费服务(这个情况正在缓慢地改变),所以我去念书的时候,十分惊讶:怎么中国都已经开始灌输教育收费理念了,德国大学居然还是免费的,而且对外国人都免费!国家拨款,保证了大学的运转,也是学术自由的生存前提。教授不必为了五斗米发愁,也不必屈从于市场需求或者教会思想。国家拨款,也保证了落后国家的大学能够获得充足的资源去弯道超车。其次,国家不干预大学管理和学术研究。俗话说,吃人家的嘴短。一旦政府握紧钱袋子,大学教授就会从仰市场或者教会的鼻息转变为仰政府的鼻息,一样不能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作为现代大学的创始人,洪堡先生清楚地知道学术自由的重要性。所以他和德国皇帝议定:新版大学必须是教授自治的大学。大学自我决定教学科研等内部事务。大学校长由教授们轮流坐庄,教授有任意的开课权,工资由国家支付,享受社会中上层的生活待遇。同时实行严格的退休制度,不管是谁,到了65岁,都得让位。企业家资助教授的研究课题,经教授与校长联名签字,就可到税务局申请减税。由此看出,现代大学的基本要义是两个:第一,政府给钱;第二,政府不管事。这个和一般企业管理相悖的重要原则才是奠定现代大学的基础。如果政府不给钱,大学生存不下去;如果政府给了钱还要管事,那么它就成为罗马教廷的翻版,仍然不可能激发科学的进步。只有给钱而不管事,才是激发科学创造的唯一一条道路。这是一个非常不让人放心的制度设计。从一般意义上的组织管理看,给钱而不管事,那么必然会面对一个效率缺失的状态。对于中国人来讲,我们记忆中的大锅饭不就是这样的一种制度吗?说句实在话,这的确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制度,也可以想象:能够在当时设计出这样的制度是需要怎么样的智慧和勇气。社会需要有人去面对未知发问,探索未知是不可控的,所以科学家不是工程师。我们平时熟悉的管理模式和制度,都是针对已知世界的,难以简单地照搬到大学管理中。也许有人会说:企业家同样面对不确定性和未知的市场风险,我们不是设计了市场竞争机制来奖优罚劣吗?比尔盖茨、巴菲特都是成功的代表,市场奖励他们世界首位的财富。但是你仔细想想,企业家所面对的市场风险相较于科学家面对的整个未知世界,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比尔盖茨的windows设计也不过是电脑技术的一种运用而已,即便如此,市场已经给予了如此大规模的奖励,让他做了世界首富。如果牛顿、爱因斯坦都需要产权保护来获得经济回报的话,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整个世界奉献给他们呢?所以,用市场化的方法对纯粹公共物品的科学创造进行经济奖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一旦给科学创造以垄断权力,就像是微软、英特尔一样收取专利费,也不利于整个人类迅速地传播和利用科学原理。由此,现代的大学制度其实是转换了一个激励机制:不是用物质化的东西去奖励科学家,而是用崇高的社会地位去奖励他们。让他们成为自由人,享受中上等的物质生活,衣食无忧(但绝不是奢侈豪华!),同时要求他们开放所得到研究成果给整个社会共享。而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成为这样的教授科学家呢?只能由已经是教授科学家的同行来评定。这就是最最重要的“大学自治”原则。柏林大学的出现,成为现代化大学诞生的标志。此后,这种模式被德意志三十多个邦国竞相效仿,发展趋势如雨后春笋。它们都是综合性大学,与工科或实用学科的专门学院有严格区别。大学成了对世界进行新解释的中心,人文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新体系也确立了真正的独立地位。教授们不再像神学院时代那样,只能在一种思想体系中思考。研究不为人知的东西,发现新规律,增长人类的新知识,成了最高的存在形式。只有作为优秀的研究者,才能成为大学教师;照本宣科,拾人牙慧,只能下课。大学成为研究者的共同体。科学与教育的崛起,有力地推动了普鲁士王国的现代化进程。1870年普法战争再次爆发,这次法国大败。排除了法国干扰,德意志各邦完成统一,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其雕像,如今矗立在波恩南部五十公里的“德国之角”。在普法战争前,德国已经居于世界科学领先地位。这里出现的科学家可谓群星灿烂,如数学家高斯、物理学家赫茨、洛伦兹、普朗克、爱因斯坦、化学家李比锡、奥斯瓦尔德、哈维尔,这个名单还可以继续列下去。而美国虽然在20世纪初时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在科学、教育方面,只是德国的学生。在这方面,中国也是德国的学生。蔡元培就曾几度留学德国。他主政北京大学,倡导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教授治校,主张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都受益于德国,甚至他女儿取名威廉,都可见他从德国受到的影响。
2024-05-11 10:30:461

赫尔曼·施陶丁格详细资料大全

赫尔曼·施陶丁格,德国著名化学家、化学教育家。1881年3月23日生于德国沃尔姆斯。1898年在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学习。青年时他对植物很有兴趣。他父亲让他先学化学,为学植物学打基础。于是施陶丁格先后在慕尼黑大学和哈勒大学学习与化学有关的课程。他读书十分刻苦,1903年他撰写了《不饱和化合物丙二酸酯》的论文,并获博士学位。 基本介绍 中文名 :赫尔曼·施陶丁格 国籍 :德国 出生地 :德国沃尔姆斯 出生日期 :1881年 逝世日期 :1965年 职业 :化学家 毕业院校 :慕尼黑大学、哈勒大学 主要成就 :提出大分子概念 1953年诺贝尔化学奖 聚合物化学 博士导师 :丹尼尔·福尔兰德尔 博士学生 :拉沃斯拉夫·鲁日奇卡 性别 :男 人生经历,主要成就,理论反响,辩论问题,最后结果,获诺贝尔奖,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科学奠基人,高分子定义,研究历史,研究困难, 人生经历 1881年3月23日,海尔曼·施陶丁格出生在德国的弗尔姆斯。他父亲是新康德派的哲学家,所以他从小就受到各种新的哲学思想的薰陶,对新事物比较敏锐,在科学推理、思维中,能够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善于从复杂的事物中,理出头绪,发现关键之处,提出新的观点。 赫尔曼·施陶丁格 在中学时,他曾对植物学发生浓厚的兴趣,所以中学毕业后,他考入哈勒大学学习植物学。这时有一位对科学发展颇有见地的朋友向他父母进言,最好先让施陶丁格打下雄厚的化学基础后,再让他进入植物学的领域。这一中肯的建议被采纳了。 借他父亲转到达姆一所大学任教的机会,施陶丁格也来到该城的工业大学改读化学。从此施陶丁格与化学给下不解之缘。 1903年,他完成了关于不饱和化合物丙二酸酯的毕业论文,从大学毕业。接着又来到施特拉斯堡,拜著名的有机化学家梯尔为师继续深造。 1907年,以他在实验中发现的高活性烯酮为题完成了博士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同年他被聘为卡尔斯鲁厄工业大学的副教授。 5年后,他被楚利希联邦工业大学聘任为化学教授。在这里他执教了14年,这期间的教学和研究使他熟悉了化学,特别是有机化学的各个领域和一些新的理论,为他顺利开展科学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在这期间,他投入了上述关于高分子组成、结构的学术论战。 1926年,他为了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更多的实验来验证他的大分子理论,他应聘来到布莱斯高的符来堡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在符来堡他度过了他的后半生,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施陶丁格在高分子科学研究中取得成功之后,他开始按照早年的构想,将研究的重点逐步转入植物学领域。事实上,他选择高分子课题时,就曾考虑到它与植物学的密切关系。在1926年他就预言大分子化合物在有生命的有机体中,特别是蛋白质之类化合物中起重要的作用。他顺理成章地将大分子的概念引人生物化学人和他的妻子、植物生理学家玛格达·福特合作研究大分子与植物生理。 要证明大分子同样存在于动、植物等有生命的生物体内,他们认为最好能找到除了粘度法之外的其它方法,证明大分子的存在和存在的形式。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他们利用电子显微镜等现代实验观测手段,终于用事实证明了生物体记忆体在着大分子。可惜的是这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希特勒法西斯的上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施陶丁格所在的研究所毁于战火。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施陶丁格立即总结了他前一段关于生物有机物中大分子的研究。 1947年,出版了著作《大分子化学及生物学》。在这一著作中,它尝试地描绘了分子生物学的概貌,为分子生物学这一前沿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配合高分子科学的发展。 1947年起,他主持编辑了《高分子化学》这一专业杂志。他晚年的兴趣主要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由于年事已高,成果不多,但是培养了许多高分子研究方面的人才。 1965年9月8日,施陶丁格安然去世,享年84岁。 主要成就 理论反响 1922年,施陶丁格进而提出了高分子是由长链大分子构成的观点,动摇了传统的胶体理论的基础。胶体论者坚持认为,天然橡胶是通过部分价键缔合起来的,这种缔合归结于异戊二烯的不饱和状态。他们自信地预言:橡胶加氢将会破坏这种缔合,得到的产物将是一种低沸点的低分子烷烃,针列这一点,施陶丁格研究了天然橡胶的加氢过程,结果得到的是加氢橡胶而不是低分子烷烃,而且加氢橡胶在性质上与天然橡胶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结论增强了他关于天然橡胶是由长链大分子构成的信念。随后他又将研究成果推广到多聚甲醛和聚苯乙烯,指出它们的结构同样是由共价键结合形成的长链大分子。 弗尔姆斯 施陶丁格的观点继续遭到胶体论者的激烈反对,有的学者曾劝告说:“离开大分子这个概念吧!根本不可能有大分子那样的东西”但是施陶丁格没有退却;他更认真地开展有关课题的深入研究,坚信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为此他先后在1924年及1926年召开的德国博物学及医学会议上,1925年召开的德国化学会的会议上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大分子理论,与胶体论者展开了面对面的辩论。 辩论问题 辩论主要围绕着两个问题:一是施陶丁格认为测定高分子溶液的粘度可以换算出其分子量,分子量的多少就可以确定它是大分子还是小分子。胶体论者则认为粘度和分子量没有直接的联系,当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实验证明,施陶丁格显得较被动,处于劣势。施陶丁格没有却步,而是通过反复的研究,终于在粘度和分子量之间建立了定量关系式,这就是著名的施陶丁格方程。辩论的另一个问题是高分子结构中晶胞与其分子的关系。双方都使用X射线衍射法来观测纤维素,都发现单体(小分子)与晶胞大小很接近。对此双方的看法截然不同。胶体论者认为一个晶胞就是一个分子,晶胞通过晶格力相互缔合,形成高分子。施陶丁格认为晶胞大小与高分子本身大小无关,一个高分子可以穿过许多晶胞。对同一实验事实有不同解释,可见正确的解释与正确的实验同佯是重要的。科学的裁判是实验事实。正当双方观点争执不下时,1926年瑞典化学家斯维德贝格等人设计出一种超离心机,用它测量出蛋白质的分子量:证明高分子的分子量的确是从几万到几百万。这一事实成为大分子理论的直接证据。 达姆施塔特 最后结果 事实上,参加这场论战的科学家都是严肃认真和热烈友好的,他们为了追求科学的真理,都投入了严密的实验研究,都尊重客观的实验事实。当许多实验逐渐证明施陶丁格的理论更符合事实时,支持施陶丁格的队伍也随之壮大,到1926年的化学会上除一人持保留态度外,大分子的概念已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公认。 在大分子理论被接受的过程中,最使人感动的是原先大分子理论的两位主要反对者,晶胞学说的权威马克和迈那在1928年公开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同时高度评价了施陶了格的出色工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并且还具体地帮助施陶丁格完善和发展了大分子理论。这就是真正的科学精神。 获诺贝尔奖 1932年,施陶丁格总结了自己的大分子理论,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成为高分子科学诞生的标志。认清了高分子的面目,合成高分子的研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从此新的高分子被大量合成,高分子合成工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为了表彰施陶丁格在建立高分子科学上的伟大贡献,1953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科学奠基人 棉、麻、丝、木材、淀粉等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连人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高分子体系。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人们虽然天天与天然高分子物质打交道,对它们的本性却一无所知。现在我们已认识什么是高分子,并建立了颇具规模的高分子合成工业,生产出五光十色的塑胶、美观耐用的合成纤维、性能优异的合成橡胶,致使高分子合成材料与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并列构成材料世界的三大支柱。面对这一辉煌成就,我们不能不缅怀高分子科学的奠基人、德国化学家施陶丁格。 慕尼黑大学 高分子定义 什么是高分子呢?它是由许多结构相同的单体聚合而成的,分子量往往是几万、儿十万。结构的形状也很特别,如果说普通分子象个小球,那么高分子由于单体彼此连线成长链,就象一根有50米长的麻绳。有些高分子长链之间又有短链相结而成网状。又由于大分子与大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这些长链不但各自卷曲而且相互缠绕,形成了既有一定强度、又有不同程度弹性的固体。固为分子大,长链一头受热时,另一头还不热,故熔化前有个软化过程,这就使它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正是这种内在结构,使它具有包括电绝缘在内的许多特性,成为新型的优质材料。人们对它们的组成、结构的认识和合成方法的掌握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实践的曲折过程。 研究历史 1812年,化学家在用酸水解木屑、树皮、淀粉等植物的实验中得到了葡萄糖,证明淀粉、纤维素都由葡萄糖组成。1826年,法拉第通过元素分析发现橡胶的单体分子是C5H8,后来人们测出C5H8的结构是异戊二烯。就这样,人们逐步了解了构成某些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 1839年,有个名叫古德意尔的美国人,偶然发现天然橡胶与硫磺共热后明显地改变了性能,使它从硬度较低、遇热发粘软化、遇冷发脆断裂的不实用的性质,变为富有弹性、可塑性的材料。这一发现的推广套用促进了天然橡胶工业的建立。天然橡胶这一处理方法,在化学上叫作高分子的化学改性,在工业上叫作天然橡胶的硫化处理。 进一步试验,化学家们将纤维素进行化学改性获得了第一种人造塑胶——赛璐珞和人造丝。1889年法国建成了最早的人造丝工厂,1900年英国建成了以木浆为原料的粘胶纤维工厂,天然高分子的化学改性,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1907年,美国化学家在研究苯酚和甲醛的反应中制得了最早的合成塑胶——酚醛树脂,俗名电木。1909年德国化学家以热引发聚合异戊二烯获得成功。在这一实验启发下,德国化学家采用与异戊二烯结构相近的二甲基丁二烯为原料,在金属钠的催化下,合成了甲基橡胶,开创了合成橡胶的工业生产。 研究困难 上述对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分析,天然高分子的化学改住的实践和在合成塑胶、合成橡胶方面的探索,使人们深切地感到必须弄清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及合成方法。对于这个基础理论问题人们所知甚少,这一理论发展的缓慢与高分子本身的复杂特性有关。化学家们一直搞不清它们的分子量究竟是多少,它为什么难于透过半透膜而有点象胶体,它为什么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不易形成结晶?这些独特的性质以当时流行的化学观来看是很难理解的。 早在1861年,胶体化学的奠基人,英国化学家格雷阿姆曾将高分子与胶体进行比较,认为高分于是由一些小的结晶分子所形成。并从高分子溶液具有胶体性质着眼,提出了高分子的胶体理论。这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某些高分子的特性,得到许多化学家的支持。尽管也有化学家提出了不同看法,但均未引起注意。我们将支持格雷阿姆的高分子胶体理论的称为胶体论者。他们拿胶体化学的理论来套高分子物质,认为纤维素是葡萄糖的缔合体。所谓缔合即小分子的物理集合。他们还因当时无法测出高分子的末端究甲醛和丙二烯的聚合反应出发,认为聚合不同于缔合,它是分子靠正常的化学键结合起来。天然橡胶应该具有线性直链的价键结构式。这篇论文的发表;就象在一潭平静的湖水中扔进一块石头,引起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2024-05-11 10:31:041

谁知道德国的马丁路德大学在世界的排名情况?悬赏!!

你说的应该是helle-wittenberg,martin luther university,那儿的医学专业挺有名的,还有化工,至于排名仁者见仁了,美国比较兴这一套,给自己国家和世界都排了一套。。。其实那些都是虚的,实的是他在这个专业的声望,还有你真正学到的东西对吗?马丁路德大学成立时间:1502年 学校性质: 国立综合性大学 办学宗旨及特点:萨克森·安哈尔特州最古老也是最大的大学,曾培养出路德、迈兰西顿两位著名人物是德国辩证法的发源地。至今为止,马丁·路德大学在国际学术研究领域里声名卓著,是学术研究交流与合作的领头人。大学校园古老而迷人,建于古典时期的主楼经过重新装修,配备了最先进的教学仪器和设施。历史:设於德国哈雷的一所由国家管理的男女合校的高等学府。该大学是1817年由威登堡大学和哈雷大学合并而成的。威登堡大学1502年由选帝侯智者斐迪南(Ferdinand)创建,当时是一所人文学学院。1508年宗教改革家马丁u2022路德来到威登堡,该校随即成为基督教新教改革中心。哈勒-维滕堡是萨克森-安哈特州最古老和最大的教育机构,也是德语区内最老的大学之一。它于1502年在维滕堡建立。 1694年在哈勒建立了大学。通过任命著名的学者,不久它就成为早期启蒙运动和虔信派的中心。 根据魏玛国会的领域划定,维滕堡大学和哈勒大学于1817年合并,教学活动在维滕堡开展。作为"联合的弗里德里希大学",它又在威廉·冯·洪堡的精神指引下进行了再次的根本性的改革。
2024-05-11 10:31:251

德国留学 现德国开设了预科的地点一共有30处

  德国预科是德国教育部特批的一类课程,并不是每一所大学都有开设,现在德国开设了预科的地点一共有以下30处:   拜仁州:慕尼黑州立预科、科特布斯应用技术大学;   巴登符腾堡周:海德堡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康斯坦茨应用技术大学;   柏林:柏林洪堡/柏林自由大学联合预科、柏林工业大学;   汉堡州:汉堡大学;   黑森州:中黑森州立预科、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法兰克福大学、卡塞尔大学;   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格莱福斯瓦尔德大学、魏思马应用技术大学;   下萨克森州:汉诺威大学;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波鸿大学、梅廷根州立预科、帕德伯恩大学;   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美因茨大学、凯泽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   萨尔州:萨尔布吕肯大学、萨尔布吕肯应用技术大学;   萨克森州:格拉豪州立预科、莱比锡大学、齐陶预科、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哈勒大学、科腾州立预科;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立预科;   图灵根州:诺德豪森应用技术大学   所欲,预备去德国读预科的同学们,你们可以在上述地点选择想读的预科。
2024-05-11 10:31:531

德国最早的国立的王国大学是

哈勒大学。哈勒-维滕贝格大学是德国的一所公立大学,位于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西南部、萨勒河畔,是一所于1817年,由两所大学合并的德国大学。
2024-05-11 10:32:311

德国哈勒大学以什么为基本办学原则?

德国的大学产生于文艺复兴运动之前,到15世纪已有9所古老的大学。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在新大学运动中又创办了一些新大学,如哈勒大学(1694年)、哥廷根大学(1737年)等。哈勒大学是普鲁士振兴的基石,在德国和欧洲都享有盛誉。哈勒大学以思想自由和教学自由为基本办学原则,重视近代哲学和近代科学的教学,在大学中采用德语进行教学。哈勒大学的办学特点影响了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18世纪末,德国的大学都在不同程度上扭转了旧大学的宗教神学性和古典主义方向。
2024-05-11 10:32:401

德国的大学产生于什么时候?

德国的大学产生于文艺复兴运动之前,到15世纪已有9所古老的大学。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在新大学运动中又创办了一些新大学,如哈勒大学(1694年)、哥廷根大学(1737年)等。哈勒大学是普鲁士振兴的基石,在德国和欧洲都享有盛誉。哈勒大学以思想自由和教学自由为基本办学原则,重视近代哲学和近代科学的教学,在大学中采用德语进行教学。哈勒大学的办学特点影响了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18世纪末,德国的大学都在不同程度上扭转了旧大学的宗教神学性和古典主义方向。
2024-05-11 10:32:501

德国的大学产生于什么时候?

德国的大学产生于文艺复兴运动之前,到15世纪已有9所古老的大学。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在新大学运动中又创办了一些新大学,如哈勒大学(1694年)、哥廷根大学(1737年)等。哈勒大学是普鲁士振兴的基石,在德国和欧洲都享有盛誉。哈勒大学以思想自由和教学自由为基本办学原则,重视近代哲学和近代科学的教学,在大学中采用德语进行教学。哈勒大学的办学特点影响了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18世纪末,德国的大学都在不同程度上扭转了旧大学的宗教神学性和古典主义方向。
2024-05-11 10:32:591

哪些大学是德国乃至世界现代大学的源头

慕尼黑 术排名比较高
2024-05-11 10:33:251

集合论的创立者是谁?

集合论的创立者格奥尔格·康托尔,1845年3月3日出生于俄国彼得堡(现为苏联列宁格勒)一个商人家庭。他在中学时期就对数学感兴趣。1862年,他到苏黎世上大学,1863年转入柏林大学。当时柏林大学正在形成一个数学与研究的中心。他在1867年的博士论文中已经反映出“离经叛道”的观点,他认为在数学中提问的艺术比起解法更为重要。的确,他的成绩并不总是在于解决问题,他对数数的独特贡献在于他以特殊提问的方式开辟了广阔的研究领域。他所提出的问题一部分被他自己解决,一部分被他的后继者解决,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则始终支配着某一个方向的发展,例如著名的连续统假设。1869年康托尔取得在哈勒大学任教的资格,不仅就升为副教授,并在1879年升为教授。他一直到去世都在哈勒大学工作。他曾希望去柏林找一个薪金较高、声望更大的教授职位,但是在柏林,那位很有势力而且又专横跋扈的克洛耐克(L稫ronecker,1823—1891年)对于他的集合论,特别是他的“超穷数”的观点持根本否定的态度。因此,处处跟他为难,堵塞了他所有的道路。由于用脑过度和精神紧张,从1884年起,他不时犯深度精神抑郁症,常常住在疗养院里。1918年1月6日他在哈勒大学附近精神病院中去世。集合论的诞生可以说是在1873年年底。1873年11月,他在和戴德金的通信中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使他从以前关于数学分析的研究转到了一个新方向。他认为,有理数的集合是可以“数”的,也就是可以和自然数的集合一对一的对应。但是,他不知道,对于实数集合这种一对一的对应是否能办到。他相信不能有一对一的对应,但是他“讲不出什么理由”。不久之后,他承认“没有认真地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它似乎没有什么价值”。接着他又补充一句,“要是你认为它因此不值得再花费力气,那我就会完全赞同。”可是,康托尔又考虑起集合的映射问题来。很快,他在1873年12月7日又写信给戴德金,说他已能成功地证明实数的“集体”是不可数的了。这一天可以看成是集合论的诞生日。戴德金祝贺康托尔取得成功。集合论的发展道路是很不平坦的。康托尔的集合论是数学上最具有革命性的理论。
2024-05-11 10:33:511

有关数学集合的故事

http://www.mathrs.net/news.php?classid=42 中国数学资源网,里有古今数学史寻找数学的基础:集合论的创立(1) 集合论的创立者格奥尔格·康托尔,1845年3月3日出生于俄国圣彼得堡(前苏联列宁格勒)一个商人家庭。他在中学时期就对数学感兴趣。1862年,他到苏黎世上大学,1863年转入柏林大学。 当时柏林大学正在形成一个数学教学与研究的中心,他在1867年的博土论文中就已经反映出“离经叛道”的观点,他认为在数学中提问的艺术比起解法来更为重要。的确,他原来的成就并不总是在于解决间题,他对数学的独特贡献在于他以特殊提问的方式开辟了广阔的研究领域。他所提出的问题一部分被他自己解决,一部分被他的后继者解决,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则始终支配着某一个方向的发展,例如著名的连续统假设。 1869年康托尔取得在哈勒大学任教的资格,不久就升为副教授,并在1879年升为教授,他一直到去世都在哈勒大学工作。哈勒是一个小地方,而且薪金微薄。康托尔原来希望在柏林找到一个薪金较高、声望更大的教授职位,但是在柏林,那位很有势力而且又专横跋扈的克洛耐克处处跟他为难,阻塞了他所有的道路。原因是克洛耐克对于他的集合论,特别是他的“超穷数”观点持根本否定的态度。由于用脑过度和精神紧张,从1884年起,他不时犯深度精神抑郁症,常常住在疗养院里。1918年1月6日他在哈勒大学附近的精神病院中去世。 集合论的诞生可以说是在1873年年底。1873年11月,康托尔在和戴德金的通信中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使他从以前关于数学分析的研究转到一个新方向。他认为,有理数的集合是可以“数”的,也就是可以和自然数的集合成一对一的对应。但是他不知道,对于实数集合这种一对一的对应是否能办到。他相信不能有一对一的对应,但是他“讲不出什么理由”。 不久之后,他承认他“没有认真地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它似乎没有什么价值”。接着他又补充一句,“要是你认为它因此不值得再花费力气,那我就会完全赞同”。可是,康托尔又考虑起集合的映射问题来。很快,他在1873年12月7日又写信给戴德金,说他已能成功地证明实数的“集体”是不可数的了,这一天可以看成是集合论的诞生日。 戴德金热烈的祝贺了康托尔取得的成功。其间,证明的意义也越来越清楚。因为康托尔还成功地证明代数数的集合也是可数的。所谓代数数就是整系数代数方程的根,而象π与e这样的不能成为任何整系数代数方程的根的数,则称为超越数。 早在1847年,刘维尔就通过构造的方法(当时大家认为是唯一可接受的方法)证明了超越数的存在,也就是具体造出超越数来。可是,康托尔1874年发表的有关集合论的头一篇论文《论所有实代数集合的一个性质》断言,所有实代数数的集合是可数的,所有实数的集合是不可数的。因此,非代数数的超越数是存在的,并且其总数要比我们熟知的实代数数多得多,也就是说超越数的集合也是不可数的。 寻找数学的基础:集合论的创立(2) 有限和无穷的这个特点可以从下面的小故事反映出来,这个故事据说是希尔伯特说的。 某一个市镇只有一家旅馆,这个旅馆与通常旅馆没有不同,只是房间数不是有限而是无穷多间,房间号码为1,2,3,4,……我们不妨管它叫希尔伯特旅馆。这个旅馆的房间可排成一列的无穷集合(1,2,3,4,…),称为可数无穷集。 有一天开大会,所有房间都住满了。后来来了一位客人,坚持要住房间。旅馆老板于是引用“旅馆公理”说:“满了就是满了,非常对不起!”。正好这时候,聪明的旅馆老板的女儿来了,她看见客人和她爸爸都很着急,就说:“这好办,请每位顾客都搬一下,从这间房搬到下一间”。于是1号房间的客人搬到2号房间,2号房间的客人搬到3号房间……依此类推。最后1号房间空出来,请这位迟到的客人住下了。 第二天,希尔伯特旅馆又来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要求住旅馆,他们声称有可数无穷多位代表一定要住,这又把旅馆经理难住了。老板的女儿再一次来解围,她说:“您让1号房间客人搬到2号,2号房间客人搬到4号……,k号房间客人搬到2k号,这样,1号,3号,5号,……房间就都空出来了,代表团的代表都能住下了。” 过一天,这个代表团每位代表又出新花招,他们想每个人占可数无穷多间房来安排他们的亲戚朋友,这回不仅把老板难住了,连女儿也被难住了。聪明的女儿想了很久,终于也想出了办法。(因为比较繁琐,这里不详细介绍了) 希尔伯特旅馆越来越繁荣,来多少客人都难不倒聪明的老板女儿。后来女儿进了大学数学系。有一天,康托尔教授来上课,他问:“要是区间[0,1]上每一点都占一个房间,是不是还能安排?”她绞尽脑汁,要想安排下,终于失败了。康托尔教授告诉她,用对角线方法证明一切想安排下的方案都是行不通的。 由康托尔的定理,可知无穷集合除了可数集台之外还有不可数集合,可以证明:不可数集合的元素数目要比可数集合元素数目多得多。为了表示元素数目的多少,我们引进“基数”也称“势”的概念,这个概念是自然数的自然推广。可以与自然数集合N一一对应的所有集合的共同性质是它们都具有相同的数目,这是最小的无穷基数记做ω。(ω是希伯来文字母第一个,读做阿列夫)。同样,连续统(所有实数或[0,1]区间内的所有实数集合)的基数是C.康托尔还进一步证明,C=2ω。,问题是C是否紧跟着ω。的第二个无穷基数呢?这就是所谓连续统假设。
2024-05-11 10:34:044

哪些院校有德国留学预科课程

德国以下院校开设预科:  德国预科是德国教育部特批的一类课程,并不是每一所大学都有开设,现在德国开设了预科的地点一共有以下30处:  拜仁州:慕尼黑州立预科、科特布斯应用技术大学  巴登符腾堡周:海德堡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康斯坦茨应用技术大学  柏林:柏林洪堡/柏林自由大学联合预科、柏林工业大学  汉堡州:汉堡大学  黑森州:中黑森州立预科、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法兰克福大学、卡塞尔大学  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格莱福斯瓦尔德大学、魏思马应用技术大学  下萨克森州:汉诺威大学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波鸿大学、梅廷根州立预科、帕德伯恩大学  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美因茨大学、凯泽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  萨尔州:萨尔布吕肯大学、萨尔布吕肯应用技术大学  萨克森州:格拉豪州立预科、莱比锡大学、齐陶预科、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哈勒大学、科腾州立预科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立预科  图灵根州:诺德豪森应用技术大学  所以,预备去读德国预科的同学们,可以在上述地点选择想读的预科。  德国预科的分类  德国的预科可以按照资金来源来区分,分成私立预科和公立预科。  德国公立预科介绍  公立预科是以州政府的投资为资金来源,所以每个州所设立的预科,虽然设在一个大学下面,但是实质不属于大学,而是属于州政府,属于整个州的大学。例如Sachsen州的预科在Leipzig,Baden州T-kurs在卡尔斯鲁厄。当你申请sachsen的某一个大学的时候,你需要读预科,就会自动把你送到位于Leipzig的Sachsen预科。  德国私立预科介绍  私立预科主要是以学生的学费作为资金来源。比如位于Dresden的预科Tudias,一个学期交1900欧元的学费。但是被全德承认。  预科还可以按照预科类型来分类。分成FH预科,和双向预科。  德国FH预科介绍  FH预科,比如FH Kiel的预科,参加他的预科以后只能申请德国的FH(应用技术大学)。严格意义上讲,在德国应用技术大学(FH)不是大学(Uni),是德国高校的两种形式。一般结业证书上会写着fuer alle Fachhochschulen.  德国双向预科介绍  双向预科,既可以申请大学,又可以申请应用技术大学。一般在一些比较小的州,都会把FH和Uni的预科结合在一起。比如Tueringen,Hamburg等。但是在一些比较大的州比如Baden和Bayern,分的比较清楚。例如Baden州,FH预科设立在博登湖边的Konstanz,Uni预科T-kurs设置在KIT所在的卡尔斯鲁厄,M,W,G设置在德国最古老的大学所在的海德堡市。
2024-05-11 10:34:131

德国预科都有哪些比较好的选择?

  德国以下院校开设预科:  德国预科是德国教育部特批的一类课程,并不是每一所大学都有开设,现在德国开设了预科的地点一共有以下30处:  拜仁州:慕尼黑州立预科、科特布斯应用技术大学  巴登符腾堡周:海德堡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康斯坦茨应用技术大学  柏林:柏林洪堡/柏林自由大学联合预科、柏林工业大学  汉堡州:汉堡大学  黑森州:中黑森州立预科、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法兰克福大学、卡塞尔大学  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格莱福斯瓦尔德大学、魏思马应用技术大学  下萨克森州:汉诺威大学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波鸿大学、梅廷根州立预科、帕德伯恩大学  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美因茨大学、凯泽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  萨尔州:萨尔布吕肯大学、萨尔布吕肯应用技术大学  萨克森州:格拉豪州立预科、莱比锡大学、齐陶预科、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哈勒大学、科腾州立预科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立预科  图灵根州:诺德豪森应用技术大学  所以,预备去读德国预科的同学们,可以在上述地点选择想读的预科。  德国预科的分类  德国的预科可以按照资金来源来区分,分成私立预科和公立预科。  德国公立预科介绍  公立预科是以州政府的投资为资金来源,所以每个州所设立的预科,虽然设在一个大学下面,但是实质不属于大学,而是属于州政府,属于整个州的大学。例如Sachsen州的预科在Leipzig,Baden州T-kurs在卡尔斯鲁厄。当你申请sachsen的某一个大学的时候,你需要读预科,就会自动把你送到位于Leipzig的Sachsen预科。  德国私立预科介绍  私立预科主要是以学生的学费作为资金来源。比如位于Dresden的预科Tudias,一个学期交1900欧元的学费。但是被全德承认。  预科还可以按照预科类型来分类。分成FH预科,和双向预科。  德国FH预科介绍  FH预科,比如FH Kiel的预科,参加他的预科以后只能申请德国的FH(应用技术大学)。严格意义上讲,在德国应用技术大学(FH)不是大学(Uni),是德国高校的两种形式。一般结业证书上会写着fuer alle Fachhochschulen.  德国双向预科介绍  双向预科,既可以申请大学,又可以申请应用技术大学。一般在一些比较小的州,都会把FH和Uni的预科结合在一起。比如Tueringen,Hamburg等。但是在一些比较大的州比如Baden和Bayern,分的比较清楚。例如Baden州,FH预科设立在博登湖边的Konstanz,Uni预科T-kurs设置在KIT所在的卡尔斯鲁厄,M,W,G设置在德国最古老的大学所在的海德堡市。
2024-05-11 10:34:321

教育学分为哪几类?

教育学主要分为实验教育类、文化教育类、实用主义、制度教育类、马克思教育类和批判教育类六个流派:1、实验教育类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反对传统教育学思辩式的和经验式的研究方法,比较强调定量研究的方法,但由于受实证主义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其倡导的实验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2、文化教育类文化教育学深刻地影响了德国乃至世界20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师生关系以及教育学性质等方面给人以许多启发。其缺陷和不足在于思辨气息太浓,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给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定义,忽略了教育受制于政治、经济及个人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用理解作为教育研究的唯一方法具有很大的片面性。3、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是美国文化精神的反映,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不足之处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忽视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4、制度教育类制度教育学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重视教育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制度问题对教育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但是,制度教育学过分地依赖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制度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教育制度分析那些显在的制度,如教育组织制度等,还分析那些隐性的制度,如技术手段的运用。5、马克思教育类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方法论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运用中往往容易被简单化、机械化和过度政治化。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即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6、批判教育类批判教育学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基本观点和方法,有利于更深刻地认识资本主义的教育,具有很强的战斗性、批判性和解放力量。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扩展资料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课程在大学里讲授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他于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教育学。在同一时代,特拉普于1779年在哈勒大学就任教育学教授,他的《教育学研究》(1780年)是第一本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著作。为教育学理论化、科学化作出重大贡献的是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他先后出版了《普通教育学》(1806年)、《教育学讲义纲要》(1835年),第一次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并应在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教育学。19世纪末,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化和发展,各种不同学科伸入到教育问题的研究,出现了具有不同价值取向和采用不同研究方法的教育学科,教育学日益分化,出现了各种教育学,形成了教育学科群。以各级教育为对象,出现了各级各类教育分支学科,如学前教育学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育学参考资料来源:光明日报-人人都需要学习的教育学
2024-05-11 10:34:391

萨克森-安哈尔特州有什么大学

比较出名的大学有三所,哈勒-维滕贝格大学,马格德堡大学,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
2024-05-11 10:34:592

急求:简述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及其意义。

爱因斯坦在天文方面的贡献的详细资料: 划时代的大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工作对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有巨大的影响。 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乌尔姆镇,在瑞士度过青年时代。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毕业后即失业。经过两年的努力,才在伯尔尼的专利局找到固定工作。他早期的一系列有历史意义的贡献都是在这里完成的。1909年他开始在大学任教,1914年被邀请回到德国,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1933年希特勒上台,爱因斯坦因是犹太人,又坚决捍卫民主,就首遭迫害,被迫迁居到美国的普林斯顿。1940年入美国国籍。1955年4月18日在普林斯顿逝世。 十九世纪末叶是物理学的变革时期,新的实验结果冲击着伽利略、牛顿以来所建立的经典物理学体系。以洛伦兹等为代表的老一代理论物理学家力图在原有的理论框架内解决旧理论同新事实之间的矛盾。爱因斯坦则从实验事实出发重新考查了物理学的最基本的概念,抛弃了一些熟知的、但并不正确的观念,在理论上作出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主要成就都大大地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爱因斯坦的一项开创性贡献是发展了量子论。量子论是普朗克于1900年为解决黑体辐射谱而提出的一个假说。他认为物体发出辐射时所放出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量子化的。然而,大多数人,包括普朗克本人在内,都不敢把能量不边续概念再向前推进一步,甚至一再企图把这一概念纳入经典物理学体系。爱困斯坦的态度则截然不同,他预感到量子论带来的,不是小的修正,而是整个物理学的根本变革。他把量子论推向前进,利用量子概念分析辐射的传播和吸收,提出光量子概念,完满地解释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的经验规律,从而动摇了光的波动论的正统地位。光量子概念的提出在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历史第一次揭示了光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今通称二象性),它直接为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的建立,以及随后的量子力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这项工作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爱因斯坦于1906年又把量子论扩展到物体内部的振动上去,成功地说明了低温时固体的比热同温度变化的关系。1916年他继续发展量子论,从玻尔的量子跃迁概念导出黑体辐射。在这项研究中他把统计物理概念和量子论结合起来,提出自发发射及受激发射等概念。从量子论的基础直到受激发射概念,对天体物理学,特别是理论天体物理学都有很大的影响。理论天体物理学的第一个成熟的方面--恒星大气理论,就是在量子理论和辐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作为爱因斯坦终生事业的标志是他的相对论。他在1905年发表的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中,完整地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他根据惯性参考系的相对性和光速的不变性这两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括,改造了经典物理学中的时间、空间及运动等基本概念。否定了绝对静止空间的存在,否定了同时概念的绝对性。在这一体系中,运动的尺要缩短,运动的钟要变慢。狭义相对论最出色的成果之一是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联系。著名的关系式E=mc^2成为打开核能源理论的金钥匙。核能的发现,使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的疑难最终获得了满意的解决。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高能天体物理现象,狭义相对论已成为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最基本的理论工具。 狭义相对论确立之后,爱因斯坦开始致力于引力理论的研究。他也象在建立狭义相对论的工作一样,抓住一个众所周知的基本事实,即:惯性质量同引力质量之比是一个与物性无关的普遍常数。根据这一点,他提出等效原理。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1915年建立了本质上与牛顿引力理论完全不同的引力理论---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从一开始就与天文现象有密切的关系。广义相对论的一系列关键性的检验,都是在宇宙“实验室”中完成的。根据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推算出水星近日点的(反常)进动,解决了一个天文学上多年不解之谜。同时,他推断光线在引力场中要弯曲。这一预言于1919年由爱丁顿等通过日食的观测而得到证实。在六十二年后的1978年,测定了射电脉冲星双星PSR1913+16的周期变化,许多人认为它完全符合引力波阻尼理论所作的预言,对广义相对论可能是又一个有力的证明。在强引力场情况下,广义相对论有许多独特的结论。例如奥本海默根据广义相对论预言,恒星在核能用尽之后,如果质量足够大,就不可避免地会演变成黑洞。1967年发现脉冲星并证实为中子星后,人们认识到到空中的确存在着强场天体。现在,天鹅座X-1被认为可能就是一个黑洞。上述这一切构成相对论天体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它是目前天体物理学中最活跃的分支之一。 最能代表爱因斯坦对天文学有重大影响的莫过于他的宇宙学理论了。爱因斯坦在确立了广义相对论之后,紧接着就转向了对宇宙的考察。1917年,爱因斯坦发表他的第一篇宇宙论文《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学所作的考察》。象他多次以一篇论文开创一个领域一样,这篇论文宣告了相对论诞生。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了,但是,这篇论文所引进的许多观念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在探索宇宙中,爱因斯坦首先指出无限宇宙与牛顿理论二者这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在原则上,根据牛顿力学不能建立无限宇宙这一物理体系的动力学。从牛顿理论和无限宇宙这两点出发,根本得不到一个自洽的宇宙模型。因此,必然是:或者修改牛顿理论,或者修改无限空间观念,或者对二者都加以修改。爱因斯坦放弃了传统的宇宙空间三维欧几里得几何的无限性。他根据广义相对论建立了静态有限无边的自洽的动力学宇宙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宇宙就其空间广延来说是一个闭合的连续区。这个连续区的体积是有限的,但它是一个弯曲的封闭体,因而是没有边界的。 爱因斯坦在宇宙学的研究中引进用动力学建立宇宙模型的方法,引进了宇宙学原理、弯曲空间等新概念。而且他主张,宇宙的体积是无限的或有限的这个问题,只有依靠科学而不是依靠信仰才能解决。这种崇尚科学的态度,继承了由哥白尼等开创的科学探索精神。他曾说:“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他的宇宙学研究,体现了这种反对迷信的精神。因此,无论是同意或反对他的宇宙观念的人,都有不能不承认,爱因斯坦在宇宙学中也写下了十分光辉的一页。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爱因斯坦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和叔叔雅各布·爱因斯坦合开了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厂。母亲玻琳是受过中等教育的家庭妇女,非常喜欢音乐,在爱因斯坦六岁时就教他拉小提琴。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 在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当他发现指南针总是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他一连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尽管他连“磁”这个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这种深刻和持久的印象,爱因斯坦直到六十七岁时还能鲜明的回忆出来。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 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电器工厂里专门负责技术方面的事务,爱因斯坦的父亲则负责商业的往来。雅各布是一个工程师,自己就非常喜爱数学,当小爱因斯坦来找他问问题时,他总是用很浅显通俗的语言把数学知识介绍给他。在叔父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的受到了科学和哲学的启蒙。 父亲的生意做得并不好,但却是一个乐观和心地善良的人,家里每星期都有一个晚上要邀请来慕尼黑念书的穷学生吃饭,这样等于是救济他们。其中有一对来自立陶宛的犹太兄弟麦克斯和伯纳德,他们都是学医科的,喜欢阅读书籍、兴趣广泛。他们被邀请来爱因斯坦家里吃饭,并和羞答答、长着黑头发和棕色眼睛的小爱因斯坦交成了好朋友。 麦克斯可以说是爱因斯坦的“启蒙老师”,他借了一些通俗的自然科学普及读物给他看。麦克斯在爱因斯坦十二岁时,给了他一本施皮尔克的平面几何教科书。爱因斯坦晚年回忆这本神圣的小书时说:“这本书里有许多断言,比如,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它们本身虽然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证明,以致任何怀疑似乎都不可能。这种明晰性和可靠性给我留下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印象。” 爱因斯坦还幸运地从一部卓越的通俗读物中知道了自然科学领域里的主要成果和方法,科普读物不但增进了爱因斯坦的知识,而且拨动了年轻人好奇的心弦,引起他对问题的深思。 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失败。他接受了联邦工业大学校长以及该校著名的物理学家韦伯教授的建议,在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念完中学课程,以取得中学学历。1896年10月,爱因斯坦跨进了苏黎世工业大学的校门,在师范系学习数学和物理学。他对学校的注入式教育十分反感,认为它使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思考其他问题。幸运的是,窒息真正科学动力的强制教育,在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要比其他大学少得多。爱因斯坦充分的利用学校中的自由空气,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所热爱的学科上。在学校中,他广泛的阅读了赫尔姆霍兹、赫兹等物理学大师的著作,他最着迷的是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他有自学本领、分析问题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早期工作 1900年,爱因斯坦从苏黎世工业大学毕业。由于他对某些功课不热心,以及对老师态度冷漠,被拒绝留校。他找不到工作,靠做家庭教师和代课教师过活。在失业一年半以后,关心并了解他才能的同学马塞尔·格罗斯曼向他伸出了援助的手。格罗斯曼设法说服自己的父亲把爱因斯坦介绍到瑞士专利局去作一个技术员。 爱因斯坦终身感谢格罗斯曼对他的帮助。在悼念格罗斯曼的信中,他谈到这件事时说,当他大学毕业时,“突然被一切人抛弃,一筹莫展的面对人生。他帮助了我,通过他和他的父亲,我后来才到了哈勒(时任瑞士专利局局长)那里,进了专利局。这有点象救命之恩,没有他我大概不致于饿死,但精神会颓唐起来。” 1902年2月21日,爱因斯坦取得了瑞士国籍,并迁居伯尔尼,等待专利局的招聘。1902年6月23日,爱因斯坦正式受聘于专利局,任三级技术员,工作职责是审核申请专利权的各种技术发明创造。1903年,他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 1900~1904年,爱因斯坦每年都写出一篇论文,发表于德国《物理学杂志》。头两篇是关于液体表面和电解的热力学,企图给化学以力学的基础,以后发现此路不通,转而研究热力学的力学基础。1901年提出统计力学的一些基本理论,1902~1904年间的三篇论文都属于这一领域。 1904年的论文认真探讨了统计力学所预测的涨落现象,发现能量涨落取决于玻尔兹曼常数。它不仅把这一结果用于力学体系和热现象,而且大胆地用于辐射现象,得出辐射能涨落的公式,从而导出维恩位移定律。涨落现象的研究,使他于1905年在辐射理论和分子运动论两方面同时做出重大突破。 1905年的奇迹 1905年,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奇迹。这一年他写了六篇论文,在三月到九月这半年中,利用在专利局每天八小时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在三个领域做出了四个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他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这四篇重要论文。 1905年3月,爱因斯坦将自己认为正确无误的论文送给了德国《物理年报》编辑部。他腼腆的对编辑说:“如果您能在你们的年报中找到篇幅为我刊出这篇论文,我将感到很愉快。”这篇“被不好意思”送出的论文名叫《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观点》。 这篇论文把普朗克1900年提出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光在空间中的传播情况,提出光量子假说。认为:对于时间平均值,光表现为波动;而对于瞬时值,光则表现为粒子性。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 在这文章的结尾,他用光量子概念轻而易举的解释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推导出光电子的最大能量同入射光的频率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10年后才由密立根给予实验证实。1921年,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这一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才仅仅是开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光、热、电物理学的三个领域中齐头并进,一发不可收拾。1905年4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5月完成了《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这是两篇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的论文。爱因斯坦当时的目的是要通过观测由分子运动的涨落现象所产生的悬浮粒子的无规则运动,来测定分子的实际大小,以解决半个多世纪来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原子是否存在的问题。 三年后,法国物理学家佩兰以精密的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预测。从而无可非议的证明了原子和分子的客观存在,这使最坚决反对原子论的德国化学家、唯能论的创始人奥斯特瓦尔德于1908年主动宣布:“原子假说已经成为一种基础巩固的科学理论”。 1905年6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长论文《论运体的电动力学》,完整的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是爱因斯坦10年酝酿和探索的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是近代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狭义相对论不但可以解释经典物理学所能解释的全部现象,还可以解释一些经典物理学所不能解释的物理现象,并且预言了不少新的效应。狭义相对论最重要的结论是质量守恒原理失去了独立性,他和能量守恒定律融合在一起,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他还有比较常讲到的钟慢尺缩、光速不变、光子的静止质量是零等等。而古典力学就成为了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时的一种极限情况。这样,力学和电磁学也就在运动学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1905年9月,爱因斯坦写了一篇短文《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作为相对论的一个推论。质能相当性是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也为20世纪40年代实现的核能的释放和利用开辟了道路。 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突破性成就,可以说是“石破天惊,前无古人”。即使他就此放弃物理学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上述三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爱因斯坦都会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爱因斯坦拨散了笼罩在“物理学晴空上的乌云”,迎来了物理学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纪元。 广义相对论的探索 狭义相对论建立后,爱因斯坦并不感到满足,力图把相对性原理的适用范围推广到非惯性系。他从伽利略发现的引力场中一切物体都具有同一加速度这一古老实验事实找到了突破口,于1907年提出了等效原理。在这一年,他的大学老师、著名几何学家闵可夫斯基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四维空间表示形式,为相对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用的数学工具,可惜爱因斯坦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 等效原理的发现,爱因斯坦认为是他一生最愉快的思索,但以后的工作却十分艰苦,并且走了很大的弯路。1911年,他分析了刚性转动圆盘,意识到引力场中欧氏几何并不严格有效。同时还发现洛伦茨变化不是普适的,等效原理只对无限小区域有效……。这时的爱因斯坦已经有了广义相对论的思想,但他还缺乏建立它所必需的数学基础。 1912年,爱因斯坦回到苏黎世母校工作。在他的同班同学、母校任数学教授的格罗斯曼帮助下,他在黎曼几何和张量分析中找到了建立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工具。经过一年的奋力合作,他们于1913年发表了重要论文《广义相对论纲要和引力理论》,提出了引力的度规场理论。这是首次把引力和度规结合起来,使黎曼几何获得实在的物理意义。 不过他们当时得到的引力场方程只对线性变换是协变的,还不具有广义相对论原理所要求的任意坐标变换下的协变性。这是由于爱因斯坦当时不熟悉张量运算,错误的认为,只要坚持守恒定律,就必须限制坐标系的选择,为了维护因果性,不得不放弃普遍协变的要求。 科学成就的第二个高峰 在1915年到1917年的3年中,是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第二个高峰,类似于1905年,他也在三个不同领域中分别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除了1915年最后建成了被公认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的广义相对论以外,1916年在辐射量子方面提出引力波理论,1917年又开创了现代宇宙学。 1915年7月以后,爱因斯坦在走了两年多弯路后,又回到普遍协变的要求。1915年10月到11月,他集中精力探索新的引力场方程,于11月4日、11日、18日和25日一连向普鲁士科学院提交了四篇论文。 在第一篇论文中他得到了满足守恒定律的普遍协变的引力场方程,但加了一个不必要的限制。第三篇论文中,根据新的引力场方程,推算出光线经过太阳表面所发生的偏转是1.7弧秒,同时还推算出水星近日点每100年的进动是43秒,完满解决了60多年来天文学的一大难题。 1915年11月25日的论文《引力的场方程》中,他放弃了对变换群的不必要限制,建立了真正普遍协变的引力场方程,宣告广义相对论作为一种逻辑结构终于完成了。1916春天,爱因斯坦写了一篇总结性的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同年底,又写了一本普及性的小册子《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1916年6月,爱因斯坦在研究引力场方程的近似积分时,发现一个力学体系变化时必然发射出以光速传播的引力波,从而提出引力波理论。1979年,在爱因斯坦逝世24年后,间接证明了引力波存在。 1917年,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的结果来研究宇宙的时空结构,发表了开创性的论文《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所做的考察》。论文分析了“宇宙在空间上是无限的”这一传统观念,指出它同牛顿引力理论和广义相对论都是不协调的。他认为,可能的出路是把宇宙看作是一个具有有限空间体积的自身闭合的连续区,以科学论据推论宇宙在空间上是有限无边的,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大胆的创举,使宇宙学摆脱了纯粹猜想的思辨,进入现代科学领域。 漫长艰难的探索 广义相对论建成后,爱因斯坦依然感到不满足,要把广义相对论再加以推广,使它不仅包括引力场,也包括电磁场。他认为这是相对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统一场论。 1925年以后,爱因斯坦全力以赴去探索统一场论。开头几年他非常乐观,以为胜利在望;后来发现困难重重,他认为现有的数学工具不够用;1928年以后转入纯数学的探索。他尝试着用各种方法,但都没有取得具有真正物理意义的结果。 1925年~1955年这30年中,除了关于量子力学的完备性问题、引力波以及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以外,爱因斯坦几乎把他全部的科学创造精力都用于统一场论的探索。 1937年,在两个助手合作下,他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进一步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统一性,这是广义相对论的重大发展,也是爱因斯坦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所取得的最后一个重大成果。 在同一场理论方面,他始终没有成功,他从不气馁,每次都满怀信心底从头开始。由于他远离了当时物理学研究的主流,独自去进攻当时没有条件解决的难题,因此,同20年代的处境相反,他晚年在物理学界非常孤立。可是他依然无所畏惧,毫不动摇地走他自己所认定的道路,直到临终前一天,他还在病床上准备继续他的统一场理论的数学计算。
2024-05-11 10:35:072

爱因斯坦的资料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爱因斯坦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和叔叔雅各布·爱因斯坦合开了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厂。母亲玻琳是受过中等教育的家庭妇女,非常喜欢音乐,在爱因斯坦六岁时就教他拉小提琴。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 在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当他发现指南针总是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他一连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尽管他连“磁”这个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这种深刻和持久的印象,爱因斯坦直到六十七岁时还能鲜明的回忆出来。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 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电器工厂里专门负责技术方面的事务,爱因斯坦的父亲则负责商业的往来。雅各布是一个工程师,自己就非常喜爱数学,当小爱因斯坦来找他问问题时,他总是用很浅显通俗的语言把数学知识介绍给他。在叔父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的受到了科学和哲学的启蒙。 父亲的生意做得并不好,但却是一个乐观和心地善良的人,家里每星期都有一个晚上要邀请来慕尼黑念书的穷学生吃饭,这样等于是救济他们。其中有一对来自立陶宛的犹太兄弟麦克斯和伯纳德,他们都是学医科的,喜欢阅读书籍、兴趣广泛。他们被邀请来爱因斯坦家里吃饭,并和羞答答、长着黑头发和棕色眼睛的小爱因斯坦交成了好朋友。 麦克斯可以说是爱因斯坦的“启蒙老师”,他借了一些通俗的自然科学普及读物给他看。麦克斯在爱因斯坦十二岁时,给了他一本施皮尔克的平面几何教科书。爱因斯坦晚年回忆这本神圣的小书时说:“这本书里有许多断言,比如,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它们本身虽然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证明,以致任何怀疑似乎都不可能。这种明晰性和可靠性给我留下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印象。” 爱因斯坦还幸运地从一部卓越的通俗读物中知道了自然科学领域里的主要成果和方法,科普读物不但增进了爱因斯坦的知识,而且拨动了年轻人好奇的心弦,引起他对问题的深思。 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失败。他接受了联邦工业大学校长以及该校著名的物理学家韦伯教授的建议,在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念完中学课程,以取得中学学历。 1896年10月,爱因斯坦跨进了苏黎世工业大学的校门,在师范系学习数学和物理学。他对学校的注入式教育十分反感,认为它使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思考其他问题。幸运的是,窒息真正科学动力的强制教育,在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要比其他大学少得多。爱因斯坦充分的利用学校中的自由空气,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所热爱的学科上。在学校中,他广泛的阅读了赫尔姆霍兹、赫兹等物理学大师的著作,他最着迷的是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他有自学本领、分析问题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早期工作 1900年,爱因斯坦从苏黎世工业大学毕业。由于他对某些功课不热心,以及对老师态度冷漠,被拒绝留校。他找不到工作,靠做家庭教师和代课教师过活。在失业一年半以后,关心并了解他才能的同学马塞尔·格罗斯曼向他伸出了援助的手。格罗斯曼设法说服自己的父亲把爱因斯坦介绍到瑞士专利局去作一个技术员。 爱因斯坦终身感谢格罗斯曼对他的帮助。在悼念格罗斯曼的信中,他谈到这件事时说,当他大学毕业时,“突然被一切人抛弃,一筹莫展的面对人生。他帮助了我,通过他和他的父亲,我后来才到了哈勒(时任瑞士专利局局长)那里,进了专利局。这有点象救命之恩,没有他我大概不致于饿死,但精神会颓唐起来。” 1902年2月21日,爱因斯坦取得了瑞士国籍,并迁居伯尔尼,等待专利局的招聘。1902年6月23日,爱因斯坦正式受聘于专利局,任三级技术员,工作职责是审核申请专利权的各种技术发明创造。1903年,他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 1900~1904年,爱因斯坦每年都写出一篇论文,发表于德国《物理学杂志》。头两篇是关于液体表面和电解的热力学,企图给化学以力学的基础,以后发现此路不通,转而研究热力学的力学基础。1901年提出统计力学的一些基本理论,1902~1904年间的三篇论文都属于这一领域。 1904年的论文认真探讨了统计力学所预测的涨落现象,发现能量涨落取决于玻尔兹曼常数。它不仅把这一结果用于力学体系和热现象,而且大胆地用于辐射现象,得出辐射能涨落的公式,从而导出维恩位移定律。涨落现象的研究,使他于1905年在辐射理论和分子运动论两方面同时做出重大突破。 1905年的奇迹 1905年,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奇迹。这一年他写了六篇论文,在三月到九月这半年中,利用在专利局每天八小时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在三个领域做出了四个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他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这四篇重要论文。 1905年3月,爱因斯坦将自己认为正确无误的论文送给了德国《物理年报》编辑部。他腼腆的对编辑说:“如果您能在你们的年报中找到篇幅为我刊出这篇论文,我将感到很愉快。”这篇“被不好意思”送出的论文名叫《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观点》。 这篇论文把普朗克1900年提出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光在空间中的传播情况,提出光量子假说。认为:对于时间平均值,光表现为波动;而对于瞬时值,光则表现为粒子性。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 在这文章的结尾,他用光量子概念轻而易举的解释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推导出光电子的最大能量同入射光的频率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10年后才由密立根给予实验证实。1921年,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这一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才仅仅是开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光、热、电物理学的三个领域中齐头并进,一发不可收拾。1905年4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5月完成了《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这是两篇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的论文。爱因斯坦当时的目的是要通过观测由分子运动的涨落现象所产生的悬浮粒子的无规则运动,来测定分子的实际大小,以解决半个多世纪来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原子是否存在的问题。 三年后,法国物理学家佩兰以精密的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预测。从而无可非议的证明了原子和分子的客观存在,这使最坚决反对原子论的德国化学家、唯能论的创始人奥斯特瓦尔德于1908年主动宣布:“原子假说已经成为一种基础巩固的科学理论”。 1905年6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长论文《论运体的电动力学》,完整的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是爱因斯坦10年酝酿和探索的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是近代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狭义相对论不但可以解释经典物理学所能解释的全部现象,还可以解释一些经典物理学所不能解释的物理现象,并且预言了不少新的效应。狭义相对论最重要的结论是质量守恒原理失去了独立性,他和能量守恒定律融合在一起,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他还有比较常讲到的钟慢尺缩、光速不变、光子的静止质量是零等等。而古典力学就成为了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时的一种极限情况。这样,力学和电磁学也就在运动学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1905年9月,爱因斯坦写了一篇短文《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作为相对论的一个推论。质能相当性是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也为20世纪40年代实现的核能的释放和利用开辟了道路。 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突破性成就,可以说是“石破天惊,前无古人”。即使他就此放弃物理学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上述三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爱因斯坦都会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爱因斯坦拨散了笼罩在“物理学晴空上的乌云”,迎来了物理学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纪元。 广义相对论的探索 狭义相对论建立后,爱因斯坦并不感到满足,力图把相对性原理的适用范围推广到非惯性系。他从伽利略发现的引力场中一切物体都具有同一加速度这一古老实验事实找到了突破口,于1907年提出了等效原理。在这一年,他的大学老师、著名几何学家闵可夫斯基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四维空间表示形式,为相对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用的数学工具,可惜爱因斯坦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 等效原理的发现,爱因斯坦认为是他一生最愉快的思索,但以后的工作却十分艰苦,并且走了很大的弯路。1911年,他分析了刚性转动圆盘,意识到引力场中欧氏几何并不严格有效。同时还发现洛伦茨变化不是普适的,等效原理只对无限小区域有效……。这时的爱因斯坦已经有了广义相对论的思想,但他还缺乏建立它所必需的数学基础。 1912年,爱因斯坦回到苏黎世母校工作。在他的同班同学、母校任数学教授的格罗斯曼帮助下,他在黎曼几何和张量分析中找到了建立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工具。经过一年的奋力合作,他们于1913年发表了重要论文《广义相对论纲要和引力理论》,提出了引力的度规场理论。这是首次把引力和度规结合起来,使黎曼几何获得实在的物理意义。 不过他们当时得到的引力场方程只对线性变换是协变的,还不具有广义相对论原理所要求的任意坐标变换下的协变性。这是由于爱因斯坦当时不熟悉张量运算,错误的认为,只要坚持守恒定律,就必须限制坐标系的选择,为了维护因果性,不得不放弃普遍协变的要求。 科学成就的第二个高峰 在1915年到1917年的3年中,是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第二个高峰,类似于1905年,他也在三个不同领域中分别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除了1915年最后建成了被公认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的广义相对论以外,1916年在辐射量子方面提出引力波理论,1917年又开创了现代宇宙学。 1915年7月以后,爱因斯坦在走了两年多弯路后,又回到普遍协变的要求。1915年10月到11月,他集中精力探索新的引力场方程,于11月4日、11日、18日和25日一连向普鲁士科学院提交了四篇论文。 在第一篇论文中他得到了满足守恒定律的普遍协变的引力场方程,但加了一个不必要的限制。第三篇论文中,根据新的引力场方程,推算出光线经过太阳表面所发生的偏转是1.7弧秒,同时还推算出水星近日点每100年的进动是43秒,完满解决了60多年来天文学的一大难题。 1915年11月25日的论文《引力的场方程》中,他放弃了对变换群的不必要限制,建立了真正普遍协变的引力场方程,宣告广义相对论作为一种逻辑结构终于完成了。1916春天,爱因斯坦写了一篇总结性的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同年底,又写了一本普及性的小册子《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1916年6月,爱因斯坦在研究引力场方程的近似积分时,发现一个力学体系变化时必然发射出以光速传播的引力波,从而提出引力波理论。1979年,在爱因斯坦逝世24年后,间接证明了引力波存在。 1917年,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的结果来研究宇宙的时空结构,发表了开创性的论文《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所做的考察》。论文分析了“宇宙在空间上是无限的”这一传统观念,指出它同牛顿引力理论和广义相对论都是不协调的。他认为,可能的出路是把宇宙看作是一个具有有限空间体积的自身闭合的连续区,以科学论据推论宇宙在空间上是有限无边的,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大胆的创举,使宇宙学摆脱了纯粹猜想的思辨,进入现代科学领域。 漫长艰难的探索 广义相对论建成后,爱因斯坦依然感到不满足,要把广义相对论再加以推广,使它不仅包括引力场,也包括电磁场。他认为这是相对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统一场论。 1925年以后,爱因斯坦全力以赴去探索统一场论。开头几年他非常乐观,以为胜利在望;后来发现困难重重,他认为现有的数学工具不够用;1928年以后转入纯数学的探索。他尝试着用各种方法,但都没有取得具有真正物理意义的结果。 1925年~1955年这30年中,除了关于量子力学的完备性问题、引力波以及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以外,爱因斯坦几乎把他全部的科学创造精力都用于统一场论的探索。 1937年,在两个助手合作下,他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进一步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统一性,这是广义相对论的重大发展,也是爱因斯坦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所取得的最后一个重大成果。 在同一场理论方面,他始终没有成功,他从不气馁,每次都满怀信心底从头开始。由于他远离了当时物理学研究的主流,独自去进攻当时没有条件解决的难题,因此,同20年代的处境相反,他晚年在物理学界非常孤立。可是他依然无所畏惧,毫不动摇地走他自己所认定的道路,直到临终前一天,他还在病床上准备继续他的统一场理论的数学计算。 最伟大的科学家的风格 爱因斯坦因为在科学上的成就,获得了许多奖状以及名誉博士的授予证书。如果一般人就会把这些东西高高挂起。可是爱因斯坦把以上的东西,包括诺贝尔奖奖状一起乱七八糟地放在一个箱子里,看也不看一眼。英费尔德说他有时觉得爱因斯坦可能连诺贝尔奖是什么意义都不知道。据说他在得奖的那一天,脸上和平日一样平静,没有显出特别高兴或兴奋。 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在瑞士生活时,过的是穷学生的生活,他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有一碟意大利面条加上一点酱他就感到很满意。成名后,成为教授以及后来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移民美国,他是有条件过很好的物质享受的,但是他仍保留像穷学生那样简朴无华的生活。 当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的高等科学研究所工作时,当局给了他相当的高薪——年薪一万六千美元,他却说:“这么多钱,是否可以给我少一点?给我三千美元就够了。” 爱因斯坦对自己的衣着也是不注意的,长年披着一件黑色皮上衣,不穿袜子,不结领带,裤子有时既没有绑皮带也没有吊带,他和人在黑板前讨论问题时,一面写黑板,一面要把那像要滑下的裤子用手拉住,这种情形是有些滑稽,而他的头发却留得长长的,不加修饰。这对当年“贵族学府”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来说是惊异的事,难怪他们要希望上帝叫他把头发剪掉。 爱因斯坦是很节俭的人,他在计算的纸上是两面都写,而且他把许多寄给他的信的信封裁开,当作计算的草稿纸,不让它们在进了纸篓之前失掉可以再利用的价值。爱因斯坦在外出时经常坐二、三等车,平时只吃一些简单的食物。 1909年7月,爱因斯坦应邀到日内瓦,参加隆重的日内瓦大学三百五十周年校庆和纪念建校人加尔文的庆祝活动,并接受日内瓦大学颁发给他的荣誉博士学位。在庆祝活动的游行中,学校里的显要人物和政府中的大人物,都身穿燕尾服、头戴高礼帽,或者身穿中世纪式的锈金长袍,头戴平顶丝帽,而爱因斯坦却穿着一套平时上街穿的衣服,戴着一顶草帽。对这次庆祝活动所举办的盛大宴会,爱因斯坦很不以为然,他对坐在旁边的人说,“如果加尔文还活着,他会堆起一大堆柴禾,因为搞这样的铺张浪费的盛宴而把我们全都烧死。” 爱因斯坦自己曾说过:“安逸和幸福,对我来说从来不是目的。我称这些伦理基础为猪倌的理想……”。他甚至拒绝自己被安排在上流社会中,而居于与众不同的地位,对社会上对他的特殊照顾感到愤怒。 爱因斯坦是很珍惜时间的人,他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与宴会,他曾讽刺地说:“这是把时间喂给动物园。”他集中精神专心的钻研,他不希望宝贵的时间消耗在无意义的社交谈话上。他也不想听那些奉承和赞扬的话。他认为:“一个以伟大的创造性观念造福于全世界的人,不需要后人来赞扬。他的成就本身就已经给了他一个更高的报答。”1929年3月,为了躲避五十寿辰的庆祝活动,他在生日前几天,就秘密跑到柏林近郊的一个花匠的农舍里隐居起来。 作为物理学革命中的伟大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从来没有自认为是一个超人。他认识到,自己所走的道路是前人走过的道路的延伸,科学的新时代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的合理发展,因此他总是抱着感激和敬仰的心情赞赏前人的贡献。 在谈到相对论的创立时,他说:“相对论实在可以说是对麦克思韦和洛伦兹的伟大构思画了最后一笔,因为它力图把场物理学扩充到包括引力在内的一切现象。”爱因斯坦曾几次在信中对赞扬他的成就的朋友写道:“我完全知道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兴趣、专一、顽强工作,以及自我批评使我达到我想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全人类命运的关注者 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也热爱人类。他没有因为埋头于科学研究而把自己置于社会之外,一直关心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并为之顽强、勇敢地战斗。他说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他自己正是这样去做的。 1914年4月,爱因斯坦接受德国科学界的邀请,迁居到柏林,8月即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虽身居战争的发源地,生活在战争鼓吹者的包围之中,却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战态度。9月,爱因斯坦参与发起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在这个组织被宣布为非法、成员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而转入地下的情况下,爱因斯坦仍坚决参加这个组织的秘密活动。 10月,德国的科学界和文化界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发表了所谓“文明世界的宣言”,为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辩护,鼓吹德国高于一切,全世界都应该接受“真正德国精神”。在“宣言”上签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当时德国有声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牧师等。就连能斯脱、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他断然拒绝了,而同时他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1917年,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爱因斯坦热情地支持这个伟大的革命,赞扬这是一次对全世界将有决定性意义的、伟大的社会实验,表示:“我尊敬列宁,因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牺牲精神、全心全意为实现社会正义而献身的人。我并不认为他的方法是切合实际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象他这种类型的人,是人类良心的维护者和再造者。” 1918年11月,德国工人和士兵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鼓舞下,发动起义,推翻了德皇威廉二世下台第三天,爱因斯坦即给他的母亲连续写了两张明信片,欢呼“伟大的事变发生了……亲身经历了这个事变是多么荣幸!” 在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期,爱因斯坦基本上是一个绝对的和平主义者。但是,侵略和掠夺战争不断发生的现实,打破了他那美好的梦想。特别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日益法西斯化,使爱因斯坦意识到新的野蛮战争不可避免,促使他改变了自己的观点。他明确表示:“当法律和人类尊严必需保卫时,我们一定要战斗。自从法西斯的危险到来后,现在我不再相信绝对的被动的和平主义是有效的了。只要法西斯主义统治欧洲,那就不会有和平。” 由于爱因斯坦的进步活动,又因为他是犹太人,因而被德国纳粹分子列为重要的迫害对象,幸而他1932年底离开德国到美国讲学,才未遭毒手。他在柏林的住屋被查抄和捣毁,他的财产被没收,他的著作被焚毁,纳粹还悬赏二万马克要杀害他。面对纳粹分子暗杀的危险,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的畏惧,而是更坚定地战斗。当他的挚友劳厄写信劝他对政治问题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大声疾呼,指出法西斯就意味着战争,和平必须用武装来保卫,呼吁美国人民起来同法西斯作斗争。 在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战斗的历程中,爱因斯坦一直关心着被压迫、被奴役的国家和民族。他反对法西斯灭绝犹太人的暴行,为争取犹太人的生存权利而大声疾呼。但他也反对狭隘的犹太民族主义,希望看到犹太人“同阿拉伯人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达成公平合理的协议,而不希望创立一个犹太国”。他反对美国的种族歧视政策,支持黑人的解放运动,并呼吁“美国黑人在这个方向上所作的坚定的努力,应当得到大家的赞扬和支援”。 在五十年代美国麦卡锡份子兴风作浪的时期,麦卡锡参议员说他是“美国的第一敌人”,而一些狂热人士还造谣说他是共产份子,并且说他的前助手英费尔德从他那里知道原子弹的材料,准备供给苏联这些情报。事实上他除了担心纳粹能制造新式武器,在1939年8月2日向罗斯福总统建议这方面该进行研究写的一封信外,他以后完全不知道美国政府秘密从事原子弹的制造,一些从事这一工作的爱因斯坦的朋友也对他保密,不让他知道有这回事。但当他知道德国没有制成原子弹,而美国已造出原子弹后,他的心情感到沉重和不安。他说,如果他知道德国不会制造原子弹,他就不会为“打开这个潘多拉魔匣做任何事情。” 当爱因斯坦后来从无线电广播知道美国对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杀伤许多平民时他感到非常痛心。他后来写了一封告美国公民书,说:“我们将此种巨大力量解放的科学家们,对于一切事物都要优先负起责任,必须限制原子能绝对不能使用来杀害全人类,而是用来增进人类的幸福方面。”1955年,爱因斯坦与罗素联名发表了反对核战争和呼吁世界和平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在1949年爱因斯坦写了一篇《为什么要社会主义?》的论文。在这里,他提出了现在看来还是正确的看法!“计划经济还不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本身可能伴随着对个人的完全奴役。社会主义的建成,需要解决这样一些极端困难的社会——政治问题,鉴于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高度集中,怎样才有可能防止行政人员变成权力无限和傲慢自负呢?怎样能够使个人的权利得到保障,同时对于行政权力能够确保有一种民主的平衡力量呢?” 巨星陨落 1955年4月18日,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美国普林斯顿。巨星陨落,举世同悲。 在爱因斯坦去世的前几天还录音对以色列广播,他说:“我们这时代最大的问题是人类分成两个互相对敌的阵营:共产世界和所谓的自由世界。由于“自由”及“共产”这两个词的意义对我很难理解,我宁愿用“东方”和“西方”的权力冲突来说,然而,这地球是圆的,这样“东方”和“西方”的真正精确意义也不能清楚。” 爱因斯坦生前不要虚荣,死后更不要哀荣。他留下遗嘱,要求不发讣告,不举行葬礼。他把自己的脑供给医学研究,身体火葬焚化,骨灰秘密的撒在不让人知道的河里,不要有坟墓也不想立碑。在把他的遗体送到火葬场火化的时候,随行的只有他最亲近的12个人,而其他人对于火化的时间和地点都不知道。 爱因斯坦在去世之前, 把他在普林斯顿默谢雨街112号的房子留给跟他工作了几十年的秘书杜卡斯小姐,并且强调:“不许把这房子变成博物馆。”他不希望把默谢雨街变成一个朝圣地。他一生不崇拜偶像,也不希望以后的人把他当作偶像来崇拜。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自己不过是自然的一个极微小的部分”,他把一切献给了人类从自然界获得自由的征程,最后连自己的骨灰也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但是正如英费尔德第一次与他接触时所感受到的那样:“真正的伟大和真正的高尚总是并肩而行的”,爱因斯坦的伟大业绩和精神永远留给了人类。 逸事 爱因斯坦逃学记 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已16岁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以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呆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聚。 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么办呢?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达到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厌恶的地方。 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 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后来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 韦伯先生的慧眼 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以失败。看过他的数学和物理考卷的该校物理学家韦伯先生却慧眼识英才,称赞他:“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爱因?/ca>参考资料:http://www.ikepu.com/datebase/details/scientist/19st/Einstein_albert_total.htm
2024-05-11 10:35:299

拉丁是指什么地方

拉丁美洲名称的由来 拉丁美洲是美国以南,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地区的通称。为什 么把美洲这一大片地区与拉丁二字联系起来?原来,从15世纪末,这个地区的绝大部分国家 先后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大批移民蜂拥而入。19世纪以后,这些国家才陆续获得 独 立。由于殖民统治长达300年之久,因此它们深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影响,而且当地的印第安语逐渐被属于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 语所取代。这两种语言成为许多国家的国语,所以人们便把这个地区称为“拉丁美洲”。拉丁文的主体是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国家基本都讲这两种语言、所以自墨西哥向南到整个南美大陆也称为拉丁美洲。除此之外,非洲也有部分国家(如安哥拉、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使用拉丁语系。考虑到运用拉丁文国家(多达20以上)人口的数量在世界占有较大的比例,所以拉丁文是联合国运用的六种语言文字之一。“拉丁”,罗马时代指广义上的意大利各民族,当时罗马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部落(城市),罗马征服全意大利后,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拉丁民族。中世纪时,由于各地文化衰落,蛮族没有形成自己的书面语言,因此拉丁语成为欧洲的通行语言。现代的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属于拉丁语系,德语英语属于日耳曼语系。拉丁美洲,是指说拉丁语系语言的美洲国家,巴西、阿根廷等等。参考资料:http://www.liuxinsheng.com/result/article/renwen/031832531.shtml拉丁语(lingua Latina)是欧洲的一种古典语言,它属于印欧语系的诸多语族(斯拉夫、希腊、日耳曼、凯尔特等)中的罗曼语族。它本是古代意大利诸多方言的一种,其使用地在古罗马及其周边叫Latium的地区。随着罗马的强大,古罗马人也把拉丁语向意大利以外的地区转播。同时,他们也吸收其它语言的元素,特别是古希腊语。现在西欧通行的字母表,虽然叫做拉丁字母,但其来源还是古希腊语。众所周知,拉丁文被认为是一种已经消失的语言,也就是现在谁也不说的语言。学者现在计算出这种语言曾被广泛应用。语言和民族有联系,民族灭亡,这个民族使用过的语言也消失,但是拉丁文的情况并非如此,为什么呢?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西罗马帝国生存于476年以前。而在476年西罗马国家被德国人(日耳曼人)占领并消灭了。国家灭亡了,但语言却保存下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在许多世纪内,拉丁文曾是科学和文学的国际语言。在西方的所有大学里讲课不用本民族的语言,而用拉丁语。第一次用本民族语言讲课的是1688年在德国的哈勒城大学里。现在拉丁文是所有国家医生的和生物学家的国际语言。此外,拉丁文也被使用于科学的其它领域内。在我们的时代,科学领域新概念出现得很快,仅一本化学词典现在就有二百万个专有术语,并且不断地增加着。标志着新概念的新术语从哪儿来?照例,新词语从拉丁文和古希腊的词根构成。
2024-05-11 10:36:033

爱因斯坦的详细资料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出生于德国乌尔姆-1955年4月18日逝世于美国普林斯顿,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生平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爱因斯坦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和叔叔雅各布·爱因斯坦合开了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厂。母亲玻琳是受过中等教育的家庭妇女,非常喜欢音乐,在爱因斯坦六岁时就教他拉小提琴。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在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当他发现指南针总是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他一连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尽管他连“磁”这个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这种深刻和持久的印象,爱因斯坦直到六十七岁时还能鲜明的回忆出来。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电器工厂里专门负责技术方面的事务,爱因斯坦的父亲则负责商业的往来。雅各布是一个工程师,自己就非常喜爱数学,当小爱因斯坦来找他问问题时,他总是用很浅显通俗的语言把数学知识介绍给他。在叔父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的受到了科学和哲学的启蒙。父亲的生意做得并不好,但却是一个乐观和心地善良的人,家里每星期都有一个晚上要邀请来慕尼黑念书的穷学生吃饭,这样等于是救济他们。其中有一对来自立陶宛的犹太兄弟麦克斯和伯纳德,他们都是学医科的,喜欢阅读书籍、兴趣广泛。他们被邀请来爱因斯坦家里吃饭,并和羞答答、长着黑头发和棕色眼睛的小爱因斯坦交成了好朋友。麦克斯可以说是爱因斯坦的“启蒙老师”,他借了一些通俗的自然科学普及读物给他看。麦克斯在爱因斯坦十二岁时,给了他一本施皮尔克的平面几何教科书。爱因斯坦晚年回忆这本神圣的小书时说:“这本书里有许多断言,比如,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它们本身虽然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证明,以致任何怀疑似乎都不可能。这种明晰性和可靠性给我留下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印象。”爱因斯坦还幸运地从一部卓越的通俗读物中知道了自然科学领域里的主要成果和方法,科普读物不但增进了爱因斯坦的知识,而且拨动了年轻人好奇的心弦,引起他对问题的深思。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失败。他接受了联邦工业大学校长以及该校著名的物理学家韦伯教授的建议,在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念完中学课程,以取得中学学历。1896年10月,爱因斯坦跨进了苏黎世工业大学的校门,在师范系学习数学和物理学。他对学校的注入式教育十分反感,认为它使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思考其他问题。幸运的是,窒息真正科学动力的强制教育,在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要比其他大学少得多。爱因斯坦充分的利用学校中的自由空气,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所热爱的学科上。在学校中,他广泛的阅读了赫尔姆霍兹、赫兹等物理学大师的著作,他最着迷的是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他有自学本领、分析问题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早期工作1900年,爱因斯坦从苏黎世工业大学毕业。由于他对某些功课不热心,以及对老师态度冷漠,被拒绝留校。他找不到工作,靠做家庭教师和代课教师过活。在失业一年半以后,关心并了解他才能的同学马塞尔·格罗斯曼向他伸出了援助的手。格罗斯曼设法说服自己的父亲把爱因斯坦介绍到瑞士专利局去作一个技术员。爱因斯坦终身感谢格罗斯曼对他的帮助。在悼念格罗斯曼的信中,他谈到这件事时说,当他大学毕业时,“突然被一切人抛弃,一筹莫展的面对人生。他帮助了我,通过他和他的父亲,我后来才到了哈勒(时任瑞士专利局局长)那里,进了专利局。这有点象救命之恩,没有他我大概不致于饿死,但精神会颓唐起来。”1902年2月21日,爱因斯坦取得了瑞士国籍,并迁居伯尔尼,等待专利局的招聘。1902年6月23日,爱因斯坦正式受聘于专利局,任三级技术员,工作职责是审核申请专利权的各种技术发明创造。1903年,他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1900年-1904年,爱因斯坦每年都写出一篇论文,发表于德国《物理学杂志》。头两篇是关于液体表面和电解的热力学,企图给化学以力学的基础,以后发现此路不通,转而研究热力学的力学基础。1901年提出统计力学的一些基本理论,1902年-1904年间的三篇论文都属于这一领域。1904年的论文认真探讨了统计力学所预测的涨落现象,发现能量涨落取决于玻尔兹曼常数。它不仅把这一结果用于力学体系和热现象,而且大胆地用于辐射现象,得出辐射能涨落的公式,从而导出维恩位移定律。涨落现象的研究,使他于1905年在辐射理论和分子运动论两方面同时做出重大突破。1905年的奇迹1905年,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奇迹。这一年他写了六篇论文,在3月到9月这半年中,利用在专利局每天八小时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在三个领域做出了四个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他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这四篇重要论文。1905年3月,爱因斯坦将自己认为正确无误的论文送给了德国《物理年报》编辑部。他腼腆的对编辑说:“如果您能在你们的年报中找到篇幅为我刊出这篇论文,我将感到很愉快。”这篇“被不好意思”送出的论文名叫《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观点》。这篇论文把普朗克1900年提出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光在空间中的传播情况,提出光量子假说。认为:对于时间平均值,光表现为波动;而对于瞬时值,光则表现为粒子性。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在这文章的结尾,他用光量子概念轻而易举的解释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推导出光电子的最大能量同入射光的频率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10年后才由密立根给予实验证实。1921年,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这一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才仅仅是开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光、热、电物理学的三个领域中齐头并进,一发不可收拾。1905年4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5月完成了《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这是两篇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的论文。爱因斯坦当时的目的是要通过观测由分子运动的涨落现象所产生的悬浮粒子的无规则运动,来测定分子的实际大小,以解决半个多世纪来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原子是否存在的问题。三年后,法国物理学家佩兰以精密的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预测。从而无可非议的证明了原子和分子的客观存在,这使最坚决反对原子论的德国化学家、唯能论的创始人奥斯特瓦尔德于1908年主动宣布:“原子假说已经成为一种基础巩固的科学理论”。1905年6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长论文《论运体的电动力学》,完整的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是爱因斯坦10年酝酿和探索的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是近代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狭义相对论不但可以解释经典物理学所能解释的全部现象,还可以解释一些经典物理学所不能解释的物理现象,并且预言了不少新的效应。狭义相对论最重要的结论是质量守恒原理失去了独立性,他和能量守恒定律融合在一起,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他还有比较常讲到的钟慢尺缩、光速不变、光子的静止质量是零等等。而古典力学就成为了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时的一种极限情况。这样,力学和电磁学也就在运动学的基础上统一起来。1905年9月,爱因斯坦写了一篇短文《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作为相对论的一个推论。质能相当性是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也为20世纪40年代实现的核能的释放和利用开辟了道路。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突破性成就,可以说是“石破天惊,前无古人”。即使他就此放弃物理学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上述三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爱因斯坦都会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爱因斯坦拨散了笼罩在“物理学晴空上的乌云”,迎来了物理学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纪元。广义相对论的探索狭义相对论建立后,爱因斯坦并不感到满足,力图把相对性原理的适用范围推广到非惯性系。他从伽利略发现的引力场中一切物体都具有同一加速度这一古老实验事实找到了突破口,于1907年提出了等效原理。在这一年,他的大学老师、著名几何学家闵可夫斯基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四维空间表示形式,为相对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用的数学工具,可惜爱因斯坦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等效原理的发现,爱因斯坦认为是他一生最愉快的思索,但以后的工作却十分艰苦,并且走了很大的弯路。1911年,他分析了刚性转动圆盘,意识到引力场中欧氏几何并不严格有效。同时还发现洛伦茨变化不是普适的,等效原理只对无限小区域有效……。这时的爱因斯坦已经有了广义相对论的思想,但他还缺乏建立它所必需的数学基础。1912年,爱因斯坦回到苏黎世母校工作。在他的同班同学、母校任数学教授的格罗斯曼帮助下,他在黎曼几何和张量分析中找到了建立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工具。经过一年的奋力合作,他们于1913年发表了重要论文《广义相对论纲要和引力理论》,提出了引力的度规场理论。这是首次把引力和度规结合起来,使黎曼几何获得实在的物理意义。不过他们当时得到的引力场方程只对线性变换是协变的,还不具有广义相对论原理所要求的任意坐标变换下的协变性。这是由于爱因斯坦当时不熟悉张量运算,错误的认为,只要坚持守恒定律,就必须限制坐标系的选择,为了维护因果性,不得不放弃普遍协变的要求。漫长艰难的探索广义相对论建成后,爱因斯坦依然感到不满足,要把广义相对论再加以推广,使它不仅包括引力场,也包括电磁场。他认为这是相对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统一场论。1925年以后,爱因斯坦全力以赴去探索统一场论。开头几年他非常乐观,以为胜利在望;后来发现困难重重,他认为现有的数学工具不够用;1928年以后转入纯数学的探索。他尝试着用各种方法,但都没有取得具有真正物理意义的结果。1925年-1955年这30年中,除了关于量子力学的完备性问题、引力波以及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以外,爱因斯坦几乎把他全部的科学创造精力都用于统一场论的探索。1937年,在两个助手合作下,他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进一步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统一性,这是广义相对论的重大发展,也是爱因斯坦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所取得的最后一个重大成果。在统一场理论方面,他始终没有成功,他从不气馁,每次都满怀信心底从头开始。由于他远离了当时物理学研究的主流,独自去进攻当时没有条件解决的难题,因此,同20年代的处境相反,他晚年在物理学界非常孤立。可是他依然无所畏惧,毫不动摇地走他自己所认定的道路,直到临终前一天,他还在病床上准备继续他的统一场理论的数学计算。最伟大的科学家的风格爱因斯坦因为在科学上的成就,获得了许多奖状以及名誉博士的授予证书。如果一般人就会把这些东西高高挂起。可是爱因斯坦把以上的东西,包括诺贝尔奖奖状一起乱七八糟地放在一个箱子里,看也不看一眼。英费尔德说他有时觉得爱因斯坦可能连诺贝尔奖是什么意义都不知道。据说他在得奖的那一天,脸上和平日一样平静,没有显出特别高兴或兴奋。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在瑞士生活时,过的是穷学生的生活,他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有一碟意大利面条加上一点酱他就感到很满意。成名后,成为教授以及后来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移民美国,他是有条件过很好的物质享受的,但是他仍保留像穷学生那样简朴无华的生活。当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的高等科学研究所工作时,当局给了他相当的高薪—年薪一万六千美元,他却说:“这么多钱,是否可以给我少一点?给我三千美元就够了。”爱因斯坦对自己的衣着也是不注意的,长年披着一件黑色皮上衣,不穿袜子,不结领带,裤子有时既没有绑皮带也没有吊带,他和人在黑板前讨论问题时,一面写黑板,一面要把那像要滑下的裤子用手拉住,这种情形是有些滑稽,而他的头发却留得长长的,不加修饰。这对当年“贵族学府”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来说是惊异的事,难怪他们要希望上帝叫他把头发剪掉。爱因斯坦是很节俭的人,他在计算的纸上是两面都写,而且他把许多寄给他的信的信封裁开,当作计算的草稿纸,不让它们在进了纸篓之前失掉可以再利用的价值。爱因斯坦在外出时经常坐二、三等车,平时只吃一些简单的食物。1909年7月,爱因斯坦应邀到日内瓦,参加隆重的日内瓦大学三百五十周年校庆和纪念建校人加尔文的庆祝活动,并接受日内瓦大学颁发给他的荣誉博士学位。在庆祝活动的游行中,学校里的显要人物和政府中的大人物,都身穿燕尾服、头戴高礼帽,或者身穿中世纪式的锈金长袍,头戴平顶丝帽,而爱因斯坦却穿着一套平时上街穿的衣服,戴着一顶草帽。对这次庆祝活动所举办的盛大宴会,爱因斯坦很不以为然,他对坐在旁边的人说,“如果加尔文还活着,他会堆起一大堆柴禾,因为搞这样的铺张浪费的盛宴而把我们全都烧死。”爱因斯坦自己曾说过:“安逸和幸福,对我来说从来不是目的。我称这些伦理基础为猪倌的理想……”。他甚至拒绝自己被安排在上流社会中,而居于与众不同的地位,对社会上对他的特殊照顾感到愤怒。爱因斯坦是很珍惜时间的人,他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与宴会,他曾讽刺地说:“这是把时间喂给动物园。”他集中精神专心的钻研,他不希望宝贵的时间消耗在无意义的社交谈话上。他也不想听那些奉承和赞扬的话。他认为:“一个以伟大的创造性观念造福于全世界的人,不需要后人来赞扬。他的成就本身就已经给了他一个更高的报答。”1929年3月,为了躲避五十寿辰的庆祝活动,他在生日前几天,就秘密跑到柏林近郊的一个花匠的农舍里隐居起来。作为物理学革命中的伟大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从来没有自认为是一个超人。他认识到,自己所走的道路是前人走过的道路的延伸,科学的新时代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的合理发展,因此他总是抱着感激和敬仰的心情赞赏前人的贡献。在谈到相对论的创立时,他说:“相对论实在可以说是对麦克思韦和洛伦兹的伟大构思画了最后一笔,因为它力图把场物理学扩充到包括引力在内的一切现象。”爱因斯坦曾几次在信中对赞扬他的成就的朋友写道:“我完全知道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兴趣、专一、顽强工作,以及自我批评使我达到我想要达到的理想境界。”巨星陨落1955年4月18日,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美国普林斯顿。在爱因斯坦去世的前几天还录音对以色列广播,他说:“我们这时代最大的问题是人类分成两个互相对敌的阵营:共产世界和所谓的自由世界。由于“自由”及“共产”这两个词的意义对我很难理解,我宁愿用“东方”和“西方”的权力冲突来说,然而,这地球是圆的,这样“东方”和“西方”的真正精确意义也不能清楚。”爱因斯坦生前不要虚荣,死后更不要哀荣。他留下遗嘱,要求不发讣告,不举行葬礼。他把自己的脑供给医学研究,身体火葬焚化,骨灰秘密的撒在不让人知道的河里,不要有坟墓也不想立碑。在把他的遗体送到火葬场火化的时候,随行的只有他最亲近的12个人,而其他人对于火化的时间和地点都不知道。爱因斯坦在去世之前, 把他在普林斯顿默谢雨街112号的房子留给跟他工作了几十年的秘书杜卡斯小姐,并且强调:“不许把这房子变成博物馆。”他不希望把默谢雨街变成一个朝圣地。他一生不崇拜偶像,也不希望以后的人把他当作偶像来崇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自己不过是自然的一个极微小的部分”,他把一切献给了人类从自然界获得自由的征程,最后连自己的骨灰也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但是正如英费尔德第一次与他接触时所感受到的那样:“真正的伟大和真正的高尚总是并肩而行的”,爱因斯坦的伟大业绩和精神永远留给了人类。逸事爱因斯坦逃学记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已16岁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以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呆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聚。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么办呢?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达到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厌恶的地方。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后来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韦伯先生的慧眼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以失败。看过他的数学和物理考卷的该校物理学家韦伯先生却慧眼识英才,称赞他:“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爱因斯坦,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是你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你不想表现自己。”韦伯先生是讲对了,爱因斯坦在数学方面可以说是有“天才”,他在12岁到16岁时就已经自学学会了解析几何和微积分。而对于不想表现自己这个“缺点”,他也是“死不悔改”。他晚年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我年青时对生活的需要和期望是能在一个角落安静地做我的研究,公众人士不会对我完全注意,可是现在却不能了。”著名的电影演员查理.卓别林在他的影片《城市之光》于好莱坞首映之日,邀请爱因斯坦夫妇去看。爱因斯坦和卓别林走出汽车时,许多人发现爱因斯坦来看戏,大家围拢欢呼,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而不是卓别林。爱因斯坦不喜欢这样的场面,问卓别林:“这是什么意思?”卓别林马上安慰他:“这没有什么。”“相对论”就是这样被发现的爱因斯坦太太曾对查理·卓别林讲述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时工作的情形。后来卓别林把这事记在他的自传里。这故事倒是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在这历史性发现的时刻是怎么样子工作的:“博士像往常那样穿着睡袍下楼吃早餐,可是那一天却什么也没动。我想一定有什么问题发生,我问他什么事使他魂不守舍?他回答:“亲爱的!我得到一个巧妙的想法。”喝完咖啡后,他就走到钢琴前开始弹奏起来。几次停下来在纸上记录一些东西,然后重复地说:“我得到一个巧妙的想法,非常美妙的想法。”他说:“这是很困难的,我仍需要进行工作。”他继续玩钢琴,并且写下一些东西,这样半小时之久,然后走上楼去他的研究室,并且告诉我不要打扰他,他就一直留在房子里两星期。每天我上楼把食物送给他,傍晚时他就散一会儿步当作运动,然后回来继续他的工作。最后他走下楼来,脸色显得苍白。“这里就是我的发现!”他把两张纸放在桌上,这就是他的“相对论”。”成功的秘诀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问爱因斯坦关于他成功的秘决。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还是二十二岁的青年时,我已经发现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这公式的秘密告诉你,那就是A=X+Y+Z! 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说废话!这公式对我有用,我想对许多人也是一样有用。”
2024-05-11 10:36:144

爱因斯坦当了几年老师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爱因斯坦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和叔叔雅各布·爱因斯坦合开了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厂。母亲玻琳是受过中等教育的家庭妇女,非常喜欢音乐,在爱因斯坦六岁时就教他拉小提琴。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在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当他发现指南针总是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他一连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尽管他连“磁”这个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这种深刻和持久的印象,爱因斯坦直到六十七岁时还能鲜明的回忆出来。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电器工厂里专门负责技术方面的事务,爱因斯坦的父亲则负责商业的往来。雅各布是一个工程师,自己就非常喜爱数学,当小爱因斯坦来找他问问题时,他总是用很浅显通俗的语言把数学知识介绍给他。在叔父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的受到了科学和哲学的启蒙。父亲的生意做得并不好,但却是一个乐观和心地善良的人,家里每星期都有一个晚上要邀请来慕尼黑念书的穷学生吃饭,这样等于是救济他们。其中有一对来自立陶宛的犹太兄弟麦克斯和伯纳德,他们都是学医科的,喜欢阅读书籍、兴趣广泛。他们被邀请来爱因斯坦家里吃饭,并和羞答答、长着黑头发和棕色眼睛的小爱因斯坦交成了好朋友。麦克斯可以说是爱因斯坦的“启蒙老师”,他借了一些通俗的自然科学普及读物给他看。麦克斯在爱因斯坦十二岁时,给了他一本施皮尔克的平面几何教科书。爱因斯坦晚年回忆这本神圣的小书时说:“这本书里有许多断言,比如,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它们本身虽然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证明,以致任何怀疑似乎都不可能。这种明晰性和可靠性给我留下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印象。”爱因斯坦还幸运地从一部卓越的通俗读物中知道了自然科学领域里的主要成果和方法,科普读物不但增进了爱因斯坦的知识,而且拨动了年轻人好奇的心弦,引起他对问题的深思。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失败。他接受了联邦工业大学校长以及该校著名的物理学家韦伯教授的建议,在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念完中学课程,以取得中学学历。1896年10月,爱因斯坦跨进了苏黎世工业大学的校门,在师范系学习数学和物理学。他对学校的注入式教育十分反感,认为它使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思考其他问题。幸运的是,窒息真正科学动力的强制教育,在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要比其他大学少得多。爱因斯坦充分的利用学校中的自由空气,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所热爱的学科上。在学校中,他广泛的阅读了赫尔姆霍兹、赫兹等物理学大师的著作,他最着迷的是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他有自学本领、分析问题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早期工作1900年,爱因斯坦从苏黎世工业大学毕业。由于他对某些功课不热心,以及对老师态度冷漠,被拒绝留校。他找不到工作,靠做家庭教师和代课教师过活。在失业一年半以后,关心并了解他才能的同学马塞尔·格罗斯曼向他伸出了援助的手。格罗斯曼设法说服自己的父亲把爱因斯坦介绍到瑞士专利局去作一个技术员。爱因斯坦终身感谢格罗斯曼对他的帮助。在悼念格罗斯曼的信中,他谈到这件事时说,当他大学毕业时,“突然被一切人抛弃,一筹莫展的面对人生。他帮助了我,通过他和他的父亲,我后来才到了哈勒(时任瑞士专利局局长)那里,进了专利局。这有点象救命之恩,没有他我大概不致于饿死,但精神会颓唐起来。”1902年2月21日,爱因斯坦取得了瑞士国籍,并迁居伯尔尼,等待专利局的招聘。1902年6月23日,爱因斯坦正式受聘于专利局,任三级技术员,工作职责是审核申请专利权的各种技术发明创造。1903年,他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1900~1904年,爱因斯坦每年都写出一篇论文,发表于德国《物理学杂志》。头两篇是关于液体表面和电解的热力学,企图给化学以力学的基础,以后发现此路不通,转而研究热力学的力学基础。1901年提出统计力学的一些基本理论,1902~1904年间的三篇论文都属于这一领域。1904年的论文认真探讨了统计力学所预测的涨落现象,发现能量涨落取决于玻尔兹曼常数。它不仅把这一结果用于力学体系和热现象,而且大胆地用于辐射现象,得出辐射能涨落的公式,从而导出维恩位移定律。涨落现象的研究,使他于1905年在辐射理论和分子运动论两方面同时做出重大突破。1905年的奇迹1905年,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奇迹。这一年他写了六篇论文,在三月到九月这半年中,利用在专利局每天八小时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在三个领域做出了四个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他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这四篇重要论文。1905年3月,爱因斯坦将自己认为正确无误的论文送给了德国《物理年报》编辑部。他腼腆的对编辑说:“如果您能在你们的年报中找到篇幅为我刊出这篇论文,我将感到很愉快。”这篇“被不好意思”送出的论文名叫《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观点》。这篇论文把普朗克1900年提出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光在空间中的传播情况,提出光量子假说。认为:对于时间平均值,光表现为波动;而对于瞬时值,光则表现为粒子性。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在这文章的结尾,他用光量子概念轻而易举的解释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推导出光电子的最大能量同入射光的频率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10年后才由密立根给予实验证实。1921年,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这一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才仅仅是开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光、热、电物理学的三个领域中齐头并进,一发不可收拾。1905年4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5月完成了《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这是两篇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的论文。爱因斯坦当时的目的是要通过观测由分子运动的涨落现象所产生的悬浮粒子的无规则运动,来测定分子的实际大小,以解决半个多世纪来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原子是否存在的问题。三年后,法国物理学家佩兰以精密的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预测。从而无可非议的证明了原子和分子的客观存在,这使最坚决反对原子论的德国化学家、唯能论的创始人奥斯特瓦尔德于1908年主动宣布:“原子假说已经成为一种基础巩固的科学理论”。1905年6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长论文《论运体的电动力学》,完整的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是爱因斯坦10年酝酿和探索的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是近代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狭义相对论不但可以解释经典物理学所能解释的全部现象,还可以解释一些经典物理学所不能解释的物理现象,并且预言了不少新的效应。狭义相对论最重要的结论是质量守恒原理失去了独立性,他和能量守恒定律融合在一起,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他还有比较常讲到的钟慢尺缩、光速不变、光子的静止质量是零等等。而古典力学就成为了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时的一种极限情况。这样,力学和电磁学也就在运动学的基础上统一起来。1905年9月,爱因斯坦写了一篇短文《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作为相对论的一个推论。质能相当性是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也为20世纪40年代实现的核能的释放和利用开辟了道路。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突破性成就,可以说是“石破天惊,前无古人”。即使他就此放弃物理学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上述三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爱因斯坦都会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爱因斯坦拨散了笼罩在“物理学晴空上的乌云”,迎来了物理学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纪元。广义相对论的探索狭义相对论建立后,爱因斯坦并不感到满足,力图把相对性原理的适用范围推广到非惯性系。他从伽利略发现的引力场中一切物体都具有同一加速度这一古老实验事实找到了突破口,于1907年提出了等效原理。在这一年,他的大学老师、著名几何学家闵可夫斯基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四维空间表示形式,为相对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用的数学工具,可惜爱因斯坦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等效原理的发现,爱因斯坦认为是他一生最愉快的思索,但以后的工作却十分艰苦,并且走了很大的弯路。1911年,他分析了刚性转动圆盘,意识到引力场中欧氏几何并不严格有效。同时还发现洛伦茨变化不是普适的,等效原理只对无限小区域有效……。这时的爱因斯坦已经有了广义相对论的思想,但他还缺乏建立它所必需的数学基础。1912年,爱因斯坦回到苏黎世母校工作。在他的同班同学、母校任数学教授的格罗斯曼帮助下,他在黎曼几何和张量分析中找到了建立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工具。经过一年的奋力合作,他们于1913年发表了重要论文《广义相对论纲要和引力理论》,提出了引力的度规场理论。这是首次把引力和度规结合起来,使黎曼几何获得实在的物理意义。不过他们当时得到的引力场方程只对线性变换是协变的,还不具有广义相对论原理所要求的任意坐标变换下的协变性。这是由于爱因斯坦当时不熟悉张量运算,错误的认为,只要坚持守恒定律,就必须限制坐标系的选择,为了维护因果性,不得不放弃普遍协变的要求。科学成就的第二个高峰在1915年到1917年的3年中,是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第二个高峰,类似于1905年,他也在三个不同领域中分别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除了1915年最后建成了被公认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的广义相对论以外,1916年在辐射量子方面提出引力波理论,1917年又开创了现代宇宙学。1915年7月以后,爱因斯坦在走了两年多弯路后,又回到普遍协变的要求。1915年10月到11月,他集中精力探索新的引力场方程,于11月4日、11日、18日和25日一连向普鲁士科学院提交了四篇论文。在第一篇论文中他得到了满足守恒定律的普遍协变的引力场方程,但加了一个不必要的限制。第三篇论文中,根据新的引力场方程,推算出光线经过太阳表面所发生的偏转是1.7弧秒,同时还推算出水星近日点每100年的进动是43秒,完满解决了60多年来天文学的一大难题。1915年11月25日的论文《引力的场方程》中,他放弃了对变换群的不必要限制,建立了真正普遍协变的引力场方程,宣告广义相对论作为一种逻辑结构终于完成了。1916春天,爱因斯坦写了一篇总结性的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同年底,又写了一本普及性的小册子《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1916年6月,爱因斯坦在研究引力场方程的近似积分时,发现一个力学体系变化时必然发射出以光速传播的引力波,从而提出引力波理论。1979年,在爱因斯坦逝世24年后,间接证明了引力波存在。1917年,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的结果来研究宇宙的时空结构,发表了开创性的论文《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所做的考察》。论文分析了“宇宙在空间上是无限的”这一传统观念,指出它同牛顿引力理论和广义相对论都是不协调的。他认为,可能的出路是把宇宙看作是一个具有有限空间体积的自身闭合的连续区,以科学论据推论宇宙在空间上是有限无边的,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大胆的创举,使宇宙学摆脱了纯粹猜想的思辨,进入现代科学领域。漫长艰难的探索广义相对论建成后,爱因斯坦依然感到不满足,要把广义相对论再加以推广,使它不仅包括引力场,也包括电磁场。他认为这是相对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统一场论。1925年以后,爱因斯坦全力以赴去探索统一场论。开头几年他非常乐观,以为胜利在望;后来发现困难重重,他认为现有的数学工具不够用;1928年以后转入纯数学的探索。他尝试着用各种方法,但都没有取得具有真正物理意义的结果。1925年~1955年这30年中,除了关于量子力学的完备性问题、引力波以及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以外,爱因斯坦几乎把他全部的科学创造精力都用于统一场论的探索。1937年,在两个助手合作下,他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进一步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统一性,这是广义相对论的重大发展,也是爱因斯坦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所取得的最后一个重大成果。在同一场理论方面,他始终没有成功,他从不气馁,每次都满怀信心底从头开始。由于他远离了当时物理学研究的主流,独自去进攻当时没有条件解决的难题,因此,同20年代的处境相反,他晚年在物理学界非常孤立。可是他依然无所畏惧,毫不动摇地走他自己所认定的道路,直到临终前一天,他还在病床上准备继续他的统一场理论的数学计算。最伟大的科学家的风格爱因斯坦因为在科学上的成就,获得了许多奖状以及名誉博士的授予证书。如果一般人就会把这些东西高高挂起。可是爱因斯坦把以上的东西,包括诺贝尔奖奖状一起乱七八糟地放在一个箱子里,看也不看一眼。英费尔德说他有时觉得爱因斯坦可能连诺贝尔奖是什么意义都不知道。据说他在得奖的那一天,脸上和平日一样平静,没有显出特别高兴或兴奋。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在瑞士生活时,过的是穷学生的生活,他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有一碟意大利面条加上一点酱他就感到很满意。成名后,成为教授以及后来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移民美国,他是有条件过很好的物质享受的,但是他仍保留像穷学生那样简朴无华的生活。当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的高等科学研究所工作时,当局给了他相当的高薪——年薪一万六千美元,他却说:“这么多钱,是否可以给我少一点?给我三千美元就够了。”爱因斯坦对自己的衣着也是不注意的,长年披着一件黑色皮上衣,不穿袜子,不结领带,裤子有时既没有绑皮带也没有吊带,他和人在黑板前讨论问题时,一面写黑板,一面要把那像要滑下的裤子用手拉住,这种情形是有些滑稽,而他的头发却留得长长的,不加修饰。这对当年“贵族学府”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来说是惊异的事,难怪他们要希望上帝叫他把头发剪掉。爱因斯坦是很节俭的人,他在计算的纸上是两面都写,而且他把许多寄给他的信的信封裁开,当作计算的草稿纸,不让它们在进了纸篓之前失掉可以再利用的价值。爱因斯坦在外出时经常坐二、三等车,平时只吃一些简单的食物。1909年7月,爱因斯坦应邀到日内瓦,参加隆重的日内瓦大学三百五十周年校庆和纪念建校人加尔文的庆祝活动,并接受日内瓦大学颁发给他的荣誉博士学位。在庆祝活动的游行中,学校里的显要人物和政府中的大人物,都身穿燕尾服、头戴高礼帽,或者身穿中世纪式的锈金长袍,头戴平顶丝帽,而爱因斯坦却穿着一套平时上街穿的衣服,戴着一顶草帽。对这次庆祝活动所举办的盛大宴会,爱因斯坦很不以为然,他对坐在旁边的人说,“如果加尔文还活着,他会堆起一大堆柴禾,因为搞这样的铺张浪费的盛宴而把我们全都烧死。”爱因斯坦自己曾说过:“安逸和幸福,对我来说从来不是目的。我称这些伦理基础为猪倌的理想……”。他甚至拒绝自己被安排在上流社会中,而居于与众不同的地位,对社会上对他的特殊照顾感到愤怒。爱因斯坦是很珍惜时间的人,他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与宴会,他曾讽刺地说:“这是把时间喂给动物园。”他集中精神专心的钻研,他不希望宝贵的时间消耗在无意义的社交谈话上。他也不想听那些奉承和赞扬的话。他认为:“一个以伟大的创造性观念造福于全世界的人,不需要后人来赞扬。他的成就本身就已经给了他一个更高的报答。”1929年3月,为了躲避五十寿辰的庆祝活动,他在生日前几天,就秘密跑到柏林近郊的一个花匠的农舍里隐居起来。作为物理学革命中的伟大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从来没有自认为是一个超人。他认识到,自己所走的道路是前人走过的道路的延伸,科学的新时代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的合理发展,因此他总是抱着感激和敬仰的心情赞赏前人的贡献。在谈到相对论的创立时,他说:“相对论实在可以说是对麦克思韦和洛伦兹的伟大构思画了最后一笔,因为它力图把场物理学扩充到包括引力在内的一切现象。”爱因斯坦曾几次在信中对赞扬他的成就的朋友写道:“我完全知道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兴趣、专一、顽强工作,以及自我批评使我达到我想要达到的理想境界。”全人类命运的关注者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也热爱人类。他没有因为埋头于科学研究而把自己置于社会之外,一直关心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并为之顽强、勇敢地战斗。他说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他自己正是这样去做的。1914年4月,爱因斯坦接受德国科学界的邀请,迁居到柏林,8月即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虽身居战争的发源地,生活在战争鼓吹者的包围之中,却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战态度。9月,爱因斯坦参与发起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在这个组织被宣布为非法、成员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而转入地下的情况下,爱因斯坦仍坚决参加这个组织的秘密活动。10月,德国的科学界和文化界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发表了所谓“文明世界的宣言”,为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辩护,鼓吹德国高于一切,全世界都应该接受“真正德国精神”。在“宣言”上签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当时德国有声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牧师等。就连能斯脱、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他断然拒绝了,而同时他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1917年,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爱因斯坦热情地支持这个伟大的革命,赞扬这是一次对全世界将有决定性意义的、伟大的社会实验,表示:“我尊敬列宁,因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牺牲精神、全心全意为实现社会正义而献身的人。我并不认为他的方法是切合实际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象他这种类型的人,是人类良心的维护者和再造者。”1918年11月,德国工人和士兵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鼓舞下,发动起义,推翻了德皇威廉二世下台第三天,爱因斯坦即给他的母亲连续写了两张明信片,欢呼“伟大的事变发生了……亲身经历了这个事变是多么荣幸!”在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期,爱因斯坦基本上是一个绝对的和平主义者。但是,侵略和掠夺战争不断发生的现实,打破了他那美好的梦想。特别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日益法西斯化,使爱因斯坦意识到新的野蛮战争不可避免,促使他改变了自己的观点。他明确表示:“当法律和人类尊严必需保卫时,我们一定要战斗。自从法西斯的危险到来后,现在我不再相信绝对的被动的和平主义是有效的了。只要法西斯主义统治欧洲,那就不会有和平。”由于爱因斯坦的进步活动,又因为他是犹太人,因而被德国纳粹分子列为重要的迫害对象,幸而他1932年底离开德国到美国讲学,才未遭毒手。他在柏林的住屋被查抄和捣毁,他的财产被没收,他的著作被焚毁,纳粹还悬赏二万马克要杀害他。面对纳粹分子暗杀的危险,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的畏惧,而是更坚定地战斗。当他的挚友劳厄写信劝他对政治问题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大声疾呼,指出法西斯就意味着战争,和平必须用武装来保卫,呼吁美国人民起来同法西斯作斗争。在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战斗的历程中,爱因斯坦一直关心着被压迫、被奴役的国家和民族。他反对法西斯灭绝犹太人的暴行,为争取犹太人的生存权利而大声疾呼。但他也反对狭隘的犹太民族主义,希望看到犹太人“同阿拉伯人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达成公平合理的协议,而不希望创立一个犹太国”。他反对美国的种族歧视政策,支持黑人的解放运动,并呼吁“美国黑人在这个方向上所作的坚定的努力,应当得到大家的赞扬和支援”。在五十年代美国麦卡锡份子兴风作浪的时期,麦卡锡参议员说他是“美国的第一敌人”,而一些狂热人士还造谣说他是共产份子,并且说他的前助手英费尔德从他那里知道原子弹的材料,准备供给苏联这些情报。事实上他除了担心纳粹能制造新式武器,在1939年8月2日向罗斯福总统建议这方面该进行研究写的一封信外,他以后完全不知道美国政府秘密从事原子弹的制造,一些从事这一工作的爱因斯坦的朋友也对他保密,不让他知道有这回事。但当他知道德国没有制成原子弹,而美国已造出原子弹后,他的心情感到沉重和不安。他说,如果他知道德国不会制造原子弹,他就不会为“打开这个潘多拉魔匣做任何事情。”当爱因斯坦后来从无线电广播知道美国对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杀伤许多平民时他感到非常痛心。他后来写了一封告美国公民书,说:“我们将此种巨大力量解放的科学家们,对于一切事物都要优先负起责任,必须限制原子能绝对不能使用来杀害全人类,而是用来增进人类的幸福方面。”1955年,爱因斯坦与罗素联名发表了反对核战争和呼吁世界和平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在1949年爱因斯坦写了一篇《为什么要社会主义?》的论文。在这里,他提出了现在看来还是正确的看法!“计划经济还不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本身可能伴随着对个人的完全奴役。社会主义的建成,需要解决这样一些极端困难的社会——政治问题,鉴于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高度集中,怎样才有可能防止行政人员变成权力无限和傲慢自负呢?怎样能够使个人的权利得到保障,同时对于行政权力能够确保有一种民主的平衡力量呢?”巨星陨落1955年4月18日,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美国普林斯顿。巨星陨落,举世同悲。在爱因斯坦去世的前几天还录音对以色列广播,他说:“我们这时代最大的问题是人类分成两个互相对敌的阵营:共产世界和所谓的自由世界。由于“自由”及“共产”这两个词的意义对我很难理解,我宁愿用“东方”和“西方”的权力冲突来说,然而,这地球是圆的,这样“东方”和“西方”的真正精确意义也不能清楚。”爱因斯坦生前不要虚荣,死后更不要哀荣。他留下遗嘱,要求不发讣告,不举行葬礼。他把自己的脑供给医学研究,身体火葬焚化,骨灰秘密的撒在不让人知道的河里,不要有坟墓也不想立碑。在把他的遗体送到火葬场火化的时候,随行的只有他最亲近的12个人,而其他人对于火化的时间和地点都不知道。爱因斯坦在去世之前, 把他在普林斯顿默谢雨街112号的房子留给跟他工作了几十年的秘书杜卡斯小姐,并且强调:“不许把这房子变成博物馆。”他不希望把默谢雨街变成一个朝圣地。他一生不崇拜偶像,也不希望以后的人把他当作偶像来崇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自己不过是自然的一个极微小的部分”,他把一切献给了人类从自然界获得自由的征程,最后连自己的骨灰也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但是正如英费尔德第一次与他接触时所感受到的那样:“真正的伟大和真正的高尚总是并肩而行的”,爱因斯坦的伟大业绩和精神永远留给了人类。逸事爱因斯坦逃学记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已16岁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以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呆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聚。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么办呢?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达到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厌恶的地方。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后来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
2024-05-11 10:36:243

爱因斯坦辍学过吗什么时候

是的。。1900年
2024-05-11 10:36:341

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的简介

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是被中国教育部承认的第一批德国高等院校(请参阅教育部官方网站国家承认的德国高等院校名单,序号为7),该校在德国专业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尤其是坐落在德绍校区的建筑设计学院(1996年德绍包豪斯遗迹与建筑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德绍是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拥有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现有超过80个国家的将近1300多名外国留学生在该校深造学习。大学与42个国家和地区的86所大学和学院均保持着交流合作。该校颁发的学士和硕士学位均得到中国政府及世界各国的承认。安哈尔特州简介萨克森-安哈特州位于德国中部,具有悠久的文化渊源和上百年的工业传统,其首府是有着1200 年历史的帝王主教之城-马格德堡。该州处于欧洲枢纽的地理位置,德国政府在交通方面的大量投资(其中仅在公路网投资就已超过80亿欧元)使该州拥有发达的公路和水路网,堪称欧洲最密集的铁路网络之一,使其成为一个连接东西、南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马格德堡市距首都柏林仅40分钟车程)。该州位于德国前列的工业主要包括:生物化学、食品工业、机械制造业、汽车配件、木材业、制纸业、物流等。生物医药产业是世界上最具发展力的产业,在工业国家以每年5%-7%的速度增长。1998年全球销售额约为1900亿欧元。德国在医药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100,000家企业职工的德国医药技术工业,在全球出口份额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安哈特州作为德国生物化学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其生化产品、医药制造业占德国所有联邦州同类产品销售额的一半以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正把他们的科研力量转到该州,并与该州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以上内容来自德国工商联合会)。萨克森-安哈特州迷人的自然风光和高水平的艺术、文化和技术创新及位于欧洲中心有利的地理位置,使该地区在20世纪初成为产业升级和进步的中心。作为该州重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哈勒-维腾贝格大学(马丁·路德大学)和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利用本州的产业领先地位,合作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高端国际硕士专业,并于2001年开始招生,目标是为急需人才的领域,培养一批国际化、复合型的高端人才,同时欧洲的学分转移系统也被引入,可无障碍地承认学分,并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使学生成为同时掌握德语和英语的双语人才,毕业时可授予硕士学位。通过对教学和研究的严格质量跟踪管理和定期实施评估,保证了很高的教学水平。学生经过注册(双重注册),可获得一个联合的硕士文凭。
2024-05-11 10:36:431

"埃及艳后"

  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  提到埃及,就不能不提到著名的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这位把传奇英雄恺撒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女皇。就是这个谜一样的人物,成就了亚历山大港的辉煌,使埃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全盛时期。  克丽奥佩特拉在古埃及无疑是一位焦点人物。这位埃及绝世佳人凭借其美丽,不但暂时保全了一个王朝,而且使强大的罗马帝国的帝王纷纷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心甘情愿地为其效劳卖命。虽说野史、传说和文学作品总能见到这位“埃及艳后”神秘的影子,但有关她本人的文物资料却是少之又少。  披露  英国《泰晤士报》曾经披露,美丽的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原来是个又矮又胖的丑女人:她身高不到160厘米,体型偏胖,脖子上满是赘肉,牙齿也已经坏到要找牙医的地步。英国国家博物馆甚至专门展出11尊女王的雕像,这些雕像看起来很平凡,没有一丝“美艳”的兆头,只不过脸上轮廓分明,显得非常严厉而已。  那些“发现”埃及艳后并不美艳的英国人认为,克丽奥佩特拉死后,有关她美貌绝伦的传说才越传越离奇,但历史上的克丽奥佩特拉其实只是一个长着鹰钩鼻、矮小肥胖、满口坏牙的女王。  英国媒体的新见解遭到了埃及人的一致谴责,他们群起舌战“英国佬”。一些比较情绪化的埃及人甚至把这件事和几年前的戴安娜之死拉扯到一起,说英国人可能故意制造了那次车祸,以阻止英国前王妃戴安娜和埃及人多迪谈恋爱,因为英国人害怕戴安娜这位“英国美人”嫁给一个埃及人,所以英国人这回攻击埃及艳后也是“不怀好心”。  为了维护心目中的“美人形象”,埃及人可谓不遗余力。大学文物学院前院长布鲁菲苏尔说:“克丽奥佩特拉的脸部细腻光滑,富有神韵,这是无可辩驳的。她那挺拔的鼻子和端庄的五官在古今世界女王中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埃及吉萨文物局局长扎西哈瓦斯博士说:“英国人说克丽奥佩特拉丑陋和肥胖是毫无根据的,他们应该到埃及卢克索神庙去看一看,这座神庙里有保存完好的克丽奥佩特拉的浮雕。如果克丽奥佩特拉像英国学者描述得那样丑陋,那为什么两位罗马将军会不顾一切地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呢?”  埃及艳后不仅深得埃及人喜爱,更是全世界的永恒话题。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在《思想录》中写道:“要是克丽奥佩特拉的鼻子长得短一些,整个世界的面貌就会改变。”  埃及女王克丽奥佩特拉简史  克丽奥佩特拉七世(公元前69年-前30年)是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女王,托勒密十一世之女,托勒密十二世狄奥尼索斯之姐姐和妻子,于公元前51年起开始掌握政权。  公元前48年,克丽奥佩特拉被驱逐到叙利亚,次年依靠朱利亚·恺撒的力量重返埃及——当时恺撒迷恋于这位聪颖、美貌的女王,女王也为他生有一子,名叫恺撒里昂。恺撒被害后,她成为马可·安东尼的情妇,并于公元前37年与之结婚,支持他与屋大维作斗争。  公元前31年,阿克兴之役战败后,屋大维进军埃及,安东尼与克丽奥佩特拉感到大势已去,绝望至极,相继自杀。据传说,克丽奥佩特拉是让毒蛇咬死自己的,按照埃及人的观念,这象征着万古流芳。  埃及艳后的“智慧”传奇  埃及人坚持埃及艳后是美人,一些埃及学者还指出她的智慧更在美貌之上。他们认为她“更像是一个女学者而非热情似火的情人。她的第一语言是希腊语,但她也说拉丁语、希伯来语、亚拉姆语和埃及语”。  埃及哈勒旺大学的教授吉哈宰克先生说:“尽管克丽奥佩特拉不像她与罗马将军的爱情故事中所描写得那么漂亮,但我确信她是极聪明的,她应付罗马用的不是美人计。”  埃及亚历山大希腊罗马博物馆馆长艾哈迈德博士也表示:“克丽奥佩特拉在17岁时就继承父位当政,她统治埃及是凭聪明智慧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她与罗马将领们相处的三件武器是泼辣、聪慧和温柔。”  然而,考古学家近日却有了惊人的发现,他们找到了“埃及艳后”当年亲笔签署的政令和她曾经居住的古城这些文物足以证明,这位古埃及女王远非只靠美貌和情欲,而是靠智慧治国安邦的。  (一)  发现“埃及艳后”亲笔签名的政令纯属偶然。如果不是荷兰历史学家彼得·万·明尼心细如发的话,也许谁也不会发现,德国柏林博物馆一具古埃及木乃伊身上居然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这是柏林博物馆内一具普通不过的埃及木乃伊,所以在被收藏入馆的100多年间。从来没有引起考古学家或者研究人员的注意。  当比利时草纸考西学家简·比根获得特别的批准对柏林馆藏木乃伊进行全面研究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木乃伊的布片里夹着一张古老发黄的草纸。明尼的心狂跳了起来,凭他的第一感觉,这绝对是古埃及某个时代的文件。当他小心翼翼地从木乃伊身上一点点剔出那片16开大小的草纸的时候,他的心跳再次加快——草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古埃及文字  如获至宝的比根把这张宝贝纸片“请”进了特别鉴定室。只需借助普通放大镜,比根就识别出这是一份古埃及某个王朝的正式公文,上面还有收件日期。非常遗憾的是,比根研究到此就急不可待地把其成果发表在10月的考古权威月刊上,武断地认定其为埃及某个农民与“×先生”之间的普通合同。  (二)  当荷兰历史学家万·明尼看到这篇研究论文后,立即察觉到可疑之处:光从发表的图片来看,这份文件绝非私人间的合同,而是地地道道的古埃及政府文件。明尼当即向出版社要来了放大的文件照片,当他把这张照片输入电脑时,明尼“在30秒钟内”就断定这是埃及王宫的文件。  古埃及历史学家立即将文件抬头的年份换算了出来———公元前33年2月23日。公元前33年,这不正是“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统治下的托勒密王朝吗考古学家们失声惊叫了起来。  更让人吃惊的发现还在后头。文件的内容显然是手写的,而且从笔力来看,似乎出于一名男性官员之手。文件的具体内容,是埃及国王答应给罗马帝国大将军卡尼迪斯以优惠的商品进出口关税———允许他每年免税向埃及出口1万袋小麦,进口5000安普耳的上好埃及美酒。 这份文件的末尾有一个娟秀的单词,显然跟文件内容的字体完全不一样,而且明显是女性的笔迹。  当那个单词在40倍的专业放大镜下纤毫毕现的时候,明尼失声惊叫了起来:genestho不就是古埃及国王签署法令时的希腊用语同意的意思吗?  埃及国王、公元前33年、罗马帝国大将军,加上女性签定———这不就是“埃及艳后”的亲笔签名吗?  (三)  有关“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的任何遗迹和新说法,总是能引起世人关注的。这也难怪,这位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女皇,她那传奇般的绝世美貌,她与恺撒、安东尼等英雄人物的情缘,曾经激发过历代诗人、作家、画家和艺术家们的丰富想象力,如但丁的《地狱》、莎士比亚的《恺撒大帝》等,都曾将其描述为一个“旷世的肉感妖妇”;而萧伯纳也称她为“一个任性而不专情的女性”。不过,却也有史书记载说,她的美“并不出众,也不惊人”。也有考古学家打趣道:“如果她的鼻子不那么高的话,恐怕世界史便会因此改写了。” 在好莱坞巨片《埃及艳后》中,克丽奥佩特拉更是被描绘成凭着色相诱使恺撒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助其击溃亲生胞弟而出掌王位;恺撒遇刺后,她又吸引安东尼为其效力。可是天不从人愿,安东尼的作为激起了罗马市民的愤怒,在与罗马人交战中彻底败北之后,克丽奥佩特拉眼见大势已去,不得已以毒蛇噬胸自杀,时年仅38岁。  (四)  正因为“埃及艳后”有如此传奇的色彩,所以任何有关她的历史文物的发现都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特别是在考古学界。发现“埃及艳后”亲笔签署的政令的消息传出后,世界考古学界为之振奋。对荷兰历史学家明尼的学术水平深感佩服的大英博物馆的考古专家们深信,明尼发现的手稿绝对是克丽奥佩特拉亲笔签署的,因为明尼的研究从来没有错过。大英博物馆希腊与罗马古董馆副馆长苏珊·沃尔克十分肯定地说:“这肯定是克丽奥佩特拉亲笔签名,因为文件的内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3年,正是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统治时期这是埃及艳后留下的唯一笔迹。”沃尔克进一步分析认为,这份手写文件不仅仅是一份政府公文,更是“埃及艳后”政治手腕的具体体现。  (五)  根据古希腊著名的传记作家兼散文家普卢塔克在其名著《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中记录的史实,“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在恺撒死后,急欲求得安东尼的庇护,但却碰了一个软钉子。于是,克丽奥佩特拉马上把主攻方向转向安东尼手下最得力的大将卡尼迪斯,以贿赂的手段最后买通了这位影响力非凡的罗马大奖。卡尼迪斯后来说服了安东尼,让他同意庇护克丽奥佩特拉,而安东尼也从此陷入埃及艳后的温柔陷阱中不可自拔” 虽说普卢塔克把一切说得有声有色,但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从来没有发现可能证明这些史实的确凿证据。而这次发现的克丽奥佩特拉的亲笔签名文件,却是“埃及艳后”收买罗马帝国大将的铁证。  不过,两年之后,也就是在公元前31年,卡尼迪斯加入了讨伐“埃及艳后”和安东尼的行列,这位罗马帝国陆上兵团的总司令与奥古斯都指挥的海上力量联手,打败了“埃及艳后”和她的情人安东尼。  另一位埃及远古史学家阿兰鲍曼表示:“这份文献的发现,说明‘埃及艳后"决非只凭美色来保家卫国,捍卫自己王位的。她运用的技巧跟我们现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两样。这才是‘埃及艳后"美丽与智慧的真正体现。” 实际上,在克丽奥佩特拉统治时代,古埃及仍保持着极度繁荣。今年初当美国考古学家戈迪奥和他的埃及同事潜入亚历山大港外海海底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一条又一条的街区、一座又一座的雕像,那就是“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和她的最后一个情人迈克·安东尼共筑的爱巢———亚历山大城。使这座极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家古城获得重生的,是海洋探险家弗兰克·戈迪奥和他的考古探险队,他们的惊人发现,都证明了古埃及历史上那段仍然繁荣的历史,当然也证明了“埃及艳后”不仅是位美丽的女王,而且还是有着出众才干的女王  埃及艳后没有杀人于无形的美色 得宠全靠学问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6日02:11 信息时报  英国一位学者指出,“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向来被视为引诱男人堕落的妖冶女人,但在中世纪阿拉伯学者眼中,她凭卓越头脑征服人心,是备受尊崇的大学问家,由炼金术、哲学以至数学和城市规划无一不晓。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古埃及学家达利在新书中指出,埃及艳后以美色引诱凯撒大帝和古罗马统帅安东尼的故事家喻户晓,但中世纪阿拉伯学者从未提及她杀人于无形的美色,  反而赞叹她骄人的学术成就。这位埃及女王的宫廷是研究学术之地,而不是她挤眉弄眼、施行物质引诱的陷阱。  达利指,阿拉伯文献把她尊崇为德行高尚的学者,其科学著作极具代表性,她同时是伟大的工程师,开凿运河把尼罗河河水引入亚历山大。达利指以现代尺度,艳后称不上“惊艳”。她能够周旋于罗马君主之间,可证她依靠才智内涵而非单靠悦目外表。  达利认为,学者们轻视了中世纪阿拉伯学者的典籍,以为他们只限于科学和工程,但其实他们涉猎层面极广,性爱亦是研究课题。随着西方学者对阿拉伯语认识的加深,这些研究瑰宝才逐渐为人所知  还埃及艳后一个清白  --------------------------------------------------------------------------------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2002-11-20 8:38:45) 来源:东方网  在历史上诸多赫赫有名的女性当中,“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无疑是一位焦点人物。这位埃及绝世佳人凭借其美丽,不但暂时保全了一个王朝,而且使强大的罗马帝国的帝王纷纷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心甘情愿地为其效劳卖命。虽说野史、传说和文学作品总能见到这位“埃及艳后”神秘的影子,但有关她本人的文物资料却是少之又少。  然而,考古学家近日却有了惊人的发现,他们找到了“埃及艳后”当年亲笔签署的政令和她曾经居住的古城这些文物足以证明,这位古埃及女王远非只靠美貌和情欲,而是靠智慧治国安邦的。  (一)  发现“埃及艳后”亲笔签名的政令纯属偶然。如果不是荷兰历史学家彼得·万·明尼心细如发的话,也许谁也不会发现,德国柏林博物馆一具古埃及木乃伊身上居然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这是柏林博物馆内一具普通不过的埃及木乃伊,所以在被收藏入馆的100多年间。从来没有引起考古学家或者研究人员的注意。  当比利时草纸考西学家简·比根获得特别的批准对柏林馆藏木乃伊进行全面研究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木乃伊的布片里夹着一张古老发黄的草纸。明尼的心狂跳了起来,凭他的第一感觉,这绝对是古埃及某个时代的文件。当他小心翼翼地从木乃伊身上一点点剔出那片16开大小的草纸的时候,他的心跳再次加快——草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古埃及文字如获至宝的比根把这张宝贝纸片“请”进了特别鉴定室。只需借助普通放大镜,比根就识别出这是一份古埃及某个王朝的正式公文,上面还有收件日期。非常遗憾的是,比根研究到此就急不可待地把其成果发表在10月的考古权威月刊上,武断地认定其为埃及某个农民与某位先生之间的普通合同。  (二)  当荷兰历史学家万·明尼看到这篇研究论文后,立即察觉到可疑之处:光从发表的图片来看,这份文件绝非私人间的合同,而是地地道道的古埃及政府文件。明尼当即向出版社要来了放大的文件照片,当他把这张照片输入电脑时,明尼“在30秒钟内”就断定这是埃及王宫的文件。  古埃及历史学家立即将文件抬头的年份换算了出来——公元前33年2月23日。公元前33年,这不正是“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统治下的托勒密王朝吗考古学家们失声惊叫了起来。  更让人吃惊的发现还在后头。文件的内容显然是手写的,而且从笔力来看,似乎出于一名男性官员之手。文件的具体内容,是埃及国王答应给罗马帝国大将军卡尼迪斯以优惠的商品进出口关税——允许他每年免税向埃及出口1万袋小麦,进口5000安普耳的上好埃及美酒。这份文件的末尾有一个娟秀的单词,显然跟文件内容的字体完全不一样,而且明显是女性的笔迹。  当那个单词在40倍的专业放大镜下纤毫毕现的时候,明尼失声惊叫了起来:genestho不就是古埃及国王签署法令时的希腊用语同意的意思吗?  埃及国王、公元前33年、罗马帝国大将军,加上女性签定——这不就是“埃及艳后”的亲笔签名吗?  (三)  有关“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的任何遗迹和新说法,总是能引起世人关注的。这也难怪,这位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女皇,她那传奇般的绝世美貌,她与恺撒、安东尼等英雄人物的情缘,曾经激发过历代诗人、作家、画家和艺术家们的丰富想象力,如但丁的《地狱》、莎士比亚的《恺撒大帝》等,都曾将其描述为一个“旷世的肉感妖妇”;而萧伯纳也称她为“一个任性而不专情的女性”。不过,却也有史书记载说,她的美“并不出众,也不惊人”。也有考古学家打趣道:“如果她的鼻子不那么高的话,恐怕世界史便会因此改写了。”在好莱坞巨片《埃及艳后》中,克丽奥佩特拉更是被描绘成凭着色相诱使恺撒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助其击溃亲生胞弟而出掌王位;恺撒遇刺后,她又吸引安东尼为其效力。可是天不从人愿,安东尼的作为激起了罗马市民的愤怒,在与罗马人交战中彻底败北之后,克丽奥佩特拉眼见大势已去,不得已以毒蛇噬胸自杀,时年仅38岁。  (四)  正因为“埃及艳后”有如此传奇的色彩,所以任何有关她的历史文物的发现都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特别是在考古学界。发现“埃及艳后”亲笔签署的政令的消息传出后,世界考古学界为之振奋。对荷兰历史学家明尼的学术水平深感佩服的大英博物馆的考古专家们深信,明尼发现的手稿绝对是克丽奥佩特拉亲笔签署的,因为明尼的研究从来没有错过。大英博物馆希腊与罗马古董馆副馆长苏珊·沃尔克十分肯定地说:“这肯定是克丽奥佩特拉亲笔签名,因为文件的内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3年,正是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统治时期这是埃及艳后留下的唯一笔迹。”沃尔克进一步分析认为,这份手写文件不仅仅是一份政府公文,更是“埃及艳后”政治手腕的具体体现。  (五)  根据古希腊著名的传记作家兼散文家普卢塔克在其名著《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中记录的史实,“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在恺撒死后,急欲求得安东尼的庇护,但却碰了一个软钉子。于是,克丽奥佩特拉马上把主攻方向转向安东尼手下最得力的大将卡尼迪斯,以贿赂的手段最后买通了这位影响力非凡的罗马大将。卡尼迪斯后来说服了安东尼,让他同意庇护克丽奥佩特拉,而安东尼也从此陷入埃及艳后的温柔陷阱中不可自拔”虽说普卢塔克把一切说得有声有色,但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从来没有发现可能证明这些史实的确凿证据。而这次发现的克丽奥佩特拉的亲笔签名文件,却是“埃及艳后”收买罗马帝国大将的铁证。  不过,两年之后,也就是在公元前31年,卡尼迪斯加入了讨伐“埃及艳后”和安东尼的行列,这位罗马帝国陆上兵团的总司令与奥古斯都指挥的海上力量联手,打败了“埃及艳后”和她的情人安东尼。  另一位埃及远古史学家阿兰鲍曼表示:“这份文献的发现,说明‘埃及艳后"决非只凭美色来保家卫国,捍卫自己王位的。她运用的技巧跟我们现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两样。这才是‘埃及艳后"美丽与智慧的真正体现。”实际上,在克丽奥佩特拉统治时代,古埃及仍保持着极度繁荣。今年初当美国考古学家戈迪奥和他的埃及同事潜入亚历山大港外海海底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一条又一条的街区、一座又一座的雕像,那就是“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和她的最后一个情人迈克·安东尼共筑的爱巢——亚历山大城。使这座极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家古城获得重生的,是海洋探险家弗兰克·戈迪奥和他的考古探险队,他们的惊人发现,都证明了古埃及历史上那段仍然繁荣的历史,当然也证明了“埃及艳后”不仅是位美丽的女王,而且还是有着出众才干的女王。
2024-05-11 10:37:152

艾因斯坦活了多少岁?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士工业大学,1909年开始在大学任教,1914年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后被迫移居美国,1940年入美国籍。十九世纪末期是物理学的变革时期,爱因斯坦从实验事实出发,从新考查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他的量子理论对天体物理学、特别是理论天体物理学都有很大的影响。理论天体物理学的第一个成熟的方面--恒星大气理论,就是在量子理论和辐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成功地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来源的难题。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高能物理现象,狭义相对论已成为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最基本的理论工具。其广义相对论也解决了一个天文学上多年的不解之谜,并推断出后来被验证了的光线弯曲现象,还成为后来许多天文概念的理论基础。爱因斯坦对天文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的宇宙学理论。他创立了相对论宇宙学,建立了静态有限无边的自洽的动力学宇宙模型,并引进了宇宙学原理、弯曲空间等新概念,大大推动了现代天文学的发展。爱因斯坦与相对论关于光的性质,还有很多谜,直到现在也无法用科学解释。光是怎样产生的?在空间如何传播?光怎样从物质出现?光是什么,是物质、振动、还是纯能?颜色是否为光必不可少?对于这许许多多的问题,科学已经作出了部分解释,但归根结底,这些问题尚未解答。不过,20世纪初,在人们了解光、研究光的过程中,带来了物理学的两场革命,这就是相对论和量子论。为建立这两个理论体系,许多科学家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都是一些杰出的物理学大师,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学生时代艾伯特·爱因斯坦于1879年3月14日在德国小城乌尔姆出生,他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爱因斯坦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他的父亲是位平静、温顺的好心人,爱好文学和数学。他的母亲个性较强,喜爱音乐,并影响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从六岁起学小提琴,从此小提琴成为他的终生伴侣。爱因斯坦的父母对他有着良好的影响和家庭教育,家中弥漫着自由的精神和祥和的气氛。和牛顿一样,爱因斯坦年幼时也未显出智力超群,相反,到了四岁多还不会说话,家里人甚至担心他是个低能儿。六岁时他进入了国民学校,是一个十分沉静的孩子,喜欢玩一些需要耐心和坚韧的游戏,例如用纸片搭房子。1888年进入了中学后,学业也不突出,除了数学很好以外,其他功课都不怎么样,尤其是拉丁文和希腊文,他对古典语言毫无兴趣。当时的德国学校必须接受宗教教育,开始时爱因斯坦非常认真,但当他读了通俗的科学书籍后,认识到宗教里有许多故事是不真实的。12岁时他放弃了对宗教的信仰,并对所有权威和社会环境中的信念产生了怀疑,并发展成一种自由的思想。爱因斯坦发现周围有一个巨大的自然世界,它离开人类独立存在,就象一个永恒的谜。他看到,许多他非常尊敬和钦佩的人在专心从事这项事业时,找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于是,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就选择了科学事业,希望掌握这个自然世界的奥秘,而一旦选择了这一道路,就坚持不懈地走了下去,从来没有后悔过。1895年,爱因斯坦来到瑞士苏黎世,准备投考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虽然他的数学和物理考得很不错,但其他科目没有考好,学校校长推荐他去瑞士的阿劳州立中学学习一年,以补齐功课。在阿劳州立中学的这段时光中使爱因斯坦感到快乐,他尝到了瑞士自由的空气和阳光,并决心放弃德国国籍。1896年,爱因斯坦正式成为一个无国籍的人,并考进了联邦工业大学。大学期间,爱因斯坦迷上了物理学,一方面,他阅读了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基尔霍夫、赫兹等人的著作,钻研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和马赫的力学,并经常去理论物理学教授的家中请教。另一方面,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去物理实验室去做实验,迷恋于直接观察和测量。1900年,爱因斯坦大学毕业。1901年,他获得了瑞士国籍。1902年,在他的朋友格罗斯曼的帮助下,爱因斯坦终于在伯尔尼的瑞士联邦专利局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当技术员。狭义相对论的创立早在16岁时,爱因斯坦就从书本上了解到光是以很快速度前进的电磁波,他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一个人以光的速度运动,他将看到一幅什么样的世界景象呢?他将看不到前进的光,只能看到在空间里振荡着却停滞不前的电磁场。这种事可能发生吗?与此相联系,他非常想探讨与光波有关的所谓以太的问题。以太这个名词源于希腊,用以代表组成天上物体的基本元素。17世纪,笛卡尔首次将它引入科学,作为传播光的媒质。其后,惠更斯进一步发展了以太学说,认为荷载光波的媒介物是以太,它应该充满包括真空在内的全部空间,并能渗透到通常的物质中。与惠更斯的看法不同,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牛顿认为,发光体发射出的是以直线运动的微粒粒子流,粒子流冲击视网膜就引起视觉。18世纪牛顿的微粒说占了上风,然而到了19世纪,却是波动说占了绝对优势,以太的学说也因此大大发展。当时的看法是,波的传播要依赖于媒质,因为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光波的媒质是充满整个空间的以太,也叫光以太。与此同时,电磁学得到了蓬勃发展,经过麦克斯韦、赫兹等人的努力,形成了成熟的电磁现象的动力学理论——电动力学,并从理论与实践上将光和电磁现象统一起来,认为光就是一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从而将光的波动理论与电磁理论统一起来。以太不仅是光波的载体,也成了电磁场的载体。直到19世纪末,人们企图寻找以太,然而从未在实验中发现以太。但是,电动力学遇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与牛顿力学所遵从的相对性原理不一致。关于相对性原理的思想,早在伽利略和牛顿时期就已经有了。电磁学的发展最初也是纳入牛顿力学的框架,但在解释运动物体的电磁过程时却遇到了困难。按照麦克斯韦理论,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也就是光的速度是一个恒量,然而按照牛顿力学的速度加法原理,不同惯性系的光速不同,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适用于力学的相对性原理是否适用于电磁学?例如,有两辆汽车,一辆向你驶近,一辆驶离。你看到前一辆车的灯光向你靠近,后一辆车的灯光远离。按照麦克斯韦的理论,这两种光的速度相同,汽车的速度在其中不起作用。但根据伽利略理论,这两项的测量结果不同。向你驶来的车将发出的光加速,即前车的光速=光速+车速;而驶离车的光速较慢,因为后车的光速=光速-车速。麦克斯韦与伽利略关于速度的说法明显相悖。我们如何解决这一分歧呢?19世纪理论物理学达到了巅峰状态,但其中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海王星的发现显示出牛顿力学无比强大的理论威力,电磁学与力学的统一使物理学显示出一种形式上的完整,并被誉为“一座庄严雄伟的建筑体系和动人心弦的美丽的庙堂”。在人们的心目中,古典物理学已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老师劝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爱因斯坦似乎就是那个将构建崭新的物理学大厦的人。在伯尔尼专利局的日子里,爱因斯坦广泛关注物理学界的前沿动态,在许多问题上深入思考,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十年的探索过程中,爱因斯坦认真研究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特别是经过赫兹和洛伦兹发展和阐述的电动力学。爱因斯坦坚信电磁理论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有一个问题使他不安,这就是绝对参照系以太的存在。他阅读了许多著作发现,所有人试图证明以太存在的试验都是失败的。经过研究爱因斯坦发现,除了作为绝对参照系和电磁场的荷载物外,以太在洛伦兹理论中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于是他想到:以及绝对参照系是必要的吗?电磁场一定要有荷载物吗?爱因斯坦喜欢阅读哲学著作,并从哲学中吸收思想营养,他相信世界的统一性和逻辑的一致性。相对性原理已经在力学中被广泛证明,但在电动力学中却无法成立,对于物理学这两个理论体系在逻辑上的不一致,爱因斯坦提出了怀疑。他认为,相对论原理应该普遍成立,因此电磁理论对于各个惯性系应该具有同样的形式,但在这里出现了光速的问题。光速是不变的量还是可变的量,成为相对性原理是否普遍成立的首要问题。当时的物理学家一般都相信以太,也就是相信存在着绝对参照系,这是受到牛顿的绝对空间概念的影响。19世纪末,马赫在所著的《发展中的力学》中,批判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这给爱因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05年5月的一天,爱因斯坦与一个朋友贝索讨论这个已探索了十年的问题,贝索按照马赫主义的观点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两人讨论了很久。突然,爱因斯坦领悟到了什么,回到家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想明白了问题。第二天,他又来到贝索家,说:谢谢你,我的问题解决了。原来爱因斯坦想清楚了一件事:时间没有绝对的定义,时间与光信号的速度有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他找到了开锁的钥匙,经过五个星期的努力工作,爱因斯坦把狭义相对论呈现在人们面前。1905年6月30日,德国《物理学年鉴》接受了爱因斯坦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在同年9月的该刊上发表。这篇论文是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一篇文章,它包含了狭义相对论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狭义相对论所根据的是两条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爱因斯坦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是他坚信相对性原理。伽利略最早阐明过相对性原理的思想,但他没有对时间和空间给出过明确的定义。牛顿建立力学体系时也讲了相对性思想,但又定义了绝对空间、绝对时间和绝对运动,在这个问题上他是矛盾的。而爱因斯坦大大发展了相对性原理,在他看来,根本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空间,同样不存在绝对同一的时间,所有时间和空间都是和运动的物体联系在一起的。对于任何一个参照系和坐标系,都只有属于这个参照系和坐标系的空间和时间。对于一切惯性系,运用该参照系的空间和时间所表达的物理规律,它们的形式都是相同的,这就是相对性原理,严格地说是狭义的相对性原理。在这篇文章中,爱因斯坦没有多讨论将光速不变作为基本原理的根据,他提出光速不变是一个大胆的假设,是从电磁理论和相对性原理的要求而提出来的。这篇文章是爱因斯坦多年来思考以太与电动力学问题的结果,他从同时的相对性这一点作为突破口,建立了全新的时间和空间理论,并在新的时空理论基础上给动体的电动力学以完整的形式,以太不再是必要的,以太漂流是不存在的。什么是同时性的相对性?不同地方的两个事件我们何以知道它是同时发生的呢?一般来说,我们会通过信号来确认。为了得知异地事件的同时性我们就得知道信号的传递速度,但如何没出这一速度呢?我们必须测出两地的空间距离以及信号传递所需的时间,空间距离的测量很简单,麻烦在于测量时间,我们必须假定两地各有一只已经对好了的钟,从两个钟的读数可以知道信号传播的时间。但我们如何知道异地的钟对好了呢?答案是还需要一种信号。这个信号能否将钟对好?如果按照先前的思路,它又需要一种新信号,这样无穷后退,异地的同时性实际上无法确认。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同时性必与一种信号相联系,否则我们说这两件事同时发生是没有意义的。光信号可能是用来对时钟最合适的信号,但光速不是无限大,这样就产生一个新奇的结论,对于静止的观察者同时的两件事,对于运动的观察者就不是同时的。我们设想一个高速运行的列车,它的速度接近光速。列车通过站台时,甲站在站台上,有两道闪电在甲眼前闪过,一道在火车前端,一道在后端,并在火车两端及平台的相应部位留下痕迹,通过测量,甲与列车两端的间距相等,得出的结论是,甲是同时看到两道闪电的。因此对甲来说,收到的两个光信号在同一时间间隔内传播同样的距离,并同时到达他所在位置,这两起事件必然在同一时间发生,它们是同时的。但对于在列车内部正中央的乙,情况则不同,因为乙与高速运行的列车一同运动,因此他会先截取向着他传播的前端信号,然后收到从后端传来的光信号。对乙来说,这两起事件是不同时的。也就是说,同时性不是绝对的,而取决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这一结论否定了牛顿力学中引以为基础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框架。相对论认为,光速在所有惯性参考系中不变,它是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由于相对论效应,运动物体的长度会变短,运动物体的时间膨胀。但由于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运动速度都是很低的(与光速相比),看不出相对论效应。爱因斯坦在时空观的彻底变革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对论力学,指出质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趋于无穷大。他并且给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质能关系式对后来发展的原子能事业起到了指导作用。广义相对论的建立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一篇文章后,并没有立即引起很大的反响。但是德国物理学的权威人士普朗克注意到了他的文章,认为爱因斯坦的工作可以与哥白尼相媲美,正是由于普朗克的推动,相对论很快成为人们研究和讨论的课题,爱因斯坦也受到了学术界的注意。1907年,爱因斯坦听从友人的建议,提交了那篇著名的论文申请联邦工业大学的编外讲师职位,但得到的答复是论文无法理解。虽然在德国物理学界爱因斯坦已经很有名气,但在瑞士,他却得不到一个大学的教职,许多有名望的人开始为他鸣不平,1908年,爱因斯坦终于得到了编外讲师的职位,并在第二年当上了副教授。1912年,爱因斯坦当上了教授,1913年,应普朗克之邀担任新成立的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在此期间,爱因斯坦在考虑将已经建立的相对论推广,对于他来说,有两个问题使他不安。第一个是引力问题,狭义相对论对于力学、热力学和电动力学的物理规律是正确的,但是它不能解释引力问题。牛顿的引力理论是超距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在瞬间传递,即以无穷大的速度传递,这与相对论依据的场的观点和极限的光速冲突。第二个是非惯性系问题,狭义相对论与以前的物理学规律一样,都只适用于惯性系。但事实上却很难找到真正的惯性系。从逻辑上说,一切自然规律不应该局限于惯性系,必须考虑非惯性系。狭义相对论很难解释所谓的双生了佯谬,该佯谬说的是,有一对孪生兄弟,哥在宇宙飞船上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做宇宙航行,根据相对论效应,高速运动的时钟变慢,等哥哥回来,弟弟已经变得很老了,因为地球上已经经历了几十年。而按照相对性原理,飞船相对于地球高速运动,地球相对于飞船也高速运动,弟弟看哥哥变年轻了,哥哥看弟弟也应该年轻了。这个问题简直没法回答。实际上,狭义相对论只处理匀速直线运动,而哥哥要回来必须经过一个变速运动过程,这是相对论无法处理的。正在人们忙于理解相对狭义相对论时,爱因斯坦正在接受完成广义相对论。1907年,爱因斯坦撰写了关于狭义相对论的长篇文章《关于相对性原理和由此得出的结论》,在这篇文章中爱因斯坦第一次提到了等效原理,此后,爱因斯坦关于等效原理的思想又不断发展。他以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成正比的自然规律作为等效原理的根据,提出在无限小的体积中均匀的引力场完全可以代替加速运动的参照系。爱因斯坦并且提出了封闭箱的说法:在一封闭箱中的观察者,不管用什么方法也无法确定他究竟是静止于一个引力场中,还是处在没有引力场却在作加速运动的空间中,这是解释等效原理最常用的说法,而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是等效原理一个自然的推论。1915年11月,爱因斯坦先后向普鲁士科学院提交了四篇论文,在这四篇论文中,他提出了新的看法,证明了水星近日点的进动,并给出了正确的引力场方程。至此,广义相对论的基本问题都解决了,广义相对论诞生了。1916年,爱因斯坦完成了长篇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在这篇文章中,爱因斯坦首先将以前适用于惯性系的相对论称为狭义相对论,将只对于惯性系物理规律同样成立的原理称为狭义相对性原理,并进一步表述了广义相对性原理:物理学的定律必须对于无论哪种方式运动着的参照系都成立。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认为,由于有物质的存在,空间和时间会发生弯曲,而引力场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的时空。爱因斯坦用太阳引力使空间弯曲的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进动中一直无法解释的43秒。广义相对论的第二大预言是引力红移,即在强引力场中光谱向红端移动,20年代,天文学家在天文观测中证实了这一点。广义相对论的第三大预言是引力场使光线偏转,。最靠近地球的大引力场是太阳引力场,爱因斯坦预言,遥远的星光如果掠过太阳表面将会发生一点七秒的偏转。1919年,在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的鼓动下,英国派出了两支远征队分赴两地观察日全食,经过认真的研究得出最后的结论是:星光在太阳附近的确发生了一点七秒的偏转。英国皇家学会和皇家天文学会正式宣读了观测报告,确认广义相对论的结论是正确的。会上,著名物理学家、皇家学会会长汤姆孙说:“这是自从牛顿时代以来所取得的关于万有引力理论的最重大的成果”,“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最伟大的成果之一”。爱因斯坦成了新闻人物,他在1916年写了一本通俗介绍相对认的书《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浅说》,到1922年已经再版了40次,还被译成了十几种文字,广为流传。相对论的意义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建立以来,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它经受住了实践和历史的考验,是人们普遍承认的真理。相对论对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和现代人类思相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 相对论从逻辑思想上统一了经典物理学,使经典物理学成为一个完美的科学体系。狭义相对论在狭义相对性原理的基础上统一了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动力学两个体系,指出它们都服从狭义相对性原理,都是对洛伦兹变换协变的,牛顿力学只不过是物体在低速运动下很好的近似规律。广义相对论又在广义协变的基础上,通过等效原理,建立了局域惯性长与普遍参照系数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所有物理规律的广义协变形式,并建立了广义协变的引力理论,而牛顿引力理论只是它的一级近似。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前物理学只限于惯性系数的问题,从逻辑上得到了合理的安排。相对论严格地考察了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这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给出了科学而系统的时空观和物质观,从而使物理学在逻辑上成为完美的科学体系。狭义相对论给出了物体在高速运动下的运动规律,并提示了质量与能量相当,给出了质能关系式。这两项成果对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并不明显,但在研究微观粒子时却显示了极端的重要性。因为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一般都比较快,有的接近甚至达到光速,所以粒子的物理学离不开相对论。质能关系式不仅为量子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而且为原子核物理学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根据。广义相对论建立了完善的引力理论,而引力理论主要涉及的是天体。到现在,相对论宇宙学进一步发展,而引力波物理、致密天体物理和黑洞物理这些属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的分支学科都有一定的进展,吸引了许多科学家进行研究。一位法国物理学家曾经这样评价爱因斯坦:“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家中,爱因斯坦将位于最前列。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最有光辉的巨星之一”,“按照我的看法,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加深入地进入了人类思想基本要领的结构中。”生平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爱因斯坦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和叔叔雅各布·爱因斯坦合开了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厂。母亲玻琳是受过中等教育的家庭妇女,非常喜欢音乐,在爱因斯坦六岁时就教他拉小提琴。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在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当他发现指南针总是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他一连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尽管他连“磁”这个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这种深刻和持久的印象,爱因斯坦直到六十七岁时还能鲜明的回忆出来。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电器工厂里专门负责技术方面的事务,爱因斯坦的父亲则负责商业的往来。雅各布是一个工程师,自己就非常喜爱数学,当小爱因斯坦来找他问问题时,他总是用很浅显通俗的语言把数学知识介绍给他。在叔父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的受到了科学和哲学的启蒙。父亲的生意做得并不好,但却是一个乐观和心地善良的人,家里每星期都有一个晚上要邀请来慕尼黑念书的穷学生吃饭,这样等于是救济他们。其中有一对来自立陶宛的犹太兄弟麦克斯和伯纳德,他们都是学医科的,喜欢阅读书籍、兴趣广泛。他们被邀请来爱因斯坦家里吃饭,并和羞答答、长着黑头发和棕色眼睛的小爱因斯坦交成了好朋友。麦克斯可以说是爱因斯坦的“启蒙老师”,他借了一些通俗的自然科学普及读物给他看。麦克斯在爱因斯坦十二岁时,给了他一本施皮尔克的平面几何教科书。爱因斯坦晚年回忆这本神圣的小书时说:“这本书里有许多断言,比如,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它们本身虽然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证明,以致任何怀疑似乎都不可能。这种明晰性和可靠性给我留下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印象。”爱因斯坦还幸运地从一部卓越的通俗读物中知道了自然科学领域里的主要成果和方法,科普读物不但增进了爱因斯坦的知识,而且拨动了年轻人好奇的心弦,引起他对问题的深思。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失败。他接受了联邦工业大学校长以及该校著名的物理学家韦伯教授的建议,在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念完中学课程,以取得中学学历。1896年10月,爱因斯坦跨进了苏黎世工业大学的校门,在师范系学习数学和物理学。他对学校的注入式教育十分反感,认为它使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思考其他问题。幸运的是,窒息真正科学动力的强制教育,在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要比其他大学少得多。爱因斯坦充分的利用学校中的自由空气,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所热爱的学科上。在学校中,他广泛的阅读了赫尔姆霍兹、赫兹等物理学大师的著作,他最着迷的是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他有自学本领、分析问题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早期工作1900年,爱因斯坦从苏黎世工业大学毕业。由于他对某些功课不热心,以及对老师态度冷漠,被拒绝留校。他找不到工作,靠做家庭教师和代课教师过活。在失业一年半以后,关心并了解他才能的同学马塞尔·格罗斯曼向他伸出了援助的手。格罗斯曼设法说服自己的父亲把爱因斯坦介绍到瑞士专利局去作一个技术员。爱因斯坦终身感谢格罗斯曼对他的帮助。在悼念格罗斯曼的信中,他谈到这件事时说,当他大学毕业时,“突然被一切人抛弃,一筹莫展的面对人生。他帮助了我,通过他和他的父亲,我后来才到了哈勒(时任瑞士专利局局长)那里,进了专利局。这有点象救命之恩,没有他我大概不致于饿死,但精神会颓唐起来。”1902年2月21日,爱因斯坦取得了瑞士国籍,并迁居伯尔尼,等待专利局的招聘。1902年6月23日,爱因斯坦正式受聘于专利局,任三级技术员,工作职责是审核申请专利权的各种技术发明创造。1903年,他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1900年-1904年,爱因斯坦每年都写出一篇论文,发表于德国《物理学杂志》。头两篇是关于液体表面和电解的热力学,企图给化学以力学的基础,以后发现此路不通,转而研究热力学的力学基础。1901年提出统计力学的一些基本理论,1902年-1904年间的三篇论文都属于这一领域。1904年的论文认真探讨了统计力学所预测的涨落现象,发现能量涨落取决于玻尔兹曼常数。它不仅把这一结果用于力学体系和热现象,而且大胆地用于辐射现象,得出辐射能涨落的公式,从而导出维恩位移定律。涨落现象的研究,使他于1905年在辐射理论和分子运动论两方面同时做出重大突破。1905年的奇迹1905年,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奇迹。这一年他写了六篇论文,在3月到9月这半年中,利用在专利局每天八小时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在三个领域做出了四个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他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这四篇重要论文。
2024-05-11 10:37:232

爱因斯坦的伟大已吉他为了科学事业而什么的精神

少年时代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爱因斯坦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和叔叔雅各布·爱因斯坦合开了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厂。母亲玻琳是受过中等教育的家庭妇女,非常喜欢音乐,在爱因斯坦六岁时就教他拉小提琴。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在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当他发现指南针总是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他一连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尽管他连“磁”这个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这种深刻和持久的印象,爱因斯坦直到六十七岁时还能鲜明的回忆出来。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电器工厂里专门负责技术方面的事务,爱因斯坦的父亲则负责商业的往来。雅各布是一个工程师,自己就非常喜爱数学,当小爱因斯坦来找他问问题时,他总是用很浅显通俗的语言把数学知识介绍给他。在叔父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的受到了科学和哲学的启蒙。父亲的生意做得并不好,但却是一个乐观和心地善良的人,家里每星期都有一个晚上要邀请来慕尼黑念书的穷学生吃饭,这样等于是救济他们。其中有一对来自立陶宛的犹太兄弟麦克斯和伯纳德,他们都是学医科的,喜欢阅读书籍、兴趣广泛。他们被邀请来爱因斯坦家里吃饭,并和羞答答、长着黑头发和棕色眼睛的小爱因斯坦交成了好朋友。麦克斯可以说是爱因斯坦的“启蒙老师”,他借了一些通俗的自然科学普及读物给他看。麦克斯在爱因斯坦十二岁时,给了他一本施皮尔克的平面几何教科书。爱因斯坦晚年回忆这本神圣的小书时说:“这本书里有许多断言,比如,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它们本身虽然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证明,以致任何怀疑似乎都不可能。这种明晰性和可靠性给我留下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印象。”爱因斯坦还幸运地从一部卓越的通俗读物中知道了自然科学领域里的主要成果和方法,科普读物不但增进了爱因斯坦的知识,而且拨动了年轻人好奇的心弦,引起他对问题的深思。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失败。他接受了联邦工业大学校长以及该校著名的物理学家韦伯教授的建议,在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念完中学课程,以取得中学学历。1896年10月,爱因斯坦跨进了苏黎世工业大学的校门,在师范系学习数学和物理学。他对学校的注入式教育十分反感,认为它使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思考其他问题。幸运的是,窒息真正科学动力的强制教育,在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要比其他大学少得多。爱因斯坦充分的利用学校中的自由空气,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所热爱的学科上。在学校中,他广泛的阅读了赫尔姆霍兹、赫兹等物理学大师的著作,他最着迷的是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他有自学本领、分析问题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早期工作1900年,爱因斯坦从苏黎世工业大学毕业。由于他对某些功课不热心,以及对老师态度冷漠,被拒绝留校。他找不到工作,靠做家庭教师和代课教师过活。在失业一年半以后,关心并了解他才能的同学马塞尔·格罗斯曼向他伸出了援助的手。格罗斯曼设法说服自己的父亲把爱因斯坦介绍到瑞士专利局去作一个技术员。爱因斯坦终身感谢格罗斯曼对他的帮助。在悼念格罗斯曼的信中,他谈到这件事时说,当他大学毕业时,“突然被一切人抛弃,一筹莫展的面对人生。他帮助了我,通过他和他的父亲,我后来才到了哈勒(时任瑞士专利局局长)那里,进了专利局。这有点象救命之恩,没有他我大概不致于饿死,但精神会颓唐起来。”1902年2月21日,爱因斯坦取得了瑞士国籍,并迁居伯尔尼,等待专利局的招聘。1902年6月23日,爱因斯坦正式受聘于专利局,任三级技术员,工作职责是审核申请专利权的各种技术发明创造。1903年,他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1900~1904年,爱因斯坦每年都写出一篇论文,发表于德国《物理学杂志》。头两篇是关于液体表面和电解的热力学,企图给化学以力学的基础,以后发现此路不通,转而研究热力学的力学基础。1901年提出统计力学的一些基本理论,1902~1904年间的三篇论文都属于这一领域。1904年的论文认真探讨了统计力学所预测的涨落现象,发现能量涨落取决于玻尔兹曼常数。它不仅把这一结果用于力学体系和热现象,而且大胆地用于辐射现象,得出辐射能涨落的公式,从而导出维恩位移定律。涨落现象的研究,使他于1905年在辐射理论和分子运动论两方面同时做出重大突破。1905年的奇迹1905年,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奇迹。这一年他写了六篇论文,在三月到九月这半年中,利用在专利局每天八小时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在三个领域做出了四个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他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这四篇重要论文。1905年3月,爱因斯坦将自己认为正确无误的论文送给了德国《物理年报》编辑部。他腼腆的对编辑说:“如果您能在你们的年报中找到篇幅为我刊出这篇论文,我将感到很愉快。”这篇“被不好意思”送出的论文名叫《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观点》。这篇论文把普朗克1900年提出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光在空间中的传播情况,提出光量子假说。认为:对于时间平均值,光表现为波动;而对于瞬时值,光则表现为粒子性。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在这文章的结尾,他用光量子概念轻而易举的解释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推导出光电子的最大能量同入射光的频率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10年后才由密立根给予实验证实。1921年,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这一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才仅仅是开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光、热、电物理学的三个领域中齐头并进,一发不可收拾。1905年4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5月完成了《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这是两篇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的论文。爱因斯坦当时的目的是要通过观测由分子运动的涨落现象所产生的悬浮粒子的无规则运动,来测定分子的实际大小,以解决半个多世纪来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原子是否存在的问题。三年后,法国物理学家佩兰以精密的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预测。从而无可非议的证明了原子和分子的客观存在,这使最坚决反对原子论的德国化学家、唯能论的创始人奥斯特瓦尔德于1908年主动宣布:“原子假说已经成为一种基础巩固的科学理论”。1905年6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长论文《论运体的电动力学》,完整的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是爱因斯坦10年酝酿和探索的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是近代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狭义相对论不但可以解释经典物理学所能解释的全部现象,还可以解释一些经典物理学所不能解释的物理现象,并且预言了不少新的效应。狭义相对论最重要的结论是质量守恒原理失去了独立性,他和能量守恒定律融合在一起,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他还有比较常讲到的钟慢尺缩、光速不变、光子的静止质量是零等等。而古典力学就成为了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时的一种极限情况。这样,力学和电磁学也就在运动学的基础上统一起来。1905年9月,爱因斯坦写了一篇短文《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作为相对论的一个推论。质能相当性是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也为20世纪40年代实现的核能的释放和利用开辟了道路。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突破性成就,可以说是“石破天惊,前无古人”。即使他就此放弃物理学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上述三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爱因斯坦都会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爱因斯坦拨散了笼罩在“物理学晴空上的乌云”,迎来了物理学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纪元。广义相对论的探索狭义相对论建立后,爱因斯坦并不感到满足,力图把相对性原理的适用范围推广到非惯性系。他从伽利略发现的引力场中一切物体都具有同一加速度这一古老实验事实找到了突破口,于1907年提出了等效原理。在这一年,他的大学老师、著名几何学家闵可夫斯基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四维空间表示形式,为相对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用的数学工具,可惜爱因斯坦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等效原理的发现,爱因斯坦认为是他一生最愉快的思索,但以后的工作却十分艰苦,并且走了很大的弯路。1911年,他分析了刚性转动圆盘,意识到引力场中欧氏几何并不严格有效。同时还发现洛伦茨变化不是普适的,等效原理只对无限小区域有效……。这时的爱因斯坦已经有了广义相对论的思想,但他还缺乏建立它所必需的数学基础。1912年,爱因斯坦回到苏黎世母校工作。在他的同班同学、母校任数学教授的格罗斯曼帮助下,他在黎曼几何和张量分析中找到了建立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工具。经过一年的奋力合作,他们于1913年发表了重要论文《广义相对论纲要和引力理论》,提出了引力的度规场理论。这是首次把引力和度规结合起来,使黎曼几何获得实在的物理意义。不过他们当时得到的引力场方程只对线性变换是协变的,还不具有广义相对论原理所要求的任意坐标变换下的协变性。这是由于爱因斯坦当时不熟悉张量运算,错误的认为,只要坚持守恒定律,就必须限制坐标系的选择,为了维护因果性,不得不放弃普遍协变的要求。科学成就的第二个高峰在1915年到1917年的3年中,是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第二个高峰,类似于1905年,他也在三个不同领域中分别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除了1915年最后建成了被公认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的广义相对论以外,1916年在辐射量子方面提出引力波理论,1917年又开创了现代宇宙学。1915年7月以后,爱因斯坦在走了两年多弯路后,又回到普遍协变的要求。1915年10月到11月,他集中精力探索新的引力场方程,于11月4日、11日、18日和25日一连向普鲁士科学院提交了四篇论文。在第一篇论文中他得到了满足守恒定律的普遍协变的引力场方程,但加了一个不必要的限制。第三篇论文中,根据新的引力场方程,推算出光线经过太阳表面所发生的偏转是1.7弧秒,同时还推算出水星近日点每100年的进动是43秒,完满解决了60多年来天文学的一大难题。1915年11月25日的论文《引力的场方程》中,他放弃了对变换群的不必要限制,建立了真正普遍协变的引力场方程,宣告广义相对论作为一种逻辑结构终于完成了。1916春天,爱因斯坦写了一篇总结性的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同年底,又写了一本普及性的小册子《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1916年6月,爱因斯坦在研究引力场方程的近似积分时,发现一个力学体系变化时必然发射出以光速传播的引力波,从而提出引力波理论。1979年,在爱因斯坦逝世24年后,间接证明了引力波存在。1917年,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的结果来研究宇宙的时空结构,发表了开创性的论文《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所做的考察》。论文分析了“宇宙在空间上是无限的”这一传统观念,指出它同牛顿引力理论和广义相对论都是不协调的。他认为,可能的出路是把宇宙看作是一个具有有限空间体积的自身闭合的连续区,以科学论据推论宇宙在空间上是有限无边的,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大胆的创举,使宇宙学摆脱了纯粹猜想的思辨,进入现代科学领域。漫长艰难的探索
2024-05-11 10:37:311

谁知道爱因斯坦的身高,体重,视力,星座,出生年月日?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爱因斯坦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和叔叔雅各布·爱因斯坦合开了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厂。母亲玻琳是受过中等教育的家庭妇女,非常喜欢音乐,在爱因斯坦六岁时就教他拉小提琴。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 在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当他发现指南针总是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他一连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尽管他连“磁”这个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这种深刻和持久的印象,爱因斯坦直到六十七岁时还能鲜明的回忆出来。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 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电器工厂里专门负责技术方面的事务,爱因斯坦的父亲则负责商业的往来。雅各布是一个工程师,自己就非常喜爱数学,当小爱因斯坦来找他问问题时,他总是用很浅显通俗的语言把数学知识介绍给他。在叔父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的受到了科学和哲学的启蒙。 父亲的生意做得并不好,但却是一个乐观和心地善良的人,家里每星期都有一个晚上要邀请来慕尼黑念书的穷学生吃饭,这样等于是救济他们。其中有一对来自立陶宛的犹太兄弟麦克斯和伯纳德,他们都是学医科的,喜欢阅读书籍、兴趣广泛。他们被邀请来爱因斯坦家里吃饭,并和羞答答、长着黑头发和棕色眼睛的小爱因斯坦交成了好朋友。 麦克斯可以说是爱因斯坦的“启蒙老师”,他借了一些通俗的自然科学普及读物给他看。麦克斯在爱因斯坦十二岁时,给了他一本施皮尔克的平面几何教科书。爱因斯坦晚年回忆这本神圣的小书时说:“这本书里有许多断言,比如,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它们本身虽然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证明,以致任何怀疑似乎都不可能。这种明晰性和可靠性给我留下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印象。” 爱因斯坦还幸运地从一部卓越的通俗读物中知道了自然科学领域里的主要成果和方法,科普读物不但增进了爱因斯坦的知识,而且拨动了年轻人好奇的心弦,引起他对问题的深思。 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失败。他接受了联邦工业大学校长以及该校著名的物理学家韦伯教授的建议,在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念完中学课程,以取得中学学历。 1896年10月,爱因斯坦跨进了苏黎世工业大学的校门,在师范系学习数学和物理学。他对学校的注入式教育十分反感,认为它使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思考其他问题。幸运的是,窒息真正科学动力的强制教育,在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要比其他大学少得多。爱因斯坦充分的利用学校中的自由空气,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所热爱的学科上。在学校中,他广泛的阅读了赫尔姆霍兹、赫兹等物理学大师的著作,他最着迷的是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他有自学本领、分析问题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早期工作 1900年,爱因斯坦从苏黎世工业大学毕业。由于他对某些功课不热心,以及对老师态度冷漠,被拒绝留校。他找不到工作,靠做家庭教师和代课教师过活。在失业一年半以后,关心并了解他才能的同学马塞尔·格罗斯曼向他伸出了援助的手。格罗斯曼设法说服自己的父亲把爱因斯坦介绍到瑞士专利局去作一个技术员。 爱因斯坦终身感谢格罗斯曼对他的帮助。在悼念格罗斯曼的信中,他谈到这件事时说,当他大学毕业时,“突然被一切人抛弃,一筹莫展的面对人生。他帮助了我,通过他和他的父亲,我后来才到了哈勒(时任瑞士专利局局长)那里,进了专利局。这有点象救命之恩,没有他我大概不致于饿死,但精神会颓唐起来。” 1902年2月21日,爱因斯坦取得了瑞士国籍,并迁居伯尔尼,等待专利局的招聘。1902年6月23日,爱因斯坦正式受聘于专利局,任三级技术员,工作职责是审核申请专利权的各种技术发明创造。1903年,他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 1900~1904年,爱因斯坦每年都写出一篇论文,发表于德国《物理学杂志》。头两篇是关于液体表面和电解的热力学,企图给化学以力学的基础,以后发现此路不通,转而研究热力学的力学基础。1901年提出统计力学的一些基本理论,1902~1904年间的三篇论文都属于这一领域。 1904年的论文认真探讨了统计力学所预测的涨落现象,发现能量涨落取决于玻尔兹曼常数。它不仅把这一结果用于力学体系和热现象,而且大胆地用于辐射现象,得出辐射能涨落的公式,从而导出维恩位移定律。涨落现象的研究,使他于1905年在辐射理论和分子运动论两方面同时做出重大突破。 1905年的奇迹 1905年,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奇迹。这一年他写了六篇论文,在三月到九月这半年中,利用在专利局每天八小时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在三个领域做出了四个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他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这四篇重要论文。 1905年3月,爱因斯坦将自己认为正确无误的论文送给了德国《物理年报》编辑部。他腼腆的对编辑说:“如果您能在你们的年报中找到篇幅为我刊出这篇论文,我将感到很愉快。”这篇“被不好意思”送出的论文名叫《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观点》。 这篇论文把普朗克1900年提出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光在空间中的传播情况,提出光量子假说。认为:对于时间平均值,光表现为波动;而对于瞬时值,光则表现为粒子性。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 在这文章的结尾,他用光量子概念轻而易举的解释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推导出光电子的最大能量同入射光的频率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10年后才由密立根给予实验证实。1921年,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这一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才仅仅是开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光、热、电物理学的三个领域中齐头并进,一发不可收拾。1905年4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5月完成了《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这是两篇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的论文。爱因斯坦当时的目的是要通过观测由分子运动的涨落现象所产生的悬浮粒子的无规则运动,来测定分子的实际大小,以解决半个多世纪来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原子是否存在的问题。 三年后,法国物理学家佩兰以精密的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预测。从而无可非议的证明了原子和分子的客观存在,这使最坚决反对原子论的德国化学家、唯能论的创始人奥斯特瓦尔德于1908年主动宣布:“原子假说已经成为一种基础巩固的科学理论”。 1905年6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长论文《论运体的电动力学》,完整的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是爱因斯坦10年酝酿和探索的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是近代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狭义相对论不但可以解释经典物理学所能解释的全部现象,还可以解释一些经典物理学所不能解释的物理现象,并且预言了不少新的效应。狭义相对论最重要的结论是质量守恒原理失去了独立性,他和能量守恒定律融合在一起,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他还有比较常讲到的钟慢尺缩、光速不变、光子的静止质量是零等等。而古典力学就成为了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时的一种极限情况。这样,力学和电磁学也就在运动学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1905年9月,爱因斯坦写了一篇短文《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作为相对论的一个推论。质能相当性是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也为20世纪40年代实现的核能的释放和利用开辟了道路。 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突破性成就,可以说是“石破天惊,前无古人”。即使他就此放弃物理学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上述三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爱因斯坦都会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爱因斯坦拨散了笼罩在“物理学晴空上的乌云”,迎来了物理学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纪元。 广义相对论的探索 狭义相对论建立后,爱因斯坦并不感到满足,力图把相对性原理的适用范围推广到非惯性系。他从伽利略发现的引力场中一切物体都具有同一加速度这一古老实验事实找到了突破口,于1907年提出了等效原理。在这一年,他的大学老师、著名几何学家闵可夫斯基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四维空间表示形式,为相对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用的数学工具,可惜爱因斯坦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 等效原理的发现,爱因斯坦认为是他一生最愉快的思索,但以后的工作却十分艰苦,并且走了很大的弯路。1911年,他分析了刚性转动圆盘,意识到引力场中欧氏几何并不严格有效。同时还发现洛伦茨变化不是普适的,等效原理只对无限小区域有效……。这时的爱因斯坦已经有了广义相对论的思想,但他还缺乏建立它所必需的数学基础。 1912年,爱因斯坦回到苏黎世母校工作。在他的同班同学、母校任数学教授的格罗斯曼帮助下,他在黎曼几何和张量分析中找到了建立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工具。经过一年的奋力合作,他们于1913年发表了重要论文《广义相对论纲要和引力理论》,提出了引力的度规场理论。这是首次把引力和度规结合起来,使黎曼几何获得实在的物理意义。 不过他们当时得到的引力场方程只对线性变换是协变的,还不具有广义相对论原理所要求的任意坐标变换下的协变性。这是由于爱因斯坦当时不熟悉张量运算,错误的认为,只要坚持守恒定律,就必须限制坐标系的选择,为了维护因果性,不得不放弃普遍协变的要求。 科学成就的第二个高峰 在1915年到1917年的3年中,是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第二个高峰,类似于1905年,他也在三个不同领域中分别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除了1915年最后建成了被公认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的广义相对论以外,1916年在辐射量子方面提出引力波理论,1917年又开创了现代宇宙学。 1915年7月以后,爱因斯坦在走了两年多弯路后,又回到普遍协变的要求。1915年10月到11月,他集中精力探索新的引力场方程,于11月4日、11日、18日和25日一连向普鲁士科学院提交了四篇论文。 在第一篇论文中他得到了满足守恒定律的普遍协变的引力场方程,但加了一个不必要的限制。第三篇论文中,根据新的引力场方程,推算出光线经过太阳表面所发生的偏转是1.7弧秒,同时还推算出水星近日点每100年的进动是43秒,完满解决了60多年来天文学的一大难题。 1915年11月25日的论文《引力的场方程》中,他放弃了对变换群的不必要限制,建立了真正普遍协变的引力场方程,宣告广义相对论作为一种逻辑结构终于完成了。1916春天,爱因斯坦写了一篇总结性的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同年底,又写了一本普及性的小册子《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1916年6月,爱因斯坦在研究引力场方程的近似积分时,发现一个力学体系变化时必然发射出以光速传播的引力波,从而提出引力波理论。1979年,在爱因斯坦逝世24年后,间接证明了引力波存在。 1917年,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的结果来研究宇宙的时空结构,发表了开创性的论文《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所做的考察》。论文分析了“宇宙在空间上是无限的”这一传统观念,指出它同牛顿引力理论和广义相对论都是不协调的。他认为,可能的出路是把宇宙看作是一个具有有限空间体积的自身闭合的连续区,以科学论据推论宇宙在空间上是有限无边的,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大胆的创举,使宇宙学摆脱了纯粹猜想的思辨,进入现代科学领域。 漫长艰难的探索 广义相对论建成后,爱因斯坦依然感到不满足,要把广义相对论再加以推广,使它不仅包括引力场,也包括电磁场。他认为这是相对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统一场论。 1925年以后,爱因斯坦全力以赴去探索统一场论。开头几年他非常乐观,以为胜利在望;后来发现困难重重,他认为现有的数学工具不够用;1928年以后转入纯数学的探索。他尝试着用各种方法,但都没有取得具有真正物理意义的结果。 1925年~1955年这30年中,除了关于量子力学的完备性问题、引力波以及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以外,爱因斯坦几乎把他全部的科学创造精力都用于统一场论的探索。 1937年,在两个助手合作下,他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进一步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统一性,这是广义相对论的重大发展,也是爱因斯坦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所取得的最后一个重大成果。 在同一场理论方面,他始终没有成功,他从不气馁,每次都满怀信心底从头开始。由于他远离了当时物理学研究的主流,独自去进攻当时没有条件解决的难题,因此,同20年代的处境相反,他晚年在物理学界非常孤立。可是他依然无所畏惧,毫不动摇地走他自己所认定的道路,直到临终前一天,他还在病床上准备继续他的统一场理论的数学计算。 最伟大的科学家的风格 爱因斯坦因为在科学上的成就,获得了许多奖状以及名誉博士的授予证书。如果一般人就会把这些东西高高挂起。可是爱因斯坦把以上的东西,包括诺贝尔奖奖状一起乱七八糟地放在一个箱子里,看也不看一眼。英费尔德说他有时觉得爱因斯坦可能连诺贝尔奖是什么意义都不知道。据说他在得奖的那一天,脸上和平日一样平静,没有显出特别高兴或兴奋。 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在瑞士生活时,过的是穷学生的生活,他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有一碟意大利面条加上一点酱他就感到很满意。成名后,成为教授以及后来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移民美国,他是有条件过很好的物质享受的,但是他仍保留像穷学生那样简朴无华的生活。 当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的高等科学研究所工作时,当局给了他相当的高薪——年薪一万六千美元,他却说:“这么多钱,是否可以给我少一点?给我三千美元就够了。” 爱因斯坦对自己的衣着也是不注意的,长年披着一件黑色皮上衣,不穿袜子,不结领带,裤子有时既没有绑皮带也没有吊带,他和人在黑板前讨论问题时,一面写黑板,一面要把那像要滑下的裤子用手拉住,这种情形是有些滑稽,而他的头发却留得长长的,不加修饰。这对当年“贵族学府”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来说是惊异的事,难怪他们要希望上帝叫他把头发剪掉。 爱因斯坦是很节俭的人,他在计算的纸上是两面都写,而且他把许多寄给他的信的信封裁开,当作计算的草稿纸,不让它们在进了纸篓之前失掉可以再利用的价值。爱因斯坦在外出时经常坐二、三等车,平时只吃一些简单的食物。 1909年7月,爱因斯坦应邀到日内瓦,参加隆重的日内瓦大学三百五十周年校庆和纪念建校人加尔文的庆祝活动,并接受日内瓦大学颁发给他的荣誉博士学位。在庆祝活动的游行中,学校里的显要人物和政府中的大人物,都身穿燕尾服、头戴高礼帽,或者身穿中世纪式的锈金长袍,头戴平顶丝帽,而爱因斯坦却穿着一套平时上街穿的衣服,戴着一顶草帽。对这次庆祝活动所举办的盛大宴会,爱因斯坦很不以为然,他对坐在旁边的人说,“如果加尔文还活着,他会堆起一大堆柴禾,因为搞这样的铺张浪费的盛宴而把我们全都烧死。” 爱因斯坦自己曾说过:“安逸和幸福,对我来说从来不是目的。我称这些伦理基础为猪倌的理想……”。他甚至拒绝自己被安排在上流社会中,而居于与众不同的地位,对社会上对他的特殊照顾感到愤怒。 爱因斯坦是很珍惜时间的人,他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与宴会,他曾讽刺地说:“这是把时间喂给动物园。”他集中精神专心的钻研,他不希望宝贵的时间消耗在无意义的社交谈话上。他也不想听那些奉承和赞扬的话。他认为:“一个以伟大的创造性观念造福于全世界的人,不需要后人来赞扬。他的成就本身就已经给了他一个更高的报答。”1929年3月,为了躲避五十寿辰的庆祝活动,他在生日前几天,就秘密跑到柏林近郊的一个花匠的农舍里隐居起来。 作为物理学革命中的伟大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从来没有自认为是一个超人。他认识到,自己所走的道路是前人走过的道路的延伸,科学的新时代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的合理发展,因此他总是抱着感激和敬仰的心情赞赏前人的贡献。 在谈到相对论的创立时,他说:“相对论实在可以说是对麦克思韦和洛伦兹的伟大构思画了最后一笔,因为它力图把场物理学扩充到包括引力在内的一切现象。”爱因斯坦曾几次在信中对赞扬他的成就的朋友写道:“我完全知道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兴趣、专一、顽强工作,以及自我批评使我达到我想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全人类命运的关注者 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也热爱人类。他没有因为埋头于科学研究而把自己置于社会之外,一直关心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并为之顽强、勇敢地战斗。他说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他自己正是这样去做的。 1914年4月,爱因斯坦接受德国科学界的邀请,迁居到柏林,8月即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虽身居战争的发源地,生活在战争鼓吹者的包围之中,却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战态度。9月,爱因斯坦参与发起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在这个组织被宣布为非法、成员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而转入地下的情况下,爱因斯坦仍坚决参加这个组织的秘密活动。 10月,德国的科学界和文化界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发表了所谓“文明世界的宣言”,为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辩护,鼓吹德国高于一切,全世界都应该接受“真正德国精神”。在“宣言”上签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当时德国有声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牧师等。就连能斯脱、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他断然拒绝了,而同时他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1917年,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爱因斯坦热情地支持这个伟大的革命,赞扬这是一次对全世界将有决定性意义的、伟大的社会实验,表示:“我尊敬列宁,因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牺牲精神、全心全意为实现社会正义而献身的人。我并不认为他的方法是切合实际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象他这种类型的人,是人类良心的维护者和再造者。” 1918年11月,德国工人和士兵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鼓舞下,发动起义,推翻了德皇威廉二世下台第三天,爱因斯坦即给他的母亲连续写了两张明信片,欢呼“伟大的事变发生了……亲身经历了这个事变是多么荣幸!” 在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期,爱因斯坦基本上是一个绝对的和平主义者。但是,侵略和掠夺战争不断发生的现实,打破了他那美好的梦想。特别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日益法西斯化,使爱因斯坦意识到新的野蛮战争不可避免,促使他改变了自己的观点。他明确表示:“当法律和人类尊严必需保卫时,我们一定要战斗。自从法西斯的危险到来后,现在我不再相信绝对的被动的和平主义是有效的了。只要法西斯主义统治欧洲,那就不会有和平。” 由于爱因斯坦的进步活动,又因为他是犹太人,因而被德国纳粹分子列为重要的迫害对象,幸而他1932年底离开德国到美国讲学,才未遭毒手。他在柏林的住屋被查抄和捣毁,他的财产被没收,他的著作被焚毁,纳粹还悬赏二万马克要杀害他。面对纳粹分子暗杀的危险,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的畏惧,而是更坚定地战斗。当他的挚友劳厄写信劝他对政治问题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大声疾呼,指出法西斯就意味着战争,和平必须用武装来保卫,呼吁美国人民起来同法西斯作斗争。 在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战斗的历程中,爱因斯坦一直关心着被压迫、被奴役的国家和民族。他反对法西斯灭绝犹太人的暴行,为争取犹太人的生存权利而大声疾呼。但他也反对狭隘的犹太民族主义,希望看到犹太人“同阿拉伯人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达成公平合理的协议,而不希望创立一个犹太国”。他反对美国的种族歧视政策,支持黑人的解放运动,并呼吁“美国黑人在这个方向上所作的坚定的努力,应当得到大家的赞扬和支援”。 在五十年代美国麦卡锡份子兴风作浪的时期,麦卡锡参议员说他是“美国的第一敌人”,而一些狂热人士还造谣说他是共产份子,并且说他的前助手英费尔德从他那里知道原子弹的材料,准备供给苏联这些情报。事实上他除了担心纳粹能制造新式武器,在1939年8月2日向罗斯福总统建议这方面该进行研究写的一封信外,他以后完全不知道美国政府秘密从事原子弹的制造,一些从事这一工作的爱因斯坦的朋友也对他保密,不让他知道有这回事。但当他知道德国没有制成原子弹,而美国已造出原子弹后,他的心情感到沉重和不安。他说,如果他知道德国不会制造原子弹,他就不会为“打开这个潘多拉魔匣做任何事情。” 当爱因斯坦后来从无线电广播知道美国对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杀伤许多平民时他感到非常痛心。他后来写了一封告美国公民书,说:“我们将此种巨大力量解放的科学家们,对于一切事物都要优先负起责任,必须限制原子能绝对不能使用来杀害全人类,而是用来增进人类的幸福方面。”1955年,爱因斯坦与罗素联名发表了反对核战争和呼吁世界和平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在1949年爱因斯坦写了一篇《为什么要社会主义?》的论文。在这里,他提出了现在看来还是正确的看法!“计划经济还不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本身可能伴随着对个人的完全奴役。社会主义的建成,需要解决这样一些极端困难的社会——政治问题,鉴于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高度集中,怎样才有可能防止行政人员变成权力无限和傲慢自负呢?怎样能够使个人的权利得到保障,同时对于行政权力能够确保有一种民主的平衡力量呢?” 巨星陨落 1955年4月18日,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美国普林斯顿。巨星陨落,举世同悲。 在爱因斯坦去世的前几天还录音对以色列广播,他说:“我们这时代最大的问题是人类分成两个互相对敌的阵营:共产世界和所谓的自由世界。由于“自由”及“共产”这两个词的意义对我很难理解,我宁愿用“东方”和“西方”的权力冲突来说,然而,这地球是圆的,这样“东方”和“西方”的真正精确意义也不能清楚。” 爱因斯坦生前不要虚荣,死后更不要哀荣。他留下遗嘱,要求不发讣告,不举行葬礼。他把自己的脑供给医学研究,身体火葬焚化,骨灰秘密的撒在不让人知道的河里,不要有坟墓也不想立碑。在把他的遗体送到火葬场火化的时候,随行的只有他最亲近的12个人,而其他人对于火化的时间和地点都不知道。 爱因斯坦在去世之前, 把他在普林斯顿默谢雨街112号的房子留给跟他工作了几十年的秘书杜卡斯小姐,并且强调:“不许把这房子变成博物馆。”他不希望把默谢雨街变成一个朝圣地。他一生不崇拜偶像,也不希望以后的人把他当作偶像来崇拜。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自己不过是自然的一个极微小的部分”,他把一切献给了人类从自然界获得自由的征程,最后连自己的骨灰也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但是正如英费尔德第一次与他接触时所感受到的那样:“真正的伟大和真正的高尚总是并肩而行的”,爱因斯坦的伟大业绩和精神永远留给了人类。 逸事 爱因斯坦逃学记 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已16岁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以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呆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聚。 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么办呢?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达到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厌恶的地方。 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 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后来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 韦伯先生的慧眼 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以失败。看过他的数学和物理考卷的该校物理学家韦伯先生却慧眼识英才,称赞他:“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爱因?br>参考资料:http://www.ikepu.com/datebase/details/scientist/19st/Einstein_albert_total.htm
2024-05-11 10:37:425

"拉丁字母"与"英文字母" 一样?

应该说英文字母源于拉丁字母,英文字母是参照拉丁字母制订的,连汉语拼音也是参照拉丁字母制订的。拉丁字母(罗马字母),是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的字母体系,源自希腊字母。由于形体简单清楚,便于认读书写,流传很广,成为世界最通行的字母。扩展资料:拉丁字母的产生:最初的拉丁字母表有二十个字母,直接来源于坎帕尼亚的库迈城的希腊字母表。该城是希腊人的殖民地,拉丁字母表之所以有这种起源说,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拉丁字母的古老形式和库迈字母表相对的形式十分相似。还但也有人认为拉丁字母不是最早的文字,拉丁字母表也不是最早的字母表,拉丁字母表的诞生离不开东方文化的哺育。这是因为世界上最早的6种文字——西亚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克里特的线形文字、印度的哈巴文字和中美/墨西哥的玛雅文字中大部分都源于东方,东方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许多专家猜测:拉丁字母表应该是在东方文字的影响下产生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拉丁字母
2024-05-11 10:37:594

wales是哪个国家?

wales指的是威尔士。威尔士(英语:Wales),全称威尔士公国,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政治实体之一,东邻英格兰,西临圣乔治海峡,南面布里斯托尔海峡,北靠爱尔兰海,首府和第一大城是加的夫。威尔士是英国的四个组成部分之一,其面积大约是2.1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是300万,相当于中国一个比较大的地级市。主要景点1、哈勒赫城堡哈勒赫城堡在1986年就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它是在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1272-1307)统治期间修建的一系列的城堡之一,作为英国最著名的城堡之一,哈勒赫城堡也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在国王爱德华一世的第二次战役中,哈勒赫城堡应运而生。2、威尔士大学英国第二大联邦大学,次于伦敦大学,拥有斯望西大学、格林多大学等学府。现任名誉校董为英国查尔斯王子殿下。英国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Wales)成立于1893年,历史悠久。威尔士大学是一所由十间院校组成的国联邦大学,总部设于威尔士加的夫,是学位证书颁发的认证和管理机构。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威尔士
2024-05-11 10:38:141

超星尔雅学习通《现代大学与科学(武汉大学)》2023章节测试答案

超星尔雅学习通《现代大学与科学(武汉大学)》2023章节测试答案不知如何解决,为此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超星尔雅学习通《现代大学与科学(武汉大学)》2023章节测试答案解决办法,感兴趣的快来看看吧。超星尔雅学习通《现代大学与科学(武汉大学)》2023章节测试答案1.1大学萌芽的时代背景1、()修道院放弃了教育功能,开始转向一种隐居的生活。A、十世纪B、十一世纪C、十二世纪D、十三世纪正确答案:C2、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化城市具有的特点的是()。A、司法自治B、追求自由C、行政自治D、自身防御体系正确答案:ACD3、下列选项属于大学的衡量标准的是()。A、组织专门性的学科和学院B、规定考试的科目和课程C、从事规定的教学内容D、雇用稳定的师资力量并颁发社会公认的文凭和学位正确答案:ABCD4、亚里士多德在下列哪些领域具有较大贡献()。A、天文学B、物理学C、逻辑学D、伦理学正确答案:BCD5、古代的高等教育机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正确答案:6、城市的繁荣与外来人口的多少无关。()正确答案:X7、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实际上是教师的行会。()正确答案:X1.2人文主义对大学的影响1、学术自由是指()有研究和教学的自由。A、教授B、学生C、大学内所有人D、教师和学生正确答案:D2、荷兰的莱顿大学成立于()。A、1475年B、1775年C、1575年D、1675年正确答案:C3、()以后,大学开始民族化。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正确答案:B4、修道院中的七艺包括几何和()。A、文法B、逻辑与算术C、天文与音乐D、修辞正确答案:ABCD5、真理是人们经过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属于现代的真理观。()正确答案:6、哈勒大学与哥廷根大学均是由教会或私人承办的。()正确答案:X1.3欧洲的教育发展1、德国最早的国立的王国大学是()。A、莱顿大学B、哥廷根大学C、哈勒大学D、柏林大学正确答案:C2、第一个提出国兴科教战略的国家是()。A、中国B、日本C、法国D、德国正确答案:D3、下列()属于托马西乌斯担任哈勒大学校长时所做的贡献。A、打破经验哲学和神学的垄断地位,将哲学从神学中独立出来B、用德文授课C、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实际有用的知识D、将自然科学引入课堂正确答案:ABCD4、源生型的现代化国家走的是科教兴国之路。()
2024-05-11 10:38:291

进展 | 电荷密度波导致的轴子绝缘体研究进展

由于三维晶体中Weyl(外尔)准粒子是不需要特殊对称性保护的拓扑结构,同时具有特别的表面费米弧和奇特的电输运行为,单粒子图像下的拓扑半金属材料的研究是凝聚态物理中的热点。随后,研究人员又逐步考虑外尔半金属材料中由电子-电子关联效应导致的新物理和新现象。早在2012年,汪忠和张首晟教授提出[1],在考虑电子-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后,手征相反的外尔点发生费米面nesting(嵌套),外尔半金属可以失稳转变到电荷密度波(charge-density wave; CDW)相,同时,它也是一个轴子绝缘体 (axion insulator),包含拓扑磁电耦合项 θ E · B ( E 和 B 分别是电场和磁场)。由于相关材料的匮乏,具有电子关联效应的外尔半金属材料研究进展十分缓慢。 近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实验室王志俊特聘研究员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B. Andrei Bernevig教授,上海 科技 大学史武军博士,普林斯顿大学Benjamin J. Wieder博士,以及德国哈勒马普微结构物理所Holger L. Meyerheim博士等人合作,通过第一性原理理论计算预言,结合X射线衍射(XRD)和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PES)等实验手段,发现准一维材料(TaSe 4 ) 2 I(见图1)在高温下是Weyl半金属,而在低温下发生电荷密度波相变,从而首次在真实材料中实现由电子关联效应驱动的外尔半金属到轴子绝缘体的转变[2]。 他们通过仔细的计算发现,具有手征对称性的准一维材料(TaSe 4 ) 2 I是一个包含24对Weyl点的外尔半金属。由于缺乏空间反演和镜面对称性,与TaAs等传统的Weyl半金属不同,(TaSe 4 ) 2 I中手性相反的Weyl点可以出现在不同的能量上,可以作为观测量子圆偏光电流效应(quantized circular photogalvanic effect; CPGE)等手征拓扑特性的材料。在该材料中,费米能级以下的净手征电荷为16,这是目前费米能级以下手性电荷总量最大的材料。在CDW相变温度(TC ~ 248K)以下时,他们在XRD的实验数据中清楚地看到CDW波矢所导致的Bragg点附近的衍射卫星峰(见图1)。手性相反的Weyl点形成的费米面嵌套(Fermi surface nesting)使系统打开能隙,从而发生由外尔半金属到轴子绝缘体的相变。通过电输运测量和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PES)实验证实了金属到绝缘体转变的存在。通过计算电极化率发现,这些新的衍射峰与手性电荷相反的Weyl点之间波矢相关。此外,为了进一步验证磁电耦合项的存在,德国德累斯顿马普固体化物所的合作者们仔细地测量了CDW的集体模式电流JCDW与 B 与 E 之间夹角的关系,实验表明增加的电导与此夹角有近似平方余弦函数的关系,间接地验证了拓扑磁电效应的存在(见图2)[3]。 该研究于2021年1月4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Physics杂志上[2]。参与该工作合作研究的单位还包括德国德累斯顿马普固体化物所、德国莱布尼茨研究所、英国牛津大学、清华大学等多个单位。此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材料基因组研究平台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 科技 专项(B类)等的支持。 图2. 测量的 Δ(dI/dV)数据与E和B之间夹角存在近似平方余弦函数的关系。 References:
2024-05-11 10:38:361

现代大学与科学2023章节测试答案

现代大学与科学2023章节测试答案_现代大学与科学超星尔雅答案不知如何解决,为此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现代大学与科学2023章节测试答案_现代大学与科学超星尔雅答案解决办法,感兴趣的快来看看吧。现代大学与科学2023章节测试答案_现代大学与科学超星尔雅答案1.1大学萌芽的时代背景1、【单选题】()修道院放弃了教育功能,开始转向一种隐居的生活。A、十世纪B、十一世纪C、十二世纪D、十三世纪我的答案:C2、【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化城市具有的特点的是()。A、司法自治B、追求自由C、行政自治D、自身防御体系我的答案:ACD3、【多选题】下列选项属于大学的衡量标准的是()。A、组织专门性的学科和学院B、规定考试的科目和课程C、从事规定的教学内容D、雇用稳定的师资力量并颁发社会公认的文凭和学位我的答案:ABCD4、【多选题】亚里士多德在下列哪些领域具有较大贡献()。A、天文学B、物理学C、逻辑学D、伦理学我的答案:BCD5、【判断题】古代的高等教育机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我的答案:6、【判断题】城市的繁荣与外来人口的多少无关。()我的答案:X7、【判断题】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实际上是教师的行会。()我的答案:X1.2人文主义对大学的影响1、【单选题】学术自由是指()有研究和教学的自由。A、教授B、学生C、大学内所有人D、教师和学生我的答案:D2、【单选题】荷兰的莱顿大学成立于()。A、1475年B、1775年C、1575年D、1675年我的答案:C3、【单选题】()以后,大学开始民族化。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我的答案:B4、【多选题】修道院中的七艺包括几何和()。A、文法B、逻辑与算术C、天文与音乐D、修辞我的答案:ABCD5、【判断题】真理是人们经过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属于现代的真理观。()我的答案:6、【判断题】哈勒大学与哥廷根大学均是由教会或私人承办的。()我的答案:X1.3欧洲的教育发展1、【单选题】德国最早的国立的王国大学是()。A、莱顿大学B、哥廷根大学C、哈勒大学D、柏林大学我的答案:C2、【单选题】第一个提出国兴科教战略的国家是()。A、中国B、日本C、法国D、德国我的答案:D3、【多选题】下列()属于托马西乌斯担任哈勒大学校长时所做的贡献。A、打破经验哲学和神学的垄断地位,将哲学从神学中独立出来B、用德文授课C、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实际有用的知识D、将自然科学引入课堂我的答案:ABCD4、【判断题】源生型的现代化国家走的是科教兴国之路。()我的答案:1.4德国的国兴科教战略(上)1、【单选题】下列大学()不是常青藤学校。A、康奈尔大学B、布朗大学C、哈佛大学
2024-05-11 10:38:431

假期拒绝精神内耗一定要读黑塞

黑塞作品阅读顺序推荐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骑士,诺奖得主《在轮下》以黑塞7-13岁经历为原型写作的作品,讲述了神童汉斯的童年经历,他虽然聪颖过人,但是却陷入了深深的孤独和虚荣之中,最终成为了一名钳工。这本书中,黑塞控诉了德国旧式的教育制度。《德米安》黑塞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少年辛克莱的青春期生活,从懵懂无知到最终找到方向,在这其中,德米安给了他很多帮助。这本书中包含很多青春期少年都会面临的问题,对成长大有裨益。《荒原狼》黑塞代表作,影响了几代人,小说讲述了哈里·哈勒逐渐解放兽性,与孤独和欲望抗争的故事。小说中,幻想的情节很多,但又有很强的指代性,这本小说也被称之为“德国的尤利西斯”o《玻璃珠游戏》黑塞在书中虚构了一个乌托邦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人都兼具智慧和高品德,但是这种生活却并完美,因为统一意味着僵化和失去生机。博尔赫斯认为这部小说是黑塞篇幅最大、最宏伟的作品。《精神与爱欲》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这对朋友之间的故事,一个梦想成为神学家,一个梦想成为修士,在误入世俗生活之后,两人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这本书的描写可谓是太深入灵魂了,对男人的洞察更是深刻至极。《悉达多》印度贵族悉达多追寻自我之路,历经宗教、贫苦和情欲,最终在河边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六十年代这本书非常畅销,有说法是大学生们几乎人手一册。这本书,全面展现了黑塞的哲学思想。
2024-05-11 10:38:501

猜你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