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境漫步
-
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说,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创立的。他于1936年发表了投入产出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并于1941年发表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详细地介绍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内容;到1953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进一步阐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列昂惕夫由于从事“投入产出分析”,于1973年获得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曾受到二十年代苏联的计划平衡思想的影响。因为列昂惕夫曾参加了苏联二十年代中央统计局编制国民经济平衡表的工作。
按照列昂惕夫的说法,“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所使用的数学方法,主要来自于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瓦尔拉斯在《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一书中首次提出(1874年))。因此,列昂惕夫自称投入产出模型是“古典的一般均衡理论的简化方案”。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内容
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综合分析和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分析重要的宏观经济比例关系及产业结构等基本问题。
投入产出表:是指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去向的一种棋盘式表格。
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作用
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和模型,能够清晰地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能够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与间接联系,以及各部门、各产业生产与分配使用、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均衡)关系。正因为如此,投入产出法又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此外,投入产出法还可以推广应用于各地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企业等类似问题的分析。当用于地区问题时,它反映的是地区内部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用于某一部门时,它反映的是该部门各类产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用于公司或企业时,它反映的是其内部各工序之间的内在联系。
投入产出表的一般介绍
理论上,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部门之间的联系,是生产技术经济联系。因此,表中第一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即所反映的主要是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但也反映经济联系,特别是在价值形态表的条件下,因为这时表中各元素受价格和各种结构变动的影响。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特点
1、它从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出发,综合研究各个具体部门之间的数量关系(技术经济联系)。整体性是投入产出法最重要的特点。
2、投入产出表从生产消耗和分配使用两个方面同时反映产品在部门之间的运动过程,也就是同时反映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的运动过程。
3、从方法的角度,它通过各系数,一方面反映在一定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经济联系;另一方面用以测定和体现社会总产品与中间产品、社会总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数量联系。
4、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的结合。
投入产出法简化的表现
投入产出法是对一般均衡模型的简化,这种简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投入产出法将瓦尔拉斯模型体系中不胜枚举的方程式(或函数式)和变量,简化到可以实际应用和计量的程度。即用分类合并的统计方法,将成千上万种产品及更多的生产单位合并为有限数量的产品部门或行业,使方程式和变量的数目大大减少,从而解决了实际计算的困难。
(2)在投入产出模型中省略了生产要素供给的影响。即假设生产要素的供给是相等的,这就进一步大大减少了一般均衡模型联立方程的数目。同时,还省略了价格对消费需求构成、中间产品流量以及对劳动等生产要素供给调节的影响。另外,在投入产出模型中,仍沿袭了一般均衡模型中的假设,即假设各种投入系数是固定不变的。
这样,列昂惕夫就较大地改变了瓦尔拉斯的以论证全部均衡理论为目的的模型体系,使投入产出模型成为一种以技术联系为基础、以研究经济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相互依存数量关系的分析方法。同时,也使这种分析方法有了实际应用的可能。
- 林下阿希
-
投入产出分析是利用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系数和投入产出模型,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影响进行分析的一种经济数据分析方法。
一、什么是投入产出表
我国的投入产出表是描述国民经济中各种产品的来源与使用去向的棋盘式平衡表 , 是产品部门 × 产品部门的二维表,行向表示产品的产出及其使用去向,列向表示生产过程中的投入结构。
投入产出表中行与列交叉构成了三个象限。中间投入与中间使用交叉部分为第 I 象限,最终使用部分为第Ⅱ象限,初始投入部分为第Ⅲ象限。
第 I 象限每一元素都具有双重含义,从列向看表示 j 产品生产中对 i 产品的消耗,从行向看则是 i 产品分配给 j 产品生产使用情况。该部分反映产品部门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
第Ⅱ象限行向表示某产品作为最终产品使用的各种用途,如消费、资本形成或出口。列向反映各类最终使用的具体结构。
第Ⅲ象限行向反映某个具体的初始投入在不同部门的情况,列向反映各部门增加值构成情况。
投入产出表可以清晰反映三种方法核算的 GDP。第 I、Ⅲ象限各列总投入(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就是生产法 GDP,第Ⅲ象限数据之和等于收入法 GDP, 第Ⅱ象限最终使用减去进口即为支出法 GDP。
二、如何进行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包括投入产出表数据分析和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两类。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可以直接进行产业结构、最终使用结构等分析。投入产出模型分析需要首先根据投入产出表平衡关系建立模型,再利用模型进行各种定量分析。这里主要介绍投入产出模型分析。
进行投入产出模型分析,首先要了解以下主要系数和矩阵。
(一)相关系数和计算公式。
1. 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也称投入系数,记为,它是指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消耗量。计算方法为:
式中,为直接消耗系数,为j 产品部门生产中消耗i 部门产品的价值量,为各部门总投入(总产出)。
将各产品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用表的形式表现就是直接消耗系数表或直接消耗系数矩阵,通常用字母 A 表示。
2. 完全消耗系数。
对完全消耗的理解可以小汽车生产中对电的需求为例。生产一辆小汽车需要直接消耗其他部门的产品,如电力、钢铁、橡胶、电子产品等等。而电力的生产需要煤,橡胶的生产需要农业,钢铁的生产需要铁矿石,钢铁与铁矿石的生产还需要电力。小汽车对电力的直接消耗加上所有的间接消耗就是小汽车对电力的完全消耗。
完全消耗系数,通常记为,是指某产品 j 生产单位最终产品量对另一产品i 的完全消耗量,即第 j 产品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第 i 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之和。计算方法为:
利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A 计算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B 的公式为:
式中的 I 为单位矩阵。
列昂惕夫逆矩阵。
在完全消耗系数矩阵中,矩阵称为列昂惕夫逆矩阵, 记为 B 。其元素称为列昂惕夫逆系数,它表明第 j 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第 i 产品部门的完全需要量。
- 永节芜贱买断之之耻
-
投入产出核算把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整合在一起,是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的延伸和细化,投入产出核算的总量数据,除了特殊处理的“废品废料”外,与 GDP 核算的总量数据保持一致。产品部门分类的投入产出表,对生产法 GDP 的中间投入部分按照产品部门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同时,对支出法 GDP 中的消费,资本形成和进出口等项目,既给出了总量数据,也给出了详细的结构数据。
- CatMTan
-
投入产出核算把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整合在一起,是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的延伸和细化,投入产出核算的总量数据,除了特殊处理的“废品废料”外,与 GDP 核算的总量数据保持一致。产品部门分类的投入产出表,对生产法 GDP 的中间投入部分按照产品部门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同时,对支出法 GDP 中的消费,资本形成和进出口等项目,既给出了总量数据,也给出了详细的结构数据。
- 陶小凡
-
投入产出核算把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整合在一起,是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的延伸和细化,投入产出核算的总量数据,除了特殊处理的“废品废料”外,与 GDP 核算的总量数据保持一致。产品部门分类的投入产出表,对生产法 GDP 的中间投入部分按照产品部门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同时,对支出法 GDP 中的消费,资本形成和进出口等项目,既给出了总量数据,也给出了详细的结构数据
- 黑桃花
-
投入产出核算把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整合在一起,是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的延伸和细化,投入产出核算的总量数据,除了特殊处理的"...
- CarieVinne
-
投入产出是GDP核算的延迟和计划除特殊处理的废品废料与GDP核算总数据保持一致对支出法GDP中的消费寄给出了总量数据也给出了详细的结构数据