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节芜贱买断之之耻
-
大暑节气的故事有囊萤映雪。
东晋时代,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有一个叫车胤的人,他自幼聪颖好学,勤奋不倦,博学多通。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自此学识与日俱增。
《三字经》说:“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及至年长,风姿美妙,聪明机灵,敏捷有智慧,在乡里之间很有声望。后来步入仕途,官至吏部尚书。他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因向皇帝举报骄矜放荡的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被元显逼令车胤自杀而死,他临死前大怒道:“吾岂惧死哉?吾求一死以露权奸耳!”死后朝廷非常痛惜。
- CFKaze
-
大暑的传说
萤火虫映出吏部尚书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记的在孩提时代,盛夏村外的玉米地里,有很多一闪一灭的光亮,犹如一盏盏神秘莫测的明灯,那就是萤火虫发出的光亮。东晋时代,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有一个叫人车胤的,字武子,自幼聪颖好学,勤奋不倦,博学多通。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自此学识与日俱增。《三字经》说:“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及至年长,风姿美妙,聪明机灵,敏捷有智慧,在乡里之间很有声望。后来步入仕途,官至吏部尚书。他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因向皇帝举报骄矜放荡的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被元显逼令车胤自杀而死,他临死前大怒道:“吾岂惧死哉?吾求一死以露权奸耳!”死后朝廷非常痛惜。
大暑介绍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公历7月22-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大暑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
自古以来,民间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等习俗。“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此时节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
大暑习俗
烧伏香
伏香,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因此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还有一种说法接近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的疾病。
喝暑羊
华北地区有在大暑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经过紧张的夏收劳动,人们非常疲倦,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了。于是,全家聚在一起,每人吃一个香喷喷的新麦馍馍,喝一碗味道鲜美的羊肉汤。
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时节,中国很多地区的人们有茶余饭后斗蟋蟀取乐的风俗。大人会先带着小孩到田野里抓蟋蟀,然后到大树底下玩起斗蟋蟀的游戏,可有趣了。
“半年圆”
农历六月十五日为全年的一半,正值大暑节气,叫“半年节”。一家人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会聚在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象征着团圆与甜蜜。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 林下阿希
-
今日大暑,具体时间为7月22日16点36分44秒。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一年过半酷暑至。大暑在小暑之后,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盛夏的最后辉煌。
“暑”这个字,上面的“日”是烈日当空,赤日炎炎;下面的“者”就是“煮”的本字。“暑”的意思是天热如煮,古人把天气热到极点称之为“暑”,那么“大暑”就是最热、气温最高。大暑正值“三伏天”里,天地间热气蒸腾,犹如蒸笼。
谚语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中医认为,夏季五脏六腑阳气相对较少,盛夏消暑,不要贪凉饮冷而耗伤阳气。阳气释放过多,会使内脏虚寒而生病。
在烈日下劳作,或在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工作太久,感受暑热,或暑湿夹秽浊之邪伤人,特别是素体不强、老幼、产后,正气亏虚、肥胖之人,形盛气虚,不耐暑热,暑邪易侵。
加之炎夏纳凉露卧,常吹空调,平素饮食不节,如饮食生冷、饮冷太过、酒醴肥甘、饥饱失常,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失职,致津液不能运化转输,故湿从内生,聚而为患,或为呕吐,或为泄泻胀满。
解暑需要适度防晒,避免出入温差太大的环境,在因闷热而感到不适时,尽快去往阴凉通风处让身体散热,并要适当补充水分。可以在清早、黄昏做些适量运动。
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萤火虫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节,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误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成的。
《红楼梦》里提到一个字谜,谜面是“萤”,谜底是“花”,说的就是萤是草化的,“草”加“化”就是“花”字。
腐草为萤,是古老中国的一个美丽传说。草是世界上极普通极渺小的生命,它有着一岁一枯荣的命运安排,在古人的诗意想象中,它化为萤火虫,又延续了一段美丽的生命。而萤火虫也只有20多天的寿命,夏末初秋以后,依然只会剩残骸葬于枯草,等待来年再次腐朽重生。
不执于生,不怨于死,轮回的,只是生命的光。一切光明的、美满的结局都要付出代价。或许这代价正是粉身碎骨万劫不复,但人生没有对错,只有值得不值得。
“土润溽暑”,溽是湿的意思,湿气浓重,气候闷热。因为湿气积聚而招致大雨滂沱,所以三候“大雨时行”。
在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里,春、夏、秋、冬四季依次对应五行中的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从冬到春,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就是水生木,木生火,金生水,唯有从夏到秋特殊,变成了“火克金”。
古人认为,从夏到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秋被夏压制着,“土润溽暑”致使秋天不敢露头,需要潜伏一段时间。白居易诗云:“金火不相待,炎凉雨中变。”
在夏秋金火搏斗的过程中,“大雨时行”起到了水克制火的作用,从而引出了秋天,大暑之后就是立秋了。
大暑在十二消息卦里属于遁卦,不管是“遁”,还是“伏”,都有退让的意思。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天主生发、生长,夏天这场热烈而又奢侈的时光,要在大暑节气里安静优雅地退场。如今大暑有情有意地醒着,它用自己独特的物语,为我们讲述着生命的真谛,生活的哲理。
《管子》:“大暑至,万物荣华。”大暑孕育着成熟,万物感暑气而奋发,在自然天地里各争其时,野蛮生长,展示生命的丰盛、辉煌和多姿多彩,一如这个季节琳琅满目的瓜果。
大暑,就是生长的奔赴、生机的大成、生命的朝圣。谚语说:“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大暑时的高温本是正常的气候现象。如果此时没有充足的光照,气温偏低,那么水稻、棉花等喜热作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秋后也就很难见到“稻谷金浪翻滚,棉花白云朵朵”的景象。暑热让我们很无奈,但是,“人在屋里热得燥,稻在田里哈哈笑”,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也许我们眼里的大暑就是湿热蒸煮,但其实在湿热的背后,是人们在酷热下的一种修行。人生要面对生活的纷繁复杂,要不断接受考验,三伏天就是对人的一种考验。追求舒适与安逸是人的一大弱点,在舒适与安逸中,会忘记其中潜伏的隐患。
在炎炎夏日中,不要总是待在空调房里,适当出出汗,对调整身体机能,提高适应能力大有好处。人之于自然,还是顺应最好。无论好的坏的,都有它天地循环的道理。
万物各争其时,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心静自然凉!远方无涉,近处无忧,心无所怨,身有所寄,即是安适。只一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岁月静好,浅笑安然,便不失为最好的消夏。
大暑如同人到中年,感悟到了命运的玄机:巅峰之后要懂得收敛、退让,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缺憾才是一种圆满。曾经丰盛的生命终有一天将走向荒芜,青春也要寂寂无声地落下帷幕,就像土墙头上的青苔,在雨季过后,在风沙中变得干瘪憔悴。
各安其命是众生的归宿,开到荼蘼花事了,一切终归于苍茫。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众生自当各安其命。各安其命,应该是对生命历程的坦然接受,不盛大,也不浩荡,却有一种荣华之后的淡然。
活色生香的盛夏充满诗情画意,然而盛夏短暂,流光易逝,绿肥红瘦,应该倍加珍惜。了解中华文化,体悟当下生活,才能更好地感受生命的美好!
- 西柚不是西游
-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约是每年的7月22日到24日之间,是一年里气温最高的时候。
大暑三秋近,一年中的极盛,也预示着立秋将至,生物增减,万物轮回。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大暑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丰沛、也是雷暴最常见、高温日数最集中、最频繁的时期。因此,大暑时节也是雷雨天气横行的季节。
《礼记·月令》中言“土润溽暑”,即土壤浸润,空气湿热。降雨多,土壤、空气湿度大,温度高,是农作物疯长的时刻。
- 陶小凡
-
古书有云,“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每年的7月22、23或24日是大暑,乃中伏前后,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我出生在这个时节,妈妈每次回忆起那年坐月子,总是心有余悸。在空调尚未普及的年代,夏天纳凉主要靠风扇和蒲扇。
我爸固执地认为产妇不可以用电风扇,担心吹了电子风会烙下病根,月子期间即便热的要出痱子,也不允许启动电风扇。
婴儿时代的我根本不懂得冷热,倒是把妈妈热坏了。拿着纸扇子拼命扇也无济于事,后来爸爸松口,可以用电风扇。却把电风扇放在地上,对着床底扇风。我妈哭笑不得,因为躺在床上的人根本吹不到一丝风。
大暑前后,全国各地温度居高不下。35℃已经是常态,更有的地区温度直逼40℃。如新疆的吐鲁番盆地,下午的气温就可到达40℃以上,不负“火焰山”的称号。
清代诗人肖雄旅居新疆时曾经经历过吐鲁番的炎热天气,写道,“试将面饼贴之砖壁,少顷烙熟,烈日可畏。”
但是也多亏吐鲁番炎热少雨的天气,孕育出优良的葡萄和哈密瓜。可见,事物都有两面性,要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待。
被冠以“火炉”称号的城市有武汉、重庆、南京,在每年的大暑前后,炉火烧得最旺。其实,与武汉毗邻的长沙也热得很。记得在长沙念书的时候,每逢夏天,我们都把宿舍的地面打扫干净,把凉席铺在地上睡觉。虽然地面硬的很,但是贪图凉快,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在福建的莆田,当地人习惯在大暑当天进食荔枝、羊肉和米糟,俗称“过大暑”。民间有“过苦夏”的说法。据说是因为高温天气使得人体损耗过大,需要进补以抵抗酷热。荔枝、羊肉和米糟是温补食材,吃了对身体有益。
与福建一水之隔的台湾,有“大暑吃凤梨”的民谚,据说这个时节的凤梨最是美味多汁。以前以为凤梨是梨的一个品种,后来知道原来是菠萝。
又因为农历六月十五是全年的一半,所以有在当天吃“半年圆”的习惯。乃是将糯米磨成粉加上红面搓成“半年圆”,加了糖煮成甜品食用,赋予团圆和甜蜜的想象。
曾经殖民台湾的日本,在大暑里会将煮好的面放到竹筒中冷却后再食用,据说吃了竹筒冷面可以预防中暑。
在记忆里,每年最热的时候,也就是冷饮吃的最欢的时候。大暑前后最受欢迎的冷饮,不能缺少凉粉。
凉粉是统称,又称为烧仙草、龟苓膏,但总归原材料相同,都是凉粉草、仙人草。
午后,热的一丝风都没有。孩子被大人关在屋里午睡,小巷子里静悄悄的。忽然,抑扬顿挫的叫卖声响起。
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眠的孩子听到了“卖~凉粉~哎”的喊声,一个鲤鱼打挺坐起来。旁边的大人早就进入梦乡,手上的蒲扇早就不再摇了。
小孩子蹑手蹑脚滑下床,趿拉着拖鞋就往外跑。跑到大榕树下,看到卖凉粉的大叔坐在树下乘凉哩。
大叔摇着帽子扇风,不停地用汗巾抹着脸上的汗。看到小孩子探头探脑,招呼孩子,“嗨,小孩儿要不要吃凉粉~”
孩子一溜烟儿跑回家,大人还没醒,没有办法去要钱。只好溜到厨房,轻轻揭开米缸,瞅一瞅里头还有多少米。
有时候米缸堆满,几乎溢出缸沿,孩子看了很高兴。从碗橱里拿出一个菜盆,挖了点儿米就跑出去。
不过才几分钟,卖凉粉的大叔已经被一群大人小孩包围了。大家听到叫卖声,都出来买碗凉粉吃了解暑。
小孩子端着用米换来的凉粉走回家,翻出糖罐,挖了两勺白砂糖。与凉粉拌匀,一勺一勺挖进嘴里。凉粉爽口滑润,混着尚未完全融化的砂糖,嚼起来有轻微的咔嚓声。
奶茶店里的烧仙草,淋上几大勺配料,有葡萄干、花生米、红豆、椰果。每次吃完配料已经半饱,吃到底层的凉粉,觉得有点寡淡无味,都是配料口味太杂的缘故。
在甜品店里吃龟苓膏,煞有其事地装在白瓷盅里。浇上一大勺炼奶,甜腻又稍带苦涩。
大暑过去,立秋就来了,天凉好个秋啊。物极必反,天气热到极致,其实也就是转凉的讯号。
-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大暑节气的故事有囊萤映雪。
东晋时代,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有一个叫车胤的人,他自幼聪颖好学,勤奋不倦,博学多通。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自此学识与日俱增。
- 黑桃花
-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未,太阳黄经为120°,于公历7月22日—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大暑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自古以来,民间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由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喝暑羊等习俗。“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此时节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
1、饮伏茶从古至今,民间都有大暑三伏天喝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到了,不过在温州等地,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却被一直保留了下来,而且服务更加周到。文章图片22、晒伏姜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伏姜中的姜辣素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喝过伏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
3、烧伏香
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因此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还有一种说法接近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的疾病。文章图片44、喝暑羊
“喝暑羊”是流行在鲁中南革命老区沂蒙山区和鲁西南地区的大暑习俗。其中,以山东单县羊汤最为闻名。伏暑的羊汤汤质优美、营养丰富,具有健腺益气、温补肾阳的良好功效,成为农闲时期人们饭桌上的一道风味俱佳的滋补美味。
- 蓦松
-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大地上热浪翻滚。
大暑三候:“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意思是说腐烂的草丛中飞出萤火虫,夜晚可以看到它们闪烁的亮光。此时地面潮湿,泥土潮热而松软,时常会有雷雨天气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